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21:3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狼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调查发现,中职院校学生的课外朗读存在以下几点现象:一是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整体朗读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二是学生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朗读的内容;三是没有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朗读材料,没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四是没有良好的朗读环境。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忽略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学生缺乏良好的朗读环境。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课外朗读的指导以及有效地开展课外朗读活动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利用课外朗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一)创建浓郁的课外朗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外朗读氛围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多方位的配合。学校方面:校团委发起了读书倡议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好读书、读好书”;班级建立了读书角,营造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学校图书馆开放了朗读区域,为学生朗读提供了场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朗读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方面:开设了朗读方法和技巧的选修课,加强对学生朗读指导,解决学生在朗读中的困难。学生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朗读活动,激发自身的朗读兴趣,提升朗读能力。在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下,营造了浓郁的朗读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文化的熏陶,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编写有特色的朗读教材
编写朗读材料解决的是“学生读什么”的问题,即学生应该朗读什么内容。首先,要对中职学生日常阅读的内容做简要的分析。中职院校女生大多爱读一些言情小说,男生则爱好魔幻小说、科幻小说,而对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等经典文学作品知之甚少。其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内容。学校精选编写了诵读经典系列读本“晨风雅韵”。内容编选根据各年级的学习基础,由易到难,共分为三册。第一册主要是面对刚入校的新生,“立规矩、养习性、学做人”为选编材料的宗旨。古诗文选取短小精悍具有启迪作用的诗文,现代文则选取有故事性、以情动人的名人佳作。并配以图文并茂的介绍、通俗流畅的翻译以及画龙点睛的赏析。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达到规范自身行为,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第二册围绕培养学生学习精神、树立职业理想为编选材料的宗旨,选取先秦散文、诸子百家作品以及现代散文和诗歌。内容涵盖了爱国情感、人生励志、自然风光。通过诵读,学生能够修身励志,提升文化素养。第三册书在编选时结合高年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这一特点,以培养社会责任感、规划人生方向、陶冶个人情操为着力点。内容上选取两宋风月、明清雅韵等古代经典诗文,编选了篇幅短小、难度适中、适合学生朗诵的篇目。通过诵读,学生能够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深厚底蕴,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晨风雅韵”这一经典系列读本很快在实践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加强课外朗读的指导
朗读方法的指导解决的是“学生怎么读”的问题,即学生在朗读中应该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为此,我校首先开设了“朗读技巧及训练”的公开课,由语文教师对班级领读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在培训中针对何谓朗读、朗读的目的、朗读前的准备、朗读的基本表达手段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其次,经过培训的班级领读人员,在班级朗读活动中对其他同学加以指导,进而做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最后,开设了朗读训练的选修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系统全面的朗读方法指导和技能训练极大地解决了学生在朗读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获得乐趣,进而提升文化素养。
(四)开展特色的朗读活动
1.开展长期的课外朗读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学校开展了长期的课外诵读活动———“晨风雅韵”晨读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利用每天早自习时间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学生在领读的带领下齐声诵读,学生对每篇经典诗文都会经历“识读、诵读、熟读”的过程。通过对经典诗文的持之以恒的诵读,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利用早自习晨读,不仅使课外朗读有了时间上的保证,更能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开始美好的一天。
2.结合学校其他活动组织朗读比赛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任选自己喜爱的经典诗文和诵读形式。每次比赛大家都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选手还互相请教切磋,更好地把握朗读的技巧,体会朗读的情感。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篇2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电源
作者简介:吕鑫(1982-),男,河北廊坊人,廊坊供电公司,工程师;王宏(1974-),男,内蒙古杭锦后旗人,廊坊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231-02
廊坊供电公司隶属于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担着为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电力服务的任务。供电面积6429平方公里,供电人口435万。2012年廊坊市全社会用电量2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售电量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五,增长速度排名第一。加强配电网规划管理,对保障廊坊电网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廊坊城市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随着廊坊市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电力发展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迫使电力规划人员对配电网规划重新做出了审视,对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廊坊城市配电网规划还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问题。
1.220千伏变电容量不足,阻碍110千伏网架结构的优化
