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8:2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火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网格化管理有其内在规律和基本原则,首先要遵循网格单元间信息性原则,由于网格化管理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因此,要确保网格信息的畅通、准确和及时,就必须保障网格单元之间的通畅,增强网格管理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进而更好地协调控制整体网格,增强网格管理效率。其次,要遵守网格单元划分的标准性原则。这要求我们在划分网格单元时,要依据相关标准,确保划分的有序性和准确性,为网格管理打下良好基础。最后,还要遵守网格单元间的资源协调性原则,这也是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元素。要想协调网格资源,增强管理效果,实现资源共享,就必须协调运用网格资源。
2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的作用
2.1促进消防防火安全管理的社会化发展
运用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模式,可以及时发现违规行为或消防安全隐患。此外,在网格化模式下,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可以责任到人,任务与责任更加具体化。同时网格化还有利于普及消防知识,增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和检查力度,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各单位还可以增加消防安全巡防次数,从而准确把握各部门的整改和落实情况,协调各部门资源,尽快完成整改任务,巩固社会消防防火墙。
2.2完善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体系
在网格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模式下,相关人员结合网格大小,依据消防监督任务,合理分工并责任到人,每个人都有相对应的消防任务,从而构建对应捆绑的消防安全监督体系。并结合网格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建立起公正、公平、科学的消防防火安全管理评估体系,以此激发消防监督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他们的公平正义感,促使他们自觉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
2.3提高消防防火信息警务管理水平
网格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模式以公安机关警务管理系统为依托,可以定期检测、分析、判别消防信息,将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全面的掌握管辖区域的火灾情况,并及时发出安全预警,尽早发现火灾倾向,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增强辖区的防火能力,并为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提供完善的数据。
2.4实现动态消防防火安全管理
网格消防防火安全管理实行责任到人的体制,针对火灾隐患做到及时发现、有效查处,并建立完善统一的要求标准,增强消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通过网格安全确保消防动态监管的及时性,引导消防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促使消防监督队伍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3网格化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首先要合理管理无物业服务的居民住宅,这部分住宅原本应该由产权单位提供消防防火安全管理服务,若无产权单位则应该由收取物业费用的部门或单位提供消防监督管理服务,对于无人收取物业管理费用的住宅则应由社区管理。其次,应该确立明确的分级管理体制。社区组织建设要由民政部门实施消防管理,而社区物业管理单位则要受各级物业管理部门指导。同时,辖区公安要加强对社区消防工作的指导。再次,要确保社区消防经费及时到位。社区消防工作小组、消防委员会要针对辖区的人员配备、安全情况、地域特点,及时制定消防工作计划。同时,社区物业管理单位和街道办事处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防经费及时到位。最后,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考核奖励制度。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的考核主要由各级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该单位要结合当地治安考核情况,尽量避免重复考核。综合治理办公室要及时表彰下级单位,并根据受表彰年限,将表彰具体到个人。
4总结
篇2
从逻辑上讲,防火墙是分离器、限制器和分析器。防火墙就是位于内部网或WEB站点与因特网之间的一个路由器或一台计算机。所有进入或流出内部网络的数据包,都要经由防火墙。而所有经由防火墙的数据都必须经过防火墙设置中的安全策略和安全计划的确认和授权才可通过,未经授权的数据包将被丢弃。防火墙使用这一工作原理,将可有效防范黑客、木马程序及网络病毒对网络安全带来的危害,尽最大可能保护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防火墙按照不同的工作机制又可分为三类:包过滤技术、堡垒主机、服务。现简要叙述这三类技术的工作原理。
1)包过滤技术
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主要是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数据包又分为包头和数据两个部分,数据包的包头中,包含了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数据包正是根据这样的信息,被在网络中的不同路由器根据路由表进行转发,从源地址发送往目标地址的。在包过滤路由器中,由管理员设置安全规则,并根据安全规则对将转发的数据包进行检查,当发现不符合安全规则的数据包时,数据包将被丢弃。由于包过滤只检查数据包的包头中信息来决定是否对数据包进行转发或丢弃,所以原理相对简单和有效,易于扩展。但它也有一些缺点和局限性。在系统中配置包过滤规则较为困难,管理员很难在包过滤规则中考虑全面,而且对于安全规则的测试也较为麻烦。由于不支持应用层面的安全过滤,有些安全规则是难于用包过滤系统来实施也难以实现。所以实际应用中,包过滤安全往往要与其它防火墙技术结合使用。
2)服务
运行在防火墙主机上的一些特定的应用程序或者服务程序。防火墙主机是由一台安装有服务协议的双重宿主主机构成,主机可连接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所谓就是一个提供替代连接并且充当服务的网关。也被称为应用网关。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访问请求,通过服务器的安全规则的检测,对于合法的连接请求,服务主机以自身的身份与内部网络相联,并转发数据,内部网络的连接请求,也是通过服务主机与外部网络相联的。服务主机是在应用层提供服务,在管理员控制下,允许或拒绝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特定服务,所以在服务主机中,可对转发和拒绝的数据流实施监控、记录、过滤、报告。由于服务机制中,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对外部的访问可屏蔽内部网络的IP地址,服务应用层也是制定更为严格的安全策略。
3)保垒主机
人们把处于防火墙关键部位,运行应用级网关软件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堡垒主机。保垒主机在防火墙的建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堡垒主机是一种被强化的可以防御进攻的计算机,作为进入内部网络的一个检查点,以达到把整个网络的安全问题集中到某个主机上解决。堡垒主机是网络中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主机,所以堡垒订机也必须是自身保护最完善的主机。由于堡垒主机是最易受到攻击,所以在堡垒主机中设置服务必须最少,堡垒主机中的服务软件也尽可能低的权限。建立堡垒主机的目的是阻止入侵者到达内部网络。堡垒主机目前一般有3种类型:无路由双宿主主机、牺牲主机和内部堡垒主机。无路由双宿主主机,有多个网络接口,但接口之间无路由的连接。牺牲主机是一种没有任何需要保护信息的主机,入侵者可随意登录,但又不能与任何主机相联。
2防火墙对于网络安全的不足之处
虽然,现有的防火墙技术对经由防火墙数据流进行了过滤,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内部网络的主机的安全,但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包过滤防火墙,在过滤数据包时对用户完全透明,只根据数据包中的IP信息将数据包进行转发或丢弃,效率高。但只作用于数据链层,无法防御具有地址欺骗的网络攻击方式,对于应用程序中的安全保护作用有限。服务类防火墙,将内部与外部隔离,内部与外网的信息经由防火墙进行转换,对外网屏蔽内部的结构,以达到保护内部的目的。服务于应用层,可制定转为严格的保护策略,但工作的速度对于路由器工作速度慢,且过程对于用户是隐蔽的,不同的服务,使用不同的服务器,所以服务防火墙工作效率较低。传统的防火墙也有明显不足之处:
