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1:3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审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审计论文

篇1

手机摄影在为广大消费者带来记录生活点滴的乐趣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着使用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着使用者对事物美的享受能力。现在大学生使用随身携带的可拍照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存储和欣赏图片信息。大学生群体喜欢大众摄影,倾向于“照相式”摄影,但他们又是大众群体中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十分敏感,能从国内外优秀的摄影作品中汲取拍摄理念,能从沙龙摄影中捕捉唯美主义的审美观念。此外,大学生普遍在摄影技术技法方面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甚至对相机的基础功能都没有完全掌握。对于手机摄影,他们只是将其作为记录自己生活的影像方式,对于技术没有要求,他们利用手机非常方便地记录了身边的事或者物。

具有摄影功能的手机的普及,改变了大学生对摄影的单方诉求,使得大学生也成为图片的制造和传播的主体。在制造图片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地从单一地捕捉对象过渡到关心主题、研究构图、考虑光线、分析色彩等拍摄技巧研究。手机摄影使校园生活信息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刺激着大学生去寻求新鲜的事物和资讯,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

大学生手机摄影从各个角度彰显了社会政治、校园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的人文影像。大学生手机摄影已经不单单是重视某个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现象,这是因为手机拍摄到的事物往往是当时的最真实体现。手机摄影已经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摄影方式,其以方便、快捷、直观、低成本的特点,逐渐在摄影领域拓展着自己的使用范围。手机摄影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丰富影像图库的同时,还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象,彰显了人文精神,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手机的应用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重要的解读人文生活的图片文本。

篇2

关键词:专升本 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从2003年开始招收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每年来自北京多所高职院校的高职会计等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开始为期两年的专升本阶段学习。以2013年入校的高职会计专升本学生为例,其在高职阶段毕业的学校和专业如表1所示。

专升本阶段教育是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齐再前,2011)。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服务于专升本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综合性环节。北京联合大学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在毕业论文教学初期,学校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把关;在毕业论文教学中期,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督促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快写作速度和提高论文质量;在毕业论文教学末期,对所有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大学生防抄袭软件检测;学校组织专家对最终形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抽查;每年从参加答辩的毕业论文中择优分别进行二次和三次答辩评选院级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并对获得优秀论文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但是目前,在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择、毕业论文内容和论文指导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1.选题研究范围过大。有些毕业论文题目研究范围过大,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研究”“我国企业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研究”。这类题目超出了专升本学生专业研究的能力范围。由于专升本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对存在的宏观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把握,结果只能是整合他人的研究成果,很难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新不足。

2.选题专业相关性不足。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应该是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筹划、审计等方面的理论专业知识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具体实践进行相关研究。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撰写与专业相关的总结、汇报等工作论文打下基础。而有些毕业论文题目如:“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的思考”“××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等与学生所学专业没有相关性,学生为了写毕业论文,需要从零起点开始学习,花费几乎半年时间所写的毕业论文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未来工作几乎没有任何裨益。

3.选题过于老旧。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为近些年没有新的研究成果、比较老旧的偏理论性题目,如:“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这样的题目由于没有新的研究进展,也很少有公开的新的典型案例,教师也写不出有新意的内容,学生只能是把相关资料和别人写的论文进行整合。

4.选题难度过大。有些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感兴趣的内容,要求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前沿或者比较边缘的题目,如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法务会计等相关内容。这类题目理论界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科生进行这类题目的研究难度太大。而且这类题目偏重理论研究,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通常不会遇到这些问题,实用性不强。

(二)部分毕业论文内容存在的问题。

1.理论部分比重过大,实证研究不足。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几乎都是理论性的内容,由于专升本层次的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无法进行专业相关理论问题的创新研究,只能从网上或是其他资料上整合别人的理论研究结果,这样论文就几乎没有新意和实用价值。这类论文也偏离了专升本会计专业培养财务会计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偏重数据计算,缺乏自身的分析和思考。这类论文比较典型地存在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类论文中,如“工商银行财务报表分析”“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等,这类题目的论文专业实用性比较强,比较适合专升本的学生,可以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具体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但有些学生只是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把进行相关财务分析的一些财务指标计算出来,并罗列在一起,缺乏自身的分析和思考总结。

(三)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期间也是专升本学生找工作和实习的时间段,很多会计专升本学生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正是事务所年终审计工作最繁忙的期间,有些学生长期在外地出差,实习工作任务繁重。另外,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外省生源较多,有些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工作和实习。很大一部分学生很难做到定期去学校与指导教师沟通,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这比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效果要差很多。

二、对策及建议

专升本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从高职院校选拔的优秀会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普遍勤奋好学,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在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合理安排对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尤为重要。

(一)组织专家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组织专家在早期对全部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检查,中期对毕业论文进度和内容进行抽查,末期对形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抽查,这对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中的不足是早期的毕业论文选题检查和末期的毕业论文质量抽查通常是把专家检查结果的书面意见传达给指导教师,这种书面的交流有时会表达不够清楚。另外,指导教师有时不能认同专家的书面建议,还是坚持原来的论文选题。建议专家对认为不够合理的毕业论文题目和毕业论文内容中存在的不足与相关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指导,这样专家也可以回答教师的困惑。另外,建议每年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题目和毕业论文内容进行点评,指导教师可以从中学习经验和不足,从而提高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水平。

(二)建立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专升本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实用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理论,应该是在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应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相对于本科学生更加注重实用性。目前专升本学生的毕业论文通常是指导教师指定题目,或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后确定题目。专升本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通常已经有了自己的专业兴趣点,但不知道与自己专业兴趣有关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为了规范毕业论文的选题,建议在校内外专家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建立《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指南》可以方便学生在与指导教师沟通的基础上从相关论文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也能够给指导教师选择题目提供借鉴。另外,毕业论文的写作应该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性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实践,但有些指导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给学生指定一些与专业无关的题目,如果指导教师建议学生写的毕业论文题目不在《指南》中,学生可以与指导教师沟通,要求写《指南》中的相关题目。

