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2:4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跨境贸易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育服务与跨境提供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定义了4种服务提供模式,跨境提供是其中之一。GATS把跨境提供定义为“自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提供服务”。该定义表明,在服务贸易发生时,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均没有流动,跨境流动的只是服务内容。 就费用与成本而言,跨境提供是最便捷和最经济的一种服务提供模式。
一方面,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不必承担像其他3种服务提供模式下一方或双方必须流动才能提供或接受服务所产生的费用或成本,如在境外消费的模式下消费者流动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提供地国,在商业存在的模式下服务提供者以设立新的商业实体的形式流动到东道国,而在自然人流动的模式下服务的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流动到东道国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由于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必流动,跨境提供实际上为消费者和提供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收益并不一定会逊色于其他的服务提供模式。 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主要是通过邮政服务、电信服务、广播电视、卫星通讯、因特网等现代通信媒体完成。由于各国国内对卫星器具使用的规管和广播电视媒体的政治敏感性,教育服务跨境提供通常的形式主要有函授、远程教育和培训、网络教育(E教育)等。 跨境提供的网络教育服务较之传统的函授、广播电视媒体提供的教育服务有很多的优点和优势,如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便捷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节省费用等。首先,网络教育是学生容易获得的教育服务模式。
就网络学校而言,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而不需要像传统教育方式下定时定点学习指定的内容。其次,网络教育可以使教育方式有更强的适应性。教师可以使用更为灵活和互动的教育方法。
第三,网络教育节约费用和时间。网络教育由于不需要把教师和学生统一集中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节约时间和成本,唯一需要协调的就是有时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进入因特网。 和其他教育服务提供模式一样,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也受制于一些因素。
首先,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教育服务的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普及程度决定其网络教育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其对外提供和接受外国教育服务的政策走向和教育服务开放程度。其次,国内与国际网络教育政策。教育服务中的跨境提供只适用于那些做出开放承诺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并有法律约束力,而对于那些没有承诺的WTO成员或者非WTO成员并无义务的约束。事实上,即使在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WTO成员中,大约一半的成员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做出种种限制。再次,教育服务出口国的教育资源提供能力。教育服务的出口国应当具备为外国教育服务消费者提供达到特定标准或符合要求的教育服务的能力和资格。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服务的内容和从事教育服务的人员的素质对教育服务质量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四,统一的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教育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教育服务提供者的选择。对于教育服务提供者而言,教育服务的质量关系到他们在教育服务市场的份额和长远利益。统一的国际教育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跨境提供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学历、学位的国际认证与认可。学历和学位能否获得广泛的国际认证和认可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和选择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基本依据,也符合教育服务提供者的长远利益。建立有效的国际学历、学位认证、认可机制有利于促进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WTO成员与教育服务跨境提供 由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方面都享有巨大的竞争优势,通常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上占有强势地位,对以网络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开放持积极和欢迎的态度。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包括网络教育在内的国际教育服务提供能力,甚至难以满足本国的教育服务消费需求,对网络教育服务的开放持帝嗔甚至是消极、被动的态度。我国没有承诺开放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为必要时制定灵活的跨境提 供教育服务政策留有余地。
在150个WTO成员中,只有47个成员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其中又有大约一半的成员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做出各种限制。美国作为教育服务出口强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只承诺开放成人教育服务和其他教育服务,但对跨境提供教育服务没有限制。美国要求其他WTO成员取消包括东道国的不透明国内补贴和针对电子传输教育资料不适当的限制在内的14种妨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障碍因素,并要求尚未开放市场的WTO成员开放教育服务市场。法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对跨境提供均没有限制。韩国对高等教育和医疗健康有关的成人教育跨境提供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不作承诺。日夺对小学和初中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不作承诺,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务方面作出了限制性的承诺。
澳大利亚承诺开放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务,并对跨境提供的市场准入不做限制,采取了比多数WTO成员更加开放的教育政策,并且指责部分WTO成员为采用因特网提供教育服务设置新的障碍和对进口教育资料设置限制等。可以看出,上述各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采取不同的立场实际上反映了各自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开放能力,但更多的是他们各自在教育服务领域的贸易利益和竞争优势,如澳大利亚以促进教育服务出口发展国际贸易,在2011年通过跨境提供方式吸引了24 000名国际学生,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也采取积极开放的政策。
三、我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政策与立法 在教育服务跨境提供模式下,教育服务提供者(通常是学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通过电子传输、函授和通讯等渠道和方法向另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服务消费者(即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在我国主要指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E-education)。广义的远程教育包含利用邮政、广播电视技术、互联网和电信网方式提供的教育服务,网络教育属于远程教育的范畴。
广义上的远程教育在我国始于1960年建立的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远程教育体系。@我国至今也没有关于远程教育的统一立法,只有教育部及其办公厅的零星的临时规范性文件,比较重要的有《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2003年)和《教育部力公厅关于全面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指导意见》(2005年)等。在这些规范性文件中,国家鼓励开展远程教育,对远程教育提供机构进行规范,实施质量控制。但是,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远不能适应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于跨境远程教育方面的立法基本上是空白。现有的立法(如果是的话)从立法层次和效力上看只能算是规范性文件,其立法层次低、效力弱、内容粗疏、结构散乱的特点很明显,既不能反映和适应国内远程教育发展的现实,也不符合跨国远程教育服务发展的趋势。 我国在教育服务方面实行的是积极渐进的开放政策。
一方面,我国承诺开放了所有5个教育服务次类的市场准入,即使与英、美、法、澳大利亚等教育服务强国相比也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我国也对义务教育和警察、军事、政治、党校等特殊教育服务的市场准入、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和国民待遇作了保留,对自然人流动作了主体资格上的限制。
我国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不作承诺,既符合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和需要,也反映了民间对开放教育会引起种种问题的担忧,如教育主权的丧失、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国内教育服务市场的流失等。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服务总体发展水平及教育管理体制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教育法制不健全,政府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开放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必定会更容易发生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可避免。
我国没有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跨境提供模式,意味着我国不必承担向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开放跨境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国际义务,为我国制定和修改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方面的立法留有余地。但是,这并不完全能够排除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以跨境提供的方式进入国内的教育服务市场,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这是因为,一方面,英、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实行教育服务出口战略,一些国外高校为扩大影响,增加收入,必然设法拓展海外教育市场,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可以让教育提供者和学生不需要跨境流动就可以提供和接受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尽管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入学率节节攀升,但民间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依然强劲,国内可以提供的入学机会难以满足需求,而跨境提供的模式可以为国内的教育服务消费者提供一个高效率、低费用的高等 教育机会。因此,我国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外国远程教育服务提供者进入市场,但这种教育服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应促使我国建立相应的教育法律体系。
四、我国应对教育服务跨境提供的策略 尽管世界各国和部分国际组织对教育服务贸易的内涵存在较大分歧,各WTO成员对待开放教育服务采取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各国开放教育服务的力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跨国教育服务正蓬勃发展,美国、英国等老牌教育服务出口强国正设法扩大跨国提供教育服务市场的份额,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服务出口国正把出口教育服务作为发展经济和扩大服务贸易市场份额的重要战略渠道,教育服务跨境提供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服务出口模式。我国目前发展滞后的教育法制和低效的教育行政体制已成为教育服务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瓶颈,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我国的教育服务业在开放的环境里健康发展。
1、保持积极、渐进的教育服务开放政策 教育服务的复杂特性和各国贸易利益的冲突使教育服务成为承诺开放最少的服务部门。我国已经做出了较高程度的开放承诺,相对于现有的教育发展水平已属不易。在目前的形势下,我国应维持现有的开放政策,同时积极参与教育服务贸易谈判,维护本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利益。
篇2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贸人才和国内电商人才的双重能力,这种人才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紧缺,而且由于电商工作有着很强的本土特点,因此企业很难从外直接招聘,加上我国跨境电商的相关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更是加剧了人才缺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次论文研究针对新型外贸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探究,首先对具体的培养模式内容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新型外贸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措施进行了总结。
1.新型外贸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1课堂采用模拟案例教学
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就必须要培养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模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式都能够直接开展具体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外贸电商工作的关键。首先,要模拟电商工作的现场,在教学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养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并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以便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多功能教师来模拟探路跨境电商服务,在模拟工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电子商务获得中国境内买家(模拟)的购物单,从国外原产地委托物流公司将货物运至保税物流中心转关、申报,同时接受检验检疫部门的抽样查验,再终端配送到中国境内买家(模拟)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完整掌握基本工作方式就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顺利完成任务。其次,要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理论学习而设立的,让学生分析具体的跨境交流案例,然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同时也在很大层面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1.2构建开放教学体系
为了让学生获得跨境电商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型外贸交易的工作,教师要联合高职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出开放的教学体系。首先,要建立基本技能培训的开放体系。在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些课堂小任务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其次,要开展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开放体系。如通过局域网组网、网络接入与系统设置、文件传输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另外,要完成综合训练,开放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学习。
2.新型外贸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措施
通过以上基本教育模式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新型外贸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措施必须要重视课堂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尽可能建立起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为开放教学提供保障。
2.1明确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
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要秉承“以能力为中心”的基本目标,“能力”不仅仅是操作技能(Ability),而是一种职业能力(Competence),要求教学过程要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同时,要考虑到跨境电商人才的实际作用,要“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宗旨,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与之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以至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都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构建、实施和组织。知识课程体系建设应成为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以课堂为核心向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社会实践、国家认可、国际通行等逐步拓展,实现个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互协调。
2.2大力推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办学能够保证跨境电商学习过程中有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更为真实的实践平台。首先,要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在企业化管理中,班主任成了企业领导,老师换成电商工作的主管,学生就成了具体操作人员的角色。在这种管理下,他们懂得了什么是合作,什么是效益,更从实际生产中懂得了怎样协调多方面的能力,完成跨境贸易的工作任务。其次,课堂教学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电商行业进行岗位需求调查,然后教学过程中突出适度超前性,与相关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课程设计等。总之,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保证电商人才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跨境电商的师资队伍水平决定了具体的教学效果,因为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要有英语、外贸知识和电商知识,三位一体的要求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缺乏这些师资力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职学校要重视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师资引进来自于一线电子商务企业的操作人员或是具备电子商务师等资格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这些老师其中一部分必须懂得工业、商业、流通、外贸、消费领域等的商业贸易的模式,能够在精确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评价电子贸易时机。内部培训则要针对原有的师资力量进行有明确方向性的培训学习,让高职教师尽快获得专业知识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要重视校企联合下的开放教学设置,保证课堂教学中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向平,吉飞.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2]廖茂林.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引厂进校模式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22期
[3]周建松.试析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人才队伍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篇3
