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9:0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务所审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企业融资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股权融资,另一种是债权融资,也可以称为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股东同意出让部分企业所有权,并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股东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和增长。债券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票据等方式筹集营运资金或资本开支。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借出资金,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并且获得该公司还本付息的承诺。融资成本是指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融资费用是企业在资金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股息、红利,发行债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借用资产支付的租金等等。股权融资成本的研究方法,一般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股利折现模型、股利增长模型等。股利增长模型是基于一固定的股利增长率,并不十分符合实际,现阶段应用也比较少。股利折现模型虽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相应的合理性。但是,多数研究者利用此模型计算出的股权融资成本,明显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有时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这样的计算结果显然不符合常理。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经典的计算模型,相比来看简单易懂、操作方便,数据获取较容易一些,在整个估算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客观性较强,测算结果的可比性相对较好。因此,本文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估计股权融资成本。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是探讨资产风险与资产收益的关系,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基础并且具有一系列的严格基础假设。它集合了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即选取选择国债的收益率以及所有股票或者所有债权的平均收益率等变量,整理出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认为,投资者面临两种风险,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而现资的组合理论指出,非系统风险可以采用分散投资的方法来消除。就是因为投资者面临着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就包括无风险报酬和风险溢价,股权融资成本则为无风险报酬率与其股票的风险溢价率之和。国内关于事务所审计质量在债务市场作用的研究较少,并且目前仅有的研究也没有一致性的定论,本文采用利息费用占比这一指标来衡量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利息费用占比,即利息支出占公司总负债的比例,利息费用占总负债的比例越高,说明债务融资成本也就越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西方的经济起步较早,因此西方对于市场的经济学研究也就比较早,同时西方的研究学者对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研究过程也较为全面,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类经典理论:“声誉机制”理论(DeAngelo,1981)与“深口袋”理论(Dye,1993)。DeAngelo(1981)认为,当客户公司决定聘请审计师时,由于不同的客户公司。
二、事务所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影响的实
有了不同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事务所的每次审计都能够增加其对客户公司的了解及业务熟悉度,从而能够为其自身带来专有优势,但同时审计师也随着熟悉的加深而面临丧失独立性的问题。DeAngelo认为这一问题可以依靠审计师声誉(审计师规模)使事务所独立于客户公司从而得到解决。因为,如果享有市场声誉的大型事务所,为其自某一客户公司牺牲了审计的独立性,其行为又恰恰被市场参与者观察到,那么该事务所相比于小型事务所来说,由于自自身处于大型事务在客户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更高的现状中,从而面临着更大的、其他的潜在准租金的损失。最终DeAngelo得出结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即越有市场声誉,则越能够持审计独立性,并具有更为准确的审计报告动机。与“声誉机制”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著名理论是“深口袋”理论,Dye(1993)提出该理论认为,维持高质量审计可以减少法律诉讼,审计师规模越大,越有市场声誉,越有可能遭遇法律诉讼,因此得出与DeAngelo相似的推论依据,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越有市场声誉,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准确的审计报告的动机越强烈。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大部分关于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结论均支持两者存在正相关,并认为国际四大确实代表了高质量审计服务。而对于我国的事务所审计情况而言,国内研究学者认为,国内优秀的审计师集中于国内“十大”所中,并且排名前十位的事务所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因此认为国内“十大”所代表了较高质量的审计。综上所述,本文选择国内“十大”所为高质量的审计的替代指标,并且将数据控制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基础之上,以避免干扰。对于股权融资成本的样本选取2009到2010年的深沪股票,剔除奇异值和缺失数据后,保留了88个数据样本,并采用几何平均法进行计算而得出,其中大所审计21个观测量,非大所审计67个观测量,配比较为均衡。债务融资成本的样本选取2010—2012年深沪股票,并选择其剔除数据缺失值和奇异数据后的3年里5个时间点即1月、3月、6月、9月、12月的共131个观测量进行计算,其中包括大所审计46个观测量,非大所审计85个观测量,做到均衡的配比。本文对于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的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新浪资讯。本文将排在前十位的国内事务所定义为高质量事务所,在spss分析工具中取值为1,非前十位所取值为0,为了排除其他审计因素干扰,数据选择中,均选择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数据。Myers和Majluf(1984)指出,在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对外融资成本较高,借鉴“声誉机制”理论和“深口袋”理论的结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则越能够持审计独立性,并具有更为准确的审计报告动机,而我们普遍认为,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能够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强投资信息,这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获得准确的高质量的信息,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最终影响融资成本,即审计质量先通过影响信息的对称性,从而信息情况影响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假设1: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假设2: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将名次排在前十位的国内事务所即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事务所的股权融资成本与债务融资成本均值分别进行对比。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090808421,而非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100546377。可以看出,高质量的事务所可以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即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同样,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00196936,非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02283012。高质量的事务所同样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即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通过均值初步分析,得出的结论同假设1和假设2相吻合。第一步,运用spss分析工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大所审计和非大所审计对股权融资成本影响的方差显著性差异,得到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所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的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所示:独立样本T检验中,显著性概率为0.705,大于5%,意思为在95%的概率下接受两者方差相等的原假设;方差相等时的T检验的结。
篇2
(一)有限责任制阶段。
事务所为了减轻责任、降低风险,几乎都选择了责任最低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制。从2001年“银广夏”、“麦科特”等一系列的舞弊案件,到目前发现的上市公司审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是有限责任制,于是要求改革有限责任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此外,有限责任的组织形式在决策、股东限制和质量保证等方面也显示出其弊端,难以满足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要求。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改革的警钟再次敲响。
(二)合伙制阶段。
立足于我国现实的国情,2006年我国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将特殊普通合伙企业纳入法律之中。与普通合伙相比,特殊普通合伙将合伙人的法律责任适度分离,避免了非过失合伙人为过失合伙人的行为“买单”的情况,有利于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不断做大做强,稳步扩张。而与有限责任制相比,特殊普通合伙打破了50个出资人的限制,并解决了“双重纳税”的问题。因此,特殊普通合伙符合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很好选择。鉴于此,自2010年7月起,财政部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规定,标志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正式进入实质性的合伙制阶段。
二、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一)法律责任的转变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有限责任制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普通合伙制事务所是所有的合伙人负有无限连带责任的一种合伙制。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是其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事务所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因非执业活动造成的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由此可知,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根本改变就是合伙人法律责任的改变。相较于有限责任制下的有限责任,特殊普通合伙制的重心在于强调特殊普通合伙制下合伙人的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的责任风险增强,使得注册会计师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和谨慎性,更专注于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二)声誉的提高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声誉是一种信号显示机制,良好的声誉能增加客户对其产品或服务的信任程度,会计师事务所也不例外。相对于有限责任事务所的合伙人承担的有限责任,特殊普通合伙制下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这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和风险的增加带来注册会计师声誉的提高,吸引的专业人才和客户自然也会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越高,就越有动机保持独立性,进而激励自身维持声誉。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考虑,不会为了一时之利冒高诉讼风险,降低自己的审计质量,承担审计师声誉毁损的后果。因此,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无限责任可以向证券市场显示一种审计师高风险意识的信号,审计师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会保持谨慎态度,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审计质量。
(三)独立性增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不受外力的支配与控制,按照审计规则进行审计。相对于有限责任事务所的合伙人以其财产份额为限的有限责任,降低了责任风险对执业行为的高度制约,弱化了审计师的个人责任。而特殊普通合伙制下执业合伙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事务所债务时,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财产份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所以,不同的事务所组织形式对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与责任约束机制的影响不同,也会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不同。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后产生的无限责任的约束机制,将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提出更高要求,使注册会计师能保持超然的独立性和高度的职业谨慎,从而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三、改进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影响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特殊普通合伙制立法建设。
我国只是将特殊普通合伙制的相关法律规定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加以论述,并未将其单独立法,这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极为不利。正所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首要条件是有法,没有法律的保驾护航,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推行特殊普通合伙制的同时要加强立法建设,完善特殊普通合伙制的相关法律规定,保证在执业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引导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加强法律责任和风险意识,提高执业能力,才能从法律上保证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推行顺利有效,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建设。
