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碱工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22:0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碱工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制碱工业论文

篇1

首先,企业应该要着重于加强企业员工的三观教育,加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的教育,指引企业干部员工以认真的姿态来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鼓励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鼓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其次,企业也要加强关注员工的思想道德,重视企业职工的各方面的道德的建设,努力宣传企业职工的三德教育,让企业职工在企业里严守职业道德,在社会上发挥社会公德,在家里传播家庭美德,有助于企业职工家庭的温馨,确保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支持企业员工的集体主义思想,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是约束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企业员工的道德教育也是对法律法规的一些补充。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与职工的道德建设是分不开的,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要求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因为企业的制度建设本身会存在一些缺陷,而且企业职工对于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会有错误的理解,那么员工的职业道德可能会存在偏差,如果出现了类似问题就会破坏企业塑造的良好文化形象,那么会约束企业的经济发展,这就看出了道德体系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有效结合企业的日常管理和道德建设,促进企业思想道德的建设

首先,要把企业职工道德的建设和企业的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认真地实施起来,让企业的思想道德穿插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的思想道德的有效落实。众所周知,企业的目的就是发展生产与运营产品,进而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能够促使企业的经济收益最大化。发展生产、运营产品实际上而言,就是加强企业员工的管理。企业加强企业员工管理的主要动力,就是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

其次,是要联系企业自身的现实发展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方向的职工道德要求,严格落实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的建设与发展。

最后,企业要经常展开将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中心的活动,努力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守法懂法,让他们树立起依法运营的道德意识,通过这样,才有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和法律法规之间是互相促进,互相调节的,从法律的属性考虑而言,法律是具有一种强制性的特征,而这个思想道德的建设体系恰好需要依赖这种强制性,来促使企业的思想道德的建设。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是企业经济发展必要的要求,当然这也能显示出企业的软实力,需要企业职工的自我约束与规范,才有助于企业的道德建设的实施。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但要发挥思想道德的指引与感染功能,而且还要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使其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三、有机结合企业思想道德的教育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感染力

企业文化又能够说成是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或者是组织的观点等都构成的独特文化象征,是企业自己创造的具有企业特征的各种文化的相加。企业文化的中心任务就是加强企业自身的吸引力,能够让企业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发展氛围。在广义上而言,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增强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才有助于促使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有效落实,企业文化的健全也会促使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更好开展。因此,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利用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将企业当作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创建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和谐环境。要把企业的良好思想品质和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有效融合起来,促进企业严格要求自己的员工,打造自身的良好品质,塑造企业较好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于企业有着诸多巨大的功能与作用,其作用主要有导向、凝聚、激励、协调、约束、美化和品牌等,正是因为其诸多的作用,才使企业文化得到企业管理的重视和持续建设。

四、建立健全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的道德建设的检查要求。要在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的宣传指引、执行方式等角度来建立健全严格的检查要求,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依据规定再次实施检查。

其次是要建立奖惩体系,可以结合行政、教育等各种可行措施,来促进考核和奖惩体系的有效落实,而且定期展开考核的检查。在企业职工的职业考核中,要将思想道德的考察带入职工岗位的考察之中。

篇2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因此教育部多次强调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若按照传统重视理论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则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3]。对于相对新兴的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其专业知识结构及培养目标决定学生面临的毕业实习与设计问题更复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就业与选题的矛盾。基于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目前就业意向主要有三:一是在软件产业从事编码测试、系统分析设计或具有软件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技术服务、销售和管理(软件方向);二是在机械电子工程应用背景专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及机械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工程应用方向);三是考研、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等(考研方向)。因就业方向的多元化、毕业实习设计老师(包括软件企业导师)的专业领域和人数限制、实习条件的限制等多重原因,学生难免产生选题与就业意向不相符的矛盾。(2)毕业实习设计与考研、公务员招考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毕业实习设计一般都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7学期、第8学期,而这期间,每年一度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公务员的国考、省考也同时举行,这就导致“考研方向”的学生在备考和完成学业间的矛盾,如不进行相应调整,势必影响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3)软件方向与专业方向的不协调因素。软件方向学生一般采用3+1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第4学年大多在软件企业完成基于项目驱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而工程应用方向和考研方向往往还有几门课程需要在校学习,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往往存在冲突。(4)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机对接。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准备阶段,毕业实习要结合毕业设计课题,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收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毕业实习的内容和质量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毕业设计要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与毕业实习的实践相结合,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毕业实习的效果[4]。软件工程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使其对毕业实习与设计的衔接要求更高,而且该类专业多元的就业意向及其他复合因素使得学生的实习与设计内容往往不能有机衔接。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设计的教学工作中,面对学生就业自主化的严峻形势,存在着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不能有效衔接、教师对两者核心含义把握不好、设计(论文)选题及内容与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脱离以及忽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意识培养和训练等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问题,因此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2毕业实习设计指导需考虑的因素

