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21:2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

篇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本信息,二是职业认同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主要是参照了李璇《学前教育专科生性别角色类型与职业认同的现状研究》中用的调查问卷。[2]第二部分问卷中包括30个题目:29个客观题和1个开放题(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作为对量化问卷的补充)。其中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方式的测试题目为24项,都为正向选择题,记分方式为:非常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4分,一般记3分,不符合记2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其余的选项用百分率统计法不做记分统计。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各维度的题目分别是:维度一(学前教育专业认同):分别是3、4、5、6、7、8、9、10、11。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895。(共9项)维度二(职业情感):分别是12、13、14、15。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935。维度三(职业认识):分别是19、20、21、22、23。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787。(共5项)维度四(对自我职业能力的评价):分别是24、25、26、27、28、29。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671。(共6项)本研究使用spa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2调查结果

2.1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上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最高分为5分的计分标准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总体的职业认同得分为3.44分,呈中上水平(3分为中间水平),这与王杰薛、钰川学者的调查结果近似。[3]在四个维度中,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情感得分最高(M=3.7),专业认同次之(M=3.47),职业认识得分(M=3.45)略低于专业认同得分,但均高于总体的平均分;而职业能力的得分最低(M=3.21),低于总体的平均值。

2.2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年级差异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得分最高的是大一学生,其次分别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在专业认同维度上,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在职业情感维度上,得分最高为大一学生,其次分别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在职业认识维度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一、大三、大四、大二的学生;在职业能力维度上,大一得分最高,其次分别为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由表3的显示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2.3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表4表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总体得分略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学生职业认同的得分,在各个维度上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表5是否担任学生职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及各维度的t检验由表5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担任学生职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没有学生职务的同学在职业认同及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结论

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男生5人,占5.2%,女生92人,占94.8%;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群体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2)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较高,其中职业情感维度得分最高。3)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水平不同,大一学生最高,其次其次分别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但在各年级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4)担任学生干部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但它们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4本研究的局限性

篇2

2. XX地区优质幼儿园入园孩子家庭背景调查与思考

3. 高入园率背后的思考以XX地区为例

4. XX地区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调研

5. XX地区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化调研

6. XX地区各社会阶层的幼儿教育机会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7. XX地区城乡幼儿教育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8.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意向调研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9. 幼师生教育实习与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成长研究

10. 就职最初三年与幼儿园教师的生涯发展

11. 艺术素养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12. 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调查与分析

13. 幼教职业的德性价值研究

14.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15. 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16.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在就职初期的表现比较研究

17. 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比较研究

18.儿童参与理念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19.从绘本到活动------有意义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20.有效教学原理与学前教学活动的设计

21.学前儿童对绘画作品评价倾向性研究

22.ARCS模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23.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4.英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5.加拿大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6.澳大利亚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7.新西兰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8.幼儿园特殊教育个案研究(观察与实践)

29.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进展概念、功能、儿童观、教育观等选择一个研究

30.幼儿园蒙氏教育生态的个案研究

31.灾难事件后儿童心理的调试和康复

32.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33.受忽视幼儿的成因及教育

34、儿童作家之利弊

35、幼儿教师的三重身份家长、老师、朋友

36、幼儿图画书研究

37、幼儿语言教育的演进

38、语言学视野中的语言教学活动

39、阅读研究与早期阅读

40、图画书在学前教育中的功能、应用及发展前景(幼儿图画书教学实践研究)

41、民间童话研究(建议结合文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

42、幼儿童话作家论

43、语言修辞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44、幼儿园经典诵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45、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46、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47、幼儿园文化研究

48、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研究

49、学前儿童英语教师培训研究

50、幼儿英语故事教学

51、文化教育与幼儿英语教学的结合

52、杭州市幼儿园英语教学调查

53、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4、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55、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56、幼儿园网页制作

57、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58、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59、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60、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6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62、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63、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64、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65、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66、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67、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68、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69、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题目参考

4.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词

5.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科研能力幼儿教师

从2008年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幼教本科”成为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的准人条件之一。据市场调研,多数优质幼儿园将自己的招聘条件定位于具备学前教育本科学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全面的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和幼儿优化成长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于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愈发迫切,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视已由关注高考向前延伸至人生起点的教育,开始关注幼儿的教育,诸如幼儿智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关注幼儿身体的健康,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使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命能够优化地成长,即人们开始以人生发展的前瞻性高度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在这一视野下,要求刚走出校门的学前毕业生就具备如此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实践的经验是不可能的,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具备,却使这一切变得可能,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日渐清晰,甚至为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尽相同的最适宜的教育。因此。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促使幼儿教师具备无可限量后发优势的保障。

