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9:1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共享会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 随着工业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成为时展的必然产物。尽管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界算不上一个新鲜事物,但就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来看,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期望能够对目前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 会计电算化 建议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结账,以及分析会计信息,做出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几百万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约占全部企事业单位的26%,而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能够完全依靠计算机的有效运行来完成本单位的会计记账、报账等基本会计核算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者综合掌握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一系列会计工作方面的有利变化。但是在充分享受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在各企事业单位应用会计电算化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将以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为例,围绕如何解决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2.1未能设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少能够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的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系统建立的基础是满足个别职能部门的要求,几乎没有企业能够从企业整体的流程再造的角度出发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上述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在只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仅仅依靠会计信息是难以确保做出合理决策的;而在建立了不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中,忽略了整个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经常存在负责成本的人员若是想要了解价格信息和税务信息、负责价格的人员若想要了解成本信息时,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查阅资料或者相互询问的方式,显然削弱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2.2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问题目前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主要分为两种: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通用软件指的是使用范围较广的软件,具有大众性、普遍性的特点。通用软件的优势在于使用成本低、安全性好、稳定性较高、准确性强,但是由于通用软件的普遍适用性,在其设计时存在难以兼顾具体企业细节的问题;专用软件是指适用于专门企业的软件,在设计的时候往往是针对具体的企业设计的,因此专业软件的研究开发成本较高、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因此,专业软件只有实力强大的企业才有能力使用,中小企业一般只能选择通用软件。
2.3网络化会计存在的问题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之后,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网页上的数据等信息成为企业的主要会计数据。网络化会计带来的现象就是传统会计流程中各个审核过程的迷失以及相关监控确认手段的消失,信息在网络中主要是传递没有确保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措施。此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在网络中流动的数据也在增加,大量的数据流动极易引发数据泄漏、篡改等问题。最后,整个网络中的信息是共享的,因此在企业进行相关的网上交易时,极易受到来自于网络的威胁,例如:商业机密泄漏、黑客攻击等。
三、完善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建议
3.1在企业内部引入“企业erp系统”要解决当前工业企业内部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问题,当前最为可行的办法即为在企业内部引入“企业erp系统”,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简称。当今社会的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涉及通信学、管理学、运筹学等等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要应用会计电算化,必须引入先进的企业整体资源管理计划,这里的erp系统无疑是最有选择。通过引入erp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对于企业业务活动较大的部门如:财务部、物资管理部等建立独立的资源子网———财务管理信息子网、物资管理理息子网。
3.2开发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当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会计软件一种是国外研发后汉化的软件,这种会计软件的缺点在于与我国的国情不适应;另一种则是国内研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但是这种软件的价格相对昂贵一些并且维护比较麻烦。但是对于没有软件研发实力的企业采用这种商品化的软件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解决会计软件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试图通过整个行业的联合开发出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具体由行业内选择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丰富的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和维护团队,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而且在整个行业内部形成一个信息网,有助于解决行业会计资料集中汇总的问题。
3.3加强对会计数据的管理首先,数据采用时要严格遵循以下步骤:1)各会计子系统处理数据2)将各子系统处理的数据进行序时排列,输入数据处理服务器。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输入之前要严把数据校验关,保证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其次,借助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构造局域网防火墙。再次,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机密泄漏。最后,对现有的软件进行升级或者考虑引入诸如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控制技术。
四、结束语
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解决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相关人士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思华.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5
篇2
【摘要】本文从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信息的不同需求出发,针对披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其原因进行探讨。文章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范围、准则的制定、外部监督、和会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信息使用者环境会计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会计的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向外提供环境会计报告,它是指会计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环境信息和与环境有关的信息,从而充分满足他们决策的需要。因此,环境会计的研究应该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一、信息使用者
本文紧紧围绕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对环境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据笔者分析,主要的信息使用者有如下几类:
(一)投资者。在传统会计中,投资者及其分析机构一向是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的使用者之一,这种情况在环境会计中也同样存在。首先,投资者出于对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自然非常关心企业的环境绩效会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其次,由于投资者素质和修养的不断提高,道德投资的观念开始被一些投资者所接受,甚至在有些国家里产生了专门的道德投资机构。道德投资,意指投资者只对那些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并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投资。那么,这些投资者将会非常重视企业的环境绩效,至少会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他们对于企业的环境信息自然也就产生了需求。
