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0:2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论文

篇1

一、正确认识课程地位

(一)从课程内容和任务看

高级财务会计》涉及的多数内容对一般企业而言非日常会计业务,对学生的实用性不强,如果将其设置为专业主干课,就意味着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该课程,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的负担,但如果将其设置为专业拓展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重要的课程内容来讲解,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当然,笔者的意思将《高级财务会计》设置为专业拓展课,并不意味着该课程可以选修,无论是从财务会计体系的完整性还是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来看,该课程必须是必修课,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为三本或二本院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往往将自己培养的学生定位为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主要是从中小企业的会计需求出发来进行的。对一般中小企业而言,会计日常业务的处理没有那么复杂和高深,《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知识在中小企业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因此,从这点看,将《高级财务会计》设置为专业拓展课也是比较合适的。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高级财务会计之所以称之为“高级”,是因为它专门研究财务会计中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新问题、仅在个别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中尚不成熟的问题。目前我国出版的适合本科生用的高级财务会计类教材种类较多,每本教材中涉及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选择的是哪本教材,必须注意到,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及课程地位等因素,若高级财务会计学科的所有研究专题均为学生讲解,必然会出现该门课程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争占学时的现象。而且任何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都无法穷尽该门学科的全部研究领域。因此,应在整个高级财务会计学科研究领域中进行部分专题的筛选,作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在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参考如下原则来进行:(1)是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2)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及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3)是否有助于增强学生就业和考研的竞争能力;(4)是否对学生通过诸如注册会计师等考试有所帮助。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笔者觉得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选择如下教学内容:外币折算、租赁、所得税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对于其他未选择的专题,可以通过增加选修课的门类,结合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覆盖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应涵盖而未涵盖的专题。

三、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必修课,教学中要强调《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大三学生来讲,他们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希望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充分应用。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要掌握会计知识,还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如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助理会计师考试等与会计密切相关的考试。依据《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目的、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特点,其教学方法可作如下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受益的目的,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就《高级财务会计》而言,其特征决定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这就要运用案例将鲜活的交易或事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身临其境,了解处理对象的本质,自主寻求能刻画经济现实的会计方法,快速实现从会计课堂向社会现实的转变。信息化时代,案例的选择渠道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案例均来自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新近的、有争议性的、切合理论内容的素材。因此,案例教学是以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启示下,使学生自觉地进入经济生活现实,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

(二)自学反馈法

自学反馈法就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并将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通过作业或其他形式反映给教师,教师据此进行反馈,以此来完成感知知识和理解知识的教学过程。比如对所得税会计业务,相关问题的处理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中均已学习过。也就是说,在学习所得税会计核算业务时,学生已具有了相关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自学能力。因此,对于这类教学内容,采取学生自学,教师点评的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采用该教学方法时,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自学相关知识并完成必要的作业,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后,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予以反馈。该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及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问题导向法

高级财务会计学中的某些业务,学生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尽管未接触过,但可借助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合并会计报表等业务,这类业务学生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之前并未接触过,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向法,提出一些相互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最终使学生掌握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答案,重要的是,使学生清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手段上,除了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外,还应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其他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建立一个《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的博客平台,一方面上传一些课程资料,供学生下载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留言区和在线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当然,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他的方式如QQ等进行辅助教学。

篇2

关键词 案例分析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47

Abstract Based on our existing "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mode is not perfect, the course group put forward "case analysis + task driven teaching model, and this model to achieve the goal, implementation points and innovation points are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our university and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ability strong composite financial management talents.

Keywords case analysis; task driven; teaching mode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前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课程,曾经是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的主要必修课程。我校2000年取得会计学硕士授予权时,即设立了财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培养财务管理方向研究生;2003年开始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招收财务理论与实务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2012年取得了财务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招生资格,财务管理学科建设有序推进。在课程建设的脉络发展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校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中较早开设“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学”等课程,其中涉及的财务管理专题等内容为本课程的形成提供了雏形。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为研究生单独开设的“财务管理专题”、“会计与财务前沿问题研究”等课程,为本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1993年开始招收会计学本科专业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一直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由几位教授讲授,2004年取得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招生资格后,“高级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基于上述良好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氛,我校“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自开设至建设成为校级一类课程(2011年)、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以来,在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专业认知的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现有的“高级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尚不能称之为完善,其现状可从以下方面分析:第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级财务管理”一般是在第七学期开设,教学课程开始走向“高、专、深”的特征与研究生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难以理清。第二,实践课时太少,案例教学亟待加强。目前“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面对资本市场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缺乏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实际操作。第三,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传授的单一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研究探索能力。针对我校现有“高级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课程组提出了“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学模式拟达到的目标

1.1 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作为本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是前提。针对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组首先界定了本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边界和深浅程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国际财务管理”中主要强调跨国企业在财务管理领域的特殊风险与特殊问题,在“高级财务管理”中更加强调对学生应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对本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再将课程具体授课内容分为公司治理篇、筹资运作篇、资本运作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业绩评价等六个模块,教学模块的设计使得“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重点更加突出。

1.2 构建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通过课堂教师案例授课、课后学生完成驱动任务的模式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具体地,在课堂授课中教师通过相关案例引出基础理论和知识点,在案例分析中提升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拓展;进而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隐含在课后的任务布置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软件分析等手段解决问题;再次回到课堂通过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评(总结、提炼)实现学生从掌握理论――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良性循环。

1.3 开拓在专业课程中强化对学生的科研训练之路

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强化科研训练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模式拟通过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等有目的的训练方式,拟部分地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即选题不能体现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写作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数据分析的问题。

2 教学模式的实施

按照设计思路,从以下方面对现有教学过程进行了整合、改进(图1):

