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6:3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铁营销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 social background, 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ailway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enterprise managers.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 through listing the innovation cases of logistics marketing model in Shanghai railway bureau and Kunming railway bureau, presents the new innovation methods of marketing mode for railway freight logistics under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of railway freight in China.
【P键词】互联网+;铁路货运物流;营销模式
【Keywords】Internet +; railway freight logistics; marketing mode
【中图分类号】U2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88-02
1 引言
“互联网+”作为21世纪以来所提出的互联网产业新型发展形态,主要是指在知识社会的发展和作用下,推动互联网形态所演变出的一种新形式,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此社会背景下,铁路货运物流作为我国物流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当前的营销模式进行分析时,发现传统的铁路货运物流营销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铁路货运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如何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铁路货运物流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下的必然趋势。
2 “互联网+”环境下铁路货运物流营销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民航以及管道运输等交通方式的不断优化和发展,使我国的铁路货运物流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
一方面,由于受到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我国以电子工业以及加工组装工业等为主的运输需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而使现有的运输模式出现了轻、短、小的主要特点,而客户的需求也更为多样化。在“互联网+”的背景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配送中心以及物流中心成为了我国物流产业中的主体,并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物流货运方式,严重阻碍了铁路货运产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受到铁路自身运营特点的影响,负责货物运输的企业货主只能在铁路现有的运输组织模式的要求下进行货物运输,这使铁路货运物流出现了效率低、服务水平低等主要问题,无法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3 “互联网+”环境下的铁路货运物流营销模式创新案例
铁路货运营销模式的创新成为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上海铁路局和昆明铁路局的创新实例恰恰顺应了现代化物流下的转型发展的潮流,为铁路系统整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为了积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物流需求心理的不断变化,上海铁路局一方面改革并创新了营销策略,组织专员负责货运营销,以苏北地区为核心成立了多个营销团队,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拓宽现有的客户范围,优化运力配置、均衡织织运输,与其中的大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货物运输上量增收。
与此同时,昆明铁路局也试图通过对40项货运营销项目的推广,实现铁路货运物流模式的综合创新。在“稳黑增白、散货入箱、公铁联运、口岸运输”核心战略的基础上,挖掘出了更多的基础货源潜力,从而开发出更多的产品种类和市场。并针对已有的基础货源,通过稳定货量、增加货量等方式,避免基础货源流失现象的发生,挖掘出了更多的货物增量空间,以此来确保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其所拥有的基础货源稳中有升。
4 “互联网+”环境下的铁路货运物流营销模式创新途径
一是创新货运产品。针对货运产品的创新,铁路货运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发展较为迅速的中小批量货物,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争取为客户提供更具多元化的物流方案,以此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首先,铁路货运企业可以开通货运快运专列,充分利用企业内多余的运力,实现对货物的专门运输,这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同时也将有效缩短运输的时间。其次,开通货运动车专列,利用动车组速度提高货运的运送效率,承揽多元化的货运产品,推出“高铁快递”“电商专列”等,以此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货运物流选择[1]。
二是创新价格调节机制。针对大宗货物例如煤炭、钢铁等对铁路的依赖性,适当提高此类货物的运输价格,通过对此类货物的价格调节,不仅不会对其日后的促销产生影响,同时也将提高铁路货运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出铁路货运所制定的价格优势。而针对部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货物,铁路货运企业则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其他货运物流企业的价格等实现对价格的合理调节,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也可以采用不同的价格激励策略,从而对不同线路的运输进行定价。
三是促创新销手段。随着铁路企业对“互联网+”社会背景的不断关注,企业管理者发现通过对促销手段的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铁路货运的知名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货运客户。一方面,铁路货运企业应当做好对信息的开放,确保公开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客户对于铁路企业的信任。如铁路货运物流企业可以在官网内公布有关企业当前的货运信息,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同时解决目前存在的信息对称问题,将更多的信息开放给市场,扩大铁路货运的品牌,发挥出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在提高营销力度的基础上,通过投放广告等方式,充分利用好当前的“互联网+”环境,通过制作移动应用以及提高在线服务等方式,使更多的客户可以认识到铁路货运的优势,加强对门户网站以及移动终端的品牌设计,提高铁路货运企业的形象。
四是创新营销渠道。首先建立海、陆、空多式联运模式,通过与其他运输模式的有效联合,从而实现对托运程序的深入简化,实现无缝对接,以此来提高铁路货运的工作效率,实现对营销渠道的创新。其次,建立综合化的物流基地,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对货物包装、运输以及接受等流程的综合化管理提高现有的工作效率。最后,加强与陆上其他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经营,以此来实现对营销渠道的拓展。
5 结论
随着我国“八横八纵”等铁路战略规划的提出和实施,我国的铁路部门逐渐成为了日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而这也要求通过对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从而实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全面发展。互联网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对GPS、固定和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铁路货运物流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同时也将提高铁路货运物流在运输市场中所占的地位。通过该研究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铁路货运物流营销模式创新案例分析,将为我国铁路局内的物流营销模式创新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促进铁路货运物流营销模式的科学化完善。
篇2
甘肃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祖国西部地区,黄河纵穿南北,古丝绸之路横贯东西,境内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还有众多的古城、关隘、石窟等文物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到220家,其中5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73家,著名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古迹之一。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的旅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期间,甘肃省累计旅游接待人数52046.5万人次,比“十一五”增长266.4%,年均增长29.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0.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316.6%,年均增长32.7%。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了“五年翻两番”,增速连续5年排在全国前5位。本论文将探讨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的甘肃省,通过何种传播策略逐步提升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度。
一、媒介传播策略
媒介传播是指以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介等传播媒介为载体进行传播的方式。旅游形象的媒介传播即指传播者(以城市政府为主)用各种传播媒介作为载体,通过各种媒介形式,采取各种媒介手段,使用各种媒介方法与城市的内外公众进行旅游形象相关信息的传递、接受和反馈活动的过程。甘肃旅游发展的媒介传播主要是运用新媒介载体,其中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移动媒体是传播中常用的新媒体形式。
自2011年来,甘肃省共投入旅游宣传资金二亿多元,制作高质量的旅游形象广告片,在国内外重点媒介平台上投放。先后重点选择中央电视台、《读者》杂志、甘肃卫视、中国旅游报、甘肃日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北京首都机场航站楼、中川机场、铁路北京站、北京西客站、上海虹桥站、东航、国航机舱电视、广州高铁南站、韩国首尔地铁站、上海虹桥地铁站、天安门广场、香港铜锣湾、纽约时代广场LED屏幕等20个主要客源市场影响大、覆盖面广、性价比高的广告宣传平台进行长期连续宣传。其次加强省内联动宣传,开展全省各市州电视媒体互换互播旅游形象宣传片工作,积极推进省内各市州之间旅游宣传资源互换互播,建立起全省旅游联合宣传推广模式,加大省内各地新兴旅游目的地、重大旅游节会活动、重大旅游投资项目和旅游线路产品的宣传推广,协调各市州在本地电视台提供旅游宣传资源,在每天播出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和晚间剧场的前后各提供30秒的广告时段,每天总计提供广告时长为3分钟。再次重视网络媒体宣传效应,在社交网站facebook及乐途旅游网、腾讯旅游网、艺龙旅行网、人民网旅游板块、乐视网、携程网开展甘肃旅游形象宣传,完善携程网旅游目的地系统,不断深化与优质媒体资源的合作。完善甘肃省旅游局官方网站,创新微信公众媒介,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旅游企业强化微信、微博、旅游QQ群等自有宣传平台建设。
在主动投放宣传广告的同时,利用媒介平台积极与公众互动,增强传播效果。通过调查研究游客出行的旅游信息收集习惯,利用网站、微信、微博、手机APP、二维码、数字终端平台等新兴媒体手段,以及在机场、车站、三星级以上旅游星级饭店设置智慧旅游宣传查询终端,向来甘肃省的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同时组织策划甘肃旅游精品宣传口号征集、甘肃旅游美文网络大赛、导游大赛、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旅游网上博览会等网络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甘肃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节会宣传策略
Ritchie提出了大型活动(Mega-event)的定义:从长远或短期目的出发、一次性或重复举办的、延续时间较短、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外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增加其引力、提高其经济收入的活动。要使其获得成功,主要依赖其独特性、地位、具有创造公众兴趣并吸引人们注意的时代意义。
“丝绸之路”是甘肃的特色旅游品牌,为实现“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节促发展”的目的,通过打造特色品牌节会来提升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2011年起,国家旅游局和甘肃省政府每年举办一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重点打造“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对外开放的国际形象,拓展入境游市场。节会规模和影响度不断扩大,在7月20日落下帷幕的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更加突出国际性和实效性,共有700余名国内外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其中国外嘉宾超过300名,参会人数以及旅行商参会规模均创历届之最,全省各地推出了70余项重点旅游活动,涵盖了旅游展览、旅游合作交流、体育赛事、精品剧目演出、形象大使选拔等多种类型,全面展示了甘肃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强有力的旅游宣传效应,节会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2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4.1%和26.5%。通过举办和参与节会的宣传策略,很好的提升了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区域旅游协作传播策略
甘肃省成立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通过强化区域旅游协作,传播甘肃旅游形象。甘肃联合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广西、山东、山西、河南省旅游局(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成立了“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制作了联盟形象宣传片。与山西省旅游局、台湾观光协会签署加强旅游交流合作的协议,参加了中国长城旅游市场推广联盟、中国黄河旅游推广联盟、青藏铁路旅游推广联盟、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和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通过西北旅游协作区和川陕甘旅游协作会议,积极与兄弟省区加强区域合作力度,将优质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旅游推广宣传,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甘肃旅游产业发展。
四、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整合营销传播主张把一切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活动,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直销、CI、包装、产品开发进行一元化的整合重组让消费者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某一品牌的意志信息,以增强品牌诉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甘肃省通过构建形象宣传、产品推介和客源招徕三位一体的现代旅游营销体系,努力实现旅游促销向旅游营销的转变。通过开展旅行社客源市场调查工作,制定出台了《甘肃省旅游局关于鼓励旅行社“引客入甘”旅游的补贴办法》,这项市场激励措施受到海内外旅行商的普遍欢迎。同时不断创新营销方式,通过印制“敦煌卡”、《丝绸之路自驾车旅游护照》和《境外留学生甘肃旅游优惠手册》吸引游客,并四次更新拍摄甘肃旅游宣传片,改进《甘肃旅游指南》和宣传画册,组稿刊发《人民画报・甘肃大景区特刊》,扩大宣传效果。
篇3
关键词深圳地铁龙岗线 广告资源开发 运营收益
Abstract: Subway get a strong property of Public Welfare, thus, it can not be priced wholly according to the profitable marketing products. It is difficult to take back the operating costs just depend on the passenger transport. As a result, develop the other resources of subway to make up the loss of operating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of subway operating enterprise. Therefore, subway advertisement resources as a major part of the resources is am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subway operating benefit. Shenzhen Subway LonggangLine should draw support from the advantages of passenger flow and zone bit to develop and exploit the advertisement resources to make up the loss of the operating costs.