(二)金融机构。在现代社会里,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力量。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要,各种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活动中都开始引入了环境问题。在投资者出资开办企业后,银行就成为企业日常融资的最主要的对象。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出于贷款的安全性必须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由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与银行的考虑相类似,保险商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可能招致的风险。保险商如果不对企业投保的财产上所隐含的环境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它们将有可能替企业承担巨大的环境治理开支从而招致巨大的损失。保险商必须根据企业的环境绩效来确定可以接受的投保范围和基数。为了这种评估,保险商也会非常重视企业的环境信息。
(三)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也是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而且他们可能对此要求的更全面、更具体、更快速,他们需要利用环境会计信息以帮助解脱所承担的财务和环境责任,帮助实施环境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各个有关环节。
(四)消费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越加关心所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对于他们是否具有生理上的和经济上的不利的影响;由于消费者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他们会关心自身的消费是否会对他人和地球环境造成危害。当今的市场消费倾向表明,同类的产品和劳务,人们总是愿意购买那些具有良好的环境形象和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和劳务,绿色消费主义的倾向正在逐渐成为时尚,人们正在越来越对绿色商品和绿色企业感兴趣。产品和劳务的经销商们受最终消费者的影响,也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他们会关心供应商的产品和劳务在使用中和使用后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关心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履行了环境责任,关心他们所经销的商品和劳务是否具有绿色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企业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形象,这种形象只能依靠企业不断地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来满足。
(五)政府管理机关。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国家作为社会大众的代表和社会管理者,对于目前尚不能明确分割给自然人和法人的自然环境之类的自然资源是拥有其所有权的。国家通过无偿的方式或者有偿的方式将环境资源交付给企业使用,国家当然有权利要求企业管好用好环境资源,有权知道企业对于环境资源所作出的损害或者是贡献。所以国家是环境信息的一个重要使用者,它根据企业的环境绩效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奖励、或者罚款。同时,企业的环境报告也是政府从宏观上管理和改善经济及生活环境的一个信息来源。
(六)企业的员工。员工处于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他们将直接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好处,他们很关心企业在环境问题上做了些什么以及做得如何。职工了解企业的环境信息,有助于他们评估自身得到的利益,有助于改进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改进环境管理和提高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在实行职工持股制度的企业里,职工就是投资者的一部分;在采取某种形式向职工集资的企业里,职工就是债权人的一部分。所以说,企业要提供职工所关心的环境信息。
(七)社会公众。一方面,对于身处企业周围的公众及其代表组织来讲,企业的环境行为将直接使他们受害或受益,他们有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强烈意愿。另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社会公众的态度对于企业具有更深远的影响。一个企业的环境形象,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劳动力供应,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甚至可以说,社会公众的态度将决定着他们是否接受一个企业的存在。企业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为公众做出相关和真实的环境披露。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目前,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我国都落后于发达国家。披露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障碍。首先,我国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根据一项调查,它选择了我国在沪深两地上市的79家高污染企业,他们分别经营石油、化工、制药、钢铁、造纸等业务。通过对其1999-2002年的会计年报的分析和研究,证明企业中披露环境信息的比率较低。1999年有7家公司披露,占样本总量的8.86%,2000年有9家公司披露,占样本总量的11.3%,2001、2002年均有14家公司披露,占样本总量的17.72%。如此低的披露比率显然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广泛需求。其次,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够全面。一般只围绕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环境认证等内容进行披露,对企业整体的环境政策及环境绩效都没有反映。这就使得环境政策不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无法为信息使用人提供长期决策的信息。再次,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不规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1998年曾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进行过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包括在年度报告中的占36%;2.内部工作会议记录的占36%;3.单独报告的占14%;4.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占9%;5.包含在董事长报告中的占5%。披露方式的不固定性使得行业间缺乏可比性,环境会计环境信息很少以单独的项目在独立的环境报告中反映。对信息使用者来讲,他们甚至无法获得所需要的环境信息,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与信息使用者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所以,企业选择何种披露形式至关重要。对于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其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对环境会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晚,还没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体系。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1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的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其后,西方各国会计理论界将环境问题与环境报告相结合,着手研究环境会计和环境报告,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框架。而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理论上缺少统一的规则、方法和专业标准。使得需要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如何突破理论上的障碍,避免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化与披露信息的多元化所造成的信息的不可比性和不可靠性,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环境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缺陷。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理论基础,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形式,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该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缺乏了实务探索,环境会计理论更加难以确立,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就更加困难了。没有会计准则的约束,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随意性变大,主动性减弱。
三是外部监督力量薄弱。大多数作为环境会计信息主体的企业,它们并未感觉到公布环境信息对自身有太多影响和压力,在此情况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与相关性差就不足为奇了。真正可能有助于环境资料公布方面取得进展的是公众的力量,虽然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较以前加强了,但是施加的影响力还是较弱。
四是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环境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学科交叉渗透而成,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但是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基本由会计、财务、审计人员组成,目前的财会人员队伍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从而制约了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
