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童话范文
时间:2023-03-25 11:1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人童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视网:NBC导演:达内尔・马丁等
演员:塞拉斯・威尔・米切尔、
雷吉・李、萨沙・罗伊茨 、凯特・伯顿
类型: 悬疑剧、 罪案剧、 童话改编剧、 灵异剧、 故事剧
一直以来各家学派都试图从不同的
角度来剖析童话故事,对于《格林
童话》这部经历6次删减、修改才
最终定版的儿童读物,人们总在不
断尝试还原它最初版本或者揭示故
事中隐藏的寓意。最近十年,国内
实的格林童话》等书。在国外,这
类的图书也一直热销。无论是图书
还是剧集,看过之后,人们都不免
会想起这句歌词:“童话里都是骗
人的!”这一次美剧《格林》,又
给这个经典童话一个新的诠释――
原来那些根本不是童话,它们是智
者的警告,这个世界中存在大量的
超自然生物,它们试图侵占世界、
毁灭人类,而“格林”的任务就是
阻止它们的阴谋。
在介绍这部美剧之前,先来看看前人
是如何解读《格林童话》的,《成人格林童
话》的封面这样写道,这是一部“母亲念给
女儿听,会不由得羞愧脸红的故事集”,
《真实的格林童话》中标明这是“格林童话
原本再现”,并且写明“这是一本绝不能给
孩子看的书”,还有此书将带血的水晶鞋作
为封面……对于这部书的剖析从精神分析层
面到历史层面,众说纷纭,不过可以确定的
是原本的《格林童话》里面有不少凶杀、欺
骗、近亲、性暗示等情节,格林兄弟在
再版这部童话时,做了不少的删改,将那些
最引人争议的部分彻底删除。也许,这本应
是一部属于成人的童话,比起书中有些残酷
和沉重的解读,美剧《格林》带给观众的是
充满悬疑、惊悚的故事。
一位穿红衣服的大学女生晨跑时遭不
明来历的生物袭击,被撕成了碎片。刚刚
获得侦探资格的Nick Burkhardt与搭档Hank
Griffin赶到现场进行勘验,发现树林的泥地
里有一个清晰的大脚印,他们由此推断出凶
手所穿的鞋型和鞋码。在办案过程中,Nick
多次产生幻觉,看见一些他根本不认识的
人变成了“怪物”。Nick的姑姑Maureen
(剃着一个很诡异的光头,像是做放射性
治疗的病人,后来才知道是得了绝症快死
了)突然登门拜访,与Nick的同居女友相
谈甚欢。Nick回家后,Maureen拉他出去
“散步”。Maureen试图将家族秘密告诉
Nick,但一个长着恶魔嘴脸的人拿着一把
“死神镰刀”扑上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战
斗随即开始。看似弱不禁风的Maureen突
然变成一个身手不凡的绝世高手,最后Nick
开枪击毙了那个恶魔,但Maureen已经身
负重伤。Maureen在昏死过去前将一条项
链交给Nick,还道出了他父母被谋杀的真
相。原来Nick家族的祖先曾隶属于一个代号
“格林”的猎人集团,专门去消灭怪兽,保
护人类。Nick在姑姑的拖车里找到许多“格
林”用具(猎魔武器为主),还有一本厚厚
的《怪物指南》。他根据“指南”保护了
“小红帽”,和善良的“大灰狼”成为朋
友,开始了漫长的“打怪之旅”。
因为对小红帽的故事太熟悉了,所以
一看到穿红帽衫的女学生,我第一时间反应
出第一集故事的主题,在每一集故事的开
场,都会引用原著中的一句话,不过对于我
这种分不清“格林”和“安徒生”,对于
《格林童话》仅停留在漫画阶段,知道的
故事手指头加脚指头就能数清的中国观众来
说,这句话的作用仅限于在阴森的背景下增
添一点恐怖气氛……多数故事都是演到一
半,我才能猜到对应的原著,可以预想到的
是,随着剧集的展开,会有很多我们不熟悉
的“童话”故事上演。
《格林童话》有200多篇,对于观众,
特别是中国观众来说,看剧集《格林》会越
来越难找到童话的影子,但是对于编剧来
说,各种“怪物”编下来,弄个9、10季都
不带重样的,不过这个怪物界的关系网也必
然会复杂得可怕,编剧自己整明白恐怕都是
件难事。不过这是以后的事,现阶段,能将
目前摆在观众面前的几个疑问编得圆满了,
就足以吸引眼球了。Nick的女友到底是不是
怪物?又或者属于某种力量?蜜蜂目前看来
是“格林”一伙的,但是他们身后又有怎样
的故事?警察局长是皇室后裔,他到底想对
nick做什么?