(三)在2年级第1学期初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专升本阶段学制两年,通常在2年级第1学期末放寒假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生主要在2年级第2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而这段时间也是学生实习和找工作的期间,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而且由于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的高职院校,高职阶段的专业也不尽相同,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指导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在短期内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指导学生完成论文选题和论文内容的写作的压力也很大。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在高职阶段已经进行过会计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高职阶段也进行了毕业论文写作,已经有自己感兴趣的大致研究方向,而且经过一年的专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也有了大致了解。建议在2年级第1学期初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在2年级第1学期初就可以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思考和查找写作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这样不仅学生与论文指导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解决第2学期学生忙于找工作和实习,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和不能定期回学校接受指导教师指导的问题。可见,提前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都有帮助。

(四)选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专升本学生与本科学生不同,他们来自不同的高职院校,高职阶段学习的是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专业,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差异较大。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另外,对于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应该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扎实而且善于钻研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难度较大且收获也会较大的题目。S

篇3

Abstract: For accounting professional,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necessary step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professional judgments,as well as a necessary means to make the students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the market,and reach the employing standard of employing units. The concep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kspractice teaching arrangements be reformed in order to build a structured,well-targete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framework and to protect its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tatus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and builds overall framework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and explains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ssentials of practice teaching taking the case of four basic accounting practices.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构建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verall framework; build

0引言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1]。“社会责任”理念也要求教师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一方面要将一批有创造力的学生培养成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各行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对于会计学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学生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专业判断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达到用人单位用人标准的必经途径。

1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高校教师多自学校毕业即任教,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缺失;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和教学,对于实践课,很少有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以致于教师自已对实践技能掌握不牢,对实践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解释,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去进行判断,寻找正确的答案。

1.2 实践教学环境制约校内实习缺少对与会计主体外单位的环境模拟;校外实习一是实习基础难找,二是接纳能力有限,三是实习岗位单一[2]。编排合理,内容经典的实践教材一书难求。诸多不利影响了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1.3 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培养需要从目前各高校开设的实践计划上看,其一,实践内容大多以在一般工业企业为例,缺少对特定行业(如金融企业)会计实践。有的高校还取消了会计手工模拟实习,这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输入和处理、输出过程极为不利。其二,单课程实验较多,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三,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根据高校的定位进行设计,教学研究型大学体系与研究型大学、高职教育没有区别。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解决问题要“纲举目张”,本文就实践教学中的“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并以四项基本实习为例说明实践框架的组织实施。

2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的构建

2.1 实践教学分类笔者认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基础性实践和创新性实践两类,前者为必修,后者为选修。创新性实践包括指导学生参加商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进行社会调查及指导学生对会计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基础性实践包括单项课程随堂实验,单项课程实验室实验,综合实训,以及毕业实习等环节,这些是每个学生毕业时都需要掌握的基础。在组织过程中,经过恰当的教学,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可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并非简单罗列,各环节之间有着逻辑的先后顺序。因此,有必要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一个整体框架。下文主要对此进行探讨。

2.2 实践教学整体框架构建本文结合南华大学会计系实践课程设置,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整合成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会计实践教学分为两类,一类为基础实践,一类为创新实践。

基础实践教学中,又分为四个前后紧密联系的阶段。

2.2.1 课程随堂实验教学阶段。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教师先把具体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介绍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动完成。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讲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单项课程实习阶段。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完成之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实习,运用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写出实习报告。

2.2.3 综合实训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坚持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软件实习相结合,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南华大学这类教学实践型学生而言,学生毕业后面对的会计工作环境,可能是计算机环境,也有可能是手工环境;另一方面,手工模拟实习能让学生清晰得看到会计数据的中间处理环节,从而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综合实训阶段,我们还安排了审计实习,审计实习虽然是从形式上看,虽然是审计课程的单项实习,但由于其内容的综合性,因此安排在综合实训阶段。

2.2.4 毕业实践阶段。综合实训结束后,学生掌握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理解了会计处理的标准和操作规范,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此时,再进入毕业实习中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就能有的放矢,迅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学生也可以评价实习企业的会计处理,学习与工商税务部门及与企业其他部门沟通的方式。这一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与升华,也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并不能简单的视为基础实践或创新实践,指导应因人而异。

3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的组织实施――以四项基本实习为例

张五常曾指出:“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越精,所知的就越基本。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3]会计实践亦是如此,在组织实施别要注意各阶段的联系。

3.1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框架实施要点高校会计学专业每种实践教学都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项目设计,实践指导手册,实践环境布置及实验总结与评议等,并通过相应的形式组织实现。会计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组织实施的要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统一的目标体系。实践教学整体框架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理论,掌握会计行业操作规范。阶段实习有阶段目标。随堂实验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的初步理解;单项实习让学生认识会计,财务管理及成本会计操作流程;综合实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系统的解决问题并进行模拟操作;毕业实践则是将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

3.1.2 统一的实践基础资料。世界是一个整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了方便教学,会计才会分为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进行讲解。最终,学生要对会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实践教学安排中,相关的实践基础资料要统一,并据此编写各自指导手册。

3.1.3 统一师资培训安排。除各课程的随堂实验由任课老师负责外,对于参加其他几个阶段实习指导的老师,要进行统一培训。使指导老师清晰了解每个阶段的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流程和实习考核方式。

3.2 会计四项基本实习的组织实施下面以南华大学会计系的四项基本实习为例,说明整体框架的组织实施流程。四项基本实习指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实习和审计实习。

3.2.1 会计认识实习在《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中,主讲教师将账、证、表扫描,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会计所用的载体,并在随堂让学生做了填制凭证,过账等实验,但学生对于会计循环缺乏系统认识。会计认识实习弥补学生认知不足。该实习属于第二阶段――单项实习,时间安排是《基础会计学》结课后的数周,其目标是加深学生对会计循环的认知。在实习组织中,南华大学会计系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查阅以前年度学生手工模拟实习所形成的档案。阅读前,指导学生本次实习的重点在于了解会计数据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总账、明细账,最后经过分类汇总,形成会计报表上的信息整个流程;引导学生去追踪具体某些业务的来龙去脉;提示学生注意观察会计实务中会计信息的载体。