1)对于不经由防火墙网络攻击不能防范。
2)不能防范受病毒感染的文件、软件和文档的传输。
3)不能防范内部网络的攻击。
4)防火墙的工作方式是被动的,无法根据网络攻击作出适应调整。
5)对于具有欺骗性的网络攻击,缺少应对手段。
3防火墙的新技术及安全防护策略
近年来,针对传统防火墙的不足,对防火墙技术进行改进及安全防护策略。
1)在设计防火墙安全策略时,禁止不经由防火墙的访问,确保内部网络与外部所有信息流都经过防火墙。
2)与防病毒软件相结合的防火墙技术,在应用网关的防火墙中,与第三方杀病软件相结合,对经由防火墙的数据进行检测,将病毒防御在防火墙之外。
3)智能防火墙技术,针对传统防火墙被动防御的缺点,新型智能防火墙内外路由器、智能认证服务器、智能主机和堡垒主机组合构成,实现过滤规则自动产生和自动配置,对新发现的安全威胁进行自主防御。
4)分布式防火墙,分布式防火墙由安全策略管理服务器和客户端防火墙构成。安全策略服务器负责安全策略、用户、日志、审计等管理。客户端防火墙负责对安全策略的实施。分布式防火墙可防御各种类型的被动攻击与主动攻击。
5)集中防火墙,集中防火墙是在入侵检测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一个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集成模型。入侵检测系统可有效弥补防火墙无法识别网络攻击的缺陷。入侵检测系统将有效识别网络攻击并动态调整防火墙的安全规则,使防火墙具有一定的智能化。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大学校园 消防安全 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校园频繁的发生火灾,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的统计来看,我国校园发生火灾事件每年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减少校园火灾的发生,是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我国当代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具有开放式的教育,高校在改革中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校园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因素、多层次的社会公共场所,安全工作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校内人员,使高校的消防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1、校园火灾多发的原因分析
从近些年来校园火灾的案例来看,当前学校火灾的起火地方多集中在学生宿舍楼、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实验室等物资集中和建筑耐火等级较低的建筑物。
1.1 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许多事物怀有好奇心,吸烟是最典型的,往往几个学生聚在一起吸烟,乱弹烟灰、乱扔烟头,同样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熄灯后点蜡烛看书一些学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晚上在宿舍点起蜡烛加夜班,或是加班加点的看课外书籍,容易导致火灾事故。学生焚烧书信杂物。在宿舍或走廊焚烧书信杂物是非常危险的。如果火焰太大失去控制或人离去而火星未熄灭都极易引起火灾。
1.2 电气火灾突出
学生大量使用劣质电器产品。学生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又缺乏专业知识,往往会购买低价劣质的电器,这种电器在长期使用后往往导致火灾。校园内私拉乱接电线严重。有些学校的教师、学生、员工取暖做饭等随意乱拉乱接电线,有可能因电线短路、接头接触不良导致电气线路火灾。宿舍内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校内人员大量使用电热毯、电炉、电热水器等大功率电器。电脑等高科技设备引发火灾。随着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大学宿舍中电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化科技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
2、高校校园存在的消防管理问题主要表现
分析我国校园火灾,可以看出其根源是我国的教育部门、学校等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对消防宣传不深人、教育不广泛。广大的教师、学生缺乏防火、灭火和火场逃生知识。有的学校的建筑不符合防火安全设计,建筑物内没有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有的建筑物发生火灾后安全逃生困难。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有的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等予以明确和规范。有的虽然明确,但笼统空洞,可操作性不强,消防观念仅仅局限于火警电话或等待消防队的扑救。有的没有建立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等基本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实际行动中没有明确的监督执行机制,制度多半落空 。安全疏散通道不足。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电教室、食堂、学生宿舍等部位,是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而且经常有超员现象,这些场所校方往往重视不够,消防管理和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有的学校为了便于对学生的管理,采取了一些不利于消防安全疏散的措施。许多高校都是历史悠久,部分老式建筑的规划、结构和设施都未考虑到消防安全要求。存在消防给水不足,消防通道不畅,且大部分都年久失修,火灾隐患较严重。
3、做好高校防火安全工作几点对策
(1)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安全素质消防教育实质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学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人教学内容,在有关制度中中予以确定,使学校的消防教育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教育部门、学校、消防三方要建立长效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合作机制和协作关系、密切配合,组织开展各种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宣传教育进一步深人开展,让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2)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校园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防火安全责任制。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学校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专人负责防火安全工作,制定明确的消防安全检查,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组织教职员工成立各种义务消防队,建立巡查制度。
(3)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消防安全氛围,传播消防知识。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如校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等媒介和传播手段,开设相对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目,组织宣传火灾事故教训,曝光火灾隐患,提高防火安全意识,让大家时时、事事提高警惕,思想上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防止火灾悲剧在学校发生。消防监督机构应将各级、各类学校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针对学校特点,制定适合本校各重点部位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热情服务,为学校安全出主意、想办法。重点监督检查、指导、制订灭火预案,开展演练。
参考文献
[1]贾应然.关于大学校园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方式和渠道的思考[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12.
[2]汤湘江.浅谈如何做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A].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0.03.