《格林》和另一部美剧《传说》
(Once Upon A Time)一样打着童话牌,
但故事的基调更黑暗、题材更严肃。如果说
《传说》还有一点童话味道,那么《格林》
和童话就没有任何关系了,事实上《格林》
就是一部混有灵异元素的罪案调查剧。罪案
剧一直是美国人和本人的最爱,再加上童
话噱头,俨然“神话”版的《犯罪现场调
查》。敏感一些的观众已经察觉,该剧有这
很多熟悉剧集的影子,“不太妙的是有种
一集处理一件事的Supernatural(《邪恶力
量》)感体现在了这两集之中。在每一集的
末尾出现“job nicely done!”(任务漂
亮完成)的感觉实在是有点柯南。”也不能
太刁难编剧,实在是剧迷太见多识广,想编
出新花样可不容易。该剧每一集的流程可
以总结为:耸人听闻的凶杀――Nick发现是
非人类干的――Nick去翻书找资料or去找狼
人小兄弟――Nick知道具体是什么以及怎么
消灭他们――Nick和狼人小兄弟成功消灭他
们。中间隐约穿插一条若隐若现的主线:究
竟幕后大Boss想要做什么?这种“主线+支
线任务”的感觉让观众感觉更像是玩冒险游
戏而不是充满谜团的剧集。不过《格林》也
有它“抓人”的本领,你总想看看他会怎么
讲下一个童话故事,而这一切的背后又究竟
隐藏着什么。编剧也是抓住了观众的好奇
心,不过还是要借用剧迷的话泼点冷水:
“Supernatural我看得实在不多,可能是因
为对每一集末尾兄弟俩欢乐收鬼又过一劫
的公式式剧情实在不感冒了。相比较而言,
《美国恐怖故事》的谜样色彩浓厚许多。打
悬疑牌的东西最怕是被观众抓住确定性的线
索,因为那样会让剧情大大减色。”
烦恼还是留给编剧,话说回来,《格
林》算是一部不错的大杂烩,怪兽剧、恐
怖剧、罪案调查剧该有的东西都被囊括其
中,虽然成本不高,但特效还过得去,里
面的各种“怪物”多数用化妆弥补术而非
电脑特效来创造(《行尸走肉》造僵尸的
方法),老鼠、猪、熊、狼都能幻化成人
形,特别是里面还有蜘蛛精,不免让人联
想到国内近期热播的《新西游记》,从某
种意义上说两部剧还真有一些相似之处,
除了都是以打怪为主要内容,它们还都挺
会吓人的。只不过《格林》是有意通过各
种突发事件、冷不丁出现的恐怖画面达到
惊悚的效果。
不经意间《格林》成为了NBC的头
牌,开播就收视飘红,而且成功得到续订。
该剧的成功,与其被安排在星期五播出有一
定的关系,同时段的竞争对手《危机边缘》
和《邪恶力量》虽然都面向年轻的成年男
性,但是两者这一季表现都不算好,特别是
《危机边缘》,尽显颓势,这给了《格林》
很好的上位机会。需要说明的是,很多美剧
都有一个问题,往往第一季很不错,构思精
巧、新颖,可是到后面质量下降很快,要保
持每一集都有紧张的气氛和吸引人的剧情,
篇2
儿童成人化
童年是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儿童与生俱来的坦率、天真、好奇、自发的能力如今已经被视像符号和文化逐渐淹没了,在电视上很难找到儿童的痕迹。我们发现,无论是观看电视剧还是情景喜剧,节目中的儿童和成人,在各自的兴趣、语言、服装表现上都没有多少差别了。
由于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让一个人“长大成人”,甚至为了适应社会的种种规范和要求而“拔苗助长”。于是,孩子变得不再孩子气,成人则变得愈加世故老道。我们失去的正是柯罗所说的“不带偏见地去观察自然的儿童眼光”。儿童时代与成年时代的界限日渐模糊。电视帮助人们形成了新的社会生活情境,这种情境与现实环境不同,人的社会角色与特性因此也发生了改变。孩子同样可以看到电视中呈现的关于大人世界的描述,这些描述远超出少年儿童日常接触的生活经验,使儿童心智早熟。
在我国目前的电视形态中,娱乐节目对市场反映最为敏感也最为依赖。电视娱乐化的结果是使儿童电视节目成人化色彩浓厚,缺少儿童节目应有的特色。正如罗伯特·皮特曼所言:现在的孩子们是由电视培养大的,他们很本能地去感受而不是用大脑去思维。所以,不要考虑什么逻辑的问题,只要控制住他们的感觉,你就控制住他们了。①
“电子媒介肆无忌惮地揭示一切文化的秘密,它已对成人的权威和儿童好奇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众所周知,好奇心是儿童的本能和天性,但它的发展却有赖于人们日益清楚地了解通过秩序井然的问题来揭示各种秘密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电视媒介将儿童与成人世界合二为一,孩子们还没来得及提问题,就被媒介塞满了一大堆他们无法理解的问题答案,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身边几乎没有儿童了。那么,为什么成人要剥夺儿童自由自在、不拘礼节以及自发游戏的欢乐?为什么要儿童经受职业训练、集训、紧张、媒体渲染所带来的种种辛苦?波兹曼认为答案是:传统上有关儿童的独特性的假定正在迅速消亡。
可见,电子信息环境正在使儿童的童年消逝。波兹曼指出:在儿童与成人合一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和精神意识都发生了“孩子气”的蜕化降级,成为娱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波兹曼还在其重要著作《童年的消逝》中总结:在电视时代,人生有三个阶段:一端是婴儿期,另一端是老年期,中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成人化的儿童”。在此,童年的消逝,并非说特定生理年龄的生命群体不复存在,而是指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特征已经模糊。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边界,尤其是娱乐时代的来临,进一步填平了童年与成年之间的文化鸿沟。成年人已不再具有明确内容,相对而言,“童年”也不再是一个明确概念。电视节目里的儿童都被描绘成小型成人,而电视则以成人的材料为基础去塑造一种全新类型的“成人化儿童”。而且电视把现实放大到了最大限度,把孩子气的当下满足转化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把人们拖进了炫目的虚幻世界中。
另外,一些典型的少儿电视节目,像《超级少年》、《超级宝宝秀》、《银河之星大擂台》等,包括一些让少儿来当主角的电视广告,电视台都把娱乐的看点聚焦在少年儿童身上。这些孩子在模仿成人的时候,他们的才艺展示为什么能娱乐这么多成人观众,并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喜欢呢?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被模仿的。成人观众作为一个主体,面对少儿这样无知的模仿,得到了一种主体被确立后的满足性。而这种欣赏品位充满了强烈的商业气息,是成人的话语世界对儿童世界的侵入。
电视节目以其刺激性、碎片化、模式化的面目投观众之所好,“好看”似乎成了大多电视人梦寐以求的传播境界。电视迫使整个文化走下神圣殿堂,暴露出一个个禁忌:过度自恋、、虐待…每一种现象都失去了原本只属于成年人的角色。
成人儿童化
