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4:2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侨乡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侨乡文化论文

篇1

在做软件的项目计划时,应屏弃一切浮夸作风。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做出合理的项目计划。这里“知彼”是指要了解项目的规模、难度与时间限制。“知已”是指要了解有多少可用资源,如可调用的程序员有几个?他们的水平如何?软硬件设施如何?

1知己知彼

首先要了解项目的规模、难度与时间限制,才可以确定应该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做这个项目。在可行性分析阶段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但不幸的是,人们在陷入项目不能自拨之前总难以准确地估计项目的规模与难度。这里经验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项目的时间限制有两类。第一类,项目应该完成的日期写在合同中,如果延期了,则开发方要作出相应的赔偿。第二类是开发自己的软件产品,虽然只确定了该产品大致的发行日期并允许有延误,但如果拖延太久则会失去商机造成损失。

项目的资源分为三类:“人”、“可复用的软构件”和“软硬件环境”。

(1)人是最有价值的资源。项目计划的制定者要确定开发人员的名单,要根据他们的专长进行分工。

(2)可复用的软构件是次有价值的资源。复用软构件可提高软件的质量与生产率。软构件并非一定要用自己的,可以向专业的软件供应商购买。

(3)软硬件环境虽然不是最重要的资源,却是必需的资源。原则上软硬件环境只要符合项目的开发要求即可。有些项目可能要用到特殊的设备,则要事先作好准备,以免用时找不到而担搁了进程。

2进度安排

有一位程序员忙着编写程序,经理问他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明天就可以完成。”程序员立即回答。

“我想这是不切实际的,实话实说,到底还要多少时间?”经理说。

“我还想加进一些新的功能,这需要花两个星期。”程序员想了一会儿说。

“即使这样也期望过高了,只要你编完程序时告诉我一声,我也就满足了。”经理说。

几年以后,经理要退休了。在他去退休午餐会时,发现那位程序员正趴在机器旁睡觉:可怜的家伙整个晚上都在忙于编写那个程序。[James1999]

程序员也期望每天早晨能在7:00准时起床,可老是一觉醒来就到中午了。项目落后于进度表乃是家常便饭,不必大惊小怪。以下一些事件经常会导致项目被延误:

(1)上级领导主管臆断,制定了不现实的期限。项目经理与程序员们被迫按照不合理的进度表开展工作。

(2)客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但没有对进度表作出相应的修改。

(3)低估了项目的规模与难度,导致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不足。

(4)并未预见到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

(5)并未预见到开发人员会发生问题,如生病,辞职等等。

(6)开发人员之间不能很好的交流、协作,导致各阶段任务难以如期完成。

所以写进程表不能象小学生写决心书那样充满幻想。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建议:

(1)制定进度表的人最好就是项目负责人,他最了解项目和开发人员。进度表要经过开发小组的讨论,在得到大部数人的支持后才能实施。避免出现一厢情愿的局面。

(2)进度安排并不见得一定要符合逻辑顺序。应尽可能地先做技术难度高的事,后做难度低的事。也就是辛苦在前,轻松在后。

小时候我对一位老先生吃饭很感兴趣:他总是先把一大盒的米饭吃光了,然后再幸福地品尝一小盒菜。父母告诉我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叫“先苦后甜”。从此我铭记在心,按此道理去学习和工作。可如今在饭店里,人们总是先把菜吃完了,最后才吃点米饭。天哪,生活真是太复杂了,我究竟该“先吃饭”还是“先吃菜”?

(3)开发一个大的软件项目,应该将进度表分为若干个里程碑。一个里程碑之内的多个任务可以同步进行。程序员极容易沉迷于技术,要么乐不思蜀,要么焦头烂额。里程碑就象心灵的灯塔,使忙碌的人群不混乱,不迷失方向。

篇2

关键词:泉州街巷空间历史街区城市文化古城保护居住环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巷与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我国古代城市是从传统的市坊制度开始的。坊(居民区)与‘防’同义,最初是和市(商业区)严格分开的,并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孔颖达疏据《毛诗正意》曰:“文公乃徙居楚丘之邑,始建城,使民得安好处,始建市,使民得交易。”

史学专家认为街巷与市坊有一种传承延续的关系,市坊应可视为街巷的前身。坊中民房之间必然留有走道,此即最初的街巷,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市坊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宋元以来,市坊已发生裂变,坊中出现了市场、店铺,街巷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居民走道,而有了促进商品流通,方便商品交易功能。街多为商业性街道,巷则纯粹为居住性是半私密性空间。说文解字:“街,四通道也,巷,里中道路”。

2. 古城泉州的街巷空间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泉州于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左右在今市区建城,城区为南北朝向。城市建筑群多为南北朝向,常常按照南北轴线布置,城市住宅区的道路则大多东西向设置。古城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又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世界各大宗教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都在泉州留有丰富的遗迹,并对泉州街巷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城南(泉南蕃坊)

泉州城南历史街区的兴盛依托于港口的发达。这里为外国人集中侨居地区,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交融,留下了丰富的民居建筑遗产。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来远驿遗址、富美宫等,另外涂门街的清净寺,车站的蕃佛坊(即婆罗门的回教寺等),都是外国人常聚之处。这就是《蒲寿庚考》书中所称的“泉南蕃坊”。

城南历史街区内有保存较为完整的聚宝街、万寿路、青龙巷等历史街巷。街区内的主要建筑功能是居住,万寿路与聚宝街在住宅基础上沿街开店,是居住街区内的地方服务商业街。而青龙巷、横街等街道依然保存着传统居住街坊的职能。

街区现有道路空间格局较为良好。商业性街道宽都在6―10米之间,相当于现代住宅小区级道路标准。居住性街巷宽度略窄,为3-5米不等,虽略显局促,但却为居民的居住提供了亲切的气氛。

在街区丰富的民居建筑遗产中,典型的传统名居类型有:传统院落式民居官式大厝、手巾寮(手巾寮内部含中西合璧式样)和从南洋传入的中西合璧式洋楼建筑。洋楼俗称‘番仔楼’,其平面布局为传统四合院,但建筑够造及装饰却吸引了不少西洋建筑的处理方式。首先洋楼为外廊样式,外廊指在建筑周围围上廊子,即指建筑物外墙前附加的自由空间,是一种生活空间。另如西式山头的做法和文样、窗楣等一些装饰性构件都明显来源于西方建筑。除受西方建筑影响外,伊斯兰建筑也在这里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位于涂门街的清净寺(图1)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阿拉伯伊斯兰教徙。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在涂门街上,它与闽南传统建筑关帝庙已经和谐相处了数百年,这正是古城泉州街巷融中外文化的魅力。

2.2 城西(传统风格)

西街地区是泉州最早繁荣地带,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街地区一直保持着传统城市‘鱼骨状’的街道坊巷布局。西街是泉州唐子城十字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商业街和交通道路。从西街进入两侧的支巷,人们立刻可以感受道环境气氛的突变,瞬间摆脱了街道的喧闹进入了平和安静的天地中。巷中两侧的民居建筑及巷道丰富的空间散发着浓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正如传统城市街巷的功能划分,“街是商业性街道,巷纯粹为居住性,是联络各住居的入口”。

西街地区与城南略有不同,在留存下来的民居建筑遗产中,中国传统建筑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有些内容至今仍对城市生活中的宗教民俗有很深的影响。

开元寺位于泉州西街,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是古代大型公共性建筑群,其大型院落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形态中的重点。高大雄伟的东西双塔(图2)(东塔高48米,西塔高45米,是全国最高的石塔)与平铺式的城市布局形成强烈的对比,极大丰富了城市的天际轮廓线 ,是泉州的标志。

开元寺在历代修建、扩建中也不断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其中包括印度教寺庙构件的使用和其他宗教建筑的作法。这使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传统城市中,大的庙宇道观周围往往容易形成商业集中的繁华地段。近寺地区拥有丰富的社会层次,是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场所。

2.3 中山路(侨乡特色)

中山路自唐建城以来就一直作为泉州的主要商业街存在。骑楼是中山路的重要特征,作为一种商业建筑形式,它是当时华侨回乡投资建设时由东南亚殖民地带回来的,其特点在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华丽的装饰及色彩。

中山路沿街均为骑楼,骑楼英文名为‘Arcade’,是指被覆盖的通道,特指一侧或两侧有商店带拱廊的建筑,可挡日照,避风雨。由于沿街手巾寮进深都很大,不易通风,设骑楼可适当减少进深,改善通风。当人们行走于骑楼之下时,其视线必然聚于店铺内。同时从骑楼向外看,一个个连续的列柱将街道立面划分为一个个框景,就有如观看一幕幕长长的卷轴画。这有利于缓解购物者的疲劳,延长其购物时间,从而刺激消费。

