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防范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9:4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防范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安全防范论文

篇1

目前,许多学校的校园网都以WINDOWSNT做为系统平台,由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提供WEB等等服务。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对WINDOWSNT网络管理的一点经验与体会,就技术方面谈谈自己对校园网安全的一些看法。

一、密码的安全

众所周知,用密码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是最经常采用也是最初采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发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是由于密码管理不严,使"入侵者"得以趁虚而入。因此密码口令的有效管理是非常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密码的设置安全上,首先绝对杜绝不设口令的帐号存在,尤其是超级用户帐号。一些网络管理人员,为了图方便,认为服务服务器只由自己一个人管理使用,常常对系统不设置密码。这样,"入侵者"就能通过网络轻而易举的进入系统。笔者曾经就发现并进入多个这样的系统。另外,对于系统的一些权限,如果设置不当,对用户不进行密码验证,也可能为"入侵者"留下后门。比如,对WEB网页的修改权限设置,在WINDOWSNT4.0+IIS4.0版系统中,就常常将网站的修改权限设定为任何用户都能修改(可能是IIS默认安装造成的),这样,任何一个用户,通过互联网连上站点后,都可以对主页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

其次,在密码口令的设置上要避免使用弱密码,就是容易被人猜出字符作为密码。笔者就猜过几个这样的站点,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利用自己名字的缩写或6位相同的数字进行密码设置。

密码的长度也是设置者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WINDOWSNT系统中,有一个sam文件,它是windowsNT的用户帐户数据库,所有NT用户的登录名及口令等相关信息都会保存在这个文件中。如果"入侵者"通过系统或网络的漏洞得到了这个文件,就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如L0phtCrack)对它进行解码分析。在用L0phtCrack破解时,如果使用"暴力破解"方式对所有字符组合进行破解,那么对于5位以下的密码它最多只要用十几分钟就完成,对于6位字符的密码它也只要用十几小时,但是对于7位或以上它至少耗时一个月左右,所以说,在密码设置时一定要有足够的长度。总之在密码设置上,最好使用一个不常见、有一定长度的但是你又容易记得的密码。另外,适当的交叉使用大小写字母也是增加被破解难度的好办法。

二、系统的安全

最近流行于网络上的"红色代码"、"蓝色代码"及"尼姆达"病毒都利用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从目前来看,各种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的漏洞,系统漏洞的存在就成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发现并及时修补漏洞是每个网络管理人员主要任务。当然,从系统中找到发现漏洞不是我们一般网络管理人员所能做的,但是及早地发现有报告的漏洞,并进行升级补丁却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发现有报告的漏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经常登录各有关网络安全网站,对于我们有使用的软件和服务,应该密切关注其程序的最新版本和安全信息,一旦发现与这些程序有关的安全问题就立即对软件进行必要的补丁和升级。比如上面提及引起"红色代码"、"蓝色代码"及"尼姆达"病毒的传播流行的Unicode解码漏洞,早在去年的10月就被发现,且没隔多久就有了解决方案和补丁,但是许多的网络管理员并没有知道及时的发现和补丁,以至于过了将近一年,还能扫描到许多机器存在该漏洞。

在校园网中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着各种的服务,但是服务提供的越多,系统就存在更多的漏洞,也就有更多的危险。因些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将不必要的服务关闭,只向公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基本的服务。最典型的是,我们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对公众通常只提供WEB服务功能,而没有必要向公众提供FTP功能,这样,在服务器的服务配置中,我们只开放WEB服务,而将FTP服务禁止。如果要开放FTP功能,就一定只能向可能信赖的用户开放,因为通过FTP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内容,如果用户目录又给了可执行权限,那么,通过运行上传某些程序,就可能使服务器受到攻击。所以,信赖了来自不可信赖数据源的数据也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一个因素。

在WINDOWSNT使用的IIS,是微软的组件中漏洞最多的一个,平均两三个月就要出一个漏洞,而微软的IIS默认安装又实在不敢恭维,为了加大安全性,在安装配置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要将IIS安装在默认目录里(默认目录为C:\Inetpub),可以在其它逻辑盘中重新建一个目录,并在IIS管理器中将主目录指向新建的目录。

其次,IIS在安装后,会在目录中产生如scripts等默认虚拟目录,而该目录有执行程序的权限,这对系统的安全影响较大,许多漏洞的利用都是通过它进行的。因此,在安装后,应将所有不用的虚拟目录都删除掉。

第三,在安装IIS后,要对应用程序进行配置,在IIS管理器中删除必须之外的任何无用映射,只保留确实需要用到的文件类型。对于各目录的权限设置一定要慎重,尽量不要给可执行权限。

三、目录共享的安全

在校园网络中,利用在对等网中对计算机中的某个目录设置共享进行资料的传输与共享是人们常采用的一个方法。但在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当一个目录共享后,就不光是校园网内的用户可以访问到,而是连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都能对它进行访问。这也成了数据资料安全的一个隐患。笔者曾搜索过外地机器的一个C类IP网段,发现共享的机器就有十几台,而且许多机器是将整个C盘、D盘进行共享,并且在共享时将属性设置为完全共享,且不进行密码保护,这样只要将其映射成一个网络硬盘,就能对上面的资料、文档进行查看、修改、删除。所以,为了防止资料的外泄,在设置共享时一定要设定访问密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共享目录资料的安全。

