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范文

时间:2023-04-07 14:3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校本课程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很大的误区。音乐被视为学习的一种调味品,而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不被重视的原因

1.音乐不是考试学科

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决定了考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一门学科的发展。小学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想通过小学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考试奠定基础,这就决定了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文化课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2.在学校的教学理念中没有突出小学音乐的地位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音乐在教师和家长心中的地位无疑是比较低的。尽管存在一些家长为孩子报音乐特长班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旦他们认为音乐的学习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学生的音乐学习。这种现象在学校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当考试来临的时候,或者是要占用课堂学习时间进行某一项活动的时候,体育、音乐和美术的课堂往往成为被占用的对象。

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着课程资源不合理和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作为基础。尽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其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课程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是一个长期摸索和探索的过程,绝不会因为一两个文件的出台就能一蹴而就。

二、小学音乐课改当中应采取的措施

1.把握音乐课改的理论依据

我们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文件是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法律支撑,也是小学音乐课程深入进行的依据。通过这两个文件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基石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充分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教育要体现满足需要、普遍适应情意统一、综合渗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2.改变传统的理念

在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小学音乐教学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学校和教师还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要完善学校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更好地实施音乐教学的关键,也是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课改的保障。

3.在教学中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新教学方法的使用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能力制定小学音乐教材,也为了更好地统一小学音乐教育,教育部制定了统一的音乐教材。教育部制定的音乐教材具有普适性,但是对于某些地区来说,这些教材可能或多或少地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教育部制定的课程任务的同时,还要主动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学资源,拓宽自己的课程资源。

教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我们一定要采用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强、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为其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小学音乐课改势在必行,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2011年教育部修订出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要求。明确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重视小学阶段的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1]。为进一步了解现阶段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所占有的比重和发展状况,笔者对扬州市区有代表性的三所小学开展了调研,试图通过现状分析,提出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选择扬州市区三所有代表性小学,在三所学校五年级的班级中,各选取了两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计272人。

(二)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客观性民族音乐知识的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理性认知和掌握程度;二是主观性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调查,主要了解学生是否熟悉、喜爱中国民族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了解范围和程度,以及学习和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渠道等。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设置了四个选项,即:对民族音乐的感知程度、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对民族音乐的喜爱程度、聆听民族音乐的主动程度。在“对民族音乐的感知程度”选项中,笔者在课堂上展示了四幅图片,同时播放了四首乐曲,要求学生将听见的内容与感觉相符的图片对应起来。四首乐曲分别为《赛马》《渔舟唱晚》《川江号子》和《欢庆锣鼓》。统计结果表明,该选项的正确率约为88.6%,将其中两首乐曲与图片匹配颠倒的占9.6%,另有1.8%的学生全部判断错误。在“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选项中,笔者设置了四道民族音乐知识选题,分别为:民族乐器辨识、民乐与作者、民乐与演奏乐器、民乐与其流传地域。从统计结果来看,除乐器图片中一些较为常见的民族乐器(如古筝、竹笛、锣等)普遍认识外,其余乐器(如埙、扬琴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辨识错误和根本不能辨识的情况,其中,正确率达到100%的仅占总体调查对象的2.3%,正确率达到50%的占总体调查对象的19.1%,正确率在30%~50%之间占62.1%,有16.5%的学生正确率在10%以下。另外,多数学生表示对于列举出的民乐作品如《二泉映月》《浏阳河》《十面埋伏》等,并未听过且不了解。在“对民族音乐的喜爱程度”选项中,有83.9%的学生表示“喜欢”,理由多为好听、有特点,或认为是中国传统的。有13.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理由是不好听、太俗、太土。另有2.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什么是民族音乐”,因为不经常听,所以选择“不清楚”。在“聆听民族音乐的主动程度”选项中,对所问及的平时大多会欣赏什么音乐,以及希望在音乐课上聆听何种类型的音乐时,72.1%的学生选择了流行歌曲,18.4%的学生选择轻音乐或课本上的艺术歌曲等,而只有5.5%的学生直接表示会听民族音乐,另有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二、成因分析

