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09:0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贸易地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在制定考核方式时存在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够灵活,在期末考试多采用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定成绩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但是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考核学生的时候只注重考核结果,不注重考核的过程,学生仅仅在期末考试的时候突击背诵,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培养具有较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推进教学改革
(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与时代、时事接轨,实施项目教学
在讲授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到相关的专业网站搜集最新的资料作为补充,结合热点时事新闻,更新最新的数据资料。同时对国际贸易地理教学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将需掌握的知识融入项目进行训练。例如通过下面的项目设计可以将港口、海运航线、铁路运输、陆桥运输、世界的贸易格局结合在一起。
(二)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变学生为课堂主体
现代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多不良的学习情绪,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备课时不能单纯以教材的知识为对象,而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现有的能力水平,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多的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发表见解的环境。1、地图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例如在讲解世界石油、煤炭、矿石、谷物的分布,世界各国港口分布、世界主要海峡、铁路路线、海运航线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地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教师采用边讲授边多媒体演示教学,实现人机交互,提高学生视觉、听觉效果,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授课知识。2、项目实训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掌握的内容设计实训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训课题。比如在讲到矿石物流地理的时候,教师设计“绘制矿石的运输路线”实训项目。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材料,分析世界主要的矿石生产国和消费国,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世界主要的矿石出口国和进口国,然后在地图册上进行标注,并最终绘制世界主要的矿石运输路线,制作成PPT展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3、问题化教学法。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提问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提问的目的和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如讲陆桥运输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如果苏伊士运河关闭,日本大阪的货物如何运到欧洲的鹿特丹。让学生思考,学生给出不同的运输路线方案,比如可以走好望角航线,巴拿马运河航线,教师引导学生可以走海陆联运的方式,学生会想到亚欧大陆桥和北美路桥运输,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劣。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要尽量燃起学生这个主体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因而启发诱导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坚持全方位和多方面考核原则,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改变传统单一的卷面考试方式,完善课程考核体系,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融合。
(四)构建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推动课程改革
篇2
国际贸易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大数据时代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摘要:时至今日,大数据作为海量的数据存储,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囊括其中。徜徉在数据的海洋中,由数据信息挖掘和利用所带来的技术创新、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以及新的竞争优势和新价值的产生已成为新一轮的生产力增长点。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
一、引言与理论研究综述
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自跨国界商品、要素流通和生产分工发展伊始几个世纪以来便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从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到今天的新新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历经五个阶段已逐步形成完整而成熟的理论体系。与之相比,大数据却是理论界较新且同样具有前沿研究价值的概念。虽然,数据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标度,对其认知历史可追溯到人类科学发展的起始(黄欣荣,2014),而大数据这一名词却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提出后直至2008年9月Nature刊登的一期以Bigdata为主题的专辑才得以广泛传播。此后,理论界虽以大数据为研究主题,从不同视角和学科、交叉学科领域对其进行探索,但这些研究或集中于对其概念和特点的探讨,相关文献如陶雪娇等(2013)、黄欣荣(2014),或集中于其技术具体运用途径和方向的分析,如黄晓斌、钟辉新(2012),李莉、顾春霞和杨亚楠(2014),邵鹏、、齐杰(2014)等。将大数据与国际贸易学这两个前沿研究问题结合研究的文献资料很少。需求催生供给,近年来随着交通、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方式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实体物品资源和数据流通速度加快、流通方式日趋复杂,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挖掘信息以促进贸易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王碧宏(2014)、李连飞(2014)等从跨境电商、在线国际贸易等新兴国际贸易方式发展的角度解读了大数据海量规模及其挖掘技术和利用效率的提升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管理及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及相关挑战;曹云、王东(2014)和谢健明(2014)则选择紧跟时事,将大数据研究置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和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具体操作案例中,研究大数据对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还有研究将大数据与贸易进出口直接关联起来,辩证地对大数据时代下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机遇及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如薛静辰(2014)。从上述文献梳理分析可发现,目前学者对大数据下国际贸易发展的研究虽不是空白,但研究的角度比较单一,多停留在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信息分析及其挖掘技术运用到某一具体贸易流通环节(如消费者行为分析、营销模式变革或物流效率提升等)而促使贸易企业效率提升的表象上,并未涉及其深层作用体制或传导体制的分析,因而所得出结论的普遍指导性不强,对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学理论及架构变化的研究稍显不足,也无法形成对国际贸易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大数据下国际贸易学发展的研究还处于基本空白而亟待理论研究者们的探索与创新。已有的国际贸易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发展创新,经过总结大都可以沿着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等层次进行归类总结(彭徽,2012),沿用这一研究主线,本文将就大数据时代下国际贸易在贸易动因、贸易方式、贸易内容、贸易结果和贸易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探讨,通过抽象具体商务和贸易操作中的大数据运用,深入剖析其深层作用理论,希望能从理论发展的层次去分析大数据时代给国际贸易学带来的新发展,填补研究空白。
二、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学的新发展
随着数据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我们所能分析和利用的数据的4V特征日益明显:数据总量规模增长巨大且呈指数级增速;来源和类型不断增加;数据价值突显。大数据的强大影响力已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科技、经济、卫生、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有学者称大数据将成为开启人类社会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红旗手,更有甚者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直接意味着第四次科技革命。那么,就国际贸易学而言,大数据究竟在多大范围、多深程度上影响其理论发展呢?
