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范文
时间:2023-03-23 09:3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健康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因此在职业教育中要特别重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劳动者自身的权利和福利,而且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各种实际生产中,安全事故极易发生,威胁着广大的劳动者。特别是我校机电专业职高生刚毕业,到工厂觉得什么都新鲜,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设备都敢去动,无知者无畏,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职业学校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教育培训是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
二、在职业学校推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职业学校毕业生绝大多数将工作在生产第一线。职校学生在校期间、实习期间和就业以后都面临着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基于此,对这部分即将进入职场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对学生本人、企业和社会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有效针对专业、职业和岗位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在职业学校,学生是按专业(职业)划分进行学习的,相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为开展相应专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应专业,也就是未来相应职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应职业和岗位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能力。在职业学校,有一大批兼有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班主任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真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技能,以应对未来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职业健康和安全事件,避免出现职业场所恶性伤害事故。
2.有利于新生代劳动者形成职业健康与安全的价值观。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是“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教育。在校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不仅仅能够使他们获得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能力,更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安全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价值观,形成健康安全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全民全社会重视职业健康与安全,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健康安全教育任务。
三、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教学安排
目前在职业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中,还没有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如何在职业学校推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公共课程。
学校要把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作为公共课程进行授课,教师要把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加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确认和讨论,甚至可以把职业健康安全认知活动和事故案例融入到各类教学之中。职业学校还可以把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知识、常见事故的防范、事故现场的急救与逃生等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树立起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思想意识,获得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基本技能。
2.开发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材,在专业课程中引入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内容。
在各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中增加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学内容,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就获得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技能,培养安全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价值观,形成健康安全的良好习惯。可以说,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本身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职业健康与安全”设置为职业学校公共课程,就需要与之相应的教材。教学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组织力量开发出优质的适应于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材。还可以吸收国家安全监察部门及企业生产一线的安监专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以提高教材编写质量。要在专业课程中增加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相关内容,就要优化现有的专业教材,合理适当地增加职业健康与安全内容,并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将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强化职业健康与安全技能。
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相结合,要求各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将所学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基础知识和各种专业知识相结合,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技能在具体的职业和岗位上加以应用,从而发挥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观念,使之内化形成职业的健康观和生产的安全观,注重职业健康与安全技能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
4.整合各类资源,强化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效果。
学校将充分开发政府安监部门人员、企业安监人员、有丰富职业经验的技师和往届毕业生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手段;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可就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讲演或辩论;充分利用专业实习实训设备和环境。整合各类资源,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服务,强化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效果。
学校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确定安全或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了解不安全工作环境所产生的后果,思考工伤事故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影响。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事故案例进行研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确定事故性质,判定事故处理结果;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事故场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事故发生时当事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让学生对当地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进行研究,制订行动计划,改善所在学校、社区、公园、运动俱乐部等场所的安全状况。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是“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教育,仅仅依靠对新员工在企业入职前的岗前培训,显然是不够的。有关政府部门应当与学校联合,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关口前移,尽早对这部分即将进入职场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学生本人、企业和社会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云兰,李惠民.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5).
篇2
关键词: 烟草企业 安全管理 职业健康管理 规范化建设
一、烟草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
1、增强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安全工作不仅是依赖于企业安全管理者,更要依靠企业全员的共同参与。安全工作时刻以预防为先,要使企业员工思想上积极提高,时刻注意安全操作要领,将安全融入职工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要结合烟草企业自身操作提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增强。
2、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针对烟草企业不同岗位的特点以及接触到的危险因素,将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结合起来,使之在工作中不断的认识安全的重要意义和相应的操作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要对《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职业培训,宣传安全生产技能,进行安全生产图片展览、组织观看安全生产类教育片等等。
3、开展系列安全管理活动。结合烟草行业的特点,广泛开展安全座谈、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安全标语格言等互动活动,使全体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建设中。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活动,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切实做好本单位安全工作。
二、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体制机制
安全工作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要有一套健全的安全管理标准化机制跟进,企业管理者依据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有效的体制不仅可以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的明确,同时又可以作为企业职工安全工作操作的依据。