(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相对目前幼儿园中的某些教师仍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禁锢其思维,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甚至连孩子们画笔下的太空飞船都是一样的,势必会阻碍儿童各种潜能的发展,错过儿童的敏感期,甚至贻误天才的成长等情况。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则不但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作为其后发优势的动力,可以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借助这一科研能力不断地学习、探索,诸如研究幼儿各种潜能的发掘、各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各种必要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注重个性的彰显,又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用教育专家的准确判断力、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把握不同幼儿的敏感期等,将在客观上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需求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历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可见,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是教师通过学习与探究不断完善自我,进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而科研能力是这种学习与探究必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看,涉及到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方面,其中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亦是需要科研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自身发展的层面看,无论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是走上其它工作岗位,只要处于这个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这种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使其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融入主流社会所必备的一种技能。

从目前的情况看,少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已走在前列,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从事心理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人才。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早已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诚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所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科学研究,获得的正是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产生创新的种子。”

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育的科研现状

从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科研情况看,目前在幼儿教育一线的教师科研能力明显不足,根据对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调查显示,“在湖南省1O个地(市)30所幼儿园的270位幼儿教师中,有25.7%的幼儿教师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有31.9%的人觉得比较必要,有48.2%的人选择了考核、评职或完成工作。”至于教育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则更是较为缺乏。另外,从不同区域问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来看,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基础条件好的发达城市的幼儿园,大多资金、设备不足的幼儿园甚至认为搞科研是一种奢求。

从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研现状看,多数高校对于这一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过多地关注于其它学前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极少数高校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科研型”的幼教实践人才,并且在相应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中有所体现。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更新科研理念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之前,应使其重新审视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新科研理念,即科研能力是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幼儿教育专业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是促进幼儿教师具备后发优势的保障,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1.设置相关的科研课程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了解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针对于本专业的科研课程即学前教育专业科研方法课程等。

2.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

在掌握基本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在实践中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日常的教育教学立足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实际问题,能及时收集材料,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注意幼儿教育研究的题目不一定要突出“大”和“深”,应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即在实践中生成的、较小的题目,不一定要有很深的理论研究,应着眼于通过实践论证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种科研意识的树立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发现问题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

3.全面、扎实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1)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除日常教学中鼓励、强化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可以在作业中布置相关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篇4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研究的意义:

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XX年度细分产业研究报告产业报告调研报告20XX年报告行业报告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文章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449285829265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and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triangulartheoryoflove)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⑨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⑩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WiseMedia

总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研究方法: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2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3文献#from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来自学优网http://gkstk.com/end#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进度安排:

年6月27201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2、2015年9月201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2015年12月底2015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参考文献:

[1]、[古罗马]昆体良著,任钟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5]、[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xx年xx月xx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如2015年4月26日或2015-04-2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2015]53号)执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年2月2015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年3月2015年4月:论文修改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15年12月第1版。

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

WiseMedia

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2015年第6期第140页。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15年第4期第38页。

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2期,第39页。

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2015年第1期第204页。

《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公章):

年月日

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WiseMedia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WiseMedia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篇5

[关键词]德国;应用技术学院;幼儿园师资培养;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83-04

一、德国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主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原因

德国的幼儿园师资传统上由专科学校培养,学习时间一般是3年(只有下萨克森州为2年),包括为期1年的专业实习教育。德国目前共有447所专科学校培养幼儿园师资,每年毕业人数为12000~15000人。学生毕业时获得“国家承认幼儿园教育者”证书。德国的幼儿园教育者不属于国家公务员系列,不能进入中小学任教,因为中小学的任课教师都要求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因此,严格说来,德国的幼儿园教育者不属于教师(Lehrer),而是教育者(Erzieher)或保育员(Kindergartner)。

直到2004年,德国才有一部分高校开始培养幼儿园师资。德国目前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65所高校中,40所属于应用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已占主体地位。这40所应用技术学院中,36所的毕业生获本科学位,4所获硕士学位。

出现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主培养幼儿园师资这一新趋势的原因如下。

1 社会原因

脑科学研究发现,早期发展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儿童在早期获得健康发展,有利于其成年后与和衰老有关的精神疾病作斗争。根据脑科学研究的新结论,一些国家调整了早期教育政策,增加了对0~6岁儿童教育的投入。进入21世纪后,德国兴起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在学前教育阶段,德国各界更加强调认知目标。而德国的幼儿园师资学历水平一直偏低,幼儿园教育者的工作一直侧重于护理与游戏陪伴。可见,德国要想用学历水平较低的幼儿园师资来应对学前教育的新需要,显然不太可能。因此,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2 欧洲高校改革

以往,德国实科中学的十年级毕业生经过在专科学校3年的社会教育学学习后即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者,而完全中学的十二年级毕业生在高校学习4年半后可获硕士学位,成为中小学教师。二者之间的学历差距很大。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行会议,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确定了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的发展目标,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正式启动。德国的高校根据这一进程的要求设置了本科课程,为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创造了客观条件,避免了从专科直接到硕士的巨大跨越。