Key words: Shenzhen Metro Longgang Line; advertisement resources ; operating income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铁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运能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节约能源。地铁的建设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正外部效应――改善城市居住和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城市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地铁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此,地铁不能够完全按照盈利性市场产品方式进行定价,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供求法则自行调节。所以我国的地铁公司普遍存在运营亏损的情况。因此,开发地铁其他资源,弥补地铁运营亏损,从而实现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地铁运营的重心之一。
地铁广告资源作为地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铁运营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地铁广告即是一个城
市巨大的宣传平台,又能够为地铁带来可观、持续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地铁的广告资源
是地铁运营企业关注的焦点。
表1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人均票价与人均成本统计表 [1]
备注:平均票价=一期客运收入/一期客运量;
平均成本=(一期客运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地铁一期固定资产折旧+一期银团贷款利息支出)/一期客运量。
1 地铁广告特征分析
1.1 环境特征
广告的推广成功与否与环境密切相关。无论是地铁车站还是地铁车厢,都是相对封闭的时空环境。在封闭的时空中,人流大量汇集,受众目标在进站、购票、候车及坐车的过程中,人的视觉特性会提高其对周围信息的关注,无意识的提高视觉搜索效果,而凸显于环境的广告造成强制性关注。
1.2 受众特征
乘客的出行目的分为上班、上学、自由(购物、观光、娱乐等)、业务、回家。各种不同出行目的的人群,产生不同的视觉特点。
根据国际广告杂志社和IAI国际广告研究所进行的一次地铁站内随机拦截式问卷调查和跟踪观察两种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地铁广告受众群体普遍具有年轻、学历高、收入高、接受度高等特点。[2]其次,地铁广告受众群体结构稳定,具有固定的乘坐习惯和较高的乘坐频次。再者,地铁广告受众群体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因此,地铁是一个潜在的广告黄金市场。
1.3 媒体特征
地铁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平面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和报纸广告等。地铁媒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地铁广告表现手法的丰富性――LED、灯箱、墙贴、立柱贴、地贴、屏蔽门贴、车门贴、车窗贴、车椅侧贴、手拉吊环贴、车载移动电视、地铁报等。在地铁固有的相对封闭的环境,将这些媒体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通过嵌入、嫁接、渲染等方式刺激受众目标的感官、吸引受众目标主动阅读观看。
地铁广告依据它独有的特征,创立了户外广告的新形式,是新媒体技术、户外广告形式与交通运输工具的完美结合。
2 深圳地铁龙岗线广告资源概况
2.1 深圳地铁龙岗线
2.1.1龙岗线介绍
2010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龙岗线高架段开通试运营,2011年6月28日全线建成开通试运营,由益田站至双龙站,总长约41.8公里,设车站30座,投资总额约176.51亿元。
龙岗线是一条连接深圳中心区与深圳东北片区的重要客流走廊,贯穿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龙岗区三个行政区,连接龙岗中心商业区、东门商业区,华强北商业区,福田CBD中央商务区等中央商务区;沿线分布图书馆、书城、音乐厅、少年宫、荔枝公园、人民公园、儿童公园等文化休闲区;涵盖益田、石厦、莲花村、翠竹、布吉、大芬、塘坑、横岗等住宅区;周边分布龙岗中心医院、 市人民医院、市心血管病医院、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医院;坐拥福田综合交通枢纽,福田站汇集了国铁广深港客运专线和地铁2、3、11号线以及城市地面公交系统,是国内最大的全地下交通枢纽。全程把深圳市龙岗区、罗湖区和福田区的商业、金融、文化、综合服务等繁华区及对外交通口等客流集散点连接起来。
图1深圳地铁龙岗线线路图
2.1.2龙岗线客流分析
龙岗线全线客流量大,客流比较集中。客流以上班族为主。2011年龙岗线客流总量累计达1.46亿人次,占深圳地铁线网总客运量的36.45%。日均客流量达40万人次。其中单日最大客流量高达64万人次。2012年1月至10月,月客流量均超过1000万人次。
图22011年龙岗线开通试运营一月客流统计
图32012年龙岗线月客流统计
老街、少年宫、福田、购物公园四站客流较为密集,集中了全线40%的客流。
老街站是龙岗线与罗宝线的换乘站,位于深圳最繁华的东门商业区,是龙岗线客流最大的站也是深圳地铁线网客流最大的车站,其客流约占龙岗线客流的17%。目前老街站日均客流高达6.0万人次,其中工作日客流5.8万人次,休息日客流6.7万人次。
购物公园站是龙岗线与罗宝线换乘站,进出站客流量只日均有1万人次,但换乘客流日均6万多人次。少年宫站是龙岗线与龙华线的换乘站,进出站客流量日均5万多人次,换乘客流量日均6万多人次。
福田站位于福田综合交通枢纽之中,是龙岗线与蛇口线、城际线和广深港高铁的换乘车站,进出站客流日均在2.8万人次左右,换乘客流日均在3-4万人次左右。福田综合交通枢纽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当广深港高铁车站建成运营之时,客流量会急剧上升。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建在龙岗中心区,计划2013年开始招生,将给龙岗线带来较大的学生客流和国际客流。
2.2 龙岗线广告资源分析
2.2.1车站广告资源
深圳地铁龙岗线共有车站30座,其中高架站15座(换乘站1座)、地下站15座(换乘站4座)。
深圳地铁龙岗线30个车站中有共28个车站有2侧屏蔽门,2个车站有4侧屏蔽门。共有60侧屏蔽门广告位。一侧屏蔽门有24档与列车门对应的滑动门,滑动门广告可以与车门广告进行嵌套、嫁接。
深圳地铁龙岗线全线共有广告灯箱1569个,车站PDP屏424个。
2.2.2列车广告资源
深圳地铁龙岗线共有地铁列车43列,高峰时段上线列车31列、平峰时段上线列车19列,低峰时段上线列车16列,采用6节车厢编组。一节车厢有8扇车门、10扇车窗、8台车载电视,因此龙岗线共有2064个车门广告位、2580个车窗广告位,2064个车载电视广告。由于龙岗线列车使用的B型车,车厢较小,为了从视觉上增大车内体积,座椅侧支撑杆采用弧形设计,未加装椅侧板,所以没有侧椅板广告位。
2.3龙岗线广告资源利用现状
2.3.1广告资源利用率低
龙岗线现有的广告资源商用率低,大多广告位用于龙岗线或车站运营宣传和投放公益广告。
2.3.2可开发利用资源多
龙岗线有许多可开发的广告资源并未开发利用,例如:购物公园站的换乘通道长225米,换乘时间约10分钟;少年宫站的换乘通道长135,换乘时间约6分钟。目前,这些换乘通道中并未设置任何广告位,
龙岗线只有少数车站在进出站扶梯处设置了广告梯牌。
龙岗线有22个车站是高架站,全线位于深惠公路中央、与深惠公路平行,因此高架站的立柱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户外公益广告的宣传平台,可以开发利用。
3 龙岗线广告资源开发建议
3.1 细分广告资源
根据车站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客流特点等因素将车站进行细分;根据季节变化、节庆假日、早晚高峰等因素将时段进行细分;根据出站入站、购票问询、候车乘车等因素将位置进行细分。
在广告营销中,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准受众群体,根据站别、位置和时段细分,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使客户的广告投放效益最大化,做到有的放矢。
3.2 做好调查研究
根据地铁的平台优势,定期对乘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乘客的信息需求。可以对地铁广告整体效果进行调查,也可在某一广告投放一定时间后,对此广告投放效果进行专项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归类,找到乘客的信息关注点和广告投放的效果。以此为基本,逐步优化广告营销策略,为客户提供更准确的广告投放策略。
3.3 进行资源整合
深度挖掘地铁现有媒体资源,把平面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和报纸广告等多种媒体资源整合起来,构建媒体体系结构。通过主题车站、主题长廊、主题车厢、主题地铁报等形式将广告进行全程无缝传播;通过车站立体空间构造、列车车门和屏蔽门嫁接、地铁报与车载电视、站台电视对接等方式使广告形象更加鲜明、新颖,抓住乘客的眼球和心理,增强广告的效果。
3.4 引进先进技术
引进先进的广告媒体技术,例如:在地下站引入地铁隧道广告、在核心站设置DP或DPD电子媒体,在扶梯边设置DEC电子梯牌等。并将其与现有媒体整合起来,让地铁广告动起来,以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更好的广告效果。
3.5 加强公益宣传
地铁不仅是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载体,同时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宣传窗口,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地铁在注重商业利益的同时,应兼顾提高社会效益,通过特有的广告资源宣传城市、宣扬公益。
深圳地铁龙岗线有22个车站是高架站,沿线与深惠公路平行,因此高架站的立柱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户外公益广告的宣传平台。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将其打造成一个公益文化长廊、一列城市文化列车。
4 结语
地铁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不能够完全按照盈利性市场产品方式进行定价,仅靠客运收入无法收回运营成本。因此,开发地铁其他资源、弥补地铁运营亏损成为地铁运营企业的工作的重心之一。深圳地铁龙岗线应该借助龙岗线的客流优势、区位优势,凭借地铁广告独特的魅力,充分开发利用广告资源,努力将深圳地铁龙岗线打造成为一条广告黄金通道、城市文化列车和社会价值长廊,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R].深圳: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1.
