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4 06:1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我们学校的国家示范专业,从其成立初期,就确定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但从这些年的实践看来,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有如下影响因素:
一、教师对工学结合办学理念认识不够
职业教育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他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都和本科教育不同。但从我们专业看来,学校绝大部分做职业教育的老师都毕业于本科院校,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都带有本科教育的烙印,也不明白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进入学校前也没做过相关方面的培训。当然喜欢按本科教育模式教学,省时省力,一切皆有可依据。另有一部分教师虽然来自于企业,他们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在授课时也按照这个目标传授知识。但是一来这一部分人数少,不足以撼动根本;二来缺乏理论支撑,他们实践经验有余而理论知识不足,讲课时不按大纲,只讲自己最熟悉的,也失之偏颇,效果不是特好。
二、企业积极性不高
工学结合必须有企业的参与,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不高是相对学校而言,因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因此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学校高理所当然。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
(1)企业的经营目标与教育目标距离较大。教育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己任,而企业以生产和经营获利为目标,两者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参与了校企合作,势必要承担一些责任和风险,但短期内既不能获利又不能明显改善其社会效益,这与企业的经营本质相违背,参与工学结合的愿望自然不强。
(2)社会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企业并不缺员工。多年的高校扩招和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企业很容易招聘到一般的技术和操作人员,企业并不缺乏劳动力。而且由于近几年建筑市场发展迅速,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容易就业,这就吸引了许多高职院校开办这一专业,自治区就有二十多所院校有装饰专业(包括本科类院校)。这些学生都需要去企业锻炼,可是企业的接纳能力有限(大部分装饰企业是小型企业,大企业很有限,这是专业特点决定的)。企业为了避免厚此薄彼,干脆就都不接纳了。
由于以上原因,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工学结合的步伐比较缓慢,已经不适合当今高职院校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来破解这道难题呢?
首先,应调整观念,尤其是一线教师的观念。他们是工学结合的执行者。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工学结合就是一句空话、大话。所以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认识工学结合的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工学结合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工学结合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需要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同时应将教师分批次送出去参与企业实践,从实践中了解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化被动为主动,成为实际的推行者。学校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考取资格证书(如设计员、施工员等几大员证、建造师证、监理师证、造价师证等十几种注册类证);进行学历学位进修,接受技能培训等(如工程硕士、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等);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如去企业做设计、施工、管理、预算等),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具体实施上应充分利用学生工学交替和假期,采用系部指派和教师自愿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如此学校、企业、教师三方面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既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认识,又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使企业不再那么排斥这种合作模式,也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篇2
关键词:钢琴;幼教;教学
技工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钢琴知识,甚至有少部分学生没有上过一节音乐课。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学的困难可想而知。
笔者从事技工学校幼教专业钢琴教学十多年,在这些年里,笔者通过大量艰苦摸索、实践和考察,认为幼教专业的钢琴课除必须打好坚实的钢琴基础,还要抓好培养学生即兴伴奏的能力。钢琴即兴伴奏是技工教育幼教专业学生学习钢琴的最终目的,学好钢琴即兴伴奏是幼教学生上好幼儿音乐课的主要保障。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合格的幼儿教师,笔者认为技工学校幼教专业钢琴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材选用
为了让未来的幼儿教师拥有坚实的钢琴基础,更好地学习钢琴即兴伴奏,在授课内容上一定要定位准确。技工学校幼教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幼儿教师,而不是钢琴演奏家,因此,教材的选用应该以钢琴基础教学为主,最后训练她们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
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
1.钢琴基础教学阶段
对于幼教专业的学生,前期以钢琴基础教材为主,科学、规范地练习钢琴曲目,对学生打好钢琴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帮助学生消除在练曲中的枯燥感、机械感。
2.即兴伴奏教学阶段
通过前期的艰苦训练,学生有了坚实的钢琴基础,然后就要开始训练学生为歌(乐)曲、舞曲即兴伴奏的能力。这时教材以《钢琴即兴伴奏教程》为主,采用多样化教学。
二、钢琴基础教学
钢琴教学的关键是要求学生打好基础,基础乃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学琴没有坚实的基础,犹如“空中楼阁”,学生绝不会有良好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钢琴基础训练,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学钢琴的兴趣
(1)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学,要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感投入教学。
(2)因材施教。技校多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学生努力学习了,教师就应该及时表扬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大多数学生因为喜欢或崇拜某位老师,他们才喜欢这门课程。笔者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每当学生对钢琴课产生厌倦情绪时,如果设计一节欣赏课,给学生弹奏几首世界名曲或唱几首歌曲,就会重新激起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吸引学生。
