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十年后的自己范文
时间:2023-03-19 09:4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给十年后的自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嗨!亲爱的,你现在过得怎么样?你过得开心吗?
亲爱的,当初的好姐妹,你都还记得吗?幽默的大姐黄婉仪;执着的二姐施汶静;强悍的四妹郑雨婷‘可爱的五妹金一丹;还有爱撒娇的六妹阮安琪,她们是否还陪伴在你身边,和你形影不离,还是早已和你失去联系?你是不是认识了其他同学,而将那些姐妹渐渐忘却?
亲爱的,你的性格会不会也因为身边的人和事而改变?冲动、狂躁、臭美、不服输,他们都转变成了什么?他们,将你变成了怎么样的一个你?
亲爱的,你现在是否因为别人的嘲笑和生活的压力而放弃了梦想?欧豪、刘忻、杨洋、陈翔,这几个人你一定要牢记。他们是你梦想的来源,是你追梦的动力,是你的榜样,千万不要让当初纯洁的梦想变质。
亲爱的,当你受到这封信时你应该已经二十三岁了,你应该上大学了吧?你考了什么学校?音乐学院?你报考了什么专业?学了什么系?文科?理科?还是继续发挥你的特长,考了体育学校?如果是这样,你是不是每天下午,都会跟着其他特长生如火如荼地训练呢?你有没有感到累?不要怕辛苦,十几年的冲刺都是为了后半生的幸福生活。
亲爱的,聊了这么多,你也应该累了吧,我希望你能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着。
篇2
你好啊!
根据计算,十年后你应该大学毕业了。我想我不可能把这封信让邮递员给你,所以我把它话闹钟旁边,当它响的时候,你就能找到这封信。
我最想知道的,就是你的学习情况。理科,应该是你攻读的科目。你考了多少分呢?你哪科成绩最好啊?但我也不会知道啊。你想要做什么工作?如果是我(我就是你嘛),我就要当一个科学家,每天做实验,为人类奉献。因为做实验能给我带来很多乐趣,我们都对化学感兴趣,如CO4Hc5Sqsp3……这些化学元素及它们的组合都十分吸引人。研究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重力、磁力之类都是我想去做的。所以我要努力地学习让你变成我心目中的样子。
如果你没有考进理想的大学,我们还可以当漫画家。你看我画的图片(见附页),是不是很棒呢?我想你一定会是一个十分出色的漫画家。
再说说故乡吧。我想,十年后的诸暨一定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汽车因为使用了太阳能而不再排放有毒废气。车应该是在空中行驶的,而地面都用来种植树木、花草,用来净化空气,让地球的环境更好。汽车也不会发生碰撞事故,因为它们都有规定的路线。每种车辆都有不同的路线,有三条白色的,是一般车辆行驶的道路。许多的路线交织在一起,通向全国各地。在路的一边,还有两条红色的线,它们是给急救车、警车、消防车这些车辆使用的。因为这两条路都是单向的,所以没有车辆停在路上,行驶会很快。
十年后的房子也有许多的功能。安全性排在首位,没有身份识别就不许进入,所以也不会有小偷啦。房子的内部,是一片的白色(可以刷漆)。厨房里半自动的,能够自主做菜。只要编写好程序,就会自己做菜了。
十年后的你,生活是这样的吗?希望你能给我回信。
祝
事事顺利
篇3
当你再次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31岁了,人们常说“三十而立”,是说人到了30岁,应该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但的责任,并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不管你是否准备好了,都必须去面对一切。时间不会因为你是个女孩而大发慈悲,“你还没准备好,我就停下来等你两天吧”。不会的,永远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你不提前做好准备呢?
20年后,奶奶,爷爷也许早已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小时候是谁照顾你的?是爷爷奶奶。不要总想着等自己功成名就,取得一些成就之后,再报答他们,他们可能等不到那一天。趁他们还健在,多陪陪他们,和爷爷下下棋解闷,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20年后,你早已离开校园,正在社会上打拼。工作的道路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经历一些挫折,你会因为那些挫折而放弃而放弃努力吗?相信你不会的。又有谁的一生会事事顺利呢?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怎么可以因为一些挫折,就轻易失去信心呢?要记得,可以输给对手,但不可以输给自己!
20年后,你也要孝敬爸爸妈妈。偶尔抽出一点时间看望他们一下就像小时候他们到学校看望你一样,相信,他们一定会被感动,会很开心的!
篇4
十年之前的我以为十年以后的老公会像现在一样爱我,比爱女儿还多。虽然那时我容颜已老,没有女儿的活泼可爱,青春时尚,可他对我的关爱一点没有减少,也并没有因为多了女儿而迁移。现在,我年轻多金,有很多未完成的事业,兴趣爱好知识我生活的一部分,十年之后我的事业在何方?会不会终身事业是扶养女儿成长。现在我性格逐渐变坏,人品道德越来越坏,十年之后的我是否会变成一个老太婆,最毒妇人心,谁让变坏是人的本质。现在,丈夫容忍我,十年后丈夫会容忍我吗?我哪知十年之后的丈夫会如何?风光迟早老去,那时,丈夫是否依然写作,爱君笔底有烟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感情会变吗?人家说:人会越变越好,但有些事越变越坏。那时,我花朵凋零,容颜老去,但是,生命还要继续,贪心还要继续。经过了孤独之后,我会寂寞。那时,丈夫会出轨吗?
十年中后,我的精力旺盛,可老公却大不如前。进入更年期,我们会面对更多问题。现在我不洗碗做饭扫地擦桌子,十年之后,我恐怕得像伺候老公一样伺候儿女。我相夫教子,过着传统妇女的生活。或者,我有自己的事业,与丈夫同进同出,在丈夫的光环有自己的色彩。我现在是一个居家妇女,过着平淡的日子。
现在,我和丈夫感情很好,我主观认为十年之后我们也不会吵架。当然不可能,夫妻吵架拌嘴是家常便饭,如果不吵架,那就不是夫妻。
篇5
我比你大十岁,也就是比你的经历多了一些,算是大姐姐了。在此,我想和你说一些心理话。
首先,我要感谢你,谢谢你很早就喜欢上了阅读,现在的我也是。这个好习惯真的是会让人受益终生的,不过我也给你一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要养成阅读时有自己的思考。不要害怕别人的嘲笑与讥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知道吗,你当初的一些想法与看法,本就是正确的,只是你太自卑太胆怯,不敢很自信地表达,反而被他人一两句大笑,就咽回去了。
小R,我希望你能更自信一些。你一直是很棒的。你虽然学习偏科,可你知道吗,在中考的时候,你一直很薄弱的数学,你也考出了不错的成绩呢,甚至有一道题连班里排名第五的小美都没解答出来,可你却答出来了。当时考完,你和小美一起对题,她还不信你,没想到答案公布后,才发现,你就是对的。
篇6
打开一张薄薄的纸,是传统的信纸,我用笔将自己的思绪流露于纸上。离开了电
脑打字的方式,猛然发现,用笔写字,有着一种最古老的中国风韵,就好像自己也是
出生在那个只能靠写信来联络彼此的年代。一封信,是写信人浓浓的祝福,亦或
是外在的游子对家乡亲人说不尽的情感。父亲说,那个年代,写信是一种习惯,在外每当看到什么有趣的事时,就会立刻跑
回家,用笔记录,再写信回家,与自己最亲的人共同分享。写信成了一种寄托自己情感的方式。
我挑选着珍藏多年的邮票,每一张邮
票,都是自己童年时的幻想。虽然我出生的时候写信的习惯已经渐渐被电话和电脑所取代,但偶尔我还是会从抽屉里翻出父母
私藏的邮票或是还没有写过的信纸。听说,父亲小时候就喜欢写信,所以收藏了许许
多多的邮票,也许是遗传了这一点,小时候的我也收集了许多邮票。如今,这些邮票已经旧得不能再旧了,但每一张邮票都仿佛
有生命似的,承载着我童年时期的天真稚
嫩和在邮票盛行的年代里一种无法言语的韵味。小时候,我还无法深刻地了解写信的含义,总是喜欢闻着信纸的纸香,总是喜欢用自己并不好看的字在信纸上一遍又一遍地书写。父亲常年出差在外,而写信,就成了我与父亲沟通的方式、情感的寄托。一眨眼,时光飞逝,有了手机、电脑,写信渐渐被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我依旧喜欢写信。有好几次,被同学们无意间发现了我随身