3 经济原因

专科学校、应用技术学院、普通本科学校培养幼儿园师资的时间都是3年,培养费用分别为9754欧元、10992欧元、12682欧元,获得的学位分别为专科、应用类本科、普通本科。专科与应用类本科的培养费用差别不大。所以说,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高校化(主要通过应用技术学院培养)需要增加的财政投入并不多,是政府能够承受的。

4 职业威信与职业忠诚

由于幼儿园师资的学历水平低,几乎没有晋升机会,导致这一职业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缺乏吸引力。目前德国的幼儿园师资中只有2.5%是男性。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高校化可以提高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业。研究显示,专科学校培养的幼儿园师资的职业忠诚度只有65%,应用技术学院、普通本科学校培养的幼儿园师资的入职率达到90%,忠诚度达到83%。可见,结合培养费用看,依靠应用技术学院培养幼儿园师资的收益最高。

5 提高幼儿园园长素质的要求

德国目前的45000名幼儿园园长中。只有5%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在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德国非常重视幼儿园园长的学历和素质提升。由于专科学校无法为园长提供相应的培养和培训,园长的培养与在职进修必须由本科院校来提供。现任幼儿园园长的学历要求主要是由专科提升到本科,而将来在幼儿园师资普遍达到本科学历后,幼儿园园长则需要有硕士学位。这也只能通过高校来解决。

6 应用技术学院与专科学校的历史渊源和相似性

在20世纪60年代的应用技术学院大发展浪潮中,德国大量的技师学校转为应用技术学院,70年代许多高级社会教育学校也转为应用技术学院。即使在今天,应用技术学院和专科学校的主要生源也都间接或直接来自实科中学。实科中学毕业生经过职业高中的提升学习可获得应用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类高校的入学资格。专科学校的生源同样来自实科中学,只不过无需高校入学资格,可以在实科中学毕业后直接入学。也有相当多的专科学校毕业生通过考试获得应用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类高校的入学资格,从而进入应用技术学院学习。许多应用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专科学校类似,只不过前者的培养层次更高,属于大学层次。鉴于历史渊源和类似的办学目标、课程内容,再加上前文分析的经济原因等,德国在高校层次培养幼儿园师资,自然选择了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主。

二、应用技术学院幼儿园师资的培养措施

与专科学校相比,应用技术学院培养幼儿园师资更加注重专业化、学术化和科研化,具体体现在入学条件与教师配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置、实习时间、学生科研等方面。

1 入学条件与教师配置

进入应用技术学院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获得高校入学资格,即取得完全中学毕业文凭或通过职业高中学习取得等同于完全中学毕业文凭的资格。

应用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均为博士毕业后取得大学任教资格,承担研究任务,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师每周授课26课时,每25~30名学生配备一名教师。

2 课程目标

柏林艾利斯・索罗门应用技术学院2005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作了如下描述。

(1)课程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内容广泛的、以科学性为基础的知识,以便作为学生日后在儿童教育和社会教育领域从事相关职业的素质基础。

(2)课程应使学生具备专业化地设计教育活动和支持儿童发展的能力。具体应该获得以下能力。

・跨学科的、以科学性为基础的关于来自不同阶层和文化背景的男孩、女孩社会化基本过程的知识。

・针对不同的儿童群体(考虑到阶层、性别、健康、民族、人种等因素)进行教育的方法。

-运用教育知识、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艺术才能、多媒体等帮助儿童适应周边世界的能力。

・辨别发育滞后和行为异常,了解不同教育方

法的作用和局限。

・与不同阶层和文化背景的教育责任人开展合作和互动的能力。

・自我反省的能力。

・对儿童教育机构进行组织计划和运营的能力。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这意味着应用技术学院培养的幼儿园师资不再仅仅是保育员,而是要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要保教并重。

3 课程内容设置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通过对弗莱堡基督教应用技术学院(2006)、德雷斯登基督教应用技术学院(2006)、柏林艾利斯・索罗门应用技术学院(2008)的课程分析,大致可以把课程内容分为10个模块,总学分为180~210。

(1)语言与沟通(10~25学分):语言,与个别儿童、儿童群组的沟通,理解多元文化。

(2)教育理论(10~25学分):儿童的教养、教育与发展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脑科学、人类学),幼小衔接理论,国内和国际的教育制度比较。