市辖区4座220千伏变电站中,除新投产的北旺站外,其余3座变电站(龙河、大屯、北旺)主变均不能满足N-1供电要求,必须通过加快后续的站点布置来解决。廊坊市区西部新建的解放桥、艺术新区、冯家务等110千伏变电站,只能T接或破入已有线路,且220千伏变电容量不足。建议尽快开展柳林、安次园等22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工作。
2.110千伏变电站布点不足,布局还应继续优化
目前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仅有梨园、化营、大学城3座110千伏变电站,除了能为联通、润泽一期负荷供电外,备用容量不多,无法为开发区新增的公用负荷提供电力支持,迫切需要为现有变电站增容和建设新的110千伏变电站。市区周边上规模的工业园区大部分没有110千伏变电站,而是通过10千伏线路进入开闭站来为园区临时供电,远远不能满足园区的用电需求,亟需在该类地区增加110千伏变电站布点,抢占线路通道,为后期基建工作铺平道路。
3.城市规划与电网规划的衔接存在问题
个别变电站布点不尽合理甚至与地区发展热点脱节,以及部分变电站存在选址及线路走廊没有预留或者被挤占的问题。个别企业用电规模较大,严重挤占了公用负荷的主变资源,阻碍了其他新增用户的接入。部分规划部门侧重于道路、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规划,虽然已经意识到电力设施选址预留的必要性,但很难做出符合电力发展现状的、足够深度的电力专项规划。
4.配电网资源分布不均
局部地区低压线路导线截面积过小,供电线路过长。局部地区户均配变容量较高,但是个别10千伏线路和配变过载时有发生,给当地居民用电带来极大不变。部分低压电表箱箱体锈蚀严重,有些电能表已超过轮换周期,计量准确度下降,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济效益。
5.高密度点负荷增长迅速
廊坊市规划建设的多个信息数据中心,包括联通华北基地和润泽信息港,单位面积负荷较大,超出了国标《城市电力规划规范》中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的上限10倍以上。进行配电网规划时,对为此类负荷密集区域且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配电网供电的电源、供电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解决城市配电网规划问题的若干方法
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廊坊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速度,因此要将城市配电网的规划做优做强,为电网建设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作好保障。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城市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加强城市电网远景饱和负荷的预测和目标网架的规划,将廊坊“十二五”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纳入廊坊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区详细规划当中。在各个分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同步适时编制电力专项规划,扎实推进规划落实。定期或不定期与廊坊市政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沟通,逐渐形成了电网建设协调管理常态机制,确保了电网规划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保护电网规划审定方案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简化电网规划项目核准的审批手续,形成常态管理流程和具有法律效力的电网规划报批程序。
第二,建议廊坊市各级政府针对电力建设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审批实施办法和细则,简化用地预审、环保评价、线路走廊的红线、变电站征地和项目核准手续等批复,缩短办理时间,确保电网工程项目的准时完工和满足廊坊市新增负荷的用电需求。同时,建议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电网项目建设的协调,专人负责协调所属区域内电网建设项目,优先为电网建设项目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三,加强一次规划管理。考虑城市配电网结构规划和站点规划。城市配电网结构规划对供电安全起着关键作用,110千伏高压配网变电站,规划目标全部双电源供电;10千伏中压架空线路一般应采用环网接线、开环运行的方式。站点规划要以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用地规划来进行负荷预测与负荷分布,划分供电区域,确定输变电设备的配置。市区和郊区或农村地区,按不同的供电区域和相应的负荷密度进行配电网规划的编制,例如在市区或市中心等负荷密集地区多采用电缆、开闭站和GIS变电站,在郊区或农村地区多采用架空线、常规变电站。变电站新建与改造,要考虑采用智能变电站,使其具有设备信息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的特点,实现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以提高站内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设备维护工作量,提高运行效率。
第四,建议廊坊市政府将电网建设工程列入市重点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市重点工程有关优惠政策优先落实电网建设条件。针对房屋拆迁补偿费用、变电站征地费用、青苗赔偿、林木砍伐、线路房屋跨越补偿、线路施工跨越(穿越)运行线路停电损失补偿费用和征地费用等出台补偿、赔偿费用政策,明确具体金额标准,在工程实施中有据可依,最终达到降级工程造价的目的。出台加快电网建设的意见,明确电网规划、征地、拆迁、审批、环评、电价等相关政策,解决电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动电网建设更快发展。
第五,省级以上园区或城镇负荷集中区域且不存在冲击负荷地区,考虑220千伏变电站直配10千伏供电能力,且10千伏出线供出电为10千伏开闭站,不直接带配电变压器。该措施可作为新建110千伏变电站未完工前的过渡方案,缓解局部地区的供电压力。对于用电负荷超过20MW的企业,鼓励其自建110千伏用户站。“十二五”期间,廊坊市原则上不再新建35千伏变电站,并结合新建110千伏站的投运,将35千伏变电站退出或降压运行。但对于单座110千伏变电站平均供电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地区,该类地区可继续完善35千伏网架结构,但以不增加35千伏变电站为原则。
三、小结
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好坏,对城市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未来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面对城市配电网规划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电力规划人员更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解决,将城市配电网建设的更加可靠、坚强。
参考文献:
[1]叶世勋,刘煌辉.配电自动化规划要先行[J].电网技术,2000,(4):19-22.
[2]毛传洲,周英树.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J].电网技术,2001,(7):72-76.
篇3
论文关键词:作文,开头
俗话还说:“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略举十例,来加以说明。
1、灰太狼在又一次被平底锅打得眼冒金星后,不堪家庭暴力,离家出走了。(巧用儿童动画片中的人物开头。)
2、夜已经深了,在一片黑暗中,一盏台灯孤独而不合群地亮着。(巧用拟人化的描写开头。)
3、《文化苦旅》这本书我真的读得很苦。(巧妙地抓住题目中的“苦”字,顺势开头。)
4、因为感冒,我呆在家里已经两天了。(用说明原因式开头。)
5、“雨辰,快来看,有流星呢!”妈妈在窗台上叫我。(巧用对话开头,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6、五岁,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小屁孩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论文,或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许是把流下的鼻涕当粉条吃。可是我在五岁的时候,就要学会照顾家里!因为五岁,我当了两个双胞胎弟弟的姐姐。(巧用调侃式的诙谐、幽默的语句开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7、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冯骥才《俗世奇人泥人张》的文章开头。)(用讲故事式的夸张而新奇的语言开头。)
8、一场台风过后,晴空万里。(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星新一《喂——出来》的文章开头。)(用景物描写开头。)