[3]杨涛,胡元庆,沈淑梅.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的防火工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
篇4
【关键词】火灾;古建筑;预防
古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不仅遗留下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痕迹,也同时预示着人类未来发展进步的方向。我国的古建筑为发展旅游事业,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的古建筑消防安全极为严峻,严重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
1.当前古建筑消防管理现状
(1)产权不清, 责任不明,责任制难以落实
按照1984年文化部、公安部颁布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的规定,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共同负责。一般而言,各地的文物局、文管所是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单位,但使用单位却是五花八门,涉及了各种行业,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解放初期,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文物保护的观念尚不十分浓厚,文物古建筑纷纷被作为办公、仓库等用房分配给各有关单位,并办理了产权手续,这就在实际上造成了文物古建筑管理和使用单位的脱节: 一方面,文物局、文管所作为文物保护的专业管理部门从自身职责出发,对文物保护有着强烈愿望,而事实上却被文物古建筑的日常管理占用而难以插手;另一方面,文物古建筑占用单位保护意识十分淡薄,仅仅将文物古建筑作为一般建筑使用管理,使得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由管理和使用单位共同负责成为空谈。消防部门作为监督机构,只能在两家单位之间调停,事实上的消防安全责任难以具体落实。 我们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政府协调,清晰产权,明确责任, 把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头上,但是由于牵扯面广,操作复杂等等原因,政府也往往无能为力,这就造成了文物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使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职责始终处于飘摇不定之中。
(2)隐患较多,整改困难,资金投入不到位
一方面,整改火灾隐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这在自身没有收入,仅靠上级拨款的文物古建筑单位根本无法实现,只有在开发旅游项目,有充足收入的文物古建筑单位勉强能够实现;另一方面,即使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也还面临着许多技术性的难题。例如,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建筑应设自动喷水灭火设备,这在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中存在着许多技术性的困难,一是消防用水与文物古建筑普遍缺乏水源的矛盾; 二是消防供水管网与文物古建筑古、旧的建筑风格存在互不相容的冲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消防供水管网的设置处于两难的境地:按照规范设计,暴露出来的喷淋头破坏了古建筑的整体风格,而照顾了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往往又存在喷淋系统不能发挥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状况。
(3)组织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失控漏管严重
文物古建筑特别是没有形成群落、规模的文物古建筑,大多地处荒郊野外,远离城镇、农村。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使用单位, 或者由于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连最起码的保管人员也难以落实到位,基本处于失控漏管状态。文物古建筑作为特殊建筑,严加看管尚难保证其消防安全,失控漏管更无须赘言。武当山玉真宫、临汾尧庙两起古建筑火灾皆因人为纵火引起,派设专人看管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除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外,多数古建筑无组织机构或防火组织不健全,单位领导没有真正成为防火安全责任人, 没有专(兼) 职防火员和消防队(站),使防火和灭火工作没有保证。尽管国家已颁布了《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少部分单位也制订了管理制度,但不能切实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4)使用性质变更,火灾隐患增多,管理难度加大
一些单位对古建筑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使其有的用作商店、招待所, 增加建筑物的火灾荷载;有的用作加工生产场所,违章安装使用电器设备,动力线路老化;有的室内违章动火,如火炉、火炕等, 这些都严重地威胁着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2.建议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强化防火安全意识
近年来,一些地区和单位火警不断, 屡屡发生火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其一,领导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有些领导对消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平时极少检查落实,上级消防部门来检查工作时应付了事,结果火险隐患没有及时整改,发生火灾也在所难免。其二,职工群众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至今有些人仍然没有被众多的大火烧醒,不断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直接危害了消防安全。 其三,管理干部的防火意识没有到位。事务多,任务重,消防工作思路不清,不能很有效地指导本单位的消防工作。鉴于此,我们应加强消防教育,千方百计使全员消防意识到位。各级领导在教育职工的同时,自己更要加强学习,尽快使自己的消防意识到位。其次,拓宽、搞活消防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更多的职工和群众受教育,早日使消防意识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2)严格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消防巡查措施
古建筑管理和使用单位应严格古建筑内火源、电源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古建筑内的用火、照明用电、包括香火炉的设置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规定,不得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管道。在重点要害部位,应设置“禁止烟火”的明显标志。古建筑内点蜡烛应尽量改用小功率灯泡代替,烧香、焚纸应在室外避风处进行,并设置专门的香炉。古建筑内电灯和其他电器设备得安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古建筑还应尽可能都安装防雷装置,落实防雷措施。古建筑范围内堆放有柴草、木材及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应尽早将其搬迁。古建筑内或是毗连古建筑的范围,搭有临时建筑,破坏原有防火分隔和防火间距的,应坚决拆除。古建筑中重要的木构件部分、重点保护部位与古建筑内悬挂得各种棉、麻、丝毛纺织品饰物和帐幔、伞盖等, 宜进行防火阻燃处理。 除此之外,古建筑还应加强24 小时值班和防火巡查, 条件允许的可以安装闭路监控设备,发现情况, 及时处置。
(3)完善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由于大多数古建筑受地理位置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发生火灾后,不能完全依靠消防队赶来扑救,还必须因地制宜地完善自身的义务消防队和消防设施,以使火灾在初起阶段就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①在古建筑范围内应设计、布置消防供水系统。充分利用人工水井和天然水源或市政水源逐步解决消防给水;在有消防管道的地区,参照有关规定设置室外消火栓,或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修建消防水池,设置消防水缸。消防给水可采取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的给水系统。城市间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设置室外消火栓。偏远的古建筑还应设置地下消防水池或挖水井,消防水池的最小容量应满足扑救一次火灾,保证不小于2小时的用水量。
②应按国家《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备足够的移动式灭火器。为了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标准配备移动式灭火器。
③设置火灾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在重点古建筑内及收藏、陈列贵重文物的重点部位有条件可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重要的砖木结构或木结构的古建筑内,应安装闭式自动或简易喷水灭火系统,容易蔓延火灾的场所应安装水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装设电话或配备移动电话以备报警时专用,在不破坏原布局的情况下还要尽量开辟环形消防通道。
④建筑构件可燃性的处理。对已建的柱、梁、枋、檀、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在木材的表面涂刷或喷涂防火涂料,形成一层保护性的阻火膜,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 阻滞火灾迅速蔓延。有些木柱、楼板、楼梯等构件在尊重民族风俗的基础上,可制作相应的防火保护层,以提高耐火等级。对扩建、改建、维修的建筑,尽量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材料,非使用不可的木材应浸泡在磷酸铵、硼酸、氯化镁等阻燃溶剂里进行阻燃处理。
(4)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技术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具体实用的消防安全措施和方法,是做好防火工作的重要手段。技术防范措施,即采用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完善消防设施,确保消防安全。还以尧庙博物馆为例:该单位通过多方论证,在坚持需要和可能相结合,有效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在重建过程中,博物馆将消防安全纳入了整体规划,在广运殿中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设备,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有人形容,防火报警系统是“忠诚的卫士”、“不眠的哨兵”。广运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安装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在日夜不停地巡检着该建筑内的上上下下、边边角角,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防范的突出作用。
(5)发动社会力量,密切协调配合
古建筑的保护应由政府牵头,消防、文物、文化、宗教、旅游、城建等职能管理部门积极配合,把防火管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并落实到人,以便积极有效做好防火工作,才能有利于确保各项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古建筑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结晶, 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精神,通过努力,着力构筑古建筑消防管理新机制,让古老神奇的神州古建筑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海辰,刘凤飞.古建筑防火安全对策[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04).
[2]宋泽春.古建筑消防特性及防火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1).
[3]何云锋.浅谈古建筑的防火特点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06(15).
