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08:1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

篇1

一、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分析

笔者参与了我校外语系近三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工作,通过对这三届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发现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论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论文选题雷同率高

笔者初步统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的2011届毕业生的229份论文,论文选题涉及语言学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学方向66人,英语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选题中,关于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应用的文章占29%,写中小学阶段英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阶段的占0.8%,教学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较多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方面的选题雷同率极高。这与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搜集资料,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仅局限于接受、极少进行反思,以及平时看书少思维局限有极大关系。

(二)论文中教育方面术语运用不恰当

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教育方面术语时不严谨,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比如,有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但在该生的论文中只提到了游戏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方法,该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方法,理解片面,把这一术语表示的含义人为窄化了。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而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比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等。

这类错误跟部分学生论文写作基础工作准备不足,对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缺乏应有的理解,在搜集资料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关。归根结底是没有端正、严谨的写作态度,缺乏钻研、求真、求实的学习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论文结构拖沓松散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论文初稿结构混乱,无条理。有的学生论文写作时主题思想不明确,文章无中心,比如某篇论文主题是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应用,但是其行文中却屡次提到传统教学方式,其文章篇幅远远几倍于对多媒体应用的描写,导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学生写出的论文结构安排不够紧凑,逻辑混乱,文章表达顺序有误,前后颠倒。例如,谋篇论文主题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但该生把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写在第二章,而把该教学法的介绍放在第三章。这些跟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实践少有极大关系。

(四)论文内容与所学的英语教学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关联极少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方向有:英语教学过程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某种教学法或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育方面所体现出的影响或启示,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个体教案分析等等。

统计表明,我校英语教育方向论文内容涉及到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在词汇,听力,阅读教学方面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对于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应用较少。另外,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涉及支架式教学、英语学习效能感、元认知策略、归因方式、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鲜有体现。究其原因,以上现象与学生的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过于依赖网络例文有关。除此以外,对已学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没有把教育理论知识与英语教育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英语专业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解决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针对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1.端正写作态度,由于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的许多问题,笔者建议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它不是应付老师和学校的作业,而是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检验以及对将来工作实践的预演。

2.注意知识的积累,扩大专业学习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通用知识储备量,使学生论文写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词语,东拼西凑,拾人牙慧。此外还应多了解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吸取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累积。

3.勤于思考,反复习作。不断的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延伸思维广度,更新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悟英语教育与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关联性,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未来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论文写作更有实用性、专业性和建设性。

虽然在写作上的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学生的原因所导致,但究其本质和教师及学校的教学安排及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方面

1.提高创新意识。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养成爱问、善问、会问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才会更有新意。

2.增加知识储备量。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英语教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知识储备量,首先自己应拥有一碗水,但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至少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强论文指导。教师除了会传道授业,还要会解惑,在实际论文指导中如何解惑对有些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在做好教学、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又兼顾论文写作指导,时间、精力及自身修养等方面都面临极大考验。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为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和论文指导工作而不断努力。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应不少于三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安排会面,电话,QQ,电子邮件,微信等指导形式。

(三)学校方面

1.重视论文写作,加强课程建设,使课程更有多样性,针对性。为了增强我校英语教育方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的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选题范围,提高论文内容的专业性。另外,除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之外,还可以考虑开设与英语专业论文各写作方向息息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时遇到的种种困惑,例如开设与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监控体系对提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督导小组,制定统一规范的论文格式、程序及评估体系。对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的开题、中期的论文检查、后期的论文答辩等进行多角度、全过程的随机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3.加强外文书籍及英语教育方面的前沿资料的建设。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未来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活动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尤其是多阅读外语类和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三、结语

篇2

(1)中美文化比较在阅读板块中的教学实践机制。这里笔者想起了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句台词,大意是:为什么你们在阅读《中国日报(英文版)》时能理解文中的意思,但在阅读《纽约时报》时则有时很难读透文章的含义,这就是因为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这里所谈及的美国人思维方式似乎与中美文化比较无关,实则不然,一国国民的思想方式深受其所在国家社会文化的影响,而思维方式的不同自然会在文章的写作中反映出来。因此,通过中美文化比较下的教学方式,将能使学生站在美国人的习惯视角下来阅读外文,这将极大地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参与感。但这里也需要正视一个问题,我们教会学生站在美国人的习惯视角来看待美国人的问题,而不是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与价值判断。这就意味着,在实施比较文化教学时应把握好其中的度,再说没有长时间在美国生活的经历也无法形成美国人式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来把握好这个度呢?把握好这个度需要从比较文化元素的选择,以及对该元素的释放环节上下工夫。(2)中美文化比较在听说板块中的教学实践机制。不难理解,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在中美各自的语言习惯上打上了烙印。如,中国人较为含蓄,而美国人则较为直率。从美国人口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中还能发现,他们更习惯于直线思维和对数量参数的应用。这些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不仅与他们特有的移民文化不可分离,也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可见,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也需要使学生从总括层面来把握美国人的思维习惯,以及对特定事物的态度。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对中美文化比较知识的传递。与上文的价值取向一致,我们不要试图去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但是否需要应该建立起学生思维的转换模式呢?笔者认为,这将影响学生在听说能力训练上的实效性。遵循“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应在特定的情境下来帮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熟练掌握英语通常的表达习惯与交际形式。从以上阐述中可以发现,中美文化比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英美人士的思维习惯,从而提升在阅读和听说训练上的成绩。

