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00: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安全论文

篇1

1.1对象

2012年4-6月份和9-12月份分两个时段,以秦皇岛市旅游景区(旅游景区级别是以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目录作为参考)周边零售摊点作为抽样调查对象,其中抽样选取周边100m内流动摊点62户,食品经营店铺83户。抽样对象为小型餐饮摊点,指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m2以下(含150m2),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人(含75座)以下的餐饮摊点。

1.2调查方法

现场检查从业单位基础卫生设施情况、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索证情况及一般卫生状况,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及卫生监督意见书,询问食品安全管理,现场对所经营的定型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抽样监测。

1.3检测项目与方法

检测项目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方法按照GB4789-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进行检测。

2结果

2.1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经营类型

调查秦皇岛市旅游景区周边100m内的食品单位145户,其中餐饮小吃店56户,食杂店12户,面食糕点店15户(5A级景区2户、4A级景区3户、3A及以下级景区10户),流动摊点62户(5A级景区21户、级景区19户、3A及以下级景区22户)。5A级景区3处、4A及以下级景区8处,其周边开设的餐饮摊点分别为72户、73户,平均每校开设24户、9.1户(P<0.01);不同级别旅游景区周边开设的种类,表明3A级以下景区周边开设的餐饮摊点较多,种类餐饮小吃店最多,其次为流动摊点、面食糕点店、食杂店。

2.2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基本食品安全状况

在145户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中,86户单位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占59.3%。其中,餐饮小吃店持餐饮服务许可证率为78.6%(44/56);面食糕点店持证率80.0%(12/15);食杂店持证率66.7%(8/12);流动摊点持证率35.5%)(22/62)。食品从业人员持证率平均为69.8%,由于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其中餐饮小吃店中学生钟点工较为普遍,无证上岗现象较为普遍,流动摊点商贩无证情况较为严重。持有健康证的从业人员从业素质较高,食品安全常识掌握程度较高,但是流动摊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专业素养较差。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采购食品抽查中,面食糕点店采购食品完全符合索证要求,合格率100%,其次是餐饮小吃店、食杂店,流动摊点采购食品索证率较低,索证制度形同虚设,存在严重的食品中毒隐患。

2.3旅游景区周边不同餐饮摊点的加工环境卫生状况

旅游景区周边不同餐饮摊点的防蝇防尘设施、消毒设施不完善,尤其是食杂店(25.0%、-)、流动摊点(16.1%、21.0%)存在较大问题,这就使食品在加工处理过程中滋生了大量潜在食品危害因素。餐饮小吃店、食杂店和面食糕点店等不同餐饮摊点的冷藏设备不足,无专用的熟食冰箱,生熟食品在同一冰箱冰柜中存放,且没有明显的区分标识。旅游景区周边不同餐饮摊点的垃圾处理合理有效方法均存在很大缺陷,尤其是餐饮小吃店(10.7%)、流动摊点(9.7%)问题最多,垃圾杂物且堆放混乱,不能及时有效清理,潜伏巨大食品安全风险。

2.4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食品抽样检测结果

针对11所旅游景区周边145户餐饮摊点现售的食品及餐具进行抽样检查,餐具卫生质量合格率仅为39.6%(168/424),主要问题是菌落总数超标,其中流动摊点餐具合格率仅为35.7%(45/126)。现售各类食品合格率仅为63.1%(600/951),主要问题是大肠菌群超标,其中流动摊点55.6%(234/421),凉食(菜)由于加工和存放条件导致合格率只有41.3%(78/189)。

3讨论

3.1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各旅游景区周边零售摊点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3.1.1无证经营现象难以保证食品安全

调查中发现面食糕点店、餐饮小吃店的持证率较高,而流动摊点持证率最低。既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到期却没有及时更换新证、加工经营条件达不到办证标准致使无证经营,又有部分店面短期租赁及新开办的餐饮服务单位试营业现象较为普遍。这就造成旅游景区周边餐饮单位环境脏乱,经营加工面积小,功能分区不明确,缺乏必要的保证食品安全的设备设施,存在交叉污染、生熟不分、餐具不消毒、未经许可制售冷荤凉菜等食品安全隐患。

3.1.2食品采购进货存漏洞,即不符合食品安全索证要求

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多为季节性、临时性的小作坊式经营模式,经营的食品种类价格低廉。经营者进货渠道较为复杂,相当一部分原料的卫生条件、质量无保障。如:流动摊点经营人员在购进原料过程中,往往购进价低质次的不新鲜原料,更有甚者在烹制过程中,为降低成本反复使用炸制后的油;还有经营者购进变质和掺假原料。

3.1.3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差

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的从业人员流动频繁,临时性观念强,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有的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差,并受到文化基础水平较低的限制,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各项基础要求、预防食物中毒等知识一无所知。

3.2整改建议

3.2.1外因:强化监管,舆论监督

首先,加强部门协调,确保监管到位。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需要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配合,卫生监督机构采取有效措施,边整治,遗巩固,减少反弹。其次,突出监管重点,全面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以旅游景区食堂、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单位、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无证照餐饮为重点监管场所,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及时处理新闻媒体曝光问题。最后,拓宽宣传培训,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针对旅游旺季的游客等重点人群及旅游景区周边餐饮摊点等重点行业人员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免费发放餐饮服务单位,提高餐饮服务单位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建立良好、安全的行为规范。

3.2.2内因:企业自律,以点带面

第一,创新监管机制,指导企业自律。从部门协作、严格监管、依法许可、案件移送和推进公共卫生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监管的工作模式,逐步形成更加科学规范、更具可操作性的工作机制和监管制度。同时不断创新型监管模式。例如开展“入行教育”,积极探索建立行政许可-培训“双同时”监管机制,将食品卫生安全培训工作前移到申报许可阶段,强化管理相对人自身管理意识,为其合法经营奠定了基础。第二,创建餐饮示范,促使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推进提升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等级和创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等工作,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改善餐饮摊点食品安全条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4结语

篇2

关键词:旅游安全;特征;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104-02

旅游作为现代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旅游安全问题频频出现,日益严重,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一、旅游安全问题的特征

(一)广泛性

首先,旅游安全问题广泛地存在于旅游活动的六环节中,几乎所有的环节都有安全隐患存在,都曾出现过旅游安全问题;其次,旅游安全与旅游社会人口学特征息息相关,几乎任何类型的旅游者都可能面临旅游安全问题的“光顾”;最后,除旅游者外,旅游安全还与旅游地居民、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部门以及包括公安部门、医院等在内的旅游地各种社会机构相联系。由此可见,旅游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二)巨大性