三、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由于环境会计方法体系的多元化,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尤其是在计量环节上尚未突破,使得当前环境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对此,会计理论界应对环境会计这门新学科进行深人地探讨与研究,力求解决诸如计量、成本确认等基本理论问题,以突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障碍。具体来说,建议财政、审计、法律、计量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就会计该算体系和计量体系进行调研,着手研究新制度,为环境色会计的实施在制度方面做好准备;成立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对环境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产品市场规律、法律体系变动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加大理论研究广度和深度。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和实务体系。
(二)尽快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并制定具体环境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报告中披露环境方面的内容,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要使环境会计在实务中得到切实应用,必须遵循公正、客观、实用、普遍性的原则。对于环保方面差异较大的行业,根据适用性原则可以在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的规范之下,另外在行业法规中规定具体措施,以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目前,我国会计界必须尽快弥补会计准则、制度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以满足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实践,以满足信息使用人决策的需要。
(三)加强对环境会计的监督。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社会公众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全方位、多渠道去了解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在此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也要发挥作用。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不断完善。会计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此外,政府要给予环保企业相应的补贴,出台一系列税收、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发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四)加强培养从事环境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首先,可以组织专业培训,即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环境、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等跨学科领域的综合培训。借鉴国外经验,提倡环境技术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的共同参与。环境技术人员负责环境保护措施的选择,财务人员则使用财务指标进行经济计量、记录、报告以及评价,加强二者的有效合作。其次,将环境会计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从最基础的社会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建议国家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在培养公民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时,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研究,1999
[2]邵毅平、高峰,关于我国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财经论丛,2004
[3]吴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
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
以往的会计从业人员总是以计算与核算工作为重点,强调对已完成的业务进行反映监督。
管理型会计无疑使其工作内容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不仅要求做到事后管理,还更加强调事前以及始终的管理工作,通过更具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方法,使资产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也使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
本文通过对两种会计类型的深入分析,明确管理型会计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其尚且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举措促进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并使其获得进一步完善。
一、工商管理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意义
(一)会计工作侧重点的转变
以往的核算型财务会计工作的依据是每天产生的实际业务,以此为基础定期编制能反映经营情况的财务报表,而管理型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做铺垫,目标是调整经营状况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会计工作主要内容的转变
从工作的主要内容来看,核算型会计工作对于经营状况的反映仅限于整体与表面情况,缺乏细致化的区别对待,因而难以有效反映工商管理成本的变动情况,这其实非常不利于优化工商管理的分析工作。
(三)会计工作实际效果的转变
就工作所能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核算型会计总是在对过去的经营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缺乏对未来的预见性。
管理型会计工作则明显更注重对于事前的预测,因而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意义更大。
(四)会计工作遵循的原则
虽然工商管理会计的工作形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但其遵循的原则不应有别。
即工商管理会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员工能随时了解需要的情况。
但核算型的会计工作往往难以满足,因而需要转变。
二、管理型会计具备的主要优点
管理型会计不仅能够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对工商行政管理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巩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还是对核算型会计的全面提升,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必然之选。
一方面,管理型会计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重要的建议和帮助,通过它,能够依据分析的结果发现工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地改善管理方式,最终将问题解决。
另一方面,管理型会计能够根据不同工作人员具有差异性的工作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料,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资料将为管理人员的决策选择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方案制订,工作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
最后,在工作效果上来看,管理型会计能够通过分析总结各阶段的工作情况从而帮助管理人员做出对管理方案的最优选择。
并且管理型会计所受到的约束更小,工作人员可以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知识以及多元化、现代化的管理方案去解决问题。
最后显而易见的是,管理型会计对于员工素质的要求更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促使其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从而使自身能力可以满足工作需要,这对于行业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工商管理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促进措施
首先,工商管理的相关单位要确保相关的会计信息是真实而合法的,并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制度,以此促使会计工作更具规范性。
其次,工商行政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法、尊法、守法,以此让会计工作人员更有信心严格按照法规制度行事。
要让会计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工商管理会计工作不仅仅是核算,更应当覆盖计划、预测、监控、考核等等诸多环节,要积极引导他们转变工作观念,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主要的工作方法,以工作效益的提升为核心,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工商管理会计的质量与效率,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四、结语
