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20 00:2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人与海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篇1

大岙小学 徐丽媚

最近读了一本书《老人与海》,感受颇多。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老人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他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服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篇2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刻画了一个“硬汉子”形象,在艰难困苦的人生中,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我视死如归。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来一下关于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请您阅读。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1《老人与海》是美国海明威写的关于老人、孩子和海的一本英雄主义的书。

文章里写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里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受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个人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尽管结果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妈妈,她就像老人一样的坚强、自信。

在我们这个家里,靠我妈来维持,每天很早起床,做饭、干活,然后晚上11点睡觉,平时妈妈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作为家里的补贴与生活费、我的教育费。而且每天早上运动,来保持充沛的精力。今年我又得了肾炎,但我的妈妈还是微笑的对我说:“没事的,会治好”。为了让我过上与平常孩子的生活,每天都陪我。这么多年来,妈妈毫无怨言。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打败”。这是圣地亚哥对人们的真实忠告!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2《老人与海》50年代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中国的读者对于海明威以及《老人与海》都不陌生。

《老人与海》的素材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老人独自在海上打鱼。他钓到了一条大鱼,把鱼头和上半身绑在船上,但是他遇上了鲨鱼,老人使出了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到的鱼肉都吃了,结果这条大鱼又剩下不到一半,还不到800磅。

海明威在这个故事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塑造了圣地亚哥爷爷这样一位普通而又可敬的劳动者的形象。

他不被任何困难所压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种求不言败的硬骨头精神贯穿在《老人与海》故事的始终,它所包含的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咀嚼。

读了《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后,令我很感动,前八十天,他一直打不到鱼,对于一个捕渔夫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可是老人并没有放弃,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却跟老人相反,没有珍惜时间,导致很多时候,时间都过去了,可是自己却没学过丁点本领。

在这,我想劝一些没珍惜好时间的人说:“请用自己的手抓紧时间,这样,时间是不会被空气吹走的。”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3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这本书讲了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读完这篇小说,我发现,老人的故事不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象征着整个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在这里,老人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股力量,一种精神,那是让人敬佩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我也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坚强,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败退,这样永远也做不成一件事。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4失败,在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

着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个敢与失败作斗争的例子。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过。在连续84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但在第二天,他非常幸运地捕获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那条马林鱼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鱼,那条鱼比他的小船还要长2英尺!马林鱼的身体大,力气自然也大。它拖着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艰难考验。大马林鱼在大海上奋力挣扎,企图逃回大海。老人为了制服马林鱼,精疲力竭,皮开肉绽,但他并没有向大马林鱼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把大马林鱼扎死,拴在了船头。然而,幸运并没有出现,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与已经皮开肉绽的老人展开了殊死博斗。最后老人的命虽然保住了,但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拖回去的最终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5当我带着好奇心读完《老人与海》后,我被老人那份孤独和勇敢所打动了。

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是一位叫亚哥圣地的老人,他没有朋友,一生都在捕鱼,而他的唯一亲人也已经离他而去,只有一个人能安慰他,就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孩子。但是,在老人四十多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孩子也被他的父母带走了。看到这里,我觉得老人好可怜、好孤独,想想在我们身边,有父母呵护我们,有小伙伴陪着我们,还有老师教导我们,而他的唯一的安慰也离开了他,跟老人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啊!在孩子离开后,他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孤独加上失败,如果是我,我可能就要放弃了。

可老人并不这么想,他依旧带着能捕到大鱼的信心地出海捕鱼。他对孩子说:“你可想看我钓上来一个一千多磅的鱼?”原来老人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在文章最后,老人说:“不抱希望的人真愚蠢!”这句话也证实了我的想法。

当我看到老人经过三天三夜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下头时,我感到一阵阵伤心。老人却没有抱怨事实,只是平静地接受了它,并且在返航后不久就为下次的出海做打算。

读完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每一回都是新的开始,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只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6《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一部代表作品。在整个小说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强而有魄力的老人在海上的战斗故事。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整个的搏斗激烈程度的升级,整个的故事的趣味性也是同步升级的。所以说,很多人认为真是一个乏味的故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西方的小说的故事情节的描述与东方的小说的描述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在我们常见的小说当中,小说的情节的发展一定是要有一个渐渐推进的过程,同时故事的递进也是非常激烈的。

但是,在西方小说当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是更加平淡一些。而且因为对于东方的读者来说,因为小说本身就是译本,所以在整个的故事的领悟方面就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对于读者来说,自己所领悟到的部分都是已经经过了别人的思想的过滤的,所以对于作者的初始的思想以及观点就不能够做到切实的掌握。

老人与海最后的结果其实才是令人疑惑的。因为老人最后经历了生死搏斗得到的只是一具没有任何作用的鱼架,所以整个的故事的结局其实还是充满一定的悲剧色彩的。不仅会让我们想说,到底老人的这样的付出值得吗?

