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16 15:1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楼梦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是无可比拟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红楼梦》中有通灵宝玉的化身贾宝玉;出淤泥而不染、洁白、委婉、清丽的林黛玉。围着他们展开了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林黛玉,一个柔弱女子,一生中有多少坎坷,可她从未放弃过,柔弱中似乎又充满了刚强,她,坚韧,似乎总有一股力量在后面默默的支持她永远别放弃。
贾宝玉一个男儿,真心坚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尊重世上一切青年女性,一个生活在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男儿,认为黛玉是唯一的知己。
宝钗宝玉的表姐,一个被认为是贤慧、儿媳的人,她唇不点儿红眉不画面翠,脸若银盆,眼若水杏。也是一个美人,一个举止文雅的人。一个大家闺秀。
这三个人的恩恩怨怨,他们恩爱情仇,他们的恩怨,只属于黛玉和宝钗的恩怨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在大家面前,黛玉以她独特的个性,样子展现在大家面前。他俩没有一个赢,也没有一个输。
总之可见,这不是某一个女性某一个问题上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里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曹雪芹用他们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之酒,这就叫作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红楼梦读书笔记(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首!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创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如:黛玉葬花泣残红早晨宝玉和黛玉在聊天。宝玉无心说了一句冒犯黛玉的话,黛玉哭着就跑了出去。黄昏,黛玉以为宝玉被别人叫去一整天,心中担心,晚饭后过来看他,丫环没听出来是谁,没让黛玉进去。
黛玉听了,气的愣在门外,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不禁落下泪来,她回房抱膝含泪坐了一夜。第二天中午,宝玉听到山坡那边有人在低声哭泣,边哭边诉说,非常伤心。宝玉止住脚步细心听,只听那人念得悲悲切切,痛彻心扉。原来这是黛玉因为昨夜被关在门外,伤心难过,将这些残花落瓣拿来掩埋时因感而发吟出一首《葬花吟》。当宝玉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时,不禁大哭,黛玉看见是宝玉,就质问他,昨晚为何不让丫鬟开门?宝玉发誓说不知道这件事。黛玉想可能是丫鬟偷懒,于是原谅了宝玉,两人破涕为笑,重归于好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3)
从小时候起,我的兴趣爱好就是看书,无论什么书,我都喜欢看。但是,在所有看过的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红楼梦》。
不知为何,我就是喜欢它;说不出任何理由,我就是被书中所有的人物、对白所深深地吸引;曾几何时,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而在情绪上有喜悦、悲伤的感触。记得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电视节目中无意看到的;在此之前,我对那些如红楼梦、西厢记等言情小说,总是不屑一顾,即使有机会去接触它们,总是推托自己没有时间,所以,任凭机会一次又一次从手中溜走,我总是不肯静下心来去阅读它们;可是,自从从电视节目中真正的看过了一次“红楼梦”之后,印象便为之改观了。我从不知“红楼梦”中拥有那么感人肺腑的内容,是如此地令人心动,看过之后,更是令人念念不忘;直到这时,我才了解,以前实在是浪费了太多的光阴了,其实早就可以源源本本,完完本本地读完“红楼梦”,不必到现在才来懊恼了。之后,每当我去书局之际,总是习惯性地在摆设有“中国古典文学”的专柜蹓跶蹓跶,看看上面所有有关“红楼梦”的书籍;然后,也会或多或少的买几本。我总想竭尽所能地去买下我所看到有关“红楼梦”的书,也不管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读完它。在大致读过了“红楼梦”后,我益发对它产生越来越多兴趣了。在书里,我看过而比较喜欢的章节,有紫绢对宝玉的试情、宝玉和宝钗的联亲,及黛玉含恨而死,晴雯撕扇等:而在所有的对话中,我最喜欢宝玉和黛玉的对话。他们是一个风流成性,一个好使小性儿,所以,当两人聚在一起时,也常会发生激烈的争执,就连宝玉的祖母-贾母,也曾说他们两人“不是冤家不聚头”;正因如此,这也是何以令我喜欢的原因,因为每次在他们的争吵之后,双方的感情反而更进一步了,而引导出后面更多引人的故事情节。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最爱宝玉、黛玉、宝钗和晴雯四人了。我最爱宝玉的痴情任性、黛玉的气质灵秀飘逸、宝钗的雍容大派有礼、晴雯的俏皮、高傲;而其中尤以黛玉、晴雯更能深得我心。林黛玉的孤骄傲世、多愁善感,均是我喜爱她的原因,面对她不幸的际遇,我也深表同情;而在读到黛玉病死之际,我更有一种莫名的伤痛,好像是失去了一个好朋友一样。而对于晴雯,则是悲伤同情多过于欣赏了。晴雯无论在外貌或是才干方面,在所有的奴婢中均是无人能出其左右的;但这些却未替她带来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是却有“晴雯撕扇”及“晴雯病补孔雀裘”两段精采的故事。虽然,她的命运悲惨;但她在我心中所塑造出高傲不屈的形象,却永远不会被抹灭。
红楼梦是我读过最有深度、最有感触的一本书了。我有时会为了读它,而宁愿牺牲读正课的时间,只为了能多看一页是一页,去领略其中无法言喻的美。
红楼梦读书笔记(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拥有了一本《红楼梦》。当我翻开它时,我就这样与传说中的林妹妹邂逅了。
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篇2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其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希望学生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也可以学到知识,进而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就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在课外自行阅读书籍,并从中获得启发。初一年的学生接触名著的比较少,他们更多喜欢看一些儿童文学,因此,培养提高初一年学生的阅读能力需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乐趣下手。下面谈谈我对培养并提高初一年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可以激励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比较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知识最牢固,思维也比较活跃敏捷。在一次文言文教学中,提到了“唐宋家”里的“三苏”,我问学生“苏洵、苏辙,谁是苏轼的父亲、谁是苏轼的兄弟?”大部分学生都是用猜的,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同时说出了理由,因为“轼”和“辙”都是“车”字旁,他们是同辈的。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举了《红楼梦》中贾政、贾赦、贾敏、贾琏、贾宝玉、贾环、贾蓉、贾蔷为例子。这无意之举却引起了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学生建议开个故事会,让我给他们介绍《红楼梦》。于是,我便在阅读课上和他们聊起了《红楼梦》的十二金钗,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讲到黛玉和宝钗的时候,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我就让学生尝试着自己来说,我则在旁边补充。当学生听得兴致勃勃时,便建议学生可以尝试去阅读《红楼梦》,因为故事会中所讲的远远不及原著中所蕴涵的内容。