四、木马的防范

相信木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算陌生。它是一种远程控制工具,以简便、易行、有效而深受广大黑客青睐。一台电脑一旦中上木马,它就变成了一台傀儡机,对方可以在你的电脑上上传下载文件,偷窥你的私人文件,偷取你的各种密码及口令信息……中了木马你的一切秘密都将暴露在别人面前,隐私?不复存在!木马,应该说是网络安全的大敌。并且在进行的各种入侵攻击行为中,木马都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木马感染通常是执行了一些带毒的程序,而驻留在你的计算机当中,在以后的计算机启动后,木马就在机器中打开一个服务,通过这个服务将你计算机的信息、资料向外传递,在各种木马中,较常见的是"冰河",笔者也曾用冰河扫描过网络上的计算机。发现每个C类IP网段中(个人用户),偶尔都会发现一、二个感染冰河的机器。由此可见,个人用户中感染木马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是服务器感染了木马,危害更是可怕。

篇2

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然而,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突出。当前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广泛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未来这种技术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可是,网络安全隐患同时在步步逼近。目前这种阶段,网络安全所涉及到的范围已经越加广泛,比如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软件漏洞、配置不当、安全意识弱、黑客、病毒以及木马等。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就要求大家要制定出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当然,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也是具有多样性的。

2入侵预防技术

2.1将入侵预防技术同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对比

以往用到的入侵检测产品,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网络陷入瘫痪之后才对攻击的存在性进行研究。然而为了能够让大家尽早恢复正常工作的状态,网管员一般都会让自己的精力完全集中在修复网络上,从而就会没有时间对影响网络的攻击类型进行研究。除此之外,因为配置了入侵产品和防火墙之间的联动,就很容易因为入侵检测的一些误动作导致防火墙出现误动作,最终会对整个网络造成影响。所以说,入侵检测技术难以发挥主动防范的功能,那么就应该引进入侵预防技术。和入侵检测产品相比较而言,入侵预防技术具有的不同之处是:入侵预防的重点内容在于预防,预防可以渗透到应用层,并且能够识别并拦截XSS、SQL注入、后门、木马以及缓冲区溢出等。入侵预防技术能够积极主动地对服务器和桌面系统加以保护,有效地防范基于特征扫描技术而难以被发现的网络攻击的破坏。

2.2入侵预防技术包含的原理

入侵预防技术能够自动定义正当行为和可疑行为,这样的话,只要有企图做出超出预期范围的行为举动,入侵预防技术就能够抢先一步将这些不当的系统行为加以消除。一些拥有高度化结构的入侵预防系统还可以预先将规则设定出来,对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加以保护。以防护重心和预防理念的角度而言,建议入侵预防置于服务器之前、防火墙之后。

3防范病毒的技术

将病毒具备的众多特点加以归纳主要表现为:较强的攻击隐藏性、加强的繁殖能力、广泛的传染途径、较长的潜伏时间、较大的破坏能力同时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这些病毒主要的注入技术包括:数据控制链攻击方式、后门攻击方式、“固化”式方式以及无线电方式等,对这些病毒进行防范的技术主要有:第一,有效管理病毒客户端。第二,有效控制邮件传播。第三,有效地过滤来自磁介质的一些有害信息。第四,将多层次以及多级别的防病毒系统建立起来,从而实现全面对病毒进行防护。建议经常在电脑上或者是服务器上对病毒库进行升级,并且进行定期查杀。

4防火墙技术

要使网络安全问题得以解决,防火墙技术是一种主要的手段。一般情况下,防火墙是被安装于内网和外网的节点上的,主要的作用在于逻辑隔离内网和外网。这种网络设备能够有效地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它可以防止外部网络信息对内部网络信息进行非法授权用户访问。防火墙能够对流经它的一些网络通信数据进行扫描,在扫描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过滤一些攻击,关闭一些不使用的端口能够禁止特定端口的流出通信,并对木马进行封锁,能够禁止一些来自特殊网站的访问,能够禁止非法闯入者的入侵,还可以将网络使用滥用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加以统计。但是,防火墙技术也是存在着局限性的,一般来说,它只能对外部攻击进行防范,不能对来自网络内部的病毒侵犯以及木马攻击进行防范。在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网管员应该把这种技术同其他安全技术配合起来进行使用,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因为,防火墙的位置是在内外网之间,因此,只要有问题出现,就会对通讯造成严重的影响。建议防火墙技术设置冗余,避免整个网络受到单点故障的影响。

5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对系统中的重要文件和数据进行检查。主要有两种方法能够将可以被黑客利用的漏洞检测出来。第一种方法是端口扫描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对端口进行扫描得知目标主机的开启端口还有位于端口上的网络服务,并将其同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所提供的漏洞库加以匹配,这样一来,就能够查看出漏洞是否存在。第二种方法是对黑客的攻击方法进行模拟。利用对黑客攻击进行模拟的这种方法,测试安全漏洞。实现漏洞扫描的主要方法大致包括功能模块技术以及漏洞库的特征匹配方法。建议依照专家的指导不断的修正并扩充系统配置特征规则库,除了要依照某种标准对漏洞库进行设计之外,还需要使漏洞库当中的信息具有简易性、有效性以及完整性等特点,这样一来,即便是用户自己也可以很轻易地添加漏洞库的配置,进而做到及时更新漏洞库。

6结语

篇3

1.1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众所周知,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也是维持整个计算机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高度关注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大多数用户使用的windows7、windows10等操作系统都不是正版的,而是从某个网站上下载的一些盗版系统,这就会导致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会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极有可能给整个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甚至可能会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与崩溃。

1.2黑客入侵带来的安全问题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有利于用户之间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无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相应的安全隐患,黑客可能会随之潜入到计算机系统中,非法盗取用户的某些数据信息,并肆意篡改某些计算机应用程序,对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也会造成相应的破坏,直接导致计算机网络无法得以有序、顺畅运行,严重时甚至可能会造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势必会给用户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