其实,如果在回头重新对于小说进行梳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老人已经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了。

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场搏斗的话,可能老人早已经对于生存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7波涛在继续的翻滚,击打在岸边的礁石上,溅起晶莹的浪花。海边的木屋里,一位叫桑提亚哥的老人安详的睡着,在他的梦里有一只勇敢地狮子。

这个叫桑提亚哥的老人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在连续8天没不到鱼的情况下,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大,老人用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被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这条大马林鱼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鱼骨。这在头一次看这本书的人眼里或许是一个滑稽的笑话,但我认为这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老人桑提亚哥,尽管一开头就处于不利地位——8天没捕到鱼,认为“倒了血霉”,而且别的渔夫把他看作失败者。然而他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老人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尽管结果鱼肉都被鲨鱼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老人在第一条鲨鱼要去了大约磅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本书的主题。从这方面来看,本书并不是什么寓言,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老人在重压下仍能保持优雅的风度,他是他一个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他是明知要失败而不怕失败的英雄!他的不被失败压倒的顽强搏斗,正昭示了人类那不可摧残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的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的化身。

作者在原来的故事中加了一个小男孩,男孩与老人,这加强了本书的乐观色彩,而老人的精神胜利还表现在末尾一句“老人正梦见狮子”中,因为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老人回忆年轻时,看到非洲的海滩上有狮子出没,通过狮子来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阅读课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词汇讲解扩充不可过多,技巧介绍也应适度,以免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巧妙结合,因势利导。如讲到“西方节日”这一单元之前,布置学生查阅东西方节日的相关资料,并可以结合中国春节等传统节日进行对比了解。意外的是,学生们不仅通过此阅读活动对西方文化兴趣大增,同时也对我们自己的中国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讲到《太阳照常升起》片段时,教师鼓励学生拜读海明威的原著,从而了解作者笔下的硬汉性格,探究海明威的思想发展轨迹。老师也可以利用此时机,再组织学生阅读海明威的其他几部经典之作,如《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作品,并对其中的主人公命运及人物性格对比,从而不难理解海明威的那句至理名言:“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至此,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面对困难的勇气已不言而喻。永不言败的精神将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在讲到“体育运动”单元时,鼓励学生搜集申奥成功之前的相关材料,了解中国漫长的申奥之路,从而理解中国在各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来之不易。对比其他几国,分析总结中国的优劣势在哪里。相信经过此类的延伸阅读,同学们不仅仅英语阅读兴趣变浓厚了,阅读能力提高了,而且在不经意的熏陶下,性格和许多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这些内容的进行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完成。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时间。如建立读书俱乐部、读书沙龙等组织。每周有固定的时间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将阅读课程的后续学习、情感体验、延伸思考等内容以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口头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多多进行阅读质疑,即国外教学所鼓励的批判式阅读。质疑范围可以是任何形式、任何内容。养成多多思考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应带领学生广泛开发阅读资源。既可以鼓励老师、同学建立阅览室共享资源,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搜寻相关的网站、书店,扩大资料来源。由此看来,淡化课本,品读语言,欣赏名著、文化中语言词汇的魅力,实现课堂与课外结合、精泛结合的教学模式必将引导学生走向有效阅读的正确之路。

