流行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8:3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行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行文化论文

篇1

1.广泛传播。

流行文化通过对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加工,从而获得新成果、新理论,它通过融合系列设计手段,慢慢演变发展成催生流行概念的源头。就像现今社会刮起的一股手绘墙设计风潮一样,它通过在物化形式建筑空间和装饰设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创造出甜蜜温馨的室内环境和舒适宜居的情调空间。其独有的造型语言、特殊的创作理念、丰富的画面效果、充沛的情感表达,不断启迪人们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美观性能等要求越来越高,在室内装饰设计时,对手绘墙的喜爱,就俨然发展成一种新的时尚。

2.因时而变。

随着时间的变化,流行文化也迅速发生着变化,从装饰、家具行为、衣着、娱乐、体育等领域潜移默化地发展着,由此引发的心理、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渐渐影响着一代人,它的发展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透过流行的表面看本质,我们能够对当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观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流行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心理状态,又是一种消费趋向,它的本质是精神的,但载体却是物质的。从最初社会热情高涨的“哈日文化”到如今的“哈韩”现象,这正是全面具象地诠释了什么是流行文化。购物商城中,标有“韩国城”字眼的商城越来越多,人们体验着韩国料理的美味,体验着韩国服装的潮流气息乃至对韩国明星的狂热追捧,这都反映出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物质、精神消费手段。

二、设计思维与流行文化

生活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体验着周边事物的层出不穷,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思维也似乎早已成为了一种潮流,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创意灵感的来源于有创新思维的头脑,在其思考的过程中结合的知识点越多,联系相继越多,继而设计的创意就越多。人类文明要进步,就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而创造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创造性思维是设计方法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必然是传统思维方式“异化”的结果,它贯穿于设计活动的全过程,早在遥远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将“创造”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它的这一解释包括物质世界,还包括精神领域。设计中体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有其独有的目的性、发散性、主动性、灵活性等特征,把握设计方法的主体———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活动,对设计方法的逐步形成及运用有着深远的正面影响,以下是设计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

1.发散式思维与设计。

追求思想的活跃、开放是发散式思维的一般特征,亦可称其为求异思维,它以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为前提,采取系列措施,从不同角度对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借助求异、扩散的思考,获取多种解决方法。随着社会文明更好更快发展,政治文化、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心中逐渐淡化,流行文化的发展是迅猛的,强有力地占据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流行文化以其前卫的行为、语言及表达方式与传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最终导致在不违背道德原则的前提下愈发趋于对个性的追求。在流行文化的格局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时刻挥洒着自己的个性。表达艺术重点在于表达创新,必须不停地打破束缚,用全新的认识去感知这个我们生活的世界。因此,个性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这个产品愈发同质化的时代,产品设计要突出尊重消费者的个性,本着这个原则,不仅可以不断获取商机和机遇,也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设计新型产品并引领市场是索尼公司得以兴盛长久不衰的法宝,它推出的便携式收音机“walkman”,不仅预见到产品将会迎合青年人的消费需求以及心理依赖,继而大力生产销售,最终大受欢迎。现如今,“walkman”系列已经发展壮大,在世界的各个领域拥有无数的追捧者,它引领了小型、轻便的设计潮流。发散式思维不仅要求设计师以新颖的视角创造出耳目一新的产品,而且要改善甚至解决先前存在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求异性思维都算是发散式思维,具有创意性的思维还必须具备客观上的可行性,才可以称为发散式思维。因此,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创造在设计这一探索过程中并存,且缺一不可。

2.联想式思维与设计。

联想式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密不可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运用联系的原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由一种事物思维扩散至另一相关的现象。这一思维方式的运用,可以使得设计的理念内涵与表达方式得到拓展与深化,将设计想要表达的灵魂进行更加饱满、生动、形象的传达与诠释,辅助设计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现如今,设计过程中对形态的关注研究热度不减,且与日俱增,研究内容的宽度与深度得以不断开发与拓展。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及“结构”等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在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有选择的借鉴,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由此设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以不断发展。人们在对自然形态的研究中,仿生学、动力学及构造学等的出现也是其体现,他们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特质、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等各式优异的特征,把他们转换到技术系统,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为人类优化造福。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由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等等。联想式思维,有别于无根据的瞎想及胡乱的遐思。通过联想,在已存在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形象,这不仅融合了设计师以往的设计经验与设计情感,还需要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谨慎分析,全面了解市场需求与供应、同类产品与替换产品等的信息,准确把握市场脉搏,才能推陈出新,清晰掌握新产品的流行趋势与发展方向,提高产品创新的成功率。它为人们解决设计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促使感性和理性相融会,用不断丰富、完善的科学设计去创造未来更优秀的作品。

3.头脑风暴式思维与设计。

现代创造学的鼻祖,美国人阿历克斯·奥斯本,亦是头脑风暴的发明者。头脑风暴法,相同于民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典故。它强调集体思考,通过相互激发,在不同的头脑中引发创造性的风暴,进而产生更多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曾广泛流行于美国广告界及工业设计界,在现行的设计中也逐渐被广泛应用。经广泛调查,大部分设计类的专业同学,通过学习设计这一专业,仅仅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及软件,在思维活跃度及创造性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便是有想法,也与现有的市场、产品需求相脱节。头脑风暴法可以有效发挥集体智慧,奥运火炬的整体设计就是设计团队运用头脑风暴法的成果。在这个流行文化广泛传播的社会,设计师应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集思广益,不断练习,时刻争做有创新思维能力的设计者。因为很可能因为自己的创新创造出改变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的产品,推动人们生活的快速发展。流行文化产品有其精神上的内涵,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它才可能流行,但是这种精神不是提升人内心世界的动力,而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消费品。我们要把思维变成生产力,这就要求设计中要考虑到综合原则:即充分了解市场、消费、需求、工业技术等诸多因素,通过设计和创新来不断满足这种种需求的变化,体现出时代精神。因此在设计中设计思维显得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篇2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企业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企业文,用企业文化去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些“明星”企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变形,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很快成为“流星”企业。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我国的经济工作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中国特色;创新

