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文章范文

时间:2023-04-08 10:2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文章

篇1

课外阅读是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这是一种以课外时空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由于课外(校外)与课内时空跨度大,阅读者(学生)与主要指导者(教师)关系相对松散,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粗放指导或无指导的“自由状态”。此外课外阅读评价内容狭窄、方式单一,读法指导、读书交流活动与阅读进程不同步等原因,造成课外阅读指导与全面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发展之间脱节。设计导读手册,将学生阅读、教师教学、阅读成果、阅读评价有机融合,能够为教师提供课外阅读指导的抓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基础。太仓市实验小学倪建斌老师依托“手册”开展课外阅读课内指导,通过部分教学情境体现了“用手册自主阅读,用手册帮助理解,用手册传授阅读方法,用手册展示成果,用手册评价与教学”的意图。这种教学方式联结了学生课外阅读与教师课内指导的时空,可以引发我们对导读手册如何运用于课外阅读指导的进一步思考。

【执教者简介】

倪建斌,太仓市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太仓市语文学科教改带头人,管建刚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在苏州市、太仓市评优课、基本功竞赛中获奖。长期从事课外阅读和习作教学研究,先后主持课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实践创新”,是省重点资助课题“全球化视野中‘草根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核心成员之一。

板块一:观情节

(一)绘制交流旅行图,纵观情节

师:前几天,同学们读了一本外国获奖小说。根据故事情节绘制了爱德华的旅行图。下面,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师:(出示第一张图,生齐声惊叹)这张图,地点、人物用简笔画表示故事,真美!是哪一位同学的作品?

生:(一起喊)王浦晓璐!

师:(出示第二张图)这张图,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他画得非常美观,把爱德华旅行的地名都标出来了。

师:图文结合,美观而清晰。放在目录前的话,肯定锦上添花!谁创作了这么精彩的旅行图?

生:(一起喊)庄霆珏!

(师继续出示3幅旅行图,师生评价,为作者鼓掌。略)

师:小说的人物多,情节长,要把一本书的内容简述清楚,有难度。但是,有了这张旅行图,我们可以借助它概述故事内容。谁来试一试?

生:(上台投影展示自己的旅行图)爱德华原来在埃及街,有一天它和阿比林乘轮船外出旅行。到了轮船上,它被丢下了大海,沉入海底。后来,一个叫劳伦斯的渔夫把它捞了起来带回了家。可是,渔夫的女儿讨厌爱德华,把它扔进了垃圾桶,爱德华被埋进了垃圾堆。爱德华被一条叫做露西的狗刨了出来,跟着流浪汉布尔四处流浪。一天晚上,它在火车车厢里,被人扔下了山坡。它被老奶奶捡去当稻草人。一个叫布莱斯的孩子把它带回家,送给妹妹萨拉鲁斯。后来萨拉鲁斯生病死了,布莱斯带着它到孟菲斯大街上流浪,在尼尔的餐馆里,它被砸成了碎片。然后,它被带到玩具店卖给了老板,老板把它修好。最后,阿比林发现了爱德华,它回到了原来的家。

师:这张图上人物、地点、情节,一目了然,看来你下了功夫。你讲得也非常清楚。同学们,掌声送给他!真不错,你按照地点、人物、事情,把这么厚一本小说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刚才,同学们用画旅行图的方式,把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整理出来了,在我们头脑中对整本书的情节有了整体的印象。读完一本厚厚的小说,应该回过头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梳理,对故事情节有个总体印象。画情节图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效。借助它,同学们概述起来也顺利很多。(板书:观情节)

简评:导读手册中设计了绘制“爱德华的旅行图”。课堂上“晒一晒”学生的旅行图,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成就感,还展示了阅读成果。“旅行图”其实就是这本小说的主要情节,教师巧妙利用了学生绘制的旅行图,通过学生自我介绍,同桌交流,完成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形成课堂多元互动。巧妙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不止于此,教师及时传授读小说的方法――采用绘制图表的方法整体把握小说情节。这也是国外小说阅读常用的方法。

(二)探究幸福指数,赏析情节

师:请看旅行图(图1),在这段旅程中,爱德华遇到了形形的人物,它的旅程幸福吗?请一位同学讲述爱德华的经历,其他同学给爱德华打出“幸福指数”?

