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7 02:5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意识形态工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行意识形态报告工作责任制,长风实验小学校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长风实验小学校部每月向中心学校党总支专题报告一次意识形态工作,分别在每月30日前落实。遇到有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或特殊情况,长风实验小学校支部随时向万柏林区党总支报告。
长风实验小学校支部班子成员应当把意识形态工作履职尽责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述学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
一、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制度
1、建立分析研判机构。
成立长风实验小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校长付晓波、支部书记魏晶晶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吴红玉、教导主任白春慧、支部委员马小忙担任,成员由长风实验小学校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教师代表担任。
2、分析研判时间。
常规性研判每半年组织一次,原则上安排在每年的6月中旬和12月中旬进行,特殊情况及时研判。支部全年专题研判意识形态工作不少于2次。
3、分析研判内容。
重点分析研判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存在的重大舆情和重大问题、今后的应对策略等,研判结果以报告形式报长风实验小学校党办。
4、定期通报结果。
长风实验小学校支部每年在各校通报一次意识形态工作情况。
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阅评制度
1、阅评领导。
人员由长风实验小学校党支部魏晶晶同志主要负责同志组成。日常工作由长风实验小学校党办负责。
2、阅评内容。
重点阅评各校德育工作方面、教师队伍考核与管理方面、师德师风方面、学校办学行为方面学校网站和校园广播操等方面。
3、阅评时间。
每季度一次,原则上安排在每年的3月下旬、6月下旬、9月下旬、12月下旬进行,特殊情况随时组织阅评。
三、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联系沟通制度
对学校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错误思潮和言论,应通过学校管理信息形式,理直气壮地及时进行批驳,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
1、长风实验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与各校“结对子”,明确联系方式,建立联系。
2、长风实验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同各校的交流活动。
3、开展联系活动要发扬民主作风,及时了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4、长风实验小学校领导班子日常联系沟通工作由长风实验小学校党办负责,建立联系档案,作好记录。
5、联系沟通制度日常工作由长风实验小学校党办负责。
四、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检查考核制度
1、长风实验小学校支部负责组织检查考核各校意识形态工作。
2、检查考核每年至少一次,纳入各校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与各校述职述廉相结合,统筹安排部署。
3、检查考核内容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
4、检查考核结束后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向被检查考核对象反馈。
5、检查考核情况要在全校进行通报。
六、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制度
1、专项督查工作由长风实验小学校党办负责。
2、专项督查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原则上在12月份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开展督查工作。
篇2
一、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
(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是新形势下我党又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乎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x月xx日, 局党组组织局总支、局直各单位支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文件精神。会议要求,局机关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党组班子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委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党组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主抓分管科室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局各支部书记要认识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履行监督责任,以身作则,形成自上而下的良好风气。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纳入日常会议日程。
(二)及时传达政策,加强阵地建设。近一年,我局先后多次组织学习中央、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文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加大宣传力度,狠抓落实工作。专题研究开展全局意识形态工作,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专题学习贯彻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要求做好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如:双微平台、宣传栏等。开展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严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强化正面引导,全面部署工作。开展党组书记专题党课,一如既往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成较强的履职尽责意识形态,以反面案例倒逼全体干部职工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思想认识,提高个人素质,展现单位形象。工作中,领导以上率下,发挥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正面引导,塑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同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理论学习计划,集中学习,定期在我局开展研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广大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局直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进一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让我们的干部职工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
二、 存在的问题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长远性的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机制体制的变革等因素,我们的干部职工将面对新的挑战,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针对目前不适应的地方,我们需要积极改正。
(一)思想懈怠,认识存在短板。我们职工存在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足的情况,没有意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如:对待意识形态理论学习重视不够,存在极少数敷衍现象。(二)学习不足,落实存在误差。新形势下需要我们的干部职工加强学习、自我完善,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如:对政策理解认识不足导致工作开展进度缓慢,导致群众对工作不甚满意。(三)引导缺位,宣传有待提高。干部职工工作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宣传工作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三、 意见和建议
我局针对上述问题,积极开展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有序推进。
(一)对照自查,提高思想认识。针对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自查,找出问题,定期做思想汇报,确保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同步推进。