1)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5]。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是激励、指引、维持、调节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6];学业成就指经过学习和训练后所获得学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的集中体现。高校毕业班级学生处于即将告别学生时代而走向社会的特殊阶段,毕业、考研和就业等诸多问题以及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强烈冲击,对其学习和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7]。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选题入手,贯穿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融学生兴趣爱好、就业意向与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取得好的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2)项目驱动。有效地整合指导教师的各类纵向、横向在研项目并将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炼,根据毕业实践环节具体要求细分软件工程项目,将其引入到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采用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管理体制与实验室运行机制,探索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实践教学过程可控化、项目实施团队化、项目资源共享化的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3]。3)导师制。采用指导教师全程负责制是确保后续创新模式实现的关键。导师可以是从学校选定的各方向专业教师,也可以是从企业选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双导师制)。导师既要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又要完成这两个环节连贯且相互渗透的业务指导工作。为确保这种教学模式有条不紊地实施,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首先,根据毕业实纲和设计大纲的要求,与企业协调好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课题和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需要之间的关系,落实毕业实习内容及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其次,要对学生毕业课题进行方案论证,及时提供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4]。

3毕业实习设计指导创新模式的设计

结合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的专业特色,在现有基础上设计的毕业实习设计创新模式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1)以学生为本,模块化组织。基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学生某方面的专业特长和未来的发展取向,该模式分为3个大模块:以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为目标的软件模块(软件方向);立志于进一步深造的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模块(考研方向);面向工程的工程应用模块(工程应用方向)。大模块下再设子模块,如以工程应用为背景的模块又分为UG、PRO/E等大型软件的工程应用模块;以单片机、PLC等程序开发为主的工控模块;CAD、UG、PRO/E等面向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模块。学生根据学业基础、就业意向及学习兴趣自主选择。2)毕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二者人为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建立二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具体来说,软件模块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形成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整体,与大型软件公司合作,安排在第4学年,这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目前比较流行的模式;工程应用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习工作,实习、设计由同一导师指导,采取集中实习和反复调研的形式,实习围绕设计的需要展开;考研模块则将实习和设计的时间提前,第6学期即由指导老师提前介入,预先安排相应工作,在充分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为考研创造条件。至于软件方向与背景专业方向课程安排上的冲突,软件学院采取课程置换与学分互认方式,拓宽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达到多元方向的均衡。3)导师制和项目驱动贯穿始终。采取导师负责制,将部分学生(考研方向)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6学期开始,到第8学期结束,历时1年半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开展的工作包括文献检索,熟悉设备,仪器校准,实验计划,实验开展,项目调研、开展、改进和总结各环节。基于项目驱动,每一学生的实习设计选题均为某方向科研子项或工程子项,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链,在熟悉科学研究方法、步骤和科研组织等环节基础上,全面培养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4)建立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全程”指从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指导、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实验、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答辩评分、总结归档等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以制订计划、明确目标执行计划检查、反馈处理、纠偏制订新的计划、目标为质量监控途径。针对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制订详细可行的规范,把握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考核标准,目前要求教研室审核的关键节点包括选题、任务书、开题、中期检查、综合评价、答辩等。

4工程实践环境的构建

要保证上述模式的良好运行,必须有一个稳定而可行的工程实践环境。我们一直注重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与IT等用人企业的合作。从软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专业开办以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先后在中兴软件、中天电子、江西微软、上海杰普等多家大型软件公司和IT培训机构建有校外实习基地,在江西铜业公司、中金岭南股份公司、恒天动力有限公司等建有校外专业背景方向实习基地。打造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导师队伍是实现该创新模式的有效保障,学院应考虑:①从实习基地遴选指导教师;②选派软件方向教师到合作基地工程实训;③选派专业方向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访学。对毕业实习设计各环节,软件学院制定有详细的《毕业实习设计规范》,系部成立“软件工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教研室针对该内容进行深入调研与问题分析,在教师中开展动员,提前落实并布置工作;在学生中宣传动员,使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及时跟踪控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结语

篇3

在企业中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还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增强职工的团队协作意识,保证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还可以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使企业真正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精神的塑造。另外,可以激发企业职工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根据新时期的文化特点,结合原有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创新。让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建设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将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贯彻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有序进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2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形成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思想管理和经营建设的指导理念,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形成的科学管理方法和企业发展的文化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对企业职工进行的建设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通过企业的文化理念教育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有效地推动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貌,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将企业全体职工和管理者在思想上进行统一。融合企业各个部门,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合理有序,让企业职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对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完整的企业核心理念,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在社会的声誉,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企业的文化还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促进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在多元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

3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必要性和相互作用

要想使企业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应当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切实将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充分展现良好的生机和活力。将二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和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取得有效发展的需要,也是使企业经营管理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对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不断地创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思想政治建设的内涵。

(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独有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建设及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文化,能够保证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不会偏离企业的发展轨迹,以企业文化作用建设的重点和着力点,以此丰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内容,将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职工加以结合,使企业职工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核心价值,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相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职工的凝聚力。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存在很多的弊端,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可以将这种弊端进行有效地克服。

(4)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结合也是企业顺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将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进行融合,可以对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进行创新,顺应时展的需求,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建设模式进行调整,使其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

(5)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企业的主体是职工,对企业的建设工作归根结底是对围绕着人展开的,将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结合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最终实现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及方法

4.1坚持以人为本

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主体是企业职工,对职工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的管理思想应该是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和服务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职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关怀,能够在积极的团体工作氛围中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在建设的过程中,使两者不断的补充,指导并约束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促进企业职工的道德思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

4.2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这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思想的灌输,该工作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如今,企业建设工作是十分丰富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将两者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深入的融合,由此改变和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使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更加具体化,最终达到二者的和谐发展及互相推动。

4.3融合教育思想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前提,而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所以,要将两者的教育理念相互融合,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的内涵,在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发展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企业的职工灌输思想教育理念,让企业的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总结