2.1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课程组基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本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定位出发,通过借鉴内地知名财经院校的先进做法,对我校“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模块化设置,包括公司治理篇、筹资运作篇、资本运作篇、企业集团管理篇、业绩评价篇,并将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按“基础理论”、“实务内容”、“案例分析”设为三个层次。以业绩评价篇为例,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及学生课后文献阅读的方式掌握业绩评价理论;通过课堂上对已有公司或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案例分析掌握业绩评价方法;最后要求学生课下分组自行完成根据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业绩评价。

2.2 案例教学及讨论

本教学模式的要旨之一在于通过教师的课堂授课运用相关案例引出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每个模块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因此,课程组在充分讨论了“案例教学”的教学目的后,根据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组织设计了相关案例。案例资料的来源一是课程组成员主持完成的2009年石河子大学立项教材“高级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教程”,案例资料的来源二是根据资本市场经典案例由课程组成员自编的“高级财务管理案例集”,并及时、经常性地更新案例集。同时,针对案例准备好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探讨、总结,最后教师再归纳点评。

2.3 驱动任务的设置

本模式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自主性地完成“任务”,只有通过“任务”的完成,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从掌握理论- 应用知识- 提高能力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的思路是,根据模块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若干项难易程度不同的、适当的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清楚学习结束自己能做什么,通过知识的学习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目标。

任务形式一是要求完成实验任务。课程组根据模块内容编写了包括冲突下的收益分配、并购动机及并绩效分析等材料的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书。以公司治理篇中某公司冲突下的收益分配政策选择为例,具体内容如下:(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股利分配中的有关规定、股利理论和股利分配政策等问题及冲突下股利分配的变异。(2)实验基础。学生在实验前应掌握股利分配的种类、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股利分配程序等相关内容。(3)实验内容。通过案例资料,了解:第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与支付方式。第二,长期高额现金股利发放的动机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示范意义。第三,股利政策与股东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关系与合理路径。

任务形式二是要求完成课程论文。通过各模块以案例分析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课程结课后课程论文的写作,一方面让学生对某专题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帮助学生日后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选题,另一方面,课程论文的设计、完成要借助于统计软件,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3 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1)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通过本教学模式的引入,“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不仅介绍国外的经典理论,吸收财务管理前沿观点,更注重通过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案例将这些知识放置于中国特有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下进行教学,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同时,尽可能将新疆及兵团本土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坚持理论导读、案例讨论与课程论文三结合。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及学生课后文献阅读的方式掌握各教学模块涉及的诸如理论、并购动机理论等经典理论文献,通过引用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典型案例剖析上市公司财务行为,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报告等实训任务,完成从现象到理论再到实务最后升华对理论的认知。

(3)构建较为完善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整个教学模式的完成过程涉及到案例讨论、实地调查、文献梳理等多种教学及实践方法,使得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构建对知识点的认知体系。

总之,从长远效果看,本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使得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日趋完善,进而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加满足财务管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的紧密结合的要求,最终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从近期效果看,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及设定“任务”的完成,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在选题方面、质量方面均有较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广.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探析[J].商业会计,2016(9).

[2] 袁玲,杨元贵,强锦.探析《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篇3

Abstract: I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local higher accounting core courses of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action learning method is a new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 which combines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his article makes a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action learning method in the 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 teach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ction learning method not only can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ule design, but also can play an double and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and creative talents and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while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action learning in the course of 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takes an evaluation of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action learning in the 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teaching.

关键词: 中级财务会计;行动学习;创新

Key words: 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action learning;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34-02

0 引言

行动学习法是现代一种科学化的新型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掌握职业技能和学专业知识,“知识传递到知识内化”,优化学生活动和能力培养的中心,由师生共同确定任务来引导和组织教学,从而学生构建属于可行的经验和科学的知识体系。“中级财务会计”是在基础会计之后开的会计核心专业课程,以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一章学习一个准则,以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主,每一章可划分为归属于会计要素为主线的问题,所有问题在师生共同讨论和学习中构成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行动学习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创新设计是可行的。该研究作用表现在:第一,可促进高等教育及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高等教育中,行动学习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行动反思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对我国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高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是很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将行动学习法引入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地方高校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行动学习获得成功的前提基础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合理地设计学习模块。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实践的过程中,结合知识及实际业务,合理系统地选择和设计学习模块问题要能覆盖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第三,提升老师自我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无论是教材的选择还是教学手段的改革都离不开爱岗就业和科研水平高和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因此任课老师应该了解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最新发展的前沿动态,参加各种研讨会和学习类似于学习行动法等各种方法来提升会计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最终引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以下是基于行动学习法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仅供同行参考。

1 行动学习法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可行性分析

篇4

关键词: 中级财务会计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对基础会计的进一步阐述,又是财务管理专业后续课程如《财务管理》、《税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的坚实基础,还是决定学生毕业后从事财会工作,能否对实际业务进行有效处理的关键课程。所以,《中级财务会计》具有统领和辐射作用,历来都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最重视的一门课程。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充分理解该课程的知识点,进而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结合高等学校“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管理目标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标,结合多年来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和学生调查反馈情况,笔者谈谈对该门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为配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讨,我们对经管学院07级、08级、09级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课程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20张,收回有效问卷406张。学生的反馈如下:(1)对课程重要性和对从事财会工作的影响程度的分析: 388人认为该课程重要,约占整个调查总数95.6%;390人认为该课程对未来从事财会工作有帮助,约占整个调查总数96.1%。(2)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主动性的分析:369人对课程重视,约占整个调查总数90.9%;学习主动的254人,占62.5%。(3)该课程目前的内容量和难易程度分析:330人认为课程比较难,占被调查总数的81.3%;学习该课程最大的困难是内容多,占78.1%,270人认为课程的课时应开5节以上,占66.5%。(4)该课程作业的必要性和作业量的分析:319人认为课程应设前置性作业(预习作业),占78.6%;针对课程作业的必要性,379人认为应做作业,占93%,但有283人认为作业量不能太多,占69.7%,说明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上不太愿意占用很多时间。(5)对课堂讲课方式的分析: 351人认为应小班上课,占86.5%。;250认为应案例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导,占61.6% ;238人认为应采用教师为主,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占58.6%;334人认为应采用多媒体教学,占82.3%。(6)对该课程开设实验课和社会实践的分析:368人认为课程要开设实验课,占92.7%,330人认为应社会实践,占81.3%。(7)对该课程开设网上课程辅助课堂教学的分析,338人认为需要,占83.3%。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征分析