哈特莱在《看不见的虚构物》中认为,电视对观众的虚构是将其儿童化,“对电视业来说,电视是一个儿童政权。受众被想象成具有儿童般的品德和特性。当然,这个政权并不是无时无刻都控制着每个地方的所有电视。但是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即目标受众群越大,他们被儿童化的程度就越高”。②在成人儿童化的电视娱乐里,成人和儿童、傻子与智者没啥两样。文化和精神意识都发生了孩子气的蜕化而成为幼稚和肤浅的。电视视觉文化和娱乐文化为今天的成年人开辟了一条复归儿童的梦幻之路,观看似乎成了的唯一源泉,成人的其他功能开始退化,甚至变得像婴儿一样软弱无力。不过这种回归状态不是像儿童那样对自我形象感兴趣,而是对屏幕上以假象的方式实现的种种幻想如痴如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成人儿童化”的心态是受“自恋情结”影响的典型表现。当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和消费主义加速了自恋型人格的发展。有强烈“自恋倾向”的人通常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真实的和可靠的,人活着只是为了自己。这种心理强调一种以进入虚幻世界为目的的心理宣泄。通过将内心的焦虑投射到外在对象上,将外物变成心理镜像,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巨大压力。
我国学者潘知常等把这种“成人儿童化”的状态称之为“后儿童心态”,这也是自恋心理的典型表现。于是,“电视荧屏在今天就成了那喀索斯的镜子,一个恋己癖展示的所在”。也正如MTV歌曲《快乐宝贝》里的宣言:蹦蹦跳跳,玩玩闹闹,正因为年少,有些单纯,有些天真,其实不重要。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他们根本不知所措。因此在虚拟世界中追逐一切,崇尚一切,在儿童世界中逃避现实压力和责任,从而使他们永远是“后儿童”,内心永远长不大,极容易患心理感冒,情绪化很重,这就是“后儿童”的普遍心理。他们需要不断通过电视娱乐来麻醉自己以保持自我感觉良好,而对游戏的酷爱和痴迷则是这类成年人的特征。
美国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曾把数字时代形容为“没有尽头的青春期”。在数字时代的游戏空间里,孩子是最大的。数字时代的统治法则是“孩子为王”,岁数大的将服侍岁数小的。成年人若不回转,则会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游戏本身无法向大众提供除了休闲、娱乐之外更多有益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找回了童年”,但成年人应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深度却因此而消逝。
注释:
①王甫 鲍玉珩:《当代美国电视──文化艺术与商业》,华龄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
篇3
外出务工大军的母国相信,这些子民寄回的外汇是改善他们国内生活水平的一次绝佳的机会,而德国的城市欢迎大批外国劳力的供给,却不愿为外来移民永久定居提供任何帮助,因此绝大多数外出务工者不能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进而无法享受德国慷慨的社保制度,买房安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待到冬天某个时候,1.63亿外出务工者中的大多数人将不得不想方设法购买一张返乡车票。
这差不多就是中国当前城乡人口年度流动的现状。截至2012年末,中国有1.63亿外出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的“城中村”,且这一数字正以大约每年3%的速度增长。当然与德国8200万人口相比,1.63亿移民的规模很大;而相比之下,1.63亿外出农民工仅占中国总人口的12%,中国的外出农民工在就业地的待遇,并不像杜塞尔多夫郊区的希腊籍或英国籍移民那样受到另眼相待。由于城市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在经济地位、语言文化以及获取社会服务的状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这一比方并非完全离谱,重在强调农民工现象的大致规模。
近些年,要求解决中国城镇及工业区外出农民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机会不均等问题的呼声不绝于耳。无论三中全会还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虽然没有政策细则出台,但中央政府增加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社会服务政策的主旨十分明确。本文试图分析这些人面对的困境,并探讨未来可能的政策方向。 中国农民工群体分析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外出农民工包括住户中外出农民工和举家外出农民工。
从就业地区分布看,中国东部地区务工人数占农民工总数的64.7%。2012年东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放缓,中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6%。这一变化反映出工业内迁以及内地服务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农民工趋向于在离家较近的地点务工,方便兼顾工作和家庭。
从年龄构成看,农民工年龄正逐年上升,同中国人口老龄化相一致。2012年,16岁-20岁的农民工占5%,较2008年的10.7%显著下降;21岁-40岁的农民工占54.4%,该年龄段的农民工在总量中占主导地位,且较2008年的59.3%有所下降。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5%。
从文化程度看,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正逐步上升。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占60%,较2008年的47%有所上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超过10%,较2008年显著提高。这意味着有技能的劳动力数量正在增加,这有助于解释近几年农民工工资升高的原因。然而,近几年农民工接受教育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令人担忧。
从行业分布看,过去十年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变动不大。2012年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两项分别占据农民工总量的35%和18%。2008年-2012年,建筑业农民工数量稳步增长,但制造业农民工所占比重正逐年下降。
从收入状况看,农民工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2011年,农民工年收入增长接近20%;2012年增幅回落至12%。目前农民工月均收入为2290元,年均收入为27480元。目前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民工收入差距仅为2.6%。
从社保参与状况看,社保覆盖外出农民工的比例几乎未变——仅17%的外出农民工参加了工作地医疗保险,不足25%参加了工伤保险,不足15%参加了养老保险。其中最大的障碍在于农民工很难获得一份正式劳动合同;约44%的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这一比例较十年前几乎没有任何改善。
