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叙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09:3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记叙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记叙文写作讲评应当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作文批改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各种策略,如讲评选点的专注化、讲评主体的多元化、讲评言语的专业化、讲评结果的激励化等。
【关键词】
记叙文 讲评策略探究
记叙文的写作仍然是高中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高中学生心智特点和教学目标高于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记叙文讲评策略选择上应该有所优化,讲评的难度、高度上应该有所增加和提升。而讲评策略应该以学情为第一要素,统筹布局讲评形式和内容,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理论的感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的能力,进而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
一、讲评选点的专注化
“讲评选点”就是针对讲评内容而言,讲评什么直接影响讲评的效果。教学内容没有选择准确,再好的教学形式都将无济于事。作文讲评亦同此理。记叙文的讲评应该在高一阶段不断地强化,那么每一次作文讲评都应该有明确的讲评目标,以确保每次讲评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某一种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专注化”就是针对讲评内容的精细选择,专注于某一两个讲评点而不随意旁逸斜出,专注于某一两个讲评点的讲评深度、广度和高度而不漂浮,最忌讳面面俱到,唯恐有所遗漏而担心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或不能达到某种记叙高度,实则恰恰使学生一脸茫然,所得必定甚少。
高明的教师总是专注于最少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享受语文学习的狂欢。作文讲评如果专注于某一两个精细的目标,师生集中突破,就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烙下深刻的印记。
就高中阶段而言,我们不妨将记叙文的讲评点细化、分类,逐一引导学生探究。比如:
大点:立意的深化、结构样式的优化、议论与抒情的精准运用、文章厚度、语言风格……
小点:对比的层次、衬托的多样、前呼后应的篇章视野、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语言的修饰与美化、选点仿写……
这些内容不能指望一股脑儿,三两节课就能通过讲评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必须和作文训练、学情适时调整,相机而动,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讲评选点是在所有的讲评策略中位列首位的项目,务必认真对待。
二、讲评主体的多元化
“讲评主体”就是确立由谁来主讲。主讲能够唤醒主体意识,促使主体发现问题、破解问题,传达出主体的观点,可见主体对问题的认知远远比听讲者要深刻得多。如果充分让学生参与讲评,则能够激发他们讲评的积极性,切实体悟写作理论,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境界。从具体形式而言,学生个体、小组团体都可以成为讲评主体;老师则应该主动退让,从讲评的核心地带退出,站在讲评的边缘上观察、导向、点拨、催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文学社及相关活动、甚至邀请其他班级的师生,不时地参与,制造“鲶鱼效应”,更大程度地激活本班学生的积极性和释放最大的潜能,也生成合理的“晕轮效应”,让优秀的同龄人对学生产生欣羡力,让权威者对学生产生向心力。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一个人对自己的名字、举止、成绩受公众关注的程度特别关切。这种正常的被关注心理是正当的,也是正常的,我们不妨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的作品,不论它是否优秀,对于学生本身或者对于整体而言,只要是典型的,就可以将之公布出来,接受公众监督、点评。被公布作文的学生总会揣摩他人如何评价其作品,就会自动地产生化学反映,产生无形地自我教育力量。由此推之,家长参与讲评、利用网络互动等,都可以成为讲评主体的构成形式。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课改的新理念,讲评作文更应当秉持这一理念,实现讲评主体多元化的目标。
三、讲评言语的专业化
讲评言语是师生讲评时使用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就作文讲评而言,言语应该具备鲜明的语文学科性质,尽力体现出简明、得体、优雅的风格,体现出一定的美感,讲究专业化。只有坚持这种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讲评课堂才能营造出浓厚的语文味,师生共同濡染生活化、学术化、学科化相互交融的言语,培育优秀的写作品质。
例如“立意的深化”讲评课。
师:这次以《落叶潇潇》为题目的作文,咱们主要看一下如何深化写作的立意。同学们根据互批的成果,就本次作文立意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发现、观点和建议。
组1:我们这一组数李欣同学的作文立意最有深度。她将自然界中的树叶飘落的现象和人生的放下与舍弃联系起来,提炼出人生的释然与超然的主题,极有积极意义。这超越了其他学生叶落归根、无私奉献的立意,具有一定的新颖度和深刻性。
组2:我们这一组总体上立意不是很好,缺乏新意,都是大家常见的主题。
师:我想参与你这一组讲评。我会这么说:我们这一组总体上在立意这一块挖掘得不够深刻,角度不够新颖,流于平俗。大家看,我的讲评和组2的讲评有什么不同吗?