篇4

工会组织通过派出工会代表,与雇主就劳动工资、待遇、工时等问题进行交涉,以达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成员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的目的。其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1凝聚导向作用

工会是由广大劳动者组成的群众组织,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完善的组织体系,代表并维护职工的利益。大到公司,小到班组,都可成为工会组织的形式。其内部管理贯通,上下级关系明确,能够将制度或政策落实到个人。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工会组织可迅速将企业文化传播,通过内部网络、报纸刊物,或以广播和板报的形式宣传企业文化。基层职工是企业的基础,工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可对其进行有效组织,深入到劳动者内部,加强沟通,了解劳动者的心理。同时加以合适的引导教育,促进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达成一致,将企业精神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加上企业自身的改革,职工的心理和需求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拓展文化内涵,创新文化形式,以满足职工需要。

1.2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必然要与时代要求相符,才能发挥作用。而时代的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要求企业文化不断创新,赋予其时代意义,并根据实际变动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在国有企业内部,应有一种激励制度,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工会组织是广大劳动者的组织,为了自身进步,常会开展各种工会活动和竞赛,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以提高综合素质。评选先进集体,宣传先进个人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通过良性竞争调动其主动性,挖掘其潜力,并培养其创新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要“抓典型”,通过报告、表彰大会多种形式宣传劳动楷模的作用,将个体行为转化为群体行为。

1.3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除了影响企业自身,企业文化还能够影响到其他企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国有企业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体现在调节国家经济目标、平衡国民经济各方面协调发展。国企工会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发挥其宣传、凝聚等功能,有利于扩大企业文化影响范围。

2、如何发挥工会作用促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2.1增强企业凝聚力

工会经常举办有“建设职工之家”的活动,鼓励普通职工积极参与,增加自己作为企业主人时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实现自身价值。“暖人心工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长效的扶贫帮困制度,加强对群众的人文关怀,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难题。劳动群众最为关心的是自身利益,工会应体现其基本职能,代表并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如企业待遇、心理健康等,建立起公平有序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切实保护弱势群体及广大群众的利益,才能体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使员工有激情投入工作。

2.2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与职工素质密切相关,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升职工素质,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又必然会推动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企业中,工会首先应坚持党的领导,加大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以提高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应重视科学文化教育,通过自学或组织学习,不断完善员工的文化素养;此外,员工的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也需增强,培养实用型人才,定期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发挥职工的创造性。在员工综合素质有所提升的同时,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2.3开展多种文体活动

群众性文体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要,能够反映出企业的文化底蕴,展现职工精神风貌。工会应发挥其文化阵地的优势,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企业文化,寓教于乐,同时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双文明建设,以更好地宣传企业。

2.4大力建设和谐企业

和谐企业的建设尤为重要,也是劳动者权益得到维护的体现。目前很多企业由于转制或利益矛盾,一些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还不能完全适应建立和谐企业的要求。工会作为职工的知心朋友,能够有效畅通领导和职工的交流渠道,在第一时间把职工的心声传递给党政有关部门,使领导及时把握员工心理,可以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结合,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氛围。

3、结束语

篇5

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是虽然设置了独立性较强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这类型的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处理会计账目等日常业务,不具备检查功能、监督功能以及评价功能。企业的项目部门完全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对上级提出的内部审计意见没有认真的对待。内部审计制度没有办法将其最大的价值发挥出来。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改善内控环境,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现代管理制度的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一般需要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等。建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的议事规则,不断完善健全治理主体的权利运行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权限。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将企业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大程度的贯彻落实,落实到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与此同时将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跟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直接挂钩,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使基层工作人员更深层次的认识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完善跟完善内部控制的直接关系。促使工作人员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履行自己的责任以及义务,共同努力促使企业实现快速的稳定发展。

(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的确定是企业应对风险很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需要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掌握相应的现象,及时的分辨风险的类型。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风险评估系统以及风险控制系统,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快速实现信息的共享。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特征,在进行项目执行的时候需要严格的检查建设单位的信誉问题,与此同时还要调查企业的手续是否齐全、资质是否符合标准以及资金是否充足,不仅如此还要从自身施工条件出发。要做好工程分包管理工作,不可以开展违法的工程分包活动。如果是分包单位负责施工的工程就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规定进行。对工程合同的管理以及签订工作需要格外的重视,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的执行合同评审制度,全程监督合同的招标、合同的起草、合同的审批等,最大程度的降低合同管理形成的风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施工质量以及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要进行及时的分辨以及识别,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将低风险带来的影响,为企业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三)强化工期成本、质量成本的控制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办法中脱离出来,强化控制工期成本以及质量成本,同时还要做好项目工期以及项目两者之间的成本管理,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那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充分的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个流程环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找到最佳点,最大程度的降低工期成本。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排列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如果出现拖延工期的事情就需要对实际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到最优的解决办法,跟建设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尽快的解决拖延工期发生的成本损耗。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协调成本控制以及质量控制两者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质量成本控制的流程环节,将质量成本控制工作最大程度的贯彻落实,同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保证质量成本目标的快速实现。

(四)不断健全企业内外部监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严格的按照实际需要设置内部监督部门,同时还要把项目风险的管理列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每一个工程项目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跟踪审计。如果发现有问题就需要及时的制定解决策略。同时还要不断增强外部机构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力度,以及接受外部审计部各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以及监督。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严格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