通过现状调查了解到,导致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力不强,缺少必要的民族音乐知识,以及不喜欢中国民族音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对民族音乐重视不够是其主要原因。在最新的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每本音乐教材中除了需要含有的童谣、节奏训练、竖笛练习等内容外,民族音乐以及与此相关的拓展内容所占比例不高。如果按现有教材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的内容十分有限。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对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关于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弘扬将成为一句空话。可见,教师对音乐教学内容的掌控对传承弘扬民族音乐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另外,从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小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很多老师提到的东西可以被很轻易记住,除了课本上必学的内容,教师对于相关内容的关联拓展,对于欣赏音乐的主观导向也具有重要作用,决定着学生在接受民族音乐时所能达到的认知程度[2]。比如,有一个班的学生都认识“埙”这个乐器,就是因为教师曾经放过相关的演奏视频。再者,由于长期以来流行音乐占据了媒体空间,成为传播音乐的主流,而一度忽视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弘扬,使得小学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接触到民族民间音乐,很多小学生虽然表示喜欢中国民族音乐,但由于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媒体以流行音乐为主流,使小学生接触民族民间音乐的渠道无形中被阻断。除此之外,小学教育中的主科优势毋庸置疑,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和家长都只关注语数外的成绩,而忽略了音乐素质能力发现和培养,尤其是忽略了对本民族、本地区音乐的了解和认知。正是在缺少良好引导的情况下,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对民族音乐的陌生感,甚至在流行音乐的长期“熏陶”和感染下,产生了民族民间音乐“俗”或“土”错误认知,最终彻底放弃了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机会和想法。

三、对策建议

如上所述,影响小学生感知、了解民族音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观念和社会媒体等因素外,教师自身因素也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可能对于某些客观的社会因素无法掌控,但是对于很多有利于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途径和方法,还是可以做到和改变的,因为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者。因此,本文从教育主导者角度,提出三点对策建议。

(一)提高教师素质

众所周知,目前小学音乐教师大都毕业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但是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上沿袭的是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在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唱歌、弹琴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忽略了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和掌握。由于受此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中小学后,很多人仍然以“西方音乐”为主要传播内容,缺乏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不能做到在弘扬民族音乐方面主动下功夫。特别是在音乐学科不受重视的当下,得过且过是很大一部分教师的一贯做法。因此,要改变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受重视的状况,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每位教师都应该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己任。同时,加强理论学习,把学习、了解、掌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重中之重。主动向民间艺术家学习,熟知本地区的民间音乐。在此基础上,探究传承民族音乐教育的模式和方法,等等。

(二)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教材建设不容忽视。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筛选,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能够易于被小学生接受的民族民间音乐或乡土音乐,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编写校本教材,作为国家、地方教材的补充,形成国家、地方、校本三位一体的教材体系。校本教材应该以地方民间音乐为主要内容,从而将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的任务落到实处[3]。

(三)探究教学方法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既要学习借鉴西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更要遵循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特点和规律。要在大力加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创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究与建立,一定要与教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学内容作为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做到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在这方面,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等等。这些享誉世界的著名音乐教学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音乐基础上的教学法,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另外,当今的网络音乐教育十分发达,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教学平台。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手段,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感知民族音乐,接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使广大少年儿童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真正得到提高[4]。

四、结语

在“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理念的指导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职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学习、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是培养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要夯实中华民族之根基,铸就中华民族之魂魄,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夯实中华民族之根基、铸就中华民族之魂魄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为此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敏敏.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以沈阳市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刘欣.湖南省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吕品.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探究[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1.