(一)内容多 《中级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属于特定会计主体一般的经济业务,涵盖了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都要一一核算,进而编制通用的财务报表,还要对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处理。其中涉及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中的23项,基本概括了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中日常业务的主要内容。所以,该课程的内容丰富,教材的篇幅也很大,甚至有些学生光见到教材就望而生畏了。

(二)难度大 《中级财务会计》以最复杂的制造业为背景,以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为样本,阐述与之相关的经济业务。从以往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难度很大,很难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对通过其中股份制企业的对外投资、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本化、应付债券、所得税会计、会计调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更是难以把握。

(三)实践性强 《中级财务会计》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是技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根据对已毕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学生的调查反馈来看,普遍反映《中级财务会计》对财会工作帮助非常大,日常会计工作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投资、长短期债务、销售、成本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核算方法及处理程序跟《中级财务会计》讲授的内容基本一致,这说明这门课程实践性强,对学生未来从事财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四)变化快《中级财务会计》所涉及到的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修改联系密切。众所周知,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一直到现在,还在不断的修订和补充。作为跟企业财会工作最密切的中级财务会计,当然也会紧跟最新会计准则的步伐,不断更新,不断调整,从而体现了变化快的特点。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理论基础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中心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要位置,这样的模式往往造成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形成定势思维、僵化思维,没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2010年份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一些国外著名大学的校长指出了中国大学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斯坦福大学校长汉尼斯认为,中国大学课程设置以讲座式为主,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少,学生不敢提问、质疑。而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中也反映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对会计业务的处理缺乏灵活性,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岗位培训后才能适应工作。这说明缺少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缺乏职业岗位适应性的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人才培养的瓶颈。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中级财务会计》进行教学改革,要与国家对本科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相一致。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明确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众多专家也进行了“推进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专题研究。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提出的“三三制”教学模式笔者比较赞同,这种模式实行 “三个培养阶段”和“三条发展路径”。“三个培养阶段”是指本科生在四年当中要经过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三个阶段;“三条路径”是指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阶段规定的学分之后,可以在“专业学术类、跨专业学术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中自由选择其中的一条,执行个性化的课程计划。“三三制”模式背后的原理,概括来讲,就是“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教育思想。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首先要明确的是基于何种路径的人才培养,只有基于特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才是有的放矢。显然,本文所探讨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改革研究。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融管理以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本专业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应当明确的是,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应是也不可能是传授给学生所有的财会知识,而应是培养其获得财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能力,即由“知识传授型”转向“能力培养型”。二是要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是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模式,强调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跟理论知识为主,应用能力为辅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才能因材施教,教学改革研究才具有实际意义。

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是不知为何而学,学来做什么?对以后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有何帮助?所以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就书本论书本,而是应在授课时突出《中级财务会计》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理念,告知未来的管理者每一会计方法的选择和会计职业判断,都将对企业的市场价值、税收和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去判断,让学生明白为何而学。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动力。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方法问题,方法掌握了,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就能应对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经济业务。正如美国会计学会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意见是: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也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将以“师”为主变为以“生”为主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造成学生思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上课容易开小差,让不少学生养成依赖老师、懒惰的习惯。教师应跳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模式,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业务模拟操作等方式,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1)设置《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前置性作业。教师按授课的周课次为单位,编写该门课程的前置性作业,在开学第一周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前要完成对将要讲授的内容的前置性作业,起到提前预习的效果。当然,教师应定期检查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以达到设置前置性作业的效果,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2)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能将现代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将复杂、枯燥、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减少了理论阐述所需时间,从而将宝贵的课堂时间腾出一部分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所学的内容,并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争论中找到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授课时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案例,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让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明晰,并体会书本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运用的差异,让学生真正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将考虑问题的思路不拘泥于课本和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还应引进新的会计改革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效果。(3)成立学习小组,让先进带动后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贯穿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始末,其最主要的任务是督促本组成员完成课后作业,并就作业完成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予解决,从而进一步达到课程学习的效果。财会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集体精神,注重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学好财会技能的同时,学会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这也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三)修改现行的教学计划,增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为培养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学以致用,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实践,将实践教学与会计理论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1)充分利用会计实用软件和会计业务沙盘模型系统。课程应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进行会计实用软件和会计业务沙盘模型系统的操练,通过对模拟公司业务的处理和不同会计岗位角色的扮演,加强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和不同岗位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教与学效果。(2)引入有实际经验的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让他们的职业生涯经验与学生分享,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业务处理真实性和权威性的认同,增强他们从事财会工作的意愿,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进而推动该课程的学习效果。(3)让学生“走出去”。依托学院众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地感受财会工作的环境,工作流程。让学生见识真正的会计核算,听听财会一线人员的从业体会和具体业务的讲解,对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通过实地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以便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

(四)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期末成绩的评定方法(1)改革期末考试的内容。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考试题目设计比较偏向理论,注重考核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没有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学生往往考前突击背一背,考试就过关了,但事后记忆得越快忘得也越快。建议以后考试的试题应加大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题目应灵活多样,注重课程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可适当引入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革期末成绩的评定方法。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成绩的评定是期末成绩占大部分,这往往会误导学生,让学生觉得只要期末突击一下就能过关,造成不少同学平时疏于学习。要让学生下功夫学好《中级财务会计》这一核心主干课程,最直接的途径是改变期末成绩的评定方法,让平时成绩占三分之一,实践性教学成绩占三分之一,期末考试占三分之一。这样学生对课程的每一环节都会认真对待,真正学精学透该门课程。