1.大数据提供了贸易动因的新来源
深层解构国际贸易理论不难发现,无论基于何种发展层次的理论,贸易主体间的比较优势是贸易开展的动因这一结论已成为不可撼动的真理,理论的主要分歧点在于贸易主体的具体比较优势来源不同。已有的理论或从技术、要素禀赋等供给的角度,或基于相互需求、产品生命周期等需求的角度论述了贸易主体的优势来源。而数据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它是知识的源泉,是企业创造价值和利润的原材料,是知识竞争的重要支点。拥有海量规模的大数据已为国际贸易主体带来新的优势来源:基于国家主体层次,庞大的数据资源储备被各国提到战略高度,将成为新的知识基础设施,构建国家综合竞争力;基于行业或企业主体层次,大数据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和发展机遇,并作为新的、重要的生产因素成为行业或企业发展的未来新石油,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新的比较优势的培育,将成为新的贸易动因,推动贸易进程。
2.大数据促进了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贸易平台为实体贸易,商品或贸易主体需经过漫长的旅途到达特定交易地点以供选择或进行面对面的磋商,这样大大加大了贸易的成本和风险。而今,大数据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所带来的商品参数的可传递性、消费市场需求的精确分析和交易货币的电子化等巨大变化已突破了传统交易的时间、地域限制,使得交易流程数据化;此外,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促进了跨境电商或在线国际贸易平台的构建,完善了国际贸易的供需链条。大数据时代下,国际贸易突破了传统实体贸易形式,发展出了跨境电子商务或可称为在线国际贸易的新型虚拟网络贸易平台,这种贸易平台的强劲发展丰富了国际贸易方式,成为实体贸易方式强有力的补充。
3.大数据充实了国际贸易的内容
在以往,商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相关的要素流动占据国际贸易的全部内容,人们或有注意到由贸易所产生的贸易主体间的信息流交换,但也未将其放置在与商品、服务、要素等贸易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以作为独立研究对象,而是将其笼统地掺杂在贸易商品或服务商品内做细小的分析研究。大数据时代的诞生革新了这一现象。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所衍生的数字贸易、信息贸易便是基于日益频繁及扩大的国际贸易中对信息流重要性的强调及价值分析,认为数字所包含的市场定位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供应行为分析等重要信息是比具体商品更为重要的贸易内容。一旦某一国家或企业能够掌握这些信息,那么其市场决策及预测的有效性便可大大提高。因此,许多知名企业纷纷投入到数据库收集及分析的行列中,大数据也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在进行市场分析与产品定位等决策前,花费大量成本进行数据采集及购买,这也成为了商品成本的构成部分。数字信息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内容。
4.大数据为改变世界贸易格局提供了机遇
自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便形成了南北两极分化的格局,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或资源因素占据着贸易优势地位,主导着世界贸易长达一个多世纪并呈长期保持优势的态势。近百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曾尝试多种改革手段,企图实现贸易额的快速增长、贸易条件的改善和贸易地位的提升,但一直收效甚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大数据发展的大环境下,国际贸易并不太多强调国家的天然资源基础而依赖于数据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其优势的获取能力具有后天的可培育性,这为发展中国家的赶超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大数据信息的充分识别和挖掘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对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的合理定位和预测,从而减少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实现资源的最合理配置。这样,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的贸易竞争中有望提升其竞争力,获取贸易地位的提升,进而改变世界二元贸易格局。
5.大数据带来了新的贸易风险
大数据作为一种符号,在拥有大量科学标示符号所共通的优点之余,也包含着致命的隐患。除却大数据运用中所包含的提取数据信息的技术壁垒,大数据作为即时、快速的信息,其高速的流动性在便利贸易流通、拉近贸易主体距离之余,也增加了贸易信息扩散或被贸易对手恶意攫取的风险,这将带来不可预估的贸易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贸易的数字信息中包含有大量与居民生活、国家安全、军事防卫等安全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恶意破解、攫取和利用,将对国家关系、国家安全提出挑战。大数据背景下,贸易安全应该是国际贸易理论关注的重点。
三、结论与展望
时至今日,大数据作为海量的数据存储,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囊括其中。徜徉在数据的海洋中,由数据信息挖掘和利用所带来的技术创新、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以及新的竞争优势和新价值的产生已成为新一轮的生产力增长点。在此大环境下,我们分析国际贸易的新发展是可行且必要的。同时,在厘清新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之余,还应将其上升到理论层次,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研究者做出更为具体而实际的理论政策建议。本文在对大数据时代下国家贸易理论层面可能发生的变化做了基本研究,不足之处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得以完善,也期待更多的理论研究者将目光延伸到大数据时代国际贸易学理论新发展这一领域,以共同探讨贸易理论的时代特点。
参考文献
1、我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基于1991-2005年数据的实证研究曲建忠;张战梅;国际贸易问题2008-01-15
2、论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李怀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20
国际贸易学毕业论文范文二: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变革
摘要:传统的国际贸易在运营上是以单向物流为主,而电子商务实现了四流一体的全新战略,即形成以物流为依据,以资金流为形式,以信息流为核心,以商流为主体的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一、电子商务的兴起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交易各方不相谋面,通过电子交易方式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它不仅简化了国际贸易程序,而且成本低廉、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运行效率,实现了国际贸易活动的全球化、简易化、信息化、智能化、无纸化,目前已经广泛存在于商业贸易活动中,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应用