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的管理学家在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3年的管理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工人的工作环境优劣与生产效率高低有一定联系,但是不太紧密,联系最紧密的则是企业生产团体内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的管理方式、自由宽容、富于人情味的工作氛围与良好的沟通等企业文化范畴。从此以后,企业管理科学开始围绕企业文化这个方向发展了。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积淀的整体化群体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之总和。它既包括企业全体成员的聪明才智和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包括他们所能掌握和运用的知识以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企业文化是企业文明的特征,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现了企业在一定发展阶段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体现了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2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时代,其重要内容不再是一些条条框框,而是-rq融进了管理者对工作、对事业奉献精神的独特蓝本。这种独特的蓝本就体现了一种企业文化。国际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最核心层是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2.2企业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应充分正确的发挥精神对物质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些“明星”企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变形,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过分看重物质利益。在工作中,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惜一切代价。这种状况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培养群体意识,树立企业作风形象,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进一步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注入动力和活力。

2.3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网罗人才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优秀的人才能够推动企业实现人力资本的升值。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优秀人才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争夺的目标。然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却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在当今中国,海尔文化就是一个例证。海尔带给我们的是无穷的企业文化魅力。在海尔的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离职率是非常低的,这得益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知识型人才来说,能够吸引他们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使他们产生强烈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2.4企业文化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命运与职工的命运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企业要发展,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按照现代管理理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的为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创造条件。要让员工爱企业,企业就必须爱员工。那么,为了贯彻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必须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倡导和树立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形成一种强大的内聚力,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企业要努力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以充分调到员工的积极性为主要手段,同心协力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曾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求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下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通过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达成企业目标。

3.1加强企业组织领导建设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企业规范的制订者。他们应该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及其正面影响,并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现代管理学理论奠基人德鲁克认为,今天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企业员工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为此,一方面,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就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特别注意自己的道德品格,对外讲究信誉,对内公正无私,对员工负责;另一方面,管理者要把提高自身素质运用在实践中,积极发挥倡导和示范作用,从而把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转化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自觉活动。

3.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何谓“以人为本”?广义的理解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意即:人民是建立和巩固霸王之业的根本。这表现了管子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肯定和重视。“管理”很多人过分的注重“管”,实际上管的太多才容易乱。如果说“管理”管的是人,那么“文化”管的则是心。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能用先进的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把员工的心管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宿感和一体感。只有通过正确处理企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理解、尊重,在企业中形成平等、民主、团结的气氛,才能造就出企业的整体文化。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员工主导作用的原则。只有真正确立了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才能抓住企业建设的核心和本质。

3.3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

西方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有参考借鉴价值,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吸收。首先,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有的文化建设模式,但在方法、原则、经验等方面还是可以去伪存真,为人所用。其次,还可以借鉴他们在培育、发展企业文化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寻找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3.4发展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直接决定企业文化的水平和发展速度,文盲和半文盲充斥的企业是建设不了先进的企业文化的。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大力发展企业文化教育,进行智力投资。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要合理安排员工培训,使他们不断吸取新思想、新观念,开阔视野;尽可能的改善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只有广大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提高了,精神需求才会随之强化。从而,为发展企业文化奠定现实的基础。

3.5营造“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当前企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必须依靠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只有坚持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快速发展壮大,没有创新的企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篇3

1.1观察指标对两组研究医院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进行比较,评定标准分为效率快、效率较快和效率慢,其中效率良好率=效率快率+效率较快率;对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进行比较,评定标准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2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研究医院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3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患者对两组医院的满意率比较调查患者对两组医院服务的满意率,患者对观察组的满意率(80.00%)明显好于患者对对照组的满意率(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通过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90.00%)明显好于对照组工作效率的良好率(3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管理作为现代信息管理的手段已经被应用于医院的病理信息管理中,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登记和索引卡片来对病例资料的管理模式,能够为管理决策和组织业务处理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服务,避免了由于档案被过多使用而出现的破损、丢失等情况,为医院节省时间,提高工作的效率,有效降低和避免资料的丢失。另外,传统的病例信息管理需要耗费人员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信息化管理节省了人员的应用,使办公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自动化,病例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够快速检索和对病例进行排序,及时发现未及时归案的或不符合归案条件的材料,病例的信息化管理对医院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患者对观察组服务的满意率(80.00%)明显好于患者对对照组服务的满意率(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是以劳动方式向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主体,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报酬,群众有权利对医院进行自由选择,为了让群众选择我们的医院,就要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打造医院的名牌效应,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病例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与网络化的微机系统对患者的病例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归纳、分类、汇总等,能够为医院的领导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为病人的治疗也提供很好的参考作用。医院恶性肿瘤病例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系统工程,因此,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以便于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对患者的治疗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从而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篇4

