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27 14:1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学习方法

篇1

关键词课堂 大学生 知识 实践创新 学习方法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

篇2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新生;学习方法

“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症”是指大学新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而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大学辅导员的引导教育对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中学的不同,从而导致一部分大学新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而出现各种问题。大学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往往偏向于德育,而忽视对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大学辅导员应加强对大学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症”的原因

受中学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大学新生一时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加上缺少合适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率低,出现“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大学课堂与中学课堂的差异性

在中学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较少。课堂上的互动性较差,每个学生有自己固定的座位,与班上其他同学交流较少。中学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以高考大纲为准,教师教课以大纲的知识点为主,对每个知识点的讲授都非常详细,课堂进度比较慢。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少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在大学课堂,教师多采用开放式教学。教师只对课程进行简单介绍,不再像高中教师那样对每个知识点都做深入讲解。另外,大学开设的课程较多,课堂信息量大。受课时限制,教师的讲课进度较快。大学课堂的互动性也很强,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可以随时交流。大学教材相对高中教材而言,内容专业性强,比较抽象、枯燥,所以,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较少,大部分要靠学生自主学习,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学习难度。考试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

2.任课老师重知识讲授,轻方法传授

大学教师与高中教师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教师只负责自己所担任课程的讲授,平时与学生沟通较少。 相比而言,高中教师更像是一个“保姆”,整天跟在学生后面督促学习,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知识,还在课下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这样,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致使大学新生很难适应大学教师的讲课方法,而大多数任课教师侧重于专业课程的系统讲授,忽视了对本科课程学习方法的讲解。因此,如何学习各门课程成了困扰大学新生的一大难题。

3.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学习方法的忽视

大学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一些不适应。而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大学辅导员普遍会对学生讲授大学与中学生活环境的差异,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角色转变、校规校纪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却往往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4.大学新生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学阶段是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刚从高考压力下解放出来的大学新生而言,大学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由于大学期间的学习时间安排相对自由,不少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恋爱中不能自拔,甚至经常出现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一些学生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或专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再加上大学课程专业性强,学生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感觉学业越来越难,便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症”的表现

1.失去“优生”效应,产生心理落差

对能考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中学阶段大都是学校里的佼佼者。进入大学,他们仍旧保持着这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发现大学里和自己一样优秀的同学有很多,甚至有许多比自己优秀得多。自己在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相貌气质、人际交往、才艺特长等方面处处不如人,由原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王子”变成了“丑小鸭”。这样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进而产生自卑、失落、自暴自弃的心理,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

2.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生活消沉

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但他们真正进入大学,面对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在学习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容易暂时失去学业压力和学习目标,对将来的就业前景也不清楚,于是陷入空虚、迷茫。特别是新生看到周围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将自己的大量时间用于上网、玩游戏、谈恋爱,便随波逐流,在娱乐休闲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业。

3.不重视专业学习,求职前景不佳

许多大学新生因为就读的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再加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特点、就业前景等缺乏了解,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进而造成学习兴趣下降,忽视对专业课的学习。

三、大学辅导员对新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策略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辅导员除了肩负着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还在对大学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学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向新生系统介绍所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发展现状和前景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许多新生因为专业不理想而缺乏学习兴趣。辅导员应针对学生要求,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系统地讲授所学专业的特点、发展现状和前景等,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深入了解。这样,辅导员才能够在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消除迷茫心态,进而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专业课的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大学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便让新生对大学学习有充分的了解

大学的课程与中学的不同,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而陷入迷茫状态。辅导员应邀请专业教师开展系列讲座,让学生了解大学课程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点,避免因不了解而陷入迷茫的现象。

3.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向新生系统讲授各门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辅导员应在开学初期及时与各专业课教师沟通,将学生的困惑告知专业教师,让各任课教师在开始讲授专业课前,先对该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进行简单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始该课程的学习。

4.利用榜样效应,让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生向新生介绍学习经验

辅导员可以联系学习成绩优异的高年级学生,让他们将自己实践过的学习方法介绍给新生。一般来说,学长的经验可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新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与学长建立联系,加强沟通。

综上所述,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而学习方法指导更是其重要内容。因此,大学辅导员应结合新生特点,开展一系列学习方法指导工作,帮助新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最终,帮助学生走出迷茫、消除困惑,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到自己新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洪旭斌.从辅导员角度谈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J].今日科苑,2008,(18).

[2]郏旭伟.简析大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及解决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1,(2).

