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2:1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文化论文

篇1

深厚的城市商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文化行为、道德行为和心理构成。商业形象既是商业文化的表层和风貌,也是中国商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现阶段针对城市商业形象重新塑造的研究,更多还是从商业、经济的传统角度进行探索,难免出现“就事论事”、思路狭隘、孤立片面的弊病,很难跳出原有思维理念的制约,以多元化态度、混感官模式进行研究。本项目针对我国城市商业形象发展状况,以文化创意角度为切入点,并结合已有理论和近年来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所做的该项目类型研究成果,力求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社会特色、人文理念的城市商业形象重构之路。

辽宁省很多城市本土文化特点突出,借助其历史符号塑造起鲜明了城市文化形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城市的商业形象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态,或盲目发展模仿抄袭令自己变成其他城市的复制品,或停滞不前让自己始终停留在原有的已被淘汰的模式下艰难生存。对这些城市的商业形象重构研究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的发展,甚至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以辽宁地区重点城市作为对象研究其商业形象现状,将文化创意引入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于辐射至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1世纪是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国家在十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让文化的创造力充分释放。当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由过去原有的硬件竞争,逐渐向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过渡,城市与城市之间原有的经济实力的较量已经逐渐演化成为文化实力的比拼,城市特色形象经营的主导方向已经开始向文化创意产业迅猛靠拢。

一座城市所能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包括多方面,其中自身拥有的独特文化创意产业,是其它任何竞争城市都无法模仿的。而这种各不相同的文化产业特点,正是城市个异性的所在,也是城市所具有的真正综合实力较量的精髓所在。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为本民族和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对城市商业形象重构的研究中,文化创意应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以精神文化作为构筑商业形象的灵魂,以制度文化作为强健商业形象的骨骼,以营销文化作为充实商业文化的血肉,以创意文化塑造商业形象的表层。

篇2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一座城市,是该区域聚集人群在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表达诉求的完美体现,在当今社会强调一体化、多元化、个性化并行的时代,如何将城市与符合这座城市的文化实现完美的融合,早已经成为立市之本。为什么一个城市会演化为文化名城、为什么一个城市会发展为商业之都、为什么一个城市会拥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吸引众多粉丝的光顾,除了名山大川、历史古迹外,更为重要的正是这座城市的内涵—即社会文化所散发出的独特气息。但由于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城市商业形象的认识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在定位上盲目效仿国际一线城市的发展轨迹,抛弃了本地区应有特色,丢失个性化准则,错过了最佳的成长阶段和发展机遇。同时,在各自已经形成的城市商业形象的持续性发展管理上,又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预判性,往往是今年一套方案,明年全部,又冒出一个全新的想法,没有系统的战略发展规划,造成很多城市的商业形象塑造各自为战,杂乱无章。“千城一面”的城市风格,雷同的商业语言表述,乏味的商圈规划设计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东北地区城市商业形象的诟病。城市商业形象,这个最能展示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涵实力的差异化竞争的成功利器,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城市经营,形象先行;形象塑造,商业支持;商业内涵,文化铸就。”城市特色的商业形象就如同一张亮丽的名片,拥有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商业形象,往往对城市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令城市获得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投资目光,捕捉更多的发展机会,挖掘出潜在的经济增长要素,从而对城市影响力的大幅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形象作为城市形象的灵魂所在,它既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同时又为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深厚的城市商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文化行为、道德行为和心理构成。商业形象既是商业文化的表层和风貌,也是中国商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现阶段针对城市商业形象重新塑造的研究,更多还是从商业、经济的传统角度进行探索,难免出现“就事论事”、思路狭隘、孤立片面的弊病,很难跳出原有思维理念的制约,以多元化态度、混感官模式进行研究。本项目针对我国城市商业形象发展状况,以文化创意角度为切入点,并结合已有理论和近年来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所做的该项目类型研究成果,力求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社会特色、人文理念的城市商业形象重构之路。辽宁省很多城市本土文化特点突出,借助其历史符号塑造起鲜明了城市文化形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城市的商业形象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态,或盲目发展模仿抄袭令自己变成其他城市的复制品,或停滞不前让自己始终停留在原有的已被淘汰的模式下艰难生存。对这些城市的商业形象重构研究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的发展,甚至关乎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以辽宁地区重点城市作为对象研究其商业形象现状,将文化创意引入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于辐射至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1世纪是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国家在十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让文化的创造力充分释放。当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由过去原有的硬件竞争,逐渐向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过渡,城市与城市之间原有的经济实力的较量已经逐渐演化成为文化实力的比拼,城市特色形象经营的主导方向已经开始向文化创意产业迅猛靠拢。一座城市所能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包括多方面,其中自身拥有的独特文化创意产业,是其它任何竞争城市都无法模仿的。而这种各不相同的文化产业特点,正是城市个异性的所在,也是城市所具有的真正综合实力较量的精髓所在。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为本民族和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对城市商业形象重构的研究中,文化创意应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以精神文化作为构筑商业形象的灵魂,以制度文化作为强健商业形象的骨骼,以营销文化作为充实商业文化的血肉,以创意文化塑造商业形象的表层。同时建立商业形象经营的组织机构,构建商业形象经营的经济基础,构筑商业形象经营的核心精神,策划商业形象经营的传播战略。文化创意对在城市商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文化创意在其中所体现出的作用越来越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城市商业形象重构之间已经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文化创意使城市商业形象充满活力,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李茉茹肖剑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深化改革途径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其优劣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近年来我国众多商业银行陆续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探讨如何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深入推动商业银行按照新的营运框架有效运行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基本要素及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在银行法人资产的委托制度下,一组联接并规范所有者(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它规定了商业银行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明确了决策商业银行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其核心是在商业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关系。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商业银行成本,实现股东利益和公司利润最大化。

(二)良好银行公司治理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及特殊性

经合组织(OECD)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应包括股东权利、股东平等待遇、利益相关者作用、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董事会职责五个方面的内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5)主张良好的公司治理内容应包括:确立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在全行传达贯彻;制定并在全行贯彻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董事会成员称职,清楚理解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并对银行的各项事务做出良好的独立判断;确保高级管理层实施适当的监督;充分认识并有效发挥内外部审计及其他控制部门对稳健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确保薪酬政策和具体做法与银行道德价值观念、目标、战略及控制环境相一致;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持续了解银行的运营框架。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多元化。既要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又要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多重委托关系的复杂性,使银行公司治理面临的利益冲突和所要解决的问题随之复杂化,从而增大银行公司治理难度;主要依靠内部治理发挥作用,外部治理作用有限;存款保险制度附带产生的成本加大和存款人外部监督机制弱化的负激励;商业银行高负债、低资本金比率运营的资本结构及银行并购成本大大超过一般企业等。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及深化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治理现状