(3)反思与专业化(10~16学分):自我反思与职业认同,专业化与个性,专业化行为的社会、政治和法律框架。

(4)教学论(35~45学分):对儿童教育过程的观察、理解与记录,游戏理论与游戏教育学,全纳教育学,冲突协调与暴力预防等。

(5)艺术与创造性(6~25学分):美学教育,运动、艺术、音乐与游戏,媒体教育学。

(6)世界与自然(0-20学分):语言与文学,逻辑,自然科学,数学等。

(7)健康与运动(0~15学分):健康、疾病与障碍,运动促进。

(8)管理与组织(15~20学分):法律基础,专业化的领导、方案制定与财务保障,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与监管等。

(9)实习阶段与实习准备(25~52学分):实习研究,理论学习中的职业实习等。

(10)本科论文/学术论文(20~42学分):实习研究报告,评估与质量监督,本科论文,学业综合。

需要说明的是,与专科学校相比,应用技术学院虽然增加了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相关内容,但这些内容尚未受到较多重视。这与德国长期以来在学前教育领域重游戏、轻学习,重社会、轻自然的传统有关。鉴于德国幼儿园里有大量移民儿童的现状,多元文化教育受到了普遍重视,语言与沟通能力成为毕业生今后应对移民背景儿童的不可或缺的职业素质。另外,以培养幼儿园园长为主的应用技术学院在管理与组织模块上的学分会多一些。

4 实习时间

专科学校的实习时间很长,一般为40周。而在应用技术学院,由于增加了理论学习的比重,实习时间缩减为22~31周。实习时间分配在各个学期。第一、二年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为主,每次实习都有不同的重点。第三年的实习则要参与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活动,确定某一主题并进行深入观察、记录和反思,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需要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实习指导教师都接受过专门培训。除了专门设置的实习时间外,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大量使用实践研究成果。

5 学生科研

一般而言,专科学校毕业生科研能力有限,因此对专科生的毕业论文不作科研要求。专科生的毕业论文篇幅约为20页,需要143个课时。而应用技术学院的学生需要接受450个课时的相关教育,再加上300个课时的撰写时间,论文内容为持续2个学期的教学研究项目。这就要求学生要依据教育理论对研究专题进行实践研究。评分时主要依据论文的理论基础、专业意识、理论反思、个体反思、专业态度、创新性/特色等评分。

可见,应用技术学院由于招收的学生水平更高,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还要参加教学研究项目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同时还增加了对基础学科,如数学、自然科学等的学习,因此,应用技术学院培养的幼儿园师资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对幼儿园师资的专业化要求。

三、德国幼儿园师资培养的发展前景

篇6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其中重要的部分就是实践教学体系。使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这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之一,使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学生更加符合未来的职业需求。本文主要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涵以及具体构建的方法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2.4

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使培育出来的学生,既可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自身的实践能力也要特别强。将这样的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就是开展实践教学。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其薄弱环节就是实践教学。然而近年来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发展,因此发展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当今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典型,对上述的课题进行探究。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狭义的角度看,实践教学体系换一种说法可以用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来代表,指的就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要的目标,在课程之前要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具体的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的设置要做到科学合理,理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要相互结合。在广义的角度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内容是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等具体的机构内容共同组合而成的。

在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其综合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而且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产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学生心理初次形成职业道德的雏形,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各种的良好品质。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典型,在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东北三省范围内,是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高校,这里是培育少数民族幼儿教师的摇篮,这所学校具有非常强的民族特色,主要以蒙古族和朝鲜族为主。

(一)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就是使学生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既可以学期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前教育实践的技能。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要将学生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显示出来,使职业素质得到同行。学前教育专业具体的职业能力主要就是艺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拥有实践的情感,不断激发出学生对于幼儿教育的热爱,培养学生不断钻研、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主要由五个大的部分构成,以下对着五个部分进行具体的论述。

1.实践课程教学: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程教学。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将与专业的有关的知识进行传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由专业活动和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三个部分组成其专业课程。而具体的时间课程和理论课程应该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出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略掉,以培养学生的具体的能力为目标,以训练为主要的措施。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具备多元性,使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活动实践:活动实践就是以各种类型的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而具体活动可以是和学前教育有关的竞赛活动、主题活动等。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详细的划分,组织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竞赛;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开展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活动,可以是主题演讲比赛,也可以幼儿园名师的讲座,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地参观;也可模拟幼儿园的具体游戏,使学生初步具备具体的应用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的能力。

3.职业技能活动:这个部分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有关于幼儿教师的能力,可以在学校每年定期进行有关于专业技能的竞赛,使学生将自身的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有效的巩固,还可以学到另外的才艺,争取使每个学生都可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等,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民族高校,因此学校领导对于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继承和保护方面特别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平时要练习马头琴、蒙古古筝、四胡、蒙古舞蹈。可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内部开展技能标兵的活动,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4.科研训练:这部分强调就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平时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写毕业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以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具体答辩的时候,教师要严格审视学生的论文,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具有科研规范的意识。

5.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属于拓展性的活动,其具体的类型可以是志愿者活动、支教活动等。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在寒暑假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和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校学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去蒙古族幼儿园进行实践,让更多的孩子对于自己民族的民俗文化更好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去幼儿园去进行支教,对于各个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的统计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服务社会,其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对于社会服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论述,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具体的论述,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进行详细的解释,主要是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典型,对其构件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希望可以为我国其他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充满兴趣,可以在未来全面综合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对于学前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小玲.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77-82.

