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3:0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藏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色彩的功能与效应
(1)调节情绪。美国工效学家ick的实验证明,室内色彩会影响人的情绪,人们在喜爱的环境里积极的情绪反应如友好的言词、微笑能增加53%,消极的情绪反应如烦躁、敌意等下降了12%。可见良好的色彩环境对船员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色彩与情绪效应情况如表2所示。
(2)调节温度。色彩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来测定色彩的温度变化。结果发现,在蓝绿色调房间工作的人,当温度下降到15oC时就会感到寒冷,而在红橙色房间工作的人,当温度降低到10-12oC时,才有寒冷的感觉,蓝绿和红橙两种色彩感觉造成的温差竟达到3-5oC。可见,在特殊航海环境里,利用色彩可调节温度特性可以调节船员对海上环境的不适。
(3)调节时间认知。美国色彩学家弗•比林指出:在长波系的色彩装饰房间,即暖色调房间里时间感知长,短波系的色彩装饰房间里,时间感知短。这是因为高纯度、暖色对视觉刺激较强,连带着疲劳感,所以易产生时间意识。因此,在娱乐餐饮等主张短时间停留的区域多使用高纯度涂装,而在工作、学习区域采用乳白色系低纯度涂装可以淡薄时间意识,便于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
人性化舱室色彩设计的实现
“人性化”是人本主义思想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它强调设计为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而存在,关心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及至情感的需要。从室内设计创作思想的演变史来看,人性环境设计已成为主流,设计以人为中心,开始注重人的因素和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及情感需求。色彩是室内环境设计的灵魂,它一经与具体的空间形体结合,便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能唤起人的各种情绪和表达不同的情感,所以色彩是人性化设计表达情感、意境最重要的因素。
人性化的色彩设计从色彩的功能出发,运用色彩生理学、色彩心理学等理论,合理配置色彩与照明,避免色彩视觉引起的疲劳、紧张与错视等不良影响,从而缓解人们因工作和环境带来的精神压抑和紧张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船舶舱室色彩设计的“人性化”肯定了船员在空间色彩创造中的主导地位,强调色彩设计因空间使用者而存在,这是现代船舶舱室设计的方向,也是设计的最终归宿。在水上运动的特殊建筑空间里,探讨色彩与船员的生理、心理关系的问题,是个重要而且值得研究的课题。
1工作环境中的人性化色彩设计
驾驶舱在环境、采光、通风方面均好于其他区域,由于水手目光需室内外高频率交换,单调的室内外色环境容易导致船员色辨力降低,造成误读、误判、误操作。因此,在操纵区域的色彩配置上,应注意缓解疲劳,仪表局部采用橙色、黄色或者红色等明亮醒目色,起到警示功效。机舱内温度高、噪音大、采光差,应避免选用刺激性的暖亮色,宜选用以清、静、冷色为宜,以起到降温的心理作用。具体配色建议如表3所示。
2生活环境中的人性化色彩设计
(1)居住舱室的色彩装饰配色建议。居住舱室是调节船员心理的主要场所,宜用调和的同类色、邻近色等亲切静谧之色,有助于睡眠、休息。应避免选用易产生性幻想和暧昧感色彩,如粉红色等,或易使人兴奋和加快血液循环的红色和橙色等。配色调和时明度的构成是最重要的,一般对于接近肤色的明度6-8的亮度会产生亲近感。地面、舱壁及天花板的色相不要做明显变化,地面、墙面和顶棚的明度差依次相差1,使其逐渐亮起来,给人以安定感。例如,地面明度为6,舱壁7,天花板8,沙发的颜色比地面暗的时候,可以使用明度居于地面色和家具色之间的地垫,减少明度差,使空间稳定。具体配色建议如表4所示。
(2)公共舱室的色彩装饰配色建议。公共舱室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缓解船员因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增进船员之间感情的健康交流。娱乐舱室按功能分为动、静两区,俱乐部要求热闹活跃,适用于浅暖色;阅览室要求安静、雅致,可选用浅蓝、浅绿、浅黄等浅调,使船员精神集中、情绪稳定,阅览桌椅切忌涂成白色,以免伤害其视力,以绿色及浅灰色为宜。具体配色建议如表5和表6所示。船员的心理不适会导致其缺乏食欲,进而会影响他们的体质。为此,餐厅应选择有助于提高食欲的色相,如红系、黄红系、黄系,忌灰色、芥末黄、青绿色。此外,因绿色在光照下,人的脸面有变菜色之嫌,而紫色系会让人产生戒备心理,都不是增进食欲的色相。厨房和配餐间应以白或冷色为主,可以缓和炊事的热感。餐厅的具体配色建议如表7所示。
篇2
1.引言
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必须以可靠和高效的物流运作为保证,采取有效的物流运作模式能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人们逐渐认识到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业务流程(包括产品开发、制造、分销等)对任何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物流又是在这些业务流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目前,许多企业在质量、销售、生产规模上下了很大功夫,而对伴随着物流过程的资金流动情况则进行事后核算,不能进行适时的监督和有效的控制,据统计,一个企业的流动资本中物资流动所占资金比重高达60~70%,一个企业假设每年采购物资为2.5亿元,按这些物资在企业中一年只流动一次计算,如果使库存减少0.5%,一年就可减少资金占用125万元;如果流动时间减少一天,企业就会少占用资金68.5万元;如果采购环节的价格发生1%的偏差,就会增加成本250万元。由此可见物流环节的任何一个地方稍作优化,降低成本都是十分可观的,物流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个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新的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和调整,世界各国以及区域经济组织都非常重视物流水平对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势力的影响。
物流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国内外企业界和理论界已经认识到物流的重要作用,并将物流环节作为系统认识,研究范围由企业物流拓展到企业联盟,再延伸到整个社会。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一体化的形成,第三方物流、合同物流和物流服务、采购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具有完善的工业系统和发达的商业系统,在进入WTO之际越来越明白自己在经济一体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上海市政府已明确将现代物流作为上海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我们现代物流业形成和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我们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是一个拥有丰富仓储库场资源和管理经验的国有企业,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最近又取得了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十亿元现代物流专项贷款受信额度,银企合作,为物资集团总公司的现代物流产业奠定了基础。
2.从物流一体化到第三方物流
2.1物流一体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和加剧,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