[2] 国际广告杂志社和IAI国际广告研究所.北京地铁广告效查[R].北京:人民网,2007.
[3] 王亚萍,李裔丹.“眼球效应”有待转换为注意力经济――地铁隧道广告效果调研报告[J].青年记者,2010,6:71~73.
篇4
随着湖南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繁荣,近年来,黄花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的增长一直保持着非常有力的增长趋势,自2009年突破1000万人以来,以平均34%以上的增长率稳居全国前十三大机场。一直以来,黄花机场公司秉承其“服务顾客、完善自我、回报社会”的企业理念,在不断扩大其规模的同时,通过与其他航空公司以及其配套附属设施相关单位的紧密合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了由售票、空中指挥、餐饮娱乐、航空货运等组成的服务体系。同时面向未来,长沙黄花机场将在湖南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下,作出了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黄花机场将成为中国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跻身“全球机场百强”。2020年以覆盖中国所有省会城市及大型人口中心、三大洲主要核心枢纽的成熟网络结构而成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
一、长沙黄花机场营销环境分析
1.优势分析(S)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国内干线机场,肯定具有一些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具有竞争力的相对可控的因素,使其能力或拥有资源的高效组合,有效地完成绩效目标,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为中心,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能够在2小时以内到达。
(2)基础设施完善:机场内基础设施完备,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功能完善,形成了“以航空地面客货过港服务为主,以客货、航空配餐、场所出租、住宿餐饮、广告商贸等相关延伸服务为辅”的立体服务系统。
(3)政府规划与企业文化一致:长沙黄花机场肩负着“让湖南飞向世界,请世界飞到湖南”的历史使命,始终立足于提供高品质的空港服务,打造高品位的航空文化,机场始终致力于湖南经济的腾飞,致力于社会的繁荣进步。
2.劣势分析(w)
(1)非航空业务经营情况差
非航空性收入的水平较低,黄花机场商业经营水平的相对落后。因此通过特许经营,提高机场的商业经营能力,将有助于黄花机场在非主业收入方面的提高。
(2)组织机构老化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组织机构以成本为中心进行设置,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设有八个机关职能部门,保障性部门五个,养老机构两个,而其中经营性公司只有两个,各部门专职支部书记多达三十人以上。成本保障部门的人员达到总人员的一半以上,这样的组织机构设置使得整个机关都缺乏工作积极性,管理机制亟待完善。
(3)人力资源临时工比例大、员工平均创收率低
据统计,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现有正式合同工818人,临时合同工750人,而且短期合同工的人数还在逐年递增。正式工与临时工的比例相当,使得“正式工看,临时工干”的不良现象日益严重,人力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与其他特许经营的管理型机场相比,黄花机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极低,2010年,黄花机场员工的创收水平只占黄花机场总体收入的56.9%。
3.机遇分析(o)
(1)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十二五”时期将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时期,民航业也将迎来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机遇。有专家预测,民航业在未来五年的总投资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到“十二五”期末,我国的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次,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这寓意着民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在服务业中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
(2)航空资源广阔
随着支线航空、廉价航空等全新市场定位航空公司的出现,各个机场又增加了一类新的服务营销对象,而不必局限于一些大航空公司的战略发展。长沙黄花机场本身基地航空公司少,航线市场广阔,航空公司之间竞争较小,因此吸引不少支线航空与廉价航空的加盟。
(3)市场机会巨大、发展潜力无限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大的特点,且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民航业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机场一方面吸引或汇集一系列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我国民航业拥有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只要整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资源,就能在区域经济范围内产生强大的收效。
4.挑战分析(T)
(1)各大机场改扩建工程即将完成,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我国的各大机场纷纷开始改扩建工程,预计在未来一年内有三家机场新建的候机楼和跑道将投入使用,其机场主业及辅业将得到极大发展。另外,长沙周边城市也开始投建新的机场,如潮汕机场,行业内竞争的日趋激烈将使得长沙黄花机场的未来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2)客户对机场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公司的管理体制也逐渐向更先进更科学的模式发展,因此对机场运营体系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旅客作为机场的直接客户,也对机场的硬件设施、服务方式、客服态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速公路、铁路等替代行业快速发展,民航运输优势不再
近十年以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日益完善,航空运输拥有的速度优势逐渐削弱,特别是高铁运输网的快速覆盖使得民航运输面临严峻挑战。铁路及公路运输的低费用、高服务已经夺走了航空运输的一部分客源。
二、长沙黄花机场营销战略――打造中部枢纽机场
长沙黄花机场战略目标:以长沙机场为枢纽,联合基地航空公司作为伙伴,做大做强航空运输业、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力争未来5年之内将长沙机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中部枢纽机场。长沙黄花机场必须以“打造中部航空运输枢纽‘硬实力’,发展并树立机场品牌形象‘软实力’”为目标的打造中部枢纽机场营销战略方向才能适应长沙黄花机场的高速长远发展。
1.打造中部航空运输枢纽“硬实力”
(1)完善枢纽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随着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的高速增长,长沙机场不仅在跑道、停机坪、航站楼的扩建跟上航空飞行器的起降和旅客配套设施的需要,同时,长沙机场应该重视机场调控系统的技术跟进和设备更新,才能保障繁忙复杂的航班网络井然有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出行、休闲、商务、购物等多样需求。
(2)与航空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长沙机场应首先加强和巩固与南航、东航、厦航三家基地航空公司的关系,维持已经确立的战略联盟;其次,深入研究机场业务的构成份额,针对各航空公司客户采取不同的营销措施,在维持已有客户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航空公司客户,扩大机场的业务范围;第三,加大对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政策优惠,鼓励其投入和开放更多的航线产品,完善机场的航线网络;第四,妥善处理各入驻航空公司之间的关系,尤其要防止大小航空公司之间的矛盾冲突。
(3)积极开拓市场,完善航线网络布局
充分发展湖南的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引进开发国际航线。长沙机场可通过举办新闻推荐会、对起降费给予优惠等一系列措施加大对未入驻航空公司的吸引力,引导其在机场开拓新的航线;在国内干线,继续巩固已有市场,并加密北京、上海航班,完善航线网络。
2.提高机场安全管理水平,发展现代航空服务业,树立机场品牌形象“软实力”
毫无疑问,品牌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而对于机场来说,“安全、服务”是其树立品牌的关键。但当前全国各机场提供的服务单一,缺乏独创性,并未形成品牌,如果长沙黄花机场能够结合自身优势,提供特色化服务,形成品牌优势,以品牌推动营销,无疑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航空是一个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安全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长沙机场在发展过程中,应时刻以安全为第一要务,认真排查和整治事故隐患,健全安全监控机制和应急救援机制,逐步完善基础设备设施,提高持续安全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确保湖南机场空防安全、地面安全、人身安全,为创建“平安湖南”做出应有的贡献。
提升服务水平。以科学管理为理念,通过产品创新、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打造机场品牌等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为入驻航空公司和来往旅客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的高质量服务平台,为我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政治经济交流、重要接待任务等工作提供优质保障,打造湖南形象的新名片,展现我省发展的新风貌。
参考文献:
[1] 刘敏文. 空运市场营销[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 王倜傥.机场竞争与机场营销[M].中国民航出版社,2005
[3] 陈惠怡等.跨越“10000000”向“全球机场百强”奋进――写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之际[J].民航管理,2009(11):23-25
[4] 吴静.航空运输与临空产业的关系研究――以长沙为例[D].湖南:中南大学学位论文
篇5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市场营销 特色专业建设
一、培养装备制造业营销人才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是装备制造业大国,从2009年起中国的装备制造总产值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3年,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院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80%的高端芯片、80%的发电设备优质大型铸锻件、90%的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近100%的高铁轴承都依赖国外进口”,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成为当今中国装备制造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核心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历史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太原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以装备制造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近年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装备制造产业的优秀技术人才。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作为文科专业,如何培养出凸显科大特色的装备制造业的营销人才成为近期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市场营销特色专业的内涵
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和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高校教学基本单元。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大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专业特色的鲜明主要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毕业生是否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要求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绩效等方面。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基本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技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同时以太原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为依托,培养出适应于装备制造业的营销人才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新方向。
三、基于装备制造业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培养目标的设计
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把“创新性”作为基本的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迅速促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创新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具备三种能力:市场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营销执行能力。市场分析能力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装备制造产业的现状,随时和市场接轨,在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发现商机,并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支持;营销策划能力是指在对企业内部环境予以准确分析,并在有效运用经营资源的基础上,对一定时间内的企业营销活动的行为方针、目标、战略及实施方案与具体措施进行设计和计划;营销执行能力是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建立组织机构、配备人员队伍、并在执行力文化的牵引下实现其市场营销目标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具备要求企业首先制订正确可行的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并为之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配备高效实现战略目标的人员队伍,在执行过程中做好控制。同时在执行过程中积极培育形成强有力的执行力文化并反作用于整个营销执行过程。营销执行力的作用贯穿企业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方面。所以基于装备制造产业的现状,市场营销的创新型培养目标必须以培养具备以上三种能力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教材内容和补充内容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重新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比例。课程设计中要增加机械、电气的基本内容;开设《机械工程设计基础》、《机电产品学》等课程,以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对装备制造产业的产品设计及性能有基本的了解,同时要调整课程的比例,使实习实践环节的比例增加到35%,同时增加实践环节的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实习环节学分。
2.教学方法的设计
市场营销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教师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和案例讨论法等。(1)教师讲授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框架,运用生动简明的语言向学生传播知识的方法。(2)问题探究法是在上课之前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使学生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和教师共同学习知识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使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在英美等国外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应用。(3)案例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教材内容和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学习,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对实际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3.教学评价的设计
市场营销学生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从笔试中测得;应用能力主要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环节反应。近年来通过教学大纲的改进,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环节进一步增多,例如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创业策划、供应链管理、综合管理实习等已经被纳入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环节当中,学生在每一个学期至少有一次实践的机会,通过这些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校企合作的设计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有开阔的思维和开放的眼界,要想学生能够毕业后很快适应装备制造企业的需要,就必须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共赢,通过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方面的深入合作做到合作形式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近年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已经与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聘请太原重工、太钢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高管来我校进行讲座;与双合成、君莉珠宝、浦发银行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举办广告赛、营销策划大赛等方式为企业营销的现实问题出谋划策,并获得企业的认可。但是基于装备制造行业的实训基地和针对装备制造业营销的策划还有待加强。所以未来针对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更好地加强对装备制造企业营销的了解和应用,通过实验室建设、加强金工实习和去装备制造企业现场观摩和实践等方式提升专业特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可见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探索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顺应国家要求和发展趋势,培养适应于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提升专业特色才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毕淑娟.中国装备制造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挺进[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1):8-9.