篇3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办文办会提质增效。按照办文、办会、办事“零差错”“零失误”的标准和要求,压缩发文数量、规范发文流程,认真做好会前通知、会中服务、会后收集。xxx月份,累计办理传阅件、领导批示件、秘密件等各类来文xxx件,以区投促局党组、行政、xxx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各类字号文件xxx件,组织完成各类会议xxx次。
(二)值班值守责任到位。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尤其是周末、重大节日等特殊时期,要求关键岗位必须在职在岗,确保各种突发事件得到快速高效处置。xxx月值班值守期间,未接到群众投诉电话,无突发事件发生。
(三)督办协调发挥实效。围绕本单位工作重心,对区委全会、区政府工作报告、领导交办事项等涉及本单位的重点任务全面梳理并建立台账,督促各责任科室按时上报,不断提高了本单位各项重点工作实效。
(四)党建工作平稳有序。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思想、意识形态等党的建设工作各项部署要求,对标对表,查漏补缺,按时上报,xxx月相关任务全面完成。
(五)政务信息上台阶。时刻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增强政务信息工作的敏锐性,多角度挖掘信息,充分利用xxx、xxx等媒体公众号,有效拓展信息来源。xxx月,共上报政务信息xxx条。
二、存在的问题
xxx月份,尽管办公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办文办会需进一步细致严谨;党委信息报送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办公室将着力确保实现“三个提升”,不断推动办公室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升级。
(一)在强责任心上要有提升。将带好头、强本领、抓细节、严制度作为办公室干部的基本要求,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把学习作为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抓手,将中心组带头学、支部组织学、干部个人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灵活结合,将集中学习、专题培训、宣讲教育等学习形式融会贯通,促进干部提质,工作提效。
篇4
会议指出,2016年全州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州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团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强化“三性”,克服“四化”,坚持问题导向,勇于自我革新,切实推动全州共青团转型发展和改革创新,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全州各族青年为加快推进怒江跨越发展,推进“十三五”开局各项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会上,团州委副书记罗新宏代表团州委常委会作了题为《改革创新 勇于进取 奋力开创怒江共青团发展改革新局面》的工作报告。要求全州广大团干部要形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力戒浮躁、百炼成钢的良好作风,努力推动怒江共青团工作迈上新台阶。
会议强调,今年重点从八个方面抓好全州共青团工作。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要牢牢把握机遇,切实增强“三性”,努力克服“四化”。突出政治性凝聚正能量,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全州各族青年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积极稳妥推进全州共青团改革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全州各级团组织必须切实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高扬改革旗帜,坚定改革信念,以革故鼎新的勇气、自我革新的锐气、奋发有为的朝气投身到共青团改革实践中来。
三要狠抓青少年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要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全州大局。紧紧围绕全州“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实际,主动将共青团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推进怒江脱贫攻坚、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动员青年将州委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决策转化为自觉行动,凝聚起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要热忱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准确掌握青年状况,全面把握青年需求,加大农村青年培训工作力度,科学制定服务内容,引导青年成长成才。
六要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工人才队伍培养建设,顺应发展需求,优化工作方式,创新服务内容。切实做好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代表和组织青少年参与民主协商,通过多种方式反映青年意见,引导青年正确行使民利,保障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七要构建“网上共青团”新格局。主动发挥共青团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加强网络管理,抢占舆论阵地,正确引导青年网民,唱响网络主旋律,引导网络意识形态。
八要坚持团要管团强化自身建设。全州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应对社会变革和青年变化的现实需要,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推动乡村两级团组织集中换届。推动团、队队伍体系建设,加强团、队干部培训力度。
罗新宏强调,一要树立勇于苦干的精神。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定信念、自强不息、激发动力、艰苦奋斗,坚持公平公正、围绕中心任务,敢于面对挫折,勇于反复挑战,遇见困难,不拖延、不回避、不退缩,敢于担当,积极探索,及时解决。二要树立崇尚实干的精神。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摒弃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敢于担当、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三要树立带头真干的精神。要走出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青年,一切从实际出发,问情于民,问意于民。坚持走群众路线,倾听青年心声,热情服务青年、优化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坚持把青年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闭幕式由团州委副书记张晓东主持并作会议总结讲话,要求全州各级团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切实做好2016年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
篇5
201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要在2017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在2013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到2017年,培育一批产值过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使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而截止2012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0%左右。有一条实现这一战略性目标的捷径,就是成立一支全球并购基金,与上海的全球国际并购基金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并购。
深度透析 抢抓机遇
挑战与机遇并存。当今全球领先的工业文明成果虽然仍受制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少数发达国家,但由于新兴工业体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其所创造的巨大市场正在改变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原有逻辑正在被打破。西方从早期工业化到如今的后工业化,共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全球工业化优势向中国转移已成不可阻拦之势。发达国家在掌握着大量核心技术、品牌、渠道、管理的同时,也正在失去市场的优势与成本的优势。高福利资本主义无法继续满足产业成本的持续上升,人口老化、需求不足导致西方传统工业纷纷失去竞争优势。虽然同时有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的崛起,但因其不同的国情,这些国家是难以构成对中国商机的威胁的。
始于 2007 年的美国次债危机以及持续的欧债危机使传统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泥淖之中。这种危机与过去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不一样,它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文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过渡尚未完成,导致发达国家资产价格被严重低估,劳动生产率全面下降,生产力发展受到难以改变的西方生产关系的阻碍。由此可预言,冰岛危机、希腊危机、意大利危机、西班牙危机还会持续爆发。
经济、政治、社会多重因素决定了西方经济复苏乏力,辉煌了几百年的西方现代文明正遭遇着最严峻的挑战。