1.成绩。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框架和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体制,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设立了包含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的现代治理体系;决策机制和决策能力提高,业务运作不断规范;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了中外银行间的业务合作。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007年年末,已有33家境外机构入股25家中资银行,入股余额达212.5亿美元。同时,在客户互介、渠道共享、业务咨询和培训等方面合作力度和合作领域不断加大;财务状况具有明显改善,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内控制度建设和内控能力不断加强,风险防范体制渐趋完善。

2.缺陷。银行产权结构仍较单一;董事会职能和结构有待改进;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加强;“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存在;信息披露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有待继续完善等。

(二)现阶段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实意义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银行健康营运、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有利于银行正确确立战略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有效执行经营决策;有利于降低委托成本,保持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建立有效制衡机制,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银行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银行信用评价等级,获得更加稳定、长期的资金流入,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银行集约化经营和银行再造,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

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途径

(一)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并明晰产权关系

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明晰的产权管理关系是银行公司治理规范的前提,也是国际先进银行的有益经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在确保国有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公开招募法人股、有条件吸收自然人股东和国际战略投资者参股,培育多种形式的持股主体,形成商业银行多元化、社会化的股权结构,有效解决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其他利益关联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特别是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外资股东进入董事会或参与银行内部管理,发挥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专长。应将银行产权主体落实到真正行使财产所有权的主体上,使银行财产所有者(银行投资者)可以凭借其对银行投资额的比例真正行使管理银行的权力并承担义务,由此进一步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和刚性约束的资本经营机制。

(二)增强董事会、监事会职能和责任

要保持董事会合理规模和结构,规范董事会构成和运作,扩大独立董事比重,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提高董事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促使董事会客观、公正、科学的进行决策。实行董事评价制度和董事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董事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和完善其下属风险管理、提名、薪酬及审计等委员会的运行架构设置及职责。廓清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的职责边界。董事会对银行总的战略指导行使决策权,负责选拔、聘任重要管理者,设立独立董事;监事会承担着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履行职责、尽职的重任,应独立行使经授权的监督权。同时,引入专职监事(外部监事),改善监事会结构。

(三)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人的“道德风险”,尽可能缩小委托人与人的目标差异,必须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构建科学的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准确衡量决策机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个人对于银行业绩的贡献度。其次,建立以长期发展和业绩为导向、与绩效相挂钩的长期激励为主的薪酬结构,形成包括工资、奖金、社会保险、公积金、股票及股票期权等多种方式在内的收入分配新机制,以较好体现基本人力资本效应、资产增值效应和风险补偿效应,使经营者贡献与回报相匹配,长短期利益相结合。推行ESOP(员工持股计划),实现企业成员“剩余索取权”,以提供长久性的激励和约束。再次,改变“官本位”激励机制,使高级经营管理者成为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同时,要稳定高级经营管理队伍,适当延长行长任期,以保持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持续贯彻执行。最后,强化约束机制建设,实现激励和约束对等。要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和处罚制度,通过监事质询、提出罢免建议、追究法律责任等方式,形成问责机制,强化负激励。(四)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

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建立资本对效益和风险的双重约束机制。具体措施:首先,强化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约束和结构调整。以经济资本作为资产业务计划编制的先行指标和核心指标,科学决定和分配所属分支机构的经济资本总量和风险资产规模,以此约束各分支机构业务规模与风险资产扩张速度。在结构上,通过设定不同的经济资本区域调节系数和分支机构增长率,优化经济资本的区域配置;设置经济资本不同的产品分配系数,以引导推动各分支机构改善产品结构;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分配不同经济资本,以鼓励对客户的选优汰劣;对中间业务等战略业务减少分配经济资本,以激励各分支机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其次,强化资本回报对经营管理的约束,加强经济资本占用与资本回报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期望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资本目标回报率要求,建立经济资本有偿使用机制。再次,建立以EVA和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较准确地度量不同业务和产品对增进银行价值的贡献度,以便科学进行商业银行经营目标设定、业务决策、资本配置和绩效考核等活动,促进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五)加快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要大力推进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改革工作,建立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各部门各岗位共同参与的风险管理格局,推行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要积极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及时开发和建设风险管理系统平台,全面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的评估、监测和控制;按矩阵式管理要求,搭建垂直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业务单元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提高市场反映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大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研发和创新力度。要进一步推进内部评级工程建设,及时更新和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检验标准和管理技术;建立及时有效的市场风险分析报告机制、重大市场风险应急机制、新产品和新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对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评价和审查机制,形成市场风险管理定期审计机制,全面向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审计情况。

(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准确、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是改善银行公司治理的必备条件。要严格按照监管机构制定的信息披露标准、披露方式、披露范围等要求,利用远程通讯和银行数据网络,及时向市场和投资者披露信息。同时,引进国外商业银行通行做法,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具体措施可考虑:引入银行评级制度,增强银行信息披露的压力。在条件成熟时,应鼓励和推行社会权威中介机构建立对商业银行的评级制度;推动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标准和资产风险评级体系,采用高质量的会计标准——国际会计准则,以增强信息的可比性;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增强经营透明度。通过全面披露银行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使商业银行各种利益相关者及时掌握情况,充分维护其合法权益;建立信息审计制度和对信息披露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网点;布局调整;功能转型

1背景分析

1.1竞争环境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银行业将而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截止2007年4月,已有汇丰、渣打、东亚、花旗四家外资法人银行正式开业,8家外资银行正在进行改制筹建,3家银行申请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同时,伴随着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与经营调整,以及以各地城商行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商业银行的崛起,中国银行业正进入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数量众多的银行依靠着同质业务模式和相对单一的收入结构越来越感到生计困难。

