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4:2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技术实习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校企共建工程中心 生物技术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35-0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在农业微生物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曾三次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培养了大量社会所需的生物技术人才,与社会联系广泛,社会声誉逐步提升,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合作方面有良好的机制与途径,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年初次就业率就达到85%以上。
经过多年的建设,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体系已较为成熟,但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路及方案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优势、就业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站在学科前沿,紧盯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培养在几年乃至若干年之后,仍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1]本文依托黑龙江省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这一平台,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一、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层次进行:首先是基础课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生物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遗传学课程的实验与生物基础课的野外实习得到初步的锻炼;其次是在学习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设备、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等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及实习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主要涉及一些专业基本技术的培养;最后就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研究及毕业实习。但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逐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验课内容陈旧重复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生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方法及设备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生物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要不断地革新。而我校由于师资力量条件的限制,仪器设备年更新率不足5%,致使有些课程的实验内容无法更新。比如,发酵工程及设备的实验有3个:豆酱的生产、酸奶的发酵和固定化酵母细胞及酒精的生产,实验内容仍旧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而发酵工程及设备、酶工程两门课程均有固定化细胞的实验内容,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也存在实验内容重复的问题。实验课内容的陈旧及重复,使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竞争力不强。
(二)课程实习实施效果良莠不齐
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实习主要涉及三门课,一是生物学基础,在帽儿山进行为期1周的标本采集及鉴定实习,该课程的实习由学生直接参与,加之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带队,历年实施效果较好,得到学生欢迎。另两门是发酵工程及设备、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专业课,也均有1周的课程实习,但该两门课程的实习均是采用参观实习的形式,由于该部分的实习均是参观发酵车间,噪音大,学生听不清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预计的实习时间很难达到,存在着实习实际学时达不到理论学时及实习效果差的问题。另外,发酵车间均大同小异,选择参观好几个发酵工厂,学习效果差异不大,学生通过实习学到的知识量少。
(三)毕业论文研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实施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存在着老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的现象,有的老师会指导10名左右本科生;同时需要老师填写及督促、检查学生完成的表格有选题执行情况统计表、指导教师情况统计表、教师工作总结、毕业论文执行情况检查表、中期检查表、工作进度表、教师指导记录表、工作日志、学生工作总结和优秀论文推荐表等,这些均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使老师平均指导每个学生的精力减少,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毕业实习实施困难
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在第八学期的1至15周进行毕业实习,是将四年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可促进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学校对就业率的要求使学生不能安心去实习,因为利用实习阶段去找工作的学生较多,而学院为了完成就业的任务,也放松了对毕业实习的管理。另外,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不能很快适应角色,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接收实践能力不强的学生。
二、工程中心建设的实践条件
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单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共建单位为哈尔滨世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心目前拥有包括35L-500L-1000L发酵系统、厌氧操作台、大型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高分辨率显微镜、蛋白质纯化系统、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设备100多台套,价值500多万元。中心学术带头人王伟东教授目前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黑龙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首席专家、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团队多年来在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与转化、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处理生产生物有机肥、沼气发酵技术与工程和秸秆微生物发酵生产饲料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共建企业哈尔滨世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工程设计及施工、农林废弃物及污水处理的生物技术与生物质能源工程公司。公司涉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环境污染(水、气、固体废弃物)防治厌氧处理工程、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发酵料液制肥工程、环保设备集成、环保产品、环境工程等诸多方面。公司自成立以来,完成了鸡西市梨树区碱厂村、阿城滨圣养殖基地、通河龙口等多处大型沼气工程。公司通过多起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具备了丰富的建设经验,能够承担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与机械设备的开发、安装、调试等工作。公司不仅致力于沼气工程的建设工作,还致力于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开展畜禽粪便堆肥化、生物质能源工艺技术及相关工程设备研发、技术熟化、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
三、依托工程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实验课设置,整合实验内容
针对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实验的设置进行实验项目的整合,把重复的内容进行了归类,开设新的实验项目。每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方法及目的均由授课教师进行开会论证,参与者为生物技术专业所有的授课教师及学院主管领导,特别邀请共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实验课的开设实行严格的论证,并对有些课程的实验进行了整合,形成一门课程: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在第六学期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融会贯通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培养的实验技能,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及今后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由指导老师对实验方案修正后实施。
(二)调整专业课程实习为生产实习
鉴于专业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对生物技术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保留了生物基础课程实习,取消了专业课程实习,在第五学期的开学之初增加4周的生产实习,主要是进入发酵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了让学生能在实习单位尽快适应生产单位的条件,充分利用工程中心拥有的发酵设备条件,在工程中心进行1周的操作训练后分散进入实习单位,如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肇东日成酶制剂厂、大庆华理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0多个企业,采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负责制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
(三)建设“多师结构”的实践教师教学团队
在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教师方面,我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打破完全由教师承担的制度,采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方式。一方面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研究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企业的一些问题,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鼓励学生依据工程中心的条件申请创新训练项目
为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我省及学校从2012年起设立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获批省级项目,学校支持8000元/项;获批校级项目,学校支持5000元/项。鼓励学生利用工程中心的条件进行创新训练项目申请,申请成功后,工程中心将依据项目的内容提供实验条件。
四、人才培养效果
实验课程整合后,改变了以往以小的实验为主,实验内容简单,仅仅为理论中某一知识点验证的弊端,将有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生产实习的安排在解决了专业课程实习仅是参观而得不到实际锻炼的问题的同时,还为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工程中心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多师结构”的实践教师教学团队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选题内容比例增加。2009级毕业生选题中,针对实际问题的选题占32.4%,虽然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比2008级毕业生增加了近10%。2009级毕生中有15人参加到创新研究项目中,有5人次获得优秀毕业论文,投稿论文3篇。
五、结语
生物技术专业结合校企共建工程中心进行了一些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充分调用工程中心的各种资源,让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工程中心中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获得不同的经历,接受多种熏陶,打造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举的育人平台,将学生、指导教师团队、工程中心、企业现场融入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阻碍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限制实验项目更新的仪器设备、毕业论文中流于形式的一些表格填写、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的解决等问题,还需要主管部门的认真思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彦杰,韩毅强,晏磊,等.生物技术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2(5):150-151.