(五)进一步健全信息系统建设

篇6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法治环境

Abstract:RevitalizingtheoldindustrialbaseinNortheastChinaisasystemizedprojectthatneedscomprehensiveschedulingandcoordinationwithapowerfullaworderrulingenvironmentprovidedtoguaranteeandprotectitssuccessHowtoassessthelegalstateoftheoldindustrialbasesinnortheastChina?AccordingtotheinvestigationmadeinacertaincityinNortheastChina,itwasrevealedthat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intolerableinrespecttolaworderrulingthoughtheprojectismakingremarkableheadway,suchasthearbitraryadminitrationaction/interests,weakenedadministrativesupervision;lowquality/efficiencyoftrialandinadequatejudicialsupervisionAlaworderrulingenvironmentisthereforeneededsourgentlybecauseofthenearubiquityoflaworderrulingactionsalongwiththerapidprocessofmarketizationwhichisanintegralpartoftherevitalizationToprovidesuchanenvironment,thelocallegislationshouldbestrengthenedwithappropriatelocaldecrees,regulationsandrulesissuedtimelyMorever,itisnecessarytorequirestrictlyalladministrationstoenforcethelawandformasoundmechanismforjudicalaffairswithallrelevantofficials/staffeducatedtoabidebythelaw.

Keywords:NortheastChina;oldindustrialbase;laworderrulingenvironment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需全面调度,和谐并进,各要素互相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共同发展的系统工程,如老工业基地改造中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实体的转制,技术、资金、人才的引进,政策、制度、环境的保障,社会的稳定等。这些要素的综合状况如何,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展和成效,丧失或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制约或阻碍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程。其中,法治环境的保障是振兴中不可缺少的条件,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既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振兴过程中的基本保障。本文试图就法治环境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影响、现实状况对法治环境的迫切要求、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应着力解决的相关问题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离不开

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目前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程中,人们普遍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资金和项目的引进,经济指标的提高,却往往忽略和轻视人文环境,法治环境,人的观念、意识等软环境的建设。而这些要素既能反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果,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各种要素的作用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种要素的作用。这是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全国和谐发展的要求;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科技、人文、法治等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样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片面地认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就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片面追求经济指标,这是不可取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央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老工业基地要加快市场化进程,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赖于完备的法律、制度、政策体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造关系密切。实践表明,构造多元投资主体,改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内部化的财务预算硬约束机制,是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这场伟大的制度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调节和保障功能。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区域经济民营化的同时,需要运用法律规范来调节政企关系。在国有资产运营、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等方面,要尽快建立明确的法律制度,用法律手段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规范国有企业特别是小型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制止化公为私、逃避银行债务等现象出现,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其次,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法律的制约。政府职能转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中的关键一环,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方案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为此要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过多、过深,而公共服务又严重不足的状况,把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和法规、规章等方面上来,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给投资者、创业者以稳定预期。政府应该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优势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应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好《行政许可法》,完善重大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切实放开搞活企业,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切实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各级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中有的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甚至妨碍经济发展,妨碍振兴,应及时加以改进。

第三,大力引进民营资本涉及诸多法律与制度问题。近年来,老工业基地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总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可喜势头。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老工业基地的民营经济总量小、规模小、效益不高。事实表明,振兴老工业基地商机无限,老工业基地的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很大;同时表明老工业基地的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域外民营企业资本的参与。事实上,国家作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后,许多南方民营企业跃跃欲试,到东北考察咨询,洽谈投资,政府应予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制定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大型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融资困难,缺少复合型人才等等,制约着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而一些民营企业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不高,缺乏诚信,不正当竞争,劳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认真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的行为,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民营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还应做到严格执法,遏止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行为。

第四,健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需法律制度的完善。老工业基地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工业化过程中普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需要特殊的制度与政策扶持。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国家已经制定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一方面要用好普惠性政策,确保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就业援助、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针对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落实好特殊政策。在研究制定政策时,要切实把着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放在就业和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上,强化对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把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衔接配套起来,形成具有合力的政策制度体系。从促进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强消费动力出发,推动老工业基地改造。

第五,促进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需要法律与制度的完善。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难,诚信的缺失就是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之一。某些领域出现的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重新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伦理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当务之急。重新构建诚信伦理,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完善失信的惩治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维护诚信的有效奖励机制。为此,应构建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制定专门的信用管理的法律和法规。

综上所述,振兴老工业基地有不可缺少的各种要素和条件,加强法治,实现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有效调整,依法振兴,是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有效保障老工业基地的顺利振兴。法治环境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证稳定的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秩序。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经济发展,可能有各种直接的影响因素,如经济犯罪和其他各种形式的犯罪影响振兴;违背市场规则和法律,侵害市场主体的各种民事权益影响振兴;行政机关违法行政,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侵害管理相对人的利益影响振兴。解决这类问题有教育和管理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法治,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充分运用体现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才能排除影响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种违法犯罪因素的干扰。第二,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也是法治的经济。市场的竞争,应是市场主体在公平、公正环境下的竞争,只有公平和公正,才能使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假如没有公平和公正,情况将会如何?坑蒙拐骗,欺行霸市,市场何以存在和发展?若要实现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必须加强法治。第三,创新有效运行的机制和科学进步的制度。一方面,机制和制度的建设包括了法律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一般意义上的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和保障。

