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社会范文
时间:2023-03-29 09:4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建和谐社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和谐社会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总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课题。作为政府管理的子系统,统计部门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对此,笔者结合统计部门的工作实际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和谐统计和谐社会构建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现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统计改革的渐进性,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不完善,统计工作中出现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统计工作时常受到干扰,统计数据质量受到质疑,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下降等等一些亟待解决的不和谐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创新思路,从统计工作的内外环境着手,以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强化和谐统计的创建,进而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服务。
1 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夯实和谐统计基础
我国现行的统计行政管理体制仍沿用了条块结合的模式,实行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即统计业务由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统计机构、经费、人员归同级地方政府负责,从客观上造就了统计抗干扰能力低的现状。同时,调查队正在由原来的国家统计局和各级地方统计局双重管理向国家垂直管理过渡,但由于统计部门与税务、工商、质监等许多已垂直管理部门性质不同,“不生钱,只花钱”,经费拨付直接影响到部门的生存能力,故基层调查队改革积极性不高,推进缓慢。基层统计部门除了要完成上级统计部门的工作任务,还要完成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从上到下整个统计系统的工作量呈金字塔状分布;而统计人员配置上则呈倒金字塔状分布,且越往基层统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越无法保证,工作量与工作人员的分配严重不对称,基层统计基础相当薄弱,体现为统计系统内部的不和谐。为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统计系统内部和谐: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为调查队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改革后调查队的生存力和人员待遇不受影响。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试行乡镇以下基层统计人员派出制,确保人员稳定和队伍素质。大型国情国力普查经费应主要由国家和省负担,切实减轻基层统计部门的负担,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装备水平。整合社会各部门的统计资源,拓展民间统计和统计的服务空间,多渠道收集统计数据,增强统计的直接调查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够保障统计信息客观采集和高效运行的新型统计管理体制,从机构上和组织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二是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强化队伍建设。采用多种途径稳定队伍、优化机制,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统计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全体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乡镇基层统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精通业务、作风扎实和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三是加强统计文化建设,活跃和谐统计氛围。针对统计系统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任务重,人手少,待遇较差的现状,通过开展统计干部群体性的体育活动、统计文艺表演、主题演讲比赛、统计业务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统计系统内部工作氛围,抓好作风建设,造就统计环境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局队之间的和谐,造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统计部门中进一步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干净干事、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良好局面,以健康向上的统计工作理念倡导敬业、诚信的统计工作核心价值观。
2 加快方法制度改革,丰富和谐统计内容
一是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减少全面报表制度,以灵活多样的调查方法,跟踪观察复杂多变的统计对象。二是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能够反映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统计指标体系,以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状况,尤其是要科学准确反映和监测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增长方式转变的进展情况,全面反映社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和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状况,客观反映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描述和谐社会的目标及其实现程度。三是通过收集和审核基础工作,采用数据评估、下算一级等方法,多层面多角度把握统计数据质量,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公信度,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四是丰富统计产品载体,采用统计分析、统计刊物、统计信息网、统计新闻等形式宣传统计成果,要在反映和谐的发展格局、和谐的社会事业、和谐文化、和谐的社会关系及和谐体制机制等方面形成系列统计产品,充分反映和谐成果。同时,拓宽统计体质服务面,强化为政府部门、统计调查对象、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服务。
3 强化统计法制建设,营造诚信统计外部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讲究诚信与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统计,法制是根本保证,诚信是重要基础,必须做到:
篇2
一、“半边天”家园的基本情况
“半边天”家园是在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针对单位职能转变后,很多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各种矛盾尤其是家庭矛盾积累在社区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是与当前社区维权环境相适应的调解家庭矛盾、维护社区稳定、推动社会和谐的新型干预模式。“半边天”家园作为天津市妇联实施“家庭问题社区干预”项目而建立的维权工作载体,通过实验、推广两个阶段初步形成了社区妇女维权工作模式。
二、依托“半边天”家园维权载体,创建“平安家庭”的可行性分析
(一)“半边天”家园维权载体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共性分析
1、相同的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此指导下,国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国妇联正是在贯彻落实这一宏伟目标的过程中提出了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实施项目之初,天津妇联就确定了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与国家倡导的发展理念相一致,提出“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将服务妇女群众和社区居民作为目的宗旨,积极维护妇女在家庭生活、在社区事务中的平等权利,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和谐建设的积极性。
2、契合的工作目标