生:在埃及街,因为它受到了阿比林的关心,幸福指数高。

生:在海轮上,受到一条狗的撕咬,幸福指数降低。

生:在海底,见不到一点光,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生:渔夫的家,稍微好一点,但是它被渔夫的妻子打扮成女孩,不能太高。

生:在垃圾堆,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生:在流浪路上,幸福指数非常高,因为虽然生活不好,可是布尔和露西都喜欢他。

生:滚下山坡,失去自由,幸福指数下降。

生:在布莱斯小屋,幸福指数升高,可是萨拉鲁斯死了,它很难过。

生:在孟菲斯,幸福指数直线下降。

生:在餐馆,幸福指数超低。

生:在玩具店,不高不低

生:回到埃及街。幸福指数升到顶峰。

师:(把各个点连成一条折线)看看这条“幸福指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爱德华的生活起起伏伏,一波三折。

生:这本书的情节非常曲折,吸引人。

师:幸福指数图就是故事的情节变化图。这本书的情节非常精彩,还能从哪看出来?

生:爱德华的旅行绕了一个圆圈,它从埃及街出发,最后又回到了埃及街。

师:(课件出示:箭头从爱德华旅行的终点联接旅行的起点,形成一个圆环,见图2)故事的终点就是起点。

师: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哦,奇妙的从前,一只小兔子,找到了回家的路。(齐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也是一个“回家”之旅。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情节。你觉得这本书的情节怎么样?

生:真是太神奇了。

生:这本书的情节非常精彩,非常曲折,吸引人。

师:小说写得好,离不开曲折而巧妙的情节。读书的时候,我们走进了情节里。读完一本书,应该跳出这本书,整体地看看故事情节,会有更多收获。

简评:这是“观情节”的第二个梯度,上个环节解决“小说写了哪些情节”,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领悟“这些情节有何妙处”。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小说“情节”这个文体特点,另一方面教给学生适合这一特点的读书方法,两者相得益彰。两个环节的递进,使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了深入的认识。教师运用“幸福指数”折线图,非常巧妙地把整本书的情节(构思特色)转化为直观的图表,把抽象的小说构思特色具体化,非常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极佳。

板块二:识人物

师:读小说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人物”,读懂人物,不仅要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更要读懂人物内心的变化。(板书:人物)

师:爱德华兜了一圈,最终回到了阿比林身边,一切都回到从前了吗?

生:小兔子在阿比林家是非常幸福的,但是它当时感受不到这份爱。经过27年流浪,经历了坎坷,小兔子重新回到阿比林家,它会懂得珍惜阿比林对它的爱。

师:你觉得27年的经历,让它改变了。

生:刚开始,小兔子自命不凡,不懂得关心别人。经过这段旅行,它懂得了对别人的感激,心中充满了爱。(板书:懂得爱)

生:小兔子回家后,它会更加珍惜。因为它曾经多次被人抛弃。

师:由于失去,更懂得珍惜。(板书:珍惜爱)

生:爱德华在绝望中获得希望,心中藏着光明和希望,它会更加珍惜。

师:你的意思是,它回到家时,对爱的理解不一样。

师:让我们走进一段很难理解的文本,研究一下爱德华当时的内心。(出示第122页5-9段、第123页5-7段。)

师:“爱德华已经绝望了”,谁来当爱德华的心理分析师,它为什么这么想呢?

生:爱德华总是在被别人收养之后再次尝到被抛弃的滋味,它已经不想受到这样的伤害了。它已经放弃了。(板书:不敢爱)

生:在这一路上,爱德华经历了许多,有欢喜也有悲伤,而每一次结局总让它悲伤痛苦。它原本空荡荡的心,好不容易感受到爱,学会付出爱,可是它深爱的萨拉鲁斯死了,它一颗脆弱的心也随之破碎,不再相信世界上的感情,它把自己的心扉关闭了,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板书:害怕爱、逃避爱)

师:你们确实了解了爱德华的内心世界,作为它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爱德华?

生:你其实是在逃避,这并不能解决问题。虽说你经历了绝望,但你可以再次迈出一步,说不定你会得到一份永远的爱。

生:爱德华原来是只傲慢的兔子,但在旅程中慢慢懂得了什么是爱。一次又一次的分离,造成了它不敢再爱。我在它心碎的同时,也感到了爱的可贵,我希望它珍惜爱。

生:世界上不会全是黑暗,一定会有光明和希望。只要你坚持,一定会遇到爱你的人,你自己也会找到心爱的人。(板书:坚持爱)

生:爱过就是一种经历,不要只看到结果而伤感。

……

师:全说得好,是因为了解爱德华的所思所想,走进它的内心,真正了解爱德华,也是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其实你们也读懂了作者的想法。

(出示扉页诗句,配乐齐读)

生命是奇妙而艰辛的旅程。

心一次次破碎,

生命却在破碎中继续。

黑暗压顶,

却一定要穿越黑暗,

愈益深重的黑暗,

勇往直前。

师: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字――爱。

师:我们回到刚才讨论的话题,爱德华还是原来的那只兔子吗?

