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6:5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游营销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石油是一种商品,但石油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商品,其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其应用的范围非常得广泛,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级别的生产中都需要运用到石油,所以,石油的营销应该站在不同领域的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为消费者制定出石油节约的方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石油产品在销售中实现各类效益,石油的营销是国家的趋势,在石油的使用中坚持环保的理念,符合国家科学发展观的相关举措,营销环保型的石油无疑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在石油营销的过程中,各种创新的环节能够让公司打开更多的市场,促进公司资金的周转,能够让公司扩大自身的规模,在石油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该与不同产品的性能结合起来。从石油的销售环节来看,现在,能够销售石油产品的企业一般都是国有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组织的公司,政府能够对我国的石油进行掌控,石油销售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按照政府出具的相关政策来实施,但是,石油企业在销售的时候并不是按照国家的价格来销售,可以按照石油的性能来规定,而且石油的价格会受到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在市场的竞争中,石油营销公司会选择可靠的伙伴共同度过难关。从石油的价格来分析,石油产品的价格是随着市场的供求波动的,所以其是不能够反应成本价格的,石油的价格高涨也具有一定的好处,这会使消费者在使用石油的过程中更加珍惜,提高能源的节约意识。
二、石油营销企业的营销能力分析
石油营销企业的营销能力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企业如果没有销售业绩,那么企业的价值就无从谈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石油企业的营销能力主要展现在节能产品的销售和设备的使用性上,而且,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销售的实效性,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石油营销企业的管理方面分析,在提供商品时尽量确保商品的多元化,改变简单的营销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商品的多元化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样他们就会提高对商品的注意力。石油营销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要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提高管理效果,研发出创新型的产品,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石油营销企业应该走信息化道路,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满足设备的性能,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该及时维修,而且要与消费者定期沟通,为消费者的长远利益考虑,采用优质的服务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节能产品的应用,设备在使用到维护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完善企业石油营销管理的能力。
三、完善石油营销企业营销管理能力的手段
(一)强化ERP学习,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EPR学习
EPR指的是企业的资源管理,在市场的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策划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创新营销理念,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在企业进行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通过纸质的管理方法,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实现全面化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统筹,使这些资源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实际的生产中,促进资源的合理应用。在企业资源管理的方法上,ERP理念是从美国引进的,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在沿用这种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管理模式不仅仅是合理的运用计算机软件就能完善的,同时,也要借助计算机软件实现资源信息的整合,在石油销售企业中,运用资源管理方法,能够将传统的业务开展流程进行创新,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对资源进行管理,将资源应用到正当处,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各类信息集成,能够对用户进行合理的评价,实现信息的共享,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利共赢,能够使石油销售企业的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和配置,提高营销的水平。
(二)强化石油销售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
1、实现营销理念的更新石油销售企业要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运用新的理念对销售模式进行创新,完善营销的思路,理念的更新是完善销售模式的良好开端,企业可以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充分站在消费者的层面去思考问题,以消费者的心理作为营销的核心点,将消费者作为整个营销环节的主体。2、实现营销管理的更新在石油营销企业中,对管理进行创新意义重大,良好的管理方法能够引导员工朝着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所以,企业在营销的环节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要创新用人机制,而且要不断完善企业的薪酬待遇,在企业内部采取竞争上岗的机制,让员工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销售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3、营销服务模式的更新企业在销售的过程中要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要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一定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可以通过市场调查的形式,要分析不同的企业对商品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最便捷的服务。4、完善企业的物流体系对销售企业物流体系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销售效率,完善物流体系后,就可以减少企业在额外费用的开支,节省了成本,能够对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进行及时地配送,提高了服务质量。
篇2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智慧旅游成为了当前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是当前旅游产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行政管理领域,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促使旅游产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广泛应用的一种全新形态,智慧旅游的出现,在改变传统旅游经营管理服务模式的同时,也给旅游从业岗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手段、职责与要求等多方面带来了深刻变革,相应地对旅游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产业,其开发和运营需要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作支撑,这种人才,不仅要精通旅游,还要擅长于现代信息技术,会进行在线营销和在线经营管理。传统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注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门技能的培养,培养目标以导游人员、景区讲解人员为主。而智能导航、导游、导览、导购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严重挤压学生的就业空间,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已迫在眉睫。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培养旅游电子商务人才
智慧旅游新形势下,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在线营销将成为旅游营销的主要方式,
旅游在线营销需要大量既懂旅游,又懂电子商务应用技能的旅游电子商务人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可以通过加大营销课程和电子商务课程的比重,加强学生在线营销技能的培养,为旅游企业输送旅游电子商务人才。
二、培养外语旅游人才
虽然智能导航、导游、导览、导购设备及其软件具有一定的翻译功能,但并不能满足整个行程中所有情景下的翻译需求,外语旅游人才的需求仍十分突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大外语课程比重,强化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为旅游企业输送外语旅游人才。
三、培养问题解决型的旅游顾问
虽然智能导航、导游、导览、导购技术能部分取代导游人员的工作内容,但旅游产品是一个综合产品,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甚至学、医、竞技等各个方面,游客在整个旅游行程中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一台预先设定好程序和情景的智能设备无法全部解决的,更多的时候需要靠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拥有丰富经验的旅游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灵活处理。在智慧旅游时代,游客仍然需要专业人员做帮手,问题解决型、顾问型的旅游人才将备受青睐。培养学生成为为游客提供全程帮助的问题解决型旅游顾问,是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方向之一。
四、培养旅游规划师
据旅游机构统计,近两年来从旅行社预订机票+酒店的半自由行人数增长比例在四成以上。来自中青、华远旅行社的数字,自由行人数已占到出境人数的两至三成。自助游、自由行正成为备受广大旅游者青睐的出游方式。在智慧旅游时代,根据游客的特点和个性化要求帮助游客规划独具特色的旅游行程,进行私人定制的旅游产品设计,成为旅游定制化专家,也是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之一。
五、培养智能平台使用和维护人员
智慧旅游平台每个功能的发挥都有相应的设备、软件需要操作,也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后台维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可以增设旅游智能软件应用,智能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等课程,从培养智能平台使用和维护人员方面拓宽人才培养目标。
六、培养数据处理人才―调研员
智慧旅游是以感知互动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核心是以游客为本提供高效旅游信息服务。要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服务,必须对游客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和消费需求、消费习惯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这使得旅游行业对旅游信息处理人才的需求变得更为突出,高职院校可以加大消费心理学、市场调研课程的比重,强化学生市场调研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旅游市场调研者。
