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0 13:3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登泰山记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旅游利于教师备课
教师备课一要读课文,二要看教参,三要读与文章有关的书本或者文章。在整体与细节相互把握的基础上,写出教案,然后实施。以上过程如果是“读万卷书”,那么教师对课文所写内容的真实接触和感想就需要有“行万里路”的真实体会了。如果文章所写内容恰好是教师亲身经历过或是旅游过的地方,那么在备课中,就能很快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写出“形神俱备”的教案。
例如:姚鼐的《登泰山记》一课。备课时,要先看课文,理清作者的登山路线。这就要一步步的根据文字去把握教材,大费一番周折。如果教师亲自登过泰山,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登山经过,结合课文文字,很快理清作者的登山线路,也就是课文的线索。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自己的登山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融合,将其表达得更充实更丰富,也会更细腻。这是真实的情感啊!
二、旅游利于教师授课
一个人如果想将一件事情很顺利地有条不紊的表述出来,而且逻辑性强,感情丰富,语言上没有口语和半截话。怎样才能做到?我想主要条件之一就是对事件很熟悉,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其表达就会更完美更精彩。
旅游对于语文教师授课有着重要作用。在授课时,如果文章内容恰好是教师亲身经历的地方,将其结合自身感受讲授出来,就能迸发出精彩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充实、生动,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例如:如果教师去过岳阳楼,在讲授《岳阳楼记》时,旅游的经历和感受便会对授课带来很大的帮助。授课时,教师会将登到顶楼时的心境和愉悦感不自觉的带进教学。站在顶楼上,遥望洞庭湖面,君山如黛,江雾若带,水天一片空阔。文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描写,多么精彩,多么富有气势。真实的感受与文章精彩的刻画融合在一起,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感情更真挚。同时,在授课中,教师会把岳阳楼最吸引游客的“三绝”告诉学生:范仲淹的铭文,清代书法家张照的书法,篆刻家邵竦的篆刻。历史名胜加上教师生动的描绘,不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感情。而范仲淹所倡导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与岳阳楼的气势相结合,古人那种博怀和政治抱负便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讲课时,教师的心境、感受便会影响到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挖掘这名篇的意蕴,进一步将心境升华,深化,唤起学生无限的向往之情,去欣赏这千古诗句。
三、旅游利于写作教学
好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过去在学习《文学概论》时学到了不少,很多文章中也有提及,但这些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刻地感受到旅游开拓了我的视野,真正理解到名人名家的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知道了名人名家的写法,对指导学生写作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近期旅游中我主要理解到以下几点:
1.按事物顺序真实的有条理有重点的叙说
游记性的文章多采取这种写法。作者真实地将旅游经过从头到尾有条理有重点的进行叙说。我通过旅游一些地方,再看一看名人名家的文章,这样一对比就发现了以上诀窍。在文章中名人文章的写作顺序交代得很清楚,内容详略得当,在叙述中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抒发自己的所感所想。《黄山游记》、《登泰山记》、《故宫博物院》等文章便属于这种写法。这种写法对于我们指导学生写游记性文章是很好的借鉴。
2.将复杂的事物分类,由主到次加以叙说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便是这种写法。拙政园景物错落有致,景致优美。旅游者游览后无不称绝。然而要写出来却不是件容易事。而名家叶圣陶却能写出来。为什么?其主要原因就是抓住拙政园的整体特征,又将园内的景物按自然之趣的亭台楼榭、重峦叠嶂的假山、入画的池沼、着眼在画意的树木以及园内其他小品等几个方面去解说,这样就把拙政园介绍出来。旅游的亲自一见,加上自己的一点思考,就会明白名家的一种写法,胜过读多少书。真是“纸上读来终觉浅,得来全不费工夫”。
3.在描写对比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写的多么充满生机啊。读文章时你一定很想知道百草园吧。你到绍兴旅游就知道鲁迅故居中有一个园。这个园较大,里面有菜畦,水井,皂荚树,桑树什么的。课文中将其进行描写,使人感到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充满生机。由于前面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无聊,孩子们才到后面这个园寻找乐趣,因而也就有了点情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比较,我们就体会到:三味书屋读书生活是多么的枯燥无味,百草园又是多么充满情趣。由此我又明白写文章的诀窍:在描写、对比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指导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旅游还有利于对古代诗文的理解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作者身临其境写出来的,它有着不朽的魅力,精炼的语句,深邃的哲理和深远的意境。出外旅游经常会到一些古诗词作者游览的地方,他们在这些地方游览后,留下了不朽的诗句,这些诗句脍炙人口,今天读来仍感到亲切感人,热血沸腾。旅游中,在古诗词作者留下诗句的地方,读读或者背背原诗句,亲自感受那种意境情感,真是一种文学享受。将教学时的主观说教变成了亲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深层理解、感悟,是难得的文学学习,将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会收到真实的直观的效果,增强了诗句的文学感染力。如登泰山,经过了艰苦的攀登,终于到了南天门,那种感觉是豁然开朗,精神愉悦,一切劳累疲劳全都忘却,真是舒服极了。再登上玉皇顶,站在泰山极顶,居高临下,极目远望,唐代诗人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油然而生,这时你才真正进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这种境界,这种感受是亲身体会到的亲自感悟到的,是怎么看书也看不出来的,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来的。将这种体会感受运用到教学中会收到多么好的效果啊!