审计失败的根源多数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漏洞造成的,而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并不能完全改变这一局面。所以,应该在事务所转制的同时加强事务所内部控制,完善合伙人之间“权、责、利”相互制衡的管理制度,完善质量复核制度。通过设立严格的决策程序,严谨的风险管控模式,科学的绩效评价和人才培养制度,完善的质量复核制度等多项内部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做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根基。同时,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和谨慎性,从而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三)扩大事务所转制范围,加大事务所转制力度。
篇3
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为了让读者在研究某些问题时候,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让读者更进一步的了解作者引用的具体内容,从而解决读者的需求。下面是千里马网站小编整理的会计本科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借鉴。
会计本科论文参考文献:
[1]芦杰.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0,(02)
[2]牛莉侠.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1)
[3]董丽晖.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2006,(09)
[4]陈兴霞,曹军,费淋淇.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5]杜思晓.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8,(10)
[6]刘秋月.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Z1)
[7]王健.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绿色财会,2006,(09)
[8]包准,程宝华.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绿色财会,2006,(09)
[9]高俊杰,张东红.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种子科技,2008,(02)
[10]丁丽娜.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3)
会计本科论文参考文献:
[1]宋雪婷,安鹏.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2]丁红燕.审计失败及其后果--基于证监会2006-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丁红霞,丁红燕.审计失败:原因及对策--基于证监会2006年-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2(24)
[4]魏梦莹.新大地IPO何以被终止[J].资本市场.2012(10)
[5]张敬之.特殊普通合伙的市场反应研究--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01)
[6]李瑞青,白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7]郑杨.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分析--基于信永中和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3(31)
[8]李江涛,宋华杨,邓迦予.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政策对审计定价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3(02)
[9]肖小凤,王善平,肖雯.论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度的完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5)
[10]刘启亮,陈汉文.特殊普通合伙制、政府控制与审计师选择[J].财会通讯.2012(24)
[11]程启智,刘三昌.对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些思考[J].商业会计.2012(07)
[12]张连起.特殊普通合伙转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4)
[13]孟晓俊,严慧.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J].生产力研究.2010(12)
[14]章立军.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与应对--第四届立信会计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06)
[15]何新容.我国特殊普通合伙债权人保护制度的完善--兼与美国相关立法比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04)
[16]王星灿.试析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过错”[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8)
[17]黄洁莉.英、美、中三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演变研究[J].会计研究.2010(07)
[18]冯延超,梁莱歆.上市公司法律风险、审计收费及非标准审计意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03)
[19]王棣华.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制改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3)
[20]上官静文.特殊的普通合伙承责制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1)
[21]陈坤墙.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制度评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2]张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改革探析[J].财会通讯.2009(10)
[23]郭富青.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游走于无限与有限责任之间[J].当代法学.2009(01)
[24]逯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6)
[25]袁碧华.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的职业保险探析[J].法学杂志.2008(03)
[26]郑英龙.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的有限责任[J].国际经贸探索.2008(02)
[27]范健.引入有限责任合伙(LLP)制度的立法思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06)
[28]武晓玲,张亚琼,周水龙.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
[29]罗党论,黄旸杨.会计师事务所任期会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7(02)
[30]刘少锋.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36)
会计本科论文参考文献:
[1]程之议.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8)
[2]张俊生,张琳.特殊普通合伙制让审计师更稳健了吗?--来自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转制的经验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04)
[3]刘行健,王开田.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吗?[J].会计研究.2014(04)
[4]周中胜.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收费[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2)
[5]鲍金柱,冯研.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3)
[6]崔江涛.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4(01)
[7]谌小红,邹德军.共同经营会计核算探讨[J].财会月刊.2014(01)
[8]汪祥耀,吴心驰.我国合营安排准则(征求意见稿)与IFRS11的比较和完善建议[J].会计之友.2013(26)
[9]张立火.我国合营安排准则征求意见稿与IFRS11的比较及建议[J].财会月刊.2013(16)
[10]梁瀚文.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弊端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29)
篇4
关键词 新大地 注册会计师 法律责任 IPO
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概念的界定及认定因素
(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概念的界定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承办审计业务过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条款,或者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或者出于故意而不做充分披露,出具了不实报告,导致审计报告的使用者遭受损失,依法由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认定因素
通常情况下,导致注册会计师面临诉讼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注册会计师本身的责任,也可能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还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两者共同导致的。并非在每一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通常其只对因自身原因导致的被审计单位或者第三人遭受的损失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违约、过失与欺诈等。
二、新大地案例描述
(一)虚增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是上市公司尤其是拟IPO企业财务舞弊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新大地在2009年、2010年、2011年这三个连续的年度中,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3,542,195.03元、7,314,799.87元、6,150,129.86元。虚增收入的方式可以使现金流量表的最终结果不变,主要体现在最终的银行存款结果没有造假迹象,但是现金流量表的三大结构几乎异位: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被虚增、投资性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被虚减、筹资性现金流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被虚减。
(二)虚减成本
新大地在2009年、2010年、2011年这三年中,虚减的成本分别为1,223,110.93元、
4,256,610.71元、3,811,340.55元。新大地财务报表中所记录的出厂价严重偏低,有的甚至不够买油茶籽、茶饼等主要原料的成本。
(三)虚增固定资产
在2009~2011年间,新大地曾以支付工程款的名义向平远二轻建筑公司划拨了一笔钱款,账户科目中记录为在建工程。并且,新大地还将其列为股东资产,但现实情况是平远二轻建筑公司并未真正建造该工程。通过利用这种手段,新大地在2009~2011年三年间虚增固定资产金额合计达1140.91万元。
三、新大地案例中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独立性缺失
新大地案例中最引人瞩目的名字莫过于赵合宇,他身兼数职,既是新大地第三大股东――大昂集团的总裁,又是中兴新世纪会计师事务所的董事长,还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签字注册会计师。查看新大地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在验资机构声明中,虽然签字的注册会计师是赵合宇,但声明落款盖章的验资机构并不是其担任董事长的中兴新世纪事务所,而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前者并不具备证券资质,而后者具备证券资质,并且在国内事务所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财务报表审计把控不严
第一,销售与收款环节。面对新大地2009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巨幅波动(3月份为-104.24%,11月份为90.44%),注册会计师未向新大地公司提出质疑,也未对其异常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审计实质性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第二,生产成本结转环节。招股书显示,2010年、2011年新大地有机肥耗用的茶粕分别只有64.82吨和118.14吨,而同期有机肥的产量分别高达2555.34吨、9254.16吨;对应用于生产有机肥的茶粕占比分别仅为2.54%和1.28%,远远低于45%的技术工艺的最低标准。新大地目前的茶油精炼产能仅1500吨的规模,连行业龙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出厂价低得买不起原材料,企业却还可以得到超^同行一倍的毛利率,这些异常情况CPA并未将其披露出来。
四、新大地案例的启示
(一)CPA慎独
审计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能够使CPA在提出结论时不受妨碍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诚信行事,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新大地案例中,大华所CPA在执行审计程序时,没有保持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性,没有保持应有的客观公正的职业怀疑态度;注册会计师完全丧失了其应该有的义务和作用,沦为企业上市造假的工具。
(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要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必须确保自身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审计鉴证业务前,签字的注册会计师首先需要通过国家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质。在承接审计业务前,应充分了解客户企业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正确、合理地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将审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加大法律惩戒力度
除了以上提出的注册会计师层面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外,笔者认为现阶段相关法律不完善和处罚力度过小,是促使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铤而走险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新大地审计失败的案例中,大华所最后只承担了行政处罚。对此,应加强完善民事赔偿机制等,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感受到违规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从而起到规范作用。
(四)完善事务所IPO质量控制
审计业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尽管审计业务收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并不是所有被审计单位客户都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优质客户有利于事务所经济收益的提高,而劣质客户不仅无法为事务所带来收入,还会加大事务所面临的法律责任风险。出于对投资者与注册会计师的权益保护,事务所有必要谨慎选择和承接审计业务。
五、结语
本文基于新大地财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例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了该公司的造假手段,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过失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得出以下结论:坚持慎独原则是保证审计质量、防止审计失败的基础;CPA只有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才能高水准地完成审计任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戒力度,落实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环境,谨慎承接IPO项目,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作者单位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于守华.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以会计信息虚假陈述为视角探讨
[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33-35.
