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居住的街道范文
时间:2023-03-15 09:5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居住的街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风居住的街道,也许寂静无人,风的身影见证了岁月年华;风居住的街道,也许热闹非凡,风的报信传递了平安幸福。
风居住的街道,可能朴素简洁,她说,她淡泊名利; 风居住的街道,可能高贵华丽,她说,她追求辉煌。
风居住的街道,大概有个年过半百的老太太,对风倾诉自己多年来的愁绪;风居住的街道,大概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与风分享自己收藏的棒棒糖。
想去风居住的街道看一看,粉墙黛瓦,小桥流水;
想去风居住的街道听一听,琴声完整,笛音绵长;
想去风居住的街道游一游,靠小巷边;沿走廊上。
问风你是否寂寞?微风笑而不答,弹起了欢快的圆舞曲;
问风你是否欣慰?凉风点了点头,跳起了优雅的芭蕾舞;
问风你是否愧疚?寒风无可奈何,唱起了忧伤的流行歌。
篇2
每隔一段日子不听,我会很想它,直至重新找了它来听,一颗心,才安定下来。这很像一个人嗜上某种美味,一些日子不吃,就想得心慌。我以为,美味慰藉味蕾,好的音乐则慰藉灵魂。
第一次听它,是在办公室,一女孩的手机铃声设的是它。那日,我在办公室里,正给桌上的一盆蟹爪兰浇水,女孩的手机突然响起来,这首曲子,一下子冒冒失失地撞进我的耳里来。我当即愣住,持水杯的手,停在半空中。我仿佛闻到老家的气息:村庄,田野,烟雨迷蒙。老家屋檐下,雨滴在唱歌,滴答,滴答,滑落在搁在檐下的一只瓮上,滑落在长在檐下的一丛大丽花上。邻家少年撑伞而过,布衣青衫,笑容浅淡。五月的槐花,将空气染得蜜甜蜜甜的。
我是暗暗喜欢着的。大人们之间开过这样的玩笑:让你家的梅丫头做我家的媳妇吧。母亲笑答一声:好啊。我在一边听着,信以为真。再遇到少年,眼神刚刚碰触到,我便羞涩地跑开了。风吹着少年的头发和衣衫,他的样子真好看。少年后来去了南方,我也离开家乡。经年后,再想起,少年的模样,已不记得了,然而风吹过的年少时光,却成了岁月里最柔软的温暖。
我问那个女孩:这是首什么曲子?
女孩告诉我,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风居住的街道”。女孩说:初听时,想哭,结果,真的痛哭了一场。
我理解她。谁的往昔里,没有一个风居住的街道?她亦有。当年,她与他坐前后桌,在一个教室读书。窗外的桐花,一树一树地开。他在一张小纸条上写:喜欢我吗?我很喜欢你!她回他一个笑脸,算作默认。扭头望向窗外,风从街道那边吹过来,青春年少,花影飘摇。
我记住了乐曲名,回家开了电脑搜索。我下载了它,一遍一遍听。钢琴和二胡,交相辉映。风到底吹过谁的街道?城南旧事,纷至沓来。
我想起一个老先生。老先生八十岁了,在他生日那天,他执意要去一个小镇看看。孩提时,他曾从家里坐船,越过宽阔的水域,到达那个小镇去上学。六七十年过去了,他越来越想念当年的街道,路上铺着碎砖,银杏树东边一棵,西边一棵。他有个同学,绰号叫癞子,因为那个同学头上生很多癞疮。癞子跟他最要好,把母亲烙的玉米饼,偷拿出来,带给他吃。和他一起爬上银杏树,坐在树上,垂下双腿,在空中摇晃。
篇3
我走到阳台,悠然地欣赏着夕阳的余晖。突然,一只翠绿色的小鸟跳进了我的眼帘:它一身翠绿色的羽毛,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真讨人喜欢!此时,这只小翠鸟发现了我,却没有一丝怯怯的感觉,它那一张一合的小嘴仿佛要向我说些什么。我慢慢地走了过去,那小翠鸟竟发出了一些我们人类能听懂的话语:
“Hi,girl.你是我从那儿回来碰到的第一个人类。我要向你说说我这次奇妙的旅程。”小翠鸟显出无比的兴奋。
我惊奇极了,俯下身子,把耳朵轻轻凑到小翠鸟的嘴边。
“嘿,看来你对我的旅程颇感兴趣!那且听我慢慢向你道来……