3.2.2 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手工模拟实习历来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所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的综合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该实习中,学生3-4人为一组,分别模拟主管,会计,出纳等岗位,实习过程中实行定期轮岗,共同完成一家企业从建账到编报会计报表手工操作全过程。该项实习教学关键在于实习环境的布置。教师负有指导学生,模拟银行,税务机关部门等职责。

手工模拟实习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同一套资料,通过财务软件来进行处理,从而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区别与联系。湘潭大学实行的“双重会计实习”[4],北方民族大学实施的“手工+EPR软件财务会计校内实习”[5]的组织实施正是如此。

3.2.3 审计实习审计实了审计实践指导书之外,还需要有被审单位的基本资料。审计中的询问等方法,需得到被审单位的配合。渤海大学李玉珍认为应给学生一套特殊的账,有意识地设计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去审计[6]。但我们从会计师事务所和历届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事务所一般不会将风险大的项目安排给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审计实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审计程序,并规范地编制审计底稿。因此,在本项实习中,我们安排各小组交叉审计本班同学在前述手工模拟实习中完成的财务档案,包括各种明细账、总账、凭证和报表等,同时,教师模拟银行,客户等外部单位,接受函证并回函。学生在审计过程中,对账簿有疑问的,可立即与被审方联系。各组执行审计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可以互相查证被审小组在手工实习环节是否有错误。

这四项实习中,所用基础资料统一。如06级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再经过电算化实习验证实习结果,该学期审计实习以手工实习结果为基础进行交叉审计。修改后的手工实习资料又可作为07级学生的会计认识实习资料。组织实施难点在于实习所用教材的选用。教材应以会计事项为单元,从多个维度还原每个会计事项,让手工会计处理,ERP中的辅助核算及管理所需信息,审计调查等实习能从中调用数据,各取所需。然而,市场目前还没这样的教材,为此,南华大学会计系组织自编了一套。

学生在完成实验室的实习后,进入企业进行校外实践和毕业论文阶段。这部分实践组织另文规范,在此不再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7)1号.

[2]樊千.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8,(2):81-82.

[3]张五常.读书的方法[M]. 香港:花千树出版社,2000,(5).

[4]黄昌勇,阳杰.双重会计实习模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60-62.

篇4

一、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与构建原则

(一)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审计立体化实践性教学是通过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审计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思想,按照审计理论教学和审计实践教学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分别从时间维、逻辑维和专业维的三维结构角度构建起全程化、多元化和复合化的审计实践性教学体系(李四聪、李坚,2010),以达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培养的教学目的。

(二)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构建的原则

1、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审计人才为目标。教育部于2006年启动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全方位创新理念,使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应运而生。因此,审计专业及其实践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以满足审计市场需求。

2、系统化原则。为了保证审计实践的有效进行,必须对审计实践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个完整的审计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做到互相衔接,彼此关联,具有连续型,并贯穿于全部学习过程。

3、整体优化原则。不仅要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满足学生包括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

4、规范化原则。在培养方案中要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规范的考核标准。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才有可能建立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

二、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架构与核心内容

(一)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架构。本文借鉴李四聪、李坚的“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的模式来构建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即从时间维、逻辑维和专业维三个维度来体现其立体结构。时间维主要反映审计实践教学从规划到实施、反馈的阶段性工作,包括确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审计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决策、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逻辑维主要体现审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思路和实现途径,即审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逻辑步骤,按照体系的规划、构建、实施、评估和运行反馈五个梯次推进并在循环反馈中不断动态调整。专业维是要根据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该建立“审计基础课程实践—审计专业基础课程实践—审计专业课程实践”相应的模块化的审计实践课程的知识结构。

(二)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审计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构建起多元化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即立足于审计实践教学要求和审计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三个层次研究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基础能力培养的审计实践。本阶段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设计单项性(知识点)审计实践教学模块进行的。该模块所涉及的实践内容主要是操作性实验,此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数学分析能力、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等能力。主要采取三下乡、基础学科竞赛、论坛、SRP、学术讲座等形式。通过这一模块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

2、专业能力培养的审计实践。对学生审计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块实现的。该模块主要运用分析设计性实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阶段,审计实践的形式主要采取案例分析、课程论文、执业资格训练、专业技能竞赛、单项情景模拟实践等形式;涉及的实践课程可分为审计专业基础课和审计专业课两类,涉及审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课程有会计实践、税务实践、财管实践、资产评估实践等,涉及审计专业课的实践有审计基础实践、财务审计实践、税务审计实践、金融审计实践等。

3、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审计实践。本阶段的审计实践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提升。这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设计综合性审计实践教学模块、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模块、创新实验教学模块和跨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块四个模块来实现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块主要是强化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模块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实验教学模块是把创新实验与学科竞赛、教师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跨专业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块的实践中将涉及多个相关专业的实践内容,即审计综合实训中学会运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会计等多个专业的知识,以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采取的形式有毕业论文、综合性仿真模拟对抗实战、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意设计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

三、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块的支撑手段

为保证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各个模块的顺利实施,还必须为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利用开放实验运行机制,通过综合竞赛、大学生科研项目、专业实践教学、开放式在线实验以及审计实习基地为其提供支撑平台。作为第二课堂延伸的综合竞赛有助于营造文化素质教育的氛围,因此学校应拿出一定资金给予资助,也可与学生的学分挂钩。大学生科研项目有助于结合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应拨出专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与学生评估奖励、综合测评结合起来,同时鼓励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而加计工作量。专业实践教学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将财经、审计仿真软件引入课程教学并开设最新实务课程。这个平台就是由六个阶梯式审计教学模块组成。开放式在线实验要求建立审计综合实验室,实现在线远程实验演练。而且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该平台也能得到审计知识的基础训练。审计实习基地是指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建立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如果有自己的校园企业则可直接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如果没有,可与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审计实习基地。四、审计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为了保证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正常运作,就必须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和制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审计立体化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一)领导重视,提高审计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同性,为审计实践教学提供思想保障。领导重视不是口头上的重视,而是要付诸于实践,即应该建议包括院级和系部管理部门的审计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因为只有领导到位才能保证这个体系发挥作用。审计教师对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认同性应体现在其有到审计一线进行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提升自己的审计实践操作技能与积累审计实务经验。

