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5:2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闽南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闽南手机游戏美术的概念
手机游戏美工是指手机游戏画面中的美术组成部分,我们在游戏中所能看到的一切画面都属于游戏美工的工作范畴,其中包括了建筑、地形、人物、动物、植物、动画、特效、界面等等的制作。由于游戏美术的工作量庞大和种类繁多,通常游戏公司会对游戏美术部分再进行细分为:原画设定、场景制作、角色制作、动作制作、特效制作、等不同的工作岗位[1]。游戏画面能否长时间吸引游戏玩家的眼球,让玩家爱不释手,手机游戏美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手机游戏美术是一款游戏在制作前期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个过程将提供游戏项目所需要的全部美术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概念类原画设计,制作类原画设计两种,为后期的游戏美术制作提供标准和依据。随着现在游戏行业的发展,画面越来越接近电影级的画面表现效果。在众多的手机游戏玩家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以貌取“戏”的,根据游戏的画面来选择是否进行体验,游戏美术的重要性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二、闽南手机游戏的构思
任何一款手机游戏在开发制作前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游戏主题,游戏主题的创新与表达在整个手机游戏设计中占重要的地位。游戏中的所有元素都是是围绕游戏的主题展开的,那么手机游戏的设计思路就应该按照所表达的主题来设计[2]。本论文的手机游戏主题思想和设计思路是通过数字绘图软件来绘制经过矢量化的游戏角色、场景、道具在数字无纸中的游戏动作表现,表现不同质量的物体在手绘游戏动作中的运动表现,同时展示用数字绘图软件制作手机游戏美术的优越性。
游戏主题:从小生活在泉州这个闽南文化古都中,受闽南文化的长时期熏陶,一直想为闽南文化宣传做一点贡献,所以利用自己工作职业之便构思了一款真正具有闽南特色的游戏。此次的闽南手机游戏创想的故事背景与情节刚好可以利用与地方特色文化的结合,达到对手机游戏创新的一大亮点,让所有的闽南人玩这一款游戏自豪感会由然而生。也可以借助这款手机游戏把闽南特殊的文化传统发杨光大,为闽南文化宣传上出点力。
三、闽南手机游戏创意设计
1.闽南手机游戏焦点:它是一款具有一定故事性、融合了角色扮演元素的类冒险类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比较有个性的闽南特色人物(例:惠安女、拍胸舞者等)做为游戏的角色,在游戏中玩家必需不停的对两边出现的变种基因怪进行攻击,才能获得相应的金币,换不同的武器继续攻击。游戏只有一个关卡,怪物会从游戏界面两端源源不断的出现,怪物等级不同,需要用打怪获得的金币购买不同级别的武器才能消灭不同级别的怪物,直到把所有的怪物消灭了游戏就通关了。而该游戏不一样的探险环境以及里面特有的闽南风土人情,给玩家带来非常不一样的体验。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一边玩一边了解与欣赏泉州闽南风俗文化,这样也起到了宣传闽南文化的目的。
2.手机游戏手绘风格:根据本游戏的选材特点以及现有制作技术限制,确定了做单纯的二维动画,平面感强,色彩鲜明易于吸引人。在游戏风格还没有完全确定之前,当然得先做一些准备功课那就是游戏素材收集,特别是对泉州闽南文化特色材料的收集,甚至还对拍胸舞的起源发展,舞蹈动作做专门的研究,绘制了不少关于拍胸舞的草图。
3.闽南手机游戏角色设定:在闽南手机游戏当中,游戏的故事背景与剧情对游戏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们把角色的设计依赖于游戏的剧情,在设计角色形象之前,先考虑角色的背景故事,再根据故事的特点来确定角色的形象风格。剧情驱动的角色设计要求设计者真正地理解角色,然后将他们形象化[3]。这种角色设计方法能够使角色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参照闽南民俗舞蹈拍胸舞作为游戏角色造型的研究基础,可以把闽南手机游戏角色设计成简单的卡通造型,使玩家置身于一个充满闽南风土人情的游戏世界中,这样让玩家在边玩的时候还可以顺便熟识闽南文化,对于闽南文化的推广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手机游戏的故事情节跟风格已经确定下来,那就可以着手对手机游戏的角色进行设计。
4.游戏场景设定:游戏的场景是指运行在游戏中的主控角色可以到达的场地[4]。在游戏中,主角置身其中的场景、以及场景内一切除游戏元素之外的物品,构成了游戏的场景。游戏的场景制作,根据对游戏故事情节的定位,游戏场景设计应该也是具有闽南特色的。闽南有什么特色可以做场景,闽南地带文化历史悠久,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古建筑物,所以游戏的场景就先以闽南(泉州)古建筑特为背景绘制。
四、闽南手机游戏相关动画制作
在传统手绘动画中,角色的连贯动作需要使用大量的动画定位纸来进行手工绘制,在这期间产生了大量的纸张成本投入,绘画工作量巨大与图像的检查和修改的条件限制决定着这样的工作方式的逐渐淘汰。当然依然喜欢传统手绘制作动画方式的动画设计师,还是会使用动画定位纸来绘制动画。而对于接触过电脑的新生代大学生来说,大家更热衷于直接用软件绘制动画,如今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动画制作软件有Flash,闽南手机游戏动画当然也是直接用软件绘制动画。
五、小结
如今手机游戏已经向有故事情节方向发展,游戏大都是来自一个童话故事或者电影电视改编过来的,很少有那种具体体现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游戏出现。都知道闽南很有特色,也知道一些有关闽南的游戏比如闽南人喜欢斗地主,例如斗地主也只是在游戏当中添加了闽南语进去。这样是远远不够的,现在泉州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很多媒体看好这点,都拿这个当点子对各自的产品进行包装宣传,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制作或宣传闽南文化的环节。把手机游戏制作的故事情节设定在闽南文化特色这个大背景下,再对手机游戏的制作与设计过程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具体的手绘案例直观的向读者初步了介绍了闽南手机游戏中文化元素的制作与创意方法,主要是通过游戏美术设定一方面来推广闽南手机游戏产业。当然这个手机游戏创意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实施与创作过程中能不断的对闽南手机游戏进行改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庞镇.论游戏美术岗位的技术特点――兼论游戏美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2年15期.
[2]豆丁网..游戏策划培训笔记之设定游戏故事[Z]
[3] 宋华燮.游戏角色设计[M].人民邮电出.2011-1-1.
篇2
但在具体推进时,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公共服务不仅要匹配劳动力流动空间布局,还要考虑资源配置的整体规模和承载能力,人往哪里走?成本有多高?钱从何处来?这三组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成为政策设计时必然面对的挑战。深入探讨和系统考量这三大难题,对于设计以市场化手段解决农民工市民身份实现的可行路径,形成以城乡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为契机的户籍―土地―财政体制联动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农民工市民化政策设计的关键内容
如何理解“不完全的城镇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到2013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8%增至53.7%,城市人口从2.38亿增至7.31亿。按目前的统计口径,只要在城镇生活半年以上,就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事实上,至少有约2.5亿被统计为城市人口的农民工,不能享受与城市人口平等的待遇,在稳定就业、社会保障及其子女的就学、就业、就医等诸多方面,存在种种障碍。在农民工集中的大城市,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如果扣除这部分人,已公布的城镇化率按保守估计将降低 15个百分点左右。
在中国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完全城镇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将“人”确立为城镇化的核心,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此基础上把促进农民工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城镇化建设首要任务。考虑到城市众多的福利待遇都附着在城市的户籍身份上,因而以户籍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通过进城农民工落户来实现公共资源均等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户口的转换是形,公共资源的分享是实。要通过逐步增加和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公共资源,最终达到消除户口待遇差别的目标。以农民工整体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农民工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也就是农民工在城市“有活干,有学上,有房住,有保障”。当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项落到实处后,传统户籍制度的消亡,就像上世纪80年代粮票退出历史舞台,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因此“放开户籍”和“放开福利”可以一体化进行,但并代表一体化进行是农民工市民化中的唯一选择和必要条件,在户籍政策已经基本放开的中小城市和城镇,农民工可以通过转为城镇户口为主,同时享有户口所包含的系列公共服务项目;在众多现阶段还不能开发户籍的大中城市,可以根据公共资源情况和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居住稳定性,给予相应的待遇和服务,并视经济财政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缩小与市民的差距,实现“放开户籍”和“放开福利”并行。在北京、上海等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所减弱的特大型都市区域,在优化整合现有城市格局基础上推进城市户籍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向农民工延伸和覆盖,以“逐步放开福利”的途径循序渐进的实现市民化进程。因而在不同特征的城市体系中多元化提供公共品成为促进城乡劳动力要素发展一体化中非常关键的内容。
正是因为深刻认识到公共品供给在农民工市民化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公共品的资源配置来匹配满足农民工在空间和多元化的真实需求将成为政策设计中的关键内容。为使研究对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设计更有针对性和更具操作性,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总体态势和战略取向上有三组问题需要更为深入认识和系统考量,即:人往哪里走?――把握农民工流动趋势;成本有多高?――测算公共品标准化成本;钱从何处来?――拓展增量筹融资渠道。
二、难点问题一――把握农民工流动趋势
尊重农民工的流动意愿和自主选择权基础上确定农民工的流动趋势是相关公共品供给政策制定的前提,只有把握农民工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集聚流向才能针对性设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合理城市体系结构。
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是跨地区人口流动的主体,也应当成为城市化形态选择的主要参与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城乡人口流动的相对自由性使得他们能更多根据自身预期或效用“用脚投票”选出自己愿意就业与居住的城市,无论是近几年东部沿海地区频繁出现的“用工荒”,还是生于1980年代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现的高流动性和短工化的群体特征,无不体现出新时期农村劳动者在择业自主性和流动选择权的增强。随着近年来制造业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的扩散转移,企业区位选择的重新布局可能会带来就业机会的转移,那么作为生产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劳动者这一要素是否也会在同期逐渐向地区转移?他们在不同类型城市选择时更愿意向大城市集聚还是向中小城市蔓延?流动趋向不同带来的分布格局差异反映出人口流动的客观现实和主观意愿,而相关政策理应在充分认识这一劳动力迁移实际下因势利导,相机抉择,而不仅仅是按照理论知识或者西方经验的盲目照搬。如果人口更多流向大城市而财政资源更多向中小城市倾斜,很可能造成中小城市财政资源的浪费和城市布局规划目标的落空;如果人口逐步向中小城市扩散而国家投入仍然向大城市倾斜,那么业已存在差距的继续拉大会形成对农民工逆向拉力,使农村人口再次向大城市集聚,而中小城市的发展受到财力和经济要素的双重制约而举步维艰。因此掌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趋势是保证政府规划和政策效果的基本前提。只有更好的把握农民工择业流动的现象规律,才能准确定位农村迁移人口的分布趋势,了解农民工区域选择的真实需求,确定城镇化改革最为迫切的目标区域,并针对性的制定对应城市形态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安排,所以研究进城农民工区位选择和集聚趋势是统筹城镇发展中农村劳动力迁移制度探索的重要先决条件。
三、难点问题二――测算公共品标准化成本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那么为农民工提供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综合成本到底有多高?能否测算出全国范围内标准可比的市场成本?掌握支付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成本的财政支出规模是分析地方政府履行财政责任的先决条件。
当我们能够更清晰判断出劳动力迁移的基本态势时,我们就能够更有的放矢为中国未来城乡统筹的路径选择提供政策建议,尤其是促进城乡人口流动的公共资源配置方面。户籍制度和共生的公共产品歧视性分配政策对城乡统筹中权益分配和要素流动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它将城市居民和农村民众在分享经济发展和城市进步进程中分化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虽然已经在城市就业,但是这些人口却没有同等享受城市公共产品的待遇(如最低生活保障、子女平等就学和廉租房)。与户籍相关的公共产品一方面维持了城乡社会福利的巨大差距,一方面抬高了城乡人口自由流动的制度壁垒,从而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和劳动力迁移重要的现实障碍,理应成为当前模式下政策突破的主要着力点(陶然,徐志刚,2011)。而作为当地公共品的供给主体,城市政府对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在农民工变成市民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叶建亮,2006)。
然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考虑城市规模,财政负担等多种情况下创造条件,首先需要掌握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的真实成本,显化进城落户配套公共品的真实价值,以往公共成本测算的研究已经有不少量化成果,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出以2010年货币价格计算,通过政府义务教育支出、医疗保险、民政部门社会保障支出、住房和城市管理费用为项目算出农民工的综合市民化成本约为8万元。但是通过对其测算过程分析,我们认为在全面性和精确性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首先,考虑到公共品是非市场交易的物品,其市场价值无法通过交易体现,如铺设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污水处理、图书馆和公园等文化休闲设施,这些项目理应构成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内容,但是并没有在财政支出加总中体现,如何保证为农民工提供公共品项目计算中不遗漏不缺失?其次,各个地区政府公共品供给的能力和产出水平都是不同的,如北京上海的中小学教学质量和西部偏远地区的教学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简单的财政支出数据对比并无法准确反映城市间公共品的真实价值差异,如何能够将这些城市的公共品在标准参照体系中统一表达?最后,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政府可以根据公共服务资源情况和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居住稳定性给予相应的待遇和服务,那就意味着不同的福利包和不同的成本水平,那么我们能否在上述基础上测算出每一个公共品项目的市场成本,从而灵活叠加给出对应户籍福利,基本公共服务等不同需求的多元公共品福利包成本水平?为了解决上述难题,随着而来的思考是:不同城市整体公共品供给和单一项目对农民工体现的隐含市场价值能否量化测出?城市间公共品能否测算全国范围内标准可比的市场成本?以上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更好显化城市公共品的市场价值,估测相关财政支出的规模水平,所以测算与户籍相关的城市公共品市场价值将成为探索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财政决策关注的重点。
