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4:3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用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药品因素(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患者自身的原因(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4]。(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3其他因素(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3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篇2
1.1分类定点放置的重要性脑外急诊患者多,需护士密切观察病情的一级患者多,工作计划性时常被打乱,时常面对着应急的处理,对规范用药、高风险药、抢救用药、备用药的定点分类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极大地方便护士的操作,减少用药的差错。
1.2根据药物使用中不同的风险度,加注不同标识负责收药的办公护士在清点药物时应在高风险药物的盒子上用红色笔注明药物的名称,以提示使用药物的护士加强注意,护士在为病人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悬挂科内专门制作的“特殊药物”标识并告之患者陪护。
1.3限量按要求储存,及时补充,严格交班对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良损害的高风险药物,应根据病区的情况定量存储,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严格交班,及时补充,对要求避光(硝普钠等)、低温(胰岛素,肝素钠等)保存的药物应按药物说明书的要求执行,以免影响药物的用药效果,从而保证用药质量和安全。
2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
2.1查对制度的执行在临床管理实践中,认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用药的差错发生。
2.2交接班制度的到位我们规定了不仅应重视白班早晨责任护士、护士长与夜班护士的交接,也应重视其他各班的交接班质量。护士长不定时到病区抽查夜班护士的交接班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不仅重视病情的交接,对特殊用药患者的穿刺部位、用药名称、剂量都要准确交接,要求加强巡视,及时观察到异常,给予妥善处理。
3加强静脉治疗小组成员的职责,分享经验教训
我科有2位高年资的护士为全院静脉治疗小组的成员,每月静脉治疗小组会召开一次会议,对全院静脉药物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我们要求这2位成员应及时传达静脉治疗小组会议精神,指导科室成员在静脉用药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处理,使患者的损害程度降至最低。
4营造安全文化,加强防范意识
4.1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强化用药安全责任护士长每月应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用药安全与全院的医疗护理安全紧密结合,将用药安全纳入护理目标管理,对薄弱环节、重点人群应特别关注,通过教育,使大家明确:用药安全,我之责任。
4.2认识用药风险,鼓励药物不良事件报告
4.2.1识别风险,共同参与神经外科患者由于其专业的特点,患者静脉用药的长期性、多样性、高风险药物的常规使用、患者表达能力的丧失等因素导致了用药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护士应予以识别,不仅提醒自己重视,也应履行好对患者及陪护的告知义务,让患者也参与用药的安全注意。
4.2.2鼓励用药不良事件的报告,促进静脉用药的安全应完善用药不良事件无障碍自愿上报系统,建立无惩罚性的文化环境,对护士而言,可以正视用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不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采取隐瞒不报态度,从而能及时上报用药不良事件,管理者将上报信息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防治同类不良事件再次发生,促进静脉用药的安全。
5正确选用静脉用药穿刺工具
为了减少静脉用药过程中的风险,应尽量少用头皮钢针,选择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必要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对静脉用药时间将超过一个月的患者大力推行使用PICC,以防止药物外渗可能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损害。
6合理安排人员,建立预警机制,保证静脉用药的安全
6.1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护士长应有效利用有限的人员,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热情,人员搭配合理,各班人员岗位责任明确,薄弱时段增加人力,弹性排班,有效保证静脉用药的安全。
6.2建立预警机制护士长应通过多渠道的教育提高护士对静脉用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来规范护士的行为,对发生用药不良事件报告程序给予公示,让每位护士了解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是难免的,一旦发生,应正确面对,积极处理,从而真正做到有效防范,保证神经外科静脉用药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郭颖,徐连文,冯丽芳,齐宏亮.高警讯药物在内科系统的安全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10-311.