生:表达的中心意思一致,但老师的语言更美一些。(师:更专业些,更精准些,更有美感些,也就是更有语文色彩些。请原谅,我不谦虚。生笑。大家再看第一组的评价如何……)
教师的积极示范、引领的确能够使学生的讲评语言越来越有水准,学生就会沐浴在专业化的讲评氛围里,必将增强讲评效果。
四、讲评结果的激励化
讲评结果即指讲评后对写作内容评价的定量和定性的表述。定量涵盖针对某项讲评点,达到预设要求的有多大的比率,出现了哪些问题,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立意案例,从中抽象出了哪些途径深化立意,等等;定性涵盖针对个体的写作在立意上是肤浅、平俗还是深刻、新颖,对小组而言的立意能力的结论性评价,等等。但是给予定量或定性评价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断地采取更多的措施提高学生研究立意的积极性激励学生。
因此,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在讲评结果的利用上充分发挥出来,及时总结讲评过程、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点拨、讲解,及时提出中肯的建议,最终要固化成资料并公示出来,以形成持久的印象,产生最大影响力。
当然,讲评的基础就是学生广泛地参与作文的批改,“只有从最真实的学生习作出发,依据训练目标,有侧重地进行反馈和讲评,从学生作文里来,到学生作文里去,循序渐进,才能稳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见,综合使用各种讲评策略,作文讲评课才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到处都是喜洋洋的,气氛轻松又欢快。入目是一片喜庆的红,各种欢呼声和鞭炮声夹杂在一起,街道各处弥漫着新的一年到来的愉悦。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春节记叙文800字高中,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春节记叙文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扶老携幼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大家欢聚一堂,一起吃着年夜饭,孩子们收到了长辈们的压岁钱,乐得欢蹦乱跳……
春节的来历十分有趣。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名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正月初一来临的前个晚上出来吞食人畜,人们只好在年三十带着一家老少上山躲避。
有一年,一位老者来到了一个村庄,请求借宿一晚。这位老者年近九十,银白的头发在春风中随风飘动,花白的胡须散落在胸前垂到了地上。当时,人们正在收拾家当,带着家人,赶着家畜往山上躲,人喊马嘶,猪嚎犬吠,杂乱的声音混成一片,没有人愿意多留一会儿,更没有人搭理他。这时,东村大娘走了过来,老人便迎了上去,说:“老大娘,求求您,让我借宿一夜吧!我能帮你们除掉‘年’。”老大娘一听,面露喜悦,说:“老人家,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定要帮我们除掉“年”啊!”就这样,老者就留在东村大娘家等候“年”。
到了晚上,皎洁的月光温和地撒在大地上,村庄里格外宁静。突然,一阵怒吼打破了宁静。“年”掀起了百丈巨浪,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村庄,到处肆掠。此时,白发老者气淡神闲,在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和贴上对联,当“年”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点燃了炮竹,“年”被鲜红的颜色和“噼里啪啦”的响声吓到屁滚尿流,灰溜溜地逃回大海去了。自此,每年一到春节,每家每户就贴上红色的对联和挂上红灯笼,还在除夕晚上点燃炮竹,“年”就再也没有出来过,大家合家欢喜,高高兴兴的过大年。
春节不仅有有趣的来历,还有传统的习俗。我就挑几个说说吧。
正月二十三,祭灶神。人们在家摆上桌案,献上甘甜的米酒,粘粘的关东糖和糖瓜,还有香脆可口的糍粑和芝麻糖,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挂上写有祷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红布条,愿灶神上天庭作报告时多说几句好话。
正月二十七,逛花墟。市场上可热闹了,大大小小的铺子摆满了兰花、、鸡冠花,金桔、四季桔、代代果,花朵竞相开放,桔子你挤我碰,似乎都急不可耐地供人们挑选。商人们拿着货物大声叫卖,游人来来往往,人山人海,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披落。拥挤的街道上,前脚挨着后脚,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大家忙着挑选鲜花、年货,拥挤的街道顿时变成了一锅上下翻滚的热粥。
正月二十九,理家务。这是过年中最繁忙的一天,人们不管男女老少,一大清早,就忙着扫地、擦窗,剪窗花,贴春联,挂鞭炮,摆鲜花等等。
大年三十,吃团年饭。人们携家带口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一家老小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小孩子收到了长辈们给的压岁钱,高高兴兴地玩起了放鞭炮、点烟花……
春节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食物。
长寿面是男女老少新年里都爱吃的食物,寓意长命百岁,健健康康,寿比南山;鱼是团年饭里必不可少的,寓意年年有余(鱼),祈愿每年都能余下有钱……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每到春节我都会收到压岁钱,还会学到更多有关过年的习俗,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春节记叙文2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过年的习俗和方式,而大连这个海滨城市 也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过节方式。
在大连,人们都爱热闹,在劳动公园里张灯结彩。一般腊八节开始年的序幕就算拉开了,我和家人到市场上采购年货,真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市场上的人摩肩接踵人来人往,小贩子朗朗上口的叫卖声让你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聆听,也是一种享受!今年的腊八节天气有些寒冷,但是热情的大连人们并没有因为天气的寒冷而停下购置年货的脚步,每个人都热情洋溢奔走着,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我跟在家人后面走走停停,边看边乐,心里的喜悦之情 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我想每个人都像我似的,快乐着,幸福着!
腊八,家家户户是要做腊八粥的和泡腊八蒜,一早起来,爷爷在厨房忙着做腊八粥,我和家人开始剥蒜制作腊八蒜。整个房间里瞬间飘满了腊八粥的香气,诱人香味绵延好久!
腊月二十九,各大商场年货爆满,人也爆满,喜气洋洋的歌曲响遍每个商场,所以这应该算是除夕夜的大彩排了,有些回家过节的人早早关闭的自己的店铺,还有些不能回家过年的打工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回家,对他们来说是个遗憾,但是在大连过年也算是稍稍弥补了他们心里的 缺憾,毕竟大连过年是比较热闹的!
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开始要贴对联了,说来也奇怪,贴上对联后立刻有了过年的气氛,红红的对联,吉祥的对子,看着就让人舒心,让人兴奋,年真的要来了!