(五)提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离不开一支爱岗敬业、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无论是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还是实践教学的组织,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应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技能的学习,应对该门课程内容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了解,通过参加研讨会,阅读财会期刊、与兄弟院校相互交流等形式提升会计理论水平,获取成功经验;应加强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联系,通过实际业务的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处理水平;应向名师学习精湛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讲授时要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实践与应用,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善于把书本内容外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真正地起到大学教师引导的作用。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环境变化促使财务与会计的全方位变革。因此,改革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培养满足财会职业届需求的应用弄人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陈银梅、吴云端:《〈中级财务会计〉学习重点与学习方法探究》,《西江教育论坛》2009年第4期。

篇5

 

一、引言

 

高级财务会计是在对原有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对企业出现的特殊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的总称。是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然而,独立学院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进行调研,总结和归纳了独立学院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构建了符合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方法,以期提高独立学院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独立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存在差异

 

跟中级财务会计相比,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更加“高、深、专”。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独立学院中任未取得统一。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进行调研,发现各个学校选取教材不同,因此导致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企业重组和破产清算会计等内容,基本上所有的独立学院都纳入了教学内容。而对于租赁会计、所得税会计、债务重组等有的学校纳入了高级财务会计,有的学校纳入了中级财务会计。

 

(二)教学方法单一,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

 

目前独立学院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因课时有限,为完成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由老师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生以听为主,适当的情况下辅以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使得学生过分的依赖老师。而且,通过调研发现,只有个别独立学院在理论课程后有实训部分,多数学院在实训部分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没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忽略了重要的实践性环节,违背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和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身很难,而且要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做为基础,所以要想学好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要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复习中级财务会计,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学练结合,以练促学,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练习题,巩固课上所学内容。这样的三部曲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独立学院的学生能做到以上三点的寥寥无几,有些同学来到课堂也不听讲,甚至小部分同学都不来上课。

 

(四)高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开设时间间隔过长

 

整个财务会计体系主要由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构成,而三门课程的联系非常紧密。三门课程的关系可以用“金字塔”关系来形容,位于塔底的是会计学原理,有些学校称为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等,一般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位于塔中的是中级财务会计,是对会计学原理的进一步深化,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开设;而位于塔尖的就是高级财务会计,它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独立学院的开设时间基本上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开设时间过晚,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开设时间间隔太长,在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时,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学生基本上已经淡忘。

 

三、构建适合独立院校的高级财务会计内容体系

 

(一)考虑到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

 

高级财务会计学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共同构成了财务会计体系。因此,在确定高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跟中级财务会计学的衔接。一般的独立学院在选择教材时都会三门课程选择同一个出版社的教材,这样的话,三门课程前后衔接的更加紧密。所以,在确定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时,一定要考虑中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有些内容已经划分为中级的,在高级财务会计学的课程上就不用讲解。

 

(二)确定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原则

 

高级财务会计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并不是因为它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进一步细化,而是它面临的是企业的特殊交易和特殊事项。是企业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或企业的某个特定阶段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这些交易和事项不是企业日常发生的,所以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独立学院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要在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参考如下原则来进行: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处理实务的能力;是否对学生未来的中级职称考试或者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有所帮助;是否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结业和考研的竞争力。

 

(三)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进行调研,目前各个出版社出版的的适合本科生用的教材种类繁多,四所独立学院采用的高级财务会计学的教材都不尽相同。要想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首先要有规范的教材。虽然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各个高校都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有一点是确定不变的,就是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所解决的问题是企业面临的特殊交易或者特殊事项。独立学院应该根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学生的接受程度与理解能力,选取适合自己的教材,合理的分配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精讲”,并且得多练,多结合实际的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考虑以上三点因素,独立学院在可以选择如下专题作为教学内容: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租赁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企业重组及清算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对于其他未涉及的专题,独立学院可以把它划分到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增设其他的选修课,以体现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四、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根据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进行调研,目前独立学院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方法就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收,这样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而案例教学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共同受益的目的。对《高级财务会计》而言,理论的部分必须要老师讲授,学生自己学习困难较大,因此可以选择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将鲜活的交易或事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学生思考,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

 

(二)自学反馈法

 

自学反馈法要求老师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分组完成,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或相关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和归纳。通过阅读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再通过作业或者其他的形式反馈给老师,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作业来确定上课的内容,以此来完成学习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比如说在高级财务会计的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的专题中都会涉及到所得税的调整。对于所得税的核算,一些独立学院在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上已经有所涉及,学生已经具备了此专业知识的自学能力。所以,对于这些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自学反馈法,让学生自学,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而且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三)问题导向法

 

高级财务会计学虽然面临的是企业的特殊交易和特殊事项,在之前的课程里面没有接触过,但是它依然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依然是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只不过是因为它的交易和事项突破了四大假设,所以需要在原有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专业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企业合并会计,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站在投资方的角度,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账务处理。具体合并的方式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账务处理是高级财务会计里新接触的内容,而控股合并虽然之前没有学过,但是在中级财务会计学里学过长期股权投资这号准则,已经学习过长期股权投资在各种取得情形下的初始确认和计量问题,其中就包括控股合并这种情形。因此,老师完全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站在投资方的角度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的账务处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

 

总之,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确定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要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展开,合理的确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独立学院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 中外; 中级会计学; 教材框架; 授课内容; 课后练习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日益趋同不仅便利了实体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也给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高等学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情势的日益高涨,会计专业以其专业技术性强、就业率高的优势为中外各大高校所青睐,各类国外会计资格认证与外国会计专业学位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高校财经类专业之中。此时,作为会计专业本科必修核心课程,“中级会计学”课程授课效果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笔者以自身中级会计学双语教学经验为基础,以中外中级会计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其教材框架、授课内容以及课后练习等进行对比与分析,总结中外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提出改善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与意见,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中级会计学概述