[2] 张敏.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6-19.
篇5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为非审计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逐渐成为最具潜力的增值服务。但一系列的财务舞弊案使人们认为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产生了严重影响。有关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是,在理论界一直没有得出统一的观点。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的论述了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 非审计服务 审计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
一、非审计服务和独立性的内涵
(一)非审计服务的定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四、十五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其他审计业务;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等。
(二)独立性的定义
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二、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的关系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化,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业务的核心从传统的审计业务逐渐向非审计服务转变,非审计服务带来的收入占事务所全部收入的比重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的学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审计的实质独立和形式独立。最具权威的应该是美国SEC,认为其负面影响有两个方面:(a)非审计服务可能使注册会计师产生对客户经济上的依赖性,在面对管理层的压力时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应有的独立性。(b)许多非审计服务实际上把注册会计师置于一种管理者的角色,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相关服务时会有损其客观性。也有许多学者用实证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购买的非审计服务越多,审计独立性所受到的影响也越大。
还有学者认为,审计师具有以市场为依托的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内在经济动因(孙红梅2008)。因此认为非审计服务本身并不一定损害独立性。如Defond等(2002)以2001年美国1158家处于困境并且了有关审计收费信息的公司作为样本,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来验证假设,结果表明没有显著证据表明注册会计师从事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其独立性。
汤敬(2007)收集了我国2002-2005年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得出结论:目前我国非审计服务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服务中的实质独立性。
三、政策建议
通过对以前研究文献的考查,本文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并不会一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非审计服务是一把双刃剑(杜兴强2001),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应加强监督管理,真正实现我国会计事务所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积极发展非审计服务业务。
杨艳艳收集了我国2005-2007年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得出结论:目前我国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并且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风险。因此在我国应加快发展非审计业务。在大力发展新兴鉴证的同时,应加强对非审计服务的监管,使我国的非审计服务从一开始就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
(一)加强非审计服务信息的披露
如果客户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均由同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则应在审计报告中披露非审计服务的类型、金额等相关信息,让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否受到了影响,对审计报告有正确的理解。
(二)鼓励和引导会计事务所发展新兴鉴证
实现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风险。现今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审计服务,这种结构不仅没有带来审计的高独立性,而且也不利于事务所的稳定与长远发展。
(三)建立注册会计师惩罚、诉讼赔偿机制,增加其败德成本
只要非审计服务所得利益不会超过其败德成本,在成本―效益权衡之下,作为经济人的审计师将选择保持独立。
(四)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的生命,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面临的经济业务错综复杂,而法律制度总是滞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注册会计师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执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公众的信任,审计报告质量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波.关于非审计服务与独立性的研究评述.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0:35.
[2]孙红梅.试论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的关系.实务研究.2008.3:29.
[3]汤敬.硕士论文.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7.
篇6
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2009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全面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本文主要阐明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审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主要体现但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不少有违职业道德的现象, CPA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诚信、独立、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执业行为。
二、案例回顾及分析:
中国证监会对绿大地事件展开行政调查,发现公司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期间,绿大地披露的业绩预告和快报曾五度反复,由之前的预增过亿,变更为最后的巨亏1.5亿元。该公司2010年3月的一季报,2010年4月28日预告基本每股收益0.27元,4月30日正式出台的一季报每股收益竟然只有0.1元。两天之差,营业总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暴跌。这一事件不仅抹黑了中国的证券市场,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CPA的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考。
1.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的破坏:
会计造假是贯穿于绿大地这一事件中的主题,回顾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绿大地公司的上市审计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具体体现在:①虚增资产:上市过程中故意抬高地价,从20万一亩到100万一亩。②会计分录和报表的造假:伪造销售合同,私自刻章。现金流表篡改多达27处错误。③审计缺乏必要的谨慎性:绿大地的造假从上市之前就开始了,上市过程的审计的券商难辞其咎。在2008到2011年公司频繁地变更事务所:在这期间一共有4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2008年中和正信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报告。2010年中准了无法表示意见。绿大地造假的时间长达 之久却没有被发现,这足以引人深思。
2.通过案例的分析和材料的收集,笔者认为,绿大地事件产生了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如下几个威胁:
①外部压力的威胁:在上市时候,绿大地公司向当地政府是省政府办公厅和金融办要求对审计其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一个稍微好看点的报告。面对政府机关的权威等外部的压力,CPA难以保证其执业的独立性。
②自身利益导致的威胁:自身利益包括有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众所周知,上市需要通过投行保荐人和财务审核等多个机构。在绿大地上市这一事件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上市中介机构存在灰色产业链存在。这条假流水线是由投行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相勾结形成。
③自我评价和密切关系导致的威胁: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和被审单位的往来过于密切同时缺乏对以前审计的谨慎的判断。在造假案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保障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关键审查环节现场审计一直被牢牢地掌控在造假军师庞明星个人手中,使其得以利用各中介机构的失职与疏忽,从容包装一系列造假数据,并最终骗过了监管部门和市场投资者。
3.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应用及经验教训:
①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注册会计的规范,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流程:我国有关条例明确要求了事务所的领导层应强调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应当维护公众利益,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实施项目质量控制,监督业务质量,但是案例中的事务所案件所涉及深圳鹏城和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在现场审计过程中的违规操作。
②具体业务层面的防范:在接受对绿大地 进行上市审计时候业务委托的时候,事务所没有显示出其应当保持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谨慎性。
③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是客观公正的体现,更是职业道德的精髓。事务所与中介结构的利益关系复杂,导致事务所和有关项目负责人的独立性的缺少,是导致次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4.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缺陷:
之所以虚假上市的案例屡禁不止,和我国现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有关。被审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这种微妙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审计的独立性丧失。
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与同一公司企业的保持长久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有碍于审计的执行。
三是收费不合理。被审企业一定程度上说了算,是的事务所面临外界的压力。
四鉴证与非鉴证业务的冲突,使得事务所有追求利润而忽视道德的动机。
三、政策建议:
从胜景山河到绿大地,从绿大地再到万福生科,最近几年,上市造假屡禁不止。上市审计最为IPO上市一环节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它们共同的特性在于一上市就表现为业绩的下滑。改革的推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篇7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合并 整合风险 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会计市场迸一步扩大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国审计市场。如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更加规范化了会计师事务的经营,极大的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整合问题还没有完全的解决,存在执业风险难以处理、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合并前存在文化差异等问题,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整合风险。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的整合风险
任何事物的前进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我国而言,合并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现象遇到各种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
(一)执业风险难以处理
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是提供审计服务,而审计服务作为一项特殊的业务,它有着较高的执业风险。因此,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建立统一的执业标准来降低其审计风险。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在职业标准、执业质量、执业经验等方面良莠不齐,甚至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合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并后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风险。
由于执业标准、执业水平的不同,对于同一审计业务,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将会采取不同的审计流程,同时审计重点也不尽相同,最终导致审计风险的差异。倘若合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对执业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极有可能导致审计的失败。如果该影响是重大的,就会使会计师事务所遭到声誉损害,甚至处罚。因此鉴于执业风险的难以处理,合并与否使各事务所左右摇摆,举棋不定。由此可以看出,执业风险的处理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一个巨大障碍。在对执业风险不进行详细评估和分析之前,各会计师事务所不敢贸然行动。
(二)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
为提高市场份额和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会采用合并这一措施。但是,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之前,并没有认真的深入研究合并的可行性。如果不对合并的潜在风险进行仔细的思考,就会给以后带来很多的没有必要的麻烦。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并不是很完善,一些有助于评价合并可行性的资料难以收集,这也给会计事务所合并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并且如果合伙人没有形成共识,也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因此,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可行性研究,是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一个关键环节。
