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诗词范文

时间:2023-03-22 21:0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国主义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国主义诗词

篇1

**电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把五十年来**历史的光辉篇章和**建设的丰硕成果记录下来并加以传承,这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需要,是凝聚力量、激励斗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我局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又一重大工程,将为后人留下奋力向前的传家宝。

业绩铭记历史。50年来,**电厂平均每年向社会提供X亿千瓦时优质、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每发一千瓦时电量耗水仅仅只有0.**立方米,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电厂本着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坚持以大坝安全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水库充分发挥了防洪抗旱供水的巨大作用。如今,**水库形成的“天顶湖”是**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丰功伟绩,是**县**旅游名胜区的品牌旅游项目之一,并且极大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电厂注重共建共享,把履行社会责任视为己任。充分发挥好文明单位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与社区和军队的文明共建,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金秋助学”、无偿献血等活动,展示了员工“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时代风采。**人以厂为家、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壮志凌云,满怀理想献身电力事业,满怀热情耕耘希望沃土,用青春年华记录了激情难忘的岁月,书写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奏响了一曲曲高亢奋进的奉献之歌。

文化承载未来。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神圣的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深刻的理论阐述,更需要生动事迹和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真实故事,浓缩了**电厂50年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展现了**历史的光辉篇章,反映了**建设的丰硕成果。这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精品工程,是富有时代气息、体现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大力宣传了企业发展和电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供电企业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国家电网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文陶冶;语言魅力;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有。从我们古人留给我们那浩如烟海的爱国诗词中就是明证。2009年湛江日报报一则报道《中小学生爱国教育亟待加强》引发我们深思。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出现危机了吗?本文选取几首小学语文教材内爱国诗歌为例,探讨诗歌教育中如何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给我们的反思

在《中小学生爱国教育亟待加强》报道:“让人们担忧的是,在这次的爱国主义浪潮中,不少90后、00后却没有赶这个时髦,国庆阅兵和举国欢庆的气氛似乎并没有给这些张扬、自信的孩子们带来的一次洗礼……” 面对上面的报道,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我们不该反思吗?

二、诗歌中的爱国情怀的培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爱国主义诗词在中国古典诗歌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些爱国诗歌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史册。从诗歌文学形式来看,中国人的爱国情节是非常强烈的,绝不是一般的国家可比的。本文选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其二)、王昌龄的《出塞》、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赏析对象。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诗句,感受其中的诗文意思,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他们的心情。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很好的教育,比起平时说教好有效果。

为了便于赏析这些诗歌,笔者分为两大类:一为太平盛世时期的诗歌,二为国难当头时期的诗歌。具体如下:

(一)太平盛世时期的爱国诗歌

古代中国太平盛世的时期较少。在这些人民能够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时代,我们的爱国诗人们,没有放下为人们的福祉安康,为国家的繁荣强大而奔走呼号。此类诗歌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诗;二是边疆美景下寄托和平的边塞诗。

1、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诗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首推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其二)。该诗选自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请看诗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江西省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七言绝句的《望庐山瀑布》堪称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本诗融情于景,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

首句形象贴切比喻庐山的形状及其烟雾情景。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学生对老师讲解后了解到庐山的形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前去实地旅游考察,自然而然喜欢祖国山水。这就是语言修辞魅力所在。

次句“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挂前川”把瀑布比喻成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最后两句句则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一词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疑是银河落九天”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本诗夸张、比喻、想象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对中国语言修辞的魅力所吸引,自然了解到李白的“诗仙”的语言能力,学生对李白描写的庐山美景所吸引,深深理解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自然得到应有的教育。

