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9 22:5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力提升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力提升计划

篇1

一、夯实和增强检验基础,满足发展需求

一是抓基础建设,奠定服务基础。检验设备和检验条件是基础,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检验条件,质检机构必将被社会淘汰,明年拿出检验收入的15%用于检验设备和检验条件的投入,改善检验条件,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争取县委县政府、上级部门给予资金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继续加强检验投入。

二是抓新建项目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首先,与县开发区合作,筹建省铝及铝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扎实推进“五个一”工程,服务支柱铝产业,合理规划,建设中心实验楼。其次,与县农委合作,共同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争取县政府列支50万元用于农产品检测中心日常运行,免费为种植、养殖户提供检测服务。

三是抓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设备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基础,人员则是保证检验能力的关键。首先,充分利用现有人员,使每个人选择合适的岗位,各尽其责,各尽其能,落实奖惩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制定抽样人员、检验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考核,提高人员素质,提升队伍服务能力。

二、加强内部管理,树立行业新风

检验机构的管理是体现技术水平的保障,技术机构在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理,保证检验工作的科学公正,才能正确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一是严格检验程序,按照实验室审查验收的要求。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检验工作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运行,保证检验工作科学规范。

二是规范检验行为,质检机构是一个公正检验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代表我们行业形象。一方面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加强质检行业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纪律教育,使我们的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建章立制,加强考核来规范工作行为。

三、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篇2

关键词:供电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

一、管理目标描述

综合计划管理是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综合计划管理新机制,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决策机制、明确分配方法、树立超前意识,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坚持规划、计划、预算刚性衔接,充分发挥综合计划平衡专业计划、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提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县级供电企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管理范围和目标

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和信阳供电公司按照职责权限对信阳市各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的编制、上报、调整、跟踪分析等全过程的管理,以及对基层单位分解、下达、调整、执行分析、考核(考评)等全过程的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具体分为发展投入、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四大类指标,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指标类,涉及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等;二是项目类,全部为发展投入指标,包括电网基建、小型基建、固定资产零购、生产技改、生产大修、非生产技改、非生产大修、营销、信息化、研究开发、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专项计划。所有涉及资金投入的项目均属综合计划管理范畴。

三、评估与改进

(一)管理评估方法

按照百分制、分阶段进行评估。

计划编制上报阶段(30分):对计划建议的及时性及上报质量进行评估,其中及时性占10分,按时上报得10分,每滞后1个工作日扣1分,最低得O分;填报质量占20分,按照规定格式填报、内容完整,资料翔实,无明显错误得20分,不满足要求酌情扣分。

计划调整建议阶段(30分):对调整建议的及时性及上笾柿拷行评估,其中及时性占10分,按时上报得10分,每滞后1个工作日扣1分,最低得O分;填报质量占20分,按照规定格式填报、内容完整,资料翔实,无明显错误得20分,不满足要求酌情扣分。

计划执行阶段(40分):调整指标或投资项目数量及资金均低于5%,得10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扣1分,最低得O分;自筹资金投资计划完成率100U/0I得20分,每完成偏差一个百分点扣1分,最低得O分;在项目抽查中,没有发现私自变更项目内容、虚列资金、未达到预期效果、虚报竣工时间及资金完成、竣工验收未通过、审计中未发现重大问题等,得10分,每发现一起,扣1分,最低得0分。

(二)存在的问题

1.管理手段需要进一步深化

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信息化手段落后,急需改进。目前,全市县级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的上报、汇总、分析、下达全部依赖人工,工作量十分繁重,工作效率较低,且容易发生差错。与此同时,信息化手段的缺失,还会造成部分县级供电企业上报的各项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数据质量偏低,给计划完成情况的跟踪监控和考核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

2.对自筹资金投资计划执行过程的跟踪分析深度不够,管控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自筹资金投资计划下达后,后期实施需要经过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结算、决算等多个阶段,目前的跟踪分析对项目形象进度划分的环节还不够细致,难以精确判断项目计划执行的详细程度,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1.进一步加强自筹资金投资管控

按照省公司新的管理要求,修订县级供电企业自筹资金投资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县级供电企业自筹资金投资方向,严格执行编制、审核程序,注重计划执行刚性,避免较大规模的计划指标和自筹资金投资项目变更,没有列入计划的项目不得实施,确因客观原因需要调整的,要按规定履行计划调整程序。积极督促提高县级供电企业计划编制水平,确保自筹资金生产性投资计划完成率100%,确保各项综合计划指标顺利完成。

2.组织开展自筹投资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

进一步完善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细化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加大协调工作力度,更好地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协调指标与资金投入的有效衔接.借鉴电网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组织县级供电企业和公司专业管理部门对自筹资金投资项目开展里程碑计划管理,将计划下达到竣工决算之间的环节进一步细化,并提出节点时间要求,同时,对县级供电企业和公司专业管理部门提出信息反馈要求,实现投资管理过程可控、在控。

四、综合计划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健全管理体系,大力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建章立制,出台县级供电企业计划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明晰职责界面,建立起协调顺畅、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二是以综合计划管理为依托,打造一个横向专业协同、纵向衔接贯通的管理平台,与同业对标、业绩考核、绩效管理等指标体系互联互通,切实提高综合计划统筹管理能力。

篇3

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积累呢?

