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16:4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会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运用故意隐瞒关联方或关联方交易的方法来粉饰会计信息
这种方法最为常见,特别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为大股东提供担保等事项,如中科健曾为其大股东深圳科健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超过5亿多元的担保未予披露;而国内的紫鑫药业,其上下游主要的销售商、供应商均是其关联方,但其在年报中对关联交易只字未提,依靠这些内部交易,其为自己的人参产业做了虚假的华丽包装,最终导致“东窗事发”。
(二)运用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掠夺上市公司
如ST科龙于1998~2002年间通过关联方交易从关联方天津格林柯尔购进制冷剂价值共计3.86亿元,其采购价格及采购数量远高于同类市场价格和实际需求(到2004年末这批存货还有1.8亿元未使用),给ST科龙造成资金链断裂、经营负担加重和连年的巨额亏损等后果。
(三)运用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的方法,粉饰会计信息
如美国著名的安然公司会计信息舞弊案,其实质就是把关联方拆分成多个层次,使其在形式上去关联化,然后通过复杂的、多层次的关联交易,如将同一金融资产在不同关联方之间进行不断地倒买倒卖,使卖出方获得利润,买入方增加资产价值,从而虚增了上市公司利润和资产,使其能不断骗取银行信贷资金,公司股价也不断最高,最终让银行和广大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
(四)甩债权“包袱”关联方“另类红包”扮靓上市公司
2009年12月31日,五粮液宣布将子公司对中科证券的账面值8,295万元债权转让给大股东宜宾市国资公司,转让价格按账面值平价转让。尽管这次转让看上去五粮液并没有“赚”,实际上却化解了子公司8,000余万元的投资风险,使得五粮液卸下了一个“包袱”。
二、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会计核算方法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建设,堵住关联方交易会计信息舞弊的源头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在对重大关联方交易进行决策时必须由独立董事发表意见,并得到他们半数以上通过方可执行,这一制度对可能产生关联方交易信息舞弊的源头进行控制,保护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就《独立董事制度》本身而言仍然存在可商榷的地方,如独立董事产生的方式:目前都是由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提名,并交股东大会通过,而股东大会其实也由大股东控制,所以,独立董事往往是形式上独立而非实质上独立,并不能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应有的监督职责。因此,如果要进一步堵住关联方交易会计信息舞弊的源头,就必须对现行的《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完善,如独立董事的提名权应交给广大中小投资者,股东大会表决时,大股东应当回避表决。这样选举产生的独立董事就更能代表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能有效地发挥其监督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监管机制,加强关联方交易会计信息的监控
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监管主要是由证券监管部门(如证监会、证交所等)负责,以事后监督为主,这一点上可以借鉴银监会对银行业内部及关联人交易的动态监管方法,主要有:一是实行上市公司关联方名录的报备制度。证券监管部门可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向其报备关联方名录,促使上市公司对自己的关联方进行不断地自查,避免重大关联方的遗漏,同时也可以使监管部门根据名录对照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否完整和正确。二是对上市公司拟进行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实行预先备案和完成报告制度。现行制度虽然明确了重大关联方交易的定义,但除了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发生的重大资产重组外,尚未要求实行预先备案和完成报告制度,监管部门尚不能动态掌握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重大关联方交易情况,如能事先备案,那么监管部门便可以事先掌握情况,一旦发现重大问题可事先介入,避免上市公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三)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披露》准则,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目前上市公司对关联方交易会计核算主要是依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及其相关解释,该准则主要对如何界定关联方、关联方关系的认定判断、关联方交易的类型识别,以及关联方交易信息的披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上市公司规范关联方交易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该准则尚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联方认定的范围应当适当扩大。按现行会计准则,对关联方认定范围主要包括与上市公司存在控制关系的企业、存在重大影响的投资或被投资企业、合营企业、该公司主要投资者个人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以及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的其他企业等,尚未将可能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而不属于上述关联方范围的企业、单位或个人纳入到关联方的认定中来,如可能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供货商、客户或借款人,而这些企业、单位或个人往往因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如销售、采购、资金等经营方面)有着重大影响,从而造成他们与公司在某些交易活动的关联化,也给上市公司留下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操作空间。因此,可以适当扩大关联方的认定范围。二是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内容应当适当增加。现行会计准则在关联方交易披露内容上最大的不足就是尚未将关联方交易公允性和必要性纳入到披露范围之内,使会计报表的使用人很难判断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否公允和必要。
(四)进一步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工作,有力保障关联方交易的会计信息质量
新审计准则中对注册会计师实施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策略、方法和承担的责任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关联方交易是否公允进行职业判断,这将进一步加强外部审计的监督工作,从而将有力保障关联方交易的会计信息质量。此外,独立董事或中小投资者可联合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认为存在疑问或重大的关联方交易实施专项审计,以确认关联方交易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从而进一步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和保障关联方交易的会计信息质量。
三、总结
篇2
1.缺乏可靠性。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可靠性指的是企业需要披露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并且如实反映其中符合确认要求的各项的会计信息等,保证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我国的上市公司在企业的附注披露信息方面存在缺乏可靠性的问题,经常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对于一些预计负债方面的问题进行回避,并且隐藏子公司的一些情况,这样就直接导致其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不可靠性。我国在相关的法规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很多上市企业对于关联方的关系不能进行准确的理解,有的只是披露了控股方的问题或只披露了上市公司的下属子公司的问题。在上市公司报表附注的关联方关系和交易方面披露的问题上看,很多企业在报表中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完整性的披露,这样就明显降低了会计报表的使用价值。另外,在上市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中主要集中在销售和采购以及一些提供或者是接受劳务等相关方面的需求上面,但是对于管理方面相关的合同以及研发的项目方面大都不会进行披露。在关联交易披露的选择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附注的信息披露中,很多资产的重组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资产重组是企业进行扩大经营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操控利润,使用资产重组来置换出一些消耗大的资产,从而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但是上市公司对于资产重组过程的披露并不详细,很多关于资产账目的处理和承诺的事项都没有进行正确性的披露。