篇3

1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参与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歌唱,可以演奏,可以写画。在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感受音乐,自己去创造音乐,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始的音乐课,只是识谱,唱歌,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能力,音乐课应该是孩子的世界,学生应该成为一个主动参与者,而不能仅仅只是一个聆听者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有这样一节音乐活动课:”奔向2008”,在这一课中,教师课前要求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学生通过上网,看报,看电视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课堂中,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小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欣赏歌曲《巴赛罗那》《手拉手》,展示以”奔向2008”为主题的手抄报,在老师的倡议下,课后,同学们走进社区,向村民们主动宣传奥运知识。这一节音乐课异彩纷呈,同学们乐此不疲,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去美化人生的前提。”

作为艺术课程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精心设计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活动来充分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二年级有一课《粗心的小画家》,描写小丁丁画画老是丢三落四,没有画出一幅完整的画,歌词简单易懂,教学时,老师提问学生:“像小丁丁这样粗心大意,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帮他啊?”“你怎样帮助他呢?”这是,所有孩子都会动起来,他们会主动改写歌词,他们会积极改画,老师一而不失时机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朋友的画的四幅小丁丁的画,找几个孩子到黑上改正,然后让小朋友们边看着完整的画,边唱出自己编的新歌词,“丁丁果真是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画只螃蟹八条腿,画只鸭子字扁扁嘴,画只小兔长耳朵呀,画匹大马长尾巴,嗨!丁丁他可真棒呀!”小朋友们兴趣浓厚的人人参与表演,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再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孩子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

3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篇4

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课程的启蒙,而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重要比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需要,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的基本理解,进而得到美的启蒙。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推动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歌唱教学;兴趣引导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逐渐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获取与感知更多地来源于直观的感受,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意义远大于对抽象的知识的讲解。探究歌唱教学的实践策略,成为推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发展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本身处于感性认知多于理性思考,只有通过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才能使学生自觉并且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其中。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魅力就在于通过音乐语言带给人们心灵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愉快的旋律,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教师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富于感情,将自己的情感与热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等的主题曲作为导入,为歌曲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整体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自觉投入到音乐中。歌唱属于一种良好的感情抒发渠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歌曲内容转变的具体而形象,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进行教学步骤的规划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到音乐课程的系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为学生合理规划音乐学习的步骤。在最开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接触一定的歌曲、旋律等,熟悉音乐,进而再教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在学习演唱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简单的熟悉乐谱、音节等,了解不同音节的特点。除了基础的教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奠定音乐基础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基础有一定判断。事实上,有些学生天生的音乐感较强,而有些学生天生的由于气息等原因会有一些五音不全的现象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发现并做出教学的调整。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以学定教,推动教学稳步发展。教师在选择歌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挑选适合小学生进行演唱的歌曲,相应的难度不应太高,避免过分追求声乐技巧,要尽可能的保护还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的嗓子。让学生在学习歌唱的同时,正常的度过变声期。

三、丰富课堂表现形式

在组织音乐课堂时,要考虑到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并且乐于尝试,但缺乏持续性。通过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组织课堂,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魅力,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自觉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可以体现在多变的课堂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变化课堂组织形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歌唱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变化,使学生不断获得新鲜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丰富课堂表现还可以借助于多样的教学辅助手段,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丰富内容与多彩的变化,可以使教师单纯的讲解变得声情并茂,也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创建情境。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中得到展现,对于音乐的赏析,教师适当加入一些作者的轶闻趣事,使音乐课堂出现更多的人文性。这些都是丰富课堂组织形式的表现,具体的运用,则需要教师进行探索。

四、上好音乐赏析课

音乐课程由音乐赏析与歌唱两个方面共同组成,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做好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这也是对音乐歌唱产生极好辅助的环节。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本身就存在着新鲜感,他们遇到事情不仅想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而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很难识别抽线的乐理知识,但是赏析课程中对于音乐作品作者、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赏析课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如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将一些传统的乐器介绍给学生,尽管这些介绍并不一定能够让学生记住更多的知识,却能在学生的心中埋下探寻的种子、埋下美的感受能力等,这是单纯的歌唱所不能提供的。在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演唱,也能为学生造成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的暗示,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投入到歌唱的学习中。

