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30 04:3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石拱桥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国石拱桥教案

篇1

关键词:公路桥梁;橡胶支座;安装与施工;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施工安装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质量,造成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在交竣工验收或运营期间桥梁定检等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支座出现脱空、偏压、开裂等质量问题需更换,其带来的施工损失或养护成本数十倍的增加,为此加强施工过程中支座安装质量控制成为桥梁质量控制关键点之一,出现支座问题怎样安全可靠的进行更换。 其实橡胶支座处于桥梁上下部构造连接点的重要位置,承担着传递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和保证结构在活载、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下的自由变形,是将车辆荷载和结构荷载传递到下部构造的中间纽带,正是因为橡胶支座所处的重要位置,所以它的可靠程度直接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度和耐久性。因此,除了橡胶支座的设计选型合理及加工质量符合技术标准外,正确的施工安装是橡胶支座应用成功的又一关键。本文主要介绍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安装与施工技术,旨在为同类型的施工提供参考。

1.板式橡胶支座的结构型式

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多适用于跨径小于30m、位移量较小的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由多层橡胶片与薄钢板硫化、粘合而成,它有足够的竖向刚度,能将上部构造的反力可靠地传递给墩台;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梁端的转动;又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以满足上部构造的水平位移。板式橡胶支座不仅技术性能优良,还具有构造简单、价格低廉、无须养护、易于更换、缓冲隔震、建筑高度低等优点。

2.支承垫石的设置

为了保证橡胶支座的施工质量,以及安装、调整、观察及更换支座的方便;不管是采用现浇梁还是预制梁法施工,不管是安装何种类型的板式橡胶支座,在墩台顶设置支承垫石都是必要的。

2.1 支承垫石的平面尺寸大小应能承受上部构造荷载为宜,一般长度与宽度应比橡胶支座大10cm左右。施工允许偏差为土5mm,垫石高度应大于6cm,以保证从梁底到墩台顶面有足够的空间高度,用来安放千斤顶,供支座调换时使用。

2.2 支承垫石内应布设钢筋网片,竖向钢筋应与墩台内钢筋相连接。浇注垫石的砼标号应不低于设计标号或不低于30MPa,垫石混凝土顶面应预先用水平尺校准,力求平整而不光滑。

2.3 支座垫石的顶面标高力求准确一致,尤其是一片梁一端安置两个支座时,此两个支承垫石顶面标高的水平误差要严格控制。同一片梁的两个或多个支座的支承垫石顶面应处于同一平面内,以免发生偏压、初始剪切与不均匀受力现象(俗称“三条腿”现象)。

3.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安装

3.1 现浇梁橡胶支座安装

先将墩台垫石顶面去除浮沙,表面应清洁、平整无油污。若墩台垫石的标高差距过大,可用水泥砂浆调整。

在支承垫石上按设计图测量放样,准确定位支座中心线,同时在橡胶支座上也标示出十字交叉中心线。将橡胶支座安放在支座垫石上,使支座的中心线同墩台上设计位置中心相重合。

为方便找平,可于浇注前在橡胶支座与垫石间铺涂一层水泥砂浆,确保同一片梁的两个或多个支座应处于同一平面上,让支座在自重下自动找平。

在浇注混凝土梁体前,在橡胶支座上需加设一块比支座平面稍大的支承钢板,钢板上焊锚固钢筋与梁体相连接。将此支承钢板视作现浇梁模板的一部分进行浇注。为防止漏浆,可在支承钢板之间四周空隙处,用棉丝、油灰或软木板填设。在拆除模板时,再将填充物清理干净,这样施工可使支座上下面同梁底钢板、垫石顶面全部密贴。