中山路平面上的一些细小曲折,让人们在运动中可捕捉一串串连续的画面,它使得空间不容易被望穿,转折处的空间有承与转的作用,是前一段空间的收束,也是下一段空间的序幕。中山路直线型道路易形成空间视廊。钟楼位于中山路、西街与东街的交汇处,当我们考虑一条以上的道路时,道路交叉点就变得十分突出。因此钟楼自然成为中山路的空间视廊中心,是标志性建筑。不仅强化空间印象也是打破中山路总体轮廓的焦点。

古城泉州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街巷往往曲折,形成连续画面。常运用空间的收放来变化场景 ,运用空间的藏与露求得细微的趣味,运用点、线、面等空间形态的对比,在若干处形成。最后运用标志性的建筑作为整个连续画面的收尾。

3. 古城泉州的城市文化

泉州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城市文化呈献多元化形式,包括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从整体上看,其核心是中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奠定了泉州文化的思想基础。泉州长期远离政治中心,建筑、方言、民俗、戏曲等都具有古朴的特征。又由于长期与海外的交往,泉州拥有强烈的海洋文化。与泉州通商的国家多达70个以上。泉州作为侨乡,具有显著的侨乡文化,特别是在近现代,华侨带来了洋楼、骑楼等丰富的建筑行式,对泉州的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泉州城市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中外各种宗教、文化都在这里得到融洽发展。带有各种宗教特色建筑成为城市的主要空间节点,也使泉州的街巷空间变得饶有趣味。

4 结语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空间易地方式,城市街巷最初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徒步行走的人。街巷空间自古就是“步行者的天堂”,可惜现在街巷大多已被机动车辆占有,街巷文化也正变得淡薄,人们除了购物,正在远离街巷,我们需要把建筑传统继承,也需要把街巷的文化氛围继承下来,创作出符合当代居民生活居住环境,让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依然留在街巷。

参考书目:

1. 吴正旺《泉州小商业步行街的地域性研究》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2. 林翔《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3. 谢鸿权《泉州近代洋楼民居初探》 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4. 郑妙丰《泉州西街地区小规模动态更新与保护设计模式初探》华侨大学硕士论文

5. 凯文・林奇[美]著项秉仁译《城市意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3

关键词: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144-03

一、稻田养鱼的传统模式

龙现村位于青田县城西南部方山乡境内,背依奇云山,与温州的瑞安市和瓯海区交界。全村由街路头、龙现两个自然村组成,辖9个村民小组。这里以吴姓和杨姓为大宗,吴姓占大多数。到2002年时,有267户,797人[1],其中有600多人侨居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龙现村最大的特色是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是稻、鱼的共生系统。水稻为田鱼提供遮阴和食物,田鱼觅食的时候,搅动田水,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给水稻根部提供氧气,田鱼还能吃掉害虫和水中杂草,它们的粪便则给水稻提供了肥料,是传统生态农业的杰作。对稻田养鱼传统生产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吸收传统经验,在此基础上科学改进,并逐步地推广应用。稻田养鱼的传统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鱼种来源

育苗首先要获得鱼籽。获得鱼籽的办法是在母鱼的繁殖期,放些松树枝搭在水面上,这样母鱼生产后鱼籽就会粘在松树枝上,松树枝要很快捞起放入桶里,不能一直泡在水中,水分过多会造成鱼籽不能成活。鱼籽变成鱼苗一般要三天左右时间,粘有鱼籽的松树枝要先在箩筐中放上两天半,盖点稻草,每隔四、五个小时检查一次鱼籽是否湿润,如果没有水分了就像浇花一样浇点水即可。时间差不多后,拿几颗鱼籽放到有一点水的小碗,看差不多出苗的时候放到小鱼塘,过一天就可以了。

(二)放鱼前的准备工作

稻田养鱼要求田要每年水旱轮流,也就是去年的旱田今年养鱼,今年养鱼的田明年就不养鱼,而是种植其他农产品。这样做是因为,过于潮湿的土壤会降低“水花”①成活率。旱田用来养鱼要提前翻土,保证土壤的肥力,然后引入山泉,水深不超过30公分,过深的话秧苗不易成活,鱼接触阳光少,也会长得慢。此外,水流的进出口用竹篾、枝条编成拦鱼栅,防止逃鱼。

(三)鱼苗放养

清明至夏至是鱼苗放入水田的季节。鱼苗放养一般是在早晨,中午水温高,鱼苗会不适应。鱼苗放入后,三五天喂一次食即可。鱼食,一般是用谷子、小麦、剩饭菜等。有的村民还上山采些樟树枝、松树枝浸泡在田里,这样可以防止田鱼生寄生虫。

(四)种稻除虫

龙现村从前是种植双季稻,现在种植单季稻。单季稻是五月种,八月中旬前基本收割完。栽水稻时,水稻秧苗不是直接插入田里,而是先集中种在小的秧田里。因为秧苗面积小,容易放还能节省肥料。等秧苗长大一点将之取出插秧,然后大概二十天左右检查一下秧苗有没有出虫。如果有虫的话,当地人会使用油(菜籽油、茶油、桐油等)来除虫。这套农业技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创造发展而来,并一直传承至今日。

二、稻田养鱼的传承现状

(一)稻田养鱼发展的原因

马林诺夫斯基指出:“文化包括一套工具与风俗习惯——人体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为了直接或者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2]。稻田养鱼在20世纪80年代出国潮到来之前,不仅给龙现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还起到均衡膳食结构的重要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传统模式一直传承至今日,并非偶然,而是当地自然、历史、人文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环境

龙现村四面环山,水源充足且水质优良,给稻田养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青田素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龙现村地处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人地矛盾使得人们迫切寻求资源最大利用的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应运而生。

2.历史因素

喜欢“饭稻羹鱼”生活方式的古越人因为战乱,一部分人迁移到江、浙、皖一带的深山,称为“山越”。青田原为山越的分布地,这里的人们延续了“饭稻羹鱼”的生活方式,“稻田养鱼”正是基于环境对这一传统生活方式的应变和创新[3]。

3.经济因素

种稻养鱼可以实现资源全方位循环,水稻可以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田鱼可以补充蛋白质,增加收入。有农谚语:“稻田养鱼不为钱,放点鱼苗换油盐。”

4.人文社会因素

龙现村共700多人,其中有600多人侨居国外,村子里青壮年劳动力缺失,剩下的多为老人和小孩。少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居民还需要依靠稻田养鱼获得的收入来贴补家用,延续着稻田养鱼的传统生产功能。但是对大多数居民来说,外汇成为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稻田养鱼对劳动力要求不高,老人们将稻田养鱼当作感情寄托,将父辈的生活传统继承下来。

(二)稻田养鱼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受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冲击,部分农民已经渐渐脱离传统模式,与现代化接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虽然传承下来,但是仍面临许多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技术传承人缺失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增加,龙现村掌握稻田养鱼核心技术的农民已经不多了,尤其是培育鱼苗这一核心技术,可以说就只有几个人掌握,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农业技术正在渐渐脱离他们的生活。因农民出去打工比留在村子里种稻养鱼能挣更多的钱,这就使得一部分人放弃了这种传统生产方式。稻田养鱼面积逐渐减少,甚至出现只种稻不养鱼或者只养鱼不种稻的局面。另外,在当地自清末以来形成的出国风习的影响下,家里的年轻人都愿意选择出国。现在村子里,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目前就只有一些老年人还保留着种田养鱼的传统。青壮年出国造成劳动力缺失,使得稻田养鱼这种传统农业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

2.市场化的冲击

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技术,使得传统技术受到一定的冲击。自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龙现村出了名,田鱼和田鱼干对外销量增多,田鱼的市场需求扩大要求他们想办法提高产量。比如,栽培杂交稻,使用复合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品,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虽然获得了水稻和田鱼产量的提高,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但是却明显违背了生态农业的原则。为了增加收益,而用现代农业手段,这会瓦解传统生产方式,进而威胁到稻田养鱼的整体文化。比如说,以前杀虫的工具现在都闲置不用了,这些农具也是稻田养鱼传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过于强调农业的经济价值,忽视农业的文化价值,对传统稻田养鱼系统产生了冲击,可能会使之与地方文化渐渐脱离。