一、书本知识积累:广泛阅读,储备丰富的语言营养

首先,语文教材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且文质兼美,与时代同行的美文也被大量请进,这些优秀的作品都为学生亲近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蓝本。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精读品析,创设情境,使静静躺着的文字活跃起来,学习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借鉴作家精妙的写作技巧。

其次,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除课标推荐的课外必读书外,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时文,只要是健康的书籍,都可以阅读。为了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还可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点评、写感悟,把读、思、用融为一体。

要强化积累,还得引导学生在“背”字上下点工夫。很多学生很喜欢看书,但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不愿下工夫去记、去背,这样,读的再多跟没读也差不了多少。于漪老师曾经说过:“重视积累,该背诵的要一丝不苟地背诵,腹中就不会空空,语言就不会干瘪无味。”学生背诵的多了,就有了文化和语言的底气,写作时便常常会有“神来之笔”。

二、生活积累:亲近生活,培养发现生活美的视角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便是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学生其实并不缺乏生活,他们缺乏的是生活积累。新课程标准强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于生活的人:留心校园,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留心家人,感悟家庭生活中的亲情;留心社会,感悟时代跳动的脉搏;留心自己,感受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充分运用视、听、触、嗅、味等感官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对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养成从文学的视角去审视电影、电视作品,学习语言、揣摩艺术手法、深入思考社会生活;在父母的引导或陪同下走进网络世界,以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

三、思想积累:勤于练笔,抒写独特的人生感悟

读总是在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要把积累的素材整合、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养料,还得勤于练笔。练笔的方式有很多,但我最看重写日记。

日记是积累生活素材、进行片段练笔、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日记是学生生活的仓库,是学生笔耕的田野,是学生绽放思想火花的天空。”然而,学生写日记时又觉得无话可写,写不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检查督促又不写真话。对此,我首先让学生提高认识,明确写日记的好处,如可以备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可以培养毅力和韧性,可以保留一份生活的美好回忆等。然后,向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日记范文,让他们在写日记时有章可循。最后,定期和不定期当着学生自己的面检查日记,只查写没写,不看具体内容,尊重隐私,以让学生尽情抒写真实情感。为了激发写日记的热情,于每月举行一次自荐优秀日记交流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指导学生写好循环日记。把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约十人一组),每组一个日记本,轮流写日记,组与组之间定期交换日记本写日记,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看到班上其他同学写的日记,自己的日记也能让班上任何一个同学看到,这样有利于互相学习,领略不同的观察生活的视角和语言风格。有时互相调侃,有时续写别人的日记,兴致高涨,情趣盎然。教师也时不时拿来看一看,把握一下总体格调,写一写,做个示范,提高情趣。

四、技法积累:在理论学习与作文训练中积累写作技法

人教版语文教材2013年版与2009年版相比,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每个单元增设了一次“写作”训练,这也就是提示和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作文教学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写写作文,也不仅仅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写作知识,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一样有它的课堂,教师要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

作文课堂教学要有宏观规划,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班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教材的写作训练安排,对初中三年的作文训练做好规划,科学安排进程。如七年级重点让学生有话可说,八年级让学生有话会说,九年级让学生抒写性灵,做到文质兼美。然后把这些大目标细化成一个个明确、具体、单一的小教学目标,一节作文课达成一个目标,学生的习作达到了专题训练目标就是成功之作。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理论学习和作文训练中积累写作技法。

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教学往往更注重引导学生熟悉概念、认知学科,而对计算能力培养则多停留在表面,学生学到的只是步骤,不是方法。有效的计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习元素,由浅入深,发散出层次,让学生由意识带动思维,由实践完善方法,感受到计算乐趣,能够创新运用。在实施中,结合学生心理,启发学生潜力是关键所在。

一、联袂生活,提升学生计算兴趣

数学计算对不少小学生来说是抽象而复杂的,学生们将计算被动化、机械化很大原因是没有了解计算的意义,没有进入到恰当的计算环境中,这便是由于生活化引导的缺失。让有效的生活情境与计算教学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投入到熟悉的认知中,激发起思考的动力,体验到计算乐趣。有的教师生活情境设置过于简单,有的则缺乏关联,没有将计算的抽象性彻底消除掉,学生的掌握理解可想而知。教师一定要发掘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元素,让学生体会到亲切感,进入到身边的数学中,以兴趣启发思维,以联想力催化能动性。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习中,我没有用“数数有几个人”或者动物的数字故事等常用导入法来引导学生,而是选取了学生最熟悉的身边事物设置情境:“开学了,同学们都要整理书包,我们来检查检查,发了三本课本,两本练习本,一共是几本书本呢?大家可以马上数数看。”“3加上2是五本。”“除了课本明天只需要一本练习本,所以需要带几本书本到学校呢?”“要减去1,是4本。”这样现实生活性极强的情境引导使学生兴趣都挺高,计算得也更有效率。

二、理清算理,优化学生计算思维

计算学习离不开对算理的掌握,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的道理,也可以理解为方法路径。数学计算是建立在固定的规则和秩序上的,再复杂的计算也有它的层次性,学生需要保持对算理的清晰了解度,才能够摆正思路,找对捷径,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小学数学中的算理相对简单,教师对学生的算理导入关键是要灌输意识,启发学生的计算探究思维,让学生懂得结合已有的知识运用于计算过程,跟随算理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认识万以内的数》教学中,在理解认识百位数、千位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掌握百位数与十位数、百位数与百位数的加减法。在面对600+400=?的计算题时,不少学生转不过弯来,第一反应是用竖式规规矩矩地计算,我于是用算理进行启发:

师:我们先来看简单的6+4=?