[2]何云景,刘瑛.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8):71-74.
[3]万军,田国胜.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2(5):315-316.
[4]黎建新,叶泽,廖水香.理工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8):40-41.
篇6
关键词:白沟新城;旅游业; 发展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
交通区位。白沟新城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可快速通达北京(110公里,约60分钟)、天津(90公里,约50分钟)、保定(80公里,约40分种)、石家庄(210公里,约120分钟)等城市。并且津保高速、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石高铁等铁路公路构成白沟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一小时可到达北京、天津机场,两小时可到达天津港,交通便捷。随着首都新机场落户京南,距白沟新城仅60公里,半个小时车程,届时白沟新城更加拉近了至全国重要旅游客源地的时间距离。
经济区位。白沟处于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内,是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规划和构建,势必将白沟融入环京津区域发展的发格局当中。
旅游区位。面向京津强大客源市场,白沟新城依托相邻的白洋淀、宋辽古栈道等旅游胜地,与自身白沟购物、温泉城度假构成其两大旅游名片,已经形成了一条京南旅游精品专线,白沟新城旅游区位优势也逐渐在凸显。
(二)资源优势
白沟新城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主要有以箱包产业为主体的商贸购物资源,以地热为载体的温泉度假资源,以白洋淀观光为主题的湖泊游憩资源和以商贸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文化资源,其中商贸购物、温泉度假、白洋淀观光已在区域内树立了良好品牌,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应。白洋淀、温泉城、白沟购物良好的资源组合,在京南形成了一条旅游产品丰富、市场吸引力较强的旅游线路,带动了白沟新城旅游业的发展。
(三)产业优势
白沟新城的经济持续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目前,白沟新城汇聚了箱包、服装、五金、皮革、针织、小商品、鞋帽、灯饰、机电、建材等十大行业,进一步夯实了白沟新城产业基础,实现了产业集聚化发展。
尤其箱包制造业,拥有规模企业300多家,加工企业3000多家,形成了从原辅材料生产到成品销售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箱包产销基地。
同时,随着产业化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白沟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投资的3.7亿元年产240万套背背佳U9矫姿带项目、2.5亿元的金孔雀服装生产线、5.58亿元的工业CT机高科技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为白沟新城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产业和资源的双重基础。
(四)民资优势
旅游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旅游业大发展的主要瓶颈。但白沟新城打破发展旅游业政府统包统揽的旧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广泛吸引民营资本投资。民营经济逐渐成为白沟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白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至今民营企业先后投资数十亿元,而且投资势头强劲,后劲十足,潜力巨大,民营经济的振兴为白沟新城商贸旅游发展奠定了雄厚资金基础。
(五)政策优势
自从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级政府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涌现。
2012年11月,党的十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美丽中国勾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蓝图,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旅游业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11月29日,深情阐述了“中国梦”,提出保障人权、尊重人性、符合人情、提升效能、提高品质、实现幸福等核心内容。旅游业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最直接和直观的体现就是通过旅游的发展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中明确提出,生态旅游示范区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这正是对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文明的最好注释。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的宏伟目标。
2013年4月25日《旅游法》正式颁发,并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全国的旅游法规体系;各省区市纷纷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加大了政策引导力度,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二、劣势分析
(一)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
白沟新城拥有商贸购物和温泉两大优势旅游资源,但是目前这些优势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产品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只有依托商贸资源而开发的购物旅游,诸如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等当下热点旅游产品的开发欠缺;白洋淀温泉城多以温泉地产为主,大众温泉娱乐产品极其匮乏。总之,白沟新城现在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开发,三流的产品,资源、产品档次极不匹配。旅游产品匮乏、缺少龙头旅游项目尚未形成知名品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旅游业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还可以使其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白沟古镇是一个有着一千七百余年历史的商贸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时代变迁,虽然多数文化遗址遗迹已不复存在,但是白沟的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尚可以追寻,而且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自从白沟新城以发展经济为方向,重点做大商贸业以后,白沟商贸古镇文化、白沟泥人工艺、白沟古老的木旋工艺等传统文化和艺术逐渐被淡忘和濒临失传,这对于彰显地域文化,突显地方特色,开展文化旅游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城市环境建设不理想
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城市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白沟新城的城市建设还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环境,如街道脏乱、交通拥堵等;二是城市文化,如商贸经济发展下的多元化文化的融合不到位,未形成统一的城市文化;三是城市建设,白沟老城区人流、物流混杂,商贸活动繁忙,交通秩序混乱,交通工具混杂,城市环境硬件和软件都有待强化。
(四)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旅游配套设施的水平直接制约着一方旅游业的发展。白沟新城旅游业发展较晚,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旅游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目前,白沟城区现有各类餐饮店400家左右,高、中、低档宾馆150多家,二星级以上酒店3家,三星级有1家,四星级1家,温泉城除华润具备接待条件外,其余项目均处于在建状态,缺少高档次餐饮和住宿设施,并且缺乏休闲、娱乐等旅游服务功能。白沟各大商贸城之间道路交通条件、商场购物环境较差,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标识、公共厕所、停车场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也不齐全。
(五)主导产业发展不足
以箱包为特色的商贸业是白沟新城的主导产业,也是白沟购物旅游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基础。白沟虽然有“中国箱包之都”之称,有箱包生产企业10000多家,注册了1400多个箱包品牌,比较知名的如玉兔、斯特利,但这些箱包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却很低,品牌的塑造还需下大功夫。同时,白沟箱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够,箱包生产大多处于低层次的仿制、代加工阶段,产品质量和产品形象较差,对白沟发展购物旅游来说是个巨大的瓶颈。
(六)缺少品牌购物商品
由于收入的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现象已十分明显,人们购买商品时,已经不再单看价格,商品品质也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而白沟商品生产企业长期以代工制造及定单加工为主,自主研发品牌的商品较少,层次较低。同时,白沟虽然引进了大量的工业企业,但少有品牌商品生产企业。因此,白沟缺少品牌购物商品,尚不能完全满足如今消费时代下游客旅游购物的需求。
三、机遇分析
(一)旅游产业向休闲度假方向转型升级
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京津两市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按全球休闲度假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将进入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的阶段。我国旅游业在经历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旅游必将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另一方面,从市场上旅游产品变化来看,当前,一些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开始大量增加休闲旅游内容,迅速向观光休闲一体化转型。
而白沟新城的旅游资源所开发出的以商贸文化为主题的购物旅游和以温泉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温泉度假旅游产品恰好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速提供新契机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将不断加快,行政区经济分割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强化,区域经济出现融合发展的趋势,跨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京津产业转移不断加速,将大力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尤其是2014年2月26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随着战略高度的转变,未来一体化进程将在中央的领导以及各级政府的配合下,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三)交通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津保高速和津保公路横贯白沟新城东西,高雄公路将纵穿白沟新城南北;津石高铁、京广高铁、京广和京九铁路及京港澳、大广等高速公路均在城区东西不远处,使得白沟新城的区位条件变得更加优越。再加上地处“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地区和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的前沿地带,以及随着首都新机场在京南落户、津保铁路穿过白沟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为新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将会使得白沟新城已有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还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对接中远程客源市场。
四、威胁与挑战
(一)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
白沟新城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都依赖于白沟新城的商贸交易和工业生产,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威胁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进程还很缓慢、很不平衡。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矛盾也不少。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会对白沟新城旅游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京津及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
白沟新城享有京津庞大客源市场的同时,面临着周边地区争夺北京、天津客源市场的挑战。白沟旅游业的主体为购物旅游、温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在购物旅游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的实施,京津及周边市县都在积极的发展商贸服务业,物美价廉商品变得越来越容易买到,将会削弱白沟新城购物旅游的市场吸引力。在温泉休闲的方面,北京地热资源比较丰富,是全球六个有地下热水资源的首都之一,温泉开发历史长,成规模、高档次的温泉度假村在20家以上,天津温泉资源开发也初具规模,这对定位于以京津为核心市场的温泉城旅游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在商务会展方面,廊坊、涿州立足区位优势,面向京津,已经形成融入京津生活的商务会展圈,给白沟商务会展旅游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
五、SWOT分析结论
白沟新城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历史性机遇:全国旅游业形势大好、京津一体化战略和保定“两群一线一区”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行、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等。白沟亟需顺势而发,将自身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变,充分运用自身产业优势、民资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立足市场需求,深入挖掘白沟新城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白沟新城旅游资源,积极研制和开发复合性、特色性、体验性和参与性较强的旅游产品,以经营城市为理念,逐步完善城市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将白沟建设成为保东中等城市和京南休闲旅游城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排除障碍,实现白沟新城旅游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莲莲,朱兹.商务旅游研究述评[J].思想战线,2004(03).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3]厉新权,程小敏.关于拓展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3).
[4]周春发.苏州会展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2001(05).
[5]冯颖如.酒店商务客人营销初探[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1).
[6]刘春济,朱海森.我国商务旅游及其市场开发策略探讨[J].旅游科学,2003(03).