对于初一年的学生来说,培养阅读能力未必一定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性和启发性的,就可以让学生由此入门,逐步培养阅读兴趣。这个学期的阅读课,我并没有马上安排学生阅读名著,而是从配套的语文课外读本看起。里面有许多文章,我让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阅读,并且鼓励他们到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富有知识性和启发性的书籍,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自己不喜欢的书籍,那么就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了。当学生开始自觉主动阅读的时候,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首先,建议他们阅读的是《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中都是一些有趣的小短篇,又是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因此,即使是不喜欢看书的学生,也可以接受这本名著,且读得津津有味。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好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做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学生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利用阅读课的契机,教会学生几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同时也可避免学生只是停留在“看看而已”的情况。
2、指导学生写读书心得
许多学生常常把阅读和写作当作两回事,其实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写作中很好的范文。如果把读与写相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做到厚积勃发。因此,在学生写读书心得时,我让学生从三言两语的点评或体会写起。久而久之,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养成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涵着深刻的内涵,就需要读者深入思考、细细体味。初一年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名著的时候,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看看而已”“似懂非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培养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就拿本学期要求学生阅读的《伊索寓言》作为例子来谈一谈。学生阅读《伊索寓言》时,除了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之外,还让他们思考寓言中所蕴涵的寓意。因为七年级上册的课本就选入了《伊索寓言》中的两个短篇,也选入了周国平的两则寓言,因此学生对寓意的概括并不陌生。所以部分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把握好寓言中所蕴涵的寓意。如:《两只口袋》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寓意: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记忆
背诵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文言诗句,增强语感,积累文学素养。若遇到一些名篇佳句,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进行记忆。这些背诵的知识,就像储存在仓库里的货物,需要应用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这样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了。对待刚踏入中学校门的初一年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阅读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才能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主动读书、热爱读书,进而能够受益终身。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活动,必须要批导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掌握科学的训练技能技巧,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方能挖掘学生内在学习潜力,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初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知识,理解文章,形成能力,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实践
【中国分类号】G633.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外自读的文学名著和其他读物作品,总数量应该在150万字以上,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设置了“名著导读“,与“梳理探究”、“表达交流”、“阅读鉴赏”并列,应该安排“名著导读”相关的内容10部左右,每册教材安排两部。
许多教师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教学,"名著导读”被束之高阁。要是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应该重点体现在高考的命题上,而现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效果令人欣喜,课改与考改结合的更加紧密,这使得,“名著导读”成为了高考应试教学的全新元素。由此一来,促使并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名著阅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是必须应面对的问题。
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适时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新时期的高中教材中,不乏名篇佳作的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诱导,使学生全面感悟整篇名著的精髓。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内容,而本册“名著导读“任务是《高老头》、《红楼梦》。为了让同学们更快进入《红楼梦》的氛围中,教师可以将《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学习《红楼梦》的引文。激发起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欲望;在社会的风俗上,十八世纪的中国封建社会与十九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比较,进而引申到名著《高老头》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可能的关注网络、电视媒体,对学生进行诱导。例如:前段时间,央视热播的于丹《论语心得》,这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紧扣学生心理谈情节,评人物,最大限度地激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二.制定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
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阅读,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制定计划,阅读名著。计划包括每周读多少页,摘录多少内容,写下多少字数的体会等。如教学必修三的"名著导读”,在必修二结束的暑假,我引导学生制定《红楼梦》的阅读计划,每天至少阅读3章,每周摘录不少于1000字的精彩语句、写下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暑假结束后由老师检查评价阅读成果。