携带的信纸,他们感到好奇,却又好笑。碍于面子,我也就不再使用了,却没想到,一搁就搁了这么长时间。如今再次在信纸上写字,我仿佛回到了那个人们热衷写信的年代,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回到了我喜欢写信与父亲沟通的年代。
信写好了,贴上邮票,我把这封信存放在了柜子最深处,因为这封信是写给未来的我的。在未来,也许很少人还会用这种最古老而又原始的方法与亲人联系了,而十年后的我再次翻开这封信时,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那时的我会同现在一样,怀念这写信的日子,怀念曾经逝去的童年。
一张信纸,一个封信,装的不仅仅只是信,而是一颗淳朴的心。
教师点评
当键盘代替钢笔,当word(一种办公软件)代替信笺,我们是否还向往“鸿雁传
书”;当短信代替邮筒,当存储卡代替收藏柜,我们是否还向往“白纸黑字”;其实,我们离开书信已经很久了。作者怀念写信的日子,有感而发,感情真挚。作者由邮票引出怀念写信到诠释写信的含义,再到勾起儿时父亲与“我”写信的故事,再到用写信的方式缅怀写信的日子,整个过程紧扣“怀念”二
篇7
先科普一个名词:“销售农民工”——泛指“消费品厂家基层终端业代、基层销售主管、还有消费品经销商的终端销售人员”。
销售队伍里,最苦的是消费品销售行业,这是个公认的活累工资低的活儿。
最最苦的是消费品销售行业的终端小店业代:这个职位和送奶工、送水工一样,是销售行业食物链的最底层。每天骑自行车跑30家小店、贴海报、整理货架、盘库存、订货写报表……,日复一日拿微薄薪水做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月月破产还升职无望——他们大多属于“地招”临时工,回总部“面圣”的机会都没有,似乎永远只能在江湖之中远眺庙堂。
行内给这个职位,送了个花名——“销售农民工”,无关褒贬,从生存状态看,很贴切。
《终端销售葵花宝典》这本书,不是为销售经理、销售总监们服务的。如果他们觉得能了解更多终端销售一线细节工作并从中获益,我当然高兴。但是,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为这些激战在销售最基层的“苦人儿”所写。所有从基层做起做营销人都会在里面看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感到似曾相识。
本书直接受众1:“销售民工”
针对性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终端业代的“一招制敌”推销模型》和第二章:《解密正在失传的武功——“零售拜访八步骤”》。花了十余万字的篇幅,讲述一线终端销售的工作细节,解读其中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的智慧。一寸短、一寸险,近身肉博是剑挫交锋,比不得长枪大戟,中间还有段距离。精芒闪烁利刃全在眉目之间,稍有差错,便血溅黄沙,相当有技术含量!本书便在一线人员千方百计、千思百巧的招数中,找到一招制敌的规律,提炼成可复制的工作模型,后来者共享。读罢,也许你会说:“原来,这么基层的岗位,还有这么多学问可做,这么多东西可学,看似简单的中小终端拜访,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原来一直被误解为小儿科的终端拜访八步骤,隐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杀机,真正的高手把这个入门童子功理解透了,打出来,却是石破惊天……”。
本书第三章:《终端团队管理核心工具》,写给“工头儿”(基层销售主管)。以国际企业终端销售管理体系为背景,解读基层主管管理终端销售团队的主要工具。不单给出培训资料和管理表格,更重要的是梳理其中的“内功心法”,帮助大家举一反三。
本书第四章:《基层销售人员的“心理问题”》,写给全体销售人员,标题有点吓人,其实事出有因。
底层销售人员业务爬冰卧雪、穿街串巷、受人冷眼、升职无望,对前途迷茫,是常态。但是这些状态对于正常的人生来讲就不是常态。人生处在“非常态”时间长了,就容易——“变态”!稍微心理脆弱一点就容易“抑郁了”。本章专题探讨基层销售人员的“职场冷暖”和“酒后悲欢”。让大家多维度的观察销售行业的苦与乐,学会“不纠结、不悲观、人生失意需。”学会“笑对苦难,常生欢喜心”!还建议大家“心机单纯,裸奔向前”、“苦撑待变,守得云开入洞房”、“轻易不换行业,持续正向积累”,对了,我还给大家“拜了个晚年”,祝大家“晚年幸福”。
本书直接受众2:有志于进入营销行业的大学生们
营销行业招聘需求量大、营销岗位收入相对高,看起来是个“好去处”。但是很多大学生面对这个岗位都是“又期待,又怕受伤害”。他们惴惴得想:做营销到底好不好?我这德性能做好营销吗?营销生涯到底什么样子……?别猜了,本书对销售生涯,做了多维度全景特写。情况没你们想得那么好,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坏。嗯……,走吧,即将毕业的兄弟们,这本书里,魏哥带你们看江湖,看秋风肃杀,也看满地黄花。看青山碧湖,也看百丈绝壁。细细体味营销界的江湖情仇和社稷风雨。看罢,来不来玩,你们自己定。
以上内容,便是这本书的“主菜”。
本书间接受众3:销售经理、销售老总、培训经理
前四章写的是一线销售人员的“江湖情仇”,“领导们”看了会了解更多一线工作细节内容。后三章便是“社稷风雨”——
在第五章《终端业代的培训体系》、第六章《当终端遭遇销量》、第七章《区域市场增量模型简述》。我和大家交流了“建立终端销售人员培训体系的步骤和工作菜单”、“企业做终端容易跌进哪些陷阱,如何回避?”、以及“搭建区域市场的增量模型”几个话题。都是我亲身体验,亲手做过的事,也是讲过无数次的成熟课程,相信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为什么写这本书?
太多营销书籍、营销教材,都聚焦在营销经理、营销老总级别了!
实际上,营销人几千万,“营销农民工”占绝大多数,这个阶层艰辛卑微的支撑着营销系统的运作,却少有人关注。
很多终端一线人员做得并不开心,因为他们觉得天天跟阿婆店打交道,跑一天卖不了多少货,没面子,没成就感,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他们更羡慕区域经理能大车大车的卖货,也羡慕KA业代西装革履出入于大卖场之间。他们偶尔有幸到总部开次年会,如同到了麦加,战战兢兢,自渐形秽。
我不这么看,廊庙有廊庙的高度,江湖有江湖的道行。我很庆幸自己刚入营销行业就曾经有过近两年的“营销农民工”经历,之后好像穿上了红舞鞋一样欲罢不能。十几年后回忆那些皮开肉绽的往事,其中所获,受益至今。
如果你觉得“销售农民工”这个职位没有成就感——那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未来这段经历将来会怎样帮你做“更伟大”的工作。
如果你觉得“销售农民工”这个职位太无聊,没有技术含量,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这个职位里可以施展的武功——金庸笔下,少林寺的方丈不得已出手抗击强敌的时候,用的是“罗汉伏虎拳”,这是少林寺人人都会的入门功夫,但是真正高手打出来,却是另一番威力。
市场总比营销变化快,游戏规则升级、销售队伍年龄变轻学历变高、行业和企业也不断兴衰交替。在这些大制作宽银幕巨片之下,极少数的佼佼者会脱颖而出,更多基层销售人的努力和浮沉往往湮没。营销这行业,入行起点低竞争必然激烈,你不玩命、命就要玩你。多少鲜衣怒马意气风发满腔狗血理想的营销少年郎进去,脂肪肝胃溃疡神经衰弱白发委顿未老先衰的伤心老家伙出来另觅出路。多少人曾经风流过,只差一步到罗马,如今流落在民间,苦苦谋生。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直以来,少有人会为荒野的枯骨赋诗。
本书是为“销售农民工”们立传,这些前尘,为后世所写,希望这些文字或多或少能影响他们,愿他们少一点浮躁和盲目,多一点思考和务实,集腋成裘,前赴后继,营销生涯才会少些艰辛。
三、这本书的特色,以及我的“野心”
首先,当然是实战。我的课程和文字,一直秉承“把理念落实到动作,把动作固化为模型,让大家上午听完下午就能用”的风格。不敢骄矜,一晃,我已经是个十一年教龄的老人民教师了。江湖上略有薄幸名,全靠口碑积累。本书内容实战依旧,似曾相识燕归来——还是那个鸟样。
那么,不同以往的特色是什么?听我说:
十一年前的今天,我正趴在桌子上一笔一划的写我的作《经销商全手册》,因为内容实用,侥幸占了便宜,风穈一时,被不少知名企业拿去做内训教材。如今,我的微博标签是:“三十文章出业内,一入江湖岁月催”。
02-05年我又相继出版4本书,期间还拍了几套培训光碟。之后,便一头扎进讲台和市场一线的狼烟之中,再无新作,直至2011年《经销商管理动作分解培训升级版》。
啰嗦这些干什么?
