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9:1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我国自1996年起就确定了将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一作为“安全教育日”,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展。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信息安全以及危害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的六大模块,要求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展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国家之所以设立这些制度是为了降低各类伤亡事故在中小学发生的机率,全面深入的推动安全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然而,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是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导致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只有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生存技能、健康知识、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并掌握自我保护能力后才有规避各种伤亡事故的可能。多年以来,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学生在意外伤害事故中缺乏与安全相关的生存技能、生活经验、心理知识以及基本的医学尝试,导致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学校受传统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早已明文规定要在学校开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但学校只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实践活动,真正发生危险时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目前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手段有:第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强调运动损伤的内容;第二,对体育器材使用的讲解;第三,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安全保护;第四,教师利用上课、黑板报、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的理论讲解;第五,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老师让学生做热身活动,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从以上五点我们看出,学校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宣贯上或是对运动项目本身的安全讲解,并没有涉及到对发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情景的安全保护教育。以上所述就是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现状。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1.学校师生要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首先要注意安全,而且上课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身安全,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应如何应对。教育部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需要体育老师和学生认真阅读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生命安全教育里的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在学校里的安全意识。学校定期开展运动会和突发事件演练,普及生命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体育课的范畴,运动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只有将生命安全教育与运动竞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和突发事件演练,这类竞赛和演练的种类很多,比如赛跑、篮球赛、拔河比赛、火灾演练、地震演练等,在竞赛和演练中学生增强了体质、锻炼了意志,同时还学到了救险逃生的技能,强化了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意识。
2.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体育与健康课程里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这说明该课程是目标导向,课程内容很广泛,体育老师在教学上有很大的空间进行选择,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在竞赛规则、运动项目、器材、场地上进行适当的简化,编写适合本学校风格的教学课程,把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改编成机动灵活的教学内容。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体育教师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是安全教育的的设计者和操作者,体育教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能否顺利开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情况来说,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内容和评价体系应用到体育与健康课程里的生命安全教育当中,这就需要外部和内部共同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外部来说需要教育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定期开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师范类体育院校应着重开展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使体育教师在走向教育岗位之前就有这专业的技能来胜任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内部来说,作为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同事、外校同行交流沟通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经验,多学习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图书和影像资料,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打好基础。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全面开展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很难完成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学校应与社会各部门取得联系,如公安消防、卫生、交通、地震的相关部门,聘请这些部门内的专业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演习活动。如请消防人员给学生讲解发生火灾后的逃生办法,请交警向学生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还可以请地震监测站的人员向学生讲解地震来临前的征兆和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等等,只有学校与社会实现真正的结合才能使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篇2
(一)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老化造成安全风险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虽然只涉及了简单的田径运动和体操运动,但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应用却不少。常用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包括了篮球、足球运动场、单双杠、攀爬杠、跳绳、毽子、篮球、足球等,这些体育器材都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例如,篮球架或者足球球门老化,有铁圈或钢管掉落的危险;单双杠扎地不稳,学生在上面运动平衡性难以掌握,容易摔倒;足球和篮球老化漏气,弹力不足,容易伤害学生的手腕、手掌和脚踝。
(二)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即使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体育运动设施和器材都比较安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一些活动仍可能给学生带来运动损伤。例如,由于学生运动鞋穿着不当造成的扭伤或拉伤、踢足球或打篮球时由于球的撞击造成的伤害、运动前热身不足造成的心肺不适等,甚至连学生在运动中配戴的眼镜由于学生摔倒而摔碎,都可能造成割伤。在体育教学中,很多细节都会影响到课程的进行,威胁到学生的运动安全,而这些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原因。
二、在体育教学中规避和应对安全隐患的方法
(一)积极了解学生的身体基本情况
为了有效规避由于学生本身身体状况造成的运动安全隐患,教师要主动进行学生身体基本情况的了解,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办法:第一,在正式进行体育活动之前,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以确定学生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体育运动,问题应该包括至少三个方面:学生的身体是否处于特殊的状况(如女生的生理期、感冒期间、手术愈合期);学生是否有感觉到身体不适(肢体或器官疼痛、眩晕等);学生的饮食和休息是否正常。如果有学生报告身体或饮食、睡眠存在特殊情况,则教师应考虑学生有可能存在运动风险,应适当降低该生的运动强度或避免运动;第二,体育教师可以向各班的班主任求助,请班主任提供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或其他联系方式,在体育课之前通过短信群发或者在QQ群内提问的方式,请家长报告学生的身体状况,以便判断学生是否适合进行体育运动。
(二)及时检查和修理教学器材
为了规避由于体育运动设施和器材造成的安全隐患,在体育课程开课之前,教师应该对课程所涉及的体育设施进行细致的检查。而对于跑步类的体育锻炼项目,教师要注意检查操场中是否存在果皮纸屑、硬石块、坚硬物体等,观察是否有凸起或者低洼地带,突然低洼凹凸的地面会造成小学生跑步的过程中突然崴脚或者摔倒,不利于小学生的安全体育运动。
(三)进行运动安全准备并加强安全教育