工商管理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这一转变过程,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使自身职业素养与技能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样才能确保行业整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政府应予以相应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为工作人员创造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促使工商管理会计以更快的速度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璠。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7(6)。
篇4
一、引言
大学教育的使命是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奥尔特加·加赛特,200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而研究性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学专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正所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然而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专业培养方案雷同、课程体系设置相近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偏重于会计实务的教学,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来增加会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70%左右设有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高校现在已经开设了会计理论课程,但课程名称并不统一,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名称:第一类称为会计理论,第二类称为会计理论专题,第三类称为会计理论基础。尽管名称不统一,但是其教学内容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涉及会计基本理论的讲授。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开设会计理论课程的高校中,有些教师仍然像会计实务课程一样,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研究性课程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
会计理论课程主要是面向高年级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重点介绍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理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理论、会计前沿理论、管理会计理论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探索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升学深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它一般设置为选修课,也有高校设置为必修课。通常一周安排2—3课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教学目标设置
对本科生而言,学习专业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会计理论有助于其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分析,并对会计实务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加深对会计实务的掌握,因此开设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不但能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根据这一思路,可将本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巩固已学会计实务知识。学生前期所学的专业课程大多数是实务性课程,包括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通过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系统的会计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实务后理论,先简后难,不断拓展实务的范围,启发学生探究在其他可能情况下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总结提升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应用会计基本知识的能力和处理现实会计实务的能力。亨德里克森(1992)指出,会计理论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能够使实务工作者、投资者和债务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可见会计理论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训练学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会计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上,可以围绕某一理论专题进行课堂研讨。由教师布置研讨专题内容,再由学生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利用课堂时间由学生来展示其研究成果或观点并展开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献资料向学生介绍会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比如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文献资料搜集方法的同时了解会计研究方法,这为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或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研究基础。
3.提升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和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理论课程的内容之间逻辑性是非常强的,比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就是一个理论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理论与实务之间有了一个联系的桥梁,据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在学生学习会计理论课程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了,特别是遇到较为新颖的业务,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来进行解答。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专业课程成绩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
会计理论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理论主要是指财务会计理论,广义的会计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理论、审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作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可将会计理论按照内容划分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理论前沿三个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是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内容,包括会计目标的内涵及主要观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内涵及国际比较。这部分内容是会计理论的主体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2.会计应用理论。这部分主要是有关会计准则理论的内容,包括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问题、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定标准问题。这部分内容与现在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协调密切相关,也是各国规范会计实务的主要依据,与当前实际联系紧密。
3.会计理论前沿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的新的会计问题和热点问题,会计理论需要对其做出解释,比如会计行为理论、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碳会计等,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作一定灵活的安排,也可以学术报告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与研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材选取
教材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依据,尤其对本科生来讲,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综观国内高校会计本科会计理论课程的教材,下面选择以下几本有影响力的著作:
1.《会计理论》,葛家澍、杜兴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该著作较早地引进了西方会计理论,并且注重结合中国会计的实际和作者自身的观点来撰写,创新发展了我国的会计理论,是一本会计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主要内容如上页表1所示。
2.《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引用、吸收了美国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依照西方会计理论内容和结构撰写,侧重于财务会计理论,其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3.《会计理论》(第四版),魏明海、龚凯颂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按照财务会计理论、成本控制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三部分进行撰写,其特点是内容由浅入深,教材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其主要内容如表3所示。