2在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中建构的途径

2.1明确该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面对现阶段成果颇丰的大学英语教改实践,需要明确中美文化比较在专业知识建构上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从阅读和听说两个方面进行了主题讨论,其中也表明在这两个板块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该教学方式。那么对于作文写作而言,是否也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理论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践中感觉采取该方式有些多余,并可能增大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写作训练范围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宜。

2.2把握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且每周4课时。然而,大学生英语课程在许多高校中还扮演着提高学生英语过级率的重任。因此,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也无可能贯穿于阅读和听说训练始终。因此,需要把握好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知识点进行发挥,如引导学生阅读美国人写的文章,可以事前向学生就两国文化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行介绍,从而告诉学生在阅读时要紧扣文章逻辑而不要过分自我发挥。

2.3重视该教学方式的课前准备建立在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对大量材料的查阅。前面也已提到,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深受移民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应按照“美国社会文化特征——美国人的思维特点——美国人的行为偏好”的内在逻辑来进行资料准备。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在阐发这些知识时应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点拨学生的认识为基础。总之,努力改变现阶段在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局面。

2.4构建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我们还需要构建起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控制机制的内容包括:依托教学团队来不断深化对比较文化教学的认识;将学生的主观评价纳入到控制机制中来,具体来听听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体会。由此可见,借助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模式,将能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拓展他们的英语专业能力。

3实证讨论

秦建华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初步调查(英文)》中对来自中国5所高校的216名英语专业,以及35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其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秦建华,2005)。《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性研究》对266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和3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SPSS数据分析。其实验数据显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恰当的行为的能力都很低(王莹,2007)。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课前准备:(1)对中美文化中哲学内涵的专递。哲学作为上层建筑将影响着一国的文化特质的形成和走向,因此首先需要从中美不同的哲学内涵入手进行文化知识传递。之所以英美人具有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的优势和习惯,这深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可见,教师可以就希腊哲学所蕴含的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元素进行提炼,并从总括层面来传递给学生。(2)对中美文化中民族特性的传递。为何英美人具有直线思维的特质,并反映在阅读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这与国人的喜欢绕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特定的哲学意识下,所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则性极强,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将有助于他们在涉外岗位上,能适应英美人士的行为习惯,而不至于陷入中国人臆断的尴尬之中。(3)对中美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传递。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充分体现在中美文化的差异中,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响。众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竞争、自由、平等,深深影响着美国社会,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中,这就使“自信”、“创新”、“冒险”的特质植根于美国人的行为习惯里。在语言逻辑上则表现在,如面对需要冒险的事宜,国人常常从消极的一面进行表达,而美国人则从积极的一面进行表达。

4小结

篇3

论文摘要:本文从湖北某高校2010届266名英专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发现,25%的论文选题是语言学和关于语言学方向。该结果又一次证实了近些年对“英语语言学”教学效果不佳现状的描述。本文从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讨论了如何通过撰写语言学方面毕业论文的角度讨论了改善该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1 引言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专业目录(1998版)和(2003版),“英语语言学”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下英专本科高年级主要课程之一。但自1980年高校英专陆续开设该课程至今已有30余年,却仍存在教与学效果不甚理想等问题。如潘之欣(2002)选取部分南开大学和上海交大在读英专硕士研究生,采用问卷形式,对该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表明:该课程依然停留在以英语语言为主的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效果不佳;且学生普遍体会不到学习该课程所带来的乐趣,主要原因有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不当等。吴格奇(2005)反思该课程时也提到,“教师不满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目的很茫然”是主要问题。本文则从英专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角度出发,试图探讨该课程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缓解“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状况。

2 调查研究

266位2010届英专本科毕业论文是从湖北某高校外院教学科的电子数据库中拷贝的。该调查属于二手资料研究。笔者根据论文题目、摘要、提纲、主要内容按语言学方向、文学方向和翻译方向进行归类,其中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如“The Feminist Power of Discourse in The Scarlet Letter”,分析文学文体语言特色,如“Textual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An Analysis of Vagueness in EnglishAdvertisement”等都被归纳为语言学方向。结论是:58%的论文属于英语文学方向,25%为语言学方向,17%为翻译方向。

究其因,首先是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语言学”未能引起学生太多的关注和兴趣;其次,语言学研究方法和内容未能引起师生足够地注意;再次,教师在课程内容处理和安排中未能很好地将课程学习与毕业论文联系起来。总之这个数据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描述。这与教学、引导不无关系。

3 对策分析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试图在前人创造的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新的认识与发现,并将这种认识与发现以一种可易时易地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因而撰写论文是学用结合的大好时机,从英专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看课程教学具有一定说服力。

3.1课程定位

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其研究分类越来越细、分工越来越明确,正如王宗炎(1988:151形象地比喻:过去的语言学只是一家小商店,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百货公司。对于林林总总的学科分类和研究流派,结合教学大纲和英专学生本科阶段知识体系的形成,对该课程定位是必要的。