再掀并购浪潮。世界经济史上主要发生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每一次并购浪潮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又主要表现在大型企业对小型企业的弱肉强食,或者是强强合并上。而这次即将掀起的全球并购浪潮,表现为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并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并购,还表现在完全不同价值观与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并购。因此,生产力水平并不高的企业要充分利用市场优势、劳动力优势并购全球在技术、管理、品牌等诸多方面有优势的企业。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有过灿烂的文明与辉煌,但自 1276 年南宋覆灭开始,中华民族商业文明逐渐从巅峰走向衰落,十八、十九世纪我们又错失步入工业化的良机,几经磨难,中华民族在近一千年之后才再次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持续的经济增长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并且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还将继续发展。中国完全有机会在新的千年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方工业文明的衰落与中国的崛起形成了一千年才相遇的历史交汇点。中国极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并购浪潮,2012 年是这场全球并购浪潮的历史性起点。据纽约荣鼎咨询公司预测,2020 年,中国对外投资与并购将由目前的 500 亿美元增长到 2 万亿美元。中国将在这场千年难遇的并购过程中实现工业化转型,从而走向后工业社会,最终重回世界顶峰。
全球并购 中国整合
在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如何迎接这千年一遇的机会呢?
现状分析。中国经济总量巨大,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西北各地区产业分布各有特点,产业纵深明显;全球最先进的产业与最古老的产业都存在于中国,所以中国具有巨大的并购需求,而且呈现并购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从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来分析,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而我们要并购的目标市场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如果单纯的以国有企业去并购,会因为所有制与意识形态障碍影响并购的成功。2012年华为、中兴在海外遇到的障碍均来自于此。
因此,中国的民营企业将是全球并购的生力军。但民营企业又面临单体规模太小,发展时间太短的困局,其并购能力与并购后的整合能力欠缺,很容易影响全球并购的质量。目前国内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海外投资与并购基金,如中信资本、弘毅投资、复兴国际等,这些基金不是规模小就是依附于产业资本之后,作为财务投资人角色出现。没有真正能扮演战略并购基金的角色。
有利条件。中国巨大的产业存量亟待升级,其吸收、消化能力强劲,需求巨大;中国已经有 3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至今仍有升值空间,对外投资与并购资金充足,还能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目标市场巨大,完全处于买方市场的早期,竞争不充分;中国证券市场即使处于低谷,其平均市盈率也高于全球平均市盈率,中国整合之后可以轻松通过中国证券市场退出。
商业模式。“全球并购,中国整合”是本次浪潮的核心理念。没有全球并购,中国产业将难以升级,结构调整也难以实现;没有中国整合并购价值更难以提升,并购基金将难以退出。中国以往开展的全球并购主要以产业资本为先导,而本次浪潮将是金融在前,产业在后。这将有效避免产业资本跨境并购的不足。
在第六次并购浪潮在交易过程中有三次价值提升的机会,这在全球并购历史上十分罕见。三次价值提升空间为:低价并购、整合提升、中国退出。这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被并购企业发展,有利于并购资本获得利益,最终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中国产业与全球产业的结合,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资本市场结合。
篇6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投入在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创业扶持政策的健全等创业服务性工作方面。然而,在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属于创业过程中的启蒙阶段,相比服务工作与能力提升显得更为关键。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由于缺乏系统的创业意识教育,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丧失、诚信道德意识淡薄等一系列价值观取向扭曲的现象。由此可见,全面展开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工作迫在眉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进行了高度概括,代表了全国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建设民族精神阵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加强教育的实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席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唤起学生的“创新创业生涯心态”。1.对于实践教育的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增加理工类学科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并以此为契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进而提升其实践能力,既是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体现,又是贯彻“立德树人”的高校立身之本,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措施。2.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为培养当今社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保驾护航。创新型人才是推动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储备和保障,我们培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不但要掌握专业技能和优秀的管理能力,而且还应当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奉献精神、有社会责任担当的新“四有”青年,其价值取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未来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明确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是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创业价值观的重要策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内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十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汲取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高度概括了所有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框架内不断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学生自我价值追求的精神支柱。只有将价值层面的认识与创业过程的践行相统一,才能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性,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2.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着陆点。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但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能准确把握抓手而无法落实的情况。因此,需要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综合实践教育中寻找突破口,将思想政治理论与有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机融合,切实做到“因势而新”。当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不仅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主旋律,同时也是关乎学生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让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着力点,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程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中,从而真正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无缝衔接。依托创新创业实践,将价值认同融入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焕发新的生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途径