生:10

师:那么这道题大家这么看,六百就是六个百,四百是四个百,六个百加四个百是多少?

生:十个百

师:对了,十个百是多少?

生:一千

师:所以大家可以总结规律,整百相加直接加百位数就行了。

理清算理,调整思路,让学生学懂得了先想再算,多发现计算规律,而不是一来就埋头苦算。

三、操作实践,巩固学生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最根本的因素还在于融入实践,让学生自主操作,在熟悉演练中强化、巩固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方向、目标明确地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自主创新。

1.直观演示,动手模仿。小学阶段的计算学习具有可直观操作性的特点,对于难以理解的计算过程,可以通过利用工具、实物进行具体观察,经过实际的演练来获得正确答案,以及掌握计算规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阶段性心理,综合分析,设计切入点。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操作欲望积极的特点,但是他们综合分析能力,抽象理解力较弱。为此,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动手模仿,是较好的理解计算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多设置动脑比一比、动嘴说一说、动手做一做等计算实践环节。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表内乘法(一)》时,我没有一来就导入口诀,而是着重让学生操作理解。我用小棍两两一组,摆出两个2、三个2、四个2,让学生观察并先用加法求和,学生很快列出2+2、2+2+2、2+2+2+2的算式并顺利解答。在这基础上我再导入乘法算式和口诀,学生很快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便是将相同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接着我让学生也自己用小棍进行操作,对应乘法算式2×2、2×3、2×4进行摆一摆、乘法口诀背一背,在自主动手时,学生的计算理解力更加巩固加深了,计算思维也更加清晰,而计算学习过程也增添了吸引力。

2.创新方法,多样练习。计算学习中的常规实践大多来自于解题,这却是最容易让学生感到抗拒的,传统数学课堂中的练多是呆板、单调的算式题,而教师的传统观念也是多用“题海战术”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学生的理解。但其实计算练习更适合给予学生轻松的练习氛围,巧妙的、多样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实践,在互动与创新的基础上体验自主运用,强化灵活思维。教师可以用小游戏穿计算练习中,或者巧妙设定计算规则,设定出人意料的计算目标,让学生们把练习当作新颖的任务去完成,在玩乐中实践,在投入中巩固。例如,在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开火车答题”的练习游戏,让学生以轮流答题,点到回答,并且由上一个学生自编题目考下一个学生。新奇的练习法让学生们都情绪饱满,跃跃欲试,学生们出的题目也有模有样,如:“我有12本书,送给妹妹3本,还剩几本?”等题目。有趣的练习让学生们积累起快乐的心态,掀起阵阵学习。此外我还常用抢答、同桌合作、模拟情境等方法丰富计算练习。

小学计算教学关系到学生未来更深入的数学系统学习,更是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起航点,其教学意义是重大而关键的。在意识到位的同时,教师还要勇于探索创新,而不是一味借鉴别人的方法,要契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把准学生的认知心理,巧妙有序,拓展出行之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钟建春.对小学计算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06)

篇5

关键词 机械电子工程 研究生培养 教学改革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Graduate Students' "Mechatronics" Training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mprovement

SUI Xiuwu, NIU Xuejuan, DU Yuhong, SANG Hongqiang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xcellent curriculum, outstanding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on how to train a graduate student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mechatronics" design thinking,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patterns, innovation aspects of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such as a series of measures. Teaching practice over the years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raduate mechatronics technologies, research capabilities, the ability to continue their education and employability have achieved very good results.

Key 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raduates'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awareness

1 “机电一体化”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1.1 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研究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从大的方面讲,对综合国力的增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小的方面讲,是学生就业能力、考博能力、职业生存能力的基本保障,因而其意义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较差,参与创新研究的机会少、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少。①为此,2013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 ②

1.2 “机电一体化”思维的主要内容

现代的机械工程已不是简单的机械结构的设计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综合技术,它的设计与开发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一般包括六大共性关键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

机械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大多数出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一般具有较扎实的机械专业的基础,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却比较薄弱,许多研究生连常识性的电子知识都不具备,甚至对“测量”、“控制”领域一无所知。因此需对其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进行专业培养。

机械电子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人格化、绿色化。针对机械电子工程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内容,将上述思想引入教学,使研究生能够抓住学科发展前沿,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基本的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思想。③④