腊月三十,也就是大年除夕了,这天早上开始就要忙活年夜饭了,毕竟是比较隆重的一顿饭,所以各家各户都是早早就开始准备了,家家都是肉味飘香,分不清是自己家还是邻居家的香气,反正鼻子在任何地方都能闻见飘香的饭菜味道。夜晚渐渐来临,年也拉开了序幕,好戏刚刚开始,小孩子们都到大街上放自己购买心仪已久的小鞭炮和烟花,这个夜晚是属于烟花的夜晚,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站在高处,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个地方看哪个烟花,因为都是那么漂亮,那么绚丽。配着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灯笼,整个滨城也成了烟花和火红灯笼的世界。小孩子们放完鞭炮一般就回家了,因为丰富的年夜饭吸引着小孩子们肚子里的馋虫,联欢晚会开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美食大餐就要开始了,美食美酒飘香,欢乐声交杯声响遍各个大街小巷,这就预示着年已经开始啦!
正月十五,又名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这一天,大连大街小巷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让人能看花了眼睛 。这一天,家家户户也要吃元宵的,因为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欢乐美满!
转眼,十五过去了,也就预示着年要过去了。大连一切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上班的上学的,都各就各位啦!
年和快乐是一样的,总是悄悄地离开,但是也会悄悄地再回来,这就是大连的春节!我爱的春节!
春节记叙文3我的家乡是一个热闹的小城市,虽然没有高耸的摩天大厦,也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海,但是每逢春节,宁静的家乡总会透露出一种忙碌的喜悦氛围。而家乡的春节自然要有几个重要的日子,除夕就是第一个。
家乡的除夕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团聚的日子,只有每逢除夕我才能见到我久别的父亲,才能享受真正的一家团聚之情。待夜幕降临,所有的家人都团聚在饭桌前,各自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一年以来的收获,不时还能迸发出一阵笑声,此时的我才能彻底感受到春节的特殊含义。待用餐过后,真正的欢乐时光才从此时拉开序幕。大人们就开始一项很特殊的"工作"——打麻将,这在我们家乡是非常普遍的,此时打麻将不一定要有个输赢,关键在于借此机会拉拢一下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而在此时,我们弟兄几个则开始春节的独有活动——放鞭炮。各式各样的鞭炮带给我们不同的快乐:轰隆一声,春雷齐鸣,尽管我们都捂住耳朵,尽管我们都有一丝害怕,但那种惊喜是我们很久都没遇到的;火光一瞬,焰火冲天,此时我们正沉浸在五光十色的绚烂天堂!但是在一阵喧嚣之后又忽然宁静下来了,大人们也不"工作"了,都开始摆弄着一长串鞭炮。当时钟的秒针,分针,时针都汇聚在最高点时,震耳的鞭炮声铺天盖地而来,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都仿佛在告诉我:新的一年来了!
家乡春节的第二个重要日子就是初一。在我的记忆中,初一是睡不成懒觉的,父母总是很早把我喊起来,穿上新衣服,吃完汤圆或面条,便开始我们的拜年之旅。初一拜年在我们家乡是一个很重要的习俗,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小孩子逢人就说好话,然后就等着大人的红包,大人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给红包,还故意"为难"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后,再笑呵呵地把红包给你,现在看来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过的童年记忆。
家乡春节的尾声就是正月十五,这虽说是尾声,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汤圆,闹花灯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将逝,人们都即将恢复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这最后的放松中狂欢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汤圆后,便一起出门"闹花灯"。花灯会可是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了整个会场,人群熙熙攘攘,不时还有几个小孩拿着精致的花灯从你身边挤过。两头"狮子"在会场中央狂舞,还不时引起一阵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赏花灯,猜灯谜,观舞狮,那种乐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一眨眼,春节就逝过,我们又在期待中迎来新的一年。家乡的春节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团聚时的温馨,不仅仅是鞭炮响起时的惊异,不是收到红包的喜悦,更不是花灯会的难忘,它所带来的是我们国家五千年来的风俗习惯,它所带来的是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记叙文4“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娃盼望春节到!”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过年时热热闹闹的景象。
在所有的节日中,我最盼望的就是春节了!因为过春节可以远离堆积如山的作业,可以睡懒觉,可以和亲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热热闹闹地看春节联欢晚会,还可以放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烟花……当然,压岁钱一定是少不了的啦!走亲访友时,舅舅、伯伯、婶婶、姑姑……一人一包。每当压岁钱把衣袋挣得鼓鼓囊囊,满载而归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每年除夕,我都会去婆婆家过。婆婆家宽敞,小姨和姨夫也都过去住。每年也只有这时,大家才能欢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享受合家团圆的乐趣。虽然婆婆60多岁了,但是烹饪技术还是一流的。除夕她总是要亲自下厨,看她忙里忙外,我们都很担心她的身体,都想帮帮她。但她却不让,还说:“我累也开心。”每次吃婆婆做的年夜饭总是吃得那么香,那么令人回味。吃完饭,我们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打着香喷喷的饱嗝,大家坐在沙发上一起收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的节目是小品。演员的表演十分滑稽搞笑,常常把我逗得前仰后合,乐得合不拢嘴。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都从头看到尾,生怕漏掉一个新颖的节目。即使在深夜一点才结束,一家人仍意犹未尽。
“拜年”是我过春节时最期盼的,也是我收获最多的时候。每年大年初一一觉醒来,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亲戚来拜年后给我留下的礼物。同样,我也会和爸爸妈妈带着礼物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大人们聊天、畅饮、欢乐开怀,而我最开心的是收到压岁钱。一想到我的账户就要“涨”了,心里就美滋滋的。
春节呀春节,你为什么每次来的都如此慢?我盼望春节,我想“留守的小朋友”更是天天盼春节,盼着爸爸妈妈在过年时平平安安地回家,全家团聚,过个幸福年。
我祝愿和我一样盼望春节的小朋友,心想事成,来年过得更好!