篇7

一、专题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子建教授在开幕式后作了题为“香港学前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李教授首先介绍了香港学前教育机构及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状况。他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学前教育机构和学前教育课程都经历了一个协调一致、逐步发展的过程。接着,李教授介绍了香港幼儿园教师入职资格和政府资助的情况。他谈到,香港教统局近年来颁布了第27/2002号通告等一系列文件,逐步提高了幼稚园园长及教师的学历要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去年10月的“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把资助学前教育、提升幼稚园教学效能作为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随后,李教授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一项关于有效能的香港幼稚园园长与教师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有效能的幼稚园园长的五项特征和教师的四项特征及其启示。最后,李教授对香港学前教师教育的现状和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幼儿教育学位课程的宗旨、开设的理论依据及特色作了述评。

专题报告之后,李教授就与会者提出的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音体美倾向、本科生的目标定位、幼小课程衔接等问题作了回应与交流。

二、分组讨论

(一)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首先就目前研究生扩招后导师压力增加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以及学分制与学位论文之间的关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随后,与会者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1.目标取向问题

目标定位是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在目标定位上素来存在学术取向的研究型和职业取向的应用型之争。与会者联系自己学校的实际阐述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强调全日制研究生应以职业取向为主,兼顾学术取向,凸显个人自由选择。有的认为各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认为,培养目标目前在我国处于模糊状态,应该冷静思考研究生培养中职业导向存在的两个矛盾,即培养目标与国家要求的入口标准之间的矛盾,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教师之间的矛盾。

2.课程内容的适切性问题

与会者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实施”的主题发言,针对课程内容的适切性问题,提出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之间应有连贯性或层次性,应避免过分的脱节或重复,应增加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的信息,引领学生占领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与会者还特别指出方法论及具体教育科研方法引领的重要性,并强调应考虑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提出,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问题,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打破学科界限,追求宽泛的职业选择面。

3.必修课和选修课问题

周兢教授认为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到底是什么?选修课有没有必要全国统一?她指出,要根据不同院校不同导师的特色灵活开设特色课程,选修课应该百花齐放,并提出至少有一门选修课应该是跨学科的课程。虞永平教授提出,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应该是开放性的,学生既可以选课程,也可以选教师。有与会者指出,全国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有统一的核心的基础课,同时也要有体现本校资源的特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还要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设置充足的选修课,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姚伟教授针对两年制研究生的培养问题,提出培养目标应该多样化,导师和学生都应调整“高期望”的心态。也有与会者指出,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在坚持学前教育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扩大研究生选修课的范围,研究生也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自选课程。

4.高校师资问题

高校教师队伍,特别是导师队伍的建设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无疑有重要作用。西北师范大学魏新民教授在论及教师教学水平时指出,即使是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也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作出调整。同时,不少与会者提到需要辩证地看待因人设课、因师设课的问题。

5.培养模式问题

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杨晓萍教授提出了“理论学习+科研训练+教学实践”的培养模式。河南大学王峥老师认为,从培养形式上来看,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还是学徒式的,基本上是培养学术取向的研究型人才。她提出是否可以设想全日制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不同走向,采取有差异的培养模式。

虞永平教授在小结时强调两点,一是对于无法控制的问题,如国家课程计划等,我们所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是努力寻找可以控制的点。二是导师应调整心态,回到学生治学过程中去,注重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他同时提出几点疑问,如与会者频频提到的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到底有什么内容,应该有什么样的大纲,这门课本身的价值应该在哪里,本科生的教学和研究生的教学应该有什么差别,应拉开什么层次,并建议下次会议对这些问题作细化探讨。

(二)本科及专科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华东师范大学郭良菁老师作了题为“上海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评体系的研制及其对职前教育的意义”的主题发言。她从研究背景、制订自评体系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内容及对职前培养的启示等方面作了介绍。简短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代表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征与培养方式的讨论。