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工作目标是:营造“五个”环境(营造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社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增强“五个”意识(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使更多家庭做好“四防”和实现“四无”(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无、无赌博、无暴力、无犯罪);使家庭成员更加充满活力,家庭更加和睦美满,社区更加优美文明,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半边天”家园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居民法制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提高社区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行为的干预能力;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建立适应社区要求的家庭问题干预工作网络,促进家庭平安,社区和谐,社会稳定。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活动目标是相互契合,相互统一的。
3、一致的对象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坚持以家庭为主体,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由各级妇联、综治、共青团、公安、司法、广电等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实施。
“半边天”家园,同样以妇女、以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社区中通过调动政府机构官员、公检法司执法人员、医护人员、居委会干部、妇女干部、社区志愿者等的积极参与,整合社区资源,制定网络联系制度,来达到干预解决家庭问题,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
4、类似的方式及措施
创建“平安家庭”需要家庭成员的认知、参与和支持,因此必须做好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同时,要将创建活动与本地区平安建设的整体推进结合起来,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其他维权和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此外,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搞特色“平安家庭”创建。
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实施相类似,“半边天”家园的方式和措施,也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通过有效整合利用资源,建立起社区干预网络;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社区开展赋有特色的工作,切实服务于家庭和谐及社区稳定。如河西区越秀路街中年女性多,出现问题多,因此确定以“关爱中年女性”为重点,河北区江都路街则以“关注空巢家庭”为重点开展特色工作。
(二)依托“半边天”家园维权载体,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优势分析
1、品牌优势显著
“半边天”家园维权载体,实施成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但达到了服务社区居民、扶植社区服务志愿者、建立社区干预家庭问题维权网络、提升妇女维权工作水平的效果,更为天津市的妇女维权工作打造了一个品牌。
2、载体优势突出
“半边天”家园维权载体在社会工作理念的指导下,将社区内的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建立和完善了家庭及社区群众利益调处支持系统。同时,也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了广大社区
居民、社区志愿者参与家庭和谐、平安,社区稳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依托”半边天”家园维权载体创建“平安家庭”的实践
“家庭问题社区干预”项目所创造的宝贵经验和“半边天”家园工作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成为天津市妇联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的新思路。
在新思路中以家庭和社区为切入点,以“半边天”家园维权载体为支撑点,以提高家庭和社区成员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将“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融入到半边天家园维权载体工作之中,按照创建“平安家庭”的目标和任务充实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发挥原有项目载体的教育群众、指导家庭、服务社区、协调关系、整合资源的优势,为创建“平安家庭”服务,把以人为本、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创建活动始终,做好“家庭平安、社区和谐”文章:
一是开展家庭精神文化建设,在提升家庭和社区文明建设上见实效
天津市妇联充分发挥“半边天”家园影响力大、凝聚力强的特点,广泛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家庭和社区文明建设,开展了以“弘扬家庭美德,争做文明女性,争创文明家庭”为主题,以提高妇女和家庭成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为重点的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召开了以“营造平安家园构建和谐社区”为专题的论坛、讲座、征文、知识竞赛,以“倡扬学习之风创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家庭读书月等活动,在社区营造了健康文明、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谐有序的良好环境。
二是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在维护家庭平安、社区稳定上见实效
以法制宣传为切入点,立足家庭、依托社区、面向妇女,广泛开展“百万妇女学法,万户家庭参赛”为主题的宣传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项目广聚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给社区志愿者提供发扬奉献精神、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各家园每季度组织巾帼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以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民主平等现代家庭观为主要内容的讲座、研讨活动;组织家庭参加家庭法律知识答卷活动。通过法律讲座、法律咨询、举办模拟法庭、开展送法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引导社区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学法、知法、守法、懂法、用法,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各“家园”开展“平安家庭”社区法制文艺宣传活动,宣传男女平等、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倡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从而促进社区广大居民在寓教于乐中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围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在矛盾排查调处和解决诉求上见实效
篇3
1919年五月四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以对俄宣战为借口,攻占了青岛所有的铁路,控制了山东全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游行队伍向东交民巷进发,遭到使馆巡捕的阻拦,转而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学生冲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来,正在该处的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也被焚烧,军警当场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北京学生实行罢课,通电全国表示抗议。
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五四精神,他在我们心中永存。
篇4
关键词:绿色图书馆,和谐社会,绿色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
时代在变,经济在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变,那么处于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绿色”成了新时代的时髦名词,那么绿色图书馆也应运而生了。