七、旅游教练/培训师
随着旅游体验往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垂钓、攀岩、露营、冲浪,潜水、瑜伽、跑马、蹦极、跳伞等项目逐渐走入大众旅游的视野,这些项目的体验通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高职院校可以从这方面入手,通过培训、考证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一到两种相关技能,获取相应的从业资质,使学生成为游客旅游行程中的教练或培训师,拓宽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方向。
八、结语
篇3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从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现状、运作模式、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出路提出了见解,即创新与发展是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唯一出路。在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观点:做好专业数据库建设;加强与读者群沟通;提升科技期刊品牌意识;全力打造科技期刊数字化。
关键词 :科技期刊;运作模式:创新与发展;品牌意识;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4.005
1 国外科技期刊的运作模式及发展趋势
1.1 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据统计,国际出版规模STM同行评议期刊约2.3万种,这些STM期刊每年出版论文约140万篇。21世纪以来,科技出版市场规模每年超过230亿美元,而来自科技类期刊达到50%。在出版机构及影响力方面,STM是1 750种,4iley-Blackwe l1 700种,除了商业性出版机构外,还有协会非盈利机构的期刊,这些期刊包括美国化学会ACS,美国武力联合会AIP,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英国武力学会、美国武力学会等,非盈利性期刊在行业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2009年度SCI收录的总被引频次位居前10位的期刊,自然出版集团Nature排第1位;地域分布上,在STM期刊中,美英两国分别占35.4%,20.4%,中国是1.55%;在论文数量上,前10位主要是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日本、法国、瑞士、俄罗斯,中国是114种,排第9位,目前已上升到第2位,整体增长都非常快,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科研经费的投入, 2003年国家投入是1 540亿,到2011年是8 687亿,增长幅度非常大,有这么大的投入就有大的产出。根据目前数据分析,未来的5、6年以后,中国的论文数量可能超过美国和欧盟。虽然数量增加很快,但质量如何值得商榷。在语言方面,近半个世纪以来,科技出版和交流逐渐从国家性科学交流模式转化为跨国交流模式。在SCI交流上,现在通行交流的方式就是英语,其他很难操作。世界学术期刊语种分布,英语64%,汉语7.8%,德语7.6%。
1.2 国外科技期刊运作模式
国外科技期刊大多采取主编负责制,其职责包括:把握方向、吸引稿源、制定稿件背景测定。在编辑方面,有专职模式和兼职模式,专职编辑负责组织稿件工作,兼职则是请科学家做一些审稿并作出最终决定。专职有利于快速、公平地处理稿件,但缺点是编辑需要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和学术视野,成本较高。大部分采用兼职模式,优势是专业背景较强、运行成本较低,缺点是难以保证统一的评审标准和公正性,审稿时效难以保证,而办期刊最为重要和规范的是同行的评议。
目前,通行的出版模式有三种:一种是商业出版集团出版模式,主要是集团化出版模式,这是国际期刊出版的重要模式,国际大型出版集团20世纪中后期就开始资本强强联合的举措,整合和兼并出版期刊资源。爱思唯尔出版集团2010年销售额为33亿美元,发表的英文SIM文献份额占26%,1999年正式推出电子期刊平台,2010年有86%的收入来自数字化产品;第二种模式是专业协会出版模式,在目前的学习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美国化学学会,他们自己认为是非盈利机构,但真正谈判的时候全是商业性的,并且做得非常好。ACS出版社是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是非常出色的化学类期刊,出版部门盈利性非常强,其原因是背后有美国化学学会支持的学术运作;第三种是专业期刊社,其典型的有Scinece和PNAS,他们分别属于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美国科学院,PNAS创刊1914年,1982年由月刊变为半月刊,后来是双周刊,目前是周刊。传播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付费订阅,这是科技期刊非常传统的经营模式,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按照用户的理念不同,制定不同类型的价格政策,针对机构、个人、会员、学生设有相应的国内价格和国外价格。随着网络期刊的出现,出现了印刷版与网络版捆绑方式。另一种是开放获取模式,主要有:①开放获取期刊,完全开放,最有名的是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和英国生物医学出版中心;②单篇论文开放获取;③延迟开放获取,最有名的是Cell;④开放存档,建立开放存储窗口,把论文放在免费使用的预印本以及可以免费索取到的地方。
1.3 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特点与趋势
(1)网络化。当今是计算机网络平台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外科技期刊从投稿、审稿、编辑、制作、市场营销等编辑出版全过程已实现网络化,这使得学术期刊的出版形式、传播手段、阅读方式有变化,有的还是结构性的变化。所有的资料都必须是在线的,如果不是它就不可能存在,所有的资源都互联,如果不是,它也不可能存在。科研人员获取文献的方式,目前主要是通过网络形式获取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占比高达96.1%。
(2)信息化。在内容提供网络化的基础上,科技期刊实现了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多样化,同时增强了交互功能。为更好地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国外各主要科技出版机构普遍重视科技信息服务产品的研发。未来的论文呈现形式概括来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印出来;第二阶段是PDF;第三阶段就是信息互动。另外还有可能的是视频由作者介绍作品以及三维立体模式展现。因此,未来论文的展现会将以更加互动的模式展开。
(3)集团化。从科技期刊数量前5位的国际科技出版机构来看,其科技期刊出版数量已达到4 100多种,占国际科技期刊总数18%,而且这些科技期刊都是国际优秀的科技期刊,代表了国际科技期刊的水平。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依托数字出版平台传播已是必然。但是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既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又需要一定规模的科技期刊资源做支撑,因此单一科技期刊自建数字出版平台并进行有效传播,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因此,科技期刊依托集团化的数字出版平台进行有效传播是必然的选择。
(4)产业化。在国际上,科技期刊出版成为产业化发展态势,已成不争的事实。爱思唯尔2010年销售额达到33亿美元。在全球发表的英文科技医学文献份额中占26%。美国化学学会作为非盈利性机构,2009年已达到4.72亿美元。
(5)国际化。科技期刊的竞争是争取高水平的国际论文,科技期刊中心随科学中心转移而转移,科技期刊编委会组成也会不断调整,以加强高水平的论文组织。期刊边际成本不断增长,编辑、语言润色、数据采集与服务等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如印度、菲律宾等地为国际大型出版集团提供编辑出版服务。中国英文版期刊需要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编委会必须要国际化、并积极参与国际出版的合作,同时应还包括刊名调整等。
(6)OA策略。开发存取(Open Access 简称OA)是近年来出现的创新的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在数字化时代,科技家和科研机构大力呼吁科技期刊出版界采用OA策略,OA策略将成为一个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很多的科学机构给相关的科学研究所很多的经费,这其中也包括中国给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仪器产生的成果,需要拿到国外去发表,然后再交费。另外,图书馆预订期刊经费的限制,预定模式的限制,还有国际重要科技出版商由于市场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正在不断探索新的OA模式,他们在创办新刊的时候,并先采取OA策略。总体上讲,OA策略会成为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趋势。
2 创新是国内科技期刊建康发展的惟一出路
我国的科技期刊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一直是期刊管理部门、科学界和科技期刊界不懈探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各自所处位置不同及看问题的视角各异,因而对我国目前科技期刊发展存在的原因莫衷一是。笔者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2.1 数据库——科技期刊发展的基础建设
科技期刊国际化特征的具体体现就是被国际上同行业的专业数据库收录,当前最为被业界推崇的是被 SCI 收录。作为数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期刊大国,没有自己的国际性数据库也是中国科技期刊的切肤之痛。因此,应开展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战略性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数据库。同时国家出台政策,将具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级投入的科学研究报告首发于国内期刊,为高水平数据库建设解决饮水之源。
2.2 读者群——科技期刊发展的核心资源
对科技期刊而言,充足的稿源就是无穷的资源,在科技期刊办刊的过程中,应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应坚信读者才是科技期刊生存的基础和核心资源。目前,许多科技期刊与读者的交流是单向的,读者、作者缺少参与感,从而导致科技期刊丧失了最重要的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科技期刊为了生存而办刊,主要是满足作者的需求,是为作者办的刊,更多地是在思考如何为作者服务,而很少考虑读者的需求,这从期刊的印数中就可以发现端倪。现实条件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变得容易。为此,笔者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的追求:一是将期刊办成社会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二是使其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
2.3 品牌——科技期刊发展的最高层面
在市场环境下,科技期刊运作方式遭遇瓶颈,如何创新经营模式,保持科技期刊持续健康发展,是对科技期刊经营者的一个考验。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科技期刊品牌运作。科技期刊的运作具有不同的层次,而科技期刊的品牌运作应该是科技期刊运作的最高级阶段和科技期刊发展的最高级层面。当前,相当多科技期刊的经营已由产品经营转向期刊品牌经营,品牌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成为科技期刊经营制胜的重要资源,因此,在科技期刊如林与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谁拥有了期刊品牌,谁就能赢得了期刊市场的主动权,而缺乏品牌的科技期刊很难在激烈的市场中得到生存与发展。二是创新科技期刊发展的模式。笔者认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期刊成功经营模式应具有三个特征:①赢利方式的多元化。传统收入(如发行与广告)的比例逐步下降,新的赢利方式(如图书、光盘、客户资源、数据库、网站、会展、论坛、品牌授权)将应运而生,一切可以与刊物自身资源和品牌相关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可以纳入这个范畴;②多条产业链相互交叉。科技期刊的经营不仅仅围绕编辑、出版、发行、广告这一系列环节来进行,而是不断进行产业链的延伸甚至再造,而品牌将成为期刊经营产业链的核心;③资源整合互为基础。科技期刊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内容、读者、客户、行业、品牌等资源,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应将它们充分地重新整合运用,进而发现新的经营空间,形成新的赢利方模式。