六年无新作,但是得益于网络、我的文字和视频一直还在坊间流传。时常有网友或学员提起:“魏老师,我以前看过你的书,听过您的光碟……”。我一律回答“十年前的旧作,羞于拿出来献丑”。
不是矫情,真心话。彼时青春期,如今更年期,再看自己当年的文字和音像,有张无驰,不知收束,一介营销莽汉。
倒也无悔,《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经卖了3500万册,说了3500万次同样的话“人不轻狂枉少年”。年青时不“二”,啥时候“二”呢?“二”是这个世界的动力!在不那么“二”的年龄回望,那些曾经稚嫩的勋章,那些烟波深处的逝水,存在过,然后远去。今天的阳光已照不到昨日的轻狂。
看过我第一本书的有心人,可以对比一下这本。十一年,实战一如既往,文字风格迥异,其中的差距,是一个营销莽汉的蜕变,也是本书的新看点。
去年出版《经销商管理动作分解培训升级版》的前言中,我写过这样的话:
营销有多难?“营销”再细化一下“销售”,再细化一下“消费品销售”。做熟做透了,无非“区域市场管理”、“经销商管理”、“中小终端线路管理”、“卖场谈判管理”、“新产品销售管理”、“销售数据分析”、“促销管理”、“销售团队考核激励”、“销售团队命令奖罚”等几十个话题。每一个话题之下,销售人员总是碰到重复的具体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在民间中蕴藏。只不过销售人员忙于低头拉车,没时间抬头看路。这些宝贵的智慧无人整理,不能积累成实实在在的知识产品,供庶民同享,终究会流失,实在太太太可惜。
后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希望竭尽所能将这些营销问题的答案和常识全部记录、收集、梳理,变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块、模型,提炼成知识产品,陆续推出,做终成系列,最终集成类似消费品营销技能模块清单、营销常识大辞典、十万个怎么办等系列工具书,交还给这个行业。所以,《经销商管理动作分解培训升级版》的修订再版,仅算是个开始。相信很多看过我文字和听过我课程的读者听众们将来肯定会比我优秀,只希望我的文字能影响他们,让他们的营销工作能有迹可循,营销新人入行,能按照营销技能模块的目录,按图索骥去学习。能多看到一点“前人摸得石头”,“过河”就轻快些,营销人生能少些弯路。这将是我今后的快乐、是命运对我的恩惠,也是为文者最微薄的一点希望。
我想,这件事情,足够我做一生,也值得“我把青春献给你”。“任时光画鬓如霜、绝情谷情花开放”,“并非只有蜜蜂才在花丛中飞行,然而只有蜜蜂才将花粉收起来酿蜜”。我相信我有这个自律能力、有这个专业储备、也还有这份体力。
2011年说过的话,依旧有效。2012年如约出版这本《终端销售葵花宝典》,也“仅算是个开始”。
对了,我是有“野心”的。
我的野心不是封侯拜相,更不是泼天富贵,显赫威风。我胃口差,消化不了。
我是想成为一个营销历史的记录者,确切的说,是营销人故事的记录者。
参考发达国家的市场现状,眼看着国内电商网商的异军突起,通路结构的迅速变化。我想,再过几十年,我们这些老兵现有的知识结构就该落伍了,也许要被淘汰一批,被拍在沙滩上。
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用我的笔,记录这些刀耕火种的营销历史,三刀六洞的营销时代。深知自己根系在民间,我不想做企业界的帝王师,营销行业贩夫走卒的故事,将永远是我的笔底波澜。
本书主体内容,其实早已经写完。花了三个月业余时间反复修改,不是修改内容,仅仅是修改文字。遍遍锤打,壳落白出。期间少讲了些课程,少赚了些银两。但是我写的很开心。交稿的时候还在纠结:就文字而言,第三章和第四章是亮点,能兼具“龟兔之长”。别的章节还能再改改,可惜,再不交稿就违约了。
我想,前世,我可能是个工匠,喜欢默默淬打着手中这件银饰。
千年文字能说话,誰言砚瓦铁心肠。我很享受文字的,不图“文章名世”,更不想“马革裹尸”,只是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金戈铁马的营销教材,希望能让阅读和学习过程变得开心。
每个人最后都会活成“他本来该有的样子”,人生往往是童年的延长线。我幼年顽劣,是全校闻名的重点教育对象,却独好作文。几十年后又动凡心重拾旧艺,浪子刚刚回头,初学乍练水平有限,就图个乐儿。看不顺眼的读者,请海涵。
将来,有那么一天。有读者说:“魏庆这厮写的教材,不但实用,而且文字老辣,读起来好玩。就算你不是干营销的,读起来……也好玩”。
嗯,那将是我营销生涯推陈出新的快乐,和最大的褒赏。
篇8
关键词: 兴趣 诱思探究教学法 明确认识 比较
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课到底给予了学生什么,学生真正能从中获益多少。如果语文课对学生而言,可有可无,显然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最大悲哀。事实上,技校语文教师的确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技校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学习必备的80%因素几乎都不具备。此外,技校以学习技能为主,文化课课时相对较少,“无用论”观点极其普遍。而语文老师再清楚不过:语文的学习对一个孩子来说多么重要。它的工具性兼具人文性都在使我们摆脱鄙俗,远离麻木。语文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我一直在想,学生到底在以怎样的心理、怎样的姿态去学语文,语文对他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在课堂上费尽心思地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熟语”“如何修改病句”,下课了,学生依然以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交流。课堂知识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丝毫影响;我们声情并茂地带领学生赏析《山居秋暝》的静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壮阔,可下雪了,作文里面还是“到处白茫茫一片”。这时我才知道,我们的语文和学生产生了怎样的疏离。
其实,学生是很需要学习语文。清晰的思路,良好的口才,斐然的文笔远离了他们;绚烂的烟花,柔美的月光渐渐淡出他们的视线;生活中的温情与美好也在他们的嬉笑怒骂中流走……我们总在苦恼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差,作文写出来空洞无味,我们大声呵斥:“练练练!写写写!”学生还是置若罔闻,迷惘一片。我们可曾静下心来想过,对于兴趣寡淡、“鄙陋无知”的孩子们,我们没有实在而真切的感悟,没有潜移默化的熏陶,没有与生活最亲密的贴近,练习一百遍,讲解一千遍,又有什么用?是的,我们的语文没有流淌到学生的血液里。他们感受不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他们只把它当作必学的一门功课,该背的背,该写的写,考试拿个说得过去的分数就够了。而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悲哀。面临种种现状,我们该如何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实现技校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呢?