在阅读名著时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和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常用的精读方法:一是比较阅读法。同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可以进行性格差异的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人物、主题、艺术技巧也可进行比较。如在阅读《红楼梦》时,可将它与《家》的主题以及重要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二是细节阅读法。在细节阅读中,要紧扣语言来品读。三是问题探究法。根据作品中塑造的典型形象或卓绝的艺术技巧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更深入地走进名著。在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我设置了三个问题:①《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挑选其中的十位,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理解;②《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是一部挖掘不尽的百科全书,请谈谈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现代智慧;③《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未完之作,高鹗的续写无法填补我们心中的很多空白,读完小说你有哪些困惑,记录下来与同学探讨。第三阅读时要圈、点、勾、画;摘录精彩的段落或语句,写自己独特的感悟,对作品进行质疑、批判等。
三.批改评点,督促检测
指导学生阅读不可放任自流,老师要对阅读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管理。我要求学生隔周交一次读书笔记,教师批改,在课堂上作讲评。定期选出范本进行学习交流和张贴。与此同时,结合近年来高考中“名著导读“的考点。并将其在教学中引入,这样构成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从而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主动性。例如:为了让同学们对《红楼梦》产生阅读兴趣,可以在考试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①《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②《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同时结合近几年高考对"名著导读”考查的重点,将其引入试卷,对学生阅读的效果进行检测,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四.以活动促阅读,激发阅读的内驱力
开展更加丰富的课外活动,对阅读的效果给予巩固。例如: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每个人都提出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并整理出一千字左右的推荐理由,并将书捐赠给班级。成立班级”读书角“。
每位同学都贡献一本,就有几十本好书大家共享。学期结束后,由科代表将所有"推荐语”整理成册,装帧以精美封面,冠以《×年×班"名著阅读”集萃》书名,新学期开始后再一次在全班传阅。每学期举办三次读书交流会,一次是漫谈性质的"假期读书感悟交流会”,两次专题读书交流会。如教学必修三时,在秋期的九月、十月、十二月举行三次读书交流会,九月举办"暑假读书感悟交流会”,十月、十二月则是《红楼梦》《高老头》的专题读书会。每次读书交流会由一个组的学生承办,自主设计、组织,这一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内外营造出浓郁的读书氛围。如十月举办的"《红楼梦》读书交流会”,承担本次活动的小组开场就表演了一出自己编排的"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戏剧,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学生轻松、愉快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极大地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然后活动的组织者从内容、形式、组员参与情况等方面宣布评分标准,各小组成员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内容上求精,形式上求新。学生展示的"戏剧表演大家秀”"新闻联播”"百家讲坛”"访谈节目”"激情演讲”……让人大开眼界。接下来"《红楼梦》知识竞赛”的必答题和抢答题环节更是掀起了读书交流会的一个个……全员参与,倾心投入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了极致表现,难怪读书交流会成为学生们现在非常期待的一个活动。
篇4
1. 带着兴趣读书是语文阅读的基础 阅读是需要讲求兴趣的,它对我们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意思是说,要干好某件事,最好是觉得这件事有趣,而乐于干它。读书也是一样,兴趣是阅读的起点。比如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摘选了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施耐庵、罗贯中所著的《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曹雪芹的《香菱学诗》;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等名著的优秀文章。为什么这么选呢?“因为学生喜欢”。“语文教学大师”也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
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看来,读书对他来讲,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就象吃饭、睡觉一样是必需的,一旦停止读书就会觉得欠缺和不安。这大概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我们也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象热爱流行音乐、电脑游戏一样热爱读书,渐渐把读书当作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2. 读最好的书是语文阅读的关键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总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逐日剧增,全世界的书籍可谓浩瀚如海。一个人终其一生所读的书,也不过是九牛之一毛,沧海之一粟。这就注定我们要有选择的读书,读最好的书。好的书是指那些经历了时间和空间检验的书,即经典名著、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阅读什么样的书它能够直接影响你的作文水平。读好的书就有好的影响,读坏的书就有坏的影响。读那些语言精美、思想深邃、格调高雅、风格独特的书,我们的身心都会经受一次美的洗礼,从中受益良多,对我们的写作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则不然。
篇5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挖掘语文资源,丰富学生的思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用阅读来激发写作兴趣,用写作来带动阅读,读写结合,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树立协作意识,不断地完善自己,不仅学会作文,而且学会做人。
一、充分挖掘语文资源
(一)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冲动