一、全球教育国际化发展新趋势
(一)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竞争性合作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北美、西欧、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起步,拉美、亚洲、非洲的不少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近十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资源需求总量不断上升,走国际化路线是实现全球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1]。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供需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与服务实现全球流通,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的跨国贸易、竞争与整合。目前教育输出国以英、美、澳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其教育输出主要以经济和市场化为导向,因而强调竞争,希望通过市场化手段弥补国内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些国家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学前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在全球范围内争夺生源,并通过海外分校、课程衔接、远程教育等形式积极拓展跨境教育服务,增加收入来源。教育输入国以中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为代表,其教育输入以加强本国高等教育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品质为导向,因而更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提升国内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各种区域性高等教育合作与院校联盟不断推进,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了以竞争性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以全球范围内教育交流领域最著名、最典型的博洛尼亚进程为例,1999年,欧洲29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建立统一的3-5-8学制,实行统一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度,到2010年“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建立,目前成员国已发展到46个,各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为建成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奠定了基础。除了区域性合作之外,各国跨境合作办学或独立办学日益增多。如,新加坡通过采用新加坡、美国、中国顶尖大学三校合办的模式,创立了第四所公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海湾地区的卡塔尔和阿布扎比分别花费数亿美元在本国开办欧美顶尖大学的分校;亚洲理工学院投资100亿美元在沙特阿拉伯开办了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印度教育部也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国外教育投资者在印度开办大学或分校。
(二)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成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手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通过“服务贸易协定”把高等教育视为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服务性产品,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凸显。同时,全球经济危机带来高等教育经费的紧缩,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弥补政府削减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而造成的办学经费不足,纷纷改变原有的教育资助或援助政策,对外国留学生实施全额收费。为争夺留学生源,各国除了采取措施吸引留学生外,还通过开设海外分校、特许经营、课程衔接、远程教育等形式积极拓展跨境教育服务,为本国高等教育机构增加收入。对于英、美、澳等发达国家而言,获得经济收益、缓解教育经费压力,已成为其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手,具体表现为以留学和合作办学为主要形式的各种跨境教育项目得到快速发展。
发达国家开展跨境教育的形式多样,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把教育输出看作是教育服务贸易的核心战略,强调经济收益。特别是澳大利亚通过TAFE模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巨额收入,其教育输出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已成为本国第二大服务产业。TAFE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模式灵活多样:通过在境外设立合作办学机构招收学生来输出职业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来开拓市场;通过输出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来获得知识产权收益;通过招收留学生来创收和提高学生国际化比例;通过境外交流与培训扩大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影响,等。
美国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大力发展留学教育,获得了较高的经济回报。留学生教育不仅给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储备、带来巨额学费收入和经济效益,还加强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氛围。近5年,美国各州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一再缩减,已达到25年来最低点。华盛顿州过去3年的州财政资金削减了一半以上,华盛顿大学被迫减少其本地生源数以增加海外学生的数量。该校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该校18%的新生来自国外,每名外国大学生每年学费为2.8万美元,约为华盛顿州本地学生的3倍。该校校长麦克·杨称,正是靠着海外留学生的支持,超过班级人数1/3的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华盛顿学生才能上得起这所学校。
法国高教部也在加紧分析研讨如何吸引外国留学生问题。法国高教部部长瓦莱丽·佩克雷斯提出,今后在招收外国留学生过程中将扩大招收高层次留学生人数,到2015年使赴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人数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由目前的50%提高到67%左右;加强与外国高校合作,到2015年,使通过合作项目赴法留学的学生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2]。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跨境教育质量是各国关注的重点
在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通过双边的、区域性的和国际的机制,来回应日益增长的跨境教育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资格认可提出的挑战。各跨境质量保障机构也在转向采用通用的质量评审标准,保证跨境教育提供者的合法性,确保消费者所接受的教育达到认同的标准,所获得的资格得到国际认可。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障跨境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指导方针》,分别对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者、学生、质量保障和认证机构、学历鉴定机构以及专业团体等在跨境教育中的作用给予建议,帮助成员国评估高等教育机构跨境办学的质量与有效性,保护学生等相关群体免受劣质教育的伤害。
目前,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本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但对于外国机构来本国办学或本国机构到国外办学缺乏经验,对于如何保障跨境教育的质量缺乏认识,造成跨境教育市场鱼目混珠,跨境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合作办学信誉难以提升。这种现象已引起各国重视,不管是教育输入国还是教育输出国,都在努力加强跨境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通过积极的探讨和经验分享,解决跨境教育在质量保障、认证和资格认可等方面的核心制度安排[3],优化 跨境教育的发展环境。如,针对近几年大学海外教育项目运营中出现项目失败、劣质跨境教育给澳大利亚及海外合作伙伴的名誉带来负面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财政风险、商业风险、法律风险及学生福利和安全方面的风险等问题,澳大利亚大学委员会于2005年投资135万澳元用于14所大学的15个跨境教育项目研究,希望从中找出海外教育项目质量监控的对策。目前,澳大利亚主要从建立跨境教育质量监管框架、成立专门的跨境教育监管机构、慎重选择跨境教育合作伙伴、制定详细的跨境教育发展计划、签署双边合作协议、维护双边合作关系、制定跨境教育项目实施程序和准则等几方面对跨境教育的质量进行监管和保障,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二、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进展
(一)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教育交流合作大格局已形成
我国已经与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28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同时,也设立了18个双边和多边教育高层交流的定期磋商机制,构建了若干个区域合作平台。中美、中俄、中欧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初步形成,各种语言年、文化年、国家年活动相继举办。目前,已经签署和正在有效执行的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协议是154个。另外,正在实施的政府间合作项目有77项。未来将进一步巩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落实好未来4年“公费派遣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计划”和美方未来4年“派遣10万学生来华留学倡议”等成果。深化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机制,重点推进中俄“语言年”、中俄“国家年”教育领域机制化项目。构建好中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中国—拉美、中国—东北亚交流机制,推动双边和区域教育国际合作。
(二)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目前,我国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快速。2012年,先后批准正式或筹备设立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5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批准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等6个高起点的中外合作二级学院。全国本科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和高校内设的中外合作二级学院已达43个,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同时,高起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一步增多。2012年,共批准北京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举办了149个办学基础较好、实施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国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数达732个,约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数的46%。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体制创新、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年教育部将进一步修订高校境外办学管理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国内高校“走出去”。
(三)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与3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据最近的一项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国留学生源国,也逐渐成为了新兴的吸引更多国际学生的目的国。
目前,来华留学发展迅速、出国留学规模继续扩大、留学回国热情持续高涨。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华留学人员总数已达29.26万人,比2010年增加两万多人;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39.96万人,较2011年增加5.99万,增长17.65%;留学回国人数增加8.67万,增长46.57%,留学回国人员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
近期,我国政府在推动出国留学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表现在:留学工作的政策体系得到不断完善、留学工作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留学工作信息化迈出重要步伐。未来将在实施留学中国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规模;加强出国留学工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同时通过加强汉语国际推广、支持教育机构境外办学、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等活动,扩大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对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一)高职国际化办学需对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找准定位
随着高职国际化的发展,高职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国际化办学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国内院校与合作对象在学制、学历层次、教育功能和社会职责等方面的错位。各国由于教育制度、学制发展、社会需求等背景不同,在教育分类上有很大差别。如从某种角度来说,美国社区学院与我国地方高职院校同属一个类型。但社区学院又与我国高职院校不完全相同,它集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于一体,为特定区域内的居民提供服务,办学形式更加灵活和具有开放性,在办学定位上更突出了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功能,能够完全满足社区各行业、企业及居民的学习需求。我国高职是以大学专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相对照,我国的高职教育属于5B,即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这也使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得到了权威性确认。《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对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层次、范围、学制、课程,都明确了各自的定位,自公布以来已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推行。我国高职在寻找国际合作伙伴时,同样可以以《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为参考,分析其所举办教育的类型和层次,以便于选择与自己对口的教育机构进行交流合作。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正在逐渐从盲目走向理性和深层次、专业化,更加注重实效和内涵发展。对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选择对口院校和对口领域进行交流合作,越来越成为未来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二)逐步建立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随着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大发展,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在这个进程中,一些国外合作方过于以营利为目的,很难保证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效用。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质量保障和监测机制,有步骤、有制度、分层次地对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规范和引导。另外,我国高职教育普遍缺乏能够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高水平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尚待建 立和完善。目前,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亟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也有助于促进我国高职学生获得更好的国际就业资格和海外就业机会。行业协会在建立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职业教育必然关注双边、多边的职业教育合作,关注校企合作。目前世界各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中心(UNESCO-UNEVOC)联系中心已达200多个,这些中心通过举办一系列国际会议和联合研究,分享经验、发展各国职业教育者之间的合作网络,极大促进了成员国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合作。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构建由政府、社会行业组织、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路径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电子邮件等电子传媒的出现,使大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大学在未来将会成为全球学生数量扩张的重要动因。英国教育部看到这一契机,督促大学开发网络课程,英国大规模网络课程平台“未来学习”已经宣布在今年开发网络课程。西澳大利亚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发的科学和艺术类免费网络课程也已经开始全面上线。2014年9月1日,电子教科书将走进莫斯科学校的课堂。现代教学手段在远程教育上的运用加大了各国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改变了学生的求职观念,通过网络选择职业的范围和地域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就业渠道更加畅通。信息流动的速度,决定着高等教育机构间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通畅性、即时性和有效性。当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数据的收集、整合和统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发和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实践经验,当前应抓住这一机遇,努力提高开发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校园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传播通道和信息服务系统,使信息网络、多媒体、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在教学、科研和国际交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国际化是我国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加入WTO,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服务性产业和开放的领域,将面临着与境外大学的直接竞争,特别是生源的竞争。能否抢占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的先机,关键要看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切实走好工学结合的道路,提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学前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将国际化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等引入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二是要鼓励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开展境外办学。积极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培训,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三是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学位体系,增强办学特色,选择就业准入国际化程度高、专业人才全球化紧缺的专业,探索试点高职多样化合作办学模式;四是扩大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宣传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加强与全球职业教育的交流和区域合作。
参 考 文 献
[1]任君庆,王义.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3,6.