二、现实状况要求加快法治

环境建设

如何评价老工业基地的法治环境?笔者认为应当重点考察老工业基地的法治程度和水平是否与全国法治进步的程度相一致,是否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要求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①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完善程度;②行政机关是否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严格执法,在行使行政权力时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服务群众;③司法机关是否能准确、合法、及时、公正地适用法律,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化解矛盾,解决纠纷;④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公职人员是否能带头遵守法律,抑制特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⑤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能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既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能进行法律监督,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⑥通过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实际调整,使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应有惩治,社会关系和谐,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

为此,笔者专门调查了东北某市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上述相关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行政执法和司法状况进行简要评析,这可以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的。

1行政执法的现状分析

(1)近年来该市行政执法的改进和取得的成绩

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该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正努力提高行政执法质量,消除和减少各种“低级执法”现象。近年来,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执法环境的形势下,各级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同类权限”集中管辖的改革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同类权限”集中管辖,是指将原来的两个以上行政部门对某一行政事务均可行使管辖权的管理,归口为一个部门管辖。其特点是:集中行使的处罚权范围广、项目多,执法重心下移;量化执法指标,执法行为程序化;机构精简,执法效率提高。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执法机构多、处罚重复、职能交叉、多层多头执法、执法随意性大等弊端。从“同类权限”的集中管辖的特点可以看出,它能解决一些执法中的“顽疾”。

(2)行政执法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历史、人们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原因,一些行政机关和部门在行使执法权力和职能的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偏差、漏洞甚至违规违法行为。它不但背离法治的主旨和精神,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引发执法纠纷,而且还影响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伤害民众对政府和法律的信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执法程序“随意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执法均有规范的程序,但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机关的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胡乱执法、口头执法、以言代法的行为和随意处罚的情形比较常见。当前行政执法纠纷的另一个热点是,超越法律授权行使所谓的执法权,或者无限扩大法定的权限,严重偏离法治精神。第二,执法行为“利益化”。尽管行政执法机关财政基本实现收支两条线,极大地遏制了以法谋“钱”的行为,然而由于其中大部分单位实行按比例返还或超过基数返还的办法,即上缴的越多返还的也越多,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收入仍然与个人奖金息息相关,因此仍存在过度执法、乱执法、乱罚款等现象。还表现出在一些公共服务性、没有经济利益领域的“不作为”方面的问题。2司法现状的分析

(1)近年来该市司法改革取得的成绩

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过程中,该市的各级司法部门正积极努力工作,围绕“振兴”的主题,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发展和振兴上,努力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振兴老工业基地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司法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具体表现为:执行程序中的改革取得突破;审判监督中的责任体系形成;基层法院的基础工作出现新局面。

(2)司法实践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审判质量和效率仍有较大差距,审判作风上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的法院积案仍然较多,裁判错误、人为拖延、隐性超审限、消极不作为的问题仍明显存在。出庭不准时,接待不守时,庭审不规范,精力不集中,对当事人语言粗鲁,态度蛮横,办关系案、人情案的仍大有人在。

二是审判管理监督机制仍不完善,完整科学的工作质量考评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些部门落实审判监督责任的规定不自觉、不认真、不敢负责任。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质量评价参数不完整,有漏洞。

三是以人为本、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仍需完善创新,加大力度,持之以恒。一些法院不注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部门和单位的消极落后现象乃至违法违纪人员不敢管。

四是基础工作仍是影响法院整体水平和形象的主要问题。虽然多数基层法院的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对有的法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仍然意见较多。其主要原因不是物质装备条件差,而是领导班子的自身作用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审判的质量和队伍的廉洁文明程度比较低,在率先垂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面有一定差距。

三、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应重视和

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法治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不仅相关国家机关、职能部门要负起责任,全社会都应积极介入。在法治环境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可直接服务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的虽直观看来没有直接作用,但间接作用仍不可忽视。

1努力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1)对于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如果原则性较强,需要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才具备可操作性的,地方人大和政府应及时制定相配套的法规、规章。此项工作做得好,既有利于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地方的法律适用。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要及时出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对于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中出现的特别的法律关系需地方立法调整的,应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果国家法律已有原则性规定,应以已有规定为基础,适应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特殊要求,制定具体的法规和规章;如果尚无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则应以宪法和其他法律精神为指导,制定出符合宪法精神和其他法律精神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3)对于国家目前尚未立法,现实又迫切需要强制性规范来调整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法律关系,应加以研究,适时制定出新的法规、规章。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及时调整新的法律关系,解决矛盾和冲突,做到有章可循,还有利于为国家的立法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制定全国性的法律奠定基础。当然,此类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应避免盲目性,既要探索,又要稳妥;要符合宪法精神和其他法律精神;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2努力建立执法、司法机关的良性工作机制

如前所述,行政机关的执法与司法机关的司法适应改革的要求,特别是为适应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曾做出很大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同时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这些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当前,在建立良性工作机制上,应重视解决如下问题。

(1)关于行政执法“随意化”、执法行为“利益化”的解决机制。目前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属“低级执法”行为,完全脱离了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其状态的形成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也有执法者自身利益的因素,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特殊现象。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准确限定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空间过小,将限制行政执法行为,自由裁量空间偏大,将为随意执法创造条件,适度的自由裁量空间的规范,应是努力追求的目标。当前的自由裁量权偏大仍是主要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法规规章自身的冲突、因利益驱使所作的利己解释、长期形成的习惯影响等。