(4)教材选用要适宜。教师根据学生水平来设定教材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科学的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视唱识谱能力。由于大多数学生之前很未接触五线谱,这对学习钢琴有着很大的阻力,所以,培养她们的视唱识谱能力极为重要。刚开始学钢琴时,首先,要学会把每一首钢琴曲视唱下来,然后再练习弹奏;其次,在视唱每首乐曲时,逐步向学生渗透乐理知识,特别是各种音乐术语。最后,在学习五线谱的同时,还要训练她们视唱简谱的能力,为以后教唱儿歌打好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练琴必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慢与快、分与合、看与背、零与整的关系。
(3)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做到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多看多听一些教学影视资料,自己多抽出时间进行练习。
总的来说,技工学校幼教专业的钢琴教学是一项艰辛的工作,需要教师准确掌握教学方向,并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全身心投入,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一、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也称为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作为学校和企业合作教育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在国外已实行多年,我国部分职业院校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实践与探索。
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
2006年11月16日国家教育部教高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006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评选过程中明确要求,申请全国示范性的高职专业应采用工学结合模式组织教学。同时要求新申请的国家级高职精品课程也必须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
1. 实行工学结合,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
2. 实行工学结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其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全方位更加有效地结合。
3. 实行工学结合,能够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现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在录用新员工时,都希望并要求求职者在特定的岗位上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有的将是否具备实际工作经历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标准。
4. 实行工学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通过开展工学结合,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有效结合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了解各个服务环节的质量要求,获得适应生产、服务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道德修养,形成综合职业素质。
5. 实行工学结合,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既能够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又能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地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并有助于部分毕业生留在他们顶岗实习的岗位上直接就业。
(二)适应新会计准则应用必须工学结合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我国并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对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方式转变意义巨大,同时新准则应用要求高、难度大,灵活性强。
要求高:强调会计信息的关联性、可比性、真实性。
难度大:侧重框架性与方向性,引入许多新概念和新方法。
灵活性强: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虽作了统一规范,但赋予企业在科目设置、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的自。
(三)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必须工学结合
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人才质量标准是最客观、最直接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要重点结合财会工作实际来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要重点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特别是职业判断能力;要重点掌握税收知识和税收筹划技能;要重点掌握计算机和网络财务操作能力;要重点了解企业情况才能做好会计核算;要重点掌握资金筹划具体沟通与交往能力;要具备职业道德和素养,保密、诚信、敬业、自律、严谨;会计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态度决定一切。
二、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围绕专业岗位重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通过校企联手研编岗位课程教材、组织岗位课程教学、创新课程体系、革新课程内容,构建以岗位模块为核心的实训环境,实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实训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
企业岗位性质决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表1:
三、工学结合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互兼互聘的方式,让企业的会计行家参与教学。实施以岗位业务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必须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创建岗位课程体系、开发岗位课程教材,实现以新型的岗位课程替代传统的知识型学科型课程,从而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见表2:
四、工学结合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按照工学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岗位需求为起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岗位型课程后,工学结合会计专业的课程可作如下设置:
五、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
根据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明确了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实施了工学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建立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也就清晰可见了,具体为:
(一)出纳核算与管理
办理现金收付和结算业务;审核收付结算业务各种票据;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等。
(二)成本核算与管理
拟定成本费用核算办法;制定成本费用计划;负责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核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编制成本费用报表并进行分析;协助管理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等。
(三)财产物资核算与管理