2.4 数字化——科技期刊走出去的开拓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网络阅读为代表的、新的传播形态与渠道则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数字化、网络化影响着科技期刊原有的编辑、出版、管理及经营模式,使科技期刊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科技期刊在数据库建设、数字期刊平台建设、网络期刊、电子杂志、手机杂志等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由于受体制、机制、技术手段、人才等方面的条件制约,对于如何把现有的内容优势转化为信息化条件下的传播优势还缺乏可行的手段,对利用数字化创新期刊经营模式的动力不足,因而在期刊数字化进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期刊“走出去”战略,笔者认为,科技期刊只有网络化才能实现“走出去”的战略设想。科技期刊“走出去”就意味着科技期刊出版产业“走出去”,数字化网络出版是科技期刊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如“中国知网”出版的《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海外版)》,已在国外形成相当影响和一定品牌效应。同时也为我国期刊界“走出去”提供了经验。
3 结语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不仅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创造了新的良好环境,也给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期刊必须紧跟科学研究的步伐,由“科学记录本”、“科学备忘录”转变为“科学创新启示录”、“科学评议书”,要根据科研重心的转移来创新科技期刊内容、关注科技前沿进展、预测科技趋势,以形成相互推动、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科研学术与科技期刊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游苏宁.中国科技期刊的追求和出路[N].光明日报,2009-02-02
2 李晋悦.发展与创新,科技期刊才能做大做强[N].中华读书报,2008-10-22
3 陈广仁,苏青.中国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J].科技导报,2008(19)
4 金东.论科技期刊的营销意识与营销方法[J].编辑学报,2011(3)
5 袁桂清,游苏宁,蔡丽枫,等.论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J].编辑学报,2011(5)
6 彭斌.国际科技类学术期刊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出版,2012(12)
篇4
关键词:手机游戏;著作权;侵权;著作权保护
一、手机游戏基本概述
(一)手机游戏概念
手机游戏简称手游,是指依托移动硬件设备与系统程序运行的游戏应用程序。目前的手机游戏一般通过Java语言进行编写,其次使用较多的是C语言。现今手游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开发商、发行商、渠道商各司其职,在手游产业链条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开发商主要负责游戏的研发;发行商负责游戏的推广,为游戏提供专业的宣传营销方案;渠道商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游戏下载渠道。
(二)特征
1、移动便携性。手机游戏与计算机游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移动便携性。手机游戏依托手机等移动设备,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进行休闲娱乐。智能手机普及率逐渐提高,移动设备方便携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手机游戏。
2、制作周期短、更新换代快。手机游戏相对于计算机游戏来说,下载和卸载方式都十分便捷,这就导致了手游的用户群体不稳定,忠诚度低。对于关卡类游戏来说,一般用户在闯关成功后都会卸载游戏,除非这类游戏再出续作,否则很难挽回流失的用户。而对于需要用户在线量的游戏,需要经常更新,维持用户的新鲜感,保证游戏的用户在线量。
二、手游著作权侵权分析
(一)侵权行为
1、游戏规则。一款游戏的规则是该游戏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但是游戏规则的完全创新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手游市场上存在许多游戏规则相同或者类似的游戏,游戏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著作权一向只保护思想的表达,并不保护思想,游戏规则是否等同于思想,是否属于著作权保护范畴?2014年上海一中院针对暴雪诉游易公司不正当竞争案中作出了回应:“游戏规则尚不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并不表示这种智力创作成果法律不应给予保护。”[1]根据法院的判决可知,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尚不能保护游戏规则,但是游戏规则仍属于智力成果,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被侵权人可以通过其他法律如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画面、音乐、文字等游戏元素。如今的手机游戏不再像以前一样只由简单的元素构成,游戏画面、音乐、文字等元素的丰富大大提高了游戏的可玩性,是如今手机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一般游戏画面是由场景、人物、界面等因素构成,这些内容都是游戏的美术人员精心创作而成,具有独创性。为了到达视听效果的统一,游戏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游戏配乐产业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在RPG角色扮演类游戏中存在许多的对话、剧情,这些由文案策划人员编写的内容可以构成文字作品。这几类游戏元素都可以单独形成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关于这些游戏元素的侵权也应当受到著作权法规制,其侵权认定方法也可以按照各自作品类别的认定方式进行认定,保护权利人的权利。
(二)侵权行为频发的原因
1、手游行业竞争激烈的产物。手游行业准入门槛低,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便可以制作出一款游戏,大量资本涌入手游行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方面,由于手游生命周期短的特点,许多手游公司都希望能赚快钱,而手游行业素来有“三分靠研发、七分靠运营”的说法,只要游戏运营推广到位,渠道占优势,则无论这款游戏质量如何,都可以获得用户流量,实现盈利。另一方面,手游侵权维权时间较长,当法院判决出来时,游戏也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加上一般手游侵权的赔偿较低,因此许多手游公司在游戏制作过程中更加不注重游戏质量,也无暇进行创新,抄袭知名游戏或者借助IP优势成为游戏制作的主要方式。
2、法律法规不完善。手游行业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目前我国针对手游版权保护的法律并不完善,规定较为零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保护体系。
我国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界定手机游戏的著作权类型,在实践中我国一般将手游中的各类元素拆分开来进行保护。但是手游中还有许多其他元素并不能一一界定清楚,比如游戏规则,虽然在目前司法实践中,暂时未将游戏规则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畴,但是这仍是一个争议点,有待说理,法院也一般采取回避的态度。美国通常采取的做法也是游戏规则不能受到著作权法保护,但是美国版权局出台规定,一个详细描述游戏规则的文本是可以申请注册的,审查标准是其是否能构成文字作品。如果游戏包涵书面文字要素,例如说明书或指南之类,可以作为文字作品提请著作权登记。[2]这种做法将具体的游戏规则纳入了著作权法保护体系中。
3、司法实践中赔偿金额低,侵权成本低。近年来,虽然手游著作权侵权诉讼较多,但是大部分案件都是采用同时主张著作权法和不正当竞争法进行维权。主要原因是,一般采用著作权法维权较为困难,如前文所述,手机游戏中许多元素是否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现在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并且著作权的侵权判定较为严格,若单纯采用著作权法,权利人的某些权利很难获得保护,取证和证明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而权利人就算胜诉,获得的赔偿也十分有限,纵观目前的手游侵权案件中,胜诉所得赔偿十几万至几十万不等,相对于一款成功手游上千万的收入来说,侵权成本实在太小。
三、对我国手游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对手游的著作权保护集中在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但是我国手游的著作权保护情况仍然堪忧,法律的完善对手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手游的著作权类型界定以及权利范围的确定是手游著作权保护的基础。在司法实践中,美国将游戏归为视听作品予以保护,日本将游戏归于电影作品保护。[3]这在一定程度值得我们借鉴。
(二)政府加大执法力度
由于立法、修法成本较大,周期较长,而手游产业更新换代时间短,政府加大执法力度是对手游著作权保护最重要、最快捷的方式。自2010年始国家版权局联合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采取了“剑网”行动,严厉打击网络盗版侵权行为,2015年主要严查网络音乐、云储存、应用APP、网络广告联盟等方面。行政执法对于打击网络侵权行为有着十分有效、显著的作用,因此在手游著作权保护方面,不能忽视行政执法的作用。
“避风港”原则的出台极大地减轻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审核义务,但是在手游行业中,“避风港”原则遭到了一定的滥用,政府应当加大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避风港”原则滥用行为,促使渠道商们加大自身的渠道中手游侵权的审查力度,严格遵守“红旗”原则的规定。
(三)司法上,提高侵权赔偿金额
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增加对手游侵权的赔偿金额。如上文所述,我国手游著作权侵权诉讼中赔偿额度较小,而手游盈利惊人,侵权成本十分低廉,因此提高赔偿金额,加大侵权成本,对于遏制手游著作权侵权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手游行业属于信息时代新兴行业,更新换代快,法律面对新兴事物总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法院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很可能遇到无法可依的情况,这就要求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队伍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在现有法律规则、原则下采取灵活的方式创新性地解决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同时借鉴国外的相关案例,结合我国法律制度,实现对我国手游产业的有效法律保护。(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2014)沪一中民五(知)初字第22号民事判决书。
篇5
山西旅游
“黄埔”校长
1987年阎成荣怀揣3万元“巨款”下海,进入了山西旅游界。他亲历了太原¬市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线路到综合线路,从全部输出到近十几年来大批入晋,从汽车和火车硬座到海陆空联合线路的艰难发展历程。在20多年的打拼中,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机制,为山西旅游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被业界称为“黄埔”校长。如今,年届七旬的阎成荣,仍在老骥伏枥,到处奔波。
不断的否定,创新
1997年白手起家创建旅行社,1998年接待海外旅游团,突破了晋城没有海外地接团的历史,1999年成功举办了“空中游晋城活动”,开创特种旅游的先河!在山西旅行社行业率先建立质量监督部,推出“百分之百质量回访制度”,成为同行质量管理效仿的楷模。2007年,推出“出行管家”服务模式,像贴身管家一样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出行服务。
策划运作了海南、港澳等众多线路的旅游专列、包机活动;开辟了工农业考察专线、学生夏令营专线等特色线路产品及众多主题活动,牢固树立了在同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倾心、倾力, 服务三晋人民
2005年组织策划《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大型演艺晚会,随后在2008年成功打造出具有山西地方特色旅游晚会《唱享山西――大型综艺旅游晚会》,通过与太原¬市旅游局积极协¬调,成功将《唱享山西》纳入太原¬市旅游“一卡通”,为省内外游客到三晋旅游献上了一台心灵盛宴。