旅游安全的巨大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旅游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和破坏巨大。旅游安全问题不仅将使旅游者蒙受巨大的经济与名誉损失、遭受生命威胁,而且从社会角度看,将可能造成旅游企业的财产损失等,从而使整个社会受到巨大的损失。严重的还会涉及到旅游安全问题发生地全部旅游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害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另外,由于危害和破坏的巨大性,旅游安全问题对旅游者造成较大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安全认知及其旅游决策。

(三)复杂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而旅游企业正是这么一种为开放性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企业。例如,旅游饭店作为一个公共场所,每天有大量的人流,鱼龙混杂,同时也是藏污纳垢的地方,饭店安全管理涉及的环节和人员复杂而众多。因此,旅游安全工作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除防火、防食物中毒外,更要防盗、防暴力、防黄、防毒、防欺诈、防各种自然及人为灾害等。

(四)突发性

发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往往带有突发性。例如,旅游活动中的许多安全问题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毫无防备的状况发生的。旅游中的自然灾害也具有突发性。

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为了追求精神的愉悦与放松,常常对安全防范有所放松。因此,旅游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案件与事故不同于一般的民事、刑事案件,也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安全问题,有其自己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二、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

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常常是交叉出现。按照旅游研究对象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客体安全、旅游中介安全。旅游主体安全就是旅游者的安全,旅游客体安全为旅游目的地人和物的安全,旅游中介安全为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按照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进行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和休闲娱乐安全。按照最终的表现形式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交通事故、疾病、治安事件、火灾、食物中毒、旅游设施事故等。

其实,完整地描述与说明旅游安全表现形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旅游安全的相关报道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更多时候,旅游安全的各种表现形式在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是交替或同时出现的,很难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

三、旅游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安全法规

旅游安全法规是从法律上保障旅游安全,为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

目前,虽然旅游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但是我国的旅游法规体制还不完善,对安全问题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规定,在处理旅游安全的相关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完善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业顺利、平稳发展的保障和前提。

(二)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旅游安全不仅仅考虑与人们生命财产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还应涵盖旅游资源安全、旅游环境安全等内容,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能有效减少国家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危险事故的预警也是一种安全。

旅游安全预警就是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科学指标,对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一定旅游区域内的旅游动向进行预测和引导,使旅游效果达到最佳。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为了预防旅游活动过程中发生危险而建立的报警和排警系统,它担负着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对策制定和信息等功能,在警示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增加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与控制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游预警系统,属于旅游团体协作机构,依靠其成员单位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已经在假日旅游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假日旅游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和调配相应的功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三)建立旅游急救系统

我国现有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还不成体系,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程度比较低,这使得急救工作的效率不高。根据旅游安全具有广泛性这一特点,旅游急救系统不是一个个体这么简单。旅游急救系统应包括:救援指挥中心对整个旅游安全急救工作的进行开展协调整体统筹;安全救援机构涉及到很多部门,如医院、消防部门,及其他与救援工作有关系的其它部门;安全救援的直接机构包括可能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社区;安全救援的间接机构包括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和通讯部门这些部门,虽然不参加直接的救援工作,但是却对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能够将这四个部分组织起来,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策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于其他产品,旅游产品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的即时表现来决定的。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识,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旅游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强化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意识,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增强民众的旅游安全意识

广大民众是旅游安全的主体,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可以通过加强民众的旅游安全意识,从而达到减少安全事故的目的。加强民众安全意识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通过电视媒体向民众传播日常家庭旅游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旅游企业及旅游有关部门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社会大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政府加大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投入,每年定期在各大高校组织免费教授安全的讲座,同时大学生又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国家要在政策上支持广大社会人士自发组织社团,在少数文盲阶层进行安全意识扫盲,做到安全意识,人人都有。

参考文献:

[1] 郑向敏.旅游安全学(第2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 邵显亭.“老虎咬人”的背后原因不可不察[N].中华新闻报,2007-02-08.

[3] 陈穗华,徐海星,赖伟行,等.四川旅游灾区3年内全部恢复[N].广州日报,2008-06-03.

[4] 郑向敏,张进福.安全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社,2002.

篇3

关键词:马河水库,水利旅游

 

水管单位发掘资源优势,弘扬水文化,坚持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治水新理念,加强水利风景区的创建,发展水利旅游,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采取生态措施实现治水事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

1、 马河水库的基本情况:

马河水库地处滕州市城区东北15km处。博士论文,水利旅游。。交通便利,总库容1.38亿m3.控制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常年可利用水面近8000亩,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工业供水、养殖、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大(二)型水库。也是滕州市唯一一座大型水库,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与景观资源。

2、 马河水库发展水利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滕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以来,全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近年来,滕州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开发建设了大量的旅游景点。市内有墨子纪念馆、王学仲艺术馆,汉画像石馆、鲁班功德堂、莲青山省级地质公园、龙山旅游风景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颗颗珍珠散落在古滕大地,马河水库风景区的创建必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极大的丰富滕州的旅游市场,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从马河水库的工程现状、开况来看

马河水库建成于1960年5月,200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12亿元。工期二年半。除险加固后的马河水库不仅防洪标准由千年一遇提高到5000年一遇,而且为滕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同时在市区北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水库管理处在除险加固的基础上做了许多实际的工作:a、积极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具体做法是:第一,干部职工加强与水库周边群众的联系,大力宣传水利法规,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水源的重要性。维护工程,保护水源。第二、积极配合市水务局水政监察大队,严厉打击上游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制止滥采现象。减少水土流失,稳固河床。博士论文,水利旅游。。第三科学引导水面养殖向有利于保护水质的方向发展。第四、积极引导群众在水库周边种植核桃、山枣、油桃、樱桃等经济林木。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增加植被,涵养水源。b、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7年6月,由澳门宝天投资有限公司兴建,总投资近5000万元的龙湖休闲服务中心在马河水库西岸正式开工建设。该中心包括餐饮、宾馆、垂钓中心、沙滩浴场等多个建设项目。2007年底峻工。2008年8月试营业。随着开发项目不断增加,景区建设逐步完善。