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有着良好的声音或是乐感的优势,而有些学生则天生的存在五音不全的问题,这些先天的问题,对于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儿童而言是有影响的,但影响的深入程度却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发生改变的。毕竟小学阶段学生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还不清晰,对于自身的优势可能并不能及时发展,而对于自身的缺点也不是十分清楚。如果此时教师针对音乐有缺陷的学生进行指责或者批评,就会是他们对于音乐逐渐失去信心与兴趣,甚至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以鼓励为主推动教学。首先,教师要对音乐感强,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所在,并且能够自信的投入其中;对于音乐感不强的学生,教师要从与之交流中发现问题,如果是因为气息等因素造成的,教师可以尝试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调整,如果是一些先天性的因素,如一些学生天生肺活量不足,在短期内不易调节,或者身体素质弱,难以展开调整,教师可以选择弱化,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的歌唱。整体而言,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唱比学更重要。

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理解力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需要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并且深入地发掘学的创造能力。在实际歌唱教学中,音乐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歌唱方式来唱歌,让学生理解不同歌唱方式下的情感表达和效果,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讲解《美丽的夏牧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才学习关于美丽的草原的内容,大家都说一下,关于草原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教师可以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让学生思考印象中的草原,并且描述自己心中美丽的草原。对于去过、内蒙古或者新疆的同学,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讲关于草原的故事。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分组讨论歌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应该具备的感情,并且说出自己的理由。接下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合唱、独唱、朗诵配合演唱等方式来表现这个歌曲。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获得有趣的学习体验,锻炼自身的创造能力。

七、结论

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是领导者、引路人,通过教学带领学生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实践,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及快乐,这是音乐歌唱教学的意义所在。

作者:张珊珊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

参考文献:

[1]实用音乐教学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235.

[2]陈位萍.浅析新时期小学歌唱教学“三步曲”[J].音乐时空,2015,(07):48-49.

[3]中学音乐教学天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5.

篇5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文化素养 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区域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下面我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了敬畏心理,那么在课堂上就很难提起兴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学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兴趣。如:在面对音乐课上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时,教师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呵斥他们,可以先找他们谈心,表明虽然他们有不太好的习惯,但老师依然关爱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坏习惯改正,则肯定会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引以为荣的学生。再如: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歌唱的自身条件,在面对唱歌跑调的学生时,如果我们用“音唱得跑调了”、“这样不行”等语言挑剔学生,则只会使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要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学生能得到正面引导和鼓励。话语温和亲切,能使学生时时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形成进步动力,继而在这门功课上得到发展。如:可以用“你真棒!”、“再想想,你会做得更好”、“你很努力,再下些工夫肯定行”等类似的激励性语言评价,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改正缺点与错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真心爱他们中的每一个,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辅助音乐教学,让小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再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他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有针对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实时准备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小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一些音乐知识训练,对好的歌词反复记忆,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找音乐作品欣赏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感受美、鉴赏美,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美和创造美。在审美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将音乐创造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等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唤起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引导学生在观摩、想象、联想的基础上,把对美的感受、鉴赏能力,转化成对美的表达、创造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例如学习《春天来了》一课,我根据歌曲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多幅春天的美景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感知歌曲表现的春天美景。在激发学生灵感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诗歌创作,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对春天美的感受。再如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可以从学生的童心、童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渐进式”创编歌词,在不改变歌词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词汇的创编,如把妈妈改成老师、爸爸、奶奶等,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正如著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言:“音乐和旋律把灵魂引向奥妙。”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不能再重理轻文、重技轻艺,而应该引导学生用心感知、体验音乐的美,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让学生不仅能在音乐的殿堂中拥有怡人的韵律感,学会用心弦感受平凡的美,同时在难以比拟的音乐内涵中自觉地发现和追求美。

四、通过创造性提问开启研究性学习

篇6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欣赏三个部分。在整个小学音乐教学进程中,唱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唱歌教学要注意克服为唱而唱的倾向,更不能受社会中不健康思潮的影响,迎合某些学生的口味去教那些所谓“时代曲”与“流行歌曲”。而应当根据思想性,艺术性与可授性来选择歌曲。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歌词的意义,有感情地表达出歌曲的情趣与风格,并掌握相应的歌唱技能。