第二,要努力破除特权思想。执法机关运用权力、行使权力,较易形成特权思想,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较易为特权思想寻找到根据。因此经常能看到,一些行政人员对已实施的法规、规章不严格落实,一些行政官员在不准公众抽烟的场合随意抽烟等。如果行政人员将自己作为法律的化身,那么在行政执法程序上的“随意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三,要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当前针对行政行为常设的监督机构有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和各级政府法制办。由于职责分工和隶属关系等原因,目前其监督作用仍很有限。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这些监督机构的作用;还应加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以及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从法定程序上,要充分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作用。

(2)关于执法、司法机关的独立行使职权问题。法律赋予了执法、司法机关对行使职权的独立性,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干预。执法、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标志,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执法、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才能使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功能得到公平的实现,才能使行政、司法人员的执法、司法水平受到客观的评价。但目前干扰因素较多,如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干预,同级其他机关的干预,某一机关内部领导的干预、部门之间的干预、同志之间的干预等,都影响司法的独立性。应当建立一种良性机制,排除干扰和不良影响。

(3)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问题。司法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出现的办错案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如主观恶意的枉法裁判,因业务能力较低导致的对事实认定的错误和对法律理解、适用的错误等。无论何种原因,出现错误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是视具体情况承担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错案的发生,提高办案的质量,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目前尽管有责任追究的制度,但作用有限,效果有限,对错案的抑制程度有限。应当建立更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使司法人员谨慎从事,使他们认识到,如果出现错误,就将面对不利的后果,而不仅仅是扣发奖金了事。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司法人员的流动机制,多渠道选拔司法人员,不称职的、出错较多的,应及时调离,转到其他岗位。

(4)关于节省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问题。目前人们对超期羁押、超审限办案的情况意见颇多。一方面,司法人员抱怨工作量大,无法按期办案;另一方面,司法人员在工作时间进行各种应酬,不在岗位的现象大量存在。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节省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是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此类问题,重要的仍然是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解决的方式也很多。其中,解决法官超审限、提高审判效率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法官当庭裁决的机制。即改变目前的开庭、休庭、择期判决的状况,由合议庭将多数案件庭审后当庭判决。其意义主要表现为:①当庭裁决明确了主审法官的责任,有利于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度;②当庭裁决方式有利于防止人为干扰,增强裁决的公正性;③当庭裁决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节省诉讼资源。

(5)关于加大执行力度问题。人民法院对判决的执行难,是目前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而如果判决得不到执行,将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法院的威信,影响法律的尊严。虽然人民法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在媒体上曝光、对当事人拘留等,但效果仍不明显。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仍需加强制度和机制的建设。

3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

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尽管近年来各级国家机关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不能满足于已有成就,面对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实际,法治教育仍需加强。首先,在对教育对象的法律认知程度的评估上,应坚持客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总体上评价,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年增强,对法律的本质、功能和作用的理解逐渐深化,对法律的应用趋于理性。同时,不同主体的法律意识是不同的,法治教育应因人施教,突出重点。其次,在教育内容上,既要对有些法律进行重复性教育,又要注意对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教育。曾经进行过的教育,如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等,虽然曾是法治教育的重点,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时间较久而导致有效性弱化等,对于有些教育对象,仍有继续教育的必要。对于新颁布的法律,或者修改后重新颁布的法律,应当有重点地选择与教育对象和现实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

篇7

选择排放总量类指标(用水量、取水量、废水排放量等)与排放强度类指标(单位企业产品产量、单位产品用水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COD平均排放浓度、氨氮平均排放浓度等)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纺织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排放总量类指标和排放强度类指标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纺织行业的COD排放量与强度类指标间的关联度显著大于总量类指标。其中,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及单位产品COD排放量的关联度指标位列前三;取水量、用水量、废水排放量、单位企业产品产量与纺织行业COD排放的关联度较弱。结果显示,氨氮排放量与单位产品产量、排放浓度及总量类指标间的关联度显著大于排放强度类指标。其中,单位企业产品产量、氨氮平均排放浓度和取水量的关联度均值位列前三位;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和单位产品用水量与纺织行业氨氮排放的关联度较弱(见表2)。从我国纺织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与其排放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COD排放量降低与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的减少有较为密切的关系,COD总量减排工作应重点推动落后产能淘汰、推行清洁生产、开展中水回用项目。氨氮排放量变化与单位企业产品产量、排放浓度及总量类指标的关联度较大,这表明我国纺织行业的氨氮排放量主要与企业规模、氨氮排放水平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氨氮总量减排工作应积极推进高污染、小规模企业的淘汰、整合中小企业、推动污染末端治理工程、推进中水回用,加强污染排放管理。综上所述,通过关停落后企业的“结构减排”方式仍然是促进我国纺织行业污染物减排的有效途径,末端治理工程配合中水回用项目对整个行业污染减排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我国纺织行业主要水污染物减排建议

2.1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

关停高污染的中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行业污染物减排的有效措施。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重点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前处理设备、浴比大于1∶10的间歇式染色设备,淘汰落后型号的印花机、热熔染色机、热风布铗拉幅机、定形机,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年产2万t以下粘胶生产线、湿法及DMF溶剂法氨纶生产工艺、DMF溶剂法腈纶生产工艺、涤纶长丝锭轴长900mm以下的半自动卷绕设备、间歇法聚酯设备等落后化纤产能。