在专业高等教育过程中,为了满足教学方面的需要,一般将财务会计学分为初级会计学(亦称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亦称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会计学(亦称高级财务会计)。因此,在各国的财务会计学教材体系中,三者同属财务会计学的教学范围。但是,将三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无论是在体系编排上,还是在内容阐述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初级会计学主要阐述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般原理,属于入门课程;中级会计学着重阐述企业一般会计事项,如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流动及长期负债、投资、固定资产、损益、所有者权益等事项的会计处理,是财务会计一般理论与方法的运用。高级会计学着重研究企业因各种原因所面临的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因此,将三者合理划分、分别阐述,在会计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而其中,中级会计学因其内容的全面性、日常性,成为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中级会计学作为学习会计的重要课程,既是在初级会计学基础上的知识拓展,也是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会计精髓的思想升华,更是通往掌握与钻研高级会计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国学者在该课程的建设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教材与专著。就其实质,均为在遵循会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在持续经营的正常情况下,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研究如何以科学的方法对各种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但由于各国教育背景、教学理念、授课方式的不同,对于拥有相似内容的同一门课程,从其教材框架、授课内容到课后练习均有着较大差异。

二、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比较

(一)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共性分析

综观中外中级会计学的诸多教材,不难发现,在会计准则架构与内容日益趋同的今天,各国中级会计学的教材框架亦显现出一定共性,即总体布局均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体报表项目解析”。其中,“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对整个会计报表体系导向的基础性阐释与说明,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而“具体报表项目解析”则是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下,按照会计报表的排列顺序,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涉及到的会计业务与账户的具体处理方式进行解释与分析的过程。上述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统驭全局与实际操作、总体纲领与行动指南的互动关系。

(二)中外中级会计学教材框架差异分析

由于各国教育体制与教学方法的差异,就中级会计学这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言,也体现出了教材框架与教学顺序的不同。其最大的区别体现在财务报表的讲授顺序上,而从中也折射出中外中级会计学教学目的的不同。

国外中级会计学教材中大多将财务报表介绍放在各具体项目讲述之前,即在介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础上,立即引入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此种做法凸显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观,从最直观的会计工作成果――财务报表入手,让学生对整个财务报告体系有一个直接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形成统一的财务会计体系概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此种篇章结构安排也会导致一些教学困难。主要体现在学生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尚未熟悉各报表项目时学习财务报表,其重点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领会各报表项目的含义与作用,而难以掌握整个报表体系的内部勾稽关系。同时,国外教材的初级会计学专业水平偏浅,专业知识量严重偏少,致使学生看到复杂的报表项目时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反观国内,我国的中级会计学教材大多将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放在所有报表项目讲授完成之后,这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所有专业名词与会计处理方法基础上,深入全面地了解财务报表内涵,达到深化学生对整个财务会计体系了解的目的。但由于在讲述各报表项目前未对其进行报表全局的介绍,导致学生学习各项目时知识点较为零散,难以形成财务会计报表及其项目的全局观、系统观。

因此,笔者建议,在讲授中级会计学时,无论是国外体系还是中国教材,都应结合财务会计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介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后对财务报表体系及报表项目的勾稽关系进行较为简要的介绍,让学生既了解财务会计报表的大体框架以及今后学习的步骤及其内部逻辑性,又不致其感到混淆与困难。待到完成全部报表项目讲授之后,再进行报表的全面与深入讲解,前后呼应,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三、中外中级会计学授课内容解析

除了教材框架外,中外中级会计学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行文风格

总体而言,国外教材的写作风格呈现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点,每章均以一则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案例开始,该案例的相关知识点或疑问解析将贯穿于整章的学习,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知识的吸引力与连贯性,使学生了解如何在现实工作中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原则和技术。而我国教材的撰写多以精炼的语言、专业的词汇见长,由于考虑到相关法律责任问题,正文中难以见到真实案例,多以虚拟数据与例题作为演示范例。如此一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生硬与枯燥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增强。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借鉴国外教材的生动案例,将其在课堂上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达到洋为中用、取长补短的作用。

(二)授课重点

相较于国内而言,国外中级会计学的授课重点普遍呈现出“重财务理念,轻会计处理”的趋势。国外教材中对于账务处理的篇幅较少,且大多均为简单会计分录,其侧重于对某一理论或观点的反复论证,通过对简单案例的反复练习达到对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而国内教材中账务处理的比重很大,且多为复合会计分录,关注点在于提高学生对于不断变化与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

因此,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外教材的书本较厚,但其中复杂计算案例不多;国内教材的书本较薄,但篇幅较长的例题占据较大篇幅;国外教材的理论渲染成分较重,其中容纳了许多学者的不同观点;而国内教材中实际操作程序较多,基本上围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展开论述与演示。上述差异不仅导致授课内容的不同,也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与吸收。在学习国外教材时,学生常常感到理论阐述过于繁琐、有失重点,举例演算非常简单、但难以深化;而在学习国内教材时,学生则明显感到理论思路明确,但例题的复杂程度让其望而生畏。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日常教学,既要注重理论阐述,也不能过于繁琐;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不能仅拘泥于“工具论”,而应适当放宽视野,升华到“管理艺术”的层面,对理念加以引导与灌输,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张弛有度的教学效果。