9、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文章开头。)(运用叙述式的语言,前后简捷对比式开头。)
10、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本鲁迅《藤野先生》的文章开头。)(用表露不以为然的态度,开门见山式开头。)
篇4
论文关键词:商标,文化内涵,文化差异,翻译
商标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需要研究语言、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差异,决不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机械翻译活动。实践已经证明,成功的商标的翻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失败的翻译,不仅会给公司或国家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还直接影响公司或国家的形象。本文主要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讨论商标的翻译,探讨文化内涵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1. 文化内涵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在进行商标的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影响商标翻译的各种因素,考虑英汉两个民族语言、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文化差异,力求音意俱佳,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其购买欲望。
1.1 文化内涵对以人物命名的商标的影响
中国的芳芳牌口红,出口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销路不畅。其根本原因在于“芳芳”商标音译成汉语拼音“Fang-fang”,英文读者一看便生起一种恐怖之感,因为“fang”恰好是一个英文单词,其意义是(1)along, sharp tooth of dogs or wolves(狗或狼的长牙);(2)a snake’stooth with which it injects poison(蛇的毒牙)。西方消费者看到“fang-fang”商标时,想到的并不是涂了口红的少女,而是张牙舞爪、毒汁四溅的疯狗、恶狼或毒蛇;然而芳芳商标对中国人而言却能产生更美的联想,不仅仿佛看到一位名叫芳芳且花容月貌的少女,而且好像闻到了她周身袭来的香气。有此可见中西方民族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1.2 文化内涵对以动物命名的商标翻译的影响
首先以孔雀为例,在中国和西方,它们拥有不同的喻意。在中国孔雀象征着美丽和耀眼的颜色,人们看到孔雀牌彩电,就会联想到有着最好色彩的高质量的电视机。然而,在西方国家,peacock(孔雀)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鸟,会给人们带来不幸。因此以peacock(孔雀)为商标的商品也不会热卖。
在汉语中,蝴蝶象征着友谊和爱情免费论文。中国有很多蝴蝶牌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然而英语中butterfly意味着轻薄,轻浮。所以若以butterfly作为商标,西方消费者会认为这种商品不耐用。西方消费者不喜欢将鸟类或者昆虫的名字用作商标名称,因为会使人联想到劣质商品。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文化差异,中国有不少的熊猫牌产品,如电视和香烟,许多企业都爱用panda作为自己产品的出口商标翻译。这些产品在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都很受欢迎,但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便卖不出去,因为穆斯林国家传统上禁吃猪肉,而熊猫长的像肥猪,显然,熊猫牌得产品会受到排斥而没有销路。因此商标翻译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不能忽视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以防用语失效。用语失效是指不合时宜的翻译或不符合习惯等导致交流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1.3 文化内涵对以植物命名的商标翻译的影响
在中国,倍受青睐,有高洁坚贞之美誉。有许多商品用“”作品牌,如广东中山“”牌电热驱蚊片,商标翻译为“ChrysanthemumFlower”,出口到法国日本西班牙比利时无人问津,因为这些国家都把作为丧葬花卉,一般只在举行葬礼时才使用。但该产品深受芬兰瑞典意大利德国墨西哥人民的喜爱,因为芬兰的国花为绣球菊,瑞典的国花为白菊,意大利的国花为矢车菊、墨西哥的国花为大丽菊。
1.4 文化内涵对以数字命名的商标翻译的影响
在汉语中,“4”和“死”读音想同,因而人们忌讳使用,“14”、“24”也避免使用。“13”和“星期五”在英语国家被禁忌,因为耶稣在那天被送上绞刑架,因而在西方一些国家楼层不设13层,公共汽车不设13路。中国上海生产的“三枪”牌内衣文化差异,英译名为“Three Guns”,这一产品若销往日本、哥伦比亚和北非地区,定会倍受欢迎,因为数字“3”在这些地区具有积极意义。但若销往乍得、贝宁等地,应改换译名,因为在乍得奇数被视为具有消积意义,在贝宁“3”具有巫术之意。而出口英国的商品则不宜用“666”因为它在圣经中象征恶魔。 中国许多企业竞相以“8”字为产品命名,人们取“8”与“发”谐音,并赋予“八”周全,积极之意;在日语中“八”也有运气越好、事业越来越旺的含义;而在英语中具有相似意义的数字为“7”,例如美国的“七喜”牌(7-up)饮料。
2. 商标的翻译方法
商标翻译不仅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还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翻译出的商标不仅能给人以美感,内容积极向上,思想健康,还要坚持译文的标准化。好的译文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一般来说,商标主要有以下四种译法。
2.1 直译法
直译即将商标的字面意思直接译出。直译法的优点是保留原名,准确的传达原名得信息和情感。如Apollo(太阳神)口服液——力量无比,Pony(小马)——小巧快捷,Fair Lady(贵妇人)床上用品——高雅名贵、豪华舒适,American Standard(美标)洁具——规格齐全、质量上乘,Crown(皇冠)轿车——皇家风范、豪华气派等。这种商标翻译,顾名思义,容易让消费者引起联想文化差异,情不自禁地对商品产生好感,从而有利于商品的销售。
2.2 音译法
采用音译法的商标名,多由人名、企业名或其他专有名词构成。在英文商标和中文商标的翻译中均有此种翻译方法免费论文。采用音译法不仅可以保留原商标名称的音韵之美,易于上口,便于记忆,而且可以体现商品的异国情调和正宗特色。如NIKE(耐克),PARKER(派克),SIEMENS(西门子),Audi(奥迪),Sony(索尼),Sharp(夏普),(Kentucky)肯德基等。
2.3 意译法
有的商标采用音译法无法体现产品特征或象征意义,采用意译法则可直接体现出寓词优雅、词语华丽的特点。用意译法翻译的商标名,通过精心选字,可以形象表达产品的效用,准确反映商品性能,有利于消费者记忆。如英文商标“Dynasty”的葡萄酒译为“皇朝”,使人一看便知是陈年好酒。中外合资的洗发产品“飘柔”的原词为“Rejoice”,译者并没有采用音译法,而是意译为“飘柔”,给人以轻扬飘逸的感觉。中国商标中的“永久”牌自行车译为“Forever”给人“经久耐用,直到永远”的感受。
2.4谐音取义法
即利用汉字表音又表义的特点,精心选取适当汉字音译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发音,同时又能体现商品的特性文化差异,补充在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语义信息损耗,有利于诱发消费者进行有益的联想,便于记忆和加深对商品的印象。简单讲,就是力争形神兼顾。如“Benz”译为“奔驰”,暗示出车速之快,十分形象且动感十足;“Ronstar”译为“农思它”,农民一看便知是农用产品。还如“索”牌塑料绳具译为“Solid”,吻合了原文中“坚固耐用”的含义。
3. 结语
东西方由于地理位置种族渊源、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对商品的认知角度、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消费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商标的翻译既要体现商品的民族特色和个性内涵,又要符合销售市场消费群体的文化园传统心理和消费观念。译者必须勇于创新,摆脱追求语言形式对等观念的束缚,译出具有音美、意美和市场效应的译名。
【参考文献】[1]郭健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4]王艳,衣进韬:商标翻译中华民族文化的顺应性[J].美国教育评论,2007(2):69-71
[5]王瑞华:试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原则与机制[D].清华大学,2005.