农民工进城后,多数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行业,普遍仅有中学学历,收入相对较低且通常未纳入社保体系。 推进农民工城镇化
有效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未来十年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会决定提出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部分城市已开始试点户籍制度改革,基本思路是逐步扩大非本地户籍人口享受本地公共福利的范围,同时减少对转户口的限制。上海、深圳、浙江、广东、江苏等省市都实施了居住证制度。由于这类居住证绕开了户口问题,它们或将是未来的解决方案。
总体看来,多数城市的居住证试点仍然优先面向高技能人才及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外来人口,多数农民工仍被排斥在外。下一阶段的改革需统筹协调户籍、财政、市场及土地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我们希望未来的改革能涵盖以下领域:
将居住证制度扩展至城镇。非户籍人口可以基于居住年限和其他因素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但中央政府有必要为居住证制度的建立提供财政支持,为推行力度较大的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激励,同时为居住证持有者可享受的公共服务种类和范围设定全国性的基本标准,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应包括允许农民工子女在公立学校入学、为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或现场技术培训、医疗及养老保险、允许农民工享受所在地保障性住房。
提供持续有效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导致各地支出缺口很大。并且,地方政府没有多大动机对未来可能流出本地的人口增加支出。中央和省级政府需在居住证的发放数量和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提供更多透明的支撑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接纳更多农民工的城市能够获准留存更多增值税收入。
增加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数量。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更为合理的用人单位/员工社保缴纳比例体系,降低当前占工资42%的过高的缴费标准,并进一步推动新《劳动法》的贯彻落实。提高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推动更多农民工及用人单位参与社保缴纳。
篇4
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拒绝庸俗无聊的生活,把清澈的目光投向为现实而忙碌的生活空间之外。他们的内心是孤傲的,他们以清高的品性冷眼打量着世界,他们用自己的标准严格地要求着社会。然而,天妒英才,很多优秀诗人的生命却只能如昙花一现,就像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个在黑夜里探索多年的才子,给中国诗坛注入了一股朦胧的色彩,最终也让自己消失在这片朦胧中。天才的诗人,却未能把握住自己的理智,在精神的迷失中走上了绝路。理想不能实现,生活总是充满无奈,而自己却又不能扭转这种局面时,孤傲清高的诗人很可能会选择一条不该选择的道路――自杀。自杀,仿佛是他们唯一能够从无奈的人世中解脱的方式,也是他们借以向世人表明自己心声、希望唤醒世人知觉的一种手段。
生命留痕
长不大的孩子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
顾城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当别的孩子还是拖着鼻涕、懵然无知的年龄,他已经开始用诗构筑自己的童话王国。他只相信自己编织的童话,也相信自己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的同一:“我们相信习惯的眼睛,我们视而不见,我们常常忘记要用心去观看,去注视那些只有心灵才能看到的本体。日日、月月、年年,不管你看到没有,那个你,那个人类的你都在运行,都在和那些伟大的星宿一起烧灼着宇宙的暗夜。”他甚至坚信,诗人应该像上帝一样,“具有造物的力量”。
人物剖析
诗人,往往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这是他们梦中的伊甸园,是他们超越世俗、用诗的语言拼砌成的彼岸圣地。顾城是诗人中的佼佼者,当然对世界有着更美好的憧憬。然而,诗人也不能仅靠精神活着,他们也需要生活在物质的基础上,以一个凡夫俗子的身份去面对生活。顾城幻想着被宠坏,不愿意长大,不愿意去承受生活中那些凡俗之事的困扰。可是,这于他来说只是一种幻想,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他对童年的迷恋,正是他生活理想的鲜明流露;他对现实的逃避,表现出他精神世界的无奈。因而,在两个世界之间,他艰难地挣扎着,最终,在灵与肉、价值与功利、审美与理性的微妙平衡被打破后,他只能放逐自己,与世俗隔离。
生命留痕
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诗人
1956年,顾城出生在一个诗人家庭。小时候,顾城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他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他那时干的最多的事,是走到离地不高的大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看自己”。上幼儿园时,每次姐姐顾乡去接他时,“也就不在玩闹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热衷躲在一边看树或者看蚂蚁。”
在渴望与外界交流和退回内心的“心理拉锯”中,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及至“”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
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见的装束,是戴一顶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兰演讲时是这样,1992年12月在德国演讲时也是这样。一顶高高的帽子,在诗人的国度里,又何尝不是一顶想象中的王冠呢?他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顾城后来和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上养鸡种菜的生活也颇有独立王国的意味。