关键词:青少年;流行文化;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期间正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心理发展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所处的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社会文化形态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表现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它是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服饰、发型、装扮、语言、娱乐方式和行为态度等方面。

(一)物质层面

服饰常常被人们称为“流动的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体现了青少年个性表达的需要和审美判断;同时服饰也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这就使得服饰成为青少年表现自我、满足自我的不可或缺的表达。影视文化已经构成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尤其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着重要影响,青少年对于各种款式的电视、计算机越来越热爱,青少年中还普遍存在着追星热、韩剧热、美国大片热等,影视文化以崭新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表达功能,把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和休闲统一起来,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有影响力的一种事物。

(二)精神层面

词汇的变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精神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在当代社会,词汇的变化也反映在流行文化中,突出表现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反映其精神面貌的新词汇和流行语。言语文化是青少年交往中的又一大流行现象,如网络文学、网络流行语、符号文化和自嘲恶搞言语等,现代青少年言语文化主要是在网络技术手段上发展的,展现了青少年的喜怒哀乐。

二、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一)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

第一,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快乐生活

流行文化具有鲜明的表征性和有效的释放性,它调剂着青少年五彩斑斓的生活。青少年可以肆无忌惮地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思想、情感和感触,从而真正体会到自己的真实存在,青少年纷纷乐此不疲地听流行音乐,读流行杂志,看流行影片,说流行话语,穿流行服饰,以此寻找直接的肉体、享受世俗的欢乐、满足自己的自然本性。因此,校园路上经常会看到学生耳里塞着mp3或mp4,操场上不乏打球、早练的身影,青少年还常光顾健身房、KTV、高级餐馆等校外娱乐饮食场所。通过这一系列轻松愉快的活动方式,青少年释放了学习生活中的紧张压力,并逐渐形成了积极面对生活、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的价值取向。

第二,有助于青少年养成创造性、多元性、积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

流行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影响着青少年形成创造性、多元性、非理性的思维方式。首先,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流行文化崇尚个性、新潮、前卫、刺激、叛逆和创意,这有利于身历其境的青少年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催生了一批年轻的网络作家、网络明星和创新小发明家。其次,形成多元性的思维方式。本身具有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流行文化可以使接纳性较强的青少年文化视角多元化,文化选择多样化,形成和发展多元性的思维方式。再次,形成积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流行文化以非理性为支撑,它的知识是个性的,极力鼓吹“跟着感觉走”、“走自己的路”等非理性情绪,受其影响,青少年思维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思想少受权威或成人的左右,能够比较率真、直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

第一,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与健康成长

青少年流行文化因其特点极易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与喜爱。但是他们年龄较小,身心各方面都处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对外界事物的辨别、批判能力不高,他们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对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会直接干扰青少年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影响其学业成绩与健康成长。

第二,过分追求娱乐,诱发道德问题

流行文化倡导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流行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其文化产品实质上就是商品。为了促进文化商品的消费,流行文化总是通过各种缤纷的形象和华丽的包装,竭力刺激人们的欲望需要,不断向人们推销消费至上的理念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青少年分辨能力差,很容易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之中,以暂时逃避日常生活的责任及其单调乏味的学习、工作。此外,流行文化强烈的娱乐性还常将青少年引入虚拟社会交往之中,混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实践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三、应对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措施

第一,规范流行文化的发展。

充分调动流行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使流行文化向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弘扬主流文化,通过主流传媒来遏制商业传媒的泛滥,通过宣传主流价值观念来消解商业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加强流行文化的立法与执法,严厉打击各种黄色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以正确的价值方向引导流行文化。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二,有效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功能,提高青少年的文化鉴赏能力

从社会功能来讲,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是主流文化的倡导者和捍卫者,青少年之所以会被各种形式的流行文化所俘虏,不是因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功能没有有效发挥。所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理念更新和方法改进显得尤为重要。如学校应了解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的规律,要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虽然现代家庭的某些教育功能已向社会转移,但家庭对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却是专门化的教育机构所难以达到的。某些特殊的教育职能,只能依赖家庭这个场所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家长应该学会如何有效地和子女沟通,挖掘他们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贬抑他们。只有充分改进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提高青少年的文化鉴赏能力,才能削弱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心理,从而降低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程度。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林祟德.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

[3]张玉霞.青少年流行文化研究[J].当代传播,2007,(5).

篇5

1引言

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执行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自动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有的国产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存在着控制手段落后、机械传动机构多、结构复杂、定位精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而且执行机构的全程运行速度取决于其电机的输出轴转速和其内部减速齿轮的减速比,一旦出厂,这一速度固定不可调整,其通用性较弱。整个机构缺乏完善的保护和故障诊断措施以及必要的通信手段,系统的安全性较差,不便与计算机联网。鉴于以上原因,采用传统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的控制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随着计算机网络、现场总线等技术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这种执行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笔者设计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阀门、伺服电机、控制器合为一体,利用异步电动机直接驱动阀门的开与关。通过内置变频器,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实现阀门的动作速度、精确定位、柔性开关以及电机转矩等控制。该电动执行机构省去了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接触器和可控硅换向开关模件、机械传动装置和复杂、昂贵的控制柜和配电柜,具有动作快、保护较完善、便于和计算机联网等优点。实际运行表明,该执行机构工作稳定,性能可靠。

2电动执行机构的硬件设计及工作原理

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智能执行机构从结构上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执行驱动部分。