1.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不断改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精神贯穿至创业培育教材编写的始终,从而进一步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铺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满足学生成长的发展需求和期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协同效应。2.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创业型社团建设。专业型人才聚类是理工类创业型社团形成的鲜明特点,其成员专业知识技能突出,动手能力出众,能够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聚集的重要阵地,这一特点使得社团成员之间往往拥有共同的创业愿景,更容易激发其创业热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创业型社团成立的引导标志;第二个层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创业型社团管理的根本准则;第三个层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创业型社团建设的基本要求。深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高校理工类创业型社团的可持续发展。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线上线下创业平台。以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为载体,通过课外科技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使创意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创造条件,合理配置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充分发挥易班新媒体技术,搭建学生线上互动平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生动性和吸引力,有针对性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在项目团队中挖掘具有凝聚力的优秀品质,推进精品项目建设,厚植创业型人才聚集的热土,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作者:王顺锋 单位: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赵云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作用和路径选择[J].湖北: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
[2]黄琳,钟磊,吴蓝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5(6).
篇7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认识连续五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减速,特别是今年一季度8.1%的增速为2009年以来最低,而且目前还有进一步回落的态势。面对现状,首先要保持好的心态。这是讨论的前提,但也殊为不易。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经济上的意识形态,这不仅有政治上的要求,也有充分就业等实际经济考虑。特别是把经济增速列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后,GDP至上在有些地方成为第一追求。在这种观念下,很多地方对目前的经济增速实际上是无法容忍的,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一种不冷静的意见,即迫切希望以强烈的投资驱动来拉动经济增长。其中有路径依赖的因素,但也是一种浮躁心态的反映。这是我们要切实避免的。稳增长关键是稳心态。
客观看,这次经济减速有外部因素。自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来,外部市场需求不振是目前经济减速的一大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了阶段,即我们走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或者讲是刘易斯拐点。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往往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源、政策优势,获得显著经济增长,但如果没有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升生产效率,其比较优势就会逐步丧失。如果不能通过创新重建竞争力,就会陷入收入相对国际竞争太多而相对于发展内需又太低的两难境地,从而陷入增长窘境。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及物流成本的上升而出现部分外资企业向资源更低廉国家的流动即是明证。
从经济驱动三要素来看,出口因为劳动力及其他成本的上升等因素实际上已不具备持续增长的潜力;投资则因为容易引发通货膨胀、企业及政府负债率上升、工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冲突等一系列后果,而受到人们的质疑;内需因为长期弱势反而最有可能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所在。如2010年家庭消费仅占GDP比重的34%,而同期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70%,其中潜力不言而喻。可见,拉动内需将是维持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扩大内需,即从出口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的过渡实际上是从工业农业社会向消费服务型社会过渡的经济动力。推动内需不仅是解决经济增长的手段,更是塑造中国未来社会,全面提升社会竞争力、创新力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而落实转型的关键就在于调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公共服务力度。
篇8
基本出发点:向创新型发展方向转变
4月25日,普京举行了再次当选总统后首次“直播连线”,穿着一身藏蓝色西装、打着蓝色领带端坐在镜头前面对各种尖锐问题。在长达4小时48分钟的时间里,普京回答了大约100个问题,创下了他本人新的历史记录。
2012年俄罗斯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而且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今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到1.1%,远远低于预期。普京认为,俄罗斯经济增长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的影响。不过,这个观点当场就遭到了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的质疑,他认为原因来自俄罗斯经济内部。对此普京承认,关于俄罗斯未来的经济政策是不是应该做出调整、怎么调整,目前还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经济增长政策的出发点,是要确保实体经济朝着满足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要使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向创新型发展方向转变。这样的基本出发点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2012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先高后低的走势,但在油价仍保持高位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仍保持了3.4%的增幅,经济总量也恢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负债率远远低于国际警戒线,失业人口和贫困人口数量均降至11年以来的最低。2013年4月17日,梅德韦杰夫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认为2012年俄经济发展虽然总体良好,但是面临增速放缓等诸多风险,政府未来的任务是采取平衡措施,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合理增速。
七大首要任务和十个关键方向
2012年5月7日,普京签署《关于国家长期经济政策》的命令,俄罗斯未来六年将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俄联邦公民的实际收入,使俄罗斯经济达到技术领先的地位,这是2018年前头等大事。普京复任总统后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新建和更新2500万个高生产率的就业岗位;到2018年投资额应增加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7%;到2018年高科技行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应比2011年增加30%;到2018年劳动生产率应比2011年提高50%;提高俄罗斯联邦在世界银行有关经营条件排名中的名次,从2011年的第120名上升至2018年的第20名。