就在一年前的夏天,我居住的地方发生了泥石流,我不得不飞到另一个地方。我飞啊飞,飞到一个地方休息了。在那儿,我不禁为我眼前看到的一切吃惊不已:这是个多么美丽的城市啊!”小翠鸟眨眨眼睛,又接着说:“我看见了一条笔直的、用玉色大理石铺成的街道,上面一尘不染,闪闪亮亮的,我简直可以用它来照镜子!在街道两旁,挺立着一排排杨树,在叶与叶的空隙里,透出一缕缕金色的阳光,在街上一点也不觉晒,舒服极了!我拍拍翅膀,飞到江边,更是大吃一惊:江水是多么的清澈,可以清晰地看到地下的细腻的沙石和一块块有着各种花纹的鹅卵石,它像大海一般辽阔,湛蓝!在微风激起下的一片片小浪花中,鱼儿在跳跃,江面鳞光闪闪,像金子一般!渔民们悠游地撑着小舟,口中不再夹满了粗俗的话语,而是飘出了一阵阵悦耳动听的渔家民乐;他们不是穿着一件件满是腥味、肮脏不堪的捕鱼衣,而是穿上了统一、整齐的制服,不再散发出异味。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文明的味道。
在那里,人们十分自觉,文明。不用提醒,把垃圾自觉地分类投放;不用提醒,上车礼让先行;不用提醒,自觉帮助老弱妇孺、残疾人;不用提醒,说话语言文明,口中没夹有粗言秽语;不用提醒,男士们均有绅士风度,连小男孩都懂得‘ladyfirst’;不用提醒,交通井然有序,没有交警在那儿监督……真是个美好而文明的城市!和我以前住的地方形成多大对比啊!
篇4
相对于西方,北京的筑城理念更富哲思,道路的规划也更完整精细。胡同,作为北京特殊的道路形态,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格外引人关注,且被寄寓了特殊的情感。
说胡同,要从井田制开始。《孟子・滕文公》说: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大意说,一平方里的土地是一井,井是正方形的,一井有九百亩,分为九份,每一份是一百亩,中间一份是公田,其余八份是私田。每户农民拥有一百亩私田,他们需要首先耕种公田,之后才能耕种自己的土地。《诗经》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便是那个时代经济制度在诗歌中的反映。如果在九百亩的土地上划出九等份,那么,表现在汉字上,必然是“井”字的形状。这样的土地制度被表述为井田制,也就可以理解。
与井田制对应的是用于居住的“里”。里,也是正方形,也是九百亩,也规划为九等份,八份是居民住地,一分是公共用地,是祭祖、酬神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里,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城市。根据《考工记》记载,周天子居住的王城,也应是正方形的,中间是宫城,周围是百姓居住的里。王城每面开辟3座城门,共有12座城门。城门之下是道路。南北之间的3条道路,称经;东西之间的3条道路,称纬。但是,城门之间的距离太大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在城门之间,城门与城垣之间、城垣内侧,构筑6条与干道相平行的道路。这样,无论是南北,还是东西,王城里面便各有9条干道,时称九经九纬。这些道路,在西周的时候称涂,后世称街。
皇宫以外,是百姓居住的里。里的四周筑有高墙,四面设门,门临大道。在里的中心地带设置社坛,即里“社”。社的四周营建住宅。里中道路,在古籍中表述为巷。巷之外,还有支巷,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曲。这种在里中辟巷,住宅构于巷侧的格局,被后世保留下来,成为很有情趣的生活空间,而且转化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唐代白居易赴长安,借寓永崇里的华阳观。他在诗中描述那里的环境是:“季夏中气候,烦暑自此收。萧飒风雨天,蝉声暮啾啾。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残夏的风雨把槐花催落,车马无踪,没有车轮碾压诗人的梦境,盈巷的槐花美丽极了。巷,这种氤氲幽静情致的道路形式,元以后,在北京以胡同的姿态出现。