2.缺乏相关性。相关性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需要和投资者等使用方经济决策需要相互关联,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报表附注在披露方面存在相关性不足的现象。首先,很多上市公司对于一些没有必要进行过多披露的方面进行了多余的阐述,另外对于一些应该披露的信息却存在不足的现象。或虽然在表面上是按照了规定了一些会计报表附注,但是实质上这个报表却没有真实地披露公司主要的业务收入以及利润的具体来源。而是对于一些其他的信息进行了多余的论述,避重就轻,隐瞒事实。而且,会计法规对于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不能进行细致的规范,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对于其他的经营状况等进行披露,所以这也是导致很多上市企业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缺乏相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缺乏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指的是要求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方便投资者等对于报表的理解和使用。但很多附注目前并没有正规的规范来进行阐述,附注的内比较繁多,却没有按统一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排列,导致披露的信息存在条理不清的情况,使得使用者不能清楚地理解表内的信息。
二、对策研究
1.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我国应该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应该进行基本性的规范,并且保证其质量。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方面,同时还要解决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处理和遏制造假问题的出现。
2.完善评估制度。为了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报表的有用性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这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披露信用考核制度,定期地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报表的披露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并及时公布评定结果,让投资者及时了解到真实的信息。评定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单位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等情况。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也是导致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报表附注披露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体现企业报表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相关的企业还需要在企业的内部加强管理。此外,企业还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董事会制衡以及决策机制问题,保证企业在披露信息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民主性和公开性。对于监事会的监督工作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整改,保证企业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结语
篇3
1.1被解释变量
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考虑,本文采用了四个比较重要又可以量化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指标。为了得出综合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好坏的标准,将上述四个指标加总求得会计信息质量总分这一指数,以此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其构成如下:
1.1.1可靠性指标(Rel)i。
本文采用审计机构审计意见衡量可靠性:审计意见若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则取1;审计意见若为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则取2。
1.1.2相关性指标(Corr)。
本文以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比值来衡量相关性这一指标:若该比值处于(10,+∞)区间,则取0;若该比值处于(5,10]区间,则取1。
1.1.3一致性指标(Cons)。
若研究样本范围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高于10%,而且最近一年净资产收益率高于10%,取1;否则,取0。若最近一年的每股净资产大于1,取1;否则,取0。若上一年度亏损(净利润为负数),而最近一年微盈(净利润为正),取1;否则,取0。上述三个得分之和为一致性指标的取值。所以,本文被解释变量AIQ,即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指标为:AIQ=Reli+Corr+Time+Cons
1.2解释变量
资本结构决定了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同时影响公司的财务机制,从公司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可以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分为大股东治理、债权融资治理、国有股监管、资本市场的外在治理等,因此选择以下4个指标来衡量财务治理水平,变量1:资产负债率(DR);变量2:Z指数(Zindex),用Z来衡量第一大股东控制程度;变量3:董事会规模(SIZE);变量4:独立董事比例(Inde-pendent)。
1.3控制变量
净资产收益率有可能会引起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动,为控制解释变量以外的因素影响,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财务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回归分析的控制变量:净资产收益率(ROE),ROE=净利润÷净资产。
2理论分析
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目的,也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呈报对自己有利的会计信息。这时二者利益出现了不一致;除了上述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趋同所导致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外,像职工、银行等债权人还有税务机关等政府部门,也同时需要用到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也很重要,可是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加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些外部利益相关者只能通过披露的会计信息来作决策,公司为了融资或其他目的,选择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很可能编制披露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会计信息报告出来。
3研究设计
3.1研究假设
假设1:H1:资产负债率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股权高度集中,虽然利于对人员行为监督,降低成本,但由于“隧道效应”的存在,在经济环境变坏的情况下,大股东会加大对其他投资者利益的侵害。假设2:H2:Z指数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假设3:H3:董事会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近年来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不断完善,独立董事所起的监督作用也在不断加大。所以提出假设4:H4: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
3.2数据选择