(三)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很多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依赖于公司的原有体制,这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合并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所处行业的特殊性,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内部管理的重点环节。而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多出现人员流失较多的现象。因此,没有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考核分配这些问题,合并是无稽之谈。
(四)企业文化存在差异
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对企业并购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来讲,也是不例外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体现在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层面,并且文化的形成是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一旦形成就会很稳定。所以,对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是及其重要的。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在经营活动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所以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者要对来自不同事务所进行比较鉴别,吸取双方事务所的文化精华,整合内容,以实现不同文化融合。此外,双方在合并前一般会注意在有形的事务方面,却不注意难以把握的无形的企业文化。每个事务所在企业文化因素是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和摩擦,在合并过程中,这种局面不好好处理,就会影响合并双方形成共同价值观念,这可以会导致员工的大量流失。因此,合并的会计事务所在企业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未进行有效整合,合并是难以成功的。
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整合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合并前的可行性研究
会计事务所在实施合并前,合并各方要对合并应该要具备的步骤、条件以及前景等做出比较详细论证和调查。主要包括参与合并各方的现状、必要性、事务所合并的背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只有通过比较详细调查才可以获取可靠的资料,也要选取适当方法来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才可以作出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这样就可以避免合并的盲目性。
(二)促进执业标准的有效整合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职能机构,以保证执业标准的有效整合,进而降低执业风险。该机构主要有两个职能:第一,组织各类审计专业培训,以保证审计人员对执业标准有准确、充分的掌握,同时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第二,负责高质量执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比如对执业规范、审计流程、工作底稿等内容进行统一和规范。
(三)提高人力资源整合的有效性
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宝贵资源,合并很可能会引起企业员工的消极反应,甚至造成关键人才的流失,因此事务所在合并后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力资源整合。合伙人可以通过人才稳定、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三个整合策略来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实现留住人才的目的;通过对员工文化和技能的培训,实现提高员工职业能力的目的;通过建立合理、公平、富有挑战的薪酬管理体系,实现促进员工创造价值的目的。
(四)解决企业文化差异问题
企业的文化整合是一个比较慢的动态过程,合并后事务所内部就会有着两种甚至多种不相同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就会导致一些冲突和摩擦,当一些冲突和摩擦发生时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这样就可以防止矛盾的扩大。所以要确立员工相同的的使命、价值观和企业精神,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在员工内部宣传和强化这些相同的文化价值,这样就可以形成稳定的、会计事务所特有的文化体系。本文认为解决文化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在合并之前对合并各方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文化差异,并确定主流企业文化。其次,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事务所合伙人在企业文化融合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要用个人的行为去引导员工的行为,并确保他们对合并后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所有的员工进行文化培训,增强对新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对于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企业员工要学会理解和尊重,最终在彼此包容和理解中营造出和谐的企业文化。最后,对合并的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在保持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下,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者要根据战略目标与时俱进,进行企业文化创新。管理者可以通过吸收合并各方的企业文化精华,并进行有效融合,来实现其目标。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整合问题还没有展开系统的研究,会计师事务合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前要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在合并后,会计师事务所要严格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和业务管理,做好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的融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控制执业风险。这对合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如今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已经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一个趋势,也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慢慢走向成熟、走向规范化经营的道路,这也会极大的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杰克.福克斯.创建你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M].中信出版社,2003
[2]陈永宏.完善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治理之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
[3]徐慧.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的整合问题分析[J].商业会计,2011
篇8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审计声誉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并且结合我国审计实务分析了我国审计市场的声誉价值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声誉在我国审计市场没有经济价值,审计师可能没有建立高质量审计声誉的动机。
审计声誉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审计师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必然会把审计声誉的经济价值作为提供审计质量决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一、 审计质量
watts and zimmerman(1981)and deangelo(1981)给审计质量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他们把审计过程简单二分为发现过程和报告过程。审计质量就定义为审计师发现客户会计信息系统中某一违约行为并且对已经发现的违约行为进行报告的联合概率。因此,审计质量可用公式写为:
审计质量=p(审计师发现违约|存在违约)×p(审计师报告违约|审计师发现违约)
第一个概率是在违约存在时,审计师发现违约的概率,这个概率依赖于审计师的努力程度、技能、能力等等,反映了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第二个概率是审计师在发现违约时,他报告违约行为的概率。这个概率反映了审计独立性。这两个概率都必须非0,如果有任何一个概率为0。那么审计师就没有价值。如果审计师被预期为不会发现已经存在的违约或者不会报告任何已经发现的违约,则没有任何理由需要聘请审计师。
从上述审计质量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公式的右边以发现和报告这两个审计程序来反映了审计工作的过程,而公司的左边以概率的形式反映了审计工作的结果,其概率的含义就是对于含有重大错报的财务报告,审计师不会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因此,watts and zimmerman(1981)and deangelo(1981)的定义确立了审计质量的分析标准:首先,一个重大的错报必须被发现,其次,被发现的错报必须对外披露。
二、 审计声誉与审计质量
声誉常指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通常由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构成。高质量审计的声誉则可以认为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予以信任和赞美的程度。既然审计质量可以理解为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客户财务报告错报的概率,如果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想要获得高质量审计的声誉,他就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比如发现并且报告更多客户财务报告的错报。发现更多的财务报告错报信赖于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投入的审计资源。如果想提供更好的专业胜任能力就必须聘用更为优秀的人才,更为优秀的人才也必然会要求更高的报酬,从而会增加审计成本。
在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前提下,如果想发现更多的错报,审计师就必须寻求更多的审计证据,而审计证据又与审计成本成正比,更多的审计证据必然要求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进行审计,如更多的审计工作人员,更长的审计工作时间等等。
此外,发现更多的财务报告错报仅仅是审计质量的一个方面,高审计质量还要求审计师报告所发现的错报。但是,因为公司是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却不是财务报告的消费者,而审计质量又表示审计师发现并报告所审计公司财务报告错报的概率,因此公司对审计服务的需求并不一定是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也就是说公司可能不希望审计师报告所发现的客户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
但是,在审计师由所审计公司委托的情况下,如果审计师报告了客户财务报告中较多的错报,也就是说审计师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拒绝与管理者合作,这时,管理者就可能会解雇这个不合作的审计师,转向其它更为合作的审计师,此时,审计师就会失去与此客户相关的审计收入。
因此,审计声誉要求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但是更高的审计质量对应更高的成本,这种成本包括更高的审计成本以及可能失去与客户相关的审计收入。
三、 我国审计市场声誉价值与审计质量
审计师之所以愿意承担高质量审计的成本,是因为高质量审计的声誉能带来更多的收益(更多的客户、更高的收费)以补偿其成本。
在西方国家,如果审计师提供的审计质量获得了社会公众的信任,那么他凭借高质量审计的声誉价值,可以拓展更多的客户资源或者提高审计收费。如在西方审计市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卓越的审计声誉,占据了审计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且与非国际四大相比,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
但是,我国高质量审计的声誉价值可能不大。从审计收费来说,高质量的审计应当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以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弥补其增加的审计成本。审计的定价理论上也应遵循成本加成的原则,反映在审计收费的价格制定上则是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考虑自身的成本加上预期的利润就初步构成了产品的价格。
但是,以我国目前的审计收费现实来说,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都认为审计产品是一个无差异的产品,反映在价格理念上就是对于无差异的产品适用的是统一的收费标准,因此大多数城市的监管部门都曾经为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所谓的收费标准,该标准一般以资产或资本总额等等指标为参照,而很少考虑客户的复杂程度、审计风险等因素。
为此,笔者专门去查询了一下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审计收费标准,发现各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审计收费标准都是沿用以前各地物价局核定的审计收费标准,归纳起来大概有二种,一种是以资产规模的一定比率作为审计收费价格,一种是以审计人员的工作小时数来核定审计费用,其中又以资产规模的一定比率作为审计收费标准的占大多数;而笔者在走访实务中的审计人员和企业后发现,实际的审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审计收费与上述规定的标准相比都打了很大折扣,并且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之间审计费用的商定往往依赖于个人的关系而不是会计师事务所供应的审计质量。
刘峰、张立民、雷科罗(2002)对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被撤消以后的客户流向进行分析后发现,就连大名鼎鼎的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审计市场都没有显著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除了长安汽车(有b股)以外,从中天勤事务所转向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水平和转向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认为在目前中国审计市场中,高质量审计并不能带来更高的审计收费,如果事务所执行更高质量的审计标准,那么对事务所来说,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所以从审计收费的角度来说,高质量审计没有声誉价值。
如果说高质量的审计声誉不能体现在优质优价上,那么高质量审计的声誉能不能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呢?