“当时起这个唱‘享’山西的名字,也是有着深远意味的,是想着让来山西旅游的游客在看完这台晚会后,一路上享受着山西民歌所带去的美好感受满意而归。”
“危”中求“机”
人,每天做一件事并不难,他,却用32年只做一件事。他就是刘顺平,他从大专毕业排到了MBA;从普通职员做到总经¬理。他的执著造就了山西大酒店“管理模式”,也成就了山西大酒店的“金字招牌”。
200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刘顺平高屋建瓴地意识到:细节服务是酒店经¬营的核心价值。围绕这一核心价值,他每年制定年度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特别是2009年,在持续的金融危机中,他以企业家的眼光洞察市场变化趋势,集思广益,积极寻找新的机会和商机,“危”中求“机”。
云冈永远的守护者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方面欠账太多,云冈不能再停步不前了。这已是良心问题,职业道德问题。我们现在能做的,还都仅仅属于抢救性修。”作为国家5A景区大管家的张焯永远在保护云冈石窟的第一线。这位拥有历史学硕士学位的云冈人,20多年,笔耕不辍,编著多部关于云冈石窟研究和保护的书籍,为云冈石窟的研究和保护作出了极大贡献。谈及这些张焯显得十分淡¬然:“这一切,为的是让云冈石窟这颗璀璨的明珠永放光芒,让更多的人、让我的子孙后代共享世界遗产。”
长治的旅游名片
1999年闫广授命组建长治市文物旅游局,提出了“炎帝文化太行风光”的长治旅游主题,长治旅游事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他又开始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使长治的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闫广同志以发展长治旅游业工作为己任,是他的个人魅力和实干精神,让世人了解了山更清、水更秀的十大魅力城市长治,带领市文物旅游局及全市文物工作者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实现了长治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手是黑色 一手是绿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山西省涌现出了几个焦炭大王,阎吉英就是其中之一。10年后,他的一个决定却震惊了全中国。90年代中期,当介休市政府抛出“绵山”绣球时,阎吉英接住了这个绣球。他决定独资开发绵山,顿时引爆绵山旅游业,由“焦炭大王”转型成为绵山“掌门人”。阎吉英开始了由“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实现跨越性的战略转移,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
15年间,绵山的开发建设规模和速度创全国之最,创造了煤焦企业成功进入旅游绿色产业的范例,创造了一个景区吸纳社会劳动力更多的纪录。
山西 紫禁城大总管
举起理想的烛把,让脚步变作车轮,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程……¬……¬侯廷亮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侯廷亮与王家大院从相识、相知到相伴十余年中,竭精殚智,孜孜以求,使之在众多的晋商大院中后来居上,声誉鹊起;旅游人数及总收入每年位居各景区前列。侯廷亮的《试论开发静升古镇的可行性》被评为国际优秀论文、国内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收录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创新与发展》一书。他的开发与营销理论及实践为业界提供了范本。
他不当“顾客是上帝”,只把游客当朋友。
创新 走向成功
张敬忠是山西省最早从事旅游工作者之一;他在山西旅游史上,拥有数不清的第一头衔。军人出身的张敬忠,以顽强的毅力和行之有效的工作,大胆地对车队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1983年,张敬忠创造性地制作出了山西第一份太原¬一日游、五台山三日游等旅游报价,并制作大型旅游广告牌,开山西省旅游和旅游广告之先河……¬
27年来,张敬忠同志亲手成立了黄河旅行社、体旅山西分社、山西天马国际旅行社等旅行社,培养了大批旅游骨干,为山西的旅游事业发展继续不懈努力。
篇6
随着贵州旅游业的深入开展,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投融资博弈与金融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一)贵州省开发屯堡文化旅游地产投融资博弈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贵州省对屯堡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涉及到贵州省西南安顺地区一个方圆200多里的大明王朝古代汉族群体,被誉为“明代军屯文化活体博物馆”的――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区。贵州省在明朝建省前后,朱元璋把当时京城南京和安徽省凤阳地区一带军民调往现在的贵州安顺地区开辟了200里的军屯、民屯和商屯,至今保存尚好的屯堡村寨有天龙屯堡、九溪和云峰八寨等十几个,从金融角度分析具有旅游资源形态。对贵州省开发屯堡文化旅游地产投融资博弈进行金融创新,有助于我省的新农村建设和我国大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我省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及农村金融风险控制,意义非常重大。
(二)贵州省开发屯堡文化旅游地产投融资博弈创新的可能性
贵州屯堡文化旅游服务业是国内顶级、国内唯一性和国际一流的旅游资源。贵州屯堡文化游目前暂时是短线旅游商品,可以采用黄果树瀑布游加长到达屯堡文化旅游带的营销模式,迅速形成短线快速启动,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区未来可以进行短线旅游产品和黄果树瀑布游等长线产品旅游运作相互结合的旅游支撑结构,这对贵州省的产业转型和旅游事业的大发展,意义重大,实在是可喜可贺。因为贵州西线旅游市场发展较早,贵州屯堡旅游的游客量有一定保障,仅2010年第一季度黄果树的游客量就有15万多人次,黄果树瀑布2010年将有约0.6亿元到1亿元人民币的门票收入。考虑到产品的互补性,贵州屯堡旅游区的市场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贵州屯堡文化资源,特别是高品位一流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很高的难度,需要进行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升华提炼项目开发理念,通过产品策划、游憩方式设计来打造市场核心吸引力。只有开展金融服务业创新,将游憩方式、游线结构、收入模式、营销方案、政府政策与管理、企业运作商业模式等相互衔接配合,落实到实际的屯堡文化旅游地产建设融资博弈与经营信贷博弈之中,才能达到顺利开发的目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前期工作,要求高水准的专家团队、旅游运营经验及建筑景观艺术设计高手的通力协助。贵州屯堡文化旅游资源是极具吸引力的高品质旅游吸引物,因此,具备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和条件,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大有可为,值得金融机构大力扶植和大力开发。
二、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投融资博弈与金融风险管理的政策选择
为了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在西南民族地区的腹地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地产建设中加强投融资博弈的因子,促进贵州省金融效率的提升,建议试行如下的金融服务政策和金融风险管理措施。
(一)建议设立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地产风险基金(Venture Capital)
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产业风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申请文物保护单位资助的资金,例如,申请乡村旅游的资金,申请旅游小城镇的建设资金,申请旅游国债等等。贵州省和安顺市应运用好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地产风险基金的示范带动功能,加强对旅游地产投资的宏观调控,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吸引多种民间资金投入,建设好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区。
(二)贵州省旅游业金融服务业集中投入贵州三大旅游品牌的建设
贵州省近年来旅游地产主要突出了三大品牌:第一品牌是夏季贵阳避暑,广告用语是爽爽的贵阳。第二品牌是冬季贵州的温泉旅游。第三大品牌更加突出了贵州独一性的特色:贵州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屯堡之都。贵州省要加大对三大旅游品牌的地产开发,利用金融制度的完善及管理,严格控制贵州三大旅游品牌外的大项目的旅游地产投资。
(三)银行对贵州屯堡文化旅游投融资要与绿色碳基金挂钩
贵州屯堡文化旅游业是绿色产业,银行对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信贷符合低碳金融的要求。银行等金融主体对旅游地产投资和融资应循序渐进,合理投放,贷前审慎,贷后监控,强化绿化面积和造林固碳的要求,确保旅游贷款的安全和质量,银行对贵州屯堡文化旅游投融资要与绿色碳基金挂钩,增加碳信用,利用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套利避险。
(四)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贵州各乡镇基层政府的金融等信息沟通
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金融博弈的风险管理需要加强与地方乡镇政府的联系与沟通,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加强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市场分析,指导投资决策。为了保证投资安全,保证贷款资金的如期收回,金融机构应注重加强市场分析,用以指导投资人的决策,防范金融风险。一是各级银行要切实落实贷款抵押担保手续,并密切关注借款人和担保人的经营状况,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资金回收。二是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对在建旅游工程不得随意追加投资。最后,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项目,银行要认真分析贵州旅游业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取得政府部门积极协助银行等金融主体对屯堡文化旅游贷款项目的管理。在内控上,要制订具体的回收、盘活或处置方案,适时跟踪,注意监控,逐步压缩不良贷款存量。
(五) 开展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资产证券化
加快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提高银行与其他投融资主体的资产的流动性,这是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地产投融资博弈与金融风险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若能在近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旅游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使银行等投融资的金融主体多年来沉淀在贵州旅游业的庞大资金得以盘活,从而缓解投资风险和融资风险,并促进贵州旅游资产的良性发展。打造高品位一流的“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区”,需要金融业制度创新,确保银行等金融主体的金融利润和金融增值的实现。成功地把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金融博弈和金融风险管理打造成贵州金融服务博弈的典型案例和金融博弈的经典传奇。
篇7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从中西方文化的概念和核心入手,追溯旅游的历史发展,分析文化和旅游的关系;然后探讨旅游文化的发展内涵和功能;最后以西安成阳旅游一体化(旅游同线)为例,回顾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西成旅游文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更多浸透了旅游客体的客观历史文化和旅游主体的主观文化以及在旅游过程中与旅游媒介相互作用,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
一、中西方文化与旅游
(一)中西方“文化”的概念及核心