3.2 预制梁橡胶支座安装

安装好预制梁橡胶支座的关键,尽可能地保证梁底与垫石表面平整、平行,使其同橡胶支座上下面全部密贴,避免偏压、脱空,不均匀支承的发生。

先按现浇梁处理好支承垫石。

预制梁同支座接触的底平面应保证水平与平整。若有蜂窝或倾斜度应预先用水泥砂浆捣实、整平。

橡胶支座的正确就位。先按现浇梁⑵将橡胶支座在墩台垫石上按设计中心位置就位。T型梁的纵轴线应同支座中心线相重合;板梁与箱梁的纵轴线应与支座中心线相平行。为落梁准确,在架第一跨板梁或箱梁时,可在梁底划好两个支座的十字位置中心线,在梁端立面上标出两个支座位置中心线的沿直线;落梁时同墩台上的位置中心线相吻合。以后数跨可依第一跨梁为基准落梁。

梁落梁时应平稳,防止支座偏心受压或产生初始剪切变形。

在安放T梁支座时,若支座比梁肋宽,则在支座与梁底之间加设比支座略大的钢筋混凝土垫块或厚钢板作过渡,以免橡胶支座局部超载、应力集中。该钢筋混凝土垫块或钢板应同梁底用环氧树脂砂浆粘结。

橡胶支座安装落梁后,一般情况下,其顶面应保持水平。预应力简支梁,其支座顶面可略微后倾;非预应力简支梁其支座顶面可略微前倾,但倾斜角不得超过5’。

3.3 橡胶支座安装时的调整

橡胶支座安装后,若发现下述情况,应及时调整:

(1)个别支座脱空,出现不均匀受力;

(2)支座发生较大的初始剪切变形;

(3)支座偏压严重,局部受压,侧面鼓出异常,而局部脱空;

调整的方法一般可用千斤顶顶起梁端,在支座上下表面铺涂一层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砂浆)。再次落梁,在重力作用下支座上下表面平行且同梁底、墩台顶面全部密贴;同时使一片梁两端的支座处于同一平面内,梁的纵向倾斜度应加以控制,以支座不产生明显初始剪切变形为佳。

4. 板式橡胶支座出现的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处理措施

施工单位质量控制不力原因。在进行桥梁橡胶支座施工前应测量放线,将控制轴线和标高控制点标注清楚,在墩柱盖梁、桥台台座上,用墨线标明支座位置与梁安装位置;施工前必须清理干净垫石,确保垫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确认垫石地脚螺栓预留孔相对尺寸、直径及深度符合施工要求,保证预留孔清理干净、孔内无杂物,垫石高程要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水平尺量测,需要找平时,一般应用高标号环氧砂浆找平;同时严格控制预制梁底部端头支座位置预埋连接件规范施作;施工前必须确认到场后的橡胶支座产品的合格证与有关技术指标,严格现场抽样送外第三方检验验证,外观质量采用目测方法或用量具宜逐块检测。现场必须有专业工程师负责复核。安装多跨连续梁的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安装时,采用先简支后连续形成连续梁,一般先将简支梁放在临时支座上(临时支座一般采用钢砂筒、砼块、硬木块、硫磺砂浆等),再将正式支座安放在正确位置.之后浇筑连续端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施工单位在安装过程中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垫石平整度、支座安装位置的精准度、安装方向、安装期间的温度控制、锚固处理的到位、硅脂油的规范涂刷、与梁的密贴度、砼(砂浆)污染清理防尘等方面没有认真仔细控制。形成支座偏压、底部与垫石局部脱空、上下面或纵横向位置不符、偏移、顶面局部脱空、支座被砼(砂浆)包裹污染严重等,最终造成在一定时间内支座开裂不能正常寿命周期使用,其裂缝形式水平和竖向都有。由于上述原因最终导致支座开裂破坏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开裂破坏的情况甚至造成桥梁其它结构损伤,因此发现偏压、偏移、局部脱空、位置不符、污染等上述情况,但支座没有开裂或大的变形需及时认真修整复位处理,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开裂情况无条件必须进行更换。其更换采取液压千斤顶一端或两端整跨同时起顶,否则将引起梁、桥面系等多处结构产生质量安全问题。

5. 结语

作为连接桥梁上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支座在提高桥梁稳定性和安全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优点突出、应用广泛的橡胶支座的使用寿命通常短于桥梁的主体结构,不利于桥梁耐久性的实现。有鉴于此,施工者应对桥梁工程设计施工中的一些常见支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严格的施工控制和有效的养护手段确保支座的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改善桥梁结构受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O/1-2004).