人物剖析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堡,但是,一般人往往不能在城堡中寂寞地生存,而需要不断走出城堡,去欣赏外面的风景。诗人就不一样了,尤其像顾城这样杰出的诗人,他们最在乎的是自己内心的这一片伊甸园,而对外界,则往往会表现出排斥的姿态。顾城从小就“不爱热闹”,因为他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可以尽情地与生活交流,他可以沉浸在一种无比的充实与快乐之中。对着镜子看自己,在幼儿园里看树或者看蚂蚁,“”立独行,在国外个性鲜明。每一种表现,都会让我们看到一种对自己的尊重。这种对自我的强调,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抗,而只有这样,他才获得一种生命里的安宁。
生命留痕
理想破灭,生命终结
妻子谢烨和顾城在火车上曾有浪漫的邂逅,他们有着童话般柏拉图式的恋情,整整延续了四年。四年中谢烨一直在“柔和地拒绝他的求婚”,在顾城纯情派诗人的光环下,她最终选择嫁给了顾城。
1988年3月,谢烨在奥克兰医院生下儿子小木耳。
移居新西兰后,在与奥克兰隔海的一座小岛上,顾城突然见到了20年梦中寻找的地方,立即买下了这岛上的一栋小屋。谢烨温顺地带着小木耳随顾城住进了激流岛。顾城在生活上依赖谢烨,谢烨更像个母亲,照顾着顾城并顺应顾城许多怪念头。顾城要接英儿上岛,谢烨为英儿买机票。为了英儿的绿卡,谢烨甚至想与顾城离婚,让顾城与英儿结婚。
在美丽的海岛,顾城拥有了两个爱着他的女人,他那美丽的童话就要实现了。这时,遥远的德国给顾城寄来了讲学的邀请。想到讲学一年,就有钱在岛上造起大大的漂亮的白房子,顾城才不情愿地与谢烨一起离开了海岛,离开了英儿。可是,顾城去德国不久,英儿席卷了在岛上生活的痕迹,不辞而别,找了一个教气功的外国老头。从此,顾城发疯似的满世界找英儿。
在这个时候,贤淑的谢烨也选择了离开。在顾城的眼里,没有了所爱的人,死亡就是唯一的出路。1993年10月8日,一个曾经无比幸福、深爱着丈夫的妻子死在了也曾经深爱过她的丈夫的手中。
人物剖析
真正的诗人总是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的,虽然有时也很苦闷,但始终也不肯放弃理想。他们不断地鼓励着自己,尽最大努力去憧憬,去设想,希望那个理想中的社会在某一天会突然降临在自己的周围。然而,当他们用这种力量支撑着自己一路艰难地前行,却发现生活会欺骗自己时,他们内心的绝望也便油然而生。在那个海岛上,顾城拥有两个爱着自己的女人,享受着他认为理想的生活,那一刻,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可是,赴德国讲学时,英儿的离开,却让他的心灵遭受了重创。这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他的灵魂不再安宁,于是,他殴打妻子致死,并将自己挂在了树上。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欲望,更看到了一种爱恨难解的困惑。
生命留痕
封闭的心灵
顾城定居新西兰激流岛后,因为收入微薄,要贴补家用,便在自家房子旁边圈了一块地,养了几百只鸡。有一次,有一条狗咬死了顾城的两只鸡。为了报复,顾城在鸡舍周围布下了钉子,但他还是觉得不过瘾,最终布下了老鼠药。当妻子谢烨说他此举太过分的时候,顾城说他妻子是假善良。他的老鼠药毒死了周围居民家的猫,他却没有承认是自己干的。
顾城养的鸡最终引起社区内其他居民的不满,一是因为生活社区被顾城变成养鸡场,太吵闹,二是因为观瞻、气味、污染等环境问题。社区官员几次上门,代表全体居民,要求顾城将鸡处理掉,顾城当然不愿意,他认为在一个自由的世界有养鸡的自由。最后,社区居民不得不动用法律手段,法院下达了判决书,要求顾城在限期内自行处理,否则将强行处理。结果,顾城拿着刀进入鸡舍,几百只鸡尸横遍地。然后,顾城把鸡脑袋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交给社区官员,证明自己已经把所有的鸡都彻底处理了。社区官员吓得当场逃跑。
这件事情后,顾城对他的妻子说:全世界都在欺负我。而且,为了发泄,顾城还到山坡上随意挥砍大树,整整砍了一个星期。
在他居住的社区,居民们都认为顾城是一个怪人,甚至可能是疯子,幸亏有他的妻子谢烨极力在邻居之间化解、调和着各种矛盾,否则,他真的不能在社区里生活下去。
篇5
对一些专职儿童医院的调查表明,儿科专用药物不超过50%,一多半也必须用成人药品分割服用。有些小儿专用剂型(如宝咳宁颗粒、头孢氨苄糖粉、核络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多潘立酮混悬液等),由于包装规格或含量太大,并不适合所有年龄的小儿服用,多数情况下也必须另外分割成1/2包或1/3支,或从100毫升的大包装里倒出几毫升供患儿服用。
对一些小儿家长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患儿家长都认为成人用药与小儿用药只是剂量大小的不同,只要注意减量,大人用药是可以用于小儿治病的。有80%的患儿家长承认,自己曾让孩子服用过大人吃剩的药物治病,或者到药店买过成人药给孩子分割服用。
造成儿童用药成人化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是目前我国医药市场上儿童专用剂型的异常短缺。对社会药店的调查表明,一般药店在所有经营的药品中,儿童专用剂型一般不超过5%。目前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国内市场90%临床常用药物都没有儿童专用剂型,而在仅有不到10%的药物中有儿童剂型,这些儿童专用剂型大部分也是外资或合资企业生产的,价格普遍偏高,而且多数属非处方药。
儿童用成人药存在严重隐患。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很多成人能用的药物,即使在减小剂量的情况下小儿也不宜服用。例如,常用的抗过敏药和抗眩晕药盐酸异丙嗪,易致幼儿惊厥,所以3个月以下小儿禁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易致儿童烦躁、焦虑、入睡困难和神经过敏,2岁以下儿童慎用。盐酸苯海拉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新生儿、早产儿禁用。氢溴酸东莨菪碱有抗胆碱作用,10岁以下儿童慎用。抗酸药西咪替丁、盐酸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其大部分从肝、肾代谢,8岁以下儿童禁用。再如,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吗丁啉),可致1岁以下小儿发生中枢副作用,故1岁以下小儿慎用。 驱肠虫药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其大部分从肝、肾代谢,2岁以下儿童禁用。双羟萘酸噻嘧啶,其大部分从肝、肾代谢,1岁以下小儿禁用。
外用药对小儿来说也不是很安全。如新霉素滴耳剂可致婴儿听力受损,故婴幼儿慎用。成人用的滴鼻净,小儿使用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不可使用。 氢化可的松软膏、醋酸曲安奈德软膏(皮康霜),可致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干燥及萎缩、伤口愈合延迟、紫癜等,婴儿慎用。喹诺酮类药物(沙星类)小儿应用有可能影响软骨的生长发育,因此我国已有规定,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宜应用。