篇4
关键词:协同创新;金华;发展模式
一、前言
随着电子商务得飞速发展,金华地区(浙中地区)在浙江经济发展中被赋予重要的地位,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但是目前整个金华地区缺乏重工业支撑,唯有发展商贸业,电子商务作为商贸流通业的三大品牌之一,近几年金华市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电子商务在金华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初步实现金华市“全国电子商务中心”、“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目标。随着国内电商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子作为一个独特的分支逐渐引人注目。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简称“跨境电商”)快速发展,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3.1万亿元。在此大环境下。金华地区如何在保持其在电商中的地位是金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协同创新视角下金华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为金华地区跨境电商的发展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内涵
1.“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发展理念,其本质是通过创新资源和发展要素有效结合,协同发展,从而实现现有资源和发展要素的效益最大化,“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协同创新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科技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组织方式,可以有效地发挥不同要素之间的作用,使其整体功能最大化,从组成模式上来说,“协同创新”其关键是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整体性和动态性,也就是说强调组成要素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其内涵就是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通过不同国家、政府层面的引导而产生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2.“跨境电商”概念及发展趋势
“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境电子商务的简称,是电子商务国际化的必然产物,从字面来理解就是不同地域之间的电子商务的,但目前“跨境电商”更多的代表不同国家之间的电子商务,有研究表明我国跨境电商的年均增速将近30%。随着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发展,有研究预计2016我国跨境电商经济贸易总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因此从协同创新视角下对金华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策略,对于促进金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跨境电商研究现状及发展模式
(1)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现状
针对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学家和电子商务方面的的专家对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和跨境电商发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杜贵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监管对策研究》(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5)研究认为:“通过大力发展我国跨境电商业务,能有效开辟国外市场,增强国际贸易话语权,同时能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但研究也发现跨境电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监管体制、业务模式、服务体系和跨境贸易不相适应,导致我国跨境电商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朱恺.《中小企业应用跨境电商问题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5)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跨境电子商务中小企业获得了与大型企业公平竞争的机会,可以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但是中小企业在应用跨境电子商务过程中很难选择有效的跨境电商平台模式,不清楚如何保证跨境电商的成功应用。
(2)我国目前跨境电商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跨境贸易的发展,我国海关总署批准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重庆、郑州等7个城市2013年起作为我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试图带动我国跨境电商的有序推进,通过对这几个试点城市的调查和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目前这几个试点城市基本上采取“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十线下监管园区”。具体来说,目前我国跨境电商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服务平台模式。大宗B2B模式和小宗B2B或C2C模式、独立B2C模式等。不同的模式具有各自的用户群体和特点。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跨境电商发展模式不再是单一的发展途径,而是在保持原有单一发展模式基础上实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特点。
4.协同创新视角下金华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模式
虽然近几年随着国内电商巨头积极布局跨境电商业务,传统外贸企业集体向跨境电商转型,跨境电商交易额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有关电子业务的政策、技术、结汇及物流几个方面的发展滞后,制约跨境电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地里各项资源,创新形成有效合力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是电子业务发展的方向。因此金华有必要结合协同创新理念的发展,吸取协同创新理念创新金华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模式。从不同的层次促使金华跨境电商组成要素协调发展,充分释放彼不同组成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一方面突破跨境电商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实现金华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1)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平台初步构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
跨境电商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平台,其发展建设离不开原有平台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金华已经形成“以金华市区为核心,永康、义乌为两域,实现全市多点覆盖”的电子商务发展格局,目前成为全国电子商务发展生态链最活跃、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十强城市”、“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这些荣誉的获得一方面肯定了金华的发展成绩,一方面为金华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虽然目前金华市不是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从政策层面上金华市只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但是金华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做大作强电商生态链,通过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有利条件积极引入大型跨境电商落户金华,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积极学习先进跨境电商管理和发展理念,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硬件、软件建设,从网络平台上配合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管理等相关部门做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协同推进工作,积极搭建与政府监管部门、物流平台、海关通关、结汇支付等系统无缝对接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实现金华地区跨境电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线下加强与跨境贸易链条上的优质电商、大型物流单位、贸易商及支付平台的合作,为以后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合作开端。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为大型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建立积累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积极申请,寻求政策支撑,提前构建集商务办公、通关监管、加工包装、仓储配送等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促进跨境贸易集群化集约化发展。
(2)协同创新视阈下充分激活“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可以有效地发挥不同要素之间的作用,使其整体功能最大化,从组成上来分,“协同创新”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通过无形知识产权的投入加大跨境电商的科技使用含量,通过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人才使用效率,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不仅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更要激发现有人才的内在能力,促使现有人力资源的高效运作。
(3)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为机遇,促进浙江海、陆、空港联动发展
物流发展规模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基础,目前研究也显示,物流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浙江在发展跨境电商方面的既有优势,加强对现有物流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形成物流产业的集团化发展,集中优势的财力和物力,在此基础上加大海港、空港、陆上物流干线的建设,形成海、陆、空港联动发展新格局,从而实现不同物流渠道的优势互补,从而保证仓储、分拨配送、售后前移,有效提升物品流通效率,降低成本的物流格局。同时,为了促进物流的高效运行,不仅仅要解决物流本身的制约因素,而且应建立与跨境电子商务相适应的海关监管体系,在保证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的基础上实现物流的高效通关,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发展理念促进金华海、陆、空港联动发展。
(4)积极探索跨境贸易新模式,激活现有资源地再利用
目前,金华地区还不能享受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政策,如何突破现有制度政策瓶颈是金华地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突破点,结合金华现有县子商务发展规模和平台的发展,应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构建金华跨境贸易新模式,具体来说金华地区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先做大做强展览展示交易平台,争取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前店后库”模式推动电子商务020电子商务模式,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机制,实现进口商品线上展示,线上通过优势电商平台提供在线支付购买线上商品和服务功能,线下进行完税交易,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5)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合格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是协同创新视角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为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金华高职学校培养了大批的电子商务人才,为金华电子商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以电子商务专业为突破口提出加强优势专业建设,通过确立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专业建设目标、推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改革、完善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等手段,不断提升毕业生质量,为金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专门人才,推动金华地区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
“跨境电商”是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环境下,金华地区如何在保持其在电商中的地位是金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协同创新视角下金华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为金华地区跨境电商的发展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平台初步构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视阈下充分激活“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为机遇,促进浙江海、陆、空港联动发展;积极探索跨境贸易新模式,激活现有资源地再利用;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合格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等具体模式来推动金华地区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晨.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2]http:///link?url=bA1-smQn6pi1pzgXADW5LPxMOJ6s7yuV2NjzQBiXgTnlUK683QTw7b9Uz3cBAEB3w6-_krA4D1ud6s7-pX20-a.
篇5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际化理念;最大收益者
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企业电子商务创造价值的过程产生了高度的关注。探求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创造价值的过程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中心问题。对这一机制的探究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交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
国际经济往来需要货币作为媒介,这种媒介一方面为国际经济提供流动性,另一方面要保持价值的稳定。从流动性来说,充当国际货币的数量必须与国际经济的规模相一致,从而保障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开展;从价值稳定来说,则要求货币发行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这两者往往是矛盾的,即有名“特里芬难题”。从金本位制度开始,国际货币制度中充当流动性的货币往往是因为没有解决这个难题而出现问题,比如,金本位制中,黄金作为流动性,因为供应不充足而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则因为美元贬值而崩溃。解决特里芬难题,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增加本位货币,跨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从这个角度说,也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运行的贡献。
二、人民币结算的尝试
从2009年7月份启动到2010年3月底,上海的结算金额累计已经超过了70亿元人民币,其中今年以来的结算金额就达到了50亿人民币,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发展势头迅猛。而截至5月中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额接近500亿元。
截止到2009年九月底,国务院批准的内地试点区域包含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而海外试点区域则包含港、澳地区,以及东盟十国。目前就境内而言,只有成为试点企业的公司才能与上述境外区域的贸易伙伴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截止到九月底,全国已有365家企业具有试点企业资质。而对于境外区域的企业则没有门槛限制,只要他们与境内的试点企业有业务往来,均可以采用人民币做结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4月2日的《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支持市场发展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同时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报告指出,将研究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研究推动将试点项目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不仅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且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增长,更有甚者在于进一步地开拓相关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路径。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经历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三个步骤。如今,通过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减少周边国家对美元结算的依赖性,从而为将来人民币在区域内扮演投资和储备货币职能打下基础。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在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是人民币从本币走向区域化货币,进而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步骤,这样可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使用范围和地位。因此,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人民币真正变成国际货币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但任何货币的国际化都必须从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开始。只有当我们的货币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结算货币,国外的企业或者政府机构才有可能拿人民币作为一个投资货币,发展离岸市场、债券市场或其他市场。同时在这些都有相当基础之后,别国才有能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而在汇率风险可控的基础下,有利于贸易双方控制成本及锁定利润,为跨境贸易实现双赢,促进贸易的平稳发展。
宏观经济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受益良多,我们也不应忽视不利之处。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随着更加不确定,风险因素更不确定,如果处理不当,宏观经济将受到冲击。
2.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跨境贸易结算不仅对宏观经济影响深远,对微观经济个体的企业的影响更是巨大的。微观经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会表现为什么样子?首先应该是避免了外汇汇率波动,尤其是结算货币汇率下跌的风险,从而避免了因为汇率下跌而不盈利,进而放弃国际市场的情况出现;然后还表现为结算的便利,减少结汇售汇成本等等,然后在列举哪些企业会受益。
人民币结算不仅降低了汇率波动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减少了企业的结售汇成本。在外汇不能流通的情况下,通过银行结汇,企业要给银行支付不少的手续费,而如果用人民币直接进行结算,就可以节约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左右的汇费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兑为例,银行兑换货币多数并未收取手续费,却施行“低买高卖”:即客户要低价卖给银行(以2010年5月7日的中国银行当日牌价,100美元可卖681.2元人民币),却要高价找银行购买美元(需要683.94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00美元)。一买一卖,100美元就得被银行赚走2.74元人民币差价,即100万美元的业务相差2.74万元人民币。以厦华在台采购4.3亿美元为例,若台湾的采购对象主要以新台币进行日常运营的,就需要上千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成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此前对媒体表示,如果对台出口用人民币结算,外贸企业可以减少购汇、结汇以及开办信用证的成本。因为用美元结算,银行开信用证需要支付1.5个百分点,结汇又需要支出1个百分点。据估算,出口企业改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约的成本为交易额的3%-5%。对于众多处于微利状态的出口企业来说,以前被银行拿走的这几个百分点的利润相当可观。据厦门市长刘赐贵在台湾披露的数据。
此外我国的一些进出口企业对于汇率和利率的风险掌控能力是有限的,采用人民币算就可以不用去分析国际市场上美元或欧元的汇率走势、利率走势等,企业可以将精力完全放在经营上,因此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现金的能力和使用效率。
3.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政府调控经济的政策显得越来越重要好。在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审时度势,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尤其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外汇管理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外汇管理以前,对外经济活动只能以境外可兑换货币计价结算,所以外汇管理只是管外汇。现在人民币开始逐步履行国际结算功能,要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自然也要纳入外汇管理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范畴。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与其在境内履行相同功能显然要有不同的监管标准,如人民币对内计价结算只会区分对公对私业务,而不会区分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交易性质。目前部分现行外汇管理原则不完全适用于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但彻底独立于现有外汇管理框架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可能因本外币分割造成对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空隙。有迹象显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热钱”似乎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在贸易顺差及FDI(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下降的情况下,外汇占款的增量却创出了今年新高。
在做好外汇管理的同时,货币政策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币实现跨境结算后,一方面,突发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将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另一方面,人民币输出可能会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效力,突发且大规模的货币需求和回流也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陷入被动,并影响汇率、物价和就业。与此同时,作为储备货币的币种将在提供流动性和保持币值稳定两方面处于两难境地。该问题也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所无法回避的难题。而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和升值压力两大问题。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应对策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积极思考,努力应对,减小其带来的危害。我们应从构建有效的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增强央行对本外币市场监管力度,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四个方面来积极应对。把加强对人民币的监管放到首要的高度,严防国际金融炒家的投机行为。
首先,海外人民币债权运作渠道的安排关系到能否有效管理境外人民币市场及交易的问题。首先政府要确定对海外人民币市场的态度。由于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必然出现的人民币海外持有现象,如制度安排和监管设计上未对此有充分的考虑,极有可能出现一时被动和管理滞后的局面。因此建议在人民币走向区域化货币初期,应该适当抑制海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以便为我国央行逐步熟练地掌控海外人民币市场和交易赢得时间。在起始阶段应当规定,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形成的海外人民币债权债务的处理上遵循以下原则:海外人民币资金可以按照规定的渠道使用和投资国内市场,可用于向中国进口的支付、对中国境内直接投资、就地兑换成其他货币以及委托存款银行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投资中国境内金融资本市场。
其次,在调整跨境资金监管方式方面,将长期以来以外汇和外汇收支作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转变为以跨境资金流动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从制度安排及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监管监测体系并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在银行监管层面上,应强化对法人的一体化管理,包括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经营状况的管理和强化合并报表后的综合风险管理。从对人民币跨境流动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管理角度来看,要求央行密切关注进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加强与相关国家央行的配合和联系。与此同时,要研究如何与此相适应,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加强对进入国内市场的各类主体的监管,而非当前单纯地对外汇资金的监管。
又次,央行对本外币监管应根据海外人民币的规模情况分析研究调控的渠道和效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同时要进一步缩短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通常可能存在的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对市场动态做出快速的反应。
最后,科学和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统计监测体系至关重要。香港地区开放银行人民币存兑汇业务后,市场人民币兑换活动十分活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要求,这部分资金规模应该进入我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同样,人民币在香港、东盟十国和韩国等用于跨境贸易结算后形成的海外债权也应及时地通过适当方式反映出来。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清算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从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整个流程来看,没有货币兑换环节的国际结算业务更趋简单,但同币种结算中很容易混淆一些统计要素(目前许多统计要素是基于货币类别来设计的),尤其是当资金通过几道转汇环节以后。因此在试点阶段,有必要通过规定银行的清算渠道和特别的会计处理来辅助完成这些统计监测要求。
参考文献:
[1]沈继伦.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土地,2004(11):327-331.