三、培养确立传承人,保护“稻田养鱼”的生存环境

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稻作文化的延伸,反映了南方农民的耕作文化,它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特征,是人类的财富。2005年,龙现村的稻鱼共生系统入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除了农业文化与技术知识以外,还包括了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及农业生产系统[4]。稻鱼共生系统的核心是稻田养鱼技术,我们应当在充分认识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基础上,对其加以保护。保护稻鱼共生系统不仅要确立传承人,还要保护其生存环境。

(一)培养确立传承人

稻田养鱼是稻鱼共生系统的核心,目前稻田养鱼传统技术传承面临困境,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传承人问题。“当民俗还是大众的生活常态时,是无所谓传承人的,传承只是群体间的代际传递。但是当民俗文化开始衰落时,传承人便开始崛起。”[5]

稻田养鱼传统技术是群体创造和拥有、通过群体传承的方式世代相传到今天的。由于龙现村大多数青壮年出国,村里的居民靠外汇便可生活得很惬意,稻田养鱼的物质生产功能弱化,使得很多人不愿意从事传统农业。还有一部分人,从收益出发,开始使用现代农业技术。目前,从事传统稻田养鱼的只有少数中年人和老人。拿培育鱼苗来说,育苗是一项精细活,时间、温度等都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大多数人并不会自己育苗,而是选择去别的村购买现成的鱼苗。长此以往,龙现村育苗的技术会逐步衰落,直至消亡。稻田养鱼作为一种物质生产民俗正走向衰落,此刻,需要通过确立传承人来将这一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从龙现村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村子里只有几个人会育苗这项技术。据村子里的人讲,要谈育苗的技术,“鱼家乐”的老板吴丽贞的哥哥今年60多岁,可以算是村里最好的。其他几名四五十岁会育苗的,技术都差不多。因为稻田养鱼的逐步衰落,传统的群体传承已不再可能,要保护稻田养鱼的核心技术,可以从这些人中挑选最合适的人作为传承人,或许传承人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社会传承方式将该遗产传承下去。

传承人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承载者与传递者,只有解决好传承人和传承对象的问题,才能解决农业生产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才能将稻鱼共生系统这一宝贵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二)保护“稻鱼共生系统”的生存环境

“稻鱼共生系统”的生存环境不仅包括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还应该包括人文社区环境等。龙现村已经形成了以稻田养鱼为核心的整体文化,这些文化是稻田养鱼赖以生存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保护“稻鱼共生系统”,不仅要注重保护农业生产技术经验,还应该注重与之相关的文化的保护。

1.对稻田养鱼技术经验的保护

稻田养鱼技术经验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实践活动中对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些经验包括耕种、灌溉、除草防虫等生产经验以及在生产中创造出来的农具制作等农业生活经验。稻田养鱼技术是基础,只有将稻田养鱼技术传承下去,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农业遗产。龙现村传统稻田养鱼经验目前保存得还比较完整,但是传承人问题应当是首要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对农业生产经验进行保护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农业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传统农具往往代表着时代或一个地域的农业发展最高水平。保护好农具,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6]。

2.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稻田养鱼对自然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传统的稻田养鱼技术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然而,现代化的冲击,一部分农民开始选择高产杂交水稻、使用现代饲料、用水泥加固田埂,更有部分人开始使用农药,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田鱼品质下降,并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污染。

3.人文社区环境的保护

青田县是全国闻名的侨乡,三百年前青田人就有“排排秩走番邦”的传统,龙现村也不例外。龙现村的居民大多靠外汇为生,外汇占其生活来源的八成以上,只有少数人依靠农业和外出务工养活家庭。因为稻田养鱼对劳动力要求并不高,人们种田养鱼不仅可以满足自己日常所需,还可以借此打发闲暇时间。可以说,龙现村的稻田养鱼已经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寄托了人们的怀旧情感。龙现村独特的侨乡文化背景使得这一农业文化奇迹般保存下来。

4.对相关民俗文化的保护

稻田养鱼生产方式及其基础上衍生的多样民俗文化,都是“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了饮食文化、民间文学、民间文艺等。稻田养鱼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还是地方特色文化。如果我们忽视稻田养鱼对村落生活方式的影响,就很难理解当地的文化。反过来说,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研究,找出与稻田养鱼相关的文化能够加深我们对这种生产习俗的理解。

(1)饮食文化

田鱼可以现杀、现烧、现吃,烹饪田鱼的方法有红烧、糖醋、清炖等,烹后的田鱼味道鲜美、肉质细腻、鱼鳞柔软可食。人们在过年过节或重要场合都会备上田鱼做的菜肴,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当地田鱼饮食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果缺少了这部分,稻田养鱼便完全失去了其物质生产功能。

(2)民间文学

有关稻田养鱼的民间传说和诗词丰富了民间文学的内容。龙现村有许多传说,如,龙现村村名的来历、鲤鱼滩的传说、耕牛不用绳的故事等等。这些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反映了当地人各方面的生活及与之有关的思想、感情等,是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对当地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进行整理、发掘,有助于对当地文化的了解。

(3)民间文艺

鱼灯舞是首批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文化。鱼灯舞一般是在正月里举办,逐村甚至出乡游舞演唱,欢度新春。鱼灯舞在一段时间内曾停止,近年来又重新恢复。因为缺少年轻男子,便组了一支女子舞灯队。现在的鱼灯也几乎没有人会制作了,村子里只有一名八十多岁的老人会做鱼灯,没有任何传人,也没有人想学,鱼灯制作技术也面临失传的危险。鱼灯舞作为一种当地的民间文艺,与稻田养鱼的生产习俗息息相关,应当对鱼灯舞及鱼灯制作工艺进行保护。

稻鱼共生系统实际上是稻作文化与鱼文化的复合体,它体现的是稻与鱼的和谐相处,体现了多文化的融合。所谓稻作文化是稻作民族在长期生产水稻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不仅包括有关水稻主体的产生、发展及生产,稻作生产技术的传播等问题,还包括了由稻作生产而影响所及的民间生活方式、宗教民俗与仪轨,以及稻作民族特有的文化心态、社会道德等诸多文化因素之总和[7]。与水稻密切相关的水、稻米和稻草是稻作文化最直接和最恰当的体现者[8]。鱼文化是指人类对鱼的认知、阐释、幻想、沟通等精神与心理活动为主的精神文化。它不仅以无形的精神形态存在,如鱼的神话、传说、巫术、禁忌等,而且也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和动态的民俗活动表现出来,例如各种鱼的文化造物与社会习俗等。“鱼文化”不只是对食物的追求,鱼往往还象征着某种理念或信仰的符号。龙现村不仅有食田鱼的风俗、田鱼的传说还有民间艺术鱼灯舞,这些都是“稻鱼共生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稻田养鱼生存的民俗文化环境,它们是联系紧密的整体文化。认识到“稻鱼共生系统”是一个整体的文化,这是我们对其保护的首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遵循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对某一要素的保护或者某些要素的保护,而是要将稻田养鱼这一生产方式与其赖以生存的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保护。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要考虑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行动态保护。动态保护就是利用新思路保护传统文化,比如,发展旅游、实施生态补偿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等。龙现村在发展旅游上有极大的优势,在当地政府和居民协作下,旅游给当地人带来了发展。但是,问题也是随之而来。人们开始重视稻田养鱼的经济价值忽视生态价值等,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稻田养鱼的多重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方山乡志》编纂委员会.方山乡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38.

[2]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5.

[3]方丽,章家恩,蒋艳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思考[J].生态农业科学,2007,(2):389.

[4]孙业红,闵庆文,成升魁,等.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关系研究——以浙田“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J].资源科学,2006,(4):138-144.

[5]杨旭东.传承人的个体崛起与民俗文化的发展——以新野猴戏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1):4-7.

[6]苑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C]//闵庆文,钟秋毫.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机制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99-114.