(一)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明确企业安全责任主体,在企业内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工作职责。为了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应将安全职责与部门和岗位的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形成奖惩政策。此外,还要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安全不达标,则任何理由在事故面前都将成为借口。
(二)贯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职工的职业健康应作为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现代企业不断的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烟草企业同样也不例外。良好的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时,对于企业员工自身的医疗费用等也会大大降低,可以说是小投入换来大回报,也一改以往的得了病再去治病的思想理念。
(三)落实安全制度执行机制。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和难点就是如何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执行。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同,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适用烟草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尤其对一些特殊部门和岗位,要制定一套严格规范的安全操作程序和管理体系,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要形成一套监督机制,确保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此外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机制建设、评估、修订环节。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违规的情况,在进行处罚、改正的同时,也要分析管理制度是否需要进行修改使之能够提高管理效果和管理效率。
(四)落实安全预防预警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是根本原则是将各种风险因素有效的管控,使之不相互作用导致事故。要重视安全预防工作的进行,将各种安全工作提前、细致的进行。针对烟草生产及管理,建立安全检查机制和检查绩效考核制度,使安全工作的更加积极的进行。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促进烟草企业的发展,其主要主要包括6个步骤:准备阶段、职业健康安全初评估、体系文件的策划、体系文件编撰、体系的运行和体系的评估认证审核。
(一)体系建设准备与启动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初期要针对烟草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后进入系统建设准备工作实质性准备阶段。
(二)职业健康安全初评估
1.资料准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在初评时要对现有安全资料进行收集,包括实际组织架构、设备清单、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以往事故调查报告、员工访谈等。
2.危险源识别
初评过程中要对烟草企业的整体危险源进行识别:首先明确与卷烟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过程相关活动;其次所有进入企业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最后工作场所由企业自有的和外界提供的所有设施。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估主要采用预先危害分析法(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R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法(ETA)、故障树分析法(FTA)等评价方法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三)体系文件的策划及编撰
在依照OHSAS18001及GB/T28001-2001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考虑了与ISO质量管理体系兼容,尽量将二者的文件合用。文件结构通常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管理手册,要求独立成册;第二层为程序文件,要求有独立文件和合用文件;第三层为作业指导文件,其为合用文件。策划完成并审核同意后,按照策划的体系文件结构,组织各部门人员依时编写体系文件。
(四)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体系文件的标志着体系的正式运行。为使各部门严格执行体系文件,印刷体系宣贯小手册,自上而下对体系进行系统研究、贯彻,对涉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监督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相关人员掌握体系。按照惯例,体系至少试运行3个月才允许认证审核。在试运行期间可进行体系的内审、管理评审,以验证体系运行的充分性、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
(五)体系的评估认证审核
最后,由认证机构进行外部审核活动,如通过认证机构的正式审核,则说明体系已顺利建成和运行。体系通过认证后,认证方以3年为一个周期对体系进行监督审核。
总结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其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方方面面。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同样,烟草行业是隐患易发的单位,更加要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的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闻洪春,孙佳. 烟草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手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指导丛书[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
[2].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解读编写组.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解读[M].北京: 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12
[3]. 杨志刚. 安全标准化软件为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加油”[J]. 广东安全生产,2009(19)31-31
篇3
【关键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
1.以企业文化为平台,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以Q、E、OSH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管理标准为框架,融合其他管理要求的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的是产品,目的是让顾客满意。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关注的是人,目的是保护人的健康与安全。尤其是保护处在工作状态中的人,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改善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可以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者的负荷与疲劳,提高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危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产品的质量和其所处工作环境的质量得到最大提高。
2.以质量体系文件为基础,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编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首要工作是编制一个好的整合性的《管理手册》。管理手册是体系运行长期遵循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括体系所有要素运行的程序文件, 是指导完成运行控制和操作性文件编制的依据。质量体系文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和环境体系文件的建立基础,运行质量体系的同时,运行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质量体系文件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及环境体系文件应统一编制管理手册,协调各要素的运行。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制订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制订要围绕实现确定的目标、指标进行编制。目标可以具有总体性和方向性,同时具有可实现性。指标的确定要有可控制性和可测量性。目标是宏观的文字描述,指标是具体的量值反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则是保证目标、指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制定管理方案时首先要明确与实现目标、指标主控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并将目标和指标逐级、逐项进行分解。明确管理措施、控制方法、责任部门、资金投入和时间。对于重大危险源都要有明确的控制要求,提出相应的控制目标和指标,要有针对性的管理、技术措施以及测量要求。也就是说要将目标、指标分解到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上。只有重大危险源控制好了,才能保证总体目标和指标的实现。作业指导书是管理方案的具体实施,它进一步明确步骤、责任人、重点关注部位、预防和纠偏措施,对重要的危险源作安全专项方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按照《管理手册》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程序文件要求,开展辨识评价工作,这是一项工作量大、覆盖范围广的工作。只有辨识到了、评价准了,控制的对象、目标也就明确了。
辨识危险源时必须考虑:(一)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二)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三)工作场所的设施。此外危险源辨识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当工作场所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及工艺发生改变时,都要对危险源辨识重新进行辨识辨识工作要从班组开始,从工序展开,覆盖所有作业和工作范围,从作业现场到宿舍、食堂和办公区,从作业(工作)环境到使用设备、工具和材料,从管理行为到操作行为,然后逐级、逐项进行汇总,合并同类项,形成危险源清单。要建立危险源评价组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评价过程要形成记录,根据评价结果形成重大(主要)危险源清单,针对重大危险源,确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和指标。依据目标,指标确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4.应急准备预案与绩效测量
应急准备预案就是建立潜在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系统,编制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救援预案。绩效测量就是要监督检查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测量体系目标的实现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结合现场的实际,针对辨识出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编制。我们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多数是相对的而不是标准的,是根据我们的施工现场和作业危险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的,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包含危险源的特征和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以及救援组织、人员职责、救援设备、工具、联络方式和救援程序等。应急救援预案应形成文件并组织员工学习和模拟演练,演练过程要形成记录,事后进行总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