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运动安全准备,第一种方法是请学生自查:保证穿着合适的运动鞋、检查鞋带是否系好;检查身上是否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的硬质物品,如钥匙、手表等,如果有,应交由教师保管。第二种方法是将学生组成固定的“安全小组”,可以将学生两两配对互相检查对方的运动安全准备情况,也可以形成几个学生为一组的安全小组,设立组长,请每个组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安全准备的一个环节,有学生专门负责检查运动鞋,有学生专门负责排查不利于运动的物品。这种安全准备可以在上课之前进行,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还能够有效规避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安全问题。
三、规避和应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重要性
(一)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教学质量由教学目标的达成效率以及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等多种因素决定。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运动中的安全隐患的规避,很有可能引发运动危险,即便是学生在跑步中的扭伤也会影响学生的运动质量,降低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说,规避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能够从侧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规避和应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还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的安全保障越完善,体育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越高,学生就更有可能从运动中获得知识和精神教育;另外,体育教师对学生个人状况的了解过程以及对体育教学器材的检查过程、对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安全教育,都能够影响学生对待体育运动的态度,通过对教师行为的观察,学生更有可能以教师为榜样,养成负责、认真、仔细的优秀品质。
四、结论
篇3
第一是生命教育,第二是安全教育。学校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其安全教育也是非常独特的,学校教授给学生的往往是交通安全、自然灾害、教育行为、饮食安全等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而对于生命教育往往被忽视,还有就是被混淆,所以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开展的并非健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但是从理论加上实践方面来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就会发现这两者存在很大的共同点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又各有自己的责任。生命教育侧重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而生命安全教育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所以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赋予的内容主要包括珍爱生命、逃生技能、生活安全、运动安全等方面,如教育训练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包括地震、泥石流、火灾等突发性、灾害性事故的生存能力。但是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安全教育就已经被学生牢记,如何将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联系起来,这将是一项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2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安全教育
我国高校体育课堂一直以来是以单纯的体质训练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为主,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新素质教育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健康第一”的准则,所以高校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主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为主,但是高校体育教育始终没有脱离“运动技能”,也没有完全回归到学校体育的本质上去。回首体育发展的历程,高校体育始终没有抛弃安全这个原则,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堂也发生了重大突变,但是始终没有抛弃的就是安全教育,高校体育课堂的安全教育将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取得健康体魄的同时学会了怎么用安全的方法来更合理的锻炼,使得原本的素质教育更加全面的实现。
3高校体育课堂生命教育的价值
3.1生命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生命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也指个人在德智美体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发现,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有两种含义的,第一种当把人作为生产力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第二种当把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来看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的发展。对于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人正确的认识自我,可以从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改变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多方面。生命教育不仅仅满足了个人的才能展现,而且还从多方面满足一个人的需求。
3.2生命自由发展的价值
何为生命的自由发展,主要是指生命的全面发展的一个过程。人的自由发展也是有好几个层次的,首先要做到主体的自由,主体自由就是指一个人客观的从一个方面对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接受或者改造事物,这个层面是最简单的一个层面,也是最低级的一个层面,其次就是社会自由,社会自由就是指个体能够正确的按照自己的所想去支配自己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受到别人的管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个层面是中级的一个层面。最后就是个体的自由,个体自由是依据自己的内在本性去支配自己的干任何事情,这个层面对人的影响最大,也是最高的一个层面。人在接受生命教育的时候首先是被动的去接受,接下来是主动地去吸收,最后就是积极的去实践,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生命自由发展的体现,其最后要获得的就是第三层次,就是个体的自由,从而获得人的全面发展。
3.3生命的终身发展的价值
生命的终身发展是一个全过程,其中包括了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而生命教育本身的意愿就是对生命的终身发展负责,终生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教育的本身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终身教育,生命教育也是不例外的,生命的终身教育是一个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伴随着生命的全面发展而且还包含着生命的自由发展,从而使个体不断的完善自我,生命的终生教育也是对自我完善的过程。
4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
4.1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的契合
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的重点就是放在了“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之上高校的体育课堂安全教育才会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而生命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以人为本”,生命教育是教育人对生命的认识要加强,从多方面满足一个人的发展。但是我们发展高校的体育课堂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所以说他们在思想理念上是契合的,这两种教育的存在才有了个体的全面发展。
4.2高校体育组织管理机制的契合
对于高校体育课堂安全教育的管理,高校是在体育部门设立了组织机构,同时各大高校对于安全教育也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也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目的就是能全面的为学生服务,保证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其次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包括了各大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医疗部门等等,综上研究发现其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共同点,这也是他们的一个契合点。
4.3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契合
高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将体育课程目标逐渐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在体育课中教给学生很多关于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同时将生命教育能从侧面展示给学生,在安全教育中学生学会了躲避自然危害和交通事故等本领,同时在观看一些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视频后会对生命产生一种珍惜的本能,加强了对生命的认识,从而完成了体育课堂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
