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20:4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小见大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以小见大的作文

篇1

一进门,看见一个小小的花园摆在我的面前。我参观了他整个家,不错!还挺大。我在心里想。在家没多久,郑嘉宜就把我和葛鑫、郑嘉琪(是她的妹妹)带下楼去玩。我们在下面想了一会儿,决定玩“摸人”。然后我们拿出备用红领巾,石头剪刀布,郑嘉宜输了。理所当然,郑嘉宜蒙住眼睛,开始“摸人”。

游戏很快就开始了,数十秒后,我们各自躲了起来。马上,郑嘉宜过来了,她先摸到了琪琪,然后说:“郑嘉琪,你不许动哦!给我站好了!”之后,她走了几步,眼看就要摸到葛鑫了。“啪嗒”葛鑫机智地蹲了下来,郑嘉宜一摸,摸到了葛鑫的头。由于葛鑫的头发和嘉琪的头发一样短,郑嘉宜就以为是自己的妹妹,然后说:“死嘉琪,叫你别动,怎么又动了?”在一旁的琪琪好委屈,好可怜。她好象想说出实情,我灵机一动,把她的嘴捂住了,不准她说。琪琪只好忍气吞声,给她姐姐骂的好惨。之后,我终于忍不住了。开怀大笑起来,差点没笑的滚到地上。郑嘉宜不知道我为什么笑,揭开了红领巾,一看,刚才那个是葛鑫!我和葛鑫笑的肚子都痛了。只有郑嘉宜气得个半死。

这件事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忘记。这次真是一件令我刻骨铭心的大笑事!

篇2

关键词:文化教学;主题;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052―02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

“文化”是一个极其宽泛,似乎可以涵盖一切的抽象概念。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Kroeber.A.L.& Kluckhohn.C.1952)从164种不同的定义中整理、归纳出下面的定义:“文化是借助符号获得有关交流的各种明确的和模糊的行为模式,文化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成果,包括物化的成果。文化的核心是传统观念(即经由历史的演变和选择留下来的观念),尤其是附属于观念的价值。”由此可见,文化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形成某种行为模式,而文化教学对学生未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比语言学习更深远。

然而,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语言本身,如词汇、句法、结构。其原因是文化教学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仔细阅读后,我们会感觉到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从属于语言教学的,似乎学生在具备了语言应用能力之后,人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另外,文化教学的内容、目标都取决于任课教师。目前没有统一的关于文化教学的目标和方针来指导教师哪些方面的文化是学生必须要了解的。教师只是根据个人喜好输入一些文化背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增强他们对文化的感悟力。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化教学虽然不会贻害学生,但不免会缺乏前瞻性。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以怎样的方式、用什么内容、深度进行文化教学是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间的团队合作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双赢”之选。

二、文化教学中的团队合作

1.形成“小团队”的条件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米勒阐述了“魔数之七”,他指出大多数人一次短期记忆的数量是7±2个独立的块(Chunk),这一原理后来被普遍应用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大脑对信息加工的广度。构建团队的过程也借鉴这一理论来控制团队的规模,使其能高效、科学协调运作。因此,形成5~7人的“小团队”较科学,更符合人体大脑的运转机制。

在确定了人数的前提下,“小团队”的形成首要考虑的是自愿和协作。因为长期以来同一教研室的教师或是各自为战,面对各自的学生;或是因为之间存在竞争,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交流与合作。这种状况导致团队虚化,从根本上阻碍了真正意义上团队的形成。同时,“小团队”也要有主导人物,起到组织、布置和协调工作的作用。主导人物的核心凝聚力和在小范围内的学术能力关系到“小团队”的活力。

2.“小团队”在“主题导入”上的合作实践

每位英语教师在引入新主题时,都会通过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相关内容或图片来激发学生对主题和内容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来理解要学的内容。

