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5:1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审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能源审计,规范油田企业节能管理工作:满足政府节能监管需要。政府可以通过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来考核评价用能单位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以达到节能监管的目的。促进节能管理工作规范化。通过能源审计,中原油田在节能管理工作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各用能单位管理水平不一,通过解决能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油田节能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推进了油田节能降耗的深入开展。促进油田企业节能减排,为分析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状况、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提供依据。
2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效果分析
2.1能源管理制度
用能单位虽然都制定了节能能源管理办法,但缺乏有针对性的能源管理制度。通过能源审计,60%的用能单位单位建立了《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能源计量管理办法》、《能耗定额管理办法》等节能管理制度,对节能目标考核、能源统计、计量和定额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基本能够满足能源管理的需要。
2.2能源计量
2009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占被审计单位总数的25%,2010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占审计单位总数的90%,2011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为100%。至2012年,各单位设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建立了能源计量器具统计台帐,绘制了网络图。
2.3能源统计
经审计,用能单位虽普遍有相应管理制度,但存在着以下2个问题:能源统计管理制定过于笼统;存在能耗统计漏失现象。随着审计结果在用能单位的应用,油田在能源统计方面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各单位都制定了能源统计管理制度,设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建立了能源消耗统计台帐。
2.4能源定额
各用能单位虽都根据实际情况对能耗进行了定额管理,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能源定额管理不全面,如大部分单位只对成品油进行了定额,未对其它能源进行定额。能耗定额指标未细化到单台耗能设备,如某单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油料、天然气、外出车辆用油定额管理制度,但是没有细化到单台设备。为规范用能单位的能源定额管理,2011年-2012年,油田起草并标准Q/SH10250866-2012《油田主要用能单位能耗定额编制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
2.5节能目标考核
经审计,各用能单位在节能目标考核过程中还存在“节能指标约束性不强、年度节能奖励侧重力度不够”等问题,随着油田节能目标考核的规范,各单位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开展了节能目标考核及树标达标活动,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
2.6更换高耗能设备
至2012年,油田在淘汰高耗能设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6.1国家明令淘汰电动机情况
2010年11月总共更换国家明令淘汰电动机402台,更换国家明令淘汰成套设备103套。目前油田已无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型号电动机。
2.6.2高耗能变压器淘汰情况
油田利用三年的时间分批更换了挂网运行的S7及以下型号的高耗能变压器。截止到2009年底,更换高耗能变压器1042台,安装S11型节能变压器942台。目前分公司挂网运行的配电变压器全部为S11型的节能型变压器。通过能源审计,摸清了油田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企业的用能概况、生产工艺和能源流程,并通过对审计资料和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目前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节能潜力所在和改进措施建议,推进了油田节能降耗的深入开展。
3油田企业能源审计发展方向探讨
油田企业能源审计主要以规范节能管理工作为目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能源审计提高了油田节能管理水平,规范了节能管理工作,并形成了中石化标准《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方法》标准,油田企业下一步能源审计工作重点是什么,“审什么,如何审”这是我们能源审计人员目前思考的问题。按能源审计内容来分,能源审计可分为初步审计、专项审计、全面审计,油田对用能单位审计为初步审计,下一步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方向应向专项发展,更加充分发挥能源审计在节能管理中的作用,保证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
4结束语
篇2
内部能源审计的原理和内容内部能源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查阅企业用能系统、设备台账资料,检查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②核对电、气、煤、油、市政热力等能源消耗计量记录和财务账单,评估分类与分项的总能耗、人均能耗和单位能耗;③检查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审查节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④检查前一次能源审计合理使用能源建议的落实情况;⑤查找存在节能潜力的用能环节或者部位,提出合理使用能源的建议;⑥审查年度节能计划、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核实公共机构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说明;⑦审查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情况,检查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2化工企业内部能源审计程序
2.1前期准备在开展能源审计工作之前,企业应组织相关的领导小组,并按照能源审计的岗位配置合适的审计人员,划分岗位职责,在实际能源审计过程中,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审计领导小组要制定化工企业内部的能源审计目标,按照一定的审计期限进行,完善能源审计方案,聘请专业的能源审计顾问,对整体的审计计划进行修订。沟通协调好被审计部门、单位的关系,向有关人员详细讲解能源审计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根据本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生产规模等具体情况,量身定做了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能源审计流程,在实际资料调查、数据提取、统计分析、对比论证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程序进行。
2.2现场调查测试根据任务分配,由内部能源审计小组相关人员进入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车间、仓库,了解各生产单位的运作流程和生产系统,并详细考察生产部门的能源投入和实际产出效益的情况,对能源生产和消耗设备进行测试,对比其参数是否正常合格,对中间的项目资料、报表数据、结算单据、现金流等要进行细致的考察分析,发现问题的,及时提出。
2.3交流研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完成后,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应就发现的问题与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交流,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能采取的措施。通过适当的交流研讨,可以及时发现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还可以咨询审计专业人士。
2.4编写能源审计报告现场审计完成后,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并编写能源审计报告,经相关部门核实后,向企业内部最高管理层提交最终报告。能源审计报告在经过企业高企管理人员的批准审核后,可以适当对外公布。