胡同是蒙古语在汉语中的借词,原指水井。胡同一词虽然产生于元代,但是,当时以其为词尾的道路并不很多,根据元人熊梦祥《析津志》记载,在大都,只有29条胡同,它们的名称是什么,由于《析津志》是一部残书,也就不得而知。而同样是元人的李好古写过一出《张生煮海》的杂剧,讲述一个叫张羽的年轻人在大都邂逅东海龙王女儿琼莲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条胡同至今还在,位于西四路口,应是北京的胡同之根。
与大都相比,明代的北京,出现了大量胡同,围绕干道整齐排列。为了日照和抵御隆冬时节凛冽的北风,胡同大多采取东西走向,南北走向的胡同只占次要位置。嘉靖年间,一个叫张爵的人把北京的道路名称搜集起来,以《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书名出版。根据张爵的统计,在他的时代,北京共有1170条街巷,其中有459条胡同,约占总数的40,几乎是大都胡同的16倍。从此,胡同成规模、成建制地进入北京百姓的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而到了清末,根据朱一新在《京师坊巷志稿》中记载,当时的北京总计有2211条街巷,其中1121条是胡同,约占总数的50。
1949年前后,北京城内的街巷数量达到高峰,其时有3216条街巷,胡同有1039条,约占总数的32。上世纪80年代,北京的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总计有2352条街巷,其中有1204条胡同,约占总数的51。街巷的数量减少了,但是胡同的数量却增加了。原因是,北京市政府在1965年整顿地名时,把许多标志性的地名规范化,在词尾缀以胡同二字,比如净土寺改为净土胡同等等。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危房改造与城市建设,截至2003年,据我的统计,北京的旧城区拆除了891条街巷,其中冠以胡同之称的有362条。
犹如其他城市,在北京,对道路的称呼也是有原则的。熊梦祥在《析津志》中指出:“在大都,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可惜对胡同没有记载。196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光熙门一带进行钻探,发现那里街巷的宽度约在9.24米,相当于元人的6步。有一种意见认为,这就是胡同的宽度。但是否属实,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无论怎样,胡同狭窄于街,则是毫无疑义的。这个原则被后世继承下来。比如,鲜鱼口地区的道路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巷、胡同、街、大街。其中,巷的宽度一般在3米以下,长度在200至300米左右,比如得丰东巷、得丰西巷。胡同的宽度在3至5米之间,长度在300至500米左右,比如晓顺胡同。街的宽度在6米以上,长度在500米左右,比如西兴隆街、打磨厂街。大街的宽度在20米以上,长度在1600米左右,比如前门大街。它们的功能各有区分,晓顺胡同为居民提供了安静的居住环境,西兴隆街、打磨厂街两侧多商店,前门大街既是北京的南北干道,又是北京重要的商业区。
篇5
赣州近几年来,经过家乡人民的不断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乘着“世客会”的东风,赣州实施了中心城区“三位一体”整饰工程。工程实施后,市区道路宽了、平了。就拿我以前居住的张家围来说,原来的路凹凸不平,走起来十分不舒服,经过改造,变得又宽又平,极大地方便了行人。市区街道亮了、美了。我最喜爱的街道??章江北大道,有绿油油的草地,草地旁边有枝繁叶茂的树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江边的一排柳树,微风拂过,柳枝随风摆动,婆娑起舞。草地上盛开着一丛丛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斗艳。