生:爱德华懂得了爱。这段回家之旅,其实也是一段寻找爱、懂得爱的旅程。

生:不仅是身体回家,心灵也找到了真正的家园。

师:生命因为有了爱,更有意义。同学们谈得这么深刻,是因为读懂了爱德华的内心世界。在小说阅读中,真正认识一个人物,一定要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板书:识人物)

简评:对文本内容的指导不过于偏重“情节与知识”,抓精彩片段开展欣赏批评,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从而实现方法的传授――教给学生怎么读这类书。从旅程看,终点就是起点;从内心看,人物在旅程中成熟起来,找到了爱,生命更有价值。“认识人物内心世界”是读这本书的重要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有效理解本书主题;同时以这本书的阅读为“例子”,获得阅读“这一类小说”的重要方法。从教学手段上说,充分运用课外书实物,让学生当堂自由翻阅,分享阅读心得;教师提供话题,顺势引导;从效果看,学得轻松、充满思辨。

板块三:品语言

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本小说有大量关于环境、景色的描写。课前,大家在导读手册上摘录了部分语句。(出示:第70页5-7段,内容略)

师:你从这段环境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从这景物的描写,我感受到爱德华此刻内心的凄凉,因为它被人抛弃了。

生:我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爱德华的内心已经被伤透了,此刻的它非常孤单。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家到书里找一找,这类语言,画出来读一读。

生:(随机翻阅,朗读第130页片段)我从这扇大门和阳光的描写中感受到爱德华的内心激动不安,它又重新打开了心扉。

生:(随机翻阅,朗读第4页片段)爱德华本来绝望了,结果听到了刨挖的声响,它又充满了希望。作者写“黄油一样的阳光”,表达一种希望。

……

师:小说的景语,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还用来抒发当时的情感。很多小说家,都是写景高手。以后读小说,遇到写景,建议你放慢脚步,细细品一品,你觉得语言非常精彩,应该积累下来,甚至进行摘抄。当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以景写情”的方法。这是读小说的第三个关键词(板书:品语言)。

简评:指导课外阅读,除了了解内容,还应该了解语言形式。教师提供文中片段组织品读,学生自主阅读体会,借助体验渗透方法。这个教学过程由感知内容到了解语言,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外阅读应强化文体特点、语言形式,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写作意识,使阅读更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板块四:反馈与推荐

师:这本书就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生:读一本小说,不仅要品语言,更要关注情节,认识人物,读懂人物心里的想法才叫认识人物。

师:你关注到了读书的方法。

生:这本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很精彩。我也可以学习用这样的方式写故事。

师:你对小说有了更多思考,建议你再读一些同类小说。

生:我觉得要学会爱、要坚持爱,不要放弃爱一个人的权利,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爱。

师:孩子们,希望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像这只小兔子,对爱有更深的理解。这节课上完了,但是读书,永远不结束。你们可以再读几本外国获奖小说,老师推荐:《塔克的郊外》――《纽约时报》年度杰出童书;《天蓝色的彼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21世纪最伟大的人性寓言”。

师:你也可以再次翻开《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读者还是你,但心灵已经不是原来的你!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整体教育环境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语文学科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深刻的意义,可以保障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以及文学素养,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材也在不断改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偏向于单元阅读教学。单元阅读教学的实质便是指将特定主题的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组成在一起,同时提供给学生阅读学习。单元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将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思路进行了规范,有助于深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为小学生构建完整的阅读学习体系。

单元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的必要性

小学是学习和成长的重点阶段,同时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与基础。因此,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构成,阅读教学的开展可以保障小学生收获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使小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水平得到提升。然而,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开展的阅读教学存在局限。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将有效的阅读知识传授给小学生。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讲解的阅读知识过于松散,缺乏连贯性,导致了阅读教学的内容无法发挥出关键的价值。同时,阅读教学的方式与内容都存在枯燥的弊端,不利于激发起小学生对于阅读课堂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单元阅读教学的开展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单元阅读教学将传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局限进行了突破。单元阅读教学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加连贯的阅读学习内容,使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思路得到了发散培养,有助于为小学生构建完善高效的阅读学习体系。同时,单元阅读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有助于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阅读教学的效率显著提升。总之,单元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具有必要性。

基于单元的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确立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

为了确保单元阅读教学的实践得到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就是将明确的单元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确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方向具有一致性的课本为学生进行整合,保障阅读文章基本的教学目标是类似的。同时,教师可以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可以在单元阅读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比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开展《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等文章的阅读教学。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几篇文章的特点,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单元的文章为自然科普类,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确立相关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开展比较式阅读