(3)从地位位置看

马河水库东侧的莲青山地质公园和西侧的龙山旅游风景区已初具规模。博士论文,水利旅游。。博士论文,水利旅游。。声名远播。水库处于两大景区之间,区位优势明显。站在新修的大坝上,以水库为中心,西眺龙山,有“龙岭晴云”东望莲青山,有“谷翠双峰”,几大景点都与之呼应、互为一体。“山因水而秀美,水因山而灵动”,景区绵延数里,山水相连,风光独特。是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风水宝地。

(4)从市场前景来看

滕州市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也日益增加,短线游、近郊游日益火爆。马河水库水利风景区的创建在设计定位上以水利工程为依托,借助周边的众多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等有利条件。以独特的水文化优势,必将吸引广大游客的到来。博士论文,水利旅游。。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创建马河水库水利风景区,发展水利旅游,·不仅可以将库区的水资源等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博士论文,水利旅游。。而且可以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促进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水和谐相处。

篇4

一、前言

本研究通过对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需要,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山西大同大学图书馆检索和查阅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收集有关体育旅游资源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选取太原市万柏林区正在进行体育旅游的旅游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论文的需要设计问卷,依据各年龄段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25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为91.11%。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处理,得出相关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太原市万柏林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体育旅游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万柏林区是山西省太原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是太原的西大门。万柏林区地势西高东低,环境十分优美,旅游资源业特别丰富,有神堂沟度假村、汾河城西段绿化美化带等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观。

(二)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现状分析

1.旅游者参加体育旅游的目的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在体育旅游者中,他们参加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和缓解压力、调节精神,所占比例分别为40.98%和36.59%。有20.00%的旅游者认为通过体育旅游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仅有2.43%的旅游者认为通过体育旅游可以增加经历,丰富生活。

2.旅游者对太原市万柏林区感兴趣的项目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体育旅游者在选择体育旅游项目的时,排名第一的是参加景观,占总人数的85.36%。可见景观体育旅游能够吸引更多的的游客。其次是登山、景观体育旅游、远足等项目,说明随着体育旅游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参与度较高的项目。

3.旅游者经济收入状况及体育旅游消费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旅游者月收入为2000-3000以及3000-4000的人数居多,分别占34.15%和43.41%,旅游者在参与体育旅游的过程中,消费金额大多在300-1000元之间,占70.25%,说明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不仅进行观光旅游,更青睐于以健身、娱乐为主的体育旅游。

4.参与体育旅游的方式分析

由调查可知,旅游者参与自驾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68%,由此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游的比重逐年上涨,旅游者和家庭一起出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8.29%。而经旅行社安排的只占总人数的9.76%,说明旅行社的宣传力度不够。

5.旅游者对万柏林区体育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可知,在参加过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者中,对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感觉过得去的占50.24%,不满意的占21.95%,满意的占13.17%,很满意的占4.88%,很不满意的占9.76%,其中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感觉“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占绝大多数,这说明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较差,各旅游地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素质的提高。

(三)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的问题

1.体育设施不完善

太原市万柏林区一些配套设施陈旧,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2.体育旅游资源缺乏宣传力度

太原市万柏林区由于政府部门、旅行社等相关机构对体育旅游项目重视不够,缺乏宣传。

3.体育旅游资源服务质量差

太原市万柏林区相当一部分景区交通路线较少、交通设施落后,景点内缺乏交通工具;有相当一部分景区的食、宿以及购物等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太原市万柏林区的体育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开发的潜力也很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项目结构单一,趣味性不高。体育旅游新产品,开发不够。

3.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度差,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二)建议

1.综合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的开发地应找在风景优美或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充分发挥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环境及地理优势,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完善场馆设施,提高服务功能。

2.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

提高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消费观念,树立有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

3.提升体育旅游服务质量

真正树立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经营、管理配套服务,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同时制定相关规定,保障游客权益。

篇5

【摘要】地质公园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景区,科学性是其主要价值,地质公园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更需要扶持其承担公益承诺,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不仅仅是移动版“导游”,更是科普的传导者。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主要立足于社会效益的视角,本文简单分析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社会效益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地质公园 解说系统 社会效益

“地质公园”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一项旨在促进地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其主体为带有观赏价值、稀有性以及特殊学意义的地|遗迹,并和人文、自然景观共同构成的特殊地区,是出于保护遗迹、普及知识、开展科学旅游以及带动地方可持续发展等目的,由此建立的自然公园。到2016年年初,国内已有三十三家世界地质公园、189家国家地质公园。

2007年十月,地质公园云台国际论坛成功于河南焦作修武县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召开。本论坛也是中国第一个关于解说的会议,目的是促进地质公园的解说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国内钱小梅、赵媛、王艳等从系统学角度提出由解说反馈、解说对象、解说受众、解说内容、解说组织、解说媒介等六大要素组成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FORCOM框架。就国内而言,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依然存在一定的约束,发展方面也和地质公园的科普需求无法适应。

地质公园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更需要扶持其承担公益承诺,而目前基于社会效益视角的解说系统研究还很欠缺。

一、地质公园的社会效益分析

在建设精神以及社会物质文明方面,旅游景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即为社会效益。地质公园的社会效益又是什么呢?

就地质公园的社会效益而言,具体如下:

1、促进游客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第一话题,地质公园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通过地质公园让游客认识到地球是脆弱的,资源是稀缺的,让游客认识到环境需要从日常生活开始保护,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地质公园由于特殊的地质遗迹,更好地让游客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变化,从而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2、科普及教育功能

地质遗迹的存在,是对地球如何发展进行探究的一个关键依据,因此就全社会而言,地质公园的存在是开展科学探究、推动专家成长的关键;也是普通人获得更多地质知识的课堂;其以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作为关键,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地质公园的重要功能是科普教育,通过参观地质公园,对地球科学知识加以普及、扩宽视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提升了旅游的科学品味

我国的旅游景区尤其是自然风景区,大多依赖于传说故事和神话故事,让美丽的景区在游客眼里只能作为拍照背景,无法获得寓教于乐的机会;而很多奇特的景观都有其独特的构成和成因,这些独特才是吸引游客的地方。建立地质公园有利于让景区变得更科学,通过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让游客明白景区的奇特是什么,同时也能揭示成因,真正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游客也不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等行为,真正能够享受旅游,同时提高旅游的科学品位。

4、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建立地质公园有利于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二十世纪而言,金属、能源矿产、地下水气一直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对象。地质遗迹的价值包括如下,如休闲、观赏等,同时也不需要对位置加以移动,不需要对其性质、面貌加以改变,是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资源。地质公园能够让宝贵的资源不需要对原本的性质以及面貌加以改变,即可实现可持续以及循环利用目标,是深层次的环境保护。