1.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对该专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特征是否有共性,共性在哪里,有无层次性与差异性等问题上。与会者在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前提下,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入职资格,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校应该就自己的培养目标的专业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其次,各个学校的办学历史、条件、学生的层次等不同,要体现差异性与特色。重点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定位于培养研究性的幼儿园教师,而一般院校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应培养应用型的幼儿园教师。也有与会者提出,要充分调查与了解学校所在地的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式的培养方式。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其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与会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与幼儿园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了解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课程设置应体现时代性、专业性,而这一切对于高校教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撰写科研论文,评定职称,更为重要的是深入实际,开展研究。(2)作为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尤其是艺体方面的能力与专业精神和能力的矛盾。有与会者指出,对于学生而言,艺体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要学的课程很多,相对而言,一些学校的艺体类课程占了很大比率,很多时候,学生尽管有较为娴熟的艺体能力,却不知道如何引导幼儿去学习。这可能与从事艺体类课程教学的高校教师对于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尤其是艺体教育手段与目的理解有关,更与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的理解有关。传统的幼儿园教师不外乎保姆型、歌舞型两种。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涉及儿童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组织与实施课程能力,为儿童发展创造健康安全环境,支持儿童全面发展以及家长工作等。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冯晓霞),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与教学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专业精神,尤其是对教育对象的爱是培养目标中首先要考虑的。至于艺体课程,有代表提出了学生艺体技能的够用原则。(3)教育价值观与顺应市场的矛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的专业性应体现在以专业性适应和引领市场。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理解与需要。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误读甚至丧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误导家长与社会的需求。这也是教育的工具性在我们办学过程中的表现。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科学性和合理性。(4)与会者就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从单一走向多元,增强课程弹性,加强实践教学技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冯晓霞教授在小结时指出,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各校应找准自己的定位;目前对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标准缺乏实证研究,以后应加强。此外,她还提出高校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并列举了台湾地区和新西兰的做法,指出体验性学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高校师资建设、培养模式过程中应加入新思路。

三、总结交流

虞永平教授归纳了研究生课程建设讨论组的发言,认为我们应该关注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生培养性质定位及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2)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3)研究生教育的未来走向问题。他提出研究生教育的走向与当前研究生培养政策有关;要明确研究生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学术人还是培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级人才;要注意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的指令与弹性的把握。

篇8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俞启定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进完善的热点问题”的报告。俞教授针对“我国没有教师持证上岗的强制性规定”“教师资格标准偏低,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笼统,缺乏严密的规格标准和考核办法”“教师资格认定与考核、培训粘连在一起,违背考教分离的原则”等问题,从教师资格的性质、学历教育的要求、教师资格的融通性、教师资格的时效性和教师资格考试等方面,对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俞教授认为,资格制度就是一种职业准入制度,在定性上要分为入职资格和发展资格。他认为,当前的教师资格终身制弊大于利,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因此,教师资格制度真正要成为一种专业化资格的制度,还要不断地研究、改进和完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家雄教授作了“走向生态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朱教授从为什么提专业成长这个问题,教师专业成长做些什么,如何进行教师专业成长三个问题入手,运用生态学的观点生动形象地剖析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脱节,教师不知如何作为以及教师从业过程中身心疲累的问题,朱教授提出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朱教授从科学主义取向引领下的幼儿园课程过多关注理论是否正确,理论是否能演绎于实践,教师能否把握和运用理论的问题出发,通过对比建构主义的教育,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经济等差异性,对社会文化进行反观。他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走向实践理性,走向生态,要在情景下和关系中理解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要让教师成长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实践者,而不是成为正确理念的实施者;教师要根植于具体的教学情景,成为行动研究者、实践反思者;教师要在反思和行动研究中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让自己的教学有意义。

会议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规划建设问题分组展开了讨论。

分会场一:本科一组

阎水金副教授首先介绍了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稿。为了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和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要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确立了不同层次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由校通识课程、院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组成。

与会代表围绕阎老师的报告展开了讨论。代表们重点讨论了拓展课程。在历时三个小时的讨论中,代表们针对以下四个问题各抒己见。

1.各院校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思考培养方案。西北师范大学魏新民教授等提出,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培养方案上也应该,课程设置应该具有现实的应对性和培养目标的指向性。西北师范大学郑名老师提出,为保证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自身特点,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应该是共同的,所以在核心课程的设置和编排上应该达成共识。

2.分层次培养目标对教材编写的要求。河南大学叶平枝老师等提出了在分层次培养目标确定后的教材建设问题。如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专业特色的精品教材建设,专、本、研各层次教材的分层建设等问题,希望有实力的院校能率先进行教材建设。

3.课程方案的设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问题。与会代表就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问题,课程设置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课程设置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华中师范大学蔡迎旗副教授提出了课程设置和专任教师短缺的矛盾问题。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专业设置过泛、拓展过宽、课程设置过多可能会影响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身发展,课程方案过多迎合市场的需求,可能会影响专业的品性,课程覆盖太宽后,专业的深度就无法顾及,所以覆盖要有相应的办法,如通过对核心课程的聚焦来达到收缩等目的。

