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教科书范文

时间:2023-03-26 11:4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珍贵的教科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书,对于现在的我们已经不足为奇了。从上幼儿圆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了一批批课本。现在,我们的书本已经多得数不清,教科书、课外书,家里到处都是。平时看完了就扔,觉得习以为常。今天我读了《珍贵的教科书》,让我感到以前的教科书是多么珍贵呀!

这个故事讲了张指导员为了保护二捆书,竟然牺牲了自己那宝贵的生命。

战争时代,延安小学搬到艰苦贫穷的小山村里,没有凳子、没有黑板------没有书,同学们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书的。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条件远远胜于他们,每个学期都能发到崭新的课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闻着浓浓的油墨芳香,享受着先进的教学设施,与那个时代童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篇2

那么,数学课堂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是简单的、有趣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教学有效性,实现我们老师追求的和谐课堂呢?

一、该简单就简单

我们的数学课需要简单!那么怎样让数学课上简单?其实也很容易,只要做到两点:

1.正确把握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

把一堂课上简单,首先得找准重点与难点,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正确,才能高效达成教学任务。苏教版教材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显示”上比原有的教材和别的教材来得更为显现。这为每个教师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对新教师帮助更大。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内容为例。教材上茄子老师首先出示问题:“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点明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认识长、正方形,接下来通过折纸来看看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点明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长、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豆荚老师说:“用16个小正方形能拼成不同的正方形吗?”点明本课的难点。教材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教材这样安排,教师就能很容易地抓住重、难点,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

2.教学流程要层次分明、一气呵成

教学流程是一节课核心,教学目标能否很好地实现关键要有好的教学流程。所以,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如何组织、如何实施,都得进行通盘考虑,做到教学层次分明、一气呵成。苏教版教材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也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几乎每个教学内容,如何教、如何练、如何渗透、如何强化等等教材都作了巧妙的设计。

二、该讲究方法要讲究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老师都会在练习巩固题中设计这样一组题:。许多老师处理这题的方法是指名口答,并说出填写的依据,第三题让更多的学生说说答案,仅此而已。但优秀的老师是这样使用这一教学资源。

先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三题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学生回答第1、2题后,采用游戏、考的方式进行练习,出现了下面精彩的片断: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齐答)喜欢!(兴奋)

师:第3题我想采用游戏的方法练习,具体做法是:我说分子,你们说分母,我说分母,你们说分子,看谁最爱动脑筋。说好了,我先考你们,过会儿你们再考我。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学生很快地考完了老师出的几道题。这时,有学生要求道:“老师,该让我们考你了。”老师点头同意,并说:“考我没意见,不过我有一个建议,出一题必须自己有标准答案。”“好!”全体学生一致赞同。

生:分子是96。 师:分子能填96?(一副惊讶的样子)

全体学生笑,并动笔快速算起来,都想帮老师解围。又有几名学生出题,在众学生的帮助下,老师一道题未做却顺利过关。游戏到此并未结束,老师又说:“刚才你们出的几道题太简单了,难得有这么一次考我的机会,今天看谁最会动脑,出一题难住我。”话音刚落,有的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小组合作。过了一会儿,有人举手。

生:分子填1000。 师:你有标准答案吗?

生:有。师:不要告诉我(一副认真的样子),12乘几得1000呢?1000除以12,商不是整数,找不到这个整数,分母24乘几呀?大家帮帮我!(课堂一片哗然,讨论声不绝于耳)

有1只小手高高举起,生:老师,分母填2000,你看12/24,分母是分子的2倍,她就等于,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000,就是,实际上还是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不过要拐个弯。

话音刚落,全体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掌声不仅是送给这位小朋友,而且是送给这位富有创造性方法的老师。这位老师以一道开放题为平台,以“考”为抓手,以师生的平等为纽带,把学生的问题一次次的抛给学生,表面上是学生考老师,实际上是学生考学生。这种时时处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创新成为现实,让课堂变得鲜活。

三、该“粗糙”的要“粗糙”

这里所说的“粗糙”是指教学设计的“粗糙”。如果一节课教师预先设计的活动“粗细”有别,那么学生思维的强度一定会存在明显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粗糙”一点,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能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挑战。设计“粗糙”一点,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细,问题涵盖的面不要太窄,对教学的控制不要太苛求。设计“粗糙”一点,不是说不要精心设计。如何创设好的问题情境,精心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表现以及调控的策略都是要预先考虑的。

