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8 01:2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企工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企工作报告

篇1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彻底打破了过去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格局,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国有企业工会要想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

1、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在悄无声息中分化,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执行的是年薪制、期权制、股权制等分配方式;二是“白领”员工群体,劳动可以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分配;三是普通职工群体,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四是打工者群体,他们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这些不同的职工群体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也不同,企业工会应针对职工队伍结构上发生的这些新变化,调整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

2、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内部不断重组改制,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化发展,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企业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多变的趋势,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作为企业工会此时感到束手无策,处于“不能不协调,又不知如何协调”的两难境地。

3、职工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随着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过去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己被彻底打破,企业内部分配方式和工资档次呈现出多样化,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群体处于低收入状态,工会无论从经济实力上,还是方法手段上,都没有力量解决职工就业、提高收入等根本问题,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

上述问题集中起来反映出企业工会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研究的不够,导致矛盾和问题越积越多,工作越来越难展开。企业工会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健全完善工会领导组织体系。工会的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履行职能的组织基础,要大力选拔那些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

2、要分析、明确工会工作对象。要认真调查了解企业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要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

篇2

——天津市红桥区与我县对口帮扶成果汇报展示高峰论坛的前期筹备工作拉开序幕

为了进一步做好天津市红桥区与我县对口帮扶成果汇报展示高峰论坛的前期筹备工作,2019年10月14日,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郜建辉主任、天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叶鸿琳、红桥区实验小学刘虹组成的红桥区扶贫攻坚教育精准帮扶团队一行三人来到我县,分别与西华池小学和乐蟠小学的老师们就如何进行简约式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教科局分管领导和承办股室就高分论坛举办的细节进行了商定。

14日上午,郜建辉主任在教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孝龙同志、教科局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尚鸿宾的陪同下,考察了举办高峰论坛活动的几个备选场地,对论坛场地和会场布置进行了确定。下午教研室组织相关筹备人员与郜老师细致推敲了会务工作及论坛流程的各个环节,并要求制定保障会议顺利开展的应急预案,努力把本次论坛开成一次高规格有影响力的教育论坛。

15日下午,郜主任受乐蟠初中校长段永平的邀请,给老师们做了题为“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有效策略之如何系统认识说课”的专题讲座,并对学科建设、提高职业素养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折射出郜主任浓浓的教育情怀,用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教育帮扶。

篇3

华泰期货一位分析师表示,2018年要继续坚定不移抓好去产能工作,力争提前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的上限目标,严禁以任何理由新增产能。

河北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年内压减钢铁产能1000万吨以上。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报告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必须打好转型升级硬仗。制定实施去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倒逼去产能行业向高端、优质、新兴产业发展。年内压减钢铁产能1000万吨以上、煤炭1062万吨、水泥100万吨、焦炭500万吨、平板玻璃500万重量箱、火电50万千瓦,钢铁“僵尸企业”全部出清。

山西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煤—电—铝(镁)—材、煤—焦—化(钢)等一体化发展为方向,打造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退出煤炭、钢铁过剩产能,淘汰煤电落后产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在去产能中优产能,在降成本中增强实体经济活力。

篇4

下面,我对两会期间的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

一、针对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

我们国家曾先后出台政策——提高首付、限购、限炒(地皮)以及国企退出机制等政策措施不可谓不够狠,中国国务院1月底又出台调控房市的“新国八条”,规定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2月中旬前出台房地产限购令实施细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这在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是没有过。足见中央政府对房价问题之重视程度有多么地高。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内容:

(一)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我以为,现行中国房地产市场运作是以地方各级政府用卖土地生财的方式来补地方财政不足的运行机制如果不改变,要想把房屋价格降下来很难。政府没有实行最高限价,因而房价越高越好,一方面开发商可以攒得盆满钵满,一方面政府可以多收税,至于老百姓买得起房买不起房亦回有房无房让市场去调控。要打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发目前的现状,有委员建议,改变现行房地产市场房屋预售制度为现房销售制度,与世界房地产市场机制接轨。

二、个税起征点问题

篇5

22个地区调低经济增长目标

2013年,实际GDP增长率达到预期目标的地区有13个:天津、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云南、、新疆;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地区有17个: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此外,福建与预期目标基本持平。全国GDP平均目标增长率(即以当年GDP为权重对各地2013年的GDP目标增长率进行加权平均,下同)为9.9%,高出全国GDP实际增长率2.2个百分点。