篇7
【关键词】 鄂西 修学旅游 开发策略
修学旅游一词源于日本,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学术定义。陈非认为,修学旅游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旨,以一定的修学资源为依托,以特定的旅游产品为载体,以个人的知识研修为目标,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化的专项旅游项目。修学旅游突出一个“学”字,要求参加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要有所学,学有所获。我国的修学旅游处于“一种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旅游产业经济开始”的初级阶段。修学旅游包括入境修学旅游、出境修学旅游、国内修学旅游三种形式。本文主要探讨入境修学旅游。
作为当今最具文化内涵和魅力、最具深刻和持久体验(感受)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文化旅游产品,修学旅游代表着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是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增长极。2008年,我国开始推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把修学旅游纳入了中小学教学大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将旅游、教育、文化高度结合的举措,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市场。鄂西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历史丰厚、生物景观丰富多彩,拥有长江三峡、三峡大坝、武当山、神农架等垄断性强的高禀赋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是理想的修学旅游目的地。抓住湖北省加快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发修学旅游资源、推出修学旅游产品,必将迎来旺盛的市场和广阔的前景,对于升级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整个鄂西圈的旅游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效果直观的现实意义。
一、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优势与意义
旅游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被公认为世界经济中的产业之星。中国是世界第四大旅游消费国,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业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的旅游产品。同时,国际盛行的终身学习理念,一些发达国家把修学旅游作为国民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措施,也成为推动修学旅游发展的社会动力。当前,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尽快把鄂西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鄂西圈内8个市(州、林区)都推出了加快旅游业大发展的各项新举措。因此,开发修学旅游将成为鄂西主动适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抓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的创新之举。
1、优势分析
(1)资源。鄂西集中了湖北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全,品位高,影响大,特色鲜明,分部集中。更重要的是集中了长江三峡、三峡大坝、武当山、神农架等一大批垄断性强的旅游资源,国内罕见,世界少有,具有发展修学旅游的物质基础。同时,位于鄂西圈内的8个市(州、林区)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5A景区4个,已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假、民俗宗教、购物娱乐、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格局,旅游产品体系完善,为发展修学旅游。另外,鄂西完备的教育资源也将为发展修学旅游提供专业支撑、人才和基地保障。
(2)市场。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加上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外国游客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尤其近几年,在世界“汉语热”兴起、国家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背景下,汉语修学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入境修学旅游市场,位于宜昌的三峡大学就有774名外国留学生在此学习。国内修学旅游市场也潜力巨大,有专家估算,我国学生人数达到2.16亿人,学生平均出游天数为5.5天,出游人均每天花费约77.5元,按10%的学生出游计划,即超过2000万人,一年旅游花费总计可达92亿元,这无疑是个庞大的极具诱惑力却尚未被深度开发的市场。
(3)区位。鄂西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水电基地、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依托富集生态文化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发优势。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规划,鄂西交通将围绕旅游规划目标建成“六大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大综合交通信息系统”,以构筑多枢纽互联、开放型的综合交通系统。汉宜高铁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开通,大大提高了鄂西修学旅游的吸引力和可进入性,使鄂西修学旅游呈现出更好的区位优势。
2、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意义
修学旅游是旅游、教育、文化组合的典型载体,这种融合多学科、多行业的产品决定了其功效的多样和价值的多元。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修学游对于发展人类多元文化,提升人们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影响深远”,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器”、“人生前程的孵化器”、“外语学习的兴奋剂”、“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催化剂”。“大力发展修学旅游,对内,增强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外,输出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提升我国旅游品位、提高文化旅游竞争力,强化民族的世界地位,乃国家战略。”
鄂西发展修学旅游的意义,一是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修学游可以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不仅能直接增加旅游收入,还会带动旅游系统各部分全面受益,实现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从长远看,做好青少年学生修学游,实质上培育了一个潜在的客源群,可以促进鄂西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升级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发展修学旅游首先要研发、升级旅游产品,如此不仅有利于旅游资源整合,促进产品优化升级,还将带来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三是扩大鄂西教育的对外开放,促进教育国际化。修学旅游尤其是入境修学旅游的成功运营,将会有大量的修学者或留学生入驻各个校园学习,不仅会提高各学校的国际化文化建设,还将带动一批中小学的国际化建设,培养、提升鄂西对外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优秀师资,营造青少年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为提高鄂西教育国际化水平和青少年学习外语提供新途径;四是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提升鄂西旅游形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修学旅游是文化、教育与旅游完美结合的载体,最能表达旅游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实现旅游的户外教育功能。发展好修学旅游,有利于丰富鄂西的现代文化,传承、传播、交流本土文化,促进各地各民族及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树立鄂西良好的旅游文化形象。
二、鄂西修学旅游开发策略
鄂西发展修学旅游,可以走政府、企业、教育联合发展的路子,政府完善政策和管理,做好宣传和营销;企业负责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做好产品推介工作;学校教育部门负责做好课程设置,确保游学中“学”的功效。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造鄂西修学旅游品牌。
1、鄂西修学旅游开发策略
(1)区域合作策略。为树立鄂西修学旅游整体形象,吸引客源市场,鄂西圈内的8个市(州、林区)政府应该深度协作,建立“产品互推、品牌共树”的理念,共同做大做强修学旅游市场。
(2)政策优惠策略。政策优惠是政府促进修学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优惠政策:一是各景点对修学团实行门票特别优惠,各级文化、文物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实行修学团免费;二是外事部门尽量简化入境修学团的签证手续;三是培植修学旅游接待示范校、示范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减免税收,走专业化路子。
(3)产品精品化策略。修学旅游是特殊性的产品,它的设计必须与文化结合起来,提炼出旅游活动的教育功能,实现“游”、“学”相长。这就要求策划者深挖鄂西旅游资源特色,提炼鲜明主题,设计出个性化产品,能以独特品味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的求知欲或文化体验需求。
(4)市场细分策略。目前,鄂西修学游市场开发主要大力发展国内修学游,积极开发入境修学游,适度发展出国修学游。国内修学游以大中城市的青少年学生为主体,入境修学游以各地主要客源国家的中学生为主,出国修学游以较富裕家庭子女的英语修学为主要市场需求,设计产品,分层次营销。
(5)运作规范化策略。由于修学者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其中一些游客还具有特殊的志趣和特长,求知欲较强,有与游伴交流以提高专业水平的要求和愿望,专业性的安排和细腻的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配备较高水平的导游也十分关键。对此,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联合旅游局、教育局及学校、企业等部门制定修学旅游产品与服务标准,建立示范基地,监督和指导企业的运营,引导修学旅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2、鄂西修学旅游产品开发
鄂西修学旅游产品可以走“特色、精品、规范”的路子,即挖掘资源特色开发特色产品、运用专业策划打造精品、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管理产品。
根据资源和市场情况,可以设计十个主题的修学旅游产品:一是整合宜昌旅游、教育资源,开发设计“游三峡 学汉语”汉语修学游产品;二是以《离骚》、《诗经》为主要内容,宜昌、十堰合作开发“溯源游”文学修学游产品;三是将位于宜昌的香港柏斯琴行生产基地及其音乐培训开发设计成“钢琴修学游”器乐修学游产品;四是在十堰开发设计以武当山道教圣地为主要基地的“道教修学游”宗教修学游产品;五是在长阳、恩施等地开发设计“土家民俗风情体验游”修学游产品;六是在荆州古城开发设计“楚文化体验游”修学游产品;七是荆州、当阳、宜昌、宜都合作开发设计“三国文化体验游”修学游产品;八是以神农架、宜昌市五峰后河等5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内容设计“生态环保修学游”旅游产品;九是以三峡大坝、葛洲坝、隔河岩水电站等为主要内容设计“水利枢纽工程修学游”旅游产品;十是以宜昌市境内的5座长江大桥和宜万铁路宜昌路段为主要内容设计“道桥建设工程修学游”旅游产品。
三、结语
鄂西开发修学旅游,是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新的旅游项目,不仅能丰富旅游特色项目和旅游产品,促进鄂西旅游业加快发展,还将带来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升级服务产业等社会各方面发展,对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建设、推动鄂西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前景广阔。
(注:本文参与“2012年第三届湖北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交流。)
【参考文献】
[1] 陈非:修学旅游初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2] 文红、孙玉琴:对开发修学旅游市场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5(2).