1 绿色图书馆概念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繁荣的物质文明,同时,也给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失衡。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终于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源于此,多学科、多层面的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涌现,围绕于此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创新。科技论文。这些新思想、新理论、新文化、新技术、新方法相交织、相融合,创造出了现代人类新的文明形态——绿色文明。“绿色”一词,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不只是单纯地表示一种颜色类别了,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绿色”已成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代表着一种动态的环境,涵盖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它蕴含着一种科学、健康、创新、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昭示着一种趋势。随着绿色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绿色教育被提了出来。随着绿色教育的兴起,它也逐渐影响到各类教育机构的发展模式,绿色图书馆也随之而产生了。
2 绿色图书馆的含义及特征
2.1 绿色图书馆的含义
所谓绿色图书馆就是以绿色理念为指导, 以传播绿色信息为途径, 以绿色服务为宗旨,是一个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不断自我更新换代的、节约能源的、无污染的、高效能的、多功能的,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适应时展、紧追时代潮流、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图书馆。
2.2 绿色图书馆的特征
2.2.1自然环境清洁静雅,为社会生活增添新的人文景观,图书馆建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2.2.2文献内容健康真实,拒绝任何含有精神污染的文献、信息资料,合理地向读者提供丰富、健康、快捷、方便的信息知识服务;
2.2.3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和信息传播生态高度净化,能充分缓解人的紧张、疲劳和精神压力,积极参与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
3 创建绿色图书馆的意义
创建绿色图书馆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办馆水平,切实体现人本理念,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的必由之路;是提升馆员和读者的绿色环境意识,彰显文化生态绩效,进而使文献信息在网络环境下“输出”中免受“绿色壁垒”影响的有效举措;是优化管理模式,促使图书馆良性运行的重要决策。
努力创建优质、高雅的文化氛围, 营造幽静、温馨的馆外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现代化图书馆的必要条件。科技论文。绿色图书馆提供的是健康、安全、舒适的读书环境。
4 创建绿色图书馆的途径
绿色图书馆的创建符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需要。构建和谐的绿色图书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人们转变思想观念,同时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4.1 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新观念
传统的图书馆绿化方式在人们的头脑里已经定型,认为馆外种植树木、铺设绿地,馆内摆放花草盆景就是绿化。建设绿色图书馆不仅是指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图书文化融为一体的图书馆环境,更重要的是“绿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绿色图书馆是一个崭新的观念,它不仅是绿化问题,还涉及到能源、环境、空间、生态等方面,是一个综合问题,所以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但是图书馆本身,整个社会都应该充分认识绿色图书馆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4.2 注重“众人拾材火焰高”的理念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生态环境的需要,它不是某个单位或某个图书馆内部的事情。政府部门应大力宣传绿色图书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通过行政手段,推广与实施“绿色图书馆工程”,并规范绿色图书馆的发展,指导绿色图书馆的实施,使知识与环境和谐统一。
4.3 要有计划性
绿色图书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体工作,不论是新馆还是老馆,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推广。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具体落实,由点带面,逐渐推广,使绿色图书馆建设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4.4 实现绿色服务模式
绿色服务是构建绿色图书馆的主线, 图书馆要发挥对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这要充分对读者的服务方面, 要考虑馆藏文献内容的健康性、实用性、特色性、及时性。同时图书馆在服务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人文关怀。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在资源的配置上,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设备,以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
4.5 开辟数字图书馆网上绿色通道
传递文化资源上,应该设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视听资料阅览室、语言学习室等, 为读者提供先进的阅读环境。科技论文。在服务手段快捷的网络信息资源是绿色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基本特征,也是绿色图书馆真正实现信息无限的前提。
4.6 倡导生态意识, 塑造健康向上的馆员队伍
教育馆员队伍“绿色”理念,做“绿色文明”的使者。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道德意识,对自然界中植物美的欣赏是人类的一个共同需求和行为纳入道德评判,所以应该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4.7 营造图书馆“绿色”环境, 树立特色文化窗口
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建立特色窗口,为老师建立最新的参考资料库,为其他的读者提供相应的特色服务,以适应新时代人民的需要。我们应该知道宁静、和谐、温馨的阅读环境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愿望,所以应该营造图书馆绿色环境,如在内部环境上,对馆入口处、门厅、总咨询台、书包寄存处、报告厅、会议室、陈列室、休闲厅及主通道旁进行人性化装饰,摆放花卉盆景,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馆内装饰以简洁、明快、淡雅为宜,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决不使用等等。
绿色图书馆是新世纪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发展的文明方向。建设绿色图书馆要凸显人本理念,“绿化”人的思维力式、行为力式和图书馆的生态环境;注重文献信息资源的真实、健康和读者服务的人文关怀;建设文献信息“绿色通道”;控制和消除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从而促使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晓颖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非和谐因素探讨[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6,(16),37-39
[2] 赵玉冬 创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9):102-103
[3] 万国珍 谈图书馆和谐馆风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3):11-12
[4] 刘宏军 图书馆与和谐社会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124-126
[5] 罗跃娣 论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6):25-28
[6] 郑秉勤 论图书馆的服务文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6):192-194
篇5
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
该集团公司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前瞻的长远创新思维,超前规划,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保持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势头。