四、该放手的就放手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当教圆的画法时教师在讲台上拿着圆规,边讲解边示范如何画圆。这种方法是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很显然,这种教法,学生是依葫芦画瓢,有可能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海安支教王教师不是教学生画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画圆。“同学们,你能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吗?”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有的先用圆规量出半径后确定圆心画圆;有的先确定圆心,量出3厘米的半径后再画圆。教师该放手的要大胆放手,这种放手,不是放任自流,是放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走”,在行走的过程中强健“肌肉”,坚硬“骨骼”。

五、该探究的才探究

一位教师教学《厘米、分米的认识》,提问:“刚才我们通过测量知道课桌高70厘米(板书70厘米),你想对70厘米说些什么?”这位教师原本想启发学生说出厘米和分米的关系,70厘米就是7分米。可学生偏不“上当”,于是说了些“70厘米太高、太矮”等与主旨无关的话。

篇3

这本书很破烂,书角残缺不齐,书页变黄,还散发着一股霉气。但它在我的眼里,却更加绚丽,更加珍贵,更加无以伦比——因为它,象征着我们那真挚的友谊。

翻开教科书,我顿时被一双双小手拉入了记忆的梦,是那样神奇。顺着时间的河,我被拉入了记忆的漩涡,拉入了那纯真无邪的童稚时……

那时的我,穿着小小的衣鞋,跌跌撞撞地跑进教室。一丝寒冷刺骨的北风夹杂着星星雪花吹打着教室的门,教室的窗,门牌摇摇晃晃——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着那几笔清亮的正楷“二年二班”。

我跑进班,屁股还未坐定,一位身着奇怪的中年妇女夹着一大摞越越欲坠的书走进教室——那是我们的自然老师,也是最为苛刻的老师。在她那肥硕的脸上布满乌云,谁都看的出来,随时有可能狂风大作,翻江倒海。

“嗒,嗒,嗒……”一阵沉郁的脚步声,正如同那暴风雨前的闷雷,轰着我们那一颗颗悬着的心。

待她在讲台上站定,仍是一阵风平浪静,我们也随之稳定了情绪,绽开了笑脸,迎接着那并不令人愉快的一堂自然课。

谁知——“世界末日”突然降临了!她猛然大叫“谁没带自然书?给我站起来”,霎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

随之,一阵翻书包的声音响起——同学们开始找书。我的脸变的铁青,毫无血色,一位鼓手正疯狂地在我的胸膛里创作着他得意的乐章。我只是双眼呆滞地向前望着——我死定了,今天没带书!

我沮丧地望着空无一物的课桌。这时,一本教科书映入我的眼帘——顿时,我心中切喜,莫不是老天助我?但仔细一看,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同桌的名字“赵伊”。

我心中一震,为什么她要这样做?她怎么办?我完全被如此的她震撼了,惊呆了,只是傻傻地望着她,看着她代替自己站起来,等待老师的一阵痛骂……

北风阵阵,雪花纷扬而飞,窗外已是冰天雪地的一月天。

老师望着我那唯一站起来的同桌,一阵痛批,骂了个“狗血淋头”还让她到外面站着!

到外面让寒风吹打么?

望着窗外同桌的背影,望着那修长的身躯,我忽然觉得如此的她是那样美丽,自己却是这样肮脏!望着望着,我的眼圈红了,终于禁不住心灵的打击,双手颤抖地支起身子,用纤细的声音说“老师,是……我没带……瞧,她的在这儿,让她进来吧,我,我……出去……”

我低下头,等待老师的批评,没想道,她只是白了我一眼,便扬长而去,把我同桌揪回来了。

我端详着如此的她,只见到那张被冻得发红的小脸上两道清晰的泪痕——是那样清晰地印到了我的心里,使我今天还愧疚难奈……

事情过去了很久,同桌从未跟我提起过那堂课,那本教科书,那两道深深的泪痕。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要好。

直到一天清晨,我来到学校时已经迟到,教室里传出的朗朗书声齐而动听,我坐到自己的课桌前,发现旁边的座位空着,自己的桌上摆着那教科书和一张字迹歪斜的字条:

亲爱的同桌:

我必须转学了,但我一直没跟你说,怕你留我时我会哭。这本自然书我送你了,愿它化作我们友谊的桥让你别忘了我,其实那天我没哭,你别在意。

赵伊

望着这字条和这书,好久没说话,就只是觉得一滴滴眼泪砸在心坎上,疼啊。我小心地把这张字条折好,轻轻地夹在教科书里,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背着……

篇4

一(16)班 王佳雯

在课后的时间中,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今天我就向你介绍介绍。

我先介绍一下作者。瑞典的著名作家拉格洛夫写出了这本书。1904年夏她开始爬山涉水到瑞典全国各地考察,为写“一本关于瑞典的、适合孩子们在学校阅读的书……一本富有教育意义、严肃认真和没有一句假话的书”做准备。1906至1907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被作为历史、地理教科书出版。这部童话巨著使她成为蜚声世界的文豪,赢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

顽劣调皮的小男孩尼尔斯,居住在瑞典南部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得罪了小精灵,被变成了大拇指那样大小、能通兽语的小人。他跟随大雄鹅,周游了瑞典全国,饱览了祖国的历史地理,人文掌故,并从他的动物朋友们身上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品质和道理。

篇5

我喜欢读书,每当走进书店,我都会一头扎进书堆里,忘情地在书海里遨游。书能带给我无限的乐趣,书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更有趣的世界。虽然我喜爱的书不胜枚举,但我最喜欢的书是我老爸!在我眼里,老爸就是我最珍贵的书。

老爸是我的国学启蒙书。从我记事起,老爸就带我一起吟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人之初、性本善”“昔日贤文,诲汝谆谆”……那时,只要他起个头,我就象唱儿歌一样脱口而出。后来,我上学认字了,翻开《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发现他们都是我的老朋友了!

老爸是我的课外教科书。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于是,每年寒暑假期,老爸都会带着我们全家背着行囊去远行,那是我最轻松最快活的时光。当我登上华山顶,纵情呼唤群山时,老爸却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发出“嘘”声,神秘兮兮地小声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当我漫不经心地行走在早春的西湖白堤上时,我愤愤然于西湖没什么好看的!这时,老爸吟诵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我眼前一亮,白居易《钱塘江春行》里的意境不就在眼前吗?……

老爸还是我的百科全书。宇宙有多大、有没有外星人、中国人啥时登月、国产航母啥时下水,仙人掌有叶子吗、东坡肉的来历、新疆大盘鸡怎么做……只要我有疑问,在老爸这本百科全书里,总能找到答案!

老爸这本书,既方便又智能,我真的很喜欢。

篇6

时下,不少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真难教!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仅只是学生吗?这不能不令人深思。现代教育要培养高科技创新型全能人才,下一代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尤为突出。它关系着学科与学科间的衔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社会与家庭之间的责任,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那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如何培养呢?这是既旧且新的话题,笔者结合自身体验略谈几点:

一、用教材教,以导助学,培养学习兴趣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大家深有感触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用“教材教”即以教材为范例,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打破了传统的把教材当“权威”、当“圣经”的教学常规,让教师彻底地从“教教材”中走出来,以教材为资源,可以利用,可以开发,可以拓宽渠道,使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课题更加鲜活,更利于教师设计,驾驭,也益于学生接受并运用。然而,用“教材教”还必须注意:①教师必须投入更多的热情。用“教材教,首先教师必须了解教材,钻研教材,敲定教法,然后针对教材选取相关材料或创设有关场景作弥补课堂知识不足之用,这较之与“教教材”相比必须耗费更多的精力。如果没有教师那份达成目标的决心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付出精神,那么,取决于活动成功的希望几乎是零。②用“教教材”,切勿脱离教材。事实上,新课改以来,用“教材教”很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领域发展,因而使得脱离教材者有之:譬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授课内容全是多媒体所显示的总理工作的情景资料,无可厚非,所涉猎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工作的繁忙,但这种完全脱离教材的做法与新课改所倡导的语文课必须以文本为基础,为便于学生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有关知识,再适当引用相关资料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再谈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显得苍白无力,这种脱离教材的教法与目标的达成是遥不可及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兴趣激发了,一切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故而,在用好教材的同时,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所谓“导”即引导。古人提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就是方式、方法的学习。这种“导”包括: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动手实践等诸多方面,且因不同方面所涉及的内容的不同还充满了变式,所以“导”显得非常必要,“导”必须导得实在,导得恰如其分,导出兴致,导出道道来。比如,人教版三年级教材《珍贵的教科书》执教者这样导:同学们,《珍贵的教科书》一文除了讲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外,还写了什么?这样直接了当非常自然地过渡到对当时环境艰苦的内容的学习,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更巧妙地引领学生进入对文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出示:当时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的句式,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练习,随着一声“谁能把这个句子变得更美”的话音没落时,学生争先恐后,热情高涨,继而,教师让学生进行,“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的段的训练,更是顺藤摸瓜,(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教师合理地把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场景,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与能动参与意识,更好地落实了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出色地发挥了“导”的作用,使学习的主体与引导者之间达到了难得的默契。