白郁(2007)认为语言学目标是宽泛的而非具体的,即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对语言的热爱。而本文则认为既应有宽泛目标,也应有具体目标。“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的人文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理论的和应用的,微观的和宏观的3个对立方面,其任务是描述语言事实,寻找并解释语言发展的规律,发掘语言学理论,总结语言研究方法,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杨自俭,2002)。”因此宽泛目标是培养理性思维,即对理论的理解、背景、历史贡献与发展不足及实践运用。具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对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并能提升语言技能。杨教授定义也明确了语言学研究方法和内容。学习理论知识时,学习和应用研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尤其是微观方面的理论成果,对英专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有检验作用;在跨学科或横向方面,将语言学相关理论用到英美文学和英汉翻译中,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提升英汉对译技巧,形成论文即为具体目标。诚然,理论与实践结合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撰写论文乃一种尝试。故在介绍理论时,必要补充对理论的应用与研究,适当抛砖引玉,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故,具体目标使学生看到学习成效,宽泛目标锻炼了学生理性思维,既调动心灵又提高素质,教学效果也就不同了。

3.2教学内容

传统课本基本上以微观语言学为主,按结构语言学思路编排内容,从语音学、音系学、形式学、句法、语义学,一直到语用学和语篇分析。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大多数学者的主张,如白郁(2007)认为应以语言哲学意义、语言与大脑及认知关系、语言学发展简史、宏观把握语言学真正意义等四方面为重。还有学者认为增加课外阅读材料以改进教学内容,如王扬(2004)和吴格奇(2005)主张选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概念的材料、辅之以拓宽视野的补充材料。还有以宏观还是微观语言学内容作为教学重点的争论:“微观”派认为语言内部分支是语言学的基础内容,课时分配比重要大;“宏观”派认为基础部分简单,学生可自学,重点应是宏观介绍;“中间”派是既注重基础又考虑涉猎面。

但笔者认为,各高校层次不一,地理位置不同,统一规定教学内容不足取。近5年教学实践告知以微观语言学为主,即语言学内部分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如在处理词形学时,适当介绍词的研究现状,对象我校这种以师范专业为主的二本院校的英专学生而言,无论是提高职业技能还是英语水平都相当重要。我校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适当添加西部少数民族语言的相关研究,如方言特点、语言迁移现象、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也应在绪论部分增加语言学史和语言哲学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语言学理论和研究的发展趋势及语言与哲学的密切关系。此外适当介绍结构、认知和功能语言学这三大学派的相关内容也有必要。总之,就像百货商场的陈列员,教师将所有商品分门别类、有条有理地展示,学生自然会依据具体情况取舍。教师侍机提供论文命题,使学生的探索与发现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而深化。著名学者赵鑫珊(2004)在其新作《我是北大留级生》就曾列出了20个作为语言哲学研究对象的话题,且认为是“震撼灵魂”,不可能不为之心动的命题。

3.3教学方法

该课程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有关研究一致认为必须改进该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建构语言及语言学知识。如潘之欣(2002)用大量生动典型例子,结合归纳法和演绎法讲解理论要点和难点;王扬(2004)主张采用传授型和讨论型相结合的方法;鞠玉梅(2007)主张研究型教学模式,“设境”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总之,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努力激发学习动力。启发式和发现式方法讲解基础知识和理论要难点;研究型或探究型方法,布置任务(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大课堂讲解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与步骤;小课堂任务分配型方法,使教学达到“鱼”、“渔”兼授效果。如语言学绪论之后,成立“Study&Research Group”,提供6个topics:11LanguageChanges;2)Social Dialects;3)Communication Competence;4)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5)Error Analysis;6)PragmaticFailure,2周时间准备15分钟ppt陈述,5分钟小组同学共同回答相关问题,并建立QQ群,随时联系。教师仅为任务的布置者、监督者、帮助者和评定者,并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推荐给学术期刊,或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如一组学生在讲“语用失误”时,列举了电影、小说、校园、网络等许多有趣的例子,如分析不够透彻,教师可适时适当加以补充、提示和参加讨论,既融洽了气氛和师生关系,又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

让学生随时记录和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事情,并联系到语言学理论,如,“山寨”、“x客”、“剩女”、“宅男”等新词新语收集,以讨论词的构词理据。虽在探索中有难度,可介绍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源;也可大胆与相关领域的教授或专家电邮寻找答案。为形成质量较高的论文打下了基础。这些都说明:语言学课程的终极目的不是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能意识到语言现象的存在,能对之产生兴趣,并发表自己一定的见解,使自己作为一名普通人,也能融入到语言研究的大环境中去。

4 结束语

从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三方面,适当有效地联系到学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能改善单一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又能真正做到研究型或探究型学习,也达到了教学大纲能力培养的要求。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是提供一次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做学问”的机会。将课程教学与论文写作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找到了毕业论文的素材,这也是学习思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实践,相对于借助他人的文章获得二手资料而完成的毕业论文来讲,学生的获益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更能体现学生真正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另外,这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更会为学生走向社会,诚信做人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郁,英语本科语言学教学的重新定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1):70—73

2 鞠玉梅,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7,(8):36

3 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1):47—55

4 王宗炎,语言学:它的历史、现状和研究领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4):14-24

5 王扬,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初探[J],外语研究,2004,(5):57—60

6 吴格奇,“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5,(2):32—36

篇4

摘 要: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考查本科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质量是高校办学水

>>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育的新思考 美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课程面临的现状问题分析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改革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生物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改革探索 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分析及对策 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国贸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问题的剖析 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潍坊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分类指导探究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与对策 理工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开放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曹运长,文红波,乔新惠.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33-35.