会同有关部门拟定财产物资的核算与管理办法;审查汇编财产物资的采购资金计划;负责财产物资的明细核算;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财产物资计划成本目录;配合有关部门制定财产物资消耗定额;参与财产物资的清查盘点等。
(四)往来账款核算与管理
建立往来款项结算手续制度;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负责往来款项结算的明细核算;分析往来账款防止拖欠与坏账;加强客户间沟通建立良好信用关系等。
(五)资本核算与管理
拟定资本管理和核算办法;编制资金收支计划;负责资金调度;负责资金筹集的明细分类核算;负责企业各项投资的明细分类核算等。
(六)财务成果核算与管理
负责编制收入、利润计划;办理销售款项结算业务;负责收入和利润的明细核算;负责利润分配的明细核算;编制收入和利润报表;协助有关部门对产成品进行清查盘点等。
(七)纳税申报与核算
明确企业应纳税种与稽征办法;明确应纳税种征管与交纳对象;掌握各种税金的计算和申报方式;负责办理各种税收的纳税申报;负责纳税后各种税金的核算等。
(八)财务报告及分析
负责登记总账;负责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有关财务会计报表;审查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负责编写财务分析报告;负责向投资者、经营者和职工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负责管理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表等。
六、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途径
(一)工学结合的流程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首先进入企业认识实习(第三学期),在课堂学完会计特定岗位的理论知识后,进入校内实训室进行相关项目仿真实训(第四学期),之后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习(第五学期),第六学期专业强化考证取得上岗证书,然后安排学生再次在企业工学结合或顶岗实习(如表所示)。
(二)工学结合的途径
工学结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学结合可以理解为以今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校内仿真和企业全真教学,狭义的工学结合仅指在企业会计岗位上教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以广义理解为更妥。
途径之一:企业认知实习。了解企业性质、经营范围、经营情况;了解企业人事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情况;明确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与人员岗位;了解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了解企业会计岗位职责和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等。
途径之二:校内仿真实训。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税务申报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金融与投资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
途径之三:企业工学结合。制造业实训基地会计岗位;流通业实训基地会计岗位;服务业实训基地会计岗位;非营利组织实训基地会计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实训基地等。
途径之四:专业强化考证。会计上岗证;电算化中级证书等。
途径之五:企业顶岗实习。学校统一安排的企业岗位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企业岗位实习等。
七、工学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二)改革教学管理
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师团队;将指导工学结合教学纳入教学任务和工作量之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评价和考核机制;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
(三)加快教材建设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岗位实训教材,目前急需编写如:《出纳核算与管理》《资本核算与管理》《财产物资核算与管理》《往来账款核算与管理》《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成果核算与管理》《财务报告及分析》《纳税申报与核算》等。
(四)建立工学基地
建立与专业岗位相适应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建立长期合作、利益相关、数量适当的工学合作企业,具体为:
1.利益相关愿意长期合作。合作企业应是合法注册经营的中等规模以上企业,并且类型较为全面。
2.所提供的岗位专业对口。合作企业应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并愿意为实习学生支付较为合理的劳动报酬。
3.能提供专业岗位相关的设施、设备,具有较多较高的工学结合指导人员,以满足学生工学结合学习的需要。
4.具有一定的学生生活设施和学习娱乐场所,以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N].2006年11月16日.
篇4
【关键词】烹饪专业;工学交替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1 前言
2011年深圳市育新学校开设烹饪专业,与学校食堂、深圳市观澜湖酒店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经过三年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和实践工学交替模式,在教学实践环节、管理手段以及评价标准都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的工学交替模式改革了中职教育前两年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学习、第三年到酒店顶岗实习这一传统的“2+1”模式,每学期校内、校外教学时数按“教学+顶岗实训”,即“0.5+0.5”的方式进行,简称为三年“0.5+0.5”的工学交替模式。通过校企共培的方式,工学交替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工学交替模式的研究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等文件精神,现代的烹饪职业教育必须落实职业教育和企业用人市场对接,促进产学结合,全面树立“以市场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核心、以岗位为标准、以任务为引领、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开展和实践“校企联办、职教集团、工厂学校、教学工厂、工读结合、半工半读、双边挂牌、订单培养”等多种办学模式。
我校构建的工学交替模式就是根据深圳市观澜湖酒店的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机制,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要。
3、工学交替模式的理论依据
按照“做中学、学中做;做了学、学了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学校与食堂、深圳市观澜湖酒店探索实践“教学工厂”,逐步形成“工学结合、六层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中职学校学制、学时规定的前提下,将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进行合理分解。学生在校三年间,从进校起到完成学业止,按照教学规划,在校内、校外两个学习地点依次进行为专业认知、职业体验、基础学习、生产实习、岗位学习、顶岗实习等六个层级的学习。“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可用“1、2、3、6”进行概括:
1个学习目标:塑造“身心健康、待人有礼、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员工;
2个学习地点:校内与校外学习交替进行;
3个学习阶段:根据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分为入行阶段、懂行阶段、内行阶段。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从初学者到职业厨师的转变;
6个学习层级:每个学习阶段分为校内学习和酒店学习。“六层推进”流程设计依次为专业认知、职业体验、生产基础学习、生产实习、岗位学习、顶岗实习等六个层次,形成一个“工”与“学”渐进式交替、螺旋式上升的、“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型。