[2]朱雄雷.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义[C].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209-237.
[3]陈红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与港澳人民币业务发展[J].市场论坛,2007(11):30-32.
[4]宴玲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分析[N].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5-25(3).
[5]高玲.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华东经济管理,2006(8):89-91.
[6]石海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9):136-137.
[7]程磊.香港跨境贸易人民不结算面面观[J].特区经济,2009,12.
[8]樊晓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企业的影响[J].每月观察,2009(8):34-35.
[9]王宇,姚均芳,余小洁.上海广州等五城市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W].新华网,2009-4-8(16).
[10]高改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挑战中的机遇[N].中国证券报,2009-4-9(A02).
[11]周元元.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区域化研究[J].金融研究,2008(5):163-171.
[12]高晨.中国频签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N].京华时报,2009-4-2
(第034版).
[13]叶檀.人民币结算试点须相关配套[N].广州日报,2009(3).
[14]葛兆强.以“三步走”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9-7-17(17).
[15]黄燕君,包佳杰.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9(8):
10-12.
[16]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09]第10号)[Z].2009-07-01.
[17]陈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分析[J].当代经济,2009(8):10-12.
[18]Grassman,Sven.(1973)A Fundamental Symmetryin International Payment Pattern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vol.3,105-116.
[19]News Analysis:china’s RMB Clearing Cross-Border Trade Represents A Key Step.[China daily][09-07-06].
[20]More Than 20 Enterprises Starts Cross-Border Trade In RMB Clearing Business Now.[China daily][09-08-10].
致谢:
在本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写毕业论文的时间里,他始终给予我严格的指导和不倦的教诲。导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师对事业的执着和敬业精神更是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益。从导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此期间,我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篇6
关键词:跨境电商教学体系;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72
1温州跨境电商行业状况
作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温州有着做跨境电商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打造跨境电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促进B2C、B2B、B2B2C(海外仓)三者跨境电商融合快速发展,扎实有效地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创建,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今年5月,省商务厅公布《浙江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县(市、区)》名单,我市鹿城鞋类、瓯海眼镜、瑞安汽摩配、永嘉教玩具等名列其中,为我市跨境商发展带来新机遇。根据浙江温州市商务局建立的全市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数据库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7月9日,全市从事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为187家,1至5月份实现出口6084.8万美元,同比增长15%。这意味着跨境电商正成为该市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但是,跨境电商的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跨境电商商务外语人才的短缺却严重制约了温州跨境电商的发展。
2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需求理论中从理论上将“需求”分成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类。其中社会需求分为政府外交需求和社会机构需求。通过社会需求分析可以了解社会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类型、跨境电商人才现状和外语水平要求,可以给具体的外语教学活动和外语人才的培养带来启示。本文主要探讨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用人单位来了解目前温州跨境电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从而明确商务外语人才的目标定位。
笔者对温州三十家左右的跨境电商的企业通过问卷调查,和对企业经营者访谈的方式。根据调研结发现目前的温州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呈现以下特点:(1)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需求加大。具有海外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经验,跨境物流,海外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的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受外贸企业的青睐。(2)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日趋显著。目前温州出境邮件主要寄往俄罗斯、巴西、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地,这就加大了除英语外,俄语和葡萄牙语等小语种专业的外语人才需求。(3)轻工行业外语人才需求显著。温州的轻工产品结构适合发展跨境电商。从出口产品来看,温州跨境电商涵盖箱包、电子电气、汽配、眼镜、礼品文具、服装等。因此,温州的跨境电商需要熟悉这些轻工业行业的外语人才。
同时根据对目前温州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调查来看,这些高校都尚未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面的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国贸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由此可以,对于跨境电商这一新兴的业态,高校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正处于“饥渴”状态。
3温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教学体系建设
面对温州地区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特殊需求,当地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需要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5F0F进行调整、并通过新型校企合作的形式来打造跨境电商的核心教学体系、建设跨境电商实习基地和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
3.1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是教学建设改革的第一步。原来的经贸英语都是以培养传统的外贸人才为主,其培养目标是会英语懂外贸。但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已经不足以适应跨境电商的发展对新型外语人才的要求,高校要以培养海外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经验,跨境物流,海外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为目标,重点培养侧重培养跨境电子商务销售和客服等岗位的人员。另外,由于温州跨境电商企业也急需俄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的外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要增加具有俄语、葡萄牙语等第二外语方向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3.2专业群整合的教学模式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做相应调整。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具有较强的跨界性和实践性,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建设要摒弃以往走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走专业群整合的道路,整合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课程、师资、实训基地,实施课程团队制度,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构实训体系;共享商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产学合作、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和社会服务等。构建以商务英语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建立合作共享的实训平台,进行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在专业群整合的基础上,跨境电商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打造要以跨境电商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牵引,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注重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渗透。这一复杂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以校企合作的形式邀请教跨境电商的学科骨干,跨境电商的企业讲师,跨境电商的创业者,对跨境电商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技能与知识关联性分析,遵循“跨境电商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课程”的逻辑顺序,根据“宽基础―精技能―可转型―利拓展”的综合培养原则,进行职业能力的分解、组合,最后对课程进行定位,明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估体系,把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课程教学训练中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项目,以此重新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另外,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要突出温州跨境电商的行业特色。根据对温州跨境电商行业的需求分析,温州跨境电商主要集中在箱包、汽配、眼镜、礼品文具、服装等轻工业。因此,要重点突出这些行业的跨境电商的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技能与知识关联性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3.3新型的跨境电商专业实习基地的创建
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过程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很强,而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运用的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实操的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在,要大力拓展实践教学来加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跨境电商这一领域的技能培训。目前最有效的实践教学的培养方式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跨境电商专业实习基地。但是目前,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校企合作总体来说开展得并不顺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校相关部门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没有出台对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而大多数企业也认为接收学生的实习是一种负担,不仅企业不能从校企合作中获利,另一方面接收学生会对企业的生产和日常管理带来干扰。除此之外,用人企业对聘用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异议。
因此,许多大型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校企合作困难重重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的方式来实现新型的校企合作,共建跨境电商专业实习基地。
(1)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与温州大型企业合作。高校可以利用“双十一”等机会,与温州本地的大型企业红蜻蜓,康奈合作开展“双十一”客服活动。高校可以组织这批学生到服务企业参观,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并通过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企业进驻方式与小微跨境电商企业合作。高校通过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吸引微小型跨境电商企业,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外贸出口流程服务,成立跨境电商工作室,利用企业的资源,运营真实项目,与企业无缝对接。这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也为学校解决了校外实训的难题。
(3)通过建立高校自营性混合股企业实现校企合作通过高校,老师,学生三方入股的混合股形式创办跨境电商企业,通过营业利润分成的形式,激励在校实训老师和学生的创业积极性。由实训老师组织商务英语专业和国贸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依托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平台,创办跨境电商工作室,组成运营团队,各专业发挥其专业优势,利用真实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外贸接单等综合项目实践,让学生融会贯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有效掌握相关技能,提高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毕业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三种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共建跨境电商专业实习基地,开展真实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最后形成“理论教学+项目任务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创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3.4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组建
跨境电商的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商务英语教师要精通于商务英语教学,还要求他们能够投入实践学习,这就对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温州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老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锻炼,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业务骨干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无法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和管理等问题,因此,双师型教师缺乏成为制约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
3.4.1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走进企业
高校与温州跨境电商协会合作,通过建立教师定期到温州跨境电商协会下的合作企业进行轮训制度,支持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工作实践来把握企业跨境电商方面的用人标准,并反思教学环节,从而对教学薄弱环节进行及时的调整,并相对应的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参加跨境电子商务的学习及培训,返校后再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交流。
3.4.2聘请企业专家走进学校
高校还应引进或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担任跨境电商方面的兼职或专任教师,承担部分跨境电商方面教材开发以及课程的讲授等工作;和在校老师共同合作,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方面的交流和研讨活动;和在校老师一起共同参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工作;并对在校老师进行培训,从而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总之,高校聘请企业专家走进学校,并通过交流沟通互助与协作等方式拉近校企的距离,一方面对在校老师进行专业实践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让企业也能享受校企合作带来的成果和利益,增加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4结论
总之,温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改革,要顺应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为温州跨境电商的后续发展提供后备人才。温州高校要根据当地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特殊需求,以培养外贸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打造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创新型的校企合作建立的专业实习平台为载体,通过专业群整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师型专业团队来为满足温州外贸所需求跨境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锦阳.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商务英语改革[J].职教论坛,2015,(23).