本文选择部分2010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相应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样本中剔除了被ST、PT的公司、被停止上市的公司以及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样本公司为64家。本文数据来源于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4实证结果及分析
利用回归模型,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下面将回归分析结果列示,并对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结果加以解释。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共线性诊断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SPASS18.0统计分析软件。从以上回归分析结果看:资产负债率与会计信息质量指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支持了假设1;Z指数与会计信息质量指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支持了假设2;董事会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指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支持了假设3;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不相关,无法支持假设4。
5主要研究结论
篇4
(一)内部原因
1.利益驱动有些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凸显自己,采用财务信息舞弊行为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有些企业为让投资人加大投资力度,虚构财务报表数据,将企业粉饰得完美无缺;也有些企业为取得上市资格,在自身条件未达到有关规定和要求时,为了能顺利通过审核,达到上市目的,伪造财务报表数据,隐藏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欺诈上市。总之因利益驱动,一些企业选择铤而走险。
2.会计人员素质低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低,法制观念薄弱,容易被他人利用而产生舞弊行为。内部会计人员属于上市公司职工,与所在企业存在利害关系,如果管理层要求会计人员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一些原则性、职业操守缺失的会计人员,出于保全自己利益与地位的私心,会做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舞弊行为。
3.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有些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不明确或不合理造成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影响上市公司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股东将经营权交与经理人,并采取以利润和股价等经济指标考核经理人,造成在特殊形势下,经理层出现舞弊造假的现象。经理层通常代表大股东的利益,有些上市公司将总经理和董事长合二为一,导致内部产权结构不明确,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分,对领导者缺少监督。一些上市公司虽设立了监事会或内部审计部门,但该部门属于上市公司内部机构,监事会或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对财务报表舞弊秘而不宣,所以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进行监管。
(二)外部原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经济事物不断出现,但由于很多客观原因,我国的会计法律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由于各类法律法规立法初衷不一致,不能完全相同地界定法律责任,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不平等,存在制定与执行不对称,使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之间不相匹配。加上对上市公司的报表舞弊行为缺乏监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相关惩处力度不够,罚款金额也往往小于舞弊行为所获得的利益,致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造假现象频发。
2.社会监管不到位我国主要实行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旗下注册会计师进行管理的监管模式,属于自行监管,没有形成有效规范的制约。目前,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社会审计执业者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而政府也没有按规定对此进行约束,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不能相辅相成,而行业内存在为了招揽客户争相降价,迎合被审计单位要求造假等不良现象,长此以往,社会监管秩序混乱,监管效率低,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3.证券市场制度存在缺陷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完整和不准确。由于缺少真实有效的信息,参与者不能利用正确信息做出判断。同时,证券市场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如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不合理的新股定价制度、不完善的退市制度等。这些制度漏洞为上市公司从事报表舞弊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手段
(一)利用虚增收入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获利能力,使公司的成长走势呈上升状态,都会用虚增收入来进行舞弊。
1.伪造收入上市公司利用虚构交易事实,多次确认收入的方法,伪造收入。上市公司一般会虚构填制进货单、出库单、销售合同、发票等,也会虚构销售对象、关联方等来造假会计信息。有的上市公司甚至不惜多交各种税款来增加利润和收入,给投资者一种良好业绩的假象,诱导投资者加大投资力度。
2.提前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是提前透支公司未来会计期间的收入。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把本应在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提前进行确认。这种做法虽没有使上市公司经营收入增加,只是提前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收入进行确认时间,但会造成上市公司收入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假象,误导投资者。
(二)利用虚构资产舞弊
1.虚构账面现金有些上市公司利用账面现金来做手脚,虚构账面现金余额,有的上市公司设置虚假的银行存款账目或设置账外银行账号,将账面资金转移到账外,以备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有些上市公司还通过安排经济业务和结算方法来调控年度内的现金流。如为了增加当年现金流入,可让与本公司经济业务往来单位在年底一次性打入一笔账款,以此作为公司的预收款核算。
2.虚构应收款项应收款项通常会被当作会计报表中的“小金库”,当公司业绩不好时会大幅调整应收款项,从而隐瞒亏损增加利润。有些上市公司在应收款项方面进行虚假操作,虚增利润,目的是给投资者公司经济状况变好的假象。
(三)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
上市公司因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可调节公司利润,会经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舞弊造假活动,如将上市公司状态较差的资产与非上市公司状态较好的资产进行交换。上市公司也通常与其关联方协商议价,上市公司按其自身需要随意制定价格,改变利润,所产生的交易价格有失公平,损害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利用会计政策舞弊
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可变通性。在处理同一业务时,有些上市公司会恰当的选择一些模糊性语言或更适合自己需要的会计政策,从而对利润进行调整。如使用改变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通过对折旧的改变,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变长。这样可以减少折旧费用,使账面利润变大。利用这种手段进行舞弊虽然可以虚增财务报表中账面利润,但实际却给公司今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