1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一词是从拉丁语Cultura转化而来的。据英国文化史学家威廉斯(RaymmondWilliams)考证,在18世纪之前,culture一词主要指“自然成长的倾向以及人的培养过程”。到了19世纪,culture指“各类艺术的总体”和“一种物质上、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Harris)将其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BurncttTylor)给文化的定义在西方基本达成共识:“文化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la]西方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其特征是主体与客体对立,宗教与科学两元。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希伯莱文化、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体现为理性精神、人文精神、宗教精神的统一。
2.中国文化。在汉语中,文化的意识至少应当推至东周。孔子的《论语·八情》中有“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这里“文”已经有文化的意味。《易经))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词源而言,汉语“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刘向《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由此可见,中国最早“文化”的概念是“文治和教化”的意思。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偏重精神方面,其精神基础是儒家伦理。进一步的引申认为中国文化天人合一:“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于鬼神合其吉凶。”其特征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宗教与伦理的结合,讲究的是人文主义。从渊源上讲,中国文化是一种巫史传统的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道、法等为补充。
(二)文化和旅游的关系
1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广东的汉奸别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遗址,长安古乐等。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轰展性,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2.文化是旅游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易于满足,但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西安、洛阳两城市争夺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丝绸之路已成为驰名世界的旅游品牌。
3.文化是旅游的驱动力。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人的重要驱动力。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按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成为国内旅游的知名品牌。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运用的典型。
4.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据统计,2008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中,文化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
二、旅游文化的发展
(一)旅游文化的内涵
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或旅游目的地)、旅游媒介(直接、间接服务的旅游企业)在旅游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之中。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会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最后,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二)旅游文化的功能
1旅游文化的人文教化与审美功能。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就是感受美,获得美感,而美就蕴藏在旅游文化的客体之中。旅游者通过游览秀丽的自然景色、凭吊历史文物古迹、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品味他乡的饮食文化,提高审美水平。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许多自然景观中包含了伦理道德意义,自然景观的美丑同人的道德情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在游览长江三峡的神女峰时,会被神女对待爱情婚姻至死不渝的态度所感动;畅游黄河,除了感受其浊浪滔天的壮阔水势外,更主要的是被黄河的象征意义—华夏文明的摇篮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感染和激励,由此提升了思想境界,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旅游文化的商业价值与经济功能。旅游文化的商业价值与经济功能具体表现在促进消费和增加外汇收人两方面。旅游文化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首先体现在旅游媒介中。旅游业经营者、从业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服务观念及经营思想等文化素质越优秀,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就越会得到满足,精神上的享受、心理上愉悦必然会强化消费欲望,从而实现消费行为。另外,旅游资源中文化含量与价值的开发,同样会促使旅游消费的增加。外国游客人境旅游,既要进行商品消费,又要求提供劳务服务,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发展跨国旅游是给国家增加外汇收人的重要途径。
3.旅游文化的文化交流功能。旅游文化具有文化交流功能。文化交流可以增强旅游地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好往来。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山河壮丽,古迹众多,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旅游者登临泰山,会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豪情;漫游故宫,会发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举世无双之惊叹。旅游文化还可以帮助旅游者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偏见和误解,有力地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旅游文化发展的主要对策—以西安咸阳旅游一体化为例
(一)西咸旅游同线的提出
西安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热点城市和西部核心旅游集散地,年游客接待量占陕西省的90%以上;咸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文物为主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是陕西北线、西线旅游的重要节点。西安的客源优势和咸阳的资源优势为两市的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沈抚同城化”、“广佛同城化”、“京津同城化”和“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提出,2003年元月,西安、咸阳两市旅游局在西安共同签订了“旅游同线”协议,提出了“一接四同”的具体思路(即旅游规划相衔接、旅游市场同开发、旅游产品同体系、旅游环境同整治、旅游服务同网络),标志着西咸旅游一体化的正式启动。
(二)西咸旅游同线取得的成果
六年来,两市的旅游合作取得了很大成果。比如,建立两市旅游协商机制,即两市旅游局和旅游协会间共同研究、确定一定时期内“旅游同线”工作;实现两市旅游规划对接.邀请对方参与规划的研讨,为编制西咸旅游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建立联合促销机制,如联合赴客源市场进行促销、联合举办了“观《贞观长歌》、游盛唐美景”、“持奥运门票到西、咸半价游”等活动;建立了重大旅游项目协商机制,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建立了两市旅游行业单位联系机制,通过信息互通、培训同搞、市场共作等措施,使两市行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等。
(三)西咸旅游文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1.打造西咸旅游统一形象。共同协商确定两市共用的旅游形象、旅游标识、旅游口号等,共同对外宣传,使西安与咸阳成为一个统一的旅游目的地,使西咸旅游成为游客普遍认可的统一体,而不仅仅是两市旅游部门内部的认同。
2.构建两市统一的旅游宣传咨询与服务平台。由两市共同建立旅游基金,用于西咸同线旅游宣传咨询与服务平台的构建。如建立两市同台同号的旅游声讯服务平台、旅游网络咨询平台、在两市广电网络中开设共同的旅游栏目、在两市建立统一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整合两市旅游六要素的基础上推出统一的、两市通用的城市旅游卡等等使西咸旅游合作向深层化、具体化、实用化方向发展。
3.发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或者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来显示博大精深的唐、秦文化内涵;重视旅游文化策划工作,解决现存的整体旅游形象不清晰、旅游产品文化档次不高、旅游市场文化营销策略不高明的问题,真正把旅游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晨
4.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体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这就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
篇8
关键词:生态旅游 现状对策
秦皇岛是着名的旅游度假城市,其旅游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是21世纪保护环境、创造就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朝阳产业。秦皇岛作为一处生态资源较丰富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状态,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施精品战略、搞好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推进市场营销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支撑与保障系统,才能更好的推动秦皇岛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秦皇岛绿色生态旅游,起步始于1994年秦皇岛集发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建设,2002年园区门票、餐饮等相关收入是蔬菜种植配送的2倍,达到1400多万元,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家AAAA级生态农业景区。北戴河湿地观鸟是人们在北戴河鸽子窝景区能看到的一幅惬意美景,蓝天、大海、白云、海鸟极完美的组合,成为中国鸟类研究基地,也成为观察迁徙候鸟的最好地区之一。这些生态旅游的实践是很好的尝试,但眼观其经营现状,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态旅游缺乏开发商规范化管理,如何加强景区生态性管理,是我们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秦皇岛旅游业的总体呈现整体服务质量欠缺的现象,一些个体经营者,由于没有经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服务水平明显存在着不足,为了提高秦皇岛旅游业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服务质量,我们必须从这一方面入手,针对个体经营者经营不良的情况,切实地予以改善,使他们树立旅游服务意识,作到规范经营,主随客便。同时要加强自我优化,以顾客为中心,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8月省长在出席北戴河新区开发建设办公会议时强调:秦皇岛市要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立市的战略产业,要树立大旅游观念,并号召“全市发展旅游,全年发展旅游,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全市动员,齐心协力推动秦皇岛旅游跨越式发展。秦皇岛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发展新要求,初步确定了129个旅游和城建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886.6亿元。各级政府对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为其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秦皇岛生态旅游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现旅游经济的繁荣兴盛。