2、边疆美景下寄托和平的边塞诗

战争是惨烈的,王昌龄曾写过“黄尘足古今,白骨乱蓬蒿”(《塞下曲》);王翰也曾写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的诗句。古代的边塞之作,往往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也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们的幽怨和士兵们的艰苦,歌颂这些将士的爱国英雄气概,同样表达了深刻的爱国情怀。王昌龄的《出塞(其一)》选自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诗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本诗表现了诗人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将来抵御胡马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饱含着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信心,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的愿望。通过诗意文化领悟到祖国文化,学生由衷的学国语言,爱国情怀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通过诗文把原本西北塞外戈壁荒漠的情景在作者笔下描绘的边塞美景,打消了学生心目中塞外无风光的心理,学生自然喜欢这首诗歌。“秦”、“汉”两字暗示边塞战事自秦汉以来连年战争,表达时间之久。用两个字把战事连年概括的也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第二句中的“万里”也表达出征战之苦,“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读到这里,学生对作者的抒发的感情已经接受并影响。最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也显示出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息,字里行间也透出大国子民的一种内心强烈的自豪。学生读此诗句除了领略到祖国文化的深沉与博大,也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精简凝练概括性强特点,自然激发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

(二)国难当头时期的爱国诗歌

当国家国力日减,面临动乱,或将要灭亡之时,人心中的爱国情感才更加的深刻,更加地真切。生活在各个朝代的这样的国难当头时期的爱国诗人,比较典型的代表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唐朝的杜甫,宋元以后的陆游、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小学语文人教版中的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具有代表意义。先看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本诗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生结合作者写作背景资料,在老师的讲解下,不难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只有理解了本诗所表达的感情,才能很好的了解杜甫的写作目的,赏析诗文的语言文化内涵,难道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要担忧吗?

首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联系写作背景,了解安史之乱事件,学生肯定能理解这两句诗句意思,典型的“文史不分家”理念,促使学生学好祖国历史、祖国文化的兴趣。颔联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本联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这种场景能不感染吗?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最后两联语言得到升华,学生想象这几个画面,很快理解这两联诗句的意思。

篇3

关键词:重大节日;爱国主义教育;初中生

一、利用重大节日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 对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变化巨大,在青年一代人中,有一部分人沉沦消极、贪恋享受,崇尚物质、崇尚拜金主义的思想比较严重。初中生正是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学校的重点教育部分。初中生更处在青少年时期,是未来国家发展建设的栋梁,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人。利用重大节日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和文化内涵,能从思想上净化学生的不良风气,遏制消极颓废的思想。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对洋节日尊崇,对传统节日冷漠。

2 利用重大节日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利用重大节日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是一种热爱国家的情怀,是一种理性的认知活动。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风,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利用重大节日加强对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世界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热血奋斗史,是一部激励当今中国人民努力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励志史。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是对历史的缅怀和继承,学生通过这些节日的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

利用重大节日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国家的兴衰荣辱,与青少年息息相关,利用重大节日,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氛围的熏陶,使他们具备为中国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道德情操。

二、如何利用重大节日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 坚持传统节日与现代教育结合,赋予传统节日以时代内涵

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学校利用这些节日,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重大节日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组织节日文化活动,发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爱国主义培育这一主题教育活动中来,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展示节日文化,赋予其现代意义,强化时代气息。

2 坚持学校教育与节日文化相结合

在推进学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功能,坚持学校教育和节日文化结合。以传统节日为热点,策划一系列节日文化主题活动。如建党节,可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去革命烈士陵园献花,举行入党仪式等,教育初中生铭记党的光辉历程,努力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奋斗为终身奋斗目标。中秋节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既可以品尝美味的月饼,又可以在美妙的氛围中体会古典之美,在吟咏经典诗词的时候,还可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坚持文化引导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在传统节日文化进入教材和课堂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中,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理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节日活动的影响力。并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节日活动。