四、中外中级会计学课后练习对比

对于课后练习而言,我国的教材建设确实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国外教材的课后练习数量较多、形式多样,且层次性、实用性均较强,从理论问答、实例演算到报表分析、案例讨论,均有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教材十分注重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因此在习题中常出现世界知名企业的会计报表与信息,让学生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开展多种多样的分组讨论与公开陈述等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鉴于上述情况,在日常教学过程,可结合国外教学方式与本国授课内容,安排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案例与习题,供学生练习,以增强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外中级会计学课程在教材框架、授课内容以及课后练习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建议,在开始学习每一章之前,可适当引入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完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相关教学任务前提下,简要地介绍财务报表的格式、内部关联、下一阶段讲授内容与报表的关系等,帮助学生在学习具体报表项目之前建立财务报表的整体概念;在授课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与贴近现实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练习方面,可开展诸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多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夏成才.中级财务会计(修订本)[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

[2] 唐纳德・E・基索,等.中级会计学(第12版)[M].饶菁,崔学刚改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 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 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 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 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篇8

关键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21-02

1、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与用的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快投入工作,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对企业来讲,他们也需要大量管理型和应用型人才来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在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过程中,各大院校针对学校特色和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学校特色教学,一方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和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制定比较科学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五部分构成。

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和体育;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财经英语、基础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基础、财政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审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专业任意选修课包含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公共关系学、跨国公司财务、证券投资、企业经营战略;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资产评估、项目融资与管理、投资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税法等。

除了专业教学课程,高校还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室教学课程和课外教学课程如军训、社会实践调查与实训、毕业实习等。

3、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3.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外语与计算机应用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一定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公共基础课要求课程设置内容全面,学分和课时设置较为合理。

3.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拓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学生不仅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而且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务管理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知识,其范围涵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四类模块。

一般来讲,高校的课程体系中,经济学包括宏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审计学、运筹学;管理学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市场;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学;此外还有财经英语、商务英语等英语专业课程。

由于专业基础课也有先后之分,所以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要先后得当,其中,经济法是在宏微观经济学学习的条件下才开设的,而宏微观的学习则要在学习了高等数学以后再开设;在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基础会计的科目后再学习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市场是在学习了基本的金融学后再开设;审计学虽然可以作为基础学科,但它的开设是要在学习了财务会计甚至是高级会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掌握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市场营销、税法等,学校可以结合总学分和总课程的限制考虑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课程。

3.3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是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方法、原则、实务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运作规律。设置专业必修课课时必须安排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掌握和理解。

3.4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差异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密切程度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未来职业领域内的才能,要求对两类选修课方向界定清晰,更加注重方向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如税务筹划、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公司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专题、金融机构和衍生市场、金融工程、财务风险管理、财务软件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3.5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方面高校首先会安排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这些综合应用实验,这对增强学生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学科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其中更重要的是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课程,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水平。现在很多高校实验室还不完善,有的学校也只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教学,所以不管是在实践课程安排数量还是在教学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上都有待提高。

4、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各大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侧重点及特色的不同来进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参照表1进一步完善。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的不同,笔者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以后,将专业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方向明确划分出来,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情况来选择所学课程。这两个模块将财务管理的方向从行业划分为银行、公司等类,同时将财务管理细分为投融资决策、资产评估、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等等,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课程选修主要集中在运用能力和发展能力这两个模块上面。

在这些课程体系的建设中,专业理论课程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设置。横向主要是是涵括了财务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基础课,如:宏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学、基础会计学等,这些课程设置相互联系又不重复,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培养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的较宽泛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体现财务管理从一般内容到拓展内容的运行规律;纵向则主要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三个层次予以设置,让学生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学习思想。

从实践教学环节看,要培养应用性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如表1中所示,大量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的课内实验和案例分析,着力建设模拟实验室,形成以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另外,高校也可以设置一些注重学科交叉和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特色课程,如模拟沙盘、特色案例分析等,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连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浅探[J],财会月刊(理论),2006,(12)

篇9

文章认为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是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学生难以较快胜任财务管理工作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建议,将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根据工作岗位需要确定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并据以确定课程体系。文章分析了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确定了课程体系建设应满足工作岗位需要、避免不必要重复,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兼顾地区和行业特点等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课程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工作岗位要求。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有不尽合理之处,大多数高校课程并没有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需求进行设置。

1 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市场需求角度进行论述,如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认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取决于人才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第二种观点从就业领域和工作类别的角度进行阐述,如崔莉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评估、企业理财、金融投资、财产保险、建筑工程造价、财务分析方面、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工作;吕立伟、张周等认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专门人才。第三种观点则从能力角度进行阐述,如朱开悉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目标是具备“宽、厚、强、高、熟”,专业能力素质要求高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执业人才。第四种观点从工作性质等角度进行论述,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提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我国学者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如第一种观点提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本质要求,但缺乏市场具体形态的描述,不便操作;第二种观点提出了具体工作类别,但提出的国际化等要求过高,难以实现;第三种观点抓住了能力这一要点,但“宽、厚、强、高”很难做到;第四种观点综合了市场要求,素质、知识和能力及工作性质等,较为全面,但提出的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目标超越了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能力,不切实际。

我们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其实质就是来源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这些可能的就业及发展岗位有出纳、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投资部助理、理财部经理、理财部助理、融资部经理、融资助理等工作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满足这些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

2 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确定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2.1能力结构

关于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杨克泉认为财务管理人才应具有娴熟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业务操作技能, 并且精通企业理财之道, 具有全面的谋划运筹能力[7]。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认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掌握语言表达能力、财经写作能力、经济分析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纳税筹划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等专业技能。朱传华认为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应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谋划能力、业务能力、决策能力等[8]。李文静则认为财务管理岗位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计算机操作、信息获取及分析、财务处理、金融管理等能力。刘其冰认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会计核算、税务筹划以及实践应用等业务技能。以上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要求。但是都是比较宽泛、抽象的概述,没有进行概括和总结,缺乏层次感,不便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