篇4

[关键字]惠来县 村落名称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 K90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95-2

地名的产生和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并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与此同时,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折射了一个区域的人地关系。如《春秋·谷梁传》中提出了“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地名命名原则[1],以及史为乐主编的《中国地名考证文集》[2]和贾文毓编著的《中国地名词源》[3]等对地名语源都做了详尽的阐述。因此,探索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对于发挥地名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地名的管理、地名的文化保护和地名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所以,对地名的研究成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广东省惠来县为例,分析该县村落名称和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得出该县村落名称的成因。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该县村名的来源及其自身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同时也可为研究我国村落名称的形成提供案例。

1 惠来县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1.1 自然地理环境

惠来县属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位于粤东地区潮汕平原南部。东连汕头市,西接汕尾市,南濒南中国海,北接揭阳市。地处珠江三角州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之间地区,背倚大南山,面濒南海,是广东省著名侨乡。惠来县境背山面海,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条件多样,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地、平原阶地和冲积平原,适宜种植水稻和多种经济作物。惠来县全县大小河流18条,总长273公里,主要河流有龙江河(俗称龙溪)、盐岭河、雷岭河和鳌江河,均分布于县境中西部,东部河流流量较小。惠来县境自然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山羊、野穿山甲、果子狸、鹧鸪等,还有金甲蛇、银甲蛇、眼镜蛇等多种蛇类。已知可作药用的野生植物近100种。县境内矿藏资源分布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20多种。

1.2 人文地理环境

惠来县共有14个镇1区,下辖288个村民委员会,27个居民委员会,553个自然村。惠来县有悠久的文化渊源。境内已发掘出古代的夔纹陶器、西周甬钟、春秋铜矛、东汉铜鼓等文物。古老传统文化相沿继承,人才辈出,艺文昌盛。明初,苏福(民间称为苏神童)所作《三十夜诗》脍炙人口。1949年以前,惠来已有周田的中一枝香、海埕的正天香两两个潮剧团,还有皮影戏、木偶戏等。惠来县民间习俗有景屏,潮州音乐,方言歌,龙舞、鳖舞、狮舞等各种舞,惠来县居民除了信天主教、基督教者外,大多有在农历正月向神灵祈福许愿,并在年尾酬谢神恩的习俗。

2 惠来县村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1 村名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1.1 村名与方位的关系

惠来县村名与地理方位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以地理实体为中心,用东、西、南、北、上、下、中、前、后命名的村落占48%,如:北山,西庄,斗南,东岱,樟树下,上深水,岭后等。(2)以相邻位置关系而得名的村落占34%,有位于参照物的始源地、尽头的村名,如:涧头,大洋尾,岭尾等;位于参照物内外及其之上的村名,如:田心,中心坑,秀水里,杨坑肚,西岭肚等;位于山口、河湖之口或河流汇合处的村名,如:径口,溪口等;位于河边或海边的村名,如:塘边等。(3)根据两地的相对位置命名的村落占10%,如:上林障和下林障,北山和西山等[4]。

2.1.2 村名与地形的关系

惠来县地势北高南低,倾斜度较大,属海滨丘陵地形。北部山地、丘陵地占面积54%,因此村名中多以坑、岭、岗、山、陇等命名,如:老东坑,磨石坑,涂坑,盐岭,赤岭,华岭,松柏岗,桃树岗,兴岗,英歌山,清洋山,多年山,果陇,西陇,大陇等,占以地形命名的村落的69%;中南部多为平原、阶地,因此村名中多以坪、坝、屯、磜等命名,如:樟树坪,田坪,杨梅坪,蛇地坝,白水磜等,占以地形命名的村落的12%。

2.1.3 村名与水文特征的关系

惠来县洋流众多,河网稠密,因此以洋、溪、水命名的村落占44%,如:铁山洋,后洋,北洋,横溪,玉溪,西溪,径水,三坑水等;东部河流流量较小,有狮石湖、铭湖两个小水系,因此常以湖来命名,占以水文命名的村落的21%,如:天青湖,园头湖,龙湖等。

2.1.4 村名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惠来县村落名称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村名与动植物和矿产有关,其中以植物名来命名的占25%,如:典竹,竹头,麻竹坑,樟树下,樟树仔,樟树坪,双梅,麻园,蕉园,果陇等村落;以动物名来命名的村落占11%,如:虎堀,鹧鸪,鳌头村;以矿产资源命名的村落约占6%,如盐岭,矿场,锡溪,银坑等。

2.2 村名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

2.2.1 村名与地理实体的关系

惠来县许多村落名称是以地理实体命名的,有以实物命名的,如:宝镜院,莲塘坛,西岭矿场,沙溪农场等,占以地理实体命名的村落的80%;还有形象化的地名,占20%如:狮石,马鞍山,鹅豆,石鸟头,望天石等。

2.2.2 村名与文化的关系

封建社会倡导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在惠来县地名中也得到了体现,如:孔美,仁美,扬美,里仁潭等。寨是指旧时驻兵的营地,也指村庄,由于1949年10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广东省境内向军发动了进攻战役,即广东战役,因此,惠来县的很多村名以寨命名,如:新寨,平寨,大寨等。

2.2.3 村名与意愿的关系

在惠来县村名中,我们看到了村名对未来美好希望的寄托,村名中有许多“发,吉,福,惠,宁”等字,如发坑,百吉岭,福田,惠来,武宁等,表达了当时人们期盼社会安定的心理。“龙凤呈祥”、“寿比南山”、“龟”这些在中国人民观念中都是美好、福寿的象征,惠来县村名中带有龙、凤的也很多,如:双凤,龙门,龙窝,龙湖等。

3 惠来县村名的形成原因

3.1 特定的自然环境

惠来县地形复杂多样:北部山地、丘陵地占面积54%;中南部多为平原、阶地,占24.5%,使得村名中多以坑、岭、岗、山、陇、坪、坝、屯、磜等命名。由于洋流众多,河网稠密,江湖遍布,因此以洋、溪、水、湖命名的村名也很多。惠来县境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已局部开采的有锡、钛、铁、锆英石、钨、硫铁、煤、高岭土、花岗石、金等,动植物种类繁多,因此,村名常以矿产资源、动植物命名。经统计,惠来县村名以自然环境要素命名的有320个,约占总数的61%。

3.2 丰富的历史文化

惠来县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封建社会倡导儒家思想,实施礼治、德治、人治,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在地名中这一影响也得到了体现,如:孔美,仁美,扬美,里仁潭等。历史上还有著名的广东战役:1949年10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广东省境内向军发动了进攻战役,因此,惠来县的很多村名以寨命名,如:新寨,平寨,大寨等。经统计,惠来县村名以历史文化命名的有37个,约占总数的7%。

3.3 美好的人生愿望

惠来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村名上也寄托了他们美好的心愿,如:仁美,扬美,双凤,龙门等。经统计,惠来县村名以意愿命名的有30个,约占总数的6%。

参考文献

[1]张景艳.忻州市地名与人地关系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史为乐主编.中国地名学研究会编.中国地名考证文集[Z].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4.

篇5

【关键词】汕头 经济特区 发展 海西经济区

一、汕头的发展历史及经济特区背景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平原上,是潮汕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汕头于1860年正式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人称“百载商埠”。由于海外侨胞数量的众多,在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之后,汕头与深圳、珠海和厦门一起成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汕头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

30多年来,汕头经济特区发挥着粤东区域核心的作用,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汕头与省内其他经济特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不尽相同,其建设和发展也与深圳、珠海有较大的差异。

二、汕头与省内其他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对比

汕头在成立经济特区时的经济总量已超过10亿,是省内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同一时期的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在成立之初仅有不到3亿的GDP。然而经过30多年的发展,2013年汕头的GDP仅为1565.9亿元,深圳的GDP已超过1.43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超过台湾。而珠海由于人口较少,发展定位上的失误和政策的摇摆不定,经济发展总量长期落后于深圳,但发达程度仍高于汕头,2013年珠海GDP总量为1651亿元,但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远高于汕头。

三、深圳、珠海、汕头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30多年过去了,同为沿海城市的经济特区,深圳的成绩如此辉煌,汕头却没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经济特区发展差异的客观因素

相对于深圳和珠海,汕头在区位细分上处于劣势地位。深圳毗邻香港,香港以加工业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移到深圳,推动了深圳经济的腾飞。珠海处于珠江入海口,随着珠三角外资引入的加强,其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增长。相对以上两个特区,汕头属于“省尾国角”地段,交通不便,虽与中国台湾隔海相望,但台资的引入力度也不够强,2013年汕头实际利用台资只占广东省利用台资总额的2%。

(二)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差异的主观因素

如今的汕头在广东省城市GDP排名中不仅排在珠三角地区城市的后面,甚至逐渐被身边的揭阳市所超越,与汕头的经济特区和侨乡地位极不相符。究其主观影响因素,首先在于汕头行政区划调整过于频繁,行政区划变化太快,不利于地区的长远规划。据闻粤东可能合并为潮汕市,如果真正合并,汕头应妥善整合资源,稳定经济发展。

另外,汕头观念守旧,开放性和包容性不足。由于语言和地理交通等影响,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较差,有部分封闭、排外的意识,影响了汕头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深圳则是一座移民城市,吸引全国各地优秀人才汇集于此,支撑了深圳经济特区的高效发展。