1.配合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开拓东部供水市场。先后投资建设了向新天钢、向东丽湖旅游度假村、向空港物流建工区的供水管网,满足日益崛起的各个开发区、经济区域的用水需求,进一步带动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同时,配合临港工业区、大港区、天津开发区西区等区域建设,探索新的供水组织方式,建设供水管道工作顺利进展。
2.调整水厂布局,促进东部可持续发展。为改善该市东部地区供水结构和区域投资环境,经批准津滨水厂工程2006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5.7亿元,设计规模100万吨/日,按照发展需要分期建设,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50万吨/日能力,为滨海新区工业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3.配合天津城市建设,供水范围不断扩大。供水管网长度由3774公里,增加到5295公里,净增40%;供水面积由428平方公里,增加到505平方公里,净增18%;供水人口达到498万,为改善天津投资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创造了条件。
以人为本 和谐服务
该集团公司转变传统服务理念,把“以人为本,和谐服务”,作为企业宗旨,把追求工作卓越、提升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的重点,不断创新服务举措:
1.完成“抄表到户”民心工程。过去收水费一直沿袭按总表收水费,给居民增加麻烦与不便。为解决这个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对全市154万户进行抄表到户改造,共入户安装190万具水表,有40%采用远传智能水表,实现了“抄表到户不入户,便民利民不扰民”。
2.实施老旧管网改造工程。为消除由于管网老化造成的供水低压片、水质不稳等问题,改善水质提高水压,集团公司近几年投资4.8亿,对210片690公里庭院小区的老旧管网进行了支管更新,消灭了市中心城区供水低压片,使万户居民直接受益。
3.实施二次供水改造。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市内1183处高层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改造,彻底解决水压不稳、水质恶劣、管理混乱等问题。
4.坚持便民。坚持为民、服务于民的和谐供水理念,向社会公布十项服务承诺,并聘请100名社会监督员对公司的服务予以监督。
5.开展供水服务进社区。构建供水服务的公益性、经营性、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及时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用水问题。
6.建立供水客户服务中心。建立集业务受理、咨询、调度管理、监督考核等多项功能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自主创新 科技兴水
近年来,集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围绕工作重点、难点进行科研项目攻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出厂水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1.注重引进外国先进工艺技术。引进法国通用水务公司、美国地球公司等世界先进工艺技术,对凌庄、芥园水厂实施了全面技术改造,使产水工艺、自动化程度和出厂水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在建的津滨水厂瞄准“高起点,高水平”,创新水处理工艺,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2.注重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06年3月,该集团公司承担的国家863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出版了170万字的《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学术专著,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学术期刊共发表期刊论文106篇,申请发明专利24项,对我国北方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意义,巩固了集团公司在全国同行业的龙头地位。
篇6
一、认清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新形势,落实责任抓创建
社区是政府工作的触角,直接接触广大的群众,做好社区工作,稳定是前提。为了能够更好的抓好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我们社区一班人深入到基层调查走访,认真研究,经过梳理,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文化娱乐场所多,存在不安全隐患;流动人口多,容易多发盗窃、现象;下岗职工多,群众的生活、就医困难;家庭纠纷多,社会不和谐不安定因素多。同时还存在一些潜在的:例如两劳释放人员的生活安置,全/!/县的大排水问题,环境治理存在死角等方面的问题。社区一班人经过认真详细的调查后认识到,要想形成一个团结、和睦、祥和、文明的新型城镇社区,关键就是要努力加强辖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社区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担负主要责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还配备专门负责综治工作的副主任。在社区内以创建“安全文明社区”为契机,发动辖区居民群众参与,成立治保会、调解会、帮教小组、治安巡逻队、治安信息员、法律宣传小分队、法律服务站7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二是强化居民的法律意识。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墙报、永久宣传栏、举办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在群众中开展普法教育,广泛深入宣传宪法、民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税法等知识,组织社区各经商户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倡导“依法治社区、保社区平安”的观念。并聘请律师进驻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三是强化群防群治。居委会组织社区居民小组长、社区建设积极分子、退休老干部、流动党员,建立了居民群众和居委会维护稳定信息员网络,成立3个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密切注视社区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警务室反馈,加大整个社区的全面控制,形成动静结合、专群结合的治安网络,保证了社区的安全和稳定。
二、强化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新举措,注重实效抓创建
以紧紧围绕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积极构建发展型、安全型、文明型、和谐型“四型”社区,创新了社区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维护了社区稳定,为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新社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一是构建发展型社区促稳定。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己任,以促进社区繁荣为职责,全面抓好社区工作。以创造性的开展低保、培训、就业、劳转等工作,解决下岗职工生产生活问题保稳定。同大庆宾馆红宝石集团等十几家单位开办用工大集,输出劳务上百人。同时,也不断加强硬件建设,通过积极协调,社区的办公条件由原来的100平米扩大到600多平米,为了有力的支持社区警务工作,我们率先单独划出两间办公室作为警务室,为社区警务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条件。二是构建安全型社区促稳定。大力开展了“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发动低保户、党员志愿者、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社区巡逻队,并坚持经常性的活动,及时掌握了社情动态,从而维护了一方的稳定;结合“维稳创安”活动,开展了对辖区内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共排查不安全隐患9处,通过协调相关部门