春节记叙文5盼着盼着,春节的脚步近了,大家穿上了羽绒服,盼着春节的到来!
说起春节,我的语气里总是充满了向往。春节对于我们全家的意义都十分重大。因为过春节不仅能收到奶奶给我的大红包,还能和家人团聚,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听到那熟悉的乐曲想起时,我的心里总会沸腾起来,虽然这些都令我兴奋不已,但我最期待的,还是奶奶做的一手好菜了。
我的奶奶,可正所谓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她做的菜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好吃,而是堪比酒店大厨。知道我家为什么很少去饭店吗?就是因为有奶奶。每每有客人来时,奶奶便会拿出她的看家本领去招待客人,什么“红烧狮子头”啊,“清蒸鱼”呀,“糖醋排骨”啊,“凉拌黄瓜”啊,“土豆烧牛肉”啊,“排骨汤”啊,通通不在话下。这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奶奶做的土豆烧牛肉,土豆的表皮稍微有一点脆,土豆里面却很软,入口即化,牛肉也是经过奶奶再三挑选用的,都是最新鲜最嫩的,就是因为食材好,所以做出来的牛肉也很嫩。牛肉吸收了菜里的汤汁,嚼起来味很足,也很劲道。
奶奶不光菜烧的好吃,还会腌制小菜。就比如说“萝卜干”吧!奶奶腌的萝卜干清脆爽口,微微有点辣,是我的最爱。有了它,我的早饭小菜就解决了。
奶奶包的包子和饺子也很不错哦!包子外形美观,娇小玲珑,只有小半个巴掌这么大,咬开薄薄的外皮,里面的馅也别有用心,香菇和肉切成丁,胡萝卜切成细条,荤素搭配,健康美味!再看看饺子,一排排放得多整齐,好似小哨兵一样守护着我家的安全。咬开以后,汤汁流了出来,很鲜,很香!
奶奶做的美食数不胜数,每一种都是我的最爱,所以春节即将来临,身为“小吃货”的我最期待的,还是奶奶做的“绝世美味”哦!
篇3
一、农村学生面对的农村生活比较单调,取材单一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一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高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的第一章,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一个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高中学生写最尊敬的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这一代农村高中学生很多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长大的,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打工维持家庭。学生心中最尊敬的人当然是爷爷奶奶等亲人。试想,农村学生远离父母、面对农村,哪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素材?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接近枯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乡村、体悟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
语文教师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以上宜兴市农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宜兴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带领学生游玩善卷洞,让学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兴市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让学生每年走访一名宜兴籍教授,写人物报告文学。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才智,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记叙文有东西可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记叙文写作受到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干扰
写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阅读史,也是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农村高中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数理化学科高压的氛围中,语文学科课时不多,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码的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还有,阅读与写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阅读是基础,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针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的现状,有必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村高中图书管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课时,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图书馆增添网络阅读。有阅读材料,有阅读课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定期举办阅读报告会,研究读写转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架起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渴望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大有益处。
三、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目前的记叙文写作
虽然评分标准有一条“文体不限”,但是实话实说,新材料作文还是从议论文角度切入比较方便。例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再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递进式结构议论,最后强化观点,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审题不错,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会得到。笔者在基层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有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积累很多素材,作为备考的“论据”,而且每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证,可以说议论文备考已经准备的非常充分。而记叙文的写作备考难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评价标准方面,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中,很明显,记叙文的要求难度比议论文要求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干脆放弃记叙文写作,专门训练学生用议论文写作对付高考的考场作文。
高考考场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如果评价标准稍微向记叙文倾斜,那么,农村高中写作记叙文的现状就会有大的改变。至少,在细节描写、构思立意、照应脉络上面的训练会落到实处。现代学生需要哲理思辨式思维方式,但是记叙文写作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放弃记叙文写作,片面追求议论文应试作文训练,都是舍本逐末、不负责任的做法。
篇4
一、要注意题目
吴齐贤在《论杜》中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
诗词当中有些标题就是题眼,诗眼,词眼。通过标题就能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洛城闻笛》(2002年高考题)、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张籍的《秋思》(2004年全国卷),考生如能抓住题目中的“喜”、“览古”、“送”、“闻笛”、“咏”、“怨”、“思”等,这些词句都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有明显的感彩和词义上的暗示性,考生若能带着这些思考来读诗,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注意作者
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汉晋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南唐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唐代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三、要注意注释