还有那无数穿着美丽衣裳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给花丛增添了鲜艳的色彩。花丛旁边有一座雕塑,上面雕刻着客家人丰收的情景:一个个娇美的姑娘和英俊的男儿手捧着水果,脸上挂满收获的喜悦。到了晚上,这里可繁华啦,歌吧、沐足屋、酒吧比比皆是,加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实在热闹。四处闪耀的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和两岸灯光在江中的倒影,像一支支生日蜡烛在江中熠熠生辉。
随着赣州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在一点一点的变化,原来一排排破旧的平房换上了建筑师们设计的新衣裳,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无数多功能的花园式住宅小区正逐渐呈现在眼前 ……
我爱赣州,更爱新赣州。
篇6
我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出现了一番景象:我朝思暮想的三河景区空无一人,被浓浓的黑烟包围着,里面居住的人铁青着脸,居住的房子墙面裂开,即将崩塌……
想到这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我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可是,事情与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刚到三河,就有一个导游面带微笑的向我们走来,热情的带我们去游览三河的旅游项目。
我们最先来到的是三河的“仙姑楼”,听导游介绍,在过去,仙姑楼里放置着许多琳琅满目的食品,而仙姑楼却从来没有人看管,这让许多小孩子不免欢喜不已,因为他们可以去挑选自己喜爱的东西,可是当他们挑选好准备拿走时,却发现东西像被胶黏住了一样,怎么也拿不走。小孩子并不放弃,回家找到自己的家人,哭着吵着要他们给自己把食品拿来,大人们了解了情况,拿了钱就去仙姑楼,把钱放在要买的东西旁边,东西就可以拿走了,大人们告诉孩子,只有付了钱才能拿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才不会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
接着我们来到了三河的最有名的古镇。
古镇内十里长街,深巷幽远,青石板路光滑圆润,古街道、古街巷、古桥以及古民宅一起,古街从古码头起,沿小南河,向南绵延。路面全用青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首尾相连,线条方正明晰,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人行车压,石面十分光滑。
看着古镇,我不免有些纳闷,为什么古镇的地面分为一处大,一处小,而且坑坑洼洼不平呢?导游为我扫盲:“在旧时期,人们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分为贵族阶级,至于老百信平民阶级,这条大路就是给贵族阶级的人们行走的,他们的路走起来又平又舒坦而旁边凹凸不平的小道是给老百姓走的,至于坑坑洼洼,是因为路是贵族人民用刀砍出来的。”
我不觉感悟,三河的传说真多啊!
篇7
2、绝佳女友
3、辞泽.
4、甜味草莓
5、指間de噯
6、箴词
7、北岸初晴
8、溺怀
9、一夜浮华
10、闭眼入你梦
11、九言
12、野酷士
13、放荡浪性
14、半疯半敛
15、浪漫野人
16、孤女
17、爱的如此痴
18、仙女奶奶
19、大叔的仙女棒
20、萌辣
21、软萌味的小萝莉
22、猫性小仙女
23、青衫烟雨
24、傲气稳了全场
25、盛开的彼岸花
26、仙女很呆
27、其实我情陷你
28、卿颜
29、怪峩冭天眞
30、念你成疾.
31、放下一切潇洒走开
32、36d殿下
33、灵魂检察官
34、暗戀星軌
35、当個祖宗
36、怪阿姨
37、把我辜负
38、遇.