[3]张巨峰,罗霞.对指导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一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164.

篇5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创新性;研究

对于英语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要想顺利获取学士学位证书,其毕业论文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特色,展现其专业水平。进行毕业论文题目的设计不仅能够反映出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掌握情况,还能够体现出毕业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而当下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时,不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考虑,这也主要表现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没有创新性。因此,研究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十分有必要。

一、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缺乏创造性的原因

根据调查表明,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毕业论文的题目和英语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得体的礼貌”、“日本的茶文化”等。第二,选题的题材过于单一和传统。大多数的学生多是选择文学类的题材作为自身选题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对文学名著的分析,在毕业论文中更是十分普遍。例如,关于世界名著《呼啸山庄》,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只是简单地将题目设计为《呼啸山庄人物分析》或是《呼啸山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借用别人的毕业论文题目进行局部修改,再次套用,缺乏自身的思想和观点。第三,题目设计没有立足于实际,过于空、大。

二、提升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创新性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

英语专业作为一个大的专业方向,不仅有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还有英语技能的掌握,有着非常多的英语语言学习方向。例如,英语语言学专业、英语文学专业、英语翻译学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科技英语专业等。所以,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之前,要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方向,并运用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写作材料进行收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要有创新意识,对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地收集,不可只局限于文学方面。当前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没有创新性,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将文学方面的题材作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方向。除了一些学生偏爱文学题材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文学资料相较于其它的资料,方便查找和理解,可供参考的文献也比较多。所以,许多学生认为选择文学类选题更好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针对这种情况,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立足所学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同时,还要勤于观察和思考,着眼于大处,着手于小处。例如,英语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就可以将落脚点放在语言方面,针对我国公民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情况进行论文创作。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将旅游和英语有机结合,针对旅游和英语的关系进行论文创作,而不必要将选题局限于文学方面。

(二)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

将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总的来说,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方面有许多的素材。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速度加快,英语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商务英语;英语教育;英语电影、英语歌曲等都可以作为论文题目。当然,理论来自于实践,应当为实践服务。因此,英语毕业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必须要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只有具备了实用性,方可谈创新性。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要选择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和认识价值,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是否能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认识。对于那些与实际生活相脱离、过分咬文嚼字、追求时髦没有意义的题目,要果断摒弃。除了将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以外,还可以将专业知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社会热点问题就是指那些在社会上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进行这方面的论文创作,其好处在于,第一,在一定的时间里,各种媒体都会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导,资料便于收集。第二,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这类问题有着自身的切身感受,更加容易找到切入点。第三,由于许多人都关注这类问题,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通过把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加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锻炼。例如,有一段时间里,美国枪击平民案件经常见诸报纸,引起了我国公民的广泛关注,不少人都在讨论这些问题。结合这种现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把“美国枪支文化”当做毕业论文的题目进行相关的论文创作,以此,做到题目上的创新,独具一格,吸引老师的眼球。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方面,其创造性还有待加强。本文简单地对一些方法进行了介绍。但是,对于强化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性还有许多方法,需要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出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

作者:王连双 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师 全科型培养模式 专业能力 课程设置

1.目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了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应重点探索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在于努力培养大批优秀教师。一般认为,全科小学教师是由具备相应资质教师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按照这个定义,全科型小学教师具有知识博、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广的特征[1]。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我国,全科教师部分地解决了地区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在这种培养模式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受到限制,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目前一般把职前小学教师培养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教学实践课程、课外活动等类别。科型教师的培养既要追求素质综合,又要顾及学科专业,既要彰显师范性,又要确保学术性。如何在固定学程内科学安排好五类课程的确比较棘手。就英语学科来说,专业课设置缺乏广度和深度,五分之三以上的课程主要为听说读写等技能课程;英语语言教学理论课程和语言学课程的设置几乎一片空白,外语教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缺失,无法高屋建瓴。在职前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方案中,英语课程类的考试基本以理论笔试的终结性考核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形成性评价和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人才的发展。

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时,重其学业的广,而没能顾上学科的专。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与情感态度这五个维度存在一定缺失[2]。全科教师入职英语教学后,大部分教师感到很难用英语写完整的教案,很难写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结构完整的英语句子;由于职前对教师准确语音语调、地道的英语口语能力培养不够,以及在培养过程中未能紧密联系小学英语实际教学,职前教师缺少英语教学言语能力的综合实践平台,致使这方面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入职后甚至很难用课堂英语进行流利教学。

尽管全科型教师安排了教育实习及教学实践课程,共有近两个月的实习时间,但学生上英语课的机会远远少于语文和数学,因学校领导层面对小学英语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有时课表中的英语课甚至可能被其他课占用。由于缺乏平台,职前教师很难学以致用,职前专业能力培养无从谈起,因此难以实现入职时的有效衔接。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经历,教学反思成了无源之水,从而导致职前教师在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科教学知识及情景知识等方面的欠缺。长期以来,高等师范教育重视语言知识的培养,忽略对语言职前教师科研全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型思维能力的培养[3]。