篇3
关键词:维A酸乳膏,短时多次接触疗法,痤疮
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影响美容。随着经济发展,痤疮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安全、有效成为治疗的目标。0.1%维A酸对痤疮有肯定的疗效,但外用时对皮肤有刺激性,随着药物浓度和用药时间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性炎症、红肿、糜烂,削弱角质层屏障,使药物吸收增加,引起系统毒性〔1〕。笔者自2009年1~6月,采用短时多次接触疗法治疗轻、中度痤疮。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 病人入选标准 确诊为面部痤疮(病程≥6周),并符合以下标准:①年龄16-40岁男女患者;②临床诊断为寻常型痤疮Ⅰ~Ⅲ级,面部至少有10个皮损(诊断标准见表1)〔2〕;③患者愿意且能够遵守试验方案。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1.2 病人排除标准 ①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其它治疗停止时间少于2周;②系统使用维甲酸类停药时间少于8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其它治疗停止时间少于4周;③已知对维甲酸类药物及其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1.3 病人基本情况 共有48例患者入选,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0.1%维A酸乳膏短时多次接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4例。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两组在性别组成、年龄、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随机、有效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为24例,对照组为27例,试验中对照组3例因为局部刺激退出,完成病例数共计4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
1.2.1 药品来源 0.1%维A酸乳膏由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5克/支。
1.2.2 用药方法 患者按随机号进入试验,使用药物前用非药物性香皂和温水洗脸,擦干面部后将药物均匀涂于面部皮损区域,短时多次接触治疗组患者擦药5分钟后用清水洗干净面部药物,每日用药5次。对照组(常规组)直到用药次日患者正常洗脸时洗去药物,连续外用8周,分别于用药后2、4、8周复诊。
1.2.3 观察项目及指标
1.2.3.1 疗效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用药后2、4和8周时分别计数非炎症性损害(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的数目、炎症性损害(炎性丘疹、脓疱和结节)的数目及皮损总数。
1.2.3.2 不良事件观察 受试期间患者所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均应记录在临床观察表上。局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脱屑、干燥、灼痛、红斑和瘙痒等。按轻、中、重度分级。轻度:轻微反应,不需要治疗,不需要改变原观察方案;中度:需要减少用药次数,或/和需要治疗;重度:停止观察用药。同时记录发生时间及转归(仍然存在或已缓解,并记录日期)。
1.2.4 疗效判断
1.2.4.1 疗效计算 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
1.2.4.2 疗效判断标准〔3〕:基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进步:2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20%。作疗效评价时,将基愈病例和显效病例合计为有效病例,计算出有效率。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3 统计方法 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比较采用χ2检验。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后2、4、8周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篇4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74-02
目前医学界对心内科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用药的方式,因此用药安全就成了保证患者能够安全康复的关键。但是从事心内科护理工作不仅工作量大且有着极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护士在为病人进行用药护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用药失误。而用药不当不仅是简单的药物出错更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轻者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康复,重者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很多医院都曾因用药缺陷和患者及家属发生过纠纷,据统计发现,在我国所有医疗诉讼案件中有关临床纠纷的案件就占到37%。但是认真而言,这种因为用药失误导致的药物不良事件是可以通过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进行预防和降低的。为了满足本次论文的数据需求,笔者选取某医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的具体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实际问题给出了对应的措施,经试验证明,这些措施确实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
1.1药物的存储。药物的存储方式不仅影响到医院的用药效率同时若按照不科学的方式进行药物存储也会导致药物失去原有的药效,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医院在药物存储上的问题进行分析:①心内科主要是通过药物的途径进行治疗,因此心内科药房内有很多存储药物,这些药物在正式收入药房进行编制之前需进行长期清点核查,在经过多个人员的手部摩擦和接触后,往往会让药品商标和药品有效期模糊不清,从而引起护士在配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②医院在进行药物管理时不能很好的进行药物分类管理,例如在医院的药物储藏中静脉用药和非静脉用药时不被非开的,外用和口服药也被混放在同一药柜中,这种不科学的药物分类方式大大降低了配药效率;③药物放置不科学,在放置药物时没有按照药物的放置条件进行放置,例如一些需要避光的药物却进行露天摆放,需要在4摄氏度环境中放置的药物却没有放置在恒温冰箱中;④药品清点审核制度要缺陷,一些药品已经过了使用期限却仍然放置在储存间内,护士在使用药物时也没有仔细注意药品的使用期限从而让患者吃了过期药而引起身体不适。
