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4:1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在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基础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呢?这是大家在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中都要遇到的问题。下面学术参考网的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毕业论文不同于课程论文,是对整个学习研究生涯进行总结,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决定了作者将以怎样的研究内容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体现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如此之多的学生群体中,如何展示自身与众不同之处,在正式开始选题之前就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大量参考文献进行收集和阅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会计专业的参考文献要注意时效性,要检索近两年的文章。
2、参考文章要注意确保质量,除了要在权威的论文库检索相关文献外,还可以考虑会计专业类水准较高的期刊。
3、如果是涉及到会计核算方面的专业,一定要熟读相关的最新会计准则,包括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等。
通过上述几点要求,完成大量的参考文献搜集,阅读和整理工作后,即可进入到毕业论文选题阶段,关于如何选题,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1、明确选题方向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根据专业的具体方向来决定论文选题,如:会计核算(包括对会计准则的学习质疑)、财务管理、审计、税收、内部控制、薪酬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着手,也可以根据作者学习阶段所完成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根据专业研究的找重点来确定论文选题。
2、选题要小而具体
毕业论文选题不应太宽泛,导致论文内容体现不出研究内容的重点,需要细化到小而具体的方面。例如选择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就要具体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作者可以选择写建筑、化工、服装行业等关于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了具体的行业或者企业作为研究目标和实例,避免出现泛泛而谈的情况,需要注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不同行业进行探讨,也避免了选题出现重复。
3、选题要结合实际
学生在选题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或者工作内容来选题,这样才能更容易的展开论文写作。更重要的是,针对论文内容所需要的资料以及写作思路的建立能够促进今后的择业和实际工作。比如针对出纳的工作,建议可以选择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方面的选题
如果是销售方面的工作,可以选择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选题、以及薪酬制度激励机制方面的选题等;如果是财务管理,建议从财务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模式、纳税筹划等方面进行选题思考。
4、非会计专业学生选题建议
篇2
论文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大,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经济活动领域也随之拓宽,作为高校经济问题的护卫者,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在高校规范经济秩序,教育经费的管理,保障教育经费足额到位,减少损失浪费、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维护高校的权益,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观点。 一、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的问题
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其独立性是内部审计部门能很好的履行其职责的基本条件,一是,内部审计有其专门的工作,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构;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使其不能与其他部门职责相混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内审的负责人可以直接向学校领导报告与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的一切内容;根据内部审计准则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客观、公正的形式其权利。现阶段,纵观高校内部审计,高校的内部审计有的与财务部门设在一起,有的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也有与其他别的职能部门设在一起的,比较复杂。
2、制度还不完善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健全,工作不够规范。一是对于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谈话记录、审计取证方法等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做出严格的规定;二是对于一些重大经济事项、异常事项未能引起足够关注,对于审计深度也没有严格的要求。有些高校财务管理松散,账务处理不规范,提供给审计部门的材料不完整,甚至有意识的逃避审计,隐匿相关资料,致使内部审计无法得到真实的审计结论。还有些高校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有健全的内控制度,但是不能按其要求得到有效的执行,使得高校的审计部门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
3、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问题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应具有综合的素质,首先其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满足开展财务审计的能力,懂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成本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其次还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及财务政策了解,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以便用最新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学校自身的利益,能够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及时告知管理层,减少风险的发生,把损失将为最小。第三,还要具有开展工程决算审计的能力,要了解物资的市场行情,工程的结构、材料的性能、工程的计量标准和计价方法等有关物资与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测算专业技术。
4、内部审计技术本身存在缺陷高校的内部审计有别于政府审计和外部审计,高校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手段和方式方法容易受外界条件的限制。当前内部审计工作技术和方法,大部分还停留在纸质审计的阶段,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还很少,致使审计效率低下。一些已被政府审计和外部审计广泛应用的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科学方法,如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审计抽样方法,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很少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论文服务。另外内部审计受审计成本制约,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存在一定困难,致使内部审计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很难发挥。 二、完善内部体系的几点思考