音乐知识教学一般不宜用整节时间来专授乐理,也不能偶尔指点指点。因为这两种教法都不容易收到教学效果。学生一般都很爱好活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制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弱点。教师若能根据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唱歌为中心来安排乐谱教学,不论是视唱、听唱、乐理等方面教学内容的选编,都要善于从歌曲中取材并突出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歌曲中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音乐素材概括集中起来,让学生先于新歌进行基本训练。这样既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了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又为学生学习新歌扫除了障碍,打下了基础。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到乐谱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乐谱教学与唱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有助于他们将歌学得又快又好,使他们感到自己学习上有所收获的愉快。

欣赏教学是音乐课中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欣赏教学,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在教材内容的安排方面,一般宜从童声独唱、齐唱――童声重唱、合唱;从儿童歌曲、青年歌曲――成人歌曲;从声乐曲――器乐曲;从器乐独奏――器乐合奏。在教学方法上,每次都应有一个侧重点,而不要全面铺开,什么都讲。比如有时可侧重介绍歌手和演唱形式;有时可侧重介绍乐器和乐队编制;有时可介绍人物、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情节等。在侧重介绍某一方面的内容和知识时,也要注意用直观教具,如乐器挂图、音乐家的画片等。在分析作品时,一般宜将音乐主题抄在黑板上,先教学生唱几遍,然后再开始欣赏图像和录音(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师若能亲自范唱、范奏,效果尤佳。因为学生觉得这样亲切、直观、有感染力,更能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许多老师都会觉得上小学音乐课是一种负担,课堂中老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或是归咎到学生太活跃。其实,我觉得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上有一些潜在的、深层次的内因。最主要的应该从教者本身来反思一下。

一、对学生的音乐兴趣了解不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把爱的教育理解成纵容学生,对学生的许多做法不闻不问。对学生许多错误的见解不能给出相应的指导与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美丑、是非观点将越来越模糊。由于音乐老师在学校中一般都要跨班教学,除了音乐课以外,基本没有时间跟学生接触。在音乐课短短的几十分钟里,老师们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跟学生沟通思想的基础上去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心血。

二、对班级的课堂组织力不当

由于平时只知道一时的严格要求,但是不能长期督促强化。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对一些平时比较调皮的、上课常捣蛋的同学盯得很紧,而一些音乐学的比较好的,在器乐、声乐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管得比较松,对他们的违纪现象老师则往往是轻描淡写或是视而不见。不同的乐曲,不同的情境,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把握。如果对教学内容的内涵、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不够,就会出现教学组织不力的现象。

三、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正确对待

提高学生课堂常规的认识对他们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具有强烈的志向和激励作用,要提高孩子们对课堂常规的把握必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小处、从具体事情中形成影响和概念。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只有具备了对学生的爱,才会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循循善诱。而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才能积极的与教师配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化解课堂上的矛盾。

音乐课外活动应当通过多种多样形式,使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实践的锻炼机会,以发展他们的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组织工作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和增进他们身心的健康。课外音乐活动一般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器队、等学科性兴趣小组。此外,还应有计划地抓好大家唱、歌咏比赛、学生音乐会等活动。

一、音乐课外活动的意义

(1)音乐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

(2)音乐课外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在音乐课外生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可以丰富学校课外文化生活,活跃课余生活,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3)音乐课外活动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音乐课外活动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篇7