再如到苏州的枫桥景点旅游。通过游览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五古”,看张继的塑像,再读一读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由于亲临其境,很快就进入诗的意境,真实的感受从心中涌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种感觉同样是亲自体验感悟到的。
篇2
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次革命。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创新性、研究性学习,是发展性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辅助教学的媒介,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
一、摆正地位,明确主辅,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育哲学家赫斯特认为:“学习是行为的变化。”所谓“行为变化”,是指由于选择不同的策略处理相同的教材,就产生了不同的反映行为和不同的反应。因此,反映到有效教学中就是:教师应考虑怎样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的知识。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其中,教师是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对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辅对象;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多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手段、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要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其发挥高效,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调控。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多种多样,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随点随讲,随讲随映,学生会有所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索。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教师只管操作,学生只顾看片,把“课件辅助教学”变成“教师辅助课件”,把“学生主动学习”变成“被动看动画片”。把满堂灌变成“人灌+机灌”,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奴隶的局面。
笔者曾观摩过一位教师在市优质课比赛中上姚鼐《登泰山记》一文,一节课下来,留在脑海里的全是有关泰山的风光图片、诗词、石刻等,至于文章的景物描写、作者的情感却一点影子也没有,热热闹闹一堂课,静心思考没学啥,无异是花哨低效的作秀课。应该说,这位教师为这堂课没少花时间,课件也达到较高水平,可是在评课时却受到了评委的批评,原因就在于其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再说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如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不能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的副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没有保障。
二、要使多媒体教学与文本(课文)有机结合
语文是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阅读,用图片替代学生的想象,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如果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以致哈姆雷特只剩下荧屏上的一个形象,而不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有的教师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是让学生去品味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和人物性格的渲染铺垫作用,而是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电影剪辑,看完即让学生论证分析林冲的形象。上《荷塘月色》,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品味作者心中“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而是投影出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杭州西湖让学生去欣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学习语文,如果不用心读进去就不会有收益的,读是一种思想和语言的表达,多媒体帮不了它。老师要学会用语言去激趣,用语言去引导,用语言去启迪。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加强学法指导和教学反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中国教育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考虑传统方面的因素,如板书、讲解、学生板演等。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揭示教育内容不可或缺的环节,素有“微型教案”之称。板书通过一步步的展示,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启迪学生智慧的生成,演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现在的板书都由多媒体取而代之,如同过眼云烟,一闪而过。在多媒体课上,学生往往只看不动笔,但实际上,作笔记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屏显的速度和时机,适时提醒学生主动记录摘要,培养他们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习惯,如果屏显时过快,学生没有思考、讨论、记录的时间;如果屏显过早,当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讨论时,答案和分析已经显示出来,学生已经没有思考和讨论的兴趣。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快、容量大,新学的知识,难以在学生头脑中持久保存,这时应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增加课堂上及时反馈率,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和强化,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
四、课件制作要切合实际,教育观念要与时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