最后,汕头的社会信用严重缺失。潮汕有经商的传统,大部分潮汕人非常有诚信,但也有个别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使汕头的社会信用和社会资本受到严重影响和损害,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热情,使汕头自世纪初的骗税大案之后一直没能走出低迷的阴影。

二、对汕头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深厦铁路的运营通车,汕头的交通条件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当前汕头市正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期望早日建成海西经济区南翼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公路方面,汕头应尽快打通与周边高速公路的连接,形成汕头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通道。逐步扭转汕头“省尾国脚”的交通不便局面。

(二)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区

目前,海西经济区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汕头市应充分发挥挖掘其作为广东东部枢纽的功能,充分发挥对台湾区位的优势及发展潜力,共同构建海峡西岸区域经贸合作平台。在产业合作中,应淡化行政界限,加快产业互动合作,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与对接,为海西经济区产业的发展提供低成本和便捷的物流保障。

(三)整合粤东资源,促进潮汕地区共同发展

潮汕三市彼此之间的语言、文化和风俗都非常接近,适合协调发展。然而,潮汕各城市之间却一直喜好互相竞争而缺少合作,极大地削弱了汕头的影响力。未来,汕头应以统筹协调区域内产业布局为目标,积极与区域内城市共同推进国家和省际层面的协调机制。如潮汕市能顺利成立,汕头应把握好区域核心的地位,与揭阳和潮州现有的优势互补,促进潮汕地区的稳定发展。

(四)切实促进汕台间产业合作和发展

汕头应高度重视已经在汕投资的台商,努力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鼓励他们增加投资,扩大产能。与此同时,要主动承接台湾及台商产业转移工作,加快建设台商产业园区,引导台资企业参与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效益的产业。此外,应加强宣传引导,着力提升汕头市的服务业水平,吸引更多的台商服务业企业进驻。

参考文献:

[1]何勇钦.中国经济特区的回顾与展望[D].长江大学,2012.

[2]彭涛,石晓梅.站在历史节点上,回眸汕头经济特区30年经济发展[J].潮商, 2010,(04).

篇6

在我国的各项科研事业中,近几年出现了专家断档的情况。一些在专业造诣上达到登峰造极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离世;加之对科学文化事业的大扫荡,在拳头和口号中成长的一代人又不具备专业造诣的水平,后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士,由于经验、教育和培养成长时间的限制,无法达到专家素质的要求。于是,国内专家断档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所谓宣传出来的假专家不在讨论之列)

作为经验科学的医学,专家断档的尴尬局面尤为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泉州长庚耳鼻喉专科医院院长柯渊旋教授,就越发显示出了他的价值。

柯渊旋,这个在以前成长起来的耳鼻咽喉医学专家,在我国仅存的几位专家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能以耳鼻咽喉专科的突出成就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别说在今天专家断档的时代,就是放到我国医学史上,也是寥寥无几。

这是泉州的骄傲,是福建的骄傲,更是生民的骄傲,因为,敬畏生命,是从医学开始的。

这个毕生从事人类耳鼻咽喉疾病临床治疗和研究的医学泰斗,一生共有十几次治疗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至三等奖和省医药卫生一至三等奖。在常人看来,他不过是个看耳鼻咽喉疾病的医生,但专业人士都知道,由于五官构造本身互通并且与大脑中枢相连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耳鼻咽喉系统布满了人体全身重要传输神经,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分析国际上的医学现象,我们拎出两点:医生需要在距都市不远,交通方便的地方避开都市尘嚣;灵性和品格的介入,医学的鳞集使病态的生命组织重又繁荣。在耳鼻咽喉医学领域,曾令多少国内外专家驻足不前,扼腕叹息,眼看着人类在疾病的折磨中无可奈何,望病兴叹。广告上吹嘘的一些假专家,不是在治疗鼻子中治瞎眼睛,就是在切除鼻息肉中划破硬脑膜,险些送了患者性命,这在泉州长庚耳鼻喉专科医院的临床上经常接待这种转诊患者。而柯渊旋教授却在这个领域穷毕生精力,突破了十一项科研难关,连同行的专家都表示不可思议。

是的,太不可思议了,所以他有这么多的荣耀。因为他是柯渊旋,一名福建医科大学的一级教授,福医大耳鼻咽喉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因为他是美国、英国等多国传记中心终身理事,是20世纪科技成就金奖的获得者。

那么,造物主是怎样安排他的一生的?

1935年12月23日,柯渊旋出生在福建省晋江县城(今属鲤城区)一个普通的家庭。幼年的柯渊旋机敏好学、积极上进。自进小学的第一天起,他就成了班里的“无言才子”,大智若愚,思维独特。进入中学以后,虽然连年的战争闹得人心惶惶,但柯渊旋好象置身世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勤奋、专一陪伴他度过了整个青少年阶段。195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医学院医疗系,专攻耳鼻咽喉专业,在恩师孙鸿铭教授的指导下,他不仅对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且独辟蹊径,从中医的角度进行切入,对耳鼻咽喉阴阳调理进行探讨。1956年,进入实习阶段的柯渊旋被学院派往天津医学院实习,师从当时国内著名的耳鼻咽喉医学专家王世勋教授。在王教授的指导下,柯渊旋迈出了对耳鼻咽喉疾病治疗具有创造性发现的第一步。他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许多国际耳鼻咽喉学界未曾涉及的难题,震撼了当时所有的专家。同年九月,柯渊旋在查阅了大量国内有关部门治疗耳硬化手术的途径后,发现传统手术视野狭小,操作不便,存在盲区,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通过对人体头颈的全面研究,他发现了“窗术”治疗新途径。柯渊旋把这个结果告诉了王世勋教授。王教授不置可否,认为柯渊旋初出茅庐,不应涉及比较尖端的科研项目。令人叹息的是,三个月后,联邦德国某医学杂志报道了“世界首例双窗开术”成功发明的消息。王教授这才后悔莫及,痛惜没有及时将柯渊旋的论文推出,埋没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957年,柯渊旋以优异的成绩从山东医学院毕业,分配到武汉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工作。1958年,23岁的柯渊旋在《武汉医学院报》上发表了《单独针刺合股穴对扁桃体术后止痛临床观察》和《扁桃体摘除术中循位电针麻醉法初步应用》(1958年第四期)二篇论文。1962年,柯渊旋调回晋江专区第二医院工作。

由于广东、福建是耳鼻咽喉疾病的高发区。丰富的病例源给柯渊旋对疾病的临床研究创造了条件。1963年,他率先在全省展开了改良式扁桃体快速切术的治疗,其在《福建医药卫生》1973年第5期上。

纵观柯渊旋的医学成就,我们发现,除了他的导师,医学前辈对他产生着很深的影响。他对医学以外的事情没有兴趣,但如果生活涉及了医学,这也会产生吸引。他的一生就这样卷入、展开、在其间放牧,并与生命的异度空间产生大共鸣大共振。医学家在纷繁的生命中心、边缘、斜面、凹凸、菱状、立方、网格、轴线、锥形、精细的外观与由星到网的放射性结构等种种人的“世界图式”中,感知和搜求着知觉体验、意义之维和意蕴的张力。形式即意义,医学中驻存着人性的家园。

1964年,他开创了国内首例上颌骨全切后鼻中隔翻腭板成型术,其学术在《中华耳鼻咽喉》杂志1986年第三期上。

1971年以后,由于柯渊旋的科研成就突出,上级决定,由柯渊旋全面主将福医大附属二院的工作。从此,柯渊旋进入了事业巅峰阶段,耳鼻咽喉的一个个难关被他攻破。

1978年,他发明了耳鼻咽喉癌刮匙诊断技术。

1982年,他完成了20万字的《耳鼻咽喉诊疗技术操作手册》的巨著。

1983年,他在本省首创喉功能发音重建术。

1984年,他在本省首创鼻中隔重建术;同年又发明了“面中部翻揭梨状孔径路”系列手术。

1986年,他在国内首创脑脊液鼻漏手术新途径。

1987年,《临床耳鼻咽喉》杂志聘用他为编委。

1990年,《径上颌钩状突骨扩大切除鼻侧壁口造术》手术实例和论文获奖。

《福建日报》、《泉州晚报》、《厦门日报》、《侨乡科技报》、《泉州科技报》、《新香港时报》|《香港商报》等媒体争先恐后地报道了他的事迹,一时之间洛阳纸贵,整个闽南的耳鼻咽喉患者传来了福音,国外侨胞也纷纷返回乡梓治疗耳鼻咽喉疾病,菲律宾、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的患者慕名而至,名誉和荣耀将柯渊旋淹没了。

但柯渊旋并没有因此而迷失,而浮躁。福建是耳鼻咽喉疾病的高发区域,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路有多远。耳鼻咽喉疾病不仅涉及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外观,损害形象,甚至毁人前程,危及生命。接下来的日子,他淹没在患者群中。这么多的患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即使不吃不睡也应接不暇。就自己一个人,每天的患者潮水般在门口涌动,夹带着痛苦、焦躁和抱怨。

怎么办?