(二)加大投入,开发实践教学资源,营造高仿真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为审计实践教学提供硬件保障。目前很多办有审计专业的学校,没有系统的且适宜的审计实践教材,其审计综合实验室都属空白,未购买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审计软件,更谈不上仿真实践平台了,从而学生无法实践审计的电算化和无纸化操作。因此,学校应在充分利用现有实践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在审计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加大审计实验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校内外审计实习基地。

(三)建立科学的审计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为审计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因此在保障审计立体化审计教学前提应是制定审计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审计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审计实践教学督导检查制度、审计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制度、审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以及审计实践教学激励制度等内容。为改变学校实践经费支出不足的现状,可从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审计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能力培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82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Ability Training Practice

――Take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ZHANG Chengwei, ZENG Yitang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34)

Abstract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nationwide in 2014 reached 7.27 million people, is known as "the history of the most difficult season of employment", while in 2015, the country has 749 million college graduates, a record high number of graduates, called "the history of harder Employment season . "Th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tionwide in 2016 graduated, only more than 2015.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very serious and important, Premier Li Keqiang pointed out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upgrade,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studies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lear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by the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profession empirical study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he gap between the expectations and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society,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content and mode, culture useful socially tal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training; practice

1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1 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实践技术不过硬

大学的教学模式跟高中有很大的区别,高中只有几门主学科,而且从早自习到晚自习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融会贯通。而大学的专业课程非常多,相对而言课堂的课时会比较少,老师每次在课堂上讲解新的知识点后要求学生能在课下进行预复习,并且大部分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练习巩固。但是很多学生都没能做到自主学习,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甚至学完就忘。

很多企业都希望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从事相应的工作。但是我们较少设置实践类课程,即便有实践类课程,其教学成效也不如人意。由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很多学生感到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很难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那么也就不易实现顺利就业了。

1.2 学习主动性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希望老师安排好学习步骤,推一步走一步。但是,大学的教育主要传授的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需要学生自己主动钻研所学专业的知识。此外,要想在社会立足,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应该把握大学四年的学习机会,主动找机会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会计与审计专业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具备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营销、物流管理等综合知识。进入企业后,除了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与客户、税务局、银行、工商、等各部门单位协调,既要维护本单位的利益,又要遵守行业规则,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待加强。

2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据资料显示,我国13亿多人口中,劳动力资源就有近9亿人,其中有7亿左右为从业人员,这表明劳动人口供大于求的基本状况依然会持续。所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职位需求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很多高端的工作,大学毕业生不能胜任,然而基础的工作岗位工资不高且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具有更高的素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为例,进入企业后需要能够根据企业的纷繁的业务,进行熟练的账务处理,会计操作等。并且强调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

3 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践调研与改进建议及措施

3.1 调研结果

本论文以武汉东湖学院会计与审计专业毕业班为例进行调研,收到有效问卷共157份,其中男21人,女136人。

在职业取向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的有25人,占16%,事业单位的有50人,占32%,外资企业的有35人,占22%,其他私企的有31人,占20%,择业无明显倾向的有16人,占10%。调研结果显示有48%的同学希望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工作,有22%的同学希望在外资企业工作,而这类型的企业正好是提供工作机会比较稀缺的,而且对求职者有较高的要求。这表明学生的择业方向还是要做一定的调整,不要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端正心态,放宽选择,比如中小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更多,而且在该类型企业工作,同样能够学以致用,不断地提升自己,并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求职时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性质的问题上,选择一定要与专业对口的有35人,占22%,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有56人,占36%,选择按照自己的兴趣择业的有30人,占19%,选择无关专业先就业的有36人,占23%。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很强,所以很多同学毕业后还是倾向于选择本专业或者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表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清晰,就业有针对性。但是就业是双向选择,这就更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达到目标,胜任岗位工作,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在你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的问题上,选择形势非常严峻,就业艰难的有77人,占49%,选择形势一般的有9人,占6%,选择就业良好的有55人,占35%,选择形势良好,就业容易的有16人,占10%。结果表明,大家对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也能感受到就业压力,我们可以变压力为动力,在校期间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3.2 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

3.2.1 以实践能力出发,凸显培养特色

会计与审计专业是一门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学科,在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不但设置一些实践课程,比如会计电算化、电子报税、手工实习等,还在不同学期引入实习课程,让学生在交叉的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在第四、五、六这三个学期都设置了2-12周的实习课程,类似于英国的实践教学,即“工读交替制”。英国的实践教学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1+2+1”或者“1+3+1”的教育方式,具体操作为先在企业工作一年,熟悉环境,发现问题;然后在学校学至三年,解决问题,系统学习;最后在企业工作一年,再次进行实践锻炼,融会贯通。 第二种是“2+1+1”教育方式,在学校学习三年的理论课程,然后在企业进行一年的课程实践。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变老师“填鸭式”的单纯说教为学生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刻体会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职业技能。不过案例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对教师也是一个考验,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取得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3.2.2 拓展就业渠道,积极就业信息

针对毕业年级的就业问题,学校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成立就业指导部门,与招聘单位积极联系,搜集就业信息,促进供需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对毕业生进行相应的就业知识辅导,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就业心态。

现在国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也拓宽了就业渠道。2015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年级就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平时学校也应该多举行创新创业的活动,给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指导,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2.3 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在刚进入大学时候,学校就应开设专业导论、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本专业的学习课程,毕业后的工作去向都做详尽的介绍。并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脚踏实地地做出相应的努力。

大学阶段是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

[2] 刘慧莹.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2.

[3] 孙俊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

[4] 裴利华.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现状――基于中国知网(CNKI)2000-2010年的学术期刊文献统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5] 杨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2011(3).