企业和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绩效测量和监视的目的在于:不断地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以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绩效测量和监视是构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体框架并体现其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种常规测量和监视活动。绩效测量和监视的绩效参数反映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每个要素的执行情况;绩效测量和监视的数据和结果是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分析依据。应急准备预案和绩效测量和监视是企业和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应急准备预案及绩效测量和监视等程序的反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每个要素的重要输入信息。它对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措施
(1)体系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经过体系的运行,全体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尤其是通过危险源的辨识活动,现场员工对作业过程存在的危险都有充分的认识,防范意识大幅度提高。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各层次、各部门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做什么、怎样做,都是很具体的,整个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明确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序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规范管理和执行创造了条件。
(3)体系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之间既有相容的一面,又有冲击的一面。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一些企业规章可以用体系的相关文件所替代,在满足体系运行要求的同时,要满足业主和上级的管理要求。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硬件投入和资金投入较大,定量监测完全满足体系要求存在一定的难度。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标志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进入了自我约束的主动阶段,通过运行控制和持续改进,并借助外部审核的推动,提高组织的水平,有效改善组织的职工安全健康现况,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具有极大地效果和积极的意义,而且企业职业安全健康条件的改善,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成本最终表现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为企业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和取得规模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谢正文,周波,李薇主编.安全管理基础[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词:煤业集团;职业安全;管理
煤矿行业由于其高危性,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的培训,并采取一些措施为职工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的保障。在职工安全健康的问题上企业应该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投入资金积极有效地改善工人生产作业的环境和条件。为工人的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增加一层保险。在进行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相关工作时要注意其科学性,严格管理并做到依法进行监督,避免违规操作和有损职工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设置保障职业安全健康的机构
为保证煤业集团对职业安全健康有足够的重视,并确保其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应该设立专门保障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机构,并配备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开展相关的保护工作和进行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将安全生产和职工的健康安全问题责任到人,如成立管理工作小组,书记任组长,矿长任副组长。保证企业上下,从管理层到职工都不能忽视安全的问题。该机构再下设教育培训中心,由矿领导和工作小组领导,负责安全工作的实施以及相关制度的施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有损职业安全健康的问题,做到科学防治。制定企业职业安全危害防治的有关条例,落实到具体措施,严格责任的追究,建立成熟科学有效地防治职业危害的工作体制。
二、建立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确定防治危害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职工中加强对职业危害的宣传教育,定期做相关的培训,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对工作人员所需配备的安全设备做好发放工作并督促其规范使用。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做好监测危机的工作。一旦发生危害,要按照职业危害告知制度及时进行通报告知,不可隐瞒以免造成更大的后果。对确诊为职业病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其健康恢复和补贴的工作,避免工人的权益遭受更大的损害。为工人建立人身档案,定期做体检。另外,要完善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所应采取的应急救生预案,以及其它有利于保障职业安全的制度。
三、加大工作场所安全投入
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职业健康安全,为更好地维护煤矿工人的健康权益,要根据相关的规定为工作在较危险场所的工人配备一定的安全设施,加强个体的防护,督促和监管工人正确规范地使用这些安全措施。在加大对个人安全措施投资的情况下也要投入资金积极地改进技术和装备,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研制和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避免产生职业危害的新技术、新设备。循序渐进地淘汰有损职业安全健康的工艺和材料。定期对安全设备和应急救援的相关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其能够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正常地使用发挥作用,减少损害。
四、重视矿井作业场地的职业危害防治
矿工是工作在一线的煤业集团工人,由于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恶劣,易发生危险情况,而且因为处于地下较深的位置,一旦发生危险状况往往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加强对矿井作业场地的安全防治工作,为矿工工人提供良好的职业安全健康保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防治粉尘污染。在矿井作业场地,由于采煤设备不断地将煤矿进行切割会产生大量的煤灰,其粉尘含量较大。企业要重视矿井粉尘防治的相关问题。首先,通过建立完善的防尘和除尘系统降低工作场地的粉尘浓度,逐步改造防尘系统,根据需要配备更高效的防尘保护用品。在掘井巷和硐室时,要使用湿式钻眼,使用水炮泥减少粉尘的产生,并且在爆破的过程中采取一些防尘降尘措施,如采用高压喷雾降尘、净化风流等综合性的措施。然后在出煤时,要通过洒水的方式降尘。液压支架必须要安装自动喷雾等降尘装置,减少粉尘的产生。在对煤矿进行破碎作业时,一定要在破碎机上安装防尘器,并安装喷雾装置或者进行抽尘工作对粉尘进行净化。在井下对煤进行转运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采取防尘的措施,在进行产粉尘较高的相关作业时要通过喷雾进行降尘或者用除尘器降低粉尘浓度。总之,要在煤矿工作场所中一切产生粉尘的地方加装必要的除尘或者降尘的设备,来保证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尽量的低。
(二)防治热害。在地下的开采环境中,由于通风不利,较容易产生热害等有损工人健康的情况。因此要确保工作面的通风设备设置合理,其通风的系统和压风系统保持正常和完善。通过增强风机的能力和减少风阻等措施实现通风降温,引进降温技术治理矿井的热害等问题,保障矿工的人身健康。
(三)防治噪声污染。如果人们长期处于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造成影响,使得听力下降甚至过早失去听力。因此在矿井工作场所要控制其声音不应超过85dB(A),若声音超过85dB(A)时就要给工作配备个人防护的用品。若大于或者等于90dB(A)时要在工作现场采取降低工作场所噪声的措施来保障工人安全健康。矿井中应该注意在通风机房的房间内和墙体表面设置吸声体,在压风机的设备产生噪音较大的地方如进气口安装消声器,且要在房间的表面做吸声的相关处理。总之煤业集团应在产生噪声较大的地方进行降噪和吸声处理,在离工人工作较近的地方设隔声屏障,采取可能的措施减少噪声对矿井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防治中毒情况。在矿井中由于容易产生瓦斯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可以对人体产生损害使人中毒而且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较易引发爆炸等情况。因此首先要加强矿井的通风,使得产生的瓦斯等有害气体能尽快排出工作场所,避免其聚集达到较高浓度。其次要对工作的煤矿工人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加强对工人的安全防护。根据煤矿行业的相关规定,在矿井实施爆破后为了避免产生的氮氧化物聚集产生危害,要使得局部通风机的出风口距离工作的场所不得超过5米,并及时地排除爆破产生的炮烟。在进行爆破的相关工作时,工作人员要撤离到新鲜的空气流中去,在爆破工作完成后要在工作面洒水减少危险气体,保证在煤矿工人进入工作面时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稀释。由于煤矿的工作场地特殊,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凡是粉尘、有毒等有关的有害物理条件超过国家标准的工作场所,在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之后要给工作人员佩戴防尘防毒设施。
五、加强职业健康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的教育与企业和职工个人都密切相关。煤业集团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标准积极为保证职工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得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能自觉主动地配合企业的安全工作,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对工作当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发挥自己的职能,明确责任,在职业安全健康及其危害防治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切实落实防治的措施,各部门配合,共同协调加强管理共同做好职业安全管理和危害防治工作。
煤炭行业作为一个高危的特殊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制约着煤矿的安全产生。煤矿企业应切实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全面地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将传统的被动管理事后“亡羊补牢”转化为超前预防。将安全生产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翠霞,秦慧芳.浅谈煤炭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24):27-28.