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环节众多,业务操作过程复杂繁琐,费时费力。电子商务将交易各方连成一体,把原来传统商业模式中的各项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实现如下基本应用:
1.选定贸易伙伴。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可使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借助相关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向全球市场自己的产品广告和服务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搜索各种各样的经贸信息,在互联网上与客户咨询洽商贸易,足不出户就可以选择理想的合作伙伴和更多的商业机会。
2.便捷贸易磋商。
在电子商务方式下,各个交易方可通过互联网这个电子平台来了解其所关注的商品信息与行业发展动向,也可通过互联网为媒介的交互工具进行跨地咨询、交易谈判,既突破了面对面洽谈的限制,又能够使贸易业务的咨询及洽谈变得更加便捷、成本变得更加低廉。
3.网签与支付。
贸易双方运用电子商务,可以在建立的网站中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来彼此沟通,实现各种交易信息的传输。若想达成交易可以签订电子合同,并可通过网上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的参与实现网上支付。在网上进行的这些业务,过程快捷方便、节省开销,有专门的电子加密等技术保证客户和商家的商业信息不致泄露。
4.网上交易管理。
国际间贸易的业务活动比较复杂,会涉及到政府、银行、保险、税务、运输等众多部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国际贸易的交易管理实现了网络化与无纸化,外贸企业可在网上与这些部门办理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业务,及时高效、轻而易举地完成相关的结算及后续工作。
三、电子商务推动了国际贸易发生变革
1.改变了国际贸易的运行环境。
传统实体市场的低速度决定了商品交易规模和范围的有限性,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空间,出现了电子化的虚拟市场。在电子商务这种虚拟化的业务运行环境中,商务活动中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以数字方式开展交互式的商业活动,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商务信息的传递被高速流转,商务主体之间的距离被缩短,商务交易的时空限制被突破,商务交易的范围被全球化。因此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为交易各方创造了更高效的贸易市场。不仅如此,电子商务中网上的咨询、订货、促销与谈判也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形势。但另一方面,有时交易者本身的直觉会被虚拟的网络所埋没,这样会使交易出现不确定性。另外,一些网上交易风险也要引起重视,如来自网络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人侵。
2.扩大了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
贸易中介在在传统贸易方式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把电子商务广泛应用到国际贸易实践,会引发贸易主体发生变化,随之催生了众多向全球市场提品或服务的虚拟公司,主要是指网上经营的公司或者服务公司等。这种虚拟组织在功能和效果上己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中介公司,并迅速成为新的国际贸易经营主体。电子商务条件下,信息网络技术将在专业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这些企业联为一体,利用互联网形成一个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网络上高效、快捷地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好地服务和产品,实现过去由单一公司或者企业无法承担的市场职责。同时,电子商务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简化了传统国际贸易业务的操作程序,还能让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轻松地进人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扩大了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
3.创新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
新型国际贸易用EDI取代了传统的有纸贸易,把一些经济信息如订单、发票、报关单等,按一定的数据格式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送,不仅速度提高,而且传送成本与差错都大幅度降低,在网上做广告代替了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介的宣传作用,EDI的使用使国际贸易活动的工作更加简捷。新型国际贸易在互联网上采用电子支付系统,传统的纸质货币被电子货币所代替,电子信用证结算速度高效,使国际贸易付款方式发生巨大变革。互联网上电子商务的交付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直接贸易两种形式,一些无形产品,如电子书刊与音像制品等的直接贸易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这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超越了地理空间障碍,已成为全新的国际贸易交货方式。
4.完善了传统国际贸易的经营管理方式。
传统的国际贸易在运营上是以单向物流为主,而电子商务实现了四流一体的全新战略,即形成以物流为依据,以资金流为形式,以信息流为核心,以商流为主体的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引导下,、展销等传统贸易方式可融为一体,在计算机网络中可引人报关、商检、营销等主要进出口业务流程,由此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互动的全面的服务,消除了传统贸易中时空对各个交易方的局限,节省了时间与费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能力结构;应用型;课程体系
虽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峻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在2010年后扭转颓势保持向上的增长趋势。2014年,进出口总额更是突破了26万亿元大关。在此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以及贸易方式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对外贸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池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池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是校级特色专业,2013年该专业获得安徽省“振兴计划”的支持。在近年来的办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期望能够培养出适应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
1.1 “面向市场”的原则
面向市场是指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相应外贸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当前,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迅速,服务外包方兴未艾,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文化贸易日益活跃。中小外贸企业需要外贸人才一专多能。服务外包的发展则意味着外贸人才要熟悉服务外包的业务流程。跨境电商的兴起要求外贸人才熟悉各种跨境电商平台的具体操作。文化贸易的活跃则要求外贸人才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熟悉文化贸易的流程。面向市场原则要求在课程体系优化中,响应市场上的这行变化。