三、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要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及独立董事监督机制,发挥中小股东权力作用,避免独立董事只听从大股东的安排。其次,完善监事会监督管理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从源头上监管和防范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同时要提高监管效力,上市公司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和严谨的内部管理结构,才能保障上市公司稳健运营。
(二)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政府要建立健全监管法律体系
适时完善和修正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制度、政策上的漏洞与可操作空间,避免和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进行舞弊,从法律层面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象的制约。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严肃惩处。对严重舞弊犯罪者,要结合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辅以刑事责任追究,提高对会计舞弊者法律震慑力。
(三)加强内部会计人员职业操守教育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人员在加强执业教育和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操守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觉抵制舞弊现象。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习财会法律知识,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和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业务,按职业规范行使会计职责,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司内部会计氛围,促进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也可对内部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操守评估考试,对不合格者进行相应处罚。
(四)提高投资者会计专业技能
投资者需要利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如果财务报表存在舞弊现象,投资者自身缺乏会计专业技能,只能依靠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判断。如果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审计师合谋进行舞弊,那么投资者就会受到蒙骗,致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会计专业技能,从而具备解读财务报表的能力。
(五)加大社会监管力度社会监管就是要注册会计师协会
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监管 会计规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91,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23-02
引言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伴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日趋完善而得到了一定规范,但是近几年来会计造假案时有发生,对上市公司加强会计监管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会计监管主要是指政府、中介及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上市公司与会计有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信息有效度,从而保护市场中各相关方利益。会计监管不仅仅是监督,它更是一种管理活动{1}。
一、我国上市公司现行会计监管现状
1.关于会计监管的规范体系现状。我国关于会计监管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其一,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活动及人员行为的基本法律,如《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及《证券法》等{2}。其中《会计法》是专门规范会计监督及会计核算等项目的法律,《注册会计师法》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等进行了规定,《公司法》对公司财务及会计做了相关的规定,《证券法》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做了相关规定。其二,关于会计的行政法规,如《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其三,一些合法会计监管行政部门所制定的部门规章,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
2.关于会计监管的运行体系现状。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根本目标。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根本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尽可能达到客观、真实{3}。政府及相关的投资者要想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需要依靠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且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是能够客观反映公司实际经济活动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证券市场业务顺利开展。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主体。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主体主要是指会计监管行为的实施者,如投资者、债权人。除了这两者外,一些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也是会计监管的主体组成部分{4}。其中的新闻媒体可以将社会中的客观事实进行真实的报道,向社会公众报道并接受监督。
(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客体。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客体主要是指会计监管行为的承受者,如政府、公司内部负责人、注册会计师、投资者及债权人等{5}。监管客体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内部监管客体和外部监管客体,其中内部监管客体如内部负责人等,能够直接参与公司的经济活动。而外部监管客体如政府、注册会计师、投资者及债权人等,不能直接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4)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方式。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方式主要是指会计监管主体对监管客体采取何种方式来进行监管{6}。会计监管的方式因会计监管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包括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两种。内部监管主体一般会采用直接监管的方式,而外部监管主体一般会采用间接监管的方式。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1.关于现行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问题。
(1)会计法律及法规之间不协调。从我国整个会计法律环境来看,会计法规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甚至不协调的问题。如《会计法》与《证券法》对于会计监管的规定上有着交叉地方。《会计法》中第七条及第八条规定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而《证券法》规定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全国证券市场集中监管,其中也包含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2)现行有关的会计法律对违规者处罚力度不够。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违规情况,我国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其中深圳与上海证交所主要是以公开谴责为主,而中国证监会也只是以罚款为主,其数额在3万至60万元之间,这与违规的上市公司所获得的利益相比,罚款显得十分单薄{7}。
2.社会监督乏力。
(1)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上市公司缺乏监督。在执行审计上市公司的业务时,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按照审计准则等规范要求来进行审计,在没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或者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下就发表审计意见。另外,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未能向上市公司提出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要求,导致不能有效地发挥其监管的作用。