1、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高校要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及权威性,保证其内部审计工作能过正常有序的开展,同事高校领导也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在机构设置方面给予合理的配置,有助于审计部门跟有效的开展工作,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从源头上制止舞弊现象的发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计任务,保证审计质量,在内部控制的管理上,认真分析高校及二级学院等其他部门在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漏洞,从而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2、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众所周知,社会经济的行为是靠法律规范的,法律法规的健全不但是对内部审计员进行约束,对其他与经济活动有关的部门,也是一种约束。制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内部审计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建立健全其内部审计制度,才能用制度来约束职能部门的行为,避免重要岗位重要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有了制度先行,内部审计的工作才会更好的开展。对于审计项目应重点建立主审负责、审计底稿三级复核等方面的制度,以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和风险关,确保审计结果公平公正。同时,国家应提早制定、颁布一些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以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以便内部审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笑为家的主人翁意识、遵守审计人员廉政准则和职业道德。面对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高校领导本身要对,审计部门高度重视,不能将随随便便的人放在审计的重要位置,在人员引进、聘任上要把好关,选择具有相应的专业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上岗。二是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其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拓宽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层面,提高其处理不同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四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思路上创新,接受审计任务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在特殊任务面前,发挥内部设计部门的关键作用。4、引进内部审计的先进技术
要与时俱进,积极寻求和探索适应新形势下,有利于高校发展的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先决条件,是内部审计人员能圆满的完成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先进技术和方法的学习,更有效的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要大力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干预,提高技术含量。同时要不断的完善审计抽样、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方法,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晓巍;牛学坤,论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财经问题研究
【2】王海波,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制度,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篇3
摘要:从以往研究看,仅从区别和联系或边界和融合性方面探讨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需要从视角上创新。本文在分析会计学与财务学差异性和关联性基础上,引入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分析会计学与财务学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由此展开会计学与财务学共生关系现状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共生发展对策。
关键词:会计学;财务学;差异;关联性;共生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务学作为独立学科已成为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会计学与财务学作为平行学科观点也得到认可。然而财务学在我国并不是很重视,财务学(我国又叫财务管理学)的名称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也不像会计学具有专业学术期刊。究其原因,人们对会计学与财务学之间的关系似乎仍然模糊不清,导致了我国的财务学发展远远落后于会计学的发展。国内学者在20 世纪8 0 年代开始就展开关于会计学与财务学间的关系研究。黄寿较早认为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有着不同性质和作用,财务工作是“理财”,而会计工作是“算账”。
乔元芳(19 9 8 )在支持财务与会计并列的基础上,深刻探讨了财务与会计在其对象方面的差异性。余金树(19 9 9 )较早从会计与财务的本质、历史背景、工作业务和目标解释其联系。毕业论文罗帮清(2000)认为财务与会计之间区别、联系、交叉和配合的关系。还有学者从中西方经济、文化、观念差异性分析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王远湘,2004;张妙凌,2005等)。 从本质上说,财务是管理资金的活动,会计是对财务活动的反映和记录,两者之间除了业务上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之外,是相互独立的。李心合(2008 )从历史演进、职能、逻辑差异和关联机制等方面重新解读了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差异性分析
(一) 从产生历史条件看会计学与财务学
会计活动源远流长,据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考证,会计行为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有十至二三十万年。但会计学产生于15世纪商品经济发达的意大利,其标志是系统介绍了复式簿记基本原理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面世。财务活动的产生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的产生为条件的,距今不过五、六千年的历史财务的产生来源于私有观念的形成,并与资源稀缺相伴随。显然,财务学也不像会计学那样古老,直到19世纪末股份制出现才产生,是以美国格林18 9 2年撰写的《公司财务学》的问世为其标志。虽然财务学的产生比起现代会计学的产生晚了几个世纪,但自财务学产生以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已成为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分支。
(二) 从发展路径看会计学与财务学
从学科性质上看,会计学学科性质曾有人认为隶属于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20世纪9 0 年代,我国在指定学校设置专业目录上,将会计学列为管理类学科的二级学科。尽管对此提出了很多质疑,但会计学隶属于管理学得到认可。相比之下,财务学的性质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财务管理在专业目录隶属于管理学,随之财务学也被认为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然而,财务学源于资源稀缺性,注重资本配置效率问题,除了财务管理之外还包括财务经济学。因此,从逻辑一贯性立场看,财务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从发展趋势看,会计是一种国际化商业语言,会计的标准也逐渐趋于国际化,这使得会计学的研究可以选择普世主义的或趋同的模式。但财务学有所不同。财务学作为一种实体性的管理活动,深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文化的影响。跨文化的财务研究表明,即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管理方式也会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而表现出巨大差异。我国将制度、文化等方面作为财务学内生变量因素进行研究,形成我国特色制度财务学,就是很好的印证。