根据对三部教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会计理论相关著作既存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也存在不同之处,作为研究性课程,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其中一部作为教材,其他相关著作作为教学参考,博采众长,使得学生既能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又能关注当前理论前沿的动态和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发展。
四、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法
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会计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并不断发展。鉴于在讲授会计理论时,学生已经学习完了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实务性课程,因此在讲授会计理论课程时要突出其理论性与研究性,一方面要系统介绍会计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会计实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在每一章节讲授理论之前,给出简短的案例来引导、启发学生。例如通过安然事件,引出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以问题导向来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
(二)合作互动式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项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需要讨论的专题,由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研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凝练成为研讨小组的观点,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展示。例如在讲授会计准则国际比较这一专题内容时,笔者就把授课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一小组负责某一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情况资料的搜集,然后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师在他们讲解的基础上对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接着再进行国际比较分析,这样使得学生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协调也会有更深的理解。合作互动式的教学达到了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成果的效果。
(三)名作名篇评析课堂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精品力作或专业权威期刊最新的名作名篇,比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的会计类论文,由学生事先进行仔细阅读,并且撰写读书笔记,教师再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评析,主要围绕论文的选题、论点以及论证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这样使得学生对会计论文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了最新的理论前沿动态和创新观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今后学生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会计理论课程以研究性课程形式来进行教学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实务的变化,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在其课程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篇5
会计控制论文4500字(一):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构建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在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旨在将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进行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据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执行,做好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秩序。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企业整体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的提升和发展程度的提升都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当下的市场开放化程度逐渐提升,国有企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越来越多关于市场的挑战,如何进行更为快速的发展,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是十分关键的,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管理和工作的决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构建
引言
会计控制实质上就是财务管理,资金运转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命脉,确保资金链条能正常运转是国有企业运营发展的重点工作项目。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则很可能使国有企业蒙受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陷入倒闭、破产的困境中。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并在实施期间予以优化是提升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下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已有一定规模,但在具体实施期间依然会暴露出一定不足,应加强优化措施的应用,将体系的功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义及主要内容
(一)意义分析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原有的企业会计工作制度受到了传统模式的影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财务制度、控制环境、控制程序3个关键程序的分析,进行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也可以保证在当下的运行和企业发展的环境之下提升经营的水平和效益。国有企业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支撑性的作用,也是发挥了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提升与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也可以保证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内容概述
从根本上分析,会计控制体系隶属于一种责任制度,其建设及实施的宗旨是确保企业各项业务能正常运转,减少或规避资金流失的情况,保证企业运营过程的安全性,继而协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会计控制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
1.成本投入控制在合理范畴中。国企在项目实施前期,压迫预算项目经费,通过预算环节能在早期初步了解项目盈利及亏损状况,借此方式协助企业尽量规避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对项目运转过程动态监测,确保相关问题发现的时效性,进而有针对性的修整生产规划,以防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损伤。
3.推行责任落个人机制,以制度为支撑合理规划管理范畴,派遣专员对项目负责,并把工作绩效和职员的薪资、晋级情况等相关联,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各项职责。
二、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委托人和人信息不对称
人对于整体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负责,也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管理人,委托人则是在企业经营活动管理范围外进行客观的工作,其财务信息的来源是从人处获得的[1]。人需要获得更好的企业经营效益,因此在信息提供的过程中真实性有待考察,往往会提供给委托人更多地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而委托人想要获得更多的真实的企业经营的信息就需要付出较多的成本,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就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人为了谋求私利行为方面很难进行约束,这就需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来进行更为规范性的工作。
(二)业务指导不当
委托人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起到了对于业务进行指导的作用,虽然从法律层面和政府工作的层面已经进行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度的明确,也在定期公开预算、固定资产、成本费用方面的会计信息进行了明确,不断将国有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行了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和制度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落实,在业务指导的方面工作能力也不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监管职责落实不充分