3化工企业内部能源审计的效用分析
3.1化工企业能源利用现状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化工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能源浪费比较严重,能源的利用率偏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较大,产能过剩等,总的来说,我国化工行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3.1.1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目前一些过剩化工企业处于“被开工”境地,特别是一些新投产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开工亏损,不开工更亏损,处境艰难,前途莫测。总体表现为:化工企业的能耗下降缓慢,行业技术更新进步较慢;先进、节能效果明显且易于推广的节能技术逐渐缺乏;单位节能量投资额上升,节能投入变大,节能效果相对减小。
3.1.2能耗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我国化工行业的产业调整政策发挥作用有限,长期以来,单位GDP的能耗居高不下。
3.1.3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严重。化工行业的发展,为国内其他行业提供了化学原材料,但是化工企业本身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做到无污染排放,化学工业“三废”的排放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1.4资源匾乏明显。目前我国的石油需求日益增长,在石油进口方面,对外依存度逐步升高,主要化学原材料、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这对我国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1.5运输量大。化工行业是运输量非常大的行业,大宗产品多,运输量大,随之而来的运输消耗和能耗较高。
3.2化工企业内部能源审计效用分析化工企业内部能源审计的主要作用为审核、诊断和评价。具体如下:
3.2.1内部能源审计便于化工企业摸清家底。如今,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甚至一些外资化工企业也参与到了能效领跑者的活动当中。2013年,评出的行业标杆包括:黄磷节能居行业之首的兴发集团,节能环保投资2亿5356万元卡博特天津,能耗水平国际先进的中石化。化工企业对自身进行能源审计,可以明确知道自身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找出同同类企业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差距,同时还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在能源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这样就可以激励化工企业不断挖掘自身的节能减排潜力。国家通过树立行业标杆推动行业节能,非标杆企业可以选准相应的行业领跑者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借鉴节能降耗措施,提高企业节能管理水平,对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的提升也有帮助。
3.2.2内部能源审计可以找出化工企业能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高能耗的环节。内部能源审计能帮助化工企业找出能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高能耗主要环节,这样化工企业就可以找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耗的突破口,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寻求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高效绿色环保之路提供思路。
3.2.3内部能源审计报告中提出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建议。内部能源审计报告中提出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的建议,帮助企业合理规划发展方向,化工企业的管理层可以以根据能源审计报告的相关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方案。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同类型的化工企业工艺技术,不断进行升级改造,要正视产能过剩问题,一方面要靠严格的环保监控和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发掘和创新,推动未来产品的需求。
3.2.4内部能源审计为做好能源规划和企业技术进步打下基础。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和精细化生产是总体的发展方向。我国化工行业产品结构层次不够丰富,很多化工产品的加工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工艺,我国化工行业的精细化率较低,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内部能源审计,化工企业可以明确自身企业所处的位置,找准企业未来的能源规划发展方向。
3.2.5内部能源审计可以提高化工企业对是否完成国家赋予的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视。国家为了治理环境,每年都会给化工行业设定一定的减排指标,而减排指标能否完成,与每一个化工企业是否真执行节能减排政策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通过内部能源审计,化工企业可以将相关数据与国家给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进行对比,关注自己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
3.2.6内部能源审计有利于化工企业提高对社会效益的重视。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化工企业的污染排放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国家制定的化工企业污染排放标准,很多化工企业根本达不到,并且也没有相应的问责机制。而通过化工企业内部的能源审计,可以让企业内部高层清楚认识到自身企业给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他们对社会环境效益的重视。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教学楼;热环境;隔热保温;节能
中图分类号:S718.51+2.2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景象,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一方面带动了所在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难免对其所在地区的生态产生影响。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提倡的今天,高校新校区生态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大学校园建设规模加大,教育建筑作为公共建筑中建造量较大的一个类型,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以及设计的多样性,使得能源消耗巨大,建筑单位面积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现阶段,在高校校园建筑新建或改造项目中,建筑方案设计与建筑节能新技术的结合还很不够,建筑设计还主要集中于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建筑空间的塑造方面。建筑节能工作还仅限于进入扩初阶段以后通过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来保证建筑的相关性能,而很少在概念设计或方案设计阶段就加以综合考虑。探求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映学生心理与环境行为的学校建筑风格成为校园建筑设计的关键,建筑设计应兼顾对使用者的关怀和对建筑美学的追求。
一、山东省高校近年来校园建设现状
近年来,处于华东地区中部的山东,随着国家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实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校园建设。在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华东地区校园建筑创作在与世界各种建筑流派的大碰撞中保持自身鲜明特点并创造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目前,山东的大学校园建设主要包括山东济南大学城、日照大学城、威海大学城和原有学校的新楼建设如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