1.2医嘱审核问题。在护士配药过程中对医嘱进行认真审核是用药安全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医生本身工作量大,因此在为患者开药时往往会出现处方和医嘱计量不一样的情况,护士在进行配药时应当考虑到这些细节对医嘱进行认真审核,从而确保患者不会因为药剂计量上的失误而影响治疗或造成生命危险。医生和护士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新入住的患者往往会因为护士交接班时的粗心而造成用药延误。另外护士不能经常将患者的情况随时向医生汇报导致医生在为患者写处方时往往不能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部分护士不能够熟练掌握临床用药知识,就不能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来配合医生对Ч教/p>作者:蔡玉萍 来源:健康之路 2013年2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2加强对心内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2.1完善药品分类管理和核对制度。在药物存储过程中,确保常规性药物可以放置在方便取用的位置;其他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类目的放置需求进行分类存放,存放过程中药物的数目、名称等都应记录清楚;加强对药物的清点审核,近效期药物可以放置在专区并详细注明失效期,对已失效的药物进行定期处理;有放置条件的药物要严格按照放置条件进行放置,例如避光药物必须放在干燥通风的暗室,需冷藏的药物必须放置在规定温度的恒温箱中,并进行定期除霜;定期进行心内科制度考核,提高药品核对质量来确保医院用药安全;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三查七对”工作,对危险药品和名称类似的药品更应做好查对工作,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时还应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和病床号,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2.2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一方面护士是临床药物配和送的第一执行者,另一方面护士和患者接触时间最长,能够随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近期病情,因此护士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通过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用药质量。为了实现对护士的专业培训,医院可以定期举办药物知识讲座,督促护士学习新药物知识并加强知识积累;加强对临床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其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确保护士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失误不上报”的惩罚制度,保证及时出现用药失误也能够通过及时处理而将对患者的危害降至最低。
2.3加强对用药环节的安全管理。结合医院的用药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用药安全管理:①充分应用现代化操作软件,利用相关的软件操作系统实现对医院医嘱处方等其他信息的信息化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医护人员在手抄执行单、医嘱及处方过程中的失误;②对静脉药物施行集中配置,这样可以避免院内感染,减少药品损失和提高输液安全;③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时了解患者输液时输液速度是否被改变、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反应等情况;④做好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工作,让患者服用药物前,确保患者对使用药物的名称、具体作用和不良反应都有充分的了解;⑤完善药敏实验审核制度,患者使用的药物应由两名或以上护理人员确认才能进行使用,为患者进行药物皮试时要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⑥加强口服药物的管理,医院应在心内科区内设置口服药物的专门管理区域,并详细列出药物的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从而护士人员能够结合用药的具体信息来帮助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参考文献
[1]胡烨.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探索.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2期
篇5
论文关键词:安全养兔严防四顽疾
兔瘟仍是獭兔的头号“杀手”,近年来该病明显出现了早龄化、非典型性和散发型特点。发病年龄是多元化趋势,尤其是刚断乳的仔兔也有发生,最早在40日龄左右。临床症状和解剖特点也并非与典型性的兔瘟完全相符,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渐进性死亡,浑身瘫软。剖检特征均表现胸腺肿大出血,其他如肺部和气管出血,肝脏变性,肾脏肿大出血,直肠内有胶冻样黏液,有淡黄色黏液,有的具有1~2条症状,有的多条,并不统一。另外,兔瘟很少大面积流行,多为散发型、局部性。其防治方法是:
该病只能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在管理中,只要按照免疫程序按时足量注射疫苗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仔兔在35~40天首免,每只皮下注射2毫升,20天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年注射3次。注射单苗效果最好,联苗对兔瘟免疫有一定影响。发生兔瘟后有以下三条治疗途径:
1、注射高免血清,见效最快,效果最好农业论文,但成本高,货源缺。
2、注射干扰素,干扰兔瘟病毒的复制,在发病初期有效,但疫病过后仍然需要注射疫苗。
3、兔瘟疫苗紧急预防注射,每只2~3毫升,3天后逐渐控制病情,7天后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二、疥癣病
兔疥癣病又称兔螨病,是由寄生于兔体表的疥螨或痒螨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侵袭面广,发病率高,交互感染,控制较难。该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如果治疗不及时,病兔可因逐渐消瘦和虚弱而死亡,危害十分严重。其防治方法是:
1、不要购买带耳螨疥癣的病兔,不用疥癣病兔配种。
2、保持笼舍干燥,经常用火焰消毒兔笼。每个季度用2%的敌百虫水溶液给兔蘸蹄1次站。
3、疥癣病发生时,及时用专用的溶剂和水溶液给兔涂抹患部,7天后重复1次。同时用5%的水溶液喷洒兔笼和场地,焚烧垫草污物。兔癣1次净涂抹患处,严重的7天后可重复用药1次,用畜卫佳(阿维菌素)内服,每千克体重0.1克,7~10天重复用药1次。灭虫丁按说明要求肌肉注射。
三、脚皮炎獭
兔脚皮炎常见多发,虽不致死,但影响种兔种用价值和商品兔毛皮质量,患病兔不愿活动,食欲减退,日渐消瘦,行动轻缓,下肢不敢承重,四肢频频交换支持体重,有时拱背卧笼。检查患兔脚掌,出现脱毛、红斑、化脓,破溃后形成经久不愈易出血的溃炎并结痂,有的溃炎上皮的真皮可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其防治方法是:
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兔笼的清洁卫生,清扫笼底要彻底干净,定期用0.3%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2、兔笼笼底最好以竹板制成。笼底要平整、钉子无突起、笼内无锐利物。
3、免疫注射葡萄球菌苗,每只兔2毫升,1年免疫2次。治疗时,先将患兔放在铺有干燥、柔软垫草(或其他铺垫材料)的笼内。用橡皮膏围病灶做重复缠绕(尽量放松缠绕),然后用手轻握压。压实重叠橡皮膏,20~30日可自愈;患部剪毛并消毒,清除坏死组织,3%过氧乙酸清洗后,涂擦磺胺嘧啶、土霉素软膏等,当溃疡开始愈合时,可涂擦5%龙胆紫溶液,每天1次;重者外用消毒纱布包扎好农业论文,同时注射青链霉素各10万单位,每天早晚各1次,直至痊愈;严重病例立即淘汰。
四、传染性鼻炎