39、断天
40、小秘密
41、别离憔悴
42、喜糖
43、独自留原地回忆
44、糖分
45、风居住的街道
46、你头发乱了哦
篇8
一般情况下,村落道路系统可以分为三个级别,主要街道是第一级,有过境路线、商业以及交往的作用,比较宽,是最公共的地方。第二级是垂直于主要街道的街道分支,被称为“次街”。有宽有窄,使用率较高。这些次要街道作为主要街道外居住区之间的链接,或者作为一个扩展,使整个村庄形成纵横交错的局面。在解决主要交通的框架以外,另有散落在庭院之间的巷子,作为第三级—“巷道”。这是两边的巷道和房屋的链接,相对狭窄,主要活动者为旁边居住人家,人的行为也更接近日常生活,更亲密的活动。这些车道短,丰富了整个骨架,从而使体系从线性的,成为一个完整的路面拓扑。不同等级的街巷空间序列,既构成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交通模式,又在秩序与丰富性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二.历史文化名村道路规划重点
整治街道的地方区域,拆除或转换街头巷尾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保证街景走廊景观系列。规划在没有改变街道空间尺度和风貌前提下,应优化历史街区内的交通环境,并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内诸如常规消防车辆无法通行的小巷特殊防火等的基础设施改善和消防防灾规划措施。在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中,也应高度重视规划在街景序列层面的影响。其中有四个主要因素,一个是街道的弯弯曲曲的路线形态,二是街道的上上下下起伏,三是建筑街道两边的建筑,四是街道上的节点建筑。曲折的道路形态指的是街道走向是否是直线,一览无余,弯弯曲曲的街道更具探索意义和兴趣。上下起伏的街道更加使人们在视觉和心理上感受到街道景观的变化。首先,它会使人产生错觉,感觉道路很长,其次,起伏的路况还将影响地平线的效果。街道两边建筑与街道的高宽比,建筑外观的特征等都能影响路人的心理情绪,避免出现长而无聊的街道,在某个街头,做一些改变,容易使人产生新鲜感和好奇感。在这种情况下,街道的宽度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判断,而是一个感性认识。街道空间节点能把无聊的旅程转变为一些有意义的风景,是一个序列在终结,也是另一个序列的开始,他们不仅是“通过”、“边界”,更具有象征意义。另外,规划要求街巷中的市政设施,如路灯、垃圾箱、公厕、邮箱、消火栓箱、路牌等在形式、材质、色彩方面应与历史风貌相协调,具有乡土特色。
三.以大余湾为例的历史文化名村道路规划
大余湾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南距武汉城区68公里,全村有13个自然湾。通过线路的规划、控制和改革的方式保护,原来的街道路径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不容许任意地拆建,主要以小规模的局部改造为主。保护和延续巷道的多维复合空间平面模式,融物质环境和保护历史遗迹及民间生活等的保护于一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展示传统街区风格。道路系统的保护是保护那些以人为本的尺度空间。现状西至研子岗东到木兰武术学校的过境道路沿着村南边缘通过,破坏了原来的田野山川村庄的完整格局。公路发展与外部世界相关联是村庄的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但建设的高速公路必须在不破坏古村落结构肌理的情况下进行,规划建议将这条过境交通性干道南迁,绕过东西龟山和香炉山。原过境通道作为村庄辅生活干道。规划严格保护历史街区内的空间脉络及街巷组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古村落的健康、有机生长。另外,针对古村没有系统的消防方案和完善的消防设施,以及县消防中队由于距离过远救援时间不足等现状,规划依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划》,建议形成消防体系:(1)建立专职消防队;(2)与周边邻近村庄义务消防队进行联防,做到“一村有事,各村支援”;(3)利用现有马头墙和巷道,将古村划分为16个15-20户左右的防火区,配备手提式粉末灭火器,并对现不完整的防火墙加以完善。同时对于文物建筑,设置消防水池和水泵房,配备手提式灭火器,并保持原有民居开高窗的传统,利用砖砌形成风火窗等措施使得木结构的古建筑免受火灾威胁,提高居民居住的安全性。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河内三十六街;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民居保护;城市肌理
Abstract:The Old Quarter of Thirty-Six Streets in Hanoi, Vietnam took shap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1th Century and experienced a systematic division in the 15th Century. So far, the complete historical structure still remains. It is a live example for scholars to research into the traditional folk residents of Vietn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urban planner,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layout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s of the Old Quarter of Thirty-Six Streets are introduced, and several representative streets and building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olk residents in southern China, then relevant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al streets are proposed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historical streets and folk residents of China.