在单元阅读教学的语文课堂中,虽然每一个单元的阅读文章在整体的教学方向上有着一致性,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阅读文章传递出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手法都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将比较式阅读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单元阅读教学中的文章进行思考和整理,并指导学生从中探索比较出文章之间存在的差异。比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主义是神话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分别带领小学生完成《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文章的阅读。同时,教师鼓励小学生自主地完成对阅读文章思想主题的分析,使比较式阅读顺利开展。比较式阅读可以深化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使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已经能力得到强化。

基于单元阅读教学拓展阅读内容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政策在我国教育界中的全面落实,当前小学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内容,教师还需要为小学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知识内容。当前的教育环境更加需要综合全面的素质人才。因此,小学生需要积极地完成课外阅读知识的积累,确保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开阔,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帮助。比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等阅读文章后,可以为学生拓展丰富的课外阅读知识,如《故宫》、《苏州园林》、《桂林山水》等文章内容。通过课外阅读内容的丰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视野得到了开阔,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结束语:

总之,单元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可以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体系进行完善,应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一、给学生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及材料

给学生合适而充足的书籍。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力量,要想让学生引发对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关键要选择好阅读材料。当阅读材料符合学生的要求时,阅读会给他带来满足感,阅读的兴趣就浓厚,阅读动机就强,阅读的速度快,阅读时间就短,效率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反之心生厌倦,甚至产生反感。因此阅读训练前先了解学生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关注什么样的话题。找准学生的阅读兴趣点,选择一些语言真实的难易程度适当的学生们喜欢的读物做为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课前或课后给学生选择与教材中的话题紧密相关的真实内容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前的铺垫或阅读后的延伸,拓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兴趣。目前许多老师都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课外书籍,但绝大多数老师或家长只叫孩子去读,但不告诉孩子去读什么,怎么读。甚至极个别老师本人就很少读原文书籍。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读了。我们在教学与辅导过程中本着求真求实的原则就英语课外阅读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笔者先调查同学爱看什么书,然后选购了100本英语课外读物,先初览了一番,然后向全校学生推荐。我们觉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书虫》系列是一套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材料,这一系列分为多个级别,适合初中生的约50本。可以根据不同年级选择不同难度。其作者都是英美作家,或由英美作家改写。文章非常地道!每篇小说约5000―8000词不等。但由于是中英文对照,部分学生会只阅读中文,教师在这方面要予以正确的指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百科丛书》系列分为4级,共80本。全英文配以大量彩色图片,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每篇都有生词注释,其彩图制作精美,内容新颖,非常吸引孩子的眼球!每本书阅读量在4000--9000词。这两套书价格不贵,在三联书店或新华书店可以买到。还有《21世纪》报纸,《中学生学英语》等。

二、课外材料课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何时阅读?如何阅读?首先应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分为“课内”与“课外”。课本不应当是英语学习的全部,课外阅读是课本以外的材料阅读。课外阅读不等于课外时间阅读!也就是说完全可以用部分课堂的时间集中阅读课外内容。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孩子们在拿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后往往课外没有大块的时间用来阅读。从而影响课外阅读的数量质量和效率。课外材料课内读的好处是学生对阅读态度的改变,他们会认为老师用上课时间来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同时给以帮助,尤其在阅读方法与学习生词方面,可以立刻给他们以帮助。在课内阅读绝不会耽误教学进度,相反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英语课将上得很轻松。魏书生先生经常把刚收到的科普杂志拿到语文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所以在何时读的问题上,我主张课外材料在课内引读,成效倍增。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扩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

近年来,为了应付中考。各种复习题、模拟试题充斥市场,占去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使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结果,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增多了,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下来了。这种高分低能现象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偏向。我们应该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

阅读教学应作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目标激励,分配不同级别的书。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阅读中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经常性地编辑“英语阅读园地”或举办“英语阅读心得展”,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阅读错误,辨析词语用法,还举办“英美风情知识讲座,”等等。

三、使用语篇分析法。提纲挈领帮助理解

在学生进行阅读时一定要用语篇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分析语篇结构的目的是发现语篇的发展模式,分解语篇的组织形式和逻辑结构。语篇的结构分析为阅读者快速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具体可行而又容易把握的方法。不同类型的语篇。都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模式,这就导致章节安排、段落关系等各有不同。分析语篇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于要解读的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潜在的态度或倾向。具体做法如下。

1 抓中心思想。根据学生水平选取一定长度而有趣的阅读材料,不作预习,按速度要求限时读完后,应该对文章意思大致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对自己预测进行检验。重新阅读一遍,或与其他学生交流,或者向老师进行反馈,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除读懂文章、领会意思外,还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归纳综合能力,会有助于他们在阅读中更能明确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2 找准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每个段落都是围绕中心而写的。而每个段落里常有一个主题句表达这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而展开。攀生在阅读文章时可通过寻找每段的主题句来理解段落的大意,来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大多数的主题句位于段落开头,另一些位于段落中间或结尾。