四、难点问题三――拓展增量筹融资渠道
考虑到2.3亿农民工群体规模和相对有限财政转移,流入地地方政府面临较大财政压力,除了理顺各级政府财政职责外,能否通过设计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为农民工市民化拓展新的市场途径?
定量分析与市民化改革匹配的公共品市场成本价值是系统性政策设计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如何为实施改革拓展筹资融资渠道。农民工市民化的难点就在于地方政府缺乏财政激励去切实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作为外来劳动力吸纳主体,很多城市存在着常住与流动人口的结构失衡,考虑到在目前统计的城镇人口中,至少有2亿多人并没有城市户口(陈锡文,2010),完全由城市政府承担在农村人口转移方面的财政支出责任,支出规模和财政压力都是巨大的,而在财政利益上,很多地方政府认为外来人口创造的税收已通过增值税等方式被中央大部分拿走,如仅浙江省2011年对中央财政的贡献达3000多亿。地方政府没有财政激励去为外来农民工公共服务进行大规模财政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就是通过在城市中建立一个有效的融资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流动人口构建覆盖基本社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安排的财政基础。拿什么来交换城市政府的公共品福利包?落实到农村,能应对城市资本的核心筹码就是拥有的土地资源,农村土地非农化过程中会产生可观的增值收益,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理应确保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享有较高的分配比例。如何结合各地市情,差异化的以农地调整中土地资源的增值收益权利交换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有可能为降低乡村人口向城市完全迁移障碍,引导城乡发展一体化重要提供财政保障。
实现农民工向市民角色转型,是一个顺应亿万农民工意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重大转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因而无论是决策者,还是研究者,都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大意义。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将农民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总的看,保护农民工分享城市公共资源的长效机制仍未形成,农民工被城市公共品覆盖体系排斥的问题仍很突出,因此以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并逐步定居为核心推进城镇化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公共品供给以及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这三方面问题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需要一个整体思路来进行分析,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给出系统、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陶然,徐志刚.城市化、农地制度与迁移人口社会保障――一个转轨中发展的大国视角与政策选择[J]. 经济研究,2005(12):45―56
[2]叶建亮.公共产品歧视性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J].经济研究, 2006(11):27―36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闽南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11-02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位高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实践教学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的有效方式。本文就闽南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探讨。
一、闽南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
闽南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兼容闽越土著文化和海洋文化形成的,多元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尽管其中尚存不足之处,但蕴含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多得的丰富资源。具体如下:
1.开拓精神。敢于吃螃蟹,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闽南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精神之一。古有宋元时期,闽南人大规模出洋贸易;明清海禁时期,闽南人敢于冒禁下海。今有20世纪80年代初期闽南人率先与我国台湾商人进行海上贸易。即使在“”时期,全国各地正在大割“资本主义尾巴”,而闽南的晋江人却敢于冒险犯禁,开设“地下工厂”做生意。如今,闽南商人勇于竞争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形成一系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仅以鞋业为例,晋江每年生产的运动鞋数量超过50亿双,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运动鞋生产基地。闽南人以其面海的自然优势,甘冒风涛之险,置生死于度外,向海洋发展,锤炼出勇于竞争、敢于冒险的开拓精神。
2.拼搏精神“爱拼敢赢”是闽南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闽南民间自古就有“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的说法,特别是闽南商人更是崇尚“宁做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而要做“鸡头”就不能随大流,必须独辟蹊径,拼搏进取。因而,“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成了闽南人拼搏进取精神的现实写照;“办企业就要当老板”就成了闽南人的价值取向。自古到今,闽南人怀着“爱拼才会赢”的坚定信念,把封闭的边海变为开放的窗口,把闽南文化中最值得弘扬的的拼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省外投资创业的福建人超过250万人,其中,仅闽南的泉州一地就达70多万人。
3.开放精神。闽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与漫长的移民历史和海外交流史结合在一起。闽南移民可以分为比较集中的两个阶段,一是自西晋开始,久经战乱的中原人“衣冠南渡”大举南迁;二是自明朝以后数百年间,闽南人“过番”南下东南亚。长年闯荡异域,艰难谋生和见多识广,塑造了闽南人胸襟广阔、自强不息的豪放性格。同时,闽南背靠大陆,面向大洋,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各国、各民族、各宗教文化在这一地区和谐共处。在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下形成了以中原华夏文明为主体,以儒学为核心而带有浓厚海洋性和地域特征的文化系统,塑造了闽南文化兼容、开放的精神。
4.务实理念。闽南地区地瘠民稠,生存空间狭小,再加移民环境,致使闽南人更加崇尚务实的创业理念。这也就是明清以来相当部分闽南人冒险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以谋取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原因所在。精明务实的创业精神,培育了闽南人无所畏惧的性格,历史上闽南人就以敢作敢为而著称,缔造了许多奇迹,以致巨贾辈出。若以世界华人富豪榜所列资产1亿美元以上者统计,闽南籍和来自闽南文化圈范围者(台湾、广东潮汕地区)约占2/3。改革开放以来,闽南人精明务实的创业精神再次得到充分激发,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仅以泉州为例,改革开放之前,泉州地区是福建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泉州现在已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0年居福建省首位,约占全省1/4。2010年,泉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564.76亿元,人均GDP已达6000美元。同时2009―2010年泉州人均收入在全国城市人均收入排名第24位,达12699元。
5.“祖根”意识。闽南文化崇源重本、格守传统。不管是西晋开始的中原人大举南迁,还是明清时期闽南人远渡重洋南下东南亚,闽南先民闯荡异域,艰难谋生,思乡念土,塑造出强烈的“祖根”意识。在共同的血缘、心理、文化和精神的基础上,能把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广义的闽南人凝聚在一起,养成强烈的群体意识,这种强烈的“祖根”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维系闽台区域关系的“粘合剂”,是闽南文化向心力的大众心理基础,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的基本形态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闽南文化是指闽南地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共同心理和文化特性的结合体,包括一定的行为规范、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念、理想目标、地域心态等。它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宝贵资源。这一资源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1.物质文化资源。所谓物质文化资源,是指闽南文化形象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闽南地区的自然景观、人工环境和生产、生活用品中的文化因素等。例如,闽南大地分布着众多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即使是处于宏大历史背景之中,也与闽南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当地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地方意义,它们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要资源。又如,闽南大地拥有大量富涵地域特色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资源,各风景区还伴有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或名人轶事趣闻,这些都是开展爱国爱乡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再如,闽南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积累非常深厚的地区,各种博物馆星罗棋布,而博物馆正是学校教育难得的宝贵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稳定基地。还有,闽南村落建筑是中原士民进人闽南后逐渐形成的,具有特定基质的社区基层组织基本形态,具有血缘性、聚居性、稳定性的特点,并代代相传至今,是“祖根”理念的物质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场所。
2.传统风俗文化资源。所谓传统风俗文化资源,是指闽南民众的生活习惯,如婚葬嫁娶、节日庆典、饮食起居、社交往来等地方传统。这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且以某种方式固定下来的生活经验的凝结。例如,闽南人具有聚族而居的传统风俗。闽南人90%以上是北方移民,他们既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苦,又受国内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的双重侵害。当他们到达新垦地之后便自然而然地采取了聚族或聚乡而居的形式,以应付新的环境,稳固自己已经占有的生存空间,拓展本家族、乡族的社会势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一风俗促进了早期闽南文明的开发和进步。到明清时期,闽南人远渡重洋到东南亚谋生,身在异国他乡,他们又聚族而居,扎下根来,并将在海外的赢利回报故乡的同时,为故乡带来了南洋文化。所以,闽南人历来爱国爱乡,涌现出许多动人典范,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3.精神文化资源。所谓精神文化资源,是指闽南地区民众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道德标准,它是闽南人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其表现形式为民众价值观经过提炼高度概括出来的口号、歌曲、象征性符号等。例如,从某种意义上讲,《爱拼才会赢》这首家喻户晓的闽南歌曲,正是闽南人“爱拼敢赢”文化精神的写照。纵观历史,闽南先民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开疆拓土,远渡重洋;横看当今,闽南人正是在这精神鼓舞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开创闽南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4.活动文化资源。所谓活动文化资源。是指闽南民众在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具体工作、生活、文娱、学习等行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它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娱乐方式、生产方式和锻炼方式。闽南活动文化方式种类繁多,其中很多不仅具有娱乐价值和生产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泉州为例,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享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著名侨乡”、“木偶之乡”、“南音之都”、“多元文化宝库”之美誉。不仅富有星罗棋布的静态文化,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动态文化,二者完美地形成了泉州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海丝”文化、华侨文化、泉台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方言文化,以及茶文化、石文化、瓷文化等诸多元素。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丰厚素材。
三、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开发的行为模式
1.完善闽南文化资源开发的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是以不同的形态分散于社会各个角落,具有多重属性,正常情况下,它们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因此,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做到:
首先,闽南地方政府应制定当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的需求分析为基础,对闽南文化资源开发力量进行整体部署。在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等在该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扩大社会各界特别是闽南文化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教育参与力量,激励更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协同该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
其次,高校必须面向社会宣传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取得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广泛支持与合作。通过宣传和沟通,使闽南文化资源所有者和管理部门与学校形成共识,达成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明确各自的职责,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正常开展奠定基础。