二、读写并进,相得益彰

读写结合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否则,止步于阅读本身而不是以读促写的阅读是单一的、狭隘的阅读。通过阅读,阅读者应该能够吸取其精华,输出于笔端,从而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之过程。凡遇经典之作,读者在阅读中应仔细分析、品味其中结构上的整体布局、遣词造句。认真琢磨其如何开篇、如何收尾、如何过渡衔接、如何描写议论、如何抒情联想。既要关注细节的词语选用又要注意其中的各种写作手段及修辞手法。认真模仿作者是如何用文字表达准确的意思、传达明确的道理、抒发真实的情感。如果读者能够确实领悟,那么读写能力的转移达到了切实有效的效果。其中注意细节最值得品味。如《老人与海》中老人与鲨鱼搏斗中细节的描写、老人归来时对大马林鱼躯壳的描写都为烘托主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再如《永别了,武器》中身处于篝火中的蚂蚁从木头的一端跑向另一端,却无法逃出死亡的厄运。这一细节不正是主人公亨利命运的写照吗?他与凯瑟琳逃离了战场,却终难逃脱战争的阴影,命运最终将他凯瑟琳分隔于阴阳两世。人在自然界中就如同蚂蚁般渺小,命运的悲喜是无法自己掌控的。如果读者掌握了此类写作手法,新一代的经典之作也就会在不久的将来破茧而出了。除了仿写之外,阅读者还可以多角度练笔,如试着给某个故事写出梗概,或读后感,或者是后续。经过这样不断的模仿与创新,相信阅读者的读写能力都会有很大的飞跃。

三、总结

篇4

一、当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缺乏课外阅读时间

由于素质教育、德育、思想教育任务繁重,学生作业繁多,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比较紧凑,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中学生大多围绕着辅导书和教科书打转,时间大多花在习题、试卷、作业、补习班上,以致没有多余的时间计划看课外书。

(二)课外阅读内容世俗化、娱乐化

由于网络信息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人类阅读不断受到各种因素诱惑冲击。目前,很多文化作品都以图画或者视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普及版、图画版、戏说经典版不断充斥图书市场,让学生接触不到原版原味的美,缺乏对作品真正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由于学生压力过大,关注的重点一直在题海上,为了适应时展需要,五花八门的习题、同步试卷、辅导书充斥了大部分的图书市场,缺少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学生为了缓解学习压力,很多选择八卦、世俗、娱乐的书籍,从而为校园漫画开辟了良好的图书市场,而真正的经典难觅踪影。

(三)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相应的指导,效益不高

由于教师、家长缺乏重视课外阅读的观念,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表现出低效、无序的现状。无序主要表现在:没有选择的盲目阅读,看见哪本书就读哪本书;同时,所读的课外书本缺乏“精”,有的学生把卡通、漫画、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作为阅读的主要对象,从根本上导致了阅读的无序性和低效性。

(四)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随意性、懒散性很强,不仅浪费了阅读时间,让阅读也失去了该有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没有效率和收获。因此,鉴于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部和学校应该制定对学生切实有用的书籍目录,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加强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措施

(一)推荐有益的课外阅读

在中学生的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心理特点、学段等方面的差异,在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不同的阅读材料和书籍,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欲望。例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路遥的《平凡世界》、塞万提斯的《唐吉珂德》、高尔基的《童年》、雨果的《悲惨世界》、莫泊桑的《羊脂球》以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著作。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提高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力度,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开始时,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从根本上避免学生盲目、随意乱读书。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写周记、读后感、批注等掌握学生阅读进度和状况,在科学指导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在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时,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锻炼学生书法和写作能力,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服装、语言、建筑等特色,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内涵和精华。从而拓宽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心得交流,让学生在自我和他人观点的比较中,得到学习和进步。

(三)做好阅读指导和阅读心得交流

篇5

关键词:初中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课外阅读积累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提高阅读能力,开拓视野,锻炼思维,陶冶品德,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人多年来一直执教于中学,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所以一开始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阅读做了阐述说明: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兴趣入手

1.用故事去吸引学生

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引导到课外阅读兴趣上,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3.在有限的环境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三、在有限的资源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无限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初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籍报刊杂志。

2.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但可以让学生阅读到大量书籍,而且可以创造集体阅读氛围,形成良好学习风气。

3.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

四、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1.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如《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往事》、《繁星》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

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中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

然而,现在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读书,也很少督促子女博览群书,在他们心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课业负担重,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一些教师很难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阅读重读“图”,轻读“文”,很多学生觉得读图要比看文章来得容易,因此,电脑游戏类、篮球类、流行画报、卡通类的书是学生主要阅读的课外书,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课外书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算完成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摘抄了几个好句子或几个好词。而且现在的高考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内知识,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现在的高考作文也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学生如果不关注生活,不多读课外书是很难把作文写好的。因此,课外阅读对高中生来说很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一、设立特定阅读课