篇5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观批判
《女神》中“大我”的双重时代诉求
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一块“五色石”——读王学振新著《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
明代乌江流域的移民活动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宋代翰林学士与契丹(辽)及金的交聘
卢作孚与中国近代乡村现代化的“北碚现象”
■匜铭文集释及西周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窥探
巴赫金“主体间性”思想解读
规训化的身体:思想根源、社会建构与管制技术
论话语理解的认知基础——意向性
李白与苏轼的创作个性之异
金代遗民文人李俊民生平行迹述考
19世纪西方小说文体叙述特征及模式的发展转变
敦煌契约文书词语考释
影视领域新词语结构与性能考察分析
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与反思
“教康整合”理念下特殊教育职前师资培养模式探析
内隐与外显——越南华裔汉字学习缺陷与教学应对策略
人文精神与纪录片文化景观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9级绘画黔东南风景写生部分作品
历史发展的“正-反-合”逻辑——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文武关系及其近代变化
巴蜀“竹枝”的酒香
论抗战时期文化普及读物的出版与新启蒙运动的兴起
建国初期的《西南区禁绝鸦片烟毒治罪暂行条例》评析
朱熹关于封建伦理纲常“形而上学”化思想研究
智德·智能·才性四本——汉魏之际从重智德到尚智能的演变及影响
“致良知”视野下的教育思想
柯勒律治眼中的知识阶层
把欢乐还给儿童——论高洪波儿童诗
生命哲学的诗意阐释——沈从文《边城》解读
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化
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审美特征
论师范大学学生的素质及其培养
人的本质及其教育立场——基于M·兰德曼《哲学人类学》的思考
论文科研究生教学方式的“道”与“器”
我国高等教育学历管理制度体系的创新与设计
小学—初中聋校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量表的编制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区域差距分析
中国古代惩治盗墓行为的礼俗传统和法律制度
清代重庆的商业诉讼及其审理
虔敬与苏格拉底审判的二重性
存在之思:人在世界之中存在——论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批判
论朱子《尚书》学章句义理之得失
汉代夫妻合葬习俗的思想史解读
《春秋穀梁传》的作者为穀梁子
红色经典文学中的“英雄之死”
传统与现代的两难选择:中国现代知识者的窘困——巴金小说中的多余人形象解读
现代性、地方经验与人民立场——论文艺思想的历史语境与意识结构
论左翼电影的艺术形式创新
李成山水画树石形式的美学意蕴
也说《中山狼传》与《中山狼》杂剧的作者与寓意
《介之推火封妒妇》性别叙事的两重语调
茨威格文学传记与精神分析学说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文本中的历史张力
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体系结构优化探讨
试论服务贸易中的紧急保障措施制度
篇6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份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把在冬天的米粒拿出来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德洛斯》(Phaedrus)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 “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井,有时是下野或下台。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调查和工作。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观天。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没有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篇7
一、妙用题记,浓缩主旨
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它能起到提示中心,为行文定向的作用。题记的语言要求精练,或富含哲理,或文采飞扬。如《我要飞》一文就运用了这样的题记:
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要离开这个地方。我奋力一振,就飞到了云端,可以靠近点儿月亮……
文章引用伍佰《翅膀》中的歌词作题记,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既紧扣文题,又揭示了“我要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断拼搏、进取”的中心。
二、巧设比喻,生动形象
著名作家秦牧曾说: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发生神奇的变化。以精彩的比喻开头,可以使满文生辉,情味盎然。如《倾心一爱》的开头:
爱是沙漠上的绿洲,给跋涉在沙漠中的人奉献一泓滋润心田的甘泉;爱是漆黑大海上的一盏明灯,给在大海上迷失航向的人一丝希望;爱是甘霖,给久旱的大地带来生机;爱是炭火,给寒冷的人们送去温暖。
作者将“爱”比作“绿洲”“明灯”“甘霖”“炭火”等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言生动,富有文采,开篇就营造了一种诗意,一种意境美。
三、善用排比,铺陈气势
有人称排比是句子的“集束炸弹”,是创造作文亮点的“多面手”。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可使语句优美整齐,气势贯通,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有家真好》的开头:
因为有家,迷路的孩子会找到方向;因为有家,流泪的孩子会绽开笑脸;因为有家。自卑的孩子会重拾自信;因为有家,失落的孩子会看到希望。有家真好!
排比修辞的运用,增强了语势,突出了“家”的重要。同时,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具有节奏美。
四、设置悬念,出奇制胜
这种方法多用于写人记事类文章,一开头就抓住读者的猎奇心理,激发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如《告别绪想》的开头:
心中那根温柔而又敏感的弦被触动了。一股莫名的味道悄悄弥漫在我周围……
读到这里,读者会产生“那根温柔而敏感的弦”是什么?是什么触动了“那根温柔而敏感的弦”?“莫名的味道”又是怎么一回事等一系列问题。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让读者欲罢不能,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
五、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开头描写景物,创设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为人物出场作铺垫,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这样的开头多用于写人记事类文章。如《写满爱的社会》的开头:
窗外,天灰蒙蒙地,刺骨的冷风肆意地吹着枯黄的落叶。几棵秃顶的树立在窗前,显得颓废不堪。
这一段深秋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了“我”因生病住院而产生的悲伤心情,为文章开篇定下了感情基调,同时为下文老师、同学、陌生人的热心帮助做好了铺垫。
六、概述故事,妙趣横生
开篇引用一则小故事,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这样的开头多运用于议论文写作。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议论的话题或观点。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叙述应简练、概括。如《对手也是一笔大财富》的开头:
刚入冬,牧场里的羊受到狼的攻击,牧场主请来猎人,用了整整一个冬天解除了狼患。可是不久,羊群中开始流行瘟疫,羊成批地死去,牧场主请医生防疫治病,医生开出好多处方仍无济于事,牧场主请来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是:在牧场附近的山上放几只狼。
作者用小故事引出了中心论点:对手也是一笔大财富。既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又能作为论据证明观点。
七、开篇设问,启人深思
运用设问开头,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生活需要挫折》的开头:
挫折是什么?