5、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地质公园就分布地点而言,大多以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为主。通过地质公园的构建,能够让传统的资源利用、生活方式得以改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全新机遇。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相关行业将增加5个就业人员。地质公园刺激地方企业的兴起,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得以发展、居民就业得以提升、最终可实现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是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

6、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基于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偏向于神话故事、被神化等诸多现状,构建地质公园,可以达到反对封建迷信、传播知识以及崇尚科学新风气的树立。通过旅游寓教于乐,通过科学的普及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

二、解说系统的社会效益分析

旅游解说系统的目的是实现服务、教育、启迪、塑造形象与管理的功能。解说是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旅游企业向游客展示的一种渠道。解说系统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服务

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首要任务就是服务游客,为游客提供向导服务、讲解服务及其它生活服务。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可以实时地告诉游客可以玩什么、怎么玩、不能干什么等等游览事宜,从而引导游客进行观景赏美,同时也娓娓道来地讲述景点的经典、原因、特色,让旅游不再是只懂得拍照、睡觉的一种行为。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让游客对景区不再陌生,真正让游客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能够给旅游安排一个好的参考,让游客合理的选择线路和参与的项目,安排合理的游览时间,让旅游变得更从容;同时能够让游客明白在景区里哪些是不能干的事情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旅游的风险,确保旅游的安全与乐趣并存,才能真正地享受旅游的过程。

2、教育

通过解说系统向游客展示景点的特色、成因等,能够让自己在此过程中有所收获,不仅可以让游人获得快乐的体验,此外也是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旅游中传播文化、寓教于乐。通过地学、生物、文化等知识的渗透,让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形式被改变,使得人们产生探究奥秘的好奇心,普及相应的科学知识。

3、塑造形象

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游客可以迅速对旅游区形成良好的印象,认为旅游区是规范有序的,旅游区更容易获得游客的认可。通过游览图让游客更合理地安排行程,通过指示牌让游客游览更流畅,通过提示牌让游客游览更安全,通过解说让游客游览更有内涵、真正做到旅游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解说系统是旅游更简单、更快乐,旅游景区的良好形象自然也就形成了。

对于游客而言,他们对景区并不熟悉,在同一档次的旅游资源基础之上,越舒心越便利的旅游活动,游客就对此存在极高的评价。解说系统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尤其是在游客心里的形象。游客的认可,是旅游景区形象塑造最大的成功,也是形象传播最有利的一个渠道。

4、管理

旅游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是很难的,有效互动更难,原因是游客的流动性大、散漫。旅游景区又必须要对游客进行必要的管理,那么如何完成这个管理过程呢?旅游发展的初期,景区对游客的管理只停留在检票和书面告知两方面。导致景区的管理制度游客知晓度低,带来了很多管理盲区和安全隐患。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景区的管理迫切需要游客的知晓并遵守。解说系统很好地担起了这个重任,通过解说系统让游客了解景区的游览规则,了解景区游览的注意事项,了解景区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景区对游客的有效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解说系统通过其不同的解说媒介,将景区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与游客相关的管理分解后传递给游客,实现了景区与游客的有效互动。

三、基于社会效益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评价因素

通过对社会效益、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相关内容梳理,为本文基于社会效益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评价因素提供依据。Oggenbuck表示,要以信息的长度、解说员的技巧、游客的反应等作为评价的关键。罗鹏宇则认为,游客知识、态度以及行为受到解说系统的影响,才是评价的标准所在。Nichol认为解f牌示的字体、和游客的距离如何,都会对使用率产生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庄晓琪则表示,可结合解说人员、游客中心等作为评价解说媒体的标准。

本人是基于社会效益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评价因素分析,所以对社会责任这一因素更为关注。结合其具备的科普性特性,有必要对相关人员掌握地质学知识的程度、技能以及博物馆的展示内容、方式等进行重点考虑。

借鉴周善怡的论文《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评价研究》中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评价指标”,通过对全国部分高级导游的问卷调查,结合上文分析对湖北、河南、省五个地质公园进行的实地调查,整理出基于社会效益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评价因素(如表3.1)。

基于社会效益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关键性因素是:是否方便游客游览、是否起到教育的作用、科普的有效性。

地质公园是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解说系统可以很好的将科普知识传播给大众旅游者,实现地质公园的科普及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覃建雄、刘开榜.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

[2]周善怡.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3]世界地质公园网http://

[4]胡传东.基于元分析的国内旅游解说研究特征分析[J].重庆: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陈安泽.国家地质公园概论[C].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6]罗伟,刘保丽,鄢志武.地质公园建设对我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河北: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3)

篇6

关键词:生态责任;合作博弈;旅游

从国际方面说,不管是《寂静的春天》公开出版,还是政府的公共政策中出现 “生态环境”这一名词,但在此之前的环境污染(如伦敦烟雾事件等)已经对社会公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不管怎样,生态危机的出现,已经严重的影响人民的生活,当然随之出现的种种迹象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美国社会学者莱斯特•R•布朗(Lester Brown)先生也郑重地指出:“我们花很多时间为经济赤字而烦恼,但是威胁我们经济长远前景的是生态赤字。经济赤字是我们彼此之间的借贷,生态赤字却是我们取自于子孙后代”贾中成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写作的初衷正是来源于此。当然作为当今经济增长热点的旅游业,其生态责任的研究便成为重点。

一、合作博弈的评述

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s)又被称为联盟博弈(coalitional games)。其主要是指在博弈中,若协议、承诺或威胁具有完全的约束力且可以强制执行的,合作利益将大于内部成员各自单独经营时的收益之和,同时对于联合体内部应存在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分配规则。也就是说合作博弈是针对结果而言,是把合作视为先验条件或者前提而对联盟收益分配的处理,且所有局中人接受与其他局中人甚至竞争对手共同努力争取更多收益。其大致可分为可传递效用博弈(联盟成员的效用可以叠加)与非传递效用博弈(效用不具有编辑支付性质)。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Collective Rationality),强调的是效率(Efficiency)、公正(Fairness)以及公(Equality)。在合作博弈的框架下才会有出现“双赢”的可能,它通常能获得较高的效率与效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生态责任的国内外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没有提出生态责任的概念,但是其同样关注政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其更注重的是生活中的生态问题。但是,综观西方发达国家对政府在生态问题方面的责任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似乎不太重视基本原理,范畴和科学体系的探讨,而比较重视对人类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和所谓的“全球问题”的研究,他们较早的认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比中国起步早些。