[2] 桥梁支座的设计与施工.中国公路杂志,1980(5).

篇2

关键词:课件好处;制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4―0026-02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将枯燥的文字演绎成生动的画面,使无声的作品流露出真情的呼唤,既方便了教学,又提高了效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但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教学课件,不能有效地使课件与学生的文本学习结合起来。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课件的好处

1.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先导,多媒体手段以形、声、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形象性,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不知不觉地进入文本内容之中。如教《看云识天气》时,可播放近期《天气预报》视频和《苏轼避雨》动画片段,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2.形象性、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使之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利用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观察它们的形式、结构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就能理解中国石拱桥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3.容量大,增加教学的密度。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成功的课件可以自如地将快速的内容放慢,缓慢的内容放快,小的变大,大的变小。借用课件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加快了信息传递,节约了教学时间,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

二、制作课件的程序

1.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掌握并熟练运用PowerPoint、 Flash等工具软件。其次,平日里要根据课程的需要收集大量的声音、图像、影像素材。专家曾指出,“只要找好了材料,课件就成功了一半。”当觉得某个内容非用多媒体不可时,教师就应精心编制好课件脚本,包括教学设计、结构设计和版面设计三个部分。脚本中要以教案为蓝本,设计好各教学环节的先后排列及其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如教师的讲话内容,文本、图像及声音的呈现顺序等)。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

2.制作阶段。目前能直接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课件还不够丰富,教师要精心制作课件,能制作的,自己制作最好,不能制作的,可以网上下载、改编。必须紧扣脚本精选出必需的、适量的插图、背景资料、照片、声音等素材,必须坚持紧扣教学目标、整体风格一致、逻辑关系清晰、页面设计简洁、链接美观易用的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必须处理好课件的首页、目录、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文字和图片是课件的主要表现媒介,必须根据内容合理调整文字和图片的布局、大小、颜色等,要求画面布局合理,图形和文字匀称,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对音乐、视频、动画设计处理时要有针对性,以教学目标达成为中心,声音高低要适中,以给人以愉悦感。视频素材尽量不链接外部文件,动画周边或底部可以用边框来修饰,视频、动画的播放能控制自如。

3.完善阶段。教师要对课件认真检查和测试,调试内容主要是各种内容出现顺序、速度、时间是否正确,确保课件无知识性错误、无操作困难。制作完成后,如果要拿到其他电脑上播放,还需要进行打包,否则在课件中选择的图片、影音将无法正常使用。

三、应用课件的时机

1.导入新课时利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运用多媒体在视听方面的优势,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能快速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为后面的高效学习做好铺垫。

2.课上到一半时利用。此时,学生已进入整堂课学习的第一个疲劳期,这时需要有新的刺激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运用的课件一定要有利于重难点的教学。如学习《故乡》时,重点是学生把握文章主人公的形象,教师若能播放有关闰土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赏,结合阅读课文,对闰土形象的感悟就很透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时利用。当课堂教学进入到最后几分钟时,学生已进入学习的第二个疲劳期,如果此时插入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就能为学生创设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优美意境,从而保证课堂知识的高效巩固、技能的有效迁移训练。实践证明,通过应用自主性、操作性、创造性、生活性、欣赏性等形式作业的交替使用,不但可以减少作业的单调与枯燥,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实现全面的发展,用课件进行教学为实现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随着电子白板的普及运用,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学资源,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过程,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3

1.确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改革在深化,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当务之急,因为大多数聋童的语言文字的阅读、表达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参与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聋童毕业后的就业、社会生存等将是极其分散的个体,使用语言文字与社会群体的沟通成了他们社会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从聋童的切身需要去改革。

1.1 确定以聋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聋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为更好地促进其持续发展,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和课程资源,以学生现有知识、能力为基础,强调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合作学习,特别是教学中应尊重差异,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聋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1.2 重视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聋高年级开设课程较多,较繁杂,聋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文素养的高低,聋生要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必须重视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而对于聋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语文积累、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对聋生这方面的培养。