除了大学城,山东省内很多原有高校也出现了不同规模的新建、扩建、改建的校园建筑。这些建筑不仅造型新颖,功能合理,而且在建筑节能和提高室内舒适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山东省交通学院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节能措施,力求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通过遮阳、自然采光、中庭和边庭自然通风、围护结构高性能保温、水池替代冷却塔、地道风等各种节能技术的运用,为山东交通学院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健康、美观、高效的学习工作环境,并充分体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山东建筑大学的1#生态学生公寓也采用了多种生态节能措施,如采用需求控制通风系统来改善空气品质;采用隔热、密气、高效窗提高能效;采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空气采暖、制冷及其热水系统等。
二、山东高校教学楼设计方法
为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等工作,山东省率先编制了《山东省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出台了《山东省建筑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而高等学校的节能监管建设工作暂时依据公共建筑的相关条文执行。山东省西部地区气候属寒冷地区,因此大学校园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校园规划、建筑设计,还要考虑如何适应夏热冬冷的气候。因此在进行自然通风教学楼设计的时候,要着重解决建筑通风、隔热、保温的问题。目前山东高校教学楼的设计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平面设计。建筑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建筑主体朝向多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尽量避开北向、东北向和西向。
屋顶保温隔热。因山东西部地区夏季常是天气晴朗、高温而潮湿,太阳辐射比较强,教学楼顶层受太阳辐射影响比较大;冬季气候寒冷而干燥,屋顶要考虑防寒保温。所以屋顶隔热和保温措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顶层室内的热环境状况。山东地区常用的屋顶隔热措施是通风屋面、架空屋面,保温措施采用铺设挤塑聚苯板、现场发泡聚氨酯保温等。
采用各种措施增加建筑室内外通风,如建筑群规划布局、中庭拔风、底层架空等。设计初期考虑教学楼楼群的布局,提高建筑间的室外风环境质量;中庭的设置,不仅丰富了建筑室内空间,增加建筑室内采光度,同时更有效地改善了建筑内的通风效果;底层架空不仅为大学校园提供了学生休息交流空间,也有利于建筑间的热压和风压通风,可改善建筑间及建筑内的风环境状况。
三、山东地区高校校园建筑自身的特点
高校教学楼建筑作为教师传道授业、学生课堂学习及自修的场所,有其自身的不同于其他公共建筑的特点。又由于学校学科的多样性以及各学科自身的特点,从适应其功能的要求出发,合理安排交通流线,结合审美、技术等多方面要求,教育建筑呈现出形式和空间组合上的多样性。其在空间组合上有以下几类:①外廊式教学楼;②内廊式教学楼;③带内院的教学楼;④围绕中庭的教学楼。
因此,校园教学楼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美学特征和物理性能,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设计时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
(一)一年中有寒、暑两个假期,在最冷月以及最热月基本无人使用。
(二)工作日的使用时间较长,包括学生上课时间以及自修时间,因此一般考虑早晨8点~晚上10点都有人在室内。
(三)人员热扰大。与建筑类型相似的办公建筑相比,教学建筑使用期间人员密度较大,建筑的内部人员热扰大很多,这会导致建筑内部温度上升幅度较大,增大空调的冷负荷。
(四)对光环境质量要求高。教室内要求有足够的天然采光,但要避免因为阳光直射而产生的眩光;《教育建筑设计规范》对教室窗间墙有明确规定:教室、实验室窗间墙宽度不大于1200mm,而由于绝大部分的教学建筑不会采用昂贵的玻璃幕墙和特殊玻璃(如镀膜玻璃、镜面反射玻璃等)作为建筑外墙,其窗墙面积比一般不超过0.5。
(五)教育建筑现在普遍采用的内廊式布局教学楼,因为具有较大的进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在非自然的环境下看似营造出舒适的环境,实则正在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与我们提倡的生态节能理念相驳。因此设计中强化自然通风也是关键。
(六)教学楼的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为传道授业之用,同时班级设置比较统一。这样,就使得空间设置具有相同的尺度,因此可以大量使用预制构件,方便拆卸,有利于今后的回收利用。考虑到大学生人流量和对于交往空间的要求,往往在教学楼中设置宽敞明亮的枢纽空间。而这种空间通常又是低能耗设计的薄弱环节。鉴于我国国情,应运用被动式节能设计来解决该问题。
四、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山东地区典型教学楼的设计手法、问卷调查以及室内热环境、光环境现场实测和相关建筑设计策略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问卷调查及测试结论
1、教学楼过渡季热环境状况良好,学生对过渡季室内环境的舒适满意度较高,热可接受程度达95%以上。室内空气温度、室内风速对学生热舒适感觉的影响较大。大部分学生希望增加室内风速。
2、教学楼夏季气温较高,学生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满意度较低,根据过渡季问卷调查结果推算,学生夏季热舒适满意度约在60%以下。
(二)热环境分析结论
1、合适的外遮阳构件既可以减少室内工作面的辐射得热,又可以增加采光均匀度和减少眩光,对改善室内光热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
2、屋顶偏角遮阳板,可使得屋顶表面的全年太阳辐射得热量降低65%,而且达到夏季可遮挡大量太阳光,冬季可透过大量太阳光线的目的,从而更大程度地改善顶层室内热环境。
3、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巨大。对于无空调教学楼,应尽量加大自然通风。底层架空、中间层架空、所有楼梯间和廊道的开敞通透,都可以将室外自然风引入室内,增大教室室内的风速。室内风场的改善,可将加快夏季室内热量散发,降低室内温度,从而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室内学生的热舒适感觉。
(三)注重建筑保温节能设计
1、降低窗户遮阳系数,会改善室内热环境或降低建筑能耗。选择何种遮阳方式既要兼顾夏季隔热又不能忽视冬季得热。
2、采用传热系数较小的窗框和玻璃,可降低室内基础室温,有利于建筑节能。窗口面积大小对建筑室内光环境和建筑能耗的影响巨大。设计时选择适当的窗墙比,既要考虑提高光环境质量,又要降低建筑能耗。
3、选择墙体材料时,不仅要看导热系数,也要其材料密度等参数。导热系数直接影响墙体的传热系数,而材料密度也会影响墙体的热惰性指标。并不是导热系数越低的墙体材越好,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胡帆,曹麻茹.长沙地区高校教学楼低能耗优化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篇4
【关键词】:供热节能 改造项目能源 管理合同能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英国石油(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0.3%,超过了美国19%的占比。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消费量大或许是情有可原,但从经济规模方面去比较,中国的经济规模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来自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工业部门占能源总消耗量的70%以上。“全球第一大能耗国”的帽子虽然戴在了头顶,却未能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世界平均消耗的3-4倍。中国能源利用率过低,而由海外转移来的大量的、低附加值、高消耗、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造成中国的能源浪费、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要解决日趋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在注重寻找新能源的同时,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节约能源上面,在这种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显的越来越重要。
二. 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认识。
1.合同能源管理的含义及实质。