篇5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企业外包业务的增多,供应链也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供应链上的企业也对职业健康与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报告中,供应链被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供应链是初始网络,也就是企业和为其提供特定商品和材料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第二类供应链是二级网络,也就是企业和其合同商,和提供具体服务项目如维护、建筑、清洁等服务的次级合同商的关系。
很多公司的运营离不开供应链上的企业,因此职业健康与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仅靠一个公司是无法解决的。供应链往往由一个公司或组织来控制或管理,这类企业被称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决定了供应链的主要形式。核心企业由供应商提供物品或原料,与提供服务的企业或商品生产商签订合同。例如,一个建筑或维护项目通常包含一个初级承包商,这个初级承包商还会雇佣次级承包商,在确保工作安全方面,这个项目便拥有了复杂的公司关系。这个例子表明,单个的公司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但是不能独立“解决”职业健康与安全的问题。简单的供应链和一个公司和其供应商之间的多种关系可见下图。
如图所示,初级网络和二级网络都受政府、NGO和客户等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中,政府是很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实施经济激励和指定采购等措施确保职业健康与安全制度积极稳妥地实施。
此外,作为初级和二级网络的一部分,核心企业为了应对压力和外部激励,会采取战略性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政策,并将其拓展到整个供应链层面。
初级网络的核心企业和其供应商
通常来说,核心企业通常具备如下特点:控制供应链;和客户有直接接触;决定产品和服务的形式。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知名品牌的企业更容易受到利益相关方如NGO的关注,比如,H&M就被认为对其供应链上的印度厂商负有责任;诺基亚则由于亚洲工厂的劳工条件而备受指责。总的来说,品牌企业供应链上的厂商的劳工情况、环境污染和使用有害物质等问题较易受到关注。因此,核心企业可以在其供应链内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包括职业健康和安全在内的环境和社会标准。
核心企业可以运用多种措施对其供应链上的企业施加影响以提高职业健康和安全标准。根据研究,有两种策略比较行之有效,第一种被称为“供应商的风险绩效管理”。采取这一策略的公司主要是因为对公司名誉的重视。这些企业往往会对供应链上的企业的环境和社会标准进行评估,只有达到标准的供应商才会获准进入供应链。这其中,环境和社会标准对提高职业健康和安全扮演着中心角色。第二种策略是“绿色产品供应链管理”。这些与产品有关的倡议通常来自单个企业或行业组织。这种策略通常在供应链中通过提高产品生产的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方式来提高职业健康与安全。在实践中,这两种策略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互关联的。本文将重点讨论初始网络供应链中的通过“供应商的风险绩效管理”战略来提高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相关实践。供应商的风险抵御和绩效保障管理
采购商采购战略
这一战略要允许居于有利市场地位的采购商去影响供应商,督促其提高职业健康与安全水平。在这一战略中,健康和安全标准被用作挑选供应商的基本条件。不过,也有学者指出,这一战略通常在二级网络中运用。通常来说,实施采购商采购战略时,要同步跟进审核和检查等措施,以保证采购的公平性。
案例1:RESPIRO——采购中的责任
RESPIRO代表采购中的责任。这一由EUROCITIES和ICLEIF发起的项目,旨在帮助和提高将社会和道德需求融入采购过程的相关经验交流,无论是在官方采购还是私人采购中。这一项目包含两个指南:纺织服装业社会责任采购指南和建筑工程社会责任采购指南。
例如,纺织服装业社会责任采购指南包含了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议题,如在纤维培养和染色过程中减少有毒物质的运用,这些有毒物质不仅威胁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还对穿着由此制作的衣服的人们带来健康威胁。PESPIPO指南规定了技术标准,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禁用有毒化学品和有关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的条款,例如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等。
案例2:社会购买
2010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个名为“社会购买”的指南。这个指南旨在使政府机构增强采购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其潜在益处,并解释了在现存的欧盟法律框架内如何实施这种采购方式。项目认为政府机构应在他们的采购过程中考虑社会责任,不要仅仅关注价格,还要关注价格所带来的最好价值。
案例3:CARPE——城市作为负责任的购买商
CARPE项目是在欧洲实施的一个项目,其运作时间为2004年-2005年。这一项目由总体就业董事会和欧盟社会事务和机会平等委员会共同建立。项目集合了巴黎、斯德哥尔摩等12个欧洲城市,推动这些城市探索在政府采购中如何较好地采纳社会和环境标准。
项目指南通过采购合约来规范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等议题:技术规格要细化健康与安全的标准,这些标准可以通过采购合同来实现;政府机构在采购中,可以运用选择标准,将那些没有立法保护员工安全的企业淘汰出局;运用规范来评估合同实施的质量,通常这些评估与员工激励和工作环境有关;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政府机构可以将供应商的义务与社会责任标准挂钩。
管理标准
在提高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各种管理体系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管理体系可以在评估供应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ISO 14001和生态管理和审核计划(EMAS)认证中有关环境的规定;
SA8000中关于工作环境和人权的规定;
《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规范》即OHSASI8001中关于健康与安全的规定;
ISO 26000中社会责任条款的规定。
上述这些标准是自愿性的,由第三方制定。这些认证需要对企业或组织行为和管理体系进行公开描述。一旦企业采纳了这些标准,其经营会被监控以确保他们的产品服务符合规定。专家指出,在供应链中,这些由第三方认证的标准对供应商和采购商都是有益的。当供应商被一个独立的认证机构进行审计和认证时,他们便不需要由每一个客户再进行审计,这样可以节省审查的次数和相关费用。此外,来自第三方的独立认证表达了对企业的“合理信心”。而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产品或服务来表明他们尽了“关注义务”。
行业合作
行业合作和多利益相关方联盟的出现是为了应对供应链中的发展议题,尤其是那些极具挑战性和复杂的议题,通常来说,这些议题单个企业往往无法应对,因此各方联合起来应对这些挑战。另外,这种合作还可以增加效率,减少重复,避免传递相互矛盾的信息。行业合作的例子有以下几种:
AIM-Progress:这是一个由24家快速消费品公司组成的组织,其成员包括百加得、吉百利、好时、卡夫、玛氏、雀巢、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宝洁、联合利华等品牌公司。这些公司承诺在其供应链中履行国际劳工标准。AIM-Progress的品牌公司意识到在全球供应链中,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存在多种审核标准,因此希望通过寻求共同的标准进行评估,并通过名为“Progress”的项目来推广企业社会责任。
Business Social Compliance Initiative(BSCI):倡议商界遵守社会责任组织(BSCI)成员由零售公司及协会、进口商和生产公司组成,是欧洲社会一个针对遵守社会责任的普遍监控体系。该组织认为有责任去为生产其产品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并认为这一责任应延伸到所有为BSCI成员生产的员工,不论其是由BSCI成员直接雇佣的员工,还是由第三方分包商和供应商雇佣的员工。为了形成具有一定影响的和促成社会可接受的生产条件,BSCI成员制定此《行为守则》。BSCI成员在全球的所有供应商也有义务遵守这一《行为守则》。
Ethical Trading Initiative(ETI):道德贸易联盟(ETI)是由英国国际发展部和私人部门出资赞助成立,参与ETI的公司和组织有:C&A,Sainsbury’s,the Cooperative Wholesale Society和拯救儿童、公平贸易协会等非政府机构。ETI目的是通过设立针对在发展中国家采购公司社会责任的论坛以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
Global Social Compliance Programme(GSCP):全球社会合规方案(GSCP)是由家乐福、麦德龙、Migros、乐购和沃尔玛等全球知名零售商倡议组成的。截至目前,已有650多家全球性零售商、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了这个组织,共同致力于制定一套全球通用的可持续提高劳工标准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方案。GSCP可帮助供应商减少被审核的次数。供应商只需符合一套标准即可满足不同买家的社会责任要求。这也意味着审核费用的减少以及保留因多次审核而流失掉的生产力。与此同时,对买家而言,减少审核供应商的次数,也就释放了更多的资源作后续跟进或补救。
与供应商合作
篇6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 体系 实践
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T28001) ( 以下简称“体系”) 可以有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但是如何构建并保持其有效运行,才是行业内各单位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核心。由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掌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正确合理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行业整体的安全规范管理水平。
1.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实施、运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第一步,为后续提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1企业决策层需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承诺和支持
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企业决策层对改进其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中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做出承诺,高层承诺自始至终的承诺和支持具有决定性和推动性的作用。将会推动体系事半功倍的运行。
1.2体系规范及相关内容培训
(1)企业决策层培训。只有使决策层深刻理解体系规范的内涵和建立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明确决策层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把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2)体系编写小组培训。由外部专家或咨询机构对体系编写小组成员等进行基础培训。只有使体系编写小组全面理解了体系规范,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方法,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工作才能够得以正确策划和运行,编写的体系文件才能符合企业实际,便于操作。