控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PWM波发生器、IPM逆变器、A/D、D/A转换模块、整流模块、输入输出通道、故障检测和报警电路等组成。执行驱动部分主要包括三相伺报电机和位置传感器。

系统工作原理:

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及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的逆变模块三相输出电流、电压及阀门的位置信号,经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单片机通过8255控制PWM波发生器,产生的PWM波经光电耦合作用于逆变模块IPM,实现电机的变频调速以及阀位控制。逆变模块工作时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信号由整流电路对380V电源进行全桥整流得到。

控制系统各功能元件的选型与设计:

1)单片机选用INTEL公司生产的8031单片机,它主要通过并行8255口担负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接收系统对转矩、阀门开启、关闭及阀门开度等设定信号,并提供三相PWM波发生器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处理IPM发出的故障信号和报警信号;处理通过模拟输入口接收的电流、电压、位置等检测信号;提供显示电动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信号;执行控制系统来的控制信号,向控制系统反馈信号;

2)三相PWM波发生器PWM波的产生通常有模拟和数字两种方法。模拟法电路复杂,有温漂现象,精度低,限制了系统的性能;数字法是按照不同的数字模型用计算机算出各切换点,并存入内存,然后通过查表及必要的计算产生PWM波,这种方法占用的内存较大,不能保证系统的精度。为了满足智能功率模块所需要的PWM波控制信号,保证微处理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整个系统的检测、保护、控制等功能,文中选用MITEL公司生产的SA8282作为三相PWM发生器。SA8282是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独立的标准微处理器接口,芯片内部包含了波形、频率、幅值等控制信息。

3)智能逆变模块IPM为了满足执行机构体积小,可靠性高的要求,电机电源采用智能功率模块IPM。该执行机构主要适用功率小于5.5kW的三相异步电机,其额定电压为380V,功率因数为0.75。经计算可知,选用日本产的智能功率模块PM50RSA120可以满足系统要求。该功率模块集功率开关和驱动电路、制动电路于一体,并内置过电流、短路、欠电压和过热保护以及报警输出,是一种高性能的功率开关器件。

4)位置检测电路位置检测电路是执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提供准确的位置信号。关键问题是位置传感器的选型。在传统的电动执行机构中多采用绕线电位器、差动变压器、导电塑料电位器等。绕线电位器寿命短被淘汰。差动变压器由于线性区太短和温度特性不理想而受到限制。导电塑料电位器目前较为流行,但它是有触点的,寿命也不可能很长,精度也不高。笔者采用的位置传感器为脉冲数字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是无触点的,且具有精度高、无线性区限制、稳定性高、无温度限制等特点。

5)电压、电流及检测检测电压、电流主要是为了计算电机的力矩,以及变频器输出回路短路、断相保护和逆变模块故障诊断。由于变频器输出的电流和电压的频率范围为0~50Hz,采用常规的电流、电压互感器无法满足要求。为了快速反映出电流的大小,采用霍尔型电流互感器检测IPM输出的三相电流,对于IPM输出电压的检测采用分压电路。如图2-2所示。

6)通讯接口为了实现计算机联网和远程控制,选用MAX232作为系统的串行通讯接口,MAX232内部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平转换电路,可以把8031串行口输出的TTL电平转换为RS-232标准电平,把其它微机送来的RS-232标准电平转换成TTL电平给8031,实现单片机与其它微机间的通讯。

7)时钟电路时钟电路主要用来提供采样与控制周期、速度计算时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日历。文中选用时钟电路DS12887。DS12887内部有114字节的用户非易失性RAM,可用来存入需长期保存的数据。

8)液晶显示单元为了实现人机对话功能,选用MGLS12832液晶显示模块组成显示电路。采用组态显示方式。通过菜单选择,可分别对阀门、力矩、限位、电机、通讯和参数等信号进行设置或调试。并采用文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显示直观、清晰。

9)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为了保证在强干扰下程序出格时系统能够自动地恢复正常,选用MAX705组成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监视程序运行。如图2-3所示,该电路由MAX705、与非门及微分电路组成。

工作原理为:一旦程序出格,WDO由高变低,由于微分电路的作用,由“与非”门输入引脚2变为高电平,引脚2电平的这种变化使“与非”门输出一个正脉冲,使单片机产生一次复位,复位结束后,又由程序通过P1.0口向MAX705的WDI引脚发正脉冲,使WDO引脚回到高电平,程序出格自恢复电路继续监视程序运行。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

阀位及速度控制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

采用双环控制方案,其中内环为速度环,外环为位置环。速度环主要将当前速度与速度给定发生器送来的设定速度相比较,通过速度调节器改变PWM波发生器载波频率,实现电机的转速调节。速度调节器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具体内容另文叙述)。

外环主要根据当前位置速度的设定,通过速度给定发生器向内环提供速度的设定值。由于大流量阀执行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加速、匀速、减速等阶段。各阶段的时间长短、加速度的大小、在何位置开始匀速或减速均与给定位置、当前位置以及运行速度有关。速度给定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比较实际阀位与给定阀位,当二者不相等时,以恒定加速度加速,减速点根据当前速度、阀位值、阀位给定值的大小计算得来。

执行机构各阶段运行速度的计算原理

图3-2为执行机构的典型运行速度图,它由若干段变化速率不同的折线组成。将曲线上速率开始发生改变的那一点称为起始段点,相应的时间称为段起始时间,如图3-2中的t(i)(i=0,1,2,……),相应的速度称为段起始速度,如图3-2所示v(i)(i=0,1,2,…)。