2 “机械电子工程”的教学改革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培养,依托“机械电子工程”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上重新设计。在测量传感技术中,重点讲解机械工程领域的传感技术,如力觉、视觉、触觉、位置、运动的检测等的检测原理与方法,而不再重复通用的工业领域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的检测;在控制技术中,重点讲解单片机、PLC,并适当介绍嵌入式系统STM、DSP处理器及PMAC多轴运动控制卡等;控制算法中除了介绍传统的PID控制策略及其改进,重点介绍模糊控制的原理和应用;在机电系统的集成技术中,重点讲解机电系统的各模块之间的级联问题、机电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应用案例“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贯穿始终,特别是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前沿技术引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地丰富研究生课程内容,尤其是运用最新机电一体化的案例作为分析对象,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将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与“测量、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养研究生机电一体化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将测、控、传等各专业技能充分融合起来,提高研究生的机电一体化的系统集成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机械电子工程”课程网站、优秀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基础差别较大的现状,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分为基本要求、中等要求和较高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及科研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实现教学内容与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效结合。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3.1 案例教学

结合学院办学条件,并与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以自动导引搬运车(AGV)、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典型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实例,对常用机构的选择、运动的检测与控制、控制算法的实现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集成技术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2 开放式作业

设计了若干个开放式作业,如机器手运动中的直流电机运动控制、步进电机运动控制,高能锂电池生产线的锂电池恒流放电系统的模糊控制等,学生们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自主设计方案,实现预期功能。通过这些训练,强化了学生进行信号处理及运用计算机控制知识的能力。

3.3 企业导师进课堂

一些学校引进企业导师进课堂,在本科生培养,特别是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尚很少引入。本文的企业导师进课堂针对的是低年级的研究生,与学术报告不同,更多的是结合企业的需求,先进前沿技术,更侧重于应用。本项目引入多次企业导师教学,包括机器视觉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

3.4 展会现场教学

利用地域和行业的优势,参观一年二次的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展会上进行现场教学,学生们就“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自动导引车”、“三维扫描仪”等设备和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任课教师和现场工程师进行细致讲解。通过展会的现场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制造业的发展新水平,学习了制造业的新技术,认识了制造业的新设备,收获颇丰。

3.5 研究生实践报告

每个研究生结合自己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完成一个“机电一体化综合案例”的应用设计报告。要求给出设计要求、设计背景、总体方案、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思路等。在进入课题研究之前,先对机电一体化的课题研究形成初步的设计思想,对结构、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如何协调各模块的工作有直观的认识。

4 结语

文章构建的“机械电子工程”课程的课程建设体系、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建设,立足于本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以高校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机电一体化”思想培养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在近几年的研究生培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教材已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系列优秀教材”,该教学改革的一些思想,比如“模块化教学”、“企业导师进课堂”、“展会现场教学”等,已推介到学校其他学科应用,研究成果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认可。

注释

① 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12.

②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研[2013]1 号.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篇6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179-02

《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考,精设问题,激发中职生的质疑能力。中职化学教师要有别于一些充满情感和文学性较强的科目,中职化学的学习有较多的原理和实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职生学习化学的困难。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质疑能力

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中职生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按照民主教学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不但要鼓励积极思考、爱提问的学生,而且要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制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诱发其积极性,让学生为寻求正确答案而主动探究。同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分析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对其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质疑能力

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开始,也是开展思维活动的助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浅层次的思维。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尽力营造问题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探究问题。人的思维能力来源于问题,有疑问才有思考。用质疑启发学生开展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指导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享受探究问题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质疑能力

中职生处在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灌输方式,变讲授教学为动手活动教学。通过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让他们结合相关化学概念进行总结分析。在将实践和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拓展思维,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另外,在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实验活动的组织者,而非简单示范一次了事,否则只能重回传统教学的路子。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和平台,使他们敢于动手,亲身参与,主动思考,有效激发质疑能力。例如,在“温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学生上台对一盆热水进行测量,并将各自的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当学生发现自己与大家的答案不尽相同时,必然会对标准的测量方法产生兴趣,激发起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显然有较好的效果。

四、精设问题,激发质疑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探究中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不能在课堂上一言堂,而让学生充当录音笔,只管接收不思考,否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要少而精,突出教材重点,解决学习难点,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全面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太容易就起不到锻炼和引发思考的作用,太难则无从开口。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符合其认知情况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例如,某考题问去除铁锈后溶液的变化,要求写出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反应方程式。学生都知道酸可以除铁锈这个基本知识,但不会发散思维,以至于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个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

五、增强课堂趣味,激发质疑能力

化学教学主要通过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因而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神奇、快乐、充满神秘的体验过程。通过实验带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快而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化学思维模式。例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将分别盛有3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指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离子,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质疑能力和学习激情,并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六、授予质疑方法,激发质疑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于“不教”。教无定法,然而就中职化学教学而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会问,还要授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提问的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应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化学知识来阐述生活中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用石灰浆抹过的墙过一段时间后很坚硬;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授予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鼓舞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被现有的答案或理论所束缚,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层层深入探究。

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的很多潜能都藏于心灵深处,中职化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教育学生更高效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辩驳教师意见,这样思维才能变得更加活跃,才能使中职化学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绚烂多姿。当然,如何在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还需要教师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去探索,去实践,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崇文.学习理论与学习潜能开发―中小学教师读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篇7