再次,高校必须充分挖掘开发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的地域特色人才。所谓地域特色人才,是指闽南地区那些在知识、技能、社会资源、人脉等方面有教育影响力的人士。其构成主要有:党政机关相关人士、闽南文化专家、企业界人士、离退休干部和学生家长。他们身上聚集着各种不同的资源和潜力,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开发不可或缺的人力因素。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升自身闽南文化素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的开发最终是要落到课程执教者身上,所以,教师的闽南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针对高校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非闽南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其闽南文化积淀先天不足,这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闽南文化素质势在必行。
2.探索闽南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闽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创新思维,努力探索一条充分发挥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实现闽南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路子。具体模式如下:
第一,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就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诸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华侨博物馆、郑成功陵园、施琅纪念馆、李贽纪念馆等闽南文化保护区的各种物质文化资源,让学生去亲身感知和体验闽南文化精神,以获得思想道德升华的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深受学生欢迎,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探索式实践教学模式。所谓探索式实践教学模式,也就是引进来的教学模式。一是邀请闽南文化专家到校为学生作有关闽南文化的专题报告。二是将闽南物质文化资源、传统风俗文化资源、活动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探索所蕴涵的闽南精神文化。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闽南文化所含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培养学生学术探索能力,挖掘闽南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创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所谓创作式实践教学模式,特指引导音乐、美术、建筑、创意等相关专业学生,对闽南物质文化、传统风俗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进行传承、创作和创意的模式。在创作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领悟闽南文化精神的内涵,实现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深受相关专业学生的欢迎,对学生的影响也具更直接的效果。但这模式通常只适用于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学业基础的大学生,而且还应得到专业教师的支持。
第四,娱乐式实践教学模式。所谓娱乐式实践教学模式,指结合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欣赏闽南传统风俗文化和活动文化,从中提升对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感悟,以达到寓教于乐目的的模式。如,引导学生观看高甲戏、梨园戏等。又如,利用节日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演出和南音欣赏会等,这种实践模式的优点在于受众面广、参与性好、感染力强。但必须得到宣传、艺术、演出等部门的协助和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为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思政课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挖掘闽南文化宝贵资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吸引力的研究》[JAI0393S]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国波.闽南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庄国土.闽南人文精神特点初探.东南学术,1999(6)
3.李燕.试论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2)
4.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5.吴太胜.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模式探索. 继续教育研究,2008(2)
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闽南文化
一、泉州民营企业文化形成
(一)经营历程对泉州民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民营企业家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突破旧生产模式,借助侨胞的外来基金开始尝试创业,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经济的新路子。80年代的家庭作坊到90年代的家族型企业和合资企业是那个时代最明显的企业特征,泉州民营企业兴旺的时期却是从90年代的合资创业时间开始。民营企业是80年代比胆识,90年代比技术,跨世纪的泉州民营企业家为应对入世,如创业一样务实:听专家论坛、外出“取经”、聘请企业顾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而质量体系的建立,是泉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又一次进步,建立质量体系,是推动品牌的创新。从企业发展历程看,泉州民营企业抓住改革开发的大好时机,以闽南特有的“爱拼敢赢”精神,利用廉价的人力成本优势和地理优势,凭借敏锐的市场直觉,运筹帷握,迅速抢占市场,可以说品牌的推动和创新是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闽南文化对泉州民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中原文化、古越文化、海洋文化在这里经过长期的相生相长、交汇融合,形成了泉州人敢冒风险、勇于拼博、重商务实和开放的人文精神。泉州地方文化特征之一:富有冒险进取精神。从明清时的冒禁出海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沿海贸易,处处都体现了闽南人“铤而走险”的人文特点。今天,“敢拼会赢”成为泉州人重商与务实逐利精神。闽南文化是多种文化及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在这种文化系统影响下,闽南商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热爱家乡、热心奉献、团结和睦等精神,这些都是是闽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的尚义精神对泉州民营企业企业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闽南人只要家庭有收入,只要经济获得发展,他们就想做些好事,以此扬名,如铺桥修路、修建学堂、扶危济困、修宫建庙等。
(三)企业家素质对泉州民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早期的泉州民营企业家总体文化水平低,企业主要从事传统性行业,由于管理理念、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等制约,导致企业虽大但难以达到现代化大型企业的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争环境的日益加剧,家族企业家们开始认识到了传统家庭观念和落后思想的消极影响,逐步形成了大家风范意识。有些人误解泉州民营企业缺乏现代企业文化,其实只要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新世纪以来,泉州民营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自身文化素质低将局限企业发展,并开始注重知识的深造。许多企业家不但攻读MBA,还带动企业员工参加学习,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泉州市政府实行的“二次创业”和“二元制”教育其实就是对企业文化的思想引导,政府出钱,派人进企业开展特种工种等培训,就是把企业文化正确地、更好地引导进企业里。
(四)家族式企业对泉州民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家族企业是泉州早期民营企业的组织形态,由亲朋好友共同集资而兴办起来,这种基于血缘、亲缘或情感纽带的联合在很大的程度上形成一种天然无形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增加过程中,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减,内在弊端不断显露。家族企业由于在管理上任人唯亲,管理决策上情大于法,对外交往采取特殊主义等,当这种决策方式的弊病凸显,企业管理便开始缺乏效率,最终将给企业带来灾难。家族企业管理方式往往使制度虚设,最终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文化无法开展。因此企业不但必须在研发、生产和营销等一系列环节中坚持科学和现代化的运作模式,而且必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完善管理体制、用人机制。
二、泉州民营企业文化特征
(一)勇于拼搏,敢为天下
先泉州民营企业起步发展较早,是改革开发初期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企业的发展扩展大多是企业的内在自发行为,自发性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的痕迹。泉州人多为晋人后裔,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鉴于晋人“衣冠南迁”的艰辛创业史,素来就有“爱拼敢赢”的风骨,深具海洋文化特有的冒险精神,形成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泉州民营企业文化,这种“勇于拼搏,敢为天下先”文化精神在泉州诸多民营企业主中得以彰显。在泉州民营企业发展的早期,泉州人追求财富敢于冒险,开拓进取爱拼敢赢,民营经济在改革开发后得以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成功的民营企业。这种“勇于拼搏,敢为天下”先地域文化为企业提供了文化资源和内在冲动,成功地促成民营企业快速成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域文化中落后因素,如自我中心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
(二)讲究实效,注重功利
性受闽南海洋文化的影响,泉州民营企业家开创企业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改革开发初期,这点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很容易实现,激发经营者的潜力和创造力,实现了资本积累,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但是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导致眼光短浅和贪图小利,这严重阻碍了企业上台阶、上规模。这点在泉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后期更为显现。讲究实效性固然无可非议,但是过分追求实效,使得企业缺乏长远战略目标,决策短视目标模糊不清,难以真正做大做强。而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制定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但真正按规划贯彻执行仅为少数。“讲究实效,注重功利性”倾向促使泉州民营企业将业务范围局限在“投资少、见效快”等行业。
(三)血浓于水,讲究伦理性
在改革开发的初期,泉州民营企业大多以家族式企业的方式快速发展。没有什么能比“血浓于水”这句话更适合于解释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的那种简单而又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了。以血缘所凝聚起来的企业,往往富有情缘,企业管理中更为注重乡亲、熟人等的感情联络。据统计,泉州民营企业大多存在家族式的管理的组织模式,这是泉州民营企业文化最显著特征之一。这种家族式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早期的成长发展中提供了土壤和养分,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当泉州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其创业初期所凭借的文化资源,开始转化为消极因素妨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对家族外的人不放心、聘请优秀人才但有职无权、职能部门有事不敢决断等等问题和矛盾,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故在泉州民营企业说面临的更为广阔的市场时,对家族企业所出现文化排挤便难以避免。
三、泉州民营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议
(一)企业家素质提高与观念创新
“企业文化即老板文化”是民营企业的典型缩影。大量研究都显示,企业家素质对企业文化有直接影响。泉州民营企业的文化发展也需要通过企业家自身转变来实现。转变企业家的观念,就是将企业文化定位到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上。企业家既要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吸收优秀管理经验,制定国际化发展目标。避免企业管理中的短期狭隘的功利主义,将企业定位在长期发展目标,真正将民营企业家成功的“无形资产”建设成为特殊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家的自身素质对企业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
(二)企业文化中核心竞争力培养
从国内外成功企业成功案例来看,“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群体心理积淀过程,需要时间并不断强化。归根结底,现代企业间核心竞争力就是是人才,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意识。所以,要构筑员工发展平台,在制度建设上,奖惩机制上,人文关怀上,重视、尊重、理解、关心员工。只有这样,寓教育于企业经营的日常管理中,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
(三)企业制度与文化创新
企业制度发挥发挥需要企业文化的辅助,但企业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也需要依托与企业制度。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上,重视制度文化建设是泉州民营企业发展中重中之重。一是建立重视和体现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的企业制度,二是,让企业价值观成为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推动制度创新,实现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企业工作环境三者相互关联和制约,用制度建设来强化和体现企业文化的精髓。用开放企业管理模式实现柔性管理,用现代企业制度来淡化家族色彩,实现新时期泉州民营企业文化管理转型。例如:安踏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团队、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在制度管理方面匹配。让供应商的发展水平与公司的发展相匹配、从流通批发的“坐商”转轨为商和专卖店的“行商”模式、聘请国际一流的广告公司开展品牌营销、和国际知名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建设人力资源体系、采用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等,系统化、制度化管理是确保安踏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黄碧秀.泉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企业文化建设浅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1).