[3]童乐廷.加强方法引导 激发学习热情——浅析高校大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激发[J].赤峰学院学报,2008,(4).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倦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10-2

本文结合调查结果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缓解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倦怠状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学习现状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增长,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态度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新特点。如大学生迷恋游戏、网络,逃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大部分来自乡镇,农村,的学生为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占用上课时间打工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学习倦怠现象的出现,造成学习质量的下滑,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定义及表现

学习倦怠的研究是在职业倦怠基础上开始研究的。因此,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是套用“倦怠”的概念,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关系冷漠疏远,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几个阶段

魏婷在“大学生学习倦怠初探”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形成是身心能量逐渐被耗尽的表现,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甜蜜期(大一开始时期)

2.资源耗竭期(大一下学期――大三上学期)

3.危机期(大三下学期――大四毕业)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查阅了与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倦怠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的研究,形成《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选取了吉林农业大学共300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91份有效率为97%。在300名被调查者中,男生132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4%,女168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6%;大一学生100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3.33%,大二学生80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6.67%,大三学生80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6.67%,大四及以上学生50名,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6.67%;从被调查者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的统计中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的覆盖面较广,调查结果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中,发现以下几点较为突出的问题:(1)大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功利性;(2)近半数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较低;(3)就业压力过大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特别复杂,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从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三个层面来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

(一)个人因素

1.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献身科学、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谋求好工作等。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四成被调查者从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毕业后谋求一份好的工作,其次是实现家庭的愿望,回报父母,占两成,而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所占比例最小,仅为一成。

2.专业兴趣。大学学习实质上是专业科目的学习,专业性不只决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还会进一步影响甚至决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杨丽娴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去染发动力、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负相关,即大学生的专业承诺越高,学习倦怠则越低。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学生的专业选择都是由家长或老师代劳的,他们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并不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特色及前景,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适合什么专业,或未被所报专业录取而调剂到另一个无认知的专业。从而导致进入大学后,丧失学习兴趣,荒废学业。

3.性格因素。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倦怠与还自身的人格特征有较大关联。

(二)学校因素

1.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狭义上被定义为校园内部环境;广义的学习环境包括社会、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和谐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是促使大学生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之一。目前学校的学习环境虽然已经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但这种学习环境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从而影响了后者学生学习的情绪,造成他们对大学生活感到失望,产生了对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倦怠的心理。

2.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失调是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学校园里,同伴关系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在人际冲突中体验到挫折、失望、沮丧等情绪的大学生,情绪低落,对自我评价的判断出现偏差,从而导致逃避学习、缺乏学习动力的行为出现。

(三)社会因素

在这里我们提出的社会因素主要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农业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速增多,造成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为获得毕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得不将精力投入到各种形式的考证、培训之中,从而无心学习学校的专业课,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引导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发动和维持学习的心理倾向,它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脑海中的反映,对学习活动有发动和维持的动力作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习动机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状态,而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学习动机由学习的内部需求和学习的外部诱因共同构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消除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短视和狭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进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和时代的、紧迫感,使其能够继续保持对学习热情,能够站在民族、社会、时代的高度,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认识学习的意义,为其学习活动找到新的强有力的动力,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心态。

2.指导学生走出专业困境,让学习变为兴趣。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是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不了解自身的特点与爱好,也没有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到了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才发现所学的并非是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又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对所学专业产生抵触、腻烦情绪,学习兴趣下降,陷入专业学习的困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可以使学生意志变的顽强,学习时心情轻松、愉快,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动力和倦怠的心理。

对于这类学生,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育,引导和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包括本专业的特点及未来发展前景,该专业从业人员的预期发展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该专业的学习方法等等,使学生明确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并结合自身特点,确定努力方向,增强专业归属感,进而提高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如果符合转换专业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批准此类学生经过考核换专业,促进学生专业特长最大程度的发展。然而,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转换专业的可行性是十分有限的,对于不能换专业的学生,应帮助他们分析自身的特点,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学生理想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景趋势的介绍,让学生明确从事某类职业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和行为特点,避免他们由于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而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外的事情上而荒废学业。

(二)关注心理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抵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大学生处在青年初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临现实问题时,心理冲突经常发生。高校应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不同年学生处在不同阶段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增强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形成坚强、乐观的意志品质。

另外,社会因素也占有一定的影响力。从根本上讲,大学生在校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是为了毕业后能选择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的就业岗位,在完成自我实现的同时,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不再做更多的关于学生就业指导的分析,但希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

五、结论

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倦怠反映了大学生消极的学习状态。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策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走出专业困境,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抵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以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促进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Maslach C,Jackson S.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 of Occuopational Behaviour,1981,(2).