不少中成药小儿也不宜服用。如藿香正气水,因含酒精,故小儿禁用;仁丹因含朱砂,故婴幼儿及儿童忌服;麻仁润肠丸,因其可致泻,儿童不宜长期服用。此外,龟鹿二仙膏因易致鼻出血、烦躁等,六神丸中含有蟾酥、雄黄等剧,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因此,均不适合婴幼儿服用。
研究证明,花粉制剂成分复杂,除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性激素。花粉所含的为量不多的性激素类物质能呈现出显著药理作用。因此认为,不应把花粉制品作为滋补品向儿童、青少年推荐,以免引起儿童服用后可能会出现的性早熟及其他生理功能失调,给身心发育带来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小儿在服用成人药物时,往往必须把成人用药进行分割,而有些药物又不宜进行分割服用。如毒性较大的药物地高辛,成人服用时一般一日半片,最多服1片,小儿服用时则只能服1/10片甚至1/20片,这时家长很难正确分割,也就是说很难保证服用剂量的准确,要么服用剂量不够,起不到治疗作用,要么就是超量而产生毒性反应。这类药物还有西地兰、氨茶碱、麻黄素、心得安、苯妥英钠等。一些药物胶囊、缓释片、控释片、多层片、肠溶片等,分割之后就失去了药物制剂的特殊保护意义,要么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产生毒性,要么会降低药物疗效,甚至使药物失去作用。还有些胶丸或滴丸药物,根本就无法分割。这些成人用药多属小儿不宜应用之品或无法应用之品。
此外,家长强行让儿童服用不方便的成人药还会降低服药的依从性。很多成人用药外包装、剂型、规格、色泽及口感都不适合儿童使用,使儿童服药时产生抵触情绪。很多成人用药不加矫味品,味道很苦,分割或轧面后服用味道更苦,孩子很难接受,造成孩子服药困难。
儿童用成人药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最为突出的是注射剂。成人注射液儿童择量用分剂量困难,造成的药物浪费也是惊人的。如大输液,厂家供货一般是每瓶500毫升,最小的也是每瓶250毫升,而儿科常用100毫升、50毫升,甚至更小。对于一家拥有80张儿科病床的县医院,每天就需要有两名护士专职来排放液体,稍有怠慢就影响临床治疗。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影响治疗,大量排出液体的过程也容易增加所留用液体污染的机会。儿科每天都有大量的糖水和盐水被排入下水道。对于某些只有成人规格而临床上又必须使用的药物,如维生素B12、氯化钾等注射液,按儿童剂量使用后,余药不宜存放,只得丢弃。一些价格便宜的药品这样的浪费还可以让患儿家属接受,但对于一些贵重药品实则是让人心痛,也往往容易诱发医患纠纷。如一种叫“多种微量元素”的注射剂,每支10毫升,每支30多元,小儿每次只用1~2毫升,其余弃去,每支浪费20多元。目前常用抗生素大多数是只有成人用药,没有小含量的儿科专用制剂。如一支进口的阿奇霉素,小儿只用1/5,丢掉4/5,这是常见情况,眼睁睁地看着患儿每用1支就造成百元浪费谁能不心痛?头孢类抗生素几十元1支、100多元1支的不在少数,因为含量太大,很多情况下小儿都用不了1支,全国每年到底造成了多少这样的浪费,尽管没有专门统计,但数字肯定是惊人的!
小儿用成人抗生素所带来的隐患还远不止是金钱的浪费。被排放掉的抗生素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污染动植物以及地下水源)更是后患无穷! 有可能造成他人过敏,还有可能使环境中的致病菌出现耐药性或发生耐药性变异,有可能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超级细菌”,一旦再感染他人,抗生素治疗将无效,缩短了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最终让人类在耐药性细菌感染面前束手无策。
篇6
2019年上海市成人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评卷工作已经完成,将于11月14日开通成绩查询。请考生注意以下时间安排:
一、成绩查询
11月14日(星期四)18:00起,考生可登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招考热线”网站(shmeea.edu.cn),点击首页下方“成绩查询”栏目进入,再选择“2019年上海市成人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成绩查询”进入查询界面,输入本人准考证号和密码(初始密码为网上报名使用的证件号码后六位非字母的数字)查询成绩。
二、成绩复核
考生若对本人成绩有疑问,可于11月15日(星期五)9:00-16:00,登录“上海招考热线”网站申请成绩复核。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考生使用准考证号作为用户名登录成绩复核系统,初始密码为网上报名使用的证件号码后六位非字母的数字,登录后可以修改密码。
2.登录后需根据系统提示,填写所提示的部分科目成绩以验证身份。
3.身份验证通过后,在申请页面中勾选申请复核的科目后点击“提交申请”,看到提示“提交成功”的红色字体即表示申请完毕,退出请点击“退出系统”按钮。
4.考生如需修改勾选信息,可在开通网上申请的时间段内再次登录系统修改科目。复核科目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网上提交的最终申请科目为准。
5.考生网上填写完毕后,应退出系统重新登录,查看确认本人申请的复核科目。
篇7
关键词:儿童语言;成人化;形成因素;影响利弊
一、儿童语言成人化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在某些少儿节目中,有些小朋友在主持人问及问题时,小朋友们会说一些很“成人”的语言,或煽情,或官僚,例如小学生阶段的儿童会说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请大家要节约水资源,不要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变成我们自己的眼泪”等等这些专业性用语;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有些孩子大谈自己的“爱情观”或者是炫耀其女(男)朋友这类现象,这些情况,也许是父母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让小朋友们提前记住的;也许是儿童通过日常被父母或其他成人潜移默化所影响的。这类现象被称为儿童语言成人化现象,它指的是儿童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平日里不分褒贬义地积累的成人在类似环境中的用语,即超出儿童该年龄段所应掌握的词汇、句式范围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
二、儿童语言成人化的利弊分析
1、利的方面。能够促使儿童语言的发展,增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发展也能够带动思维的成熟化;成人化用语的使用,使儿童需要自行理解加工所用的语言,这样会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是通过模仿来进行语言学习,学习越多的遣词造句,儿童的模仿能力越能够得到提升;
