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4 09:5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琵琶行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琵琶行教案

篇1

课程分析

琵琶行》是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单元导读指出唐诗代表了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这是从写作技巧方面来说的;另外单元导读还给出了学习唐代诗歌的方法指导: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情境,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这一点是要求我们理解诗歌的感情。

本节课是第三课时,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疏通诗意。第二课时围绕主旨句来学习3、4自然段,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因此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鉴赏音乐描写的技巧以及达到的效果。效果又分为两层,一方面是音乐的特点,一方面是其中蕴藏的琵琶女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在学习必修一、二时已经接触过了侧面描写和通感,所以本节课探究手法技巧时应该难度不大,老师需要着重讲的是侧面描写中的一种“环境烘托”。

设计思路

一、吟咏感知:通过听范读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领略音乐和感情的起伏变化。

二、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完善,指出描写音乐运用的手法,分析音乐的特点及变化,体会音乐中蕴含的琵琶女的感情变化。

三、迁移运用:通过《听颖师弹琴》的练习,让学生巩固第二环节中所学的手法以及效果。

学习目标

掌握本文描写音乐时运用的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达到的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音乐,是跳动的音符,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它无影无形,转瞬即逝,难以描摹再现。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则被赞誉为“摹写声音至文”。我们今天来学习琵琶行的第二段,看看白居易是如何出神入化地描绘乐曲之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

二、吟咏感知

1,听范读。注意轻重、疾徐、停顿。

2,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3,请三位学生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初步领略音乐的变化和其中的感情变化。

三、合作探究,鉴赏手法

第2段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有何效果?(效果:乐曲的特点及变化、琵琶女感情)

要求:

1.参照课下注释,联系琵琶女身世,逐句分析。

2.独立思考,按照板书提示做批注

5分钟

3.后小组讨论5分钟,完善答案,选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灵活调整)

手法

变化

浊杂粗重

对比

正面

轻细急促

畅快

比喻(以声类声)

圆润清脆

通感(以形写声)

婉转流畅

欢快

冷涩低沉

压抑

侧面

停歇

幽愁暗恨

听众反应

激越雄壮

不平不甘

环境烘托

凄厉

【过渡语】诗人运用高超的技巧对音乐进行多角度描写,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再现了千年古乐,使我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似乎听到了那波澜起伏的乐曲,感受到了琵琶女一生的欢笑与悲酸。《琵琶行》的确不负“摹写声音至文”的美誉。同样有此称誉的诗歌还有韩愈《听颖师弹琴》

四、迁移运用

PPT: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说一说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高超的弹琴技巧?有何效果(乐曲特点及感情)?

(设计意图)现学现用,学生巩固所学,教师自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五、课堂小结

不论是琵琶女的琵琶声还是颖师的琴声,现在都已失传,我们已经无福消受了。但幸好有白居易,有韩愈记录下了那精妙绝伦的音乐,让音乐透过文字飘扬,余音袅袅,流传千年……下课之后,同学们熟读成诵,品味其中的无限奥妙!

六、课后作业

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