篇5
论文摘要: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近年来,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但建筑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本文着重对建筑施工伤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1.建筑施工现场简述
建筑施工安全性评价把施工现场看作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而每个要素的变化若存在异常和危险都会引发事故,进而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每个要素存在的异常和危险得到调整和控制,又都会使系统的安全基础得以巩固。从整体上评价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要求,施工安全无小事,凡是涉及建筑施工人员切身安全和利益的事情,再小的安全问题,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所以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就是要坚持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根本安全和利益,作为建筑主管机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安全生产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安全生产问题一直困扰着业界人士和广大学者。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心在施工现场,由于长期以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传统的“经验型”的事后管理为主,难以有效地对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实施较为全面的预控,这也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理论的PDCA模式改进施工现场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本文采用了比较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通过对系统安全管理的工作原理及其核心——危险源识别评价的分析,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运行模式的介绍,提出施工现场应用“PDCA”循环模式开展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对PDCA循环模式在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应用上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该模式应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 本文同时以工程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改进型PDCA安全管理模式在工程施工现场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应用模糊评价法预测安全事故的模型和评价方法,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帮助;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预先发现和识别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消除、控制这些因素,防止事故发生。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可以定性地对现场开工前的危险因素进行定量的分析,通过预测曲线,很直观地找到施工现场危险的时期和危险的施工部位,为建筑施工的管理者和建筑施工安全监督部门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2.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危险源一般是指一个施工项目整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也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通过对整个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哪些是危险源,其危险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是什么。通过有效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也就是说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危险源是原因,事故是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才能采取恰当的安全对策措施;由于受施工现场局限性的影响,多数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另外,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互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进行分隔,加之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此外,因施工需要,部分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作为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将迅速蔓延。转贴于
3.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者风险评价,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就是对建筑产品生产活动中,或者施工前的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价。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提供预测信息,使之进行有的放矢的监督管理,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成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施工总平面布局审批制度,“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严密,伤亡事故总是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为了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的损失,从容应付紧急情况,应需要严密的应急计划、完善的应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活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则涵盖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这三部分内容。它是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一项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策。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在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证措施。
3.2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做到人人讲安全,时刻抓安全,对工人落实三级教育,落实岗前培训达标率100%。
3.3业主给足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并对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措施进行检查。
3.4建立健全的承发包体制,杜绝层层转包,忽略安全施工现象。
3.5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4.总结
作为建筑施工安全主管机构,主要的责任和义务是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康,维护建设行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确保各方面安定发展。建设系统在日常管理中,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才能真正在建筑系统战线上,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也才能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从而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更规范、更标准、更安全和更文明,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加强法制建设、狠抓基础工作、深化安全整治、强化安全监管,扎扎实实地做好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开创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晋浩.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扑救措施[J].中国消防在线,2009-05-08.
篇6
关键字:防火;安全疏散;高层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建设很多高层建筑,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已成为近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其火灾的发生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于人口密集,空间有限,这给高层建筑的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带来更多的困难。在设计安全疏散设施时,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设施及确定有关尺寸,这些应该根据具体的火灾情况来确定。我国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就将针对高层防火的一些重点问题跟大家探讨一下。在设计中,我们首先确定安全疏散设施的设计及选用;其次合理划分安全分区及布置疏散路线;最后确定安全疏散设计的方案。
一、 高层建筑的定义
在1972 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并把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高层建筑:9~16 层(最高到50m);
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 层(最高到75m);
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 层(最高到100m);
第四类超高层建筑:40 层以上(高度在100m 以上)。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 层及10 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高度在24m 以上的公共建筑,称为高层民用建筑。
二、防火安全疏散设施的设计及选用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建筑物内的人员因烟气中毒、火烧和房屋倒塌而受到伤害,必须尽快撤离失火建筑,同时消防队员也要迅速对起火部位进行火灾扑救,因此,需要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以下就对高层建筑疏散设施的设计选用进行论述。
1.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是在火灾紧急情况下为人员安全疏散所提供的楼梯。当商业建筑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因为供电的突然中断,一般会停止运行。此时,楼梯便成为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设施。它是楼内人员的避难路线,是受伤者或老弱病残人员的救护路线,还可能是消防人员灭火进攻路线,足见其作用之重要。疏散楼梯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疏散楼梯应该便于进行双向疏散,所以在平面上应尽量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设置,它能提高疏散的安全可靠性;或者尽量靠近电梯间布置。
(2)保持竖向布置上疏散楼梯的上、下畅通。
2. 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指当火灾发生时,火灾楼内人员逃离现场到达安全避难场所的通道。为了保让逃离火场的人员从走道逃出,能够到达安全地带,设置疏散走道是必要的。疏散走道的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1)走道畅通,宽度均匀,简捷。所有形式的走道,都应按规范设有疏散指示灯和诱导灯。以至于逃生人员能够根据提示顺利找到逃生途径。
(2)避免设置袋形走道。因为其只有一个出口,当发生火灾时,因为人群拥挤,容易带来危险。
3.安全出口
为了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对安全出口的宽度提出了要求。如果安全出口宽度不足,就会延长疏散时间,造成滞留和拥挤,甚至出现因安全出口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意外伤亡事故。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和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小于2 个。各层走道、门的宽度应按其同行人数每100 人不小于1 米计算,其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 人不小于1 米计算,并且疏散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门不应小于09 米。对于大空间的房间开门数量也有要求:当面积不超过60m 时且在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应设置一个门;当面积不超过75m且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 可设一个门;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且面积不超过50m地下室的房间可设一个门。反之均应设两个门。安全出口主要有消防疏散门、避难层、疏散楼梯、电梯、疏散走道、避难间等。
4.避难层(间)
我国除 18 层及18 层以下的塔式高层住宅和单元式高层住宅之外,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都不少于两座。但是,当建筑高度在100m(30 层)以上时,将人员疏散到室外,所需时间仍然超过安全允许时间。对于高度达300-400m 的综合性超高层建筑,其内部从业及其他人员多达数万甚至超过10 万,要将如此之多的人员在安全允许时间内疏散到室外,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间)是非常必要的。避难层能够使受灾人员得以缓冲,和暂时避难,它的面积应该以能容纳全楼人员避难为准。在建筑平面布置中应合理设置疏散楼梯,以保证避难层在建筑物起火时能正常发挥作用。消防电梯具有排烟功能,起火时避难层通过消防电梯可以疏散,所以在避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梯因为不具排烟功能,在避难层严禁开设电梯门。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排烟设施,避免在起火时烟雾不能有效排除。
5.消防电梯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求消防队员迅速到达高层部分,去灭火和救援遇险人员。从楼梯而上要受到疏散人流的阻挡,且通过楼梯登高后体力消耗大,难以有效地进行灭火战斗,这时设置消防电梯是很有必要的。
三、合理划分安全分区及布置疏散路线
为了保障人员的疏散安全,最好能够使疏散路线各个空间的防烟、防火性能逐步提高,而楼梯间的安全性能需要达到最高。为了阐明疏散路线的安全可靠,需要把疏散路线上各个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间,这就是疏散安全分区,简称安全分区,并依次称之为第一安全分区,第二安全分区等。离开火灾房间后先要进入走廊,走廊的安全性就高于火灾房间,故称走廊为第一安全区;依次类推,前室为第二安全分区,楼梯间为第三安全分区。一般说来,当进入第三安全分区,即疏散楼梯间,即可认为达到了相对安全的空间。当安全分区及疏散路线的问题已经解决,我们就可以确定建筑物的安全疏散时间和疏散距离,下面就对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1.确定安全疏散时间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疏散到安全场地的时间叫疏散时间。影响疏散时间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火灾产生的烟气对人的威胁;另一方面是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及其疏散设计情况、疏散设施可否正常运行。
2.确定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要考虑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已成为近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由于自身的许多特点,它的安全疏散设计也成为重中之重。总之,合理的布置安全疏散设施及确定有关尺寸,合理进行安全疏散设计,将更加有利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及使用性,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四、结论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疏散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能忽视。在今后的建筑设计工作中,我们应该多思考、多总结,为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和人民财产的保障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涛.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模型及应用研究[博士论文].中国科技大学,2004:45-48.