[2]贾晓波,陈凤荣.工作倦怠的测量及其干预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1):55一60.

[3]杨柏芳.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7,(9):8一9.

[4]MeierSF,SehmeekRR. TheBurnedout College Student:ADe-

seriptiveProfile[J].Journal of CollegeStudentPersonal,1985,(l).

篇4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英语学习 现状 应对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交流任务,社会因此对当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我们在提高业务水平、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实践各种教学理论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探析,并加以正确引导,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取得更大进步,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

本次问卷调查选定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南阳理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和商丘师院六所不同类型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学生共计6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选取理由是:英语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大一和大二是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学习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经历了高考,刚刚进入大学,对于中学和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差别感受最深刻,而大二学生学习了一年英语之后,对英语学习的体会更全面准确。这种调查对象选取主要考虑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全面性和真实性。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的方式是问卷和座谈,于2009年3月至9月在六所高校同步进行,由各高校英语任课教师发给学生填写表格进行。一共向学生发出6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76份。座谈由任课教师挑出不同成绩段的100名学生,师生双方围绕非英语专业英语学习的目的、态度、兴趣及动机方面进行交谈并记录整理。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问卷调研和座谈资料的整理,以及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我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英语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纯。

社会心理学者Krech,Crutchfield & Ballachey认为态度是对于社会事物的一种持久的、正面的或负面的评价、感觉、支持或反对的行动倾向体系。态度是一种不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内部行为,但是,态度对于人的行为有影响,通过观察人的外部的、习惯的行为方式,可以推测到人的态度(Ajzen,1988;Baker,1992)。Gardner & Lambert (1959,1972)的动机社会行为模式确定了两种形式的动机:工具型动机(渴望通过外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得到实际的经济好处)和综合型动机(希望成为语言社会的一个成员)。

通过整理六所高校学生问卷与座谈资料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不端正导致了学习动机的不纯正。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校课程设置要求”;次之为“工作单位对于四、六级证书的要求”和“个人喜好英语”;还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动机模糊不清。这说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学校专业设置要求外,更倾向于工具型动机(渴望通过外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得到实际的经济好处),符合Gardner二语学习动机三种成分中的“学习对于所学的知识时的渴望”的很少。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也表现为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2.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不占多数,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不占多数,大多数学生处在有些许兴趣和兴趣一般之间。由此可以看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浓是英语教学中的很大障碍,若总是抱着一种应付课堂的态度,在课堂上“人在曹营心在汉”,根本就不会真正参与到教师的讲解和互动中。因此,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保持这种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3.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在我国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习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对当前我国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此,深化对它的研究,明确其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自主学习的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从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分析,学生英语学习的计划性不够;缺乏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缺乏主动调控学习进度的意识和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变学习被动为主动;确立英语自主学习目标。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正确指导也是分不开的。

4.有效运用各种辅助设备和学习资料的能力较低。

在科技和信息发达的今天,许多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和学习资料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学习空间。但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互联网来帮助自己学习英语,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是收看英语类的电影或听英语歌曲,只有个别学生会把学习光盘用互联网认真学习或者收看英语方面的视频或演讲;或者是把相关的英语材料下载到自己的随身听里,能坚持用收音机来收听英语新闻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学生的辅助资料绝大部分是四、六级考试方面的词典、真题或模拟试卷,还有几乎人手一本的教参书。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它需要平时的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积累,但学生除了考前的速成学习外,很少有人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教材中遇到的问题总是依赖参考书解决,很少会真正思考自己问题的根源进而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有效运用各种辅助设备和学习资料的能力较低也是我们英语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应对方法

1.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习动机。

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渴望通过外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得到实际的经济好处还是希望成为语言社会的一个成员,然后再确定他们的具体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满足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语言利用价值。

2.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有成功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有“情”,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其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最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明确辅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料。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向他们推荐对英语学习有帮助的网址、收音机频道和学习资料,更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参书,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英语学习贵在平时知识的积累,而不是考试前的速成。只有真正把辅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料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才会对学习真正有帮助。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方面。在关注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新认识教师角色,用现代教学理论,充实现代英语教学课堂;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利用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一定量的自主学习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课外学习英语的环境,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为民.谈“讨论式教育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篇5

关键词:大学生;书法学习;方法;漫谈

字如其人,每个大学生都想练一笔好字,那如何练字呢?古往今来的书法家总结出练字最有效的方法是临摹字帖,书法的继承与创新均在临摹字帖的基础上实现的,本文试图从如何选帖、如何利用字帖、如何走出字帖三方面谈一下学习书法的方法。

