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8 07:2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岗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工资待遇标准与当地教师不一致导致的不公平感。虽然“特岗计划”规定: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1.5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然而现实执行过程中,大量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津贴这一部分实际上没能兑现。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带来的好处是简单、易行,特岗教师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且全国各地的特岗教师工资待遇大体相当。但是带来的问题却是与当地教师的收人差距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隔阂。全国的特岗教师收人大体相当,但是普通教师却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收入不同而落差较大。这样,在某些欠发达地区,特岗教师工资高于某些当地在编教师。而在更多地区,特岗教师工资则远低于当地在编教师。同1二同酬,多劳多得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收入分配原则,而这样一种由于身份的差别而导致的工资的差异自然导致某一方的不公平感。而这种不公平感加上现实中某些观点和看法的不一致就容易导致双方的隔阂,同时也会影响到部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2.特岗老师的居住问题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解决。笔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调研时发现,广大特岗老师的住宿条件非常之差,这也是广大特岗教师普遍反应的生活困难中最主要的一项。笔者曾实地拍摄某教师宿舍,四名女教师挤住在15平米左右的小房间内,墙壁没有任何的粉刷,房间内阴暗潮湿。据了解,相当部分学校原先是没有教师宿舍的,在特岗教师来后,部分条件好的学校将部分学生宿舍改造成教师宿舍,而条件差点的学校则是临时搭建起来非常简陋的砖瓦房。由于不清楚“特岗教师”到底是一项长期性的制度抑或是一时的政策,学校也不敢从本来就很紧张的经费中花巨资去修建教师宿舍。而特岗教师正值青春年少,正值婚恋的黄金季节,非常需要私密空间,不能安居自然难以乐业。
3.“学非所教”现象极为普遍。据笔者实地调研发现,一方面大量“特岗教师”学非所教的现象极为普遍,另一方面“特岗教师”同时还要兼任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极为复杂,主要来讲有以下几个原因:(1)学校师资奇缺。同时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中小学并没有专职的副科教师,譬如音乐、美术等课程,大部分农村教师都要兼任几门副科。因此新来“特岗教师”自然也要承担一些此类课程,而且在领导眼中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多少会有些艺术修养。(2)“特岗计划”并未以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为限定条件,因此大量的“特岗教师”原本所学专业在义务教育阶段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课程。(3)由于不确定“特岗教师”在三年服务期满后的去向问题,也因为不能确定“特岗计划”是否会成为一项长期性的制度,同时也出于对“特岗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不放心,领导不放心将一些核心课程交给新来的“特岗教师”。
4.“特岗计划”招聘时对于语言沟通障碍考虑不够充分。由于我国疆域辽阔,而各地l方言差异巨大,尤其是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语言沟通上更是障碍重重。而许多地方的“特岗计划”招聘条件上并未对出生地以及民族加以限制。据笔者调研所知,尽管绝大部分“特岗教师”都是来自于本自治区,但仍有少数来自在于外省,即便是本自治区的特岗教师,由于区内语言差异巨大,语言上的沟通障碍依然存在。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来说,大部分“特岗教师”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语言上的障碍。这不但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于“特岗教师”融人当地生活产生了巨大障碍,部分教师家访时甚至要随带一个翻译。语言上的陌生加强了这些老师的思乡之情,同时动摇了他们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子弟的决心。
5.对“特岗教师”的考核缺乏有效的标准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特岗计划”有明确规定,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管理和考核办法,每年考核一次。并且该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三年后“特岗教师”是否能人编定岗的问题。实践中的考核主体是其所在学校,而农村各学校的考核体系和标准本来就不科学,考核指标中定性的成分大于定量的成分,更多的时侯考核结果依赖于领导的个人感觉。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农村学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经费严重缺乏,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特岗教师”根本拿不出有激励性的奖励。“特岗教师”的工资基本上是固定的,因此事实上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对于这些“特岗教师”而言真正的激励往往来自他们自己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的热爱以及对于学生的热爱。
二、完善“特岗计划”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上述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势必影响“特岗教师”的T作积极性,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影响到“特岗计划”的实施效果。笔者认为要切实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特岗计划”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执行下去。从目前“特岗计划”取得的成绩来看,该计划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计划。它受到了来自于农村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界的一致好评。从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奇缺的现状来看,“特岗计划”具备长期执行下去的条件。而只有明确“特岗计划”作为一项长期制度执行下深度哭涅i1^去,农村各学校才能真正下定决心去解决“特岗教师”的食宿生活问题。毕竟对这些学校而言,修建专门的老师宿舍、教工食堂等设施,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另外,也只有明确“特岗计划”的长期性,才能让学校领导放心的把学校的核心课程交付给“特岗教师”,对其委以重任,加以培养。
2.认真切实落实和解决“特岗教师”的居住问题。“特岗计划”规定各设岗县(市)和学校,要为“特岗计划”教师提供必要的周转房,方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然而这一规定过于宽泛,行起来根据各学校的财力状况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而各有不同。大部分情况下,“特岗教师”的住宿环境都非常差。笔者认为应该明确规定至少保证每个“特岗教师”平均10平米以上的居住面积以及床、衣柜、书桌等简易家俱。
篇2
一、“特岗计划”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
1. “特岗计划”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违背了政策文本的规定。“特岗计划”政策是针对城市和农村教育的现实差距,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通过招募优秀人才补充师资的一项教师补给政策,给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政策文本中规定的多项优惠条件,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严重走形,甚至根本没有执行。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特岗教师的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特岗教师的工资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的专项资金拨付,在具体的发放过程中,经过层层申报和发放的过程,特岗教师的工资得不到按时、足量的发放,拖欠工资现象严重,政策文本中规定的特岗教师应该享有的津贴和其它待遇也只是一纸空文。为特岗教师提供的周转住房及其简陋,缺乏必须的生活用品等等。由于特岗教师基本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原本生活条件安逸,对条件艰苦的农村极为不适应。由于“特岗计划”政策在执行中产生的偏差,极大地弱化了特岗教师的岗位吸引力,特岗教师主动放弃和毁约的问题频出,聘期只有三年的特岗教师在流动中更加流动,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原本抱着一腔热血的有为青年,开始动摇他们的教育理想。