[2]黄身发.浅析民企转型升级中的企业文化建设———以泉州市民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6).
[3]黄身发.浅析新泉州模式下的企业文化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5(4).
[4]吕振奎.论新泉州模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5]吕振奎.泉州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6]颜志煌.泉州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7]李文庚.泉州民营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硕士论文,2014.
篇5
一、收集乡土文化,占有写作素材
写作实践表明,只有广泛地占有素材,才能保证选材的质量。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从乡土文化中汲取写作素材。漳州地处福建省的最南端,于公元686年(唐垂拱二年)建州,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漳州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仅创造了一个花团锦簇、花果飘香的富庶宝地,更创造了一个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闽南金三角文化。闽南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多样而独特的风貌:方言中保留了古汉语音韵词汇;艺术方面有唐宋音乐遗响南音、宋元戏曲活化石梨园戏、傀儡戏等;有世界各大宗教与独有的地方信仰;工艺建筑有造船、瓷器、制茶、手工艺以及闽南民居、寺庙等。还有婚嫁寿庆、崇宗敬祖、饮食文化、生活习俗、行业习俗、礼仪习俗、民间歌舞、民间工艺以及方言谚语和传说故事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资源。教师应重视这个资源,引导学生开发、利用好这个资源。
在发动学生搜集乡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放任自流,而应传授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发动学生收集材料之前,笔者先把漳州本土文化设定为七个主题内容:名胜古迹、特色建筑、地方名士、漳州小吃、民间故事、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手工技艺、以及民间歌谣、方言、谚语)。让班上50位学生分为七个小组(前六个主题模块每个小组5人,剩余的人负责文化艺术这一模块),每组负责一个主题模块,形成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南山寺、威镇阁、云洞岩、古街石牌坊等景点,向学生介绍漳州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特点,并指导他们实地调查。他们或通过走亲访友了解古城历史、传说,或围绕古迹向知情人士问长道短,或通过图书馆搜集有关民间故事的文献资料,或上网点击相关术语查找网络资料,或从乡土报刊、杂志、书籍中摘录、剪辑民间歌谣、谚语等资料。最后,指导学生将调查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制成课件,分批分主题用专题报告的形式在班上交流、讨论,互通有无,形成资源共享。
二、思考乡土文化,探寻写作话题
学生搜集的素材是表面的、肤浅的,他们对于乡土文化中内在与本质的东西还没有深刻的认识,这样还是没办法好好利用搜集到的资源。有些学生写作时痛苦至极,抓耳挠腮,最后还是腹中空空,没法运用上搜集的文化资源。还有一些学生写作时不顾文章的主题简单罗列“大量而丰富”的乡土文化素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地思考,挖掘素材的思想内涵,写文章时自然就不知如何运用素材了。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从搜集的材料中提取话题,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再次加工,形成自己独特的作文素材库。
笔者要求学生按不同的类型对搜集的素材进行整理。比如,按乡土文化的不同形式分类,可分为人物事迹、名胜古迹、地方小吃、歌谣、谚语、传说故事等。除分类外,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每一乡土文化素材能够适用的写作话题,并在素材后补上这个话题。假如任凭学生自己思考整理素材,有些学生可能会手足无措,教师的要求就会落空。所以,教师进行适当的介入是很有必要的。在他们整理之前,笔者先从每种形式的乡土文化素材中拿出一个事例做示范。例如,林语堂先生的生平事迹简略为:“山乡孩子”、“文化巨人”、“桑梓情深”、“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3]――勤奋、乡愁、文化融合、兼容并包等;土楼:斑驳厚实的土墙,历经风雨的黑瓦,土楼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土楼人团结、坚忍、勤奋、乐天的禀性;“猫仔粥”[4]――夫妻恩爱之情;《人心不足蛇吞象》[5]――知足常乐;“庭院难走千里马,花盆难栽千年松”[6]――自古英雄多磨难;一些民间故事表现的主题更是十分鲜明、深刻,大多反映了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做好示范后,学生或自己思考或小组探讨或向老师咨询,很快对素材进行了清晰而深刻的梳理。
为了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素材,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思考、挖掘素材的内质,做到一材多用。由于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一则材料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一材”可以“多用”。一材可以多用,但运用时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应根据不同观点的要求,作一定的取舍,表述时要突出强化与所证观点有关的地方。如上文林语堂先生的事例,既可论证勤奋,又可阐释乡愁,还可用于谈论文化融合、兼容并包等话题。但在表述时要注意侧重点:论证勤奋时,重点叙述他由“山乡孩子”到“文化巨人”这段经历;阐释乡愁时,重点叙述“桑梓情深”;谈论文化融合时,侧重叙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对与观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则应一笔带过。
对素材进行多思考深挖掘,不仅可以加深对素材内涵的理解,还能达到灵活自如地运用素材,写出优秀作文的目的。
三、展示乡土文化,丰盈写作表达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的最佳办法就是对知识的运用。所以,在平常的习作中要让学生尽量地展现乡土文化资源。而学生在写作中能否用到乡土文化资源,教师的命题至关重要。好的命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教师命题时,要根据学生掌握乡土文化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他们以激情去写他们搜集的素材。
笔者把乡土文化作文教学与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表达交流”模块结合起来,学生从“表达交流”模块中的写作专题可以获得很多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还有丰富多彩的写作练习,再运用上自己整理的乡土文化素材库,就不愁写不出好的文章了。
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尽量写家乡人家乡事家乡景。每一块土地,每一处山水,都装点着不同的乡土胜迹,流传着荡人情怀的风俗民情,哺育出造福桑梓的志士仁人……教师应指导学生去展示乡土文化中独特的、积极的、美的方面,当然也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乡土文化中不足的一面。在写法上学生可以从课本的写作专题中获得写法指导,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他们熟悉的名家的乡土文化作品,如鲁迅的《故乡》、《社戏》,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等,特别是漳州本土作家的一些作品,如《圣地三平》、《悠悠古文庙》、《千年古街大同路》等写的都是学生身边物、身边景和心中情,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
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本地俗语、谚语,名人经历、名言等乡土文化素材作为论据来论证主题。命题时可直接采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表达交流中的练习题目,也可采用自拟题等形式,让学生做到灵活运用素材,自由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认识、追求和感受,反映学生对善恶、是非、美丑的鲜明态度和情感。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找米下锅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地方自豪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乡土文化,将其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就能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福建省级课题《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研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宗厚.漳州你好[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4]漳州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漳州市分卷(全四册・第一册)[M].华安县印刷厂,1991.
[5]漳州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漳州市分卷[M].华安县印刷厂,1991.