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科技管理
1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工作坚持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着力发挥科技对施工生产和管理的护航作用。几年来,共承担集团公司级以上课题1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认可社会力量科技进步奖9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工法13项。编制地方标准和规范2项。应用《津秦客专特殊桥梁结构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课题成果施工的津秦客运专线跨京哈铁路特大桥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铁路斜拉桥双向非对称拆除》施工技术通过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搭建3组平台,激发创新内升动力
2.1健全创新体系,搭建体制机制平台。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管理的组织保障,而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是科技管理的政策保障。建立了以总经理为核心的科技进步领导小组,负责科技创新的总指挥和领导;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引领,科技部、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等业务部门为首,各项目部总工程师为成员的组织实施体系(技术中心)。坚持以工程项目、业务管理、企业发展作为技术创新工作的立足点,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完善,构建起了以公司为核心、以项目部为主体、以工程为依托的上下三层次、纵向多条线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几年来,在科技进步领导小组及技术中心的带领下,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对科研课题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的制度基础,形成了体系规范化、覆盖全面化、流程清晰化、职责明确化的动态科研机制。2.2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搭建奖励促进平台。为调动广大员工科技创新积极性,先后出台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及科技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以及科技奖励力度,“十二五”期间,共计发放科技奖励121万元,有效激发了广大员工参与和投身科技创新的动力和热情,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2.3强化内外科研资源,营造创新氛围平台。对内,为进一步发挥技能人才示范作用,为技能人才开展管理手段创新、业务营销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搭建平台,工会、工程技术部、科技部、安全质量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创新工作室,组织引导了广大员工岗位成才,促进了员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创新工作室针对钻孔桩桩头控制、循环吊筋、桩头凿除等施工技术开展了立项研究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推进了施工现场创新创效的实施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对外,通过多渠道筹集课题经费等方式深入推动科技研发。坚持加大对外联络力度,积极与天津市科委、股份公司、集团公司等上级单位之间构建交流互通渠道,为科研课题的申报提供了条件。几年来,先后立项研究各类课题23项,争取外部资金支持232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发的进展和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同时积极组织各类科技培训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我们先后与市科委、市建委、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区科委、区知识产权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培训联系,积累了一大批客座专家资源。围绕科研课题立项申请、科技进步奖申报、科技创新点提炼、工法编写及修改、专利写作与申报、论文撰写及发表等方面,邀请多领域、多专业的客座专家为广大技术人员进行了数十次培训讲座。也通过考核选拔等方式,积极选派精干技术人员参加由市科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建委等部门组织的课题、专利、工法专题学习,有效保证了随时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施工技术。
3夯实六大技术领域,提炼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3.1铁路既有线施工及高速铁路、重载铁路修建技术。一是依托重点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既有线施工、大型铁路枢纽建造等传统优势施工技术领域实现再创新和再突破,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二是重载铁路、既有铁路运维综合技术实现新提升。开展重载铁路研究及营业线养护维修技术研究。参与研究探索30t以上轴重重载铁路建造技术和技术标准的研究。三是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实现新跨越,同时进行高速铁路维修改造技术研究。开展350km/h有砟轨道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研究;开展400km/h及以上高速铁路成套建造综合技术及400km/h高速铁路道岔施工技术研究,不断加强复杂环境及地质条件下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研究。3.2特殊桥梁结构修建技术。一是开展3.0m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潮汐河流下水中墩基础施工技术以及柔性拱钢桁梁成套制造安装施工技术研究,其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钢桁梁厚板整体节点制造、钢桁梁大悬臂拼装、台风环境下拼装安全、钢桁梁线性与应力监控、梁上柔性拱竖转合龙安装技术。二是开展临近铁路既有线大吨位转体斜拉桥大型铰座安装技术、多点转体施工技术、斜拉桥既有线旁基础施工技术、超薄主梁施工技术、主梁线型和精度控制技术等研究。3.3隧道、地下工程修建技术。以在建项目为载体,着力培育新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的技术和工艺。一是围绕复杂环境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山岭隧道、城市地铁开展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根据所承建工程情况,针对天津地铁软弱地层及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开展滨海软土地区地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加快提升隧道施工机械化水平。依托在建重点隧道工程,大力推广隧道机械化配套施工技术,以提高隧道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障项目工期和效益安全。三是超前探索城市地下管廊施工技术。通过参与建设地下管廊,掌握修建技术,提升在地下管廊建设方面的竞争力。3.4工程测量技术。一是确保测量人员持证上岗数量满足现场需求,严格落实“三级管理,三级测设、三级复核”的测量管理制度。二是以掌握行业内先进技术为目标定期对测量人员进行集训或轮训,确保培训率达到100%。同时针对股份公司技能大赛考试重点开展专题培训,力争在该项大赛中进入前五名。三是加快推进测量工作信息化,实现内业外业数据超限开启报预警功能,避免测量事故发生。四是开展工程测量数据库课题研发,将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监控量测、工程测绘、变形监测、GIS技术进行统一整合,保证内外业技术安全。五是逐步开展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等业务板块的研究,推动工程测量资质升级。3.5绿色低碳技术。一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推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节能减排与企业管理的充分融合。二是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作用。坚持以科技促进节能减排理念,推动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导项目通过优化施组和施工方案促进降耗增效,实现“四节一环保”。三是持续深化示范工程建设。力争在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和绿色示范工程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四是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月活动及日常宣传工作,以加强业务培训为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水平。3.6BIM技术以地铁Z4线为依托,将BIM技术进行推广应用,BIM技术所需的2台工作站、4台移动客户端配置齐全,相关配套软件已调试完毕,配备的3名专职BIM人员均已到位。BIM模型将与设计图纸同步发送到项目技术人员,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经业主批准后,根据施组编制的施工进度,按照进度要求逐项分拆模型,匹配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报验采用移动端上传报验过程,与BIM模型匹配。检验批、试验报告也需与BIM模型进行关联。在进行方案汇报时,将施工方案过程进行建模模拟,验证施工方案可行性,寻求最优的方案。同时在汇报时,将模拟的施工动画作为汇报素材,形成一个施工方案的全过程的动画演示,真正意义做到结构物的三维空间展示。
4构筑两条通道,点燃科技引擎
4.1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厚植核心优势。几年来,以承建的既有线改造工程、客运专线工程、城市轨道工程及桥梁工程等为依托,围绕完善专利布局的核心出发点,结合科研课题立项,深入挖掘了施工技术,在现有施工工艺上进行了再创新,并及时提炼总结,撰写申报了一大批科研专利,为各项科技创新成果的归集转化提供了条件。同时,根据科研课题的实施周期,提前规划和拟定了专利的研究方向,实现了关键技术专利组合的加速构建、实现了专利申请数量、质量的“双升双提”。在日常的专利管理实施中,紧密围绕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建立了专利信息数据库,在框架桥顶进施工领域形成了专利集群。这些成果的取得也为日后各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总结提炼的《一种非爆破拆除桥墩使梁落地的施工方法》、《公铁两用车》、《箱体顶进过程中止水带设置方法》、《斜交顶进过程中在偏转端利用顶镐进行纠偏的箱体顶进法》、《一种先顶进后加固线路的框架桥顶进施工方法》、《一种普速铁路下地道改造及新建高速铁路联合施工方法》等专利成果保护了核心施工技术,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4.2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为辅,发挥创新作用。以技术中心为依托,加强了对外研发交流,与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传统专业院校建立了交流渠道,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津秦客专戴河大桥工程、大里营斜拉桥非对称拆除工程,津保高铁引入天津西站三线矮塔斜拉桥工程、13孔道岔连续梁工程、滦县福州路框架桥顶进等工程中,积极加强与各高校的沟通、技术交流,充分引入了各大高校的技术支持,提高了科技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5拓实三种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5.1狠抓科技先导促进,助推经营增量。几年来,先后获得市专利试点企业、区创新团队、区知识产权先进单位、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顺利成为集团公司范围内首个省部级专利试点企业;获得省部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资格,为下一步冲击市政工程特级资质申报奠定了基础;丰硕的科技成果在市诚信企业评比、投标活动中为企业做出了加分的贡献;此外,以科研课题及科技成果为有力支撑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国家级高新企业的申报工作。5.2狠抓科研成果落地,助推生产增质。针对承担的重难点工程,如津秦客运专线大里营斜拉桥拆除工程、津保铁路13孔道岔连续梁工程,积极成立科研课题组进行技术攻关,通过专家论证,方案研讨,确定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现场监测点布置,通过理论计算、受力分析、线性、应力控制及施工工况模拟等方法总结出相关参考数据,进一步指导了现场施工,确保了工程的安全顺利完工。5.3加快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上下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科研成果开发,绝不仅仅是为了成果数量的增长、资质维护及扩展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加快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健全机制,加快实施。相关管理系统要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办法,加强引导,重点扶持,尽快形成良性推进局面。要对近年来取得的各类科技成果进行梳理,明确转换指标、责任主体和应用流程,抓好新技术、新工法、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真正把科技创新成果落实为现实生产力。三是要精于借鉴,善于吸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内部科研成果为生产服务,实现内部共享;另一方面要善于引进、消化和吸收行业内成熟的技术成果,使其为我所用,避免盲目立项和重复研发。
6注重培养,强化使用,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交流、激励机制,及时发现和大胆使用优秀人才,加快建立创新人才梯队,使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后继有人。一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健全内部评价考核和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各级专家选拔培养力度,大力加快专家梯队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待遇激励和条件创造,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取证,以满足企业产品实现和发展的需要;瞄准行业先进技术发展方向,从适应发展向努力赶超转变,大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再创新培训和技术研发攻关项目的专题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层次的技术专家人才队伍。二是做好人才使用工作。引导各级专家加强技术指导和推广,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积极参与培训教材编写和各类培训授课,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各类专家后备人才和技术骨干。把技术创新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人才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中的积极作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技术人才到重点工程、主要科研项目挑重担、长才干,使其成为优秀的技术拔尖人才和技术带头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7结语
本文从围绕一个中心、搭建三组平台、夯实六大技术领域、构筑两条通道、拓实三种能力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对施工企业科技管理的意识形态以及方式方法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可以为同行业相关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作者:张志伟 单位:中铁六局集团天津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宗教名山;香客团;旅游行为;产业链;南岳衡山
一. 引言
朝圣是由宗教原因引起的,表面上是去某个圣地、实际上是为了精神的目的进行的旅行。国外朝圣旅游行为研究主要从人类学与社会学角度研究朝圣者与旅游者旅行动机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一些学者认为朝圣者和旅游者的旅行动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1],与此相反,有些学者认为二者的旅行动机存在本质上的差异[2],这种差异有时会导致他们在宗教景区内产生空间、时间和行为等方面的冲突。国外团体朝圣行为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对具体某个朝圣旅行目的地或景区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Morinis(1984)对印度西孟加拉地区三个朝圣点的研究表明只有小部分朝圣者是独自旅行的,大部分采取和家庭成员一起旅行(家庭旅游),以及跟团旅行或与朋友一起旅行[3]。Lourdes大大小小有组织组织的朝圣者占到整个朝圣队伍的将近三分之一,尽管占的比例不大,但是组织的团队却意义重大,他们使自己在朝圣队伍中十分明显,要求特别的设施,同时因为他们被登记在册而更容易被记录[4]。Ian Reader认为团体朝圣者与个体朝圣者以及不同朝圣团体之间存在冲突,这不利于朝圣者之间的团结。国内的朝圣旅行研究尚处于起步甚至空白阶段,一些有关朝圣旅行的研究也是零散分布在宗教旅游研究中[5]。