重视开设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注意内容上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社会。例如,引导学生对平度风土人情的考察,假期中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滋味,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二)扩大阅读范围,变换阅读形式
首先,笔者充分利用了四个阅览室7万册藏书的条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做好阅读笔记;组织好课前的几分钟交流,交流所读所感。
其次,在教室阅读时又分成几种情况:
①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读相应的拓展文章,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然后写出字数不定的评论文章;②评讲作文时,选出不同类型的文章,师生共同阅读,然后评析;③每一期校报、校刊出版后,就拿出几节课的时间阅读,评选出优秀文章;④经常性地选出读书笔记、周记中的优秀文章,供大家共同阅读;⑤文化快餐则随印随发随读。由于阅读面广、材料丰富,学生读起来非常热情,收效很大,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的间接材料,使学生写作起来不至于无话可说。
(三)引进影视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只读不写,只写不读,都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又将影视欣赏引进了课堂,这样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原作,阅读面也就不断地扩大了。同时,笔者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所感所思,写成观后感、文学评论、影评、随笔、故事新编等。学生跳出了“个人”的小圈子,文章的内容充实了,思想深刻了。
二、注重对学生人格思想的培养,重视思维训练
由于现阶段存在着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一部分学生有消极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在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来看待问题,对待某些话题能做到全面、公正的分析。
功夫在课外。教课不能只限于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唤醒生命感、价值感,诱发创造力量,关注社会人生,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阅读带动写作,用写作促进阅读
“学,然后知不足”,我们注意从课内学习中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向,例如我们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先在班里开设了以下讲座:1.《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2.《红楼梦》前五回的情节介绍;3.《红楼梦》的版本;4.曹雪芹的生平;5.从判词看“十二钗”的命运。然后向全体同学布置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研究《林黛玉进贾府》。
学生实践体验阶段是这样的:(一)学生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二)教师提供如下参考资料信息:1.脂砚斋评《红楼梦》;2.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3.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红楼梦〉大观》;4.王蒙《红楼启示录》;5.周先慎《琐碎中有无限烟波》。(以上材料都可以在本校图书室、阅览室找到)(三)学生进行初步的交流,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
教师要注意重点引导学生选好角度,要求新颖、巧妙,不要贪大。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然后分组交流、研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这种学习的特点是: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以阅读带动写作,用写作促进阅读。学生的表达可能是单薄的、幼稚的,但重要的是,他们的思考和表达是自己的、独到的,相信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会逐渐地走向充实,走向成熟。这也是我们在作文“创新”方面力争做到的一个目标。
我们就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阅读,启发他们思考,不断交流,不断完善,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使之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思考,甚至敢于和善于申辩,学会协作,学会做人。
篇6
一.教学语言幽默化、生动化,点燃热情
教师的嘴,似一个源泉,可发出知识溪流,也可以流动智慧。在课堂教学中,那些静态无色彩的文字,由优秀教师嘴中说出,则变得动态有生命,就仿佛从纸上立起来了,于是,书中的知识也变得美妙了:花儿散发清香,人物形象活了,诗词里涌动情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好自己的嘴,不必滔滔不绝、字字珠玑,却要生动精炼,严谨却不乏风趣与诙谐,给学生如坐春风之感。
首先,教学语言生动化。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是灵魂所在,缺乏语言艺术,则难以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讲究语言艺术,注意语言的科学与规范性也需要形象生动,给学生美的享受,发掘语文的魅力。其次,教学语言幽默化。对于教师而言,幽默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品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幽默方法与话语,语文知识讲解会更有趣味、更有思维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变得更睿智、更诙谐,教学氛围也更活跃、更融洽,学生也会更自觉、更认真的听讲与学习。
比如利用双关、借代等修辞,给语言增色,灵活调控课堂,还可化解教学尴尬或课堂意外;借助趣味故事、谐音等方法,给课堂增添趣味,营造出诙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如修改病句时,呈现几道练习,教师幽默说道:现在,你们是医生,习题是病人,请你们开刀,不过你们手可要稳啊。如果同学答案一个都没错,又可诙谐说:你们真是“一刀准”啊。这样的课堂氛围自然轻松愉悦。再如某教师教学时,要求学生在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但有学生托腮昏昏欲睡,于是教师运用谐音艺术,幽默说道:你看,老师让你们做读书笔记,有的人就用双手托着耳朵做思考状态,简称托耳思态(托尔斯泰)。于是,课堂一片笑声,学生也认真记笔记。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煽动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粉笔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较为灵活,可促进师生互动。但一堂课下来,只是运用粉笔教学,教学容量就显得不充足,学生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点燃学生热情之火,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实际,灵活选取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组合,煽动情感,强化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整合板书、口头语言等传统手段与投影仪、多媒体投影、影视视频资料等现代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对于高中生而言,电影、电视是他们喜欢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入影视视频,可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眼球,促使学生主动思索,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也提升审美能力。)