2014年,GDP目标增长率落在[7.5%,9%)区间的地区有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和广东;落在[9%,10.5%)区间的地区有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和宁夏;落在[10.5%,12.5%)区间的地区有天津、福建、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其中,22个地区调低了GDP目标增长率(即2014年的目标值低于2013年的目标值,下同);8个地区GDP目标增长率与2013年持平;仅广东调高了GDP目标增长率(见图1)。与2014年多数地区调低GDP目标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2年有8个地区调高了GDP目标增长率,仅有6个地区调低了GDP目标增长率。2013年有2个地区调高了GDP目标增长率和11个地区调低了GDP目标增长率,大多数地区维持不变。2012年以来,全国GDP平均目标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2014年分别为10.3%、9.9%和9.2%,2014年GDP平均目标增长率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见图2)。根据往年全国GDP平均目标增长率与实际GDP增长率之间的经验关系,2014年全国GDP实际增长率可能回落到[7.0%,7.5%]的区间,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

全国逾2/3的地区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政府考核体系的改进有助于约束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的行为。2013年年底以来,中央开始推动地方改进政府考核体系,要求地方政府淡化GDP考核,增加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考核指标的权重,并加强政府债务考核,强化任期审计和离任追责。政府考核体系的改进促使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从而改变以往盲目追求经济增速的行为。二是2013年各地区经济下行的压力迫使地方政府降低经济增长预期。2013年大多数地区实际GDP增长率低于2012年,全国除了广东和2013年实际GDP增长率略高于2012年以外,其余地区GDP实际增长率均下行,河北、内蒙古等能源大省GDP实际增长率降幅甚至超过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意识到经济高增长难以为继,于是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减轻压力。三是中央有关政策引导地方政府调低经济增长目标。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去杠杆和去产能的经济工作任务,这将从资金来源和产业政策等方面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尤其是会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从而引导地方政府调低经济增长目标。

16个地区调低投资增长目标

2013年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预期目标的地区有21个:天津、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青海和宁夏;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地区有8个: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贵州、陕西、甘肃和新疆;此外,吉林和江西与预期目标基本持平。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目标增速(即以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权重对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进行加权平均,下同)为19.5%,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0.1个百分点。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落在[9%,16%)区间的地区有北京、天津、内蒙古、吉林、浙江和四川;落在[16%,21%)区间的地区有河北、山西、辽宁、江苏、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青海和宁夏;落在[21%,26%)区间的地区有黑龙江、河南、湖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新疆。16个地区调低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即2014年的目标值低于2013年的目标值,下同);12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与2013年持平;仅天津、广东和云南调高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见图3)。另外,上海、安徽和重庆三个地区未披露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

地方政府在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014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均涉及“调降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强调“防控债务风险”和“化解过剩产能”。由于GDP长期以来是地方政绩考核的主要目标,地方政府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手段。在上一届政府执政的最后一年(2012年),各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仍然升多降少(10个升,4个降),地方投资冲动非常强烈。2013年新一届政府上任后,调高投资增速目标的地区(7个)仍多于下调地区(5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新一届中央政府开始淡化GDP政绩考核,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使得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调低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如图4所示,自2011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目标增速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2011~2014年分别为19.3%、19.5%、19.5%和18.4%,2014年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相对平稳。中西部地区在2012年调高投资目标增速后,2013年和2014年逐年调低,其中贵州、甘肃和新疆的投资目标增速大幅调低了5个百分点。

在2013年之前,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很少提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4年,由于中央非常重视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加上随着地方偿债高峰来临,部分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因而,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控增量、压存量”等措施化解债务风险。例如,湖南、陕西、贵州和等地区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吉林还提出要建立债务终身追责制度,建立长效风险控制机制。“化解过剩产能”也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的内容。例如,广东强化能耗、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江苏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为重点,采取差别化资源价格政策,调整产业准入标准,综合施策,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山东将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船舶行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地方炼油产能有较大提升化解。吉林认真落实全省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方案,逐步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存量产能,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改革支持力度。重庆提出到2015年,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产能规模基本合理,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到2018年,五大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得到全面化解。河北提出以“亮剑精神”化解过剩产能,2014年该地区拟淘汰的产能目标明显高于2013年,为此河北将GDP增长目标从2013年的9%调低至2014年的8%,同时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由2013年的20%调低至2014年的17%。