一、巩固发展国内旅游业,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带动生态旅游的发展。秦皇岛市国际旅游业务虽然起步较早,但比之国内旅游业发展缓慢。这显然与秦皇岛这个旅游城市不相称,尽管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与条件相仿的沿海开放城市相比,主观上重视不够应视为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领导,加大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力度,争取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首先,强化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宣传促销工作;第二,依托北京、承德等周边旅游热点城市,加强业务往来,借助他们的优势带动自身的发展;第三,深化改革,进一步调动秦皇岛各家旅行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外联作用;第四,积极向北京、天津等市常驻的外国使馆、商社、办事机构等宣传秦皇岛的旅游优势,使他们中更多的人来度假、游览,或参与专项旅游活动;第五,将邻近的日本、韩国、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作为重点目标市场,大力开拓经济贸易往来,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等,以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促进旅游的发展。国内旅游是基础,而国际旅游的发展将会对景点开发、服务质量等整个素质起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在秦皇岛市旅游规划基础上,依托现有景区,通过对生态资源、农业资源较好,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旅游线路进行筛选和组合,规划出主要的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包括:
①沿海生态旅游精品路线:以秦皇岛市海岸线为依托,开展看海景、听海涛、观海潮、海水浴、采海贝、品海鲜、买海货等旅游活动,体现鲜明的海滨旅游特色。
②长城生态旅游精品路线:以长城附近的102国道为主线,包括山海关、抚宁、卢龙等长城旅游区。
③生态养生旅游精品路线:依托秦皇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度开发环保健康的养生旅游项目,以分时度假养生游来破解秦皇岛市淡季瓶颈,全市、全年、全方位地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以养生科普教育和果蔬采摘游把养生理念、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完美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现代农业经济效益,推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④森林生态旅游精品路线:秦皇岛市众多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在远离市区的祖山风景区,可发展森林探险游、森林科考、森林休闲、森林健身、森林饮食等旅游产品。
⑤湿地湖泊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当前湿地旅游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旅游之一。利用秦皇岛鸽子窝湿地,开发湿地观光和观鸟旅游等。
三、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将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融入旅游业,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开创新型旅游开发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主要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强化信息服务。为了给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旅游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我们要着手开展旅游统计分析,建立旅游项目库,在进一步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第二,广泛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旅游业的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向整个世界展示自己,将秦皇岛旅游业的优势和特点,展现在大家面前,让更多的旅游爱好者了解秦皇岛、关注秦皇岛。在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的国家里,就基本实现了旅游企业的全部上网,他们不仅能吸引国内外旅行商和潜在的旅游者访问网站,还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合作的商机和广告宣传作用,我们应积极向国外学习这一经营方法;第三,应强化配套服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它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功能。改善我们的工作水平,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营销和网络预订,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第四,尽快建成秦皇岛旅游局域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和管理系统业务网。为使我市旅游业尽快与国际接轨,我们应积极建立旅游局域网和旅游电子商务网,尽快地实现“数字秦皇岛”的目标;第五,加强与同行业伙伴的合作,我们可以与兄弟城市开发京津冀旅游电子地图,实现环渤海区域旅游服务的一体化,从而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同时也加强了行业之间的联系。
四、建设秦皇岛旅游人力资源引进、培训联动机制。要改善我们目前旅游业的状况,根本的解决途径还在于“人”这里,首先,我们要建设旅游人才职业培训体系。加强人事局负责的公务员旅游知识培训、由组织部负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旅游知识的培训;做好导游和经理的职业培训;在企业内部作好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形成日常培训体系;建立秦皇岛旅游培训基地,完善旅游企业人才培训和社会旅游人才培训,使秦皇岛市党政干部充分掌握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基本知识。其次,完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根据秦皇岛现有的旅游人才教育资源和现状,整合秦皇岛现有的旅游人才教育资源,争取在未来5年内建立起初、中、高等人才教育体系,建立秦皇岛多层次的旅游人才教育体系。健全结构布局合理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网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优化旅游从业人员结构,为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再者,建立旅游人才引进体系。重点加强旅游人才的引进工作,使人才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新世纪旅游行业的竞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最终都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我们要依托秦皇岛市综合优势,完善人才结构,抓好人才引进。在完善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积极引进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实现秦皇岛市旅游业现今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同步进行。
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秦皇岛市的支柱产业,其中生态旅游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生态旅游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对秦皇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以旅游促发展,针对秦皇岛市生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力争早日实现“旅游立市”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世斌.城市休闲产业合理规模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7):206-208.
[2]李树峰,李胜芬,李蕾,高雅芳.国内旅游者滨海旅游行为研究——以秦皇岛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第7卷第3期.
[3]张玉香.体验视角下的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1期.
[4]丁丽英,平潭.滨海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3期.
[5]高向丽.秦皇岛市滨海旅游供求分析及发展思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6]袁志超,孙振杰,冯禄昭.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构思[J].当代经济.2009年9期.
[7]洪贤兴,韩立民.2007年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篇9
关键词:诱导效应 消费者决策 消费者行为
一、引言
传统经济学假设在市场上,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时候都是“完全理性的”,消费者追求的满足程度的最大化。经济人假设是以完全理性为条件的,由于具有完全理性,经济人才能够找到实现目标的所有备选方案,预见这些方案的实施后果,并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在这些方案中作出最优抉择。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认为,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而是只具有有限的决策能力和选择能力。他从“有限理性”的原则出发对古典经济学家们的“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的认识进行了修正,并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作了详细阐述。决策理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Harbert A.Simen)继承并发展了巴纳德关于人的决策能力有限性的思想,在1947年出版的《管理行为》中对“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质疑:“单独一个人的行为,不可能达到任何较高程度的理性。由于他所必须寻找的备选方案如此纷繁,他为评价这些方案所需的信息如此之多,因此,即使近似的客观理性,也令人难以置信。”西蒙认为,“完全理性”的人不存在,人的行为动机是“愿意理性,但只能有限地做到”。他指出,人不可能知道全部的备选方案,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复杂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的认识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限的,经济行为者不可能把所有的价值考虑统一到单一的综合性效用函数中,因而,人是有限理性的。现实中消费者追求的不是效用最大化而是适度效用。MIT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行为经济学家Dan Ariely教授,在他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可预见的非理性)》书中, Dan Ariely通过对人们的拖沓习惯、如何给物品定价、怎样接受痛苦以及美女对男子大脑的影响等行为的研究,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所有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所做决策时是不理性的,至少也是有限理性的。但实际情况是,人们坚信自己是理性或有限理性的,在做决策选择过程中,也会采用理性的推理,可糟糕的是,由于诱导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最终会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结果,使自己无法获得最大利益。当然,这些非理是可以预测到的,原因是人们的非理可以事先经由精心设计的“诱导效应”等因素而被控制。所谓诱导效应( decoy effect) 是指营销人员将一个精心设计的诱导产品项引入到消费选择产品集中,吸引某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改变最初的选择,而选择高价格的目标项。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社在其网站上给出如广告(表1)。丹教授设计了一个实验,让麻省理工学院的100名MBA学生作选择,84%的人选择了电子版+打印版套餐,16%的人选择了电子版。因为他们全都看到了定套餐相对于单独定印刷版的优势,事实上是,单定印刷版作为诱饵,影响了我们的购买决策。既然印刷版一项没有人作出选择,那么如果把印刷版这一项去掉,结果还是一样吗?重做实验后发现,结果完全不一样,68%的人选择了电子版,32%的人选择了电子版+印刷版套餐,但第一次实验很明显的是,中间印刷版一项根本没有人选择,去掉这一项常理认为不会对第二次实验结果有影响,但实际情况是明显很明显,因为诱饵的存在,使得消费者作的购买决策绝非理性,这就是诱导效应。实际上,该实验也证实了另外一种诱导效应形式的存在,即选择集内某方案出乎意料的退出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当消费者所偏爱的方案被证实无法获得后,剩余方案的选择份额,与一开始就告知消费者该方案无法获得的情形相比,仍然存在显著差异。诱导效应的实质是通过增加不对称信息把决策者置于有限理性的情境下,使其对最初的选择产生背离,产生不理性的决策行为。