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答案明显是“不能”。李树华(2000)研究了我国审计市场独立性和会计师事务所市场份额的关系,发现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背离关系,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的提高,其审计市场份额反而明显减少,“独立性高”成了会计师事务所获取客户资源的障碍。
审计师独立性越高,就越有可能报告他所发现的客户财务报告的错报,但是审计师的委托人是所审计的公司,如果审计师保持较高的审计质量标准,拒绝与所审计公司合作,那么谁愿意委托这种审计师呢?刘峰、张立民、雷科罗(2002)对原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流向进行分析时发现,客户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与审计声誉无关,原中天勤的客户中有三分之二选择了审计声誉不高的本地事务所,而本地事务所的独立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干预;超过三分之一的客户选择了原签字会计师加盟的新事务所,即与其签字会计师“共进退”。这说明“人脉关系”而不是事务所的声誉,是影响上市公司事务所选择的重要因素。
总之,从事务所开拓客户资源来看,高质量审计的声誉没有价值,反而会妨碍审计师发展新的客户。
综上所述,在我们国家,如果审计师选择追求高质量审计的声誉,那么他不仅要面对审计业务利润的减少,还要面对客户的流失,并且审计声誉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它既不能帮助它开拓新的客户,又很难据此提高审计收费。此外,审计市场禁止广告宣传,高质量审计的声誉只能通过口碑相传这种形式建立起来,那么,就算是高质量审计的声誉具有经济价值,这种声誉的形成也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是从长期来说,我们都将死去(凯恩斯,1935),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我国审计市场谁愿意去建立这未来经济利益遥遥不可及的审计声誉呢?因此,国内审计市场审计质量普遍较低的现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李树华. 2000. 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 上海三联书店
2.刘峰,张立民,雷科罗. 2002. 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需求. 会计研究,第12期
3.凯恩斯. 1935.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桐译). 商务印书馆
在西方国家,如果审计师提供的审计质量获得了社会公众的信任,那么他凭借高质量审计的声誉价值,可以拓展更多的客户资源或者提高审计收费。如在西方审计市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卓越的审计声誉,占据了审计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且与非国际四大相比,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
但是,我国高质量审计的声誉价值可能不大。从审计收费来说,高质量的审计应当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以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弥补其增加的审计成本。审计的定价理论上也应遵循成本加成的原则,反映在审计收费的价格制定上则是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考虑自身的成本加上预期的利润就初步构成了产品的价格。
但是,以我国目前的审计收费现实来说,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都认为审计产品是一个无差异的产品,反映在价格理念上就是对于无差异的产品适用的是统一的收费标准,因此大多数城市的监管部门都曾经为会计师事务所制定了所谓的收费标准,该标准一般以资产或资本总额等等指标为参照,而很少考虑客户的复杂程度、审计风险等因素。
为此,笔者专门去查询了一下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审计收费标准,发现各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审计收费标准都是沿用以前各地物价局核定的审计收费标准,归纳起来大概有二种,一种是以资产规模的一定比率作为审计收费价格,一种是以审计人员的工作小时数来核定审计费用,其中又以资产规模的一定比率作为审计收费标准的占大多数;而笔者在走访实务中的审计人员和企业后发现,实际的审计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审计收费与上述规定的标准相比都打了很大折扣,并且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之间审计费用的商定往往依赖于个人的关系而不是会计师事务所供应的审计质量。
刘峰、张立民、雷科罗(2002)对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被撤消以后的客户流向进行分析后发现,就连大名鼎鼎的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审计市场都没有显著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除了长安汽车(有b股)以外,从中天勤事务所转向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水平和转向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认为在目前中国审计市场中,高质量审计并不能带来更高的审计收费,如果事务所执行更高质量的审计标准,那么对事务所来说,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所以从审计收费的角度来说,高质量审计没有声誉价值。
如果说高质量的审计声誉不能体现在优质优价上,那么高质量审计的声誉能不能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呢?
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答案明显是“不能”。李树华(2000)研究了我国审计市场独立性和会计师事务所市场份额的关系,发现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背离关系,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的提高,其审计市场份额反而明显减少,“独立性高”成了会计师事务所获取客户资源的障碍。
审计师独立性越高,就越有可能报告他所发现的客户财务报告的错报,但是审计师的委托人是所审计的公司,如果审计师保持较高的审计质量标准,拒绝与所审计公司合作,那么谁愿意委托这种审计师呢?刘峰、张立民、雷科罗(2002)对原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流向进行分析时发现,客户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与审计声誉无关,原中天勤的客户中有三分之二选择了审计声誉不高的本地事务所,而本地事务所的独立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干预;超过三分之一的客户选择了原签字会计师加盟的新事务所,即与其签字会计师“共进退”。这说明“人脉关系”而不是事务所的声誉,是影响上市公司事务所选择的重要因素。
总之,从事务所开拓客户资源来看,高质量审计的声誉没有价值,反而会妨碍审计师发展新的客户。
综上所述,在我们国家,如果审计师选择追求高质量审计的声誉,那么他不仅要面对审计业务利润的减少,还要面对客户的流失,并且审计声誉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它既不能帮助它开拓新的客户,又很难据此提高审计收费。此外,审计市场禁止广告宣传,高质量审计的声誉只能通过口碑相传这种形式建立起来,那么,就算是高质量审计的声誉具有经济价值,这种声誉的形成也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是从长期来说,我们都将死去(凯恩斯,1935),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我国审计市场谁愿意去建立这未来经济利益遥遥不可及的审计声誉呢?因此,国内审计市场审计质量普遍较低的现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
1.李树华. 2000. 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 上海三联书店
篇9
【关键词】 专业特长;专业化;多元化;规模化
2009年10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09〕56号文件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加快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为落实“用5年左右时间重点扶持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跨国经营并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并“积极促进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健康发展,科学引导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厘清以下几个常见的命题。
一、事务所专业化、多元化和规模化可以共存吗?
在事务所的发展中,人们对专业化、多元化和规模化有一些惯性的认识:一是大多数人认为由于专业化是相对多元化而言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化经营是指以注册会计师的技能与服务对象的“专”,来实现审计服务的“精”与“高”的特色经营战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特长以及审计对象的专营成为审计专业化经营的基本条件,也使得事务所可能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其它领域。为此,大事务所必然追求多元化,而中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求得在激烈市场中的一席生存之地不得不追求专业化。二是只有在大型事务所规模和声誉达到一定程度、拥有行业客户数量较多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事务所专业特长,中小事务所不可能形成专业特长。以上认识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存在着以下悖论:
(一)专业特长是大会计师事务所专有的吗?
从众多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事务所专业特长确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规模和声誉达到一定程度、拥有行业客户数量较多的基础上,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为了适应法律法规的新要求而在执业中不断形成的。这是由于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数据容易获取,而且事务所在其聚焦发展领域或行业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建立大型的行业资料数据库,对执业人员进行更多行业技能培训,鼓励一些注册会计师专攻特定行业的会计服务工作等,以积累更丰富的行业知识并形成特殊的事务所专业特长,从而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会计服务产品,这只有大会计师事务所才能做到。但考察国内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中发现,事务所的专业特长在不同层面都会出现。在大客户市场,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逐步积累了专业特长,具有明显的外部和内部特征,使人们容易测量和研究,而在中小客户市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也会逐步积累起专业特长,其外部特征不明显但内部特征较显著,这是他们避开价格竞争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专业特长不是大会计师事务所所专有的,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自己的市场层面上培养和凸显其专业特长,并以此全面提升其竞争实力和塑造核心竞争优势。
(二)大会计师事务所走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之道可以缺乏“专业性”吗?
首先,大会计师事务所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大事务所,大事务所也是由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而来的,而且在这个由小做大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性具有凝聚和传递的作用:注册会计师作为专业人士在开拓市场中,专业性具有触类旁通的功能,注册会计师在某一方面树立起专业优势,体现专业化,在其它方面也容易树立起专业优势,从而实现以专业性来巩固和发展多元化的演进轨迹。其次,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发展有两种效应:规模递增和规模递减。也许所有事务所走规模化发展都希望实现规模递增,但现实中,一些会计师在盲目追求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中,常出现因技术和专业问题而“大而无力”,没有竞争力;因管理问题而呈现出“一盘散沙”,交易成本加大;因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事务所质量控制问题而声誉扫地……人们发现,事务所在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中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凝聚,业务的多元与规模的增大不仅无法实现规模递增效应,反而因摩擦成本、风险成本的增大,出现了规模递减,甚至拖累至灭亡或分崩离析。
(三)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强调专业化发展就意味着放弃多元化吗?