工学交替模式就是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就是让学生对烹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在不断实践中发展。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行基础学习与岗位实习,多次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符合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
4、分析烹饪专业工学交替模式
烹饪课堂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人才培养目标对技能要求的强度来看,仅依靠课堂实训教学课时量不足,烹饪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虽然学生经历了观摩和练习,但是要一次性掌握技能比较困难,学生要提高操作技能,必须利用空余时间练习,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经济压力。“演示―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由于缺乏仿真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快速提高专业技能。
学校在校内建立以食堂为依托的实训基地;在校外建立以深圳市观澜湖酒店为依托的实训基地,两个实训基地在烹饪实训教学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起到了促进作用。烹饪专业是高耗材专业,学生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提高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大量的烹饪原料,和食堂联合搞教学经营实践活动,与现代职业教育提倡的“校企合一”办学思想不谋而合,不但降低了采购原材料的成本,而且降低了食堂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此为一举三得。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专业教学与企业经营的零距离接触,创新了专业建设方案,对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深圳市观澜湖酒店属于经营性企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局限在基本技能操作方面,主要是基层技术难度低的岗位如水台、打荷、上什、煲仔档等,但是技术难度大的岗位如炒锅、砧板、鲍鱼档等,学生只能观摩学习,不能亲自动手操作,师傅一般不会在关键技术给予指导,厨房师傅无法像教师一样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实习,造成部分学生实习效果不完全理想。在食堂,学生能亲自动手烹制基础菜肴,但是由于受经济成本限制,学生没办法亲自烹制高档原料;而深圳市观澜湖酒店经营中高档新式菜肴,可以弥补食堂经营低档菜肴的不足,让学生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
5、工学交替模式实践措施
5.1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工学交替模式的思想,在高一年级入学以后就将学生按照酒店要求分成A、B两个班,一个班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另一个班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每个学期进行轮换交替。师生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教学经营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弥补课堂实践教学的不足,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从而快速提高操作能力。教学经营实践活动,以组织学生进行经营性顶岗以及岗位轮换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到大部分工作岗位,并逐步掌握每个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学生在各个工作岗位学习阶段,由食堂师傅或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成品可以销售给师生。
根据教学经营实践活动开展的需要,为烹饪专业学生提供炒锅、打荷、砧板、水台、上什、煲仔档等不同的技术岗位,通过岗位轮换,反复实践,使学生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和全面,利用制度规范和岗位考核,逐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基础菜肴的制作,从生产基础学习到生产实习递进,初步完成从入行阶段到懂行阶段的转变。
通过教学经营实践活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了学、学了做,在食堂从低层次岗位逐步向中层次岗位的过渡。食堂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本校师生。一年级学生在食堂进行经营性顶岗和岗位轮换,实践教学内容是岗位基本技能,以食堂经营的菜肴来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促进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消化和吸收。在教学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个岗位配备一名教师或厨房师傅,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职教师采用轮流挂职的形式进入食堂,负责和指导学生和岗位质量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是贯彻工学交替模式的有效方法,是检验学生对不同岗位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从低层次岗位向中层次岗位晋升的有效依据,考核的内容包括理论考核和岗位技能考核,由岗位指导教师根据岗位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一年级学生在食堂进行教学经营实践活动,学生亲自操作,完成基础菜肴制作的学习;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到酒店基层岗位顶岗实习,观摩学习中高档菜肴,这是高技能厨师的必经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实现懂行阶段到内行阶段的转变;完成岗位学习、顶岗实习两个学习层级。
5.2在酒店设立企业课堂
学校在深圳市观澜湖酒店开设了专业理论和实操、职业生涯规划、德育等与学生就业和发展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酒店工作环境,提升专业技能。为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学校安排了专业课老师长期驻扎酒店,给学生上课的同时也让自己体验了最新的专业技术。
按照校企合作要求,在酒店定时定点设置实用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为了提高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实效,酒店为学生配备了专职培训员,由厨师长和专业培训师每周为学生授课,手把手教学生操作训练。
5.3探索科学的管理手段
学校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工学交替管理办法》,建立了领导和相关教师定期下企业制度,了解学生表现、酒店对学生的评价,与酒店领导、主管和实习指导老师共同研究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制定出符合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的教学计划。学校还为实习学生配备了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心理辅导,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
5.4建立科学考核评价制度
实行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增强考试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通过学生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岗位熟练程度、操作产品质量等方面评价学生能力,从中评选优秀实习生。
6、工学交替模式实施效果