Key words:Thirty-Six Streets in Hanoi; historical streets;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of folk residents; urban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3-59-(5)
河内历史悠久,早在越南的北属时期就已经建城,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河内原称“大罗”,在11世纪初时,越南李朝第一任皇帝李公蕴太祖迁都大罗城。传说李太祖率众迁都时,大罗地面飞腾起一条金色的巨龙,太祖认为这是一块吉祥的地方,便将大罗命名为“升龙”。而该地名中“龙”与象征繁荣昌盛的“隆”同音,因此人们又常以“升隆”来称呼此地。后来陈、后黎等许多朝代都曾把这里作为京城,城市名称也多次发生更改。19世纪初阮朝建立,越南的首都迁至顺化,并将此地重新命名为“升隆”。因城市被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改名为“河内”,沿袭至今。1873年法国侵占越南,并成立法属印度支那政府,首都定为河内,持续至二战时期。二战后越南独立,当时政局分为南北两派,北越首都为河内。1975年越战结束后南北越统一,河内成为统一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
如今的河内老城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图1):一是旧时皇帝、后妃及其侍从居住以及朝廷办公的京城(Citadel);二是市民日常生活及商业贸易的三十六街地区(36 Streets);三是法属殖民时期殖民者居住的法国街区(French Quarter)。虽然由于历次的战争,旧街区与老建筑遭到严重的破坏,然而城市的肌理完好地保留下来。
1 河内三十六街的布局特征
1.2 分行划市的街道
三十六街地区在布局上采用严格的分行划市制度。由于商品经营的特性,从事相同行业的人群往往会自发聚集,促使了特色商业街道的形成,并常以所售商品直接命名,如“铂行街”(Pho Hang Bac,出售贵重金属)、“鱼行街”(Pho Hang Ca,出售鱼类产品)、“棉行街”(Pho Hang Bong,出售纺织品)、“盐行街”(Pho Hang Muoi,出售盐)等。虽然最初此地区只有36条街道,但随着历史发展和街巷密集化的趋势,如今已有76条街道之多(图2)。
随着时代的变迁,商品的种类日益多样,然而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改变,大部分的商铺维持往日的经营类别。如“铂行街”,在19世纪时是一条贩卖贵重金属的商业街,如今为金银首饰售卖以及货币兑换的场所。相较来说,虽然我国历史街区中也有分行划市的传统(如北京的各色胡同),但将历史功能保留至今的案例却较为罕见。
1.3 密集排布的商店
三十六街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远大于河内的其他地区。在不到100hm2的土地上,容纳了21,900户居民,人口密度接近662人/hm2(数据来源于2006年还剑郡人口普查),这在世界各大城市中也并不多见。由于众多的聚集人口和频繁的商业活动,使得居民对过旧的房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翻建、加建和扩建,以至形成今天的形态。如今三十六街地区沿街建筑多是以4至6层的窄面宽楼房为主,它们紧密排布,形成了连续且富有韵律的街道界面。
大多数沿街的楼房以商业建筑为主,主营服装业、餐饮业以及特色的迷你酒店等等,其他商店种类则根据其所在道路的销售商品有所调整。普通建筑一层地面与道路标高齐平,为临街开设的各种商店;也有部分建筑一层往下沉落约0.06m至1m,同时二层离地面约半层多高,两层均做商铺出租。迷你酒店是此处常见的建筑形式,通常与餐厅或者咖啡厅结合开设,即咖啡厅、餐厅设在一层,旅馆前台设在二层,三层以上及内院为客房。受三十六街地区的人口高密度及商业环境影响,临街建筑的利用往往充分而立体,许多商店除了在一层开设货品展示柜台之外,二层、三层往往也做成橱窗以充分展示店内货品(图3)。
1.4 随处可见的寺庙、祠堂
三十六街形成的时代久远,因此留下不少的历史遗迹。部分城墙与城门至今保存完好,许多富有保护价值的民居也随处可见,而散布在各大街小巷的宗教建筑与遗址数量亦相当可观,如寺庙、道观、神庙、祠堂、会馆等等,这些都是伴随着河内市一千余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结晶(图4)。
越南当地的多样化,长期受中国、印度等文化影响,许多周边国家的传统习俗也融入了越南国民的生活之中,因此产生了多样化的建筑形式,诸如文庙、先祖祠堂、道教的道观、中国华南地区的会馆等等(图5)。但由于大部分的宗教建筑已转为民居,因此保护状况较差,内部院落随意搭建现象严重。幸运的是多数建筑主体结构保存完好,若能将院落内违章搭建部分拆除,主建筑稍加修葺即可恢复古迹原貌。