推进国企改革,搞活地方经济

各地区均将国企改革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内容,多数地区将其作为2014年工作的首要任务。梳理各地国企改革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分类监管。二是推动政企分开,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三是推进国企股份多元化、交叉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四是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探索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持股,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从各地国企改革的具体思路来看,江苏、浙江和福建等民营经济较发达地区更加强调现代企业制度,激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东三省)强调解决国企遗留问题,如加快政企、主辅分离,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部分地区为了将国企改革落到实处,增强了改革的可操作性。例如,陕西计划在3~5年内将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40%以上,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海南将推进海建集团与海宁公司、发展控股与水电集团的整合重组,推动莺歌海盐场转产开发;支持海南港航控股公司整合港口资源,优化功能配置。将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组建交通、旅游等行业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推进,放活农地经营权

各地的农地改革以确权为基础,探索多种途径放活农地经营权。多数地区继续推进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工作,以多种形式推动土地流转,尝试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

部分地区在土地流转方面加大试点,如湖南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民自建住房财产权和林权进行交易,以及申请抵押贷款的有效途径。福建推广经营权入股、经营权信托和土地托管等流转方式。河南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争取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租让结合、分阶段出让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北京市将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租赁制,提高工业用地效益等。

积极申请设立自贸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在上海自贸区示范效应的带动下,2014年各地申报设立自贸区的热情较高。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建立自贸区的地区有:河北曹妃甸自贸区、浙江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内蒙古满洲里自由贸易区(园)、天津自由贸易区、吉林自由贸易园区、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武汉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安徽、福建和广东等地区申请设立自贸区的工作也在筹划之中。

篇6

一、董事会应成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交叉点

公司治理与公司内部控制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上市公司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但如果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指引》的出台,使董事会成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交叉点,有利于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整体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一)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指引》指出,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中起核心作用的是董事会。具体表现在,董事会应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及其检查评价负责,董事会及其全体成员应保证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董事会应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监督,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予以改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制度的有效实施;董事会应对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予以指导,并审阅、检查监督部门提交的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检查监督中如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重大风险,应及时向董事会报告,经上海证券交易所认定后,董事会应及时公告;董事会应根据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及相关信息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董事会应在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同时,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等。

(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治理是解决委托—问题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上市公司存在两层委托—关系,即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关系、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实现科学决策、高效经营和有效控制。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董事的能力和董事会的效率,上市公司治理应重视发挥董事会的功能与作用,使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运行。内部控制是渗透企业各方面、各环节,融合企业人、财、物管理的系统工程,公司治理规范必须对内部控制的构建提出基本要求,从公司治理角度为董事会在公司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提供保证。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权力运行,强化监督约束,有力地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营运效率、保证资产安全、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检查监督中的核心作用

《指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规定主要包括:(1)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董事会及管理层应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监督,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2)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和行业特点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负责人的任免由董事会决定,并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其他内部控制检查监督人员配备则根据相关规定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3)应制定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办法。该办法至少包括如下内容:董事会或相关机构对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授权;公司各部门及下属机构对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配合义务;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项目、时间、程序及方法;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的方式;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相关责任的划分;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激励制度。(4)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制定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计划,并作为评价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依据。应将收购和出售资产、关联交易、从事衍生品交易、提供财务资助、为他人提供担保、募集资金使用、委托理财等重大事项作为内部控制检查监督计划的必备事项。(5)检查监督部门应在年度和半年度结束后向董事会提交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公司董事会可根据公司经营特点,制定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6)董事会应对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进行指导,并审阅检查监督部门提交的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的,可由审计委员会具体负责上述工作。(7)检查监督工作人员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应在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中据实反映,并在向董事会报告后进行追踪,以及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公司可将所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列为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项目。(8)检查监督部门的工作资料,包括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保存时间应不少于10年。