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外简称EPC,在国内广泛地被称为EMC(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EMC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EMC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嬴的效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合同能源管理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的一种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约定节能目标,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显著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合同能源管理是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在合同期间,EMC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在EMC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后,合同结束,全部节能效益和节能设备归客户所有。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用能单位和能耗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节能服务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盈利性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开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的扶持力度,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由2000年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400余家。
2.主要类型。
(1)节能效益支付型。
客户委托公司进行节能改造,先期支付一定比例的工程投资,项目完成后,经过双方验收达到合同规定的节能量,客户支付余额,或用节能效益支付。
(2)节能效益分享型。
节能改造工程前期投入由节能公司支付,客户无需投入资金。项目完成后,客户在一定的合同期内,按比例与公司分享由项目产生的节能效益。具体节能项目的投资额不同节能效益分配比例和节能项目实施合同年度将有所有不同。
(3)效果验证型。
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由公司先期提供,客户无需投入资金,项目完成后,经过双方验收达到合同规定的节能量,客户支付节能改造工程费用。
(4) 运行服务型。
客户无需投入资金,项目完成后,在一定的合同期内,我公司负责项目的运行和管理,客户支付一定的运行服务费用。合同期结束,项目移交给客户。
三.供热节能改造项目应用合同能源管理实例。
1. 项目背景
某燃气供热小区供热面积100000㎡,建筑风格主要是80年代的多层住宅,根据最新出台的环保规章要求,于2000年改造为燃气供热。2003年冬季燃气能耗为13.33m³/㎡,2004年冬季燃气能耗为14.87 m³/㎡。
2. 锅炉燃烧不充分。
锅炉效率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燃烧效率和换热效率。根据现场检测,锅炉排放出的烟温度偏高,一般热水锅炉排烟低于160℃,冷凝式锅炉排出的烟温度低于100℃,换句话说,燃气锅炉排出的烟温度每升高20℃,锅炉效率就会降低1%。这个锅炉标称为3.2MW,但是看起来体积小于同型号的锅炉,所以感觉这个锅炉是受热面偏小,从而造成换热效率偏低。
3. 管网设计理念陈旧。
大多数供暖管网普遍存在仅能提供单一供热温度的问题,与实际存在的不同区域、不同用户、不同温度所需要的供热分区、分温、分时段的运行形式形成了矛盾。与早、中、晚及初寒、严寒实际天气温度不断变化所需要的温度跟踪补偿的运行方式形成了矛盾。有的单纯靠司炉工的经验控制的“看天烧火”的办法,虽然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但与实际天气温度变化带来的外界热负荷的不断变化所需锅炉群控技术仍存在科学管理上的差距。
4. 锅炉运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先进的高新设备与原有司炉工及管理人员工作上的矛盾。
大多数司炉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尚不具备现代化设备所必须的文化素质,没有节能环保意识,操作能力仍停留在仅仅懂得“按电钮”的水平。
5. 供热质量并调的问题没解决。
由于水力失调造成供暖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出现靠锅炉近的楼室内温度超过用户需求,而距离锅炉较远的室内温度难以到达要求。为了解决好好这个问题,采用了大功率循环水泵运行以及提高锅炉出水温度的方法来弥补外网水力失调造成的影响。
四.项目改造措施。
1. 分时分区分温控制。
根据公共建筑的用热规律,根据人们出行及办公的规律集中时间供热量,节约能源
2. 循环泵变频调速。
根据热用户用热需求设定循环水流量和水压差,调节循环泵转速,减少阀门截流损失,有效节约水泵电耗。
3. 有效控制供暖温度。
根据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的差距,系统监控中心下达室外温度值,就地控制换热站二次网供水温度或二次网回水温度并进行自动控制,确保二次网的供水温度或二次网的回水温度在设定值上。根据二次网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计算供热量,根据不同的气温设定不同的供热量,通过一次网调节阀和二次网水泵变频器调整供热量以达到气候补偿的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在供暖的初期和末期过高供热,节约能源;能保证在室外温度最低期间保证用户取暖温度,提高供热质量和服务质量。
4. 供热计量
换热站就地控制系统具备供热计量功能。换热站就地控制系统接收二次网进出口的温度和流量,计算换热站的供热量,并根据气温自动调整供热量。
五.项目改造成果
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与业主共享节能效益,其中业主获得节能效益的30%,其余的70%是有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获得。签订的能源合同管理的效益分享期限为5年,按照北京市冬季供暖燃气价格1.80元/ m³,平均电价0.7元/KW.h来计算,项目实施后五年内,共计节约燃气4050000m³保持现燃气价格和电价不变的前提下,5年效益分享期限内,实现节电241万元,实现节气900万元,实现总节能收益1141万元。根据合同共享效益分配,小区业主在能源管理期内,获得了342.3万元收益。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总投资341万元,在能源管理期内,节能收益为798.7万元,实现总收益457万元。除了各项费用大幅降低外,在运行期间也对新改造的供热系统做了测试,其效果反应很好,由此说明了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六.结束语。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被引进国内以后大大促进了国内节能企业的发展,很多节能企业有单纯的制造节能设备,转变为节能投资,这在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节能企业本身的快速成长,更有很多企业将企业的重点发展放在了合同能源管理上,使得合同能源管理在引入中国后逐渐的适应了中国的能源环境,在运营上一步步的走向完善和合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必将会在中国节能减排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琦 供热节能改造项目应用合同能源管理 [期刊论文]《建设科技》
2007年14期
篇5
根据以上思路,本文选取了浙江省衢州市作为研究的范本。
一、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研究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浙、赣、闽、皖四省交界处,属发达省份内的欠发达地区。从全国范围看,衢州市的发展现状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首先,衢州市的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数,几乎是与全国同步跨入人均GDP 1000美元的门槛。其次,衢州作为地级市,在全国属于中等略上的发展水平,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底对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所作的综合实力评估,衢州位列第117位。第三,衢州的产业结构特征与全国的总体情况十分类似: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高,三产发育不足,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工业方面,以重化工业占主导,高新产业发展薄弱,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劳力、环境的消耗都比较大,产业结构急待调整优化。因此,深入地调查分析衢州的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和演变趋势,对研究和探讨我国的节能降耗工作,考察万元GDP能耗指标实现的可行性,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一)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衢州市的企业能源消费量有大幅上升。到2004年末,全市工业企业综合能耗达358万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9.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44吨,比上一年度下降11.1%。从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看,2003年全市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04.68万吨标准煤,比1998年增加增长47%,年均增长8.1%。