1.3 注重在补偿缺陷、发展个性的过程中挖掘潜能。

聋生的语文水平普遍低下,很大原因是由听力障碍造成的,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但聋生恰恰在这方面难以如愿,刚入学的聋生的语文水平和同龄健全儿童是无法比较的,但母语教学“不是以学语文知识为主,而是以语文实践为主”,因而我们应注重挖掘聋生潜能,鼓励其多读,多看,多写,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进行语文实践,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锻炼自己,把学会做人和发展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实践中发展书面语言,以此弥补口语的不足,这对聋高年级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4 提倡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强调接受性学习,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接受了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聋生的发展。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聋高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需求各不相同,但他们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经过多年的特殊教育学校集体生活,学生间的互助精神、合作意识很强,这就为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切实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平等对话的引导者。这样的学习方式将促进聋生综合性发展,使聋生受用一生。

2.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演绎全新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聋高年级语文教师,应着眼于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关注每一位聋生的健康发展。

2.1 创设情景,将课文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聋生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不能把通过生理视线识别的语言文字等成功地转化为语言文字在头脑中的反映,即内部语言。究其原因,在于课文语言的复杂化,学生依据以往的生活经验,难以解读所学的语言文字,从而导致阅读障碍。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采用“读文──明线──体情──悟疑”的学习方法,把重点放在“体情”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将课文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较好的理解课文。

2.2 加强聋生的语文积累。

聋生与同龄健全儿童相比,其知识量悬殊较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能针对聋生特点,帮助他们取长补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聋生进行语文积累。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我们了解了学生在以往学过《南京长江大桥》《家乡的桥》《北京的立交桥》《桥梁远景图》等各种有关桥的知识的课文,在这么多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学这一课,应该是不困难的,但聋生有遗忘快的特点,以前的知识是否都掌握了呢?能否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或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各样的桥来丰富有关知识呢?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是能让学生对知识经过整合积累,很好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吗?

2.3 扩大阅读量,选择适合聋生的补充教材,丰富阅读内容。

聋生仅仅靠掌握语文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聋生认知上的缺陷,他们很难主动去学习课文外的语文知识。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适合聋生的补充教材,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4 实施分层教学,努力提高聋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聋生到了高年级,开始上职业课,这时学校、老师和家长会开始为孩子今后的发展考虑,根据学生特点为其选择适宜的职业学习,为今后就业或考大学及早做好铺垫工作,教学形式常采用“职教分文化合”的形式。这在一方面优化了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凸现出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文化学习方面,由于聋生的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对文化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等因人而异。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激发;兴趣

How to stimulat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study interest

Li Mingchan

【Abstract】The interest is the intrinsic power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 how stimulates, to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study interest is a teaching art,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new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lations, inducts skillfully with the classroom, using ways and so on modern teaching media stimulates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transform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by the pure instruction knowledge for the student seeks knowledge, the develop capacity, the tax evasion paradise, lets the student total involvement invest into the teaching activity. This is the goal which the language teaching needs to pursue, is also implement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e request.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Language; Stimulation; Interest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有一名叫布鲁姆的美国心理学家曾专门研究过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并最终证明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明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这里的“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望强,以学为乐,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这位“老师”的引导下达到“乐之”的境界。本文就如何激发初中语文学习兴趣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 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树立平等关系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阶段,学生整体年龄偏小、好动、好奇、自控能力差,学生的学习心理还不成熟,他们做事主要根据老师同他们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对某一门课的喜欢或讨厌,“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老师要真诚的和每个学生交朋友,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近感、信赖感,这样会使学生愿意主动走近你,更乐于接受你传授的知识。在课堂上,老师会经常发现一些同学的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让他们站起来然后当众大声批评一通,或是用力敲讲台,大吼一声:“不要吵”。这种做法,通常是暂时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主动把注意力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我们不妨在课堂上幽默一点,开一个玩笑,对昏昏欲睡的同学说:“该醒醒了,太阳晒屁股了”。这种引导方式不但提醒的瞌睡的学生,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不会使瞌睡的学生尴尬,比那种对着全班大发脾气的做法,效果要好得多,它可以使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和蔼可亲。学生在心理上增添了亲近感,由此折射到老师所教的课程上,激发了学生学好语文的积极性。

老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敬佩你,认为你是他所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尊敬,值得信赖。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你、亲近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老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良好的师生感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感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良好效果。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呢?