关键词:机构改革 政府改革 新农村建设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乡镇机构改革必然要从适应性的改革过渡到主动性和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改革。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防止反弹,也为了适应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乡镇机构改革还需要继续改革。那么,如何把适应性的调整转变为基层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综合改革就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

一、明确认识和转变观念,不断推动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化

1、乡镇机构改革严格意义上是基层政府改革

一者改革并非只是单纯的“机构精简,人员分流”,而是政府的转型,即政府由管制型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型的转变。二者改革的实际内容复杂且涉及的方面众多,其基本问题还是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和农牧民的关系问题。在乡镇改革的问题上,有人提出了改革需要“县乡联动”,强调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乡镇机构和人员改革上,或眼光只限于乡镇政府改革的这一层级上,这是很有见地的,当然,“县乡联动”主张的着眼点还在于与政府机构改革的整体性和配套性的问题,而改革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是如何在基层政府的“瘦身定位”基础上,提高政府的效能,以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基层政府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或缺和无可替代的

维护稳定、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正义,既是政治的需要,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利益多元化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有着激化可能性,城乡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弱势群体基数的不断增长,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必然是资源由农村流向城市,乡村凋蔽、拉美化的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有了端倪,而从扶助弱困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来看,也更加突出了基层政府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政府的执政和治理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削弱的。这就是说,虽然还需要按照层级的事权和财权的不同来确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的内容和范围,但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还是不可或缺和无可替代的。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的提出,也使得乡镇引导和组织作用更为突出,所以在这一意义上也更有存在的必要并更加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当然,我们必须要克服和摈弃过去那种一强调重要,就必须通过增加机构和人员的办法来实现的传统方式。在当前,之所以有“取消论”的观点和无所事事的实际状态的存在,是因为没有把握好“什么可为与什么不可为”的问题和界限,也就是说,在基层政府的“定位”和职能上还没有真正得到明确,基层政府是如何定位依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改革不能只出于经济因素的考量

发展地区经济、降低行政成本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动因,但是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政治、社会、文化、地缘、传统、人口、生态等必须统筹考虑。如果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政府的治理都不能令人满意的话,那么,区划规模变的更大是否就能有更高的治理质量呢?还有服务的有效性、直接性和便利性如何考虑?所以,从行政管理体制上说,应当是适应性调整,而非指标性调整,但是,如果没有指标性要求,整个改革就可能无从着手和推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原则要求和灵活掌握的结果都可能会变的“对策高于政策”,所以直到目前为止,恐怕也没有一个最优的选择,但从次优的角度说,使旗县拥有更多的自和决策权是一个符合实际的选择。

4、实现改革与民主化的相结合

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效率和价值的导向是应当兼顾的,并且民主的导向更具有决定性意义,要与民主化的政治改革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乡镇改革的乡镇书记和乡镇长的直选工作,在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在于服务的态度和质量,而其决定性的因素必须是用“选票购买服务”,这是形成对民众负责而不仅仅是对上级负责的机制性要求,当然,为了克服各级政府对选举制的“反映性迟钝”,还必须确立“顾客导向”的原则,通过流程化和程序的确定,保证各级政府以及基层政府对民众利益诉求的回应性,否则,任何所谓的自觉性或责任都可能是空谈。

5、改革必须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

改革和调整是需要经常进行的工作,是常态,而且显然从来也没有一步到位的改革。当然政府组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客观的需要,不能经常性的变来变去。所以,在渐近于精简、统一、效能的目标的改革过程中,有必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思考基层政府的改革。从我国历次的改革实践可以看出,精简和统一的目标是容易实现的,但效能问题往往难以解决,我们知道,前两者是后者的因果链关系,但由于滞后性,也由于缺乏考评等工具性手段,所以,效能往往被事实上忽略了。因此,目前首要和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基层政府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往的体制改革关注的是前者,特别是精简,即机构和人员的精简,现在的改革虽然目标上有了新的认识和理念,但是,实际的操作仍难以避免陷入这个窠臼。我们认为现实的途径应该是:通过立法先行的方式,使编制和改革有法可依,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预期目标的动态控制。任何事情,一刀切从来就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且也不会变成激励性机制,所以,不能简单运用。我们要消除以“减”为主的改革视野,把注意力集中于政府转型和提高治理能力上来。

6、依法进行和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改革必须依法进行,虽然改革试点赋予了改革的尝试性、实验性和灵活性,但是,也不能违背法律,只按领导意图和规划随意进行。这是我们必须给以充分重视的问题。坚持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和约束,保障社会和公民的权利既是法治政府的理念,也是改革行动的原则。