篇6
关键词:泉州;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
当前幸福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中外学界还是各级政府,都将幸福感问题纳入重要的研究范围。在这一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幸福感问题关系到全国各地社会的健康和谐,但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选取泉州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为视角,对这一现实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之所以使用“泉州外来务工人员”的提法,而非笼统的“泉州农民工”,是因为考虑到泉州经济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问题更加复杂和影响深远,且这样圈定范围会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一、泉州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幸福感研究及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
人们对幸福感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幸福是终极的和自足的,它就是一切行为的目的”,到1950年代幸福感研究在美国的兴起,幸福始终是人类关注的话题。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以华・威尔森(WannerWilson)在1967年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该文对当时有关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深入分析了什么是幸福,经济增长是否一定会导致幸福感水平增加等问题。其后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从基础的调查描述到幸福理论的建构,再到精确测量量表的制定等,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目前研究者大多认同Diener的概括:所谓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我国对幸福感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并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如学术界对幸福理论的热烈探讨和系统整理;杭州、西安等地纷纷开展居民幸福指数的测量;深圳把树立“幸福感”作为发展的新标尺,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的论文更是不胜枚举。由于我国研究幸福感的时间不长,各地的研究依据和测量方法不一致,而幸福感的特殊性又使得本土化的研究理论和工具至关重要,所以各地的研究结果虽具较大参考价值,但可比性较差,说服力不强。而且,对外来务工人员这个弱势群体的幸福感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多见,因而在这方面的深入探讨尚有较大的空间和价值。
(二)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对促进泉州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泉州外来务工人员超过百万,占全市人口近1/5。他们从最基层支撑起泉州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是衡量泉州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晴雨表。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既可以保障其基本权益,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泉州这个拥有众多中小加工企业的城市来说,正常发展更是离不开广大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点在曾经发生过的“民工荒”中得到深刻验证。2003年的“民工荒”使得泉州当时的缺工量最高时曾达到了十几万人之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顺利运行。后来经多方努力,问题得到解决,但隐忧仍然存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2008年下降8.9%;在中部地区务工的为2477万人,增长33.2%;在西部地区务工的为2940万人,增长35.8%。在这种情况下,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对促进泉州这一东南沿海城市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提高泉州的知名度、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
近年来,随着和谐社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地政府部门也意识到强调幸福感的重要性,纷纷组织学者研究探讨本地居民的幸福感问题,重视幸福感的评选、排名,那些幸福感较强的城市较好地提升了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全国瞩目。为推动经济区的健康发展,社会各界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初步成效。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经济区的良好形象塑造起来并宣传出去。泉州作为该经济区建设的重要阵地,本身的形象和对外宣传都具有深远影响。
在这方面,外来务工人员也是一个重要窗口,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是泉州与外界沟通联系的重要渠道,尽管他们大多来自基层社会,但对应的面相当广,且近年来各界对农民工问题一直热切关注,更容易产生广泛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越强,其宣传效果无疑会越好。反之,如果不重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导致问题迭出,其负面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
二、泉州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状况
泉州外来务工人员在幸福感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有些措施和政策还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有和其他城市通常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以及泉州本地的特殊问题。近年来,泉州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系列措施,特别是2003年的“民工荒”之后,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几年间连续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农民工权益。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泉州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使其幸福感有显著提升。具体方面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以下主要指出泉州外来务工人员在幸福感方面遭遇的特殊问题。
(一)泉州外来务工人员在幸福感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有其独特性,影响其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归属感和认同感。考虑到这一因素,泉州外来务工人员在幸福感方面还是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首先来参考全国其他地方农民工在幸福感方面遭遇的问题:章洵在武汉的研究发现:相对于过去在农村来讲,认为自己“更加不幸福”的比例有所上升;另据吴静对浙江农民工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指标大大低于浙江居民幸福平均分。
这些研究数据显示,在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因素中,与本地城市居民和本地文化的融合问题才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难题,如感觉城里人瞧不起自己、社会不公平、与在农村相比更加不幸福等,其实说到底都是这个问题。本研究在对泉州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走访中也发现,相当数量的人认为与泉州本地居民之间存在很大的隔阂,如他们也明显感觉到本地居民自我优越感很强,瞧不起自己,而且本地居民之间普遍使用闽南语方言交流,他们完全听不懂以至于交流障碍巨大,距离感更强。这些问题都属于较深层次的问题,单靠普通的行政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二)泉州经济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加剧了这一深层次问题
在泉州的企业中,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占主导。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在原始创业阶段,通常无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并对员工进行充分的人文关怀,当前这些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这一背景因素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泉州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地居民的努力积累和智慧打拼,知名企业家基本上都出自本地。这与广州、深圳等城市有很大不同,后者是依靠政策等优势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聚集创业,本地居民为外地企业家打工服务的现象相当普遍。目前还没有外地投资客在泉投资的具体数字,但从现有资料来看,这个比率非常小。这样在泉州地区就形成本地居民的优越感,并对外来务工人员容易产生一定的排斥甚至歧视态度。
另外,泉州地方语言所隶属的闽南语系也相当特殊,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原因,闽南语在发音和构造上都极为特殊,外地人很难听懂。而本地居民在交谈时基本上习惯使用闽南语,甚至排斥使用普通话,从而形成外来人口了解闽南文化的第一道也是很坚固的一道屏障,这一点在全国其他城市也不多见。这种语言文化环境再加上前面所说的经济环境,合起来便形成了外来务工人员认同和融入本地文化的强烈阻力。外来务工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形成有效的归属感,幸福感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提升泉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一)在继续完善现有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环境
提起基本待遇和生活环境,人们往往会想到工资的增加和企业用工环境的改善,这些无疑是最先要考虑的,泉州本身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除此之外,还有大的生活环境和基本待遇的改善问题,如公共设施的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分享一个城市的进步,也是促进他们在打工所在城市感觉幸福的重要方式,主要是依靠公共设施等大的环境,如便捷的公交通道、适合他们的休闲场所等。这些正是泉州城市发展的弱项,对外来务工人员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在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待遇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政策制定还应着重考虑净化环境、便利交通设施、提高治安水平等方面。
(二)充分挖掘泉州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对本地文化的认同
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本地居民和本地文化的隔阂,如果他们能够了解并认同本地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就会更好地融入本地社会,甚至可以营造一定程度的归属感,并从根本上提升其幸福感。对于这一点,泉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闽南文化中有着丰富、优秀的底蕴和内涵,可以对外来务工人员产生独特的吸引力和积极影响。例如,闽南文化中处处展现的爱拼敢赢精神,尤其是华侨们早期创业发展的经历,与闯荡他乡的外来务工人员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钦佩和共鸣;尊师重教、爱国爱乡、闽台一家的传统则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更高的价值认知……
向外来务工人员宣传闽南文化的途径有很多,如企业、社区或政府部门都可以组织相关的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组织参观学习等。另外,提倡和鼓励本地居民使用普通话,也可以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他们的交流,减少隔阂。
(三)营造友善开放的氛围,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本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汗水早已和泉州融合在一起,城市同样也属于他们。因此,积极营造开放友善的环境,鼓励和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本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既可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也是泉州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选择。为此,可以定期在社区等地方组织一些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对接活动,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互信,各取所长、互帮互助。同时,将一些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吸收进来,参与到本地的政治生活中,从根本上融入本地生活。为此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鼓励。
幸福是人们始终在追求的终极问题,泉州外来务工人员的幸福感更是个复杂的综合问题,对于泉州这样一个地级城市来说,有如此数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既是财富又是挑战。有效促进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提升,既是泉州本地政府和居民的责任,也是其发展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DB/OL].国家统计局网,2010-03-19.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Diener E.Subjective Well 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3).
4、章洵.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市512名农民工为例[J].社会工作,2007(5).
5、吴静.浙江农民工幸福感调查研究[J].财经论丛,2007(6).