[2]张培红,陈宝智,卢兆明.人员在紧急疏散行动开始前的决策行为[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2):180-182.
篇7
关键词:古建筑 消防安全 火灾 性能化设计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nci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ny for wooden structure of historic buildings, most of the fire damag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buildings, ancient building to the fire control safety situation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weakness of fire preven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of ancient fire, and through th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ancient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Keywords: ancient building fire safety fir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建筑是其中重要的历史见证,它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曾多次发生古建筑火灾,如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悬空寺、湖北省武当山真宫主殿先后发生火灾,这些火灾均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影响。古建筑通常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距今有较长历史年代寺、庙、殿、楼等建筑物。古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这对于研究研究中国的历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发展旅游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我国古建筑的特点及火灾特殊性
2.1 我国古建筑特点
我国古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结构布局等方面,也正是这些特点导致了其火灾的特殊性。首先是其结构特点,我国的建筑多采用以木架为主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样式。这种结构主要是用木梁、木柱搭建筑起一个木的结构框架,然后采用其他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布局特点,我国的木结构建筑变化很多,单体建筑有殿、堂、厅、轩、楼、阁、塔、亭等等。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与轴布局。我国古建筑首先采用大出檐来防雨,但是大出檐影响光,从汉代起,就出现了微微上翘的屋檐。
2.2 古建筑的火灾特殊性,由于古建筑本身特点,导致其火灾特珠性。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条件,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将导致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并且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高山之巅,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火灾,与现代建筑相比较,古建筑火灾具有如下特珠性:
2.2.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我国的古建筑多采用以木结构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一般的古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大约需用1立方米的木材,复杂的古建筑使用的还要多,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荷载。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含水量很低,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表面积大,在干燥的季节,即使遇到火星也会起火。而且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极易形成立体燃烧。2.2.2消防设施匮乏,火灾扑救难度大。古建筑分布广,且大多数远离城镇,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这些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消防设施有的也不完备,一旦发生火灾,位于城镇的消防队很难第一时间到达。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而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大多狭窄, 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这些都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2.3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体制不顺,问题复杂。古建筑的管理部门与所辖地政府管理与使用体制不顺,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落实缓慢,文物古建筑的使用部门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在古建筑的使用中,一些地方利用古建筑开设旅馆、饭店、招待所、工厂、仓库等,火源管理不严,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有的古建筑周围大量开店,火灾危险因素大量增多。这些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也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2.2.4无避雷设施。从历史记载上看,古建筑受害最多而对古建筑威胁最大的莫过于雷击火灾。这是与古建筑的高度、环境、结构造型分不开的。由于古建筑本身空间大,又大多建于地势高处,有的建在山上,且周围有高大的树木,极易遭受雷击,但从目前看,大多数古建筑没有按规定安装避雷设施,个别的虽然安装了避雷针或避雷带,也未按规定检测,起不到避雷效果。
3、古建筑消防保措施及对策
3.1火灾风险评估。保护古建筑火灾安全的第一个步骤是调查,以评估建筑或综合建筑群的火灾危险性。这包括识别火灾隐患,火灾发生危害以及疏散出路被堵塞所造成的有害后果等因素。火灾风险评估是系统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现状进行客观评价,这方面的研究将用于发展古建筑消防总体规划。通过现场调查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可燃物的分布、人员结构与数目、文物的价值与分布,起火可能性、消防设施的类型与分布、消防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采用危险等级分析方法,分析古建筑内不同区域的危险度等级并给予标识,对危险较大区域进行重点防护。
3.2对古建筑进行性能化设计,提供消防保护的参照。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古建筑的防火措施多是参照建筑防火规范中的有关条文执行.由于古建筑火灾的特珠性,这样的防火措施显然不足以科学合理经济地保证古建筑消防安全。当前一些消防部门和研究机构也提出一些针对古建筑的防火措施,这些措施总体来说就是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和消防培训,建立建全防火安全组织,其本是一些条文式的规定。这些措施虽然在建筑防火保护中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它们没能揭示古建筑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只有了解古建筑火灾特有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从最来对火灾进行扑灭,对古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系统研究以火灾性能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性能化设计就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内部可燃物的具体布置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火灾保护。
对于古建筑这种特殊性的建筑,性能化的设计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方法对古建筑进行防火设计的时侯,首先应对古建筑进行详细的考察,包括内部的文物布置、房间结构、材料以及室外的情况等等,根据这些数据对古建筑进行火灾场景的设置,包括火源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的规律。引外,依据计算机模拟计算的结果,结合因古建筑总结出来的经验,制定有针对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古建筑的防火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什么地方发生火灾最危险,火灾一旦发生,多长时间后古建筑开始坍等等,这样,就可以了解古建筑的基础之上,对其采取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
3.3 从结构与管理上进行消防保护。
3.3.1 作好古建筑修复、改造中的防火保护措施。提高耐火等级,增设补救措施。对可燃构件进行阻燃处理。直接采用防火涂料进行防火处理。对古建筑的木质部分(如木楼梯、木墙面、木吊顶)等应在保持原状的前提下涂刷透明的防火涂料进行处理;对不在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结构可以用耐火极限较高的现代建筑材料来替代。如原有建筑内已破旧不堪的木楼板,可以采用混凝土现浇楼板来替代。需要重新制作的吊顶应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当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消防设计的其他部分也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时,应采取增设消防设施的方式来达到防火。