一、慎重选择字帖

选择什么样的字帖作为范本,这是初学书法首先面临的问题。选帖很重要,如果选帖不当,不但影响进步,而且会破坏练字的热情。

选帖原则有三:一是自己要喜欢,如果买一本字帖,连自己都不喜欢,就不会有热情去练习,更谈不上进步;二是要适合自己笔路,这样的字帖临摹起来会倍感亲切,更容易入帖;三是要选择比较公认的优秀范本,选帖时,若自己拿不准主意,可向周围内行的同学、老师请教。

二、善于利用字帖

(一)利用字帖三部曲――读帖、摹帖与临帖

读帖,是指在临摹之前或者临摹之余,对字帖仔细的研究和思索。读帖时,要求对字帖的笔画特点、结构安排、章法布局以至气韵风格等,都要做精细的观察分析,并加深理解,加强视觉记忆,直至做到心中有“数”。读帖并不是大声朗读字帖,而是为临摹做准备,选择了一本字帖,一般都要先仔细地观察、揣摩、思考,而不是急于去临摹。同时,读帖还能提高人的欣赏水平,读一本好帖,就像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能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摹帖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描摹,如近年来书法教学中采用的描红,有时也有描蓝、描绿等;另一种是影摹,即用一张比较透明的纸覆在字帖上(包括硬笔书法),依据透过来的笔画轨迹认真描写。还有一种是双勾填墨法,强调尽量一笔填充完成,不能反复描摹补充,摹帖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掌握原帖的笔画位置,矫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完全接受范帖的约束。

临帖,就是把帖放在面前对照着写。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入帖,意即写出的字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形神兼备。临帖不像摹帖,亦步亦趋地描摹原帖,而是加入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情,用笔的轻重缓急,笔画之间的连带、呼应关系,以及整个字给人的总体感受等,都可融入自己的理解。因此,临帖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得到原帖的神韵。

(二)学书三到---眼到、手到与心到

在读帖、摹帖和临帖三者中,临帖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临写时一定要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就是多观察。观察到了才可能被临写出来。因此,观察在临帖中是第一要务。每一笔画的起笔位置、收笔位置、长短、角度、弧度、粗细,以及笔画之间、结构单位之间的呼应等,都要做非常细致的观察。唐孙过庭曾说,“察之者尚精”,即是对临帖观察的要求,要达到精微的程度。举例说明,我们在临写《兰亭序》里的“左”、“右”两个字时,虽然都是左上包右下结构,但在写法上大相径庭,“左”字横短撇长,“右”字横长撇短。真可谓结字真奇妙,不看不知道。

手到,就是多动手,将观察到的用笔或结字特征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这也是学习书法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孙过庭又说,“拟之者贵似”,这是对临帖动手的要求,也就是说越像越好。

心到,就是多思考,多比较,最好做到举一反三。我们看到“左”、“右”两个字的字形差异后,经过认真临摹写得很像了,但聪明的人往往不满足于此,他还要进一步深究,为什么相同结构字形却相差很大?由此他会发现“有”、“布”、“龙”、“在”等一类字的写法。

(三)学书三定---定师、定时与定量

现代著名书法家白蕉说,学书应有三定:定师、定时、定量。

定师,即选定一本帖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专心揣摩临写,不要浅尝辄止,见异思迁,朝欧暮柳,否则难见成效。定时,即每天都最好定一个时间来练字,或早上,或中午,或晚上。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固定的时间不一定都能保证得了,但是应该保证每天都要练习,有时间则长,无时间则短,不可间断,这样既有利于书法学习,又能磨练意志。定量,即每天给自己定一下学习的任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贪多,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三、勇于走出字帖

篇6

音乐是通过乐音的组合来表现人们内心情感和生活的艺术。欣赏好的音乐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还能拓展大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激发大学生的艺术情感。音乐欣赏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是歌曲,也可以是器乐曲。音乐欣赏是促进高校音乐教育达到美育之功能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音乐欣赏成为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高校已将音乐欣赏纳入到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只注重形式,音乐教师没有按照音乐欣赏课的特点进行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就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修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

音乐欣赏不像其它课程,尤其独特性,可以通过视、唱、听等多种手段活跃音乐欣赏课堂气氛,让大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音乐,在引导过程中融入对音乐背景知识、音乐基本常识的介绍,多角度分析音乐作品。从音乐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审美取向;从音乐的特征及形成;从不同时期音乐创作的风格、流派以及其它相关的艺术门类等方面欣赏音乐,使大学生们在轻松欣赏音乐,陶冶情操的同时,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大学生文化底蕴。