第一、老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要亲近学生,要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学生面前故作严肃,觉得自己比学生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或是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老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

第二、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老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老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宣读,这样的老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老师。

第三、在课堂上让语言具有艺术性,采用适当教态。老师鲜明、生动、有一定艺术性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老师的教学语言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思想、传递教学信息的有力手段。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比如说,课堂提问时,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在学生的回答接近正确而缺乏自信时,老师应投以亲切、鼓励的目光,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在提问时可用眼神征求他们的意见,明知学生不会而强逼学生回答,这样对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伤害,也会引起学生对老师对学习的厌烦情绪。老师要及时给各种程度的学生以鼓励,让学生从老师的表扬声中看到自己的闪光处,从老师的赞美声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2 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也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如果一位老师走进课堂第一句话就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几页,尤其是学生在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疲惫不堪,昏昏欲睡,这样的开头无疑是催眠曲。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导语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歌曲导入、情境导入等等。结合本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实际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活跃教室气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上课前三分钟可以让学习听故事、即兴演讲、背诵诗歌等。学生经过这样的热身,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老师还用担心他们在课堂上没有激情吗?他们对学习还能没有兴趣吗?

3 改变课程教学顺序、增加新颖性

很多老师都遵循着教材由前到后的教学顺序,先上第一课,再上第二课,接着是第三课,以此顺序来组织教学,多年以来学生也习惯了这种顺序。但若老师适当调整课程教学顺序,会不会给学生以新颖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中我会因时而改变原有的课程教学顺序。像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时,我会把一、二两个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换,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只有当学生有过切身的生活体会,他才会容易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像“献给母亲的歌”就可放在四月下旬讲授,这样可以很好地结合即将到来的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以便让学生们觉得能够有感而发,并学以致用,把语文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在学习中引入社会实例,让学生了解到他们所学的知识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还可以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他们学的知识没有悬空于生活,这样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了。

4 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学媒体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提供声像色俱全、生动逼真的教学画面,这些要素的加入会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清晰化、形象化。而正是这些要素的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有兴趣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如教授《中国石拱桥》时,我先运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了几幅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桥的图片。学生们一边欣赏,一边为桥的美丽而惊叹不已,从而达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而这堂课正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加入,才让本身很抽象的课文变得如此生动、美丽,并取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 强化教学主体,师生地位平等

传统的教学观念,单纯地强调传授知识,学生主体性不断丧失,学生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老师、课本和练习。这就是我们曾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单向的、突出教师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被动地接收灌来的知识,至于能不能消化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其实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才是教学的归宿,教是因为要学,有学才有教,因此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是学,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来开展。现代教学论更加重视和提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了自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是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意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与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在设计课堂教学前,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①作者为什么用“背影”为题,而不用诸如“父亲”、“父爱”为题;②作者为什么突出父亲去买橘子这么一件小事?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作为语文老师,他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思考、理解、分辨等关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些能力,如老师在授课时,要常“致错”,就是老师在讲课时,有意将一些字词读错、常识等讲错,让学生去发现这些“错误”、分析这些“错误”、纠正这些“错误”,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增长了知识,同时还让学生不再信奉“老师讲的都是对的”的教条主义,培植学生为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和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起主导和辅助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初中生对学习的最直接的兴趣往往是由于觉得事物或活动本身有意思而自然引起的,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兴趣一旦被激起,便会引起愉快、紧张的情绪,产生参与其中的愿望以及主动的意志去努力地进入到学习中去。语文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只有当学生对语文真正有了兴趣,求知才会成为学生迫切的愿望与自觉的要求。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值得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徐志刚.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69

[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9

[3] 余文森著.《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教育学刊》(教育部办刊),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