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为了满座客户的价值需求,使产品或劳务在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流动或传递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是: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功能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物流功能一体化是指随着物流观念的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并逐渐独立出来,共同构成物流系统,协调运作,实行综合物流管理,还没有认识到企业间物流协调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该阶段。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美、英德等国物流业的发展基本处于这一阶段。在这些国家里供应链管理的观念被普遍接受,成为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利剑。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它使夸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日本为了满足全球化经济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出面制定和实施物流措施,积极促进宏观物流一体化时代的到来。
2.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商品或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协调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商品或劳务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实际上,这个概念就是我国物流理论界经常提到的物流社会化、物流专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有时被成为合同物流。
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完成量要占社会物流总量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编辑:)
作为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就是物流企业。综观国内外物流业现状,物流企业种类繁多。以下二种分类方法对于认识和指导第三方物流是十分有益的。
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也可称为单一物流企业。按照其主要从事的核心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包装企业、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至少三项以上主要物流功能),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可以为顾客提供多样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
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和承担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操作,还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企业。物流自理企业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物流企业,它可进一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同样可以按照物流业务的范围,分成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包括运输企业(即货代公司)、仓储企业(仓代公司)和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物流企业依靠运作管理经验,通过采购物流劳务,可以按照客户要求策划和提供物流方案,以及其它物流延伸和增值服务。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第三,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较为发达的阶段,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物流一体化的实值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同时,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物流业发展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一个层次时出现萌芽的。但是这时只有数量有限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化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公司出现,发展很快。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整个社会物流意识渐渐确立,物流一体化就正在进入第三个层次。上述层次结构可以从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物流发展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中得到验证。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一体化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认为,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学和物流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精通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门学科,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都很强。
3.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3.1综合物流模式的提出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的理论为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即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综合物流模式。
从第一方、第二方企业,即从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方看,开展综合物流模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不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产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以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加强“品质经营”,即强调“时效性”,其核心在于服务的及时性,产品的及时性、信息的及时性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这些都必须以强有力的物流能力作为保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必然要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开拓跨国经营,对国际物流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从第三方物流的供给方,即物流企业或物流企业的角度看,开展综合物流模式,具有一定现实性和迫切性。从目前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分析,物流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供大于求,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但是物流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是利用和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行业内普遍的不景气、资产闲置、以及职工下岗等。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尽快探索和研究一种两全其美的、有效的管理运作方式,一方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闲置物流设施、设备,解决人员下岗问题。
从综合物流模式看,该模式的管理思路就是充分利用社会上现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人才,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提供多样化的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或者很少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采用委托的形式、以经验和技术,满足物流市场的要求。