[2]刘杰英,商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9).
[3]马明蓉,田国民,吕丽贤.需求分析理论名下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30).
篇7
关键词:所有权贸易统计;跨境贸易;中美贸易不平衡
中图分类号:F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4-0042-08
一、引言及观点综述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两大经济体,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长期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中美贸易的格局基本是以中国整体对外贸易顺差不断上升、美国整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攀升为基本背景,而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是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上升为显著特征的。巨大且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给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一,加剧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尤其是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第二,为以美日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施压提供了口实;第三,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陷入因内外均衡的冲突而左右为难的窘境。因此,探究中美贸易顺差形成的真实原因,从而重估中美间的贸易差额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化解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的国际压力,为中国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
中美之间的这一贸易格局引起了政策层、商界和学界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许多政策性和理论性的讨论,提出了争议极强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人民币人为地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从而导致了中国对美国不断上升的贸易顺差。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政策界,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层,而理论界深入系统的研究较少。Chou(2000)是学界少有的系统分析中美贸易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学者,但他的研究局限于汇率波动与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中国学者如光(2005)、卢向前等(2005)以中国对世界的贸易,而不是中美间的贸易为对象,研究汇率与贸易差额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进出口额有显著影响。但李稻葵等(2006)的评价认为光没有考虑到时间序列的单位根问题,而卢向前虽然考虑了单位根,但使用简单的最小二乘法回归是不合适的。李稻葵等(2006)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变化对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及中国从美国的进口的变化都没有任何统计上显著的相关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对国际市场出口(包括对美国出口)方面有大量的政策鼓励和制度激励,人为地导致大量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相反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受到了种种政策性和制度性的限制,以至于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阻力非常大,致使两国贸易不平衡。这一观点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政策层,认为中国实行了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然而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同样的贸易体制和政策下,中日和中韩的贸易结构并没有出现中美贸易那样大规模的变动。如中日之间在2002年由贸易顺差变为逆差,而中韩之间的贸易逆差一直在扩大。
第三种观点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由中美两个经济体储蓄率的不同所导致。这是美国的宏观经济储蓄率近年来不断下降,而中国经济的储蓄率不断上升的结果,因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国的贸易顺差的本质就是储蓄过剩,逆差就是储蓄不足。如李扬(2005)认为,以中国高储蓄率和美国低储蓄率为特征的中美两国宏观经济失衡导致了中美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增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人的高储蓄支持了美国的高消费。李稻葵等(2006)通过比较复杂的计量经济分析,认为中美两国相对储蓄率的变化导致了中美贸易余额的变化,并且分析出了贸易余额变化的95.45%由中美储蓄率差异带来,美方因素则占总体的78.11%。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那就是到底如何计量储蓄率。中国目前专门针对储蓄率问题进行的研究很少,很多人(包括学者)对储蓄率概念产生了误解。我们平常所讲的储蓄实际上是货币银行学中的一个概念,即储蓄存款,它是一个存量,而在经济学中所讲的储蓄是一个流量。经济学中与贸易收支相联系的储蓄概念,实际上是国民储蓄,而不是国内储蓄,更不是居民储蓄。同时中国国内所引用的储蓄率与国际惯用的储蓄率在计量方法和统计口径上不一致,因而中美之间储蓄率差异的可比性是令人怀疑的。任若恩等(2006)利用美国NIPAs中的储蓄率计量方法和口径对中美之间的储蓄率进行重新核算,发现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并没有那么大。然而很多学者在讨论中美两国储蓄率的差异时,用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同美国的居民储蓄率相比较,从而得出中美两国储蓄率相差巨大的结论,并将其认为是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另一方面,根据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应该是储蓄―投资缺口才与贸易收支差额相联系。尽管统计数据显示出中国储蓄率确实很高,但同时中国的投资率也是非常高的,因而储蓄―投资缺口并不一定很大(周加来等,2006)。
第四种观点在关注中美贸易失衡时,主要解释为什么中美之间所报告的统计数据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他们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被夸大了,其原因是由于进出口统计的产销国原则、进出口计价因素、香港转口贸易因素、服务贸易因素等所导致的。如Fung 等(2006)认为,应该在现行中美贸易差额统计的基础上作如下四项调整:一是船边交货记录原则转化为船上交货记录原则及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调整;二是通过香港或其它地方的转口贸易扣除;三是转口贸易加价;四是服务贸易调整。经过四项调整之后,他们测算得出中美2005年的贸易差额应该为1707亿美元,这高于中国海关的统计(1142亿美元)而小于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6亿美元)。而Schindler等(2005)在分析中美贸易差额时,尤其强调香港在中国转口贸易中的显著作用,他们认为现行的报告数据并没有反映这些,因而误解了中国的进出口实际情况。他们经过重新测算后认为,2004年的中美贸易差额在530亿美元到1290亿美元之间,低于美国的统计而高于中国的统计。但他们研究的重点是解释中方和美方所报告的数据为什么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而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和问题的解决缺乏深入的探索。
第五种观点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以及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使得现行的贸易统计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国际商业活动,从而夸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如郭彦英(2005)强调国际产业分工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认为中美贸易差额的不平衡实质是国际产业分工所处位置高低导致的利益分配链条上的层级关系;而贾怀勤(2006)和李月芬(2006)认为,在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使得传统贸易统计背离了国际交易当事方利得。这种观点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所在,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基础,但是没有提出更为具体的更具说服力的数据。而姚枝仲等(2006)虽然提出了“中国国民对外贸易差额”的概念,并进行了一些很粗略的估算,但只能说明中美贸易差额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而无法真正揭示在新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实际利得。
因而在引进美国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框架的前提下,以所有权为贸易统计原则,通过捕捉FDI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本文发现中美贸易顺差大部分是由外商直接投资所致,从而正确评估中美贸易不平衡,使得理论界、实务界以及决策层对中美贸易不平衡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认识。
二、美国基于所有权统计原则下的四种国际商业活动差额
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即按照资产的“所有权原则”而不是“产地原则” 来统计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美国商务部经济普查局基于海关申报表的关联方进口贸易定义为直接或间接拥有6%以上表决权股份的关联公司间的进口贸易,关联方出口则定义为直接或间接拥有10%以上表决权股份的关联公司之间的出口贸易。。“所有权原则”能够很好地弥补“产地原则”的缺陷,如海外附属机构反向母公司所在国销售这种“跨境”而实际上并不“跨国民”的公司内部交易,以及海外附属机构在东道国销售这种并不“跨境”但“跨国民”的交易(吴海英,2006;万光彩 等,2007)。而且在“所有权原则”下,也能够较好地克服国际生产网络中中间品交易的重复计算问题,如当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其要素投入时,其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在跨国公司内部流动时,“所有权原则”就避免了“产地原则”下的重复统计问题。
美国由于最早意识到现行贸易统计体系的缺陷,因而启用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框架作为对现行体系不足的补充。早在1989年,美国的贸易统计专家就提出建立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体系的构想,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启用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统计框架(李月芬,2006)。但美国并没有抛弃传统的贸易统计体系,而是在传统贸易统计框架的基础上,用以所有权为基础的统计体系作为经常账户的补充账户。这个被称之为“一个基于所有权统计框架的美国经常账户(An Ownership-Based Framework of the U.S. Current Account)”的报表,其基本结构如表1(Lowe,2008)。通过表1,我们能够测算出美国基于所有权统计原则下的四种国际商业活动差额。
第一种是经常账户差额,这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传统差额,它等于表中的line1-line21+line41,即,表1中的第1行“货物和服务出口及收入”减去第21行“货物和服务进口及支出”加上第41行“净单边转移”。表1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的经常账户差额为-8114亿美元。
第二种是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它等于表中的line3-line23,即,表1中的第3行“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第23行“货物和服务进口”。表1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为-7585亿美元。
第三种差额是基于所有权统计原则下得出的一个新的差额,称之为“货物和服务、来自附属公司销售净收入的差额”,它的计算公式为:line2-line22。即,表1中的第2行“货物和服务出口、来自美国海外附属公司的销售净收入”减去第22行“货物和服务进口、向外国在美附属公司购买的美国净支出”。表1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的这一差额为-5843亿美元。
第四种差额也是基于所有权统计原则下得出的一个新的差额,我们称其为“外国投资净收入与净支出差额”,它的计算公式为:line8-line28,即,表1中的第8行“来自附属公司销售的美国母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净收入”减去第28行“向在美附属公司购买的净支出”。表1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的这一差额为1742亿美元。
第四种差额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现行贸易统计无法反映的部分。但是它却真正反映了美国参与国际商业活动所获得的利益。在现行基于产地原则的统计框架下,由于无法正确反映跨国公司通过附属机构销售,因而不能真实反映一国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实际收益。而在美国基于所有权的统计原则下,通过表1第8行中的“来自附属公司销售的美国母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净收入”项目,记录美国跨国公司母公司的海外附属机构在外国商业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它等于海外附属机构的销售收入减去该附属机构直接从美国购买的货物和服务,再减去应计入别国的成本和利润(如附属公司雇员的报酬支付等),再减去向同一美国母公司的其它附属机构的销售。表1的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的海外附属机构获得的净收入为3102亿美元。同时,通过表1第28行中的“向在美附属公司购买的净支出”项目,记录外国母公司在美的附属机构在美国从事商业活动所获得的投资净收入。它等于外国母公司在美国的附属机构的销售收入减去在美国附属公司直接在海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再减去应计入美国的成本和利润(如在美附属公司雇员的报酬),再减去对同一母公司的其它在美附属公司的销售在完整的“基于所有权的美国经常账户”中,记录有美国母公司海外附属公司经营活动的具体情况,而且该账户还记录了外国母公司在美国的附属公司经营活动的具体数据。。表1的数据显示,美国2006年向在美附属公司购买的净支出为1360亿美元。这两者的差额就构成了我们所定义的“外国投资净收入与净支出差额”。
三、美国贸易逆差被夸大了多少?