1.3病毒威胁带来的安全问题目前,病毒威胁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较大危害的隐患之一。计算机病毒借助其隐蔽性、传播性与破坏性的特征,通过自身复制相关的计算机指令与代码,对计算机的应用系统与软硬件进行主动性的攻击行为,这些病毒往往通过网络和存储设备进行扩散与传播,潜伏性较强,一般不易作人员所发现,然而他们绝大多数会产生一些相应的变异性病毒,较难将其进行彻底性清除,那么则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更大的破坏性与攻击性,最终使得整个计算机无法运行。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探讨

2.1从管理层面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以及防范措施研究不仅仅涉及到网络技术层面,与网络安全管理层面的关系也很大。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网络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其正确的上网操作行为、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的监管力度、以及网络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来从管理层面降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强相应的网络维护人员、网络监管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锻炼,结合不同网络区域的访客数量、活跃度等网络的实际具体运行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更加全面并立体性地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降低并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2.2从物理层面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当前,为进一步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首先必须从物理层面上着手去处理,也就是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安全的防范,确保计算机硬件设备处于一种安全的环境中。另外,在修建计算机机房时也要注意干燥、通风与避光,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机房的防火措施,以进一步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会因为物理层的缺陷而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2.3从技术层面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从技术层面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首先就是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技术层面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对病毒等入侵网络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进行有效地预防、检查和查杀,其次是对网络重要数据和系统做好备份。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开展:首先是做好互联网的访问控制工作,降低非法外部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访问所带来的风险;其次是提高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以及入侵检测技术,最大程度上保护网络安全,建立并完善网络安全防火墙体系,从而避免遭受黑客等其他外户的恶意攻击;再次加强网络数据的安全备份以及数据加密技术,保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网络数据被恶意篡改或销毁;最后是积极开发先进的网络安全检测软件以及数据防护软件等,并安装必要的查毒和杀毒软件来净化网络环境,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此外,利用网络分段技术、建立网络权限控制、属性安全服务以及入网访问功能模块,并用交换式集线器来替代落后的共享式集线器可以有效促进网络安全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漏洞评估、恶意代码清除以及安全审计和网络隔离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对于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技术层面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以及日常网络使用人员的合理操作及应用来解答,从而尽量降低技术因素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安全问题 防范措施

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等各个方面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人们在享受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快速和便捷时,往往会忽视它的安全隐患问题。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的节奏和工作的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其安全隐患问题也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就我国来说,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但个人隐私被泄露,个人安全遭到威胁,而且会威胁国家信息安全。

一、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重视的话,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使个人和集体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在此,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总结为以下五大类:

1、病毒的威胁。计算机病毒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病毒威胁的主要途径是日常使用中的软盘、硬盘、光盘和网络,具有破坏性强、复制性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以说,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的破坏性和危害性非常大,不仅仅降低了系统的工作效率,而且会损坏、删除文件,造成难以预料、无法弥补的危害。如果不及时发现,病毒会逐渐蔓延开来,不易彻底清楚。

2、黑客的攻击。黑客的攻击对计算机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黑客入侵的特点是:目的性、潜伏性较强,并且能在不损害计算机系统的前提下,得到想要的数据。黑客攻击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计算机本身存在漏洞,给了黑客以可趁之机以篡取信息和数据。一旦黑客发现计算机网络的漏洞,极易入侵到计算网络系统,对数据资料进行篡改和非法窃取;第二种是,破译计算机的网络数据,窃取数据。更加严重的,会使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

3、内部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部威胁大部分情况发生在企业用户中。近几年,内部网络安全的事故频发,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生内部威胁的原因在于,由于很多用户缺乏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具体了解,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没有采用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很容易导致计算机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4、网络钓鱼。近几年,网络购物的潮流逐渐兴起,这给广大网民带来了极大地便捷。但是,同样也给非法分子以可趁之机。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被称为网络钓鱼。网络钓鱼诈骗者通常会利用网络购物的平台,通过各种手段,例如,将自己伪装成网络银行、某著名品牌网站等进行诈骗活动,使受骗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自己的私人信息,上当受骗。

5、垃圾邮件威胁。轰炸式的垃圾邮件的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更是构成了较大威胁。虽然相比于病毒威胁,垃圾邮件不具有蔓延性。同时,垃圾邮件的潜伏性无法与黑客相提并论。但是,垃圾邮件的自身危害也是很大的。它的发送数量大,持续性强,迫使计算机不得不接受。此外,垃圾邮件可以利用邮件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如果发送到计算机,这些邮件一旦被打开,就会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威胁。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虽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日趋严峻,但是,如果采取相关措施,还是可以很有效得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具体来说,应该从管理上和技术上两大方面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有效的防范措施。

1、管理上的防范措施。网络管理在网络安全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应从加大网络安全的投入,大力培养网络人才。在了解网络安全的一般途径的同时,强化安全管理的意识和手段。加大网络安全的投入,是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保障,也是治理网络安全问题的坚实后盾。同时,培养网络技术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网络安全隐患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是人才的缺失问题。人才缺失极易导致技术力量的薄弱。所以,人才是核心力量,是决定因素.可以通过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等方式提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再者,要具体全面专业得了解网络攻击得一般途径,才能从根源上消除不安全因素。

2、技术上的防范措施。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网络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防病毒技术

1、网络加密技术。网络加密技术相当于给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加了一层隔离危险的保护屏障。具体操作流程是:针对入侵者建立预警机制,若接受到网络被恶意攻击的信号,该机制会对攻击者采取驱除。目前,网络加密技术主要有公钥和私钥两种加密形式。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体系的完善十分必要。该技术可以快速得实现信息的过滤、拦截。使用防火墙技术的前提是安全的计算机软件配置。在此基础上,减少功能漏洞,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

3、防病毒技术。防病毒技术可以对计算机的病毒入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抵制。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是防病毒软件的两种形式。网络防病毒软件侧重于网络自身病毒,一旦检测到,便会自动对其进行删除;相较于网络防病毒软件对于网络自身的预防,单机防病毒软件则是对不处于本地工作的两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送进行分析,对存在的病毒检测,进而清除恶意病毒。

三、结语

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威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治理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防护措施应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上的完善和技术上的突破,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更好地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相信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树杰.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信息

安全与技术,2014(03).