篇4

[关键词]教学目标;大纲;教学原则;泛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034-01

一、 引言

作为一名英语泛读课程的任课教师,如何进行泛读课程的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注意和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 这是一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智力的重大工程。开展对泛读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找到适合学生思维和智力健康发展的教学原则和途径,提高他们学习及运用英语的能力,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大学英语泛读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泛读课目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

三、新《大纲》指导下的泛读课程教学实施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着眼点的原则

首先,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具有题材广泛性、体裁多样性、阅读难度适度性。现行大学英语泛读教材题材范围广泛,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广泛的题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阅读材料体裁多种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小说、传记,还有书信、日记、戏剧、诗歌等。体裁的多样性能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英语的差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泛读材料的难度也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材料,这将有效防止学生因投入了一定的时间却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而挫伤阅读的积极性,进而对阅读失去兴趣。其次,阅读课文导入应具有趣味性,采取多种手段,如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内容,阅读中不断印证自己的预测等,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阅读质量的检测形式应多样化。传统的检测形式一般是一些正误判断、选择填空、问答等题型。这些题型大都只能反映出学生对文章某些细节的把握,既单一又枯燥,学生容易感到厌倦,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阅读情况。因此,在阅读检测的形式上应根据阅读材料来设计,如缩写文章、把文章改成剧本、概括中心思想、给文章分段等。这样,不仅检查了阅读效果,而且学生在阅读中随时保持一种新鲜感,听、说、读、写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二)阅读理解、阅读技巧与阅读速度相统一的原则

阅读速度快,有利于通览全文,迅速抓住作者的意图,加强理解;阅读速度慢,则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读到后面忘了前面,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因而影响了理解率。阅读理解、阅读技巧与阅读速度是个有机整体,也是个矛盾的统一体。不掌握阅读技巧,就无法提高阅读速度;没有速度的理解也很难称之为阅读;深层次的理解如果没有时间的保证,又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任课教师在泛读课阅读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既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也要注意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同时不能忽视阅读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三)阅读习惯与阅读过程相结合的原则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效率提高的保障。可是,在泛读课的阅读过程当中,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音读、心读、指读、复视、头的摆动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虽然任课教师在该课程教学的开篇就强调了这个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曾在同一个班级,多次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用摄像机拍摄下学生的阅读姿态。进行对比后,笔者发现即使给某个学生纠正了他的不良阅读习惯,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他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同样的坏习惯,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泛读课的阅读训练过程中,除了重视阅读效率,还应注意随时地、反复地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还要给学生一些改掉不良阅读习惯的建议。因此,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应融于泛读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常抓不懈。

(四)泛读课程教学与相关专业学科相互渗透的原则

泛读课程教学应以读为立足点,以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辅。如笔者前面采用电影进行阅读课文导入时,对学生进行了听力的训练;在要求学生复述所阅读的文章时,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训练;在对阅读文章中心进行归纳或缩写时,进行了写作训练。除此之外,笔者在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补充或要求学生自己查找一些与阅读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学习英美文化课程做好了铺垫。

(五)泛读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并行的原则

课外阅读是泛读课程教学的延伸,课内课外有机地配合,由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泛读课,它需要大量的阅读。学生阅读量大了,又加上泛读课上技巧的指导和速度的要求,学生的语言输入也就变得更准、更快了,从而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给学生适量的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是很有必要的,是对泛读课的补充。但是,课外阅读不等于自由阅读。教师必须加以控制,予以指导,指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英语报刊、杂志或小说等,要求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做好读书笔记。这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大量的阅读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结束语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对泛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对泛读课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泛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任课教师要积极投入到泛读教学的研究、探索之中来,在泛读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互相交流。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

篇5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中学生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忽略课外阅读。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外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明确的阅读目的,可以避免阅读的盲目性,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而且还对课内阅读起着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学生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能增长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运用知识。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反复转换、筛选的思维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有时使人耳目一新。而那些阅读量少的同学,其作文的思维的主要意向却仅仅限于字词追索回忆,其中不完整、不准确的概念出现较多。例如,写有关课间操片段,有一位同学写道:“在音乐中,五星红旗慢慢升起”。例中的“音乐”一词概念太大,含义不明确。如另一位学生写道:“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很明显,后者的形象思维丰富,这与平时阅读量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必须加强课外阅读。以“读”为本。书刊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借鉴的各种需要,有力的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课外阅读要正确选择内容