[6] 乔志宏,王爽,谢冰清,王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其对就业结果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3).

[7] 陈晓红,李莹.大学生就业现状浅析及对策[J].江海纵横,2010(7).

[8] 刘乃宝,王程新,张永前.安徽省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与解决办法[J].铜陵学院学报,2010(3).

[9] 谢仁桃.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 [9]杨松花,朱家新,吴佳玲.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透析――以福建省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09(6).

[10] 郭光杰.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D].西北师 范大学,2013.

[11] 金晶.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13.

[12] 张凉.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研究[D].山东体育学 院,2012.

[13] 刘湛新.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就业意识及就业取向的调查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2013.

篇6

论文摘要:大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包括发展权、自由权、民主权等。高校管理权的滥用和扩张,教师话语霸权的滋生和蔓延,学生利益表达机制的匮乏和失灵是大学生权利实现的主要障碍。为此,必须加强对高校管理权的监督和约束,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有效的学生参与决策机制。

在“以人为本”口号响彻中华大地和“人权入宪”的今天,大学生权利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学界大多聚焦大学生法定权利的语境下,本文试图从教育学视野探讨大学生应该享有哪些权利,面临的障碍及实现的途径。

一、大学生权利的表现

大学生作为一名自然人和受教育者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种种权利,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尤其应该享有以下权利:

1.发展权

马克思说,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这些“天赋和才能”使得“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因此,发展权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且从多方面实现这一权利:

(1)休息权。学生发展是身心和谐发展的统一,就身体而言,除充足的营养和科学的锻炼外,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有足够的休息,休息时间的缺乏往往会导致学生生理紊乱,甚至引发各种心理病症,因此,充分的休息不但能保证学习效率,更是关乎学生发展的基本权利。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学习负担不断加重的今天,大学除了教授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必须教学生学会放松、学会调节、学会休息。

(2)娱乐权。学生是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将人的需要归纳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众多的需要中,娱乐即是学生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从科学的发展来说,“数学产生于闲暇”(亚里士多德),适当的闲暇娱乐中往往能够进发出思想的火花,促进科学的进步。从学生发展而言,健康的娱乐活动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净化心灵。

(3)选择权。人若力求在限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在对现实发展多种可能性的把握中作出最适合自己本性的选择和决断。尊重和维护学生的选择权是对学生个性和差异性的尊重,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大学是以多样的课程选择机会、丰富的隐性文化、充分的个性尊重、自由的学习条件以及有效指导下的研究训练来实现人的更多程度发展的。大学生的选择权包括学校选择权、专业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教师选择权、学习方式选择权和学习进度选择权等。

2.自由权

“大学这一综合体的中心思想是自由”。这是因为,大学的主要使命之一是创造知识,而自由是创造的前提,是发现和获得真理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言: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也就是说,自由判断、自由思考增加了我们认识必然的机会和发现真理的可能性。大学教育中学生的自由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犯错的权利。思想自由也即意味着学生在学术问题上有想对的权利,也有想错的权利。事实上,无论是想对还是想错,对真理或知识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密尔在《论自由》中指出:“迫使一人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于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假如那意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是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那就是从真理与错误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对于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更加生动的印象。”因此,课堂就是学生犯错的地方,学生在学习上有犯错的权利。

(2)质疑的权利。没有质疑不可能有真正的确信,或者,没有质疑的确信是信而不确的;质疑得越多、越深,越可能有高层次的确信,更有价值的确信。因为学问是在“学问”中获得的。“学问”即学着询问,学着质疑,学着反问,更基本的前提是学着发现问题。因此,优秀的教师不但允许学生自由质疑,而且应引导、鼓励学生学习质疑,学会质疑,大胆质疑。问的问题越多、问题的类型越多,越能使人的知识进一步增长,从而使人更有学问。

(3)表现的权利。人有表现的天性与渴望,人都希望在他人中间占一席位置,不愿意成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当作不存在。学生作为正常人同样如此。当自己受到忽视或冷漠时,当自己有精彩的想法或观念时,当自己的情绪受到文本或周围环境的感染时,就会不自觉地通过言行或别的方式表现出来。表现的权利是实现学生自由发展的前提。

3.民主权

本文所指的民主权是指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有权了解学校相关情况、监督学校Et常运行,表达意见主张的权利。民主权是权利制约权力、实现权利与权力平衡的主要手段。

(1)评教权。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普遍实施,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学生作为消费者,不仅要对教育进行货币支出,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问、智力和体力去消费这项服务,并为此付出大量的机会成本。因此,学生有权对教育质量提出意见。“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学生要求在确定课程和教师的任命、晋升、解雇方面拥有一定程序的发言权。这一要求不是没有道理的”。显而易见,评教不仅仅应被视为改进教学、加强管理的一种手段,更应被视为学生的一种权利。

篇7

【论文摘要】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对于完善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剖析了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而结合各阶段学习内容,提出了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设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2010年到2020年的这十年时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因此,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高校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鉴于此,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对于完善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标定位

(一)职业生涯规划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在西方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Frank Parsons就开始对职业生涯展开研究,他在职业指导活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成为职业生涯理论的开山之作,其后,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纷纷对这一领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并对如何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职业选择理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家庭职业的平衡、职业兴趣、职业人格特征、职业环境、职业锚等,其理论大致经历了职业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辅导、生涯发展与辅导三个阶段。

简言之,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因此,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身资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根据主客观条件制定出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1]。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和学校相结合,在对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测评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训练的一个过程,帮助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真正了解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目标。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标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个性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连续性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其目标是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大学学制安排,开展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较准确的把握与定位,同时促进学校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和完善,具体而言[2]:

1.帮助学生自进入大学起就能够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专业定位;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学习观、就业观和职业观;

3.帮助学生确立大学各个阶段成长、成才的目标和任务;

4.使学生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能够稳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促进学风建设;

5.帮助学生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有更好的起点和追求;

6.追踪职业发展变化,动态了解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变化,尤其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变化,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个人全面发展