(2)新闻媒体监督方面。新闻媒体对于上市公司也能起到监管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公司违法行为、社会阴暗面向社会大众进行报道,通过这些现象的暴露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及人们对此的关心和重视。但是如今一些新闻媒体越来越多急于功利,有的和公司进行联合只报道公司好的一面,而不去揭发其阴暗面,造成新闻媒体失实。
3.内部监管不力。
(1)监事会监管不力。首先,从客观上来讲,我国《公司法》未能赋予监事会对于董事会及经理等人员在违规时的处罚权,使其监管不具有威慑力;其次,《公司法》也未能规定监事会业绩的评估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监事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公司法》中规定监事会有权监督管理层,但管理层又负责监事会的薪酬,可以看出监事会的报酬规定不合理。
(2)审计委员会监管不力。其一,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成立及运行时间还比较短,相关法规不健全;其二,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有效履行取决于董事会,使其缺乏独立性无法行使监管职能。
4.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加大了会计监管的难度。
(1)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大了会计监管的难度。公允价值计量能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将会计记录由静态变成动态,其已成为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会计准则,但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也深刻地暴露出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首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其次,许多公司利用资产公允价值的评估来使资产增值,成为公司管理者操纵利润的工具。
(2)新会计准则的模糊性加大了会计监管的难度。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的过程中,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提供原则而非具体规则,使其变得更加模糊{8}。新会计准则标准的运用,使在实际会计处理时更多是依靠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而非一定规则,这无疑增加了会计信息监管的难度和风险。另外,新会计准则标准的运用,使不同的会计主体在不同的利益驱动下,针对同一会计事项,其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三、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成因分析
1.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及规范比较滞后,造成会计监管缺乏依据。如我国关于《民事责任赔偿法》至今还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这往往会给上市公司留下“暗箱操作”的机会。另外,现有的会计法律法规缺乏诉讼机制,这使投资者在利益受损时,不能通过提讼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2.造成社会监督乏力原因。
(1)关于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监督不力。其一,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独立性。每个会计师事务所在成立时都要挂靠一家政府、行业或事业单位。其二,事务所之间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如低价承揽客户、实际审计时省略程序或者根本不进行审计。其三,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处罚不够。
(2)关于新闻媒体监督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新闻法》,未对新闻媒体要求其监督证券市场;另外,新闻媒体的监督也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
3.造成上市公司内部监管不力的原因。对于监事会监管不力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公司法》的制定偏颇,而对于审计委员会监管不力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缺乏内在动力。
多数上市公司的经营者认为企业内部设立审计机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不能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公司不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而都是在政府干预下才建立的,这种机构的设立缺乏内在动力。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
1.健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法律机制。首先,对于现行的会计体系要加以完善,树立起以《会计法》为中心,以《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办法》等法律为补充的制度建设。其次,在会计监管方面,避免出现监管交叉或遗漏的现象,以法律形式明确各部门的权限及监管责任;接着,对于上市公司编造虚假财务报告等现象予以加强法律打击力。最后,加快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以提高会计造假成本。
2.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1)加强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自律建设。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最重要的是保证其独立性,以防范上市公司对财务报告进行作假。首先,完善注册会计师聘用制度。如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更换事务所的原因,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情况、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等。其次,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行业协会可以对违反审计准则、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给予严肃处理。再次,国内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可合并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可以避免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
(2)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首先,具有全方位性。新闻媒体的监督对象可以为会计信息市场各个层面参与者和监管者。其次,具有新闻角度的优势。对会计信息市场的监督不局限于法律法规层面,还能从社会道德层面上进行监督。最后,具有自我激励机制。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新闻媒体对于会计信息市场不仅有监督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还有激励作用。
3.充分发挥各内部监管部门的作用。
(1)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首先,要想真正做到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就要授予监事会应享有的权利,如董事任免权等。其次,保障监事会充足的知情权。公司应当规定董事会必须及时向监事会报告与公司运行的重大信息。最后,提高监事会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
(2)加大审计委员会部门的建设。其一,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赋予内部审计机构相应的权力,如检查财产的状况等权力,保证其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其二,扩大审计委员会的规模,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其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及道德素质。提高其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新会计准则运用的监管。其一,完善公允价值的运用环境。可以建立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数据库或网站来进行宣传。需要相关部门利用拥有的技术和资源,将与产品有关的生产、销售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最后将最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公允价值标准。其二,加强市场环境的培育。为了能够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需要努力培育生产资料及二手交易等市场。其三,加大对公允价值运用披露的监管,建立惩戒赔偿等制度。其四,完善资产评估制度。为了能够使资产公允价值提供可靠的依据,必须完善资产评估制度,以规范评估业务如债务重组、租赁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等。