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义,为进一步深入分析鉴赏诗歌作准备。
四、要注意书面表达
平时练习,高考答题在很大程度上,学生“重理解,轻表达”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或先写结论然后分析或先分析再写结论等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逻辑合理,鉴赏表述时前后贯通,自圆其说,合理恰当。
考生“注意四点”,平时加以揣摩,练习,高考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笔者结合高考中的实例,向广大高中学生进一步阐明其中的道理。比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易错点拨】作用不能应从形式和内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从表达的情感上和描写的画面上入手。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易错点拨】不理解意象之间的关系,作者所选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赏析】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景物氛围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三、四句旨在怀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在文笔上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
篇5
作文教学实现有序性是“新大纲”和“新课标”提出的基本原则。翻开“新大纲”和“新课标”,不难发现,无论是前者的“写作部分”还是后者的“表达与交流”部分,都明确地指出:“写作(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既然把写作(作文)教学定位为一个“过程”,那么作文教学必然遵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即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换言之,作文教学是在各个学段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逐步整合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作文素质的过程,它应该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一、写作文体目标训练。
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计划安排写作。高一,我侧重训练记叙文,上学期从复习记叙文的要素开始,先让学生练习简单的记叙文,如《 的一件事》,再练习复杂记叙文,如《我的 》《琐忆》等,记人记叙文与记事记叙文分开训练。周记就配合记叙文,把训练目标确定为: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同时练习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一个个目标分开练习,逐条到位。下学期以记叙文为主,说明文为辅,周记中适当练习记叙性散文与应用文中的日记、书信体与人物采访。高二,上学期侧重训练议论文,立论、驳论分开练习,周记中适当练习议论性散文与应用文中的访谈录、辩论稿。下学期仍以议论文为主,周记中适当练习诗歌与戏剧。高三,开始文体自选的话题作文练习,但要求学生注明所写的是什么文体,以强化文体意识。这样,学生能有一个渐进的感受,而且文体意识也能够得以强化。
二、写作技巧目标训练。
高一上学期,配合记叙文,学习顺叙、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层层铺垫,先抑后扬,先扬后抑,设置线索,连缀镜头等;高二,配合议论文,学习论证结构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与对照式;高三,进行综合技巧训练。每一次写作文,确定一到两个主要训练目标,讲评时就主要针对写作目标进行讲评。学生有所侧重地练习,教师有所侧重地讲评,从实际操作中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范文引路,巩固迁移”的教学方法。所谓“范文引路”,就是师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课堂上师生一同鉴赏,赏其语言,品其技巧,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吸收借鉴,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巩固迁移”,就是通过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格式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三、评价修改的有序。
篇6
关键词:记叙文;真情实感;细节描写
高考作文要求中,“写出真情实感”已连续多年被强调,甚至在阅卷指导中明确指出要“敢打两头分”,这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暗示:保险文―议论文―不再保险。而且,高中生涉世未深,理性思维也尚未成型,要他们写一些审视人生、社会的论说文,实在有点强人所难;反之,实实在在记人记事的记叙文,更能写出真情实感,阅卷老师也更喜欢看这样充满人情味的文章。
一、存在的问题
所记人、事要能打动人,无非具备以下条件:有条理、有波澜的叙述;生动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所记对象鲜明有特色;语言有自己的风格;文章结构自然精致等。
但不少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记叙详略不分,主次不明,拖沓冗长,乏味无趣。
2.记叙和描写不分,以记叙代描写。
3.记叙顺序单一,文章波澜不惊;线索不明,条理不清。
4.缺少典型、动人的细节,不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化整为零,夯实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基础。
二、策略之详略分明
作为高中生,能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但其中的主次安排,不少同学却失去驾驭能力。常不分详略、拖沓无趣。
我的办法是借用语段压缩题加以训练,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概述能力差的学生复述课文情节。当然,这些仅起到精简文字的效果,真正要达到作文语言的“美”还需要火候。因此“修改”训练必不可少。如一学生习作,本意要表现母亲诚实,但他却将试衣至归还配饰的整个过程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于是我要求他着重对“坚决归还”的情节进行修改,可借用侧面表现:
记得有一次,母亲在一家店试衣服,回来才发现衣服的配饰没有归还。“反正她们没发现,算了吧。”“做人要诚实,不是我们的东西怎么能拿呢?”说着,母亲拉着我往回走去……
“要不是你送来,我都没发现……要换了别人……谢谢……”店员一个劲儿地道谢。母亲笑笑说:“不用谢!”脸上洋溢着轻松美丽的笑容。
修改后不仅文字精简掉一半,重点也突出了。
三、策略之分清叙述和描写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不少学生以叙述代描写,使文章像记流水账,机械乏味。
我从超市出来,发现父亲正在对面的水果摊为我挑苹果。经过一番精挑细选,父亲手中拿了满满一袋苹果,朝我走来:“来,这个拿去学校吃。”短短的一句话,使我眼睛湿润了。
文章表现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本平凡而实在,但是作者以叙述代描写,没能抓好细节。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衬托等。只有借极具表现力的描写语言,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生动表现出来,作文才有活力。
同样是父亲送自己,另外一位学生的描写就很到位:
坐在车站的长凳上,爸爸东张西望,这时一辆水果车经过,爸爸挑了几个又大又好的橘子。“石榴多少钱一斤……”“爸爸又装了几个石榴进去……”“呀!车子来了,我要走了,快点……!”我接过水果袋快步上了车。我坐定后从窗口望向爸爸,他笑眯眯地向我招了招手,吸了一口烟,吐出大片的烟雾。
在平时,我也注重片段训练,要求学生用常见的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刻画,运用不同的修辞,注意句式变化。
四、策略之传神的细节描写
细节即“细枝末节”“细小处”,但它不等同于“无关紧要”“不重要”,相反,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常是动人心弦之处。表现好细节,就不怕文章缺少真情实感。
脚步声渐进,听得出来,走得很谨慎,像是生怕稍重的脚步声会打破这份安静。
……
门被轻轻地推开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悄悄踱到我床前。一阵凉风拂过脸庞,妈妈正用扇子轻轻地为我扇去热意。蓦然,心里涌起几多温暖与感动。
……