4.4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契合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改变也发生了本质改变,由原本的单纯的技术技能和体力的教育发展成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体育课程内容的教授的内容也偏向了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教学内容的改变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制加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加强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体育课程内容是加强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5结语
篇4
关键词:电子文档 信息安全 信息化
随着各行业在生产、管理上信息化程度日益增高,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日常办公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电子文档已成为办公信息的重要载体。2010年11月28日,维基解密网站泄露了25万份美国驻外使馆发给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文传电报。这个事件震惊了全球,同时也反映了当前电子文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电子文档看得见,摸不着,在保密性、完整性、可读性等方面存在很多安全问题。
1 电子文档的定义及特点
所谓电子文档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主要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电子文档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存储介质多样、容易编辑修改、容易传递、容易复制、容易损坏丢失、容易还原再生。
1)存储介质多样。电子文档存储介质很多,目前主要有计算机硬盘、各种光盘、U盘、闪盘,甚至手机和娱乐用的数码产品也可以用来存储电子文档。
2)容易编辑修改。借助于各种专业软件,可以很容易的编辑修改电子文档,而且修改的痕迹很难发现。这是电子文档有别于纸质文件的优点之一,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保护,就可能受到非法的修改,会破坏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读性,给文档所有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这时候它又变成一个缺点。
3)容易传递。纸质文件的传递必须要当面递送,而电子文档的传递则方便很多。借助于网络,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FTP服务等方式可以快捷方便的传给有关人员。
4)容易复制。电子文档相比纸质文档非常方便快捷。如果不采取技术手段限制拷贝,通过点击几下电脑鼠标就能轻松完成复制。这样,人们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信息共享。
5)容易损坏丢失。一是存储介质物理损坏或者丢失。电子文件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磁盘不能长期保存。磁盘、光盘、U盘等存储介质如果损坏,那么相应存储的电子文档也就不能读取使用。一些U盘、闪盘体积很小,容易丢失,相应会造成电子文档丢失。二是电子文档容易被误操作删除,或者被病毒破坏。如果文件被删除不及时恢复,有可能永远无法恢复。
6)容易还原恢复。电子文档误删后,可以通过数据恢复软件还原,这本来是电子文档的又一个优点,但是对一些原本要删除的机密的文件,又存在被非法还原的隐患。有研究表明,普通的删除和格式化根本不能将数据彻底清除,硬盘被改写12次还能将原有数据还原,只要存储介质未被物理损坏,进行特殊处理就能将数据还原。
2 电子文档寿命过程
电子文档寿命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制作保存、传递使用、归档销毁。
1)制作保存阶段。主要是指工作人员为了工作需要撰写、编辑生成电子文件,并保存在某些介质上的阶段。电子文档的制作一般在计算机上操作,制作完成后可以保存在计算机硬盘、U盘、光盘等各种介质上。
2)传递使用阶段。主要指按照规定将电子文档传递给相关人员查看的阶段。主要途径包括电子邮件、FTP等网络方式,也包括通过光盘、U盘等物理方式进行传递。
3)归档销毁阶段。主要是指在电子文档使用完后,需要保存的由档案部门保管,其他部门和人员所存电子稿销毁的阶段。归档以后,服务器及所有处理过本文档的计算机及存储介质都应将文件删除,相关存储介质也要进行处理。
3 电子文档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
电子文档面临的安全威胁整体来说可分为内部泄密和外部泄密两大类型。
3.1 内部泄密
篇5
【关键词】医院;安全用电;问题;对策
医疗电气在医院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到医疗电器,安全用电问题是不得面对的一个难题,一旦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按照正常操作来使用医疗电器或者操作失误就会损坏电器,同时还可能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受伤[1]。所以,医院要重视安全用电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安全用电。
1.医院安全用电问题
1.1 电器设备短路、断路
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零件损坏、短路、断路的问题,容易引起火灾造成伤亡事故;医疗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能,如果旁边存放有易燃物质也会容易引发火灾。
1.2 医疗电器设备的质量、安装、线路维护
有些医院为控制成本或者从中获取利益,在医疗设备的采购的时候,不注重电器设备质量的好坏,购进价格便宜、无质量保证、不符合用电标准的医疗电器设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各种医疗设备和供电线路的安装不符合国家电气工程安装的要求,在防尘、防潮等方面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供电线管等配套设施不全。供用电设备及线路的维护不到位,检修人员没有按照要求定期对用电设备、供电设施、线路等进行巡检,还有就是维护人员安全用电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不到要求。
1.3 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医护人员是医疗电器设备的使用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医疗电器设备的接触时间很长,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使得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无法进行测量,而且还会威胁到患者和医护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
2.医院安全用电的对策
2.1 加强特殊场合用电的可靠性
数字减影成像室、手术室、化验室、ICU、医疗功能性用房等场所的设备配电有着特殊要求,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安全用电的可靠性[2]。
2.1.1 数字减影成像设备配电
数字减影设备对电源电压的要求很高,这类电源的内阻较小,设备运行的时候瞬时电流很大,一般要使用专门的变压器供电,其电路导线截面要符合设备内阻和降压的要求,使用空气断路器作为设备的保护工具。
2.1.2 手术室、化验室等场所设备的配电
手术室内配电要设置单独的配电箱,其容量要不小于8KVA,同患者接触的电源部分要采用单相供电;手术室内同位素断层扫描机、磁共振机、心血管造影机、大型介入机等设备的主机电源要采用双路电源末端切换。
2.1.3 配电系统安装绝缘装置
医院配电系统一定要安装绝缘监视装置,减小系统线路的长度,提高线路的绝缘等级,配电线路要采用钢管敷设,降低外部影响,变压器二次出线要使用双级保护开关。
2.2 控制好医疗设备的质量,规范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装与维护
2.2.1 控制好设备质量
医院在设备采购的时候要加强对设备质量的控制,认真检查采购的医疗设备是否达到国家电气安全标准,有质量合格证书。
2.2.2 规范电器设备及线路的安装
电器设备及线路的安装一定要按照国家电气工程安装的要求来进行安装,同时要注意设备及线路的防尘、防潮问题,做好防护措施。供电线管等配套设施安装要齐全,在病房及医疗单元中要安装等电位接地系统,为避免设备绝缘损坏等问题使得设备带电导致触电事故,开关箱、配电箱、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支架都要进行可靠接地;插座要按规定接地,火线、零线、地线一定不要接错,各个线路的安装不要靠近水管的地方,以免线路漏电,水管成为带电体,导致触电事故;要安装漏电保护器,这样当设备电流超过限定的额定值的时候就会自动断电,当有人触电时,电源自动被切断,保护其生命安全。
2.2.3 加强电气设备及线路的维护
电气设备及线路的维护工作十分的重要,检修人员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用电安全。建立安全检测制度,检修人员要定期对电器设备及线路的绝缘状况进行检测,有问题的电气设备及线路一定要禁止使用,待更换新的或者维修好后再使用,并做好相关的检测记录。建立用电档案,配置专门的人员对用电设计施工记录、电工巡检记录、绝缘测试记录、临时用电记录等方面进行管理。检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符合工作要求,定期对检修人员进行培训,丰富安全用电知识,提高电气设备及线路检修技能,持证上岗。
2.3 提高医护人员安全用电意识
医院的电气医疗设备是医护人员要经常接触的,在使用过程中,要安全操作,谨慎使用,一但不按要求操作或者操作失误不但会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还会对医护人员自身和患者有着生命威胁,所以,要提高医护人员安全用电意识[3]。
2.3.1 树立宣传安全用电意识
医院要做好安全用电宣传工作,让医护人员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清楚的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3.2 加强用电人员安全用电的培训
医院可以定期的请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用电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让他们掌握好安全用电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在用电过程中按照标准要求操作使用电器设备,确保安全用电。医院安全用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在安全用电过程中医院要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安全用电的宣传力度,提高用电人员安全用电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消除安全用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在用电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很小心的使用电器,但是仍然存在着安全用电问题,所以,安全用电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医院的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到医疗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医院要重视安全用电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用电管理,确保用电安全,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周长松.医院安全用电探讨[J].科技资讯,2008,26:230-231.