2013年1月16日,梅德韦杰夫提出政府七大首要工作任务: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即实施强有力并具可预见性的长期预算政策、降低通胀率和提高预算支出使用效率;发展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激活劳动市场;改善商业环境,吸引私人长期投资;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卫生和教育事业;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提高地方吸引劳动力和投资的竞争力;提高俄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适应世贸规则,提高俄企业国际化水平,改善出口结构。
2013年1月31日,梅德韦杰夫在政府扩大会议上宣布了2018年前政府工作十个关键方向:改善经商环境、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更新、促进消费、发展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每年建设不低于一亿平米的住宅、发展医疗和教育、支持地区发展和完善国家管理。在4月17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梅德韦杰夫把吸引大规模投资、创造新的生产、保持经济增长作为解决一系列问题、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关键任务。
经济增长放缓 难以实现快速发展
梅德韦杰夫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关键性意义。畸形的经济结构影响俄经济稳定。俄罗斯经济被称为“能源依赖型经济”,GDP的60%、政府预算的40%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密切相关。俄出口产品一半以上是能源和原材料,每年出口的油气合计占出口总额的63.3%,油气税收占政府税收的47%和关税的85%。国际能源市场油气价格的变动对俄经济运行会造成直接影响。对能源出口的长期依赖,使本国的加工制造业滞后,企业创新能力差。
实际上,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到对原油的基本消费需求,这原本是俄经济保持发展的有利条件。然而,从俄罗斯201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来看,虽然石油价格保持高位,但是俄罗斯经济还是没有实现普京执政前八年的高速增长,GDP的年增长率仅维持在4%左右。2013年甚至有可能达不到3%的增长率。2013年4月15日,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表示,受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将大幅下降、通胀预期不会扩大的预测影响,俄财政部修正了2013年预算指标,将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从3.6%下调到2.4%。这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影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因素除了油气价格以外,直接投资下降、资金外流、基础设施更新的沉重负担、就业压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作用都在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尤其是欧洲经济不振对俄能源需求的下降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俄罗斯发展的总体态势是:经济增长放缓,俄罗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会有发展,但是难以实现快速发展。
增长速度是思想问题、精神问题和
道德问题
那么,经济增长放缓对于俄罗斯发展的影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实现经济发展目标难度加大。2013年3月,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克列巴奇表示,如果外部环境不见起色,俄罗斯经济未来五年增幅不会超过5%。国家经济振兴的目标难以实现。俄罗斯面临调整发展模式的挑战,但完成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目前,俄经济基本面指标还没有出现恶化,但驱动力明显减弱。
篇9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趋势;创新路径
2015年从“互联网+”概念被提出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国务院出台“互联网+”相关指导文件,“互联网+”俨然成为了社会追捧的热词。全国各级政府、各个领域也都制定了大量的“互联网+”发展规划,学界也掀起了“互联网+”研讨的热潮。基于在全国各行业都在参与“互联网+”研究和产业布局的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到这一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环境之中的思考,本文着重概述“互联网+”概念、内涵及时代特征,回顾近三年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趋势,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一、“互联网+”环境的解读
“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这一概念是国家官方给出的定义,从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内涵强调的主要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原有的基础之上“+”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活力,发挥互联网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创新发展的新常态。其实质强调的也就是一种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关系使得我们可以实现共赢,最终实现以人为本、连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那么运用到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其实也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要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结合,改变传统教育以教学权威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进入到以互联网为载体,由教育者引导和帮助,学习者主体原创内容、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和讨论等新的教育模式当中,从而使得学生接受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全面透彻理解“互联网+”环境的精髓,除了要把握其概念和内涵,我们还有必要站在时代的角度去考察、解析和研摩其特征。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洞悉目前与未来发展的动态,进而在学习、实践和决策时进退裕如。“互联网+”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2]跨界融合,强调的是“互联网+”的“+”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跨界,一种融合;创新驱动,就是要求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格局与自我限制,运用互联网的多变思维,发挥创新的力量;重塑结构,就是利用互联网变迁了的关系结构,使得我们固有的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切换,进而实现转变;尊重人性,就是要求“互联网+”的连接与融合要基于人性思考、开发、设计和运营,人性化是融合的起点,是连接的归宿;开放生态,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思考和设计新的模式,实现教育生态和创新生态;连接一切,就是以人为核心,让更多的创意、创新、创造集成交融,从而共创未来、各得其所。
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趋势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领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遇,依托新媒体,转型寻求、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呈现与时展同步的发展态势。