二、必须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督察

理论上讲,课外阅读是建立在文本内容学习基础上的,作课堂知识的弥补或延续之用,用得好,课堂的优化远比无视课外阅读的效果来得实在,但事情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其一,小学生自觉意识占不了主导地位,加之学生家庭主要成员的外流,在家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弱,没文化者,故使阅读的监督失效;其二,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跟踪或检测,倘能坚持阅读的,也只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其三,读书馆只是临时为应付检查而开放,如同虚设。显然,这种阅读也只是一句空话,或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因此,课外阅读必须加强管理督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①制定完整的阅读管理制度。②减少过分注重文本知识教学的时间,给教师提供空间,便于阅读检测。③有专职图书管理员的配备。这样,更有利于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生活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篇7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期待;课堂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1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进行交际沟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各种手段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呢?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发阅读期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产生“欣赏文章”的阅读期待,在“课未始,兴已浓”的良好状态中走进教材。

如教《草叶上的歌》一文时,我就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来创设情境:播放各种各样的草坪的景色,把迷人的绿色世界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学生的阅读期待得到了激发,很快地走进草坪。在教学“绿盈盈”的草坪时,我用色彩艳丽的卡纸为学生剪出了一个迷人的昆虫世界,斑斓的蝴蝶、腾空的蚱蜢、轻盈的蜻蜓,一一“飞”上了黑板。学生浑然入境,把自己也融入到昆虫世界,快乐地活动,无拘地交谈。这样的情境创设,开启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之门,将学生的阅读期待指向与文本的对话中。在这主动的感悟、理解中,学生不仅读出了美,而且品味到了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并在反复的诵读中,形成语言积累。

二、锤炼语言,以情激发阅读期待

有人说:“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话并不为过,因为教学是通过语言作为媒介来进行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黏合剂。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就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三、设置悬念,以疑激发阅读期待

心理学表明,人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有一种好奇心理,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设置悬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而文章的题目、情节内容等都是设置悬念的基点,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因此,就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1、利用课题设置悬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推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对课文的阅读将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教《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我在解题时对学生说,教科书是同学们必备之物,就像我们吃饭时的碗筷一样。新学期开学,当你拿到新教科书时,你感到它的珍贵吗?可是题目却用了“珍贵”一词,这不是很奇怪吗?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请大家阅读课文。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大增,思维被调动起来了。读完之后,我让学生回答教科书“珍贵”所在,发言特别踊跃,教学效果很好。

2、利用内容设置悬念

以文本内容来设计问题,从而构成悬念,能调动学生最大的期待心理。如教学《女娲补天》一文时,在学生读题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通过课前预习,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什么疑问?”生1:读题时,我想知道女娲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生2:读题时,我想知道女娲补天遇到什么困难?生3:女娲最后补天成功了没有?学生在一个个悬念面前,阅读期待就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深人思考阅读内容,经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此时,教师以课文内容设置悬念,把学生的阅读期待提到了最高点具有了最强的好奇心,最浓的兴趣,最旺盛的求知欲。这样的过程是全面深刻性的阅读,有助于阅读的深化,促进思维的升华。

四、调整视野,以议激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要在阅读中发挥作用,必须使学生的“期待视野”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张力平衡,即“期待视野”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过高或过低的“期待视野”都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尊重个体阅读的差异,及时调整学生的“期待视野”,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从而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