二、教学内容要结合大学生的口味

大学生追求时尚,喜欢现代的流行音乐,这是他们所处年龄段的自然选择。但是,在高校中开展音乐欣赏课不是上娱乐课,还担负着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的重任。如何既能保持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对音乐教师有很高的要求。音乐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音乐文化修养,而且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与时俱进。教学活动中选择的乐曲要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需要,有一定影响力,包括古今中外各个时期以及各种形式的声乐、器乐经典作品。

三、积极开展课外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篇7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能够和谐地将学习者的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融为一体。舞蹈理论知识是能够指导舞蹈实践的专业知识,学好舞蹈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及运用舞蹈的肢体语言,对更好地演绎舞蹈有着重要意义。参与式教学方法能满足不同背景学习者的多种需求,通过内外的激励,使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实现教学目的。

二、舞蹈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的良好环境下,更多的综合类高校开设了舞蹈专业,但在生源招收方面与舞蹈专业院校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由两部分生源构成,即招收了少量艺校专业舞蹈生源的同时,也招收了大量普通高中毕业的舞蹈生源。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经历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对舞蹈理论课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差距。专业舞蹈生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训练专业与演出排练上,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尚浅,且学习兴趣不高;而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经历过寒窗苦读,虽然对理论知识与授课方式的与接受程度较快,但是对专业内容相对陌生,所以种种的客观因素造成了两类学生群体的学习进度不统一与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建议舞蹈理论课程应借鉴参与式教学法中互换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改变以往单一的主动教学方式,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学习,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各抒己见的发言机会,让学生从单纯的聆听者成为理论的讲授者。

三、舞蹈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善

当前国内舞蹈理论课程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便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进了多媒体授课方式,学生对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仍然不感兴趣。因此,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建议舞蹈理论课程应借鉴参与式教学法中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改变传统课堂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师生之间没有或很少互动的教学现状,向多向互动,双向交流的师生交流方式转换,并且打破学生为各个学习个体,彼此独立的学习方式,试图通过组成若干个学习组,成员相互合作的方式,让教师在专业技能传授之时,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问回答能力、分析辨析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四、舞蹈理论课堂教学环境改变

舞蹈的物质载体是人体本身,也就是说舞蹈是一门身体力行的学科,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良好地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舞蹈这门艺术学科。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室环境与教学氛围的原因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相结合进行授课。在传统舞蹈理论课程中教室分配曾出现单一安排现象,以《芭蕾舞教学法》这门理论课程为例,如果仅在文化课教室授课,教师就会因为空间小而受到局限性不能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演示;相反,如果仅在专业课教室进行授课,就会因为没有多媒体而无法详细地讲解理论课知识;再如舞蹈学生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导致其对理论课的不重视。由于人的精力与耐力是有限度的,所以学生在耗费大量的精力上完专业课后,很难再集中注意力上理论课。如果教师采取传统课程中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通常的反馈方式就是蒙头大睡,或学期末想尽办法划重点以期通过考试。因此,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建议舞蹈理论课程应借鉴参与式教学法中感染式的教学方式,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以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昏昏欲睡的学生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并创造一个学生和教师共处的、和谐热闹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篇8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管理;交流沟通

高校辅导员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树立责任感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人本管理思想;掌握学生信息,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是班主任工作中必须贯彻实施的几个方面。下面就结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对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探讨。

1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树立强烈的责任感

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核心力量,首先应该具备强大的责任意识,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工作方法,提升自身素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各种社会风气和思潮的影响。加之,大学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学习的困惑与迷茫,人生目标的缺失,个人发展前途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辅导员就要承担起引导,督促的作用,让大学生在迷茫的路上找到方向,找到合适的自我定位。而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可能需要辅导员与之进行单独对话,这些工作的成效和坚持在很大程度上要求着辅导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辅导员思想进步,品德高尚,言行一致,知识渊博,要求严格而又平易近人,尊重学生人格,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榜样,才能有威信,所做的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2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看似轻松,实则繁琐。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日常生活动态,家庭变故,奖助评的推选都需要班主任带领班干部逐一展开并作出有效对策。这些纷杂的工作或许有时候会集中到同一个时间段进行,能否用清晰的工作思路和高效的方法去准备和执行,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学生排忧解难,能否做到公平公正等跟学生息息相关的利益。比如:在推选助学金获得者的时候,家庭出现变故但之前并不在贫困库里的同学,辅导员需要及时了解家庭情况,确定突发事故的等级,来决定能否为该生争取到相应的国家资助。而对于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等等荣誉推选的流程方法上更需要制定一个稳妥有效的方法,保证让优秀的同学得到相应的荣誉,同时又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3走进学生生活,增加感情交流