獭兔传染性鼻炎是由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为主的多种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獭兔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其防治方法是: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四季发生,大小兔易感,疫苗效果甚微,药物控制困难,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病程持续期长,容易恶化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等特点,用药见效,停药复发,是生产中最为顽固的疾病之一。其推荐方法是:
1、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千克体重各2~3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续3天。
2、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每日3次,连续3天。
3、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日2次,连续3天。
4、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氧氟沙星4毫克,每日2次,连续3~5天。
篇6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外科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为外科手术合理预防应用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对2008年度普外、泌尿外科择期手术病人18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率为100%,术后联合用药率为57.3%,术后用药<72h者仅为10.7%,麻醉诱导期给药为0。结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未执行临床指导原则,采取行政干预与宣传教育,对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单病种治疗费用,预防医院感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解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关注外科手术病人如何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我院外科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高的现状,对部分外科择期手术病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调2008年度普外、泌尿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82例,其中Ⅰ类切口手术103例,Ⅱ类切口手术79例;男102例,女8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岁,其中60岁以上21例,婴幼儿6例,平均年龄38.7岁。
1.2 调查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筛选并登记,项目包括科室、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切口分类、麻醉诱导期及手术后用药类型、天数及联合用药情况,要求入选病例手术前无感染征。
2 结果
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率为100%,术后联合用药率为57.3%(59/103),术后用药<72h者仅为10.7%(11/103),麻醉诱导期给药为0。三代头孢菌素占预防用药63.1%(65/103)。
3 讨论与分析
3.1 存在问题:
①对滥用抗生素危害认识不足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范围内多中心调查,住院患者中应用抗生素药物的约占30%,抗生素药费占全部药品支出的15%~30%;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水平[1]。
不合理应用和滥用抗生素助长耐药性的产生,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延长患病时间,增加死亡的危险性,流行病发生时间延长,他人遭受感染的危险性增大,抗感染费用急剧增加。
②抗菌药物应用指征掌握不严:具体表现为:不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清洁手术,术后平均用药5~8d,手术预防用药率100%,联合预防用药率为57.3%,究其原因主要是苛求降低平均住院日,医院环境污染以及医生与病人对手术感染的忧虑。
③抗菌药物应用选药不合理:表现为用药起点较高,价格昂贵,广谱、高档药物使用较多,预防用药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及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本次调查三代头孢菌素占预防用药率的62.1%,并发现有抗菌药物应用剂量过大、配伍缺陷及不按药代动力学原则给药现象。原因多考虑与主观认知程度有关,包括药物使用的利益驱使作用。从感染学角度分析:手术切口部位感染主要是由G+ 杆菌引起,三代头孢菌素是针对G-杆菌作用强的广谱抗生素。所以,手术预防感染应选用对G+ 杆菌作用强的,对G-杆菌兼有作用的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④抗菌药物用药时机、疗程不当:围手术期未按要求给药,抗生素更换频繁,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偏长,术后用药<72h者仅为10.7%。主要原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抗菌药物分线使用管理及临床应用指南缺如;单纯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忽视无菌操作、手术技巧及营养调整等预防感染的相关支持疗法。
3.2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干预措施:探索与国际接轨并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评价与干预措施的可行性,促进合理用药。
3.2.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分级原则[2] :①非限制使用: 经临床长期使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②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③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2)临床分线原则:[3] 第一线药物: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价格合理、货源充足的抗感染药物,以临床需要使用;第二线药物:疗效好、但毒副作用相对较大或价格比较昂贵的药物,应控制使用;第三线药物:疗效好、价格昂贵或近期研制出的保留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3.2.2 规范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①用药目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在手术或切口受到污染前或污染后的短时间内使用,以保持足够的血药浓度覆盖感染危险期,抑制和有效杀灭侵入之病原微生物,发挥抗生素的最佳疗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②应用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的可能,决定是否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③用药对象: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消化道、呼吸道与女性生殖道手术);存在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一旦感染后果严重的手术(颅脑、心脏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术等);有异物植入的手术(人工关节、心脏瓣膜置换、血管移植术等)。