篇7
关键词:福建;风景油画;地域性;特点;写意
0 引言
风景油画作为舶来品,它已慢慢融入中国社会,渗透寻常百姓家之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在这大好形势下,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风景油画家的困惑。例如“架上绘画死亡论”等,对中国的风景油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一个地道的福建青年油画学子,笔者便想借这次机会深入探究福建风景油画的地域特点,研究福建风景油画今后的发展方向,坚定福建风景油画家的信心,不致迷失。
1 福建风景油画
1.1 福建风景油画的传入
福建风景油画所呈现的特点离不开地域性对它的影响。福建地处东南一隅,地势特征是闽东、闽南为沿海,内陆是盆地,闽西、闽北则多为丘陵。福建与东南亚国家毗邻,更与港、澳、台地区有着无法斩断的地缘、血缘关系。福建历来人才辈出,文化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多元性,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而中国的风景油画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通过到西方学习的艺术学者们传到国内的。福建也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门户政策,受到了早期港口开放的影响,为艺术学者们创造了良好的出国条件。在与国外的频繁交往中,西方风景油画也随之较早地传入福建,与福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地域特色“碰撞”、融合,并在相互的影响渗透中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绘画注重交流与实践,福建油画家们面对交流越来越紧密的艺术圈,从实际出发审视自身,在吸收“异质文化”的基础上秉承兼收并蓄的态度,与时俱进,采纳新的艺术观念,使福建风景油画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新局面。
1.2 福建风景油画的发展
(1)福建风景油画的先驱者谢投八。谢投八(1902~1995),福建漳州市人,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谢投八先生留学法国学习西方绘画艺术。作为福建美术教育和风景油画的先驱,他在对福建美术教育建设或是个人艺术造诣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风景油画《故乡的冬日》是谢投八先生1934年在厦门美专工作时创作的,画面一改原先严谨工细的特点,展示了大胆奔放的用笔。这种笔触同时带有中国大写意的山水画意境,虚实处理张弛有度,用色凝练,很好地体现了谢投八先生风景创作中的构图能力与捕捉瞬间自然风光的审美追求。我们还能从这幅画中看出福建闽南的地域性特点对其内容、色彩与作品中建筑物的影响。
(2)福建风景油画的前辈们。高一呼(1933―),湖南益阳人,尽管高一呼不是福建人,但他1961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便来到福州,并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福建的山水中,在福建画坛上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并且为福建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由于长时间生活在福建,高一呼的血液之中都已融入了福建的地域风俗,创作了大量以福建为题材的风景油画。例如,《武夷之晨》《鼓山远眺》《榕树》《榕树下》《老东街口》等。其中,被视为其代表作的《闽江边的小渔船》就展现了烈日下福建沿海的风光。他用极富生命力和韵律感的笔触来表达江水的变化和空气的透视,用冷蓝色与橙黄色形成的互a对比来表现渔船在光照下的夺目色彩。画面的张弛、虚实充分体现了高一呼的观察力、概括力以及对物象色彩关系上的熟练把控。高一呼的艺术生涯深受福建沿海风土人情的滋养与熏陶,其严谨的写实造型渗透出细腻而抒情的表现性,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带有福建特点的抒情写实主义画风。
薛行彪(1944??―),生于福建福清,是福建油画界十分具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油画家。他自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院艺术系后,先是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95~1996年间又被聘请到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做客座研究员,回国后便到福建任职、任教。薛行彪追求“超以象外”,积极探索写意油画的“笔、韵、气、势”,力求将传统理念与现代意识融合。他的写意风景油画讲究用笔和节奏,在乎色彩的搭配对比和画面的“点、线、面”构成,画面让人感到富有乐感、节奏感,这是他讲求的“韵”。就如他在《早春(闽侯)》中展现的初春时节冰雪消融、大地回春,就是结合了轻盈灵动的笔触用透亮纯洁的颜色来表现的,透露出春的生机“灵气”。薛行彪曾如此说过:“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建艺术家。”在他的这一系列作品中,不论是海边渔村还是城市高楼,不论是闽江沿岸还是乡间榕树,都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并使笔者这个福州人产生了眷恋家园的情感共鸣。
(3)福建风景油画的传承代表。王辉(1956-),生于福建福清,是福建师大艺术系美术专业78级的学生,闽北是他生命与艺术的起源,他的作品中尽管风格有所流变,但他骨子里带有的闽北山区生活的经历和人文环境对他思考习惯的影响都会潜藏在他的画面中。就如《通往牛迹潭的山道》,便是他饱含对闽北家乡深情所创作的最重要的风景油画的开篇之作,并入选了全国六届美展。在经历早期写实风景油画后,王辉先后创作了《山灵》《静静的岩岸》等充满意境的作品和《穿越峡谷》《岁末》等思考历史、人生哲理主题的作品。王辉勇于突破,在探索的过程中领悟到介于具象与抽象的创作风格,闽北特有的地域文化总能在他自由畅快的横涂竖抹间隐约显现。
(4)福建风景油画的特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的性格修养和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画家在一个地方长期生活,他们一定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感情,画家的性格、习惯、思考方式便会受到影响,就会在他们的风景油画创作中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经过对以上几位福建风景油画家的分析,福建风景油画的特点就是带有很明显的地域特点,受南方地域的熏陶,在风景油画色彩的感觉上有着优秀的天赋,即色彩感;在造型上不似北方的严谨,而更显轻松写意,侧重追求情感的表达,即写意性。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福建风景油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域性特点。
2 立足民族地域
近年来,中国风景油画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架上绘画死亡论”甚嚣尘上。要想中国风景油画不致“死亡”,我们就必须立足于民族地域,追求民族化、本土化。这就要求艺术家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把自身的个性、生活经历、文化素养融入创作中,不是盲目跟风、盲目推崇西方的一切艺术,要基于本土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审美,否则就会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内在发展力,真正走向“死亡”。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更要对此引起重视。
3 结语
通过这篇论文,笔者对福建风景油画的发展过程和代表画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色彩感与写意性对福建风景油画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其进行巩固加强,并和我们福建天然的地域特色联系起来,使它们成为福建风景油画的鲜明特点。只有立足民族地域,兼收并蓄,我们才能不被外来的错误因素所影响,才能更坚定、更有信心地将我们的艺术之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2010年,网络上盛传“给力”这样一个词语,QQ聊天、各大论坛甚至纸质媒体也纷纷使用。网络词语“给力”来源于日和动画配音,其语义及构词特点值得进行语言学角度上的分析。网络词语的产生有其社会价值,它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对于草根文化的包容。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网络交际的日益频繁,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出现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是适应网络媒体的言语交际方式。语言不是静止的。尤其是网络语言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因而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2010年,“给力”一词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络热门词汇。
一、词语来源
目前,互联网上对于“给力”一词的来源有着一些不同的看法。一种说法是,“给力”是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在闽南话、海南话中,“给力”就是很精彩、很棒的意思。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的崔健教授表示,“给力”一词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语言体系中都没有“背景”,应该只是单纯的网络流行词。
笔者注意到,在网络上还有一个名为“给力网”的网站。这个网站创立于2009年12月,到了2010年的1月,给力网注册会员超过了2000人。2010年5月世界杯期间,由于恰好能很好地表达网友看球赛时的情绪,“给力”和“不给力”迅速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和使用。2010年11月10日,由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给力”一词一夜之间爆红。
二、使用范围及语义分析
“给力”一词,如今已不止运用在网络中,而是变成了一种生活化的语言,甚至在日常的聊天中,人们也开始使用这个词语。经过一番汇总,其使用范围大概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纸新闻标题
继11月10日,“给力”一次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后,12日,各地报纸也纷纷使用了这个网络热词。
1.央行给力 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重庆晨报》11月12日)
2.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11月12日)
3.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西部商报》11月12日)
4.七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11月12日)
……
(二)网络交际
笔者注意到,在一个名为“给力网”的网站上,几乎每条帖子都包含有“给力”一词。比如以下几条例子。
1.给力怪象:硕士月薪竟不如保姆
3.现在买房难,房价一直在给力上涨,而我们的工资却一点都不给力,因此蜗居也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4.今天小编在网上看到一则《美国发现最年轻黑洞,年仅三十岁》新闻,作为一名给力的天好者自然也是相当兴奋。
(三)日常口语
就像过去的一些网络用语最终会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一样,“给力”这个词语也逐渐得渗透进了当下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校园里,一些大学生会用“考试太不给力了”来表达自己在考试中做不出题的苦闷;球迷们在看世界杯时会对着电视屏幕大吼“西班牙太给力了”,而不是进了进了、越位一类的词语……
综合分析以上三种“给力”的使用情况,其实可以得出这个词语的两种不同的语义,这种区别在第一大类报纸新闻标题别明显。
第一种语义,“给力”作为形容词使用,比如新闻标题《新能源公交“不给力”故障频发?引乘客不满》,网络论坛帖子标题《给力怪象:硕士月薪竟不如保姆》,还有日常生活中“考试太不给力了”等。“给力”在这里被解释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第二种语义,“给力”作为动词使用,比如报纸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江苏公推公选给力“阳光权力”》、《为青年法官成长“给力”》等。在这里,“给力”的解释类似给予力量。所以,“给力”当动词用时可能更适合读作“jǐ lì”。 转贴于
三、中式英语新词“gelivable”和“ungelivable”
伴随着“给力”一词的传播,有的网民创造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英文单词,即“gelivable”和“ungelivable”。这两个网络英语新词的产生,又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网络英语与标准英语语法特征最鲜明的区别是其构词方法。“gelivable”和“ungelivable”采用了的中式英语构词方法。“geli”直接来源于汉语拼音,而“able”则是英语中常见的词缀,“un”则代表否定。这样一来,这两个生造词就产生了。
萨尔曼拉什迪曾在《想象的家园》一书中写道:“我们所有的人均共享着一个观点:我们不能简单地仿照英国人使用英语的方法来使用英语;它需要为我们自己的目的来予以重铸。”荷兰ChinglishBV公司创立人和首席执行官马利厄斯伯根表示:“汉语和英语是人类未来的两门重要语言,Chinglish网站的使命在于建立一个汉语和英语共存和互相补充的网络社区,从而促进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交流。”
四、网络词语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发展趋势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平衡符号系统,它巨大庞杂,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包容性。王希杰指出:“语言存在着潜在的可能的部分而且其数量之大是人们所无法想象的,比显现的那部分要多得多。它随时准备破门而出,由潜而显。”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网络日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语言本身发展的要求。
网络热门词,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社会的晴雨表。诸如“给力”一类的网络词语,体现了社会日益开放的特征。社会大众对于新词语的接受速度越来越快,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了更多的乐趣。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词语产生速度过快、数量过多的现状,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一些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都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词语的发展趋势一般有三大类:一是停留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只在网聊或者某论坛使用;二是其使用范围扩大到现实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词所替代。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2]刘改琳,孙莹.网络语言产生的社会原因分析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 2009,(13).
篇9
周冬雨:
“期待大学里的白马王子出现”
《山楂树之恋》中那个有着羞涩笑容的静秋―周冬雨,今年9月终于顺利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成为2011届北电表演系本科生的一员。和同是北电学生的窦骁成功搭演对手戏的周冬雨,对大学新生活还是充满了期待和新鲜感,她和周刊独家分享了她考学中、入学前的生活和心境,回忆复习文化课的过程,她直叫苦:“不想再来第二次”,对于考上北电后的新生活,她也有一点恐惧。采写_本刊记者 刘倩
南都娱乐:现在回顾考北电的那段日子,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周冬雨:考专业课的过程还好啦,但复习文化课的生活我绝不想再要第二次……感觉复习专业课,和我喜欢的东西还接近一点,复习文化课的时候我就不太感兴趣。而且因为我出去拍戏嘛,文化课浪费得太多了,丢了太久了,光是拍《山楂树之恋》就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南都娱乐:通过出演《武林外传》的演员王莎莎也是未上大学先红,但她没有通过北电的专业试,你通过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周冬雨:呃,我怎么知道呢,哈哈。
南都娱乐:复习文化课的过程你是怎么突击的?
周冬雨:家人给我请了家教,但我真正复习的时间只有临近高考的两到三个月,那也是冲刺阶段,那时候复习最大的秘诀就是不能死记硬背,老师们也会给我整体地梳理,但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我没可能把那么一箩筐的书背下去。我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是下午,我会拿这个时间去复习。
南都娱乐:你高考复习阶段是封闭式管理吗?还是会顾及一些演艺活动?
周冬雨:到了最后的时刻是封闭式的,手机上交,交给爸妈,不能上网,不打电话,家人和公司就让我安安心心地去复习。我的经纪人蒲仑当然也知道我的一切动态,但她也不敢找我,只是和我的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关心我情绪如何啊等等。有她会不声不响地坐火车到石家庄来,就忽然之间出现在我面前。
南都娱乐:你的经纪人会帮你安排好所有事情是吗?