2. “特岗计划”的招聘政策片面追求高学历。为了保证新入职教师的质量,“特岗计划”政策规定“坚持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充分考察应聘人员从事教育工作的综合素质,严格招聘程序和资格审查,切实把好教师入口关,进一步提高招聘质量”。[1]在逐级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主体的曲解,招聘对象的学历高低决定招聘质量的高低,在招聘的过程中只是关注知识方面的考核、招聘对象的学历,忽视从事教育工作的综合素质考核。对乡村教师的素质要求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多少与学历的高低,还包含对乡村社会的亲近与广博的关爱。[2]特岗教师的流动性太强,通过调查发现:只有20.23%的特岗教师愿意扎根农村,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奉献,这些大学生也基本来自于农村。在特岗教师的招聘中不能把高学历当成招聘的关键,更应该考核其对农村生活适应的能力,热爱农村,愿意长期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大学生。在招聘政策中,应该对招聘地的大学生倾斜,争取把生源地的特岗教师安置在他们的家乡或者家乡附近的学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往往是被“特岗计划”政策执行主体忽视的这些隐性因素,形成了影响特岗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因。
3. “特岗计划”政策配套设施不健全。“特岗计划”政策的目标是“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政策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特岗教师任职后的学科安排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诸如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学科的配套设施不健全,这些科目的开展被搁置,招聘的教师只能安排一些其它的科目,专业不对口,挫伤了特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无法解决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特岗计划”政策执行需要所有促进农村教育公平的教育政策的有力支撑,需要政策之间的有效整合,发挥教育政策的合力,这样“特岗计划”政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国家应该在补充农村教师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硬件配套设施的供应。
二、“特岗计划”政策执行偏差原因分析
1.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利益驱使。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是政策执行主体为满足自我利益而进行利益博弈的一大主因。[3]“特岗计划”政策的执行关键掌握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是结合特岗教师的专业能力,而是根据某一学科的缺口来安排特岗教师的任课数目,所教专业不对口,身兼多科的现象普遍。特岗教师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无法施展他们的教育理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鉴于特岗教师留任占用了他们教师编制,走了一批还会再来一批新的特岗教师,这样既不占用他们有限的教师资源,还可以补充一些新的血液,即使是对留下来的特岗教师相当的漠视,缺乏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期发展的认识。“特岗计划”政策,是一种流动的教师补充机制,只能暂时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十年育人,教书育人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稳定的工作,流动性越大,与“特岗计划”政策的目标“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4]的差距就会越大,教师的更换频率逐渐增大,给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新问题就会不断地呈现出来。
2. 特岗教师聘任期满后的就业安置政策具有模糊性。特岗教师聘任期满后的就业安置政策为:“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岗教师在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聘任期满后,特岗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的确定性有很大的质疑空间。对聘任期满的特岗教师的就业安置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是原则上的鼓励,也是造成特岗教师流失的关键所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地方财政赤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会以资金紧张等种种托词为由拒绝继续聘用已经聘任期满3年的特岗教师,那么他们应该何去何从,危机意识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教学工作。从政策上明确规定聘任期满的特岗教师的就业安置,消除特岗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完善“特岗计划”政策执行的策略建议
1. 创新财政政策,保障“特岗计划”政策的有效执行。政策是教育公平发展公共政策的核心与关键。[5]“特岗计划”政策执行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由于地区的差异性,贫困地区不能按照政策规定兑现政策承诺,中央和省级设有的专项资金直接拨付给特岗教师,减少繁琐的中间环节,造成不必要的拖欠、克扣等现象。特岗教师不能继续留任的主要原因是地方财政紧张,不能及时发放工资,甚至发不起教师工资,国家应该制定保障特岗教师三年聘期结束的工资政策,而不是直接纳入当地统发范围。由于贫富悬殊,很多贫困地区的财政无法承担这份支出,所以特岗教师3年聘期结束后流失现象严重。创新的财政政策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保障特岗教师的工资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确保特岗教师与普通教师同工同酬,津贴、补贴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住房医疗等生活条件得到必要的保障。
2. 建立专门的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机构,纠正执行中的偏差。教育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执行中如果脱离实际或者与政策目标存在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效地监督、反馈能够及时地减少执行偏差。“特岗计划”政策执行之所以发生偏差,某些具体政策落实不能及时、合理的到位,是由于各个执行部门监管执行不到位,建议建立专门的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机构,对“特岗计划”政策进行全面的监督,以保障“特岗计划”政策的有效执行。及时解决特岗教师的工资拖欠、不按时足量发放等问题,兑现对他们承诺的各项待遇。不能把特岗教师边缘化,甚至漠视特岗教师的合法权益。
3. 强化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政策。由于特岗教师流动性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忽视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尤其是教育资源原本就匮乏的贫困地区。特岗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在教学技巧、教学经验上比较生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注重对特岗教师岗前及入职后的培训,特岗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反思能力,教育主管部门为其营造提升特岗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外部环境,加大对特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国家应根据实际对贫困地区的特岗教师培训、继续教育等有利于其专业发展的需求予于政策性倾斜。政策的不明确,容易被执行部门钻空子,应该从政策上明确有利于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注释:
[1]易海华.“特岗教师”如何落地生根?关于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工作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书屋,2006(10):45-49.
[3]贺庆鸿.利益博弈视角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研究[M].西北大学,2008.