高中学生课业繁重,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为高中学生设定特定的阅读课,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拿出每个周五的两节语文作文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有了固定的时间来吸收课外阅读的精髓,就保证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日积月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二、挑选读物

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从而让高中学生在阅读中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励志人物书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为祖国作贡献的伟大目标。还可以让学生读一些优美散文,把其中的优秀词句摘抄下来,积累词汇,用在以后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如文学名著类,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海明威《老人与海》以及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等。如同龄人的优秀文章类,由学生在阅读《语文报》《语文世界》《青年文摘》《读者》《学习周报》《作文成功之路》等刊物、书籍时自主收集。这类“短、平、快”的读物,建议在教师安排的每周阅读课上进行。

三、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教师还要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方法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兴趣,感受收获不大,阅读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如果阅读方法得当,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阅读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课外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从而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如果是学生自己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直接作出点评,从而收获读书的成

就感。

四、让课外阅读与诵读积累“链接”,厚积知识储备

早读时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放声地读,沐着晨光、浴着清风诵读,任琅琅的书声飞出窗外,牵出如火的朝阳,唤来啁啾的小鸟……身心沉浸在美文华章所营造的诗一般的氛围里,口耳相传,怡情启智,妙谛无穷。

晚自习时刻,学生手捧《语文报》《语文世界》《作文》及林林总总的作文图书,一头扎进了课外阅读的广阔海洋。那里没有喧嚣的声浪,只有偶尔溅起的银色浪花;那里没有战马嘶鸣的豪壮,只有春蚕咀嚼桑叶的轻响。荟萃一组常用词、积累一组熟语、摘抄一组妙句、自学一首古诗词等。美的自主阅读,立体式的积累,加上及时反馈、彰显优秀,让学生渐渐上瘾,乐此不疲,一学年结束,近1/2的学生写了厚厚两大本,成为鲜活、丰富的知识储备。

五、抓住假期时间来阅读

高中学生的时间比较紧张,暑假、寒假的时间就成了学生进行自由课外阅读的最好时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假期课外阅读。比如规定读几本书,写几篇阅读笔记,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提高了阅读水平,还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高中学生还充分利用了假期的宝贵时间。

另外,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代学刊物,或是浏览报纸、收听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代章、好演讲稿、辩论稿,甚至好解说词等等,这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不仅仅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更因为其语言的鲜活性、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篇7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益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无升学压力,原本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但令人遗憾的是,相当多的护生在课余时间并不阅读,即使有些能适量阅读的,其阅读目的也有些偏离,认为阅读只是为了消遣,调剂一下精神,或为了打发课余时间。因此加强护生课外阅读课业设计,帮助护生提高阅读品质很有必要。

一、以推荐阅读书目为契机,帮建科学的课外阅读课业体系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护生,一、二年级以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为主,课余时间充裕,压力不大。语文的讲授也贯穿这两年。同时护生进校年龄大都在十六岁左右,且绝大部分都是女生,感性思维优于理性思维,在阅读取向上,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向护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契机,帮助护生建立科学的课外阅读课业体系。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文学作品的兴趣,课外自读10部以上文学名著,总量不少于200万字。”这就为我们建立课外阅读体系指明了方向: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影视作品、网络文学等可以构成课外阅读的材料体系。

笔者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二年级护生,在开展课外阅读上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第一学年先安排护生系统阅读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的书目,传统文化:《诗经》、《论语》、《史记》、《弟子规》、《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作品中的一些篇目;经典名著:四大名著、《骆驼祥子》、《许三观卖血记》、《家》、《春》、《秋》、《儒林外史》、《窦娥冤》、《雷雨》、《围城》、《呐喊》、《彷徨》、《边城》、《金锁记》、《救世情结与白日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个人的村庄》等;影视作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辛德勒的名单》、《肖申克的救赎》、《拯救大兵瑞恩》、《三个白痴》、《人鬼情未了》、《失真的画》、《社交网络》、《当幸福来敲门》、《杜拉拉升职记》等。通过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加深和拓展护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增长见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启迪智慧。