1.能源消费结构情况
从能源消费品种看,衢州市消费的基本上是一次性能源,二次能源利用率相当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原煤、电力二个品种上。从能源消费的行业分布看,能源消费结构以高能耗产业为主,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94.40%。在衢州市全市30个行业大类中,2003年能源消费超万吨标准煤的有12个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行业的98.4%。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化工、机械、建材)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92.18%,化工行业是最大的耗能大户,占全市消费总量的61.47%,其次是建材行业,占全市总量的28.70%。
2.能源消费的产出情况
从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情况看,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浙江省平均水平(国内较高水平)比,利用率还是不高。
从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看,衢州市2003年9种主要产品的这项技术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改善,但变动幅度不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其中:火力发电每千瓦时的标准煤消耗量为396克,而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水泥熟料每吨消耗标准煤为122.48千克,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千克标准煤;每吨纸和纸板需耗465.77千克标准煤,浙江省为431千克。相比之下,主要行业和主要产品的降耗空间还比较大。
3.能源消费的变动情况
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衢州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型的发展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经济发展中比较注重量的扩张,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体现在能源消费上,就是能耗总量持续增加,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首先是工业总产值和综合能耗走势呈下降趋势。1998年到2003年的5年间,衢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0%,相应的能源消费量也逐年上升,但增幅只有工业产值增长幅度的40%左右。
其次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把这五年来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综合消费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相比,所得的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9,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能源综合消费增长0.59%。
第三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衢州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已从1998年的2.71吨标准煤降到2003年的1.94吨标准煤,下降了28.4%。
(二)能源消费的趋势预测
综合衢州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今后数年内,衢州市的能源消费将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当前,衢州市总体上已从工业化初期跨入工业化中期,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迅猛。按比较保守的指标测算,预计到2007年全市的能源消费量将达到681万吨(标煤),与2002年相比,5年净增300万吨。若按按每年递增20%计算,到2007年,全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920万吨。有可能突破1000万吨大关。
二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几年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衢州市的经济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化,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得到有效的遏制,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逐步取代落后的传统产业,产业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轻、重工业的比例逐步得到调整,产品结构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环保观念不断加强,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正在逐步被淘汰,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在招商引资中已被拒之门外;节能意识更是得到了普遍增强,节约能源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能源消费的下降就成为必然趋势。按保守状况测算,到2007年全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望降至1.35吨,与2002年相比可下降0.9吨标准煤,降幅可望达到39.7%。
三是能源消费结构将有明显改善。目前,衢州市的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61.4%,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衢州市一次能源结构仍将维持以煤为主的格局,但是随着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上东海油气田的开发,西汽东送,西电东送等一大批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源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以煤炭为主逐步向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必然趋势。预计到2007年煤炭的消费比例可望下降到53%,5年下降10个百分点,而石油、电力、天然气的比重将明显增加。
二、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给我们的启示
综合分析衢州市的能源消费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是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衢州市的工业能耗很高,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高能耗的化工、建材行业几乎占据了衢州工业的半壁江山。据统计,目前该市轻重工业企业的比例是4∶6,工业产值比例是3∶7,能源消费比例是0.5∶9.5。而近几年来衢州市的能耗产出水平之所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关键就是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层次提升较快。在化工行业中,基础化工的比重有所下降,精细化工的成分逐年上升;建材行业通过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二,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是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手段。衢州市委、市政府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一直十分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高能耗、低产出行业的发展,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推广应用节能增效技术;另一方面,建立了考核责任机制,明确把节能降耗指标列入对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有效推动全市的节能降耗工作。