由于同跨境贸易一样,跨国公司通过附属公司销售产品和服务也是一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因此,现行的仅仅统计跨境数据的国际贸易差额,并不能真实反映一国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实际获益。因而在“原产地”原则的跨境贸易统计基础上,考虑到那些“跨境”而不“跨国民”以及“跨国民”而不“跨境”的商业活动收入,才能够真实反映新形势下国际商业活动的真实图景,而这就是基于所有权贸易统计的实践意义。根据这一统计原则,我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贸易差额的基础上加上“外国直接投资净收入与净支出差额”,这样就得到基于所有权原则调整后的贸易差额。根据调整后的差额数据,我们发现被极力渲染的美国外部不平衡实际上被严重夸大了(如表2)。表2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美国的贸易赤字平均被夸大了25%左右。然而这一基于所有权的更科学的贸易差额数据,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基于产地原则的贸易差额数据仍然是政府、政治家和媒体衡量国际商业活动的惟一标准。
四、所有权原则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失衡
由于现行贸易统计体系在统计外国附属机构这种更为重要的国际商业活动数据上的无能为力,那些FDI流入大大超过流出,以及处于国际网络分工下游的国家,其贸易差额的现行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因此这些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FDI大量流入的国家,应该考虑建立一个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统计体系,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实际情况。而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是我们最好的借鉴。实际上,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收集海外子公司的经济活动数据,并不断地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这是美国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启用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框架的前提。然而在中国建立这样的体系还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有关跨国公司经营活动数据的缺乏。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商务部自2004年起开始公布有关FDI经营活动的数据,并正在为建立和不断丰富这一数据库而不懈努力如自2004年起,商务部开始《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一)基于所有权原则的中美贸易
由于目前中国在相关数据统计上的严重缺乏,因而不可能像美国的“基于所有权的经常账户”那样,能够准确捕捉跨国公司经营活动数据。因此我们基于所有权的统计思想,在现行的跨境贸易统计差额的基础上对中美贸易差额进行调整。我们的目的是想在现有的数据上反映FDI对跨境贸易的影响,而这正是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原则在中国的应用。在所有权的统计原则下,现行贸易统计差额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作出调整:
第一,在现行跨境贸易统计下,中国海关不能区分哪些是中国公司对美国进出口,哪些是外国母公司在中国的附属机构对美国的进出口。因此在所有权原则下,应该在现行跨境贸易统计中考虑外国(包括美国)母公司在中国的附属机构通过中国海关对美国的进出口。
第二,美国母公司在中国的附属机构在中国当地销售和购买等经济交易,实际上发生了所有权在“中国国民”和“美国国民”之间的转移,但由于这种交易没有跨越中国国境,因而中国海关无法统计这些数据。因此在所有权原则下,应该在现行的跨境贸易统计中考虑美国母公司在中国的附属机构在当地的销售和购买。
第三,中国海关无法统计中国母公司在美国的附属机构在美国当地的销售和购买交易,而这些交易导致了所有权在“美国国民”和“中国国民”之间的转移,因而在所有权原则下,应该在现行的跨境贸易统计中考虑中国母公司在美国的附属公司在美国当地的销售和购买。
第四,在现行的跨境贸易统计下,中国海关不能区分哪些是外国公司在美国的附属机构通过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哪些是美国公司对中国的进出口。因此在所有权原则下,应该在现行跨境贸易统计中考虑外国母公司在美国的附属机构通过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中国母公司在美附属公司而产生的贸易规模很小(姚枝仲 等,2006),因而这里我们将其忽略如2004年,在美国的中资企业反向中国的出口只有46亿美元,而同期在中国的美资企业反向美国的出口额高达530亿美元,两者相差12倍多。。在上述调整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一个更加简化的基于所有权的中美贸易关系图(如图1)AA表示整个外商投资企业对美国的进出口,而CC仅表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中的美资企业在当地的购买和销售。。图1中AA和BB表示海关所统计的中美跨境贸易。然而如果以所有权为统计原则,则跨境贸易中的AA路径就不属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所有权贸易,因而应该在中美跨境贸易差额中减去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美国所发生的贸易差额;另一方面,在所有权原则下,图1中的CC路径属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所有权贸易,它虽然没有跨越国境,但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它相当于在华美资企业在中国当地实现的进出口,因而必须在中美跨境贸易差额中加上中国当地企业与在华美资企业之间发生的交易(贾怀勤,2006)。这两方面的调整概括在下面的调整公式中:
TBownership=TB-NXFDI+NXADI
上式中,TBownership表示调整后的中美贸易差额,TB表示现行统计体系所统计的中美贸易差额,NXFDI表示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美国的净出口(即AA路径的交易),它等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美国的出口减去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从美国的进口,NXADI表示在华美资企业在中国本土实现的对中国的“净出口”(即CC路径的交易),它等于在华美资企业在中国当地的销售减去在华美资企业从中国购买的中间品投入。
(二)FDI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源
在上面调整公式的基础上,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权威数据(如中国海关数据、美国商务部数据以及中国商务部外资统计数据),从而对中美贸易差额进行调整,其结果如表3。表3的数据显示,尽管中美贸易顺差由2000年的297亿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1142亿美元,但是经过所有权原则的调整后,中国所有权企业与美国所有权企业之间贸易差额基本保持平衡。因此现行海关统计的中美贸易顺差并不是由“中国人”造成的姚枝仲(2006)将我们调整后的中美贸易差额称之为“中国国民贸易差额”,以说明哪些差额是由中国人造成的,哪些差额是由外国人造成的。而“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划分是通过“国民”原则而不是“居民”原则。。
表3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美贸易差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中国海关对美国的净出口。如,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1142亿美元,而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美国的净出口就高达800亿美元,占全部顺差的70%,而2004年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3%,其它年份也都在65%以上。而在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对美国的出口中,在华美资企业向美国的出口是主要部分。根据中国商务部的《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0年至2004年,在华美资企业对美国实现的出口分别为181、185、257、351、553亿美元,在所有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美国的出口中所占比重平均高达63%左右,而2004年更是高达70%。这说明自2000年以来,在华美资企业反向本国的出口是中美贸易顺差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表3的数据还显示,在华美资企业利用FDI的“绿地”投资方式绕开各种壁垒,而通过附属机构在中国当地销售产品和服务,也是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之一。如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0年至2005年,在华美资企业在中国当地分别销售了299、364、467、588、750、1076亿美元的商品,尽管它们也在中国购买了中间投入产品和劳务,但是中国的外资优惠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在华美资企业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的净收入。如2004年和2005年分别获得了225亿美元和323亿美元。因此美国母公司通过FDI,在中国销售产品和服务,把中国原本要从美国进口的货物,变为在中国加工,在当地销售,从而降低了跨境贸易下中国的进口数据,进一步虚夸了跨境统计中的中美贸易失衡程度。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两点主要结论:
第一,在FDI使得国际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无国界,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其海外附属机构销售已经成为一种更为直接和有力的市场准入方式的国际环境下,现行的以“物品跨境”为统计原则和通过“报关登记”的数据采集方式的跨境贸易统计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因而需要构建更加合理的贸易统计新体系。而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启用的基于所有权的经常账户补充统计体系,适应了跨国公司海外附属公司大量从事国际商业活动的发展趋势,因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了参与国际商业活动各方的实际利得,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中间产品交易所导致的重复统计问题。本文在这一统计原则下,对美国的贸易逆差进行调整,发现美国贸易赤字自2000年以来平均被夸大了25%。
第二,在基于所有权的统计思想下,我们通过区分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资产所有权归属,发现中美贸易差额中源自“中国人”的顺差,自2000年以来基本不存在。更进一步研究发现,现行统计体系下的中美跨境贸易顺差70%源于FDI。FDI一方面直接造成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把中国原本要进口的货物,变为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把原本从其它国家出口的货物,变为在中国加工后再出口,从而进一步拉大了中国的跨境贸易不平衡。而在中国的FDI对美国的出口中,在华美资企业反向其母国的出口,占了最大的比重。因而在华美资企业是造成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根源之一。另外,通过FDI的经营活动,美国母公司通过在中国的附属公司向当地销售商品和服务,而获得大量的直接投资收益。这在现行的产地原则统计下,是无法反映的。
因此,为了能够更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国参与国际商业活动的实际利得,改变现行统计体系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局面,中国应在现行海关跨境贸易统计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一个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体系。据此,我们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1)尽快建立反映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的微观数据库,该数据库不仅包括在中国的FDI企业,还包括中国“走出去”的国外直接投资企业。中国商务部虽自2004年开始公布《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然而其所涉及的指标均为宏观经济指标,如“各领域吸收外商投资情况”、“外商投资流入的国别或地区”以及“FDI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等。而对于外国附属公司的经营情况的微观数据,却没有进行相应的统计。因此要建立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统计体系,首先必须建立这样的数据库,它既能收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经营活动指标的数据,又能够收集中国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在外国的经营活动数据,并且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一数据库。
(2)数据库的建立和丰富应多部门协调运作。鉴于商务部在外资统计上的基础性工作,应该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有关FDI经营活动的微观数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海关的统计数据,而应该以海关数据库为基础。因而基于所有权的贸易统计体系并不意味着放弃现行的基于产地原则的跨境贸易统计体系,只有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反映参与国际商业活动各方的利益。
(3)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的外资政策。现行的外资政策是在中国资金匮乏,尤其是外汇短缺的特殊背景下制定的。它曾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现在它已经成为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主要根源。
参考文献:
郭彦英. 2005. 中国对欧美和亚洲贸易平衡特征及原因[J]. 改革(12):59-67.
贾怀勤. 2006. 在地贸易统计还是属权贸易统计?――FDI对传统贸易统计的颠覆及其对策[J]. 统计研究(2):40-44.
李稻葵,李丹宁. 2006.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 国际经济评论(5):13-16.
李扬. 2005. 中国的高储蓄、高投资现象分析[G]. 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
李月芬. 2006. 中国亟待建立一个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J]. 国际经济评论(1):32-38.
卢向前,戴国强. 2005.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 经济研究(5):31-39.
任若恩,覃筱. 2006. 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2001[J]. 经济研究(3)::67-81.
商务部. 2006. 中国外商投资报告[J/OL]. 商务部网站.fdi.省略/pub/FDI/default.htm.
万光彩,刘莉. 2007. “原产地”统计原则、“所有权”统计原则与中美贸易不平衡[J]. 财贸经济(1):116-122.
吴海英. 2006. 基于所有权的美国经常项目[J]. 国际经济评论(5):29-34.
姚枝仲,刘仕国. 2006. 中国国民对外贸易差额[J]. 国际经济评论(5):22-28.
光. 2005. 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J]. 经济研究(5):17-30.
周加来,万光彩. 2006. 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及特征[J]. 改革(7) :79-84.
CHOU W L.2000.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China′s exports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8(1): 61-79.
FUNG KC,LAU LJ,XIONG Y Y. 2006. Adjusted estimates of United StatesChina bilateral trade balances:an update [R]. Working Paper No. 278, April.
LOWE J H. 2008. An ownership-based framework of the UScurrent account, 1997-2006 [R].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Working Paper NO. 61.
SCHINDLER J W,BECKETT D H. 2005. Adjusting Chinese bilateral trade data: how big is China's trade surplus[R]. 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 from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U.S.) .