二、注重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实现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实现政府转型,需要消除计划经济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目前的压力型体制,需要正确发挥基层政府、社会和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分权化的改革,实现了我国的地方竞争性的政府管理,并且实践表明已经是成功的经验,尽管地方保护有所抬头,中央权威受到影响,但是,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中央集权的体制。当然,还存在一个收放适度的问题,以及因时而动,因时而变的问题。然而,一个更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是地方的权力集中并没有解决,(既中央集权变成了地方集权),也就是说,一些权力还没有真正放到社会和民众手中。在目前的制度体制下,只部分地解决了地方经济发展问题,并没有制度创新来解决更好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问题。所以在继续坚持分权化改革的同时,要通过制度机制的创新来实现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县乡治理结构的重建,通过改革实现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改进和提升。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改变政府唯一治理主体的思维,实现多元治理。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根本不是一元化政府治理下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而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条件下的治理主体的多元和平等化。当基层政府转变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候,必须还有社会其他组织来支撑和替代。换言之,只有大力推动中介组织的发展,政府才可能从无所不包、无所不管中解脱出来,政府的职能转变才有可能性和现实性。所以,发展中介组织,既是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滞后造成的。

其次,克服机构依赖症。机构的过分完备,易导致部门化、官僚化和利益化,不利于社会自主管理,会出现与民争利和加重社会负担等问题。经验证明,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机构职能过于完备的话,容易使机构衙门化、干部官僚化,不利于扩大社会自主管理的空间;而且长期下去,会形成机构依赖,“没有机构就办不成事,有了机构没有钱也不办事”。所以,提升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不在于追求机构的完备化,而在于打破部门和单位所有,实现以绩效为中心的任务管理型的组织构造。

第三,重在方式选择。目前的改革方式,即“撤乡并镇”、“乡财县管”可以预期的是增强了权力的集中和控制、监督能力;但也可能抑制了作为一级政府和组织的积极性。由于缺乏制度性突破,可能还会陷入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治乱怪圈。当然,改革的关键是事权和财权的合理划分,与此同时需要改变过去的“任务指标型”的管理方式,从建立基层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入手,通过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变革,实现政府绩效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第四,以人力资源的开发的观念建设公务员队伍。除了视公务人员为宝贵的资源外,具有现实意义的观念,是改变以往精简、分流、买断、离职下岗等的以减少人员为选择的改革思路。而是要坚持提高人力成本;养着不如用着;给福利不如给工作等符合实际的观念;在坚决保障和强制清除两手都要硬的法治基础上。在着手构建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的同时,完善保障机制。转变只关注于减人减事的思维,在确立财政开支向下倾斜的思路下,转变用人的工作机制,打破单位和部门所有的壁垒,以公共事务和工程为项目进行人力规划和重组,这样可能更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所以,在具体问题和具体方法上,我们不必拘泥于社会能办的事要交给社会的笼统说法。

第五,优化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政府治理能力的表现,除了工作效率的要求外,还体现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能力上。围绕着提高这一能力而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一般来说,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更注重执行和服务的职能。但怎样才能保证它们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呢?在坚持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行政的同时,需要建立表达群众满意和公认的机制。

三、以回应性和顾客导向为选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毫无疑问的是,基层政府应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这一问题上负主要责任,而当前最为现实的问题则是,我们怎样才能让基层政府有能力负这个责任。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的上级层次与基层之间的有着不同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更为公平和合理的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在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大前提下,要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和在乡村两级建立起有效的、真正由农民群众参与的制衡机制。在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转移支付还需要明确、公正、公开和有效监控。所以,在当前要实现苏木乡镇应有职能的合理实现,从而达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改革应首先着眼于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国家权力的运作形式决定了乡镇机构的工作性质和范围,以往的乡镇机构虽有一级政府之名,却没有一级政府之实和之能,而且在更多情况下,财政包干的体制使得政府企业化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的政治和服务职能。事实也说明,传统的包干性的财政体制,在上级提取大于给予的情况下,自利是优先的选择,即首先是“吃饭财政”,然后是消极行政,“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如果有发展和政绩的“冲动”,必然的选择就是资源的置换――土地和矿产等资源的交换。这种作为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可能更甚,当然在缺乏硬性约束的条件下它会于农村建设和服务愈来愈远。这是应当需要我们引起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篇8

课题首席顾问、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中央外宣办网络局副局长刘正荣、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中国外文局原副总编辑林良旗、全国社科规划办调研处处长陈文学、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唐润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高祖贵、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主任姜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庆安、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张毓强等。会议由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主持。

周明伟局长在讲话中阐述了开展本项课题研究所处的国内外形势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强调了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规律产生的深远影响。他指出,这次课题研究一要有理论突破,创新研究方法,不断适应新要求、新形势;二要借助课题研究平台形成新的研究模式,取得富有创造性的成果。

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课题首席专家姜加林介绍了课题的基本定位、整体思路、内容框架、突破重点、研究计划和主要难点。全国社科规划办调研处处长陈文学代表规划办领导充分肯定该课题“定位准确、思路清晰、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并对课题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对开展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一、更新观念

尹韵公:要立足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大背景来研究我国的传播能力构建。中国从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到当前坐上第二把交椅,速度很快,但可以预见,我们在第二这个位置上,要至少呆十年以上的时间,这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我们的国际传播必须为“如何当好老二”服务。

二、深入调研

严文斌:对当前现状的调研比较难,建议多走访外宣工作一线人员,可以借助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渠道来协助开展调研。