1、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

小学音乐教学首先教学生学会识谱。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来白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掇差,他们除了跟老师学唱几首歌外,对简谱和五线谱等一些基本音乐知识了解极少。简谱的实用性以及小学音乐教材中大部分都是简谱写成,决定了对学生进行简谱、五线谱(尤其是简谱)的教学是音乐课的首要任务。在此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简谱中的七个基本音名和唱名掌握较快,只要通过简短认读和适当竞赛就能激励学生牢牢记住。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学习简谱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根据它来学唱歌曲,就像学习26个字母是为了能拼读音节一样,所以还必须学习音符的时长知识,在进行这项教学时,我先详细说明简谱中音的长短是由横线多少决定的,如果一个音符要唱两拍,那就在这个四分音符的右边加一条短横线。如果唱三拍就加两条横线,横线越多,时值越长,如果音符的时值变短就在音符的下面加短线,下面的短线越多,时值就越短。再辅以具体的乐句进行教学。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这样还好接受些,但像“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样的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却是既抽象又枯燥的。因此,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像的音乐环境:首先,我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昕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这种以兴趣促训练,以训练促巩固,最后达到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音乐素质的目的,虽方法一般,但却很实在、有效。

2、要细心倾听音乐的和声效果

和声,同时发生的音响,可作为旋律的背景。和声的变化可加强单位音乐的动力,也制约着音乐的性格,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作品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听音乐的和声音响好似感到光、色、景、情的变化和安静、庄严、激动、压抑等的情绪交替。和声音响的强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和声节奏的张弛、明暗等能表现渲染音乐思想情感的矛盾冲突的戏剧效果,它也是一种表现手段。如《保卫黄河》这首大合唱歌曲,作曲家用复调手法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加强了音乐的发展气势,造成此起彼伏、前后呼应的效果。

3、要细心倾听辨别音乐的音色

音色,指音乐中声音的音质,即不同人声、不同乐器以及入声、乐器组成的音响上的特色。音色的变化与对比,可以丰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一般来说,每个人要熟悉各种乐器组合的音响的音色,就要多听、多比较,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运用什么声部、乐器.运用怎样的配器手法,就好似画家在绘画时用色彩一样,都是为表达作品内容服务的。如六年制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欣赏《龟兔赛跑》,这是中国福利会上海儿童艺术院史真荣为儿童写的一部童话故事音乐,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乐的叙述,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乐曲发挥了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大树林的清晨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大树林中欢乐愉快的舞会情节。音乐通俗易懂,特别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小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更能激起他们丰富的想像,从中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自觉地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经常赏听实际音乐的声响,培养训练感受音乐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4、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像和思维的空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在已有知识、经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8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如何让枯燥的音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让学生们学会识谱,乐于识谱?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一直在思考,并做了如下探索。

一、注重聆听,引导欣赏

乐谱的欣赏主要表现为聆听。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通过以聆听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学习识谱,热爱识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是感知音乐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往往会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的第一感受,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立足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听多了,自然会对表现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有较强的感受,然后再学习识唱简谱,学生就容易掌握学习乐曲的知识和技能。这就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先唱词再唱谱的教学方法。

大家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传唱于大街小巷,也许我们并没有刻意的去学却能熟练的哼唱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听了,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当听的多了,自然而然就在脑海中流下了印象。同理,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做任何要求的欣赏。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建立了对歌曲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在有意欣赏的同时并提问:“你们能告诉老师,听完刚才那首歌曲的感受吗?能说说看你们都听到什么了吗?”引导学生欣赏,使他们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有初步了解。这时,歌曲的旋律、节奏在学生的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学生再唱就显得容易多了。这种先唱词再唱谱的方法,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欣赏后哼出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几句;有时候为了提高难度,我也会让一些学习器乐的同学用乐器弹奏出一些旋律。不管他们能唱多少唱多好,弹多少弹多好,这都是成绩,都应该值得鼓励。

二、倡导模仿,鼓励创造

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

古今中外,由模仿而衍生的音乐作品不在少数。最初的音乐作品创作一般都是由模仿开始的。有时是一个小段落,有时就是一句或一个小节。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应该是非常强的。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

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一般都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采用模仿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由模仿进入创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以歌曲《革命将士出征歌》识谱教学为例。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陕北民歌特点,由六句对仗工整的乐句组成。在学唱新歌之前,可以先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分成六小段并打乱,呈现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弹唱。通过多次的重组,让学生自己找出最流畅的排列方法,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增强了趣味性,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和了解《革命将士出征歌》表现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其常见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当然创编旋律的形式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之后来进行。这样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习音乐的劳动体验而获得成功感愉悦感。