第二学年安排护生阅读外国文学和网络文学。外国文学的阅读可让学生领略别样的风格。推荐的篇目有:《简·爱》、《红与黑》、《复活》、《老人与海》、《圣经故事》、《海底两万里》、《羊脂球》、《鲁滨孙漂流记》、《茶花女》、《巴黎圣母院》等。近年来,随着电脑和手机上网的普及,网络文学已逐渐蔚成大观,网络阅读也日益普遍。但大多数护生的网络阅读视野是娱乐趣事、花边绯闻以及一些艺术含量低的“快餐式”网络作品,向护生推荐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可以把她们引向文学殿堂。同时可要求护生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尝试参与写读后感、随想随评式的“跟帖”,通过“发表评论”等方式“看帖”、“灌水”,学会由一个欣赏者变成评论者、参与者、鉴赏者,进而引发更大的阅读兴趣。推荐的篇目有《明朝那些事儿》、《历史竟然可以这样读》等。

进入三年级后,护生不再有专门的语文课,抽象思维能力也日趋成熟,因此她们的课外文学阅读欣赏主要通过文学活动形式加以引导。

当然,在选择推荐什么书籍的问题上,教师应充分考虑护生的阅读需要及阅读兴趣。所推荐的书籍要适合护生的阅读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讲求思想性、艺术性,又要有趣味性、系统性和可读性。

二、以开展文学活动为载体,确保课外阅读课业的完成

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能激发护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课外阅读活动引向深入,课外阅读课业就会流于形式。笔者在所任课的班级进行了以下尝试: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让护生口述自己最熟悉及最喜欢的文章;交流读书笔记,让护生畅谈课外阅读的收获。每月选一次“读书先进个人”,组织护生评出讲述和读书笔记的优胜者,护生在推荐优胜者时均须写下简明扼要的理由。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形式,如故事会磨炼口才和胆量;朗诵会有助于护生感受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提高审美水平;戏剧表演则使护生学习怎样与人合作;编抄报激发护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文学知识竞赛既拓展视野又增强竞争意识;影视欣赏能丰富护生对作品的感悟。当护生获得成功体验后,会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护生完成课外阅读课业的同时,教师要及时的进行点拨指导。如:定期开设文学讲座,有计划地指导护生阅读。给护生提供交流平台,既能在交流中引导护生的课外阅读方向,并使其在感受进步中获得信心,又能进行必要的监督。

三、借助课外阅读体验卡,构建护生课外阅读课业评价机制

护生课外阅读课业的检查,主要是书面检查。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语文课外阅读体验卡的设计与填写,是目前较为有效和全面的检测护生课外阅读课业评价方法之一。课外阅读体验卡包括以下内容:护生自主制定的课外阅读课业和课业实施情况对照表;阶段性课外阅读日志、随感等;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精彩语句段落摘抄本;阶段性课外阅读习作作品及师生评价等。每两周一次交流、打分,由组长定期做好记录,课业成绩与平时成绩挂钩。课外阅读体验卡既方便查阅护生课外阅读课业的完成情况,以及阅读量的积累情况,留下护生课外阅读检查的凭证;又可以此来激励护生爱看书,看好书,养成阅读中保持思考的习惯。

在课业评价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护生阅读习惯较差的特点,遵循宽容性、激励性和引导性评价的原则。把激励、指导护生课外阅读与阅读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中激励、引导,把评价作为激发护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出发点和归宿,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更不能因为评价而损伤了护生阅读的积极性。

课外阅读课业,大大激发护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使护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另外,更主要的是陶冶了护生情操,对培养护生职业素质大有裨益。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业设计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3027)

参考文献:

[1]薛矿军.职高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8,(04).

[2]唐细流.高职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分析——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科技资讯,2012,(18).

篇8

首考史地政生

【新中考方向】

2018年,新中考除语、数、外必考外,考生可在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中选考三门,物理、生物(化学)至少选考1门。

此次期中考试,已有不少学校首次将历史、地理、政治和生物纳入考试范围。

65中副校长占德杰说,往年初一年级期中考试不会考历史、地理、政治和生物,只是期末有测验。此次期中考试,学校明确要求对这些科目进行闭卷考查。4个科目考试时间各定为1小时,题量较适中,大部分属于基础题,也有一些联系实际的原创题。例如该校生物试卷中,就有一则有关电影《火星救援》的题目,要求考生了解土豆植株光合作用,土豆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消化器官等。

还有部分学校以竞赛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史地政生等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5月3日进行期中考试的27中就展开了史、地、政联合知识竞赛。