首先,提高兴趣是基点。技校学生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对学习抱有一种冷漠的态度,缺乏热情、好奇和兴趣。他们接纳知识的大门是关闭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简单谈两点:一、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诱思探究法由陕西师大张雄飞教授首次提出,其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古语说:“善思而得,善诱而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诱思探究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合理选取诱思点,不失时机地科学合理地创设思考的情境。诱思点本身应具有诱惑力,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心理情趣,并具有启发性,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诱导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到思考状态,并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而每堂课的诱思点的选取,要符合本课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当时的思维水平与情感关注。下面我以《项链》为例谈谈如何具体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法。
本课的能力目标是掌握多角度解读人物形象的方法,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关注人性、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若诱思点找不准,很容易陷入琐碎的讲解,使学生丧失解读课文的兴趣。我首先设置了一个诱思点:文中有一句话:“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可以看做是莫泊桑对玛蒂尔德命运的诠释。但丢项链这件事是败坏了玛蒂尔德还是成全了她呢?让学生比较是十年前的玛蒂尔德幸福还是十年后幸福。这个问题是选择比较性的,就人的心理规律而言,人往往对选择比较类的问题更容易接受,也更急于寻求答案,就学生的思维水平而言,这个问题不难不易,且思考空间极大。此外,这个问题最大的诱惑在于它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带进来,而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人生观价值观千差万别,所以很容易引起讨论,这就使学生在进入课堂气氛之初,就激起了思维的兴奋点,思维一下子打开并且不会偏离。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全文的过程。学生需要从文中找依据,这就是再次深入课文的过程。只有全面深入地熟悉了课文,才会对后面人物形象的解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分别用一种花来形容十年前宴会上、十年后的玛蒂尔德。这个问题的提法很有技巧,它能调动学生的一些生活小常识,学生会觉得像在做一个游戏,好玩,不枯燥。因此,无须逼迫与强制,无须苦口婆心地劝说,此教学法的妙处就在于一切尽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
我们应消除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和知识水平之间的疏离。我们的学生知识水平还停留在不识秦汉,不辨诗词,我们却在给学生讲解鲁迅小说的高超笔法,王维诗的深远禅意。学生一定会觉得课堂上的知识是那么的高深莫测,遥不可及,远没有网络上的东西轻松有趣,贴近实际。他自然会采取逃避政策,置之不理。因此要想让语文走进学生的心里,必须打破这种隔阂,消除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和知识水平之间的疏离。首先要做到课堂教学的起点尽量放低,遵循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切勿一开始就高高在上,切断学生与课堂知识的心理连接。在低起点的基础上,逐步铺垫,累积,使之在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之间搭构一个过渡的桥梁。技校语文课本下册书有一个唐诗单元,分别选取了王维、李白、杜甫的代表作。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太喜欢诗歌,觉得太遥不可及,课本所选取的这三首诗意蕴更深远。若是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解,必然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排斥。因此我先把课堂气氛打开,让学生数一数从学龄前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多少首唐诗,学生一下子就积极了,极其认真地历数他们所知道的唐诗,当他们说出了六十多首唐诗的时候,我从学生脸上的得意表情看到了学生心里的成就感。有了这个蓄势,后面的教学就具有亲和力,从而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心里。本单元的第一首诗是王维的《山居秋暝》,重在理解王维诗的深远禅意。以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很难一下子理解到这个深度。因此,我把这堂课的起点放得比较低,从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的一个历史错误(王维的《红豆》诗是写给太平公主的)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王维的为人及早年曾钻研佛学的经历。有了这些铺垫和知识的累积,学生再理解深远的诗意就轻松得多。此外,要想避免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产生疏离,教师还要巧妙地将课堂知识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感悟带入课堂,找到书本知识与日常体验的契合点。
篇9
董卿的父亲绝对可以被称为“狼爸”。作为独生女儿的她,从读书起就一直受着父亲的严苛教育,她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的亲生女儿。直到十年后,名满天下的董卿才领悟到,自己的成功源自父亲的“魔鬼”教育,是父亲让她学会了坚持和忍耐——
限制过度,
父亲的严苛让她难以忍受
1980年,在上海外婆身边长到7岁的董卿被父母接到了安徽淮北,并在当地上了小学。享尽外婆娇宠的董卿以为会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没想到爸爸的严厉让她极不适应。
董卿记得,刚上小学第二天,爸爸便把刷碗、拖地的任务交给她,董卿撒着娇推脱,爸爸一脸严肃地给予回绝。没办法,董卿只得从命。第一次刷碗,她故意把水洒得到处都是,妈妈想帮她收拾一下,也被爸爸制止了。
上小学时,董卿班里的女孩子每人都有个小镜子,一有空就对着镜子臭美,董卿也想让妈妈给她买个,却又被爸爸阻止了。爸爸不但不让给她买镜子,还不允许她在家里照镜子。更让董卿委屈的是,爸爸还不让妈妈给她买新衣服,说是有衣服穿就行了,不能让女儿把时间都花费在打扮上,还说什么“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有内涵的女孩子才最美。任凭董卿如何哭闹,爸爸就是不为所动。
为了让女儿有学问,爸爸课余时间逼着她背古诗、练书法、读名著,稍有懈怠便进行惩罚。有一次,董卿睡觉前心不在焉地练了会儿书法,就上床睡觉了。爸爸回来后,看到女儿的字写得敷衍潦草,非常生气,把已经睡熟的女儿从被窝里提溜出来,让她穿上衣服,把书法习字再认真地练上一遍。董卿不情愿,大哭着抗争,妈妈在一旁也不忍心,劝爸爸还是算了,第二天再练也不迟,可爸爸不为所动,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董卿无奈,只得抽泣着一笔一划地把书法作业完成。她一边练,一边在心里恨恨地骂爸爸是个“法西斯”,对她冷酷无情。
董卿私下悄悄问过母亲,自己到底是不是爸爸的亲生女儿?妈妈斥责她说:“傻丫头,别瞎说,我和你爸就你这一个孩子,长大以后,你就明白爸爸的苦心了!”
除了文学素养,爸爸为董卿制订的锻炼计划也让她叫苦不迭。三九寒天,天还没亮,爸爸就把她从床上拽起来,让她到家门口淮北中学的操场上跑上一千米。那个时候,学生们出早操,只有董卿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她感觉自己特傻,觉得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都在看着她。实在不愿跑的时候,董卿也耍个小聪明,从家里出来后,找个门洞躲着,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再装作气喘吁吁地跑回家,蒙骗父亲说:“累死我了,可算跑完了!”
董卿上中学后,被爸爸逼着干过各种零工,什么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等等,她都尝试过。
那时候,董卿的爸爸在当地报社当副总编,一到放假就给他的朋友打电话:“我女儿放假了,你给安排个地方让她打打工,不要钱!”对方不好意思收免费工,说那就一天给孩子一块钱吧,总得让她挣个买冰淇淋的钱吧!就这样,打工两个月董卿能拿到六十块钱。
董卿还有一段最为辛酸的打工经历。15岁那年,爸爸安排她到一家宾馆当清洁工。第一天到宾馆,她的任务是清扫十个房间,20张床。扫地还不算难,最有难度的就是换床单,宾馆里那种席梦思床垫特别沉,身体弱小的董卿两只手都抬不起来,换床单却要一只手抬着床垫,另一只手迅速地把床单塞进去,然后再把四周叠成平整的90度角。这个活儿,又累又难做,董卿一上午只干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饭了,她还在那儿傻乎乎地干着。
当时,董卿心里特别难受,就在这时,爸爸在宾馆负责人的陪同下走了进来。董卿看到爸爸,“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她边哭边对爸爸说:“太累了,我不干了!”
董卿本以为爸爸会心疼地把她领回家,没想到爸爸抚摸着她的头发,笑着鼓励她:“坚持一下,别人能干的你为啥不能干!”那个时候,董卿恨透了父亲,她恨恨地想:“下辈子,看谁还当你的女儿!”