篇3
一、界定问题,确立政策目标
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团报告指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初中教师初始学历合格率低,所学非所教问题突出;农村地区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服务待遇与工作环境较差。针对这些现状与问题,从探究义务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公平角度出发,通过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可以推测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新的政策目标。在新形势下,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规模与结构,能力要求,教师权益保障。
(一)规模与结构。计划到2020年,实现农村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相同。在此基础上,实现各村所属小学和边远地区的教学点的班师比达到全国平均配置水平,并实施统一的课时标准,重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严重缺乏教师的学科的教师补充,解决学科结构问题。
(二)能力要求。重视各师范院校本职作用,着重培养本科学历的义务教育教师,新聘农村小学教师的初始学历必须为本科。继续推进《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所属省市培养硕士水平的义务教育教师,扩大中学教师硕士文凭的比例。组织培训在岗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与理论素养。
(三)教师权益保障。设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补助额度标准;增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在市一级甚至有可能的地方实现省一级教师工资持平,落实农村教师的住房与交通补贴,并尽快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二、搜寻、评析政策方案
针对农村教师补充问题,国外的办法主要有以下5个,(一)提供奖金和补偿金。(二)增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保证财力薄弱地区的教师工资和奖金,或者在更高的层面统筹教师工资。(三)为远赴困难地区和困难学校任教的教师提供特别的专业发展机会。(四)打破过去单一的工资序列,根据教师短缺的类型、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基本工资。(五)采用行政调动的办法实现教师刚性流动,教师按照教育公务员(准公务员)管理。
在我国普遍采取了以上前三种做法,此外具体方案还有“师范生免费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等。属于数量补充型政策有始于2006年特岗教师计划与免费师范生计划。素质提升型包括针对在岗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短期的直接培训项目,如暑假对西部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灵活的城镇优秀教师流动项目等。但总的来讲,培训项目无长效固定的机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随意性比较大。
三、特岗教师计划的合理性说明
第一,周期短,成本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培养周期为4年,相比之下,特岗教师计划直接从招聘环节入手,成本较低,能短期有效缩小城乡教师力量差距。
第二,针对性强,考试的招聘形式易于推行。目前来看,从2006年到2009年,特岗教师计划覆盖的范围县市越来越多,拟安排的特设岗位也越来越多。据教育部统计,2006年至2008年,全国共招聘特岗教师5.9万余人,覆盖西部地区400多个县、6000多所农村中小学。从2009年开始,特岗教师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中部地区,招聘人数将达6.3万多人,超过前3年的总和。
第三,特岗教师计划专门财政拨款的激励效果不错。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1.5万元的标准,吸引了大批教育工作者的应聘。
第四,特岗教师计划公益性强。众多县市的招聘计划中都提到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特岗教师计划优先招聘毕业生,有效的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此外,只要是合符报名条件的社会人员都能参加,有利于吸引社会优秀人才。
第五,特岗教师计划可减少农村教师流失。应聘者自愿的前提下报名参加考试,能让学校选择到自愿来乡村地区工作的教师候选人,能在很大程度上减低教师流失率。这点是其他政策所不拥有的优势。云南省2006年招聘并在岗的4163名特岗教师中,服务期满自愿选择在当地留任的有4038人,占特岗教师总数的近97%。
四、总结执行的偏差,选择有效的政策工具
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特岗教师计划政策配套不到位,政策模糊不清,考试公正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特岗教师期满留任率低等。为了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应结合过去四年的地方经验与执行偏差,选择有效的政策工具。
(一)采用能力建设工具,训练特岗教师计划的招聘与服务管理人员。展开对新聘教师的上岗培训,帮助其适应新的校园环境与学习。此外,设立特岗教师职业发展档案,跟踪特岗教师执教效果,考核特岗教师所发挥的实际作用。
(二)执行部门协调与系统变革工具,特岗教师计划需要众多相关部门的职能协调:教育部、财政部、大学生就业中心、各级农村中小学,考试中心,招聘中心等。通过成立专门的特岗教师办公室进行特岗教师计划执行的信息收集与政策反馈分析,加强教育部、财政部、各级各市的教育部之间的信息沟通,达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执行政策。
(三)完善特岗教师计划的公共服务,切实解决特岗教师服务与管理环节上的具体问题。落实解决农村教师的基本住宿与交通;鼓励在岗进修;提供期满后就业、转业优惠,如推荐读硕士等,鼓励期满留任。
综上所述,因农村地区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不高,教师职业发展途径不畅等,吸引不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流失。特岗教师计划因其低成本、公益性与效率高、可操作性与激励性较强,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的优秀政策案例,真正提高了我国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切实增强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实力与素质,缩小了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差距,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做出了贡献。
篇4
【关键词】花岗岩;工程特性;球状风化
1 全风化花岗岩的工程特性
1.1 全风化花岗岩物理力学特性
全风化花岗岩矿物成分的不同造成花岗岩工程性质有较大的差异。花岗岩形成条件及结构特征的不同导致经典或一般土力学理论无法对全风化花岗岩工程特性给出本质合理的解释。一般情况下,天然状态的下的花岗岩抗剪强度较高,压缩模量较大,孔隙比较大,含水率偏低的特性。全风化花岗岩的工程特性受到其含黏土矿物(高岭土、蒙脱石、伊利石)的影响较大,根据黏土矿物含量的差异,风化物表现出呈砂土状或者黏土状,直接影响花岗岩的工程特性。
1.2 全风化花岗岩力学指标的选取