回答是否定的。如果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在凝聚专业化过程中已经聚集了足够的人才和技术,也因此凝聚了足够的客户与资金,这时事务所不以专业化来传递多元化与规模化,一定是不经济或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实中,有许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正是从专业化发展中树立了优势和品牌、吸引了众多的客户,凝聚核心竞争力后,为了回报他们忠诚的客户,逐步尝试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多元化服务,逐步形成不同的专业化群体,由专业化的支撑走向了“做大做强”之路。
由此可见,多元化与专业化互为基础,而且专业化、多元化成为事务所规模化递进的必经阶段。众所周知,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如果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呈现多元特征,注册会计师也就无法凸显出具有不同特征的专业特长,而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多元化发展,是由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性作为支撑,才能形成一个又一个区别于其他业务的某一专业性业务,出现多元化发展。这样,在事务所规模化发展中,人们很难相信单一业务品种可支撑起一个大规模事务所的局面,所有大规模的事务所都是由众多具有竞争力的多元化业务凝聚成核心竞争力来支撑的。只有事务所做到一定规模,才更有能力不断开拓具有优势的专业业务。
二、事务所追求规模经济会阻碍审计市场公平竞争吗?
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曾提出“马歇尔冲突”,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大规模生产经营能为企业带来规模效益,单个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必然会提高其市场占有率。随着市场结构中垄断因素的增强,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往往采用两种定价行为:一是采用低价竞争驱逐竞争对手;二是采用垄断高价剥夺消费者剩余。这两种破坏性竞争必将阻碍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发挥作用,致使经济丧失活力。因此,在市场经济中,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和保持公平竞争活力存在矛盾。
“马歇尔冲突”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存在吗?用前人的研究来推理分析事务所追求规模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否会导致“低价竞争”和“高价剥夺”?
在审计市场,人们一直讨论事务所的“低价揽客行为”(Lowballing)。Simon & Francis(1988)从审计师变更的角度检验“低价揽客”现象,结果发现在初次接受审计聘约时,收费折扣率高达24%;在随后的两年中,收费折扣在15%左右。Turpin(1990)发现直到签约后第3年,事务所的降价竞争行为仍然存在。Srinivasan & Scott(2003)研究发现,签约最初两年的收费折扣率分别为18%和12%,第三年恢复正常收费水平。但由于审计市场中的“低价揽客”实质上是客户和事务所在首次审计业务中都需要承担的一个“启动成本”①,是事务所预期获取未来竞争优势以及未来“准租”的理性反应,并非是大事务所凭借成本优势驱逐中小事务所的策略行为;同时由于审计服务是一种信用保证服务,具有“信任品”②市场特性,根据Klein & Leffler(1981)和Shapiro(1983)的质量酬金模型(KOPL模型),支付溢价成为客户确信审计服务质量的表现之一,审计收费溢价的存在又为事务所提供高品质的审计服务提供激励。因此,从长期博弈分析,审计收费高低成为判断审计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线索,大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出于自身声誉和质量的考虑,很少采用降低价格来进行破坏性竞争。
在审计市场中,大会计师事务所只有通过秘密合谋,控制审计服务的供给及其价格,才可能“高价剥夺”消费者。虽然在 1976年,美国国会公布的两份报告“The House Moss Report”和“The Senate Staff Study”中均认为“”③过高的占有率不利于市场竞争,但学术界的研究则提出相反的发现。Dopuch & Simunic(1980)研究发现,1965-1975年间“”在500强市场上的行业市场份额变动显著,不同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不同,相对市场份额的不稳定使得“”很难达成默契的“共谋”;后来众多专家的研究也指出,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换位以及其间的竞争、客户的流动,使得大事务所之间不存在秘密合谋。另外,现实中由于上市公司在聘用、解聘、审计公费的确定等方面具有主动权,即便是在英美等发达的审计市场中,上市公司也拥有较强的谈判力量。因此,大事务所根本无法通过控制审计服务的市场投放量来操纵价格,即便审计公费具有溢价,该溢价也只能是客户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回报(Moizer,1997)。为了赢得客户,大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致力于降低审计成本,并与客户分享成本的降低,这不会导致对消费者剩余的剥夺。
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发现,注册会计师在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时,带来的业务集中或垄断,不仅不会阻碍审计市场合理竞争,反而会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在一个高水平的平台上保持自由竞争活力,即在寡头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共存的审计市场格局中,事务所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和保持自由竞争共存,这是事务所业务差异化形成的“越专越精”和“越大越强”的必然结果。
三、大规模事务所一定具有高审计质量吗?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大规模事务所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来使用,主要的研究及其结论有:
Simunic(1980)在控制了公司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审计风险等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后,发现“”存在20%左右的收费溢价,审计收费溢价暗示着审计质量,因为高收费的背后需要有更多的审计时间和更高水平的专家服务支撑,以后众多学者也有类似的发现。因此,大事务所得到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格外青睐,这也给事务所带来更高的溢价收入。许多学者对澳大利亚(Francis,1984)、新西兰(Firth,1985)、美国(Palmrose,1986)、新加坡(Simon,1992)、英国(Chan et al.,1993)、中国香港(Gul,1999)的研究发现,“四大”审计收费普遍比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高出16.5%-36%。
DeAngelo(1981)开创性地提出事务所规模是审计质量(独立性)的替代变量,因为大规模事务所如果因质量问题丧失声誉,将损失更多的获取未来准租金的机会,因此,大规模的事务所比小事务所有更强的提供高质量审计以维护其品牌的内在经济动因,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意味着审计质量高。Simunic & Stein (1987), Francis & Wilson(1988)用经验证据证实了上述命题,即“”审计质量高于非“”。
Teoh和Wong(1993)将审计质量定义为盈余报告的可信度,发现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盈余反应数显著高于“非”审计公司,从而证实“”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高。Becker,DefondandJiambalvo(1998)用美国市场1989-1992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六大”审计的上市公司的操纵性应计要低于非“六大”审计的上市公司,并且“六大”主要倾向对正向操纵性应计的抑制,这说明六大更能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也支持了其提出的假设“六大具有高质量的审计”。Francis et al(1999)利用美国市场1975-1994年的数据进行类似研究,他们把美国会计师事务所按客户地域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客户在全球范围的“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分为第一层次,其他两个层次分别为国家所和地方所,他们研究发现,“六大”对盈余管理的抑制要强于其他两个层次的事务所,而国家所又要强于地方所,这表明,“六大”的审计质量高,能显著地抑制公司在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行为。
St.PierreandAnderson(1984)以发生的法律诉讼案件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志,发现尽管因为“六大”的“深口袋”而有更高的被诉可能,但“六大”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比非“六大”更少发生法律诉讼。Palmrose(1988)、Clarkson和Simunic(1994)、Simunic和Stein(1996)也得到了上述结论。
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大规模事务所能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假设。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规模产生质量,质量赢得声誉,声誉创立品牌。但人们的研究并不是一边倒。Antle(1982)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理性经济人,他们有自己的动机、按照价值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和行动,这说明大事务所具有“相机决策”的理性经济人行为,对不同盈余管理的公司会采取不同的审计质量,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并不是一贯的高。Kim et al(2003)对美国1983-1998年美国市场上市公司研究发现,当公司经理偏向于提高利润的应计选择时,“六大”的审计质量比非六大高;当公司经理偏向于减少利润的应计选择时,“六大”的审计质量比非六大低。随着2002年安达信的瓦解,美国新成立的权威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 The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在2003年6月对“四大”的审计业务进行抽查时,发现了大量的审计错误,因此建议“‘四大’个个需要改善其审计质量”,人们更加怀疑“事务所审计质量与其规模成正比”假说,开始更加理性地思考任何事务所都可能有审计质量问题,但只有在严格法制与监管、公平市场的氛围内,会计师事务所才能保持高水平的审计质量。
四、结束语
伴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一些关于事务所发展的争论总是“各说各有理”,这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中比较活跃的理论研究领域,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中无法统一的部分。从以上三个常见命题的分析可以看到,会计师事务所在发展中有关专业化、多元化和规模化的命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似是而非”的混沌状态。这实质上暗示着专业化、多元化和规模化存在可协调性,多元化与专业化互为基础,专业化、多元化成为事务所规模化递进的必经阶段,在事务所规模化发展中,培养事务所专业特长是核心和基础,差异化既是动因,也是结果。为此,事务所无论走“做精做专”、“做大做强”或是走出国门,都应当走差异化发展战略,培养事务所专业特长形成差异化业务,由业务差异化延伸为多元化发展,直到走向规模效应增大的规模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韩洪灵,陈汉文.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吗?――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1):53-60.