首先,在合作中,团队成员要介绍各自导入的方法。例如,在处理“文化象征”的主题时,团队成员以“说课”的形式,介绍各自主题导入的切入点。有的教师的切入点是美国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典型美国文化,如KFC,NBA和棒球等;有的切入点是从美国文化引出中国文化的特征,让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归类,产生自豪感;而有的是进行中美文化对比与融合的探讨。这样的经验介绍,不仅使任课教师思路更简明、清晰,也开阔了大家的教学思路。

其次,在主题导入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分工从整体上保证了足够的导入信息量可供教师选择,而不是只局限于自己既定的模式和知识范围。例如,在处理“英语学习”的主题时,有的教师会专注于寻找与主题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有的则会挖掘本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利用身边的免费资源,延伸第二课堂的学习。

在团队合作基础上的主题导入,使文化教学的角度更宽泛,内容更丰富,更大程度上做到了“集思广益”。这不仅便于教师从中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内容,也拓展了教师的思路,从根本上说,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表达。

3.“小团队”在词汇、段落文化教学中的合作实践

除了“主题导入”中的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更应该贯穿于词汇和课文内容的教学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内容是课本中的课文和词汇。因此,“小团队”在这方面的合作实践是团队合作的新阶段。

首先,团队成员仍然要“集思广益”,集体讨论确定词汇教学和课文教学中合作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团队核心人物的组织、协调的主导作用。例如,在每单元开始之前,确定词汇教学中要精讲的内容和数量;确定文章结构分析和段落教学的重点。

其次,共享教学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和内容。团队成员将自己的教学思路、方法和内容以教学讲义的形式书面化,以文档的形式存在公共邮箱中,供团队成员参考。书面化的优势不仅在于节约时间,而且在于清晰地呈现了教学思路、内容和方法。从不同的教学讲义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师在处理词汇、段落时使用的不同方法。例如,在处理段落时,有的教师采用的是先“扫雷”后“行进”的办法,首先解决段落中难点短语,然后处理段落;而有的教师则采用自上而下的办法,先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判断是否需要“扫雷”,然后处理的办法。不同的思路可以运用到不同类型的段落分析中,这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使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思路的转化。

另外,团队合作使教学活动更有机地与理论相结合。由于团队的分工协作,使得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教学活动背后的内容挖掘,使我们的教学更科学、更自信。例如,将难句的翻译上升到英汉两种语言句式结构差异中,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英文“葡萄式”和汉语“竹节式”的差别。学生对长句的把握就是找不同层次的“分支”和分支上的“葡萄”;对长句的翻译就是找“节点”,然后打断,翻译成短句。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适用于任何难句的分析和翻译,也使文化差异融入了日常教学。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文化教学的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显现。这不仅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发扬和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在这一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完善和发展,也使教学工作融入到更广阔、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发展的空间。因此,值得教师们为此加强合作,提升自己,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江林.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张彩云.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与特征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07).

[4]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02).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话题作文;教学

话题作文一般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同时,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与以往的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相比,这种开放性作文的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当然也对思维相对狭窄、视野不够开阔的初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认真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要详细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审题是写好作文的一项基本功。许多初中生觉得话题作文不需要审题,片面地认为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话题作文的审题切不可大意。“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不是材料,也不是提示语,所以话题作文一般都需要“先看话题,后看材料”,这也是教学实践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偏差之处。比如:以“分享快乐”为话题,许多学生在审题时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他们围绕“提示语”中“快乐”做文章,写成了: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的意义等,没有看到话题中“分享”一词的“题眼”作用,没在“分享”上做文章。

具体而言,话题的表现形式一般是一个词或者短语,字越少则外延越大,可在话题前加上一定的限制语,来缩小其外延;反之,字越多则外延越小,观点也比较明确,容易下笔。所以,审题时要准确把握话题作文的内涵和外延,确保切题。比如:话题“初中生活的苦与乐”,它是一个偏正短语,在“苦与乐”前冠以“初中生活”,不仅是为了缩小“苦与乐”的外延,更是为了丰富和深化“苦与乐”的内涵。如写“初中生活的趣闻”“小学生活的苦与乐”等都不符合题意了。

二、写好话题作文的基础:拟好题目

不论何种类型的作文,一个新颖独到的好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可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并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话题作文亦是如此。下面以“学习”为话题,简述