烹饪专业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模式至始至终围绕技能训练为核心,从烹饪基本功训练基础菜肴制作见习高档菜肴,遵循从入行阶段懂行阶段内行阶段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学生从学徒准厨师技能型厨师的角色渐变。烹饪专业构建工学交替模式,实质就是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室单一授课的局限,改变了行与知之间脱节说教式教育,让学生亲自到工作现场真刀实枪参加实践,从而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高于传统模式下培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会计专业建设;会计教育目标;行动导向法;会计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0-4
一、会计专业现状分析
1、国内会计职业现状
古往今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很多职业消亡或被取代了,也诞生很多新的职业。会计职业距今已一千多年,这样一个古老的职业会被新的职业所替代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会获得新的力量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国内会计行业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做会计的”,即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狭义上的会计人员;第二种是“查会计的”,包括注册会计师和政府、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清算评估人员;第三种是“管会计的”,也就是总会计师或“CFO”,从我国的从业现状来看,绝大部分会计人员都在从事一线工作,即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的披露,而从事一线会计的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由高职、中职、技工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和输送,由此可见,会计专业开设具有广泛性和极强的生命力,面对会计人才培养市场的竟争,作为一所技工学校的会计专业,如何培养高技能的财会人才?如何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一直在求索……
2、我校会计专业现状
我校会计专业开设起步较晚,从2010年开始至今只有2年时间,但从招生人数、学生在校学习效果,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等与当地其他中职学校、技术学院比较并没有差距。,我校会计专业每年计划招学生150人,每年毕业生约120人,能够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学生仅50人左右,出现严重失衡!是我们的学生没有能力从事会计工作吗?还是会计学生供过于求?两者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会计教师深思、反省:我们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会计人才?要让我们的学生走出社会、找到会计相关工作岗位,学校教学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定位
1、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确定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由此可见,我校应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中、高等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就是中级班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是会计员,会计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具体审核和办理财务收支、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办理其他会计事务等。高级班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助理会计师,助理会计师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草拟一般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的一般规定;分析检查某一方面或某些项目的财务收支和预算的执行情况等。因此,技工学校会计教育应走职业化教育的道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并教育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必须让她们明白会计是一种专业技术较强的职业,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今后谋生的手段,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是踏入会计行业的门槛,考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晋升的条件,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突出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 技工学校教育应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为此在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借鉴德国职业教育进行职业分析,同时中级班、高级班的专业设置应体现下述三原则:企业需求原则、相对稳定原则以及广泛适应的原则。我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大多数在企业工作,在本地及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从事会计记账、仓库保管、纳税员、收银员、统计等岗位,因此,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体现地方特色,突出工业会计的核算以及具体的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出纳岗位的核算与技能。
三、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根据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制定适应地方经济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结合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应对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从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进行构建:
1、整合理论教学内容,改变原有的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构建体系,形成“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内容分为“三种类型、三大模块”,即基本素质类、发展素质类和个人综合素质类,基本素质类由成型模块构成,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实践课,发展素质类由成才模块构成,包括德育修养课、技能资格证书课、从业资格证书课、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课(高级班);个人综合素质类由拓展模块构成,包括人文知识课、个人修养课、专业拓展课、兴趣特长课。根据会计课程特点避免内容重叠,会计专业基础课与从业资格证书课结合一起,专业主干课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课结合一起。
2、改革专业课程设计,重建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达到真正的一体化教学。为了体现技工学校的职业技术性特点,在专业素质理论教学上,改学科课程模式为项目课程模式,形成“技能化”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增加实践性课时比例,保证实践性课时占总课时的50%,争取实现“专业认知实践课堂渗透实践单项模拟实践综合仿真实践基地顶岗实践全真实践”的梯次递进,达到单项与综合、模拟与仿真、感知与顶岗、校内与基地等实训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为理念,“行为导向”作为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一种思潮,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技术能力,是目前技工学校广泛要求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根据会计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实施、检查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其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掌握工作方式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几乎所有实践性强的专业和课程都适合这种教学方法。例如《成本会计》学习关于各类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的核算方法,可以根据生产费用、辅助生产费用、人工费用、生产间接费用、经营期间费用的不同项目进行,要求学生掌握核算方法,包括费用的确认、归集、分配,再学会编制单位内部成本核算表和会计记账凭证。