沮丧说,挫折是无穷无尽的烦恼。
失败说,挫折是被击倒后的眩晕。
懦弱说,挫折是充满坎坷的道路。
而我要说,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
开篇紧扣题目提出“挫折是什么”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深思,然后分别选用沮丧、失败、懦弱的话回答了提问,提醒读者不同的人对挫折的看法各不相同,最后作者的回答揭示了挫折的内涵,明确了本文的观点。
八、巧妙引用,彰显底蕴
开篇恰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名句、歌词、俗语等,能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也能彰显作者的文化底蕴,展现作者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面。如《感谢书籍》的开头: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但也有高歌“生当做人杰”的豪情;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感谢书籍,是书籍让我认识了历代文人,是书籍丰富了我的人生。
篇8
关键词: 马斯洛 思想政治教育 需求层次理论 管理者
一、引言
大学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应成为大学教育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大学育人途径和方法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教师、学者和专家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不少教育者和管理者从心理学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运用马斯洛心理学理念探索这一途径。这些论文的共性在于将马斯洛的人格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心理学理念运用到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中,以致高校教师队伍管理当中,无外乎想通过这些理念更好地了解和洞悉学生及教师的心理,从而更好地解决育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本论文的立意与之相同,本文着重关注高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需求”,思考大学教育是否满足学生的相关心理需求,力图在立论的深度上有所创新,在运用马斯洛关于管理的一些心理学观点、需求层次理论相关内容的同时,探寻高校文化对育人的有效影响,为文化育人工作提供新启示。
二、马斯洛相关心理学理念浅述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祖师,他对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新因素,力图把全部人性回归到科学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自我实现等理论更是闻名于世。这五个需求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现代人们常用金字塔描述他的概念。生理需求是一个人为了生存必需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满足,如饥饿、呼吸、性需求等,是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先决条件,它是最基本的需求;安全需求指人对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环境安全等基本生活保障的需求;社交需求指人对爱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情感、归属感的需求;尊重需求指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固的地位,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好的评价,包括来自自己的自尊和来自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两个方面;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促使自身潜能得以发掘的愿望,是实现自我与自我满足的过程。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不同阶段剖析了人心理需求的内容和变化,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一理论经常成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思想武器。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否成功就取决于自身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人类的进步是一步步实现需求的过程。21世纪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文力图以马斯洛的心理学理念为基本理论基础,提出几点思考,希望通过思想上的接触与交流,探析大学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
三、马斯洛心理学理念在高校育人中的运用
马斯洛作为伟大的心理学家、人道主义心理学之父,一度将自己的思想运用到教育学、管理学中,对有关教育管理提出了很多具有预见性、穿透性意义的见解。“他在管理、创造力和革新领域所做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今天听起来仍然耳目一新,就好像当前一些工作和思想反倒都过时了一样”①。
(一)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
这里主要指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满足。衣、食、住等是一个人生存必需的基本条件。当前大学扩招与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使学生数量明显增多,而且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学生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不同家庭,就会有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因此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要求就会有所差异。这时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充分理解这种差异,正确对待这种差异,对于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帮助,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接受这种差异,稳定情绪,积极进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满足。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更要正确引导,使他们端正心态,学会关心同学,勤劳节俭,避免歧视和孤立经济困难的同学。在他们之间营造和谐的气氛,使他们适应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平共处,互助互爱。安全需求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主要指人对生存环境的需求。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所处的环境没有安全保障,所以在学生管理中,要确保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安全,确保校园有良好的秩序。各职能部门要和各院系相互配合、统一管理,保证学校大环境的安全与和谐,从而让学生安心地学习、放心地生活。
(二)社交需求的满足
人除了自然人外,还是社会人,即人不能脱离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独立存在,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对友谊、爱情的归属渴望更为强烈。没有一个人不想得到别人的爱,爱是生命的源泉,爱可以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从内心真正体会学生对爱的需求,应该带着爱走进学生的心灵。给爱一个合适的释放空间,关心学生,善于调查、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和教育者进行思想深处的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找到爱的感觉,得到一种归属感的满足。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及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人格作风。无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能使自己的思想影响到学生的行动,如何能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育人观念,从而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尊重需求的满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重,这是一种尊严,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对于尊严的需求和对于自尊的需求都属于对尊重的需求。但“自尊的必要基础之一来自别人的尊敬和鼓励,特别在年轻时代”②。因为一个人的尊严需求如果得到了满足,不但说明他得到了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还说明了他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明显的地位差别,教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抹杀学生的不同见解,这里马斯洛的一段话可以描述这种情况,“狼的期待是羊羔的行为会继续像一个羊羔。如果突然间羊羔转过头来咬了狼一口,那么我可以想象,狼不仅会感到惊讶,而且会很愤怒。羊羔是不应该这么做的嘛!羊羔必须安静地躺在那里,准备让狼来吃掉”③。理解是相互的,尊重也是相互的,教师要理解学生对自己的“不理解”,因为这也是理解的一部分;要尊重学生对自己的“不尊重”,因为很少有学生骨子里就想不尊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素质和修养非常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所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觉得教师不具备被人尊重的条件,所以根本不必尊重。虽然,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教师队伍的素养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自己在育人中的榜样作用,不要忽略“言传身教”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四)自我实现的满足
“一个人可以变成什么样的人,他就一定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个需要,我们可称之为自我实现……它指人希望自我满足的需求,也就是他想成为他有可能成为的一种人;成为一个人有能力成为的任何一种人的倾向”④。这是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理论的概述。不难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希望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以实现自我满足。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有很强的满足自我需求的欲望,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挥个人潜能,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大学生思维通常很活跃,有很多创新思想和观念,所以教师要给他们表现机会,不要怕学生违背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许学生的不同想法会对教育者和管理者产生很大的触动。马斯洛曾说过,他的研究生从不说与他不一致的话,这使他感到非常受侮辱。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任何研究如果没有相反的不同意见,就不会刺激研究者思考,就会使研究停滞。因此达尔文才说他很感谢宗教势力,如果没有他们的一再发衅,就没有自身理论的不断提高和延深。教育也是如此,“也需要强调消极的一面,也许甚至还要在强调积极一面之前格外注意消极的一面”⑤。所以,教师要在教育中、管理中、决策中多争取学生的意见,多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在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同时,给他们正确引导。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知行不统一的情况,这给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从侧面表明了高校文化育人的意义及教育与管理在其中可发挥和拓展空间的存在。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从心理学角度窥测高校育人工作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对育人的作用,教育工作者除了传递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深刻思考高校教育的本质和宗旨,将满足学生的需要看成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教师本身的能力与素养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育人的重要力量。毋庸置疑,育人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是大学的“神经控制系统”,是方向性部分,所以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思想理论方面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以完成高校育人工作的历史使命。
注释:
①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10.