综合以上各个学者的观点以及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要求。可以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划分为三种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信息化等技术按照企业财务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标准等完成财务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财务工作相关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与上下级及税务部门、银行、客户、证券等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能洞察企业内外环境及经营状况,从而合理调整财务资源、制订财务管理制度,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或作出决策的能力。

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具备不同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除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理财部经理、融资部经理等领导岗位外,其他工作岗位都是毕业生可能的选择,而从事领导工作也必须掌握其他岗位的技术技能。因此技术技能是所有工作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就成为应用型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人际技能对于所有的工作岗位都非常需要,也是做好每一个岗位具体工作的技能之一。概念技能是财务工作领导岗位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生毕业后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也成为本专业所需要掌握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三种能力都需要培养,但重点应注重技能的培养。

2.2 知识结构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要求的技术技能、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

技术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具备的知识机构包括账务处理方面的知识、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融资方面的知识、投资方面的知识、全面预算等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成本计算等成本会计方面的知识、公司战略与风险方面的知识、税收筹划等税务方面的知识、财务软件等方面的知识等。

概念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概念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是在掌握技术技能所需要的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济分析、企业管理理论、经济法、财经写作知识、风险管理等知识及其收集与分析方法。

人际技能所应具备的知识。人际技能要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至少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行为科学、激励等方面的知识。

3 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很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是会计专业的简单复制。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目的只是为了招生人数,其开设的课程基本是会计专业的课程,再增加几门会计专业没有的课程。比如是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用双语教学等等。有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珠三角地区独立院校的实践课程设置始终在会计学专业框架下;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只有一些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如专业会计综合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务实验室等,并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投资、融资等建设实验室及实训课程。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理论色彩太浓。现有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虽然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但是开设的课程体系中没有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如融资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岗位之一,但是经过网上对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150多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还没有一所高校开设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课程;又如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不需要掌握每一个理论的推导过程,而几乎所有开设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大学都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性色彩太浓;再如,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管理学课程,传授管理历史、理论和规律,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企业管理内容很少涉猎。

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有课程体系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不够,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复。如《财务管理》课程中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投资的基本理论、项目投资、证券投资、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利润分配、财务分析、财务预算、杠杆原理、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内容与《管理会计》、《证券投资学》、《财务会计》、《财务分析学》等课程重复。

课程设置操作性不强。首先没有针对“应用型”设置专门的实训课程,如没有针对基础会计学开设基础会计实训。其次每一门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侧重于对概念、作用、原理以及决策工具和分析工具等知识的介绍,对于实际工作的流程、方式方法则一笔带过,没有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重点、要点、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介绍,更没有完整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流程,也不能帮助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领,学生学完一门课程以后也就很难动手操作。

区域性、行业性没有妥善解决。现有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没有体现行业性和区域性特征,没有针对该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特色设置有特色的课程。

3.2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满足工作岗位需要。满足工作需要即将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工作岗位需要确定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并据以确定课程体系。融资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岗位之一,要求学生掌握融资的基本理论、方法、程序等,相应地需要开设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投资学等课程。

课程内容有效衔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如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首先要开设基础会计学,让学生掌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程序后,然后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日常的财务问题,从而使课程之间有效的衔接。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必须避免课程之间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如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放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得税会计可以放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

课程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开设操作性的课程。对于一些课程而言,在课堂上无法有效的实现实践内容,就可以在该课程结束后,设置实践周,由实训指导老师提供真实的财务等资料按企业实际运行要求进行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结束后开设基础会计实训实践周,让学生模拟企业做一套简单的账。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专业课程内容要兼具理论性和操作性,在课程内容、结构安排上可以理论作为先导,将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并以实际案例及评析为支撑,以能力拓展训练作为巩固与扩展。

兼顾地区特点和行业特点。由于应用型本科一般是为地区或行业经济服务,所以在开设课程的时候可以结合高校所在地区或行业经济的特点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比如在以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开设一些旅游会计和酒店会计之类的选修课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历史、人文等课程,供学生根据可能的就业岗位进行选修。

3.3课程体系具体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除公共课程外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及集中实践性教学课四个部分。

专业基础课就是指本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具体开设的课程有:EXCEL在财会中的应用、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经应用文写作、企业管理学和基础会计学。

专业课程是根据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开设的核心课程,具体开设的课程有:中级财务会计Ⅰ、中级财务会计II、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实务、投资银行学、管理会计、投资理论与实务、融资理论与实务、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网上银行与网上报税、资产评估学、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行业会计、财政学、专业会计综合实训。

专业选修课程是为了扩展专业的知识面,满足服务地区或行业需要,开设的一些课程,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专题、货币金融学、海南经济概览、企业设立与运行管理等。

集中实践性教学。具体开设的课程有:基础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实训、企业投资和融资实训;在第二学期以及第四学期开设暑假社会实践课程。

【参考文献】

[1]汤炎非、谢达理.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探索.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17期;

[2]Xie da li,Tang yan fei.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verse and Dynamic Curriculum Tak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the excellent course in Hainan Province for example,载2013年6月Esuc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cience;

[3]葛文雷,吴丽贤,常珊珊财务管理人才建设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培养设想.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4 期;

[4]崔莉,加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思考.网络财富,2010年第10期;

[5]吕立伟、张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财会通讯,2011年第21期;

[6]朱开悉.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04期;

[7]杨克泉.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改革构想[ J ] . 财会通讯, 2006( 8) ;

[8]朱传华.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23期;

[9]李文静.财务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8月上;

篇10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建设

[DOI]10.13939/ki.zgsc.2016.32.236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办学定位划分标准,民办高校属于应用型大学,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也应当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民办高校本科教育与研究型的本科教育及纯技术型的高职高专都有区别,因此在进行核心课程建设时,应当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多方面考虑,制定一系列举措完成课程建设。