第三,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节能降耗关键在基层。只有各地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精神,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才能确保把《纲要》提出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衢州市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对本地的能源消费状况,市能源办、统计局、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门手头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相关的基础数据。但从真正落实《纲要》的要求来看,还是远远不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衢州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数据库不健全、口径不一致、数据老化等情况还是比较突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予以加强。
通过对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从全国的角度和宏观的层面看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新的政绩考核制度,把节能降耗指标列入新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并作为其中的约束性指标。
二是加强产业规划,针对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产业功能区划版图,针对各功能区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支持和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三是建立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统计制度。进一步贯彻执行《节能法》,把能源消费数据作为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列入统计范围,加强能源审计和完善单耗指标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四是制定出台推进节能降耗的扶持政策。把节能降耗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节能降耗工作。
五是全面推行新投资生产性项目能耗评估制度。设定新办项目能耗准入门槛,分行业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通过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关、停、并、转一批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和企业。
六是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合理配置一次能源中的煤、油、气的比重,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增加优质高效能源供应,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七是大力推广节能实用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增效技术改造,加快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逐步实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的目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尤其是提高终端能源利用率。
八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水平。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引导企业树立清洁生产理念,严格环境管理和监督,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支持。
(本文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五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冯飞,“十一五”期间及2020年能源供求格局”[J],载于《改革》2005年4期;
2. 沈中元,“中国的节能潜力”[J],载于《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1月号;
3. 史丹,张金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8期;
篇6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在物质生活充裕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正因为如此,全国各个城市都争先恐后的开始建设生态城市。杭州是东南沿海岸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滔滔的钱塘江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悠悠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同时,作为良渚文化发祥地和七大古都之一,杭州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的同时,沉淀了深厚灿烂的历史文化,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如今,世纪的步伐已带着新杭州迈入21世纪,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一体化的市场,新杭州如何参与区域经济圈的发展和竞争,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旅游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都将是杭州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实现现代化战略的重大课题,文章试图从生态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21世纪杭州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
1.杭州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各级政府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很好地落实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杭州市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形成了有效的环境管理机构体系,有效地实施了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区域污染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取得较大成绩。
以“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四大工程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生态环境质量已有较大提高,各项环保工作力度明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建成四堡城市污水处理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运河截污等工程,开展产业布局调整、市区河道综合治理、拆违扩绿等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城市面貌发生极大变化,彻底改变了“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形象。2001年6月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在城市面貌发生极大变化的同时,杭州市的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10强行列,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80亿元,居省会城市第二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位。90年代以来分别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虽然成绩很多,但问题也不少,急需在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
2.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
(1)水环境质量总体上没有质的改善,城郊众多小河支流虽经过整治,但由于使用不当,仍有黑臭象现象存在,西湖表面上看起来波光粼粼,但实际上富营养化依旧严重,城市饮用水源安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