三、抓好综合,积极实践

篇9

1.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到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是一种枯燥、难记、易忘的知识,在小学阶段更为突出。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文化知识比较单一,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求知欲强烈,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的年龄特点,在加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先将枯燥、抽象、难记、易忘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根据各种音乐知识的不同特点,编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顺口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四分音符(5)时,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奇妙的音乐王国里,一个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听,大家都夸她,于是她骄傲了,也瞧不起小伙伴,后来大家因为她的骄傲都不理她了,于是她一个人一拍一拍地唱着单调的音。小伙伴给她编了一段顺口溜:“四分音符太骄傲,伙伴朋友全不要,光杆司令一个音,唱完一拍哈哈笑。”这样学生通过故事和顺口溜能很容易的记住四分音符的形状是光杆司令,时值是一拍。

又如:顿音记号可编顺口溜:“头戴三角帽,活泼又灵巧,唱得快而轻,短促又跳跃。”学生就可以记住顿音记号是在一个音符头上顶着一个三角,演唱时短而跳跃。

渐强:渐强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张口越大。

渐弱:渐弱喇叭倒着拿,声音越来越小了。

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讲述,加上老师在黑板上简单的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入准确的音乐术语,学生便理解得快,掌握得牢,从而提高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

2.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发其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自信地歌唱。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2.1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学生乐此不疲地投入唱歌学习中。

2.2借助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感、表现自我。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则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唱歌的乐趣。

2.3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又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又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些竞赛或以独唱、齐唱的形式进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开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编词唱。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靠环节目标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统一,这是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但仅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就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4.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想全面开花而不能,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那么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要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不能一遍一遍地机械地教唱,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会导致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如在教唱《看大戏》一课时,为了弘扬民族戏曲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我事先布置音乐教室通过“训练定点”,把教学难点在教唱歌曲前提前渗透,采用击拍法、示范法、比赛法、练习法巩固,为歌曲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新课导入新奇多样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像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境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当然,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新课导入应新奇多变:从旧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运用直观演示导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搭建过渡的桥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其有一种亲切感;悬念式引入,可以激起思想波澜,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讲故事引入,变学生好奇为浓厚的兴趣……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老生常谈”,从而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

篇10

游戏教学法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其自身的娱乐性特点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实现游戏教学与小学音乐课堂之间的结合,是每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就游戏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游戏中获得灵感

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评估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在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样重要的。由于小学生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所以,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运用自身的音乐素养来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潜能。在作曲时,教师可以重新排列学生所学的音乐歌词,可以为学生所学诗歌和课文创作旋律曲谱,重新编排旋律节奏。另外,在教学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学完节奏模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创建4×4节奏网格。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游戏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其次,游戏教学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晦涩、难懂,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另外,游戏教学有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游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进与创新,可以让学生从多种感官、多种角度去认知和理解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目标,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新发展与新突破。