周冬雨:哈哈,基本上是吧,我一般都叫她姐,有时候还会叫她老娘。
南都娱乐:公布高考成绩的时候,有传言你考了离谱的分数,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周冬雨:其实我不是第一时间知道这个谣言的,我考完了之后再也不去想任何一点关于我考试的事,就想清空脑子,然后就和爸妈去旅游了。蒲姐知道得比我早,但那时候她也不在国内,在巴黎。蒲姐告诉我后,我当然很不高兴很委屈,心想这是为什么呢?谁编的呢?编的这个人很勤快嘛,把每一科的分数都说得那么明确,最让我委屈的是有很多人相信这样的谣言,还根据154分作出各种评论,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我就觉得社会就是大人的社会,我就不明白大人为什么要这么针对我,难道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南都娱乐:知道自己成功考入北电的第一时间是什么心情?
周冬雨:五味杂陈,那天蒲姐告诉我说我过线了,因为蒲姐看到北电的张会军院长在接受北青报的采访时说今年表演系的划线分是265分,我的分数超过了20多分,蒲姐就觉得我肯定过了,最后我父母手机短信也收到了学校统一发短信告知被录取的通知,我就彻底放下心来了,很开心。
南都娱乐:北电就要开学了,对大学新生活有什么期待?
周冬雨:我希望能在军训中活过去,哈哈,感觉军训时间好长啊,要两个礼拜,9月5日就开始军训了,我好怕被晒黑。
南都娱乐:在入学前,你已经很有知名度了,会刻意调整自己入学的心态吗?
周冬雨:会,我会好好让自己早上早起,这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是我听说6点要出晨功,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南都娱乐:期待在大学里交到好朋友吗?怕不怕你的先红,让大家和你产生距离感?
周冬雨:会希望交到好朋友,我相信只要好好相处,只要我怀着友好的心,很真诚对待大家,不把自己当成特殊的人,就像和我的高中同学相处一样去交往。
南都娱乐:家人和公司有没有给你制定一些大学的计划?
周冬雨:不会,就希望我安下心来好好学习,公司方面说他们首先是服从学校啦,说我现在是正规大学生了,不能以公司为最重要了,如果学校规定大一不能出来拍戏,他们就不会强求我去拍戏,尽量利用寒暑假时间拍戏。
南都娱乐:希望自己成为哪个师姐 ?赵薇?
周冬雨:为什么你们都问这个问题呢?哈,我觉得每个人都自己的特点,我要好好学习。
南都娱乐:有没有想过在大学里会遇到一个“老三”?
周冬雨:随缘随缘,看情况,我当然是希望有白马王子出现,但是不好说,公司也说了,不会限制我在大学里谈恋爱。
明星亲身解说艺校造星
“进了学校,老师不会当你是什么星”
周冬雨的入学让外界对制造明星的大学增添探秘之欲,毕业、成名的演员们的讲述,更让所有对演艺事业怀抱梦想的人觉得理想并非遥不可及。其实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有周星驰在电影《喜剧之王》中扮演的那个跑龙套的尹天仇的身影,他的最大梦想“做一个演员,带走一份便当”可以视为表演狂热者的心声,剧中那句“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让人爆笑,也让人隐隐感到小人物命运的悲凉。至今,距离北京电影学院不到1000米的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仍聚集许多席地而坐的群众演员,他们的扮相与北电校园的青春身影相比,有着不和谐的老土,非科班出身的他们做着“另一个王宝强”的美梦,只是,王宝强是“千年等一回”,如今“我要成名”的途径,最中规中矩的方法无非考入科班艺术院校,昔日香港有无线训练班,内地有四大名校,也称“四大染缸”―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北电、中戏、上戏、军艺。
艺考不让化妆、考形体穿紧身衣
每年春节前后,各大艺术院校门前都会被各式各样的汽车围得水泄不通,不是举行会,不是某明星来访,而是一年一度的艺术高考专业试。表演系、导演系、摄影系、文学系,无一例外都需要经过专业试考核,最受人瞩目的当然是表演系招生,声、台、形、表的考核分为三到四试,每次几乎都会刷掉一半人。当然,表演系考生也千奇百怪,有打扮时髦的艳女,也有扎马尾辫或清汤挂面的清纯范儿,通常能顺利榜上有名的都是后者。不让化妆、形体考试时要穿紧身衣,这些都是必须遵守的考试规范。
在北电,表演系考场会架着一台摄像机,一方面考察考生是否对镜头胆怯及是否有上镜感,另一方面也用镜头验证考场是否公正公平;军艺则会在阶梯教室舞台上打满灯光,考察考生在舞台及灯光下的表现力。
朗诵、命题表演、面试,都是表演系专业考试必不可少的项目,经过至少三试的重重筛选,考生们才会拿到艺考合格证。此后还需参加文化课考试,也就是普通高考,这个分数很好达到,只要300分左右。
当然,运气当然也很重要,校园里处处闪着慧眼。比如赵薇考试那一年,大大咧咧的个性让她弄丢了准考证险些错过考试,但正因为她在弄丢准考证这一情境中的用情和投入,被她的恩师崔新琴看在眼里,深刻记住了她并给了她机会。即使后来她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说话不张嘴的台词问题”,也没有影响她通过专业试。
赵薇同班同学陈坤运气更好,本来是陪同事参加表演系考试,同事名落孙山,自己随便试试却被录取了。最终,陈坤以专业课男生第一名被录取,同班女生专业课第一名就是赵薇。
1.考表演系普通话要很标准吗?
未必,考官注重的是对表演的感受力
龚蓓(中戏表演系94级 代表作《将爱情进行到底》):“我是闽南人,艺考时台词对我来说是个问题,朗诵时我讨巧地用了表情和身体语言弥补了口语的不足。我选了‘猴吃西瓜’这种朗诵题材,模仿猴子叫声来获得注意,老师会把焦点放在我的感觉上,唱歌我也没练过,就在那唱,不知是谁给我提了个建议,让我唱民歌,我就唱了一首闽南童谣叫《天黑黑》,在场的其他考生听完了都鼓掌。我们音乐老师说我的嗓子是大白嗓,但就觉得我感觉好,就我找对了表现方向。如果说要给考艺校的人建议,就是要把身上的优点发挥出来,让缺点不要吸引人注意,考官注重的是对表演的感受力。”
2.是不是只有俊男靓女才能去考表演系?
也有例外,在中戏帅哥并不吃香。
李宗翰(中戏表演系97级 代表作新《水浒传》):“中戏十分重视各式各样不同风格的演员,帅哥并不吃香。我考中戏是因为小陶虹,当时我认为跳舞已跳不出巅峰状态,就去参加一些广告、电视拍摄。有一部叫《香港的故事》的电影来找我,女主角是李媛媛,而我演男主角年轻时候,陶虹演女主角年轻时候,陶虹就问我为什么不去考学。我觉得我在广州挺好,有房有车,干吗要去北京?陶虹说你要想在这行干下去,必须去北京学习。后来我就来考试了。我考进去名次也不是特别高,大概五六名。”
开学从军训就开始练演戏
龚蓓说中戏之所以选她,是看中她是一张白纸,可以随便画。真正公平的艺考就像寻宝,考官们用火眼金睛发现璞玉,随后用四年时间雕琢打磨。据北电学生小A回忆,表演系同学进校第一堂表演课其实是从军训开始的。艺术院校的军训并不比综合大学容易,甚至更严,“艺校军训要算学分,算是体验生活的一种,很多表演系的同学娇生惯养惯了,又是细皮,哪经得起在烈日下暴晒啊,于是在站军姿的时候,表演系就会上演轰动一幕,陆陆续续有人扮演晕倒,晕得还真像,既没摔伤自己,又能让教官信以为真。”
中戏表演系学生小B透露,“我们第一次发挥身体条件的优势就是从军训开始的,表演系阵队比别的阵队的休息时间要多,因为每次休息我们都会给教官表演舞蹈,拉丁舞啦芭蕾舞啦,逗教官开心,教官特别喜欢看,所以老让我们休息。我们当时私下聊天老说,军训确实能让人学会表演啊。”
1. 开学之后都会从零开始学表演吗?
是的,至少老师不会认为你是什么星。
杨幂(北电表演系2005级 代表作《宫》):“我在考上电影学院之前就已经在拍戏了,但进了大学依然对我冲击很大,最受用的是台词课,台词课老师对我帮助也最大,因为台词是最考专业水平的嘛。一开始学的时候,我的台词真的不过关,老师说我有南城音,说我说台词没力气,就很认真地训练我。虽然我进北电前就已经在拍戏了,但这是在大学前我完全没有受过的训练,真的受益匪浅。”
2. 表演系生活是不是和玩没什么差别?
可以选择玩,也可以选择勤奋。
薛佳凝(上戏表演系95级 代表作《粉红女郎》):“上戏还是很严谨的,我们当时每个月都要交读书笔记,每个月要看五本书,晚上我们表演教室都有人的,同学们都自己在排练,有时候占不到位置就只能在草地上排练。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开放式的,很Open,不是属于很规范的那种死板,这种生活很好,让人思路开阔。”
3. 进入表演系等于半只脚踏进娱乐圈吗?