五、结论
上市公司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使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运行,政府加紧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但目前我国的会计造假案还是时有发生,由此对于上市公司加强会计监管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注释:
{1}康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9
{2}姜明.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研究——基于我国股票全流通环境[D].天津财经大学,2009
{3}张霞.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0:78
{4}吴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有效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5}于慧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6}王学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8
{7}黄莉.浅论上市公司会计的监管对策[J].财会审计,2011:19
{8}侯伟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07
篇6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会计准则,监管主体,关联方交易
在我国资本市场规模扩张的大环境下,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迅猛发展。但是,随着政府公共监督影响和社会媒体关注度明显提高,上市公司的诚信问题日益成为公众普遍诟病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上市公司一系列造假事件如银广厦、ST猴王、ST金泰、蓝田股份等,使上市公司在股民们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所以,因涉及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披露已成为上市公司与舆论社会直接接触的主要途径。另外,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面临内部管理与规模经营不相适应的困境,公司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或出于保护既得利益而隐瞒公司本应披露的公开信息甚至散播虚假信息。以此造成了管理层和投资者在会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两者的矛盾。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投资者和相关信息需求者最直接、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反映一个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资金运行情况的晴雨表。会计信息披露的严重失真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中小股东等)和监管者(政府、监管机构)判断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对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错误做出结论,进而误导投资决策。另外,从目前现状来看小论文,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尚不十分规范。离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范围和详细程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基于社会信息风险考虑,上市公司亟需引入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念,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管理和协调,促进其信息披露体系完善并增进投资者了解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财务战略和资金状况。
一、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
会计信息披露的控制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监管体系、管理层对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研究影响上市信息披露的因素,是了解会计信息披露的运用和规范程度。从这些因素入手并分析如何使上市公司有更强烈的动机对会计信息进行更加详尽和高质量的披露,以便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发现上市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起到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显著相关的,更多公司治理结构的因素将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规定。监事总规模较大、董事长与总经理职务分离不由一人兼任披露会计信息的情况较好。根据上市公司发展状况和治理结构特点,投资者运用其对治理结构健全的了解信息和统计资料,测算结构指标及指标体系,反映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行业中的口碑和财务状态,为决策评价和决策提供参考。
2.监管机构。上市公司的证券主管机关一般仅就重大事项或违规行为进行监管,假如涉及到市场欺诈、会计信息失真,要由证券主管机关介入处理,并由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实施事先登记、事后审核。对上市公司临时公告实施事前形式审核,督促上市公司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公允地披露信息。除此以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的注册会计师进行规范和监督。政府监管部门也随时收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变化资料,以此加强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监督和监管,以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3.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只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真正意识到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重要性,才会有较强的动机真实披露经营管理信息,建立起适应本公司的信息披露控制体系。在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及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披露政策和范围也不断发生调整,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信息披露的范围和详细程度。
二、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弊端
目前,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环节上,出现了一些存在弊端,客观分析如下:
1、夸大经营业绩,披露缺乏及时性。
我国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中虽然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中期报告的时间期限,但在实际执行中,虽然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披露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但存在着披露时间偏晚的现象,有的公司直到规定披露时间的最后期限才公布企业的财务报告而对于临时重大事件的披露小论文,从而降低了相关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时性,直接影响到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2、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含量偏低。