④给药方法:清洁手术:术前0.5~2h内给药;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1500ml,可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全过程和术后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手术时间<2h,术前用药1次即可。清洁-污染手术:按要求给药,用药时间亦为24h,必要时延长至48h。
3.2.3 外科预防用药干预:
①干预管理目的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转率,减低平均医疗费用,提高用药合理性。
②干预管理办法制定《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并定期监督检查;召开课题研讨,加强沟通协调;科室设监督员,保证干预措施的执行。
③药物经济学管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进行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有助于合理分配、合理使用医疗卫生经费,提高医疗卫生费用的有效率。[4]
3.3 结论: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采取的行政干预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临床药物,对医院降低单病种治疗费用,预防医院感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模式,对广大患者、医院、社会均有益。
参考文献
[1] 佚名.合理使用抗生素.全国抗生素工作网站,2004:12-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北京,2004
篇7
关键词:常用农药,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
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力强、能适应稻田、池塘、滩地等多种水域养殖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也是老百姓餐桌上喜爱的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龙虾产业的发展壮大,稻虾共生的养殖模式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接受,虽然常用农药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挥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对农田环境及水产养殖动物产生了影响,因此,施药后的稻田对龙虾生长、防病治病存在一定的影响。2009年7月27日在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二楼实验室我们做了几种常用农药对龙虾养殖影响的试验。科技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的克氏原螯虾来源于武墩养殖场2号池塘,其体质健壮、规格基本一致,平均体长为18+1.0厘米,在实验室暂养后进行试验,试验前1天停止投饲。
1.2试验药物
战尽(棉铃虫核型)由河南省禹州市百灵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专门杀棉铃虫的微生物杀虫剂,药效持久,作用专一,对人畜安全,是专门针对杆状昆虫病毒而研发的无公害生物杀虫剂,对稻飞虱也有特效。
宁南霉素由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的抗生素,无蓄积问题、不污染环境的新型农药,是一种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抗生素农药。
噻虫啉(杀虫剂)由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原药由德国拜耳农化公司开发,是一种新型代烟碱类杀虫剂。作为杀虫剂,噻虫啉对外部影响小,毒性低,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安全,残留进入土壤和河流分解快,对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毒性也很低,通常情况下对水生生物基本没有影响。
毒死蜱由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一种高效、广谱、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被广泛用于水稻虫害的防治。
1.3试验条件
试验用水为充分曝气的自来水,水温为27+0.5℃,PH7.5,溶氧量6.5—7.0mg/l。试验在50cmX30cmX40cm水族缸中进行,试验期间全天充气,不投喂饲料。科技论文。每种药物配制成三种浓度梯度和一组空白对照组,观察48小时。
1.4试验方法
7月29日根据战尽(棉铃虫核型)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用药的浓度5ml/亩,水深15—20厘米的情况,按试验方案将战尽配制成0.5ppm、0.75ppm、1ppm和一组空白对照组,每个浓度缸中放入6只龙虾,试验期间,全天充气、不换水、不投喂,观察48小时,在试验过程中观察龙虾的中毒反应,以丧失游泳能力、沉底、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作为死亡标准,发现死亡个体及时捞出。
同样分别根据噻虫啉、宁南霉素、毒死蜱在水稻病害防治方面的用药浓度8毫升/亩、200克/亩、80毫升/亩、水深15-20厘米的情况,按试验方案将试验浓度配制成如下表,观察48小时,记录龙虾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情况。
缸号 品种 1号缸
篇8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2013年共发现145例AIDS/HIV,其是AIDS 33人,已死亡11人;HIV 112人,已死亡22人。男126人,女19人,男死亡32人,女死亡1人。有吸毒史98人(男94人,女4人),异性传播40人(男26人,女14人),同性传播2人,性接触+注射1人,输血2人,母婴传播2人,戒毒所哨点监测89人,术前检测3人,自愿咨询检测11人,在羁押人员监测8人,无偿献血获得2人,其它累计32人
1.2 方法
1.2.1 严格按照预防原则进行操作
根据我国艾滋病预防操作中规定,对于从事医疗工作的人群不论是否明显暴露在血液或者体液中,都应该对体液及粘液有充分的认识,都应将这些物质认定为具有传染性,在操作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避免由于防护不够或者防护过度这两大误区的发生。根据标准预防措施的要求,医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充分洗手,无论在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前还是接触后都应该对手部进行彻底的清洗及消毒。医护人员应根据与患者接触的程度对自身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好手套、穿好隔离衣物、戴好防护眼镜,避免与患者的体液直接接触;在对患者进行注射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被针头或锐利的利器刺伤。加强对周围的环境、器具、空气进行消毒,对废弃物做好安全处理工作。