篇8

史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65―01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对遗留下来的大量乡土历史资料进一步合理地研究、开发和运用,使其成为珍贵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仅就甘肃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作一些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乡土历史资源作为我们周边的一些史料,很多流传于民间,有些本身就生动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对于这些地方史料,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对其知晓一些,但很多未曾被注意或不甚清楚,有些还是以讹传讹的事件,许多内容在教科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涉及到。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却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的事件,是趣味性很强的东西,因为其借助的知识是本地的、身边的历史,直观性强,这就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所知晓的周围一些地方的乡土历史,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二、丰富和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乡土历史,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教科书中获得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教科书中所没有的知识。比如,在讲述到“西汉的民族”关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扩充一些额外的历史知识,即汉武帝派大将霍去病西出陇西征匈奴,收复河西走廊,并在河西建立了敦煌、张掖、武威、酒泉四郡等,使学生知晓这些城市的来历,通过这些翔实生动的内容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历史其实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心理倾向,也促使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发生迁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中国古代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近几年,历史学科也已纳入到中考科目当中。教师若过分地强调考试的价值,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很重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但是如果穿插一些乡土历史知识,营造出一种“愉快式”的教学方式,则能让学生在主动的探讨和充满乐趣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在秦汉史部分讲到东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派使者到西域去求佛法,使者不但请来了两位高僧,而且还用白马驮来佛经,于是明帝让他们在洛阳传教,并为他们建造了白马寺。不少学生说在甘肃张掖也有一座白马寺,对此,教师还可以简单地予以讲述张掖这座白马寺的来历:公元384年,西域大僧人鸠摩罗什来中国传教,其所骑的白马病死于张掖。因其对佛教贡献很大,于是当地人集资修建了这座白马寺予以纪念。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而且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白马寺与佛教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有效缓解了学生对中考的压力与担忧。

四、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古代史本身离现在的时代就很遥远,学习起来不好掌握,有些知识还很难理解。但适当地结合一些与之相关的乡土历史知识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到张骞出使西域或开辟丝绸之路时,好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汉武帝要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当时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区被匈奴所占领,而大月氏原来生活在这一地区,却被匈奴赶到了西域。故此张骞通西域的主观目的就是为了联络大月氏来共同夹击匈奴。这样一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五、乡土历史人物可激励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

篇9

【关键词】几何教学CAI课件多媒体

CAI课件作为几何教学手段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更加直观、更具美感的反映出教学内容,同时传递出比传统的教科书更多的信息。借助多媒体CAI课件,教师可以很轻易的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完成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何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区域关系的学科,几何学的教学牵涉许多基础性的数学描述,这些抽象而又冗杂的描述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被学生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技术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并且教科书中的图片资料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讲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导致教学工作效率偏低。与之相对应的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各种文本信息、影像资料可以通过计算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可以通过链接随时调用,易于操作。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制成的多媒体CAI课件还可以提供给学生自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开发几何学多媒体CAI课件,通过文本信息和影像资料的相结合,能够完成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几何教学中CAI课件的内容设计

由于在几何学课程里不仅仅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又有一定数量的试验性内容,因此在设计几何教学多媒体CAI课件时选择了以示教和自学形式为主,资料型为辅的课件形式。也就是说,课件的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采用最适合的表达方式。用文字说明能够清晰表达的尽量用文字说明,当仅仅依靠文本信息无法完整的表达教学内容时,可以再辅以示意图加以说明。而视频和动画可以用来演示图片和文本信息无法准确表达的演算步骤等。

二、几何教学中CAI课件的结构设计

为了便于学生一目了然的掌握学习任务的总体结构,CAI课件的设计从理论上应该能够反映出整个教学系统的整体架构。CAI课件的设计要体现出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等,为师生的教学工作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如果CAI 课件仅仅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对教科书的内容实行简单的搬运,将教学内容从书本转移到屏幕上去,就不能有效的体现出计算机教学本应具有的优越性。因此,在几何学CAI课件设计时在采用模板化和程式化的设计原则基础上,利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个板块与学习章节串联起来,从而令课件的整体架构清晰,脉络明确,同时各部分相互串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几何教学中CAI课件的设计原则