2.2推动企业合并,集中生产集中治污

纺织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是我国纺织行业目前的重要现状,应从实际出发,采用将几个规模较小的企业合并成较大规模企业的模式,实行生产废水统一收集和处理。一方面,能够降低中小纺织企业污染治理成本,提升中小企业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明确监管对象,降低监管难度和成本,持续推进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2.3继续推进节水工程,降低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

篇8

1.1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有相对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但都缺少施工现场的实践锻炼,实践操作水平有待提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学的质量。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的深度合作,给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增强实践教学的意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高职学院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专业教师队伍。

1.2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应以岗位需求来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课程体系,“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模式正是完美体现了这一要求,对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构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实践教学课程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标准或要求相对接、实践教学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相对接。这种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服务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模拟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实践操作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细致入微的调研、分析、总结,确定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内容的选择、项目的设计等,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完成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尽力做到学生“零距离”就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能力目标是按将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来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是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案例或项目进行设计;实践教学方法主要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评价主要以自我评价、分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来进行考核,并在考核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态度、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实践教学保障更真实体现在学校的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

3基于“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构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能力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评价体系、质量保障体系。

3.1实践教学能力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能力目标主要由职业素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构成。实践教学能力目标体系起到一定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更加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产教结合、校企一体”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目标即是能力目标,其核心能力目标是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训练,不断使学生形成能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以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按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围绕解决工程项目中实际发生的问题展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3.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岗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使学生熟悉未来工作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掌握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处于操作层面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实习、工种实训、课程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并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专业技能。

3.3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工”。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情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教学内容准备大量相关资料,创建与实际工作相似的工作环境、相似的工艺流程,让学生熟悉实际工作的环境和工艺流程,使学生在与实际工作相似的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模拟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课程实训的教学过程中。②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也充分体现“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综合实训中。③“教、学、做”一体化方法。该方法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学改革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方法是在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型课程体系、可操作性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活动和职业能力评价为基础构建,贯穿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教、学、做”一体化方法的内容是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通过教与学、学与做、主体与主导、学校考评与社会考评等各种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有效实施教学全过程。④顶岗实习法。是通过学生在建筑施工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在完成不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履行工作的职责,熟悉工作环境,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篇9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和目标,将企业的管理和人文关怀等相互结合,是比较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而言十分重要,同时还有利于提升企业工作的效率。随着我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现在发展的重点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存在着人才密度低,难以适应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企业工作人员大多存在工作责任心缺乏、思想消极、集体荣誉感缺失等问题。作者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具体如下。

2 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

2.1 特征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相比于其它类型的企业,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主要的特征如下:①电力企业提倡?猿植恍傅木?神,同时注重电力生产的安全建设工作;②注重企业员工的工作规范化和记录性,并且重视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这样才可以规避电力生产的风险;③电力企业员工之间需要相互团结,提升凝聚力,员工需要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和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共同完成较大的作业任务。

2.2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电力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较多,包含着企业精神、管理模式、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安全观、价值观等,只要和企业文化相关的,都属于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范围。

2.3 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不但存在区别,也存在联系,本文针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企业文化来自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应用在企业管理当中,指导和规范电力企业员工行为和生产经营,属于管理范畴。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其它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对企业员工实施引导和教化,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属于政治范畴。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不一样,企业文化建设属于经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两者是不同的概念。电力企业当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区别,因此需要明确各自作用和工作范畴,在不同的英语发挥作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联系如下:在进行电力企业建设时,需要在企业内涵当中引入企业文化,使员工认识企业文化自身的魅力,突破思想的束缚,重视员工人文精神的建设,使企业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3 电力企业开展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的面对机遇和挑战。科学判断和把握形势调整重点,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克服困难,团结全体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升电力的核心竞争力。

3.1 人性化管理模式

对企业进行沈兴华管理,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当中注意人性的要素,充分发掘企业员工的潜能,在管理工作当中注重尊重和平和、直觉和创造、企业精神和主动、价值控制和远见。此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讲究“虚拟实践社团”、“差异性互补”、“竞争性合作”、“虚拟整合”、信息共享”等,使知识由德到显发生转化,创造竞争优势。具体而言,人性化管理模式包含对人的尊重,企业当中的每个员工都属于企业发展的组成,因此对工作高度敬业的表现就是对员工的尊重。针对表现比较好的员工需要给予高度的鼓励和很定,充分的精神嘉奖和物质鼓励都可以极大的提升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双赢。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存在着较多的竞争,因此逐渐出现了很多的恶性竞争,所以,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员工的发展空间也是需要企业进行思考的。电力企业当中的各种事宜都需要有章可依、有据可循,但是并不是简单的进行“照搬”。电力企业需要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多给与员工发展和成长的机会,重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双赢。当然部分的电力企业也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让员工可以更有动力、有目标、有理想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人把管理者比喻成建筑师,可以因材施用,对不同的员工进行取长补短,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为企业铸成坚实的房子,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自身优势,做到取长补短,还可以将个人的特点和魅力体现在企业的发展当中。

3.2 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

企业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同时也是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企业文化是按照时代的发展,利用科学的企业文化渗透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方法。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企业的核心文化价值进行确定,同时通过企业员工和领导共同对自身的思想、情感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最终在自我认识、他人交流当中实现企业和员工意识的统一。