[2]丰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6

(02).

篇5

论文摘要:无线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便捷性网络资源,正在日益普及,尤其是在现代校园中的应用更是大势所需,但是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成为其在普及应用中的一大难题。本文经过深入分析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结合校园学习生活的特点,提出了在校园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望有助于相关人士的参考与借鉴。

1、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措施

无线网络受到安全威胁,主要是因为“接入关”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因此以下从两方面着手来直接保障企业网线网络的安全性。

1.1 MAC地址过滤

MAC地址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有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凭借其操作手法和有线网络操作交换机一致的特性,经过无线控制器将指定的无线网卡MAC地址下发至每个AP中,或者在AP交换机端实行设置,或者直接存储于无线控制器中。

1.2 隐藏SSID

所谓SSID,即指用来区分不同网络的标识符,其类似于网络中的VLAN,计算机仅可和一个SSID网络连接并通信,因此SSID就被定为区别不同网络服务的标识。SSID最多由32个字符构成,当无线终端接入无线网络时须要有效的SIID,经匹配SSID后方可接入。通常无线AP会广播SSID,从而接入终端通过扫描即可获知附近存在的无线网络资源。比如windows XP系统自带扫描功能,检索附近的无线网络资源、罗列出SSID信息。然而,为了网络安全最好设置AP不广播SSID,同时将其名字设置成难以猜解的长字符串。通过这种手段便于隐藏SSID,避免接入端利用扫描功能获取到该无线网络名称,即使知道其存在也是难以通过输入其全称来接入此网络的。

2、无线网络安全措施的选择

网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永远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安全性高的网络一定在使用前或使用中较为繁琐,然而,科技的进步就是为了便捷我们的生活,因此,在对无线网络进行设置时,需要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这两个主要方面,使其均衡地发展使用。

接入无线AP时选取WAP加密模式的方法,此外,SSID即使被隐藏,也会被攻击者利用相关软件探测到,所以无需进行隐藏SSID,增强接入便捷性,在接入时实行一次性输入密码完成设置任务。

与此同时,采用强制Portal+802.1X的认证方式,两种方法的融合可以有效确保无线网络的安全。来访用户更关注的是使用时的便捷性,对其安全性没有过高要求。强制Portal认证方式免除安装额外的客户端软件,用户通过浏览器认证后即可获取网络资源。这种便捷的方法,其不足之处就是安全性较低。倘若花费一定资金用来购置无线网络入侵检测设备展开主动性防御,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无线网络安全性的。

其实,网络安全技术是人类发明的,并依靠人的使用而发挥作用,所以网络使用者是安全防线的最后一关,加强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保障无线网络安全的根本。

3、校园无线网络的应用

(1)在校园网络建设中,无线网络作为一种流程趋势正在普及开来,同时其用户也在日益增多。当前在校园网络不同环境下,主要用户分为以下几类人群,第一类为固定用户群,包括机关办公、机房电脑、教学楼、试验室等众多使用者;第二类是活动用户群,主要包括教师的个人电脑和学生的自用电脑;第三类为临时用户群,特指在学术交流会时所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经过划分出三类用户群,便于无线网络在接入Internet网络时采取相应的安全策略,以保障整个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2)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措施除了进行WEP数据加密协议外,更要结合不同用户群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固定用户群可以实行绑定MAC地址,限制非法用户的访问,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统一分配IP地址来配置MAC地址,进行这种过滤策略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运行;针对活动用户群实行端口访问控制,即连接工作站STA和访问点AP,再利用802.1x认证AP服务,一旦认证许可,AP便为STA开通了逻辑端口,不然接入被禁止执行。802.1x需要工作站安装802.1x的客户端软件,并在访问点内置802.1x的认证,再作为Radius的客户端把用户的认证信息转发至Radius服务器。802.1x不仅控制端口的访问,还为用户提供了认证系统及其计费功能。

AP隔离措施近似于有线网络的VLAN,对无线客户端进行全面隔离,仅可访问AP所连接的固定网络,进而增强接入Internet网络的安全性;最后一类临时用户群,可以通过设置密码限制访问,无密码者无法接入无线网络,利用此手段保障授权用户安全稳定的使用无线网络,避免他人肆意进入无线网络发生干扰,尤其适合于会议等临时性场所的使用。

4、结语

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可以为校园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性,但与此同时,其中也潜在着安全隐患,无线网络技术需要不断研究、完善,方可保证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现校园的现代化网络建设。

无线网络中的威胁无处不在,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可以窃取校园中传输的重要数据,截取或篡改教学数据,严重威胁着学校中重要资料的安全性。只有结合上述相应手段,才能有效控制非法用户侵入校园无线网络,维持校园无线网络的纯净度,实现健康资源的共享。其实,无线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还有很多,须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中,不断分析,进行完善,以共同打造美好的校园网络学习生活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孔雪莲.浅谈无线局域网中的安全及黑客防范[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3).