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一本好书,能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能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能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这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文学修养,审美水准的体现,另一方面也直接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起着重大的影响,阅读文学作品时,当作品中的人物在人们的脑海中树起了值得效仿的楷模,当作品的情境感化了人们的心灵,当作品宣扬的某种哲理,在人们的心境中得到回射,作品就对人们起到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初中生开始思索,富有激情,但缺乏理智。所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随意性。社会上的精神污染对学生影响很大,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往反方向发展。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应只盯住几本课本,而应密切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热点,引导学生读好书,精心挑选好书。

选取适合中学生年龄特征,思想水平的读物。从篇幅上可由短到长,从散文、短篇小说入手,然后发展到长篇小说。从内容上由浅入深,可以先阅读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强的童话、寓言等作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然后逐渐过渡到情节复杂、含义深刻的文学作品。

选取与课文相关或节选编入课本的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立足于课堂,而放眼于整个文学宝库。在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的同时,又能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感化。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作者生平,创作思想,艺术风格以及时代背景的理解。对课堂教学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三、课外阅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的确,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四、课外阅读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

1.自主式阅读教学

“自主式阅读”关键在于还给学生以“真实的阅读”,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的阅读。教师不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上、形式上的大量讲解,也不需要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阅读检测题,需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将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让学生读时心无牵挂,完全自主,完全放松。

2.对话式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台、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对话式阅读要融入生活的体验,驱遣我们的想象,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应是理解文本创造意义的生成过程。在彼此敞开心灵的对话中相互体察文字里面的情思,交流文字里面捕捉的独特感悟,不仅开拓了阅读的视野,而且会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3.探究式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组织学生用合作的方法解决问题。

(1)合作的方式,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争辩讨论,以求初步解决问题;通过全班交流,提高参与率,并整台意见,即使一时意见不一致,也没关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篇6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语言获取的有效渠道,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可促进听、说、写等技能的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注重阅读指导,包括课外阅读指导,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热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此,笔者具体分述如下。

1. 精选阅读材料,唤起阅读热情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这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热情。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这就需要把握如下原则。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堂内外之间的关系,明白课外阅读延伸与补充了课堂知识,注意课堂与课外的有机融合。②注意阅读材料的时效性与趣味性。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多体裁、生动趣味的文章,以保持阅读热情。③注意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当把握这些原则后,教师就还需要注意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课外阅读材料。首先,根据年级选择阅读读物。如对初一学生而言,可选择一些有趣生动、短小精悍的英语童话故事、幽默故事等,譬如《读幽默故事学英语词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当同学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后,则可相应地变化材料体裁与长度。如对于初二学生,可指导他们选择《英语周报》、《21世纪报》等英语报刊进行课外阅读,或者阅读一些世界名著,比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等,以熏陶西方文化。到了初三,学生有了更强的阅读思维与能力,教师可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英语课外书籍,分享资源,拓宽学生阅读能力。

其次,根据自身基础选择课文读物。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水平层次不齐。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则需要考虑自身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如加强型,(基础薄弱的同学选读),譬如《英语作文好词好句好段好文》、《阅读周计划》等;提高型(主要是基础好的同学选读),譬如《快捷英语周周练》、《英语阅读理解天天练》等。此外,引导学生注重读后活动。当学生阅读后,教师还需要引导注重分析语言形式,借助内容图式总结归纳;或讨论分析语篇结构;或引导学生围绕阅读内容进行故事续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以督促学生阅读主动性,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 指导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在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可通过阅读策略指导,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并让他们感受阅读乐趣,提高阅读热情。

第一,指导阅读要求。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大声朗读,并适当背诵优美语句或精彩片段,以形成语感,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注意整合精读和泛读,融合专项训练欣赏与阅读鉴析。第二,指导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学生需要把握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预测、跳读、略读、细读、猜测词义、提炼主旨句或关键词等。

如阅读中猜测词义的方法。①根据重述猜词义。在阅读文章中,有时为了将某个概念或事情阐述的更清晰明了,作者会以其他方式来重述内容。在这一情况下遇到生词时,可看看后面的解释或阐述词,如that is to say,in other words等,然后准确快速猜测词义。②以列举作线索进行词义猜测,其信号词如for example, such as等。③根据相关定义或所含定语从句来进行词义猜测。如Giraffe is an animal with a very long neck, four legs and orange skin with dark spots.依照后面的解释,可猜测Giraffe意为“长颈鹿”。再如指导学生细读,快速找出主题句。一般而言主题句是篇章末句或在首句,并仔细感受句子及段落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回答细节问题。