现行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主要是以财务信息为主,缺乏非财务信息以及企业背景信息的披露,这样子使信息使用者缺乏对企业的全面了解,如缺乏分部信息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的披露、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区分、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报表定项目的不确定性披露等信息。
3、信息披露不客观不真实。
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恶化,为避免退市,铤而走险,编造和捏造虚假原始凭证,操纵会计信息,致使信息使用者难以对上市公司进行合理的判断并正确地作出决策,最终导致理性的投资者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心。
4、目前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
证券会等政府监督机构包括上市公司内部的监事会监督手段落后,有些还存在监管人员不足的现象。在此情况下,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发现的可能性是较小的。再加上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打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多,民事赔偿也是微乎其微。
三、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采取的对策
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控制和规范发展,不仅牵涉到上市公司的监督控制和投资者资金的安全性,而且关系到上市公司财务资源运营的持续发展和战略定位,直接决定着上市公司的兴衰成败和社会系统诚信建设。在会计信息披露控制过程实现上市公司发展目标,强化信息披露程序和内容的规范发展,兼顾未来发展完善的需要,实现服务于投资者和股东的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规定,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力度。上市公司要改善会计信息披露状况,落实好管理层和监事会的责任。证券监督机构也要在披露内容规定的制订上加大力度和宣传,并统一规范化的格式准确性则,确保披露内容与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相接轨,并对上市公司明确相关披露要求,要其对存在欠缺的披露内容作出补充。如规定招股说明书中要作出盈利预测和相关解释资料。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控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责任意识淡薄,可通过引入外部董事改变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状况。大力培育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建立市场化的动态的激励机制等措施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培养社会公众股股东;充分利用外部资金,使其积极参与到公
司治理中来。保持合理的股权集中度,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公众股股东和监事会的力量,促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
3.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主体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小论文,转变内部监事会职能,加强自律性组织的自律监管,通过相应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充分发挥自律监管的作用。另外,证券监管部门要建立起上市公司信息监查员制度,派出相应机构或监查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中报、年报、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四、结语
完善规范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切实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这项任务相对我国现状而言显得任重道远,形势严峻。但通过加强改革和提高认识,从长远角度来看,必定会使会计信息披露在质和量两方面更上一层楼,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性和有效性水平,改善信息披露环境,增强社会公众的投资信心,促进证券市场公正健康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顶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若干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4年6月。
[2]郑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财会研究》,2009年2月。
[3]袁金平,“浅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合理有效性”,《信息技术》,2010年35期。
[4]李静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经济师》,2010年12月。
[5]吕景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财政监督》,2008年5月。
篇7
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控制;会计控制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的进程。
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是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良好的内部会计论文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上的财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资金监控机制、财务会计和审计信息网络控制平台,是从源头实施财务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的根本。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管,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及并购市场发育不完善,使外部治理结构不健全。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主要建立在人自利的目标函数之上,内部治理机制对人越有效,委托人被架空的问题就越突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控制所必不可少的企业外部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建立或不很完善,特别是公司控制的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缺位,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使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控制变成了一种为企业首席执行官(CEO)服务的、人主导型的控制制度。人主导型的内部会计信息控制容易导致委托人对企业控制缺位。作为公司外部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的独立审计,由于部分注册会计师在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作为“经济警察”的审计名实难符。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受到必须提供真实的对外会计信息的太多压力。既然经理人员能够掌握和控制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且外部又缺乏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对于经理人员而言,会计舞弊及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好处由其享有,信息失真所受的处罚则由企业而非直接责任人承担。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之下,企业会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便不可避免。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控制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是对企业进行控制而建立的企业内外一整套制度的安排。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应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将财务、会计、审计控制纳入到公司治理框架中,即在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设计财务、会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在公司治理机制建设过程中,确立财务预算监控机制;基于公司治理建立财务、会计、审计信息沟通机制。