英语首增口语测试

【新中考方向】

新中考中,英语口语纳入考试范围,包括朗读课文、听录音回答问题。

此次期中考试,不少学校增加英语口语考试,提前“练兵”。65中使用了统一的英语口语测试系统,老师将口语考试题输入系统,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APP登录系统便可完成测试,测评系统会根据考生的提交结果自行生成分数,计入到英语考试的总成绩中。

27中、广渠门中学等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利用课后时间,采取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方式,对考生的口语能力进行人工考查。本学期期末,这些学校也将开始使用电脑系统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试。

语文现场考诵读

【新中考方向】

根据本市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要求,语文教学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古诗词、汉字书法、楹联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将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考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11中初一期中考试,语文卷面满分从100分降至90分,另外10分用于考查学生诵读。

诵读考试时,老师现场拿出一段文字,让学生抽签进行诵读,考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程度、朗读能力、情感把握。诵读内容课内外均有,或是古诗文,或是散文,或是小说。该校初一年级组5名语文老师评分,如果学生读错字或不流利,都要扣分。

为顺应中高考改革的要求,这学期,11中语文课专门拿出1课时上阅读课,强化阅读训练。学校为学生推荐了15本图书,包括《小王子》《朝花夕拾》《老人与海》《城南旧事》《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等,每名学生一学期至少要读3本,并记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

多学科知识混搭考

【新中考方向】

各科都将在社会实践中选材,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数学生都觉得这次期中考试很“综合”,很多题目已不是单纯考查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打破学科界限,不同门类的知识混搭考。

例如,27中初一试卷中有一道关于定向越野的竞赛试题。题目给出一张地形图,让学生设计一条用时最短的越野路线。“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能够识别地图上的各种地形,考查的是地理知识;学生还要理解定向越野的概念,考查的是体育知识;最后,学生设计用时最短的路线要通过计算,又涉及到数学知识。”27中书记袁利军解释。

有的学校数学卷子出了一道以《九章算术》为背景的题,题干中给出《九章算术》的一段原文,学生要通过阅读提取出数字条件并进行计算,既考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考查了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还有的学校地理试卷中出现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题目,要求学生写出某个节气的具体时间和历史由来,并让学生选择节气适合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评价,命题形式的多样性是考试“宽”和“活”的需要,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兴趣,活跃思维。

新闻链接

小学开出科学实践课

中高考改革的效应,也影响到小学。部分学校通过科学实践课,提前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孩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篇9

    自1895年电影诞生以后短短一百年左右时间里,如狂飙之风般改变着人类的阅读方式感知方式。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推波助澜,影视大有超越文学、艺术等门类成为霸主之势。为什么我们会喜欢看电影?为什么会对银幕上的一幕幕活剧激动不已?这个看似简单而可笑的问题也是很多电影人与理论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从人的视觉原理上看,人的眼球对活动图像的感知较文字语言更具优势,因而从生理上人更倾向于活动的图像而不是静止的文字。作为“传媒符号”的影视也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带给人享受、放松和娱乐,这种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文字阅读。相反,具体到外国文学领域,经典名着的命运就江河日下。影视的强烈冲击,加上我国由生产型向消费性、享受型社会的转化,大学生群体思想躁动,世俗化、功利化、实用化等随着滚滚商品大潮汹涌泛起。外国文学名着丰富的内在世界被沸腾躁动的世界和影视狂欢遮蔽,神圣的文学被除魅,通俗读物、休闲娱乐读物、图文本等文化快餐代替了经典文本,许多经典名着被冷落。一些学者通过这方面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喜欢翻阅文化快餐、休闲类读物,在网上看娱乐视频。当前,大学生不读名着已经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名着的命运从侧面反映出高校人文精神的失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引发小环境和学生内环境的变化,给外国文学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2外国文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名着影视和经典文本关系