1.确保课件的可教性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教学的优势就在于教学过程的方便性以及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因此,在设计CAI课件时,保证课件的可教性应该是首要考量的因素。设计出的课件必须要有益于教学过程的便捷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否则就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毫无用处。事实上,如果传统的利用教科书教学的模式足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不必去设计CAI课件了。而现实中有些教师为了追赶时髦,无论是否合适都一味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CAI课件,导致了多媒体教学的泛滥,不仅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课件的设计需要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益于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只有当教学内容比较难懂,要学习的知识比较抽象,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时,CAI课件才能真正发挥出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相比固有的优点。

2.确保课件的易用性

学生学习的时间是一份珍贵的,而一堂课的实践又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效的把握好每一分钟的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下面几点:(1)课件的安装要力求便捷。为了不让学生在等待中浪费时间,课件的容量要大小适度,太大了会造成卡顿现象,太小了又无法全面的展示教学内容。要能够在电脑上自如运行。(2)课件的运行要力求稳定。在课件的运行过程中,一旦教师进行了错误的使用常识也能很轻易地返回上一步,尽量避免重启甚至死机现象的发生。

3.追求课件的艺术性

(1)文字设计的艺术性

文本信息构成了CAI课件的主体,文本信息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文本信息的编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件中的文字应当精简扼要,要有层次感,在兼顾全部教学内容的同时突出教学工作的重要和难点。对于引用的文字或者概念无法取舍时,可以利用热字、热区交互的形式,使文字在不需要自动隐藏。(2)在设计文本信息时要注重文字的字体、字形以及字号等,利用字体、字形以及字号的不同将一般内容与重点信息区分开来。一般来说,为了课件中的文字便于学生阅读,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宋体、黑体字,标题和重点内容还应该加粗或者加大字号,还可以利用文字颜色的不同让设计的内容更加醒目。

(2)影像资料的艺术性

影像资料是CAI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影像资料的设计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率性。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重下面几个方面:(1)视频和图片资料一般放置于大屏幕的正中央,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摩学习。(2)当影像资料内容过多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依据教学顺序依次有序的将音像资料向学生们展示出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下子把所有内容展示出来。(3)动画和图片的制作要力求直观、美观,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四、结语

多媒体CAI课件是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的产物,通过多媒体CAI课件和几何学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能够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在设计几何学多媒体CAI课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课件可教、易用,同时兼顾课件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篇10

要永不放弃很容易,也异常艰难。要知道,这需要勇气,耐力和自制力,确实,这也不难做到,但如果让一个胆怯,性急,懦弱的人来实现,岂不会半途而废?但是,如果他学会了不放弃,不放弃的精神,那么,他将完全发生改变,当然,需要时间与汗水的代价,但是,用一个月的时间换取一辈子的成功,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放弃,不抛弃会给你非凡的创造力,在危急时刻你没有放弃,而是毅然挺住,这样危难中的你想尽一切方法以求生存,慢慢的 ,求生本能使你已经得出了克服危难的方法;不放弃,不抛弃会为你增添友情,当人们坚决的认为你的朋友已经无药可救了,做为要好的朋友,你该挺身而出,去帮助他,也许,他会慢慢的好起来,也许,他可能永远地离开,但是,他会永远记住你这个曾经救过他帮过他的朋友;不抛弃,不放弃会给无数的能量和勇气,面对危险和困难,如果你永不放弃,那么你自身会迸发出无限的能量,来帮你化解危险,那时,可能危险也就迎刃而解了;那么不抛弃,不放弃又何尝不是帮你把握机会的好帮手呢?当你在探索成功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如果你想到了放弃,那岂不是半途而废?但是如果你没有放弃,永往直前,克服了这些小小的困难,那你不就成功了?......人们做到的很多,但没做到的肯定比想到的要多得多。

不仅要学会这种精神,还要在生活中学以致用,比如,这场可怕得让千亿中国人铭记的汶川大地震。这场地震波及大半中国,使得无数兄弟姐妹被掩埋在废墟下,但它却把13亿中国人的心震到了一起,几乎全中国的部队涌进汶川,参加救援,但却挽留不住5万余人宝贵的生命......已经过去了十多天,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坚持了下来,我们相信奇迹,相信生命的奇迹,相信不放弃的奇迹,相信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