②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69
③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78.
④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20.
篇9
【论文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兴和华为等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很多重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成功地实现了从优秀企业到卓越企业的跨越之后,下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何使企业基业常青。本文认为,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实力、市场运营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
华为在20年前还是作坊式的小企业,如今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中兴通讯由一间300万元成立的小公司成长为年收入51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为什么这两个曾经不起眼的企业却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如何能使这些初步获得成功的企业基业常青?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企业成功的因素分析
1、华为技术。(1)清晰的战略定位。从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华为多年来一直坚持专业化战略,在产品开发上一直实施业内闻名的“压强战略”,在决定成功的关键技术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20多年的发展中,“压强战略”始终贯穿于华为的研发、营销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多各环节,这种清晰的专业化发展战略定位让华为心无旁鹜地致力于基础通讯设备的研发,最终被思科列为未来最具竞争力的对手。
(2)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中国没有哪一家通信企业能像华为这样每年都拿出超过销售额10%的资金用于专门的产品研发,对一个前途未卜的3G持续投资上百亿美元进行开发。华为这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在NGN网络的研发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顺利实现由中低端路由器向高端路由器的转换,最终拥有和国际通讯巨头同场竞技的实力。
(3)强势企业文化。华为公司奉行的是“狼性文化”,狼的三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狼性文化”的主要表现是:华为在产品研发上大手笔投入,为开发产品而不计成本;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积极进行像狼一样的市场攻伐。《华为基本法》第一条就写道:“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狼性文化促使华为始终为了自身的进步不停奋斗着。
(4)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华为的营销战在业界历来以快、狠、准著称,不管是在创业初期推行的“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在发展过程中令对手叹为观止的客户关系经营,华为的目标只有一个:拿到订单,占领市场。作为公认的“营销帝国”,华为总能采用最有效的营销模式快速占领市场。
2、中兴通讯。(1)明确的战略定位。与华为的专业化发展战略不同,中兴一贯将自己的战略定位在多元化、差异化上。20多年来中兴通讯一向采取低成本稳定发展战略,至今成为惟一拥有全套自主开发、自主品牌基站及交换系统的中国厂商。在研发与营销投入上,中兴并不像华为那么大手笔,中兴租用的办公楼都是不显眼的办公楼。
(2)市场导向,而非产品导向。2003年中兴的销售额曾历史性地超过了华为。中兴超越华为主要在CDMA和小灵通两个产品上,表面上这只是两个产品的问题,但实际却是战略的问题。中国联通最开始选择IS-95A增强型CDMA技术而放弃CDMA1X这种更为先进的技术,其重要原因是建设经营CDMA网络的国家大都采用IS-95A技术。中兴认准中国必然会采用成熟的技术而非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
中兴通讯开发小灵通产品可说是运用了“蓝海战略”。虽然小灵通被认为是被淘汰的技术,但中兴通讯还是决定专门从事小灵通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在中兴看来,中国农村面积广阔,固定电话需求较少,用户分布零散,但仍然需要铺设大量的线路,缆线维护成本较高,小灵通通信可以解决有线通信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事实证明中兴通讯公司的决策是正确的,小灵通为中兴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3)“中庸之道”的企业文化。从中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兴一直采取稳中求进、低成本开发的战略,这与中兴的“中庸文化”有着密切关系。首先,中兴能够把握国内市场的每一个热点。从GSM、CDMA到小灵通以及到现在的TD-SCDMA,中兴几乎能够把握每一个国内市场的热点。如在手机终端产品呈爆发性增长的2002年,中兴通讯也没被落下。中兴通讯是国内唯一提供GSM、CDMA和PHS三大系列产品的手机生产企业,在CDMA、PHS手机上获利丰厚。其次,中兴拥有齐全的产品线。据说中兴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产品线,“不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中兴始终坚持的做法。
二、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性价比优势丧失。华为、中兴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于利用国内的人力成本优势,向电信市场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电信解决方案,挑战成本极限。据统计,欧洲企业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只有1300—1400小时,而华为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却达到了2750小时,是欧洲同行的两倍。与此同时,华为研发的人均费用只有2.5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的人均费用大约为12—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正是依靠不计多干、苦干,华为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服务方面反应较快,研发投入产出比接近大多数西方公司的10倍,这就是华为低成本的核心所在。
电信设备企业的几次大兼并,爱立信兼并马可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与西门子合并,除了增强产品线和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的考虑以外,最大的希望还是节省成本。当华为还在奋力追赶北电、朗讯等二流电信设备商时,全球的电信设备市场只剩下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思科和摩托罗拉等五大玩家,华为以前产品的性价比优势逐步消失,而完成整合的巨头们下一步的目标则必然会对准华为。
2、缺乏市场应变的战略管理能力。国际电信巨头在短时间内完成合并使我们看到了他们优秀的战略管理和实施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对市场的清晰和完整的认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有效把握,对市场挑战和威胁的及时预警,对企业自身定位和战略的理性的思考。
中国企业刚刚进入国际化竞争,在灵敏度和企业战略应变上还需要加强。虽然华为也曾与马可尼谈判过收购,也曾同西门子商量过兼并,但是都没有成功。由于中国企业应对变化的战略不够明确和肯定,在落实的细节上过多地纠缠、犹豫不定,并且缺少跨国并购经验的经验,导致了落实行动的迟缓。
3、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由于外国企业申请的专利太多,目前在许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坚实的技术壁垒,如当前移动通信领域大部分专利仍掌握在日、美、韩等国手中,而且这些国家都拥有移动通信领域的世界级企业,如三星、松下、爱立信、日本电气、高通等,专利的申请人也多是这些企业。现在由中国提交并被采纳为国际标准的数量较少,领域狭窄。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的大制造企业的科研投入一般为年销售额的4%左右,进入90年代后这种投入明显加大,为10%左右。近年为了研究和开发3G移动技术和其他新技术,国外有的大公司对移动通信的科技投入提升到16%。就科研投入的比例而言,中国一些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科研投入比例也相当大,但由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生产规模无法与国外大型制造商相比,所以从绝对值看,目前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的科研投入仍然很少,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投入低导致了中国通信制造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的薄弱,
三、结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兴和华为这样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已经在很多重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在规模、技术、品牌等方面与跨国企业的差距依然很大。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在成功地实现了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之后,下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何使企业能基业常青。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实力、市场运营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证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悦:世界主流通信制造企业整合对中国通信业的影响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
[2]成媛:我国通信设备企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王学人:以资本经营战略推动我国电信企业国际化[J].WORLDTELECOMMUNICATIONS,2006(5).