如下:

首先,加词法。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些修饰、限

制、补充性的词或短语,从而使原本宽泛、抽象的话题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然后学生便可选择一个最为熟悉的角度来确定作文题目和写作范围。比如可以是《谈学习》《学习是我们进步的阶梯》等,从而使话题由大化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其次,想象法。就是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展开想象,让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用想象法拟题,形成一个新颖独到的题目。比如可以是《假如人人都不学习》《未来的学习》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使写出的文章富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再次,拟人法。即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最后,悬念法。就是指导学生巧设悬念,拟出能充分激起读者兴趣的题目来。

三、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选好文体

与命题作文规定体裁的单一模式相比,话题作文一般都是“文体不限”,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但是,“文体不限”并非“不要文体”。因此,写好话题作文,必须将其文体变随意为理性,变无序为有序,变不自觉为自觉,准确地选择好能整合自己智能优势,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文体。

一方面,要扬长避短,突出优势。文本天性,所以宜顺性为文。话题作文选择文体,与作者的理想情趣、性格气质、学养专长、生活阅历等方面息息相关。所以,初中生在选择文体时,要根据自身性格和所擅长的文体进行抉择,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另一方面,要理解题意,因题选体。既要反复阅读,正确理解题意,确保切合题意,而不仅仅是“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更不能偏题;更要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和作者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文体,以最能表现主题为选择文体的基本原则。

四、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以小见大、创新立意

“一点水中见世界,一粒沙里说乾坤”。话题作文一般非常宽泛,要求学生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工夫,尽量做到以小见大,确保文章出新、立意新奇。

一方面,要开展多角度联想,从不同角度对话题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并从中优选出一个最佳的立意。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自身独特的生活经历,选取一些独特的视角,写别人所未写,立别人所未立。比如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如选取“读书使人进步”的思路写,就难免老生常谈;但如能选取“好读书、读好书”的思路来谈读书学习应该拒绝盲目性,则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4

材料作文的特点:

一、形式特点:形式丰富多样,情境类、故事类、寓意类、话题类等等。

二、内涵特点:通过典型的“现象”,传达深刻的道理。

三、高考命题选材趋向:材料越来越中性化,可选立意越来越多元化。

材料作文审题常见病症:

脱离材料,随意而为;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抓一鳞而弃全鱼,抓现象而弃本质。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抓住矛盾,化繁为简;层层剥茧、追问到底;以小见大、设分论点。

本次作文训练所给材料:

胡迪尼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同时也是杰出的逃脱艺术家,他曾经夸口,一小时之内能从世界上任何牢笼中逃脱。

英国一小镇特地建造了一座坚固的牢笼,向胡迪尼发出挑战。胡迪尼信心十足地走进牢笼,门随即在他身后关上了。他立刻脱下外套紧张工作起来。但是30分钟后,他的自信消失了,一小时后,他浑身上下已被汗水湿透。两个小时后,胡迪尼彻底崩溃了。他筋疲力尽地倒在门上——门竟然开了。

胡迪尼想当然地认为门被锁住了,其实门根本没有上锁,胡迪尼能够打开世上任何一把锁,却不能解开自己心中的锁。

学生本次训练审题突出的问题是“虚”,表现为:立意虚空,缺少对内涵的落到实处的把握。如从“心灵的困境”、“打开心中的锁”角度立意,但是对“心灵的困境到底是什么?”“心中的锁到底是什么?”缺少明确具体的揭示,因而造成分析似是而非,甚至偏离材料主旨。

本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路:

一、抓住矛盾,化繁为简

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优势条件):大师技艺精湛,自信,用尽一切办法开锁;另一方面(意外结果):锁无法打开,无意中却将根本未锁的门碰开。由矛盾引出的问题:大师错了,由对问题的解答产生两个判断方向:(1)大师的确错了,因为他的努力是无效的。(2)大师尽管没有成功,但他的努力是可贵的。由两个方向可以拓展衍生出如下观点: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看清问题的实质,僵化的思维和习惯是成功的绊脚石,过分依赖优势反而是一种禁锢,“简单”是一种最高的智慧,成功从来都不会是偶然的,永远不要奢望不劳而获,人生需要有大师那样的勇气和执着。

二、层层剥茧、追问到底

什么锁最可怕?什么把胡迪尼锁住啦?信心重要吗?胡迪尼为什么彻底崩溃?生活中什么不能缺失?故事有什么哲理?