与人为善,和睦共处,平等交流,这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流和完成工作的有效沟通技巧。而在辅导员和学生的相处之上也颇有良效。所有工作开展都应该建立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而高质量的工作效果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也要求着辅导员极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很好地帮助辅导员管理班级。大学生普遍是离开家,独自在外求学,因此难免会对新的环境产生不适应,那么,作为辅导员,就要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新的环境,尽快适应环境。新的学习要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大学生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方面难免会有差异,辅导员在处理这方面事务时,就要引导学生求大同,存小异,允许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辅导员要善于倾听,真正了解事情的缘由前后,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辅导员,要经常走访学生宿舍,和学生促膝谈心,了解学生课内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另外,辅导员需要经常到教室去检查到课情况和听课质量,因为这不仅能督促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更能让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走得更近,让学生看到班主任在时刻关注着自己,并不是有些学生认为的那样,一个学期见不到辅导员几面。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辅导员由领导者变成了指导者、朋友和知己。

4定期举办联谊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互相交流

在过去的几个学年当中,我们班级定期举办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间感情和默契的活动,比如:集体春游,野营,滑雪等等。还曾举办过金融知识有奖精彩大赛,拔河比赛等等活动。这些看似简单轻松的活动,实则给学生提供了很宽广的平台,使得学生的特长都有地方施展。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让学生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团队凝聚力更强。在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劳逸结合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另外,我们还经常同兄弟班级举办联谊活动,比如元旦晚会,歌唱比赛等等,这些也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同其他班级的同学接触交流,结实更多的朋友。

5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学生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通过电话、微信、QQ等聊天工具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与联系、与家长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交流沟通更能了解学生,从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结合平时发现的问题及时和家长联系,对家长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介绍一些教育学生的方法、经验。比如:进入大学后学生对学习有了一定的放松,把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打游戏、谈恋爱上及社交方面,有些同学成谜于网络游戏当中,放松了学习。发现这类错误不要直接指出,而要引导同学自己发现他的危害,必要时可以缩小范围,这样可以养成学生发现问题习惯。在生活上也要多关心他们,求家长不要太宠着他们,培养他们进入社会的能力,要让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锻炼。因为一个孩子缺少了因有的生存能力和应急能力这将影响到他们的将来。将一个班从大一带到大四,对辅导员的工作总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总的来说,一个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能让班级凝聚在一起,学生都能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好的安排和计划的能力。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多为他们着想,兢兢业业完成院校安排的各项学生工作,总能让自己更加有成就感,让学生能在大学生活中不留遗憾。

[参考文献]

[1]郑向光.当代90后大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2,(12):178~179.

篇9

【关键词】市场需求;学生自身问题;就业困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入学率急速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和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我院的岗位调查书籍,针对财管管理专业现状进行一下分析:社会上普遍缺乏综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我国目前拥有的会计系列人员中,20%为中专学历,20%为大专学历,10.5%为大学本科,硕士以上学历不足0.5%,目前还有49%的人员根本无相应的正规学历。55%用人单位普遍欢迎使用本科生,20%的单位喜欢用大专生,17%的用人单位喜欢用硕士生,5%的用人单位需要中专生。由此可见,低学历的人才供大于求,高学历人才供不应求,一般性人才供大于求,高素质复合型财管管理人员供不应求。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大有可为,本科生的培养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的紧缺人才,而财务总监被受访企业列为最急需的6大财会人才之一。由于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旺盛需求,导致该专业设置数量和学生培养规模的成倍增加。[1]虽然现在财会类学生就业还不错,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也要分析存在或者不存在在我们身上的一些现状,发现它,正视它,改正它,从而保证高就业率的持久不衰。