首先,高校应转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思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网络化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期社会文化单一、意识形态单纯的社会环境,网络世界中各种价值观念交相辉映,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和道德失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要开放思想,与时俱进,利用新形势中国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互联网。”[3]“互联网+”“+”的不仅是通过新媒体教育使得大学生要达到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目标,而且也应达到新媒体素养目标。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应由“传统教育模式”向“新媒体教育方向”转型。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下,由于没有重视激发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混同了思想道德观念的认知过程和养成过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模式开展的,强调的依然是把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把知识教育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太注重关注大学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互联网+”要实现的是以人为本、连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互联网+”“+”的是生态,更强调的是重塑结构、尊重人性。新的形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运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和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趋势引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大学生的意趣。我们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或网络媒体中大学生喜欢用的QQ、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来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平台。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通过新媒体搭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平台,可以利用构建班级网络群,通过互联网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校园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还可以通过网络群积极组织学生展开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主题讨论,促进学生在一种积极有为、理性平和状态下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引领大学生的舆论与思想导向。
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有“单一依靠教材”向“多样化开发”方向转变。当前,很多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实效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背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大多依据现成的教材来进行,而教材在时间上表现出一定的限制性,它与大学生接受的即时性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特别是互联网深化发展时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网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抵触着课堂教学内容。因而,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在重视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有效地与社会即时性信息结合起来,引入时下的社会热点话题,这不但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有助于教育者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认识。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下,应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将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跨界融合与驱动创新。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发展的时代生产力,具有强大的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知识学习的生活化,使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式更加多样化。面对这种大势所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新媒体有机结合的新路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创新协调发展,从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前跨越。
第一,在“互联网+”环境下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技术队伍建设。新形势下,高校要想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储备好、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技术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首先要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用丰富的理论武装自己,并将这些理论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高校应该通过举办网络技术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网络知识竞赛、网络教学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敏感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从而才能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要注重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学辅导员是和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辅导员网络素养和信息能力的重要性,要善于利用受大学受青睐的网络,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了解他们的情感,掌握他们思想的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在“互联网+”环境下要重视运用新媒体,发挥传统教学与新媒体影响的优势互补综合效应。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教育形式为辅。然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电脑以其便捷、灵活的特点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所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学会转换新思路,可以通过学生们喜欢的形式,将教育内容通过手机平台或网络途径传递给大学生,不必要非得按照传统方式在一定时间到规定的地点接受思想的洗礼,应让大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其可以结合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知识和信息,同时还可以采用多样化地形式和教育者及其同学进行参与交流,唯有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新媒体也并非摒弃课堂教学,而是要把课堂教学的优势和新媒体的优势相结合,发挥最大的功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建立班级虚拟群体,课下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和讨论,利用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总结评价,这样不仅使得大学生在虚拟群体中可以发挥独立的思维力,还可以在现实的群体中增进表达力,而且还更容易让大学生群体主动接受这样的教育。
第三,在“互联网+”环境下要重视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强化网络监管与监督。当前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制高点,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发展的新阵地,这种趋势也是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国内已经相继建立了“之家”、“红色中国”、“红色世界”等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高校可以吸收借鉴这些红色网站建设的积极经验,开发优秀的校园红色网络资源,建设吸引大学生、凝聚大学生的网络群体,通过增强网站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引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塑造,从而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再者就是,高校在建设校园红色网站的同时也应加强网络的监管,最大限度地防止不良信息的入侵。还有就是还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网络法制建设,倡导网络伦理和自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自律意识,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制作能力,使得大学生,使得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具有强大的免疫功能,以推动校园红色网站的建设和网络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邢蕾."互联网+"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J].信息通信,2015(9).