1 明确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研究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言的,民办高校特别是独立院校都是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高校相对于研究型高校,更重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侧重于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一般是为中小企业培养骨干员工的,他们对现实操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另外应用型与技术技能型相比,应用型对理论的研究应该比技术技能型的更深入些,对专业业务的培训可塑性和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性更高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不断地分析和改进技术,经过系列培训可以担当重任成为企业管理层。

因此,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候,既要注意适当的理论引导,也要注意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人文精神和诚信品质,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又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实务操作,能够与企业需求相契合,研究和技能相结合的,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 建造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体系

笔者所在的学院中,会计学专业分为四个方向专业,分别是:会计学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金融会计方向、ACCA方向。这四个方向在就业上各有特点和鲜明方向,同时也存在交叉替换关系。在过去的几年里,学院在这些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方面不断地变化、修正,力争反映出该专业的特色。在专业核心课程的了解上也不断地变化。就目前而言,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我们是理解为将学生培养为具备各种会计业务处理、涉税业务处理、能够熟练掌握企业会计部门主要日常事务处理的人,而需要设置的相关主要课程。就我们目前而言,经过不断地论证和组合,会计学专业方向以管理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初中高级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作为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其中将初级财务会计、财经法规及财务管理作为学科基础课程,上述其余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另外设计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多个高校进行论证研究,认为初中高级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这些课程为核心专业课。注册会计师方向的主要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的6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开设,金融会计方向的在会计学方向的基础上再开设与金融行业相关的会计课程。

在笔者看来,就目前而言,上述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体系不能鲜明地反映出应用型大学的特质,缺乏相关实践技术的训练课程。在设计核心课程体系时,个人觉得除了上述理论课程外,应该加多几门实训课程,将财务分岗实训、财务案例分析等纳入核心课程,实现应用型教育的有效性。

3 立足于应用型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

3.1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在大一第一学期安排上公共必修课,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才开设初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大二各种专业课开始汹涌而至,应接不暇。这是按照研究型大学课程开设的,对于应用型民办高校,应该根据专业特性和学生的特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设计。建议要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个人认为可以在大一第一学期课程设置财经法规课程,让学生对会计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明白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大一下学期可以安排初级财务会计学和初级财务会计实训,让学生及时地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训练,加深印象。如果学生接受能力尚可的话,还可以安排财务管理课程在本学期。大二上学期可以安排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同时安排经济法或者税法在该学期,可以安排会计信息系统或者ERP软件等软件操作课程,确保每个学期都有实训课。大二下学期,可以继续安排中级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的学习,同时开设财务分岗实训课程,作为对会计课程的一个总结操作。大三上学期,学生已经对专业核心课程较为熟悉了,可以加深难度,安排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学习,在实训方面,安排ERP沙盘模拟,中级财务会计实务等让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运作进行熟悉。大三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了,可以安排审计和财务分析课程,课堂中采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大四上学期,可以安排案例导读、跨专业模拟实训等课程,设计较为逼真的企业环境,让学生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在毕业工作前进行一次模拟的工作。其余专业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平时选修课程进行,设定一定的选修学分制度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3.2 界定好核心课程授课内容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初级―中级―高级财务会计学是属于主干课程中的核心。这三门核心课程的授课内容和难易程度应该呈现逐步递增加深的趋势,目前很多高校对这三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存在重复现象,这样既浪费了课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循序渐进接受度。例如,初级财务会计学中的存货计价方法、计划成本法、应收账款资产减值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增值税进项转出等知识点可以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学习。学生只需要对会计的基本原理和简单运用掌握透彻就好,由于目前社会上较少企业采用手工做账模式,因此里面关于凭证和账簿的知识可以采用手工实训的方式进行引导讲解,不需要花费太多课时;而对于中级财务会计学,可以针对六要素进行详细业务的学习,另外再对财务报表进行学习即可,对于高级财务会计,如果课时不够,考虑安排两个学期:一个学期对特殊业务进行学习;另一学期以合并报表为主进行学习,对于应用型高校,合并报表大可不需进行很详细的讲解。

4 提供良好的教学组织保障

4.1 采用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所有的高校都明白应该采用行动、案例导向的教学模式,但是真正教学起来能做到的却极少。民办高校作为应用型大学的主力军,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将教学方法灵活性运用于教学中,形成具有独立特色的教学模式。高校在课程建设时,可以对相关的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析,力争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理论以后工作都能用得上,工作时遇到相似问题就会自然地想到相关处理方法。教学方法花样各不一样,比如情景模拟法、情景想象法、案例教学法、问题中心法等,只要能达到目的的就可以运用于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自信的能力。

4.2 丰富教学资源

核心课程建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便是需要建立相对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在这方面,应用型大学可以采用建立学习网站的方式进行,在学习网站上将相关核心课程的基础知识、具体业务流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具体的实务操作进行分类展示,建立会计专业案例库等。在教材选用方面,尽量选择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教材既要有详尽准确的理论,也需要有一定的案例和实操练习。自编教材也具有一定的可选性,但是要确保适用性。

4.3 建立应用型教学教师团队

高校的学习中,虽然说主要是靠学生的主动学习,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意义重大的。民办高校由于其特殊性,在教师的聘用上比较多样化,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状态,即中年骨干教师少,公办高校退休返聘教师和应届毕业生居多。这样就导致平时在教学中,出现老教授极度注重理论讲解,缺乏实际应用引导;而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在课堂中也缺乏联系理论的案例。这对于培养应用型学生是极其不利的。民办高校应当采取措施稳住教师队伍,利用老教授引导理论学习,重用中间骨干教师,培养年轻教师,为年轻教师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做好校企合作工作。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每门课程安排相对稳定的教师进行授课,相互交流,形成特色教学。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个艰巨而持久的任务和目标。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在课程建设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每个学校都在积极地改进中,笔者所在学院也在积极响应中,在深化特色教育、深化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会进一步地优化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和教师队伍,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宇,张园.大学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建设重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