1.2.2 对医护人员加强安全教育
手部卫生控制是预防HIV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检查时,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及体液,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手套。完毕后立刻将手套脱掉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并检查皮肤是否完好无缺,怀疑自身出现职业暴露时应立刻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锐器或针头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另一主要原因。当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需要保证光线充足,避免导致患者创口出血,已经使用过的的注射器具应及时将其丢弃至回收箱中。在对患者进行注射过程中应禁止回套针帽;对患者进行注射时应使用防护屏障,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戴双重手套进行注射时被钢针刺破后出现感染的概率远远少于没有进行防护保障的医护人员。由此可以说明加设防护措施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概率。
1.2.3 加强对患者心理辅导
对于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暴露者应建议相关专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减少患者焦虑不安的心理。此外,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以友善真诚的态度对待,耐心回答患者问题,消除对患者歧视,严格对患者病情保密,多与患者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2.4准确应用抗病毒药物
医护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时,应在暴露的4小时内进行预防用药,进行预防用药的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及时进行预防用药能将感染的风险降低80%左右。当医护人员在暴露后的1个月、2个月、3个月及半年等时间段对暴露者进行HIV阳性抗体的检测,同时应对暴露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控及记录。
2.结果
108例患者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医护人员无出现职业暴露、医院内无发生交叉感染。与实施管理前相比,艾滋病患者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态度发生显著性的改变。经调查发现,108例HIV患者中有102例对护理结果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4.4%。
3.讨论
美国疾控中心在2000年就已经确认有56名与艾滋病接触的医务人员HIV抗体呈阳性反应。广东省在2002年时就已经发现有15名参与艾滋病护理或治疗的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相关研究分析,目前我国确诊为艾滋病或携带HIV病毒的患者已超过70多万,其中已经发展成为艾滋病的患者已超过8.5万人。我国HIV感染病情处在低流行状态,在局部地区或特定的人员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因此这对广大医护人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HIV目前的传播途径主要死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而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目前我国对AIDS职业暴露风险分级主要分为高风险暴露及低风险暴露。如果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将破损的皮肤受到HIV患者血液、体液或组织液污染时,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如果医护人员在皮肤完好的状态下暴露在HIV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感染的风险较低,因此医护人员在为HIV患者治疗或护理的过程需要充分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估,尽可能将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
目前,我国医护人员由于对HIV的人认识还不够深入,对HIV的防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因此需要对相关医护人员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HIV职业防护的意识。本研究中108例患者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医护人员无出现职业暴露、医院内无发生交叉感染。与实施管理前相比,艾滋病患者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患者态度发生显著性的改变。经调查发现,108例HIV患者中有102例对护理结果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4.4%,从而表明通过加强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管理,强化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认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普遍预防的措施,建立系统化的管理程序,对HIV患者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当出现HIV职业暴露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对HIV进行抗体检测,科学合理地预防用药,可有效提高HIV患者的治愈效果,从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篇9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
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重要意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和领会医院职代会精神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拘形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和讨论,激励职工积极参与推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实施。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法制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以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好一线窗口药学服务工作。