[2]芦艳芳,吴娜.浅谈威胁无线网络安全的途径与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

篇6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TP393.08

对于高校而言,校园网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对外交流等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校园网建设规模的不断壮大,校园网存在安全问题也逐渐突显。我们在享受网络信息资源的便捷性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安全带来的困扰。

当前网络安全技术包括两种,一种是以防火墙技术为例的静态安全技术,另一种是以入侵检测系统技术为例的动态安全技术。两种网络安全技术各有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实现有效的保障校园网的网络安全,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应用。

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防火墙技术是网络静态安全技术的代表,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技术。防火墙技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防火墙技术作为不同网络与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唯一的出入口,主要用于控制出入网络的数据,不过防火墙技术不能防范内部的非法访问行为。另外防火墙技术还有一个缺陷,不能够主动跟踪入侵者,只能依赖人工实施与维护。

与防火墙技术相对的入侵检测系统则是动态安全技术的代表,在网络安全中是一种主动的防御手段,可以对网络中容易受到威胁和攻击的点击存在安全漏洞的地方主动检测,通常对于危险行为的检测要比人工快,并且实现对网络内部通信信息的实时分析,对入侵行为、企图即使检测,并提前发出警报,一边及早采取措施应对,最大限度的保障网络安全。

总之,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两种不同的网络安全防范手段,两者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防火墙技术对新协议和新服务的支持,不能进行动态扩展,从而无法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入侵检测系统虽然能够收集、分析信息,对网络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检测,对而已攻击提供主动、实时的保护,有效做到网络安全防范。因而,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弥补防火墙技术的不足之处,对防火墙技术起到补充作用,最终提高了校园网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两者有区别的同时,又在功能上起到了互补关系。

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结合应用的优势

校园网中,防火墙技术不能直接控制内部网络行为,无法对通信过程中的内容数据进行监控。防火墙技术对于一些安全威胁依然难以防范。入侵检测系统则以绝对的主动权对防火墙技术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

在校园网中,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结合应用优点多,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提前发现威胁网络安全的攻击行为,并提供入侵信息给防火墙,由防火墙技术针对威胁调整安全策略,对不合法的信息进行阻断和处理。两者的结合应用大大提高了网络系统的防御性能。

3 校园网络所面临的威胁

当前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威胁:

3.1 物理安全

校园网络安全的前提,就是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其所表现的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以及数据访问安全都是在物理介质层次之上。网络运行的环境,诸如温度、湿度、电源等也威胁到计算机网络安全。

物理安全,保护的就是计算机的网络设备、网络设施,以及避免其他媒体在自然灾害或者认为事故中所遭到破坏。是对计算机系统、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的保护。

3.2 自然因素的威胁

校园网面临的自然威胁,是指自然原因带来的安全问题,如雷击、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正行情况下使用过程中的设备损坏;设备运行环境等方面,损坏网络设备硬件,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对校园网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3.3 人为因素的威胁

校园网中,网络系统安全面临的人为因素的威胁,分为故意人为威胁、无意人为威胁两种形式,都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人为故意威胁涵盖搭线连接获取网络数据信息、窃取口令密钥来获取信息资源、盗割网络通信线缆,以及破坏网络设备等类型。无意人为威胁是指操作人员虽然拥有合法和技术,但操作过程中因为失误或者疏忽,对网络安全运行带来的不良影响或者重大损失。

4 校园网中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应用

首先,选择入侵检测系统的位置。入侵检测系统可放在防火墙之内,也可以放在防火墙之外。但依据两者不同的功能优势,入侵检测可及时检测异常、攻击行为,而由防火墙对非法入侵进行控制。将入侵检测系统放置在防火墙的后面,不合法信息在经过防火墙的技术过滤,对计算机网络起到一定的保护。将入侵检测系统放在防火墙的内部,在最大限度阻止“幼稚脚本”的攻击同时,让入侵检测系统去发现网络中的攻击行为。

其次,校园网中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模型设计,两者并非只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具体的分析两者的功能、优势以及缺点,经过研究后建立的一种由简单的入侵检测系统辅助防火墙技术的安全系统。

最后,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接口。两者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互动。一种是将入侵检测系统嵌入到防火墙技术中,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这种情况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来源于流经防火墙的数据流。防火墙不仅要验证这些数据,还要对其是否具有攻击性进行判断,从而对攻击行为进行阻断。但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为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一种个互动方式就是通过开发借口来实现。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它们各自开放一个接口,提供给对方使用,双方按事先协商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输。这种互动方式灵活,对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都不会造成影响。

一般系统越复杂,其自身的安全问题也就愈加难解决,通过比较,将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开放接口实现互通,比将两者紧密结合的效果好。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方法、手段等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两者有着共同的目的,而且面临的威胁也相同,因此,两者的结合应用为校园网的安全防范带来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5 结束语

本篇论文将以防火墙技术为代表的静态技术与以入侵检测系统为代表的动态技术结合应用,并非单纯的将两个系统通过设定标准接口简单物理结合,而是将两种技术手段各自独有的功能在新的系统中展现,有力的保障校园网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提高了网络的防御能力。未来,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应用,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过程里,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应用,将取长补短为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增加一重保障。

参考文献:

[1]徐也.防火墙与入侵检测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04).

篇7

[论文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推进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网络危险信号的入侵有所预测。本文建立了一套高效、通用、安全的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防控体系,确保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安全。

1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推进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也产生了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信息时代,信息可以企业或个人受益,一些不法分子也会盗取破坏信息来谋利。因此,当今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上升为焦点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遭受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建立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高职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防控体系,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 高职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防控体系

高职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防控体系需要具有前瞻性,从而加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性的防控。

2.1物理实体安全防控策略

物理实体安全策略目的是保护网络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等。

(1)硬件环境。服务器机房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建设。并将配电室、空调间、计算机机房等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重要部门进行严格管理,同时配备防火、防水、防雷、防震、防盗、防磁等设备。

(2)设备维护。建立维护日志管理系统。对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定期检修、维护,并作好检修、维护日志记录。对突发安全事故处理有应急预案,对主要服务器及网络设备,需要指派专人负责,发生故障确保及时修复,力求所有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3)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不断地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力度,强化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尽可能地把不安全的因素降到最低,从而使广大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

2.2网络安全隔离防控策略

网络安全隔离防控策略具体如下:

(1)路由器。网络架构的第一层设备就是路由器,它也是黑客攻击的首要目标。所以,路由器必须设置一定的过滤规则,用以滤掉被屏蔽的1P地址及服务。

(2)防火墙。防火墙是用于限制被保护校园网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进行信息存取、传递操作,是防止“黑客”进入网络的防御体系。它所处的位置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它是根据连接网络的数据包来进行监控的,掌管系统的各端口,对其进行身份核实,限制外部用户进入内部网,同时过滤掉危及网络的不安全服务,拒绝非法用户的进入。如分布式防火墙。

(3)IDS(入侵监测系统)。它是安装在计算机网络的关键部位,负责监测网络上所有的包,用来实时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访问的异常行为。其目的就是捕捉危险或有恶意的动作.并及时发出警告信息。与防火墙的区别之处是按用户指定的规则对端口进行实时监测、扫描,及时发现入侵者,能识别防火墙通常不能识别的攻击,如来自企业内部的攻击。  (4)网闸。它是物理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运用物理隔离网络安全技术设计的安全隔离系统。当企业网内部的生产系统因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外网访问的需求而影响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及可用性时,物理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能够对内部网络与不可信网络进行物理隔断,可以及时阻止各种已知和未知的网络层和操作系统层攻击,提供比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更好的安全性能。

(5)访问控制。它是网络安全防控的核心策略之一,其目的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传统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自主访问和强制访问,为考虑网络安全和传输流,目前采用的是基于对象和任务的访问控制。

2.3网络主机安全防控策略

网络主机的安全防控策略对保护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操作系统的安全。网络主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极为重要,首先要确保是正版的操作系统,并实时更新。然后要保证以下几个内容:操作系统的裁剪,不安装或删除不必要使用的系统组件;操作系统服务裁剪,关闭所有不使用的服务和端口,并清除不使用的磁盘文件;操作系统漏洞控制,在内网中建立操作系统漏洞管理服务器。

(2)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可以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备份策略包括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做好数据的备份是解决数据安全问题的最直接与最有效措施之一,如双机热备份、异地备份。

(3)密码技术。它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4)病毒防护。安装病毒防火墙、杀病毒软件,进行实时过滤。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强网络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的设置。

(5)数字签名与认证。应用系统须利用CA提供的数字证书进行应用级的身份认证,对文件和数据进行数字签名和认证,保证文件和数据的完整性以及防止源发送者抵赖。

(6)虚拟机技术及其虚拟网络环境。虚拟机是支持多操作系统并行在单个物理服务器上的一种系统,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底层硬件使用。虚拟机能在同一台电脑使用好几个OS,不但方便,而且可安全隔离。

3 结论

总之,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及应用,方便了信息的共享、交流与获取的同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本文构建了一套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时防控,确保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安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的基石,技术是安全的保障,执行是安全的防线,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性,并不断增强全意识,完善安全技术,补充安全策略,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从而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熊晨潞.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措施的认识[J].华章,2008(18).

[2]吴建军. 2010年计算机网络安全前瞻[J].科技传媒,2010(9).

[3]苏姗娜.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J].电工理工,2008(1).

篇8

关键词:无线网络 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18-01

1 引言

1.1 无线网络简介

无线网络是以电磁波为信息交换介质进行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共享,根据网络覆盖范围、速率以及用途可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无线广域网(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是通过卫星进行数据通信,覆盖范围广,典型技术有3G、4G传输速率较快。

无线城域网(WMAN,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主要是移动电话或车载装置移动通信,覆盖城市大部分地区,代表技术有IEEE802.20标准、IEEE802.16标准体系。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覆盖范围较小,连接距离50~100m,代表技术有IEEE802.11系列和HomeRF技术。

无线个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一般指个人计算中无线设备间的网络,传输距离一般为10 m,代表技术有IEEE802.15、ZigBee和Bluetooth技术。

无线体域网(BAN,Body Area Network)主要是指体表或体内传感器间的无线通信,多应用于医疗、军事方面,传输距离约为2m。

1.2 无线网络安全现状

无线网络传输媒体的开放性,、网络中应用终端的移动性、网络拓扑的动态性等都增加了网络安全风险。只要在特定无线电波范围内,通过适当的设备即可捕获网络信号,从而轻易传播病毒或间谍软件,且由于无线终端的计算和存储有限,故不能直接应用有线网络中的成熟的安全方案和相关技术。一般而言,由电信等ISP部署的较大无线网络,其安全机制较为完善,而中小规模的无线网络则可能由于技术水平、安全意识、硬件设备投入等因素造成安全性较低,总之,无线网络安全性能差,安全管理难度大,且管理措施实施困难。

2 无线网络安全问题

2.1 网络隐蔽性差

无线网络是运用射频技术连接网络,通过一定频率范围的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在信号范围内黑客可以凭借一台接受设备,例如,配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便可轻易登陆该无线网。

2.2 防范意识差

很多无线网络用户都未设置安全机制或设置较为简易密码,这一现象多见家庭用户。这就为他人非法侵入提供了条件,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2.3 窃听、截取和监听

所谓窃听是指偷听流经网络的计算机通信的电子形式;监听是对未使用加密认证的通信内容进行监听,并通过终端获得内容,或通过工具软件监听、截取并分析通信信息,来破解密钥得到明文信息,来辅助进一步攻击。

2.4 拒绝服务

这类攻击中攻击者恶意占用主机或网络几乎所有资源,或是攻击无线网络中的设备使其拒绝服务,再或是利用同频信号干扰无线信道工作,从而造成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网络。

2.5 非授权访问

无线网络的开放身份验证只需提供SSID或正确WEP密钥即可,容易受黑客攻击。而共享机密身份验证的“口令-响应”过程则是通过明文传送的,故极易被破解用于加密的密钥。此外,由于802.1x身份验证只是服务器对用户进行验证,故容易遭到“中间人”窃取验证信息从而非法访问网络。