4 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重大节日形式相结合

篇4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诗歌教学的意义

(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诗歌是华夏五千年以来民族文化的集合,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牧的《泊秦淮》,又或是再到的《沁园春·雪》,无不体现了当时当下的民族文化与精神——爱国主义。屈原作为楚国的贵族,因当时楚国贵族集团内部的腐朽作为而不为,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勇于追求真理,为国献身;杜牧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中深刻揭示了当下统治阶级的昏庸与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代伟人,他的丰功伟绩不计其数,在他的《沁园春·雪》中,他写下豪言壮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点缀中心,大肆赞美了当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革命情怀与爱国精神。正是由于这些诗歌中的精神极具感染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此类诗教内容,无疑是在无形中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场景,让其能够身处其中而潜移默化的形成鲜明的爱国主义情结。

(二)增强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而在这最美的语言中,诗歌又正是这种美的核心体现。以目前网络上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句的其中一句翻译为例,我们就能深刻体现诗歌的美。其原文为“yousaythatyouloverain,butyouopenyourumbrellawhenitrains”,译文版本有近乎十个版本,在此略举几例:君乐雨兮启伞之(离骚版);恋雨却怕绣衣湿(七言绝句版);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湿幽香(七律压轴版)。这三个版本皆是以古诗词的要求翻译的,每一个版本虽然大意与原文无异,但是在意境上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时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画面感,在这样的诗歌感染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遐想,让自己身处在诗歌中所描绘的优美场景中,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同理而言,在教学革命诗歌时,学生同样也能感受到当下紧张的氛围,这就完全体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育中诗教内容的策略

(一)教师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并高度重视古诗词的教学

小学的课程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都是相对简单的,但是从实际上而言,首先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有感染力,在教授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激情;其次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要能够旁征博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要高度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因为古诗词中蕴含了古往今来的传统文化,通过对诗歌的教学能让学生翱翔在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深受其影响。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诗教过程中,教师所追求的仅仅是将其译为白话文,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态度使诗歌的教学达不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学生记住的只有诗歌本身,它所体现的深层次含义并不被其理解,也就更谈不上受其感染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养分了。

(二)以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为基础,创设诗歌情境

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要与初高中的语文教育不同,一味地强调学生去读、去背,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由于其理解能力有限,并不能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教师应尊重这一教育规律,在诗歌教学中呈现诗歌中所提供的场景,比如在革命诗词的教学时,可以通过话剧排演的形式展示当时的场景,这样学生就能够人人参与其中,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感受当下的革命先驱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或者是播放某首诗歌的历史纪念片进行直观教学,在片尾辅之以朗读音频,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模仿、诵读,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情感,以这种直观的教学形式冲击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身心的注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

(三)让学生多了解诗歌作者的背景及诗歌的历史背景,从而增加其共鸣感

小学语文课标中所要求的诗歌教学量并不是很多,因此,在有限的诗歌欣赏中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在课后做很大的努力。一方面,教师要储备足够多的素材,比如作者的背景、诗歌的历史背景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为什么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产生这些感受;另一方面,在某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们所要抒发的历史情感是相类似的。因此,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收集资料,找到相类似的诗歌自己进行理解,同时找到规律。如此反复多次,学生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多管齐下的效果。

三、结语

篇5

一、重视预习,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了解作者是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创作时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词及作者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词作辅垫。为此,我们在古诗词教学前,要重视并留出时间让学生预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例如学白的《渡荆门送别》,就可让学生谈谈诗人李白豪迈奔放的浪漫风格。学生经过预习,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培养了独立探究的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自我的空间。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叶圣陶先生在《小学生诗选·序》中写道:“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项目”,“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凭借,而最好的凭借便是诗歌”,“让他们与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触;涵养和培植的收效自当更多”。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而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呢?那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

1.图画展现。古人有“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的说法。在教学中,可采用直观教具,如幻灯片、图画等,变诗歌的语言文字为可感的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驱遣他们的想象,使之进入诗境。如制作《汉江临眺》多媒体投影图画,面对这幅画面引导学生一同与作者远眺,领略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体会作者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及积极乐观的情绪。