全风化花岗岩力学指标的选择直接决定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合理性,目前对于全风化花岗岩力学指标的选择方法有差异,主要方法为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及相关经验。室内试验主要是利用工程地质钻探孔所采取的原状土样或扰动土样,通过室内剪切试验及压缩试验,测得全风化花岗岩的抗剪强度指标及压缩指标,受到难于采取原状样等局限,室内试验所测指标一般偏低。原位测试主要是通过静力触探勘探孔以及载荷试验、现场大规模剪切试验及孔内剪切试验等方法。现场原位测试所采取指标一般偏高。岩土工程宏观的判断对于工程来讲是至关重要,经验知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全风化花岗岩力学参数可以也应该通过工程地质类比的方法,利用既有工程中类似的相关经验知识和指标数值,类比确定其力学指标。建议花岗岩全风化的力学指标结合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以及相关经验,综合确定合理的力学指标来指导设计。
2 全风化花岗岩的工程措施及病害治理
2.1 路基
2.1.1 边坡及基床
花岗岩风化物中砾石和砂粒成分比例较大,一般Φ值较大,C值较小,这样的风化物若是没有水的影响,天然强度较高,若是在水的影响下,风化物强度衰减程度大,容易形成边坡冲蚀和崩塌,路基边坡常因水流冲蚀作用造成冲沟发育,进而引起边坡坍塌破坏,在施工开挖中边坡沿节理面破坏,甚至形成工程滑坡。因此花岗岩路堑高边坡应加强防护,常在坡脚设置挡土墙等支挡措施,并做好坡面防、排、截水措施。
若花岗岩风化物中黏粒、粉粒成分比例较大,一般C值较大,Φ值较小,这样的风化物天然强度较大,在水的作用下,土体强度衰减较慢,不易形成冲蚀破坏,但是路基基床容易产生翻浆冒泥破坏。设计中应进行基床处理,换填中粗砂或加土工合成材料封闭等措施。
2.1.2 地基处理
谷地地下水位较高,受到地下水的长期浸泡,一般软土分布较为广泛,规模较大,如池塘中发育的塘中淤积成因的流塑状、软塑状淤泥或淤泥质土,冲沟中发育的冲积、洪积成因的流塑状、软塑状土等。因此在工程勘察设计中应重点查明花岗岩地区谷地软土的发育情况,并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
2.2 桥梁
2.2.1 球状风化
完整的弱风化花岗岩为良好的桥梁墩台基础持力层,在花岗岩球状风化发育,地质勘察中应钻至完整弱风化基岩不少于10m,防止桥梁基础置于孤石之上,造成桥梁墩台的沉降、倾斜。
2.2.2 施工影响
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全风化花岗岩土体受到扰动,若受到施工影响,使得钻孔长期处于泡水状态,全风化花岗岩其承载力急剧降低,从而降低了桩侧摩擦力,从而影响桩基础的承载力。因此施工中因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及措施。
2.3 隧道
2.3.1 洞门坍塌
隧道进出口施工困难,围岩基本丧失自稳能力,特别是富水地段,自身的强度基本降为零,充分利用围岩自稳能力基本无法实现,在施工中应充分考虑覆盖层的自重对支护结构产生的荷载,加强支护,同时在施工中重点对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防止洞门的坍塌。
2.3.2 不均匀风化
花岗岩风化土中存在球状风化核,俗称“孤石”,其埋藏分布及大小不均,难以通过勘察手段查明,抗压强度可达100MP以上,周边岩体强度小得多,且容易遇水软化、崩解,严重影响盾构隧道的安全施工。
篇5
北京碓臼峪岩体中出露的环状构造,产出于碓臼峪岩体的顶部。该环状花岗岩的环带分布趋势为:岩体底部为近水平的条带,往上则为比较杂乱的纹层交错以及不规则的环形,再往上部则逐渐成为规则的圆形环带。通过从环状构造的花岗岩的地质背景、岩相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入手,得出了此种环状花岗岩的形成模式:富钾含水的岩浆在其剧烈运动上侵时,岩浆开始就位,由于岩浆结晶环境出现一种不规律的震荡逐渐在岩体顶部形成一个个较小的环状体,这些环状体尚未完全结晶,它们内部包含着形成岩体的原岩浆,同时环状体又受到周围岩浆的呈韵律性的加热作用,使得环状体内部形成了韵律性的环带,最终结晶成为环状花岗岩;而那些不成环带的条带以及比较复杂的环带则是因为岩浆结晶过程中受到上侵岩浆的剧烈加热作用变形而形成。
关键词:环状花岗岩; 碓臼峪; 韵律结晶
点击查看全文
篇6
[关键词]白钨矿床 花岗岩 CCG 碰撞
[中图分类号] P58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33-1
沙东钨矿位于卡瓦布拉克-星星峡Fe、Cu、Ni、Zn、Pb、V、Ti、Cr、W、Sn、白云母成矿带东段,矿区共发现白钨矿体34条,求得(333+334?)钨金属资源量6.96万t,WO3平均品位0.265%;该矿床及其周边一系列钨矿点的相继发现显示了中天山地块巨大的钨矿找矿潜力。本文主要对与主矿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花岗岩的特征加以简述、并对其形成构造环境加以简单判别。
1含钨矿花岗岩特征简述
沙东含矿花岗岩为地表600米以下的隐伏岩体,该岩体对应于物探CSAMT剖面上的高阻异常。白钨矿主要分布于岩体与地层的内接触带上。测定该岩体同位素年龄为285±5Ma,为早二叠世花岗岩。针对该花岗岩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显示W含量平均为6.3×10-6,明显高于普通同类花岗岩。
针对沙东各主要见矿钻孔深部隐伏的花岗岩共采集了10个代表样品,其岩石全分析结果显示花岗岩A/CNK均大于1.1,为过铝质岩石。Rittmann指数σ值介于1.8-3.3之间,为钙碱性岩石。碱金属总量比较高,在6.64%-7.52%,但一般Na2O>K2O。氧化钙含量较高,多在1.82%-3.13%间变化,CaO/Tfe为0.78%-1.15%,花岗岩中CaO含量相对较高,为本区白钨矿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含钨矿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判别
Maniara和Piccoli提出的利用花岗岩类岩石、主元素化学和矿物学等特征将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环境分为造山的及非造山的两大类共七类:岛弧花岗岩类(IAG)、大陆弧花岗岩类(CAG)、大陆碰撞花岗岩类(CCG)、后造山花岗岩类(POG)、与裂谷有关的花岗岩类(RRG)、与大陆的造陆抬升有关的花岗岩类(CEUG)、大洋斜长花岗岩(OP)。利用本方法对沙东花岗岩构造环境的判别流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根据矿物和岩石学特征初步判别,第二步根据主元素化学特征最终判别。
(1)矿物和岩石学特征判别结果
经镜下鉴定沙东花岗岩含条纹长石及斜长石两种类型,条纹长石经计算or>75%,斜长石成分为奥长石,黑色矿物组合为黑云母+电气石+矽线石+石榴子石,这与Maniara和Piccoli划分的CAG、CCG 及POG三种类型花岗岩特征相似。根据此方法初步判别沙东花岗岩为造山的花岗岩,其类型可能为CAG、CCG 及POG三种类型其中的一种。
(2)主元素化学特征判别结果
依据Maniara和Piccoli的研究,不同构造环境的花岗岩类岩石对应于不同的化学特征,在对沙东花岗岩化学特征与上述可能三种造山花岗岩进行对比后(表1),可以由里特曼指数的差异排除沙东花岗岩为POG的可能,至此沙东花岗岩可能为CAG及CCG两种类型之一。
最后依据铝饱和指数(图1)对沙东花岗岩进行判别,发现沙东花岗岩全部落位于CCG型花岗岩区,由此可以基本确定沙东花岗岩为造山的CCG类型的花岗岩。
3结论
沙东钨矿隐伏含矿花岗岩为早二叠世的钙碱性的过铝质系列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其为造山形成的大陆碰撞花岗岩(CCG),结合前人总结的构造演化史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中天山南北的塔里木及准葛尔两大板块的对冲挤压发生了多次造山运动,其中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两大板块全面碰撞对接产生的造山运动最为强烈,并由于碰撞后松弛产生一些拉张盆地,发生了钙碱性火山喷发及壳幔同融型花岗岩的侵入。同时引发了大规模的W、Sn、Mo、Bi、Cu、Pb、Zn、Au、Ag等成矿作用,从而形成了中天山地区各类岩浆热液矿床。
由于中天山地块岩浆活动剧烈,以华力西中-晚期的岩浆活动表现得极其频繁而剧烈,而类似沙东含矿花岗岩体在中天山地块分布也较为广泛,加强对于CCG型花岗岩含矿性的检查评价对于钨及其它岩浆热液矿床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庆辉,邓晋福,马大全等.花岗岩研究思路与方法.地质出版社.2002.4.