(三) 从理论体系看会计学与财务学
会计学与财务学诚然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使得两者的理论体系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核心问题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点。从研究对象看,会计学已有向大会计学发展的趋势,对其研究对象必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是资金运动仍为主流观点;而财务学发端于资本市场,对资本进行有效配置,因而其对象是资本。从研究内容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学是以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为主要基础不断向其他会计领域拓展;财务学是探索资本运营规律,追求资本效率,总结资本运营观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不仅仅包括传统的财务管理学,还包括研究资本筹措和投放及其配置效率的计量问题的财务经济学。
从研究目标看,会计学一直以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为目标不断进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建设;财务学源于资源稀缺性,必然以实现稀缺资源优化配置为己任。从实践基础看,会计学是对企业这个微观层面资金运动过程进行核算与监督,而财务学既要关注企业自身融资问题,又要考虑资本市场宏观政策。从假设基础看,任何学科都是建构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的,会计学是以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为研究限定时间和空间范围,而经理与股东目标函数一致性假设、债权人利益得到完全保护假设、市场有效性假设、社会成本为零假设是财务学的假设基础,尽管这些假设远离“现实世界”并已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严厉批评。从核心问题上看,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一直是会计学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会计如果无力可靠地确认和计量这些对象,它就不会对其记录和报告,也就达不到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目的。财务学的核心问题是价值创造,其体系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价值最大化,现代财务学理论和实务的具体形态已是价值资源的开发、配置、利用和转变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联性分析
(一) 价值成为会计学与财务学的纽带
从历史考察可以发现,财务与会计两者的共同特征都在于对资金运动背后的价值创造过程的管理。只不过会计更为明确的职能在于以确认、计量及报告的手段反映这个价值创造过程的信息,而财务是直接对现金流转形式及其价值的管理。从现代实务看,财政部2007年了39 项企业会计准则和 48 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其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现值一直是财务学的核心概念,现实中财务价值创造与价值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基于“现值”的计量。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基于价值的现值会计计量。由此可见,
--> 财务上的“价值”与现实中会计界定的“价值”已无限逼近或相等。
(二) 资本市场促进会计学和财务学发展与完善
资本市场的出现与繁荣和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资本市场出现以后,企业与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资本的种类繁多,资本的价格波动剧烈,剩余索取权的不确定性增加。这时与资本运营有关的财务学知识与技术变得必不可少了,而且随着要素市场的发展,要素资本的流动性增强,以人力资本为首的其他要素资本逐渐有了发言权,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变得复杂了,对资本结构、财务治理、控制权等财务问题研究变得重要起来。资本市场提供的广阔空间和提出的关于管理和信息方面的需求,使会计的作用和效果得以被广泛认知,同时和资本市场完成了会计由簿记向现代会计的转变,并开辟了许多新的子学科和领域,资本市场对监管的需求促进了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使会计宏观管理的职能得到强化。
会计学与财务学关系的新诠释
(一)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共生关系分析
共生理论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体系中。从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社会、人文、法律等方面的研究中都借鉴和使用了共生理论。其实,会计学与财务学两者之间也是一种共生关系。共生形成的条件为:必须具有在时间和空间联系的独立共生单元,还需要为共生单元形成共生关系提供接触机会的共生界面;共生单元之间必须存在必然物质、能量或信息联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共生单元按照某种方式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流;共生单元的同伴选择是有规律的,不是随意的,共生关系的形成是逐渐相互认识和识别的,也会随着环境和时间变化而发生演化。会计学与财务学是有着不同发展路径和不同理论的学科,因而是相互独立的共生单元,资本市场成为会计学与财务学相互交换信息的共生面,而它们的共生关系是在资本市场逐渐认识和识别的,因而会计学与财务学是共生关系。
(二)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共生现状分析
自然界共生有“偏害共生”、“偏利共生”和“非对称互惠共生”、“互惠共生”等多种类型。如袁纯清(19 9 8 )所认为的,共同进化、共同适应、共同发展是共生的深刻本质,共生单元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能使彼此间在经历中可以进化到更高层次的状态。会计学与财务学是相互依赖与合作关系的状态,因而最好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然而从会计学和财务学发展现状看(见图1),它们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中,会计学发展要比财务学的发展完善得多,在某种程度上,财务需要会计提供信息进行资本运行,本身不能脱离会计而存在。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公司会计与公司财务得以发展与完善,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政府相关的会计与财务由此而产生,这些方面会计学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与财务学有相似的路径。20世纪中叶,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碳会计应运而生,丰富了会计学领域的发展。然而,财务学至今仍然远离生态中心主义,相关的环境财务问题,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