2、不足之处在于。儿童使用超出该年龄段所应掌握的语言词汇,造成儿童语言发展跃过了儿童时期的直观形象积累阶段,容易使儿童产生对语言的;使用于成人化用语,使儿童的语言失去了本该有的天真单纯,是对儿童的一种拔苗助长;成人化用语不仅超越了儿童自身语言环境,且儿童的智商尚未成熟,对语言缺乏分辨和选择能力,没有形成健全的理解力与想象力,他们使用成人化语言仅是感觉好玩而去无意模仿。这种无意识的刻意模仿,可能与他们所领会和表达的意思截然相反,容易令幼儿辨认语言产生混淆。因此,儿童语言成人化可能会引发认知错乱,认知能力下降,进而引起儿童智力发育不良;语言是交流的桥梁。儿童使用成人用语,可能会导致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出现代沟,使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的世界,也就失去了以儿童视角观察世界的机会,丧失了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发自内心的探求欲望。
三、儿童语言成人化的影响因素
幼儿期是每个人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幼儿语言发展表现出较强的模仿性和语言的无辨识性:幼儿从无意识倾听到无意识记忆,再到有意识模仿,幼儿语言表现出较强的模仿特点;幼儿通过模仿记忆来进行语言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是不会判断该语句所传达的观念是否是正确的。因此,儿童在生活中直接或间接能够接触到的人事物都可能是儿童语言成人化的诱因。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生活环境总结出,导致儿童语言成人化有以下三个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个体生理因素。
1、家庭因素。父母是儿童的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教师,儿童从出生开始最早接触、相处最多的便是父母,家庭也是儿童长期所处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教育所达不到的。父母在儿童的心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及模仿性。儿童会有意或无意的模仿父母日常的言行,因此,父母在与他人交往中所使用的成人语言会被儿童潜移默化的接收,经过自己理解而在其他环境中使用。同时,家庭构成的健全与否、家庭氛围是否和睦,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家庭构成健全、父母相处和睦,有利于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双面成长,从而语言方面也能够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接收成人化用语可能是通过模仿父母与他人的交往,也可能是来自于家庭的鼓励和引导;如果儿童是处于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相处不融洽的家庭环境,那么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碍,从而导致生理发展也受到影响,这种教育下的儿童,一种结果是语言发展不顺速度变缓;另一种结果是儿童学习到来自于父母的负面成人用语。
2、社会环境因素。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媒体的广泛传播与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儿童语言获得的途径多不胜数。电视中少儿节目的成人化倾向,网络中、血腥暴力的语言的大肆传播,“选秀”节目中儿童使用成人化用语受到赞扬追捧的风气,导致对儿童及父母形成了“孩子使用成人用语才是主流”的误导,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愈加“早熟”。个体都是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儿童也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儿童与父母、同伴、师长、长辈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接触时间较多,会不自觉地未加辨别地模仿这些人的日常交际用语,然后在脑内经过自己的加工处理形成自我用语;与地位平等、年纪相近的同伴之间的互动,其相互作用显得尤其深刻,生活中、学习中、与之一起参与游戏的伙伴,对幼儿的影响作用绝对是不容小觑的。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幼儿间会十分自然地形成模仿和被模仿的关系,进而互相影响。儿童使用成人化语言在某些时候会获得父母、长辈、师长等的赞扬,也会获得其他小伙伴的羡慕与钦佩,这些都是鼓励儿童继续学习、模仿并使用成人化语言的因素。
3、个体生理因素。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儿童的心理发展较为成熟,稚嫩简单的语言不能满足这类儿童想要表达的想法,他们的生理发展足够让他们学习、接受并使用较为成人化的语言。再加上现在的父母都很注重早期教育,提前开发孩子大脑的潜力,使得孩子们在接受语言信息上变快,思维也随之成熟化。
四、避免儿童语言发展成人化的策略
1、必须控制孩子看电视、接触网络的时间。儿童语言成人化大都是对影视作品的模仿,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儿童,大众媒体对他们的影响比对任何一代的影响都要大。如果孩子每天长时间的观看电视,他们或许会不愿与人沟通、交流,有人甚至患了幼儿孤独症。因此,家长不仅应该控制孩子观看的时间,而且应对观看的内容有所选择,让媒体成为孩子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2、家长应尽可能地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引导儿童正确的学习,有选择的模仿。有些父母会忽略孩子天生的模仿力,忘记自己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因此他们会不够注意自己的言行,也不会限制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很可能会学习到过于成人化的东西。
3、家长应该负责任的观察儿童身边常来常往的人际关系,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恰当地处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自己与哪类人交往,也会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产生影响,如果儿童接触的就是语言早熟的小孩,那么久而久之自己的语言方面也会出现“成人化”倾向。
参考文献:
[1] 王妮娜.《浅析幼儿语言的早熟化[J]》.理论研究,2012(04).
[2] 官旭琼.《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J]》.幼教天地考试周刊,2009年第39期(上卷).