    2.1大量可资利用的名着影视资源

    影视在叙事、人物形象、视听等方面存在重合因素,文学中的大量空白也为影视改编提供了可能。由外国文学经典文本或作家生平改编影视作品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如由卡夫卡和左拉生平改编的电影《卡夫卡》、《左拉传》,法国人自己拍摄的巴尔扎克的生平传奇《巴尔扎克》等;根据文学名着《伊里亚特》改编的电影《特洛伊》,根据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俄狄浦斯》,根据中世纪《亚瑟王传奇》改编的《亚瑟王》,由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改编的同名电影,由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同名电影,由歌德诗体巨着《浮士德》改编的电影,由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电影,由奥斯丁小说改编的电影《傲慢与偏见》,由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改编的同名电影,由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改编电影,由小仲马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茶花女》,由勃朗特姐妹的小说改编的《简?爱》、《呼啸山庄》,由司汤达小说改编的《红与黑》,由莫泊桑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项链》,由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改编的同名电影,普鲁斯特同名小说改编的《追忆逝水年华》,由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由肖洛霍夫作品改编的电影《静静的顿河》,由卡夫卡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乡村医生》、《变形记》,由乔伊斯的《死者》改编的电影,由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贝克特作品改编的《等待戈多》等等,可以说,由外国文学名着改编的电影几乎覆盖了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任务中代表性作家作品,是一笔巨大的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和财富。名着影视融合了文学与电影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门类彼此的优长之势,既有“读”的优长,又有“看”的优长,可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听觉。

    2.2名着影视和经典文本的优势与局限探讨

    外国文学改编的名着影视和文学文本像双胞胎姐妹,虽然在相貌上有着极强的相似性,但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影视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够以经典文本为依托,通过光影、色彩、音响、声音交汇的生动逼真的动感时空直观地诉诸人的视听,展现外国文学经典文本中所描绘的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给人极大的视听享受。外国文学教学中一些文化背景、特定时空等通过影视要比口头讲授更容易接受,“影视文化的心理亲和力和传统的强制性灌输相比,更能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之中”,①学生的接受路径是由影像到文本,②先接触名着影视,之后才回头看作品的,名着影视起到了普及文学名着的作用,这对我们的教学也不无启发。名着影视和经典文本相比也存在不同,改编毕竟是再创造,是另一种艺术创作,“原着加我”、“我”加原着、原着淡去,突出自主意识等改编观念,③使名着影视的情况和经典文本相比变得复杂,改编或围绕原着小范围作改动,或利用原着表达编导的新意图,或只从取原着的一个点生发成一个全新的故事;或参照原着但很多地方进行大删大改,如黑泽明的《白痴》是根据陀斯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乱》取材于莎土比亚的戏剧《李尔王》,但都与原作大相径庭。那些忠实于原着的改编,有些也会在基本情节上随着改编的需要作一定改动和调整。此外,因影片时长的限制,在情节、线索、语言、镜头上的信息量需要尽量简明,必须限制信息量的提供,因而文本中大量抒情、心理活动、超现实、抽象、议论性、缺少可视性的段落和文字甚至诸多细节描写,在改编过程中都被删去,因而显得单一扁平,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关于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因私情被妻子斥责时的窘境中的神态的描绘,其中许多描写都不具备视觉造型性,只有最后一句“不由自主地突然浮出了他那素常的,善良的,因而痴愚的微笑”能够被表现在银幕上,其他都被舍弃。另外,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只要带上耳朵和眼睛就行了,其主体意识和身心在欣赏电影时都被“感觉剥夺”,美国学者宾克莱曾使用过一个概念叫“委身”。名着影视在教学中有其优势所在,但名着影视只是了解原着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它和原着之间不能划等号,也不能代替经典文本的阅读。我们在以之作为教学片时,要慎重对待,首先要根据其改编风格进行筛选,尽量选取那些较忠实于原着、改编的比较好的影视资料运用于教学,对原着作全新改编的也可选取少量作为片例,因势利导,同样能收到预期效果。英伽登和伊瑟尔等理论家指出,文学作品存在大量空白,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在可能的范围内去再创造。经典文本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可以有多线索、复杂情节、细密的描述;文本通过间接方式生成艺术形象,即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经典文本展示给我们更大历史和生活空间,古今中外各式人生百态、社会风情、形形人物,使我们能透视复杂多变的人性,了解人隐在的内心世界和感受方式。阅读能滋养人的身心和灵魂,阅读可以让人成熟、成长,我们可在名着的海洋中一千次一万次地成长,获得丰厚的人生经验和积淀。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社会那种悠闲的阅读方式遭遇到读图挑战,外国文学名着中那些大部头尤其是鸿篇巨作如《追忆逝水年华》、《战争与和平》、《尤利西斯》等被束之高阁,情节淡化没有情节的作品少人问津,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新小说、意识流小说等作品更是曲高寡合。