国内对生态责任的研究并不是很早,谢菊(2007)在论生态责任中提出生态危机已向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政府、企业和普通公众等生态责任主体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生态责任:政府应该倡导正确的生态观,完善政府生态制度,推进生态和谐的法制建设;企业从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企业间的生态和谐入手来从而达到个体、社会、生态的三赢效果;公众应尊重并崇尚自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另外通过环境NGO来推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李外禾(2007)在论政府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责任中提出在政府在经济社会中作用,进一步深化了有关责任政府的相关理论,为建立新型的政府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善和补充。它着重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定位为“政府调控行为,科技能力建设和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系统复杂工程,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系统观的相关理论。李晶(2009)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的的生态责任研究中分析了政府生态责任缺失的原因以及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政府应具备的责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生态保护;其次,加强对国民的生态教育,营造生态文化与道德体系,再次,健全政府生态制度;另外,推进生态保护的法制建设;最后,强化生态国际合作,注意保护国家的生态资源不被掠夺,警惕各种掠夺生态资源的形式,防止国家的流失,维护国家的环境权和发掌权。毕铁居,吴绍琪(2006)在和谐社会与政府生态责任体系的构架中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方面介绍了和谐社会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构架制度化的生态责任政府,首先政府树立新的生态观念,倡导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矫正错误的自然观念,坚持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与自然公平的辨证统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辨证统一;其次,建立生态责任政府,完善政府生态责任,,明确资源产权关系,建立广泛的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等张存良(2007)在和谐社会中政府的生态责任中,提出政府实现领导者生态责任问责制和丰富政府生态责任履行方式等措施冯清(2007)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生态责任研究中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政府、生态责任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又列举了政府生态责任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生态问题及其原因,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政府生态责任的培育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快相应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走生态管理制度化的道路;在实现旅游资源“两权”分离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加大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生态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抓住时机,大力推进生态旅游等措施宋宝莉.揭r纹.窦玉凯(2007)在企业承担生态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步中,运用企业生态责任战略地图模式,分析之处企业承担生态责任从长期看能够增加企业价值,并探讨了应如何增强企业的生态责任意识贾成中(2009)在企业生态责任的经济学分析中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的直接执行者――企业的行为是直接影响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性因素,只有改变企业的行为模式,通过制度性约束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变原来的“经济人”为“社会人”,再向“生态人”过度,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并据此得出结论:企业变“经济人”为“生态人”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的一种责任体现。企业承担生态责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宏观层面的政府政策引导将是企业生态责任实现的重要因素,即使是限制性政策也会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其次,产业政策、区域性政策以及行业协会管理等中观经济环境的完善和发展,是政府宏观政策制度作用于企业微观行为的“中介”传递功能实现的保证;最后,企业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实现企业生态责任的内生决定因素,企业生态化建设是企业生态责任的实现路径,同时,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绿色选择等外生变量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姚海静(2006)在企业生态责任的哲学基础研究中就企业生态责任的哲学基础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人性的视角分析企业生态责任的正当性,指出企业本质不是纯粹的经济组织,而是人性实现的场所。人性是企业责任的哲学基础,人性的生态本质决定了企业必须对自然界承担道德责任。从四部分来分析企业生态责任的哲学基础:首先,企业生态责任的提出;其次,从企业本质着手寻求企业生态责任的正当性;再次,从人性异化的角度分析企业生态责任缺失的根源;最后,论述人性限度内的企业生态责任。

(二)博弈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博弈论在中国的发展,研究者运用博弈论来研究旅游现象和问题,博弈的经济模型的方法也被引人了旅游研究中(以经济管理和应用数学专业为最多)。由于经济模型能更为全面、更为便捷的反应研究对象的特性.因此,简单的博弈经济模型的在旅游研究上的运用是这一阶段的代表。相关博弈模型研究主要以有限博弈和纯策略博弈为主(局中人具体明确了一个非随机性的行动计划,即选择一个策略的机率为100%,其它则为0,其中田喜洲、王渤(2003)建立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行社与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博弈模型,运用成本理论和博弈树(序贯博弈)进行分析得出提高旅游市场效率的最佳策略选择以及齐子鹏、黄昆(2003)建立旅行社间的价格竞争博弈模型并进行需求分析得出纳什均衡策略集合,用以解释旅行社业发生价格竞争的原因和价格联盟终遭解体的原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到了2004年以后,博弈模型的建立又向前迈近了一步。2004年以后的研究由有限博弈向重复博弈发展,同时由原来的纯策略博弈向混合策略博弈(局中人可以按照一定的概率,随机地从纯策略集合中选择一种纯策略作为实际行动,即选择一种策略的机率为0.4的条件下,选择其它策略的机率相加为0.6发展。如:田喜洲(2004)通过建立旅游市场监督人员与旅行社,运用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静态博弈分析后,得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策略,来解决旅游市场效率低的问题而梁艺桦,杨新军(2005)通过合作博弈与竞争博弈的优劣对比,运用合作博弈的研究方法,对旅游企业产品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并用合作博弈对旅游企业模型研究,提出单纯的合作战略或竞争战略已经不能适应日趋复杂的区域旅游活动,合作竞争战略才是新阶段我国区域旅游活动开展的首选策略春宇,黄振方,舒小林(2009)在旅游地利益主体博弈关系变迁的演进论解释中对现今旅游地利益主体关系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辨析其研究现状与不足,提出以旅游地演化理论为指导,从时空角度动态审视旅游地利益主体博弈关系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性、演示其关系的演化轨迹与逻辑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地利益主体博弈关系演化理论研究框架,促使旅游地利益博弈达到一种能够实现自我调节的动态均衡状态。

三、结论

伴随着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景区的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研究的重点,生态责任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几年的热点,但是当前对生态责任的研究,基本上归属于纯理论学科领域,还没有构架起通向实践领域、指导生态保护实践的桥梁,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在实践过程中,对生态责任的研究只是局限于政府或者企业或者社区居民或者旅游者单个生态责任研究,并没有就政府,企业,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四者之间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体系,对旅游景区的长远和谐的发展和解决当代民生问题的实践并没有搭建一个明晰的生态平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视野中,如何确保生态和谐,如何构建生态和谐的责任体系,政府,企业,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应该承担哪些生态责任,怎样实现其责任及其这四者之间的应建立怎样的合作关系来确保生态和谐等等问题,都是现阶段旅游景区所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美]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M]林自新,戢守志译,东方出版社,2002.p21.】

[2]谢菊.论生态责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04.0028】。

[3]李外禾.论政府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责任.[D]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04】

[4]李晶. 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的的生态责任研究.【J】农业.农民.农村2009.01043】

[5]毕铁居,吴绍琪.和谐社会与政府生态责任体系的构架【J】特区经济2006,0493】

[6]张存良.和谐社会中政府的生态责任.[D]中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7]冯清.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生态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11】

[8]宋宝莉.揭r纹.窦玉凯.企业承担生态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步.[J]生态经济.2006-10-020】

[9]贾成中.企业生态责任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9】

[10]姚海静.企业生态责任的哲学基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11]吴长文.营梢观念的发展与博弈均衡一兼谈旅游企业的市场决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7,(3):56一58.