综上所述,大力开展和推广综合物流,能够解决我国物流业存在的困境,具有低成本扩张的基础,面临者良好的发展时机。
3.2综合物流的开展
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有:美国的联邦快速,95年营业额达到125亿美元;日本的佐川急便,95年营业额达到57亿美元。国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近年来,各公司的营业额均在亿元以上,营业范围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其实,上述公司都已经不同程度的进行了综合物流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尤其是一些与外方合资或合作的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国外公司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观念和理论上的优势,率先进行综合物流运作。
从事综合物流业务的主要思路为: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和入市原则;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以及组织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运作,不但要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价格,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坚持品牌经营,产品(服务)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系统经营;企业的发展和目标与员工、供应商、经营商的目标和发展充分结合;重视员工和外部协作经营商的培训,协助其实现经营目标;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分级管理,操作和营销分开;开发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CODEBAR等新技术,对货物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实行优先认股内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组建客户俱乐部,为公司提供一个稳定的客户群等等。
4.仓储物流业与第三方物流融合
4.1仓储物流业的几种误区
仓储物流业是流通领域的骨干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仓储物流业的形势令人担忧,发展严重滞后,很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是对仓储物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回顾近二十年的情况便不难发现,在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中,人们对仓储物流业在认识上陷入了一些误区,从而在实践上迟滞了发展进程,因此,重振仓储物流业开展第三方物流必须彻底转变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好认识问题,尽快摆脱误区。
“仓储过时论”认为,仓储物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搞市场经济仓储物流业已是“时过境迁,路不适宜”。
“仓储无用论”认为,当前科技已有了很大发展,通讯和交通已经很是发达,仓储物流作为流通的中间环节已没有再存在的必要,应让位和推出流通领域。
“仓储高耗论”认为,从仓储物流业进货多了流通环节,增加了流通费用,不如直接从厂家进货便宜。
“仓储取消论”是前三种认识误区的继续,破除了前三种不正确的认识,“取消论”也就无可立足了,但“取消论”提出的零售业取代仓储物流业的问题,甚是很有迷惑性和诱惑性,有必要予以驳斥和澄清。
“仓储回归论”认为,当前仓储物流业在某些地区的萎缩是市场经济造成的,仓储物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既然历史辉煌,重振仓储物流业应走捷径,直接回归到传统计划经济仓储物流业上去。
“仓储观望论”认为,仓储物流业作为生产流通必要环节,对当前仍不能全面解困的情况,国家迟早要出台政策扶持的,现在不妨等一等。
4.2仓储物流业的作用和地位
认为仓储物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过时”了,“无用”了等等,这不仅在理论上是无知的,也是客观事实相背离的。
首先,从理论上看,稍有商品流通知识的人便可知道,仓储物流业产生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即密切相联又成正比关系的。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品细分化,一个产品可以营销全国及全世界,这就是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仓储物流业的功能在于调节。缩短这个距离。只要商品经济还在运转,只要社会化大生产还在进行,仓储物流业就会照样存在下去,就不会“过时”还会随着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其规模将越来越大,其现代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
其次,从客观事实看,不可否论,我国仓储物流业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例外,确实是伴随计划经济逐步确立和完善起来的。但由此就得出仓储物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时了的论点是错误的,是违背客观事实的。当前我国仓储物流业虽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仓储批发销售额仍比零售额多得多,便可足以证明,仓储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在某一地区流通领域经营活动中,假若没有仓储物流业这个中间环节,所有的零售商都直接从生产厂家进货,耗费是便宜还是相反呢?答案肯定是后者,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式形象而又具体地说明问题,这个数学模式是:如果有x家工厂各生产一个产品,每家厂都直接供给厂家零售商店,那么,在交易笔数上是个乘法,即xy,如果在这中间有一个仓储物流企业收购这些产品,再批给y家零售商店后,在交易笔数上就不是乘法而是加法了,即x+y。这xy笔交易与x+y笔交易的耗费,那就不言自明了,肯定是xy的耗费大,即零售商店直接从厂家进货的费用大大高于仓储物流业从厂家进货再批给零售商店的费用,虽然,现实经营活动比这个假设要复杂得多,但基本原理是如此,仓储物流业这个流通环节有利于社会节约,有利于生产和流通。通过流程先进和组织物流程度优化取得经济效益提高的做法,不是商品流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关键,也就是说在流通领域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大后内涵扩大的集约化经营。仓储物流业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重要组织形式。推进改革和发展国有仓储物流业是实现商品流通现代化经营的必经途径和有效手段。
仓储物流业是第三方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仓储物流业,充分发挥了我们的长处,为我们拓展第三方物流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剩余的库房设备开展加工包装、物资配送,形成比较系统的第三方物流,而后,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上功能性物流企业密切合作,开展综合物流,形成一个社会上有规模、有实力、有信誉的物流企业。
结论:从仓储物流企业走出误区,利用丰富的库场设施及管理经验,形成第三方物流,到探索适合国情的综合物流,除了具有一定的环境资源外,管理上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创新管理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
第一,资金上的制约。企业要创新管理,势必引进一些软硬件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是否有实力、有魄力进行大胆尝试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第二,体制更新的制约。新的管理思想、特别是诸如MRP-II,ERP的引进,必然对原来的管理思路造成很大冲击。管理方式的改进往往伴随着机构设置、人员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由于原有体制已运行多年并形成了固定模式,在进行优化重组的过程中,业务的交接、流程的控制、人员的搭配等各方面问题必然是千头万绪、不易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