(3)各级管理者培训。只有使班组长以上的各级管理人员了解或熟悉了体系规范及相关知识的基本内容,才能配合和主动参与企业的体系建立和运行工作。
(4)基层员工培训
综上,企业应运用多种形式(会议、培训、板报等)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造成贯标的声势。
1.3体系建立
在进行体系建立策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确定体系建立、运行的范围
(2)结合企业具体情况
体系的复杂程度、文件化的范围和相应的资源应取决于本企业的规模、活动性质和实际能力,尤其是高风险企业和中小企业更应考虑其实际情况。
(3)体系建立之前要先进行“初始状态评审”
(4)动态有序,注意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
2.体系的运行
2.1基本要求
第一,体系建立完成后,从之日起,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就应严格、认真地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执行。建立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力图通过企业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及管理方案,在落实职责分工和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进行程序及文件化的控制,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体系建立与运行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实施的程度和效果。
第二,切忌重视体系的建立、忽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应避免:从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上,认为是出于开拓市场的压力,不这样做不行;把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只定位于(或通过各种手段)取得外审证书,满足市场竞投标的需要。不认真推动体系文件的学习、贯彻和执行,没有转变管理观念,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现代安全管理方式接轨。
2.2体系文件的分发和定位
体系文件是企业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准则,是按体系规范要求制定的,是对企业内部各个岗位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法规性文件。
2.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全面教育和培训
体系的运行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各个岗位的人员只有理解了程序化、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才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其管理活动。
企业层次的宣贯和培训:由培训主管部门组织、安全管理部门配合,要求企业领导、部室长、基层领导、安全员及班组长等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分工负责,认真备课,有针对性。
2.4由制度体系到安全文化理念的提升
(1)企业最高管理层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2)安全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3)基层领导和班组长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4)以人为本,通过体系的培训和运行,促进操作岗位人员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5)加强体系文件的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力度
3.体系的保持
3.1严格监测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应定期严格监测,避免出现与体系规范要求不符合的情况。监测应全面、细致,涉及到管理活动、生产操作、工艺运行等方方面面。
3.2对不符合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3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内部或外部),以判定体系在整体上是否得到正确运行。
3.4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定期组织管理评审
通过管理评审判定体系面对变化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是否充分、适用、有效;是否对体系做出必要的调整,包括方针、目标、机构和程序等。
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安全健康 职业病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形势还非常严峻,职业病人数非常多,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和培训。
本文结合南京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具体状况, 对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的现状、特点、培养内容及培养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安全教育的多方面原因分析
(1)安逸的生活环境。高职学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温室里,未经历过风吹雨打,也就不曾意识到被风吹被雨打的危险性。如今的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在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去重视日常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殊不知生活的危机已悄然降临。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形成单纯的心理,缺乏社会经验,使得他们对复杂社会中的不安全因素都缺乏心理准备,更不用说应对能力了。
(2)学校的疏忽。许多高职院校往往不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学生的安全教育方面,更是很少投入资金和精力。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不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片面注重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殊不知,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文化传承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工作,不应无足轻重,而应非常重视,并应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加以考核。
(3)年轻的心态。经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细节,且喜欢依赖别人,生活较为懒散,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因为年轻,所以缺乏社会经验,想法不成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年轻又有活力的时期,喜欢挑战冒险性的事情,又往往不具备自我防卫的能力。当危机降临时,自己却无动于衷。
2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特点
职业安全素质是指人们对所从事的行业应具备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心理等素质的总和。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素质, 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 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教育普及安全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安全素质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校园环境、专业交叉、教育资源、大学生自身状况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3基于行业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
由于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场所和岗位不尽相同,发生事故的几率不同,潜在的危险因素差异也很大,开展与本行业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安全教育极为重要。基于行业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相关的安全知识。不同专业有不同安全知识结构、安全技能,比如工程机械类应加强工程机械安全操作知识学习,化工类应加强化工安全知识学习,等等。
(2)行业相关的应急知识。不同的行业发生事故后产生的事故后果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加强适用于本行业的应急知识培训,比如工程机械类专业应加强翻车、火灾和机械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
(3)事故案例分析。加强与本行业相关的事故案例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比如建筑类可重点加强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等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的对策
(1)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必须得到社会、企业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得到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
(2)加强专业师资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工作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师资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教师现场接受职业安全培训或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等活动,积极培养专业教师的职业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3)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通道地为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网络教学、短信平台提醒、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更广的安全知识、接受的渠道更多、学习的形式更丰富,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5结语
社会大家庭,应该为高职院校的职业安全教育工作输入血液,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提供支持。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一线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包括了职业安全素质,所以,加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欧彦麟.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
[2] 朱忠祥,童政权.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
[3] 刘伟,陈晓红.现代工程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研究[J].安全,2011(2).