二、诱导效应理论研究回顾
(一)国外研究
假定市场上现有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A和B两种,其市场份额占有量分别为60%和40%,当引入一种新的可替代产品C之后,传统理论认为C产品会分别从A、B两种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上各分一份,从而导致A、B产品的市场占有量都相应的有所下降,但Huber, Payne,Puto等人对此深表怀疑,并在1982年的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杂志上最先提出“诱导效应”。他们研究表明,由于诱导产品C的引入,可能使A、B两种产品的一种,其市场占有量比产品C未加入之前还要大,另外一种占有量相应地迅速下降。Huber, Payne,Puto 等人最初把诱导产品概括为“不对称优势替代品ADE(Asymmetrically Dominated Alternatives)” ,ADE指一个属性占优势,而另外一个属性不占优势的产品,把ADE引入待选择产品集中,可以导致与ADE具有同样属性优势的产品增加了被消费者选择的可能性,从而出现与当时流行的选择模型假定不相符的结果。Huber, Payne,Puto以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实验,要求对汽车,餐馆,啤酒,彩票,电影和电视六类产品做出选择,每一类产品分别具有目标产品Target、竞争产品competitor和诱导产品decoy三个不同品牌,每种产品定义只有两种属性,目标产品和竞争产品各有一个产品属性优于对方,实验结果表明,诱导效应存在,使得在原有选择集内新增一个较差的产品方案,会增加占优产品方案的份额。Huber, J.提出了ADE现象,但是并没有对该现象给出进一步的解释,之后的研究工作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得以发展来解释ADE现象:、一种理论是基于维度衡量“dimensional weighting”的原理,主要是提出“偏激厌恶Extremeness Aversion”模型,由于人们看重损失胜于看重收益, 这种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会扩展到情境中各方案间的优劣势比较, 由于折衷方案和其他方案比较劣势最小, 因此人们会由于对极端的厌恶而喜欢折衷方案。但厌恶极端只表现在一些特定的属性, 在价格这样的属性上却不能发生影响。该模型主要特点是,使用局部比较代替了全局比较,同时假设消费者具有厌恶损失的心理,经过有限理性的推理步骤,从数学上解释了ADE现象:另一种理论主要基于增殖价值“added value”原理,该理论来源于增殖价值方法。对于决策人而言,是增加了购买动机而不是增加了维度意义上的价值,Simonson使用公正“justifiability”术语去解释ADE现象,从而推断诱导产品的引入,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又公正”的购买目标产品的理由。同时该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待选问题的结构影响决策人的决策过程乃至决策结果。上述两种理论的解释,Simonson都参与了工作,从时间关系上看,Simonson应该更倾向于前一种理论解释。Dan Ariely在1995年重新设计了三个实验,将ADE现象基础理论、维度衡量理论和增殖价值理论综合起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并提供了选择行为的理解更一般的框架。
(二)国内研究
国内有关消费者“诱导效应”方面的研究,截止至2010年底,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上只有两篇方面的论文,杨亮、储玖琳选取旅游资源相似的两个旅游目的地西安和洛阳,分别设计出3种体验价值差异不大的旅游路线。由旅游路线组成两类问卷,并采用单一测试模型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检验,证明了在国内背景下,诱导效应的确对游客旅游路线选择有显著影响。孙洪杰、周庭锐主要研究工作为消费者基于选择集的情境效应的综述,对基于选择集的情境效应(尤其是吸引效应和折衷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和展望。
三、诱导效应机理及应用启示
(一)诱导效应的机理
在设置的情境中,选择项目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产品属性的差异,如潜在消费者对产品选择,往往会考虑在多个属性之间比较,为简化问题的需要,同样也假设备选产品只有两个属性: 体验价值和价格费用。其诱导效应原理如下:假设A'和B'为诱导产品,A和B为备选产品。相对于B产品而言,A 产品体验价值低,价格也低; 若假定B产品为目标项,体验价值高,价格高; 此时加入B'产品为诱导项,特点是高价格低体验价值。只有A、B 两个选项时,潜在的消费者会根据其消费水平在A 和B 之间选择。增加诱导产品B'以后,其高价低质性使B 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从而增加了对B 产品选择的可能性。B'项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扩大决策者的选择范围,而是诱使决策者倾向于目标项B 。同理,如果假定A产品为目标项,体验价值低,价格低; 此时加入诱导产品A' ,其特点是与A产品同样低的体验价值反而价格较高,A产品的低价高质性使其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从而增加了对A 产品选择的可能性。按照古典决策理论,消费者有能力选择最佳的产品。但事实并非如此,消费者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尽管他们总是期望能达到价值最大化,但会受到认知能力局限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复杂性等方面的影响。如(图1)所示,只有A、B 两个产品选项时,潜在的消费者未必知晓上述两种属性中那种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一般会根据其个体对两种属性的偏好,在A 和B 之间做出选择。但现实的市场情境下,商品琳琅满目、品类繁多,只要存在有诱导产品,如(图1)中的A'和B',消费者容易受其影响,非理性的、被动的选择目标产品A或者B,而这样的非理性是完全在预先被设计好了的,从而可预测的、可控制的非理性。这一点对于消费者而言非常可怕,对于产品生产企业而言是利好,因为从这个角度而言,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对企业来说是“可控的”,却不增加或者增加很少的企业成本。但也未必完全利好,因为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还受其他竞争企业产品产生的诱导效应影响。决策者面对复杂问题难以决断时候总是倾向于简化问题,习惯于把多属性、多维度的产品比较问常简化、投影到一个维度上然后去作选择。或者经常把需要全局考虑的问题由于个人的偏好而简单化为局部情境下去解决问题。诱导产品的引入,会改变消费者对原来两种产品属性的偏好次序。而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偏好是既定的, 消费者对某方案的偏好不会受到其他方案加入的影响。而诱导效应的研究颠覆了这一传统理论, 学者们发现消费者偏好往往不是既定的,而是现场性的、适应性的、习得的、易变的和可操控的, 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在现有的选择集内加入一个新的方案, 会对原有方案的偏好产生系统性影响。需要指出的是,按照诱导理论的原理,诱导产品的设置时间,应该是在消费者实际决策发生之前,设置一次诱导产品即可实现诱导效应。Tao Zhang等采用计算机多主体建模的方法模拟“诱导效应”现象,但其在Netlogo模拟实现中,每次迭代前后都重新设定一个新的诱导产品,即该论文实际上实现的是多次添加诱导产品才得到的“诱导效应”结果。
(二)诱导效应应用启示
诱导效应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可以设置特定诱导情境使消费者选择利润更高的产品,从而在不增加成本或增加很小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企业收入。诱导效应在新产品导入、产品淘汰、定位策略、产品品类、产品陈列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实践价值,企业可以通过品类组合、陈列布置、利用诱导产品参照来设计诱导效应,以提升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此引用Huber, J在其论文给出的例子来说明:(1)某服装店销售2种分别售价为100$和150$的驼毛夹克,后者价格较高销量不大,该服装店引入并展示了售价为250$的新驼毛夹克;新夹克并没有卖出,但售价150$的驼毛夹克的销量却增加了。(2)某旅行社主营的一条国内线路费用为500$,新加入一条需花费2500$的欧洲游线路;后者售票量很少,但是它的引入可以增加国内游线路的销量。(3)某汽车销售商正在卖一种耗油量较高的车但销量很少,但如果在陈列大厅中,把该车放在耗油量更大的高马力性能车旁边,会降低耗油量这一产品属性维度的影响。同时,在新产品导入时,应注意到与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竞争性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是否产生了对本企业自身不利的诱导效应。可以设定下列市场情景:超市里已有A企业售价分别为5¥和10¥的两种牙膏产品,与A企业竞争实力相当(忽略品牌的因素)的B企业为迅速抢占市场采用低价策略,同样也推出两种牙膏,售价分别为2¥和6¥,同样也进入该超级市场放入同样的售物架上的相邻的位置上,结果可能事与愿违,B企业并未增加旗下产品销量,反而会增加A企业5¥牙膏产品的销量。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目前网络购物商城中普遍使用推荐RA和比较CM,即在网络消费者做出实际购买决策之前,首先由网络软件自动向消费者推荐可供选择与比较的产品列表,在RA和CM中很容易应用“诱导效用”理论,但应当适当地采用,企业在实际营销活动过程中,设置诱导情境要注意道德尺度。任何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不会仅将赢利作为唯一目标。
四、结论
本文从消费者决策理论“可预见的非理性”观点入手,介绍了“诱导效应”相关背景知识,从最早提出“诱导效应”的 Huber,J等的研究开始对“诱导效应”相关研究作了总结,并给出了“诱导效应”机理的解释和企业应用“诱导效应”的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于仅从诱导产品的两个单调属性所描述的方案构成的选择集这一简单情况入手,验证了诱导效应的显著性。多属性方案选择集的诱导效应很少得到研究;另外从个体延伸到组织等复杂的购买情境下的诱导效应很少得到关注和研究。下一步研究拟采用计算机多主体建模技术,设计诱导产品的多属性和多消费主体条件下,模拟更复杂情况下的“诱导效应”现象。另外,消费者在网络购买情境下的“诱导效应”特殊现象与问题,如“诱导效应”在RA和CM网络购物智能中的应用问题,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巴纳德著,孙耀君等译:《经理人员的职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西蒙著,杨砾等译:《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3]杨亮、储玖琳:《诱导效应对游客旅游路线选择的影响研究》,《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期。
[4]孙洪杰、周庭锐:《消费者基于选择集的情境效应》,《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6期。
[5]Dan Ariely. Predictably Irrational,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8.
[6]Huber, J., Payne, J. W., & Puto, C. Adding Asymmetrically Dominated Alternatives: Violations of Regularity and the Similarity Hypothesi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82.