篇6
1.讲授法。
使学生了解电能的产生、输送和分配、用电操作的安全规范、触电伤害、防止触电技术措施、触电急救、电气火灾扑救等内容。
2.观摩法。
组织学生观看电工安全教学录像,观看用电违规案例和用电规范,以及触电急救视频知识。
3.操作法。
学生主要来做触电急救,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在为期一周的安全教育结束时进行安全知识理论考试和触电急救操作考试。纵观传统教学课堂,即使课程安排丰富、内容详尽,学生也会在讲授基本安全知识时晕晕欲睡,观看教学录像是心不在焉,操作时三分热度;即使考试合格,一段时间后学生也会记忆模糊,印象不深刻,安全意识淡化。这种“填鸭灌输式”的教育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提高不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一体化教学方式
一体化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的工程任务为载体,由一体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主提高的一种可持续性学习方式。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堂即是一个多变的实训场,它能让学生有种身处职业环境中的感觉,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此,我结合课程性质将一体化教学的六部曲做了改动,对电工安全教育进行了改革实践,主要过程如下:
1.学生情况调查
由于学生第一次参加维修电工实训,笔者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层度。如:给出一些常见的电气实物图片,让学生答出器件的名称和作用;问是否从事过相关电气实际操作,如何做的等。在了解了学生对本专业认识情况后将学生分组,分组原则采取互帮互助的方式,组员搭配是一名有少许经验的学生带两名没有经验的学生。这样为以后的学习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2.明确学习任务
在此,我将电工安全教育分成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电工安全知识、观看电工安全教学录像和触电急救。教师告诉学生本周为电工安全教学周,让大家搜集并学习用电安全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要求学生能够在有人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对触电者进行急救。
3.学习任务推进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电气火灾和触电伤亡的典型事故案例分发到每个组,引导学生通过案列分析事故的原因。例如,某厂设备上电机烧坏,值班电工到工段切断电源、拆除电线、运走抢修,电机修好运回泵房,维修组组长安放电机。当他正要蹲下作业时,一道弧光将他击倒。经过详细地分析和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切断电源应当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拆除电线应做好绝缘”“应当由拆卸电机的值班电工进行安装”等。经过一个个事故案例分析,学生们已经潜移默化地说出了多条用电安全条款,甚至有些同学开始找书翻看用电安全条例或利用网络资源开始查电工安全规范。此时,教师趁着学生找答案的劲头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并整理分析,最终分析的结果可作为手抄报的材料。然后,安排学生观看电工安全教学录像片等,加深对安全用电的认识,充分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组织学生开展用电安全手抄报的制作,组织各组学生相互参观和评判,选出制作最好的,安全知识最全面的手抄报。最后,让学生们思考“如果发生了人身触电事故,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们通过查阅急救材料和观看触电急救视频资料,开始自己主动在心肺复苏模拟系统上操作,边练习边相互纠正动作。教师在旁边倾听学生们的讨论,并时时纠正学生们的观点。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们技术愈加熟练,本着学生爱玩的天性,鼓励学生编辑安全用电小短剧。学生们积极响应,在他们编辑的剧本中将安全用电贯穿其中,“拉、切、跳、拽、垫”和触电急救演绎的淋漓尽致。
4.学习任务成果展示
篇7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安全 策略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网络技术问题方面,政府运用电子政务系统势必会增加其对网络的依赖性,而网络技术还尚不成熟,有一定的脆弱性,往往受到技术、社会及人的影响。技术的不成熟就会使网络硬件出现缺陷,操作系统有漏洞,这就会威胁到电子政务系统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及安全性。第二,网络规划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安全规划不科学,使网络结构不合理。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建设规划中,尤其要注重安全设计。但政府目前的规划却忽略了这一点,系统规划缺乏前瞻性,子网故障隔离性差,影响到政务信息的服务质量。第三,核心技术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中采用的设备及技术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其他发达国家引进的。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只是单纯从国外引进,却没有进行改造和管理。[1]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与否,威胁到国家利益。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必须增强以信息来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学会利用信息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国家抵御国外信息和网络优势威胁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与否,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正确性。电子政务系统是利用信息及通信技术为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搭建的一个电子化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可以相互进行沟通。政府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社会各界其政策与信息,人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政府最新信息及服务,并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向政府反映其需求,政府也就可以根据公众需求及时对政策作出调整。这样一个双向的信息传输,关键在于政策与信息传送的真实性。如果电子政务系统中存在问题,那么信息传输难免会失真,政策也就无法正确执行,这是会影响到国家利益的顺利实现的。
(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与否,影响到宣传导向的正确性。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壮大,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强了互动性,给信息宣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不容被忽视的。正如我们所知,网络上时常会有很多负面信息,其传播速度极为惊人,而且其效应极容易被放大,这就严重威胁了宣传导向的正确性。[2]
三、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一)技术保障。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首先要从技术着手,利用技术来维护其安全。技术保障主要包括反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进行访问控制以及身份认证。
1.反病毒技术。电子政务系统在网络环境下,难免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一旦被病毒入侵,其后果将不可估量。因此,利用反病毒技术保护信息安全是极为必要的。反病毒技术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包括病毒的预防、病毒的检测、杀毒。病毒预防就是事先阻止计算机病毒入侵系统对系统进行破坏。病毒检测就是通过对其特征如关键词、文件长度等来进行病毒判断。杀毒就是在对病毒进行分析后,开发出相关软件来删除病毒程序并恢复原文件。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屏障,用来保障内部网络与外部之间的访问控制。它就相当于一个安全网关,我们可以根据其数据流对内部网络的信息结构及运行状况进行对外屏蔽,防止破坏性的侵入。
3.访问控制。访问控制就是对访问客体进行限制。进行访问控制可以保证信息的私密性,防止资源被泄露,被不良居心者利用。
4.身份认证。对用户身份进行标识和鉴别,防止假冒用户获取访问权限。其实这跟访问控制是密切相关的。