OwnershipBased Principle,Real Payments of FDI
and Balance of SinoUS Trade
WAN Guangcai
(School of Econom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
篇8
关键词:高职教师;顶岗实践;国际贸易专业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来源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团队的构成大致是:第一,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或博士生。第二,部分学校虽有少量“海归”教师,但仍属于国外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这两部分教师都是从校门走进校门,且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第三,在高职任教多年的“老教师”。这一部分教师虽曾有企业实践的经历,但因市场环境和背景的变化,这部分教师拥有的部分实践经验已过时。第四,少数兼职教师。由此可知,大部分高职教师不太了解社会和企业的新动态和新技术,这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的必要性
近年来,电子商务和全球贸易不断发展,许多传统企业与外贸工厂正在蓄势进入外贸电商领域。互联网环境下,国际贸易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跨境电商逐渐成为市场转型的潮流。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到企业顶岗实践了解新型贸易模式的特征,掌握跨境电商的操作平台与操作流程,并将顶岗实践的收获融入到教学中,转换成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市场和企业的新信息和新经验,缩短毕业学生与企业的差距,从而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顶岗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能接受高职教师顶岗实践的企业不多。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步发展,才提出“校企合作”这一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模式。但由于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外贸企业加入到“教育队伍”中的主动性不强,在承担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顶岗培训上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外贸企业在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甚至有外贸企业委婉拒绝教师进入企业参加顶岗实践。
(二)接受教师顶岗实践的企业良莠不齐。在寻找能接受教师顶岗实践的单位上,因学校缺乏专门机构统一组织,再加上国际贸易专业的特性,外贸企业不便一次接受多个教师进行培训,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社会关系找企业,导致教师顶岗实践的外贸企业极其分散。
(三)教师顶岗实践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紧张,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顶岗实践多被安排在假期。由于实践时间短,不能全面了解外贸企业的运作。企业大多将参加顶岗实践的教师作为客人而不是员工来对待,因此,在外贸技能学习要求上有所放松。另外,在顶岗实践过程中若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和商业信息等保密问题,企业一般对这些岗位工作不会让教师涉及。这导致顶岗实践教师无法真正深入了解与吸收新技术、新技能。
四、保障教师顶岗实践顺利进行的建议
(一)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是国家、省厅要出台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具体且操作性强的指导文件;二是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调动企业主动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三是政府应拨专用经费以支持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与更新。
企业要转变观念,主动加入到人才培养的队伍中来。一是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二是接纳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教师将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转换为课题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实际上缩短了企业对新人的培训时间。
高职学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教师顶岗实践政策和组织机构。一是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强化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意识;二是学校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教师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为教师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三通过该专门机构对教师的顶岗实践进行有效跟进与管理,以保证顶岗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校企合作建立长效的教师顶岗培训机制。一是学校的专门机构要明确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岗位与任务。首选与学院建立合作的企业,这便于对教师顶岗实践的管理与跟进。二是教师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外贸企业顶岗,及时掌握企业的新动态和新技术。在目前跨境电商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完全可以在学校甚至是家里完成企业交待的外贸工作任务。三是外贸企业可以参与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制定,甚至为解决某一难题,可以与专业教师进行理论研究、共同完成科研论文。四是为合作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对接纳教师顶岗实践的外贸企业,专业教师优先向其推荐品学兼优的毕业生。
毫无疑问,教师顶岗实践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紧密联系企业了解企业最新动态和把握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最有效途径,在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效的教师顶岗培训机制的同时,也要向外贸企业输送优质人才,让企业体验到对教师的付出就会有人才的收获。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中小港资银行;SWOT分析;战略
中图分类号 F8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06-0083-03
一、前 言
几年前的金融风暴使香港银行业备受打击,而欲振乏力的香港经济更使其发展步履维艰。而内地近年来经济发展平稳快速、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其中,港资银行北上的先行者东亚银行2011年内地业务的盈利对其集团盈利贡献已超过1/3,预计在3年~5年以内能够超过50%,增长率和回报率远高于香港,因此许多中小港资银行对进入内地市场跃跃欲试。
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法来对中小港资银行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其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上加以部署。
二、中小港资银行在内地发展的SWOT分析
1. 中小港资银行的强势之处——Strengths
(1)经营稳健。近年来,尽管面临剧烈的竞争和多次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香港中小银行仍能保持稳健经营,内部储备比较充裕,资本充足比率和流动资金比率都远高于金融管理局监管要求的比率。以香港大新银行为例,2011年底贷存比率为69.4%,核心资本充足比率为10.5%,流动资金比率维持在45%。
(2)自身业务经营优势。港资中小银行所具有的混业经营方式,能够提供比中资银行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能力强,业务种类丰富,尤其体现在中间业务和一些新兴的“黄金业务”上;业务营销渠道强,有良好的客户服务经验,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业务技术手段先进;业务的国际能力强;业务的管理水平先进;薪酬在市场同业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人事提拔制度相对公正公平公正,有利于吸引和鼓励优秀专业人才[1]。
(3)具有潜在客户资源。根据大型外资银行通常在东道国融资市场上采取的“摘樱桃”战略,一般不会直接接入东道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因此,港资中小银行可以选择定位以服务中小型企业为主,聚焦适合中小企业跨境业务所需的服务和产品。此外,从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来看,60%的利润来自于10%的优质客户[2],因此,在与中资银行进行客户资源竞争时,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提供中资银行难以提供的金融服务,争取优质客户。
2. 中小港资银行的劣势——Weaknesses
港资银行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按规模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全球国际型大银行,二是香港本地中型银行,三是香港本地的小银行或家族银行,四是中资控股银行。相对而言,中小型银行市场份额小、竞争力较弱。在香港本地市场上,汇丰银行、中银集团等大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占有香港本地客户存款市场和本地贷款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但中小银行由于具有较广大的分行网络,在市场上仍表现比较活跃。此外,中小港资银行在内地市场面临的弱势主要有:缺乏本地市场经验和知识;缺乏丰富的客户资源;面临香港中国银监会的双重监督;技术支持和管理成本高;网点覆盖率低等等。
3. 中小港资银行的机遇——Opportunities
银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监管,因此宏观环境对于银行业的经营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一般行业。下面将从政治制度环境、经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展开对港资银行当前所处的银行业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以发掘其面临的外部机遇。
(1)政治环境。中国自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后,开始逐步向外资银行开放国内市场,直至2006年底,完全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实现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并实行国民待遇。特别是在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大大增加了港资银行的准入机会。2003年12月,中信嘉华银行获得中国银监会的批准,成功收购中国国际财务公司(深圳)全部股权,成为CEPA协议签署后第一家进入内地金融市场的港资银行。随后,永隆银行深圳分行成立。之后,大新银行于6月3日,上海商业银行于6月21日分别成立。至此,CEPA协议签署后首批进入深圳的3家港资银行全部开业。同时,东亚、恒生等早已进入内地市场的港资银行也正谋划着在内地各省市开设更多的分行。过去,港资银行北上受重重壁垒所阻,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入境门槛过高,中小银行无法跨入,只能看着这块“大蛋糕”垂涎三尺。无法真正分享。CEPA的签署,将香港银行在内地设立分行的资产规模由原本的200亿美元降至60亿美元,为这些中小银行创造了在华发展的良好机遇。此外,2009年6月,中央确定香港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地区,2011年3月总理强调未来5年要使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的结算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香港有望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和贸易结算中心,这是港资中小银行在华发展的重大机遇。允许港资银行经营人民币结算、业务,不仅丰富了港资银行的业务种类,同时也拓展了港资银行的客户群,利于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2)经济环境。中国经济最近十几年的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环境。近10年来,中国内地国民生产总值连续8%以上的增长态势,强烈刺激着经济主体对于银行各类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且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也被一致看好。在微观方面,近两年中国内地进入了一轮加息周期,产生了明显的净利差持续扩大,对于银行盈利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另外,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大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各项生产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授信风险,使银行优质客户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10月,共有14家香港的银行在内地设立了14家分行(下设
4家支行)、8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82家分行、189家支行)和9家代表处,港资银行在内地资产总计7,059.99亿元,各项贷款3,266.13亿元,累计实现利润46.59亿元。而随着社会及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截至2011年,我国拥有超过80万亿人民币的银行存款和3.18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亟待港资银行挖掘。
(3)社会文化环境。首先,随着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中国对于金融服务方面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个人消费理财方面,内地居民已经逐渐培养了超前消费的习惯,大多数消费者适应了信用消费,对于很多主营按揭贷款和个人理财业务的中小港资银行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其次,长期以来,内地消费者对“香港品牌”的认可度较高。小到金玉钟表,大到金融服务,只要冠上“香港”的头衔便会得到内地居民的认同和认可。在内地消费者的思维中,“香港品牌”意味着先进的理念、诚信的经营和完善的服务。因此,港资银行在内地发展面临的社会文化环境是良好的。
(4)技术环境。在服务领域,金融业是受信息技术获益最多的行业之一。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不断通过推动信息技术发展提高银行业经营服务水平,目前,我国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已逐渐发展成熟,银行客户特别是个人客户已经能够足不出户享受到除存取款外的完善的金融服务[3]。根据易观智库EnfoDesk《2011Q3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第3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212.2万亿元,环比增长6.0%,同比增长43.7%。2011年第3季度网上银行注册用户数超过4亿,同比增长42.3%。
4. 中小港资银行的威胁——Threats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和不断完善,中资银行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发展进步,在内地发展大型外资银行逐渐增多,中小港资银行市场相对来说占有率较小、网点覆盖率低、客户资源有限、技术支持和管理成本高的缺陷[4],势必也会使中小港资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同业竞争局面。
三、中小港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战略定位
根据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小港资银行在华发展大有可为,下面将从三个方面研究适合其发展的战略:
1. 目标客户战略
(1)私人银行服务。在目标客户选择中,要高度重视客户市场细分。按照银行界通行的客户贡献“二八”法则,要特别注重为中高端优质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塑造自身服务品牌,因此建议中小港资银行在内地大力推广私人银行服务。目前在内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条件基本成熟,内地居民已经拥有比较丰富的金融财富资源,居民的储蓄、保险、证券、债券、黄金等个人金融资产已超过50万亿人民币,并且内地已经拥有较为庞大的富人客户群体,据美林—凯捷《2007年全球财富报告》,2007年中国拥有超过100万美元可支配资产的富裕人士已经达到41.5万人,为全球第五多富裕人士的国家,且每年以10%~20%的速度在增加。个人银行业务在香港银行的业务比重一般在30%~50%之间,而在内地则占比大都低于10%,并且在经营观念、市场研究水平、产品创新能力、营销水平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对于中小港资银行来说,开展此项业务的最大优势是其混业经营的方式,另外其职责明确的管理体制、专业高效的营销团队、适应客户的产品创新、清晰规范的服务工作、效率优先的薪酬制度、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成功的保证。