一、学生自身问题

大多数学生自身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对用人市场需求和市场行情不够了解。大学生有个现状困境:论学术,不及研究生和博士。论实际动手能力,不如职校学生。现在甚至出现职校学生就业岗位,工资比大学本科生低的情况。“蓝领”就业明显好于“白领”。而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他们认为自身受到过高等教育,理应从事一些比较体面,工资也比较可观的工作。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从事一些比较脏,累的工作。从我系(财会系)学生实际情况来说,学生就业一般不会从事一些很重体力的工作,但是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一,有很严重的“恋成都”情结。比如邮政储蓄银行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三州等偏远地区尽管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进,对于学生人生职业发展也有更多机会和可能性。一些二级城市对大学生的重视和培养也远远但是大多数学生不愿去。据我私下了解:大多数学生还是把留在成都工作作为择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使他回到他家乡工作能够有个非常好的工作,学生仍愿意在成都做一个相对而言不那么好的工作。二,对起薪要求有些偏高。有些工作岗位可能起薪不高,但是发展前景可观,学生有时候看不到这么远,从而放弃这些岗位。还有部分学生眼光过于高,认为4,5千仍旧属于低薪工作。三,“学而优则仕”,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有些学生会有只当公务员,只进事业单位的想法。公务员考试早已成为社会的一个“香饽饽”。每年不少人为了为数不多的岗位争得头破血流。学生应正视这个问题,多渠道就业而不是仅仅盯着公务员这些职业。能考上固然好,考不上,就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就得去考虑其他工作。

二、从市场需求而言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早已不稀罕。市场有限,很多用人岗位逐渐开始出现饱和状态。有些单位也有返聘退休人员现象出现,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2]。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偏向于招聘有经验,有特长,能吃苦的人。用人单位不愿意花时间去培养一个新生,他们更乐于招聘一个能够直接上手的熟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好一点的单位一般都要求研究生或者以上学历,他们考察人才的标准也更全面:综合素质,能力,品德等,甚至有些用人单位为员工的身高,外表等也提出要求。部分用人单位反映对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不太满意,忠诚度,对企业文化和精神的认可度,吃苦耐劳精神可以再提高一些。在培养同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考虑培养学生这些软实力和硬实力。

三、从学校自身而言

大学生就业匹配措施的核心就在于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利于他们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3]

现在普遍出现一个情况就是: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出现脱节的情况出现。企业常常抱怨:招不到他们想要的人才。学校常常出现困境: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受企业青睐。学校应保持与用人单位的密切沟通,了解单位对人才提出了哪些要求,然后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如何解决这样的困境,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学生要摆正心态,大学生早已不是越过龙门的“鲤鱼”

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期望以毕业就有一个很好地理位置的,很高月薪的工作等着自己,更不能指望学校老师安排一个很好的工作给自己。在找工作中,更多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身段,自己主动从网络,亲朋好友,招聘市场去发现用人岗位。一开始,也许这个职业起薪不高,也许工作地理位置不是很满意,但是对于自己长期的职业发展而言,这是一份有前途的职业。学生都应该眼光放长远一些。

2.学生要学会包装自己

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考察人是从一个全方面的体系来考察。有一个漂亮的简历,有一身正式的职业套装,得宜的妆容,谈吐条理清晰,面谈展示很好的专业功底和个人素养,这都能为学生加分。

3.多方面多渠道探听就业机会

如果学生只依赖学校,老师安排实习单位,只在本校招聘会上找工作,那他就处在一个被动的环境下。应发挥家长,亲朋好友,网络的力量共同来寻找工作机会。

四、大学教育的改革

随着社会需求的巨变,大学教育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教学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一套刚性的制度体系,对学生兴趣和爱好尊重不够[4]。大多数高校还延续着以传统的课本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相比之下,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与之相差甚远。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观念,行为方式都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而我们学校早已进行了教学改革,这里发挥了主动性。财会系也会安排学生进行手工实验课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学生应加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生不仅要读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会读社会这一本书。在假期里,学生应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广泛涉猎更类型的书籍,参加假期社会实践和兼职。广泛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参加社会实践和兼职活动更能填补大学生社会化不足的这一缺点。学生应利用这些活动来锻炼自己一下几点能力:1,敬业精神;2,沟通协作能力;2,基本解决问题能力;4,执行力,服从力。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以实践作为学生工作的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力量,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广严.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林益彬.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

篇10

论文摘要: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情感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与挑战力的人才,培养人格完整、情智双馨的人才,为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开辟一条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杀人、残害动物事件屡见不鲜,更多的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关注,由于当前高等学校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们情感以及道德水平的滑坡,缺乏意志与毅力,没有同情心与责任感等,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应采取有利可行的措施,对大学生情感问题的重视以及关心,找到更合理的方法来开展教育工作。 