唐润华:要利用好“外脑”,广泛采集业界和学界的经验;多举办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根据调研结果,不断调整研究框架。

高祖贵:先要调研好我国传播能力现状,包括各传播主体的实力、相互关系、有哪些经验、目前的主要工作等;了解提升我国传播能力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明确近年来国家发展变化为我们奠定了哪些基础和优势。

张西平:短期内获取精确数据比较困难,尤其是对国外的数据调研。基于此,我们可以对西方的历史经验进行调研,批判性借鉴。

张毓强:当前,国内对“国际传播”的概念还远未达成一致,衡量国际传播能力的相关指标体系更是接近空白,因此有必要深入调研和研究。

三、解放思想

刘正荣:研究要从“做什么、说什么”向“怎么做、怎么说”转变。找出“问题”不难,同时要努力找出背后“症结”所在,并合理地解释清楚、对外说明白。

严文斌:思维还要更开放,对国际传播能力存在的问题要分析透彻,包括触及体制机制问题。未来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形成合力,平台建设、人才建设、西强我弱态势要有所突破,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研究。

林良旗:要有勇气面对和回答当前及今后我们面临的一些有难度问题,从老的体制中、观念中跳出来,不能回避问题。课题组要以开放的思维,对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观念上的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

四、着眼全局

张西平:这个课题是个宏观研究,因此,宜粗不宜细,不要局限于一些战术问题,要有战略高度。要有国家全局立场,综合国内多部门的做法经验,超越部门利益。

姜飞:要有一个战略,要强调新形势下的战略问题,把握好国际传播的重点。要有一个判断,我们正面临一个很好的机遇,其他国家对我文化、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多,这是“送上门来的买卖”。

五、发挥决策参考作用

严文斌:希望课题不断推出阶段性成果,切实发挥服务现实工作的作用。

篇9

关键词:任务性教学;基本功;阅读课;范例;需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70

目前江苏省初中英语教材(除了七年级)是《牛津初中英语》,共六册三十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十个课时,每单元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设计了一个主要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所需学习的词汇、词组、语法、重要句型以及相应的对话都是围绕Main Task这个模块写作专题而展开的。换句话说,单元教学是围绕完成写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初中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是:能模仿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教材的信息写较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短文,能按要求笔头转述所读的简单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等。近年来,书面表达已成为各地中考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2年江苏省十三个大市中考试卷书面表达所占的分值,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结论。苏州、无锡、扬州、盐城、常州这五市英语试卷中除了书面表达外,还有9至15分的句子翻译。其他市的卷面中书面表达分值或15分,或20分。从上面的数据可知,写作教学已经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或是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环节之一,而这绝不能仅限于探讨如何提高Main Task模块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培养并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多年来,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摸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是笔者对此的一些感受和做法,总结一二点,以就教于同仁。

一、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对他们基本功的训练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写作的初始阶段。基本功的训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要注重练“童子功”。“童子功”不扎实,学生以后就很难再上正轨了。在七年级笔者就对学生进行严格地书写训练。平时要求学生用英语本子书写,严格按照英语的笔划笔顺,该占几格就占几格。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就自然走上了规范的轨道了。

2. 让学生特别留意大小写以及标点符号。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注意大小写,经常丢掉标点符号。(例如On children’s Day Jim went to the Children’s Palace.有一些学生写成了on children’s day Jim went to the children’s palace.)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笔者很注意纠正学生在这方面的错误,经常把学生的错误之处写在黑板上“亮相”加以提醒,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觉,以免在写作考试时因为这些瑕疵而被扣分。

3. 平时多训练学生进行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的练习,并主要变化。 例如教buy时,要求学生说出buy a book for me\buy me a book.继而让学生说出:He bought a book for me yesterday\He bought me a book yesterday.有时笔者教课文的生词时,有意将生词组成几句话。例如教7(A)第五单元第七课时的生词时我把生词poor, area, stationery, collect, notebook, donate等生词写在黑板上,叫学生组成一段话。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说着:Some students in poor areas don’t have enough stationery. We want to collect some notebooks, pencils , pens and so on. We will donate them to the students.这样就收到了让学生连接生词和词组组成句子的目的。

4. 重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句型,时态,句式等是英语写作基础的基础。写出来的作文优与劣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英语的基本句型,基本的几种时态以及句式等。如不能熟练的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很难想象学生能写出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语句正确的作文来。因此笔者平时特别注意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教学和强化训练。

二、重视阅读课的教学

教材每单元第二、三课时是阅读课模块。阅读课上学生学的怎样直接影响第九课时写作目标达成的程度。为了单元的写作任务,在教学阅读课时,笔者注意以下三点:

1. 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相结合。在阅读课的第二课时,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根据关键词或词组对文章进行口头复述,让学生进行“词――句――段――篇”的口语表达的训练。如果训练只停留在这一步,学生很容易只会动口而不善动手,这就会为写作的失误埋下隐患。“空说无凭,字句为实”。为了培养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笔者几乎每次都要求学生将口头复述内容写下来,而每单元阅读课学生所写的内容都与第九课时的书面写作有很大的联系,这为Main Task的教学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2. 进行有针对性的口头模仿写作。阅读课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书面写作的范文,在结束阅读课的教学时,笔者常常有意引导学生口头说一些类似课文主题之外的材料。例如:7(B)第二单元阅读课是有关阳光镇的。在结束课时教学后,笔者鼓励学生简略介绍“我们的家乡――溧水”。尽管学生能说的句子不太多,但这种训练既起到了拓展阅读课所学知识的作用,又为本单元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 注重学生的阅读。这儿所指的阅读并不是指教材每单元Reading中的文章,而是指阅读其他英语材料。要让学生尽量拓宽阅读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英语底蕴。因为一个阅读能力很差的学生很难写出较好的文章的。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语言素材,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笔者经常利用一些课后时间指定学生阅读一些短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范例引路

教师的范文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亲手写的范文会教会学生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表情达意,引导学生模仿、修改,从而掌握表达技巧。

学生在进行短文写作训练时,笔者有时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每次布置写作任务时,笔者尽可能与学生同时撰写短文。规定时间一到,学生立即停笔,听笔者读范文。范文不仅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让学生树立榜样,而且引导学生注意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学生将教师的范文与自己的写作作一比较,可初步发现自己写作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懂得如何去弥补缺漏。教者写范文也可预先估计学生在写作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想出对策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四、写作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激励评价,促进提高。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使作文在短期内提到较高水平。为了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使用鼓励性的评语较多,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许多学生实现了从“惧怕写”到“乐于写”再到“善于写”的质的飞跃。

2. 重视批改。批改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批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讲解,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笔者采取的作文批改有多种方法:教师批改、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将习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集体批改等。每次批改都必须及时进行,批改不是目的,应该重视做好批改后的点评、重写等后续工作。

篇10

【关键词】兴趣; 活动;先说后写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写话”是学生学习运用书面语言表达的初级阶段内容,它为下一步“习作”做好了铺垫,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初步学会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情达意。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让学生练习写话,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现就低年级写话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策略。

一、激发兴趣,乐于写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虽篇幅不长,但写话时,从用字到组词,到连词成句,再至连句成段,一词一句必须根据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思考去组织语言,再用文字写下来。对学龄初期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其掌握,绝非易事。只有学生喜欢写,才能写得好;只有乐于表达,才能表达好。教师可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做到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采用激励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写话的热情,让学生乐于写话。

二、结合教材,先说后写

“说”是“写”的先导,学生们只有说好“话”才能写好“话”。低年级学生在口头表达中,虽然会说话,但是句子概念并未建立。而句子概念的建立如果仅仅通过讲解名词术语,他们往往感到抽象,不知其要领。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会逐步感悟。

(一)结合插图,想象说写

人教版教科书图文并茂,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图中的写话资源,为学生所用。因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看,生动、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激发他们写话的欲望。所以,写话起步阶段可以从图入手,如我们选单幅图或多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地想象,在班级交流后,再写一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教师大可不必提要求,这样降低难度。纯粹凭个人兴趣、爱好和感受去写话,不受任何约束,学生就愿写、乐写、爱写,写出的内容也颇具个性。

(二)结合课文,遣词造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在同桌之间互相说句子,争取做到人人能主动说,然后再全班交流。课下写在写话本上,做到人人动手写。如: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8课《难忘的一天》第四自然段中“邓爷爷仔细地看了我的表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谁仔细地做什么”, 先让学生们说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学生们会乐意地说“妈妈仔细地擦桌子”;“我仔细地观察蚂蚁搬家”等。然后全班交流,要求学生们写下来。事实上,这是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过程,是遣词造句的基本功训练。

(三)结合课后提示语,引导说写

实验教材有好多课文后有课后语,如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课后语: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第16课《风娃娃》课后语:风娃娃,我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你?等。对于文中的课后语,教师是可以先让学生先讨论交流后,再让学生们动手写下来。再如在《坐井观天》一课中,教师可启发学生,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呢?还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同学会说:小鸟会找来绳子帮助青蛙跳出井口。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外面天空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正如小鸟所说的那样,于是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小鸟,小鸟!我错了,谢谢你的帮助!”还有的同学会说:小鸟会请来其他动物帮助青蛙跳出井口,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天真是太大了,忙对小鸟说:“小鸟,小鸟!原谅我,我以后再也不自以为是了!”……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表扬学生,并鼓励学生将其写下来。

三、开展活动,提供素材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开展各种活动正是适应孩子的心理,为学生的写话思路也提供了服务的。因此,教师可采用开展各种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为学生提供写话素材。比如,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次游戏、一次比赛或一次讨论等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这时候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教师重在鼓励。不做过多的要求和限制,学生的写话兴趣一定会被大大地激发起来,学生有话要写,有感而发。

四、留心观察,寻找题材

课程标准提出的“留心周围事物”正是提示写话题材的源泉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只有通过“留心”,通过“看”,才能认识世界。他们有所认识,才会有所表达,才会有话可写、有话要写。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如:天气、田野、花草、校园内及路上等地发生的事情等等,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话题材,并把它们记录下来,逐步做到用自己的手记录自己感兴趣的、想写的。

五、敞开心扉,激励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