从行为角度看,行为财务不管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行为财务成为现代财务学里的显学;行为会计为会计实践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很难断言行为会计已经从传统会计中独立出来。从教育角度看,会计学在教育方面取得丰富成果。自从19 9 8 年教育部明确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国内高校纷纷以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为时尚,然而财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大同小异,没有实质性区别,发展空间可想而知。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会计学与财务学发展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中,不利于两者和谐发展,也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只有“互惠共生”模式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计学要加强行为会计研究。现行财务学模式侧重于经济活动,缺乏对环境资源、环境成本和生态资本的相关资本运作,忽视了环境自身的物质补偿过程和从环境中取得资源或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引致的对环境的补偿责任,导致财务风险加大。因此,财务学应该向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的财务模式发展。同时,财务学应加强理论框架建设和教育方面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玮,卢兴杰,杨丹.实验研究下的行为财务会计综述[j].会计研究,2011(5)
2.李心合.重新解读财务与会计的关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 (11)
3.李国运.论资本市场与会计的演化关系[j].会计研究,2007(5)
4.成小云.简评“公司财务概念框架轮”[j].会计研究,2011(7)
篇4
[摘 要]文章从分析新经济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入手,阐述了会计教育面临的挑战以会计毕业论文 及会计学专业教师为适应这种挑战应当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提高会计教师综合素质、优化会计教师知识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新经济; 会计人才; 会计教师; 素质结构
on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accounting teachers under neo-economy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webonomics places a higher requirement o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theessay expounds the challenges that accounting education encounters and the required quality that accounting teachers should possess, proposing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ccounting teachers and optimize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key words:neo-economy;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teachers; quality structure
一、新经济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新经济综合了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无形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它对会计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领域从企业范围走向社会层面;会计工作目标从单纯注重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会计核算内容从有形资产为主转向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并重;会计操作手段从会计电算化转向会计信息化;会计计量手段从单一的货币计量转向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的融合;会计报告时间从定期报告转向实时报告等等。这些变化,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会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对金融、财政、税务、统计、审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法律等相关知识有较多的了解;既要具备会计处理的基本技能,还要广泛涉猎其他技能,学会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充实工作内容;既要懂经济科学,还要了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否则,不仅无法适应会计领域的横向拓宽,而且难以满足会计专业的纵向发展。
2.外向化的职业理念。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当今世界的空间日益缩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企业与外界的联系通过各种经济往来体现在资本运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诸多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的职业理念、思维方式等如果继续停留于原来的模式,结果不仅是自己落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职业理念的外向化是新经济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对新知识有快速接纳和学习的能力、对外部财务信息有高度的敏感和借鉴能力、对会计的国际化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能力的会计人才,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需求。
3.开拓型的工作方式。新的经济环境,使会计工作领域因社会责任的考核、知识资产、人力资产等的作用而日趋复杂,会计操作手段因网络技术、信息系统的完善而日趋先进,会计面临的风险因虚拟会计主体、网上交易等日益增大。在此情况下,会计的工作方式绝不能墨守陈规,否则必然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把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会计人才,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拓宽会计的工作领域。并运用先进的会计手段,有效防范会计风险,使会计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二、会计教育面临着挑战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新经济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必然促使会计教育改革的深化。可以说,高等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观念、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1.关于会计培养目标。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必须把综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会计教育的目的。因此,应当适时调整会计人才的培养思路,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能应变”的人才培养战略。所谓“宽口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较为丰富的经济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所谓“厚基础”,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坚实的财会专业知识;所谓“高素质”,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所谓“重创新”,就是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所谓“能适应”,就是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的会计人才适应新经济的要求。