1.2客户需求环境

个人需求层面,随着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渐积累,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迅速提升,已经出现了为数众多的中、高收入阶层,这部分中高收入阶层的人群对银行产品的需求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不再仅局限于银行存款,而开始拓展到个人贷款、财富管理等等方面。尤其是近两年,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企业需求层面,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企业经营者融资理念的转变,企业融资渠道已大为拓展,不再局限于银行贷款。企业客户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已然出现降低的态势。

1.3金融监管环境

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推出以来,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经营和监管理念在国际金融业得以确立。无论是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还是2004年我国国家监管部门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都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强化。在新的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必须探讨经营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的转变,提高资产盈利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积累能力和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建立稳定有效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实现资本监管下的业务持续发展。

2银行网点现状分析

2.1布局现状

2.1.1按行政区划设置

我国的商业银行最初是由人民银行内的专业部门分离而来的,从组织结构到行政管理模式,都直接沿袭了人行的设置模式,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逐级设置分行,点多面广。这样的布局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摊子大、战线长,层次复杂,形成冗长的管理级别,不利于经营管理,决策意图的贯彻实施大受影响,管理效率大打折扣;二是造成网点布局呈地域上的均衡分布状。银行是为经济金融服务的,而在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均衡,对银行服务的有效需求在地域上必然也是不均衡的。网点的均衡分布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2.1.2单纯追求数量,忽视效益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商业银行网点的设置片面追求大、广、全,盲目追求外延扩张,滥设网点,忽视网点的效益。这固然是给客户带来很多方便,但却是直接导致单个网点的平均利润率低,成本居高不下。最终与最初的规模效应设想相违背。

2.1.3脱离客户需求

在同一行政区划内,网点设置的密度拘泥于上级规定,不能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客户需求不同而做相应调整。有的地方网点数量明显过疏,导致客户资源被其他商业银行抢夺。而有的地方却明显过密,导致成本过高,资源浪费。

2.2功能现状

2.2.1交易功能为主,营销功能薄弱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功能模式都比较单一,大部分网点都只有存贷业务,缺乏更多的金融产品。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必然导致网点轻视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推销。而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网点,应该是金融产品的营销中心,客户可以在网点体验到不同金融的产品与服务。即使是到了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网点仍然是以交易功能为主,营销功能虽有所强化,但与开拓市场的潜在需求相比较,仍是非常薄弱。

2.2.2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

由于我国分业经营和利率等的政策限制,国内银行业在产品创新上很难有质的突破,网点所提供的软服务同质化严重。并且由于长期的落后观念影响,及其国内金融服务市场的不成熟,银行产品创新的动力与能力双双不足。

2.2.3利润生产模式单一

时至今日,我国商业银行网点仍然是靠存贷利差来产生利润。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来对拓展利润源。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改善,“金融脱媒”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的这种利润生产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的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弥补“金融脱媒”带来的存贷利差收入下降。

3银行网点优化

本文试图从功能优化和布局优化两个方面来分别论述银行网点优化。

3.1功能转型

网点是银行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从成本的角度看,银行网点要占用房屋、投入大量设备、人力以及维护费用等,如果不能做到功能上的合理,那将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对现有网点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使其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对接,从成本消耗大户向利润产生大户转变,真正实现网点网络价值,对现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显得格外重要。

3.1.1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定位准确

网点转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目标客户需求的定位是否准确。其产品和服务是否与客户的现实需求相匹配。对目标客户群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潜在的需求,并提供与之匹配的产品和服务。从银行的角度讲,重点在深度发掘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程度,以及与银行服务业务的匹配程度,从而做到服务更有目标性、针对性。

3.1.2更加注重细分和个性化,实行差异化服务

国外成熟的金融环境里,一个成功的金融产品一定是给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客户的资产配置不一,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所以如何实行差异化服务,充分地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是每个网点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客户。

3.1.3服务和产品创新

传统上,我国的商业银行网点都是以产品为中心。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适时地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显得十分必要。研究现有的客户,了解他们的使用习惯,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根据市场的变化,积极地进行金融工具的创新。同时,区分清楚哪些业务适合网点去推广,整合业务操作流程。打破传统业务分工模式,实行一体化服务。根据需要设置新型分工模式,缩短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3.2布局调整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海量信息,如何综合考虑整个城市的网点布局,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不仅仅是战术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如何优化,如何布局,需要在综合深入分析银行战略和地区特征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网点布局与优化方法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也就是说,要明确网点布局优化的基本理念是“在恰当的地点开设恰当的网点”。

一般来说,影响网点布局的因素主要有:银行目标客户群定位;目标客户群对网点的服务要求和资金使用方式;网点类型及其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网点提品和服务组合的策略;当地竞争银行的网点业态;该地区的城市发展规划等。

3.2.1对不同地区客户需求及其竞争环境全面评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交易行为都是建立在需求与供给方的自由原则之上。一个商业银行网点,必须要有足够的有效需求才能支撑其生存。所以,网点存在合理与否,必须要根据所在地的客户需求来判定,这不仅包括评价现有需求,还应包括可挖掘的潜在需求。同时,还应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竞争环境,在全面分析的前提下,做出客观、科学的决策。

3.2.2原有网点的撤兵调整与新增网点务求科学、合理

首先在选址方面,应结合科学的模型进行详尽分析,确保每个网点的设置建立在现实需求之上。其次,根据目标客户的数量和银行可能吸引的客户流量,以及客户潜在需求的类型和规模来确定网点的建设规模与功能配置,力求做到“随行就市”,与实际需求更加贴切,即不形成服务短板,又不造成资源浪费。

3.2.3对银行网点实行分类管理

网点分类管理就是把网点经营同当地资源紧密结合起来,银行可以根据业务实际需求把网点划分为不同的类别:①全功能网点:根据经营资源和地理位置经营所有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②专业性网点:这类网点与全功能网点的不同在于,主要专注于服务于某一类客户群,或某一产品系列,或只服务于某一特定范围的银行市场。③社区银行:这类网点是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主体市场定位,是以本地的市场和客户为主等等。

3.2.4对网点内部格局进行转变

网点内部物理格局建设是实现网点转型再造的基础设施,两者之间有类似“修路与致富”的关系。国外银行业在这方面投入非常大,也非常讲究,一般都是敞开式的面对面服务。而国内受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柜台封闭式服务。网点内部格局转变其方式主要是围绕有利于差异化服务和交叉销售的开展,由传统的柜台封闭式向功能分区开放式转变,为客户营造一种与银行专属服务人员舒适安心的沟通环境,并通过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搭配,促进目标客户在网点的有效销售逗留。

参考文献

[1]曾卫.浅谈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优化设置[J].现代金融,2000,(11).