4.课程分布的不均匀问题。叶平枝老师也对课程方案中课程设置过多的问题提出了疑问,并讨论了课程精简的问题。周兢教授认为,高校教育类课程加多减少,整合不够,会造成学生忙于上课而无暇看书、思考的现象。郑名老师指出,通识课、专业课、技能课、选修课比例不够合理,各学段课程分布不够均匀,为此,他就如何处理课程方案中的学时安排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西南大学的苏贵民老师则提出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和见习的问题。

此外,与会代表还讨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和五大领域课程之间的重叠或重复问题,技能课和专业课的关系问题,课程要求和课程资源的矛盾问题,学前教育课程发展中的继承和创新问题。

最后,虞永平教授在总结时指出,在市场呼声日隆的形势下,学前教育的课程方案设置要保持专业理性,在学会适应市场的同时,也要学会改造市场或放弃市场。

分会场二:本科二组

郭力平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课程计划以及2006年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稿。

郭老师指出,通过对社会需求及人才流向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上海市乃至全国学前教育行业缺口较大,整体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服务于上海的各个幼儿园,但流向其他相关行业的毕业生数也在增加。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对教学计划的修订基于如下四方面的考虑:一是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主要为:学校通识教育课程、院系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二是学前教育学科发展的基本走向(主要课程表现为:学前教育理论与社会文化研究、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与管理研究、学前教育发展与教育应用研究、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研究);三是上海市以及我国其他地区的需求;四是本学院的条件和资源,包括硬件设施以及师资配备等情况。郭老师还详细介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指出学科门类较齐全,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

与会代表针对拓展类课程、师资、教育实习、专业面试等细节问题开展了交流。

拓展类课程问题:拓展类课程中设置的三个方向(学前教育方向、儿童英语教育方向、儿童传媒服务方向)是否已招生?怎样解决儿童英语教育方向、儿童传媒服务方向与学前教育专业之间的关系?

师资问题:课程实施最重要的是师资问题,怎样落实师资建设?专科教师与本科教师是否有交叉?怎样解决师资上的资源共享问题?本院师资有多少?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活动方案设计?专科与本科师资分开是否有利?艺术类课程怎么安排,师资怎么解决?学生的教育实习由谁承担?

教育实习问题:怎样安排学生的教育实习?如何安排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实践课程怎么安排?

专业面试问题:招考时如何对学生进行专业面试?

其他问题:综合艺术教育类考生招生多少?如何收费?高职生与本科生培养目标如何定位?如何避免课程重复?综合艺术教育类学生与艺术系学生是否有冲突?等等。

分会场三:专科组

庞建平老师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高职培训的目标、培训规格、课程类型等,并就让学生在见实习环节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的问题同与会代表作了交流。庞老师指出,华东师范大学非常注重各个年级的见实习,明确幼儿园、学生、指导教师各自的职责,与幼儿园进行及时的交流。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学前课程内容,既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注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和机会,让专科教育和后面的高学历层次教育形成一个有序的坡度。

与会代表就“如何平衡学生的文化课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比例”问题展开了讨论。原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博士生导师、现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王振宇教授认为,学生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从而增强解读儿童的能力。王教授认为艺术技能教育占去了学生过多的时间,缩减了专业理论的学习时间,改革艺术技能教育问题应进一步研讨。

如何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的做法是将上海学前教育现状作为必修课引入课堂,邀请各区的教科研骨干为学生作报告,让学生在学校里就了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在谈到上海市幼儿园师资现状的问题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施燕副教授认为,尽管上海市每年都有大批学前教育专科、本科学生毕业,同时还有其他形式的短期培训毕业生,上海幼儿园教师的缺口仍然很大。而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实际上还是非常少,使得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都亟待提高。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卢新予副校长介绍了该校集体电子钢琴课的教学改革经验。该校改革了传统的艺术课教学方式,将伴奏、视唱、乐理等不同科目的内容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该校还实行教师下园制度,要求教师将幼儿园活生生的改革经验带到学校里来与学生作进一步的探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方老师有十年幼儿园园长经历,她站在园长的角度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王老师认为,作为幼儿园老师,首先眼中应该有孩子,对本专业高度认可并充满兴趣,而不是多么娴熟的钢琴技巧和多么优美的舞姿。另外,王老师非常强调学生参与幼儿园保育、班级管理、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责,不断反思实践。

随着社会和专业本身的发展,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已经从重传统的“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模式,向重教师与幼儿沟通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方向转变。在新的形势之下,学前教育专业如何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平衡艺术课程与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比例,注重教师教学机智的训练等等问题都在研讨中得到大家的关注。一些学校在相关问题上的成功尝试也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冯晓霞教授主持了三个分会场的总结交流,各分会场代表对本会场讨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向大会汇报。冯教授高度肯定了三个分会场交流的内容及提出的建议,并指出要将教师资格认定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起来。