在公司治理中,财务控制属事前、事中控制,会计控制属于事中、事后监督,审计属于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是保证公司资金安全、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及时、完整的基本条件;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才能保证不同层次财务和会计目标的一致性,促进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只有从源头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实行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制衡,才能维护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最终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有效的会计信息控制应当能够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维护某一类或少数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三、会计组织结构与会计信息控制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会计组织结构是从会计组织机构设置、权责安排、人员配备、会计控制中心定位等方面来确定股东会、董事会或监事会、经理层等不同权力主体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导致股东会、董事会或监事会、经理层等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不同的权力界限。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会计组织结构是针对不同的权力主体确立会计信息控制权,建立会计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二是针对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分别确立不同层次的财务控制权。企业集团针对非全资控股子公司设计内部控制时,由于存在中小股东,要注意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安排以及实施的合法性,以避免大股东(控股公司)对小股东权益的损害,避免发生违法行为。两权分离公司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股东会形同虚设、董事会或监事会效率低下,需要强化股东会权力、细化董事会或监事会内部结构、弱化经营者权力。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控制,实行决策、执行、监督分权制衡制度。在法律框架内,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设计财务、会计、审计组织结构,应建立所有者层次、经营者层次财务组织。所有者层次财务组织,例如,股东会委派财务总监,主要债权人列席董事会,董事会中建立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设立独立董事等。财务委员会作为投资在立法技术层面上,要健全独立董事民事责任的范围,明确界定独立董事的过错行为。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在任职期间因一般过失所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及因索赔诉讼所引起的法律费用一般可以列入保险责任范围;而独立董事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符合经营判断原则的行为、欺诈及恶意行为、违反公司章程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超越职权范围从事与保单规定无关的业务或活动、不可抗力所致损失等等,可以列为除外责任范围。
(三)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本土化我国对于独立董事的选任、监督真正实现客观中立还有一定难度,为此,应当做好独立董事保险费用的信息披露工作。关于独立董事的保险费承担,各国均采用不同的比例,独立董事个人情况及所处行业和面对的市场压力是不一样的,对于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保费分担问题宜灵活处理。一般来说,可以一般董事责任保险的保费分担比例为基准,在一定幅度内由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立。此外,由于独立董事年薪较高,且公司又为其购买保险,因此,独立董事责任保险事宜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和讨论,公司也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为独立董事购买责任保险的有关信息,公司还应提供相应法律文本以备股东查询。
(四)创新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独立董事绝大部分是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他们视名誉为生命,同时,有着良好名誉的独立董事更能受人尊敬和被人重视,更有可能获得聘任的机会,而名誉受损则担任独立董事的资格受损,甚至可能遭到撤换或被迫辞职。既然声誉对独立董事如此重要,而且它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者说,公司或者独立董事本人具有保障独立董事名誉不受损害的需求,而独立董事的职务责任又确实给其名誉带来风险,所以,独立董事的名誉风险自然也就可以纳入保险范围。至于独立董事的名誉价值,应该由相应的社会评估机构来判断。中心的核心组织,对财务、会计负责人实施监督,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经理进行信息沟通并制约,避免或减少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层次财务组织主要为经营者控制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服务,为履行其经营管理责任而发挥作用。公司存在各类弱势群体,在公司治理结构设计和会计信息控制体系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何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独立董事可代表弱势群体利益,对大股东或内部人形成制衡。
四、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控制平台公司治理有效,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等真实、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条件,也是实施财务控制的基本保证;会计信息是所有控制的前提,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和审计信息等构成的信息网络平台与公司治理相辅相成。由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经营决策需要不同类型的信息,公司必须满足这些需要,并由此形成信息网络平台。信息质量决定公司治理效率和财务控制效果,而公司治理和财务控制又直接影响信息的内容和质量。基于公司治理的信息网络为股东治理、董事会决策和监控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以及经营者层次财务控制提供财务、审计等信息,最终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权益、实现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满足股东会、董事会或监事会治理的需要。审计信息主要是针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公允、内部控制运行、风险管理等进行评估。从信息来源渠道分析,审计信息可分为内部审计信息和外部审计信息;从信息内容来分析,可分为财务审计信息和管理审计信息。美国公司改革法案授权SEC制定规则,要求公司管理当局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及其评价结果,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管理当局的评价出具鉴证报告。审计信息的载体有:独立审计师的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师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测试报告、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评价报告等,所有者将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和审计信息作为激励、约束经营者的主要依据。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控制,从人员(组织机构)、资金和信息三个关键要素入手,建立财务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资金监控机制、财务会计和审计信息网络,从源头实施财务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樊行健.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J].会计研究,2005(2).
[2]胡瑞林.浅议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J].上海会计,2006(1).
[3]张炎兴.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控制观[J].会计研究,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