三、以小见大 、设分论点

示例一:

(1)莫使心锁阻前行,不要让一时的荣耀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2)莫使心锁阻前行,不要让一时的失意成为自己前行的阻力;(3)莫使心锁阻前行,不要让心中之锁给自己留下遗憾。

篇5

一、找“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能否写好,有没有典型的素材很重要。半命题作文在调用储备素材方面,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补题时,要考虑自己掌握的素材,使补好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如,写半命题作文《我们的名字叫____》,有个同学结合实际,选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拟题为“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文章写的是后进生,但笔调并不灰暗、消极,相反文风活泼、乐观且富有幽默感,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决心与精神,别出心裁,真实感人。

二、脱“俗”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也决定了文章的选材。补题时应仔细推敲,选材和构思尽量求新,以给人眼前一亮之感,从而避免与别人“撞车”。如,写半命题作文《____,请听我倾诉》,很多同学写的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有个同学的题目补得很有新意,将孔子作为倾诉的对象,补题为“孔子,请听我倾诉”,文章另辟蹊剑写出了孔子充满哲理意味的言谈对自己的启迪与影响。这样的文章标题醒目,立意新颖,自然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篇6

关键词: 关注生活 课堂起点 课堂难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许多教育专家认为: 教师应浓缩教学内容,把蕴藏于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提炼出来,把学生必须学习而又可能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课前备课,我们思索什么是《散步》“必须学习而又可能学习的内容”。是本文优美朴实而蕴含丰富的语言吗?但一轮又一轮的教学,一点又一点积累的人生体验,一次又一次读这篇文章,我的心灵都被深深震撼。再看看我们的学生,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想想他们作文内容空洞而虚假的现状,我认为必要的能力是:结合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树立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头”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感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因此,以《散步》为例,让学生且学且会。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目标导入,让课堂起点“明”起来――课文只是例子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上课伊始我在黑板右上角板书三个大大的方块字“写生活”。众生大呼:“啊!惨了!”我接着问:“惨什么?”大多数学生说 “不知道要写什么”。我相机说“我们会无话可说,那是对生活缺少关注”,顺势导入课堂,让学生“明”目标:课文只是例子,关键是学习作者如何取材,如何写作。

二、朗读,抢答,让课堂重点“现”出来――这个例子写了什么

《散步》内容简单,学生通过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完全不成问题,是让学生为听而听,还是为回答问题而听?看看可爱的学生我只轻轻点了朗读播放键,学生入情地听课文朗读。我庆幸自己的决定。朗读播放结束,我才打出课件,宣布用抢答形式完成问题: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 , 结局如何?学生兴奋不已。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确这个例子写了什么,是课堂重点,是老师指导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写作的第一步。

三、品读赏析,让课堂难点“美”起来――这个例子怎么写

美文还要品读。为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学会写作,我引导学生品读感动自己的片段,并交流,展示。学生的表现让我吃惊,令我感动。听听他们说得多好:

生1: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段,这里的“慢慢的,稳稳的”我似乎能感受到作者的小心翼翼!似乎能听到作者那谨慎的心跳!我似乎能看到他们互敬互爱的身影!

课堂响起掌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经验告诉我这是 点拨技法的最好时机,这时我用多媒体打出“以小见大”四个醒目大字。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原来以小见大就是这样。接着我乘胜追击:你散步过吗?生齐答:常常散步。再问:把散步的感觉写出来了吗?