至少在军艺,不是。
王(军艺表演系2003级 代表作《钢的琴》):“我们周一周三早晨要穿军装、胶鞋,扎腰带,要进行晨训的,比如齐步正步走。每星期周五周六周日晚上都要晚点名,而且经常会半夜突发性检查宿舍,睡眼迷蒙就要喊到。但也没有残酷的训练,和正规部队比起来,还是轻松很多。军艺最特别的一点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不可以谈恋爱’,私底下不被发现可以谈,有的学生谈恋爱了会被叫去谈话。”
修学分花钱找文学系论文
修满学分对表演系同学来说并不那么轻而易举,专业课和选修课、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论文和毕业大戏五部分构成了总的学分,很多表演系的同学在大二开始外出接戏,难免落掉功课,选修课出勤率也不高,更别说听选修课的专心程度了。北电05级文学系小C爆料:“那次在崔卫平老师的《艺术概论》选修课上,现在演穿越剧很红的女星就坐在我后面,她在校园里算小有名气了,都说她是北电校花嘛,大家也都认识,我观察她,她也不听课,就在那玩手机,果然,第一节下课后她就溜走了,第二节课就没再看到她的身影。”
同是北电文学系的小Q帮好几个表演系同学写过论文:“他们根本就不会写嘛,也没有时间写,就成群结队地找我们帮他们,他们愿意出1000到2000元的价钱作为我们的劳务费,或者是一瓶名牌香水。”
据早前资料,章子怡在中戏的毕业论文是《演员必须学会想象》,同班好友胡静也曾爆料,章子怡刚进大学就说过“我一定要找张艺谋拍一部电影”的话,当时班里同学都觉得章子怡会红,但想到她能红成如今这样的人并不多。看来,演员的想象力真的很重要,敢说敢想,才能成真。
表演系是不会写论文呢还是不屑写论文呢?
那要看你信前者还是信后者了。
杨幂:“毕业是要完成毕业大戏和论文及答辩的。毕业大戏中我演的是一个男孩,戏份不算多,因为当时我还在拍戏,所以老师为我挑了一个戏份少的角色,写论文时期我也是在拍戏,时间很紧张,但我也没找人,白天拍戏晚上写论文,就那样写出来的,乐在其中,我对自己的论文很重视,不可能找人帮忙或,都是自己写的。后来老师拿到论文都很惊讶,说你不是在拍戏么?怎么有时间?我特别自豪,写了1万多字呢,答辩也很顺利。”
李宗翰:“毕业还要写毕业论文,头疼啊,憋了两个星期才写出来,大概1万字以上。也有请文学系的同学帮忙,探讨一下开头应该怎么写,万事开头难。我现在特别想找到他。”
冯绍峰(上戏表演系1997级 代表作《宫》):“上学期间,经常有导演系的来找我拍片段。很多,其实我在学校演的一些戏还挺火的,都是特别有个性的角色,比如张国立《顽主》中的角色,还有《雷雨》里的周萍,还有一些国外经典电影的片段等。我的毕业大戏是演《聊斋》里一个角色,人妖恋,角色有点像宁采臣。至于毕业论文,还真写得一点不头疼,很轻松,分数挺高的,就是把平时整理的笔记,加上老师教的和自己的想法按照体系写在一起。英语,我们艺术生过的是二级,我刚上大学那会儿就过了。”
毕业靠人际关系找戏拍签公司
并不是所有的班级,都能像赵薇、陈坤那个班(北电表演系96级)创造历史性辉煌。通常表演系一个本科班是30人,每班能出四个明星已经算多。中戏、上戏、军艺都规定大二结束后学生才能接戏,考上中戏的梅婷就是因为接戏和学校产生冲突最后被退了学。北电倒没这么严格,有个别明星大一接戏也无妨。总体来说,大三才是表演系同学发挥自己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最佳时机。
大学期间接的戏多,自然毕业之后顺理成章会被影视公司签约,常常会有剧组到学校挑演员,被相中的学生无疑是幸运的,这是接戏途径之一。影视圈朋友之间相互介绍也是一种途径,怎么建立这些朋友资源?那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1. 想接戏,要主动出击还是守株待兔?
要看能力大小以及运气如何。
龚蓓:“说来我还蛮幸运的,一年级我去香港玩,我们老家有个朋友是搞影视的,给我介绍一个女经纪人,这个女经纪人一见我就很喜欢我,说和我谈签约,那时候我觉得很恐怖,好像签约就是卖身了,她一直等我等到我二年级,我就和她签了,然后出去接戏,就有人给我安排了。学校不干涉我们,我们出去拍戏片酬的一部分会给学校,所以学校也鼓励我们出去拍。”
2. 大二结束前先接了戏,学校还能不让拍吗?
不放人还是不放人。
李宗翰:“中戏管得很严的,有戏要拍没法请假,比如我暑假期间拍了现在《重案六组》的前身《警探风云》,刚刚拍了十集就不让拍了,最后只好硬生生把我演的那个人变成另外一个,根本请不出来假。但大二结束的时候开始有戏找我,就可以拍了,那是老舍的故事《离婚》,演的是里面唯一一个纨绔子弟,也是小陶虹带我去的,都是好演员,有葛优、陶虹、孙淳等。演完戏特别高兴,学到不少东西。我也看到以后走这条路的希望,而且下半年的学费也出来了,不用再找家里要钱了。”
3. 想拍戏如何向学校请假?
找片方出面最好。
杨幂:“我在考上电影学院之前就已经在拍戏了,进入电影学院后也一直没断过,只不过为了兼顾学业,我接的戏并没有很多。其实在电影学院接戏的机会很多,也有很多同学外出拍戏需要请假,但我不会自己去请,都是让公司工作人员去请,直接面对老师还是会很不好意思。”
江一燕(北电表演系2000级 代表作《南京!南京!》):“我的第一部电影是大学一年级拍的。当时就是被导演选中,之后的事就是剧组与学校沟通的。”
苗圃(北电表演系98级 代表作《走西口》):“请假其实就是死缠烂打去耍赖,其实现在想想还是不对的,大学时光真的珍贵无比,过去了就永远都回不去了。要是现在能重来一次,我更希望有更多时间呆在学校,好好享受校园时光。”
黄圣依(北电表演系2001级 代表作《功夫》):“我大一就开始拍广告了,后来遇到‘非典’,所以拍戏请假方面还真没遇到什么难关。到了大三大四我们学校本来就是以实践课为主。”
4. 毕业后是签经纪公司好还是进国企好?
篇10
旅游研究
(1)江永“三千文化”特色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探讨 伏六明
(5)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扶贫绩效模糊评价 向延平
(8)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谢新暎 郑立文 吕群超 谢新丽
(14)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以长沙市桃花岭村“农家乐”为例 罗芬 方妮 周琴
(19)基于ahp法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乔海燕
(23)广西入?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糜吻蚍⒄共钜旆治?姜尧 谭丽林
(28)旅游景区形象测量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吴雪飞 邱宏亮
(33)基于ahp分析的民族旅游地竞争力研究——以大寨瑶族梯田景区为例 冯雅力 吴忠军
(38)导游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向前 刘衔华
经济研究
(41)林业专业合作社盈余利益分配标准的经济学分析 陈建敏 黄森慰 张春霞 谢志忠
(45)湖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测评与对策研究——基于2008-201o年面版数据的dea分析 李言规
(49)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黎克双
哲学·公共管理
(52)重温小平“九二”及对当下我国改革的哲学思考 朱雯云
(56)中国人的儒道互补人格及其内在变动机制 涂阳军
(61)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及其突破 秦勃
(66)就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浅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优化 孙勋 曹建康 李红勋
(70)男性青少年犯大五人格特征分析 陈利君 孟红
法学研究
(73)关于我国专利奖励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喻少如 曾祥昌
(77)企业防范核事故风险的法律责任分析——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视角 诸江 叶胜宇
(81)完善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 姜淑明 李炯
(86)慈善捐赠:现状、成因及改进思路 周艳
生态与文化
(89)林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万世之基——论绿色发展的林业观 谢朝柱
(94)长沙市洋湖垸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与建设经验 汤伟 李珍贵 朱青松 龚胜辉
(96)长沙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宋平 刘华 贺彬
(100)专家对19世纪上半期德国交通政策的影响分析 罗衡林
(104)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文化价值批判 黄汀
(109)当代环境文化建设的理论变革及其发展趋势 李雄华
(114)汉族情歌的人类学解读 白志艺
(116)论社科科研
才评价的主体 邹颠
(120)《经济林研究》品牌期刊发展之路探析 闻丽
语言文学
(123)湘西南苗瑶平话的代际传承研究 胡萍 吴萍
(127)从语音特点看吴语区的谐音习俗 唐七元
(130)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生态审美视野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海棠 杨灿
(134)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音乐性元素 唐旭君
(138)兰斯顿·休斯小说《并非没有笑声》的意象叙事 林娟 欧阳凤
(141)不再沉默——从欧茨笔下的莫琳形象看女性话语权 崔金燕
(144)《钗头凤》英译中“隐”、“秀”美学风格的传译 蔡爱春 申丹
(148)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看中医学中“脏腑”术语的英译 张小云
艺术设计
(151)闽南建筑的红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传承——以福建泉州蔡资深故居中红砖艺术为例 林阳
(155)基于模仿创新的产品设计 叶剑虹
(157)对人性化网站设计的探讨 杨亦艺
体育
(160)篮球运动员身体协调性训练研究 马丽娟
(163)博弈视角下的难度动作推进武术套路国际化价值探析 陈红梅 龙佩林
(166)湖南省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李军
(169)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攻防技战术指标与比赛成绩的关联分析 王恩东 刘毅
(174)中华武术散打之局部力量与整体力量解读 马景卫
教育研究
(177)新时期西藏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李春燕
(180)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管窥 吴锦波 唐鼐
(183)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黄文胜
(187)大学生农村创业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 胡清华
(191)法律本科生团队式司法实践模式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漾翅法律实践团队为例 蒋先福 黄捷 王朝
(194)物流类本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李义华 庞燕 王忠伟
(198)《绿色食品》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彭湘莲 付
(201)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探析 潘璐璐
(204)略论高校散文鉴赏教学中的形象感染 孙际垠
(207)从语言模因论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钟玲俐 刘胡英
(210)合作学习打破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有效性研究 何凌霄
(214)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白玲
(217)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杨培涛 谭骏珊 王帅 苏慧
书评
(22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再认识——读罗建文教授《社会发展理念与民生幸福研究》 孙伟平 温
航亮
(223)2012年总目次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