篇8
一、 比对分析,找出差距,发现改进机会
现代企业如能紧跟时代管理步伐,建立了包括职能部门在内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并纳入企业标准化管理系列。企业的安全生产就能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是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对照,管理的差距和不足还是显而易见。
(一)现有安全管理在系统性、充分性方面表现不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强调的是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管理手段,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系统。1.在组织结构上,标准要求对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有一定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的工作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予以传达。就是说安全管理不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也不只是生产系统的工作,而是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科室都有密切联系,他们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要以文件形式明示并告知。2.在管理程序上,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部门、岗位之间推卸责任,管理的作用、职责和权限是通过管理程序文件规定来实现,如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处理管理程序等。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方针、手册、程序和作业文件及其记录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为实现具体要求做出了规定,为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寺续适宜性提供了基础。
(二)对法律法规、持续改进关注不够。标准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职业安全健康要求(如国家、行业标准)的程序,及时更新这些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和其他相关方。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条例、规章是强制性要求,对组织及公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组织判别不可承受风险的依据之一,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重点。过去,我们往往遇到法律问题找法律,被动地去理解、去执行;持续改进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这个改进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控制过程的持续改进,包括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现场安全管理等全面改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现场安全检查、整改的持续改进。
(三)职业性危害是职业安全健康不可轻视的问题。所谓职业性危害,指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安全管理习惯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伤事故的预防和管理上,把职业性危害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出现类似问题与政策引导、企业生产工艺设施、技术条件、资金状况、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关系有关。这一问题将随着劳动工伤事故的减少,人们健康要求的提高表现的更为突出。
(四)现有安全管理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比较,不足具体表现在:未建立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培训、意识和能力,文件、资料和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等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和资料识别不充分,相关文件查询途径不清晰,记录保存期限不明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工作衔接不够;绩效测量和监测未建立体系化管理,自查整改仅限于解决眼前问题,没有管理评审活动等等。
上述发现的问题为准确、有效地建立体系提供帮助,为体系建立后满足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要求提供了保证。
二、多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管理的兼容与衔接
有的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之前已先后通过质量体系、计量体系、环境体系认证,各体系三个层次文件和记录管理覆盖范围各有侧重、各有交叉。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就面临多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管理的兼容与衔接问题,这个问题是整合型管理体系涉及的问题。为此,要对几个体系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找出体系要素相近或相通的规律,紧紧围绕职业安全健康特点,对培训、文件、协商与沟通、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管理等通用管理程序文件进行适当调整,编制相互兼顾又有区别的控制程序文件。由于职业安全健康要记录运行控制过程的表格很多,有原、辅材料进出、生产过程控制、设备检测、工业卫生监测、员工职业健康体系、工伤报表等等,为此,要在职业安全健康记录编号时,只要是职业安全健康可用的记录表的记录编号,保留原有编号,纳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记录管理;职业安全健康需要且没有编号的记录表格赋予职业安全健康自己的编号。这样,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就有多种编号,但每个记录表格编号又是唯一的,不影响各体系检查验证效果。在编制职业安全健康独有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程序文件时,充分反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特点,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多体系整合提供了借鉴。
三、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宣贯工作推进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基础是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为控制风险,必须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而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序,确定不可承受风险,针对不可承受风险制定措施予以控制。对大型联合企业,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设施大型化,生产连续化,危险有害因素复杂多变,只有当全体员工认识、掌握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首先要从体系宣贯入手,组织领导干部、管理干部,体系内审员、联络员和关键重要岗位员工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场次的体系知识培训;通过会议、厂内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系统宣传体系方针、目标及职业安全健康相关知识;或在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期间,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知识编辑成问答题,刊登在企业内部小报上,向全体员工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知识。其次,依托班组安全活动的基础,在员工完成“三不伤害”防护卡的危害识别前提下,按照划分作业活动、危害辨别、确定风险的步骤,组织全体员工对作业危害进行辨识,填写危害因素基础调查表,由专(兼)安全管理人员确定风险级别并制定对策措施。第三,借助每月安全检查、巡查和专项安全检查机会,检查和督促体系建立计划的完成情况。第四,把在内审、管理评审、外审一阶段、二阶段开出的轻微不符合项、观察项或反映的不足、存在的问题等,收集整理归类在局域网公布,为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进行举一反三的及时整改提供信息,促进体系建立与实施。
四、遵循管理原则,分层管理,分级控制
对大型企业,管理幅度大、层次多,职业安全健康涵盖所有生产和办公区域从事作业活动的人员,要根据体系要素制定了职业安全健康职责,部门、单位按管理职责要求,分层管理,分级控制。
(一)文件管理。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程序方面的文件。按《文件管理程序》批准、分布、发放、使用、更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由所在单位根据岗位安全要求起草,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审核后按《文件管理程序》管理;受控文件主要通过电子网络管理;需用书面发放受控文件的按规定领用签收;部门、单位制定的涉及职业安全健康文件和资料的文件,需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备案,保证文件在满足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做到最小化。
(二)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为了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更为严密些,要根据企业目前管理水平和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承受能力,把可能造成重伤、急性中度中毒以上事故作为评价不可承受风险的划分准则。辨识出不可承受的风险。为加强抗风险能力,应本着不求全齐备,集中精力和现有资料,把主要的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好的原则,对不可承受风险项目再次分析评估,确定出公司级重大危险因素和厂级不可承受风险,分级有重点地采取针对措施。对满足《重大危险源辨识》条件的甲、乙类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分预案,并有计划地组织演练。
(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是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方针的保证。要根据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寻找管理方案。要把项目中污染大,环境作业条件差的项目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首选,按照职能职责分工,基建技术改造管理部门按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要求管理建设项目,工程项目组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单位配合完成。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放置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有利于方案管理,特别有于职业危害源头的治理。
五、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保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条件是:熟悉体系标准,掌握审核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具备有一定安全生产知识和工作经验,办事公正、客观等。体系内审员不仅仅只是为组织进行内部审核时才发挥作用,而应当把内审员当作体系运行的常规力量来组织管理,为他们提供机会,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建立体系初期,要求体系覆盖的部门、单位指定专人参加体系基本知识培训,作为今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联络员加以培养。在联络员中鼓励参加内审员资格证书考试,特别是安全系统管理人员。让他们参与初始评审工作,参加所在单位危害辨识的组织协调,学习运用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标准的认识理解,为各单位体系宣贯提供有效的师资,可以组织内审员第二次异地脱产学习,并增加了新的学员。