具体而言,我们一方面需要电力企业树立自己的文化精神,并和国家的文化精神发展相适应,比如设置独特的人性化管理制度,设计不同类型的内部标语、口号和电力企业宗旨,同时不能缺少电力企业的硬性管理条例,确保企业可以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文化物质的发展而言,电力企业也需要一些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最后,还需要培养企业的文化,这主要包含营销方式、理念、传播社会舆论的方式、企业竞争手段等,还需要在企业员工的培训当中透露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情感。通过上述的方法使文化建设在电力企业员工政治思想当中逐渐诠释和渗透。

3.3 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无论何种职场环境,都需要良好的工作氛围,这种氛围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感染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适当地将员工的工作执行能力、工作精神和薪水综合起来,可以充分的调动员工们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电力企业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把企业的威严放在工作当中,避免出现员工工作怠慢的现象,实施淘汰制度,进而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此外,企业文化之间进行沟通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利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实现上通下达,使企业良性运行。在企业的内部当中制造可以进行业务沟通、出谋划策、资料传递的平台和机会,增进员工们之间的交流,使他们更加适应和了解各个企业和部门的文化环境。利用员工之间的沟通提升他们的业务与人际沟通能力,适当地开展文化节目和相关的活动,不但可以增进员工们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篇10

关键词:水电建设项目业主、工程质量、控制

一、业主对水电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

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能否正常运行关系重大。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严重影响承包商的信誉,也将影响工程建设项目业主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监理工作的好坏。因此,工程质量问题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利益之所在。搞好工程质量控制,是有关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处位置不同,各自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作为业主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以质量控制为纽带,协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三者关系,加强对设计、监理、施工的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二、业主对水电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工程质量是水电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并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为确保工程质量,业主可按以下内容对水电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

1.预测建造期和使用期对质量影响的全部因素,做好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规划。

2.选择资质等级、经验、信誉合格的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必须涉及质量条款并明确质量责任。

3.做好对重大技术方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

4.做好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如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施工准备、材料机具供应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5.做好质量信息反馈,通过组织与协调手段,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三、业主对设计、监理、施工的质量控制水电建设项目从决策到验收交付使用,共分为四个阶段,即:

(1)工程立项阶段,(2)设计阶段,(3)施工阶段,(4)工程验收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除第一阶段和监理、施工涉及较少外,其余三个阶段无不涉及,而涉及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质量,从设计质量、监理质量到施工质量最终凝结成工程质量。而在各阶段,业主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来最终完成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业主对设计的质量控制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及时准确地提供设计图纸、处理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业主对设计的质量目标要求是: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做到适用、合理、经济、防灾、安全。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

(1)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有关批文、资料,编制出设计大纲或方案竞争文件,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争,评定设计方案。

(2)进行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的资质审查,优选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签订合同和按合同实施,并加强对合同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3)设计方案审查。控制设计质量,审查设计方案,以保证项目设计符合设计大纲要求,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标准,符合国情,工艺合理,技术先进,能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4)设计图纸的审核。设计图纸是设计工作的成果,又是施工的直接依据。所以,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最终要体现在设计图纸的审查上。

初步设计图纸审核。初步设计是决定工程采取何种技术方案。审点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总体方案的要求,是否达到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标准。

技术设计图纸审核。技术设计是初步设计技术方案的具体化。审点是:各专业设计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图是对设备、设施、建筑物、管线等工程对象的尺寸、布置、选材、构造、相互关系、施工及安装质量要求的详细图纸和说明,是指导施工的直接依据,从而也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一个重点。审点是: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质量目标和水平。

(5)施工配合和竣工验收。业主组织设计单位进行配合施工,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问题,解决施工单位、业主提出的质量问题;二是设计变更和处理预算修改。竣工验收既是对施工质量的最后考核,也是对设计质量的最后审定。验收期发现的设计或施工质量问题,有一个质量问题消除期,限定设计与施工单位消除质量问题的期限,限期完成。

2.业主对监理的质量控制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现行水电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正确实施,以及监理单位能够有效地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业主应将委托的监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并赋予监理相应权力。就质量控制而言,应委托监理以下内容:

(1)督促承建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并监督实施。

(2)检查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监控。

(3)监督承建单位严格按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施工,控制工程质量。重要工程要督促承建单位实施预控措施。(4)抽查工程施工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复验签证,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5)组织工程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的预验收,并对工程施工质量提出评估意见。

为确保监理单位有能力履行监理合同,业主必须对监理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优选监理单位。在此基础上,业主通过对以上委托内容具体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使监理工程师较好地履行监理委托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

业主对监理的监督控制,主要通过监理工作月报和进行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它包括:单元工程验收情况;本期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单元工程优良率控制图;分部工程验收情况;施工试验情况;质量事故;暂停施工指令;本期工程质量分析(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现场监督就是业主派驻现场管理人员(如可设现场质量控制部),根据监理月报反映的质量情况,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3.业主对施工的质量控制项目业主在开工前,应公开招标,选定与工程建设任务相适应的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业主对施工的具体质量控制主要是委托监理进行。监理依据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监理,使承包商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的控制之中,有效地开展质量控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不是监理和施工单位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业主做大量的工作。业主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中主动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施工顺序和方法等)。工程质量控制流程明确后,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组织,如业主可设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并协调二者关系。

(2)抓好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的互检、各工序间的交接检、质检员的巡检,以及业主、监理、设计及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

(3)对分部工程、隐蔽工程组织验收。对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因工程内容不一,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也不同,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行业标准组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