[2] 刘明辉,徐正刚.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的视角分析[J].审计研究,2006(2):69-73.
[3] 田利军,张玉兰.审计市场结构:自由竞争抑或垄断竞争[J].经济经纬,2009(3):76-79.
[4] Bell et al.,1997,Auditing Organizations through a Strategy System Lens, NY: KPMG.
[5] Craswell, A.,Francis, J. and Taylors, S. 1995, Auditor brand 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3):297-322.
[6] DeAngelo, L. E, 1981,The Auditor-client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An Economic Analysis, Michigan:UMI Research Press.
[7] DeBelde, 1997, An Expi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of Large Accounting Firm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32:337-355.
[8] Defond M.L. & J. Jiambalvo, 1993, Factors Related to Auditor-client Disagreements over Income-increasing Accounting Method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9: 415-431.
[9] Francis J. & Stokes, D.,1986,Audit pric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scale economics: further evidence from the Australian audit market,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4:383-393.
[10] Maher et al., 1992, Competition and Audit Fee,The Accounting Review,67:199-211.
[11] Krishnan G., 2003, Audit Quality and the Pricing of Earnings Management [J]. Auditing, Vol22:110-126.
[12] Simunic, D., & Stein, M. ,1987,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Auditing: Auditor Choice in the Market for Unseasoned New Issues. Monograph prepared for the Canadian Certified General Accountant Research Foundation.
[13] Solomon et al ,1999, What Do Industry Specialist Auditor Know?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8(spring):191-208.
[14] Wall Street Journal,1985,Audit Fees Fall as CPA Firm Jockey for Bids, (Jaunary28):33.
[15] Wolk, 1985, Accounting’s Bottom Line: Big Trouble, U.S. New and World Report (October 21):58.
[16] Yardley J A., Kauffman N L., Caimey T D., AIbrecht W D., 1992,Supplier Behavior in the U.S.[J].Audit Market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11:151-184.
[17] Zeff S.A., Fossum R.L., 1967,An Analysis of Large Audit Client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42(2):298-320.
注:
①客户的启动成本主要包括选择适当的事务所花费以及与事务所的沟通带来的效率损失;事务所的启动成本主要包括了解客户情况、业务特征等支出的学习成本。
②根据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程度,产品可以分为搜寻品(购买前即可知道质量)、经验品(购买后可知道质量)和信任品(消费者不能在事后判断出该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他事前质量的需求)(Nelson,1974)。
③根据1932年《财富》杂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排名,有八家会计师公司凸现出来,按名次它们分别是:普华公司(Pricewaterhouse & Co.)、哈斯金斯赛尔斯(Haskins & Sells)、皮特马威克米歇尔会计公司(Peat,Marwick,Mitchell & Co.)、莱布兰德罗斯兄弟蒙哥马利公司(Lybrand,Ross Broe & Montgoney)、阿瑟扬会计公司(Arthur Young & Co.)、阿瑟安达信公司(Arthur Andersen)、塔奇尼文会计公司(Touche,Niven & Co.)、厄恩斯特会计公司(Ernst & Ernst)。随后,“”几经合并整合,逐渐发展为“六大”、“五大”,2002年安达信(Arthur Anderson)因安然事件倒闭,变成现在的“四大”,即德勤(Deloitte & Touche )、安永(Ernst & Young)、毕马威(KPMG)、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 Coopers)。下文将根据不同时间的范围,不同研究文献交叉使用“”、“六大”、“五大”和“四大”的提法。
李晓慧教授简介
篇10
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破产案在美国朝野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安然事件凸显了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陷所带来的弊端(如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担安然公司的审计和咨询服务,安然公司的许多高级职员曾为安达信的审计师)。因此,美国的监管机构正重新考虑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如果此举得到落实,将使五大损失最少126亿美元的咨询服务费。无独有偶,银广夏事件也暴露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如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的同时兼任财务顾问)。透过这些审计失败案的立体反思,业界进一步认识到: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业务多元化的态势面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敏锐地把握各种现实或可能的利益冲突,以期塑造超然独立的职业形象。
一、何为利益冲突?
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会计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利益冲突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人的自我利益与其作为特定角色应尽的义务冲突;二是某人身兼双重角色时相对应的两种义务发生冲突(Beauchamp and Bowie,1988)。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而职业判断的受益人是社会公众,社会有理由期望注册会计师的判断能代表他们的利益,如果审计报告的使用人从审计中获得的收益比期望获得的利益少,则注册会计师面临着利益冲突。
(一) 直接经济利益
直接经济利益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及其亲属所拥有的股票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定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准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时,独立性将受到损害。在注册会计师非主动地获取客户股权的情况下,如继承股权,或以股东为配偶,或是接管客户公司,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执业前尽早处理股权,否则,注册会计师应拒绝对该公司的报告任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业行为规则解释101认为,在业务聘约期内或者在发表意见时,会员或其事务所已经或可以从企业取得直接利益,应视为对独立性的损害。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认为,配偶、未成年子女或与会员共同生活及由会员供养的亲属所拥有的财务利益,一般都视同会员的财务利益。
2000年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特别对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公司2698名合伙人(占全部合伙人的86.5%)至少违反一项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协会所规定的独立性准则的要求。不仅11位资深合伙人中的6位承认违反了独立性规定,专业助理人员也有10.5%违反了规定。其中最主要的事实是合伙人及经理人持有所审客户的公司股票,与客户具有直接利益关系。
(二)间接经济利益
间接经济利益是指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具有密切的但非直接的财务利益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注册会计师系财产委托人,或遗嘱执行人、管理人,而该信托在客户公司中拥有经济利益;二是注册会计师在客户公司或合资企业中拥有经济利益;三是注册会计师在某一非客户公司中拥有经济利益,而该非客户公司与客户公司之间有投资关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会计师道德准则》针对第一种情况指出,如果单一从业者或从业的合伙人、或其配偶或未成年子女是该信托的受托管理人,并且该信托持有的股权相对于公司所发行的股权或该信托的总资产比例是重大的,则不能接受对该公司的报告任务;对于充当遗嘱执行人或管理人的情况,适用同样的规则。对于第二种情况,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也认为会影响独立性,因而应加以禁止。对于第三种情况,当非客户接受客户投资者的投资是重大的,则注册会计师在非客户公司之间任何直接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将被视为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方面的独立性;同样,当客户接受非客户投资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在非客户投资者中有直接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将被视为损害独立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最后强调,注册会计师应独立于客户公司及其所有的母公司、子公司以及联营、合营企业。
(三)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情形
1、借贷关系
注册会计师或其所在事务所与客户公司及其主要职员之间一旦存在借贷关系,就意味着双方具有了财务关系,独立性就会受到损害。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会计师道德准则》指出,若注册会计师接受或向客户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主要股东贷款,理性的观察者则会认为其独立性受到损害。因此,无论是注册会计师本人还是其配偶、未成年子女,都不能向客户贷款或作为客户借款的担保人,也不能从客户处取得贷款,或由客户担保而取得贷款。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会计师行为准则》指出,会员或事务所,与企业或其高级管理人员、董事或主要股东之间有借贷关系,应视为对独立性的损害。不过,行为规则的解释101-5中提到了例外情况,即不追溯贷款(Grand fathered loans)和其他允许的贷款(Other Permitted loans)不属于限制范围。
2、在公司的任职