2.音乐烘托。让音乐走进古诗词,烘托气氛。如学习苏轼的《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在朗读中配以节奏缓慢、抒怀的古筝曲,让那赏心悦目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一个月光清寒的世界,与诗人一道“起舞弄清影”,共同体会“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聆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3.真情诵读。声音具有表情功能,能使诗词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听的人有更逼真、更深刻的感受,更好地激发人的想象。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有力,特别适合诵读。要指导学生在诵读中领悟古诗词的意境。诵读时要把握好节奏韵律,如:清新欢快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委婉含蓄的《醉花阴》,苍凉悲怆的《渔家傲》,沉郁顿挫的《春望》。

4.形象描述。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情地描述诗歌形象,同样能够诱发美感,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例如教《天净沙·秋思》时,我们可用缓慢,低沉的语调娓娓描述:秋天的黄昏,夕阳正在西沉,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地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词的境界。

三、品味佳句,积累语言

古诗词中有些名句突破了时间的囿限,仍然“存活”于今人的文章之间,表现了极强的生命力。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推敲,领悟诗人手法的巧妙。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不写依依不舍的情怀,而代之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李白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却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声音。更要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这些名句将积淀于学生的精神中,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

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国土辽阔,山川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还要让学生学习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权,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激励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钱塘湖春行》、《渡荆门送别》、《汉江临眺》等,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江域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阵同甫赋壮同以寄之》等则反映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在教学这类古诗词时,就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祖国秀丽的山河,去体会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培养自己崇高的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审美能力。诗词教学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领域。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创设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心灵中沉淀下来,对自然环境热爱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篇6

【关键词】古典诗词 高级情感 提升

The classical poetry and ci and the exaltation of our hobbledehoys’ advanced feeling

Ruan Qiuhong

【Abstract】The present society is numerous, complicated and complex, so it is very easy for our young boys and girls to lose themselves. Therefor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n their culture, should cultivate their advanced feelings like the patriotism, the spirit pursuance,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We know the classical poetry and ci is full of the active spirit and exquisite sentiment, so we should make the classical poetry and ci step into their life and their hearts and enrich and perfect their feeling world.

【Keywords】Classical poetry and ciAdvanced feelingExaltation

“古典诗词中充满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好的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操守和修养”,“古典诗词带着一种兴,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力量,它能够呼唤起人心灵深处的很多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意趣,而且是生生不已的”[1],“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典诗词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审美观念审视古典诗词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并培养创新思维。”[2]……由此可见,古典诗词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爱国主义、精神追求、创新意识、审美意识等等,都属于高级情感的范畴,这些无疑是提升青少年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及塑造健全人格的良好素材。

1.爱国主义情感,是高级情感中道德的主要层面。不少中国古典诗词都蕴藏着无比浓厚的爱国激情,令人感动,催人奋发。“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中国古代的优秀诗人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完全融入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之中,这正是我们今天应当发扬的道德精神。杜甫忧国忧民的火热情怀更为人所熟知,他不论处于何等困苦潦倒的境地,都能从一己之悲中超越出来,推已及人,关怀天下苍生。其《北征》、《赴奉先》二诗,前人评曰:“肝肠如火,涕泪横流,读此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忠。”[3]这正揭示出杜诗爱国主义的感人力量。青少年人格最需要补血的就是这样一种浓烈的爱国精神。正因为如此,杨叔子先生指出:“我们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人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中华魂,要有民族根;而中华诗词的主旋律与最强音就是爱国主义。加强中华诗词的诗教,其重要性可知矣。”[4]

2.精神追求、创新意识,属于高级情感中理智感的范畴。加强诗词教育,是丰富学生人文哲学底蕴、提升学生精神追求境界的重要途径。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攀登绝顶后的想象,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的壮志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这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精神追求一样,表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文哲学底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此诗写寒山秋色,枫林晚景,不仅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也给我们以哲理的启迪:诗人歌颂枫叶遇寒不凋、凌寒独艳、愈经霜寒生命力愈旺盛的精神品格,而这种精神品格不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吗?杜秋娘《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告诉我们:少年、青春的光阴最值得珍惜。人一定要在少年时代树立理想,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才不会虚度一生。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是对青少年进行人生教育的好教材。