爸爸除了严厉外,还非常挑剔,董卿做什么都不能让他满意。董卿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吃饭。因为一家三口每天聚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也就吃饭那点工夫。可爸爸一上桌,就开始唠叨女儿,你这个怎么怎么样,那个怎么怎么样,说得董卿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
与老爸对打,成名后方悟父亲良苦用心
读初中时,董卿是学校的文艺活跃分子,她毕业后想报考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却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听着爸爸在饭桌上絮絮叨叨的说教,处在逆反期的董卿终于爆发了,她重重地把碗摔在桌子上,吼着对父亲说:“你天天唠唠叨叨,烦不烦,我的事情我做主,用不着你管!”
董卿的激烈态度一时让父亲感到愕然,反应过来后,他觉得自己父亲的权威受到了冒犯,愤怒地吼着说:“你怎么用这种口气和我说话,我是你老爸!”说着说着,他上去就要打女儿,董卿也不甘示弱,迎着父亲的拳头进行反击,这是有生以来,也是第一次和父亲对打,母亲拼命拉开了针锋相对的父女,看到父亲喘着粗气悻悻地走出家门,董卿心里有种彻底释放的。
尽管董卿抗争激烈,可老爸还是不同意她报考艺术院校,董卿甚至使出了“自杀”的威吓手段。她家住在六楼,她故意在阳台边用粉笔写上一行字:活着真没有意思!这句话一半是写给自己,一半是写给父母看,她只是想吓唬吓唬他们。这个办法还真奏效了,父亲最后同意了她的选择。
董卿和爸爸的关系发生改变,是从她上大学开始。那时,父亲送她到杭州,入学报到后,他陪着女儿进宿舍收拾床铺。
忙碌了大半天,帮女儿料理妥当后,爸爸要离开校园了。董卿当时特别高兴,觉得总算离开父母的管束了,从此获得了自由,她巴不得父亲早点走,然后自己就可以开始崭新的生活了。
随后,董卿送爸爸到校门外,父女俩走在夕阳西下的校园小路上,董卿第一次发现爸爸变得有点依依不舍,眼里甚至泛起了泪花。父亲看着她,以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温和的口气说:“这是你独立生活的开始,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
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现出一种董卿从没见过的神情,那是慈父对爱女的眷恋,也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衍生出的感伤。董卿心动了一下,然而,对新生活即将到来的喜悦,让她没有显露出一丝与父亲的惜别之情。
很快,大一上半学期结束了,董卿回家过寒假,她发现父亲与她沟通已经换了方式,不再是以前那种命令式的口吻,而是事事征求她的意见。
有一天,父亲主动提议到附近的餐馆吃饭,董卿和妈妈同意了。到了那家饭馆,他们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吃着吃着,父亲突然举起酒杯,对董卿说:“我敬你一杯吧!”
董卿一时有些意外,父亲定定地看着她,真诚地说,我跟你道个歉,这么多年,我对你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父亲的话刚说完,董卿的眼泪就掉下来了。父亲的一句道歉让她多年对爸爸的怨恨烟消云散。那顿饭,从不喝酒的董卿和父亲喝光了一瓶白酒。
参加工作后,董卿才慢慢理解父亲当初对自己的严苛。父亲从小在上海崇明农村长大,儿时家庭十分贫困,董卿的爷爷英年早逝,奶奶年龄很大时才生下她的爸爸,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父亲每天上学之前,都要先到池塘里抓鱼、抓虾,跟着董卿的奶奶到集市上把它们卖掉,挣些生活费再去上学。
高中时,董卿的父亲问学校的老师,自己应该考什么大学?老师说,你这么喜欢文科,就考复旦大学新闻系吧。当时,董卿的爸爸并不知道这所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有多难考,倾尽全力后,最终如愿以偿,并在这所学校里认识了妈妈。
董卿清楚,父亲独特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那就是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父亲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所以对女儿也有着这样的期望。父亲很严谨、很坚忍也很善良,董卿庆幸自己身上继承了他的这些优点。
父亲的教育让董卿学会了坚持和忍耐,她大学毕业后先后考入浙江省话剧团、浙江省电视台,两年后又先后被上海电视台录取,再到离开已经生活安逸、小有名气的上海,进入不知前途几何的央视西部频道,无论多么寂寂无名,她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心,历经十年的打拼,她最终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那一刻,董卿彻底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无暇照顾父母,父母却对她牵肠挂肚
董卿成名后,赢得越来越多的荣誉和掌声。对于父母,她却始终有着深深的愧疚。
转眼,董卿从上海来北京将近11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父母竟一次没有来过北京。尽管董卿无数次地邀请过父母,让老两口来现场看自己主持的节目,可两位老人总怕给女儿添麻烦,怕女儿在台上想着他们,注意力会分散,就连平时给女儿打电话,老两口也是再三斟酌,怕时间不合理打扰了女儿。
董卿主持了数不清的晚会,父母只到场看过女儿一次。那是2008年11月,董卿主持央视“欢乐中国行”走进湖州大型直播节目,湖州离上海仅一个多小时车程。董卿再三邀请父母前来观看,老两口坐着车于当天下午赶了过来。
当天晚上,董卿主持了三个多小时的节目,让这台晚会成了三万名观众的狂欢。董卿的父母也和普通观众一样,在初冬的寒风中整整坐了三个多小时。董卿忙完演出,回到酒店已经11点多了,看到父母坐在大堂望眼欲穿地等着她,母亲递给她一个小塑料袋,嘱咐她爱惜身体,就执意坐夜班车赶回了上海。因为第二天,董卿还要到另一个城市演出,她只把父母送到酒店门口,就被父亲推了进去,父亲让她好好休息,别耽搁第二天的工作。
看着父母相互扶持着远去的背影,泪水不由得流了出来,她多想和父母静静地待一会儿,可工作在身,她却做不到。尤其是她看到塑料袋里,母亲给她熬的让她补身体的阿胶膏时,她更难过了。
董卿平时不在父母身边,经常给父母汇些孝敬钱,老两口节俭惯了,一分都不肯浪费。有一次,董卿的父亲去医院拔牙,拔了好几颗,出来以后咬着棉花球,腮帮子肿着,就这样,老两口还是挤地铁,转公交回了家。
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了这件事,董卿特别难过,觉得自己要是在上海就好了,自己可以开车带他们过去,但她人在北京,却无法照顾父母。
岁月无情,董卿眼中的父母渐渐老了。父母年纪大了,却不舍得雇保姆,看病、买菜、做饭、洗衣服都是两个人相互扶持着。
篇10
然而,林小楼每次都会笑着拿起一杯酒,使劲地喝上一口。然后寻个小角落,独自一人落泪。仿佛整个世界就只有他一个人似的,仿佛他的世界开始慢慢下雪,一下子就把他拉回到十年前的那个冬天,那个白雪飘飘的冬天。
那是十年前的一个冬季,一个下着场鹅毛大雪的冬季。从不下雪的春城,却在这一年的一个冬夜,悄无声息的下起了雪。林小楼挎着相机,行走在校园,想拍点关于雪的照片。虽然林小楼是个出生在北国的孩子,每年的冬天都能看到漫天飞舞的雪。可他却依旧深爱着雪,尤其是南国的雪,更是令他感到稀奇。
不知为何,雪对于林小楼来说,似乎总是有着那么一缕剪不断的“尘缘”。而他,也就如同是命中注定与雪相伴,所以就在十年未下过雪的春城,遇到了他命中的那个“雪”——李雪。
那日,正当林小楼穿梭在校园后面的操场上时,远远地看到了在操场的另一边,有个人影伫立在雪中。红色的外套,黑色的秀发,清丽的背影,宛如是从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白雪公主”,美得令人窒息。远远望去,偌大的操场上,一道红影点缀在雪中,如同一枝傲雪的寒梅,迎风绽放。林小楼忍不住地拿起相机,由远及近,接二连三地拍起照片来。
瞬间,似乎整个操场都安静了,白茫茫的世界里,就只剩下林小楼和李雪。正当林小楼拍的入神时,李雪似乎感觉到了有人在偷拍她,蓦地回头,正好被林小楼抓拍到了。顿时,林小楼欢呼起来,这个被他抓拍到的画面,简直是精美绝伦。
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一个身着红妆的女子,嫣然回眸,目光迷离。阳光从她的头顶上斜着照射下来,她的眼神在阳光的映衬下。似是哀怨,似是忧愁,又如梦似幻。林小楼看得发呆,李雪已经近前。
“喂,把胶卷还给我!”