通知整改,通过查找根源和作思想工作,以及落实责任人等办法,不稳定因素都得以有效的控制;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媒介强化流动人员和重点人口管理,登记建档率达到99以上。三是构建文明型社区促稳定。组建群众秧歌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汇演、全民健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成立社区活动中心,利用节假日与共建单位举办联欢晚会,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氛围。开展居民的健康安全活动,利用社区医疗点开展便民服务,对“五保户”残疾人实行免费配药,对困难户药价减半。退休党员邹本举还开办了义务针炙理疗诊所,建立社区病人档案。在抓好未成年人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学后看护中心,开展了社校共建活动,聘请了校外辅导员,让孩子们远离网吧、远离录像厅、远离,健全了“家庭、学校、社区”教育网络,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四是构建和谐型社区促稳定。积极化解社区矛盾,消除不安定隐患。注重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小组、法律接待站等作用,我们把灵泉律师事务所请进了社区,及时化解各类民事纠纷,筑起维护社区稳定的坚实防线。几年来,社区居委会接待来访群众300人次,并创建了“无家庭暴力”社区。成立西南社区青年中心,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特困户老人、五保户、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收拾院落、拆洗被褥、送煤、送米面。还组织志愿者到糖厂家属区清淤400延长米、修路200延长米。我们还成立了爱心救助站,保证把接受社会各界捐助的物品及时送给需要关怀的人群!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三、健全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完善制度抓创建
在深入抓好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通过机制保障,确保社综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一是建立了定期接访制。对于基层和群众反映的安全隐患,以及不利于稳定的因素,社区社综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日期、专门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听取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二是建立了层级包保制。采取社区领导包片、包委,委主任、委员包重点户的“层级联包”制度。尤其是在打击“__功”等过程中,我们具体包保到人到户,保证了社综工作纳入日程,抓出成效。三是建立了例会制。社区社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定期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专门研究解决发现和预见性的矛盾和问题,使问题及早解决。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我们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严格明确责任和分工,划分责任区,落实具体责任人,对于由于个人不负责任的造成事故发生的要视情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通过上述机制和制度的有效落实,促进了社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取得明显效果,社区连续两年来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虽然我们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按照新形势下社区工作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一定借助此次会议的机会,进一步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加大工作力度,为构建平安社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篇7
在我看来,一个和谐的社会包括三大方面: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有偿利用。
湛江是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拥有丰富的农业、海产、矿产、油气及旅游资源。既然有了如此优越的生态环境,我们更应该因地制宜地开拓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即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无大资源能源消耗,不破坏生态环境,不造成严重污染,成本低,见效快,市场好的绿色经济。但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同时,并不排斥当地已有的合理工业的发展,也不排斥不牺牲或少牺牲生态环境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有些排污比较严重的工厂要特别引起重视,不要让那些自然闺秀和优美的环境被臭气脏水污染损坏了,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块安康的宝地。
只要按着科学的发展观办事,就会取得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发展了经济的双赢结果,也带来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p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
众所周知,湛江凭着经济快速成长,已经开始慢慢跻身于小康地区,无论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还是居民的年平均收入,都有所上升。但是,贫穷仍然是湛江挥之不去的难题。
首先,部分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家庭开支紧绌不堪。再者,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一个贫困人口大量存在,贫富悬殊又日益扩大的社会,难免形成贫富对立,矛盾加剧,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结合社会力量,下决心解决贫穷问题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以满腔热忱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单靠间断性的慰问和救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又应该从哪方面着手落实呢?
首先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就是要加大力度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再者要完善社会福利保障系统。
只有主动进位,运用市场、合同、商标监管等职能,帮助群众谋发展;延伸职能,深化服务层次,及时地排解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帮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服务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用服务特殊群体来支持发展;真心实意地支持实施再就业工程;通过结对帮扶等手段解决一部分特困户就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缓和这种矛盾,从而创建一个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
三,公共治理与社会的和谐。
我个人理解,现代社会基本由三类组织构成:一类是公共部门,一类是企业,一类是非营利组织,这三者能否各司其职,对社会的和谐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是凌驾在社会之上最具权威的公共机构,它代表的是公平、代表的是正义,在社会上面凌驾了很多很多机构,如大学、医院等。但除了政府之外,任何其他机构都不具备政府这样的职能。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公共治理的和谐;而公共治理的和谐与否,又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我认为公共治理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其他和谐要素是否和谐最关键的因素。
由此可见,公共治理在和谐的社会构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脚色。四、公民道德素质与社会和谐。
我们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同建造一座宏伟大厦的系统工程一样,需要三个支撑点把所有工程结构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有了和谐的经济关系、和谐的政治制度、还要有和谐的公民素质。
一个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责任的社会,没有责任感,任何社会都不会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没有责任感,市场就会唯利是图,个人的发展就会变得冷漠自私,这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稳定。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形成正是由于缺乏责任感产生的。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没有责任感的社会,其凝聚力就会大大被削弱,社会的和谐程度更会受到损害。
责任不仅仅是政府的,也是全社会的。因此作为这片红土地的一份子,我们应积极担负起社会和家庭赋予我们的各种责任:首先公民应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第二,公民应具有高度的诚信意识;第三、公民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只有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投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大潮中去,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创新,才能真正为建设和谐平安湛江尽责。