加强诗词教育,也是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既是屈原的人生追求,也是他的艺术追求。所以,屈原“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5],以《离骚》为代表,开辟了一代新的诗风,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传统。李白也是以其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超凡的艺术创造精神赋予其诗歌特殊的魅力。像“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等等,无一不是新奇的意象,言出天地之外,思出鬼神之表,读来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苏轼自称“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跟”,这种创新意识使他勇于突破“诗庄词媚”的传统,以诗入词,大胆创新,“一洗万古凡马空”[6],对词境进行了空前的开拓。可以说,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诗人,古典诗词中的优秀作品都是体现出创新意识的作品。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体会和学习古代诗人立意的新奇、构思的巧妙、想象的丰富、意境的深远,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很有裨益。

3.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相当于高级情感中广义的美感。古典诗词名篇,崇尚清高雅洁之美,源远流长地注着一脉清泉般的审美意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江厦赠韦太守良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其五),“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充分表现了清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何等清傲!王冕则以“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的诗句,写出决不媚俗的清刚之气――这种尚清意识与平庸、低俗是相对立的,诗词作者不满足于把自然仅仅当作、或主要当作衣食之源,往往凭借奇山异水、超越人的动物性而探寻人文性,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熔铸自身的气质,创造艺术人生。吟咏品味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这些佳文美句,我们以想象联想、研究探讨的方式参与了诗人情感的体验,从而把诗人点醒山水的眼睛的过程,转化为点醒自己感知山水美的心理过程了。常受此熏陶,肯定可以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明净雅洁的高度。当然,古人的某些生活观念、行为方式也许已经过时了,但在古典诗词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以及人格精神,绝对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青少年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中,存在着无形的纵横坐标。横坐标指向于生存环境的日常感受和当代世界思潮的广泛接纳,纵坐标指向于历史文化的认同与归属。当今社会,网络虚拟世界迅速膨胀,加上通街的电子游戏、卡通片、言情片、流行曲、地摊文艺以及麦当劳、肯德基等等,构成了青少年的文化接受环境“横坐标”。长期浸染其中,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及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很容易陷趣味于狭隘低俗,很容易在“三个世界”(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理想世界、以生存环境为主的现实世界及以网络为主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这种情形下,让具有积极向上精神和高雅趣味的古典诗词走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世界,充实完善其情感世界的“纵坐标”,使青少年学生不仅发展良好的语文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而且提升他们的积极情感,培养起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意义尤为重大。

参考文献

1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9

2 顾之川.《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3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10

4 《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中华诗词》.中华诗词学会编辑出版,1999.第6期

篇7

一、祭奠缅怀先辈,寄托哀思之情。

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获得完整的体验,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重要手段。我园把清明节活动作为培养幼儿人文精神的良好契机,清明节前夕,中大班从唐诗“清明”引入,讲解清明节的源由,让幼儿带着对先人和革命先烈的缅怀心情,观看《雷锋的故事》、《英雄王二小》等动画片,先烈们的感人事迹鲜活地展现在幼儿面前。观看后,有的班级还开展了以英雄人物事迹为内容的情景表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时届清明,翠柏凝春,闽清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更显得郁郁葱葱,庄严肃穆。4月1日上午,城关幼儿园大班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他们的思念之情。全体师生向烈士鞠躬并默哀3分钟,小朋友敬献了自做的小花、花圈。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深受感动,并宣誓:一定牢记革命烈士的事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诵读诗词经典,感受文化魅力。

创设诵读诗词经典环境 ,小班年段开展了“清明诵诗词,追思先辈志”的经典诵读活动,以此来纪念中国传统清明节。活动有机地将诗词诵读与语言领域活动整合,将《清明》、《咏柳》、《春晓》等幼儿耳熟能详的诗词,利用说、唱、演等形式,形成综合性语言活动,在让孩子从中感受到了经典诗篇的魅力的同时,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了解节日习俗,感受春日美好。