3.3.2.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在城市中的古建筑多与现代建筑相邻,因此在修复、改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在古建筑群内或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适当位置采取设置防火墙,留足防火间距等措施,有效避免火灾相互蔓延。而在山林中的古建筑,则要根据森林火灾与古建筑火灾的蔓延情况,采取设置有效的防火带(一般应为30―50m)等措施以避免森林火灾和古建筑火灾的相互蔓延。
3.3.3.采取防雷技术处理。在不影响古建筑外部结构的前提下,高大的古建筑必须安装合格的避雷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在每年雷雨季之前或定期进行测试维护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排除。
3.3.4建设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道。在城市区域内的古建筑群,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每个院落至少有1―2个室外消火栓,每个消火栓的供水量,按10-15l/s(升/秒)计算,要求能够保证供应两支喷嘴直径为19mm水枪同时出水的水量。消火栓应采用环形管网布置,设两个进水口;在郊外、山区的古建筑,应充分利用河、沟、水塘或堰等天然水源,开挖容量100-2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建立消防泵站,配置手抬机动消防泵,做到有备无患。位于山上缺水地区的古建筑,也可以利用现代动力设备安装由山下向山上专门送水的设备;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下,适当在古建筑群内修筑消防车道,以便消防车能直接深入到古建筑群内部,这样有利于减少火灾损失。
3.3.5加强消防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古建筑管理单位对内逐级建立火灾安全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对外可建立防火联防组织。确定防火负责人与专兼职防火人员,组织临近单位、企业和各基层组织层层落实防火岗位责任制,实行联防协作,群防群治。按照有关规定,尽可能地建立专兼职消防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灭火能力。同时,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还应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令可遵。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古建筑构造上的主要特点,并对由这些特点引起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等方法对古建筑进行防火保护,这些研究分析,对我国古建筑防火保护将会一个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强,古建筑火灾烟气流动模拟与模型实验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杨杰,陶华,古建筑火灾分析及预测对策,消防科学与技术。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措施
近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促使国家城镇化建设速度日益增快,高层建筑更是如雨后春笋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但是高层建筑带给城市繁华的同时也因为其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使得安全隐患严重[1]。介于此,不断开展高层建筑安全隐患排除,提高高层建筑居住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建设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特点
1.1 人员疏散难
一旦高层建筑发生险情,人员疏散难度较大,而且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疏散。高层建筑内的人员比较分散,且用于疏散的设施和通道较少,这就造成了高层建筑内人员疏散比较难。险情发生在疏散的通道内相关人员进行自行疏散时,加上建筑物内的火情、烟熏严重,给疏散人群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加了高层建筑物内疏散的危险性。慌乱之中高层建筑内的群众比较容易发生踩踏、挤伤和摔伤事件,甚至有人会选择跳楼,这些都给高层建筑内人员疏散造成困难。
1.2 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以及风道等竖向井比较多,建设中如果隔火处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火灾一旦发生这些竖向井便成为火势蔓延的主要路径。特别是一些宾馆、图书馆、综合楼以及办公楼等有这方面的安全隐患,加之这些高层建筑物内存在着很多可燃物,起火之后将会助燃火势,因此高层建筑物起火之后蔓延速度非常快。据相关检测得知,火灾阶段由于空气对流,使得各个各个烟井的烟气扩散非常快,可达到3~4m/s,而水平方向的烟气扩散速度可达0.3m/s。建筑高层受到气压和风速的影响,使得火势燃烧更加猛烈,蔓延速度更加快,非常容易造成整栋楼变为立体火场[2]。
1.3 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少则几十米,多则上百米,这些高楼都是位于城市的中心或者繁华地带,安全事故发生之后非常容易造成街道拥堵,对于消防车的行动造成了巨大阻碍。高层灭火必须承受较强的热辐射,火势的蔓延速度和高层建筑物灭火用水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一旦消防车的行动受阻则供水量跟不上,将会造成高层建筑扑火难度增加。
2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
2.1 消防设计先天性不足
有些高层建筑设计建造的时候,由于设计人员对于消防防火相关规程不了解,造成了防火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不符合行业规范,造成了高层建筑建设设计就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很多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存在着先天性不足,不利于安全防护[3]。
2.2 消防设施不齐备
高层建筑的火灾自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防排烟系统等由于没有长期的维护和保养,很多都已经逐渐老化或者出现故障而未被检查出来。高层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且老式的防火设备早已经老化。很多设计者将一栋楼只设计一个楼梯,没有设置相应的防火门,更没有设置放烟火的楼梯间。
2.3 建筑物耐火等级低且防火分区不规范
一些高层建筑划分的防火区不规范,更甚者有一些高层建筑根本没有设置防火区,一旦起火之后火灾就难以控制,不能够及时阻止火灾水平和垂直方向蔓延。高层建筑物的内部装修很多都是可燃物,火灾发生之后这些可燃物会使得火灾的荷载量大幅度增加,将难以控制火灾的扑救难度。一些建筑商会使用未经过监察部门认可的消防设备,尤其是消防门、消防烟温感应探头、防火卷帘等都存在着质量问题。这就造成了高层建筑物的耐火性等级极大降低,难以保证高层建筑物的安全。
3 高层建筑物消防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3.1 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
高层建筑扑火救火过程中必须要用到灭火设施,因此固定的消防设施对于火灾扑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弥补灭火装备自身存在着的缺陷。如,高层建筑可以采用水泵与结合器向室内管网进行供水,其可以增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威力,同时还可以利水枪直接攻击着火点以截住火势。具体灭火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人工喷淋系统,以达到分割火势或者包围火势的目的。对于高层建筑应该进行定期维修和检查,对于灭火设施进行保养,确保灭火设施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以为高层建筑紧急情况处理提供重要支撑[4]。
3.2 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对于确保高层建筑安全,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的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要落实安全责任人,制定出各种高层建筑安全隐患消除制度,所有安全巡防人员必须日夜巡防,小心记录巡防情况,对于易发生危险的地区必须认真、仔细检查,最后制作出消防档案存档。另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应做好所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各个楼层的负责人或者基层员工学习用火、用电安全规范,使得所有人心中时刻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
3.3 展开自己逃生自救演练
自救逃生演练对于高层建筑中的所有人都十分有效,通过演练可以提升民众自救能力,对于火灾处理以及防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对于居住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以及自救演练,这样可以有效提醒所有人员必须注重防范安全事故,有利于紧急情况处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一些危险性问题以及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高层建筑安全防范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文心. 浅谈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274-275.
[2]林星晨. 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A]. 《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2.
[3]万进. 浅谈高层建筑消防特点及应对措施[J]. 无线互联科技,2013,03:225.