[2]秦克章,方同辉,王书来等.东天山板块构造分区、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新疆地质,2002.12.
篇7
以肛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特色,集科、教、研于一体的专业化科室——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始建于1968年。在我国著名肛肠外科专家喻德洪教授指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该科从初建时的肛肠专业小组逐步发展到目前拥有两个半病区、104张床位的结直肠外科,并形成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结直肠疾病与部疾病相结合、恶性疾病与良性疾病相结合、微创治疗与开腹手术相结合,以及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性、系统性结直肠疾病专业诊疗模式。目前,该科共有医护人员60余人,年门诊量高达36000余人,结肠镜检查与治疗1万余例,收治手术患者3600多人,其中结直肠癌手术1300余例,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诊疗特色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手术、化疗和综合治疗,尤其是直肠癌低位保肛治疗
大肠良性疾病内窥镜下诊断及治疗
顽固性便秘诊断与外科治疗
家族肉病的诊治
严重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的外科治疗
复杂性肛瘘的外科治疗
肠造口护理
专家简介
傅传刚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肛肠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大肠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大肠病学组组长
医疗专长:擅长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尤其擅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结肠息肉、慢性顽固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直肠脱垂、肛瘘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卓有建树。
特需门诊:周三全天
孟荣贵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曾任长海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肛肠外科主任,全国肛肠学会常务理事,全军肛肠学会副会长等职。
医疗专长:擅长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治,以及部病变、骶前肿瘤、便秘等疑难杂症的诊治。在国内率先开展超低位直肠癌保留手术及家族性腺瘤肉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的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专家门诊:周五下午
特需时间:周五上午
于恩达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兼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外科内镜学组秘书,全军结直肠疾病学会委员兼内镜微创学组副组长
医疗专长:擅长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以及结肠镜的临床应用。在国内率先开展大肠巨大广基息肉的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大肠良性狭窄的内镜治疗,以及术中纤维结肠镜的应用等多项新技术。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
?
张卫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大肠病学组委员,全军肛肠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委员会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结直肠、恶性肿瘤,以及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家族性腺瘤肉病(FAP)、痔、肛瘘等疾病的外科治疗,近年来开展腹腔镜下大肠肿瘤的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
刘连杰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擅长结肠、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腹腔镜下大肠肿瘤根治术、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在大肠遗传性疾病、炎症性肠病,以及部良性疾病(包括肛瘘、痔等)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专家门诊:周二全天
特需门诊:周五下午
问:我母亲今年67岁,患痔疮多年。昨天,母亲对我说,她大便有血,且量较多,要我帮她去买痔疮膏。不知像她这种情况,是该继续用药呢,还是干脆做手术,把痔疮开掉为好?
傅传刚:如果只是单纯的痔出血,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如避免食用辛辣食物,每天温水坐浴,局部用痔疮栓、痔疮膏,或者口服一些具有加强静脉壁弹性、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的药物等,通常会奏效。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反复出现便血症状,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如肠道恶性肿瘤、肠息肉、肠道炎性疾病等,特别是肠道恶性肿瘤。你应带你母亲去医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明确大便出血的原因。
问:我姑姑今年42岁,最近被查出患有结肠癌,肿瘤距肛缘4厘米。我们这里的医生说必须把一起拿掉。经多方打听,我得知长海医院的低位保肛技术很有特色,不知像我姑姑这种情况,有保肛的可能吗?