2、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行为环境中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学生对实际职业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和工作过程,如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陈述理由,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案例分析教学法可培养和发展学生决策的能力、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信息的能力和将整个决策过程的思维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教学中,以日常工作的事例,社会出现的现象,电视、网络、报纸报导的新闻作为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运用法律依据得出结论,从而辨识会计职业行为的违法与合法,教导学生做一个有专业技术且守法、懂法的会计人员,从而培养和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3、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是根据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借此可以认真地观察某一特定角色的行为方式,并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学习和掌握某种职业行为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小组反馈意见具有决定性意义。例如在《出纳实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实际工作中,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
3、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是旨在营造人为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习职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据此还可获得重复训练机会,以及随时进行评价的可能性。模拟教学是一种更为宏观的教学改革策略,它全面考虑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特有的属性、要求与规律,让学生得到真实意义上的职业锻炼,由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会计教学应大量采用模拟教学法,在《会计基础》理论教学后,再进行《会计手工模拟做账》,通过让学生在模拟的财会计室上课,提供财务办公室的所有会计核算工具:会计账簿、记账行凭证、会计报表、税务报表、会计印章、发票印章、计算器、铅笔、财会专用笔(红、黑笔水)、直尺,仿真的原始凭证等,进行会计核算仿真操作,从而缩短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工作的距离。《税务会计》课程应进行纳税申报、出口退税等业务的模拟训练;学生学习完《财务会计》主干专业课还要进行电算化岗位与综合模拟实训,培养学生具备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操作技能。
五、师资培养及措施
我校现有会计专业教师8人,非常年轻,不超过30岁的有7人,其中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而直接从事会计教学工作,没有会计工作的一线经验,没有实训教学的优势,如何弥补不足,尽快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提高。
1、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教师队伍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会计人才和银行、税务单位工作的专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项讲座,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采取校内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方法,加强教师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会计理论、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培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一支“学习型”的教学团队,引导教师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技工学校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培养“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师型”教师,主要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专业实践,又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教师,即是“讲师+会计师(税务师、审计师等)+就业指导师”的综合性人才。“三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职业道德规范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及能力要求,为毕业生就业架起桥梁。技工学校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运作过程。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每一位教师应该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其就业心态的调整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因此,技校的专业教师也应掌握就业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人事劳动知识、法律、职业指导等知识,尽量能够具备“人才测评师”、“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而不是临毕业才急于寻求就业指导。
技工学校开设会计专业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作为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必需以创新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出社会、企业、家长需求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洪范,徐敏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6:32-33
[2]刘桂君.对我国会计教育理念和会计教育方法的思考[J].齐鲁论坛,2008(6):31-33
篇6
一、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的必要性