[12]N爱其.旅游市场进人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0.(11):12。一122.

[13]田喜洲,王渐.旅游市场效率及其博弈分析一以旅行社产品为例【J〕.旅游学刊,2003,(6):57一60.】

[14]齐子肠,黄昆.从价格竟争到价格联盟:旅行社业存在的一个博弈均衡解〔J].数t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6):112一114.】

[15]【田喜洲.旅游市场监督博弈分析【J】经济经纬,2004-03-040】

[16]梁艺桦、杨新军.区域旅游竟合博弈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02-023】

篇7

(1)整体租赁经营模式。是指在一个旅游度假景区内,将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由政府统一规划,授权一家企业较长时间地控制和管理,组织一方或多方投资,成片租赁开发,垄断性建设、经营、管理该旅游度假区,并按约定比例由景区所有者和出资经营者共同分享经营收益。这是一种由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政企共同受益的旅游度假区治理模式,是一种市场化经营公共度假旅游资源的模式,体现公共性资源、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市场化发展的特点。

(2)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是指旅游度假景区为了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对景区经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由政府委托股份制企业独家经营旅游度假区,或者在景区经营企业的基础上新组建一家股份制公司,政府授权其独家经营景区资格的方式。这种模式构造了景区经营强大的市场融资能力,广泛吸纳了社会资本的注入,同时借助股份制企业的先进机制,依靠对旅游度假区的垄断经营,以投入高额资本、创造优质旅游产品、追求高额投资回报为目标。

(3)上市公司经营模式。是指旅游度假景区经营企业经过股份制上市以后,受景区管理机构的委托,经营包括景区门票在内的一切旅游业务,成为景区内唯一负责旅游经营的机构,对旅游度假区实行垄断性经营的方式。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经营的旅游度假区,其所有权归属于景区管理机构,其经营权由景区管理机构委托给了上市公司;景区上市公司统一负责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资源的保护工作由景区管理机构承担。这一模式是典型的景区管理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四权”完全分离的度假旅游景区经营模式。

(4)整合开发经营模式。是指对于依托公共文物资源的旅游度假区,在保证国家完全拥有文物资源所有权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由政府统一安排,对文物旅游度假区的文物类公共性资产和非文物类经营性资产进行统一整合,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所有权主体与经营权主体分离的原则,将文物景区的文物事业发展职能和旅游市场经营职能分开,事业部分统一归文物部门,按照事业规律管理,企业部分组建经营开发实体,统一划归政府直属国有独资的旅游集团企业统一管理,科学开发,市场化经营。

(5)网络复合治理模式。是指一个度假旅游景区设立拥有政府管理权限的景区管理机构,同时行使同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对旅游度假区实施一体化(只有一个管理主体)、封闭式、全方位管理的方式。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都属于作为政府的景区管理机构,但景区经营由景区管理机构的独资企业采取部分直接经营,部分由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规范的股份公司经营的方式进行,景区的旅游业务开拓紧密依托旅游部门的市场网络开展,在这个模式中,旅游度假区的经营权绝大部分控制在景区所有者——景区管理机构手中,少部分控制在合资公司中;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权主要在景区管理机构手中,景区经营企业主要负责旅游资源开发,但同时在开发过程中有保护资源的绝对责任,是一个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部分分离的度假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2我国度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旅游景区体制复杂、政出多门的宏观管理格局,加之普遍存在的区位制约、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使得国内度假旅游景区在经营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多头管理,多重目标。目前,我国度假旅游景区的宏观管理格局是政出多门,体制混乱。现行的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是多重目标与企业经营之间的矛盾,而随处可见的多重管理加剧了这种矛盾。

(2)秩序混乱,服务较差。度假旅游景区安全隐患较为严重,旅游者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证。这几年发生的大的旅游安全事故,相当一部分就是因此引起的。急功近利,内部机制不合理,不科学,管理混乱。有的景区层层转包,各行其是,秩序混乱。

(3)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我国度假旅游景区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表现在景区破坏性建设严重,自然景区城市化突出。有些素质不高的企业胡乱开发度假旅游资源,如酒店、别墅、停车场等,使景区建设庸俗化,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很大。许多度假旅游景区出现资源退化,不仅有客流量大造成的自然退化,更主要的是保护不力。景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很严重,由于生活垃圾处理不好,环保技术不过关,造成景区卫生不好,由此而引起污染问题普遍存在。

(4)条块分割,名实不符。在我国的度假旅游景区内,往往出现建设、文物、林业、水利、旅游等多个部门插手管理。在条块分割、各据一方的情况下,在地方、部门、单位、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貌似建设、实为破坏,名为保护、实为垄断的现象极为常见。

(5)财政困难,举步艰难。国家对风景文物资源保护的财政拨款十分有限,国际援助和社会赞助杯水车薪。管理经费和职工工薪部分靠财政拨款,部分靠自支,有的完全实行自筹自支。在此情况下,大多数地方只能勉强维持现状和职工生计,谈不上有效保护和积极建设。景区内居民和职工迫于生计,开山取石、毁林伐木、捕猎动物,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现象屡禁不止,这就等于是捧着金碗要饭吃,宝贵的资源成为财政的负担。

(6)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许多旅游度假区,由于条块分割和政、企、事不分,政府机关的衙门作风与旧国营企业的各种弊端兼而有之。在经营接待上,基本上是等客上门,很少主动宣传促销;在经济收支上,财政拨款加单位创收,有的稍有盈余,多数入不敷出;在劳动人事制度上,机构臃肿,冗员繁多;在分配制度上,死工资,“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这种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一方面导致了旅游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另一方面是度假旅游开发和经营中的无序、低效以致破坏,严重困扰着资源环境的保护及度假旅游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篇8