设第i段速度的变化速率为ki,则有:

式中:Δv为两段点之间的速度变化值,Δv=vi+1-vi;

Δt为两段之间的时间,Δt=ti+1-ti。

显然,当ki=0时为恒速段,ki>0时为升速段,ki<0时为减速段。任意时刻的速度给定值为:

Ts为采样周期。

变化速率ki的取值由给定位置、当前位置以及运行速度的大小确定。

4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

该电动执行机构采用了最新的变频调速技术,电机驱动功率小于5.5kW。用户可根据需要设定力矩特性,根据控制的阀设定速度,速度分多转式、直行程、角行程3种方式。控制系统由阀位给定和阀位反馈信号构成的闭环系统,控制特性视运行方式、速度而定,并具有自动过流保护、过载保护、超压、欠压、过热、缺相、堵转等保护功能。

该执行机构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主要有:

1)阀门柔性开关柔性开关主要是为了当阀关闭或全开时,保证阀门不卡死与损伤。执行机构内部的微处理器根据测得的变频器输出电压和电流,通过精确计算,得出其输出力矩。一旦输出力矩达到或大于设定的力矩,自动降低速度,以避免阀门内部过度的撞击,从而达到最优关闭,实现过力矩保护。

2)阀位的极限位置判断阀位的极限位置是指全开和全关位置。在传统执行机构中,该位置的检测是通过机械式限位开关获得的。机械式限位开关精度低,在运行中易松动,可靠性差。在文中,电动执行机构极限位置通过检测位置信号的增量获得。其原理是,单片机将本次检测的位置信号与上次检测的信号相比较,如果未发生变化或变化较小,即认为己达到极限位置,立即切断异步电机的供电电源,保证阀门的安全关闭或全开。省去了机械式限位开关,无需在调试时对其进行复杂的调整。

3)电机保护的实现为了防止电机因过热而烧毁,单片机通过温度传感器连续检测电机的实际运行温度,如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电机温度过高,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温度传感器内置于电机内部。

4)准确定位传统的电动执行机构在异步电机通电后会很快达到其额定动作速度,当接近停止位置时,电机断电后,由于机械惯性,其阀门不可能立即停下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超程,这一超程通常采用控制电机反向转动来校正。机电一体化的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根据当前位置与给定位置的差值以及运行速度的大小超前确定减速点的位置及减速段变化速率ki,使阀门在较低的速度下实现精确的微调和定位,从而将超程降到最低。

5)模拟信号的隔离。

对于变频器的直流电压以及输出的三相电压,它们之间的地址不一致,存在着较高的共模电压,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将它们彼此相互隔离。采用LM358和4N25组成了隔离线性放大电路。如图4-1所示,采用±15V和±12V两组独立的正负电源。若运放A的反相端电位由于扰动而正向偏离虚地,则运放A输出端的电位将降低,因而光电耦合器的发光强度将增强,则使其集射极电压减小,最后使运放A反相端的电位降低,回到正常状态。若A的反相端电位负向偏离虚地,也可以重回到正常状态。从而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5结束语

该执行机构集微机技术和执行器技术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终端控制单元,其电机是通过内部集成的一体化变频器来控制,因此,同一台智能执行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运行速度和关断力矩。该智能执行机构采用了液晶显示技术,它利用内置的液晶显示板,不仅可以显示阀门的开、关状态和正常运行时阀门的开度,还可以通过菜单选择运行参数设定,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显示出故障信息。总之,该执行机构集测量、决断、执行3种功能于一体,顺应了电动执行机构的发展趋势,它的研制成功给电动执行机构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邓兵,等.数字阀门电动执行机构[J].自动化仪表,2001(1).

[2]LiuJianhou.Theresearchonreliabilityandenvironmentadaptabilityofelectriccontrolvalveusedinunclearpowerstation[J].MaintainabilityandSafety,vol.2,Dalian,China,28-31August2001.

[3]AntsaklisPJ.Intelligenceandlearning[J].IEEEControlSystMag,1995(15).

篇6

关键词:翻译;功能对等;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70-01

一、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1964年,尤金·奈达博士(Eugene A·Nida)在《翻译科学探索》(1964)(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并将之定义为“顺乎自然,最贴切的对等”(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在1969年与塔伯(Charles 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书中,他进一步定义“动态对等”为: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并指出动态对等(亦即灵活对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贴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义结构和形式对等。但根据奈达的观点,动态对等并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由翻译”或“活译”,因为动态对等要求译文在不同语言结构中尽可能完满地再现原文意旨,限制了译者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同时动态对等理论也扬弃了“文本中心论”的主张,对一向受忽视的读者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但是随后奈达意识到“动态对等”一词可能引起诸多误解,导致许多人对他理论的曲解。所以他在1986年与瓦德(de Warrd)合著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中用“功能对等”取代了“动态对等”,以便消除人们的误解,使其含义更清楚。奈达进一步将功能对等分成两个层次:最小功能对等和最大功能对等。最小功能对等是指“译本的读者在理解译本是应该达到能感知原文文本的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文本的程度”。