(二)法律保障。为了加强对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与政府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利用强制手段来进行保护。虽然我国目前已颁布了相关法律,但是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很多漏洞。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
1.改变传统的立法理念,确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理念。传统的立法理念重点在于“规范”、“控制”,科学的立法理念就是以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扫清障碍,达到规范发展、保障发展、促进发展的目标,为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创造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
2.制定专门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现在,社会频发网络犯罪,因此信息安全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为此,应制定专门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法,规定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行为及保障措施,对破坏信息安全的行为作出相关处罚规定,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
3.强化超前立法意识。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具有前瞻性,不能仅仅是被动适应。要主动出击,根据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借鉴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想,制定出相关法律。但必须为技术发展与完善预留空间,增强其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政策和法律必须符合技术发展的要求,在进行规范的同时也不能制约技术的发展。
4.与国际信息安全的法律体系进行融入。现在经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也使得法律全球化具备了可能性。因此,必须紧跟这种趋势,在制定法律的时候,要在立法思想和方式方法上与现有的国际规则相互兼容,主动参与创设国际规则。当我国法律能与国际规则相互兼容之后,我们便能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中,主动参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我国争取应有的利益,来维护我国的实际利益。[3]
四、结论
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运用电子系统之前,必须综合考虑风险、成本等问题,运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并通过法律来进行保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另外,要加强自主研发,开发出属于我国安全设备,以减少对国外的依赖性。
参考文献:
[1]台飞 高凌燕;浅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与策略[J];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中心;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第12期
篇8
关键词:乳化炸药 制药 安全问题 对策
引言
乳化炸药生产线是由水、油相制备、制药、装药包装、卷纸筒工序构成。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各工序之间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匹配,整条生产线由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操作、控制、调节、监视。乳化炸药制药工序是乳化炸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工序,虽然整个工序均采用比较高的全连续及微机自动控制工艺,生产中所有物料如水、油相、乳胶基质、化学发泡剂等全部实现了连续输送和计量,所有的工艺参数由控制室远程监控。各项工艺参数和电机负荷都设置了报警或紧停自动保护措施。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粗乳器、精乳器、连续混拌机,还有往往不引人注意的原材料硝酸钠、在制乳胶基质等不安全因素。下面就乳化炸药制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对策分别进行阐述。
1、水、油相溶液输送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乳化炸药水、油相输送过程中存在三个安全问题:(1)水、油相溶液中的杂质,如沙石、金属杂质等。采取的对策是在水、油相贮罐的进料口、放料阀门后分别设置过滤网。为确保清除杂质,采取两级过滤的方式,一级用40目/寸筛,二级用60目/寸筛;同时每班严格检查、清洗,定期更换过滤网。(2)水、油相溶液在管道内“冻结”。水、油相溶液温度过低,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容易在管道内冻结,出现“断料”事故。因此,“保温”在水、油相输送过程中要引起足够重视。采用的对策是:在水、油相输送管道和设备外缠绕伴热铜管,生产前输送管道先通低压水蒸汽预热20分钟,生产过程中再靠物料自身热量维持,控制水、油相溶液温度。(3)水、油相输送泵(螺杆泵)的运转安全。螺杆泵是依靠螺杆和螺套的相互啮合空间的容积变化来输送物料。这里需注意二个安全问题:一是水、油相溶液断料。造成螺杆泵空转;二是水、油相溶液含有杂质或温度太低造成堵料。致使泵压力过高。采取的对策是在螺杆泵前端出口处安装泄压爆破片,或安装超压力自动停机保护装置,操作上发现断料,立即停机;同时加强生产现场监管。保证水、油相溶液不断流,确保泵送安全。
2、水相材料硝酸钠中亚硝酸钠含量的影响与对策
在乳化炸药生产中,通常采用硝酸铵和硝酸钠作为氧化剂。由于工业硝酸钠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钠成分,亚硝酸钠可作为乳化炸药的敏化剂,当硝酸钠中的亚硝酸钠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对乳胶基质有明显的敏化作用。亚硝酸钠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乳化炸药敏化剂。其敏化机理为亚硝酸钠遇硝酸铵生成不稳定、易分解的亚硝酸铵,亚硝酸铵会分解成氮气和水,产生大量气泡,对乳胶基质进行敏化。笔者曾经发现过,在水相溶解过程中,硝酸铵水溶液产生大量气泡,溢出溶解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硝酸钠中含亚硝酸钠的量超过规定的指标。笔者对该乳胶基质与正常的乳胶基质进行比较,该乳胶基质有明显的雷管感度,这种尚未经过敏化的乳胶基质有雷管感度,不利于安全生产。下面是硝酸钠中亚硝酸钠含量对乳胶基质密度和雷管感度的影响: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亚硝酸钠含量在0.03%以上的乳胶基质有雷管感度。为确保安全生产,我们应选择采用亚硝钠含量在0.01%以下的硝酸钠。
3、在制乳胶基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按说乳胶基质没有经过敏化,不应具有爆炸危险。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乳胶基质提前进行敏化,而具有爆炸性。下面是乳胶基质发生爆炸的二个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一:1994年,河南某厂研制乳化炸药,连续法生产输送乳胶基质的螺杆泵爆炸,这起事故原因是乳胶基质在乳化过程中,由于空气混入管道中而造成爆炸。
事故案例二:1998年7月,某研究院与山东某厂合作项目――HLC型乳化炸药及其自动控制、连续化生产工艺。在生产线调试过程中,粗乳器突然发生爆炸。据分析,爆炸物是粗乳器中的乳胶基质。原因是粗乳器在运转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或物料堵塞,产生局部过热,形成高温高压,引起乳胶基质在密封容器中爆炸。
生产实践证明:在制的乳胶基质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因机械作用而产生气泡,如电机主轴、轴承损坏、机械密封差或搅拌装置发生故障等。当乳化设备出现机械故障发现处理不及时,机械装置之间形成剧烈摩擦,对乳胶基质产生高温、挤压、碰撞等机械作用而形成“热点”。“热点”就是起爆源,因“热点”爆炸酿成更大的爆炸。针对此问题,乳化炸药制药工序采用视频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从控制室的工艺流程画面可以显示对应设备的启动、停机状态、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显示;连续乳化炸药生产工艺乳胶基质冷却方式,采用敞开式钢带冷却方法,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对生产线的配料输送、计量过程实行自动控制,温度过高、冷却水断流会自动停机等。通过视频监控,可以通过声音对话,及时指导操作工纠正,而避免产生人为的事故。