五、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
在整个社会中,广大青少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当前部分青少年中出现的理想信念模糊、思想道德滑坡、社会责任感缺失,甚至在外来错误思潮和社会不良文化的诱惑和侵蚀下,走向违法犯罪,严重干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中,“传承”、“引导”、“关爱”、“保护”是对待当代青少年的四个主要环节。通过教育,促使青少年学习继承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形式和载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细致入微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还要特别注意发挥青少年自身追求进步的内在潜能,捕捉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适当地引导他们克服浮躁心理,保持平和心态,理性对待各种矛盾冲突,从构建和谐班级、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做起,自觉为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社会的和谐是发展是创业的前提与最终目标。
篇8
西部的发展对于中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显然,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卓越的扶贫工作。私营经济的投资环境,城乡统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三个方面相互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成都已经成为西部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但是,维持投资和增长需要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并要在西部实现更大的改善,那么企业设立更加便捷、提高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物流联系就成为关键。为了使农村人口更多地受益于这种经济增长,并从农村向城市提供稳定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需要强化城乡统筹改革。改革户籍制度、按城市标准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是其中重要的两环。最后,强调与经济增长、投资环境改善紧密相关的资源和能源问题。世界银行在投资环境调查中发现,为私营企业创造最好投资环境的城市,同样拥有最好的环境指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居民福利,以及吸引高端投资都是非常重要的。高技术企业不会到人居环境差的地方投资。为了提高人们的福利并维持投资和增长,需要成都和其他城市采取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同样,提高能源税,减少不利于就业的工资税,都将支持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这有助于平衡经济发展,减少对资源消耗大的产业依赖,从而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
私营经济的投资环境
私营经济已经成为过去1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大量的外资涌入中国,使中国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国。但是,与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相比,这些外资总额实际上是相当小的。中国的私人投资要比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大。根据全国统计数字,在1998年至2005年期间,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大幅下降,大约减少50%左右。外资企业的就业人数稳步增长,在同期增长了1倍。而国内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增长了10倍,并且创造的就业总量要远大于外企。这一数字极有可能被低估了,因为统计中只包括正式登记注册的企业。所有的外企都是正式注册的,而国内许多小型的私企都属于地下经济。
以成都和四川的实际情况看这个问题,四川最近几年在吸引外资上非常成功。外资总流量从1997年的250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12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流向了成都。这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催化剂。几年前,国家信息中心和世界银行共同开展了一项对制造业企业的大规模调查,涉及全国12400家企业,包括成都的100家企业。从当时的样本中可以看到同样的趋势:国有企业就业人数下降,而国内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增长速度是外企的2.5倍。私营企业的发展在中国随处可见。首先始于沿海地区。但有趣的是,在1998年至2005年间,中部城市的企业数量增长速度要快于沿海地区。因此,很明显,私营经济的成功发展正在向内陆蔓延。但是,与此同期,西部城市的增长速度却低于中部或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由于远离连接全球市场的出海港,因而处于区位劣势。这一劣势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更加努力地为私人投资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
在去年120个城市调查中,世界银行根据内资私营企业的评价,对城市投资环境进行排名。成都位居第14位,而所有排名靠前的企业都位于沿海地区。因此,可以说成都是中国内陆投资环境的“标杆城市”。尽管如此,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可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关于投资环境改善,有两方面的创新,从而帮助地方政府提高私营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达到总体经济增速。
(一)企业设立。产量和就业人数的增长在新成立的企业尤其迅猛,因此如何使企业设立更加容易则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在全球比较中,中国还没有一个地区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好。在企业设立之初,平均要花费6周的时间完成14道手续。这一过程包括数不清的规定,涉及工商、税务、统计、质监、检疫、劳保、公安。在绝大多数中国城市,这些机构都拥有独立的信息系统,因此,申请者需要到每个部门重复递交类似的文件。此外,申请人还要到一个部门跑好几趟,才能完成注册申请,因为通常手头并没有具体的办事信息或指南。在中国创办企业的步骤不仅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甚至比非洲的平均水平还要多。由于对企业注册的法律是全国统一规定的,因此地方机构无法改变其中的基本流程。但是,他们可以利用现代管理概念和方法对某些步骤进行合并,从而使整套系统更加方便和快捷。并联审批便是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最好的办法之一。
在这方面,成都可以成为其他城市借鉴的样本。以成都为例,建立了一个并联审批窗口,接受企业的各种审批申请。新建立的窗口将需要行政和监管机构分别审核的申请进行分发,然后收集全部批复,再返还申请人。申请人只需在窗口把他们的文件递交一次,并将在24小时内得到批复,这与过去一周的时间相比大大缩短。其他城市也进行了重大创新,并有望进行普及。天津、武汉和重庆开创了“默认”制,即如果相关机构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批,就意味着申请得到了批准。上海浦东新区、杭州和南京推出了“通告和保证制度”,即一站式服务大厅公开宣布企业设立的所有要求,申请者递交一份声明,保证已满足了要求的所有条件。在7到10天内,申请者将收到一份许可文件,用于在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
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总会有办法使得开办企业更加容易。在这方面进行深入贯彻的城市会吸引更多投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物流。成都和西部大多数地区远离海岸是一种劣势。这一点,成都市工人工资水平只有杭州或广州等沿海城市的一半。尽管西部地区有其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上。但是,糟糕的物流也会抵消劳动成本的优势。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从成都到港口运送一个集装箱的成本大约是l5000元。这一数字部分反映出物流的低效。四川的劣势在于没有“冷链”物流,即可以将新鲜肉制品向省外运送的物流链。总体而言,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货运公司,而国内大量的铁路运力用于运煤和客运。增加货运方式的竞争将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其中一些是牵涉全局的问题,但地方政府在一些领域仍可有所作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理论上,国际物流公司可以在国内投资和经营。但是,实际上,要想获得多种许可执照是非常困难的(例如,由于行业分割或地域分割)。对于成都和四川而言。允许大型物流公司开展运营,加强省内与沿海的联系是符合自身利益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正在向沿海以外地区转移。对中国而言,一个关键问题是这种转移会不会流向工资更低的国家,例如孟加拉和越南,或者是向内陆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如果确实是向内陆地区转移,那么将对中国西部大开发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前提是企业设立更加容易、加强与沿海的物流连接。