通过中国矿业网、淮南政府网、淮南矿业网、淮南旅游网和淮南煤矿发展的相关书籍,整理出淮南煤矿发展现状以及政府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出的发展战略;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淮南废弃矿井旅游开发具备的区位条件和内外部发展条件进行评价;通过矿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对矿井进行实地考察,主要到已废弃矿井查看相关交通、附近环境、居民生活状态等,到经营矿井坐罐笼进入井下,探看井底安全防护设备及措施和布局;通过对周围居民关于矿井旅游开发的认可度进行现场访谈,预测开发后对他们经济、生活、就业带来的变化。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可行性,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淮南矿井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及建议

(一)淮南矿井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淮南矿井旅游开发可满足现代游客的诉求、符合淮南市政府城市转型发展的决策。淮南矿井旅游有安全保障措施。

1、淮南矿井旅游开发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

淮南的公路、铁路、水路和合肥骆岗机场淮南城市候机楼等交通一体化建设较好,特别是淮南东站高铁的开通,极大缩减了淮南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往返时间。

安徽合肥经济圈将建成“一小时通勤圈”和“一小时生活圈”,城市之间便利交通有利于淮南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淮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2、淮南矿井旅游开发具有完善的外部条件

淮南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旅游生态建设与保护和旅游公益事业建设都比较完善,有18家旅游星级酒店、52家旅行社、33家旅游购物企业和多家著名旅游景区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备。

3、淮南居民对矿井旅游开发认同度较高

当前,国内工业旅游正在逐渐被旅游者接受。淮南因矿成市、因矿成区,随着煤炭挖掘,导致居民居住区域出现环境污染、地表塌陷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矿井旅游开发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还能带动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所以当地居民对矿井旅游开发认同度高。

4、淮南矿井旅游有安全保障

有“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防尘供水系统、地面集中降温系统或井下移动降温系统、防治自然发火的长效工作机制、防治水“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等措施,采取抽出式、混合式、Y型通风结合立体抽采、中央并列式等通风方式,可全面保证游客矿井旅游的安全。

(二)淮南矿井旅游开发的建议

1、加速旅游交通建设

交通是连接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纽带,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淮南目前交通发展较快,但较之成熟旅游城市的交通,淮南相对比较落后。景区之间没有互通交通网络,更没有立体的交通网络,这对游客旅游行程造成一定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加速交通建设。

2、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共分三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属于一级。淮南市是煤炭工业城市,属于三级。煤矿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较大,堆积在地面的煤炭和煤矸石风化后产生的灰尘对路面和空气污染较重。这些都会对游客的身体健康、淮南旅游区的动植物和生态环境以及人文景观造成危害,特别是对游客旅游气氛和观赏效果造成影响。

3、拓展开发思路

首先需要聘请国内外对矿井旅游资源开发的专家对淮南矿井开发进行论证,制定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请专家组研究其可操作性及制定开发规划和建设实施。为了适应淮南城市转型发展需求,目前可以开发废弃矿井,如果时机成熟,可以考虑开发在建和经营的矿井,拓展到整个矿区。

二、淮南矿井旅游开发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淮南矿井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淮南矿井旅游开发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矿井旅游内容单一

虽然淮南矿井开发后可以让游客可以参观到井底煤炭开采历史文化、各个工作面开采煤体岩层构造和工人工作场景、井底建筑设施和机械安装设置、巷道结构、游客采煤体验区等等。但是现代游客对旅游景点需求出现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在旅游过程中不会只欣赏孤立的旅游景点。所以说一些独个孤立旅游景观,即使特色、价值很高,功能也多,但开发价值并不一定高。只有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内,多种类型旅游景观的协调布局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开发效益。

2、旅游可进入性差

淮南虽然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主干交通比较便利,但直接进入矿井旅游景点的支系交通不便,特别是通往各矿区路面状况较差,主要因为煤炭运输工具超载导致公路路面崎岖不平又离居民区较远。游客进入参观后又从这些交通道路折回可能会影响游客的时间知觉。

3、矿井景区周围环境质量不佳

煤矿的开采产生的大量矿尘、煤炭运输散落的煤渣、煤矸石堆积分解产生的灰尘对矿井景区周围环境空气污染较大。这对于现代追求休闲和身体健康心理的游客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城市污浊空气、嘈杂环境中的人们,希望到自然界中去呼吸新鲜空气,在旅游过程中放松紧张的神经和疲劳的身体,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但所旅游的景点如果环境污染严重,就会破坏他们旅游的兴致,产生与导游接待人员相抵触的情绪,严重影响旅游效果。这就影响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4、杜绝安全事故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淮南矿业集团采取了多种方式手段,确保安全生产。由于淮南矿井地质构造复杂、开采过程中存在不可预测因素和管理过程可能中存在人员失误等等,安全保障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矿井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并形成可靠解决方案。

1、建立现代化矿井旅游产业集聚区,解决旅游产品单一问题

所谓矿井旅游产业聚集区就是以矿井为核心吸引点,建设大量旅游设施,聚集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

(1)在矿井旅游开发选址上要充分考虑与自然景观和其它人文景观相结合,避免形成一个孤立的旅游景点。如选在谢家集区矿井开发,附近有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淮西湖(塌陷区治理)、十涧湖湿地公园、春申君墓等,还有未来规划的淮南豆腐文化产业园和瓦埠湖旅游景观。

(2)可以在矿井旅游景区附近建立煤矿文化展示区域,展示内容包括生物化石、矿工生产和生活用品、原始采煤设备、现代化采煤设备等。向游客介绍矿井运行系统模型,再现矿井采运工作过程,普及有关煤层、地质构造、地下水和瓦斯的形成和演化等矿井地质知识,展示矿井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物,宣传煤矿精神和矿工文化。

(3)淮南矿井旅游开发不能仅限某个单一矿井或某些废弃矿井旅游开发,每个矿井开采方式和岩层结构以及矿井深度不一样,正在经营、在建和废弃矿井同时开发,是矿井景观多样化,对游客才有吸引力,否则可能重蹈山西大同斥资2000万元开发的中国首个“煤都地下探秘游”晋华宫矿“矿井游”的命运。