“我不叫‘喂’,我叫林小楼!”李雪突如其来的一句,这才把林小楼从犯傻之中带了出来。但李雪开口就要胶卷,林小楼是怎么都不会给的,而后故意王顾左右而言他。
林小楼是学校摄影协会的会员,也是众多影视爱好者之中最为普通的一个。但是他自幼酷爱摄影,大学期间,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外出打工,好不容易挣了点钱,买了一个奉为至宝的傻瓜相机。之后,便经常拿着相机四处拍照,寻找摄影灵感。再者,喜爱摄影的人都把自己的作品(照片)视为生命,何况是好不容易抓拍到的一张顶级照片,岂会轻易的交出来呢?
“快点!”李雪催促着,说着准备伸手去抢跨在林小楼肩上的相机。
林小楼就势往后一退,谁知脚下打滑,立刻向后倒去;而李雪也扑了个空,不偏不倚地倒在了林小楼的怀里,两人倒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李雪瞬间就脸红了,急忙地从林小楼身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雪,羞涩地站在一边;林小楼也迅速地站了起来,红着脸跟李雪道歉。可当李雪扑倒在他怀里时,那一阵急促的心跳令他也顷刻间脸红耳赤,而且似乎一直都在林小楼的心头跳跃着。这是李雪和林小楼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林小楼与李雪爱情故事的开始,也是他们的第一次相遇。
那天,林小楼带着李雪来到一家照相馆,把他抓拍到的照片全部都冲洗了出来。当李雪拿到那些照片时,表情再次瞬间愕然。照片里的背景、照片里的自己、照片里的回眸,真的是令她自己都惊呼不已,险些跌掉眼镜,不敢相信照片里面的这个素颜倾城的佳人就是自己。倘若她自己是男子的话,估计也会对着照片怦然心动。林小楼笑眯眯地跑到李雪身前,乐呵呵地问她拍的怎么样?
李雪浅浅地笑了一下,回答道:“你,创造了一个蒙太奇!”
“蒙太奇?那是什么?”林小楼对李雪这一突如其来的一句话,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蒙太奇”为何物,摸着后脑勺开始琢磨。
可李雪就是不告诉他,反而拿着照片,转身跑掉了。只剩下林小楼独自一人站在照相馆发呆,思索着什么是蒙太奇,而后,又让老板给他重新洗了一套今日的“杰作”,兴高采烈的拿着照片向着寝室走去。
一整天,林小楼都像是丢了魂似的,开始魂不守舍起来。脑子里,反复地闪现着李雪站在操场上的那个场景,反复地闪现着李雪那浅浅的一笑,重复着他和李雪之间那些没多少字的对白。午饭也吃的索然无味,只是一直趴在窗子边,看着外面的皑皑白雪,看看手中李雪的照片,自言自语起来。
这一晚,林小楼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起起睡睡好几次,握着李雪的那张照片发呆。一会觉得自己拍出了传世的“绝作”,一会又在思量着李雪那淡淡的体香,再一会回忆着李雪给他说的那个“蒙太奇”。整整一晚,林小楼都在翻腾,就像是着了魔一般的,李雪的影子不停地在他的眼前徘徊。最后,他索性穿衣起床,找来一个镜框,把李雪的照片加以装饰,配上好看的诗文,自娱自乐起来。
次日,天空刚刚露出一抹鱼肚白的时候,林小楼麻利地起床收拾,坐上了第一趟早班车,赶往S大学,聆听一周一次的摄影技巧讲座。S大学是一所全国著名的影视传媒大学,其中才子佳人无数,而最让林小楼感兴趣的就是每周一次的摄影技巧讲座,每次都会有一些全国知名的摄影记者受邀前来,与摄影爱好者分享自己的摄影技巧。林小楼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网站的摄影论坛上看到的消息,而后便风雨兼程的前去“听课”,不惧每次的奔波劳累,只为那一周一度的“视觉盛宴”。
林小楼所在的大学距离S大学足足有二十多站的路,中间要倒一次车。而这天,当林小楼刚刚下了第一趟公交车,准备换乘时,就看到了李雪。大喜过望的他,立刻凑了上去,和李雪搭讪起来。李雪也一改昨日的冷艳,换了套暖色调的衣服,对林小楼的问话,过半天才答上一句。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谈着话,一起来到S大学时,已经快到上课点了。
“快点吧,我们要迟到了!等下会被老师说的”林小楼急促地向着教室跑去。
“老师还没到呢!不用急!”李雪说。
“额?你怎么知道?”林小楼问。
“等下你就知道啦!”李雪故意卖关子,她和林小楼一前一后的向着教室走去。
然,林小楼刚寻了个地方坐下,却发现李雪并没跟着自己一起,而是直直的走向了讲台,然后打开手提包,拿出两本书,清了一下嗓子。
“上课!”李雪话一出,整个教室立刻安静了。林小楼做梦也没想到,李雪居然就是今天的客座讲师。那一堂课,林小楼听得格外认真。从未想到这个略大他一岁的李雪,看起来就像是个孩子一般的人,却比林小楼高两级。她出生在中国,却生长在美国,近年来才回国的。年纪轻轻的她,居然懂得那么的摄影技巧和影视艺术,而且把西方影视技巧有机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得出来的结论皆是“金科玉律”。课后,林小楼和李雪一起走出教室。
一路上,林小楼变着法的跟李雪搭讪,总算得到了李雪的姓名,并和李雪互相存了电话号码。然后,林小楼满面春风的跟李雪道别,并约定下个周末一起出去采风。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林小楼迫不及待地收拾好行囊,来到了和李雪相约的地方。两人跋山涉水,拍了很多的唯美照片,而且自然而然地熟络了起来。一路欢歌,直到夕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林小楼才准备回家。可李雪却并不急着下山,说要一起看夕阳,拍点夕阳下的景色。等到夕阳完整地落下去了的时候,林小楼才发现他们今晚回不去了。
山里的路不一会就消失在夜色里,他们并没有带照明设备,寸步难行。最后,他们决定留在山上过夜,因为李雪说她还想看日出。林小楼自然没啥意见,何况有李雪相伴呢?两人寻了一块干净的石块,燃起了一堆篝火,静静地坐了下来。
夜里,两人便畅谈起来。林小楼给李雪讲了很多她不知道的春城趣事、南屏故事,而李雪也给林小楼讲述了很多她在国外的经历,两人断断续续地说着,直到朝阳从山峦升起。等待了一晚的林小楼,立刻拿出相机不停地拍摄;而李雪似乎是第一次站在山顶看日出,兴奋的又蹦又跳。趁李雪不注意,林小楼又一次偷拍李雪。而惊奇的是,李雪站在朝阳下的回眸,再次闪现在林小楼眼前,美得令他目瞪口呆。
自那以后,两人的接触越来越平凡,宛如一对珠联璧合的“恋人”。友人说,林小楼真有本事,连学姐都能泡上,而且还是个“洋妞”。可林小楼每次听到之后,总是笑而不语地摇摇头。因为,他从未开口向李雪告白,更别说是他们两个成为“恋人”。林小楼默默地喜欢着李雪,但他却并不想告诉李雪。因为,他只是个农村的孩子,而李雪的父亲是个外交官,属于“名人”系列。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的心事悄悄地隐藏。