比如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投影宝玉与黛玉读西厢的插图,配上音乐《枉凝眉》,渲染氛围,然后语言诱导:《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小说的颠峰之作。想必你们也听过、看过或读过《红楼梦》吧。有谁愿意介绍下自己所了解的《红楼梦》呢?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而后教师补充,营造对话互动氛围。继续引导:今天,我们就跟着林黛玉的行踪,走入奢华富贵的贾府,体会红楼中人物的悲欢喜怒。而分析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有关片段,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可看出人物怎样的特点,学生总结,教师板书,互动交流。教学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欣赏《红楼梦》的影视片段,比如“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相见”、“王熙凤出场”等电视剧精彩片段。这样,可以更直观而立体的呈现人物形象,弥补同学们想象中的不足,并通过影视与小说的对比,让他们更好的体会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提高鉴赏能力。同时,伴随缠绵哀怨的音乐、灵活形象的画面,可煽动学生们的情感,延续到课后,自主阅读这一经典名著。
篇7
所谓“自主学习流水线”,就是通过建立并不断滚动“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评赏”三个学习环节,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流程。一方面,它强调学生习练的“自主性”,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另一方面,它又强调这一个学习流程的“整体性”,旨在形成一个流畅而完整的“学习流水线”,并通过这个“流水线”内部环节的不断循环,来加大语言习练的强度,提高学生读写的能力。
以下是笔者对“自主学习流水线”的研究和实践。
一、“自主阅读”是“自主学习流水线”运转的基础
1.“自主阅读”的两个阶段
在笔者开设的阅读课里,“自主阅读”主要分“自由性阅读”和“专题性阅读”两个阶段。
在前期的“自由性阅读”中,笔者不推荐书目,让学生比较自由地选择课外文本,然后将其带到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师提供这一种自由的模式,目的是先让学生选择自己爱看的文章,以增加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当然,对于一些庸俗的读物,教师要明令禁止。
“自由性阅读”主要是针对高一上半学年的学生,阅读内容可以以杂志(如《读者》等)为主。
“自主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是“专题性阅读”,主要针对高一下半学年至高三上半学年的学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推荐文史哲类的经典书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加以阅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爱好列出阅读书目以做调整和补充,这也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
2.“专题性阅读”的推荐书目
以下是笔者向学生推荐的部分书目。
高一下:林语堂《坡传》、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泰戈尔《飞鸟集》、鲁迅《朝花夕拾》、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沈从文《边城》、钱钟书《围城》、巴金《家》、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周国平《妞妞》等。
高二:鲁迅《呐喊》《彷徨》、罗贯中《三国演义》、周国平《周国平散文》、张晓风《张晓风散文》、《雷雨》、余华《活着》、路遥《平凡的世界》、傅雷《傅雷家书》、罗曼・罗兰《巨人三传》、房龙《宽容》等。
高三上: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奥赛罗》、坡《东坡志林》、庄子《庄子》、曹雪芹《红楼梦》、王开岭《精神自治》、张远山《告别五千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
比较厚的书,如《红楼梦》,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进行一至两个月左右的阅读,读书笔记可以分章节来完成。
3.文本的准备
要阅读,就要有阅读的文本。笔者是通过如下做法来准备文本的。
在“自由性阅读”阶段,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杂志或书籍。杂志由学生自己购买,也可以提前到阅览室借阅或是在两个班级之间交换阅读。
在“专题性阅读”阶段,笔者采取以下策略:
①在高一下半学年,笔者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借阅推荐的书籍或者自己去书店购买,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自己去解决。
②从高二开始,文理科分班后班级已经固定下来,笔者便要求学生购买高二、高三的推荐书籍,数目至少在一本以上。笔者规定,学生买的这一本书要在班级里借阅流通,所有权归购买的学生,阅读权归班级每个同学,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临时的班级图书馆。
“自主阅读”是“自主学习流水线”最为基础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好阅读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要积极推动“自主阅读”向“自主写作”过渡。
二、“自主写作”是“自主学习流水线”的关键环节
1.“自主写作”的两种主要成果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1)“心得式读书笔记”和教师的指导
所谓“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想以及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以下是笔者认为学生在写“心得式读书笔记”时容易产生的一些不良倾向。
①复述文章。学生之所以会停留在复述文章的阶段,主要是没有将阅读文本对自己的触动追问下去,缺少对文本内容的提炼、分析、联想和新的解读。
②消遣娱乐。学生在阅读时会有消遣娱乐的倾向,这种倾向带入到写作中,就会出现以搞笑好玩为目的写作。
③偏激狭隘。有的学生在写“心得式读书笔记”时思维会显得比较狭隘和偏激,缺少辩证的眼光和正确的价值观。
要避免学生犯以上这些毛病,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和规范,使学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第一,要“依文解道”,读懂文本。在这一步,学生要依据原文所提供的语言文字,仔细阅读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材料和主旨,为深入解读和评析做好准备工作。第二,要“依道悟文”,鉴赏评析。这一步,要力求能深入体味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精妙所在,对文章的布局、材料、立意、表达都能够了然于心。第三,要“捕获感触”,凝聚观点。要让学生紧紧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到的看法。观点尽量不落窠臼,也不无病。
总之,要写好“心得式读书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提炼观点、如何聚焦观点,如何论证观点的方法,将学生由“随意点评式读书笔记”引向“专题研究型读书笔记”上来。
(2)“共鸣式抒情散文”和教师的指导
所谓“共鸣式抒情散文”是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和思想的共鸣后,写自己生活中相同的际遇,以此来抒发真情,表达某种哲思的一类文章。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文章时要强调两点:
第一,要找到共鸣点,即文章呈现的最能震撼自己心灵的元素,然后把它捕捉到笔下。