第一,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作用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政府部门监管下,以及审计、财政、税务等監督下进行。因为不同的监督主体所涉及的利益范围不同,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实现自身的目标,对于自身管理范围之外的问题不会进行积极地处理。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在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中监督工作的共享程度不够高,没有形成明显的监督合力。第二,在不同规范和不同标准的工作过程中,恶意的竞争会导致各种社会服务和第三方监督机构的监督工作受到影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在业务的规范性方面受到了影响,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控制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国有企业在监督内容方面要进行充分地了解,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去做某件事情就使得监督责任流于表面的形式,无法解决实际管理和经营中的问题。
(四)脱节现象严重
财务工作为会计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进化的大背景下,很多国有企业已深刻认识到构建会计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并把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后国企财务管理理念依然以最高决策者的决定为主导,决策团队的作用并埋没,决策权依然被掌控在个人手内,权力集中的现象依然没有被消除,这是造成决策和现实管理需求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改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为了达到国有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就需要在全面而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上进行,也将监督管理的效率进行提升,全方位的实行监督管理的工作。首先,在进行业务指导的过程中,政府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进行协调性的管理工作,其中财政部门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确定工作进行深入的落实;审计部门、税务部门也需要进行政策的约束,将各种制度进行解决也进行规范。其次,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也需要将激励和惩罚的双向管理机制建立起来,综合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实际效益进行评价,落实绩效考核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就将企业的业绩考核、市场发展的情况进行综合,也将员工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紧密的结合起来,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一致,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2]。奖励机制的落实过程中,除了物质奖励之外,还需要将荣誉、业绩排名、职业规划等整体的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的发展。激励和束的机制的完善是企业管理的动力所在,可以提升员工和整体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提升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最后,需要进行企业全面监督责任的落实,政府的各个部门和各类监督组织都需要将自身的监督范围和职责进行明确,进行更为规范化的监督工作,协调各类信息与资源,做好分工也做好合作的工作。监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工作的问题就要进行及时的协调,在各个部门的统筹指导和作用下提升管理工作。
(二)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营造起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也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完善和健全的重要方法。进行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发展,将规章制度进一步的明确,做好制衡机制的健全工作。另外,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内部协作发展的机制建立起来,每个国有企业都有着自身不同的业务特点,就需要将权力和责任在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部门进行明确,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进行落实[3]。与此同时,企业内部进行员工素质的提升、定期的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是十分重要的,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专业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企业面临的外界环境不断的发展变化,企业的员工也需要不断地提升工作能力,将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主动化,企业加强会计控制人员素质、技能水平的培训,以此方式提升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国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遇到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问题,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财务部门进行风险控制工作,对整体经营过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财务风险控制的工作需要在风险管理机构的专业工作之下进行,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分析的工作,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业务情况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在生产经营、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的工作上进行部署,建立起风险控制的要点,做好风险源的识别、分析、预警、控制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完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将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行提升,降低财务风险系数。
(四)规范化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
在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监督与考核是十分重要的。将财务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授权审批,财务控制、会计制度进行提升,减少违规操作的出现。出现了各种规范制度约束,一旦出现了违背工作制度的人员,就需要进行干预和控制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定期考核也是十分重要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好薪酬待遇与职位的升迁,提升工作的实际效果。
(五)强化内部监督
国有企业有着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发展的特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完善十分重要的,提升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做好独立运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畅通企业内部的信息,然后配备好专业的工作人员,提升全面的工作效果。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履行好自身的工作职责,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综合性的分析工作。
(六)改进会计核算技术
核算技术水平是影响会计控制工作效率、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若能以高端的核算技术与相关制度为支撑,则能较有效地优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效率。改进会计核算技术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4]:
(1)完善电脑的会计电算系统,提高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运转速度,有益于强化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
(2)完善公共查询平台,细化平台上的类目,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经由网络系统动态化的查看会计财务管理工作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早期指正并督促员工予以修整。
(3)加强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这样财务会计管理就无须配置各类软硬件设备与TI技术人员,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也会得到一定保障。大数据技术有分析大批量信息的能力,能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的参照。
(七)重视内部信息的沟通
国有企业应予以内部信息沟通情况一定的重视,通过培训、教育等形式引导职工、各部门均自觉树立信息沟通意识,减少或规避信息堵塞的情况。在企业内部积极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公开被许可公开的信息,借此方式去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性、透明度,一方面能提升各部门的运转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减少人力资源的耗用量,协助国有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优化不要单纯依赖外部监督,也要予以内部的自我监督一定重视,为达成以上目标,就应将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及时作出改进。