随后,冯教授代表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联谊会将会旗传递给了第四届主办单位西南大学,并提出,希望每届联谊会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把学术和联谊结合起来。本届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联谊会不仅让与会代表分享了彼此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的看法,更让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本届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联谊会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教育杂志社和上海托幼编辑部的大力支持。

Link between Experts and Friends,Share and Communication

――An Overview of the Third N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Sodality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篇9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幼师不仅在幼儿园担任多学科的教育工作,还要担负多种园内角色和职责,然而幼师尚有专业理论与技能不扎实,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通过中考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是在学生来源上,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生源不合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大大不同于音乐专业的要求,许多考生只需经过文化课考试就能升入大学,无需经过专业测试和面试,使很多不具备学前教育基本素质的学生进入到专业领域。他们之前没有经过任何训练,音乐基础差,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第二,生源减少。由于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都以进入高中和大学为第一志愿,学历较低的幼儿师范吸引力自然下降。另外,国家虽然规定幼师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但各地在落实过程中仍有不同。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量流失,招进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升学无望的学生。加之生源减少,学校不断降低标准,使招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源头上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队伍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较差。比如音乐声乐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乐理视唱练耳课,打击乐专业的教师可以担任合唱指挥课,钢琴课教师可以担任音乐欣赏课,使教师变成全能型,针对性培养不强。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他们中学术性人才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甚至到幼儿园调研的次数都很少。因此,也很难站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他们承担的教学实践中,仍按照培养音乐、舞蹈等专业人才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另外,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升格后,继任的教师角色调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加之与幼教机构联系少,得不到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际性培训,因此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常与现代幼教办学理念相脱节,达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较低,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相当份量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专业理论知识课,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狭窄、层次较低。相对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种情况至少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因为对学生技能与技巧的传授虽多,但学前教育专业也多是以课堂讲解、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难有实战和演练的机会,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从业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儿园工作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用人单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费时费力。二是因为专业理论教学深层次的,诸如培养幼儿情感、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少,而且过于陈旧与单一,使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把教会幼儿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对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制约这种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与发展路径,寻求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要强化主体意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因此,学校第一要提高生源质量。在招生时,与未来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侧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文化知识考试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加设面试,对一些具有音乐特长又热爱学前教育的艺术特长生可适当有所倾斜。第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承担者,素质与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其发展方向,明确其职业生涯,加强岗前培训,尽可能多地为这些教师学习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23―01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学前教师的入职培养也得到了广大学前教育机构的重视,但具体如何进行入职培养,以何种方式来进行,对每个幼儿教育机构都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将新教师的入职培养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最优化结合,是教师入职培养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园教师入职培养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教师入职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大量的引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从事幼儿园工作,这部分教师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园整体师资力量的提高,但作为高学历水平人才重理论轻技能的高校培养模式导致这部分教师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重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及重全面发展的用人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入职培养使得这部分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发展实际,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园入职教师培养目的

1. 以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为基础。在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中,首要的是教育理念及教育理论的素养。其次,还需要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再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具备美术、音乐、舞蹈等多项技能技巧。最后,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还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知识及能力素养。

2. 以入职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及发展特点为基础。学前教育专业入职教师根据毕业专业及个人发展特点不同,具有不同的风格及特点。所以在进行入职教师培养时,要对入职教师的基本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并同时考量幼儿园专业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相结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推动与内部激励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

三、参与式的学前教师入职培养模式

1. 培训计划制定的参与性。即由入职教师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个人培养计划,园方结合教师的个人培养计划根据园方需求,制定出既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又符合园方教育人才需求的培养计划。

2. 培训活动组织的参与性。对一所幼儿园而言,并不具备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组织这种专门性的培训,所以,在培训中,园方仅仅作为培训方案的提出者,而组织者则由园方、培训活动参者两方面组成。园方在提出培养方案后,由园方和培训参与者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及负责任务,从而使得培训参与者同时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到活动的组织中,进而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培训活动的参与性。在培训活动中,有在专业理论方面的培训,也有在专业技能技巧方面的培训。每个参与培训的教师不仅仅是培训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培训活动的支持者,培训教师根据自身特长与专业发展特点,在进行自我培训的同时,对其他有需求的教师进行第三方培训。

四、教师入职培养课程的建构

1. 课程建构的依据以幼儿一日生活发展规律为主。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而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即教育,所以在幼儿园教师入职培养的课程设计依据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制定,如晨间活动的组织;间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区角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

2. 在课程的体验形式上以教育实践为主。在入职培养课程中,课程的体验形式摒弃以往的作业、论文等形式,而是以幼儿园教育实践为主,即在课程中介绍到的内容,入职教师均可以通过在教学班的教育实习、见习活动得到内化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