学生难为情的笑着,我又顺势打出课件:关注生活。是的,生活中这种平常小事很多,可是我们写作时无话可说,原因是:不会关注生活,不懂以小见大。突破难点,学生初步理解了这个例子从哪里选材,如何写作。

四、真情示范 ,让课堂成长点“长”起来――学习例子,我会写作

教师边播放课件《俺爹俺娘》边解读课件。这是摄影家焦波用镜头记下父母几十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今他的父母已双双离去,但是这些照片留住了活生生的父母。学生欣赏课件,进一步关注生活,领悟平淡中的真情。课件播到尾声,教师和着音乐示范,诉说家庭生活中的感动瞬间:每当看到这一组组照片,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父母,几十年的含辛茹苦,如今在人群里,再也找不到比我父亲更瘦弱的身影,比我母亲更憔悴的容颜!

说到这里教师哽住了,有的学生也和老师一样眼圈红了,有的伏在桌上哭了。教师再次抓住时机引导:学会关注生活,感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能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家庭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瞬间”。这时教室没有上课时的惨叫声,学生非常认真,他们或想或写,有的还边写边抹眼泪。行到此处,学生已经不再无话可说,不再不知如何下笔了。课堂生成水到渠成!课堂延伸让学生成长!

篇7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方法

一、消除心理畏惧障碍

作为中学学生来说,作文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这就需要对作文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中学作文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感,每次作文课的时候都是感到非常害怕,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作文,出现了作文课结束后不能按时完成作文,更不用说作文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探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走出写作的畏惧困境。

第一、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在作文课上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师来说,要有爱心和耐心,让学生对作文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能够打开自己的心扉,让学生和老师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进而消除畏惧心理,产生对作文课的兴趣。

第二、正面引导,积极鼓励。在作文课上要对学生的欣慰成绩给予足够的肯定,老师的不经意一句表扬的话,就能够让学生产生非常大的正能量,让学生对作为产生积极的认识,消除畏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对作文的信心。

二、掌握写作技巧

1、作文立意锻炼

对于中学学生来说其人生阅历比较浅,对生活的认知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他们对事物的看法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模糊不清,这就会出现作文立意出现问题。对作文写作来说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立意,才能够写出更好的作文。在作文立意明确的前提下,还需要对文章的立意进行深刻的理解,让作文立意能够更好的表达给读者。一个好的立意需要平时的锻炼,立意明确的前提下,还要引导学生讲究文章立意深刻,要想让学生作文有好的立意,除在作文课上练习,还应注意在课文教学中渗透立意,为作文立意打基础,

2、掌握分析能力

在作文有一个好的立意前提下,还需要学生掌握分析事物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及生活中要培养学生观察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日常的阅读让学生分析出材料中的内涵。要从素材中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就非的有分析能力不成,通过分析有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生活的现象,抓住生活的本质。对材料分析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同学们爱好分析的好习惯,看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就动脑筋想一想,分析一番。

3、要教学生点写作技巧

(1)运用想象,联想丰富题材

一个好的作文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想象力,想象力的提高能够更好的让作文生动有趣,一个好的想象力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用联想或幻想的形式对描写对象进行补充或扩展的思维。它可以在人间与天堂架起桥梁,把现实与理想加以沟通,它可以化平凡当神奇,变残缺为完美。丰富的想象力能产生强烈的刺激力量,它给人以希望、自信、追求和安慰,给人以美的享受,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离。

通过想象力能够让作文的内涵得到更好的发挥,能够让作文得到升华,一件普通的事情通过想象力的渲染,能够让其发挥出灿烂的哲学光芒,一些看来司空见惯的小事,一经想象力的点化,则可化作光彩夺目的宝石,特别是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学生的眼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2)注意细节“以小见大”

对作文的写作要构建好大体框架基础上,还需要对细节进行更为细致的斟酌,要对一些细微环节进行更为细致的描述,特别是对一些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等,同时细致的描写也可以是某一物件。生活中充满了细节,许多细节反映着人物的某些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作文中要使人物形象有声有色,有立体感,要使感情表达得深厚,细腻,感人,细节描写是非常的要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要紧紧抓住这一点,认真训练。

针对上面谈到的写作方法主要是针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作文写作的好坏另外一种因素就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能仅仅动动口不动手,让学生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眼高手低,师生共同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协作兴趣,甚至唤起他们同教师的念头,