其次,还需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比如阅读叙述性的文章,则需要了解文章结构,比如背景、情节、主题、与结局等。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等。比如阅读“I Have a Dream”(Martin Luther King)时,若想要更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学生则需要积累一定的宗教、文化等背景知识。

3.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除了课堂阅读指导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外阅读指导,以有效补充与延伸课堂知识,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与技巧。

参考文献

[1] 周洁.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策略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措施

一、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兴趣是阅读学习最好的引导老师,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都是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这样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一旦出现了厌学情绪,便会对阅读教学产生阻碍。对于这种情况,笔者建议语文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条件,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来进行情境创设,通过结合阅读文章中相关的一些背景或内容制作成精致的PPT课件,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文章当中。《乡愁》是余光中先生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地的思念之情,诗篇简短有力,作者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随处可见的物件上,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这些正是思乡之切的情感表现细节。若只是单纯地将诗篇进行朗诵,学生肯定不会产生切实的体验,从而体会不到诗篇中感人至深的思乡之情。于是,笔者就结合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将一些亲人被迫分离的资料图片或影像进行搜集整理,并将与教材匹配的朗读音频作为课件的背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来“触摸”到那份不可名状的心痛,使他们对诗篇意境的了解更为透彻,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结合教学设定的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是凸显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之一,教师对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心设计可以通过结合文章的类型进行调整创新。阅读教学作为一门富有文艺气息的语文项目,对于不同的文章类别和教学任务,所适合的教学模式大有区别,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模式设计,拿《范进中举》的阅读教学来举例,笔者在对该文章内容分析以后,决定采取剧本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大致的阅读,重点掌握几个中心人物的个性特征。再将他们进行小组分配,依据之前讨论交流而编排的“剧本”,让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扮演一个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角色,经过几次排练演习之后,进行简短的舞台表演。像这样的教学模式设计,融入了新课程课改的教育观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课堂的主导地位,提高了对他们的情感体验的关注程度,尊重了他们的个人感受,激发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学会从心灵的角度上去理解文章内涵,与作者有了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有了这样的教学效果,还会对阅读课堂效率的提升有所担忧吗?

三、对学生的阅读积累习惯进行培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厚积薄发是初中语文阅读教育中一直十分重视的教学理念,语文学科学习的进步,只有以知识累积为前提才能加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样如此。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外活动设计方面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灌输给学生勤做笔记、学会累积的阅读意识。摘抄作为一种较为便捷的阅读笔记形式,能够让学生对阅读文章或书籍有更深刻的印象和体验。一段优美的文字配上自己的阅读感受,每每翻开摘抄本总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惊喜。有必要时,还可以将一些优美的文字语句背诵下来,背诵过程中,除了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揣摩以外,还对学生的语感有很好的培养作用,为其今后的课文学习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语文教师必须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开始着手,结合阅读文章的类型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最后,用课外阅读来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对于生活和社会有深层的理解,最终实现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在此,笔者结合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就阅读效率提高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希望能对各位教学同仁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万淑萍.读经典名著,享知识人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2]周亚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孙艳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上课模式;教师指导

要想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课堂,就要慎重选择课外阅读教学的上课模式。课外阅读的选择性丰富,书籍众多,怎样才能帮助学生选择较好的书籍,也是课外阅读课堂的重要指导部分。课外阅读是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新起点,但要有所收获,就一定要有一定的阅读方法,而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懂得如何阅读,久而久之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一、小学课外阅读课型的选择

1.关于课型的理解

课型可以理解为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从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类型。课型一般是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所决定的,它属于一种课堂教学结构。

2.有效的课外阅读课型

课外阅读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转变的阶段,低年级的阅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到中年级的时候,就要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但要积累词汇、优美的句子,还要针对书中的人物或者事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中年级的课外阅读课型更注重于读物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语言积累课以及班级的读书交流课等等。

二、小学课外阅读课型的具体安排

1.读物推荐课

之所以安排读物推荐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书籍浩瀚如海,没有选择的读书不但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收获。读物推荐课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选择有价值的书供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基础,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读物推荐课上,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推荐,也可以由学生推荐。如果是故事性较强的书籍,可以和大家分享有趣的环节;语言优美的书籍,可以朗读一段大家共同品位。另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将有关书籍的电影或精彩的片段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有关阅读方法的指导课程

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是必须的。开展阅读方法指导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读书却不得要领”的问题,书读的不少,但是却收获甚微。具体的读书方法如下:

(1)浏览、泛读

对于比较易于理解的书籍或者是报刊,只要了解大概内容即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价值最大化。

(2)探求性阅读

小学语文学习中,经常为了一个问题或者任务去找答案,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探求性阅读。