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发展的支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影响着关于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和相关工作的部署。因此,需要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工作能力进行提升,将各种资源进行协调分配,做好监督工作,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会计控制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摘要医疗事业在我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公立医院在医疗不断改革的情况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过在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关工作存在问题,对公立医院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公立医院要对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相关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够为公立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现状优化策略
一、前言
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简单来说就是公立医院为了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保证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落实到医院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提高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和措施。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使我国公立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目前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我国公立医院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影响比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单纯依靠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管理,这样就会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相关工作也无法落到实处。
另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经济价值不能在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充分显示出来,在一般的情况下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发挥出部分效果,这样就使得医院工作人员无法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忽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公立医院没有指派足够的人员参与内部控制、执行任务,相关规章制度无法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再加上工作人员无法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医院遭受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发展起步比较晚,实际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影响,发展速度比较慢,部分法律法规也是近几年才颁布的,这些法律法规会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起到科学的指引和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应用时间比较短,部分内容还不够完善,这样就会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和制度的建立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资产管理存在较大困难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在采購或建设固定资产时,许多部门与人员都极力争取,但是购入或建设完成后,却不重视其管理与维护工作,导致医院设备经常出现故障、严重老化或丢失的情况。第二,不少公立医院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没有严格根据规定进行,导致国有资产出现浪费、流失等情况。
(四)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评价监督奖惩机制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我国部分医院没有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国家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样就导致医院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无法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无法落到实处,相关体系的标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样就会导致实际产生的控制效果与预期存在很大的差距,医院自身经济利益受到很大的影响,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较低,管理层无法制定正确的决策,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三、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策略
(一)增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为了对公立医院进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管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充分意识到其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医院要对内部科室的设置、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另外,医院还要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权利,并且积极地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补偿控制制度,这样能够使工作人员对财务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不仅能够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我国公立医院要对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自身实际管理情况和各方面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规章制度。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工作过程中存在不良行为的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财务部门要与医院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等方面相互配合。工作人员之间要互相监督,这样才能够使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每一项基本工作中,各个部门负责人也要严格按照要求履行自身的审查监督职责。与此同时,医院各个单位还要将国家财政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作为基本原则,有效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进一步提高内控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医院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加大资产管理力度,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第一,公立医院需要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转变其固有的思维,使其正确认识到科学合理地管理资产同样能够产生效益,并且该类效益更具持久性。第二,做好清查盘点工作。在具体清查盘点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审计人员到场,如果出现资产非自然损毁或丢失的情况,需要问责相应负责人。第三,在变卖或报废资产的过程中,必须切实依据规章制度,确保手续完善后方可执行。
(四)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检查,建立评估奖惩机制
公立医院要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这样才能够及时发现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内部监督制度,在各项内控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才能够将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内部审计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特殊的时候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督察领导小组,该小组可以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这样才能够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态度,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才可以正常开展,公立医院才能够在时展的潮流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