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随着2月份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我科通过将中心药房与急诊药房合并、岗位人员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24小时的药品供应,保障了急诊流程的正常运作。5月份,医院为站所的医保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安排站所病人在住院部挂号看病交费后再前往门诊药房取药,为避免病人在住院部及门诊部间来回奔波,我科主动将站所病人取药的工作任务改由急诊药房承担,让站所病人真正享受到“一条龙”服务,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窗口、机动配备人员等,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变了取药排队、取药难等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
三、坚决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临床用药供应。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并密切联系临床,及时了解各科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供应信息通知至临床科室,保证了临床药品的及时供应。
四、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为了加强药品在购进验收、在库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我科成立了药品质量监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期对科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每月28日全科召开质控会议,由质控员将检查结果汇总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质控小组成员督促整改。为了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根据广州市药监局发关于《广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质量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标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继实施,从而有效保证了我院药品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且减少了医院因药品过期造成的损失。
五、做好每月药品盘点,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每月末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药品盘点,为保证盘点数据的准确性,盘点工作尽量安排在临近下班时间及班后。为保证信息系统药品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三番四次地与信息中心、财务部、软件公司等沟通,力求完善信息系统,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0*年3月,我科在实行门诊处方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新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每周定期委派临床药师参与查房、病例讨论等,进一步加强了全院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有效监测,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七、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转为主动服务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到临床收集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发现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时,协助临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工作并查找原因,如与药品质量有关的,及时更换厂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疑必报”的原则,督促临床主动填报不良反应报告,我科及时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网报工作。
八、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开展实习生的带教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篇10
论文关键词:谨防,玉米,红蜘蛛,危害
玉米红蜘蛛又称玉米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它是繁殖速度快,防治难度大,危害性严重的暴发性害虫,遇高温干旱少雨天气,短时间内即可暴发成灾。玉米叶螨在叶背吸食,被害玉米叶片轻者产生黄白斑点,以后呈赤色斑纹;危害加重时出现失绿斑块,叶片卷缩,呈褐色,如同火烧,直至整叶干枯。一般是下部叶片先受害,逐渐向上蔓延。尤其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由于气温较高和干旱的持续,极有利于红蜘蛛的繁殖扩散危害,严重地块,造成植株叶片发黄枯死,造成千粒重降低,减产幅度为15%~50%。因此积极进行防治,控制其扩散蔓延,以确保秋粮生产安全。防治方法如下:
1、农业防治。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及时剪掉下部有虫叶片,集中烧毁或深埋,有条件的地方要力争通过浇水降低虫源,减轻危害。
2、早春集中防治与中后期挑治相结合。首先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用高浓度的杀螨剂,对地埂、渠边上的杂草进行集中防治。其次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用杀螨剂对发生较重的地块进行挑治即可。
药剂防治:
(1)土壤处理:春播时在播种沟内随种子每亩混施神农丹1公斤,使玉米幼苗根系吸收后形成带毒苗,残效期长达80天左右,可有效地防治红蜘蛛对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危害。
(2)药剂处理田边杂草:5月中、下旬是红蜘蛛第1代成虫在田边杂草活动的时期。可在田边杂草上喷打50%三氯杀螨虫1000倍液进行防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时掌握田间虫情,尽早进行防治:6月中旬玉米进入拔节初期,红蜘蛛多在下部叶片背面取食,此时亩用0.5公斤3911拌土40公斤均匀撒于玉米田土地表,利用毒气进行熏蒸。玉米进入拔节后期,可喷洒50%三氯杀螨醇乳油或20%的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或40%乐果或20%敌螨丹可湿性粉剂或50%久效磷1000倍液,也可用800倍50%敌敌畏药液进行防治。尽量将药液喷在玉米叶片背面,并在第1次用药7天后再进行第2次喷药,这样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每次喷打农药时,也应同时对其它寄主植物进行喷施。以切断虫源,集中连片群防群治,达到彻底防治红蜘蛛的效果。
3、注意事项。对于田间干旱、土壤墒情差的地块建议喷雾进行防治;田间土壤湿度达70%以上的可采取毒土法进行防治;有条件的可集中组织进行烟雾法(施药时间严格控制在早晨9点以前和下午6点以后)进行防治。在防治过程中要科学安全用药,喷药时间严格控制在早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坚决杜绝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首先应选择一些专用的杀螨剂,如15%白威特、15%扫螨尽、15%杀螨特、75%克螨特或1.8%集琦虫螨克。其次要注意轮换用药。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