和李雪来往的多了,林小楼发现自己也慢慢地了解了李雪。李雪是个外表看似开放,内心其实很古典的女子。素日里,表面上看起来很合群,和她的那些个“姐妹”玩的很开心,实则内心很孤独,是林小楼从来都不曾有过的。只是这种孤独,李雪从不轻易向人展现,就连林小楼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的。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小楼和李雪一起去看电影。当晚,他们看得是《父母的爱情》,可看完之后,李雪悄无声息地哭了起来。而且,哭的很伤心。就像是一个丢了玩具的孩子,一头倒在林小楼的肩膀上,就开始抽搐。而不论林小楼怎样询问缘由,李雪都只字未提。只是,从那天以后,林小楼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看似活泼开朗的李雪肯定缺少母爱,或者是缺少一个真正疼她爱她的人。
也就是从那天之后,林小楼开始特别的注意李雪的家庭。后来,他慢慢地发现,不论李雪何时回家,家里都是她一人。李雪的父亲每月都会来看一次李雪,主要是给她送生活费,给完钱就走了,很少坐下来陪李雪说话;关于李雪的母亲,却从未出现过。而林小楼每次问起时,李雪都是避重就轻地搪塞过去。似乎,关于她的母亲,一直都是她不愿提起的字眼。而林小楼也就是从那时候,慢慢地发现,李雪内心深处,一直都缺少一个疼她爱她的人。
之后,林小楼更加频繁地和李雪出入在一起。但是,每次都是以李雪的“小弟”为名,避免那些个同学的八卦绯闻。这一点上,林小楼一直都不在乎,只要能陪在李雪身边,照顾她、心疼她,就已经足够了,何必在乎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呢?何况李雪本就大他一岁,认个“姐姐”也未尝不可啊。反倒是,时间久了,他挺喜欢这样的称呼的,挺喜欢李雪叫他“小弟”。尤其是李雪每次对他甜甜的一笑,他就立刻丢了魂。
“小弟,我今天不舒服,你去食堂给我打点饭吧”、“小弟,我今天不想上课了,你陪我一起逃课吧?”、“小弟,我们什么时候出去玩啊,我好想出去拍点照片了!”……诸如此类的“请求”,李雪总是不断地发给林小楼,有时打电话,有时发短信。但不论何时、不论多晚,只要李雪一个电话或者一个短信,林小楼都会准时地出现在李雪宿舍的窗外。
日子久了,李雪的室友都开始打趣她。说她找了个比自己小的学弟当男朋友,说她“老牛吃嫩草”。而李雪开始不以为然,不和室友一般见识;可日子久了,难免会令人反感。尤其是那些流言蜚语,听多了耳朵都快爆炸了。可林小楼依旧风雨兼程的送李雪回家,给李雪买好吃的,带李雪去游山玩水。宛如是个有钱人家的“公子”似的,舍得为李雪花钱。为了能博李雪一笑,林小楼几乎是绞尽脑汁。
直到有一天,李雪和宿舍的几个姐妹一起出去吃外卖。经过一个正在拆迁的民楼时,险些被一个从天而降的砖块砸伤。李雪的室友立刻上前理论,质问施工的人员。可就在几个学姐叽叽喳喳时,李雪意外的发现,有个灰头土脸的扛水泥的“民工”,就是林小楼。就在李雪心头一颤时,李雪的舍友也都发现了林小楼。接着,便是一阵哄笑。李雪的姐妹说笑着,“还以为是哪家的公子哥呢,原来是个农民工啊”,悻悻地离开了。
只是从那以后,林小楼每次出现在李雪的宿舍窗外时,总免不了遭人白眼。但李雪和林小楼两人并不在意旁人的“闲言碎语“,依旧频繁地来往。一直持续到林小楼的大二下半学期,李雪已经大四毕业。之后,李雪的父亲在一家知名企业,为李雪安排了一个很轻松的工作;而林小楼仍在学校读书。只是,每次一有闲暇的时间,林小楼都会坐车来到李雪的公司外,只为能远远地看上她一眼。有时,看到李雪不忙的话,还会叫她出来,在街角的咖啡屋,喝点咖啡,聊会天。林小楼喜欢这样的日子,喜欢这样静静地看着李雪。
起初,李雪和林小楼还是像姐弟一样的来往着。直到高小涵的出现,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高小涵是李雪的父亲千挑万选来的“准女婿”,也是李雪所在公司的高管。和李雪的相遇,都是李雪他父亲有意安排的。虽然李雪并不知情,但是经常在她公司门外守候的林小楼,早就对这一切了然于胸。但是林小楼并不打算去点破这个“秘密”,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个一贫如洗的农家小子,根本配不上李雪这种“金枝玉叶”,能做她的“弟弟”,就已经很是心满意足了,哪里还能有其他妄想呢?
等到林小楼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李雪给他打电话,约他出来吃饭,说是要介绍个朋友给他认识。此人便是高小涵,李雪的“准老公”。那日,衣冠楚楚的高小涵很熟络的和林小楼打了招呼,然后便开始玩起自己的手机。那顿饭吃的很匆忙,饭后,林小楼悄悄地告诉李雪,祝她幸福。然后转身,回到学校里去了。
之后的两年,李雪和高小涵开始正式交往了,而林小楼也在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大四毕业之后,林小楼在城里找了一份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日子过的有条不紊,每天朝九晚五;家里近况也日益好转,林小楼和他的同事小芳感情日益稳定,准备择日结婚。可就在一天夜里,李雪突然打来电话,说有急事找他。林小楼赶到时,李雪哭的像是个泪人。
李雪说,她的母亲找到了。
林小楼心里一颤,找到了好啊。李雪这么多年都没见到过母亲,如今找到了亲人多好的。可李雪接下来的话,令林小楼再次一颤。
高小涵是我同母异父的弟弟!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李雪此话一出,林小楼立刻愣住了,两个人都像是被电击了一般。
原来,李雪小的时候,她父亲本是个生意人。可那一年遇到天灾,她所在的城市被洪水淹没,她父亲的粮仓顷刻间化为乌有。李雪的母亲,实在受不了之后天天被追债的日子,便在一个午夜,悄无声息的跑掉了。而李雪的父亲独自一人,支撑起这个破败的家。后来又改行,做了外交官的翻译,他们的日子也才逐渐的好转。只是李雪的父亲,在经历过那次灾难之后,经常外出买醉,对李雪不闻不问,根本不去管她的事情。
直到和高小涵的父母见面时,李雪她父亲一眼就认出来,高小涵的母亲就是他自己的前妻。而今,却已改嫁,并产下一子,那就是高小涵。
当李雪发现眼前这个准备和自己谈婚论嫁的高小涵,居然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时,内心再次泛起一阵狂澜。自幼缺少母爱的她,好不容易找到个爱惜自己的人,却做梦也没想到,高小涵是她的亲弟弟,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一幕?