(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奠定了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潜能和才能等),人的能力的发展是提高个人素质及全体国民素质的需要。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能力只有在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人的社会性使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得以施展、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此,人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社会关系中。三是人的个性的发展,是指人作为个体的独特性,发展个性就是发展个性才能,发展独创性和个别性,培养独立人格。

大学生全面发展,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社会进步的结合,即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之中,不仅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还要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力争做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个人全面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旨在帮助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真正了解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较准确的把握与定位。因此,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进行科学定位,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全面的定位,正确认识自身价值,施展才华,激发自我塑造意识,促使自己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创造社会价值。

三、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职业生涯理论家舒伯(Super)以人的发展阶段为基础,强调选择是一个历程,而非单一的事件,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成长(growth)——兴趣、能力阶段,探索(exploration)——明确、 实施阶段,建立(establishment)——稳定、进步阶段,维持(maintenance)——更新、改革阶段,衰退(decline)——减速、退出阶段。 转贴于

南京审计学院马德林等(2010)认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体现针对性、务实性和前瞻性,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成长过程、学习过程,采取全程、动态、跟踪式的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并结合大学学制和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以本科学制四年为例,对应各学习阶段,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划分为:专业思想辨析教育(大学一年级)、学习目标定位教育(大学二年级)、成长目标指导教育(大学三年级)和就业目标选择教育(大学四年级),并详细勾勒出个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

不过,笔者认为,以本科学制四年为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可以在整合各阶段内容和任务的基础上,进而划分为: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二年级的专业基础学习定位指导教育、大学三年级的成长目标指导教育、大学四年级至毕业后初期的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二年级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低年级阶段,该阶段的职业规划指导教育主要是思想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进行学业规划。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在新生入学伊始,做好新生入学和专业学习教育,帮助学生认知、认可专业内涵,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适应大学学习方式,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明晰本阶段学习目标(如顺利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时通过人文通识教育和学术讲座,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另一方面,还应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文体活动、人生励志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正确认识自身价值,施展才华,激发自我塑造意识,丰富知识储备,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此外,笔者认为,新生经过一学期的洗礼和适应,可以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伊始适时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在全面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为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等现象,笔者还认为应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灵活的专业学习机制,在该阶段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资质,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学习,既要鼓励学习优秀的学生转入其他专业学习,满足其专业学习欲望,又要引导学习困难、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学生改换至其他专业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他们在完成上一阶段学习目标、比较清晰地认识专业知识学习结构的基础上,势必面临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就业的抉择,进入职业蓄势阶段,亦称为冲刺阶段。因此,在此阶段,应围绕职业蓄势这一主题,通过介绍、分析不同就业去向的形势,指导学生合理调整生涯规划,培养相应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更为清晰地目标,认识社会,全面发展各种素质,为后续的毕业夯实基础。

大学四年级至毕业后初期的就业指导教育,一方面既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通过职业测评,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认知,确立职业选择,分类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在毕业后初期,不仅要积极帮助、指导未就业学生就业、创业,还要适时地协助已就业学生进行心理调试,适应新环境,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

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过程中,高校应结合优秀学生群体、普通学生群体和困难学生群体的需求和特点,从横向分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以按年级阶段划分为基础的纵向指导相互结合,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体制[4],同时亦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侯德勤.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力[J].凯里学院学报,2008(2):118-120.

篇8

关键词 创业保障 创业教育 财税政策 创业服务 财政监督

作者简介:郑伊玮、张琪,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一、国外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研究

(一)创业教育

1.创业教育资金支持。国外创业教育渠道较国内更为多样,主要分为国家资助与社会基金两类。英国80%的创业教育资金来源于公共资源,政府成立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和科学创业挑战基金。而美国创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私人和基金会。1951年美国即成立了第一个以创业教育为主要赞助对象的基金会――科尔曼基金会。随后,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会、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等基金会每年都会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捐赠教席等多种形式为高校创业教育助力。

2.课程设置完备化。创业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核心部分之一,国外发展创业教育课程从年龄层次涵盖面、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开设形式、师资力量等多方面较国内都更为完善。

美国的创业教育涵盖范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年龄层,为超过500所大学提供创业课程和学位,教育课程包括创业入门、创业发展、创业融资、企业管理等,同时在高校广设企业孵化器,据官方数据统计,全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孵化器存在于大学中。

日本则在美国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了企业家基本素质和创业法律知识的内容,重视发展以企业家精神为中心的创业教育,分为创业家专门教育型、经营技能综合演练型、创业技能副专业型、企业家精神涵养型这四种类型。

3.积极推广创业竞赛。美国早在1983年便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日本也开始类似的创业竞赛如“风险论坛”来加强创业教育的发展。1999年起,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每年举办“国家技术创新型企业创业大赛”,并每年资助大约3000万欧元。1998年,法国则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进一步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创业队伍。

(二)创业融资政策

3.信贷援助与担保支持。信贷援助与担保支持方面以日本和德国为典型。日本政府则要求公立银行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融资力度,建立信用保证协会为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在信贷方面,德国政府采用设立政策性银行的模式,这类贷款利率普遍较低,时间较长,贷款金额在1万-100万欧元之间;在担保方面,政府通过发行公债设立的担保银行直接为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承保损失最高达到80%。

4.多元化的创业计划项目。各国均大力开展了丰富的创业计划项目,如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法国的 “青年挑战计划”与“十大青年项目”、德国“EXIST”计划等。

(三)创业财税政策

1.政府财政扶持政策。在国外,政府普遍都将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财政扶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支持力度较大。德国政府列入年初的财政预算的扶持基金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全部资金中占70%,用于为中小企业创立阶段和再投资阶段提供贷款担保、为培训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活动提供资助、资助中小企业中标的政府采购项目实施等方面。英国政府则更加注重创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财政预算,并通过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来支持私人资本建立创业投资企业。

更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在促进创业资本形成方面开展了特色的“创业投资信托计划(VCT)”,规定按照创业投资信托计划设立的创业投资公司,在符合相应条件后即可获得抵减所得税延缓缴纳资本利得税等优惠政策。