篇5

当你萌生一个不错的商业创意的时候,如何去把一个梦想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呢?进行商业计划是很重要的一步。在哈佛商学院每年都会举行创业计划大赛,在MBA们提交的商业计划中评选出优胜者,撰写商业计划正逐渐成为各商学院重要的课程内容。诚然,对未来进行预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们谁也不会知道明天会怎样,但是都知道明天会不同于今天,现在与过去不同。因此,我们能做的只是进行计划去面对这种变迁,以便能够不断前进,可以说计划是一种生存的策略。

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要求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围绕着以产品或服务,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以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并提出行动建议。商业计划聚焦于特定的策略、目标、计划和行动,对于一个非技术的有兴趣的人士应清晰易读。商业计划可能的读者包括:希望吸纳进入团体的对象,可能的投资人、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各种政策机构。

一.商业计划的内容

完整的商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公司概况,产品或服务、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和营销策略、管理团队,财务预测,资本结构和附录等九个方面。下面我们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

(1)执行总结

是对整个商业计划的简单描述。公司概述、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与竞争策略、盈利能力预测、团队概述、财务预测等。通过看执行总结,投资者应该能够了解整个计划的大体情况,以便决定是否要阅读计划的完整内容。没有兴趣的投资者看完执行总结以后就可以放弃进一步的接触。因此执行总结是整个商业计划非常关键的部分,除了简洁地描述整个计划之外,应该尽量突出商业计划中最吸引人的卖点,尽可能引起投资者的兴趣。执行总结一般不应该超过两页,以免引起阅读者的反感。(2)公司概况

这一部分要介绍公司的主营产业,产品和服务,公司的竞争优势以及成立地点时间,所处阶段等基本情况,对公司经营历史业绩进行总结。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阐述公司的经营宗旨、经营目标、价值观和远景规划等公司基本的问题,让读者清楚公司的经营理念。一个好的经营价值观可以提升商业计划的价值,因为企业的长期成功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和理念的成功。(3)产品或服务

介绍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描述产品和服务的用途和优点,有关的专利,著作权,政府批文等。本部分应该着重分析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市场定位,让投资者确信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强劲的吸引力,在投放市场以后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另外,对于技术性公司而言最好把公司的研发能力进行一定的描述,证明公司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投资者投资的期限可能比较长,他必须相信公司具有持续的发展和变革的能力来应付市场的变化,才会作出长期投资的决定。

(4)市场状况

清晰地描述行业市场的状况是成功的商业计划的关键要素之一。因为风险投资者通常在寻觅的是一些市场前景广阔、难以复制的的商业计划。本部分必须对公司的市场定位、市场容量、竞争和各自的竞争优势、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市场发展的走势进行清晰的描述,尽可能引用行业的数据进行表述。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因为随着分工的深入,单一的产品不可能占领一个完全的市场,因此在撰写商业计划的时候不可以笼统地描述公司的市场定位。

(5)竞争情况及市场营销

分析现有和将来的竞争对手,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相应的本公司的优势和战胜竞争对手的方法,对目标市场作出营销计划,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定价和分销,广告和提升、规划和开发计划、开发状态和目标、困难和风险等等。竞争对手的状况对于新进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对手在规模、技术领先性和研发、管理能力上的优势可能使得后来者进入的强大障碍,勉强的进入可能会以失败告终。因此,在本部分要尽可能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确信本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可以找到立足之地。

(6)管理团队

对公司的重要人物进行介绍,包括他们的职务,工作经验,受教育程度等。公司的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人数,哪些职务空缺。优秀的管理团队通常也是风险投资者评估项目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一个一流的商业创意没有一流的团队进行运作往往也不会取得成功,而且往往是团队比创意更加重要。对于团队的介绍重点在于通过人员以往的成功经历突出他们的企业家精神和出色的管理能力,注意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和互补。一个有人格魅力的管理团队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7)财务预测

公司目前的财务报表,今后几年年的财务报表预测,主要是盈利预测和现金流量,投资的退出方式(公开上市,股票回购、出售、兼并或合并)。财务预测必须预测到公司的盈亏平衡年度以后,告诉投资者公司大概的盈利时间。财务预测要尽可能的以现实为依据,主要集中在近两年的预测。8)资本结构

公司目前及未来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公司融资方式,融资前后的资本结构表。

(9)附录

支持上述信息的资料:管理层简历,技术资料、销售手册,产品图纸、媒体对本公司的报道等,以及其他需要介绍说明的地方。

二.商业计划的写作程序

一份良好的商业计划包括附录在内一般20-40页长,过于冗长的商业计划反而会让人失去耐心。整个商业计划的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商业计划构想细化,初步提出计划的构想。

第二阶段:市场调查,和行业内的企业和专业人士进行接触,了解整个行业的市场状况,如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客户分布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等因素。可以自行进行一些问卷调查,在必要时也可以求助于市场调查公司。

第三阶段:竞争者调查确定你的潜在竞争对手并分析本行业的竞争方向。分销问题如何?形成战略伙伴的可能性?谁是你的潜在盟友?准备一份一到两页的竞争者调查小结。第四阶段:财务分析,包括对公司的价值评估。必须保证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了。财务分析量化本公司的收入目标和公司战略。要求详细而精确地考虑实现公司所需的资金。

第五阶段:商业计划的撰写与修改,所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把相关的信息按照我们上面的结构进行调整,完成整个商业计划的写作。在计划完成以后仍然可以进一步论证计划的可行,并根究信息的积累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整个计划。

三.常见的五大弊病

一个成功的商业计划应该具有结构清晰、风格一致、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含糊的用语、具有艺术性的页面等特点。另外在写作的过程中还要避免一些常见的弊病

弊病一:自我为中心,无的放失,对行业的市场状况缺乏分析很多人在在作商业计划的过程中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长篇大论在说明自己要作什么,偏偏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没有市场,产品的销售渠道如何缺乏必要的分析。要知道顾客才是上帝,只有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才会获得人们的认可。同时,不分析行业环境和市场给人的感觉是计划者本身对行业的了解有限,使投资者的信心大打折扣。弊病二:对市场过分乐观,或者进入一个拥塞的市场有些计划者会拿出一些与产业标准相去甚远的数据来预测公司未来的市场份额,得出过分乐观的结果。又或者进入一个拥塞的市场,交一份不专业的创业计划。