这位同学能抓住“妈妈的脚步声”来表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精简细致,于细微处打动人心,远比说一百遍“世上只有妈妈好”更有说服力。
细节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它跟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不冲突。选好细节、表现好细节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点:(1)要能体现人物个性;(2)细节要细;(3)有些细节要反复出现。
参考文献:
篇7
(一)教学现状。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普遍处于无序状态,高耗低效现象极其严重,且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与无序性是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不如人愿,直至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教材现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阅读与写作分开编写。写作教材将高中的写作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第一册),按照写作心理的几个方面编排,力图使学生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第二阶段(第二至五册),主要培养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几种常用文体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文学小创作。第三阶段(第六册),按照写作过程的几个方面编排,力求使学生把握书面语言表达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第一阶段编排的序列为:感受与思考、想象与联想、再现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第二阶段编排的序列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其他各种文体(散文、诗歌等)。第三阶段编排的序列为:立意与选材、思路与结构、文体与文风、本色与文采。很显然,教材编排是从写作的三个角度来体现其序列性的。但教材序列的不合理性也是显然的:第一,教材中三个阶段的划分是按时间的线性来进行的,而在写作实践中这三个序列不是线性发展的。尤其是第一、第三两个阶段的安排,各用一学期时间且是第一学期和最后一个学期,分别从写作心理与写作过程来要求学生掌握写作规律和表达规律,其不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第一阶段目标难以达成。第二,写作教材内容与阅读教学内容错位。如第三册阅读教材是诗歌与散文,而写作教材却是两个单元的议论文。读与写相背离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形成的。第三,写作技巧的指导没有得到重视。这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写作技巧指导无本可依,进而盲目随意。目前作文教学较多地以高考为指挥棒,师生都急功近利,更使写作指导忽略了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建构过程,写作学习偏离了方向,甚至于在压题虚构上耗费精力,这不仅本末倒置,而且也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
二、重建高中作文教学序列的构想
(一)目标定位
高中作文教学应遵循定向原则,即高中三年有明确的总目标,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单元都要有明确的分目标,这些目标环环相扣,形成合理梯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写作部分要求“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根据这两份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要求,我认为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可以理解为:
1.培养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并能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在真切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欲望。学会各种搜索写作素材的方法。
2.掌握相应的写作知识,能根据思想与情感的表达需要恰当地选用文体,自如地展开联想与想象,自如地运用写作技巧。
3.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发现其中的本质。能辩证地思考,力争能创造性思考。
4.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自由地、有个性地表达,并且能进行创造性表达。
(二)教学序列
1.高中作文教学四项目标分解内容及其序列:
(1)积累生活素材:观察与感受生活(观察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思考生活(思考身边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2)写作知识:第一,文体知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他文体(散文、小小说、随笔、寓言故事等)。第二,章法技巧:立意、选材、思路、结构。
(3)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4)表达能力:表现、再现、文采。
2.各学期作文教学内容及序列:
(1)高一上学期:熟练驾驭记叙文文体;积累生活素材,学会观察与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正确地选材与立意;表达上恰当地运用再现与表现。序列安排:五次记叙文训练的内容:①了解观察生活的途径,训练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养成积累的习惯。以写人为主,恰当地运用各种写人的技巧,力求写出人物的个性。②正确处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训练学生思考生活,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以叙事为主,力求叙事完整流畅。③熟练地运用再现与表现,叙述清晰流畅,描写绘声绘色,说明简明扼要,抒情议论能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揭示与升华作品的主题。④再现与表现做到能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⑤写出有个性的记叙文。重点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初步训练创新思维。散文写作训练一次,训练目标为写景抒情,学会借景抒情,托物抒怀。
(2)高一下学期:训练记叙文和说明文。记叙文三次,说明文两次,创新作文一次。记叙文训练目标为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说明文的目标为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创新作文的目标为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序列安排为:①训练记叙文,写出人的个性,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传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肖像、言行或细节,自如地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手段,写活人物。②训练记叙文,叙述出事件的波澜,学会运用悬念、倒叙、巧合等手段。③训练记叙文,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掌握开头、结尾与过渡的技巧,巧妙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与议论。④训练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合理地安排好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⑤训练说明文,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恰当地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描写的表达方式。⑥创新作文训练,力求写出学生的个性。
(3)高二上学期:训练散文
四次,诗歌一次,个性作文一次。学期目标为:掌握散文写作方法与技巧。训练想象与联想能力、再现与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序列为:①散文,训练联想能力。运用各种联想方法,拓宽文章的思路,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②散文,训练想象能力,运用想象开拓思路,丰富表现内容,塑造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③散文,训练形散神聚、开合收放的技巧。④散文,训练“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化理为事等构思技巧。⑤诗歌写作,训练选择典型意象用简洁且富有韵味的语言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⑥个性作文,训练创新思维。