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圣经》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奈达在青年时代担任《圣经》翻译部的执行秘书,也正是由于他长期服务与这一领域,其翻译思想也打上了特有的烙印。虽然奈达以翻译理论家著称,但他首先是一个《圣经》翻译组织者。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他的理论是为《圣经》翻译服务的。这一理论以《圣经》翻译为着眼点,创造性地将接受理论的原理引入翻译研究,将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是否对等作为衡量翻译的最高标准,故又称为读者同等反应论。事实证明,奈达提出的这一理论,在《圣经》翻译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并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从《圣经》翻译的目的和功能看,这一理论的应用无疑是十分恰当的。因为《圣经》翻译的宗旨是忠实地传达上帝的旨意,因此内容是主要的,形式是次要的。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尊重接受语的特征,尽可能发挥接受语的表达潜力,用译文接受者喜闻乐见,符合接受语表达规范的言语形式,从而为《圣经》翻译的宗教传道目的服务。例如,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圣经》中的“上帝的羔羊”在爱斯基摩语中被译成了“上帝的海豹”。因为爱斯基摩人的大脑中根本没有“羔羊”这种动物的概念,而“海豹”才是他们生活中最好的朋友。用“海豹”替代“羔羊”就使身处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通过不同的语言表层结构得到了同一深层含义。

然而,我们对奈达的译论总存在着普遍的误解。那就是我们在接受奈达的翻译理论时,往往把它当成普遍翻译理论,甚至文学翻译理论,而不是宗教翻译理论。我们往往忽略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圣经》翻译。这实际上是一种错位。

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翻译中的最主要、最普遍的问题还是语言结构的转换问题。而在语言结构层面的转换而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无疑是十分恰当的。如果翻译仅仅涉及信息传递和语言结构的转换问题,那功能对等理论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指导思想。但是,语言毕竟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镜子,文化的方方面面均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奈达认为,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同构现象(isomorphs)。但是,不同文化之间果真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异质同构现象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概念空缺现象笔笔皆是。功能对等理论在处理文化因素上往往显示出它的局限性。

功能对等理论实际上是将整个理论建立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异质同构现象这一前提上的,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掩盖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功能对等理论一再强调的读者反应相同是不可能达到的。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用读者反应是否相同来衡量译文的优劣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由于各自的社会经历,家庭背景,或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因素影响,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读原文时都难以获得相同的反应,更别说迥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了。因此,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是谋求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同等反应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文化交流有助于社会的进步,还可以丰富目标语言。如果都采取功能对等式的翻译,那我们的语言将从此断绝外来的营养,今天汉语里就不会有诸如“滚石不生苔”、“鄂鱼的眼泪”、“穿梭外交”、“武装到牙齿”等耳熟能详的外来语了。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否认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处理语言差异上的积极作用,它仍然是目前最佳的翻译理论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和其他任何理论一样,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很显然,以此理论作为一切翻译的标准是不恰当的。我们在用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翻译活动的同时,应清楚地意识到它在处理文化差异和形式转换上的消极作用,认识到翻译等值理论只有与我国特殊的语言文化背景相结合,才具有实用价值。一个好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源文的种类、文化色彩在源文中的重要性、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接受能力等诸因素充分考虑对源文文化因素的取舍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梳理与探究;任务驱动;引导;案例

一、 “梳理与探究”版块的整理及分类

人教版教材共设计了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梳理与探究”板块教学研究从内容上说分作三大类,第一是知识类,第二是能力评价及运用类,第三是鉴赏类。

(1)知识类: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2)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3)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对于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板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收集梳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碰撞创新――整合提升”。什么是任务驱动?那么对每一类专题如何指导?采用什么样的任务驱动方式呢?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课不仅有助于营造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自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活动教学中为了实现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目标,出来要遵循自主合作、策略评价的原则以外,还要落实到每类主题常用的驱动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知识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知识类包括――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

案例1:“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学生课下调查自己的姓氏来源――探究思考姓氏寻根的热潮(撰写小论文)――汇报总结

任务驱动一:课前积累

1.关于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阅读《百家姓》。2.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自己姓名所用汉字的意思。3.了解本姓氏的起源与杰出人物。

任务驱动二:课堂展示

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任务驱动三:课后提升

1.最近,社会流传一股姓氏寻根的热潮,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2.用一幅对联或两个成语评价自己的名字。3.收集你整个家族自豪的人,尝试为其中一位写个小传。300字左右。

对于知识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问题式的指导方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自主积累。如成语的来源、成语的运用、成语的结构、成语误用示例、成语文化、外国成语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了积累的方向。

三、能力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

案例1:“奇妙的对联”任务驱动

社会调查示意图: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春节文化调查方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全高中部进行汇报

对于能力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式的指导方法。格物致知,操作能力就在调查中得以实现。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又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鉴赏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案例:“走近文学大师”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析内容――提出问题,挖掘任务;探原因――分析问题,分解任务;寻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

1.给出书目,学生先读完,评价书中的内容、语言以及作者传达的价值观。2.以某一话题为线索,作品详解。3.观点提炼,知识迁移。学生通过讨论,对比阅读,写出小论文或读后感。

如:文化观

阅读书目《论语》、《中华文化精神》、《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文化苦旅》、《孝经的礼运》……

学生阅读其中部分书籍,可谈全球文化,可谈中西文化的对比。对于鉴赏类任务驱动,主要是展示探究路径,确定探究任务,对比阅读梳理观点的方式。这样共10个课题,将阅读与高中生应该树立的观念融合,既解读文学作品,也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总之,梳理与探究活动课运用了任务驱动之后,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找到了探究的路径,明确的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维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吧!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孙春成著.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论文类:

篇8

论文摘要:传统经典文化和崇高的人生美德,是大浪淘沙,沉淀历史、积淀文明的结晶。因此接受传统教育,学习经典文化,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尤其对于正在求学的茶苹学子,更应成为时尚。