第二,要表达“生命之真情”和“生活之真谛”。教师要告诉学生,如能表达出生命的某种真情、生活的某种真谛,便找到了“共鸣式抒情散文”的灵魂所在。从意象到真情,再从真情到哲思,这便是“共鸣式抒情散文”写好、写活的关键。
2.做好经典“读书笔记”的推荐工作
如果仅有教师的指导,效果并不会太好。这时,就需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看一些经典的读书笔记或是点评。笔者给学生开了部分参考书目,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图绣像三国演义》(毛宗岗评),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胭脂斋重评石头记》(胭脂斋评)等。
三、“自主评赏”是“自主学习流水线”中“评价”和“鉴赏”的环节
笔者认为,作文的评价鉴赏不一定要教师包干到底,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评价鉴赏的主体。
1.教师要做好学生互评作文的指导和组织工作
(1)根据作文评分细则和新课标,具体给出评改的参考标准
在这一步,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确定评改的参考标准。
以下是笔者给学生批改提供的一个参考标准。
①字数足。“自主写作”要达到的字数是800字左右。
②文面净。潦草、字迹不工整,都要在批改的时候指出来。
③中心明。文章贵在中心明确,切忌多个论点出现。学生批改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神”是否贯穿始终,情感是否凝聚不散。
④立意深。看立意是否深刻,能否给人以启迪,对论点的论证是否透彻全面,让人信服。
⑤语言美。看语言是否准确、生动、形象。学生在批改时要用波浪线画出优美的或发人深思的句子。
⑥材料博。能否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由古及今,从中到外,打破时空,旁征博引。
⑦思路清。看文章的叙述是否有条不紊,论证是否清晰有力,结构是否完整严密,富有层次感。
⑧感情真。是否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⑨观点新。是否有创意、有个性,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观点、材料是否都有独到之处。
应该说,以上九条,只是给学生一个批改的方向和支点,学生在具体操作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全部都参考到。
(2)作文互批的具体操作流程
①学生批改。笔者要求学生按照批改的参考标准进行批改,写好评语,评定星级,写上批改人的姓名。星级作文的标准,笔者将其凝练成六点:字数足文面净;立意深中心明;语言美有文采;材料博论据丰;思路清层次顺;有个性感情真。
根据这六点来评星级,其中六星为最高级别,要选出来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对于评语,笔者要求学生不是简单地评价文章的好坏,而是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阐发,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对文章中的某一点有所鉴赏。
②教师检查记录。在批改小组全部改完作文后,由小组长收齐交给教师。教师阅读了解写作的情况和批改的情况,然后登记学生得到的星级,选出优秀的作文,并且给批改者进行打分(比如:优秀的五分,良好的四分,一般的三分)。
③奖励措施。作文实行积分制,目的是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比如3星作文得2分,4星作文得4分,5星作文得6分,6星作文得8分。这些分数可以按一定比例折录进总评成绩。
2.教师要提供“交流”和“反思”的平台
在学生批改完作文后,教师应该提供一节课左右的时间让师生共同鉴赏佳作,交流思想。因为课堂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就能共同提高,构建高质量的课堂。
具体可进行如下操作。
①反思己作:针对评语,给自己的文章进行重新设计,写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以结构提纲为主)。
②欣赏佳作:教师将优秀的作文打印分发给学生欣赏。欣赏完毕后,教师要大家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如果你来批改会给出什么样的评语?你觉得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这篇文章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
③自由发言:学生谈自己对作文的理解和鉴赏。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做到“敢说、会说、能说”,在评析中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④教师总结:教师要多肯定学生思维的独特或深刻之处,多突出那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见解和理论,多挖掘优秀作品中最具有价值的闪光点。
篇8
加强名著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
一、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理清故事情节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自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阅读时合理安排,形成习惯
1.老师要对新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做到心中有数,分年级落实好。鼓励学生自愿购买名著或以班为单位到图书馆借书阅读。对考纲中的12部名著,要求学生尽可能在初一、初二读完。要求初三阅读的《格列佛游记》可放到初一提前阅读,教科书《名著导读》中没有而考纲中有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也放到初一阅读,《水浒》可放到初二提前阅读。
2.布置适当的阅读量,合理安排好阅读的密度和时间。七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进行阅读;八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30~40分钟阅读;九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20分钟左右阅读回顾精彩片段,包括12部名著;寒暑假可尽量多安排一些。同时,七八年级每周可安排一节课阅读或点评名著课。
3.加强督促检查,促使习惯的形成。我主要通过定期开展故事会和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进行。为督促学生读名著,平时要求学生在课前5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或介绍一个自己喜爱的人物等,这样既可达到检查的目的,又可加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与思维的量。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既可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又可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每星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两次;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三、阅读要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篇9