篇8

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往往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些情感的表达往往通过古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来表达。这样的表达方式就需要学生充分地去体会以及品味古诗词当中的意境,进而体验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比如,就李白的《静夜思》而言。古诗中通过短短的二十字就表现出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这主要是由于诗人描绘了一幅一个人在月光之下独自思乡的情景,而这样的意境就准确而深刻的表现出了诗人思乡的情感。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中这样的意境,那么学生对于诗人情感的体会也就不会太深刻。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时,不能够只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要充分地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进而在情境交融的思想境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情怀。

二、通过理解内涵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教育情怀

古诗词不仅蕴含了深远的意境,同时古诗词还能够表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育时,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丰富内涵,继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诗词当中表现了诗人词人的爱国情怀,那么对这首诗词的学习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等等,从而端正矫正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生活意识等等。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面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是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是诗人的绝笔诗,表达了诗人至死都念念不忘要“北定中原”的深切愿望,深刻的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爱恋之情。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要从诗人自身的经历以及背景展开,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并进一步体会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之后再进行深化,引导学生体会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这样的层层推进,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加深学习的效果。

三、通过诗词朗诵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教育情感

朗读和背诵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语文教学,在反复的朗读和背诵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感受到诗人的深厚情感,更可以对语文知识进行积累。而小学课本中选择的古诗词都有极强的节奏和韵律,特别适合朗读和背诵。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之前,应该确保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并且引导学生学会体会古诗词中节奏的起伏以及平仄的押韵,教会学生朗读与背诵的技巧。此外,在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并形成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总而言之,对古诗词的背诵过程能够不断地提升小学生的人文情怀。

四、在古诗词鉴赏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教育情怀

学会对古诗词进行鉴赏,是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较高层次。教会小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能够对古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能够最大限度通过古诗词教育来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要使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并理解诗词当中的意象。所谓意象,是鉴赏古诗词的一个专业名词,意象的创造是有关的感受与知觉的经验(象)在头脑中的重现、重组、概括和提升,最终达到艺术的境界(意)。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抓住并理解了诗词当中的意象,那么就可以准确地理解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以及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时,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准确地找到古诗词当中的意象,并且学会应用意象来理解古诗词。

五、结语

篇9

关键词:音乐媒体;语文教学;融合

一、音乐媒体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音乐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将语文教学与音乐媒体融合在一起,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模式,同时也增添了语文教学的乐趣,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的艺术魅力。音乐媒体能够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感受,能够为学生塑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古诗词等与音乐媒体相结合,能够塑造出更贴切真实的意境,使学生融入到古诗词所蕴涵的氛围中,从而拉近古诗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完成情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帮助学生在表达个人情感或者在作文写作中灵活准确地应用古诗词。音乐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语文课堂更加绘声绘色,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音乐媒体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合理地塑造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象力比较丰富,但对于世界的认识比较有限,大多时候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地应用音乐媒体来塑造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音乐媒体的深度融合,最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对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具有较大的帮助。在音乐媒体塑造的情境中,学生相对比较轻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沉浸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音乐媒体的应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动态化的乐趣,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收获快乐。例如对教材中爱国主义篇章的教学,学生可能只是对于爱国主义具有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播放国歌或者中国军歌,使学生沉浸在雄壮的音乐节奏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词以及节奏的含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能更好地体会教材中主人公的情感色彩和感受。

(二)加强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语言丰富、精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因为教材要么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要么与学生的个人经历毫无关系。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应用音乐媒体来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于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塑造和表达,而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例如在教授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结合MV的内容来组织课堂,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诗人看到瀑布时的主观感受。例如瀑布由于比较大的落差,使诗人感觉到瀑布远远地看上去似乎是挂在那里不动,当站到瀑布面前时,瀑布强大的气势,巨大的水流落差,又使诗人认为像银河在向下流动一样,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诗人眼中的庐山瀑布,声音与色彩的有机结合,能够更翔实地反映瀑布动态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庐山的雄伟壮观,同时也学习了李白在文学表达中强大的想象力,以及类比思维、发散思维。