2.关于会计教育观念。传统的会计教育理念必须改变,一是树立通识教育观念,正确处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使受教育者精通会计专业知识但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掌握;二是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使受教育者在学历教育阶段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三是树立前瞻性教育观念,正确处理现实性教育与超前性教育的关系,使受教育者所掌握的知识既满足当前社会和工作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3.关于会计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体是传统会计教学的特征,教学活动基本上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学生在多数情况下,更像是一个知识容器,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由此而造成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无法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自我设计,获得超常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的教学主体必须下移,必须尽快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唯此,才有助于实现会计的培养目标。
4.关于会计教学内容。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研究领域日益扩展,会计工作范围不断拓宽,客观上要求会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有一个大的改革,包括纵向上的深化和横向上的扩容。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非货币计量会计等不应当继续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而应尽快纳入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同时对一些人所共知或中学阶段已经传授的知识,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法律基础等不再作为教学的内容。从课程的设置看,应尽量减少必修课,取消限选课,增加任选课,满足学生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关于会计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所教知识,认真执行法规制度,服从组织决定,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根据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外向型、开拓型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极不相符。因此,必须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互动式、定向式教学,并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习、社会调研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参与
--> 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6.关于会计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等会计教育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采用多媒体授课,既能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又可以节约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使其在单位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对象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会计教学软件以及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经济时代会计教育面临的又一课题。
三、会计学专业教师的素质结构新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对会计教育的影响,必然要求会计学专业教师优化和改善素质结构,否则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那么,新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呢?根据前述会计人才的特征和会计教育面临的挑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会计教师的素质从整体上讲应当包括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业务技术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等。
1.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当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需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综合型、外向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前提。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教学目的就可能迷茫,教学内容就可能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可能落后,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是对每一位会计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也是当前许多会计教师必须进行自我更新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应当由教学主体向学生的“学习伙伴”转变,淡化以自我为核心的意识,改变“牵”着学生走的做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二是教师应当由知识传授向“导学”方向转变,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培育他们观察、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三是教师应当由教学的操作者向“设计者”转变,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整合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各种教学软件,及时修正学生的学习路径,确保教学过程的优化;四是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中,将职业经验的积累与新知识的充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思想道德素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现代教育本身就是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加之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尤为严格。因此,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会计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高度的敬业精神。作为会计学教师,只有钟爱自己的事业,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把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培育他们的职业思想。
(2)高尚的人格魅力。“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其作用不仅在于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且还在于通过教师的整体形象影响后代,塑造民族精神,教师的道德品行,不仅决定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准,而且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会计教师必须具备健康向上、诚信正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行,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塑造人才,让知识的传授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下深入人心。
(3)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会计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社会性、对学生影响的深远性、对未来会计事业的重要性,自觉地履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把书本知识的传授与会计人才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会计事业的兴旺发达做出最大的贡献。