篇9
【关键词】消防;家庭火灾;原因;预防对策
随着居民家庭物质条件的改善,家庭自动化、电气化不断普及,用火、用电、用气十分普遍。然而,家庭盲目增加大功率电器、乱接电线、用电、用气不慎引起的火灾事故频频发生。据近几年的火灾统计,城镇居民家庭火灾占有相当的比例,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不容忽视。笔者针对家庭火灾多发现象,认真查找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1 家庭火灾多发的原因
1.1 生活用火、用气不慎引发火灾
日常生活中的烟头、香烛、蚊香等,它们的火焰面积小(0.1-0.7毫米),容易被人所忽视,但是杀伤力却十分大,燃烧的烟头其表面温度有300~450度,中心温度可达700~800度!如果疏忽大意引燃布匹、棉、麻、丝、绸及纸张(燃点约200度)等,就会引发火灾,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
管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在城市居民中使用很普及,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因为它们是易燃易爆气体。有些老人在对这些气体的危险性认识不到位,烧上水或煮上稀饭,把火关小后外出买菜,结果因液体沸溢导致气体泄漏,引发火灾,甚至天燃气管道爆炸。笔者所负责的辖区内一老式居民楼一个月内就出现过两起这样的火灾,令人触目惊心的火灾现场,暴露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用火常识的缺乏。厨房灶具油污多,燃气橡胶管容易老化,导致气体泄漏。可燃气体泄漏遇火花就会迅速燃烧,引发火灾,甚至发生爆炸。
1.2 电线、电器原因引发火灾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民用电线使用寿命是10年左右,家用电器使用寿命是10年左右。大多数家庭电线、电器的使用超过了这个年限。因此,家庭电线会因线路老化、短路、超负荷运行、接触电阻过大、漏电等原因而产生电火花、或引起电缆过热而形成火灾。短路是引起电器火灾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发生短路时,电路回流中的电流很大,在短路点产生强烈的电火花和电弧,使导线和绝缘层迅速燃烧,并引起周围的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如果家用电器接头接触不良或其他原因,会产生接触电阻过大 ,当电流通过时,在接触电阻过大的地方则会产生极大的热量,使金属变色甚至熔化,并引起电气线路附近的可燃物质着火燃烧。电线引发火灾具有隐蔽性、突发性、迅速成灾性等特性,据笔者总结发现,凌晨2—7点为火灾高发期。
1.3 家庭装修埋下火灾隐患
家庭装修使人们的家居生活变得更加温馨舒适,但装修过程中,有些装修人员防火意识不足,技术水平差,只追求美观;为了经济利益偷工减料等,用较细的导线,把照明用电和生活用电均用一条回路,使导线过载运行,加大了火灾隐患。
家庭装饰新材料、新工艺的涌现和一些高分子化学材料的广泛应用,人们用化合材料(如塑料墙纸电线塑料护管,塑料扣板,软包用的海绵以及用于窗帘、铺地材料的各类化纤织物等)美化居室,这增大了室内的火灾荷载,使火灾持续时间延长,燃烧更加剧烈,扩大了火灾的危害。这些物质在火灾时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氮化物、氰化物、苯系物等有毒气体,往往成为令人致命的隐性杀手,人吸入这些有毒气体,便会使人窒息失去逃生能力。家庭装修中富丽堂皇的豪华顶灯、壁灯、射灯等功率很大,如果功率和容量不相匹配或使用不当,易造成局部过载短路,引起火灾。白炽灯如果与窗帘、吊顶等布置离得太近,很容易烤燃可燃装饰物起火。
1.4 小孩玩火引发火灾
火对儿童来说是具有魅力的神奇之物,它吸引着每一位好奇孩子的心。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中用到火柴的地方减少,这更增加了儿童尝试用火的好奇心。但是,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火的危险性,他们一般在家长不在家的时候玩火,一旦起火,它们惊慌害怕,不懂报警求救, 使小火酿成火灾,甚至成为悲剧。
2 家庭火灾预防对策
家庭火灾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人们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欠缺。根据工作实际,笔者提出预防家庭火灾的对策。
2.1 生活用火的防火措施
使用燃气炉灶时,要随时有人看管,防止中间火焰熄灭,漏气遇火发生爆炸。煮、炖各种食品时,食品不宜过满,沸腾时揭开锅盖,以防外溢。火锅在使用时,应远离可燃物。油炸食品时,油不能放得过满,油锅搁置要平稳,人不能离开。油锅着火时,不要慌张,用锅盖遮盖到起火的油锅上;或用切好的蔬菜或其它生冷食物,沿着锅的边缘倒入锅内。
2.2 管道燃气的防火措施
在使用燃气前,要检查室内有无漏气,发现漏气时,应立即打开窗门通风,及时查找漏气处,并告诉相关部门进行检修,严禁动用明火、拨打手机或电话、开启电器开关等,以防引起爆炸燃烧。严禁个人擅自更换、拆装燃气管道、阀门、计量表等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2.3 电器的防火措施
按家用电器的功率选用合适的导线,以免造成过载。严禁用电源线裸线头直接插入插座,以防电源短路。由于厨房的湿度较大,要经常检查器具和线路的绝缘情况,防止因受潮损坏绝缘材料而造成短路。器具的隔热材料要选择适当,不能用可燃物或燃点较低的材料隔热,附近不许堆放可燃易燃物品,以防引起火灾。插上电源后要检查一下有无异常现象,用完后要及时切断电源。
家中的电暖器等其他聚热家用电器应与可燃、易燃类物品保持距离。电视机应摆放在防潮、防尘、通风处,不要存放在易燃、易爆液体或气体周围,防止电视机放电打火引燃物品。空调器的周围不得堆放可燃、易燃物品。帘布不能搭在窗式空调器上。在睡觉前或家中无人时要切断家用电器的电源。
2.4 规范设置各类电气线路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1条电气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吊顶内时宜采取穿金属管、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或难燃材料的塑料管等防火保护措施。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各种电器的插座应远离火源,电源线如有破损应及时加裹绝缘胶布防止出现短路。各种家电停止使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对性能不良、质量不过硬的家电应及时维修、更换。家中的电气线路是否有破损处线芯是否以及家中电器是否属超负荷使用等,如发现电线老化严重应及时更换。
2.5 加强消防宣传和防火知识培训
通过宣传教育,使居民知道家中楼梯口、阳台不能堆放杂物,最好不用栅栏式封闭阳台和防盗窗,以防发生火灾后切断了自己的逃生之路。加强对孩子的防火教育,家长要教育小孩不要玩火,不要在屋内和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以免火花落到易燃物上引起火灾。
制定家庭逃生计划,尽量为每个房间画出两条逃生路线,在家里准备锤子等应急工具。家里最好每年做一到两次逃生的演练,一旦火灾真的发生,家庭成员就能够在烟、火封堵逃生路线前准确、快速疏散逃生。
火灾不可避免,但防范可以在先,要防止家庭悲剧少发生或不发生,只有依靠全体家庭成员树立消防安全意识,重视家庭防火安全,希望每个居民从自身做起,从自家做起,把火灾拒之门外,让火灾远离我们幸福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 《家庭火灾剖析》,教育
[3] 《家庭火灾的防范与处理》安全知识网
篇10
关键词:古建筑 消防安全 火灾 性能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X92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我国古建筑的火灾特殊性
由于我国古建筑本身的特殊性,易于发生火灾是其致命的弱点。由于我国的古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因此其燃烧性和火焰的传播能力都相当强,一旦起火,就好像装满干柴的炉膛,加上严实紧密的屋顶,导致火灾发生时的屋内的烟与热很难散发出去,使得屋内的温度骤然上升,迅速燃烧。由于古建筑的结构原因,其构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同时木材之间的缝隙和拼接也较多,而且很多建筑都在山上,通风条件特别好。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大火迅速蔓延,火势凶猛,甚至形成立体火灾。所以,古建筑的火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火灾的荷载较大,而且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偏低。在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一般的古建筑,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所使用的木材大约为1立方米,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古建筑,木材的使用量还要更多,因此火灾荷载远要比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荷载高得多。同时,我国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其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都非常充分,所以当火灾发生时,屋内的烟与热很难散发出去,致使屋内温度快速升高,甚至形成立体燃烧。