一、改变观念,营造氛围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而言一直是一个沉重而无奈的话题。这是由于以下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于图书资源缺乏。前些年,我在乡下教学,我发现学校所藏书籍有限,有的学生想阅读课外书籍,却找不到想读的书。后来,进了一中教学,我发现学校所藏书籍虽然很多,阅读的条件也很好,可真正的利用率却有限。其次是教师观念淡薄。很多语文教师只死盯着几本教科书不放,即使是高考要考的名著,也大多只局限于让学生做做相关的练习,忽视了对名著文本的掌握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对语文课内知识的操练与掌握之中,把学生圈定在繁杂的题海之中,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再次是学生兴趣缺失。许多学生迫于各门学科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课外阅读,或者有时间也被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东西(如网络游戏等)吸引走了,因而学生越来越远离课外阅读。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解决这一沉重的话题找到了很好的依据,阅读作为语文新课标中的五大“课程目标”之一,成为检验评价语文教学、考察学生语文学习以及语文考试命题的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教师还是学生对此都应高度重视。本学年以来,我校为了促进师生们阅读的风气,专门成立了相关的领导小组,校长亲自在开学初的教师大会上给教师们作了读书总动员,并举行了“介绍一部好书”教工演讲比赛,在高中部举行了“好书伴我行”演讲比赛,在初中部举行了讲故事比赛及《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竞赛,并给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书橱和一定的书籍,倡议每个学生带一两本书来充实班级的小“图书馆”,从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制定计划,合理安排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生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时期,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不容忽视,因此,在开学初制定一定的课外阅读计划,严格挑选供学生阅读的书籍,显得十分重要。在计划里,学生应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方面。
1.确定本学期应看完哪些书。学生应有计划地看完新课标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尤其是高考要考查的那几部,如《三国演义》《孟子》《论语》《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家》《子夜》等)。另外,教师还应引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
2.确定本学期至少要完成多少数字的阅读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但这还只是最低水平,所以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阅读量。
3.确定时间的安排。如何既确保量的完成,又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时间的安排很重要。这里的时间包括平时上课期间、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的时间大致应作如何安排,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
此外,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等都要罗列进去。这阅读计划应一式三份,学生自己留一份,另两份分别交给老师和家长,以便定时进行检查和落实阅读的情况。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课
1.阅读指导课。教师每个学期应开设一两节阅读方法指导课,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在开学初,我专门拿了一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精读、什么是略读、什么是浏览以及哪些书要精读、哪些书要略读或浏览,如何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该记些什么内容,如何写读后感,如何读各种类型的文章等。如读《西游记》,我对学生提出两点目标要求:(1)了解章回体小说和神话小说的特点,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认真分析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2)体会作品中联想、想象手法的运用,感受矛盾冲突的作用。通过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步入阅读的正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对阅读也就更感兴趣了。
2.自主阅读课。每周应安排一节自主阅读课,让学生在教室或图书馆里看自己喜欢或老师推荐的文章或书籍。这种课学生很喜欢,他们有一种自由感、超脱感。这里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学生所读之书,必须由教师把好质量关,符合求知、开智、立德、审美、养身标准的书才可以读,把不良作品拒之门外。
3.成果交流课。当阅读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时教师可以提前一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将自己认为好的读书笔记拿来展示给大家,并介绍自己阅读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我还让学生每周摘抄1000字以上的短文,然后每人都把自己的“手抄文”装订成册,在全班交流。我班学生黄丽娟每次写读书笔记都非常认真,每次都用工整的篆书抄写,做成读书文摘的形式,注明其出处、文体、作者、摘抄时间,然后是优美语句、阅读的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的最前面还有目录。她的读书笔记在班上一展出,立刻在全班学生中间引起了轰动,大家竞相效仿。通过成果交流会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优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可以激发后进生奋起直追的念头。
4.作品欣赏课。教师可选择名作进行欣赏。如学到《曹操献刀》这一课时,教师可挑选《三国演义》中一些能体现曹操性格的章节如《败走华容道》《官渡之战》等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等进行分析,这种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让他们了解分析人物的方法,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建立一定的检测和评价激励制度
课外阅读能否落到实处,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这个检查可以由语文教师、家长(教师可利用开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向家长提出来一些具体的要求,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经常在家里督促学生阅读并适当给予检查)、语文学进行。
1.每周对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数量及质量进行抽查,并对学生的阅读状况作出评价,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做得不够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批评并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2.通过学生的成果交流课,听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听他们的阅读感受,听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足的提出来具体的要求,这样学生无形中就有了一定的压力,能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这部分由学生自己来打分进行评价。
3.通过考试或做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教师可以结合高考中课外名著阅读的题型,出一些相应的练习给学生做。通过这种途径既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进度,又可以提高他们阅读的效率。
篇10