城乡统筹
在城乡统筹方面,成都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宣布了8点宏伟计划: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二是提高基层自治组织管理;三是统筹城乡工业发展;四是建立统一的城乡行政体系;五是实施覆盖城乡管理体制的基础设施体系;六是实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七是实施覆盖城乡的社保制度;八是实施统一的城乡户口制度。
(一)统一的城乡户口制度。城乡统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国的城乡差异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平均起来,城市实际生活标准大约是农村的3倍,这个3比1的比例按照国际标准衡量是非常高的。在亚洲其他经济体中,城乡差距的比例在1.3和1.8之间。这种差距的原因并不复杂。中国人口众多,而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却很少。在这种背景下,改革开放更多地惠及城市人口也是很正常的。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年平均增长率达6%。但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却是这一数字的2倍,由于增长速度的差异,生活水平差距急剧扩大,除非出现大规模的城乡转移。现在这种城乡转移正在进行。大约有2亿人从农村进城。许多人被称为“流动人口”,这些人一年中会在农村老家待上一段时间。但有越来越多的人永久地留在了城镇,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中国的户口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这种流动,那些有农村户口的流动人口很难全家在城镇定居,因此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在改革初期,中国想要控制人口流动,这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中国也因此避免了悲惨的贫民区的出现,这在南亚、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都可以见到。但是,现在应该是认真考虑放松管制的时候了,因为在许多城市正在闹“民工荒”,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将成为未来15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那些搬到城里的农村家庭生活得到了普遍提高,在城里打工的也要远远高于农村。他们的离开同样也能缓解对土地的压力,使剩余的农民与土地配比得到改善。此外,在城里的农民工会向留在农村的家人汇款,也成为农村家庭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成都统筹城乡户口的举措就值得借鉴并推广。
(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城乡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与服务质量在不断拉大,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和医疗方面。中国的财政体系在传统上是分散在地方的,地方政府需要自筹资金支付基础教育与医疗费用。但由于税基的差异,富裕的县可以负担人均300元的教育费用,而最贫困的县还不到100元。与其他国家相比,这种差别是很大的。在国家层面,近年来已经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在国家预算中大幅增加向农村教育和医疗的转移支付,并在中西部地区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但实际上,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支出上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成都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服务的计划也是值得肯定的。
(三)覆盖城乡的社保制度。农村人口需要良好的医疗和教育体系,以提高留守人口的农业生产力,向儿童提供技能,使他们以后能向城市转移。统筹城乡养老体系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人虽然长在农村,却在城里工作了大半生,最后选择在退休后返回农村老家。养老制度要能公正地征收他们的养老金并提供福利,而不论他们在何处安家。成都在这些方面开展的改革是有远见的,并将极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由于中国是一个资源不足的国家,因此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就变得极其重要。在改革的最初15年时间里,由于快速的工业发展,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破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加强环境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在许多环境指标上得到了改善,同样在能源利用效率上也得到了稳步提高。但是,在政府现行的五年规划中表示以前取得的成绩还远远不够,并在改善环境方面制定了雄伟目标,在5年内将能源效率提高20%。
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共同对中国水和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成本进行了评估。这项由环保总局开展的工作具有真正的开创意义,因为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使用本国的环境和医疗数据来估算污染导致的成本。最终报告将会,在此前中英文版的摘要业已公布。空气污染比水污染带来的成本更高。由于各种各样原因,中国拥有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这是因为中国的能源主要依赖于煤炭,并且在快速实现机械化。空气污染造成了大量的发病率与较高的死亡率。这项研究创新的一面是,在重庆和上海开展了“意愿支付”调查,发现有相当高比例的人群为延长寿命,愿意支付减少空气污染的费用。基于这项调查,估计在中国空气污染导致的成本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8%。对健康的损害主要是由一种称之为可吸入颗粒物的小型微粒造成的,这种颗粒物的直径不到10微米。
篇9
【关键词】群众文化 创新 策略
群众文化创新是促进我国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家先进文化的构建、主旋律的弘扬,关系着民心国力的凝聚、经济社会的发展。我认为,要确实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创造出符合当展、满足人民生活、推动国家繁荣的内容与形式。本文就群众文化创新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群众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设施规模偏小,设备较简陋。在我县的广大农村,大多数地方的群众文化设施规模偏小,文化站(广场)设备简陋,功能不配套,服务水平比较低,有个别乡镇的群众文化设施还没有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2.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在基层乡镇,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从业人员平均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不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随着文化体制的改革,乡镇级的群众文化机构(文化站)同其他机构合并,一人兼任多职、失去岗位的情况开始出现,导致目前群众文化工作队伍人心浮动。
3.资金投入不够,群众文化活动明显偏少。随着地方经济的增长,政府虽然也投入了一些资金用于基层文化站(广场)的建设,但是按照国家的规定,目前对群众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还明显不足。有的乡镇只能保住工资,群众文化活动根本无从组织,最近几年中,也只是在政府的主导参与下,举办了仅有的几次全县规模的歌曲戏曲比赛,参与人数与全县文化人口的比例极其不均衡,这对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设施建设不均衡,有待全面铺开。文化设施的分布参差不齐、质量不高。致使基层文化站承担公益服务的水平也不均衡,文化资源的共享度比较差。
二、新时期下的群众文化创新的思路