1.2 “个性发展”原则
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个性发展原则要求,一方面在课程体系设置时考虑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要压缩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并要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选修课要体现课源多、知识面广的特点。
1.3 “合作办学”原则
地方高校大多面临办学资源不足的约束,合作办学则是突破这一约束的合理选择。合作办学的原则要求在课程体系优化中,要突破现有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合作各方的资源优势。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专家,扩充教师队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完成毕业实习等;通过校校合作实现师资共享,教学软件等资源互用等;通过校地、校协合作,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等。
2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规格
根据相关调查,当前外贸企业对应用型外贸人才能力的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突出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业务实操能力,熟练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过硬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1-4]结合当前外贸行业发展的特点,我们将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规格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2.1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
外贸企业希望应用型外贸人才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价值观、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方面。具体而言,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职业素养;还需具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心态。具体而言,综合能力课细分为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通识能力。
2.2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种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两大方面。理论知识方面,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具备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预测国际国内经贸形势,初步具备本专业领域的研究能力;需要熟悉外贸业商务电函、文书处理方法,能灵活运用外语进行经济贸易活动;还要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初步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等。应用能力方面,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要熟悉进出口业务环节,能正确操作处理外贸业务流程、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能适应报关、制单、跟单等外贸具体工作要求;具备互联网贸易拓展能力。若将上述能力进行整合,则专业能力可以归纳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长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2.3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拓展能力要求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大学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熟悉创业的有关政策,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就业竞争力强的人才,因此应用型大学生需要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此外,应用型大学生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上分析表明,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拓展能力可以概括为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根据上述对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能力规格的具体分析,可以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能力结构图
3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
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适应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迎合人才能力规格的需要。根据上述对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能力规格的分析,将课程体系分为三大平台和若干模块,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结构体系图
3.1 理论教学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具体课程
理论教学平台由四大模块构成,分别是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主干课模块和专业专长课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和“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开设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心态,拥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并逐步具备英语言的基本运用能力。
学科基础课模块开设专业认知能力开设“专业导论”、“经济应用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经济法”、“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经济思维能力和基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专业主干课模块开设“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报关实务”、“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进出口业务环节,学会正确操作处理外贸业务流程、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帮助学生熟悉外贸业商务电函、文书处理方法,学会灵活运用外语进行经济贸易活动。