柯渊旋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自己的导师和同学,如果联合他们的力量,创建一家专科医院,将这些国内耳鼻喉学术最前沿的医学学者的技术输入这家专科医院,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想法一定,他立即发函,邀请了国内著名耳鼻咽喉专家易自翔教授、许光义教授、扬劲松教授等一致商议,决定在泉州地区开设一家技术、设备、人才属国内一流的耳鼻咽喉专科医院。

1988年,泉州长庚耳鼻喉专科医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在柯渊旋教授的带领下,泉州长庚耳鼻喉专科医院长期保持与国际学术前沿的技术交流,在设备上追求国际最尖端,在医生的选择上,更比中科院选院士的条件苛刻:必经要有三十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必经本专业学科的本科以上学历;必须有十篇以上等等。

泉州长庚耳鼻喉专科医院知道医学的局限故治疗流程会更精湛超常。

泉州长庚耳鼻喉专科医院知道医学的薄弱故医术更传神入化。

篇7

四季校园——动静相宜,循环往复

正值花季的学生就该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动静结合的活力而优雅的少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用一年四季动静结合的活动,引领学生进入学习之佳境。

春季读书节:

春天读书,带来一年深思索;青春读书,养成一生好习惯。三、四月是春季读书节,学校为了方便全校师生阅读,在教学楼的走廊、教室、楼梯口转角处,新增一些书柜、书架,形成独特的图书角,把书从图书馆、阅览室搬出来,摆在师生最方便取阅的地方。好书推介、图书漂流、主题征文、诗文朗诵等活动,更增添了读书的节日气氛。读书节有特定的主题,如“感恩”、“国学”、“环保”等。今年的读书节围绕“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主题是“让校园充满绿色,让心灵充满书韵”。这样有主题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的读书更加集中而深入。

深圳作为新兴城市,推动“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赢得尊重”;学校也顺势作为,读书节让校园因为热爱读书而变得优雅,“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深圳市书香校园”等荣誉也让学生更加坚信了读书之路。

夏季科技环保节:

与其让学生反复解一些枯燥数理化习题,还不如让学生从一项项小发明、小制作中去领悟科学的真谛,去品尝探索的乐趣。每年夏季五月份的科学节,让同学们的思维和手一起活跃起来了。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比赛、科技小论文评比、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已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课内到课外,展示着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把科技和环保连在一起,也是学校的特色,旨在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科技,科技时时助环保。比如“如果没有电,世界将会怎样”的便利贴感言活动,让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去感悟、去思考电的重要性。再如“如果纸张浪费严重,是否在间接滥伐森林”的“节纸”活动,让学生深切地领会科技和环保的联系,拓展学生“利用科技去环保”的意识。

秋季体育艺术节:

每年秋季的十月份,学校会开展一个属于体育和艺术的节日。体育节有校长杯篮球赛、校际足球赛、田径运动会,活动时间超过一个月,让一部分爱好体育而文化偏弱的学生展示健美,收获了自信,甚至以另一种姿态实现了大学梦,如2012届的温宝同学就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活动的意义还在于,以班为单位临时组建的运动队、啦啦队、后勤队、宣传队,极大范围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的人格的社会性更加健全了。其意义往往大于竞技本身。

与体育节并行的艺术节活动有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现场展示科幻绘画、硬笔书法,大型文艺汇演。校园不应该仅仅是文化学习的场所,也应该是学生展示特殊健康才艺的舞台。不拘一格“锻造”人才,指引学生行走多种人生大路,总比拉着学生去挤“独木桥”要明智得多。

冬季外国语言文化节:

深圳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沙井更是以侨乡见称。学校在冬季十二月份举办的外国语言文化节,就是立足本土特色而设置的节日。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饶有趣味的外语歌曲演唱、外语电影配音、外语风情朗诵、外国文化游园活动,尝试一条新的外语学习之路。活动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形形的外国文化风情,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进而促发学生去学习语言。

三生教育——生生不息,自主和谐

校园“四节”让学生从静态的课堂走出来,而“三生教育”又让学生从动态中沉思起来,思考生命、思考生活、思考生态。

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行”比“知”重要,“身教”比“言传”重要,校长的身体力行就更重要。建蓄雨水池来浇灌全校花草;将学校教室、功能室的日光灯换成LED灯;鼓励老师打印纸双面使用,不滥印试卷,不乱弃旧报旧书——校长的“节水”“节电”“节纸”绿色行动直接影响着全校师生,于是征集节水节电金点子、“废纸换手帕”等活动就成自发的了。

生态教育离不开生态课堂。最生态的课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最生态的教育,是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学校不仅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体育、美育,要全面发展。“广东省绿色学校”、“深圳市民环保奖”、“国际生态学校绿旗”等荣誉使学校生态教育理念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生命教育:

远离,珍爱生命;遵守交通,珍视生命。这样的生命教育确实要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根据现代化大都市快节奏生活、高标准要求的特点,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从小就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有些孩子甚至出现厌世、轻生的念头,行为。所以,生命教育还应从学生心理源头抓起。

要提高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开朗、宽容、乐观、进取、合作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学校就要组建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科研的专业的、专职的队伍负责专门的工作,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编写校本教材,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机制。2013年1月,学校荣获全国生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生活教育: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学校要力图通过快乐与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让学校成为师生收获至善与幸福的家园。在教师方面,开展让教职工们津津乐道的“乐康工程”。乐康工程重在“乐”。“庆生计划”给过生日的教工送生日蛋糕、鲜花和温馨的生日祝福;“云心工程”通过各种措施,鼓励教工参加形式多样的、让教工们身心愉悦、轻松和谐的课外活动。在学生方面,进行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生活教育。根据各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迈上养成教育的五台阶:做行为规范人——做文明礼貌人——做勤奋好学人——做自律自强人——做志趣高尚人。

二翼齐飞——特色发展,阳刚优雅

“二翼发展”是指最具我校办学特色的两块招牌:白鲨足球和云霖美术。

白鲨足球:

“白鲨”足球队是我校享有盛名的校园足球队,它像海底世界的强者白鲨一样敏捷矫健、聪明智慧、霸气十足、所向披靡。它从2009年时隔26年再次捧回深圳市高中校园足球比赛冠军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几年蝉联区级、市级联赛冠军;并于2011年夺得广东省少年男子足球甲组冠军赛冠军;又于2013年,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广州赛区分区赛中,以六战全胜战绩夺冠,代表中南地区赴北京参加总决赛,取得第六名;同年,学校又被评为“2013年广东省传统足球学校”。

云霖美术:

“云霖美术”是美术教育的又一硕果。每年高考美术专业本科上线率在90%的基础上年年攀升,学校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深圳的唯一研究生基地。2011年,郑建鹏、罗泽仪、李文华、曾树子四名同学专业成绩入围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胡丹丹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曾紫晴专业成绩入围中央美术学院,陈扬同学以造型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白鲨足球”和“云霖美术”这些辉煌的成绩是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生源不占优的情况下,我们要高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旗,就要独辟蹊径,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一条主线——高效课堂,文化探引

如果说特色办学让学校全面发展,多点开花,那么一条“主线”造就了一届届学生高考“超越”。这条主线就是我校“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

几年来,在经历了“立本探源”、“五·五有效课堂”、“课堂教学五字诀”等反复实践检验、修订打磨、理论探索后,这套符合校情学情的本土课堂模式逐渐成型了。这套模式,先探后引,分五步走,“探”入与展示——“探”读与思考——“探”疑与点拨——“引”导与迁移——“引”伸与评价。其精髓在于立足课堂,对课堂进行有效建构,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思维,鼓励学生的元认知。

该课堂教学模式非常注重设置问题情境。优选问点,设在知识关键处;选准时机,设在教学当问处;掌握分寸,设在难易适中处;注意对象,设在学生需要处,给人一种水到渠成,呼之欲出的感觉。