傅传刚: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根本原则是先考虑“保命”,再考虑保留。能否保留,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手术时的分期,以及医学上所说的肿瘤距离齿状线(即直肠起点)的距离。一般地说,手术通常要保证肿瘤远端2厘米的“安全距离”,然后至少还要留下1厘米用于肠道吻合的肠管。也就是说,只要肿瘤下缘距离齿状线有3厘米的距离,理论上是有保留的机会的。女性盆腔比较宽大,保留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篇8
【关键词】埕海油田张东地区;沙河街组;层序划分
1 工区概况
大港埕海油田张东地区地理位置上位于河北省黄骅市张巨河村以东的滩涂海域;张东构造位于埕宁隆起向歧口凹陷过渡的斜坡部位埕北断阶区,北邻歧口凹陷,南边为羊二庄油田和赵东开发区,西侧以张北断层为界,东侧以一浅鞍与张东东开发区相连。该区主要发育近东西向的张东和北东向的张北两条主干断层。张东构造位于张北断层的上升盘,是在前第三系基岩潜山背景上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背斜构造。该背斜被近东西走向的张东井断层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区域构造位置十分有利。
2 地层发育特征
张东地区已钻井揭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地层直接覆盖在前第三系之上,造成地层缺失,形成区域性的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本次研究的目的层段主要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主力含油层段沙三段、沙二段和沙一下亚段。
张东地区发育两套正旋回层序组,具下粗上细特点,地层直接覆盖在前第三系之上,其间地层缺失,不整合面上下出现截然不同的变化。
沙三段根据岩性可分为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三个亚段,部分地区缺失沙三上、下亚段,上段一般夹有少量薄层油页岩,局部地区底部重力流和水下扇沉积发育,为一套砂砾岩,岩性以巨厚的深灰色泥岩油页岩夹厚薄、多少不等的砂岩为其标志层,厚度变化大。
沙二段岩性为灰色泥岩、含砾砂岩、细砂岩,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张东以岩浆岩岩屑含量高为特点。沙一段为湖盆扩张期,构造活动较弱,南部埕宁物源供给贫乏。因此,沙一段以深灰、灰色泥岩为主,间夹粉砂岩条带,底部发育钙质砂岩、内碎屑灰岩、白云岩互层。东营组总体为反旋回特征,早中期由于物源供给贫乏,以大段灰色泥岩沉积为主,局部夹薄层粉砂岩或细砂岩;后期湖水退缩,物源供给充分,形成三角洲沉积体,岩性呈灰色砂泥互层状。
3 层序地层格架分析
层序地层划分是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等多方面资料,通过研究基准面旋回,精细地划分与对比成因地层单元,建立区域等时地层格架。在此格架中,通过分析砂体的成因类型、受控因素、岩性岩相组合等,来解释沉积层序内部的地层几何构型、沉积充填过程、沉积相类型和储层展布规律等。
由于埕北地区构造运动活跃,断层十分复杂,不整合广泛发育,所以在对层序地层界面的识别过程中,对其地层不整合面的识别就尤其重要。从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微体化石与孢粉分析资料等综合分析,张东地区古近系可识别出四个层序界面SB1、SB2、SB3、SB4,其中 SB1、SB2、SB4为不整合面。
SB1界面:下伏地层与古近系沙三段的分界面,下伏地层有孔店组、中生界地层,该界面是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滩海区第三系一个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相应的地震反射界面反射层标定于沙三段底部。界面上下岩性、岩相、电测曲线差异明显,从岩性特征上看,不整合面之下发育紫红色泥岩、砂岩;不整合面之上发育灰色砂泥互层剖面
SB2界面:古近系沙三段和沙二段分界面,为一区域不整合-局部整合,界面之下本区内地层分布不连续,有古近系的沙三段、中生界地层等。地震剖面上界面之上有上超现象。界面上下岩性、岩相、电测曲线差异明显,界面之上是古近系沙二段灰白、灰绿色中砂、粗砂岩,夹深灰色泥岩段,粒度普遍较粗,界面之下是古近系沙三段深灰色泥岩夹砂岩。地层呈局部整合-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
SB3界面: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和东营组东二、三段的分界面,盆地的边缘地区为不整合接触。界面以稳定泥岩段为标志层,界面之上是东营组中下部东二、三段较细岩性段,为大套灰色泥岩夹薄层砂岩,界面之下是沙一段上部灰、深灰色泥岩夹灰、灰白色砂岩段。地层呈区域平行不整合-低角度不整合。
SB4界面:是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即 Ed/Ng。渐新世晚期,区域构造进入隆升阶段,间有相对沉降。但继之而来的则是更强烈的抬升,形成东营组与馆陶组之间的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下发育岩性为灰色砂泥互层;不整合之上发育杂色砾石层,泥岩为绿色。
4 层序演化特征分析
歧口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有两个大的区域不整合面,即 Mz/Es3和 Ed/Ng,这两个区域性不整合面形成了一个二级层序的底、顶界面。依据已钻井资料综合分析,在这个二级层序的内部可识别 3 个三级层序,分别用层序Ⅰ(SQ1)、层序Ⅱ(SQ2)、层序Ⅲ(SQ3)表示。
层序Ⅰ相当于沙河街组沙三段,层序Ⅱ的低位体系域为沙二段地层,沙一下亚段地层相当于层序Ⅱ的湖侵体系域。
层序Ⅰ相当于沙三段地层,下边界是 Mz/Es3区域不整合面,上边界为沙三段与沙二段的不整合面。黄骅坳陷沙三段由粗-细-粗完整旋回层序组成,研究区位于埕宁隆起向岐口凹陷过渡的埕北断阶带,沙三段顶部在该地区遭受剥蚀,仅保留了两套正旋回层序组,具下粗上细特点。沙三段沉积初期,湖泊扩张,湖水变深,沉积范围扩大,此时歧口凹陷与其它临近凹陷连通。断层活动强烈,坡度陡,水体较深,发育扇三角洲和水下扇及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张东地区绝大多数井沙三段顶部为一分布稳定的泥脖子段,相当于湖侵体系域中的密集段。构成密集段的岩石颜色较深,岩石类型主要为泥岩。密集段上下发育有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等储集岩,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张东地区缺失湖泊收缩体系域,造成较大规模的区域不整合界面。
层序Ⅱ相当于沙二段沉积。综合研究表明,沙二期歧口凹陷为一淡水闭流湖盆,由于是在干旱条件下形成,所以沉积厚度较薄。在地震剖面上不易识别。总体上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层超覆层序Ⅰ之上,厚度北厚南薄、西厚东薄。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沙二下亚段沉积时期,三角洲相向盆地中央推进,岩性以砂岩为主,夹泥岩层;沙二上亚段沉积时期,张东地区显示出湖平面略有升高,发育砂泥互层,波浪改造作用增强,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因湖平面不断升高,沉积物超覆退积,而非由构造运动引起。
层序Ⅲ相当于沙一下亚段沉积地层。沙一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广盐性和半咸水的地方性生物化石种属,表明受到海侵的影响,由沙二期的闭流湖泊演化为沙一期的敞流湖盆。张东地区沙一下亚段发育湖泊扩张体系域,有油页岩、泥灰岩和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分布。该体系域沉积时,气候温湿,雨量充沛,物源区母岩机械风化作用减弱,沉积物供给减少,所以满足碳酸盐台地沉积条件,沉积类型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组合。
5 结束语
层序地层学提供了精细等时分层手段,由此建立起来的等时地层框架,可对地层分
布模式及其沉积体系域空间展布作出更精细的解释。研究区古近系共划分为 3 个三级层序,沙三段、沙二段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沙一下亚段发育白云岩、白云质粉砂岩、钙质泥岩、油页岩互层。其中沙二段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要有利储集空间。 由这些先验的地质概念、模式作为指导,可为下一步的地震储集体的展布及其储集物性分布研究提供很好的约束。
篇9
关键词:河南省;特岗教师;培训
河南省正式施行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已经有6年时间。本文主要对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的发展现状和怎样促进农村特岗教师更好地发展做了一定的研究综述。