篇10
论文关键词:《呼啸山庄》,主人公希克厉,评价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这部作品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舆论界的猛烈谴责,甚至作者的亲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在为妹妹辩护的同时,也认为这是一部粗糙的不太成熟的作品,直到二十世纪以后,才逐渐被人们认可乃至称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作品复杂的艺术结构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让当时的读者捉摸不透,一时无法理解,此外,恐怕有一大半责任在作者所创造的那个丧失人性的主人公希克厉身上,人们不能原谅他的残忍、冷酷、作恶多端。难怪一位美国评论者认为,作者把豺狼虎豹的兽性凑合起来,创造了这么一个半是畜生半是魔鬼的主人公,还认为这部恶劣的小说成了群魔乱舞、豺狼嗥叫的噩梦。(1948年10月)而实际上,如果我们摒弃正常的伦理道德,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认识希克厉,就会发现导致他所有恶行的根源却是爱。
一、超乎寻常的强烈的爱
贯穿整部《呼啸山庄》的主题是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代人奇特的爱与恨。爱是恨的根源,恨是爱的异化,爱的破灭导致恨的产生,恨的肆虐却并没有熄灭爱的火花。在这部作品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希克厉和卡瑟琳的生死爱恋。英国文艺评论家凯特尔这样说:“小说的核心和精髓是卡瑟琳和希克厉的故事。”希克厉和卡瑟琳的爱情非比寻常,不仅跨越了金钱、门第、地位、出身、相貌、性情、文化、教养等等传统意义的界限,甚至死亡也不能将其阻隔。他们的爱情是一种狂风暴雨般的感情,来得猛烈和不顾一切文学艺术论文,强烈地震撼人心,甚至有时到了令人感到恐惧,可以毁灭一切的地步。这种爱无法用传统的眼光和伦理道德去看待它评价它。这种爱是全书的灵魂和精华,没有它就没有《呼啸山庄》。
二、强烈的爱产生的原因
1.作品人物性格与经历使然 任何感情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是什么促使希克厉和卡瑟琳这两个外部条件悬殊巨大的人之间产生这种生死不渝的爱情呢?我们从作品中是可以找出原因的。希克厉身世悲惨,无父无母,流落街头,直到八、九岁时才被老欧肖收养,来到呼啸山庄。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心理要求,他的心灵渴望着爱的滋润,而且这种渴望比一般生活条件正常的人要来的更加强烈,更加迫切。以后这种非正常的爱的需求一直支配着希克厉的一生。
在呼啸山庄,愿意对希克厉付出爱的只有老欧肖和卡瑟琳。但老欧肖对希克厉的爱是父母对儿女慈祥的关爱,并不能满足小希克厉孤独心灵的全部感情需要。而卡瑟琳和希克厉年龄相仿更容易心灵相通怎么写论文。卡瑟琳虽然衣食无忧、父母俱全,但从纳莉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时候的卡瑟琳由于性格的原因实际上在家里是没有得到宠爱的,甚至一再遭到家人甚至仆人的奚落。但对于一个感情丰富而又敏感的女孩子来说,她的心灵应该也会时常感到孤独和缺憾,她也需要一个情投意合的朋友。这一点正和希克厉不谋而合,所以他们才能迅速的要好起来,以至于最终心心相印,不愿分离。正是在这种爱的支撑之下,希克厉才能够忍受家中其他人对他的冷漠和虐待。老欧肖死后,希克厉的处境一落千丈,这时候卡瑟琳的爱对他来说就更为重要,就如一个即将溺水的人紧紧抓住救命浮木一般。希克厉和卡瑟琳可谓是“青梅竹马”,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在这荒原野风中培育着炽烈的爱,这种爱自然而真诚,不掺杂丝毫超出爱的本身的成分。尽管他们身份地位悬殊,在当时的情况下完全不可能结合,但什么都不能阻碍爱情的产生。它来势凶猛,让人间的一切现实的幸福都黯然失色,它力量强大象原始生命一样不可摧毁、超越生死。他们两人,尤其是希克厉把这种爱看得高于世界上任何别的东西。
2.作者的性格和经历使然 艾米莉?勃朗特被人们认为是三姐妹中天分最高的一位。被誉为英国19世纪文学史中最奇特的女作家。艾米莉只活了三十岁,她自幼丧母,家境贫寒,一生未婚,也从未尝过爱情的甜蜜。她虽然经历简短,内心世界却异常丰富,她沉默寡言、性格自闭、孤傲羞涩、挚爱荒原,一生中几乎没有朋友,但她却有惊人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她所创造的情节和感情往往都是虚构的,来自于她的想象。她的作品风格往往直抒胸臆、感情浓烈,景物描写常常荒僻寂寥。闭塞的环境,内向的性格使得艾米莉更重视作品人物内心感情的起伏,她笔下的人物生活环境极其简单,绝少涉及社会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异常单纯,复杂、丰富的人性被浓缩,只剩下两个极端文学艺术论文,不是强烈的爱,就是强烈的恨。这并不是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的浓缩与升华。