一、快乐学习法 

快乐教学法决不是嘻嘻哈哈的教学,而是自觉自愿地学,高高兴兴地学,主动积极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满怀信心地学。快乐学习的理论依据愉快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实施快乐学习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就是要优化课堂结构,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的一个失误,是漠视学生个性情感的健康发展,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淡化教学的实践性。不是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中的生动活泼的学习主人,而堪称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口袋。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的实质决定了它能够深刻影响学生成长的心路历程。教师应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成师生之间对话讨论型教学方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书本感到亲切,乐于与书本交朋友;心情不好,就会见书生厌。良好的情绪就是适度紧张。学习的最佳效果实在紧张度及不太高也不太低,保持在适度水平的时候取得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是自己的情绪成为一股沁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是自己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以提高学习效果。单人的情绪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处在理想状态。当心绪不佳时,可采用转移法、自我暗示法、动作转化法、兴奋法、环境缓冲法等等进行调控。教师要真诚的去爱学生,能体谅和宽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怀他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并转化成为学习动力。 

(三)创设良好新颖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快乐教学法提供有效的物质条件。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使用灵巧的小黑板、录音机、幻灯机,准备和教材配套的挂图、软片、录音像带等,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外倡导学生多读书报、听广播、看电视、玩游戏、种花草。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教学效果。 

二、心灵沟通法 

教师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借助声音来表达的。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只有真正的把爱投放到学生身上,他们可以体会出爱的力量,也可以达到心灵的震撼。尊重学生,用心去沟通。尊重是相互的行为体现,只有用心去尊重学生,学生才能真正的尊重教师。因而,对于当前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应该更加重视用心去交流、沟通,做到彼此尊重,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嘲讽、奚落学生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师生关系更加疏远。尊重教师是每一个学生最起码的行为,同样,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也是教师师德的具体体现。 

三、情景交融法 

(一)以智育情 

情感与认识是相互促进的。学生的道德情感是以道德情感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情感;相反,没有对事物产生情感,也不可能深刻的认识事物,如果学生对没有产生感情,他们也不会认真学习这门理论。进行情感教学要做到以智育情,就使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以便加强学生对德育理论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做到以理智支配情感。 

(二)以意育情 

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以便使其主动地调控自己的情感。学生要真正成为情感的主人,只提高认识还不够,还必须有克服困难的意志,追求成功与胜利。 

(三)以情育情 

情感具有传递感染的规律,它可以是时间的扩散,也可以使空间的扩散。进行情感教学就要变情感的自行扩散为自觉扩散,以情育情。教师要以身作则,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力求用高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另外,要培养学生自制力,以便他们能自觉的调控自己的感情,力求避免不健康的情感影响集体和别人。 

(四)以境育情 

情感具有受所处情景制约的规律,任何情感活动都与情景有关,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的作用。在情感教学中应当重视以境育情,在授课中要尽力给学生创造引起情感的情境。首先,要利用教材内容创造感情情景;另外,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高尚的情感气氛,使学生精神振奋,努力进取。 

四、个别谈心法 

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个别谈心的方法。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突出,针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不同,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个别谈心法是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情感交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谈心,可以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及时有效的掌握它们的思想波动,在谈心的过程中,态度一定要诚恳,推心置腹,言辞谦逊,就事论事,不要高谈阔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情、理、行三者结合起来。 

五、倾听心声、旁敲侧击法 

旁敲侧击,也就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对问题不直接表明意见而隐晦的表达出来。当问题刚刚出现苗头时,为了及时提醒、警告某人不继续犯错误,我们常常采取不直接点名的间接批评方式。这就是旁敲侧击法。旁敲侧击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时比正面严厉批评的效果更好,既防患于未然,把矛盾、问题、错误消灭了在萌芽状态,又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此种方法往往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以诚相待、倾注爱心法 

美国作家艾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当前高校大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他们也会因为受到尊重而乐于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自觉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尊重大学生,以礼相待,必然会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而架起两者的桥梁则是"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开心灵的窗口,才能拨动教育对象的心弦,才能促进教育对象思想的转化,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七、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语言的传递,语言是师生表达情感最常见的途径之一,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大学生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学生们的思想动态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情感的传递而取得一定的效果。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应做到声情并茂,语音、语调方面要柔和,态度要真诚,达到一种寓情于景,寄情于境的状态。 

结语 

当前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应在教育界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率的开展。而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可以充分的调动当代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他们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素质,是教育过程中的有效途径。高校在对待教育教学上的态度大都是过多的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灌输,重视智商的发展而忽视了情商的发展,实践一次次的证明,情商重于智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应当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真正的做到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大方向。徐特立曾经说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收获,要有好收获,必须耕耘的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真诚面对每一个学生,只有真诚的不计较得失的耕耘,洒下富有激情的种子,才能长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秧苗。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关系到大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适应;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和重视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邹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0). 

[2]杨彩丽.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2). 

[3]赵庆东,韩静.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j].新课程,2007(8). 

[4]赵祖明.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情感教育[j].云南电业,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