专业专长课模块开设两个方向:网络贸易方向和金融投资方向。网络贸易方向开设“国际服务贸易”、“网上零售”、“公司财务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技术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地理”、“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国际工程承包”等课程。网络贸易方向的设置是为了适应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趋势,让学生了解各种跨境电商平台,学会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金融投资方向开设“商业银行经营学”、“保险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期货理论与实务”、“个人理财”、“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金融投资方向的开设是为了迎合我国金融市场开发和金融行业大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这些方向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掌握货币金融、证券期货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规,为今后从事金融投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2 实践教学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具体课程
实践教学平台由课程实验模块、课外实践模块和集中实训模块三部分构成。课内实验模块包含两面公共基础课程、五门专业主干课程和四门专业专长课程。两门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践”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技术,具备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能力。五门专业主干课程分别是“SPSS软件应用”、“国际结算实训”、“外贸单证实务实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训”和“报关实务实训”,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外贸业务流程、规范缮制各种业务单证,能适应报关、制单、跟单等外贸具体工作要求。四门专业专长课程分别是网络贸易方向的“网上零售实训”和“跨境电子商务实训”,以及金融投资方向的“商业银行经营实训”和“证券投资实训”。
课外实践模块主要有“创业策划与实战”、“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学科与技能竞赛”、“课外科技创新”等课程,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集中实训模块包含“军事训练”、“专业认知实习”、“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国际贸易模拟综合实训”、“毕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
3.3 素质拓展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具体课程
素质拓展平台包括文化素质课模块、社会实践活动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和双学位辅修专业模块四部分。
文化素质模块开设“大学生科学素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大学生艺术素养”、“大学生德行素养”、“大学生劳动素养”以及不同学科的选修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能够帮助大学生价值观、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团队精神等的养成。
社会实践活动模块包含“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课程或活动。该模块所开课程是为了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主要开始“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素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和一些与创业相关的实践课程,目的是发掘学生潜能,增强其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有85.8%的外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确认会优先录取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1]因此,特别在此模块中开设了“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课程。
双学位辅修专业模块主要是鼓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辅修外语地位学位,一方面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扩宽就业面向。
3.4 课程结构比例
按照能力结构进行划分,综合能力平台课程学时合计为772,占总学时的32.5%,学分合计为56.5,占总学分的34%;专业能力平台课程学时合计为1601,占总学时的67.5%,学分合计为105.5,占总学分的63.6%;能力拓展平台占总学分的2.4%。按照理论课和实践课来划分,理论课课时总数是1989,学分总计为117,分别占总学时的83.8%,总学分的70.5%;实践课课时总数为384,学分总计为49,分别占总学时的16.2%,总学分的29.5%。从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构成来看,必修课总课时为1933,学分合计为129.5,分别占总学时的81.5%,总学分的78%;选修课总课时为440,学分合计为36.5,分别占总学时的18.5%,总学分的22%。
4 未来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方向
4.1 构建“经管一体、外贸专长”式的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将会带来外贸公司的微型化甚至个体化。这些小微企业或个体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往往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外贸人才既要能从事外销、制单、跟单等具体业务,还要具备综合管理能力。这意味着,未来学校需要培养具体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出众的“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构建“经管一体、外贸专长”式的课程体系将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
4.2 构建“订单式”课程体系
随着对外贸易向纵深方向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一般的综合素质和外贸业务能力外,还需要具有相关行业的具体知识。然而,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和办学济源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开设设计各行各业产品知识的课程。校企合作、校协合作构建“订单式”课程体系也不是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晶晶.外贸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2):52-54.
[2]高国辉.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征调查与分析[J].环渤海经济t望,2014(8):16-18.