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上市公司完善内部管理,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需要结合上市公司业务特点及组织结构特点确定内部控制检查部门的设置。内部控制检察监督部门的设置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同时还应体现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笔者建议,以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专职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由内部审计人员担任专职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对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作出评价,并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减轻对企业的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必需的所有记录、信息将不受任何限制。根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使董事会具备决策和监管所需要的精力和能力。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内部审计委员会,直接向内部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计划、审计结果等进行复核,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这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工作范围不受管理当局的限制,并确保其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检查监督中的核心作用。

三、注册会计师需提高其执业水平

《指引》鼓励上市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协助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董事会在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同时,应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中的作用,注册会计师需提高其执业水平。

(一)向客户提供内部控制建议应以不影响其独立性为原则有观点认为,注册会计师必须与客户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持其独立性。笔者认为,向客户提供有关决策方面的建议与为客户作出决策存在着清晰的不同。注册会计师能够也应该向其客户提供会计及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议。1993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鉴证业务准则第2号——与企业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报告》(GAASNo.2)也没有在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竖起一道墙。因为拒绝向客户提供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议,既不利于客户利益,也不利于公众利益。长期以来,注册会计师一直在为上市公司提供会计和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议。

(二)应将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结合起来内部控制报告审计最终将成为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的固定内容,注册会计师应将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结合起来,研究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相互支持的方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例如,在确定财务报告审计程序的性质、审计范围和审计时间时,两种审计相互结合能够使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更加信赖。

(三)适当运用职业判断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内部控制报告审计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一项新业务,有些注册会计师不太愿意应用职业判断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这会使审计计划与特定客户财务报告中独特的风险和问题失去联系,使注册会计师成为审计程序的奴隶,注册会计师会因为在对寻找重大缺陷没有实质性帮助的控制测试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而增加审计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报告审计的效率与效果,要求注册会计师适当运用职业判断,而不是采用机械的方式。即内部控制报告审计以风险审计为基础,在实施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报告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有所侧重。注册会计师应合理运用职业判断来决定对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度,应开展哪些必要的测试来确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有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能合理确保财务报表不包含重大差错的证据。

四、政府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自1996年起,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法规。从法律法规所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广度来看,我国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正不断成熟完善。但从《指引》的具体实施来看,还需要实施细则来完善其可操作性。如《指引》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应参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但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统一、公认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都缺乏明确的标准。

篇7

如何封顶呢?法国政府公布的“薪酬框架管理政策”规定,国企高管年薪最高为45万欧元,即法国最低工资的27.5倍。该规定适用于由法国政府掌控大部分股权的企业的现任及新任高管。45万欧元,约相当于450万元人民帀,似乎并不算低,但此数是在法国国民收入相对较高水平下计算出来的,其约束之关键词是:不高于最低工资的27.5倍。

按照“不高于最低工资的27.5倍”计算,中国国企高管该拿多少年薪呢?我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尽相同,以全国最高的上海为例,上海职工最低月工资为1450元,有人依此推算,参照法国的标准,中国国企高管年薪最多不应超过48万元。

年薪不超过48万元!好家伙,这标准低得让人吃惊!或者反过来说,按照这一标准,中国国企高管的年薪高得让人吃惊!日前,中海油2011年年报披露,其公司高管“平均薪酬”为460.5万元!“平均”即如此,老总该如何!在我国,国企高管年薪动辄上百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已不稀奇,这还不包括数不清道不明的各种开支报销、明补暗补!

国企高管为何能拿天价年薪呢?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是,与国际接轨。是的,倘若与美国华尔街那些大老板们“接轨”的话,人家动辄年薪就是上千万甚至数千万美元!这么一比,咱每年也就拿区区几十万美元,算得了什么呢?已经是很低很低的了!

能这么比吗?恐怕不能吧!原因之一,市场环境不可比。华尔街老板们拿得再多,那是他们公司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以经营业绩挣来的。我们的国企呢?电力、通讯、石油、石化,还有银行、保险、证券,有多少靠的不是制度性垄断?有多少靠的不是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有多少参与了真正的完全的市场竞争?这能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西方企业相比吗?