传统文化是人生健康之基础食物,而流行文化如快餐小吃,可以调解生活。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社会犹如飘着花香的地方,令人眷恋留连,和乐而文明。永久不逝的灿烂文化和文明精髓,将影响和着世代精神与情怀。

传统美德、经典文化是人类奠基性的财富,传统经典就是我们敬爱的先人们灿如织锦的文化造就的主线,是中华民族世代尊奉的美德。从先民的歌唱、圣贤的著述,到元明清的戏曲、平话小说,无不贯穿着人文精神,大爱情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其基调就是关心人世,热爱人生,健进而厚德,中和而崇礼,尊重自然万物而心系苍生家园。

传统美德是历史大浪淘出的真金一样的文化精华,是我们整个民族选择的结果,它穿越时空,久已激起世界上有识之士的赞赏和悦服。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栋梁,应该拥有坚定的信仰。只有这样,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才能担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目前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要大力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教育

大学生消费观念扭曲,产生盲目樊比,畸形消费,冲昏头脑,越来越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开始为了物质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战,民族的传统美德面临了严峻的考验。正确引导学生文明不等于奢侈,优势不应引来懒惰,进行吃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顽强的意志是传统道德的根本

顽强拼搏的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概;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风格;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品质是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市场竞争的“法宝”。我们必须高扬顽强拼搏这面旗帜,在学习领域扫除形形的浮躁现象。很多青年学生不喜爱自己的专业,出现厌学情绪,坐在教室魂不守舍,心不在焉,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终日漫无目的,其实就是缺乏顽强的意志。大诗人李白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成二代诗豪;茅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成为桥梁之父;中国体育健儿用顽强拼搏的精神书写壮丽篇章;我国拥有勇于创新、善克难关的科技人才队伍,因为他们的顽强拼博,才有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返回,圆了中国人“太空之旅”的梦想成为我国科技史上的又一光辉里程碑。“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成功才会摆在你眼前。

3树立为民族的明天而奋斗的远大目标

人生如航船,只有用力稳住航舵,遇到暴风雨才不会使你偏离航向。好多学生认为考好大学就是为了好工作,好工作就为好收益。为了目的不要过程,为了目标不择手段。急功近利,一再喊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自己根本没注意已“先发而后至”,输在了终点。近年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深人思考发现,大学生与所谓的“问题少年”思维方式太相似了,都是惊人的短视。物欲的膨胀,使得大学生迷失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努力的最高目标不应是金钱和权力。一定要有激情、热情、责任、义务,唯有如此,才能担负起引领和救赎的职责。

4珍惜感动,选择快乐,永不放弃,相信自我

处在学习生活之中,正是青春年少,拥有美好的年华,应该历数自己拥有的幸福,珍惜朋友亲人带给的感动,用一颗平常的心面对人生和生活。每一个人都是有待开发的金矿,而决定个人含金量高低的则是心态。大多数人的智商、享赋和条件相差无多,又都一样年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积极或消极的心态,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学业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态,整日消沉抱怨,患得患失,又怎能实现自己辉煌的梦想和人生目标呢?

选择快乐,永不言弃,相信自我,在自我肯定中完善自我。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树立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构筑自己风光别致的精神家园是十分必要的。

5知识教育是获得成功的必要保障

篇9

关键词:村上春树;音乐;小说;综述

中图分类号:J6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277-01

当下,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在中国的热销体现了文学中后现代因素的大放异彩。同时,小说中引起读者内心共鸣的音乐元素更是后现代主义的落寞与失意的一种释放,体现出音乐与文学结合的一种魅力。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一个梳理和总结,阐述该领域的研究焦点和盲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一个展望。

村上小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同时,与其文学相关的研究显著增多,重要的出版书目有:《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不时髦的村上春树》、《村上春树与后虚无时代》、《Dances With Sheep:The Quest For IdentityIn The Fiction Of Murakami Haruki》、《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等;此外,从2003年起,对村上作品的研究性论文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核心期刊。这些研究或多或少都要触及村上“音乐观对其创作的影响”或“文学的艺术魅力”等问题,例如:在杨炳菁博士所写的《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一书中就将村上小说创作的一些特点与习惯与其青年时期喜爱音乐联系在一起,进而认为他的作品“在文体和语言上独树一帜”。

一、村上春树的音乐观

二战之后的日本开始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现代文化的耳濡目染,文化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村上的小说创作正是在战后日本新的历史语境下的一种尝试,有研究者认为村上小说创作受到了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音乐与文学的糅合也是这种后现代倾向的产物。

杰・鲁宾在《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中提到:村上的小说创作展现出新型的“美国式轻快精神”,并且美国的爵士乐与其他流行文化在他的作品中清楚的表现出来。他同时提到:村上沉迷于词汇的音乐性,这里的“音乐性”指的是小说文本中的语言体现出的节奏感。他认为,村上对音乐的运用是进入人“深层潜意识”的一种途径,读者能在阅读的同时找寻自我,这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后现代性。陈岭在《论村上春树的音乐情结》中认为:村上作品中的音乐含有很多个人印记,特别是“对六十年代的缅怀”对他影响很深。此外,村上在小说创作中通过“音乐展开的主观世界”来描述“文学展开的客观世界”,运用音乐的象征、模仿、暗示等展示人物内心,也是与他在文学部戏剧科的学习经历相关。论文的最后将村上与张爱玲的音乐观作比,突出音乐在村上小说起到的美学符号作用。