(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达到二级标准,但西湖风景区一级标准的达标率不高。由于城市发展过快,私家车的使用率直线上升,从而导致汽车尾气污染影响日渐明显,局部地段工艺废气污染扰民现象仍比较严重。
(3)声环境问题特别是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仍是居民投诉的热点,由于交通道路系统不够完善,道路交通噪声仍居高不下。
(4)城市生态系统和结构功能布局不尽合理,老城区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土地开发强度过大,绿化覆盖率低,各项健身娱乐设施更是无从谈起,使得老城居住适宜性差。
(5)老的环境污染如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还没有效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如放射性、电磁辐射和光污染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逐渐明显。
(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生态工程相对滞后,特殊资源如湿地的保护工作比较薄弱,生态监测体系亟待建立完善。
3.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3.1发展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优美的山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平台,用生态的理念指导城市建设、生产、生活等各项工作,把城市发展融入自然生态系统之中。
(2)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保持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原则:把握城市发展过程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做好宏观控制和微观治理的有机结合,用生态技术经营城市,指导城市发展。
(4)技术创新、节约资源原则:充分利用内外两种资源,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
3.2发展目标
坚持“环境立市”的方针,开展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建设,通过一、二十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
(1)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目标,改善城市空间结构,营造城市景观通道。把生态设计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的各项工程,引森林入城,建设花园式的人工生态系统。
(2)以建设城市生态保护屏障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营造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促进地区生物多样性。
(3)以建设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ISO14001和清洁生产,加强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资源消耗废物排放的最小化。
(4)以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营造良渚文化—运河文化—西湖文化—钱塘文化的历史景观多样性。
4.生态城市建设内容
4.1城市的生态设计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做好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
充分发挥行政区域扩大的有利优势,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从生态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区块的最佳利用功能,疏解老城区的人流物流,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合理开发新城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布置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它用地,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和破坏,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还原、降解、净化能力,为城市发展储备土地资源,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2)合理设计城市空间结构,保持江南水乡的自然山水特色
根据城市的土地和水等基本资源分布特征,考虑土地的承载力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确定城市各区块合理的人口环境容量。为了保护江南水乡小家碧玉的秀气、自然山水的灵气、绿意浓浓的生气,合理设计城市布局,采用“一主三副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组团式、跨越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避免新城区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山水破坏。
(3)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降低城区人口密度,提高人口素质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合理调控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重视人口的年龄结构,重视老龄人群的保健、托养等社会问题。为保持城市的活力,在人口迁移方面保持开放,鼓励人群的合理流动。重视卫星城镇的发展,在疏解老城区人口压力和促进城郊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科学控制人口密度,处理好城镇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关系。完善大中小学教育体系,减轻升学压力,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通过城市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
(4)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西气东输”的能源政策和重点工程,实施天然气进杭工程,同时大力发展其它替代能源,降低煤炭的消耗量。天然气的引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和水电一起构成城市多元化的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
(5)建设良性的城市水循环,完善上、下水系统
虽然杭州地处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带,水资源相对丰富,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却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面临的问题也不少:东苕溪属山涧季节性河流,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运河流域和上塘河流域的平原河网存在水质性缺水;钱塘江受潮汐影响,还存在上下游水资源分配协调、跨流域水资源调度、流域性水质控制等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在完善城市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保护水质的同时,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中水利用技术等节水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
(6)完善物质再生体系,发展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废物的资源化产业
大量的物流、能源流维持城市的生产、生活、服务、消费等过程。城市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极不平衡,大量的生活废物、建筑废物、工业废物被视为垃圾,或填埋、或焚烧、或抛弃于环境,既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环境,也浪费各种宝贵的资源。把“废料作为资源重新利用、尽量减少消耗性材料的使用”将引导城市发展走向“封闭物质循环系统”,加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把城市人工生态系统融合于它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
(7)加强城市细节的生态设计,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容的人工环境