4、制药工序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乳化炸药制药有二部份关键设备:(1)粗乳、精乳器。粗乳、精乳器是制备高质量乳胶基质的关键设备,它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外层为冷却水夹层。粗乳、精乳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小。工作时转子转速高,其高速运转摩擦容易使乳胶基质的局部温度升高。笔者曾做过试验:用φ100mm×500mm的牛皮纸筒装满乳胶基质,在较高温度下(100℃左右)完全可以被二段8号雷管引爆。而在粗乳、精乳器中的乳胶基质温度一般也在95℃以上,加上转速的摩擦使乳胶基质具有较高的爆轰感度。因此,要确保粗乳、精乳器冷却水冷却效果,避免乳胶基质过热,采用有效的监测方法,在生产现场安装流量计、超温报警仪等自动报警保护装置。使现场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看到冷却水流动情况,乳胶基质出料情况;温度超高,冷却水断流会自动报警,进一步保证粗乳、精乳器运转的安全性。(2)连续混拌机。连续混拌机同时具备输送、混拌双重功能,此时输送、混拌的是经敏化后已成为炸药感度大大提高的乳化炸药半成品。采用槽形连续混拌机,搅拌机构与槽体间隙较小的部分选用尼龙等材质,减少了刚性碰撞和摩擦的可能性。槽内不带压,其物料在槽内的混拌和输送均是在自由状态下进行,减少了泄漏的可能性。为乳化炸药的连续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性。
篇9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人员素质作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它在加强地区联系、方便人们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思想观念、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却没有跟上步伐,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也影响了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因此,探讨分析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
引起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施工安全事故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类型分散。调查统计显示: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多种多样,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车辆运行事故、触电等意外事故、物体碰撞事故等等,不同类型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害程度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关键是要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事故集中。通过对发生的事故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具有发生地比较集中的特点,主要在路基、隧道开凿、桥梁施工、高架施工等环节上,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事故约占到总事故数量的一般以上,因此,在这些地方施工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后果严重。公路工程建设是系统和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时间长,投资大,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轻则人员受伤,建筑材料受到损害或者浪费,重则发生人员死亡事故,工期延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公路工程建设的效益,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比较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安全管理。然而,由于受到资金、思想观念、制度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不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少,甚至完全忽视安全管理工作。从而给公路工程安全工作留下很大的隐患。
2、资金投入不足。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表明:在人为因素并不占多少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是由于资金投入不够所致。由于资金的投入不够,安全防护设备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安全防护功能。例如,高空和隧道作业的时候,如果资金缺乏,安全防护设备落后,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给作业人员带来巨大的损害。
3、相关制度缺失。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应的安全施工方案,缺少安全事故紧急预案,相关人员对制度上的缺少不够重视,方案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运用。此外,很多的企业没有设置安全管理方面的专职人员,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安全管理工 作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4、相关人员素质不高。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大多数施工人员为农民工,他们缺乏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施工中有时候会出现违规违章操作现象,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尽管有些施工企业重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但是收到的效果往往不佳。
四、加强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建设效益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预防施工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加强管理工作,结合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相关策略。
1、组织管理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安全施工责任制度。为了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安全事故的预防能力,首先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增强对相关人员的约束,使他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从根本上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严格落实责任制。对于施工企业相关人员,要严格落实责任制,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以促使相关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善奖惩体系,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失职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第三、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企业项目部有必要建立安全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监督和管理施工人员的工作,使他们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制止违规违章操作行为,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资金投入方面。主要是加强对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做好施工现场设备的管理工作。设备操作人员应该熟悉设备操作,按照相关的规定对机械设备进行养护和管理,防止设备老化。工作人员还应该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防止出现重大问题,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对于设备的更新和升级,要加大资金投入,重视新设备的采用,以提高施工效率,