(4)高二下学期:掌握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尝试小小说写作和寓言故事写作。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了解常见的作文题型及审题方法。写作训练六次。议论文三次,小小说、寓言故事各一次,个性作文一次。序列为:①议论文,训练有理有据地说理。积累相应的事理论据和典型的事实论据。②议论文,训练有条有理地论证,掌握议论文常用的几种思路。③议论文,训练辩证地分析事物。④小小说,尝试选择恰当的角度虚构人物和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⑤尝试寓言写作,学会寓理于事。⑥话题作文,学会话题作文的审题,尝试以寓言故事言理。
(5)高三上学期:自如地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文体,尝试札记、随笔和社会生活评论的写作,掌握文章的修改,写升格作文。全面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训练八次,序列为:①记叙文,较为自如地运用写人叙事的技巧,力求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动人。②说明文、议论文,训练图画作文的题型。针对一幅漫画或一幅哲理性图画写作说明文和议论文。训练联想或想象能力,条理清楚的说明能力,对生活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说理能力。③散文,处理立意与选材、构思与结构的能力。④针对上次写作的散文进行修改,写作升级作文。训练作文修改能力。⑤札记、随笔写作,训练学生用这种写作方式提炼思想,积累素材。⑥尝试社会生活评论写作。⑦材料作文,区别材料作文与读后感、话题作文的不同,掌握这种题型的审题与写作方法。⑧个性写作。
(6)高三下学期:训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应试能力。按照高考大纲中写作能力的要求,前五个学期的目标是基础等级,本学期则力求达到发展等级。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写作训练八次。①话题作文,训练审题、拟题以及文体选择。②话题作文的变化类型,训练此类作文的写法,在文体形式上尝试创新。有文采地表达。③训练图画作文,了解图画作文的不同形式及应试措施。④训练材料作文,训练准确审题,在内容上尝试创新。⑤训练续写与改写,训练想像能力与创造能力。⑥训练话题作文,重点训练辩证思维与有文采地表达。⑦升级作文,训练考场作文修改能力。⑧话题作文,训练结构艺术与语言艺术,讲究巧妙的开头与结尾及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
3.训练形式。
篇8
【关键词】 体裁教学法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英语的语篇意识,近些年来,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越来越多。体裁教学法强调的是相互交流合作,而阅读教学正是属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的过程。
一、传统阅读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自下而上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需要注重英语语言的知识点,将阅读过程作为英语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模式只能够见到了解课文字面的意思,没有站在整体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真正意义,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英语单词、句型的具体含义,但是由于没有整体连贯性,无法综合认识整篇文章的语境语义,也无法了解作者的创作意义和思想。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仅仅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自上而下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需要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整体意义,而不仅仅是掌握英语语言的单词、句型的含义,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理解课文整体含义的思维意识。但是,该阅读模式虽然明显改善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中无法理解全文含义的问题,也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包括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课文整体的连贯性理解,忽略了词汇、句型等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二、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1教学思路
本文提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英语记叙文的文体体裁特征,记叙文主要是以叙述故事情节为课文核心内容,整个记叙过程包括故事发生、发展和结束等,学生通过阅读英语课文能够找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并且能够迅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2教学内容
本文设计的教学案例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标准教材(必修版),Unit 4中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课文属于典型的记叙文文体体裁,包括了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六个要素。
2.3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英语记叙文的文体体裁和叙述特征,即能够快速找到英文记叙文的六个要素,短时间内能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主旨大意,对于段落细节内容也要能够清楚明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在阅读其他英语课文时能够做到融会贯通。
2.4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由这个广泛性的问题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其次,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出下一层问题:“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it?”;最后,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照片,让学生用英文说出动物的名字。
第二步:预读
教师先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以分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发言,该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也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阅读
教师设定阅读时间,在此时间之内使学生阅读英语课文,阅读之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How many places does the carpet take Daisy to?
(2)What ar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裁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找到六个要素,从而分析英语课文的整体意思,抓住重要锻炼的细节内容。
第四步:复读
教师让全体学生根据六个要素分组讨论英语课文记叙的故事,再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按照六个要素讲述课文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并尽量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使学生在讲述课文时能够流利清晰。
三、结束语
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养成阅读英语课文的语篇意识,从整体上掌握课文的结构特征和中心思想。将体裁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篇9
那么,在记叙文中怎样使用议论,才会使记叙文的表达更精彩呢?