写作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抒感,表达思想的语言活动,也是学生毕备的语言本质,中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迫在眉睫,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他们写一手漂亮的文章,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作文训练以外,更要有新的教文教学观念,要教会学生博览群书,要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原我们的全体语文教师能在作文教学方法上勇于探索,走出新路。

此外,教学方法的探索中,也应注意从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研究一下,教师写下作文与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实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浩.语文教学的宏观定位[J]. 文学教育(中).2011(09)

篇8

那什么是立意呢?立意实际上就是确定文意,是对文章主旨、写作意图及动机、思路构想进行思考的复杂心理活动。“意”决定着文章的主题,而主题又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立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立意是关键。

考场如战场,时间贵比金,同学们分秒必争。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确定一个独特的立意,让文章脱俗,引人注目呢?当然是要掌握一些立意的秘诀了。

秘诀一:寻找一个“反”字。一反常规,从侧面或反面进行立意,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例如2013年江苏连云港的中考作文题“成长的力量”,同学们一般会从正面着笔,写关爱、鼓励,写勇敢、坚持。但是,如果能从反面立意,写某个人的批评、嘲讽给自己带来的鞭策、激励,写跌倒、失败给自己带来的反省和教训,文章必然能让人耳目一新。

秘诀二:关注一个“小”字。在立意时,着眼于细微之处,或“小题大做”,或以小见大,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立意通常简洁明了,便于写作,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可谓一箭双雕。例如2013年广西柳州的中考作文“心在更远处”,许多同学会将立意定为比较远大的人生目标,像成为歌星、当科学家等。但若从小处立意,把题目中的“远处”定位为当新型农民、货车司机、导游,这样的理想虽小,却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篇9

一.紧扣课文训练重点,学习写作结构。在对单元经典名篇的阅读教学指导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习作知识的渗透与指导,利用结构典范的课文为示范,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结构特点,进行模仿训练。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线索及写作顺序,掌握插叙的写法,在学生初步掌握这一技巧后展示例文:

太阳刚一露脸,帆就来到河边,……望着眼前污浊的河水,帆的心悸动了一下,记忆便随河水流淌出来……

夏夜,……帆浮在银波里,数着星星,……更有趣的是,他趴在水底,……鱼儿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插叙。由眼前污浊河水引起对昔日清澈河水及带来的快乐回忆。]

“毒鱼啰!”“快去捡鱼呀!”帆气喘吁吁地跑到河边,看见河变成了一个流动的坟场。……鼓着眼睛浮了一大片。……一闭眼,帆就能听到河的……

此文巧用插叙,今昔河水形成鲜明对比,向人们提出一个严峻的环境恶化问题。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例子中掌握写法,再进行实题模仿训练,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精心选择典范片段,学习表现手法。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值得学生借鉴的写作方法,如衬托对比、铺垫、烘托、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老师要有的放矢指导。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例,其中写爸爸打我时的细节,生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细微处见真情。我重点与学生分析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掌握抓住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在描写中要充分挖掘出细节的内涵,表现出人物的内在神韵。然后示例表现老师的动作神态细节:1.语文老师讲着讲着,他就会将眼睛向上看,令人忍俊不禁。2.当他讲到得意时,两眼向上翻,望着天花板,仿佛天花板上有他的私人图书馆,在那儿他可以找到记忆的宝典,欣喜地翻阅着他的资料,津津有味地品尝着……3.当他沉浸在他描述的文学世界里的时候,他的眼光就会一点一点远离我们,开始望向天花板,仿佛在那里,寻找着精神的栖息地,构建着一个新世界,于是我们也随着老师的目光,追随着他描述的世界,万水千山走过……

让学生比较分析:第一段文字只是忠实地记叙了老师的习惯性动作,细节只是令人发笑而已;第二段文字加入了对老师动作的探讨,老师似乎是在翻阅他私人图书馆里的资料;第三段文字对“眼睛向上看”做了更细腻的描述,更为成功的是加入了对学生受到感染的描写,丰富了细节描写的内涵,突出了老师的神韵。