3、施工人员素质方面。第一,要重视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重视引进和吸收素质较高、经验较丰富的施工人员,不断充实施工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对于学历较低的人员,应该先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公路施工安全知识。对于农民工来说,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应该加强培训力度,对他们开展更多的安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工作,不仅让他们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还让他们学会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事故方法意识,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4、施工作业环境方面。第一、预防粉尘和噪声的危害,做好防尘工作,加强领导,配备测尘人员。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作业区的粉尘危害,尽量选用振动设备或者噪声较低的设备,避免产生噪声污染。第二、在夏季高温施工的时候,应该采用换班制,延长午休时间,在休息区域配备风扇、空调等设备。第三、组织和设计好复杂地质条件的施工,做好设计、审核工作,合理组织施工,严格按照相关流程,保证施工有序进行。第四、做好材料的存储工作。现场材料的堆放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材料存储,使材料存储有序,避免出现混乱现象,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整个公路工程建设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够提高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完善各种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促进公路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兰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4)
[2]卞月广.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1(9)
[3]丘发东.简述公路施工安全管理[J].科技创业家, 2011(6)
篇10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环境伦理;伦理原则;伦理实践
Abstract:Just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geneticallymodified crops not only bring benefits, also trigger arguments, among which the ethical problems captures most attention. After researching the origins of those ethical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ethical principles to direct the ethical practice of geneticallymodified crops, so as to ensure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se crops will be developed favorably for human beings and ecology environment.
Key words:geneticallymodified crop;environmental ethics;ethical principle;ethical practice
转基因作物又称基因工程作物,泛指利用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通过改造作物的遗传组成所获得的某种新的遗传特性的作物。[1]它在改善生物的抗性、提高生物品质、人类保健和医药及环保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然而,转基因作物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潜伏着人类深切的恐慌,引发了诸多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作物引发的伦理争议
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如下的一些伦理争议。
(一)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风险性
转基因作物及食品在研究和商业化过程中给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引发了相关环境伦理方面的争论。
目前转入作物的插入特性以抗除草剂最多,其次为抗虫和抗病毒。当这些转基因通过基因流动逐渐在野生种群、非转基因同种作物中定居后,使作物的野生近缘种有获得选择优势的潜在可能性,将可能产生“超级杂草”,或造成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这对生态系统、其他物种是否公平?换言之,生态系统、各物种是否具有道德主体地位?
转基因食品,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消费者担心转基因食品有毒;会引起过敏反应;引起人体对抗生素的抗性;素食主义者担心在植物性食品中转入了动物基因;穆斯林担心在其他动植物种转入了猪的基因,引出了对特殊人群的尊重问题。
(二)转基因食品的标签问题与知情选择
近年来,就转基因食品是否贴标签问题,国际上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被称为“标签风波”[2]。从中可以看出,标签问题主要不是针对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给消费者提供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并与传统食品区分开来,以便素食主义者、宗教信徒等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能够自主选择,这是对他们信仰与人格的尊重,避免引发诸如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等社会问题。
(三)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利益分享
在基因研究国际合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有失公平的情况。发达国家以“未具备开发、使用能力,守着也是浪费”为借口或以国际合作为幌子大肆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基因资源,将发展中国家的基因资源据为己有。如把发展中国家的原始品种资源引进并进行基因改造后,生产出更优质的品种,然后再以此来抢占国际市场或申报专利,而发展中国家使用该基因资源时却要支付高昂的专利费。围绕基因资源、基因专利的激烈争论,是现代人在新的技术范式中寻求各种不同利益间均衡与协调的表现。在国际合作中如何界定基因的专利权、如何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实现利益分享等,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转基因作物引发争议的伦理根源
从伦理学及生态伦理学的角度看,转基因作物在研究开发、商品化过程中引发上述伦理争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生态利益
基因技术尤其是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应用会对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土壤、基因资源库、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影响。人们在追逐转基因作物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生态利益。在发展这一高科技时,我们应以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来指引基因技术的发展方向。
生态伦理学把承认自然界的价值作为出发点,主张把道德权利扩大到动物、植物和自然界的其他存在物,要求确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在生态实践中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价值观倾向于承认自然界生物个体及其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各种价值。余谋昌先生指出:“‘价值’与‘权利’这两个概念是有联系的,从对自然界价值的确认,会导致对自然界权利的确认。生命和自然界有权利,因为它具有内在价值,为了实现它的价值就必须享有一定的权利。”[3]罗尔斯顿也指出:“生存权,从生物学上讲,是指为了生存适应性配合的权利。适应性配合,需经上千年的维持生存过程。这种思想至少使人们想到,在某一生态位的物种,它们有完善的权利。因此,人类允许物种的存在和进化,才是公正的。”[4]可见自然界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它的生存权方面,即拥有按照生态规律持续生存下去的权利。在以后的基因技术实践中,要确立起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态度,考虑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权利,谨慎开发转基因技术。
(二)忽视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
自主选择权建立在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基础上,没有知情权,也就谈不上自主选择。转基因作物生产者和销售者普遍认为:只要符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3年提出的“实质等同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则①,就可以认为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一样是安全的,也就不必要对其进行贴标签了。