2.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存在的问题,培养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对应标准,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符合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

2.1细化专业课程,培养语言教学专业能力。

全科型教师的职前培养方案中需增设英语语音课,对准教师语音语调和口语从严把关。第一学年应单独开设语音课程,要求每位准小学英语教师务必过好语音、语调关,未达要求者将采取淘汰制;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除了大学英语必须达到一定等级的规定外,须增加“英语语音”合格证书。第三学年针对选修英语方向的学生增开语言理论和语言学课,使得专业课程开设有广度和深度。增开外语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让学生了解语言输入输出、语言习得等理论,这些理论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开设语用学、语义学、话语分析等语言学课程,让学生接触语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驾驭语言教学。我国教育界已经意识到培养师范生国际意识和视野的重要性,但在我们培养方案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在日程教学中也有待切实实施[4]。因此,建议在第四学年增开语言与文化、跨文化沟通课程,开阔准英语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2增设教学研究类课程,提升教学研究和反思专业能力。

尽管我国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科研方法和毕业论文课程,但因课时、学分少,教学方法单一,缺少与实践的联系。许多学校在科研方法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忽视学生实际训练,导致准教师们的毕业论文结构松散、逻辑不严密,论文写作缺规范,大部分论文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复制现象严重。特别是英语方向的准教师们,由于平时缺乏规范训练,毕业论文短短几行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问题不少,如人称代词使用不当或指代不明;句子成分缺失,如缺少主、宾语;时态语态运用不当;句子结构混乱等既明显又频现。针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教师的发展需要,建议在我国职前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培养中要加强教学研究课程的建设,融学、教、研为一体。通过学习此类课程,准教师们既能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又能熟悉小学外语教与学甚至研究的最新动态,既开阔了视野又形成了教学研究专业能力,为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卓越的研究型教师奠定了基础。

2.3增开信息技术课程,提升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的专业能力。

数字化环境给准英语教师开启了信息共享、智慧互联的平台。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给小学外语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而谙熟信息技术是驾驭这个平台的前提。数字化教学的大背景导致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内容存储的数字化,准教师们学习专门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信息技术已迫切成为这一职业的专业性要求。

2.4保证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时间,切实提高准教师的基础英语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目前,我国小全科型教师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教学实践课程设置,但一方面设置的目标和评价过于笼统和粗线条,体现不了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时间短而集中,一般只有8-10周的实习,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观摩,真正上课的时间一般仅为2~6个学时或甚至更少。根据访谈得到的数据,近80%的准教师没有上英语课的机会,少数几个幸运者即使有机会也是流于形式,因指导老师缺位,准教师仅把实习当做一个任务去完成,导致课堂教学和实习效果的双低。《意见》反复强调将教育教学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一个学期制度;全面推行教育实践“双导师制”,由教师教育院校教师和小学优秀教师共同指导,充分发挥高校指导教师的理论与研究优势、小学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优势。基于此,培养院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延长实践时间,保证小学英语课的教学实践比例;同时,由培养院校的专业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共同指导,切实提高准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因此,教师职前教育要提供丰富的教学实践背景,使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多样的教学实践,通过实际训练发展专业能力[5]。

3.结语

优质的小学英语教育呼唤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全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课程教学是这个系统的内核,因而高等师范院校应与时俱进,聚焦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这一根本点,完善当前课程设置,制订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楠.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物,2013. 11.

[2]周丽.关于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的思考[C].新教育时代,2015.10.

[3]颜东.职前英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篇7

关键词:口语教学,现状,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它能够破除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之间的障碍,在他们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我国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育在口语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现就我国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原因及其相应对策浅析如下:

一、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高职高专学生口语状况: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普遍水平不高,基础差,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和恒心,学习英语有压力,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动嘴动脑,存在相当大的惰性,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较差。由于高中时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口语能力明显滞后于阅读和写作等其他能力。

(二)高职高专现阶段英语口语测试状况:

英语口语虽然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求里面已经明确体现,并且相关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在英语等级测试中只是在部分地区有所体现,尚未得到全面推广,这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特点决定,重笔试忽视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口语成绩的评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上的种种,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忽视英语口语的学习,而一味追求过级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与等级考试相关题型当中,在口语课堂上表现懒散,不愿意配合教师等表现。毕业论文,现状。

(三)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学环境状况:

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在教室里为学生创设情境,缺乏生动形象,学生不能最直接的感知所学内容,在虚拟的情境中不能够全身心投入,表现不自然,当遇到真实情景时仍会很不自信,因为之前的学习仅限于画饼充饥式的演练很少或没有接触过真实情境。

(四)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情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较为直观的进行口语教学。但是目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率还是很低,这一方面由于多数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另一方面在于学校本身对公共英语重视度不够。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语音教室只是限于专业学生使用,而公共英语课根本没有机会用到。教学资源有限对口语教学产生了限制。