注册会计师在公司中曾经担任或正在担任一定的职位,则其独立性会受到影响,因为没有人能够超然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会计师道德准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接受业务前(不短于两年),如果是公司的合伙人、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或职员,则将被视为在公司中拥有利益,这会削弱他对该公司做出报告时的独立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会计师行为准则》除禁止会员担任客户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与此相当的经理人员或职员外,同时禁止会员成为客户的股票承销商、股权信托人、客户养老金或利润分享信托业务的受托人。
3、 物品和劳务
如果注册会计师接受了客户的物品和劳务,其立场和表现将受到影响。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职业会计师道德准则》指出,注册会计师不应接受与社会生活中正常的礼貌不相当的馈赠或礼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如果审计人员或合伙人接受纪念物以外的礼品,即使通知所在事务所,也会影响其独立性。
4、 前任从业者
会计师事务所前任合伙人或股东,由于辞职、离任、退休或出售股权等原因离开事务所,仍可能与客户发生利益关系,特别是参与事务所的业务活动或就职于原事务所的客户公司(如安达信的审计师被安然公司聘用),可能存在损害独立性的情形。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如果前任合伙人仍使用原事务所的办公室,或收到原事务所的利润分成,则这种利益关系影响事务所的独立性。
5、收费
如果注册会计师的收入严重地依赖于某一客户或某一客户集团,可能会屈从客户的压力而不再保持独立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认为,从某一客户或客户集团的收费是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的唯一或重大部分时,注册会计师应认真考虑其独立性是否受到损害;向客户提供服务而收取的费用,延期后尤其是在下一年度签发报告时仍未收到,也可能会损害独立性。
6、佣金
注册会计师通过向某些人员支付介绍费来扩展业务,或通过介绍他人的产品或服务收取佣金,可能使注册会计师面临利益冲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行为准则》,对佣金与介绍费作了相应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不得为了佣金而向客户推荐或介绍产品或劳务,或为了佣金推荐客户的产品或劳务;因推荐或介绍某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给他人或团体而收受介绍费的会员,或通过支付介绍费已获得客户的会员,应披露收受或支付的介绍费。
二、行为约束与核心价值
根据传统的观点,美国审计实务界和理论界一直把独立性视为一项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或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强加的行为限制。而1997年7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的白皮书则将独立性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核心价值。
(一) 行为约束观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独立性进行了长期而广泛的研究探讨,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主要为抵制客户压力或影响、审计人和经理合作或合谋、审计人员实质独立和形式独立以及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等。具体表现为对缺乏或丧失独立性的行为做出判断,并制订了一系列限制性条款。目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执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某些行为与关系都做出了禁止性规定,包括直接经济利益和间接经济利益关系等。这些规定以堵漏的方式提炼出来,但却不能涵盖所有的方面。不仅投资者和管理者担心由于情况的变化使得限制性规定捉襟见肘,实务界也对这一套复杂刻板的准则颇有微词,认为费时费力,成本过高。
鉴于公众认为注册会计师同时审计客户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不可避免存在利益冲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列维特(Arthur Levitt)在其任期内欲拿五大开刀,要求他们在2000年分离咨询业务。列维特认为贪婪与狂妄已经使注册会计师传统上为股东提供公允财务报告的使命产生偏离,致力于拓展利润丰厚的咨询业务使会计师事务所疏于其主营的公司审计,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质量下降。为保证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时的独立性,列维特建议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包括设置财务信息系统、内部审计、保险统计、薪酬系统设计等在内的一系列咨询服务。但这一建议遭到了包括五大在内的注册会计师界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认为,如果审计与咨询分开,会计师事务所很难吸引最佳的专业人才,注册会计师全方位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将受到影响,同时将降低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质量水平,并将阻碍会计师事务所吸引优秀人才。
经过一番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五大 会计师事务所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初步达成妥协。五大有条件接受SEC关于独立性的限制:事务所只有经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充分论证后才能获准提供IT及其他咨询服务;事务所的独立性须受独立监管,以判定其业务是否有利益冲突;事务所不能接手超过其全部业务收入40%以上的内部审计业务;上市公司须披露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的会计、顾问及税务服务费明细。
(二)核心价值观
1997年7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白皮书,其指导思想在于把独立性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即独立性并非只是对注册会计师的外在行为加以限制,而是保障和提高自身执业水平的基石,一个缺失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成果对相关利益主体而言毫无意义。因此,为实现注册会计师的社会价值,就必须时刻把独立性视为自身的核心价值,并养成一种基本的职业意识。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成员威廉教授在1997年3月《Accounting Horizon》杂志上发表的论文《Auditor Independence:A Burdensome Constraint or Core Value?》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存在价值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另外两个是计量方面的专长和实施标准化规范的能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应尽力保持和发展自身的价值,注册会计师对独立性的遵守应源于一种由内向外的动力。
2000年11月,美国独立准则委员会了一份审计师独立性概念框架的征求意见草案,其中包括独立性准则的定义、目标以及基本原则等。该概念框架草案列出了各种可能削弱审计独立性的潜在威胁:(1)自我利益威胁(self-interest threats),即来自于注册会计师涉及个人利益时的威胁,自我利益包括注册会计师的情感、金钱或其它个人利益。(2)自我检查威胁(self-review threats),即来自于注册会计师检查自己工作或事务所他人工作的威胁,评价自我或自身事务所的工作很难没有偏见。(3)倾向威胁(advocacy threats),即来自于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倾向支持或反对客户的状况或观点的威胁,即注册会计师容易模糊第三方的角色。(4)熟悉(或信任)威胁(familiarity or trust threats),即来自于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密切关系的威胁,注册会计师与客户有着密切的个人或职业关系时,可能不加怀疑地接受客户声明书或观点。(5)胆怯威胁(intimidation threats),即来自于注册会计师认为他被客户或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强制的威胁,如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不同意客户关于会计准则的运用时被威胁解除业务约定等。
倘若将行为约束视为他律,核心价值则是自律。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特定时期,缺乏自律能力成为注册会计师贯彻独立性的最大障碍,于是有关方面就会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有损独立性的各种行为进行限制。这时,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一种行为约束。随着服务选择范围的拓宽、审计技术的现代化、经济信息的几何级数增长、社会公众对审计信息的依赖和期望度的提高,尤其是非鉴证业务比重的扩大,注册会计师面临着恪守独立性的挑战。审计独立性不再是对外部限制的一种机械反应,而成为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职业素养。因此,独立性应是行为约束与核心价值的统一。
三、独立性的防护措施
不论是安然事件,还是银广夏事件,莫不与独立性问题相关。尽管目前我国的会计市场排斥高独立性的审计供给,但独立性依然是注册会计师安身立命的基础。有的注册会计师炒股,有的事务所搞承包、收入分成,把客户、审计收入包给个人,出让事务所的公章,事务所的个人收入与被审计上市公司紧密相联,独立性何在?如果注册会计师失去了独立性,那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汪建熙,2001)。针对目前会计市场独立性缺失的现实,本文作者提出如下考虑:
1、作为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股东的注册会计师(包括其直系血亲和近亲,如未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岳父母及公婆等,下同)如果在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拥有客户的股票等),则该事务所不能接受对客户的审计和其他鉴证业务;作为事务所一般职员的注册会计师,如果在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则他(她)本人必须回避。
2、对于涉及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三种情形,作为合伙人或股东的注册会计师,不应接受对客户的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作为事务所一般职员的注册会计师,存在上述三种关系时,应当申明回避。
3、如果注册会计师是事务所的合伙人或股东,应禁止与客户公司、管理层、董事以及主要股东之间存在借贷关系或担保关系。如果注册会计师为一般职员,在拥有上述借贷关系时,应当申明回避。但根据正常的贷款程序、条件和要求从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如住宅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除外。
4、如果注册会计师接受任务前的两年内是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与此相当的经理人员,则不能接受该客户的审计鉴证服务。
5、注册会计师不应接受客户的物品和服务,除非接受的条件不比客户的大多数职员更优惠。
6、当会计师事务所从一个客户或一相关客户集团的收费超过业务总收入的15%时,应当考虑客户集中度风险对独立性的影响,并记录在案。
7、注册会计师为客户提供审计或审阅、代编财务报表以及审核预测性财务信息时,不得支付或收受佣金。非鉴证业务不属于禁止之列,但须向客户披露支付或收受的事实。
8、注册会计师在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时,不能同时为客户提供内部控制设计、记账、纳税或其他影响独立性的服务。如果管理咨询收入超过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的50%以上,应考虑审计与咨询机构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