(2)跟随母行客户。香港中小银行进驻内地,可以继续为母行已有的在内地投资的老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降低了寻找新客户的成本,同时有利于选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促进内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2. 地域拓展战略
虽然自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方面和允许经营具体业务的地域限制在不断放松,但中小港资银行进军内地中西部或者相对陌生地区还是应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以避免盲目扩张造成成本增加。并且一家银行经营状况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分支机构的多少,而是在占据重要战略地区的同时也要注重分支机构的效益。对于中小港资银行,在地域方面战略应是注重珠江三角洲市场,并逐步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拓展。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人口总数超过1亿:经济发达,条件完善,是最早受惠于CEPA的地区;该地区与港澳地区地理位置邻近,语言文化非常相似,有利于开展经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积累经验、稳固市场份额后,可延伸到内地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3. 业务发展战略
(1)入股中资银行。随着《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颁布,中国内地银行业已经向外资全面打开大门,这些银行可以寻求与中资银行,合作入股中资银行。此种经营方式有以下好处:通过参股中资银行直接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客户提供服务,避免因建立银行的基本设施而耗费成本;中资银行对本土文化和资源情况有更深入的经验知识,握有丰富的客户资源,通过与中资银行合作,可以直接利用这部分资源,更快熟悉市场环境,推出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利用其客户网进行推广和推销;规避风险,形势不利时,直接通过出售股份方式退出,形势有利时,增资扩股以实现对该银行的主控
权[5]。以香港大新银行为例,入股重庆银行对大新银行贡献颇丰,2011年重庆银行创利润新高,大新银行应占盈利为3.53亿港元,较去年增长42%,占大新银行净利润接近1/3。未来,该行将继续注重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大新银行(中国)及重庆银行发展内地业务。
(2)发展中小企业业务。针对中小港资银行的特点,非常适合与位于内地但有香港业务,和位于香港但有内地业务的中小企业建立客户关系,提供一站式量体裁衣的银行服务。通过特色的产品,如机器设备融资在企业成立初期给予帮助,如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保理业务在企业日常经营中给予不同的服务,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需要,全面的为中小企业包括中小企业主提高理财和银行服务。此外,中小港资银行也应大力改善贷款组合,将贷款重点由低回报的大型企业贷款和本地物业抵押贷款,转移到对跨境银行服务有需求的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以提高贷款的回报率。
(3)发展联动跨境务。中小港资银行在香港的发展已经成熟,在内地也初具规模。他们必须抓紧人民币国际化和香港发展成人民币离岸中心和贸易结算中心的发展机遇,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大势里面,两地的互动日益密切,要大力拓展联动的跨境业务,符合客户在本地和离岸银行服务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跨境人民币业务能为企业提供一个自由选择结算币种的权力,便于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成本,增强价格竞争力。因此提供该项服务能使银行和企业达到双赢共荣。
[1] 马俊.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战略分析[D]. 对外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李翠云. 在华外资银行的进入动因、竞争策略及影响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韩山华.法人导向下的外资银行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以E银行(中国)的公司金融业务为例[J].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10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O2O跨境电商;客户信息;数据挖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80
[中图分类号] F71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54- 03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消费的前期服务也越来越重视。然而如何满足这种消费需求,仅靠人力已经不足以处理,这就需要我们提出新的技术和想法。近几年,O2O跨境电商中的客户信息在持续上涨,但是对于此类客户的数据却没有充分的利用。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通过对O2O跨境电商客户数据信息进行挖掘,经过详细分析对比,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
1 O2O跨境电商在客户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O2O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化和客户个性化的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下,只有那些能够及时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利用大数据对客户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市场变化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竞争的赢家。虽然某些企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不足。缺乏客户关系模型的建立,对客户数据多数停留在统计分析的层面上,少有利用更加有效的数据分析技术对客户进行深入地了解。
(2)忽视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很多企业对客户关系管理只是停留在集成化和自动化上,目的单单是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很少将注意力放在客户需求上。
2 大数据下的O2O跨境电商
2.1 O2O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商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商是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网络空间相对于物理空间来说是一个新空间,是一个由网址和密码组成的虚拟但存在的世界。网络空间独特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深刻地影响着跨境电商,使其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方式而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O2O电子商务模式(Online-to-Offline)是一种线上、线下消费形式,泛指通过有线或无线互联网提供商家的销售信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聚集有效的购买群体,并在线支付相应的费用,再凭各种形式的凭据,去现实世界的商品或服务供应商那里完成消费。O2O电子商务模式是传统电商发展的延伸,通过这种消费行为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而且商家能够通过网店信息传播快、远、广的特点,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强大的消费能力,同时满足商家和消费者双方需求。在电商的发展推动下O2O为商家的经营带来无限可能,加强线下商家的竞争力,而且O2O不仅仅是简单的将线上消费者引领到线下实体店,它能够做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连接,最大限度方便客户。目前在消费形式中本地消费仍占较大比例,O2O模式能很好地将电商优势发挥到本地消费中,促进线下商家的发展。在此环境下,企业要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密切关注客户行为,加深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以便有效发挥O2O模式的积极作用。
2.2 O2O跨境电商的优势
将跨境电商与O2O电子商务模式紧密结合后,O2O跨境电商也将极大的发挥出它的优势。首先,O2O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客户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线下资源,进而促成线上客户与线下商品与服务的交易。其次,O2O模式可以对跨境电商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规避传统营销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性。再次,O2O模式可以及时获取跨境电商商家的促销活动、折扣信息等,并且能在实体店中体验满意后再确定消费。最后,O2O模式将拓宽跨境电商的发展方向,由规模化走向多元化,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3 大数据
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巨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其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数量大。大多数企业每日产生的客户数据已经达到TB级,其中包括社交网络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及其他网络数据。而O2O跨境电商客户数据拥有了更加广泛的数据源,其数据规模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甚至是EB级别,并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促进O2O跨境电商的发展。未来企业会将更多的TB 级数据应用到O2O 跨境电商中。
(2)类型多。客户数据信息来源广阔、类型复杂,不仅可以从交易平台上获得客户数据,而且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客户数据。O2O 跨境电商模式下,这些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客户基本资料、客户消费记录、跨境电商企业内部业务信息等海量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还包括客户评论等反馈数据、客户行为记录、移动终端数据和社交媒体等非结构数据。
(3)速度快。客户行为产生了客户数据,而这些数据具有瞬时性,因此对客户数据实时处理的要求较高。在O2O 跨境电商模式下,需要实时分析客户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
(4)价值高。客户数据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O2O 跨境电商模式下,客户是 O2O跨境电商的核心,企业对客户数据进行精准的预测与分析,并能够提高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3 大数据技术在O2O跨境电商客户信息方面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客户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以及不同客户的消费理念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处理等,针对这些分析结果推断出客户的下一步消费方向,以此为契机,对这类客户制定营销计划,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论文将从以下几点探讨大数据技术是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客户信息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3.1 稳定客户关系
商务部数据显示,在2015年进出口双降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增速却超过30%。有专家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达6.5万亿元。显然,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跨境电商中最重要的则是依靠大数据对客户数据进行收集,O2O跨境电商平台中客户的行为分析可以通过数据挖掘进行,我们可以发现客户、锁定目标客户,保留已存在的客户,并通过客户分析寻找潜在的消费者,并针对这些客户的行为特征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个性化服务则是根据O2O跨境电商中客户的兴趣爱好和购买方向为客户推荐感兴趣的信息和商品。在一些社会网络中,客户数据在预测客户流失和推销方面有相当大的效果,比如某客户的朋友此前体验了O2O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并高度点评后,此人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关注此O2O跨境电商平台及其服务,这对O2O跨境平台的发展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更容易锁定潜在客户。
对O2O跨境平台来说,也可以利用数据与客户进行沟通,使客户对平台更为关注,极大的改善客户忠诚度与客户关系。在客户方面,可以通过跨境平台提供的商家信息,以及商家推荐来购买合适的商品,使客户的消费更加便捷。根据对客户在跨境平台的浏览数据的分析,可以从中了解到客户访问页面的相关性以及客户所要找寻的具体种类。针对这一类型的客户,跨境平台增加其所期望种类的网页链接,提高客户的浏览、消费满意度。通过数据的分析,商家能够实时掌握市场动态,使商家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制定出个性化、经济性的服务,稳定客户关系,并积极发掘潜在客户。海量客户数据的深度分析和广泛利用,可以大大提升对老客户的维护与营销效果,提高客户浏览满意度,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3.2 广告精准投放
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显示,跨境进口电商在2014、2015两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42.1%,在进口总额中的渗透率已达8.6%;预计2016年跨境进口电商的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在进口总额中的渗透率达到11.7%。通过对这些数据以及客户在跨境电商平台的浏览数据的分析,可以从中了解到客户访问页面的相关性以及客户所要找寻的具体种类。从而为O2O跨境电商平台的网络广告提供素材,并有针对性的对客户进行广告的投放,通过分析客户点击的广告种类以及对广告的反应程度,最终确定对客户实行定向广告的投放。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越来越准确、可靠,采取这种广告精准投放方式,可以为O2O跨境电商平台带来可观的利益。客户在获取广告信息后,再到跨境电商O2O体验店进行体验,觉得满意再下单购买,这样一种模式,减少了退货率,也激发了消费者购买欲,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
3.3 优化营销方案
客户数据挖掘还可以为O2O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精准的营销方案,从而及时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使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的完成消费。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可以让O2O跨境电商平台的营销方案更合理,比如价格和库存的调整等。同时,数据挖掘可以帮助O2O跨境电商平台发现客户的深层次需求,更可能发掘、识别潜在商机。利用对客户数据的挖掘,O2O跨境电商平台也可以区别客户价值的高低,针对不同价值的客户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从而达到营销目的。例如,通过对客户浏览数据的挖掘,确定客户的消费兴趣和习惯,从而推断出客户的下一个消费行为,利用网页的关联性与客户的期望值相结合,在客户期望的页面上添加导航链接、合理安排服务器缓存、减少服务器响应时间等对客户制定特殊的营销策略。
3.4 扩展增值业务
当O2O跨境电商平台的客户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建立完整的客户数据库,通过对客户数据的深入分析,从而对客户提供其他的产品和业务,实现客户数据的扩充。现阶段大型O2O跨境电商平台都在利用大数据开发新的应用,发现其附加值,能够更好的开发新业务,例如阿里巴巴聚石塔和淘宝数据魔方就是典型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开展其他企业因缺乏数据而难以涉足的某些业务,如消费信贷、企业的小额贷款等,阿里集团面向其平台商家提供日息千分之零点五的小额信贷服务,该服务就是通过分析大量客户数据来进行业务扩展。
4 结 语
O2O跨境电商进入了数据爆炸的时代,电商企业已经意识到,最准确的商务决策来自于数据支持。通过对O2O跨境电商客户信息的深度分析,以及挖掘出客户的行为特征、消费习惯和兴趣,让O2O跨境电商各方参与者获得具有极大价值的数据。大数据技术在客户信息方面的应用必将成为O2O跨境电商深入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其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国虎,孙凌,等.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电商用户数据挖掘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1-102.
[2]徐国虎,孙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线上线下电商用户数据挖掘流程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30):187-188.
[3]黄文乐.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电商用户数据挖掘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