二、口语教学相关策略

(一)适当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毕业论文,现状。

1.教学模式是指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2.口语教学是一项以语言输出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因而在教学模式的选取上要根据语言输出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根据口语课所要完成的目标及其任务特点,可以广泛灵活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分为三大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①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②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③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①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②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毕业论文,现状。任务型教学主要是以同伴或小组的形式完成的,从实际教学中的观察来看,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便会带着任务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增长技能。毕业论文,现状。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讨论和合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新的词汇和表达,完善语法知识,并能够在教师或团队帮助下纠正自身错误,也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二)口语课堂尽量设计或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

语言的口头交流大多发生在生活或工作的真实场景中,如果一味的在教室中进行口语教学,一方面不能将知识最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环境的单一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利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鲜明的表象,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例如,在问路的口语交流课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中,互相询问及回答目的地的路线,有这种真实场景,学生的表现会更加自然,而且能够充分根据真实情况做出描述,不至于像在教室中常常是自说自话,一问一答,表演生硬。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口语教学。

口语教学中不妨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来培养学生对口语的爱好,消除学生不敢说的心理障碍。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恰当的时机于教学过程中穿插原声电影,文学欣赏等, 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英美文化,使学生在交谈时能找到话题。或者,利用原声电影进行小组配音比赛。毕业论文,现状。

2.克服消极情感,如紧张焦虑等。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下讲英语会很紧张, 非常害怕出错, 引起别人的笑话。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采取随机辅导的形式, 每周语音室两节时间,有问题的同学可以随时与老师进行对话或咨询, 使学生能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逐渐提高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四)完善口语考试体系,提升口语教学的地位。

目前的四六级等级考试中部分地区虽然已经推行了口语考试,但是考试的方式呆板,学生在口语考试中的表达不真实,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口语水平,长此下去,必然影响口语教学质量。因此,改良口语考试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在完善体系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1.设计出尽量真实的情景, 内容尽量交际化

由于我们是在母语环境中教授、学习、测试英语, 就我们的条件而言, 不可能为学生提供绝对真实的情景, 目前还做不到让学生完全没有正在考试的感觉。但我们试题的内容要尽量地真实。毕业论文,现状。

2.应注意考查学生说的话是否有意义

即应言有所指, 言有所为。不应讲了一通而给人的印象是不知所云, 应思路敏捷、条理清晰。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口语活动 ,为学生提供交际实践平台。

除这些年一直广泛利用的英语角和各种英语竞赛之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社团活动,在校园内进行如英语广播室之类的团体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练习英语,提高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和学校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举行国外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交流沟通活动,使不同的学生在实际交往中更全面的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和提高交际能力。

结语:

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虽然在口语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注重实践训练,提供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信在口语教学中是能够取得较好成效的。

参考文献:

(1)熊丽君,罗春霞,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

(2)Joyce.B.,Weil.M.,《教学模式——教育·心理影印版系列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Jane 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1996

(4)梁仕芬直观教学之我见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8,10

(5)刘迎春基于网络资源的英语口语教学研究武夷学院学报2009,8,28卷,第四期)

(6)董晓红关于英语口语测试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2

篇8

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76%的教师担任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36%的教师对自己专业之外的学科教学存在困难;50%的教师在自己专业之外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掌握不全面;50.8%的教师希望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等知识的学习;64.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能力较差。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在担任英语课教学外,还承担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和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43.5%的教师对自己专业之外的学科教学存在一定困难,34.8%的教师认为很困难;65.2%的教师希望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41.3%的教师希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对昭通学院外语系06、07、08级毕业生在农村小学任教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60%的毕业生除担任英语教学外,还负责一到两门其他课程的教学;7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之外的学科教学存在困难;8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之外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只能达到大概了解的程度。

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现状,我们亟需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实施等方面都需要深入思考。

2主辅修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设定应符合人才需求的现状。昭通学院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都会到昭阳区及各县的农村小学任教,目前农村小学教学的现状表明农村小学特别需要“一专多能”的教师。因此,我们应对人才培养模式做相应调整,主辅修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通过两年的主修专业的课程学习和一年的辅修专业的课程学习,培养出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教学技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主要担任一门课程,同时能胜任其它一到两门课程,具备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

(2)教学内容

为了能达到新调整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笔者认为主辅修制的课程应分为两大部分:主修专业课程和辅修专业课程。前两年开设主修专业课程,第三年开设辅修专业课程。主修专业的课程可分为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又可细分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口语及教学法等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如听力、口语、综合英语、阅读、语音、语法、写作、翻译等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如英语论文写作、英语教育史、英语教学技能、中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如外台选听、英语名篇赏析、英语影视作品赏析、英语演讲艺术等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又可细分为:公共基础课、通识选修课。辅修专业课程的设置可划分为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而教师教育必修课程,在主修专业课程中已设置,在辅修专业课程中就应避免重复设置。辅修专业课程的设置还应根据农村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整,就目前昭通的情况来看,辅修专业课程应以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为主,还可以开设音乐、美术、劳动技能、体育、舞蹈等相关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修课程。

这样设置课程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主修专业课程,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教师基本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毕业后能担任主修专业的相应课程。学习辅修专业课程,对毕业后能胜任辅修专业的相应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加深加宽了学生的专业口径,增强了农村小学师资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时效性,满足了农村小学师资的实际需求。