    2.3针对不同专业,教学中名着影视和经典文本各有侧重

    适应读图时代的趋势,因势利导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利用名着影视也不失为良策。外国文学教学中要面临“本土经验”和文化隔膜,教师在讲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宗教环境时如果运用电影片段作为辅助,有助于学生的接受和打破隔膜,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原着情节内容、风格、历史背景、人物等,还能使学生进入教学的规定情景,跟上老师讲解的节奏。但名着影视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生有所侧重,首先,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们要坚持以经典文本为主,以名着电影为辅助的原则。经典文本阅读是教学最基础的环节,没有文本阅读的支撑,学生根本无法获得对文本最直接的体悟,那么对文本思想内容、艺术特点更是摸不着头脑,听课味同嚼蜡,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因此,任课教师要提前给学生列出一份必读书目,鉴于学生学情不同于以往,书目中经典作品的数量可以在五十部上下,按照教学节奏让学生提前阅读。为有效督促学生阅读,每次课前抽出五到十分钟,由一到两位同学谈读书心得;或采用让同学们记读书笔记的方式,不定期检查;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经典文本精彩片段欣赏,让学生作声情并茂的朗读,直接感受经典文本的艺术魅力;另外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名着电影作为辅助手段,因为课时的限制,有些改编的比较好的名着影视可以用两个小时给学生在课堂上放映,也可以展示其中一些片段,尤其是那些精彩的或有悬念的片段,一方面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在课下主动找原着阅读,另一方面激活学生的经验世界,打通隔膜,使名着电影在教学中起到预期的作用,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对于其他专业如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和播音与主持专业,外国文学是非专业课程,开设一学期共51个学时;我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招收的学生是艺术类二本生源,学生整体素质和汉本的学生存在差距,因而在教学中立足文学史、文化背景、作家作品时更多地运用一些名着影视作配合,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也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一些名着影视和原着有较好的了解,对文学和影视各自的艺术特性及改编有一定掌握。在课堂上给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多看一些改编得比较好的,或基本忠实于原着的电影如《高老头》、《简?爱》、《呼啸山庄》、《红与黑》、《德伯家的苔丝》等电影或里面的一些精彩片段,比如《红与黑》中于连在法庭上对封建贵族一针见血的批判和控诉,极具感染力,电影中简?爱在花园中与罗切斯特精彩的对白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片段和老师的讲述能了解原着的大致内容、风格、人物等。对那些侧重表现编导主观意图、对原着改动较多的影片,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拿它和原着作进行异同比照,从中提出问题,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独自阅读的能力,并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鉴赏文学作品,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启示。并要求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260万字,每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阅读现代文的速度每分钟达到500字以上等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所以要探索有效的措施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阅读教学的观念比较落后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仍然没有改变之前的教学观念,没有真正地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转变,仍然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落后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备课,规定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步骤,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教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没有拿到学习的主动权,只能被动地接受,逐渐地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仍然受应试教育影响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所以重点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但是,由于长期我国都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格外重视考点,过分注重分数的提高,教和学的过程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理解的,结合自身的经历,融入自己的感情,产生不同的认知,而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想象力,忽略了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三)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中

文章都是作者来自于生活的感悟,作者的经历和社会阅历是创作文章的灵感来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学生局限在教材上,学生缺少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难以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因此,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将阅读带到生活中,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结合生活的感悟,才能逐渐地提高阅读能力。

(四)学生自身缺少文学积淀

如今的中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读过四大名著,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量是多么的匮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初中生面临着严重的升学压力,老师和家长都在说考上好的高中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所以学生不但要在学校学习,课后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其二,家长和学校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已经很熟悉本国语言,所以学生对语文学习投入的精力很少;其三,老师在课堂中以自我为中心,学生永远在追赶老师的脚步,缺少自己对作品的体会时间。很多原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学生自身文学积淀不足,缺少文学作品的积累,自然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是学生学习的操控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尽量给学生自由阅读、自由学习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划分学习小组,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基础,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老师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在增加课堂上的交流同时还可以结合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用多媒体放映符合情境的画面,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可以用幻灯片放映一些父亲平时为孩子付出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父爱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唤起学生记忆中父亲为自己做过的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丰富的文学作品积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老师可以挑选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例如鲁迅的《朝花夕拾》、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哈里特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走马观花,要做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写写读书心得,提高阅读的效率,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阅读能力是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老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在课堂实践中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改变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思想,实现阅读的意义,同时还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俊燕.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反思[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9):127-127

[2]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