2、改变交通状况,改善旅游景区可进入性问题

(1)首先要建设通往矿井旅游景区的道路,而且道路路面要宽。(2)要考虑到与附近旅游景点衔接,在旅游旺季时可以对游客进行有效分流,解决拥堵问题。(3)大力发展淮南“蒸汽机体验游”,把废弃的运输煤炭铁路连接到矿井旅游景区,让游客坐蒸汽机列车到达景区,避开公路交通。(4)在景区游览路线上建立休闲娱乐设施和供游客休息的场所,在道路繁忙时可以分流一部分游客。如建立游客接待中心: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向游客销售煤矸石雕等矿区特色旅游纪念品。

3、加大景区管理、完善环保法规,解决景区环境污染问题

(1)制定矿井旅游景区法律法规,把保护和破坏景区环境奖励和处罚制定相应标准。(2)严禁在矿井旅游景区附近进行煤炭运输等污染大气的行为。(3)在矿井旅游景区进行绿化建设,增加植被覆盖量。

4、加大安全保障建设

虽然矿井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各管理部门协调合作,把安全摆在第一位,同时需要上级部门加大安全治理资金投入。淮南市已经十年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从瓦斯治理切入,开展安全治本发展思路。

篇9

[摘 要]本文在假设旅游学是一门独立学科这一前提下,借用社会学关于学科属性定位的分析框架,对旅游学的学科属性进行定位分析。

>> 旅游学学科树构建及旅游学研究的时空特征分析 评《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 试论旅游学的学科基础 解构与重构:旅游学学科发展的新思维 基于《旅游学刊》关键词计量分析的旅游学科创新力及知识体系构建 旅游学的逻辑:在有关旅游学科问题的纷纭争论背后 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 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旅游学科核心体系的思考 八景文化的旅游学分析 基于CSSCI的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学视野下的回族学也谈回族学的学科属性 旅游学科建设与历史、地理学科的整合 探讨学科理论视野下的旅游学科建设 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 旅游学科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概念研究 基于旅游业发展变迁的旅游学科知识体系建设 旅游人类学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关于旅游学科基本概念的共识性问题 探析多媒体教学在旅游学科中的运用 旅游学的学科建设现状及改革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社会学框架下的旅游学学科属性定位分析 社会学框架下的旅游学学科属性定位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在假设旅游学是一门独立学科这一前提下,借用社会学关于学科属性定位的分析框架,对旅游学的学科属性进行定位分析。从学科的认知维度来看,旅游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软”学科;从学科的组织维度来看,旅游学是一门“分野度”较高而“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旅游学学科的这些属性的确定,为我们解释旅游学发展现状提供了基本依据,能够使我们明确旅游学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向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旅游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旅游学;软学科;应用学科;分野度;城市化度[中图分类号]P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6―0015―05

篇10

关键词:地理教学;考察活动;教学实践

一、地理考察实践活动教学的背景

地理学科以其实践性强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知识运用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新的学生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甘愿担当配角,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要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指导者和启发者。

二、“尧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考察活动

1. 选择尧山的原因

旅游地理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教学中多以教师讲述、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尧山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地理教学的考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尧山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在亚热带与暖湿带分界线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尧山的奇峰怪石、红叶、飞瀑、温泉、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是平顶山人的骄傲。选择此处进行地理考察活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显得亲切、真实,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学生在学习探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领略了秀美的自然景色,又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了教学目的。

2. 考察活动的主要内容

(1)考察活动目标:①通过考察,了解尧山旅游景区整体的地理环境,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组成和特点;②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尧山旅游业建设与发展的资料,认识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③通过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2)考察活动过程:

①准备工作。

A.确定活动内容:尧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考察。

B.进行分组:自愿组合,教师协调不同层次、能力组员搭配。推选组长,确定本组考察研究目标,分配每人的具体工作。

C.活动要求:收集并整理地图、统计资料、有关报告、历史记录等资料,形成对考察区域的初步印象。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共同完成本组任务,遵守纪律,保证安全。

D.活动成果要求:通过考察活动,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和技能,有什么样的感想?以小论文、考察报告、导游词等形式呈现。

②实施过程。

A.确定小组主题:自然景观考察组、人文景观考察组、交通及旅游产业发展考察组。

B.实地考察。

a.自然景观考察组主要内容:了解尧山的自然景观特征。

学生进行观察:植物资源主要树种以松树为主,还有杜鹃和尧山紫荆。动物资源以陆栖脊椎动物为主,如金钱豹、金雕、羚羊等,还有大量水生动物。瀑布、温泉、地质遗迹非常吸引游客。

查资料并思考:尧山地质公园形成原因及过程。

b.人文景观考察组主要内容:获知尧山旅游区的历史素材,找出尧山原名及其更名的原因。

通过查访得知尧山的历史资料:尧山也称大龙山,是尧的裔孙刘累立尧祠纪念先祖的地方,为天下刘姓发源地,又因山上众多石峰酷似人形,后史称之为石人垛、石人山。

通过查找资料得知尧山更名原因:石人山景区作为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的龙头,未来必将飞速发展,成为我省旅游业的支柱。然而,石人山现在的称谓不能反映出其固有的文化底蕴,隔断了历史传承的脉络,丧失了宝贵的人文气息。从品牌角度考虑,尧舜文化应该是世界知名品牌。因此,把石人山的名字恢复为尧山是非常必要的。

在此,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条件对尧山旅游景区的影响,认识到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

c.交通及旅游产业发展考察组主要内容:考察尧山旅游景区的交通、休闲旅游服务设施。

学生事先设计对游客的访谈内容。

调查结果:多数人认为到达景区的交通非常便利;一部分人认为景区的服务基本完善,安排较为合理;少数人认为服务点较为集中,不利于游客的及时供需。

(3)考察活动总结:

学生在考察活动中整理出实地观察的情况及结果,经过分析写成实践报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各小组之间再进行交流,最后每位同学以论文、报告等形式写出收获。

三、考察实践活动教学的成效

1. 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地理考察活动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活动需要,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就迫使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从演员变为导演,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发展自己,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2.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学生从书本里、教室中走出来,贴合实际进行考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进行探访、讨论分析、交流总结,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尧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进行学习。首先,学生学习时心理上是愉悦的。其次,学生可以在选题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题目来进行探索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创意,这样可以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的需要。

时代在发展,教育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地理教育也在向前发展,地理学科本身有着极强的实践性特征,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地理实践活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使地理学科成为学生们爱学的学科,成为能够很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