反对者则认为,这一原则实际上是用最终食品的化学成分来评价食品的安全性,而不管转基因作物或转基因食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包括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这是结果评价法,而不是过程评价法。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反思,“实质等同性”原则的缺陷在于用还原论和单一的线性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还有人认为,用全面的生化、毒理学、过敏性和免疫学的实验和检测方法来评价转基因食品,会增加转基因食品的成本和消费者的负担;用“实质等同性”原则可以降低成本。但笔者认为这些增加的成本与消费者的健康权、知情权、选择权相比是次要的。而且,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降低转基因食品的成本,如提高转基因技术和管理水平。因为成本过高而降低安全评价的标准,这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更不能成为不贴标签的理由。
(三)国际合作中的正义缺失
在国际合作中,由基因专利带来的利益分配,有时并不能为尽可能多的资源拥有者分享。生物海盗行为比比皆是。[5]这就涉及基因资源的公平使用问题。
发展中国家提出从相应的国际合作研究成果中分享利益的要求,本身是基于现存的知识产权制度,而从法律角度看,分享利益要求也是依靠现行的知识产权法或专利法来为其辩解。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简单的宣称对基因资源的主权并非其最终目的,分享基因技术的成果才是其最大利益所在。[6]正因如此,发展中国家指责发达国家利用各种途径在发展中国家获取基因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并寻求专利保护的做法是一种“生物海盗”行为,要求对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修正。发达国家从保护自身既有利益出发,坚持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中一些对己有利的原则,反对发展中国家在现行制度中引进新规定。在公正的原则下,如何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基因研究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利益的公正分配;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基因资源的主权出发,在法律上设计出一套相应制度,确保自己能够分享以基因资源为基础的专利技术的商业利益,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维护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的伦理原则
根据转基因作物(食品)研究涉及的主体及问题,从尊重人和自然的角度,确定如下伦理原则:
(一)风险防范原则
风险防范(vorsorge)思想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环境法中提出的。它的核心在于不确定性不能成为不行动或延迟行动的理由之一,体现的是“安全要比后悔好”的价值取向。对于管理具有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的基因技术风险,具有深远的伦理意义和制度意义。
这一原则也体现了环境伦理中追求代际公平的思想。对未来利益的关注是风险防范原则与代际伦理的结合点,它要求现代人在行动时要考虑到未来后代的利益。转基因技术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具有潜伏性和不可逆转性。如转基因作物发生“基因漂移”对自然基因库的污染将导致怎样的生态环境恶果,短时期内可能几代之内也很难显现出来,承受环境风险后果的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在发展转基因技术时要坚持风险防范原则,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教训。
(二)尊重消费者知情选择权原则
康德认为自由与理性把人与其他生物区别开来,我们具有规范性的自决能力,而该能力是我们人之为人的一种最高价值。因此,一个人受到别人尊重是因为他可以自由选择和决定自己的未来和命运。一个人也有义务尊重别人的这种同等的自决能力。从康德哲学的观点来看,把某人当作人来尊重,就必须尊重他的自由,而尊重他人的自由则意味着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政策对他人产生的影响。我们没有干涉他人自由追求其目标的权利,但是,当我们不尊重他们的知情权时,恰恰就是在干涉他们的自由。某人作为理性和自主的人而被尊重的事实,也意味着人们应该尊重他的知情权,因为这是自主的必要条件。如果不进行标识,消费者无法获得相关信息,致使知情权缺失,不能自由选择,实质上是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限制。所以,在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上,必须以尊重个人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与人格尊严为前提。应该保护和尊重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
(三)利益分享、公正原则
当代专利权把专利视为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是一种激励机制,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研究的热情,激起投资商对科学研究进行投资的兴趣。专利权的授予当然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但是,也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不能损害人类的整体利益或者不能危害其他大多数人的利益,要促进公共利益的发展。这正是专利法中伦理条款的要求。法律也要接受道德的制约。
2001年10月联合国“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工作组会议”,要求各国政府应该鼓励专利申请者披露基因资源的起源国、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等,提出“促进向提供遗传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政资源”,“建立承认并保护土著社区和地方社区的知识创新和做法机制及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促进缓解贫困,支持实现人类粮食安全、保健和文化完整”,促进利益的公正分配。
四、维护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的伦理实践
实践中需公众、科学家、政府共同努力来维护转基因技术的安全应用,使之朝着有利于人、有利于自然环境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普及基因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食品的认识不是很全面、客观,因此有必要对公众进行基因知识的普及教育。要向消费者客观公正和全面地传播有关知识,保障他们的知情权,树立基因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公平合理的使用意识,使其具有实际参与决策(决定)的能力。科学家、政府、新闻媒体和公民个人都应行动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二)加强基因科学家的伦理责任
为提醒科学家的道德责任感而营造一种社会氛围。首先,伦理研究与科技活动应当配套进行,而且要形成机制。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子计划——ELSI。第二,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的监督评价功能。第三,新闻媒体应在伦理宣传中发挥作用,在报道重大科技成果时,要让公众知道其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要灌输知情权原则和公众参与意识。第四,高层领导、决策者、基因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要充分交流探讨,决策时做到科学化、民主化,努力营造基因技术发展必须要接受伦理道德的引导、科学家必须承担起伦理责任的社会氛围,从而维护转基因技术的安全。
(三)完善政府对转基因作物的管理
只有将上述伦理原则内化于法律体系之中,优良伦理道德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的利益。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落后于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的需要。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性的政策、法规建设,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国际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准则,加强生物安全立法,推行标签管理。
参考文献
[1]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樊龙江,周雪平.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与事实[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314.
[3]余谋昌.生态伦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1.
[4]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8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