1 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1.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划定了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确定了七篇具体的名著。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明确,原则上增加了可操作性,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原著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功利化明显,忽略了让学生阅读原著的必要性。
1.2学生分配时间不足
高中生学习繁重,对于阅读原著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任务避之不及,不能有效地分配时间,无法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
1.3学生阅读能力有限
文学名著大多内涵深刻,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不能与作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自然也就无法真正读懂原著,阅读兴趣不高,放弃了对原著的阅读,转而改读所谓的“名著导读”“情节梗概”,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 提高名著阅读教学质量的探索
2.1制定计划,循序渐进
阅读名著应该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来确保阅读的时间和持续性显得十分必要。这个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可以把高中三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比如我认为高一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阅读的内容也不宜太难,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家》、《巴黎圣母院》和《欧也妮葛朗台》;高二时阅读内容为《红楼梦》、《三国演义》;高三年级由于课程繁重可以把《复活》、《子夜》等作为阅读内容。就学生个人而言也要制定个人计划,约束自我。
2.2教师引导,发挥作用
第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阅读名著。
要想切实引起学生对阅读名著的重视,教师本身要先行动起来。一些老师只是口头上大力提倡阅读名著,在教学时却以教参或教辅资料为依据。这种没有任何阅读体验的教学怎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阅读原著,这样才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教学相长。
第二,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首先,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名著阅读的大致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即略读、精读及巧读。其中,巧读是巧妙地利用熟知的艺术形象或故事片段,来引导学生自主品味名著的精彩片断,把握作品的精髓。比如《三国演义》中许多家喻户晓的情节已经成为成语,如果把这些成语按小说的顺序串联起来,那么学生对三国的内容也就了然于心了。三国一书中出现的成语大概有八十多个,可以牵出一连串让学生们热血沸腾的故事:望梅止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等,学生从名著中获得了成语的语境,又在成语中完整地记忆了名著内容,可谓相辅相成。
其次,读书笔记不可或缺。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谈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大多数学生只顾阅读,不做笔记,这样时间一长读过的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目视心记是基础,把读后的观点付诸笔端,形成读书笔记才是关键。
第三,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新课标》特别指出:“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个性化解读不等于天马行空,随意而为,当学生出现错误理解的时候,教师要加以引导纠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教师应注意落实计划,及时检测。
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效果和阅读激情,教师应该及时监督,落实计划。比如,读书笔记的评阅、课堂情节的复述等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在阅读《复活》的过程中,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命题者,建立班级名著题库,由学生设置命题。对于角色的转变,学生兴致盎然,而命题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深入阅读的一个特殊参照。
2.3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首先,教师可以用课文的学习来带动名著阅读,让学生了解名著相关的精彩故事和名言警句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介绍巴尔扎克时,发现学生对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非常感兴趣。因此,笔者找来《欧也妮·葛朗台》的戏剧片断尝试让学生分角色配音。学生表现活跃,分组比较,在整个过程中,把葛朗台这个守财奴的贪婪和吝啬表现得活灵活现,加深了他们对名著的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影视媒体的特点,将多媒体辅助作为一种激发兴趣的手段。例如,笔者推荐学生收看央视科教频道热播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中,易中天以诙谐幽默又带有历史考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品味《三国》中的经典情节。收看一段时间后,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成为了学生们课后争相讨论的对象。由此可见,运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解读名著对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2.4开展活动,展示成果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2.4.1评选优秀读书笔记
每次名著阅读课程之后,选出优秀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敏感而微妙的,当自己的成果得到赞许时,还会在下次的读书笔记中,以他们的方式表达自我观点。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自学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获得了乐趣,增长了知识,升华了审美能力。
2.4.2举办名著辩论沙龙
当下高中生的表现欲很强,好争辩,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希望获 得认同。他们往往会把自身的人生体验融入名著中的情节,对于某个名著作品的感悟也会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在讲授《红楼梦》时,笔者曾经用辩论沙龙的形式,有意营造电视辩论似的教学氛围,主持人、选手、观众等媒体元素各司其责。然后笔者把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选出辩论代表分为两组,分别对薛宝钗这个人物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正方,有反方,围绕着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自由发挥,相互攻防,学生们进行了一场非常成功的辩论会。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辩论起来也格外严肃认真,既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又拓展了阅读视野。
2.4.3设计名著阅读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