三、爱的丧失导致人性的毁灭
生活是严峻的,卡瑟琳和希克厉之间奔放炽热的爱虽然是真挚和自然的,但并非与现实社会完全相容。卡瑟琳无意间闯入林敦家的画眉田庄——一个完全不同于呼啸山庄的前所未见的崭新的文明世界,这是他们二人分手的起点。卡瑟琳接受了林敦一家的文明熏陶之后,对粗野和没教养感到羞愧,力图让自己变得优雅起来。这时候的她显然和蓬头垢面的希克厉大不一样了。希克厉想方设法做过各种努力缩短他和卡瑟琳之间的差距,但是寄人篱下的处境和亨得莱的虐待使得他只得死心,本来就孤僻的希克厉,变得更加不知好歹,不近人情,然后从中获得一种变态的恶意的。可见,希克厉对爱的缺失从一开始采取的就是报复的方式,从这里我们不难理解他此后的种种疯狂做法。面对这种情况,卡瑟琳意识到她和希克厉是不可能结合的,而和林顿结婚则是众望所归、顺理成章的事。她天真地认为做了林顿太太就可以帮助希克厉改变处境,所以卡瑟琳终于和埃德加﹒林敦订婚了,希克厉心中唯一的支柱倒塌了,大厦倾翻,丧失了心理平衡,希克厉只有用出走来逃避。当一个人的强烈愿望被现实击破时,他的出路往往是逃开现实中让他烦恼的人和事,用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来暂时医治自己心灵所遭受的重创。希克厉正是这样做的。然而,逃避却并未起作用,他对卡瑟琳的爱已经根深蒂固,无法动摇,三年后,希克厉终于重返呼啸山庄。
重返呼啸山庄的希克厉重获爱情,爱的力量暂时击退了仇恨。然而卡瑟琳的死使得一切再也无法恢复原状。如果说,想得到爱却失去了爱是一件悲惨的事,那么重新找到爱后又再次失去它的那种痛苦将更加令人无法忍受。只是因为卡瑟琳的爱才使希克厉以往能够忍辱负重,而卡瑟琳的死,把她在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外安置的保护罩击得粉碎,曾经被爱所缓解的矛盾再次激化。由于爱的失落,从此盘踞在希克厉心头的便只有恨了,而且,爱有多强烈,恨就有多么强烈。这是因为希克厉爱而终不能得其爱,沸腾的感情得不到宣泄,只有转而寻求其他出路了。卡瑟琳曾是他所有的欢乐、痛苦、希望和梦想,而她的死便意味着这一切的终结。卡瑟琳的死同时也带走了希克厉的灵魂,这以后的希克厉我们便不能把他当作一个正常人来看待了,在他身上所具备的正常人的人性已经彻底毁灭了。
四、爱的异化造成疯狂的报复
强烈的爱终于转化为强烈的恨,希克厉内心郁积的种种痛苦无法排解,而感情作为人类一种内在能量的宣泄,在受到遏制的时候,往往会裂变成一种罪恶的能量释放出来,由此文学艺术论文,希克厉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不可遏制的恨,他以整个人类作为代价,开始了疯狂的报复。在这以后,除了对卡瑟琳永无休止的思念之外,在希克厉身上再也看不到任何爱的微光了,他不爱自己的新娘伊莎贝拉,对她拳打脚踢;他不爱卡瑟琳的女儿小卡茜,使用欺骗的手段抢走了她的财产,剥夺了她的幸福,给予她肉体到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他不爱卡瑟琳的侄儿哈里顿,剥夺了他的一切,不给他受教育的机会,把他变成了一个粗俗邋遢的普通庄稼汉;他也不爱自己的儿子小林敦,他活着对于希克厉的意义就是让他和小卡茜结婚谋夺画眉田庄,一旦这个虚弱不堪的小东西失去了利用价值,希克厉便再也不关心他的死活了。这时的希克厉已没有作为正常人所具备的一点点恻隐心和怜悯心,苦苦哀求也打动不了他的心,他疯狂地喊道:“我没有怜悯!我没有怜悯!虫子越扭动,我越想挤出他们的内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长牙齿,越是痛,我就越使劲磨怎么写论文。”这些看似反常,其实却是爱的失落导致的结果。爱得越深痛得越深发泄的也越深,爱的失落对希克厉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却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有用超出常规的报复来发泄心中的苦痛了。
五、爱的回归导致恶的丧失
然而,恨毕竟不是希克厉的最终目的,报复也没有使他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他引诱伊莎贝拉和自己结婚来报复林敦,结果让自己更加痛苦;他用毁掉哈里顿来报复亨得莱,最终如愿以偿,但他不能毁灭哈里顿美好的天性,对此希克厉也无可奈何;他不择手段得到了两处房产,可是费尽心思攫取来的金钱没有带来幸福也填补不了空虚。表面上,希克厉的报复大获全胜,实际上却一败涂地。这二十年来,对卡瑟琳的爱与思念时时刻刻折磨着他,正是由于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和至死不渝的爱情使得希克厉失去了继续作恶的力量。然而,死去的卡瑟琳终究不可能再复活,希克厉在人世间无法找到她的爱,便只有跟随她于地下了。在死后,希克厉终于得到了他超人间的爱,他和卡瑟琳变成了荒野上的一对游魂,再也不分开。恶的丧失同时又导致了爱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