宗教朝圣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外国宗教以及我国藏传佛教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但在我国广大汉族地区宗教信徒的朝圣行为多表现为香客去往宗教名山的烧香与许愿行为。中西方在政治体制、政策、宗教名山形成背景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我国民间的香客进香与国外的宗教朝圣在本质上与形式上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香客进香与游客旅游在精神满足、空间移动、设施需求等方面并无本质区别[6],香客特别是香客团是我国宗教名山重要的客源市场。因此,基于旅游产业链视角的宗教名山香客团旅游行为的研究将有利于提升宗教名山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推进香客团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旅游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以及旅游产业链上众多旅游企业市场开发能力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 南岳衡山香客团旅游及其特征分析
(一)南岳衡山简介
南岳衡山为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以“五岳独秀”、“宗教圣地”、“中华寿岳”著称于世,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岳衡山2010年接待中外游客420.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75亿元,其中每年接待香客数百万人次以上,最多日接待香客10万人以上。
(二) 南岳衡山香客团的旅游特征
南岳衡山的进香习俗距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香客团是南岳衡山香客旅游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一般香客与普通旅游团的旅游特征。
1. 统一组织、香头负责
南岳衡山香客团有的是由民间自发成立的香会统一组织而来,有的则是由香头组织而来。香头是南岳衡山香客团中的重要角色,一般由香客中享有较高威望、善于组织的长者担任。香客团会员的组织、祭品的准备、费用的管理以及联系交通、安排食宿等工作均由香头全权负责。
2. 规模庞大、人数众多
南岳衡山每年旅游人数已达四百余万人次,香客团是南岳衡山旅游者特别是香客旅游者的主体。每年进香期间,香客团络绎不绝,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众多的香客团根据其旅游目的可以分为宗教祭祀、宗教朝拜、烧香许愿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香客团在服饰穿着、进香路线、进香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3. 时间集中、重游率高
每年的农历正月、七月、八月是南岳香客团较多的时期,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八月初一(南岳圣帝诞辰日)等重要宗教节日及其前后则是南岳衡山香客团人数最为集中的时间段。衡山香客团中的大多成员每年都会随团来南岳衡山进香一次,旅游忠诚度较高,也有少数祈福、许愿、还原的香客会在这一年中多次来衡山进香。
4.空间跨度大、停留时间短
南岳衡山香客团主要来自湖南省内及周边省份,香客团空间跨度较大,车程一般为半天至一天。香客团在南岳衡山停留时间较短,整个旅游行程一般为两天,即当天从旅游客源地出发到达衡山,第二天早上开始爬山进香,下午即离开衡山返回客源地。香客团的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食宿、景点门票等方面。
三.产业链视角下宗教名山香客团旅游行为分析
(一) 旅游交通
南岳衡山香客团大多采用集体包旅游汽车的旅游形式,距离较远的香客团乘坐火车、高铁等交通工具来衡山进香。香客团在南岳衡山景区内会乘坐景区的中巴车、索道上山与下山,但部分烧“拜香”的香客团成员会从山脚下开始采取几步一拜的方式步行至祝融峰,以显自己进香的虔诚心态。
(二) 旅游食宿
香客团的食宿标准会根据该团成员的收入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大多数香客团食宿在南岳镇上的旅馆或招待所。有些烧“饿香”的成员从到达南岳后到离开南岳前,只进水不吃东西,或吃少量水果。在用餐时间上香客团成员一般会在第二天凌晨四点起床用早餐,大约六点左右离开住宿的旅馆上山进香。
(三)旅游参观
香客团来南岳衡山旅游的最主要目的是进香,因此,香客团成员会按照传统的进香路线游览南岳衡山,其中南岳大庙、半山亭、南天门、祝融峰等景点是必到之处。香客会在这些景点进行进香、磕头、许愿、捐功德等活动。同时,部分香客会参观游览忠烈祠、麻姑仙境、万寿大鼎等旅游景点。
(四)旅游购物
南岳衡山香客团进香时所需的香烛、纸钱、香包等物品一般都由香头在到达南岳后统一购买后发放给香客团成员,成员在香包上写上自己的籍贯、姓名等信息。进香结束后香客团成员会在景点外面或南岳镇上的购物点自行购买土特产、纪念品等旅游商品。
四.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宗教名山香客团旅游市场管理策略
(一) 旅游客源地旅游企业
尽管由于香客团成员大多具有,该市场相对于其他旅游市场而言较为特殊,但对于香客团客源地的旅行社、旅游交通等旅游企业来说,香客团市场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其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旅游企业应加强对该市场的开发,首先应增加香客较多的农村或城镇区域的旅游广告的投放,让香客知晓旅游企业的产品;其次,应加强与香头的联系,取得香头的支持是打开香客团市场的关键;最后,应通过专业、细致的交通、食宿安排及价格上的优势打开香客团市场,在该市场树立良好的口碑。
(二) 旅游目的地企业
首先,旅游目的地企业应做好香客团的接待与服务工作。香客团是一类非常特殊的旅游团队,团队成员在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旅游企业在接待中应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其次,应根据香客团成员的不同需求设计产品与提供服务,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有特殊食宿需求的香客团成员,应给与重点照顾与满足。另外,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应积极引导香客团市场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市场转化[7],增加其停留时间、提高其旅游消费。
(三) 旅游景区
香客团是宗教名山旅游景区的重要客源市场,景区应针对香客团市场的进香需求制定相应的景区管理措施,从而减少游客与香客在空间位置、活动氛围、景点停留时间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8]。另外,可将香客团市场进一步细分为不同市场,各细分市场在交通方式、活动内容、进香程序等方面差异较大,景区应在景区内旅游交通、导游图、进香设施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设置,从而满足不同类型香客团的需求。同时,应加强宗教名山旅游景区“环保香”的推行与执行力度,加快低碳宗教旅游景区的建设,从而推进宗教名山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广告促销、景区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9],以宗教旅游目的地为营销对象,整合香客团宗教名山旅游产业链中各旅游企业的资源,进行整体营销与综合开发,从而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另一方面,香客团的宗教名山旅游具有人数众多、空间跨度大、时间集中等特点,因此,香客团客源地与目的地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区域旅游政策制定、区域旅游规划编制、旅游产业布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到香客团旅游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mith, V. L. (1992). Introduction. The quest in guest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1):1–17.
[2]Turnbull, C., 1981. Pilgrimage in India. Natural History 90 (7):14-81.
[3]Morinism(1984).Pilgrimage in the Hindu Tradition: a case study of West Bengal,Delhi[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Rinschede, G. (1992). Forms of religious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1):51–67.
[5]Ian Reader(1987). From asceticism to the package tour—The pilgrim's progress in Japan,Religion,17(3):133-148.
[6]郑晴云.朝圣与旅游:一种人类学透析[J].旅游学刊,2008,23(1): 81–86.
[7]卢天玲,甘露.神圣与世俗:旅游背景下佛教寺院建筑功能及其空间转化与管理[J].人文地理,2009,24(1): 53–57.
[8]彭蝶飞,邹冬生.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内涵及其开发策略[J].社会科学家, 2006, (6): 153-159
[9]陈炜.论西部地区宗教文化旅游圈的构建[J].广西民族研究, 2008, (3): 181-185.
篇10
关键词:生态保护发展区;小城镇模式;优势;劣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864-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8.057
从世界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由于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大不相同,刚性化指标势必阻碍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中央“十一五”规划明确了构建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党的十提出构建“新型城镇化”,打破了传统的“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十二五”规划将主体功能区上升到战略层面,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生态保护发展区作为限制开发区域,受限于生态保护的刚性制约,产业转化能力较弱,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探索其扶贫开发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机融合,既是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与创新,也开创了“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对顺利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既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学界历来关注城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工作,其研究成果主要可分为以下几方面。①高度重视新时期中国城镇化顶层设计工作。“主体功能区”是中国独创,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其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进行了详尽阐释,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形成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②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丰富主体功能区理论内涵。高国力等[1]通过对中国主体功能区进行研究,指出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划分;张立[2]通过对人口高输出地区的小城镇研究认为主体功能区是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杨伟民等[3]在研究主体功能区划时指出人口均衡发展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空间均衡理念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化的保障。③完善主体功能区定位。樊杰[4]对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和保护进行了研究,认为主体功能区是“开发”与“保护”双重功能的复合体,需要配套的法律、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构成的空间管治制度来保证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实施和协调。④对当前小城镇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苏保忠等[5]、李郇等[6]、朱厚玉[7]在研究小城镇发展现状时对集聚人口能力、产业发展水平、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瓶颈以及相关原因进行探讨;王志章等[8]、魏强[9]、赵小芸[10]、张杰庭[11]在新型小城镇模式探究中,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国外优质小城镇先进经验,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现状、转型方向、培育模式进行了多学科视角的路径探索。
1.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尽管没有用“主体功能区”概念,但区域发展、城乡一体化等相关的研究较为成熟,并形成了众多研究成果。①对综合区域发展的研究。Smith等[12]在研究产业及行业分工、级差地租、劳动地域分工以及比较优势时在上述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理论研究,为区域开发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基础。Hoover等[13]在研究区域空间演化时,阐明了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原理及区域发展的目标、政策与要素供需关系,为区域统筹发展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论依据。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研究。杜能[14]、韦伯[15]、艾萨德[16]在研究区位理论时,围绕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等领域奠定了区位理论的坚实基础,对后来的城乡空间格局、产业集聚、区域网络等级体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③深入探究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Patrick和Ebenezer[17]研究了功能分区、城市影响区,认为进行城市功能分区是形成现代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的起点。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提出中心―结构理论能够为维系城乡关系夯实理论基础。④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提出和完善。继宜居城市思想启蒙者盖迪斯提出区域学说和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学说之后,刘易斯・芒福德提出了“区域整合”的思想,成为小城镇发展相对较成熟的理论。Rogerson[18]深入研究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当今世界形势下的小城镇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学者们的成果或是奠定了理论基础,或是提供了经验借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那些发展基础薄弱的生态地区小城镇的研究还较少,并未形成系统。本研究通过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其在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小城镇模式构建面临的形势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地处武陵山脉,系乌江水系,面积约1.98万km2(图1),总人口约364万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作为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辖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6个区县,各区县经济基础条件、资源禀赋不尽相同。被誉为“重庆之肺”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生态资源极为丰富,但作为限制开发区域,受限于生态保护的刚性制约,产业转化能力较弱,城镇化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1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小城镇模式构建的优势