[2]陈抗.实业与互联网并不是冤家[J]. 浙商,2015(22).
篇10
1.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特点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和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制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文化形态,是大学自身所固有的、反映大学自身特性的大学内在的规定性。大学文化是学校发展、凝心聚力、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和展现品牌特色的重要标示。它具有文化主体间目标的融合性;不同文化间的兼容性;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等特点,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动力和隐形因素。
民族地区高校除具备一般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特点外,因为生源的多民族特点,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文化构成的多样性并相互交流碰撞的现实情况,面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各民族人才以及维护稳定和谐、推进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如何构建体现主流文化内涵、有效整合、富有地区特点、引领和创新文化发展的大学文化,是民族地区高校的重大使命与责任。
2.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有效推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建立适应民族地区高校实际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与发展。通过促进大学文化建设,将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整体中来,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促进和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富代表性和兼容性的大学文化环境,拉近各族师生的感情,培育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认知意识。
二是有助于推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作为民族地区高校主体的各族师生,因其文化传统、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交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因此,通过构建普遍认可并影响深刻的大学文化,将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到大学文化中,为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平台,能够有效的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念,培养良好的国民意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有助于推进国家文化战略在民族地区的推进,增强文化育人功能。现时代,文化在凝聚国民、激发创造力、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高校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引领者,大学文化建设既要与时展相匹配,又要创新引领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优秀因素的凝结,“两者的整合有助于实现以爱国主义教育凝聚青年、以文化建设培养青年的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建设目标”,增强文化这一教育因素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能为推进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提供有效动力,促进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的落实。
3.推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主流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任何社会都必须有其内在的、根本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根植于文化建设和传播中,培育并形成主流文化,成为指导人们生产生活的核心价值。大学文化建设,尤其是民族地区大学文化建设,在面对当前存在的国内国外多元思想、甚至是非法思想的冲击时,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文化建设核心地位不动摇,培育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各民族文化为补充的校园主流文化,增强各族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实施好大学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民族地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做到既把握主流、又不失特色。在整合策略上,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对文化建设认识观念上的整合。要认识到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存在共性,既均为推进社会发展而做出贡献,且在地域、人群等方面存在重合,都在为培养优秀人才而努力,因此在文化建设的观念认识上必须承认和认可两者可以也应该有所整合,两者是主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是大学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目标上的整合。两者均以反应和维护地区发展利益为目标,因此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两者实现整合的根本目的,在开展整合过程中,要将人们情感的整合、功能的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整合等作为整合的目标。三是加强对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整合过程中相关组织的整合,要调动高校与民族文化研究部门相互协作的积极性,培养校内外推动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整合工作的工作队伍,激发校内外各类团体在促进两者整合上的积极性。
构建和谐大学文化,倡导多样性下的统一。和谐大学文化是指大学校园中所有文化形态在继承原有的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所共同开拓、创造、发展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于民族地区高校而言,学生的民族成分多样性必然带来学生文化属性的多样性,多样性既能促进发展,也会带来冲突,不同的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宗教风俗在一个校园内相互碰撞,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在坚持核心价值观念不动摇的基础上,吸收和升华各民族学生所带来的优秀民族文化,统一到大学文化建设中来,始终大力弘扬社会主流文化,构建一个和谐和睦的大学文化环境,让各族学生沐浴在主流的文化氛围内来展现自我,相互和谐共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既凸显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又高度统一,从而达到以校园文化来影响人、培养人的良好效果,使各族学生认可和自觉践行大学文化,进而推进校园的团结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