(3)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踏入教师工作岗位的桥梁,可见教学实践的重要性。目前昭通学院外语系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环节的实施力度不够,没能完全达到教学实践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1)加强学生对教学实践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教学实践是把所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的一种学习方式,为将来步入教师岗位积累教学经经验。

2)规范教学实践的实施,让教学实践具有管理的规范性、时间的持续性、内容的实用性和效果的实效性。可以把专业见习的时间从原来的第五学期的一周调整为从第二个学期开始,一直到第五个学期,每学期一周。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观摩小学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深入了解小学的实际情况。最好是把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小学见习,见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报告、讨论,互相交流,并撰写见习报告和总结。在见习的基础上,第五学期的后期可以让学生站上讲台,亲身体验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试讲的教学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把原来的只试讲英语课调整为英语课必讲,再增加一到两门辅修专业课程的试讲。第六学期是教学实习环节。实习课程不仅是英语一门,还包含学生辅修专业的课程,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实践。这个环节目前的做法是,让学生各自联系实习学校,实习结束后带回实习学校的鉴定表,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学校的鉴定和学生在校试讲的情况对学生给予评价。笔者认为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实习环节的实际表现是个盲区,仅仅根据鉴定表不足以客观地评价学生。建议改革教学实习的方式,让专业实习充分发挥作用,达到通过实习切实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

篇9

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与高等英语教育生态都是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由低级向高级演替的关系。教育资源在发达地区与重点学校的富集和在偏远乡村与非重点学校的降衰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逆行演替,从而限制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演化;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教阶结构上知识的更新和变化,教学结构上师生关系的翻转和调整,将会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演化。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高等英语教育生态;教育生态系统;演替;课程结构;教学结构

一、引言

根据教育生态学原理,系统由因素和因素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两部分构成,是各种因素有规律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则是由生物系统和其环境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它们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教育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其生物系统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因素,这是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部分,其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三者中的敏感因素,这是教育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教育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层次的因素,其内部诸因素间比例关系的微观配置状态以及各因素与外部环境诸因素之间比例关系的宏观配置状态,称为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中小学与高等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的关系,即分析一种教育生态及其内部诸结构如何同其他教育生态及其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怎样保持和调节一种教育生态内部诸结构之间的自然平衡和该教育生态与其他教育生态结构之间的自然平衡。以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状况为例,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从宏观上考虑可以分为程度结构、管理结构、类型结构、专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结构;从微观上考虑可以分为人员结构、资金结构、组织结构、课程结构、教学结构和目标结构[1]。本文涉及的内容主要为英语教育,因此主要是从微观角度的课程结构及教学结构进行探讨。又因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但以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等教育机构为主,因此本文只涉及普通中小学及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育。

二、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

1.课程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就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的课程结构来说,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在一些发达城市的中小学和一些三四线城市的重点中小学基本都开设外教课。以甘肃省为例,据国家外专局2015年统计,共有127家单位具有聘请外教的资质,其中普通中小学占到53所;除外教课以外,还有中小学开设英语视听课,专门设计来观看英语电影视频等。这说明,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的课程结构,已经从以往的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开始向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转变,更加强调视听说情境下的英语课程设计,而不是只重视读写技能的培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拿甘肃53所具有外教聘请资质的中小学来说,大多数都是省市级重点中小学,剩下的县级中小学,也是县级重点,并且最低级就是县级,没有县级以下的乡村学校。这说明,教育资源在分布上仍不均匀;中小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全面性在偏远乡村地区或非重点中小学仍没有得到体现。这可能会使接下来的高等英语教育生态产生“逆行演替”问题[2],也许会限制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演化。

2.教学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国情限制,中小学英语教育实现小班授课在一定范围内尤其是在后富的西部地区较难实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也较难实现。据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8年和2002年统计的甘肃总人口和出生率,两年分别出生新生儿数约为34.7万和34.1万,也就是说,到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一年级适龄儿童达到约34.7万,初中一年级的适龄青少年达到约34.1万;另据甘肃省教育厅2015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2015年,全省共有普通小学8052所,净入学率达到99.83%;普通初中1491所,毛入学率达到103.47%。这样平均每所小学的一年级新生人数约为43.1人,平均每所初中一年级新生人数约为228.7人。看起来似乎小班授课可以实现,可现实情况是重点小学、重点初中每个班人数最少也达到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所规定的40人和45人,而优秀的小学、初中教师也基本都集中在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适龄学生将越来越多,学校数量将会增加的同时,小班授课也将更加不可能实现。现行的教学模式由于人数因素的制约在大部分情况下仍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较新的翻转课堂等教学活动在教学当中较难开展,一方面由家庭教育生态结构等因素决定,另一方面也与班级人数较多,难以组织有关。