弊病三:不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通常都应该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行业内的现有企业、本公司的一些替代产品以及新技术的更新换代等方面。在现今的市场中,竞争是永远存在的,不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会对公司未来面临的危机缺乏认识。

弊病四:缺乏可行的盈利模式很多的商业计划对公司未来运行收入来源的描述非常的模糊,象今年年初互联网行情高涨时候靠讲故事的办法获得投资者认可的机会不多,稳健的投资者终究最关心的仍然是公司未来的盈利前景。

篇6

论文致谢感谢老师的话范文一

四月维夏,山有嘉卉。初春的绿城早已艳阳朝天,花满枝头,欣欣向荣。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在电脑上敲出了最后一个字,心中涌现的不是想象已久的欢欣,却是难以言喻的失落。是的,随着论文的终结,意味着我生命中最纯美的学生时代即将结束,尽管百般不舍,这一天终究会在熙熙攘攘的喧嚣中决绝的来临。

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些年来我遇到了许多恩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感恩之情难以用语言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我的恩师岳晓华老师。三年来,岳老师对我的学习和研究都非常严格,并给予了悉心的指导,使我受益菲浅。从恩师身上我体味到了丰富的学养、严谨的作风、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这都成为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标杆。

感谢我的校外导师于起翔老师。于老师身为《广西日报》的领导,还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与我们聊天,指导我们的论文和工作。于老师作为一个优秀传媒人的品质和热情深深的打动了我,其谆谆教诲也铭记于我心,对此我深深感激。

同时还感谢三年来帮助和教育过我的商娜红老师、黎明洁老师、江建文老师、周莹老师、靖鸣老师、李勤老师、李庆林老师……一路走来,从你们的身上我收获无数,却无以回报,谨此一并表达我的谢意。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生命并竭尽全力给予了我接受教育的机会,养育之恩没齿难忘;感谢我的伴侣雷德坤,无论在精神还是在物质上都给予我莫大的支持;感谢我的同窗好友李静,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总能给予我安慰和鼓励,让我重拾信心。

还有许多人,也许他们只是我生命中匆匆的过客,但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依然在我记忆中留底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无法一一罗列,但对他们,我始终心怀感激。

论文致谢感谢老师的话范文二

很感慨,我在长舒一口气后开始写我的毕业论文的致谢辞了。论文的完成标志着我的大学四年即将结束,也意味着,新的生活又将开始了。最近的半年则并行着找工作和写论文。其间的起起伏伏、悲喜得失,今天想来仍旧唏嘘不已。所幸我没有被失败击垮。自信、坚强、乐观的态度让我坚持到了最后,并且争取了最好的结局。

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议题是我大一时代捧读《西滢闲话》及与几个教授交流看法后定下来的毕业论文自拟题。我由此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够写出一点真正有现实意义的文字。事情的最后结果就是这篇论文,似乎总有些丑陋;但是阅读、思考和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有灵光乍现、兴奋不已的时候,而更多的则是近乎“案牍劳神”,痛苦和疲惫相交。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罗宗宇老师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您开阔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详细的修改意见一直给我很大的启发。唯一的遗憾是我自己不够主动,错过了许多与您交流的机会。

感谢同一小组的曾璐敏、周双玉、欧阳艳平同学对于我的鼓励与建议。

感谢爱晚红枫的朋友们热切关心我的论文进度,及时督促我认真扎实地完成论文写作,为我提供免费的论文数据库检索账号并帮忙我收集查找资料。

感谢09级李新建、余亮两位学长认真帮忙提出论文修改意见。

感谢范宁同学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儿子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良苦用心。即使在家庭遭遇天灾的艰难情况下,你们也保证了孩子的求学。而在最落魄的日子里,正是父亲母亲的亲切鼓励,让自己能够坚强前行。今天是母亲节,妈妈您辛苦了。

篇7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

一、外商投资及产业结构分布状况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约1.2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约6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2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位。大量的外商直接对华投资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外商直接对华投资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间分布的不均衡加重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且投资在各产业内部的分布也是失衡的,主要表现在投入在制造业的比重过大,上述情况使结构偏差变得突出起来,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产业结构出现问题原因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多以小型化、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一般而言,具有先进技术和长期竞争力的投资项目,都必须具有较大的项目投资规模。世界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项目平均规模约为600万美元,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与之相差甚远。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外商对华直接投资70%左右的项目均在100万美元以下,而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项目仅占投资项目总数的4%-5%。在投资项目中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外商投资项目规模偏低既不利于规模经济形成,也制约了投资技术含量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外商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其突出表现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劳动密集型项目居多,技术密集型项目较少。在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在第二产业中轻纺、加工工业又占很大的比重。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看,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升幅过大,第三产业的实际比重不合理下降,使结构偏差变得突出起来,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偏差的加深,与外商投资过多地向工业部门倾斜有一定关系。我国吸收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2)外商投资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外商投资在制造加工业过多。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而资金密集型产业少;投资于一般技术多,甚至存在低层次的重复引进,而高新技术产业少。

(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是50%左右,发达国家是60%—7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我国是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

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结构上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外商与我国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外资公司长期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造成我国产业结构新的不合理变化。目前,跨国公司来华主要在制造业领域。由于绝大多数公司不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所以所谓"世界工厂"只是"世界加工厂"。外资的进入并未直接地带动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并且,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多年以来,我国主动让出市场份额换来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术,如果我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总是处于落后地位,我国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到我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很多是将其母国已经淘汰的产品生产或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三、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以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已经使得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在工业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和知识供给的有利地位。他们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以保持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承担劳动密集度高、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高、附加值低的“三高一低”类型产品的生产。这是对我们十分不利的垂直分工。不加速发展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我们就无法摆脱在国际竞争中的这种不利地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不断扩大。