记叙文中作者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议论用在不同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1.用在文章的开头,能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得到鲜明的表达;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能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2.用在文章的中间,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用在文章的结尾,能够提高读者对作者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情感,表现人物的形象;能够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4.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对最典型的事例进行议论,在动人之处进行议论,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议论),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孔乙己》在记叙孔乙己遭到酒客嘲笑之后,用了一段议论:“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寥寥23个字,点出孔乙己迂腐无能的性格特征,又暗示孔乙己的悲剧结局。这样的议论精辟深刻,帮助读者理解文中的人和事,起到点明主题、突出中心的作用。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细分起来有多种,写法各有不同,主要是针对所记叙的事情或人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
评价人和事物。如《我的老师》: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揭示事情的实质。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我深深知道,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正面揭示事物的规律。如《萝卜花》:一位年轻的厨师,能够创作出如此新颖而奇异的艺术品来,多么感人!看来,确实是行行出状元。我们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踏踏实实地工作,一定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反面揭示事物的规律。如《我的农夫梦》:当一个农民就那么容易吗?理想与现实之间并不是一步之隔,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提高自己。于是,我又背起了书包,昂着头,挺着胸,大踏步地走进了校园。
正面揭示事物的意义。如《我的“倔脾气”》:这种向上的精神,这种进取的性格,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啊!它使我惭愧,催我自新,催我去追求更高的目标。“90后”的我们,不正需要这种性格吗?它使人振作,它使人奋进,它鼓舞人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反面揭示事物的意义。如《不要拒绝做小事情》:如果忽视眼前的努力,忽视思想上、学习上、作风上的小漏洞,那么,你未来事业的大厦,有朝一日将会坍塌,毁于一旦。
领会作者的用意。如《我成长中的一件事》:爸爸、妈妈认为我长大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样去哄了。他们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教育我要谦逊,不要沾染上浮夸、自满的恶习。多么纯真的爱呀!
指出写作的目的。如《怀念》:啊!亲爱的哥哥,你牺牲得多么壮烈,又多么泰然!我明白了,你冒着枪林弹雨,是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安宁;你不怕流血牺牲,是为了让祖国千家万户的亲人团圆。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高远的立意还需要借助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达,尤其是在记叙文中,议论点睛更需精辟,三言两语即可,不宜长篇大论。
1.譬喻论理,涉笔成趣。譬喻,以不言代直言,可谓“深”;以彼物言此物,可谓“形”。要使议论既深刻又形象,譬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父爱如铁,如铁般朴实,如铁般憨厚,如铁般威严。
2.明确指点,凝成警句。画龙点睛,常常是文章揭示题旨的关键,一般需要在语言上千锤百炼,凝成精炼而富有诗意的警句,启人智慧,发人深省。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就是点睛警句。这样的议论,能够使文章的思想与意境表现得更为集中、深刻、强烈并富有哲理意味,使读者过目不忘。
1.切忌空洞的议论。口号式的议论,大而空洞,缺少感人的力量,不如不要。下面这两个例子,不空洞,很感人。
例1 这就是我的父亲啊,在他的货被人抢走,在家境无比困难的条件下都不曾叹息的父亲,竟然仅仅为了忘记帮女儿带菜而叹息不已了!
这里的议论抓住“叹息”这个情态,用对比的手法,使“父亲”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
例2 而如今,这双脚明显变得老了,皮肤松弛了,骨骼更加凸出了,连脚指甲都变得似乎更加坚硬了。可这双脚,也曾经丰腴过,也曾经柔软过啊!
此例通过具体可感的描写引发议论,把“母亲”的脚进行前后对比,“母亲”的勤劳、“母亲”的慈爱,跃然纸上。
2.要有“实”有“虚”。实主要指具体而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虚主要指由物象引起的联想、想象。
例3 又一阵狂风吹来,山冈又被铲掉了一层,它存心要把整个世界吞噬。我看到了什么?那棵树的树枝,不,应该是树干都在风中剧烈地颤抖,但,那些根死死地揪住土地,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狂风过后,它竟安然无恙!风不断吹过山冈,回首看那苍老的树,我竟微微笑了。
这样的语句借描写树来象征人,表面上在写虚,实际上在写实。
3.要“深”而不“浮”。
例4 我意识到我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这句议论,由个人的品质联想推广到一类人的品质,故而显得深刻。
篇10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 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 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因此,要把课本作为例子, 以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技巧的阵地。
一、进行寻找文章线索的教育
在阅读中,把握了文章的线索,整篇内容就会变得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因此,在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抽丝剥茧,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找到贯穿全文的线索。
比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为线索,《藤野先生》可以将东京、仙台、北京的地点变换作为线索。有些记叙文的要素比较模糊,文章的线索隐藏较深,也有的文章有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多一些的发现引导。如何才能让学生迅速地找出线索呢?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通读一遍文章,同时告诫学生注意文章标题与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事物,这些标题中的词语或事物很可能就有线索的信息。比如《白杨礼赞》中的“我赞美白杨树”。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将对文章线索的把握能力作为一个重点进行重点培养。
二、引导学生细品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情感
文章是有感情的。记叙文写人记事无不含有善恶美丑以及对其的褒扬嘲讽。这些感情除了隐藏在文章中,还在一些关键的词句上有很强烈的体现。把握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基本上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整体情感。
比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形容清留学生的发髻“实在标致极了”。此时需要对上下文的语境进行了解,明白作者对这些清留学生的态度,才能感受到“标致”中强烈的讽刺意味、把握作者的情感。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言外之意,对文章的语句含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积极向上的情感。新课标下,学生的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优化,课文中的内容有了更多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这些情感进行体会,以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
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中向上的人生态度、《珍珠鸟》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父爱的伟大,让学生在感受美好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越丰富,越容易在阅读中与文章产生共鸣,越容易对文章进行理解。
三、分析记事方法,把握运用规律
1.分析描写的作用。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的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 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 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分析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记叙文中的议论, 一般是先叙后议, 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 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也有先议后叙, 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状态,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记叙文中议论的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 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在尾段往往是画龙点睛或深化主题。因此, 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掌握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之后, 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 寄情于事、 寄情于物, 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美的熏陶。
四、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阅读解文只能是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