三、高等英语教育生态:精耕细作的精英教育

1.课程结构

高等英语教育的课程设置按程度分主要分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按重要性分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按内容分主要分为公共课(通识通修课程)和专业课程。此外还有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职业发展类课程等,依学校的特色不同而不同。就专业英语课程而言,听、说、读、写的能力已不是在一个课堂中解决的问题,高等英语教育进一步将专业课程细分,一般有提高综合能力的综合英语课,其实也就是精读;有训练阅读技巧的泛读课;有语法课、语音课、听力课、口语课、写作课,英美文学文化课等等。此外还根据专业的进一步细分设置了专业方向课,如笔译、口译、教育学、商务英语等等。总体来说,高等英语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应是较高的。所以其实和其它专业一样,高等教育英语专业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与中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截然不同,关系到未来的职业走向。

2.教学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高等英语教育的教学结构除了课堂教育以外,还有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就课堂教育而言,也不应是中小学英语教育中传统的讲授为主,灌输知识,而应该是教师学习方法和专业经验的分享,更多的影响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如果跟中小学一样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完全可以也和中小学一样一个英语老师管好几个班。高等教育之所以为精英教育,就在于一个专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都集中起来培养一个班的学生,如果教师们都去灌输英语知识,就造成了过程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在班额方面,绝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教育都已做到了小班授课,也有少数高校英语专业还采用大班授课。无论大班授课还是小班授课,侧重点都应是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或者说综合素质的培养。理想的情况是,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及所学的专业后,建立自信,主动探究地学习专业知识,寻找实践机会,提高职业素养。

四、中小学与高等英语教育的教育生态系统关系分析

1.两种教育生态的区别

高等英语教育者在制定培养方案或课程大纲时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到与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的衔接性[3],也就是形式上的重复,但却不应对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在内容和方法上也进行简单重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大学四年是实现职业跳跃前的助跑,是知识内容上的更新、加深和拓宽,与中小学英语文化课的学习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认识态度上都有很大区别。

2.两种教育生态的联系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发达地区施行“一条龙”式的英语教育模式[4],高中期间就鼓励学生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这是一种高等教育生态主动去统摄启蒙的过程,而前文所说的教育生态只进行形式上的重复,不进行内容上的重构,是指一种不加思考、缺乏灵感的机械性堆砌过程。只有引领学生重构自己知识体系,才能实现从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向高等英语教育生态顺利演替的目的。把大学英语的部分内容下放到中学,这也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结构层次为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要求而作出的相应演化。

五、结语

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与高等英语教育生态属于一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层次,两者之间存在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替关系,共同构成了动态的英语教育生态系统;要保持中小学教育生态课程结构和教学结构的自然平衡以及中小学教育生态与高等教育生态课程结构和教学结构之间的自然平衡,要做到:1.处理好先富和后富的关系,用好教育生态学的富集和降衰规律,避免出现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和分配不均,从而避免在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向高等英语教育生态演替时出现逆行演替的问题;2.重视教育生态系统演化的趋势,及时调整中小学英语教育生态和高等英语教育生态结构的关系,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作者:高跃丹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

论文摘要 结合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感性认识学习阶段、理论学习阶段、综合提高阶段。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及教学效果的反馈,反映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适应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 前言 

由于我国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许多优秀的仿真软件、前沿学科的研究论文、高性能的仪器仪表以及大量的电气专业优秀教材都来自国外,这使得专业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既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水平,又要重点培养精通学科专业,具备精深专业外语能力的特殊人才,唯有如此,高校毕业生才能真正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适应社会需要。 

2 三段式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专业英语课程无论是教材编制、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师资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1],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针对上述问题,以石家庄铁道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教学为例,笔者谈谈专业英语三段式教学的改革探讨与实践。 

2.1 感性认识学习阶段 

感性认识学习阶段概念的提出,是在教学改革讨论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得到的,此阶段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内容枯燥,词汇和表达习惯脱离特定环境,一般费解,遗忘率高[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播放一些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先进技术等方面的英文短片,之后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达到“听”“说”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到外企进行参观,增加他们的实际交流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到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这样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感性认识阶段的目的。 

2.2 理论学习阶段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多数学生对专业英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在第二阶段重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加强能力的培养。此阶段授课课文以精讲较易理解的概述性科普文章为主,引导学生熟悉专业英语的语法和词汇特点。 

学习课文时,首先引领学生了解整篇课文的脉络,而后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阶段,教师应用母语将新出现的专业词汇、短语、句子和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清楚。此阶段切忌急躁,课堂上应注意提问尽可能多的学生,同时加以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增强其学习信心,加强师生互动,切忌满堂灌。 

2.3 综合提高阶段 

有了前阶段的学习,综合提高阶段的难度可适当提高,其专业性更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此阶段应补充专业知识,在讲解相关段落时宜先回忆相关知识,并打破学科限制。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资料,可先对资料内容进行整体介绍,然后教师针对文章的关键环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利用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找出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在关键时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灵活多样,积极营造活跃、充实的互动课堂。如可结合专业知识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学生尝试教学、研讨等课堂形式,将提问、对话、讨论、交流等手段相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对于一些先进的技术可选择最新的“bbc”“voa”以及“china daily”中与电气相关的新闻及短评,其中部分可采用原声朗读。这些短文通俗易懂,学生兴趣浓厚,可让其自学而后用英语发表简单的评论。此时教师主要起组织作用,指出回答问题中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其阅读、收听的兴趣和用英语表达专业理念的能力。 

3 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后,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撰写毕业论文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益也得到提高。总之,专业英语的教学与其他课程一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