1.5 街道案例——铂行街(Pho Hang Bac)
铂行街(Pho Hang Bac,越南汉喃字为“埔行铂”),是河内三十六街中最主要的一条街道,贯穿整个片区的东西。整条街道西接南北向主干道桃行街(Pho Hang Dao),东至皮行街(Pho Hang Be),全长约280米。现存的街道建于18世纪时期,最初主要为银器加工工匠开设的店铺。到19世纪时,此处金融业、金银加工业与货币兑换业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铂行街便由此得名。“铂(Bac)”在越南语中指贵金属,而此处的行业均与贵重金属有关。直至如今铂行街功能仍未有太大转变(图6)。
铂行街的保存相对于三十六街其余的街道来说较为完整。现存街道总宽度约10m,其中车行道7m左右,街道两侧房屋风貌依旧,大多为2~3层高,与其他街道4~6层的高度差异较大,因此传统尺度保存完好。一些建筑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如位于铂行街与丁烈街(Pho Dinh Liet)交叉口处的金钟剧院(Chuong Vang),该剧院建成于1920年,是铂行街的重要标志之一(图7)。此外,铂行街42号的银匠店也是一座年代久远的老店,店内仍供奉着古老的银匠守护神造像。
2 越南传统民居的特点
2.1 民居形式
河内三十六街内的民居类型属于较为典型的越南传统民居形式,院落布局细长,面宽窄却进深大,类似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竹筒屋(Tube House)。每个院落的面宽约在3m至4m左右,但进深一般都大于20m,最大的一处进深竟达到了120m之多。此外,在部分院落与院落之间往往穿插着小巷,通往街区内部的中庭,而围绕着中庭往往又布置着2~3座左右的院落,由此可见此处的土地利用率之高。
竹筒屋式的布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临街门面资源,同时也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河内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热带湿热型季风气候,面积狭小的天井有助于在季风来临时通过烟囱效应拔风,带走建筑内部湿热的空气,以提高居住的舒适感。
2.2 代表性院落
符禄街(Ngo Phat Loc)30号的院落的布局模式相当典型(图8),它起初为一座家族祠堂,于1878年左右翻建,后作为住宅使用。此院落共有三进,由三组两层的房屋以及部分临时性一层房屋共同组成。临街的一栋房屋为商店,直接面向街面敞开,而中部以及内部的房屋则用来会客、居住等等。厨房与厕所位于最内侧的院落里,属于临时搭建的一层房屋。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房屋与房屋之间天井狭小,内部格局十分经济合理,根据需要还增加了若干夹层。木构架至今保存完好,整个院落带有浓郁的河内传统民居韵味。
3 河内三十六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河内三十六街虽然属于历史街区,但是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旧的住宅院落中已经形成了许多自发的加建,许多寺庙祠堂已变成民居;另一方面,部分破旧房屋已被当地居民翻建成了更高的商店、酒店,改变了原来的街巷尺度感和天际线。应该讲,如今的三十六街地区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图9)。
可喜的是,三十六街地区街道脉络及院落布局还保留着过去的肌理。同时,翻建的建筑虽然多使用混凝土等现代材料,但风貌仍然与19世纪法属殖民时期相近,大部分临街建筑仍保持着法式拱券、柱廊装饰以及越南传统的坡屋顶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历史街区,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保护这片区域不仅仅是保护若干个历史建筑及院落,而应涉及整个街区,包括街道尺度、院落肌理、古树名木以及原有的街区氛围等。其次,对于街区内部新建的建筑应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案,对其高度、尺度、风貌进行管制,以对历史街区表示尊重。第三,应合理引导三十六街地区商业模式的转变,以提升售卖商品的档次及销售环境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通过日照、通风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人口的疏散,提高当地居民的居住水平,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与热情。
4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可借鉴之处