篇8

【论文摘要】企业要生存、发展和壮大,离不开营销管理,文章针对泉州民营企业目前营销现状及问题,结合新世纪中国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新方向,深入思考和分析,对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泉州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出了几点营销策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泉州中小民营经济历经起步、发展、提升三个阶段,闯出了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对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在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下,中小民营经济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有待增强,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有待增强,自身整体管理能力和竞争力有待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有待增强。如何在更高层面上推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成为摆在中小民营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企业的产品、服务等市场的竞争将逐步变成营销战略的竞争,任何竞争都要通过企业的营销来体现和应对。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美国250家主要公司的高级人员认定,他们的第一任务是“发展、改进和执行竞争性市场营销策略”,而第二、第三任务才是控制成本和改善劳动组织。企业为实现其营销的目的和任务,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系统、有效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就是指为实现营销管理的目的、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企业的营销观念没有及时更新

在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当今时代,一些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对买方市场仍然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商品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出现了“生意难做”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对买方市场措手无策,随大流盲目地推销产品,其结果是要么是产品库存大量积压,要么是应收账款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从而使大多数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2、企业整体营销功能不足,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它部门不能充分发挥营销职能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这种“重视”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从而造成高层管理缺位。高层管理缺位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其他部门的营销优势得不到全面利用。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营销职能,但在高层管理缺位时,则只有营销部门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整体营销职能会大打折扣。其次,决策缓慢,影响销售工作高效进行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该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决策,对企业的营销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重挫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营销工作缺乏方向。高层管理决定企业的营销方向,当它缺位时,必然导致营销部门的盲目指挥。

3、许多企业没有树立正确营销战略意识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飞机不坠毁,也不无耗尽燃料之虞。现在,泉州的许多企业正如这架飞机,太需要战略了。得战略者得天下,在泉州的“特步”、“安踏”、“匹克”等一些生产运动系列产品的企业,都为其他民营企业树立了榜样。而当前多数的泉州企业也只是计划当期,得过且过,初创时就不曾设想过将来,造成企业盲目运行。

4、企业忽视了营销网络的功能

一位营销专家曾经说过,“市场,说到底就是‘网络+品牌’——销售网络加上品牌的影响力。”网络如同人体的血管,靠有力的销售完成资金的循环,滋养着企业的成长,其中任何部分的病变,都可能损伤企业的肌体,乃至企业的生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泉州的有些企业并没有在市场网络上下过功夫,它们只注重产品生产,无计划、无目标地销售产品,这样,不仅浪费营销资源,而且无法取得好的营销业绩。另外,当前企业的市场定位、促销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二、中小民营企业营销管理的策略

1、建立科学、实战的营销组织框架,确立企业整体营销观念

民营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协作,来共同实现理想的经营业绩,是现代营销强调的整体攻防能力。当前许多企业的业务人员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从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这就像两军对垒抢占地盘一样,其中一方军队管理不善,组织不起来,没有像样的攻势或者抢到了地盘却没有能力固守,这样的军队必输无疑。可见,高层的营销管理在市场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

2、树立辩证的买方市场观

买方市场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购进方面,买方市场的压力只是施加给商品的卖方,而生产企业作为买方不仅没有压力,反而是大好的机遇,因为买方市场的压力,主要来自产品销售企业在采购时,处于买方的地位,可以充分享受买方市场的偏爱和优惠。在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上,企业可以充分“货比三家”地进行挑选,不仅可以讲质量,而且可以压价格。再者,买方市场带来的市场空隙,给企业提供了破土而出的希望,利用优质低廉的材料、机器设备生产高品质的产品,逐渐地适应买方市场,才能抓住买卖方市场带来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3、确立名牌战略

当今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它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这是由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逐步加深,对选择产品的条件更为苛刻,这样就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因而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大家认可的名牌产品才可以成功。在我国,如运动产品行业有“李宁”、“特步”、“安踏”、“匹克”等。经济专家们断言,从上世纪末起,我国商品市场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名牌之间的竞争。然而,当前在泉州一些中小企业尚未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只要看到别人生产什么,自己就生产什么,没有自己的特色,更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怎样创立自己的品牌呢?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制定名牌战略;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可行性的实施步骤。另一方面把质量创新作为名牌产品的根基和企业的生命。企业创名牌应当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上档次”、“高售价”。世界名牌商标就象征着高质量,如日本的“本田”,美国的“可口可乐”、“麦当劳”;还有像泉州的“安踏”,现在都致力于质量和品牌的研发。再者,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科技竞争。在这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吸收先进技术,并予以创新。这样,企业的产品才可以走在市场前列。

4、制定合理务实的营销政策,充分调动和发挥业务人员的促销积极性

人员推销是人类最古老的推销手段。人员推销是最直接的促销形式。当今的推销人员除了商品销售这一作用外,他们可以了解和熟悉客户的需求动向,及时地向客户提供企业的产品介绍以及客户所需的各类服务,另外,业务人员还可以利用直接接触市场和消费者的便利,进行市场调研和情报工作,从而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可见,业务人员在市场营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位著名的营销大师曾经说过,没有推销不出去的产品,只有推销不出去产品的推销员。可见,优秀的推销员可以推销任何产品,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推销员呢?业务人员选择营销这项辛苦而艰巨的工作的重要原因就是基本动力。当前,国内的许多中小企业企图通过道德和思想教育达成发挥业务人员作用的目的。这种作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企业必须明白,当利益不成问题,业务员才不关心利益。松下幸之助曾经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能够繁荣,主要是利益原则在起作用,正所谓利益所趋奋不顾身。所以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营销政策,调动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建立科学、高效的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可以促进商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网络也被赋予了营销推广的重要职能。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网络仅为销售渠道的观念,认识到当今网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创立自己的营销网络,首先,企业应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其依据可以是地理、人口等。然后,企业根据市场的特点、企业的目标及营销资源的具体情况确定细分变量。最后,调动自己的营销资源,分配到分市场,加强各细分市场的联系,形成高效的网络。企业甚至可以先构筑自己的营销网络,再建设工作。如TCL集团在1992年进军彩电市场时,根本没有自己的彩电基地,他们倡导“有计划的市场推广”观念,大力筹建自己在全国营销网络,没有工厂找人代加工,硬是靠着网络,在各地进行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推广,强立促销,奇迹般地在五年内跻身于中国彩电业三强之列,成为现代营销学“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模式典范。

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于本国同行业的竞争,还来自于外国同类企业的竞争。针对此现状,市场营销策略将会是中国中小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的锐利武器,更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一项单独职能,而是成为整个企业的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营销才能使客户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产品、企业的服务,进而达到让客户接受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目的。正确、有效的营销策略将使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开拓、占领和扩大市场领域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应仙:浙江经济——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组合及其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张贵华:湖南大学商学院学报——剖析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十大误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论文摘要]文章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艺专业方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过程为基点,对高职校企合作办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育人才的模式内涵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提出了凝练特色、提升层次、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陶瓷工艺专业建设途径。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着立足地方办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以下简称江职院艺术系)于2006年设立了陶瓷工艺专业方向,培养区域急需的陶瓷工艺专门人才。在专业方向建设初期,采取传统学科体系结构的课程设置。虽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但是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割裂,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技能训练与企业应用的脱节。学生即使完成各课程的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在岗位实践中去应用它们,更无法覆盖职业标准和企业应用标准,达不到毕业生走出校门就是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推动下,我们与陶瓷行业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一起,以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大环境为背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组建能力分层、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专业教学和职业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这种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工艺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需要总结和调整。

一、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就是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的组建。该平台能够涵盖陶瓷工艺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与关键工作过程。包括: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陶瓷作品展示厅和学生作品销售门市;校外的陶瓷装饰集训营,以及在景德镇、江门、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业所建立的多间校外实训基地。