2.1.1 政策优势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已步入飞速发展时期。2006年11月重庆市提出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旨在创造一个具有明显集聚效应的城市群,带动“两翼”(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发展。2013年8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渝东南设立为生态保护发展区,提出要对其实行“巩固不取多予”的差异化财政政策,增强财力支持,以加强扶贫开发、引导人口聚集和有序梯度转移。2014年9月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统筹要素资源完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和《城市发展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4-2020年)》,指出要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思路,针对薄弱环节和短板区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这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重要举措,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未来的高效、包容、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图2可知,近年来渝东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2.1.2 资源优势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地处武陵山脉,河川纵横,矿藏广布,森林资源富饶,动植物资源种类多种多样,农林牧渔业发展迅猛。秀山县与湖南花垣、贵州松桃被齐称为中国锰矿的“金三角”;酉阳的汞矿储量高达4 800万t,被喻为全国“五朵金花”之一;彭水煤储量2.6亿t,森林覆盖率高达49.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8.3%。此外,渝东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该地区红色旅游文化浓厚,土家族苗族民俗风情浓郁,乌江画廊、天生三桥、桃花源等自然景观丰富,龚滩古镇、乾隆行宫、龙河岩棺等人文景观众多,壮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更是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基地、能源基地、生态疗养、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2.1.3 区位优势 渝东南地区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盆地东南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相连,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充分接受黔中城市群、重庆都市圈辐射作用。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武陵山机场建成使用,高速公路与重庆市及周边省市相连形成四通八达的的公路网。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已成为贯穿渝东南、湖南湘西州、贵州铜仁地区,直达“长三角”、“珠三角”,串起沿线众多景区的纽带,对于整合生态资源、助推区域产业提档升级、突破渝东南经济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2.2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小城镇模式构建的劣势
2.2.1 经济发展落后,贫困问题凸显 尽管重庆市委制订了加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扶贫开发的财政倾斜机制,但扶贫资金缺口较大,政策与现实需求间存在数字鸿沟。有限的扶贫资金只能满足“撒胡椒面”的现实需求,各县级资金配套能力有限,后续资金难以落实到位;扶贫指标过于刚性化,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弱,代际贫困现象普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很低。2014年重庆统计年鉴表明,2013年重庆全市GDP总量达到126 566 900万元,其中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贡献值占比约6%(图3),脱贫任务艰巨。
2.2.2 产业结构不合理,同质化严重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资源型经济特征凸显。例如虽然酉阳县是黄连、银花、天麻等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秀山县已建成秀山银花、白术、天冬等中药材基地,且在下属乡镇发展优质粮油、蔬菜、茶叶、猕猴桃、油茶等特色效益农业,但这些基地散落在全区各乡镇,自成一体,产业布局零散混乱,造成了空间布局的“马赛克化”。此外,相邻区域由于所处环境相似,致使彼此产业结构布局大致相同,农产品趋同性偏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种植业效益低,生态产业发展也趋于同质化,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产业规模效应难以施展(图4)。
2.2.3 旅游资源未整合,基础设施保障缺位 虽然近年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根据2014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由于历史欠账过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很不协调。对外出境通道匮乏,交通网络规模不足,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等级偏低,公路密度不高。境内公路、铁路运输自成体系,通勤不便,缺乏统一规划,资源难以整合,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碎片化”现象严重。乡镇旅游景点指示不明晰,道路未整修,可进入性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配套设施保障缺位(图5)。
以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整体水平偏低,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仍处于主导地位,休闲度假型产品尚未成熟,旅游淡旺季明显,消费项目偏少、针对性不强、趣味性不足,产品趋同性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旅游市场主体规模不大,民营企业参与不够,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能力不足,旅游业带动功能偏弱。
2.2.4 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城镇化水平偏低 受山地复杂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城镇体系不完善。以黔江区为例,拥有53.6万人的黔江区虽然作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惟一的重点开发区和武陵山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但经济总量小、底子薄、发展慢、实力弱,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压力大,应有的聚集辐射带动能力弱,区域发展缺乏依托和后劲。城镇间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城镇空间布局受地形和交通限制明显。2013年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在重庆功能区中处于最低位置,比全市城镇化平均水平低23.7%(图6)。
2.2.5 生态环境脆弱,环保任重道远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渝东南地区既是生态敏感区又是生态脆弱区。由于该区域多为坡度大的山地或丘陵,喀斯特地貌广布,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土薄、石灰岩层广布,且降雨丰富,致使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石漠化面积达3 725 km2,占该地区国土面积的近20%,占全市石漠化面积的41.6%,植被退化明显,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用地矛盾突出。此外,由于生态补偿标准低,农民保护生态积极性不高,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任务繁重。
3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小城镇模式构建的策略
3.1 完善区域中小城镇体系
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发展需要各级城镇的支撑,因此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应从现行城镇体系实际出发,建设符合山地特色的城镇体系,完善城镇体系职能结构。首先,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应打破地区间、城镇间、城乡间的行政壁垒,增强经济联系,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其次,应从山地对城镇的承受能力、各级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和交通运输条件等现状出发,规划设计规模适度、等级分明的“县城+小城镇+小集镇”的金字塔式城镇规模结构,“集中型”和“分散型”相结合,吸引外商投资开发。最后,激活小城镇活力,统筹城乡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空间。小城镇应以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等产业为主体,加速非农产业的城镇集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型、加工转化型、资源开发型、综合服务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3.2 突出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打破各自为阵和地方保护主义,树立整体发展观念和全局意识,通过合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实现资源要素的聚集,由此产生规模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根据本地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城镇拉力,吸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逐渐向小城镇聚拢,推动规模集聚与同质行业合作,建设渝东南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本地精品,提高特色产业和产品知名度。如石柱以黄连、长毛兔、辣椒、莼菜为主的特色效益农业;秀山县的中药材种植和粮油加工业;酉阳县的绿色蔬菜、中药材、烟草、茶叶、脐橙、荞麦等系列绿色效益产业,“酉州乌羊”、“麻旺鸭”等为代表的特色畜牧养殖;黔江区的烤烟业、珍珠兰茶、大西南牛肉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等。整合资源和产业,培植生态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价值链,做大生态产品基地,实现生态资源变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和区域品牌,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改变以地方利益为主导的资源开发模式,整合区域内资源开发企业提高开发规模和技术水平。通过协调区域内资源开发企业的关系,扶持以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实现优势产品的多级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开发效率,增强经济结构转型的内生活力。同时,贯彻“旅游扶贫”理念,充分发挥自然和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整合区域内特色旅游资源,加强与毗邻县的联动,统筹开发旅游商贸项目,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采取“专线(批发商)+平台(组团社)+景区”模式,积极与旅行社对接,建立起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培育全国散客拼团市场,联手周边知名景区,针对不同需求、深度开发多样化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特色行程。同时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以提高在全国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促进生态资源转换为生态财富。
3.3 优化交通网络,搭建成果共享平台
交通问题严重制约着渝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应以资源开发为主旨,以跨域连接为取向,切实加快区域内外干线互通,构建起多层次综合通道建设。
1)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多为山地丘陵,地势复杂,交通不便,需完善公路网络。具体而言,区域内需要加大中小城镇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区域内国道、省道等高等级公路的改造;加快乡镇、农村公路建设;完善高速公路、旅游景区公路建设,缔造联接长沙、武汉、重庆、贵阳、南宁等特大城市的3小时旅游经济圈。
2)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实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需要完善铁路网络。要加快渝沪高铁、黔张常铁路、恩黔铁路、威遵秀吉铁路等建设进程;实现宜万铁路与渝怀铁路、渝沪高速铁路的接轨;规划张家界-长阳-巴东-利川-石柱-铜仁-怀化-张家界的铁路环线。
3)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与区外经济体实现快速交流,需构建区域航空体系。加快推进仙女山旅游机场、黔江舟白机场、铜仁大兴机场建设以及直升机项目,开辟国内外旅游航线。
3.4 保障生态安全,提高生态供给能力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在发展过程中应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目标,将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配套与衔接。
1)启动资源摸底统计,建立生态资源账户。各政府主管部门要通力合作大力开展各类“生态财富”摸底统计工作,保持统计口径的权威性和延续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和科学性。在做好数据资料统计的同时,有重点、有深度地对调查数据进行开发,建立生态资源账户,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可持续包容发展打下基础。
2)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强重点区域森林、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持续推进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尘沙固土等工程,开展混农林复合型综合治理模式,加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矿山工程治理,确保矿山企业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结合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防灾减灾应急系统。
3)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雷霆手段倒逼超标落后产能淘汰,将三高低效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效益更高、资源消耗更少、环境污染更低和劳动就业更多的循环经济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支持绿色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研究所课题组,高国力等.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初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7(4):3-10.
[2] 张 立.新时期的“小城镇、人战略”――试论人口高输出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机制[J].城市规划学刊,2012(1):23-32.
[3] 杨伟民,袁喜禄,张耕田,等.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美好家园――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总报告[J].管理世界,2012(10):1-17.
[4] 樊 杰.我国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若干地理科学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河南: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
[5] 苏保忠,刘俊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如何可持续发展[J].标准生活,2013(3):20.
[6] 李 郇,殷江滨.劳动力回流:小城镇发展的新动力[J].城市规划学刊,2012(2):47-53.
[7] 朱厚玉.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比较借鉴[J].财政研究,2012(12):56-58.
[8] 王志章,孙晗霖.西南地区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6(1):74-77.
[9] 魏 强.中国西部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与发展模式研究[J].世界农业,2012(2):82-85.
[10] 赵小芸.国内外旅游小城镇研究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9(8):114-119.
[11] 张杰庭.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模式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2):17-19.
[12] SMITH A,MARSHALL A,ALFRED M,ROBERT T,et al. The role of small town in instability of rural development-Case study of small towns of Babol county in northern Iran[J].Journal of Basic and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2012,2(7):6795-6800.
[13] HOOVER E,CHASE L C,AMSDEN B,et al. Stakeholder engagement in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Quality-of-Life,2012:475-490.
[14] 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67-234.
[15] 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5-62.
[16] 沃尔特・艾萨德.区位与空间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