一、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
陈凯认为从2009年到2012这三年“特岗计划”的实施对加强我省农村教育工作,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高闰青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方面,她认为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队伍的发展成效体现在:引领地方“特岗计划”的实施、吸引优秀人才和拓宽就业渠道、补充编制和优化结构、激发办学活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等四个方面[2]。徐敬建在对144名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进行了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特岗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成绩突出,对工作满意度较高;爱岗敬业,事业心强,有着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他人认同度高,能适应农村学校的生活,对学校生活条件基本满意[3]。可以看出我省“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农村特岗教师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特岗教师自身的发展,二是特岗教师队伍对当地的教育教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很多学者对特岗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侯霞飞和涂亚北在对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均存在着不满意现象;在心理方面,特岗教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情绪心理及人格心理方面;他们还发现特岗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4]。陈凯还提出了特岗教师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其它问题,陈凯认为河南省特岗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五个:一是农村教师缺口仍然比较大,各地申报“特岗计划”的积极性比较高,但现有招聘名额平均分配到各县相对较少,仍然无法满足每年教师自然减员和流失后带来的教师缺口;二是部分设岗县财力有限,住房、保险等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存在困难;三是河南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整体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与周边省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四是个别地方在执行中对有关政策把握不严;五是部分特岗教师所学专业与工作方向不对口,难以发挥专长[1]。徐敬建认为特岗教师面临着以下困惑:特岗教师任教期满后的“入编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特岗教师的后顾之忧有待解决。后顾之忧主要包括:第一,很多特岗教师感到“孤独”;第二,特岗教师的个人问题难以解决;第三,特岗教师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3]。孟宪乐发现特岗教师的从业状况不尽理想,教师工作和生存压力都很大[5]。刘润秋,宋海峰,卢洋以河南省南阳市的农村特岗教师为例,对特岗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特岗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一个非常低的层次[6]。以上研究这说明农村特岗教师在工作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二、怎样更好地促进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队伍的发展
关于怎样更好地发展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队伍,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是从政策方面来考虑的。陈凯提出解决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队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把“特岗计划”作为振兴河南农村基础教育的一项长期战略,建立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关注特岗教师群体。第三,注重“用”“养”结合,帮助特岗教师做好长期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心理疏导。第五,因地制宜,统筹使用国家计划和各省地方计划[1]。邬跃和赵建军认为新一轮“特岗计划”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次重大的机遇,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宣传动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特岗计划”。其次,严把入口关,把有志从教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教师岗位。再次,加强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环境,留住特岗教师长期从教[7]。高闰青提出扩大“特岗计划”的实施范围;扩展“特岗教师”的招聘对象;拓展“特岗计划”的招聘形式;延伸“特岗教师”的招聘层次;延长“特岗计划”期限,形成长效运行机制等措施[2]。徐敬建认为要想让特岗教师扎根农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落实政策,为特岗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努力改善特岗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重视对特岗教师的专业培养[3]。孟宪乐提出了关于发展特岗教师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的思考与建议:延长对特岗教师工资的转移支付年限,保障并提高特岗教师的各种福利待遇水平;加强特岗教师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建立科学的特岗教师考核制度;创造良好氛围,加强对特岗教师的人文关怀;做好特岗教师的政策宣传工作[5]。刘润秋等针对河南省南阳市的农村特岗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低的问题,提出政府应完善特岗教师的相关政策,对特岗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学校应改变管理方式,完善特岗教师管理制度;特岗教师自身应对工作有正确的认识,积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6]。
从以上专家学者关于怎样更好地发展河南省农村特岗教师的一些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的建议被反复提到过很多次。其中把“特岗计划”作为一个长效机制,更好地补充农村特岗教师被提到了四次;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特岗教师或“特岗计划”也被提到了三次;加大对特岗教师的人文关怀以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等很多建议也被经常提到。但是也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一些非常独特的见解,例如,高闰青所提出扩大“特岗计划”的实施范围;扩展“特岗教师”的招聘对象;拓展“特岗计划”的招聘形式;延伸“特岗教师”的招聘层次等四条建议就独辟蹊径,与其他学者所提出的建议有些许的不用。
参考文献:
[1] 陈凯.“特岗教师”政策审视―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53
[2] 高闰青.“特岗计划”的现实成效―以河南省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02:15-17.