(3)精读

对于名篇名作要保证学生精读、细读,要理解词句的意思,对于优美的段落要细嚼慢咽,汲取其中的营养。

(4)制作读书笔记

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好的名言警句以及优美的词句可以摘抄,经常翻看并背诵下来。

3.班级的读书交流课

班级的读书交流就是让学生围绕一定的读书主题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阅读的火花。开展班级读书交流会时,可以采取师生共读一本书的原则,然后围绕这本书展开交流,也可以寻找固定的讨论“主题”,当然,这个主题不是硬性规定,更重要的是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寻求精神上的满足。由于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交流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见解,而大家彼此的分享既提高了个人的阅读品质,又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互补互助,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课外阅读是必要的,它不但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课外阅读课型的选择和实施并没有硬性规定,课外阅读课型的开展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摸索、积累,相信课外阅读教学一定会迈向新台阶!

篇9

关键词 兴趣 自主 有效性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其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对当前被动的学习方式的一次彻底革命。《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自主学习方式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因此,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

一、兴趣引导是激发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与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在课程的探究中收获思维的成果。要想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必须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想象与驰骋的翅膀,激励其探索知识的激情,打开其创造性的创新思路,鼓励他们学会异想天开,提倡“童言无忌”,崇尚“思维无”,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畅所欲言,精心设计好学案导语。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兴趣既是一种诱因,又是一种动力,教学时应让趣味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在趣味的引导下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

二、培养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过程,而大量阅读则是学生不断获取信息、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语文教学应该越来越注意广泛的阅读,要求学生不仅从课本中直接获取信息,更要大量地从课外阅读的广阔空间里获取信息,从中形成自能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应该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培养的阅读技能之一。

阅读文章,首先要做到通览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全文的思路及情感走向、文章的线索。了解这些内容是阅读文章的基础,也只有掌握了文章结构、情感基调、文章线索、作者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全文。这些是获取阅读信息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只有把握了全篇,才能更好地深入解读与赏析全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小学生拓展阅读空间,从中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把孩子们课余时间的兴趣从看电视等活动中拉到内容广泛的课外阅读上。要联系阅读教学实际需要,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联系写作实际需要,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联系个人爱好需要,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联系生活实际需要,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能获取信息的能力。长期坚持,必然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成长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地增长着的资本,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人的终身学习、发展意义重大。养成教育必须坚持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能答问就会有进步。”课外,我常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觉。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模辉俅危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其注意力,作为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选好思考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年级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缺乏阅读能力,应先教给他们看图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再逐步阅读叙述文字;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时可根据内容采取边讲解边要求学生看课本的办法。

参考文献:

篇10

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难堪现状,我们都有责任去深深反思,为什么不能重视课外阅读?为什么不能落实课外阅读?我们以后到底应该怎么教学?我觉得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是课外阅读被学生忽视的直接原因。绝大多数学校和家长并没有真正重视课外阅读,加上繁重的作业,很高的书价,有限的课外读物把学生逼到一种近乎真空的境地,让学生和真正的课外阅读遥不可及。所以,让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条件,即能有一定量的书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熏陶,逐渐培养课外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变得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呢?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书,办好班级图书角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它把学生分散的书籍集中起来,便于操作实行,也比在图书馆借阅更灵活方便。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更加积极地去思考、把握、赏析和领会文章,才能使阅读真正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并在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在班级中形成读书的风气,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时尚,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什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做起,进而端正学生阅读动机,养成读好书的自觉性,逐步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

那么,到底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学生如果在阅读时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前要有一定的兴趣。阅读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知识的行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给学生的阅读安排时也要做到精心设计,认真安排,由浅入深,给学生创造个人收获的机会和成就感,给学生以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要不断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养成主动地进行研究、探索和创造的良好习惯。

2.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情体味感悟

流传至今的众多名篇佳作之所以脍炙人口并盛传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家文人的笔墨中饱蘸着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生命。这需要读者用心体味,这也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一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能够生动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3.开展阅读竞赛,通过提问阅读问题激发兴趣,增进兴趣

在学生之间开展读书竞赛,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寻找答案法:就是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出示一些与阅读文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在文章中寻找出答案,这种成就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合作法: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教师设置一些问题,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加以思考,然后再按各个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这样通过合作的方式,也能很好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三、切实检查落实好学生的读书情况

检查落实好学生的读书情况,是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重要一环。有检查才会有落实,要知道,再好的方法、再好的指导,如果课后得不到落实,最终都只会流于形式。有很多中学生有应付作业的心理,如果一开始就不检查督促,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长此下去,后果便不难想到,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好检查督促工作,而且我们要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把阅读成果加以展示,也可以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

检查也可以发现问题,然后加以解决。借此也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才会最终达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