越南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与中国南方地区非常相似,建筑风格也有诸多近似之处,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上,三十六街地区可供一些经验教训为我国城市借鉴和学习。
4.1 划分合理的历史街区保护区
如今越南政府对三十六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已划分相应的保护区,并对历史街区内的建筑风貌进行控制。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我国城市,部分城市对旧城区的保护并不受重视,旧街区不是拆掉建新城,就是任其自己破败,缺乏合适的保护与管理。对于承载城市记忆的旧街区,市级建设管理部门应提早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及时划分合理的保护区,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4.2 延续历史街区的肌理
历史街区内旧建筑翻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翻建之时既应注重保存过去城市的风貌,又要在建筑质量上进行改善。由于是历史街区,街道红线、建筑控高、建筑风格的控制必须严格把关,从而避免历史风貌的建筑被居民随意地加建、翻建、改建而逐渐丧失价值。
4.3 保护和引导历史街区的生活方式
保护好历史街区的建筑容易,但延续过去的生活方式却是个难题,如何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下保存过去的商业模式,需要长期实践与探索。一些古今相近的行业可以近似保留,如三十六街中铂行的贵金属交易转变成当前的玉器、首饰买卖等;一些过去繁荣但现在衰败的行业只有引导其转型,适应现代人的消费模式。传统街区的行业经营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从而避免让历史街区保护徒有建筑空壳之类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千叶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 The “36 Guild Streets” area, Hanoi’s Ancient Quarter, Historic centre of the city’s prosperity [M].东京:昭和女子大学国际文化研究所,2008.
[2] Logan W S. Heritage Planning in Post-Doi Moi Hanoi: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tribution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95,61(3):328-343.
[3] Phuong D Q, Groves D. Hanoi architecture: Some observations by a local and a tourist [J]. Web Journal on Cultural Patrimony,2006,1,(2):121-133.
篇10
比别的日子要好
比别的日子要冷
走一步就有一只兔子
张惶跳起,落地的脚
会觉得更凉些。枯草
让我想到卷曲的羊毛
被剥掉羊皮的羊
身体迅速散热
离开了大雪覆盖之原野
我现在居住的地方
像一棵掉尽叶子的树
多少影子,一一飘远
那高处俯瞰的人
显得越来越渺小
每次回头看,都以为他已消失
每次他都在那儿
主人公
有些字
苍蝇般飞起来
怕冷的人,也不想
回到那样的夏天
越来越糟糕的日子
一本书里,尽是苍蝇屎
手指冰凉,历经艰难
才翻到最后一页
一张因愤怒而变苍白的脸
从门后探出头来
“我不能跟你离开
我得留在这儿,等别的人”
眺 望
俯冲的鸟翅下有风
我头皮一阵发凉
天高地远
所谓青草
已不复存在
原野上,游魂都原地停住
多少死者才换回来
一丝呼吸,该醒来的
终将要醒来,雪下面
有气味清淡的草根
飞翔之物,有突然放大的利爪
和一个倏忽远去的影子
冬 夜
冬夜漫漫,街道
显得比往日长
炽热的脸贴紧电杆
或者一堵水泥墙
而畏寒肢冷者
想坐在炉子上
没别的办法
对于即将发生的事
都有些小预感
新闻发言人挤在字里行间
已不能挪动分毫
双乳夹住的家伙
也开始诉说
受到的温柔压力
物价飞涨,分秒不停
这无形而巨大的悬于空中
祖国各地,整宿整宿回荡着
仿佛来自菜市场里的声
纪 实
很多人死了
在火焰中变红
变成灰烬,住的房子
越来越小。四处飘扬的
也四处游荡
刚刚聚起的模糊影子
倏忽被风吹散
我想在幽冥中遇见
他或她,抓住虚无中的手指
搂紧那不存在的颤抖的双肩
都是祖国的颜色啊,无处使力
抹一道子红,抹一道子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