(四)创业服务

大学生创业率高的国家一般建立了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体系从大学生创业的五要素(知识技能、资金、政策、基地、信息)等方面出发,针对性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 1.咨询建议。德国的工商会(DIHT)、中小企业联合总会(ZDH)等行业组织致力于为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指导与评估。美国在大学生创业方面设立了志愿服务队(SCORE)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志愿服务队中大多为退休人员,拥有大量实践经验,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很大帮助。

2.创业环境。韩国的“创业同友会”通过建立风险企业学校,为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提供创业必要的设备、场地。英国创造了剑桥型、牛津型、帝国理工型三种孵化器模式,部分孵化器甚至根据劳工法帮初创企业招聘员工,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美国则在高校广设企业孵化器,据官方数据统计,全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孵化器存在于大学中。

4.基础服务。德国各级政府以及部门都设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基础服务的专门机构,此类机构的服务内容主要是提供项目咨询、新技术项目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注册和生存保护等基础服务。

二、国外大学生创业监督机制研究

(一)绩效监督机制

绩效监督机制以美国与英国为典型,其中美国的监督组织主要有国会会计总署、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和各级部门。同时其《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对政府各部门在预算中各自的职责进行了一定的规定,凡是财政部门编制的财政预算均需经过国会审议。而英国的财政绩效监督主要由政府主导继而进行展开,其绩效监督过程主要包括设立绩效目标、分配预算资金、监督财政绩效的完成情况、提交绩效报告、进行绩效审计、使用绩效信息等。同时,财政支出绩效评估也是英国财政绩效监督的重要环节。

(二)财政监督机制

1.财政监督具独立性。财政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可以说是西方各国财政监督制度最大的特点,各国政府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型的监督网,立法部门、政府部门、审计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多方监督主体之间分工明确、协调运作。

2.财政监督的法制体系。西方国家财政监督体系较为完善,立法层次较高。首先,各国的《宪法》均将财政监督列为重要条款,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其次,《预算法》、《财政监督法》、《国库法》等法律法规同样对财政监督进行了一定规范,除了程序性条款之外,对监督主体的具体职责与工作程序也都进行了一定的规定,做到真正有法可依。

3.财政监督的内容。各国的财政监督均贯穿于财政收支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财政支出的监督,其监督范围覆盖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等整个预算管理过程。 除此之外,绩效监督也是财政监督的核心内容,即对有关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及部门工作效率进行一定监督,包括经济效益、财务监督和社会效益监督。

(三)公开公示制度

1.美国的信息公开制度。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可以说是一部对美国信息公开化有着重大意义的法律,大大促进了联邦政府信息公开化,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鉴。除某些政府信息免于公开外,联邦政府的记录和档案除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若公民被拒绝查询信息,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将得到优先处理。

2.法国的信息公开制度。法国信息公开制度可从异议审查会和对象机构两方面分析。第一,被拒绝信息公开的请求人可以提出异议。第二,被列作信息公开制度适应对象的机构,不限定于中央政府部局等传统的行政机构,立法机构与司法机构均被列作公开对象。

4.韩国的信息公开制度。韩国于1996年颁布的《公共机构信息公开法》作为亚洲最早的信息公开法,明确规定了保障知情权利与确保政府运行透明度,并将用计算机处理媒体中的事项列入了公开的对象。

篇9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进行的《大学生公益调查》发现:大学校园里的公益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七成大学生表示参加过公益活动,但是,他们与公益多是“泛泛之交”,呈现出参与浅层化的特点;同时,普通大学生的公益积极性和热情还有待进一步调动。作为公益储备人才的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领域冷热不均,有些公益领域相对热门,甚至显得“拥挤”,而另外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公益领域却很少有人问津。而这对于公益领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的人才需求来说并非好现象。

六成大学生与公益的“恋爱”不超过一个月

尽管在受访大学生中,有70.5%表示自己参加过公益活动,但其中60.0%的大学生单次公益活动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其中,1周以内的占47.4%,1周至1个月的占12.6%);另有8.2%的大学生单次公益活动持续最长时间在1个月到半年之间,持续参加过半年以上的仅有4.0%。

同时,通过集中对高年级大学生(大三及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时间集中在大一、大二阶段,大三之后参加公益活动的比例明显下降。一方面,对于刚从高考压力中摆脱的新生们来说,大学校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的诱惑力,尝试与体验是生活的主题;另一方面,进入大三后,学生们面对考研与就业的抉择,现实生活的压力浮出水面,他们或忙碌于实习、论文、各类培训中,或沉沦在困惑中(见图1)。

社区服务和弱势群体扶助显“拥挤”,救灾、环保、支教最热门

本次调查在问及大学生关注哪些公益领域,以及参与过哪些公益领域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最热门的关注领域,其关注度不超过30%,参与度不超过20%。

一般来说,对某个领域关注的人数比例应该大于参与的人数比例,即关注度大于参与度。但分析发现,大学公益中有两个领域正相反,参与度反而大于关注度。这两个领域分别是“社区建设服务”(6%,14%)(前指关注度,后指参与度,下同)和“帮助老弱病残”(14%,21%)。这说明在这两个领域中参与的人数要比关注的人还多,换句话说,有些不太关注该领域的人也参加过该领域的公益活动,相对显得有些“拥挤”。

此外,从关注度和参与度两方面来看,比较热门的分别是救灾(28%,20%)、环保(28%,17%)和支教(26%,14%)。救灾是指社会或自然灾难的救援和帮助,比如四川大地震等,这一领域在大学中非常热门的原因与其大的社会背景和氛围密切相关。此外,环境保护一直是民间推动比较好的一个领域,在大学校园里也相对具有较高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支教热门的原因则是,它可能是惟一一个学生自发与政府及学校倡导两相结合最好的一个领域,因此大学生校园里的支教队伍可谓层出不穷,甚至五花八门。