1.1.由于我国古代对于消防设施非常缺少,所以发生火灾时,扑救难度非常大。在我国,古建筑的分布广泛,而且基本处于远离都市的深山之中。这些古建筑在建设之初往往没有考虑到自救问题,所以消防设施相当匮乏,同时也缺管消防意识,所以当火灾发生时,城镇的消防人员很难第一时间赶到救援。另外,很多古建筑都存在缺少水源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比较高大的建筑,即便有水也很难救援。同时建筑周围的道路狭窄,门槛、台阶等设施对于救援也有一些阻碍作用,使得古建筑的救火更加困难。
1.1.古建筑问题复杂,管理及体制不顺。古建筑当地政府与其管理部门使用体制不顺。由于对历史文化名城及街区的规划落实缓慢,为了最大限度追求经济利益,管理部门往往盲目使用,却忽视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利用古建筑开设饭店,旅馆,工厂,仓库等比比皆是。随之而来的电线乱拉乱接,开关随意设置,火源不受管理等问题,都极大的提高了火灾隐患。
1.1.没有避雷设施。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我国古建筑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受到雷击火灾而毁,所以说避雷设施对于我国古建筑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我国古建筑的高度、环境、结构等原因,其自身又具有较大的空间,加上周边高大的树木,使得古建筑极易受到雷击。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古建筑都没有安装避雷设施,个别建筑有避雷针或避雷带,但是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测,使得其避雷效果微乎其微。
2、古建筑消防保措施及对策
2.1火灾风险评估。要想保证古建筑的安全做到防火减灾,第一步就是要积极进行调查,并根据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相关的评估。其中,识别火灾隐患及火灾发生危害,例如疏散出路被堵塞等一些相关的影响都要考虑其中。对古建筑的火灾风险评估,是对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的客观论断,这对于古建筑的消防规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古建筑的防火措施,可以通过调查建筑结构、可燃物的分布、人员结构与数目、文物的价值与分布、起火可能性、消防设施的类型与分布、消防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分析建筑物的危险等级,对不同危险系数的区域进行划分,重点保护危险系数较大的区域。
2.2在古建筑的设计上,应当尽量性能化,提高建筑的消防能力。现在,对于古建筑的防火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多古建筑都是依据现代建筑来进行管理的。但是由于古建筑本身的特殊性,这样做很明显是不合理的,也没有切实的保障好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所以目前很多消防部门也针对此类现象做出了相应的反应,主要就是加强队伍的能力培训,加强防火意识与安全常识。虽然这些条文及规定在建筑的防火中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古建筑而言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只有真正掌握古建筑的建造规律,对古建筑的火灾隐患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处理突发事件,起到对古建筑的真正安全有效的保护。
另外,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必须要因地制宜的采用性能化设计方式。性能化防火设计,要以对古建筑的充分考察和了解为基础,例如内部的文物布置、房间结构、材料以及室外的情况等等一些因素,都要重点考察,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计算机的模拟计算,同时与现代建筑的防火方式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古建筑特点的防火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对古建筑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只有在对古建筑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当火灾发生时,给予古建筑最有效的保护。
2.3 从结构与管理上进行消防保护
2.3.1现在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主要就是要做好修复以及改造工程,提高防火保护措施。对于一些易燃烧的部件及结构,都要做好防火处理,比如用防火涂料进行粉刷等等。古建筑的木质结构部分,应当粉刷透明的防火涂料。对于其他不影响外观的部分,就可以涂上耐火极限相对较高的厚型耐火涂料,以提高对建筑物的耐火极限。对于一些过为破旧的木楼板,可以用混凝土现浇楼板来替代,需要修善的吊顶也可以使用轻钢龙骨石膏板来完成。对于耐火极限较低的建筑,还应当使用新增消防设备的方法,来达到对建筑物的防火保护。
2.3.2注意防火间距。在很多城市中,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距离都不远,所以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和改造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在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中间增加防火设备,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避免火灾发生时的大火蔓延。对于一些山林中的古建筑,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有效的防火带,通常防火带为30米至50米左右,防止古建筑与周围的山林树木火势交差。
2.3.3增加防雷处理。对于古建筑而言,在不改变其外部结构的情况下,一些较为高大的建筑应当安装防雷设备,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并在每年的雷雨多发季节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危险。
2.3.4做好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道的建设。对于在城市内的古建筑,应当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在古建筑内增加室外消火栓,同时保证消火栓的两支喷嘴直径为19mm水枪同时出水的水量。对于消火栓的设置,应以环形管网为宜,同时设置两个进水口。如果是在山区内的古建筑,则应充分利用好自然水源,如河、沟、水塘或堰等,开挖容量100-2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建立消防泵站,配置消防泵,做好建筑物的防火准备。对于高山上一些缺水地区的古建筑,应当通过现代的输水设备将水输送到古建筑。同时还可以在古建筑群内修葺消防车道,但不应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景观。这样就能够更好的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
2.3.5对于火灾的管理,最根本的还是在建立建全消防制度,增强组织建设。对于古建筑而言,更应加强火灾安全领导小组的建设,并组织好防火联防队伍。落实防火责任制度,由临近单位、企业和各基层组织层层落实,联防协作,群防群治。对于消防队员,还应当不断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防火意识,增加业务能力。以《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为依据,建立建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古建筑的防火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的将古建筑的防火管理落到实处。
小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古建筑从结构到设计的详细介绍,具体分析了由于其结构特点所带来的防火安全隐患。根据古建筑的实际特点,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为我国古建筑群的消防技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强,古建筑火灾烟气流动模拟与模型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