原因之二,经营机制不可比。华尔街那些职业经理人们,大都是从埋头苦干的小职员一级级台阶筛选上来的,那可是全凭自己本事打拼出来的。我们的国企高管呢?差不多都是行政任命的吧?昨天,或许您还是某部、某省或某局、某委国家干部,一纸公文,今朝,您立即成了某某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这样的事,不是随时都在发生吗?虽然无可否认,确实也有靠经营业绩打拼出来的,但那能占多大比例呢?国企高管既有着官员、半官员的身份,又从事着几乎不担风险的工作,还每年拿着那么高的年薪,这能让老百姓服气,能让他们不议论纷纷吗?

国务院日前了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实践证明,不讲道德和不讲公平正义的经济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既然资本主义的法国都可以对国企高管年薪封顶,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有人担心,一旦限制高管薪酬,会引起这些人强烈不满,要么,被外企挖走了;要么,拍拍屁股走人了。此种担心,纯属多余,不信您就限制一下试试,离职者绝不会超过十分之一!毕竟,国企高管这么一块又实惠又有地位又没多大风险的肥肉,正有相当多的人在眼巴巴盯着呢。

詹国枢

篇8

据报道:2010年农民工工资上涨约为30%~40%。未来五年,底层农民工的工资年均增速将在20%以上。来自日本的预测显示,2023年时中国劳工工资水平就会超过日本,而美国预计这一时间会进一步提前。

不仅仅是工资,节假日的加班费、社保缴费、职工福利、职工培训开支等等,一系列涉及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成本都将出现势不可挡的全面上涨,且具备相当的持续性。“民工荒”代替“民工潮”汹涌来袭,这里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人口红利”的枯竭和“人口负债”的到来。

笔者认为,中国已然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并将在四个方面――潜在增速下降、通胀中枢上移、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速度放缓――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模仿已入末路

中国大部分企业所仰仗的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从2007年起,中国制造业工人小时报酬开始大幅超越泰国、越南、墨西哥等主要竞争对手。当年低端制造业从“亚洲四小龙”转移至中国,如今这一幕正在重演,不过这次是从中国转向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由此,国内基于大规模制造,以及模仿基础上的低价格竞争已经步入了末路。

“微笑曲线”告诉我们,靠技术和专利或者靠品牌和服务均能取得高收益,而组装和制造只能处于最低端的一环。对前者而言,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善于创新和确立新规则的苹果公司,而日系和德系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专业化及精良的产品,品牌和服务之强仍能使其获得不逊于前者的高收益。

那么国内企业的出路何在?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增长支撑是不同的。从经济贡献讲,是从要素积累走向集约管理,再从集约管理走向知识创新。所主导的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从农业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过程。而总的趋势是不依赖于劳动力数量,而是通过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以及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其生产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高达70%~80%。

转型时不我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预期降至7.5%,是七年来首度调低。就此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别说明,此举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而做出的合理调整。7.5%,体现了管理层对于中国经济继续“软着陆”的预期,但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平稳过渡期的2011年,已经成功证明中国经济可以通过主动减速来改善经济内生性活力。这一明确信号体现了政府调整结构的决心。

篇9

新一届省政府面临“大考”

2008年是吉林省政府换届之年。新一届省政府班子上任伊始,无疑将在今后五年发展中面对诸多挑战,可谓任重道远:一是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讲发展就要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当前,吉林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强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完成工业化的前提。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暴露的很突出问题就是基础产业不稳固,基础设施不健全。因此,要保证快速发展,就必须把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搞上去。同时,在国企改革问题上,亟需制定和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尽可能化解社会矛盾,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三农”问题还远未解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立现代农业。张凤春代表认为,尽管卖粮难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温饱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农业的低水平、农民收入相对较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不稳定等问题的存在,说明我省农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真正达到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目标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三是破解科教兴省这个难题。目前全省上下都有这样的共识: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依靠教育。虽然过去我省曾提出科教兴省、县域突破、开放带动和人才兴业的战略,但科教兴省至今并没有完全破题。如怎样形成高端产业,如何搞好技术创新,如何使科技教育深入到经济领域、社会事业领域等等;四是生态环境问题要引起高度关注,节能减排任务繁重;五是民生问题需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并且要根据我省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步解决历史欠账。

尽管振兴吉林所面临的问题重重,但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吉林省整盘棋已经活起来了。王民代表认为,和前些年比较,面对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新一届省政府完全可以表现得更从容、更自信、更周详。