篇4
关键词:物流情景实训;项目设计;合作学习;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86-03
一、引言
物流情景实训是指将物流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若干个工作场景和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实物道具、编制小品、搜集相关案例、假设工作情境等,并借助于一些图片情景、音像情景等,让学生通过现场演练的方式,将相关物流岗位的工作流程直观、形象、连贯地再现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能迅速掌握相关物流操作技能的一种实训模式。这一实训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近似于物流实际工作环境和氛围中进行体验,使原本生硬的书本知识鲜活起来,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实践证明,这一实训模式比较形象、直观,实训效果好,能够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二、物流情景实训组织与实施前的准备
1.物流情景实训项目的设计。物流情景实训项目应来源于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的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真正体现物流行业的典型的工作过程,应具有直观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特征。为此,需要教师下企业调研,走访专家,既要弄清楚物流企业的主要职业岗位,还要对主要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出该职业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此外,还要通过进一步调研分析,弄清楚要切实履行好这些典型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项目设计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可行性、开放性”为原则,设计具体的物流情景实训项目。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情景实训项目大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每一个实训项目既要能相对独立,又要使相互之间有循序渐进的梯度,并做到环环相扣,形成项目链,让学生沿着这条链子不断攀登,建构职业能力体系。另外,相对来说,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较薄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设计的情景实训项目要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情景实训项目时,尽量做到游戏化,将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融入到游戏中,使学生的游戏过程和实训过程合二为一,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合作性、虚拟现实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游戏化情景实训项目,适合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是高职物流实训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2.物流情景实训企业化氛围的营造。如前所述,物流情景实训是通过现场演练的方式将物流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典型工作任务再现出来的一种实训模式。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必须创设类似于现实物流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实训效果。我们在《医药仓储管理实务》的情景实训教学中,建立了医药仓储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现实医药仓储企业的主要设施、设备,有立体化仓库、自动堆垛机、自动分拣系统、电子辅助拣货系统、电动叉车、托盘、自动打包机等,还建设了小型冷藏库、恒温库、阴凉库,仿照现实医药物流企业的做法,实训室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全部上墙,学生进入实训室需要打卡。此外,我们还配发了工作服、胸卡,实训室整个就像一家真实的医药仓储企业,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融入到职业氛围中去了,上课就像上班,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实训,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并能促使学生自觉按照工作过程和任务要求开展实训,也提高了学生实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3.物流情景实训学习团队的组建。物流情景实训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训活动,是情景实训组织实施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就目前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基础而言,让他们独自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训项目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为此应善于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这一学习形式,能够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都能得到有效激发,实训技能普遍提高。具体做法是:对于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情景实训项目,教师按照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动手能力的强弱、学生脾气性格、男女生等进行搭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数人,让学生自己确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担任的角色(同一个实训项目中学生担任的角色可以进行轮换)。同一小组里,确定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责任,这种责任必须是相对独立的,以制约、促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自觉行动起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物流情景实训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物流情景实训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的学习训练过程,我们以《医药商品入库接运与验收》的实施为例概要说明这一实训模式的主要过程。
过程一:教师下达情景实训任务,讲解任务实施的细则和要求,提示与回顾完成该项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过程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和教师进行交流,为任务的完成制定工作计划。教师帮助学生审定工作计划,关注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及未来的自查项目,关注工作进度,制定项目进度检查计划。
过程三:学生针对工作任务通过分析、思考,或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听取教师的指导,修正工作方案。教师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提出可行性方面的建议,提供指导意见,帮助学生确定工作方案。
过程四:学生按照工作计划表,撰写角色台词,完成表演脚本,并进行演练。教师观察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实施过程,考察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监控实施过程,控制项目进度,必要时进行干预,对实施中出现的分歧或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进行协调、咨询、指导与帮助。
过程五:学生对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修改不足之处,填写检查记录,完成检查表,进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的演示、汇报;小组之间进行互查。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结果,听取组内汇报,检查学生是否按计划进行操作,实施进度如何,能否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是否达标。
过程六: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及其每一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在本项目学习训练过程中的知识运用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如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是否听取教师和组员的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分析任务完成出现偏差的原因,和学生一起讨论项目任务的实施安排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今后改善的措施,给每一个学生打分。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与体会,自评完成任务的质量。
四、结束语
物流情景实训模式契合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基础,迎合高职学生好动、好奇的心智特点,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促成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使学生能尽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钱芝网.医药运输管理实务情景实训项目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9).
[2]何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5).
[3]朱小荣.高职课堂项目化教学应用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
[4]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 上一篇: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
- 下一篇:国际贸易课程论文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