篇8
传统博物馆作为一种为公众提供学习、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其主要功能还处于静态的展览、教育的形式,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公众文化意识的不断觉醒,传统的博物馆在公益性运作和新兴文化实体空间飞速崛起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抓不住公众的心。根据国家文物局2015年的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到2015年初,全国备案博物馆4165家,而无论是国有博物馆还是私人博物馆,其运作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公益参观与门票经济。单一的静态文化展示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中公众对文化深层次价值的需求。
2015年3月,拙玉馆以一种新的模式在泉州文创产业聚集地----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开业,自开业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传统博物馆的单一特性不同,拙玉馆选址于文创园区,并且不再以静态的藏品展示为主,在空间布局上,它包括了以古玉鉴赏区为主的品茗交流区、玉文化衍生品销售区、会员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间,拥有不同朝代600余件古玉藏品,也是福建省首创的融合民间古玉收藏、茶文化休闲、文化创意设计的综合体。拙玉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运营形式,从单一静态展示到复合动态体验,在尝试新的经营模式的同时保留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因此拙玉馆成为博物馆(尤其是私人博物馆)经营的典型范例。基于此,本文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拙玉馆之于传统博物馆的创新之处,以及在这种新的文化空间中消费者是对它的感知与认同,从而在一定层面上对我国博物馆的经营运作提供借鉴。
拙玉馆以“弘扬中华玉文化、倡导公众美学生活”为使命,以“拙存吾道、玉汝于成”为发展理念,成为再现中华玉文化的一个实体文化空间,而文化的再现除了广告媒体的潜在影响力之外,实质是空间所展示的文化的品质与环境,而这种通过经营者的文化手段所打造的文化内涵才是展示和改善文化外在表象的基础。从微观层面看,拙玉馆中的中华玉文化再现是消费者通过对空间实体中环境、文化与品质的感知后产生的。通过访谈以及各种社会文本资料的分析发现,消费者对拙玉馆的感知与认同主要体现在对其空间的环境设计与氛围营造、商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以及馆内人群品质的感知上。空间环境、商品文化和人群品质三个纬度是审视消费者对拙玉馆感知和认同的切入点。
消费者对于拙玉馆实体空间的感知主要体现在对音乐、空间格局、灯光以及香味等有明显涉及氛围营造功能的环境要素的感知上。即体现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上。环境氛围的营造充分调动了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消费者过去对传统展馆的感知经验成为突出拙玉馆差异性的参考,使其在进入拙玉馆后有明显差异的感官体验,从感受上得到更舒适的享受,从而促进消费者形成基于感官体验上的空间认同。
消费者对拙玉馆文化的感知主要体现在对其区位和中华玉文化的解读上。一方面,拙玉馆位于泉州市源和1916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拙玉馆的开业,也必然离不开文化标签。正如哈维所言,城市的发展必须调动起文化的作用,使文化成为“引诱资本之物(Lures for Capital)”。而拙玉馆的区位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不仅是文化产业集中的地方,而且可以把传统的中华玉文化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因此,消费者对拙玉馆的区位感知中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创意经济。
篇9
1951年5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1978年至1981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宣传处、干部教育处工作。1985年至1987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1987年至199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国内金融研究室主任。1993年2月调入中国证监会,担任交易部主任兼信息部主任。1993年7月至1995年,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1996年至1998年8月,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8年8月至2002年9月,任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2002年9月至今,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显示出不适应的一面。
2008年的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该体系的致命缺陷:美元的发行缺乏有效的约束,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
因此,G20框架治理当今全球经济失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吸取本轮危机教训,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但这一改革是个艰巨的、漫长的过程。
实际上,如果世上有一个稳定的国际汇率制度,或者说,世上存在一个平等、互信、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当今中国未必一定要追求人民币的国际化。但当今的金融世界不太平,问题太多,主导世界的主要储备货币的运行,不能合理反映国家间的经济实力变化,不能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要避免现实金融世界对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一项迫不得已的追求。
未来中国汇率制度的方向,将会融入当今国际经济主导的浮动汇率体系,但在今后内,中国经济面临的大量改革难题与世界经济金融不确定的态势,决定了中国在汇率制度上可能将继续选择与“一篮子”货币进行关联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然,在浮动区间、浮动频率上更趋于市场化,篮子中货币权重会有所调整),而非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可能是比较符合中国经济特征需求的。配合汇率制度的逐步市场化进程,资本项目下的开放也必然是逐步的开放。同时,面对当今世界有缺失的国际货币体系,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不受更大的负面冲击,需要实现与本国经济开放度相适应的人民币区域化。
但是,这一战略选择仍将面临不可回避的困境:要保持较为稳定的汇率环境,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不宜过快,这也就决定了人民币不可能尽快或者说真正实现国际化。因为人民币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必须允许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这就意味着资本项目下的管制必须完全放开,也意味着汇率水平只能基本由国际和国内的市场供求所决定,但这又恰恰是中国经济近阶段所难以接受的。而中国放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追求,不仅不利于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所需的稳定汇率环境,对国际社会而言,也缺少了一股能体现世界经济实力格局变化的、对有缺失国际货币体系制衡的改善力量,这将是制约国际货币间汇率过度动荡中的一个遗憾。
困境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能否使困境降到最低程度?这只能期望中国在战略实施中,第一,汇率政策、资本管理政策与国内改革政策的变动要尽可能地衔接好,以免引起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第二,在人民币逐步区域化的过程中,衔接好汇率与资本管理政策的适度改革;第三,通过创设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部分实质性地向境外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同时,相对隔离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国际金融风险向国内市场的传递,同时视国内汇率、资本管理政策的演进过程,调控好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与结构,适时扩大“离岸”与“在岸”两个市场的“通道”,以不断推进中国整体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和改革力度。
与此同时,要控制好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风险。为此,要安排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顺序,使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与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
篇10
2018年上海市成人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成绩复核入口
2018年上海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已经在11月15日18:00进行开通,考生查完成绩后,对成绩有异议的申请成绩复核,可以通过以下成绩复核入口进行申请。
点击进入>>2018年上海市成人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成绩复核入口
- 上一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下一篇: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