3 无线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3.1 接入控制

合理控制所有接入无线网络的所有的物理终端,例如,针对设备信号覆盖范围问题,须选择合理的位置,限制可达无线基站范围以内的控制访问量。

要求所有无线网络用户设置一个严格的身份验证安全机制,建立用户认证,对网络中的设备定期进行密码变换。也可利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加强硬件的抗干扰性,利用WEP和WPA加密技术,避免入侵。面对授权用户设置授权区域和可访问的资源,对于非法入侵者一律拒绝访问。

3.2 隔离策略

在构建企业、校园无线网络时,要注意与内部网络的隔离,在AP和内网之间设置防火墙、筛选器等设备避免无线网络被攻击后的进一步的侵害。且由于无线网络用户的不确定性和移动性,需要对用户之间的互访进行隔离,使客户端只能访问AP接入的网络,保证各方之间的安全接入。

3.3 数据安全

对于无线网络中的数据安全,首先鼓励相关用户积极使用无线加密协议对无线网络中的信息进行加密,防止非法用户对无线网中的信息进行篡改、截取等操作。再者,无线网络数据安全防范主要措施在于网络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禁用,同时还要设置无线设备的MAC地址过滤功能,有效控制无线客户端的接入。此外合理管理IP分配方式也至关重要,或通过动态分配减轻繁琐的管理工作,或通过静态地址控制IP,防止入侵者自动获取。最后,无线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中要禁止SSID广播并改变服务集标识符,以保证用户终端接入点和网络设备之间的相对独立,从而确保无线网络数据的安全。

4 结语

无线网络进一步加强了人们日常生活与网络之间的联系,极大地便捷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尤其在电商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它具有极大的经济前景,当然也要对其技术背后的安全性问题有足够认识,只有同时注意到它的优势与风险,才能更好发挥其潜力。

总之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只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合适的防范措施,不断改进的技术与管理才能真正保证无线网络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朱建民.无线网络安全方法与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2] 张丽.无线网络安全的思考[J].科技创新论坛・硅谷,2012(6).

[3] 杨天化.浅谈无线网络安全及防范策略[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篇9

论文关键词:网络病毒 安全 维护

论文摘 要: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网络连接更加容易,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网络的安全也日益受到威胁,安全现状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国际互联网和网络应用正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网络应用日益普及并更加复杂,网络安全问题是互联网和网络应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网络攻击行为日趋复杂,网络病毒的发展也同样迅速,使网络安全防御更加困难。

一、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也包括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具有寄生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和可触发性等特点。

2.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是一种恶意程序,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让攻击者获得远程访问和控制系统的权限。大多数特洛伊木马都模仿一些正规的远程控制软件的功能,安装和操作都是在隐蔽之中完成的。

3.拒绝服务攻击

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称,即拒绝服务。造成DoS的攻击行为被称为DoS攻击,其目的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最常见的DoS攻击有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

4.逻辑炸弹

逻辑炸弹是指对计算机程序进行修改,使之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触发,按某种特殊的方式运行。在不具备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系统运行情况良好,用户也感觉不到异常之处。但触发条件一旦被满足,逻辑炸弹可以严重破坏计算机里存储的重要数据等严重后果。

5.内部、外部泄密

由于黑客的目的一般都是窃取机密数据或破坏系统运行,外部黑客也可能入侵Web或其他文件服务器删除或篡改数据,致使系统瘫痪甚至完全崩溃。外部入侵又分外部网络入侵和外部实体入侵。内部信息泄密是指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意识地泄露单位机密,或者利用职务之便有意窃取单位机密。

6.黑客攻击

黑客攻击是黑客破解或破坏某个程序、系统及网络安全,或者破解某系统或网络以提醒该系统所有者的系统安全漏洞的过程。

7.软件漏洞

软件漏洞是软件开发者开发软件时的疏忽,或者是编程语言的局限性,比如C家族比java效率高但漏洞也多,电脑系统几乎就是用C编的,所以常常要打补丁。

二、计算机病毒

1.网络病毒类型

网络病毒从类型上可分为两种:木马病毒、蠕虫病毒。木马病毒源自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著名的“木马计”,是一种伪装潜伏的网络病毒,它一旦发作,就可能把用户的隐私泄漏出去。蠕虫病毒是利用网络进行复制和传播,主要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等途径传染。蠕虫病毒是自包含的程序,它能传播自身功能的拷贝或自身的某些部分到其他的计算机系统中。 转贴于

2.网络病毒传播途径

(1)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病毒。常见的电子邮件病毒通过E-mail上报、FTP上传、Web提交都会导致网络病毒传播。

(2)通过MSN、QQ等即时通信软件传播病毒。打开或下载不明可执行程序可能导致网络病毒进入计算机。

(3)通过网页传播病毒。网页病毒主要是利用软件或系统操作平台等的安全漏洞,通过执行嵌入在网页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内程序,强行修改用户操作系统的注册表设置及系统实用配置程序,或非法控制系统资源为行为目标的非法恶意程序。

三、网络安全的维护

1.明确网络安全目标

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信息安全的目标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身份真实性、信息机密性、信息完整性、服务可用性、不可否认性、系统可控性、系统易用性、可审查性等方面。

2.采用相应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安全防范

(1)利用虚拟网络技术,防止基于网络监听的入侵手段。

(2)利用防火墙技术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

(3)采用VPN技术。将利用公共网络实现的私用网络称为虚拟私用网VPN。

(4)利用入侵检测技术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

(5)安全扫描技术为发现网络安全漏洞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6)采用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认证技术用以解决网络通信过程中通讯双方的身份认可,数字签名技术用于通信过程中的不可抵赖要求的实现。