而且我国2000年的人均GDP已达到八百四十美元左右。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这样的发展水平已开始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大变动时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传统产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又需要大量进口的问题,必须靠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来解决。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对任何一种产业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极限。当一个产业的市场需求达到饱和以后,增长速度就会随着需求下降而下降,直至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如果不通过发展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当现有产业的需求都达到饱和以后,整个经济就会出现停滞,直至萎缩。我国传统产业生产能力巨大,但生产手段和产品质量还较为落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传统产业都基本达到了市场饱和的阶段,增长速度普遍下降,经济效益不高,因而只有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75%,而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33%。制造业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只占产值的14%,吸收11%的劳动力;而服务业的份额,占美国经济产值的60%,吸收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劳动力。比起制造业来,服务业属于智能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利润丰厚。而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科技资源不足,科技进步不够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制约,也是结构调整必须加以克服的关键因素。发展高新技术,发展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的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评判投资是否成功的标准由单纯的按数量转变为是否增强我国的技术竞争力。我国是否能够保持高速健康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至关重要。而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弱。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提高产业竞争力。因此要积极调整现行的外资政策,加强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外资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制造业中促进高科技新型制造业的外资投入,加速外资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鼓励外资向第一产业流动;加速外资向第三产业流动。主要有以下建议:

(1)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我国农业,能源交通能基础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困扰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引导外资投向基础产业和设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税收减免,适当补贴的方式刺激外商投资。

(2)提高对FDI的要求。根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可分为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和允许类外商投资产业项目。对于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我们应该鼓励外资进入,而对于技术含量低的对我国经济没有促进作用的项目,我们应该加以限制。一是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不再向一般制造业倾斜,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彩电、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手机、电话等家电和一般电信设备行业;二是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我国现阶段水平与世界差距较大的计算机、电子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等高科技的新型制造业应鼓励外资进入。对这些行业可以实行幅度较大的税收减免和优惠,同时,政府可给予相应的科研补助,放宽外资政策的限制。三是鼓励外资参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对于汽车、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应该以促进其核心技术转移为目标,加快对技术的引进和改造。四是对于目前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较快的重化工业则应以注重产品的资源节约和环保为原则,对于生态资源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的行业,如造纸和一些重化工产品行业应提高外资进入门槛,加大税收征管,限制外资流入。

(3)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加速外资向第三产业流动,尤其是促使外资向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流动将是现阶段我国吸引外资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快对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全面开放,鼓励大型跨国零售集团的投资;鼓励外资对国有商业企业的并购重组。二是加快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的开放,鼓励大型跨国金融财团采用合资和开设分支机构等形式的投资;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保险、证券业的改造。三是逐步加大对文化、教育、影视服务等行业的开放力度。

参考文献

[1]BarroLee:《经济增长》,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杜江:《FDI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2年第8期。

[3]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江小涓:《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管理世界》,1999年第2期。

[5]赖明勇、包群:《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6]王元龙:《外商直接投资宏观调空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薛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篇8

1.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追求的情感需求

在传统文化观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辛勤工作为本,以追求高尚的品格为人生目标。如今,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理念有了质的改变。人们在辛苦工作的同时,积极乐观的追求身心幸福和物质、情感的双重满足。让·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讲到“消费者把自己看作处于娱乐之前的人,看作一种享受和满足的事业”。在物质社会背景下的幸福观,表现为人们对“幸福需求”的大大增加,追求享受生活、消费和娱乐消遣的目的。特别是商业环境不仅满足人们消费、消遣、娱乐等的需求,同时给予受众一种休闲放松的环境气氛。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求幸福与享受生活的情感需求,在设计中通常使用新奇的造型、独特的色彩、个性的装饰以及多种元素重组等塑造手法。

2.满足人们对社会交流和体验高品质文化内涵的情感需求

公共空间的形成溯源于它的社会交流性和社会生活性。商业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形式,一方面给人们提供商品展示流通的平台,丰富消费者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商业环境的消费者能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和多样的情感体验。商业环境的一个设计趋势就是在场所中提供沟通交流的氛围,并营造出一种社会交往的乐趣性。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气质的场所,商业环境的营造越来越体现出对公共社会生活的关注。引入社会文化活动使得商业环境的功能不仅是一种纯粹的展品销售活动,还是一种具有浓厚特色和生动魅力的文化活动。

3.满足人们对休闲性、娱乐性的情感需求

商业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物和娱乐消遣,使得闲暇时间增多的人们能够有一个放松心灵、暂忘社会压力的场所。这使得人们对商业环境的营造有了新的需求一一休闲性、游憩性、娱乐性、交往性等。使消费者感到某种与满足,娱乐体验是传统、古老的一种人类情感需求。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环境中,娱乐性、休闲性能使消费者的身心得到调整和休养。因此,情感设计意义上的愉悦性、快乐性、休闲性等要素成为商业环境设计的重要表现倾向。

4.满足人们对时尚性、个性的情感需求

时尚的概念和载体丰富多样,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尚性常常让人有一种兴奋和新鲜的感觉,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传达出非凡的气质和别样的神韵,进而体现出消费者的个性和不凡的品位。商业环境设计是一种空间形式各要素的综合创作体,场所营造的本身具有很强的时间性特征。如今的商业环境中的时尚性具有新奇感、新颖、转瞬即逝、符号消费等新的特点。时尚、个性的承载体可以是另类的材料如废物的铁器、旧家具、夸张的色彩或者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物品的新奇组合装置等等,在设计师的巧妙安排下使得众多表现元素在环境中重新展示其新的生命力。同时,商业环境营造中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和新材料等也能体现出时尚性和个性特征。

5.满足人们对艺术性的情感需求

商业环境的好与坏、商业环境品质的高与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中的艺术内涵的多少。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在商业环境中赋予深厚的艺术内涵,会使商业环境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具有浓厚艺术性的商业环境中不仅有利于吸引消费者、树立品牌的深层次形象,还能使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有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如一些艺术感较强的商业环境中将艺术家的雕塑作品、家具作品、绘画作品等充满想像力和形象艺术感的艺术作品有规律的陈列其中,为顾客营造出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具有梦幻般艺术体验的空间场所。