二、音乐在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功能

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里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在《挪威的森林》中,不但标题取自于甲壳虫乐队的歌曲,小说最后更有为直子举行了独特的音乐葬礼;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少年丹尼》这首歌连接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找回少女失落之心的作用;在《海边的卡夫卡》里,少年与大岛因为讨论舒伯特的音乐而发出人生的感概;星野由一个与音乐无缘的青年变成了《大公三重奏》的发烧友……音乐对于村上春树小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李采在硕士论文《文学与音乐的完美交融――村上春树小说中的爵士乐》提出:在村上的文学创作中,音乐用于描写都市青年在精神失落后找回精神的种种努力,表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感和独特的处世态度。村上春树汲取爵士乐的创作和演奏技巧,把建立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基础上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广泛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形成别具一格的小说形式。

王光波在著作《不时髦的村上春树》的第四章的“村上文学中的音乐气质”里提出:音乐作为村上切入人物活动的通道,赋予了各种人物足够丰富的内外表情,用以刻画出人物的个性;此外,音乐也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使小说体现出一种思想的跳跃性;最后,作者表示村上文学的音乐作为背景丰富了小说的精神蕴含,读村上小说如同在看一部“情节相连的MV”。

三、思考与展望

篇10

21世纪,全球性的跨文化交流和互动日趋频繁,在不同社会和文化领域产生影响。在国际戏剧界,跨文化戏剧的演出活动成为一种潮流,而且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新格局。跨文化戏剧在双(多)语、跨文化改编、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全球演出市场、流行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意义的尝试和创新,给戏剧理论、演出实践和戏剧教育带来新颖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目前,国际戏剧学界尚未就跨文化戏剧的定义和理论框架达成共识,相关争论一直存在,而且不同派别的观点分歧越来越大。在这个背景下,南京大学于2010年10月22-24日举办“跨文化戏剧:东方与西方”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德国、挪威以及我国国内和台湾省的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大学就跨文化戏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主要议题包括:跨文化戏剧的理论探索,西方戏剧在中国和亚洲的改编和演出,西方的跨文化戏剧演出,比较戏剧,戏剧翻译,表演与表演性等。该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中心和中国一北欧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

本次国际会议的讨论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关于跨文化戏剧的理论建构。德国戏剧理论家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Erika Fischer-Lichte)在她的发言《现代化:在表演中交织文化》中,质疑“跨文化戏剧”概念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她认为,“跨文化戏剧”有一个错误的假设,即认为我们可以辨认不同表演元素的文化根源,可以区分不同的文化,从而将文化看作是单一的和自足的。而在她看来,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同定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变化的,相互包容的。因此她建议以“文化交织”来取代“跨文化”。通过追溯现代戏剧在两方与东方的发展历史,她认为不同表演文化的交织构成20世纪戏剧现代化的主线,并指出表演文化的交织将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戏剧舞台上有更好的发展。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孙惠柱教授的发言《布莱希特戏剧的跨文化实践与诠释》从对布莱希特有关“间离效果”的戏剧理论与中国戏曲的关系的批评出发,以他2005年在新加坡执导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为例,探讨跨文化戏剧的改编策略和本土表演文化的继承。在谈及跨文化戏剧的理论问题上,孙惠柱赞同理查德・谢克纳的观点,将东西方戏剧的改编演出、戏剧作品中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挪用都统称为“跨文化戏剧”。南京大学何成洲的发言《跨文化戏剧改编及演出的理论阐释》以琳达・哈钦等人的改编理论为出发点,强调跨文化戏剧的改编者、导演、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剧场空间等议题的重要性,提出跨文化戏剧改编是一个创造性的行为,改编的过程是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语境影响和改编者的个人选择合力作用下的产物。他从话语转换、剧场符号和戏剧观念这三个方面阐述了跨文化戏剧的理论建构。

其次,中外改编和演出的个案研究。俞湾大学彭镜禧以他与陈芳教授将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移植为豫剧《约/求》的改编实践为例,探讨了跨文化戏剧改编过程中的主题及审美挪移问题。台湾大学朱静美介绍了台湾导演吴兴国根据《李尔王》改编演出的独角京剧《李尔在此》,该剧运用后现代剧场手法,颠覆了莎剧文本和戏曲传统。南京大学张瑛从面具表演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影片《夜宴》对莎剧《哈姆雷特》的跨媒介改编。台湾交通大学段馨君以名导演罗伯特・威尔逊与台湾京剧演员魏海敏合作改编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名作《欧兰朵》(Orlando)、张艺谋导演的普契尼歌剧《图兰朵》(Tu-randot)为例,探讨跨文化戏剧的“混杂性”等特征。美国匹兹堡大学卡利兹(Katherine Carlitz)介绍了她和同事将粤剧经典名剧《帝女花》首次译为英文的经历,同时比较了《帝女花》与昆曲名剧《牡丹亭》在美国上演的情况:《牡丹亭》美国舞台上已先后多次演出,而粤剧《帝女花》则鲜为人知。随后,她从这两部戏剧的文化内涵探讨它们在美国接受差异的原因。湖南科技大学凌建娥讨论了近期中国舞台上的两台戏曲改编演出:汀苏省昆剧院的多媒体版《牡丹亭》和杭州越剧院的易卜生戏剧《海上夫人》,比较这两部跨文化戏剧的改编策略以及观众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