符合小学音乐的学科特点

与小学其他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注重知识的传播和表达。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是音乐教学课堂缺乏互动交流的原因之一,这也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音乐学科本身的魅力。例如,音乐播放模式增加了音乐课的互动,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游戏教学有效丰富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模式,使得音乐教学更加充满活力。有利于加深知识理解记忆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很难理解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这也导致音乐教学质量低下。音乐游戏以生动的形式表现抽象的音乐知识,学生可以在音乐游戏中获得直观的音乐感知。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鼓励学生扮演角色感受音乐的特征小学音乐类型很多,时间特征也各不相同。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合理地使用角色扮演音乐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例如,在教授《小猴子》时,教师可以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内容,让学生进行配对。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内容进行独立表演,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歌曲。由于动物的声音不同,教师在教授音乐之前,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认知经验来描述小动物的特征,并独立地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小动物的声音,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并鼓励学生根据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特征。例如,当音乐播放鸭子的声音时,学生可以表现得像鸭子一样低着头摇摆,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更加感兴趣。根据游戏教学法营造出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在体验音乐的同时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将生活与训练相结合学生学习音乐有助于他们调节情绪,增加智慧,增强自信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音乐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音乐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让学生发掘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让学生创作音乐游戏。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玩音乐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学习《田园交响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田园仪式。通过参观田园,让学生表达对田园的感受,表达他们内心感受到的田园生活,然后通过比较田园和现实生活,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音乐游戏中融入音乐德育教育内容小学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载体,如果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教学,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音乐游戏中,融入音乐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音乐素养,进一步理解音乐知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长远发展。此外,在设置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游戏思考时间,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对音乐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愉快的音乐游戏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全面素质与音乐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甜梦》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开展小组比赛——“看谁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这种竞争式的音乐游戏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协作的精神与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学生在这种良性的小组竞争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愉快的梦》这首歌曲中的意境,并在教师的教学点拨下,学会表达自身的情绪。音乐游戏在音乐课堂中的融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利用律动游戏掌握音乐节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的节奏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大多认为掌握歌曲的节奏比较困难。教师如果单纯为学生灌输音乐节奏的相关知识,很容易使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互动游戏来带领学生深刻地感知音乐中的节奏,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歌曲的节奏特点,并跟随音乐节奏享受音乐游戏。音乐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理解并掌握歌曲的节奏,同时也使得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有效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学习《左手与右手》这首歌曲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歌曲节奏,并表现出二拍子的强弱特点,教师专门为学生设计了律动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然后根据歌曲节奏来进行游戏。学生和老师一起随着歌曲演唱进行律动游戏,将游戏中学到的节奏表现方法运用到演唱中,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律动游戏中完成本首歌曲的学习的同时,教师也构建了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高效音乐课堂。

开展音准训练

在音乐的初级课堂上,音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一些地区,由于课堂教学方法单调,加上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在音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高音阶。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训练语调有很多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关键呼吸点。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游戏中的动作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结合起来,以帮助学生掌握关键呼吸点,保持稳定状态。教师还可以在平行节奏和平行运动中进行音调教学,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语调。例如,在学习《绿海林涛声》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绿海林涛声》的音乐视频,以及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童年,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组织学生参与“改编歌曲”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歌曲背后的意义。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趣味性较强的音乐游戏

研究指出,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引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探索,可以保障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认知能力与思维逻辑,音乐教师需要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教学,以课堂游戏为载体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强化学生参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趣味性较强的音乐游戏,引导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探索。例如,在对小学生开展《雪绒花》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围绕歌曲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活动,围绕游戏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了解程度。音乐教师应该在小学生熟悉歌词内容之后组织“歌词记忆比赛活动”等趣味活动,让班级学生在趣味比赛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深度体验与能动性思考,以此提高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效率。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能进一步感受到音乐知识的魅力,也可以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程度,有利于他们从更高层面获得知识体验和情感收获。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趣味游戏活动的开展增强小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内在动力与理解能力,立足游戏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歌词内容的记忆程度和班级学生整体的演唱能力。

重视开展竞技性音乐游戏以提高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吸引小学生的关注,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提高班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延伸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学习意识和认知需求,音乐教师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制定高水准的教学方案,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也能保障知识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除了开展趣味游戏活动之外,音乐教师也应该重视开展竞技性音乐游戏以提高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例如,以《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堂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在教小学生学习完歌曲之后可以通过座位分组的方式开展小组竞技演唱比赛,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学习歌词内容与演唱方式,同时结合歌曲演唱游戏活动的开展来营造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歌曲内容的学习与比赛。歌曲演唱游戏活动还能积极调动小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让班级学生在游戏竞争中学习与体验歌曲知识。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施,音乐教师可以在激活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在改善班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演唱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运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落实“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实现对学生音乐知识与音乐素养的双重培养。教师应结合不同的音乐教材,让音乐游戏合理地运用在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全面发展和教师音乐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彭宪发.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13):127-128.

[2]陈应松.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教育论坛,2020,2(07):97.

[3]涂芬芬.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59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