多数专业性较强的公益领域参与度和关注度不足一成

令人担忧的是,除了以上提及的这些热门公益领域,有些公益领域关注的人就要少得多,如扶贫建设(如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帮助病患人群(如帮助自闭症、智障儿童等)、公益职业技能培训、文化交流(如参与国际交流项目)领域。这些公益领域由于专业性较强,显得相对冷清了许多,参与度基本不足一成。而另外一些领域,如NGO能力建设、公益行业调研和相关政策研究、公平贸易,其参与度甚至不到3%。

究其原因,第一,这些较专业领域本身发展就不成熟,大学生缺乏对这些领域的认识和了解。第二,大学生没有正规的渠道参与这些领域实习或实践。目前国内一些平台型的公益网站,如中国发展简报、NGO发展交流网和环境NGO在线等,正在公益领域实习和就业信息提供上迈出第一步。第三,缺乏有偿实习的机制。而香港社区伙伴的“青年实习生小额基金”项目正在为大学生提供有偿实习方面做出尝试。

矛盾的是,一方面,许多的公益领域待人问津;另一方面,本次调查中约1/4(24.4%)大学生表示从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其中,57%的人是因为觉得“没有合适的公益项目”(见图2)。

其实,在公益领域内,不论是“不差钱”的基金会,还是“就差钱”的草根NGO,都越来越多地需要能够管好钱和做好事的人。日益发展的公益事业同欠缺的公益人才培养机制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许多人才缺口有待填充,如非公募基金会管理人才、非营利组织营销人才、特殊领域的公益人才、网络及审计等专业人才、公益理论研究人才、公益政策咨询人才等等。

大学校园公益的冷热不均正说明了社会资源提供的单一化和大学生对公益理解的局限化,结果是将无法满足社会对公益人才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作为公益储备人才的大学生,如果没有适合的渠道或机制参与到相应的专业领域中,中国的公益事业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篇10

旅游研究

(1)江永“三千文化”特色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探讨 伏六明

(5)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扶贫绩效模糊评价 向延平

(8)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谢新? 郑立文 吕群超 谢新丽

(14)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行动者解读研究——以长沙市桃花岭村“农家乐”为例 罗芬 方妮 周琴

(19)基于ahp法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乔海燕

(23)广西入?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糜吻?蚍⒄共钜旆治?姜尧 谭丽林

(28)旅游景区形象测量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吴雪飞 邱宏亮

(33)基于ahp分析的民族旅游地竞争力研究——以大寨瑶族梯田景区为例 冯雅力 吴忠军

(38)导游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向前 刘衔华

经济研究

(41)林业专业合作社盈余利益分配标准的经济学分析 陈建敏 黄森慰 张春霞 谢志忠

(45)湖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测评与对策研究——基于2008-201o年面版数据的dea分析 李言规

(49)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黎克双

哲学·公共管理

(52)重温小平“九二”及对当下我国改革的哲学思考 朱雯云

(56)中国人的儒道互补人格及其内在变动机制 涂阳军

(61)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及其突破 秦勃

(66)就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浅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优化 孙勋 曹建康 李红勋

(70)男性青少年犯大五人格特征分析 陈利君 孟红

法学研究

(73)关于我国专利奖励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喻少如 曾祥昌

(77)企业防范核事故风险的法律责任分析——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视角 诸江 叶胜宇

(81)完善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 姜淑明 李炯

(86)慈善捐赠:现状、成因及改进思路 周艳

生态与文化

(89)林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万世之基——论绿色发展的林业观 谢朝柱

(94)长沙市洋湖垸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与建设经验 汤伟 李珍贵 朱青松 龚胜辉

(96)长沙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宋平 刘华 贺彬

(100)专家对19世纪上半期德国交通政策的影响分析 罗衡林

(104)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文化价值批判 黄汀

(109)当代环境文化建设的理论变革及其发展趋势 李雄华

(114)汉族情歌的人类学解读 白志艺

(116)论社科科研

才评价的主体 邹颠

(120)《经济林研究》品牌期刊发展之路探析 闻丽

语言文学

(123)湘西南苗瑶平话的代际传承研究 胡萍 吴萍

(127)从语音特点看吴语区的谐音习俗 唐七元

(130)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生态审美视野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海棠 杨灿

(134)论沈从文创作中的音乐性元素 唐旭君

(138)兰斯顿·休斯小说《并非没有笑声》的意象叙事 林娟 欧阳凤

(141)不再沉默——从欧茨笔下的莫琳形象看女性话语权 崔金燕

(144)《钗头凤》英译中“隐”、“秀”美学风格的传译 蔡爱春 申丹

(148)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看中医学中“脏腑”术语的英译 张小云

艺术设计

(151)闽南建筑的红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传承——以福建泉州蔡资深故居中红砖艺术为例 林阳

(155)基于模仿创新的产品设计 叶剑虹

(157)对人性化网站设计的探讨 杨亦艺

体育

(160)篮球运动员身体协调性训练研究 马丽娟

(163)博弈视角下的难度动作推进武术套路国际化价值探析 陈红梅 龙佩林

(166)湖南省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李军

(169)第26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攻防技战术指标与比赛成绩的关联分析 王恩东 刘毅

(174)中华武术散打之局部力量与整体力量解读 马景卫

教育研究

(177)新时期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李春燕

(180)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管窥 吴锦波 唐鼐

(183)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黄文胜

(187)大学生农村创业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 胡清华

(191)法律本科生团队式司法实践模式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漾翅法律实践团队为例 蒋先福 黄捷 王朝

(194)物流类本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李义华 庞燕 王忠伟

(198)《绿色食品》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彭湘莲 付

(201)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探析 潘璐璐

(204)略论高校散文鉴赏教学中的形象感染 孙际垠

(207)从语言模因论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钟玲俐 刘胡英

(210)合作学习打破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有效性研究 何凌霄

(214)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白玲

(217)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杨培涛 谭骏珊 王帅 苏慧

书评

(22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再认识——读罗建文教授《社会发展理念与民生幸福研究》 孙伟平 温

航亮

(223)2012年总目次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