3.业务技术素质。主要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教学能力、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必要的实践能力。
(1)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会计教师具备过硬教学能力,保证会计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是知识结构合理的标志。这里的基础知识一般指培养学生的求知、思维、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会计教师特别要注重掌握两方面的基础知识。一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教育发展迅猛,对会计教师的需求激增,客观上形成了现有的会计教师大多是从专业学习直接转向专业教育,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的现象。而社会环境的剧变又造成当代学生的思想复杂但心理素质较差,由此而导致大学生中的心理不健康现象猛增。这就要求会计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认真研究教育规律,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引入会计教学过程,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二是外语知识。尽管全民外语热的现象目前受到非议,但对会计教师的这一要求不仅不能降低,而且还应提高。这不仅是会计教学的要求,也是学术研究的需要,它对于会计教师掌握最新的学术成果,了解国外会计教育的发展动态,培养外向型、开拓型的会计人才至关重要。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应具备的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它是会计教师开展会计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保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当是“宽”与“深”的有机结合,即在对会计、财务、审计等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同时,对会计学的某一个方向有深入的研究,绝不能再满足于熟悉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缺少宽泛的会计学知识,或缺乏对会计学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日新月异的今天,都将难有立足之地。相关知识是指会计教师不仅要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与会计学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其他人文自然知识。唯此,才能适应新经济的需要,巩固和发展会计专业理论知识。
(2)教学能力。主要是指会计教师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过程的监控能力。前者应当包括教师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会计教学语言的能力、针对教育对象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后者则是指教师为了保证会计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在其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教师知识处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3)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应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研究能力,它是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会计学术动态,接受最新会计知识,充实会计教学内容的保证;二是教学研究能力,它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学实践,认真总结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缺乏任何一方面的研究能力,都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教师。
(4)实践能力。如前所述,目前会计教师的经历绝大多数是从学生直接到老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这与实践性很强的会计学专业的要求极不相符,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面对会计实践的飞速发展,会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否则,很难胜任会计教学工作。
4.身体心理素质。有关资料显示,会计学专业的师生比在当前各种专业中最高,而会计学的发展又较快,因此,会计教师不仅承担着繁重的会计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很难承受来自各方面
--> 的压力,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缺乏健康心理素质的教师,面对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各种帮助来克服生活学习中烦恼的学生,还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四、优化会计教师素质结构的途径针对新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会计教师的素质要求,笔者认为,优化会计教师的素质结构,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自我完善。这是优化会计教师素质结构的基本途径,具体要求如下。一是加强学习。陶行知先生认为“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终身学习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会计教师必须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环节和会计学的发展趋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优化素质结构。二是投身实践。会计教师不能仅仅投身于教学实践,更要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经常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会计实践的发展变化动态,分析解决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第二,后续教育。这是提高会计教师素质的激励机制。根据会计教师的现状,一是要加强会计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尽快解决会计教师在教育规律、教育心理等方面知识和经验比较薄弱的问题;二是要加强会计专业理论的培训,帮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后续教育的方式可以针对教师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定期培训、进修学习、访问学者、经验交流、鼓励考取硕士和博士等。第三,岗位轮换。这是促进会计教师素质改善的一种手段,它对于防止教师的知识老化、避免产生工作惰性、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同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明显的作用。岗位的轮换主要应在专业教师之间进行,通过调换相关课程的讲授教师,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第四,强化考评。在制定考评制度时,既要注重教师的业务素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既要考评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要关注教师的科研水平,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利于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相反还会创伤他们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端生,李 征.网络经济下会计发展趋势[j].会计研究,2001,(11).
[2]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杨定泉.会计电算化人才应注意管理理念的培养[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