总之,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杨义先.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我国相关部门也早已进行战略布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网络应用涉及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正因为网络应用如此广泛、扮演的角色又如此重要,其安全性不容忽视。

1.计算机网络的简介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他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连接在一起组成的。它由计算机、操作系统、传输介质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4部分组成。简单地讲网络就是一群通过一定形式连接起来的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都是独立的,没有主从关系,其中任意一台计算机都不能干预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2.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2.1 木马和病毒的活跃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计算机语言和支持的应用软件组成的,系统再设计中肯定会有漏洞的存在,木马和病毒正是利用了这个空子,寻找系统中的漏洞并有针对地对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进而非法窃取有用的数据和资料,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每个环节都有这样的情况,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及个人PC,这是无法避免的,给网络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2.2 人为侵入的威胁

曾几何时,互联网访问被形象地比喻为“冲浪”,这说明网络像大海一样包罗万象,在广阔的互联网中纵横着无数的网络黑客,他们编写计算机病毒,制造网络攻击,以入侵局域网系统和网站后台赚取报酬为生,这些黑客技艺高超,其技术水平往往超出网络的防护能力,他们是当今世界网络威胁的最大制造者。当然,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混乱,管理人员利用职权窃取用户信息监守自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3 用户安全意识不强

单位及企业组建的内部局域网络,一般通过路由转换设备进行对外访问,内部网络往往是系统管理员及用户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觉得其是最安全的,是不会出问题的,麻痹大意所引起的后果可能最为严重。用户通过U盘拔插、移动通话设备连接PC机、读取盗版光盘,盗版软件的下载使用等等,都可能使木马和病毒得逞,进而通过单机蔓延整个内部局域网,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可能给单位造成很大的影响。

2.4 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下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网络黑客、不良运营商和用户缺乏相应管理机制。互联网网络普及的背后,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杂乱无章。网络整体缺乏管理是目前存在的现状,这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战略部署,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迫在眉睫。

3.网络安全防范对策

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入侵检测和防病毒技术等。

3.1 防火墙的应用

“防火墙”(Firewall)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在不修改原有网络应用系统的情况下达到防护网络的安全,它是目前整个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

(1)从形式上防火墙可以分为: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

顾名思义,软件防火墙指的就是通过纯软件的方式隔离内外网络的系统,一般安装在操作系统平台,速率较慢,CPU占用率高,当数据流量很大时,将拖垮主机;硬件防火墙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隔离内外部网络的系统,该防火墙优势明显,它CPU占用率极低,速度快,每秒钟通过的数据流量可以达到几十M到几百M,甚至还有千兆级以及达到几G的防火墙,是当下流行的趋势。

(2)从技术上防火墙可以分为:包过滤型防火墙和服务器型防火墙。

包过滤型防火墙工作在网络协议的IP层,它只对IP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及地址端口进行处理,速度快,能够处理的并发连接较多,其缺点是对应用层的攻击无能为力。包过滤型防火墙的最主要特点是“最小特权原则”,需要制定规则允许哪些数据包通过,哪些数据禁止通过。包过滤型防火墙包括静态包过滤防火墙和动态包过滤防火墙。目前社会上包过滤防火墙的使用较为普遍。

服务器型防火墙指在当收到一个客户的连接请求时,核实该请求,然后将处理后的请求转发给网络上的真实服务器,在接到真实服务器的应答后做进一步处理,再将回复发送给发出请求的用户,它起到中间转接的作用,有时也被称为“应用层网关”。服务器型防火墙工作在应用层,能够对高层协议的攻击进行拦截,是防火墙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其处理速度较慢,能处理的并发数也较少。

3.2 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

与防火墙相比,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比较灵活。对于主动攻击,我们无法避免,但可以进行有效检测,对于被动攻击,我们无法检测,但也可以避免,帮我们实现的就是数据加密技术。用户授权访问控制技术指的是用户访问权限必须遵循最小特权原则,该原则规定用户只能拥有能够完成自己岗位功能所必需的访问权限,其他权限不予开通,这是为了保证网络资源受控、合理地使用,在企事业单位系统中一般均采用这种技术。

3.3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IDS)指的是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系统。IDS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它能够在入侵行为发生对系统产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行为,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过程中,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按照对象可分为:基于网络型、基于主机性、混合型3种。随着网络流量的不断增加,入侵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入侵检测系统将向大流量网络的处理能力、高度可集成性方向发展。

3.4 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直观地讲就是杀毒软件,他是网络防火墙的必要补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计算机使用人群中,一般是以接入外部公用网为主,这部分计算机如果没有安装杀毒软件将会发生不可预料的情况,使我们的正常网上行为变得举步维艰。防病毒技术通常与操作系统相配合,它可以防范大部分网络系统攻击,修复系统漏洞,使我们的网络安全变得简单。防病毒技术分为:病毒预防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清除技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国产防病毒产品有360、金山毒霸、瑞星杀毒,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有趋势科技、赛门铁克、卡巴斯基等等。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防病毒软件,为整个网络的和谐贡献积极力量。当然,现在的防病毒技术正在由单一的预防、检测和清除技术向三位一体方向发展,未来的相关技术值得期待。

结语

计算机网络在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停进步,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随之也在不断加大。这对网络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中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国家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网络管理人员也需加倍努力,努力学习新技术,探索新方法,尽可能地去发现、控制、减小网络非法行为,将损失降到最低。网络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管理维护人员务必时刻防范,保持安全防范意识,为社会主义和谐网络安全环境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M].北京: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朱明.计算机网络安全[J].中国科技信息,2011(9):77-79.

[3]周屹.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J].科技博览,2010(2):88-89.

[4]陈力.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5]易新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科技信息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