篇9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思考
作为一个理论严谨、管理科学、系统性较强的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备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和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将其引入到电力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传统安全管理的模式有明显改进。经过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一遍又一遍的经过计划和实施以及监测还有评审等方式,全面彻底的将安全系统工程的思想阐述,融合整理、协调运作、全面深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各种因素,使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各种独立以及相对分裂的各个管理环节调节关联到一起。特别注意被各个电建施工企业所认同的一点,是对于体系核心思想弊端的识别发现与预防控制,才能在实际运用与推广的时候得到显著的效果。安全管理行业内部危险源预控和危险点评价已经成为热议的问题,电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发展方向必然要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而且落实有效的实施与执行,乃大势所趋。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国家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到安全管理中实施之后,各个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较先前有显著的改善,而且各个电建施工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争取体系认证的问题上都很积极,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自身安全管理模式落实到文件、系统化、规范化的融合到一起并运用到施工生产中,让安全管理工作变成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参照,并且循序渐进、自觉执行。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行和实施的这几年时间里,针对各种不同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已然实现,但是还有几点问题和误区不同程度的存在于体系之中。
1.1 在开展前期,部分员工没有从认识上将现场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融合为一体,这是由于体系没有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甚至与原有安全管理存在冲突,无法紧密结合的状况,让一部分人从态度上产生质疑,错误的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当作一套新建立的体制,放弃了原本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出现这种问题。
1.2 没有能够理解建立和实行管理体系的意义,并且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思淡薄,这体现在施工生产管理中部分员工对于体系的管理,仍然在应付内审检查以及记录文件的准备等等。
1.3 实际操作人员无法准确的知晓真正的危险点,没有深入理解风险管理,无法落实控制措施,是因为对于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没有及时的更新结果,也没有随着施工现场的实际状态以及实际施工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工作,出现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工作重点没有把握,风险级别评价不准确的情况。
1.4 各职能部门原有的表格如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施工作业票等等和体系的记录文件存在冲突,使工作存在重复性,造成执行层的工作量的增加,影响到各个部门的正常工作。这是由于没有将企业原本的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记录文件有效的融合,也没有将管理记录模式整合统一。
1.5 职责界限没有明确规划,各个部门之间也没有足够的沟通,程序文件没有明确接口,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实施中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等情况,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会影响体系的运作。
1.6 在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以及完成时间和企业年度安措、反措计划相结合不能及时,足够的材料以及资金的投入无法保证,也就无法有效的进行跟踪以及定期检查、完成情况的评价和整体效果的验证。在风险识别及评估确定的严重负面因素问题的管理制定方案中,实施和落实很大程度上还不到位。
1.7 各个企业自身的体系内审成员组成存在问题,对体系实施时发生的突发事件和欠缺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总结,甚至有误导的现象,专业素质及理论水平都没有严格的培训考核,内审员自身的欠缺影响体系实施效果。
2 解决措施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构建企业适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使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运行的前提就是要构建好企业适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并且制作本企业自身容易操作执行的管理手册以及程序性文件,初步构建体系架构时要从实际出发,可以先简易,逐步再进行完善。
2.2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宣传以及贯彻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是施工企业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因为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企业中早已经实行多年,职工对一些实践中采取的有效的管理办法已经形成惯性思维,要想消除职工对于新体系的疑惑以及担心是很不容易的。必须使职工认识到目前提出的职工健康安全体系是和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不冲突的,两者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把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得到加强,更能有效得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2.3 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也就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和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其效果也要在基层得到检验。安全目标实现的关键就是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执行到位,因此要对一些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有的放矢,把握好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才能解决好体系执行过程的疑难点。
2.3.1 危险点的辨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要做好做实。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核心就是对危险点的辨识以及对风险的控制,因此,施工企业的安全工作规程必须要详细,要有安全性评价表以及安全检查表。安全事故的性质以及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施工企业对危险点的辨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做好做实。
2.3.2 加强基层班组在体系中的作用。基层班组能否严格执行各项控制措施,是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关键,基层班组的执行效力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行效果,是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危险点的辨识以及控制是在基层班组完成的一个环节,基层班组查找危险点,并且在具体工作中督促实施,以及记录跟踪,体系中的大量工作都是在基层班组得到执行的,因此班组长必须做好带头作用,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以及控制措施都交代清楚,然后进行确认签证,并且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使基层班组的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加强体系的运作效果。
2.3.3 要对企业目前的体系资源进行合理全面的整治。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施工企业都具备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企业的管理标准也就是这三个体系标准。记录控制,内审以及管理评审等等这些基本的管理程序具有了三个体系一体化的理论基础。这样把三个体系进行合并一体化,能够使资源得到统一的调配和使用,使文件以及记录得到共享,因此会减少许多管理环节,有效地使运行成本得到降低,减少了体系之间的许多矛盾,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职业心理健康;人格特征;职业倦怠;情绪疏导支持系统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与输出企业,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以人为本”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的实施,员工是否拥有健康的职业心理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同时健康职业心理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也就日渐突出。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人为因素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电力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与履行岗位职责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相当部分的企业生产管理者不了解提高员工安全心理素质的方法,缺乏合理运用培训手段实现科学管理的理念,也忽略了如何根据人的身心特点对环境、设备设施进行优化,以消除事故隐患。因此,可以说电力企业安全事故的产生与管理者不了解员工的心理行为特点、不重视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电力生产中的任何一次危机事件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指导下产生的。紧张心理、侥幸心理等都会形成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通常,健康的职业心理会产生安全需要,形成安全动机、指向安全目标、对周围客观现实环境正确认知,能采取正确措施适应异常变化。而不健康的职业心理就意味着失去正确的情绪、行为、心理调控能力,就会偏离法规、偏离目标,出现不良的行为模式。如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涣散、心不在焉、急于完成工作任务、不按章程作业、隐患不能及时排除、安全规章制度落实不了等,都会导致发生事故。因此,安全生产管理者必须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从心理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因此,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并为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