三.认真筛选课文资源,锤炼语言文采。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扩展、仿写来提升学生作文文采。具体操作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对课文资源进行筛选,按照句式和内容归类,确定借鉴的重点;第二步,精心设计训练题。文辞优美的,可以抽取典型的句式做仿写训练。第三步,从简单的句式仿写提升到段落的扩展训练,并围绕这些材料进行多话题、多角度的训练,使学生对材料的运用真正做到游刃有余。如仿照《赤壁赋》优美的语言样式,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原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指导学生仿照例句,要注意句式特点,一定能思路开扩,妙笔生辉,妙语连珠。仿句1:“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此非王子安之诗乎?饮贪泉而不贪,处逆境而乐观,此非子安之豁达之情怀者乎?仿句2.“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此非浪漫诗仙李太白之诗乎?面对挫折,笑对痛苦,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此非太白千古飘逸之浪漫情怀者乎?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的作文语言定能得到更好的锤炼,写出妙笔生辉的文句来。

篇10

“中国梦”“好声音”“幸福吗”“最美”“创新”“生活・生命・成长”一类的当代热点话题进入中考作文命题,体现了新课标“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要求。其作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社会热点,着重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要求同学们的作文立意要从“小我”走向“大我”,弘扬社会主旋律,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见,我们的文章只有与时俱进,大气为文,才能深刻新颖,一鸣惊人。

如何让大家的作文摆脱“小我”,走向“大气”呢?同学们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提升思想,彰显大气。同学们作文总是局限于自我的狭小天地,常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 如果能做到提升思想,高屋建瓴,将所写的事件或道理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去提炼,与社会、人生等重要问题一起去思考,这样就会写出立意深刻、具有大气的文章。如作文试题:“________,我对你说”,一般考生都写的是父母、同学、老师等,一位考生却写了“,我对你说”,从个人感受写出了对觊觎者的愤慨,也写出了对祖国的忧患意识,写出了青少年一代愿意奋发学习的愿望。其立意就显得深刻高远,其文也因此而充满了大气。

二、丰富积累,拥有大气。作文要想与时俱进,拥有大气,还得关注社会,丰富积累,唯此才能使文章具有时代气息,让人耳目一新。在平时,大家不妨浏览近期的报刊、注意近期的新闻以及人们所谈论的焦点,从身边的人们对这些时事的反响中去获得广泛的写作素材。同时还要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关注世界的变化,关心为多数人所瞩目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对时代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使命感,使自我的眼光敏锐起来,在社会生活中发掘出闪光的“金石”。如作文试题“记住这一天”,倘若展现“这一天”是祖国繁荣、日新月异的一天,“这一天”是家乡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天,“这一天”是世界和平、携手共进的一天,“这一天”是天人合一、其乐融融的一天……其文就会凭借丰富的积累而大放异彩,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光辉灿烂,其文也因此新颖而大气。

三、纵横拓展,充满大气。要想使作文变得蕴含丰富、思想深刻,就要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从深度、广度两个方面进行开掘,使文章大气起来。作文之时,我们可以采用拓展法与步步追问法进行纵横拓展,使文章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比如写《我的同学是朵“奇葩”》:不仅要写出这位同学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且要反映其所在班级以及学校的风貌,最终上升到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共性上来,在层层拓展之中,使文章意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比如写一件生活小事,我们不妨步步追问:它为何发生,这与社会风气有何联系,它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在步步追问中,层层剥笋,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发掘出事件的意义,从小事之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来。不仅如此,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如作文题目“清风拂来”,不少同学往往会写自然的清风带给人的愉悦与惬意,或是写生活中那些微妙得如清风一样的美好情感带给人的美妙体验,如此立意显得平淡无奇。如果注重了立意的深度,不妨联想到“神州清风起,遍地廉花开”的社会现实,从社区服务、学校校风的转变等角度,生动展现社会清风带给我们的快乐与幸福。如此立意,就会使得作文别出心裁,充满大气,胜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