林小楼静静地听着李雪哭诉了很久,只是从那一晚起,林小楼突然壮着胆子,跟李雪告白。并且把这些年为李雪拍的照片,串联成一排又细又长的“照片集锦”。那一张张的照片,记录着他与李雪的点滴过往。记录着他六年来,对李雪那悄无声息、关怀备至的爱。林小楼说,现在的他给不了李雪什么,但是他对天发誓,一定给李雪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之后,两人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地走到了一起。
可就在李雪与林小楼准备举行婚礼的那天,李雪居然悄无声息地失踪了。林小楼找遍了所有能想到的地方,依然没有发现李雪的踪迹。几乎绝望的林小楼,哭红着双眼,来到同事小芳家里,跪了下来,然后开始向小芳求婚。
虽然小芳对林小楼把自己当替补的这一举措很是不满,但她却深爱着林小楼。这一点上,早在她和林小楼一起上大学的时候,她的爱就已经落地生根。她和林小楼是同窗,可那时候林小楼一心想着李雪,所以她并未表露分毫。直到李雪的男友高小涵的出现,她才向林小楼表明心迹。同是一个大山里长大的孩子,两人的交往便没了隔阂,之后便顺理成章的走在了一起。并没有过多的顾虑,便欣然地答应了林小楼的求婚,嫁给了他。
婚后,两人的生活很融洽。小芳很爱林小楼,所以几乎包容了林小楼的所有。就连林小楼经常拿着他曾为李雪拍摄的照片出神,也并不在意。有时甚至还会给林小楼递上一杯热茶,和他坐下,一起欣赏那些曾经的照片。直到林小楼手里的照片一点点地泛黄,直到年轻的容颜一点点地变得苍老,直到十年后,林小楼依然会在KTV里唱那首《情书》,小芳都会笑而不语,一如既往地深爱着林小楼。
转眼间,十年已经悄无声息地过去了。直到十年后的一天,眼看要到七夕了,林小楼突然收到一个信封。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封情书。接着,林小楼顿时惊呼起来,这娟秀的字迹是李雪的!绝对错不了,是李雪的!林小楼几乎是颤抖着打开信件,读了起来。
小楼:
十年来,你过得好么?请原谅我当初爽约,未能和你结成连理。十年前,当我和你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前一天,我去医院检查,却意外的发现,自己已经是癌症晚期。但是,我并没有把这些告诉你,也不想你娶个患病的媳妇回家。所以,我悄悄地找到了小芳,并说服了她嫁给你,希望她能替我照顾好你。
你还记得吗?我曾经最喜欢那首《会有天使替我去爱你》。当初,你曾笑着对我说,说我就是你的天使,你会好好地爱我。而我,注定不是你命中的天使,无法陪你走到最后。所以,我会找个天使替我来爱你,她就是小芳。其实,我早就知道小芳喜欢你,只是那时的我,并不想把你让给小芳。你知道的,女人的占有欲其实也挺强的,我舍不得把自己的爱人拱手相让。直到,我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我才慨叹,一切都来的悄无声息,可我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之所以现在告诉你,因为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你不用来寻我,因为你可能寻到的仅是一具尸体罢了。也不要哭,因为我舍不得你哭。就当这是我为你写的第一封情书吧,因为患病的这十年里,我曾夜以继日地爱着你。可我,不能再去走近你的生命,不能陪你一直走下去。未来的路,愿你和小芳一直幸福地走下去。
小楼,末了,请允许我再说一句:我爱你!
林小楼颤抖地拿着李雪写给他的情书,整个人就像是要爆发了似的。思绪,又一次被拉回他们刚刚相遇的时节。那时候,大家的思想都还没有现在这么开放,很多情侣都还是保持着“情书往来”。通过书信,表达彼此心底那绵绵的爱意。林小楼曾不止一次的想要给李雪写封情书,却一直都不曾落笔。因为,他怕自己太过卑微,怕自己打破这份温暖的“姐弟”情谊。怕自己一开口,从此就是陌路,再也不能继续如初地走下去。
所以,那封情书,林小楼一直都珍藏在心里。而且,这一藏就是十多年,未曾开口倾吐半句。直到他收到李雪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情书时,这才决定把那份情书公诸于世。林小楼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成功地找到了李雪的住处。而李雪的确已经过世下葬,只是李雪的家里,出现了另外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人不是别人,而是李雪幼时的好友——张锦。当年,李雪把自己患了癌症的消息以短信的形式,发给了她的一百名好友。而这一百人,都是曾向李雪标明过爱意的追求者,说什么愿意与李雪生死与共、一生相随的人。然,在这群人之中,只有张锦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带上了所有的钱财,四处寻医求方,誓要医好李雪。张锦他家本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书香世家”,而他更是个才貌双全的英豪,曾赢得无数女子为之疯狂。在这十年里,他不辞劳苦的走乡串户,寻找医治李雪这种癌症的方法。带着李雪游历过很多地方,辗转于多家医院,倾其全部财产,用他一生的时间,只为换得李雪的“十年”。
当林小楼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再次的心头一颤。
在张锦的带领下,他来到李雪的墓前,打开那份尘封了多年情书,朗声地读了起来。
小雪: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也是我第一次想要朗声的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爸妈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深深地爱着你。
当我第一次看到你时,就已悄无声息地爱上了你。
那日,你身着红装,站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嫣然回眸,就已倾倒了我整个青春的记忆。从那时起,我的世界里,到处都有你的影子。我的生命里,到处都是你留下的痕迹。我的灵魂深处,一直与你安然相伴,默然相守。
我知道自己给你写这封信过于冒昧,也或者我是人们口中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请允许我真心的告诉你,我会用一生的时间去爱你,会许你一个光明的未来。
……
愿使时光荏苒,念你安好!
当林小楼读完他为李雪所写的第一封情书时,忍不住地放声嚎啕起来。他曾答应,许李雪一个光明的未来;而他却不曾做到。倒是眼前这个张锦,这个看起来沉默寡言的人,居然陪伴了李雪走完了最后的十年时光。不由得对张锦肃然起敬,这个曾和他一起喝过酒、一起吹过牛的大学同窗,却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对李雪的爱之箴言。
那晚,林小楼和张锦一起下山。寻了家小酒馆,肆意地买醉。半清半醒之间,林小楼隐约地看到,李雪回来了。而且,一如既往的青春、美丽、动人。并且坐在了桌子边,陪他一起喝酒,和他一起卿卿我我。喝着,喝着,林小楼就醉了。当着整个酒馆人的面,深情地朗诵起他为李雪所写的第一份情书。
等到次日醒来的时候,猛地发现。昨晚陪伴在他身边的不是别人,而是小芳。这个李雪找来的天使,一个天使替她来爱他的女子。林小楼轻轻地来到小芳的身边,脱掉了自己的外套盖在她的身上。反复地思量着昨晚的事情,却怎样也想不起来。沉思许久的林小楼,突然地幸福地笑了。温柔地展开双臂,把小芳抱回了房间,然后为她准备好早餐,悄无声地来到书房,奋笔疾书起来。
正当他写的出神时,突然觉得背后有人在看他。猛一回头,发现小芳正泪流满面的看着自己。心中的情感突然间喷涌而出,一个箭步,跑上前抱住了小芳。这十年来,小芳就像是个保姆一般地照顾着林小楼,而他却一直对她不冷不热的。直到现在,他才明白。原来,李雪并没有爽约,而是找了个天使来爱他。
当小芳和林小楼相拥而泣之后,来到书桌边,发现林小楼正在写情书,而且是写给自己的,开头是这样的:
小芳,对不起,让你苦苦的等了我十年。
我知道,这十年里是我对不住你。而今我才明白,你对我深如大海般的爱。我才明白,珍惜眼前人,因为你是真的很爱很爱我。也就是到现在,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美的情书,不是千言万语的华丽词组,而是你不离不弃的默默陪伴。若没有最深沉的爱,哪里会有最绵绵的等待呢?才会容忍我十年,才会等待我十年,才会真爱我十年。
七夕到了,请允许我第一次为你执笔,为你写下这份爱的宣言。让我用以后的时间,陪你走完人生的路,希望你能答应我的请求。也想寂静的告诉你,你的世界,从此以后,都会有我的足迹。
小芳,我爱你!真的爱你,就如同当初我深爱李雪一般。现在,我终于知道,你不止是李雪找来的天使,你更是我相濡以沫的爱人!那是我在三生石畔等待了千年的恋人,是我这一生之中最美的遇见。
亲爱的,七夕快乐。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祝我们未来的路,遍地都是阳光和雨露,愿你我今生能够在一起,生死不离……
读着林小楼所写的七夕誓言,为自己所写的这一封情书,小芳再次热泪盈眶,哽咽无语。她庆幸,等了十年,终于等到了爱的号码牌;等了十年,终于等到了林小楼那最深沉、最温柔的一份爱。
之后,林小楼再次和小芳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彼此的脸上,胜过尘世间所有的情书告白。
精品范文
10写给自己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