[3] 徐敬建.河南省农村学校特岗教师现状调查与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02:18-20
[4] 侯霞飞,涂亚北.特岗教师的基本状况研究[J].金田,2013,09:224
[5] 孟宪乐.特岗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及长效机制研究―以对河南省五县116位特岗教师的调查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2,11:49-51
篇10
一、特岗教师的特殊性
与一般教师相比,特岗教师有其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与特岗教师的许多法律问题关系密切,是分析特岗教师法律关系的基础。
(一)制度目的的特定性
特岗教师制度有其特定目的。首先,特岗教师制度是为了解决教育均衡问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及城乡之间的失衡,特岗教师制度正是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次,特岗教师制度担负着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重任。代课教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很普遍,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会长期存在。因此,上述教师〔2006〕2号文件强调,要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办法,将“计划”的实施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代课人员问题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特岗教师制度还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任。教师〔2009〕1号文件指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这就暗含着特岗教师制度还要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实践看,近些年特岗教师也主要是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招录。
(二)期满就业的不确定性
特岗教师的合同期限只有3年,3年之后怎么办?根据文件规定和操作实践,服务期满后,特岗教师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选择在当地继续任教。教师〔2006〕2号文件规定:鼓励特设岗位教师在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二是同等条件下优先受聘于需要补充空岗教师的其他学校。教师〔2009〕1号文件规定:城市、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三是重新择业。3年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解除与地方政府的法律关系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择业。
(三)历史性
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有其特殊的目的和历史任务,一旦这个任务完成,特岗教师制度也就会成为历史。从教师〔2006〕2号文件的规定看,“特岗教师计划”自2006年起实施,期限为5年。教师〔2009〕1号文件没有进一步明确实施期限,但义务教育均衡的目标迟早是要实现的,届时特岗教师将会退出历史舞台。
二、特岗教师制度涉及的法律关系
特岗教师制度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义务教育均衡的需要,以中央财政为主承担计划所需资金,招聘符合条件的教师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制度。因此,特岗教师制度势必涉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特岗教师、特岗教师和设岗学校三种法律关系。
(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特岗教师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收入1.5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从2012年起,中央财政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提高为:西部地区人均年收入2.7万元,中部地区人均年收入2.4万元。从职权来说,“特岗教师计划”不改变事权划分。根据这些规定,在特岗教师制度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关系。
所谓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特岗教师计划涉及的资金支付属于专项转移支付。
在“特岗教师计划”所涉及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关系中,中央政府承担的义务是拨付计划实施所需的主要资金,同时有权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地方政府具体负责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省级财政负责统筹落实资金,用于解决特设岗位教师的地方性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业保险)应缴纳的相关费用,以及特设岗位教师岗前集中培训和招聘的相关工作等费用。同时,地方政府要承担特岗教师工资年收入水平高于国家规定标准的部分。
(二)特岗教师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从中央文件和地方政府的操作实践看,特岗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通过特岗教师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服务协议书或聘用合同规定的。在各地的操作实践中,与特岗教师签订服务协议的地方政府存在着细微差别。如《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2012年修订)规定,特岗教师与设岗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签订聘用合同。《贵州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由县级人事、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河北省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设岗位计划教师聘用协议书》中的签约主体是设岗县人民政府和受聘教师。就协议内容而言,多是对中央文件规定的复制。
那么,特岗教师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究竟该如何定位呢?对这种法律关系的性质,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不管是从协议的签订方式(公开招聘、自愿报名),还是从协议的内容(权利与义务)分析,这种协议与政府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都极其相似,因此将这种协议定性为民事性质的劳动合同更为合适。
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教师〔2006〕2号文件的规定,地方政府对特岗教师还承担着管理任务: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并相应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在各地具体的协议中,还有对不履行聘用合同或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终止合同的规定。从表面上看,这种规定非常类似于单方面终止合同权,但这种合同终止权不符合民法旨趣,实际上更接近行政管理权。这也正是导致学界对该类法律关系性质存在不同认识的重要原因。
(三)特岗教师和设岗学校的关系
特岗教师与设岗学校的法律关系更为复杂。一是设岗学校与特岗教师之间不存在法律方面的协议,二是设岗学校不向特岗教师支付劳动报酬,三是设岗学校无权解聘特岗教师。那么,特岗教师与设岗学校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法律关系?特设岗位教师聘用后的日常管理与考核主要由设岗学校和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每年度结束,各设岗学校要对本校特设岗位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考核等次,并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存入其工作档案。单从这种管理规定我们还不能明确特岗教师与设岗学校的法律关系。《关于印发河南省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办法和岗位设置的通知》规定:特岗教师由设岗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派遣到设岗学校,并由设岗学校安排一线教学工作和进行日常管理。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特岗教师与地方政府签订合同,然后由地方政府派往设岗学校工作,特岗教师与设岗学校之间的关系更接近交流教师与任教学校的法律关系。
特岗教师与交流教师虽然地位相似,但存在许多不同。第一,交流教师与派出学校之间要么是劳动合同关系(未来的趋势),要么是人事关系(传统意义上),但特岗教师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存在很大争议。第二,交流教师的服务期限与服务内容经协商确定,特岗教师的服务期限与服务内容是法定的。第三,交流教师服务期满后,要回到派出学校工作,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则需要重新择业。
三、特岗教师制度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特岗教师的法律地位模糊
特岗教师的法律地位本身就是模糊的,其在设岗学校工作,但是签订协议的主体却是地方政府。虽然这样可以彰显地方政府对特岗教师的重视,但很容易造成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角色与民事主体角色的混同。从学校法律地位的发展趋势来看,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越来越明确,应当作为劳动合同的主体。但在特岗教师制度中,设岗学校作为独立法人,只能行使对特岗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却无权解除聘任关系,自主用人权受到限制,与法人制度的要求不相符合。
(二)同教同酬方面的问题
特岗教师制度还涉及同教同酬方面的问题。特设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特岗教师的服务期较短,与设岗学校的“依附”关系尚未建立,部分设岗学校将特岗教师与其他教师区别对待:福利发放标准不一,“三险”完全由个人交纳,至于住房更是无法保障。另外,地区和学校收入状况不同,不同地区和学校特岗教师的福利待遇也呈现出明显差异。
我们在看到特岗教师不能与设岗学校、设岗地区教师同教同酬的同时,也要注意逆向意义上的同教不同酬。实施特岗教师制度的县多为贫困县,许多地方的教师工资收入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特岗教师的工资水平可能会高于比自己工作年限长的老教师,更不用说高于在教育岗位上辛苦工作多年的代课教师了。这种逆向的同教不同酬也容易引起在岗教师的不满。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矛盾,不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发放特岗教师工资,这又进一步导致特岗教师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岗教师队伍的稳定。
四、提醒与建议
特岗教师是国家为解决教育均衡问题、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出现的新生事物。特岗教师受聘于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建立聘用关系,为设岗学校提供教学服务,其权利义务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文件确定,其工资报酬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目前,特岗教师的法律地位还不是很明确。现行制度下,在特岗教师与地方政府就协议的履行发生纠纷时,参照地方政府聘用劳动合同制人员进行处理较为合适;在特岗教师与设岗学校发生纠纷时,参照交流教师的相关制度进行处理能够较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精品范文
10特岗转正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