城市由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建筑等组成,它们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其生态环境效应,如城市交通道路避免穿越生态脆弱区、路网的优化布局和合理的路网密度,科学设计的城市建筑采光和节能,城市建筑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的协调性、一致性,城市绿地的结构等,特别要重视受污染水体、土地等的生态修复,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支撑。
(8)建设城市生态防护圈和生态走廊,营造良好的生态防护体系
合理开发利用钱塘江和东苕溪水资源,保护森林、湿地等特殊资源,保持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依托南、西、北山区的森林资源,建设生态公益林,大面积引绿进城,建设森林中的城市和城市里的森林。建设沿河沿路的生态绿化走廊,建设路网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居住区绿色主题公园,提高建成区绿地率,保护基本农田,营造城市的生态绿肺、生态脉络、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圈。
4.2建立生态的工业体系,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
(1)宏观上,加强产业导向,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展与城市性质相一致的产业,淘汰禁止高投入、高能耗、重污染的行业;加强引导和服务,鼓励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保持杭州丝绸、纺织等传统产业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种资源,依托浙江大学高新产业孵化园区,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教育和旅游等产业,建设“天堂硅谷”。
(2)中观上,强化工业园区建设,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布局,加强工业园区环保管理,完善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实现治污设施等资源共享,引导厂与厂之间原材料、能源、废物利用的合作交流,建设以(热)电厂为中心的生态工业园区。
(3)微观上,推行清洁生产工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能源审计等,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实施产品的绿色生产、倡导产品的绿色包装和绿色消费、建立完善产品的再生体系,培育企业良好的环境行为,达到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削减污染的目的。
4.3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实施生态村镇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特别是要加强乡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村镇污水处理厂(站),推广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合理布局乡镇特色工业园区,做到村村绿色环绕,镇镇绿地成片,创建一批环境优美的小城镇。
(2)加大政策引导和农业科技服务,在河网平原区,大力建设标准农田和生态农业区,改进农业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优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配比,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在山地丘陵区,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和高效山地农业工程,发展高山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效益农业。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科技应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发展和推广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农药;实施科学平衡施肥,推广高效的复合肥料、绿色肥料和有机肥料。推广使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通过综合措施,保持和改进农田的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大力推进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和沼气综合利用工程,解决农业生产的副产品的出路;通过农田退水、畜禽水产养殖废水综合污染防治措施,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4.4倡导绿色消费,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1)建立绿色市场准入机制,试点和推行绿色营销制度,积极推广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强消费品回收网络的建立;严禁高能耗、重污染的消费品进入消费市场。大力宣传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的观念,减少一次性消费用品消耗,强制淘汰一次性木筷、塑料饭盒、包装袋等的使用。
(2)推行旅游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思想,积极推行旅游景区和宾馆饭店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示范点。加强宣传,引导旅游者的生态行为,“除了照片,不带走任何东西,除了脚印,不留下任何东西”。
(3)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置,完善扩大废物回收和资源化系统,尤其是汽车、家电和电脑等新一代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提倡绿色包装,控制“白色”污染。
5.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5.1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坚持“环境立市”的方针,强化城市生态经营理念,强化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把把环境损益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中。建立各级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决策机制,减少政府行为的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
5.2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力度,从根本上扭转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速度落后于生态破坏速度的局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5.3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管理、监理、监测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强化机构和队伍建设,改进提高管理水平。发挥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协调部门关系,强化专业部门环保职能,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态势。超级秘书网
5.4完善地方生态环境政策和法规体系,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杭州市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法规;加强环保执法监督和检察工作,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5.5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
按照“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补偿”及“受益者付费”等原则,培育资源有价环境有价的观念,使排污者和开发者成为环保投入的主体;制定实施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和促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三废”资源化综合利用。
5.6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中小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各类环保公益性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媒介宣传和舆论导向,开辟生态环境保护专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 下一篇: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