加快发展已形成共识

吉林省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富民强省和构建和谐吉林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发展。盘点我省经济发展现状,王丽影代表认为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突出了工业化和投资拉动;发展成果正惠及百姓生活。针对今后的工作部署,她建议省政府:一是要积极培育、搞活和壮大我省的资本市场。当前我省发展的主要瓶颈仍然是资金不足和资本不活的问题。要重视省内资本市场的培育,如中介、咨询、担保、投融资组织的设立和有效运作,快速地、高质量地组织企业上市。二是企业的成长需要外部环境的“风调雨顺”,要下功夫营造适宜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要注意防止和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个别地方出现的依赖上面支持,自身努力不够和只图形式而不求实际效果的问题。四是要着力培养人民勤奋创业的精神,学会创业的本领,穷则思变,富则思进。

多年来,国企改革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过去的五年中,通过实施国企改革攻坚,使全省90%以上的企业完成了改制,而且改得比较彻底,使我省工业走出了最困难的时期,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明显提高,一些行业有了新的发展。“要保持这种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就必须继续加快发展,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祝业精代表建议我省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强省内乃至东北区域内的经济协作,实现人才、资源互补,共同发展。高继泰代表建议新一届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发达省份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全力跟上全国经济发展的大节奏,确保我省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稳步进位、升级。“吉林经济到了大发展、快发展时期。”黄文华代表说,谋划未来,要在以往的发展思路基础上,坚持扩大开放。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情况下,要继续坚持工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拉动,坚持走工业化、城市化道路。政府要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创造性地制定与国家政策配套的地方政策,尽量减少环节,简化程序,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努力保持我省来之不易的高增长势头。在强调投资增长的同时,他建议省政府要注意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如何发挥中小企业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是代表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孙金宝代表建议省政府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抓好大项目、大企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省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整合、积聚中小企业,加强政策性和行业性的指导,促使形成有规模的行业集群和集团,实现资源共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对全省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转变政府职能绝非空话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六项工作、八项重点任务,都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省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关键是抓好落实,不要让群众的期待落空。”高继泰代表认为,过去五年政府在职能转变上取得一些成效,作风越来越务实,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今后仍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上下真功夫,突出解决转变工作作风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质量,把我们的政府打造得更加廉洁、高效,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篇10

近日,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央已明确决定国有资产划拨社保,且成立了部际工作小组,并已进入实施过程。但在当晚,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澄清,称方案正在研究中,还未进入实施阶段。

财政部5月8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数据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因素后社保基金收不抵支,而且缺口越来越大。社保基金收入43088.07亿元,支出38463.97亿元,剔除9741.75亿元的财政补贴,社保基金“亏空”5117.65亿元。其中,2015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剔除财政补贴后,总收入减去总支出,“亏空”3115.33亿元。

更加严重的是,与前几年相比,缺口“越张越大”。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剔除财政补贴后,当期保险费收入与支出相减,“亏空”3024.87亿元,比2014年的收支差1563亿元显著扩大。2013年剔除财政补贴后,“亏空”仅为959亿元。而在2012年,这一指标还为正值:2012年保险费收入15027亿元,本年支出13948亿元,收支相减余额为1079亿元。

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在2013年底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报告预测,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职工养老保险将收不抵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4月消息,目前“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这一工作正由财政部牵头,国资委、人社部、社保基金理事会、证监会等部门共同推进参加,相关部门已成立了专题工作组,建立了工作机制。

链接

解读

国资充实社保十年未果

【本刊综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有划拨国有资产充实养老金的提议。而且在近十年里,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通过划拨国有资产,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但都未落实。财政部学者称,社保欠账多、窟窿大,影响财政收支平衡,所以拿国资作价是一个必然得选择,没有别的途径。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表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得比较晚,在1997年以前,职工没有养老保险交费,从而造成了后代人必须提高缴费率,来补充‘老人’未交费造成的缺口。”但是,这些职工没有缴的费用留在了国企,扩大了国有企业的资本积累。因此,划一部分国有资产存量,填补历史上没缴养老金的窟窿是合理的。在此基础之上,有条件适时降低社会保险的费率,减轻“新人”的缴费负担。而且“划拨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适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