群众文化创新主要目的还是要让群众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开放后经济空前发展,使得人民群众的收益档次拉开,生活品质、生活品位也高低不一,所以群众文化要搞好调研,掌握所在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要明确你做的文化活动让谁来参加、由谁来欣赏。由于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就是国民业余文化。城市居民与乡镇农民、外来员工对于文化活动的选择也各不相同,群众文化就应当根据这种不同来组织不同的文化活动,在活动的安排上不要一刀切。要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和问题、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汇入文化活动中。根据这种特点组织不同的文化活动,就会使得群众文化发生新的变化。
群众文化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还是要实事求是,始终不渝地立足“实事”、着眼“求是”,要讲究唯物辩证法,就是要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发展。群众文化创新要在这三个层面的创新上做文章:
1.观念创新。充分吸收和消化世界文明、中国文明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将社会生活动态、哲学研究成果、专业文化艺术成果,消化转变为群众文化新的理念和内容。有时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经验总结,也会提升出群众文化的创新理念。
2.技艺创新。群众文化是专业文化之母,它的“草根性”使其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群众文化要发挥具有专业文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视野宽、手段多、技艺让人眼花缭乱的特长。
3.媒材创新。媒介与材料是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艺术是动态与静态的艺术,离不开视觉与听觉,离不开产生色、形、音的材料、工具、设备、环境等物质。有时一种新材料,就孕育产生了新的艺术门类、艺术表现形式,如没有毛笔、墨和宣纸的产生,也就没有国画。
三、群众文化创新的具体策略
1.群众文化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对群文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文化市场日趋繁荣,变化莫测,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更具有开放性和自由度。一些非常规的、非程序化的决策,会接二连三地呈现在群众文化管理者的面前。如果继续沿习老一套的管理方法,死抱过时的规章制度不放,是不会有出路的。作为跨世纪的群众文化管理者,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你不仅要成为群众文化专业的行家里手,还要具备掌握现代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还要有独立思考、能够应付错综复杂局面,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的能力。当然,这种综合管理能力的生成,需要建立在管理者本身较强的政治理论修养的基础之上。
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可以借鉴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但不可背离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合理内核。多年来,我们群文战线不少开拓者,敢为人先大胆实践,创立了许多新的管理制度。例如:曲阳县文化馆将产业从事业中剥离出来,走企业化管理的路子。黄岩市群艺馆实施质化量化的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考核考评管理体系。
2.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场(站)的建设,切实扭转和解决设施规模偏小,设备较简陋以及建设不均衡的状况。作为群众文化设施主要标致的文化站,是用于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群众文化也就失去了工作平台,其繁荣与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如果这个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我县的群众文化建设将会失去很好的发展机遇。要稳固基层文化站建设的基础,发展壮大基层文化,就必须让硬件建设到位。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也可以采取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或扩建的形式,对现有设施重新定位完善功能,进行升级改造,力争使基层文化站成为老百姓文化权益的保障中心和群众文化建设的标致。
篇10
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告诉我们,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平安是繁荣的保障。没有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平安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民心所盼。2008年,我们上蔡县全县平安建设工作思路和目标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以维护全县稳定大局为中心,以保持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县,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为目标,突出抓好平安建设和队伍建设两项重点工作,健全“四项机制”,即科学考评,及时督察,信息反馈,有奖有惩。努力达到“六有六无一满意”。六有:乡镇基层单位有组织领导机构,有治安防范队伍,有法治教育基地,有专项活动经费,有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制度,有平安建设措施。六无: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无破坏事件,无集体越级上访事件。一满意:人民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以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深化平安建设,党和政府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确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一是确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平安创建工作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二是确立跳出就稳定抓稳定的理念。不能仅局限于个别不稳定事件的处理,应更加注重从源头上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三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论是创建工作还是政法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困难,理顺群众情绪,增强群众基础。四是确立敢于创新的理念,要结合新的形势要求和各自的实际情况,大胆开拓,积极创新,使平安创建工作乡乡有亮点,村村有特色。
排查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坚持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分包重点案件和教育、协调、调解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类倾向性、苗头性的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使当前的执行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积极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治理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商业市场、车站、农利集市和金融营业网点等复杂场所“两抢一盗”案件高发的问题,加强防控,加大打击力度。对盗窃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等犯罪行为实施重点打击、防控。加大对农用车非法载客和无牌证摩托车、三轮车等集中整治力度,努力创建平安畅通道路。
全面落实社会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首先,抓好乡村两级综治办建设。选好一个综治办主任,建好一支综治队伍,相关人员要熟悉法律政策,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真正解决平安创建工作有人抓的问题:抓好综治办的硬件建设,要有办公场所、设施,完善各项制度。其次加强治安防范,落实防范措施。要加强警务室建设,按照“五个统一”与“一警两员一队”等标准认真落实。积极推广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建立治安与保险的互动工作机制,实行治安责任承包制,有效弥补新形势下农村治安防范的不足。通过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设置公开栏,把治安承包合同执行情况、经费收取与发放情况及奖惩情况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大力推进技防、心防、物防和安全明亮工程。最后是充分发挥群众工作服务室的作用,明确专人职责,各村民组配齐信息员。完善干部挂牌值班、信息员例会等制度,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