篇10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各地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中—天水经济区在旅游资源、经济基础、交通设施、产业政策等基础条件方面具备比较优势,为区域内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可能性。关天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应从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共同打造精品线路,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建立共享信息市场,实现区域旅游整体促销,鼓励区内各地市民互访等方面展开。
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包括陕西省的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市所辖行政区域,总面积7.98万平方公里。该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设施比较完善,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导下,在经济区内培育一体化旅游市场,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是其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提出的背景
1、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共同体联合组织”成立。2008年8月,由天水市旅游局发起,经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和天水等六市旅游局共同协商,就关中—天水经济区六市间建立旅游友好合作关系事宜达成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六城市间成立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共同体联合组织”,西安市旅游局为常设执行主席方。这一组织的成立,使关天旅游一体化发展问题被提上议程。
2、《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出台。200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改西部[2009]500号,以下简称《关天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关天经济区的发展上升到全国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层面。《关天规划》明确要求: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旅游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旅游管理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经济区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为了贯彻落实《关天规划》提出的这一产业政策,经济区内各大旅游城市展开联合行动。
3、西安、天水两市签署战略合作和旅游合作协议。2009年9月,西安市政府和天水市政府正式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市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和《旅游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市将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构筑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旅游合作协议》的主题是:着力打造西安—宝鸡—天水丝绸之路旅游走廊,力争开通两市旅游专列,逐步推进区域内无障碍旅游,积极探索两地旅游一票制。
(二)关中—天水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1、不平衡增长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1958年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的。赫希曼认为,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均衡的链条”,从主导部门通向其他部门。首先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进行投资,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增长论主张集中有限的资金,扶持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的产业部门。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资源状况来看,必须用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而旅游业就是这样的产业。旅游业具有较大的综合关联效应,其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与之相关联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事业、住宿业、房地产业的提升,而且可以推动与之相关联的铁路运输、餐饮、航空运输、批发和零售等产业的发展。
2、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1955),后经布代维尔(法)、弗里德曼(美)、缪尔达尔(瑞典)等人丰富和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实施平衡发展只不过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推动空间经济极化发展。建设增长极的根本目的在于释放极点能量,以带动外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通过旅游一体化的发展,以西安作为增长极,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释放核心区西安的经济能量,从而带动区内其他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点—轴”开发理论。完整提出“点一轴系统”理论的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该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客体在区域内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积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点”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各级中心城市,是区域内重点发展的对象。“轴”指由交通、通信和能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而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物质流和信息流对附近区域有扩散作用。“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已经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中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4、核心—边缘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由弗里德曼(美)在1966年提出。弗里德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由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核心区域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边缘区域组成,核心与边缘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边缘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但这种空间结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区域的空间关系会不断调整,经济的区域空间结构不断变化,最终达到区域空间一体化。从关天经济区的实际来看,西安依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航空、铁路等交通条件及其在陕西省的重要政治地位,成为区域内旅游发展的核心城市,周围的咸阳、渭南、宝鸡、天水等城市为西安旅游业发展的边缘区域,表现为一个典型的“核心—边缘”模式。
二、关天经济区旅游一体化的合作基础
(一)旅游资源基础
关天经济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等类型,既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又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众多的资源类型为旅游一体化整合、提高整体吸引力提供了基础,而其中最具优势的资源集中于历史人文方面,是国内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资源中的文化要素包括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中国始祖文化,大地湾、北首岭、梁带村、半坡等原始遗迹文化,周秦汉唐等中国盛世文化,麦积山、法门寺、大雁塔、楼观台、龙门洞等宗教文化,以及关山、秦岭、渭河等山水文化。关天旅游一体化发展可以根据区域文化特征,在产品及线路设计、形象塑造、营销宣传等方面,从大区域整体文化入手,形成独具特色的整体性旅游形象。
(二)社会经济基础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继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之后我国西部第三个国家级经济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各地在经济发展上各有所长。西安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铜川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灰石、油页岩资源储量大;宝鸡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精密磨床、电子仪器仪表、石油钻采设备、铁路桥梁及钛材等60多个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咸阳被誉为“中国第一帝都”,拥有深厚的传统医学文化积淀,历史上名医药师荟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医学文化遗产,素有“医药保健城”的美称;渭南是陕西“粮仓”、“棉库”,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是陕西最大的果品冷藏群和全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也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而今已成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7),突出的农业优势使其被誉为中国“农科城”;天水有“陇上小江南”之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区域工业体系,天水也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发展种植业和农林产品深加工业前景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上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为整个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转贴于
(三)交通设施基础
便捷的交通条件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关天经济区交通设施良好,贯通东西的陇海铁路是这一区域的铁路交通动脉,随着宝天高速的开通,高速公路也横贯这一地区。目前关中地区已经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畅达的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了区域内部通道和对外交通干线网络化。特别是西宝、郑西高铁的开通和对高速公路的改造,以及各重点旅游景区线路的完善,使经济区的旅游交通更为通畅。根据《关天规划》方案,关天经济区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发展公路及铁路交通,扩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建宝鸡机场,迁建天水机场。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所有县(市、区)通高等级公路,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两环三横四纵六辐射”高速公路网络。
(四)产业政策导向
国家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旅游业是经济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陕西是我国现代旅游发展最早的区域之一,而关中地区的旅游发展一直是陕西人文旅游的核心。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关中地区各地都出台了支持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西安市以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主线,通过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等保障措施,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第一主导产业;渭南市发改委深入市内各景区景点调查研究,学习借鉴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渭南实际,提出了《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咸阳与西安合作建立“大长安国际古都旅游圈”,以提高自身旅游价值;宝鸡市在2009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并成立文化旅游发展的专门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招商引资项目;天水市通过制定高标准旅游规划、加强营销宣传力度、加大对旅游的投资来确保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并且主动与关中地区各城市联系,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合作共同体。地方政府种种积极的产业政策成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促进关天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共同打造精品线路
关天经济区内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较强,要想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优势,区内各方必须用“大旅游、大发展”的思想指导旅游一体化发展,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统一的关天经济区旅游品牌,树立关天经济区旅游的整体形象。在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时,既充分体现各自的特色又能整合共同的优势,既有特色项目又不会产生近距离的替代产品,借对方的资源优势来弥补自己的资源缺陷,共同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线路,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完善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互补的旅游产品群,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二)构建关中—天水无障碍旅游区
无障碍旅游是各旅游区为了消除区域壁垒,达到区域间旅游经济合作,旅游资源、产品、市场和信息的共享,实现旅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新型的区域旅游合作形式。构建关天无障碍旅游区需做到以下几点。实现游客在关天经济区旅游过程完全无障碍,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都能达到同城旅游的效果;允许经济区内其他城市的旅行社在自己的区域内开设分支机构,鼓励优秀旅游企业跨城市连锁经营;逐步取消关天经济区内的国内旅游地陪制、跨城市旅行社组团及其他旅游壁垒和进入障碍;在交通上,要突破行政区域界线,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内主要景点、景区之间的高可达性,从而真正实现无障碍旅游和区域旅游的—体化。
(三)建立经济区共享信息市场
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行为决策是否有利于双方合作的展开,依赖于各合作方信息的对称性。因此,为了使区域旅游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各城市之间经济政策和相关措施要尽可能公开,以增加区域旅游合作的可预测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相互信息封锁而导致的合作风险。各地应加快建设区域信息化交流网,加强与国家以及国际相一致的电子商务规则标准和法规等方面的建设;建立区域信息交流协作机制,加强区域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内公共主干信息传送网、卫星传送网、信息应用系统的联通;联合出台电子政务信息和信用体系信息的共享方案,尽快建立跨省区、覆盖整个区域的旅游信息平台,保证游客在异地可直接了解到区域内任何一地的住宿、旅游产品等方面的信息,使各旅游城市互为旅游客源地、互为旅游接待地,通过高效的信息平台,做到旅游信息共享,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四)实现经济区旅游整体促销
要加强关天经济区内各城市之间的交流,推动各市旅游共同发展。以提升区域旅游形象为目的,建立政府、企业联合的宣传促销机制,把一些品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进行打包宣传促销。各市应积极组团参加对方城市主办的线路推介会、旅游文化节、旅游论坛等活动,相互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在可能的情况下,联合组团参加国内、国际旅游展览会,共同编印旅游地图、旅游指南、旅游画册,制作旅游光碟,合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积极利用政府信息网和旅游网,实现各市旅游网站友情链接,不定期区域旅游协作信息;对区域内各城市间旅游宣传片进行置换播出,让本市市民能够了解区域内其他城市最新的旅游资讯,激发市民旅游动机,实现客源互动;实现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交通等宣传促销互动,使旅游线路推介宣传品进大堂、宣传音像品进客房、旅游工艺品和土特产进商场、菜肴风味小吃进餐厅;在本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设立区域旅游宣传咨询专柜,在星级酒店互相摆放对方城市的旅游宣传资料,扩大旅游宣传促销的覆盖面。
(五)鼓励区内各地市民互访
为积极营造关天经济区旅游快速发展的氛围,尽快形成“中国国家地理中心之旅”(首届关—天经济区各市旅游局长座淡会中提出,2010)的热潮,区内各大城市应共同实施市民互访旅游计划,即在政府的主导下,指定专业旅行社,通过工会、妇联、教育、老龄委、共青团等组织和部门以及街办、社区,组织行业职工、学生、老年人和市民,开展以两市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奖励游、疗休养游、修学游、夕阳红游、休闲游等形式多样的市民互访旅游计划,以此引领旅游导向、实现旅游互动;在政府主导下,由旅游、文物、交通等部门与旅游企业携手,以优惠价格、优良产品、优质服务,互推惠及民生的旅游产品,以此激发民众的旅游动机、刺激旅游消费。
[参考文献]
[1]关天经济区域旅游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10年度)[EB/OL].http://xlan-tounsm.com.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EB/OL].htcp://shaanxi 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