[2] 王洪振,于长春,郝锡联,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改革成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3-115.
[3] 赵琦,苟小军.地方高校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56-58.
篇2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79-02
《普通生物学》是根据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物学系列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覆盖了生命科学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一门具有通论性质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在接触比较专一的各类专业课程之前,对整个生物界、生命现象和生命科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基本认识和把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力求使生命科学类各专业本科生达到拓宽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目的。在面向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普通生物学加快了改革步伐。在我校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普通生物学》走入了很多专业学生的课堂,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探索也势在必行。
一、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目的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的讲授通常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和被动地接收知识,往往因为知识点太多而处于茫然无措的被动局面,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于我校创新学院而言,其“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是国家为培养具有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高级科技优秀人才而建立的人才培养基地。其“创新实验班”体现精英教育理念,以培养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急需研究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其培养模式注重实践环节的强化,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这种“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这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为此,我们运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改革探索,颠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变为“学-教”,让学生自己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寻找适合创新学院生命科学类专业的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新模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目的。
二、改革的方法和实践
1.精选内容,调整教授方式。结合创新学院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培养规划,并结合《普通生物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将细而多的教材内容进行凝练,根据调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适当调整课程的内容和教授方式。采取的研究方法具体设计如下:以第一章细胞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根据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他们对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部分较熟悉,避免与其后续课程的重复,不做深入的学习,可以采用复习、提问和练习的方式,适当减少课时为学生讨论课和讲课调出更多时间。
2.加强实践课程的安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虽然学生在大一还没有系统地学习关于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和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但长期的教学经验发现,看似简单的这些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进行植物鉴定和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慢慢地融会贯通,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并准确地运用。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可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内容提供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利用普通生物学网络课件和马炜梁教授《植物学》的自我学习,并通过教师的定期指导,逐渐掌握利用形态学进行植物分类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植物学分类知识逐渐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掌握使用的方法,不仅为后续的生物学实习打下基础并对第二学期的生物多样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植物科学的兴趣。
课题内容:在新学年开始布置实践任务,课题围绕校园和后河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及植物种类检索表的制作,课题结束时提交相关常见植物图鉴报告,同时在第二学期的植物学形态术语和分类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研究经验分组进行讲解,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教师帮助解决容易混淆的概念和错误,通过这项实践活动为下学期的生物学实习打下基础,并通过老师和全体学生的打分获得最后的成绩。
任务分配:在创新学院同专业两个班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按照班级分组,每组10人。在执行的过程中,每组中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对于每种植物的研究需要植物花或果实的解剖图,每张照片和文字都需要标注作者,作为监督和评分的依据,实行组长负责制,每隔半个月组长综合大家的PPT或递交电子版的工作总结进行课下汇报。每个学生要求在两学期的课程学习中解剖至少20种植物(学生之间有重复也可以),对重复的照片和内容,以照片质量的清晰程度和解剖的科学性来进行评分,要求每组的最终汇报数目在100~200种植物,作为我们平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3.“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根据教学大纲将“生物与环境”的教学内容作为翻转课堂的实践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检测其教学效果。根据该教学法的结构:(1)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2)利用提供的资料进行解答。(3)通过理论或实践证实假设。(4)得出结论回答问题。设计的课题与学生生活和与自然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的课题。
课题内容一: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的结果。对于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来说,有适应水生环境、干旱环境和陆生环境的不同结构特点。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对我们周围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进行观察,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和发现,总结出不同环境生长下的植物具有适应环境的特点。具体实施可以借助本科教学平台的实验条件,最后通过汇报和讨论完成这项实践活动。
课题内容二: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课题,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调查、搜集资料、取证等多种手段去回答相关问题。让学生自觉地、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以课堂汇报和讨论的形式总结。
4.科研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通过将科研训练引入课堂的形式,逐渐树立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observision)-提出问题(question)-提出假说(hypothesis)-预测结果(prediction)-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证实(expreiment or observation)-最终得出结论(conclusion)。通过接触热门科研问题或技术方法并开展专题研讨,在提高学生阅读科研论文的基本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逐渐树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
具体的内容:围绕基因沉默这一热门话题,从最初利用转录后水平的靶基因RNA干扰技术发展到今天直接可以对靶基因的DNA进行修饰达到沉默目的CRISPR /Cas技术。它的发展历史、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的应用作为我们讨论的专题,让学生通过英文文献的阅读,做15~20分钟课堂PPT汇报,并讨论。
5.课前“微课”活动。鼓励学生使用PPT或者制作微课,5分钟到10分钟的时间,讲课的内容可以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外的相关知识,激励学生利用大学的宝贵时间多阅读相关生命科学书籍,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质是很好的方式,同时我们可以录像,将较好的作品和视频上传本科生网络共享平台,并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一活动的实行,学生做的“微课”内容不仅能反应他们的兴趣,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学生通过课前“微课”的讲解经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也是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有效方法。
6.生物兴趣的培养。成立课外生物学兴趣小组,围绕校园鸟类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展开研究和调查,学生了解了校园鸟类的分布和多样性撰写调查报告,并且整理出校园鸟类图鉴,通过这项活动训练了学生独立开展研究和撰写报告的基本能力。
- 上一篇:机电综合实习工作总结
- 下一篇:运行调度实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