其中,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近300平方米,内有拉坯机、燃气梭式窑、模具车床等多种设备和制作材料;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来划分和设定室内空间。能够实现从“泥料配置、釉料配置、装饰造型、模具制作、装窑烧制”等陶瓷设计制作的整个工作环节。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维扫描仪、学生电脑、多功能一体机等设施,配置平面、立体设计软件及数据管理软件,满足数字化教学与设计训练的需要。能够承接花砖腰线图案设计、景观陶瓷设计等多个项目工作。学生作品销售门市主要为学生小组活动提供场地。在近50平方米的工作室范围内,由学生自主筹谋策划与接洽、自主搭配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全权负责店面的方式和氛围设计、作品的摆放与销售计划设计。而校外的综合装饰集训营则为合作企业内设的实训工作室,地点邻近景德镇陶瓷学院。通过完成限定的综合装饰项目设计任务,使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陶坯雕刻、施釉上色、青花等综合装饰技法,了解装窑烧制的陶瓷产品整体制作过程。同时利用景德镇“瓷都”的优势,开展渗透式的专业考察和行业调研。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对景德镇的陶瓷行业、高校进行考察,使学生了解陶瓷工艺及造型特点,感受行业顶尖发展趋势及其辐射面,使认知、体验和实践三位一体。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各个项目工作室在能力培养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能力分层且优势互补:校内的系列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行业通用的陶瓷工艺基础知识、岗位核心技术能力以及跨行业职业能力。突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培育,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特别突出培养学生将设计构思具体化、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过程实施能力。校外的多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则主要培养学生面向岗位的职业特定能力,是校内项目工作室教学的有力补充。强调利用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和行业氛围,促使学生将专业学习与行业发展规律、职业岗位能力点相结合,在任务目标的要求下,积极地实践、参与、探究和创新。

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教学平台的搭建,使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融合为一体;使一系列特色教学项目的实施得以融会贯通;使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呈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特征,为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先行条件。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重点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本土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把真实的设计任务引入教学,并将由此衍生的学术成果投入商业运作,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为师生提供实战训练的机会。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学习和专业认知实习之后,马上进入将“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专业知识”融入其中的项目工作室教学与实训。主要包括:建设“双师结构”项目教学团队、改革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

1.校企共同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项目教学团队。包括艺术设计类导师、陶艺大师、企业技术骨干等,分别负责项目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教学中,由陶艺大师或企业专家亲自授课,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座谈。通过行业大师的亲自传授与指导,在专业领域、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且具有亲和力,非常适合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成长。同时,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关联企业挂职,参与企业项目设计和产品开发推广,这样既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又利于新项目的引进与开发。

2.设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实的、典型的项目任务的引入和承接,是陶瓷工艺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关键。在项目引入之前,项目教学团队就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全面分析。首先确定该项目工作与学生阶段能力培养的适应性,再将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学习内容、个性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处理,并设定对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强调通过教师的信任、尊重、鼓励和引导,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发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自信、主动地学习。在项目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一件能够代表自己设计意念的、与主题切合的产品,并能阐述设计思想和构造机理。同时分工合作完成作品推介、展览设计、场地布置等相关后期工作。2006年以来,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先后承接了省内外多个项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碉楼旅游纪念品设计项目的承接和实施。

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江门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碉楼文化中外闻名。以雕楼为题材的本土旅游业也随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成功申报而蓬勃开展,并带动了一系列的建设项目,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就是其一。这种特定的地区文化和习俗,往往就是支撑优秀设计的基础。获讯之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敏锐的市场触觉,迅速地联系商榷,开发设计本地旅游纪念品的项目。

这一富含本土文化创造特征的真实经济项目的承接,使陶瓷工艺专业师生全面地参与到社会和市场的运作当中。首先开展的就是市场调研。在导师的带领下,陶瓷工艺专业学生对江门开平雕楼四大村落、立园等展开调研考察。了解雕楼文化,收集专题资料,分析主题,研究和构想多种新颖的设计方案。根据方案,结合各种工艺造型手段与技术,进行物化效果制作,最终把造型与传达糅合成一个整体。在此期间,导师根据学生创作的进程和需求随时提供必需的指引、帮助和解答。学生通过大量的整体与局部的试验,来丰富和实现造型,进而把握到自我独特的设计语言。经过多层次社会行业各类专家的投票评选,陶瓷专业师生所创作的碉楼工艺品在一系列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打造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首要选择。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展专业教学的区域影响力。陶瓷工艺专业推行“逐步、递进”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制度,先后开展了陶瓷雕刻工、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美工等技能工种的鉴定考证活动。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特点,选择考取适合、实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逐步把行业企业的要求深化到项目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完成限定工作任务并达标之后,能够直接获得合作企业工种的高级岗位资格证书。还尝试与江门二轻联社等下属企业联合举办雕刻技能培训班,为关联企业的员工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设计能力提供培训辅导,拓宽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之路。

4.形成帮扶政策,确保校企合作有效运作。为了更好地拓展专业教学在地区的影响力,陶瓷专业教师积极争取学院、政府和各界社会团体的鼎力支持,并促成相关的帮扶政策。例如:学院的各类设计项目优先考虑由陶瓷项目工作室来承接和完成。而完成的各类项目业务,可作为学院的科研课题进行立项申报。经院内外专家评定考核后给予相应级别的科研奖励。几年来,我们与江门、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业、学校、文化宫、培训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安排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历练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支援企业生产。并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对学生的生产及生活各方面进行管理,以确保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顺利进行。此外,校企双方还联合编写了《陶瓷工艺专业概论》《拉坯》等培训教材,联合开发多项新产品、定制产品等,逐渐形成校企互动双赢、共同成长的良好态势。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效

江职院艺术系陶瓷工艺专业方向通过校企合作,把工作室体制与项目教学融合为一体,把原有的学科课程结构转化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引导的优化创新的课程结构。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和模仿性设计转化为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性学习和创造性设计,最利于学生“工作流程中的关键性岗位知识能力”的培养。校内教师、专家技术人员作为项目经理和项目指导,不仅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条利于学生成长的项目实施路线,以及小步迈进的步阶,更要对每一次挫折都进行预计,甚至设计一些需要超越常规才能达到的远近目标,同时提供大量信息资料、案例范本帮助学生分析排解,推动学生在历练与体验中融合基础知识,熟练专业技能和多角度的定义问题答案。在给予学生极大的艺术创造空间的同时,给予学生广阔的行动空间、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真实的博弈空间,使学生不仅体验设计过程,也更直接地体验设计的应用价值。2006年以来,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先后承接了广东省教育博览会参展作品设计、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参展作品设计、江职院礼品设计、陶瓷文化墙设计等系列项目。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设计大赛并连续荣获奖项。学院每年均举办学生陶瓷作品展览和设计大赛,参与者众,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

四、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

陶瓷工艺专业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工艺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现象。例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陶瓷专项技能训练,而放松了学生在综合设计能力方面的发展,使学生专业面偏窄,专业能力偏于单一。虽然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但初次就业就进入核心技能岗位的毕业生比例不高。仍然有学生坚持把薪金待遇列为首要条件,宁愿选择并不对口但待遇高的实习和就业岗位,等等。因此,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科学规划,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发展。既重视培养学生专项职业技能的项目工作室教学平台建设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教学平台的建设,更重视二个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交叉融合,有效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同提升。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尝试在现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能力点,增设大区域范围内应用性强、能够对原有专业能力形成支撑的模块化菜单课程,为学生就业提供多项选择。

2.完善管理,确保项目工作室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磋商,共同研究在企业化的项目工作室教学环境中,校企共同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形成良性的校企双重管理机制。例如:建立相对应的生态竞争机制和监督评价体系来进行深层次制约。由院内外专家组成督导组,从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社会声誉及专业影响等方面进行质量考核与评估。再如:建立项目工作室教学的定期检查机制,建立畅通的师生意见反馈渠道,及时聆听建议和解决问题,促进项目工作室教学形式更为自由和开朗。

3.提升层次,合理提高项目教学团队的职教能力与水平。应针对专兼职教师的不同背景和特长,设立合理的职教能力提升机制。例如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曾出现部分校内专任教师特别是一些新进的高学历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和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够熟练掌握职业能力分析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影响了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教学方法的实施的现象。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则应强化下企业挂职实践的制度要求,尽快提高其职业经历和专项技能水平。而对于从企业引进的专业课专任教师和聘请的技术导师,则可通过“一对一”的方式,适当开展教学能力和技巧方面的帮扶与培训。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项目工作室教学机制,促使不同类型的人员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影响和服务。

4.强化特色,以特色优势拓展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首先要发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从工艺技术、网络宣传、素质培养、思维训练等诸角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规划建设陶瓷艺术中心网站,研制教学课件,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开设全院性选修课程,使该平台成为不同专业学生发展个性、表现自我、乐于学习和实践创造的艺术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场所。其次要发挥江门五邑地区唯一的陶瓷专业技能鉴定考证点的优势,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陶艺制作技能培训和比赛;为陶瓷企业员工及需要培训的社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5.创新创业,促进部分学生创造性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创新创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发展理念。陶瓷产业更是新形式不断涌现,岗位内容及职业结构不断变迁。陶瓷工艺方向教学也要结合这种现状及时做出转变。加强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专业建设特点,与时俱进。在突出实践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职业定位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统一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