二、结语

篇9

商业地产营销策划概念要从设计、地域、环境、户型、品牌、价格等多方面,来进行推广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整合,合理确定商业地产在市场上的目标及实际的需求,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层次,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在消费者满意的程度上来进行销售。一个好的营销策划在设计、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都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各种客户的要求,准确明了的建立一套价值体系,可以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战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竞争,让开发商在社会面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总的来讲,商业地产营销策划不是简单的销售和推广,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需要在有效的理论下指导营销。利用营销来实现商业地产的价值。其实就是要了解市场,熟悉市场到推广市场中的细节,其中心还是要了解每一位客户的需求,做到准确把握清楚认识,是商业地产营销从单一的大众化转变为个人化。营销服务不但要追求表面,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内涵,不仅要体现物业的特征,还要体现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要求。

2我国商业地产营销策划的主要问题

好的商业地产营销策划,可以为开发商赢得一个好的市场,促进商业地产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今中国的商业地产营销不再是单一化,开始趋向全面化,营销服务开始追求内涵,营销的推广手段,已然不是之前的杂乱无章,但是现今的楼市营销策划,还是有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

2.1价格定居论

人们对产品的价格还是比较看重的,调节一个合适的市场价格是市场营销必须把握的重要部分,如何把握物业的售价,如何调节,是一个比较关键、复杂的部分。楼盘出现降价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设计方面出现瑕疵,人们住房现在注重人性化,从而失去了市场的竞争力,这种情况就只有降低价格来进行销售;另一种是营销策划没有达到运行的标准,只有降低价格来进行销售。世上没有不赚钱的买卖,商业地产业不是福利行业,没有利益的市场就不会推动产业的进步。营销业可以培育商业地产业来作为一个分支行业,强调营销策划,要用合理的价格让物业兑现,当然还是要尽力地实现商业地产的最大利润。

2.2承诺堆积

各种各样的营销策划手段出现在市场中,在楼市中,其中承诺形式的广告只有增多,没有减少。多数人都认为,承诺越多,客户就会越多,其实不然。市场的营销,关键一点就是要让客户们相信物业,看得起物业,对物业有着良好的印象,对物业有着足够的信心。并不是市场客服的承诺堆积,好像没有一个行业像商业地产销售一样,随意夸大业务的特点,向客户进行各种的承诺。什么“保增值、保质量”“、年利润30%“”你有10到30万打算投资什么”等,五花八门的广告语不断出现在市场上,商业地产营销中的承诺内容多达几十种,比如:质量承诺、环境的承诺、用料的承诺、收费承诺、增值承诺、安全、绿化承诺等,太多的承诺只是一时增加了客户量,添加了太多的承诺就会难以实现承诺,所谓的物极必反难以兑现,就会引发许多的矛盾从而影响到营销商以后的前景。

2.3炒作制胜论

目前在商业地产的营销中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在没有把营销分离出来的时候,硬要剥离出来,第二个是从本质上的直接意义忽略产品本身去营销。这两种问题就直接突出了一个“炒”字。最直接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制造新闻,利用新闻效应来取得人们的关注,他们利用具有可信度的媒体直接骗取客户的信任。企业可以花大量金钱用买断版面、电视广告等方式,运用广告的形式运作,如文字广告、新闻广告。人们认为这种方式的营销策划不值得提倡,不是真正的营销策划。

2.格式销售论

针对某一种物业的装饰特色来进行过分的渲染,就称作“风式销售”,近几年主要表现在楼市的外观上面。大多数的营销商认为,只要物业中含有一点可以夸张部分,就会毫不保留地进行全方面的夸大,以为只要用“模式”就会有市场效应,这种不正当的推销方式,直接导致了开发商的随意性,复制、翻版有的甚至“将错就错”,把缺点改成优点,实现他们眼中所谓的“特色”销售。现在依靠一些简单的要素已经很难去争取到客户了,许多需要购房的人们曾经为一些“风式销售”心动过,但是后来却为所购的物业而困惑,从此失去了市场。

2.5经验决定论

一是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少见的,从理论上解析房产营销的专著出现,大量的出版都是用实例来进行分析,不然就利用大量的例子堆积。商业地产营销策划的基础比较差。二是没有专业人员和条件,三是缺少研究的精神风气,比较有经验的运作者会忽视了市场上的信息,对研究市场的缺少、获取信息的不足,能力手段等方面,在一等的程度上制约了商业地产营销策划水平的提高。

3我国商业地产营销策划的对策

商业地产营销在商业地产的发展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它以独特的主题策划为中心,综合利用多种营销手段,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良好,不可缺少的联系,使物业等部门能够快速准确地直达消费者。当市场变化为买卖市场、开发商要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不计成本利用各种营销手段重新回到自己的市场上。

3.1深刻了解熟悉市场

从市场的宏观调控到救市政策,消费者从抢到房子到持币观望,商业地产从涨价到降低房价退房,总之商业地产行业变化是很大的,而且难于把握,而且想要全面地把握方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商业地产的买卖市场形成后,客户就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加大了竞争力,想要适应这种形式,商业地产企业就要抛弃老旧观念,把企业的核心价值放在客户的需求价值上去,以客户为中心,把市场做为导向。特定的房屋要有特定购买群体,包括他们的性格、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成员、工作经历、爱好等,每一种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开发商要针对这类人群,进行分类策划。所以只有搞好市场调查明确客户需求,综合分析,投其所好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想要通过营销策划来得到之前预期的收益,就要随时把握好时机、市场、空间、价格来进行透彻的分析和判断。还要关注消费者心理需要,随时了解消费群体的动向,把全新的营销理念加入营销体系中。

3.2真实需求下的准确定位

在市场还没完全打开的情况下,买房的大多是以自住为主,因此,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就要在市场上做好认真的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细节,认识并充分了解顾客群体、对房屋建设进行精心的设计然后结合自身的竞争优势,选择商业地产市场的目标,把导向改变成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在做好一切准备的前提下精确定位。开发商须知哪种产品要卖给什么样的人,这类产品适合的人群,要有详细的规划和缜密的指导思想,给产品建设、顾客需求、价格调动、开发策略进行全方位的定位。

3.3诚信营销实事求是

目前,消费者对于房产的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但是当开发商在房产价格上模棱两可和配套承诺无法实现时,这样一来就无法有效地吸引消费者。为此,开发商就要树立好良好的社会形象,塑造诚信营销的经营理念。而且对于营销来说开发商降低房价来销售,还不如提升房屋的品质。