(三)情感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对于音乐艺术来说,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媒体来塑造情感,加强与教学的融合,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撑作用。在一些描写悲伤的语文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相应的歌曲和旋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教材中的情感。例如《神秘园之歌》包含忧伤、忧郁的情感,且旋律比较缓慢,在表达悲伤情感色彩的文章时,能够很好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教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学习课文《故乡》时,由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有限,存在着比较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神秘园之歌》,体会到作者对于故乡深沉的热爱以及又有所不满的悲凉。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技术应用到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代的潮流,合理地应用新的技术来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加强对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童明星.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9).

篇10

一、建立岭南古琴教育与传承的长效机制

1. 完善硬件建设,推动项目开展。古琴项目开展,硬件先行。为全面推动岭南古琴项目的开展,学校在场室极其紧张的前提下,开辟古琴专用场室。同时,在区文化局、文化馆、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斥资进行古琴室建设,配备功能齐全、古朴典雅的古琴室,为古琴的传承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健全人员体系,加强队伍建设。自项目挂牌以来,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成立非遗教育与传承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副校长分管,教导主任主管。古琴社团由音乐科科长亲自负责,其他艺术科老师协助。学校把非遗工作做到三纳入,即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纳入校长任期目标,纳入学年工作计划。每学年非遗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每学期召开学校非遗工作会议,全面落实项目的开展。同时,我们邀请岭南古琴传承人、星海音乐学院谢东笑老师及其团队定期来校授课和指导。

3.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郁氛围。学校在刚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古琴传承基地,学生、老师、家长对古琴的了解甚少,为了进一步推广古琴艺术,大队部每年举办“岭南文化周”活动,利用宣传展板、红领巾电视台和广播站、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海教通等全方位开展“岭南古琴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此外,我校每学期均举办家校“岭南古琴大讲坛”、召开古琴社团家长会,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社团开展的情况。

4. 完善梯队建设,开展常规训练。学校成立“古韵飘香”古琴兴趣社团,还为家里没有琴的学生提供方便,周二至周五早上开放琴室让学生M行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养成了定时、有规律地练琴。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同学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指法和演奏,对减字谱比较熟练,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一批新学员,旧学员与新学员一对一结对子,互相学习、提高。

5. 古琴欣赏教育,走进常规课堂。赏琴,识琴趣,对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该是大有裨益的,岭南古琴的承传仅仅依靠学校兴趣社团的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古琴教育与传统的音乐课堂相结合,向广大学生开展古琴欣赏课。我们在音乐课堂中适时开展古琴欣赏教育课,以普及古琴基础知识,开展音乐鉴赏,提高艺术素养。

二、拓宽岭南古琴教育与传承的研修途径

在岭南古琴的传承与教育上,我们注重挖掘其背后非物质文化层面的精神和精髓,拓宽古琴教育与承传的研修之路,为孩子们塑造完美人格奠基。

1. 把岭南古琴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古琴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适时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让孩子在习得技能,提高艺术素养的同时,我们要对孩子们普及古琴的知识,让孩子了解与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发孩子们爱国主义的人文情怀。

2. 把岭南古琴教育与中华礼仪教育相结合。古琴弹唱跟许多中华民族传统(如太极、国画等等)一样,在礼仪上有自己固定的套路。面对古琴,我们推崇的是“学古琴、明礼仪、讲儒雅、懂品味”,致力于培养孩子高雅的气质。

3. 把岭南古琴教育与古诗词吟诵相结合。我们通过古琴与古诗词吟诵相结合,在古琴的弹奏中,琴与诗的吟诵、和词的吟唱,要求孩子“凝神,净气,正字,全腔”,是修正声音的最好方式,也是真正感知诗词音韵之美的最好方法。

三、搭建岭南古琴教育与传承的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