实施以下几项措施,可以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水平,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心理保障。
一、根据员工的人格特征,进行点对点关注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格特征是一个人比较稳定并影响个人行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心理学研究发现,具有以下人格特征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中产生误差,存在着潜在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机制。
1.外控型人格
外控型是指容易受外在事件的控制和影响,特别是当工作环境压力增加和人际关系紧张时,更容易导致工作紧张,进而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分散工作注意力,产生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的不良行为。
2.消极思维方式
这类人具有以偏概全、绝对化、糟糕之极的思维模式等特点,职业过程中常不能正确估计困境,相信宿命论,容易在工作中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不善于主动解决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隐患常常不予理会、不加重视,或者认为与自己无关。
3.神经症特质
具有焦虑、敌对、抑郁、责任意识和情绪不稳定等类似神经质特征的个体。这类人群不善于释放和自我宣泄,且情绪不稳定、不成熟,常常带有冲动行为,容易情绪失控,不计后果,故而在工作中容易发生突发危机事件,在重大责任事件中容易产生失控状态,也可能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从而影响个体在工作中的安全生产,甚至影响到整个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
4.性格内向
因为性格内向的人一般不善于人际交往,不擅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烦恼,自信心不足,甚至是自卑。因此,导致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来应对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易产生挫折感和沮丧感,容易将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场所,且情绪周期较长,常常隐藏真正的情感需求,难以真正实现自己的内心愿望,会在工作中转换注意力,从而思维涣散,导致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为企业管理者或班组成员,如果能有效区分团队成员中的以上特质人群,并能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及时的帮助,使其在情绪不稳定或遭遇挫折和困难时能获得积极的团队支持,完善其自我提升的能力,不断改善其应对突发、不良事件的能力,或根据岗位职责匹配不同特质员工,便能降低其在安全生产中的操作隐患和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安全管理。
而对特质人群的关注,也在另一个层面上体现企业管理者的人文管理思想,是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在工作实际中的良好呈现。
二、针对员工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和周期,进行有效的心理防御和干预
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员工普遍感到岗位职责越来越多,岗位责任越来越重,工作压力也就随之增加,由此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使其在心态、行为、身体上都表现出缺乏自信感、价值感,丧失力量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员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对本职工作充满了厌倦感,甚至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这种工作主动性的缺乏,必然导致员工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涣散,责任感降低,从而意味着安全生产的隐患随时都会产生,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具体来说,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身体不适,如疼痛、疲乏、肌肉紧张、心慌、出汗、食欲下降等。第二,心理失调,如精力缺乏、心理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敏锐性降低、情绪焦虑或抑郁、容易发脾气等。第三,行为异常,如物质成瘾、工作能力改变等。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者而言,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由于职业倦怠而引发的员工注意力的改变。由于注意力参与所有的心理活动,因此注意力的不集中或改变将影响到员工众多的行为。职业倦怠者的注意范围可能变得狭窄,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注意某些细节而不能总揽全局,或注意力转移困难,即很难将注意力从一个事物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更多的职业倦怠者则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的刺激转移注意,因此其注意力不能持久,经常转化注意对象,导致不能持续地谈论一个话题或从事某一活动,工作效率无法保证,严重妨碍了实际操作工作的顺利完成。
需要企业管理者重视的是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辐射性。当个别员工情绪不佳时,很容易将牢骚和不良情绪传染给周围的人,而工作中的人际矛盾也会影响和辐射到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造成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稳定性的降低。
基于以上原因和情况,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职业倦怠对企业转型期的员工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对企业安全生产带来的隐患。因此,企业管理者首先要认真落实员工的带薪休假政策,并且可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分期分批完成带薪休假任务,以确保员工从身心角度享受自己的权利,并获得更好的心理调适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职业倦怠对安全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可以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活动,让员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寻找职业倦怠的意义,并用实际行动化解职业倦怠对自身和工作及企业安全生产带来的影响。
三、通过培训和正面引导让员工获得更多不良情绪的疏导技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反应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持久而积极的情绪有助于人们开阔思路、周密思考、激发潜能去完成某些工作,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而低沉、抑郁的情绪,则阻塞思路、延迟行为,降低学习、工作效率。同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一个情绪健康的人基本上能达到80%的心理健康标准。可见,保持情绪健康十分有利于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可以采取很多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情绪健康管理水平。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集中培训、价值观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心理行为训练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目标都是用有效的途径让员工获得简单易行的、操作性强的方法来缓解情绪带来的压力,如自我激励法、宣泄法、暗示法、认知改变法等。在改善情绪的方法中,有治标也有治本的方法,但无论是治标还是治本都有其必要性。当一个人的不良情绪来袭时,原则上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因此先用治标的方法稳定情绪,再用治本的方法调整认知和情绪将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疏导不良情绪的方案。同时无论哪种情绪都可以从中寻找到积极的意义。为此,从认知的层面,要抛除对负面情绪的恐惧感,即允许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作为企业员工或管理者,如果能认识到自己和班组成员的情绪周期与情绪状态,并通过相关的方法使其得到重视或改善,那么情绪对工作产生的消极影响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四、建立完善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支持系统
当员工受到紧张压力的侵害,被职业困扰得痛苦不堪,陷入工作情绪低落而不能自拔时,如果周围的人,特别是企业管理者能给予一定的关注和关怀,当事人的精神负担和情绪状态往往可以获得很大的缓解,在很大程度上阻断员工不良情绪的延续,同时也意味着去除了员工因心理健康问题而产生的其他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稳定性、企业安全生产的潜在危险因素。
从社会属性的角度来看,人人都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他人产生人际关系,而职业生活领域中互惠性支持系统的来源,主要是工作单位的领导、同事、家人、朋友、师长等。具体的支持方式一般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情感性的支持。即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通过共感、爱护、信任等感情方面的支持,使其能感受到情绪方面的慰藉。
二是直接性的支持。即从身体、工作、物质、金钱等方面,以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直接给予援助。
三是知识性的支持。即为当事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相关的知识,帮助其解决问题及矛盾。
四是评价性的支持。即给予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支持,提升当事人的工作自信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在建立完善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建立必要的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关注平台和职业心理健康培育系统。在管理越来越优质化的电力企业中,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开始或已经进行了有效的员工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南方电网公司、东北电网公司等很多企业已经将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电力企业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电力生产事故率的作用。
当然,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矛盾会呈现,对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提升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改变工作思路同时又坚定不移地以人为本,才能在根本上保持员工与管理者的健康的职业心理状态,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栗继祖.安全心理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