3.4注重广告品质

广告原本是让人们更快速地了解产品的特点,然而现在广告成了推销不可缺少的传播途径,广告也有双面性。广告做得好对消费者就会有很大的吸引,引起消费群体的关注,但是要是产品一旦出现问题,也很容易遭到消费群体的不满甚至抗议,会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好的效果。广告要做到具有针对性,不要一味地追求广告而忽视了广告本身的性质,更不要以为广告就是万能的。事实上,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代替广告。在大众的眼里,价格就是最好的传播方式,要是商业地产商稍微降低一点价格,客户就会不断而来。口碑的传播效果也不次于广告,成本还比较低。在营销策划中高端的产品,好的口碑同样可以作为重要的传播渠道,达到理想的传播效应。

4结语

篇10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证监会公布的《2013年4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中门类代码为A的公司,因丰乐种业(000713)仅以种子育、繁、销为主营业务,相比受农业特殊性影响较小,故从样本中剔除,以剩下的3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包括农业公司13家、林业公司5家、畜牧业公司11家、渔业公司10家。数据的来源以各公司2012年年度财务报告为基础,参考和讯网公布的相关财务比率,数据的处理运用软件为SPSSStatisticsV20。多元化经营的测度采用最直观的基于SIC编码的业务单元法,通过统计企业产品涉及的业务单元判断其多元化程度以及多元化类型,将样本公司按照其经营的主营业务分为非多元化企业(定义为单一业务型企业)、相关多元化企业和非相关多元化企业三大类。其中非相关多元化企业按照其主营业务单位数按程度分为了三类:将经营的业务单位数为2个的企业定义为二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将经营的业务单位数为3个的企业定义为三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将经营的业务单位数为4个以上的企业定义为多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因相关多元化属于产业链的延伸,故将其归为一类,不再进行细分。

(一)多元化经营和企业营运能力比较分析。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它考察企业资金运营周转的情况,反映了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高低。本文依据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选取存货周转率(IT)和总资产周转率(TAT)为考察对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考虑存货周转率,单一业务型和相关多元化类型企业平均值最高,但分布最不均匀,同时参考偏度和峰度值,相关多元化企业的情况好于单一业务型企业;二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分布最均匀,说明此类企业存货周转能力相近;而业务单一型企业偏度小于0且标准差值最大,结合它平均值最大可推测出可能是由于个别企业拥有较好的周转状况,提升了本类的水平。以总资产周转率作为衡量指标,相关多元化和三元非相关多元化这两类企业总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最好,同样分布也最不均匀,但是该指标的值大于样本均值的企业占据多数。多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样本均值最低,而且仅此类企业偏度小于0,说明此类企业总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较弱,而且是普遍较弱。

(二)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盈利能力最直观的表现为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本文选取净资产利润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两个指标。因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ST景谷)净资产收益率为-2.57%,与其他企业相差很大,故剔除此样本进行统计比较。统计结果如下页表2所示。从净资产收益率均值来看,平均总绩效最低的多元非相关多元化经营企业业绩是最均匀的,这说明,多元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平均表现都不甚理想,由此可知,并不是多元化程度越高,涉足越多的行业,带来的效益就越好。从偏度来看,单一业务型和二元非相关经营企业偏度大于0,说明大于样本均值的企业数多于小于均值的,结合样本均值,这两类企业的业绩表现是最好的。所有样本企业的峰度都小于3,说明样本企业资产收益率的次数分布比较均匀地分散在众数的两侧,分布曲线的顶峰较平缓,说明样本企业在总体上分布比较均匀。对于每股收益,同样也有单一业务型和二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的平均盈利能力好于其他企业。但是结合标准差和偏度考虑,二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大都分布在均值右侧即大于均值,相比之下此类企业的盈利状况要好于业务单一型企业。同时,三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的盈利状况差于单一业务型企业,但是好于相关多元化企业。情况最差的是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非多元化经营企业,不仅样本均值最低,而且大多都偏样本左边分布,即大多都小于样本均值。

(三)多元化经营和企业偿债能力比较分析。考察企业负债能力的指标有很多,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流动比率(CR)考察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选用资产负债率(DRA)考察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在统计单一业务的企业时,由于福建金森(002679)的流动比率高达13.29,高于同类型企业近6倍,故舍去不予考虑,其他指标统计正常,如表3所示。就短期偿债能力而言,各类型企业都较好,平均值最大的为二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其次为相关多元化经营企业和三元非相关多元化经营企业。这三类企业平均值最大,但是标准差也大,结合偏度考虑,流动比率位于平均值右侧的都比左侧多。多元化程度最大的非多元化经营企业流动比率平均值最小,在标准差最小的情况下偏度也小于0,说明此类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相比之下普遍较差。就长期偿债能力而言,各类型企业也都相差不大,分布情况也差不多,综合考虑,相关多元化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情况略微优于其他企业。

(四)多元化经营和企业成长能力比较分析。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本文选取主营业务增长率(MBIRI)和净利润增长率(RPRI)作为衡量企业今后成长能力的指标,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国联水产由于国际环境影响,以及创立、合并国美公司和SSC公司产生较高费用,因而净利润同比下滑2024%,剔除不予考虑)。由表4中数据可以看到,两个指标所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平均值最大的为二元和三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从偏度分析也是这两类企业情况最好,而且就净利润增长率而言,仅这两类的值为正,即有正的增长势头。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非多元化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率都为负数,但并不能由此说明其成长性不好,因为一年的数据只能反映各企业成长能力的势头,而趋势分析需结合几年的数据才可得出。

(五)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各指标非参数检验。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这五类公司两两进行比较,检验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本文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U检验的结果最后都反映在P值上,即看P值是否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P值的计算结果统计如表5所示。从表5中数据可知,在盈利能力方面,相关多元化企业与二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U检验P值0.05,小于0.10,说明在给定0.10的显著水平下,相关多元化企业与二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有显著差异;二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与三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之间每股收益的P值为0.05,说明在给定0.10的显著水平下,二者也有显著差异;二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与多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之间每股收益的P值为0.029,说明在0.05的水平下两者差异显著,而且是较强的显著。在成长能力方面,如果以主营业务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同上分析,单一业务型与多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相关多元化与多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二元非相关多元化与多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在0.05的水平下差异显著,三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与多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更是在0.01的水平下高度显著;如果以净利润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相关多元化企业与三元非相关多元化企业在0.10的水平下差异显著。其他情况下的差异均不显著,尤其是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下,五种类型的企业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