由于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作为现代最先进技术的综合载体,集成了计算机、液压、机械、电子等科技成果,对汽修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传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胜任汽车人才培养的任务了。因此,如何建设汽修专业,使之满足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而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是实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才能学到一线企业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保证学校培养出合格的汽修人才。笔者学校汽修专业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构建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充分体会到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工学结合实践平台面临的问题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别在德国,是由政府制定相关法律,由各行业协会和职业学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法宝,德国有一整套完善的政策法规对此进行支持和约束,从而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局面。我国目前还缺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只是从宏观上进行了劝告性的规定,难以进行具体操作,职业教育法缺乏对工学结合的明确规定,工学结合难以按照当前的法律制度实施。所以在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时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智慧地解决。
1.如何处理好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利益关系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必须是学生,“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开展“工学结合”实践的核心目标。企业和学校在这里应该是付出为主,得到的回报是社会效益而不应该是经济效益。学生作为“工学结合”培养的主体,如果在整个“工学结合”过程中没有体会到自己是受益人,那么这个“工学结合”实践就会有问题,当学生对“工学结合”实践有抵触情绪后,“工学结合”实践就不会有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2.如何保证“工学结合”实践的效果
学校作为“工学结合”实践的组织者,必须对整个“工学结合”阶段的实践内容、实践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从而保证“工学结合”的效果。所以在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时,学校要有话语权,可以对企业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如果做不到这点,学校把学生往企业一送就不参与具体管理了,学生往往会成为企业的免费劳动力,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简单工作,通过“工学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学生对这样的“工学结合”也不可能认可。
三、汽修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1.构建校内企业“工学结合”合作平台
笔者学校汽修专业是2006年组建的新专业,汽修实训基地经过了多年的投入发展,特别是2008年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常熟市政府拨付2000万元建设了汽修实训大楼,汽修实训基地现已通过了江苏省实训基地验收。在规划实训基地时,笔者学校就考虑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特意建设了高标准的汽车维修车间,包括1000多平方米的维修车间、400平方米的商务区、800平方米的汽车美容区,车间配套设备都采用目前汽修先进设备。经过多方认证,学校选择和BOSCH东港公司合作,把支持学校学生“工学结合”实践作为合作的前提条件,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BOSCH公司提供管理和技术人员,合作建设一个对外服务的BOSCH维修BCS中心站。由于BOSCH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有着正规的员工培训体系,可以保证他们认真对待我们进车间实习的学生,安排专人负责各个岗位的培训。学校提供学生练习的车辆和材料,尽可能不给企业经营造成影响。目前学校已有2个汽修班学生分批进入BOSCH维修站,完成了每批15人、为期1周的初级培训,学生每天在不同的岗位学习不同的技能,了解机修、钣金、喷涂、前台等岗位的具体工作流程。事实证明,“工学结合”实践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2.构建校外企业“工学结合”合作平台
在不断完善校内企业“工学结合”实践的合作基础上,我们还分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动态,发现目前汽车装潢和美容市场前景巨大,BOSCH的强项是汽车维修,可以满足我们学生机修方面的“工学结合”要求,但此外还有必要再找一个合作伙伴,来提供汽车装潢和美容方面的“工学结合”实践平台。通过多方努力,我们找到了在当地做汽车装潢和美容最好的企业――平安车务会所。平安车务会所主要面向高端汽车美容市场,现已发展成拥有5家子公司的大集团,拥有自己的员工培训机构,专门负责新员工培训和技术升级培训,在汽车装潢和美容业占有很大的份额。在和总经理沟通后,总经理认为我们的学生可以作为其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资源,愿意让我们的学生进入他们企业培训,培训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事先提供给我们审核,他们对学生工作技能和态度进行考核后发相关的证书,并选拔优秀学生达成就业意向。目前,笔者学校已有汽修班级学生分批进行了为期3周的“工学结合”实践,学生对该企业的培训效果非常满意,感觉可以真正学到汽车美容装潢技术,对安排这样的“工学结合”实践非常欢迎。
篇7
1.阐述技工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技工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是本着积累与熟练原则,让学生在学校有限的学期时间内在校园的学习与企业岗位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来实现学生能够学习到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实际操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学以致用、交替学习、双重身份、两种教学场所,而且从多方面角度来考虑,这种培养模式主要适用于像酒店业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并且需要长期的实习才能培养出该行业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热情,还需要更多的实际经验才能对酒店业有很深的了解和认知。
2.实施技工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
2.1固守学科中心的传统教育,实践性课程效果不理想。我们发现很多技工院校仍然重视理论,强调理论课学时,按照群体来安排学习进度,主要以教科书为中心进行教学,采取笼统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些学校认为学生的实践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就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在他们的教学中,不在乎学生个体的需要,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许有了新的认知,也只是适当根据计划改编教材而已。
2.2学校与酒店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度,实践效果不理想。有一些技工院校对于实践性课程的理解不够,虽然从很大程度上已经有一些改观,比如将实践性环节改为实践性课程,并给与学分和课时数,但是对于实践课的本质还不清晰,他们浅显的认为,实践就是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略了应当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做不到教会学生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导致了实践性课程不系统。不仅如此,学校与酒店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度,甚至教学目的达不到一块,比如学校教的理论知识在酒店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用处,或者学校的学习计划并不能适应酒店的实习安排,让学生感觉学校和酒店是脱节的,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
2.3工学交替培养计划不全面。技工院校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主要以学年制或者学分制为基础的,这些制度基本上是基于学校的需要,而不考虑实习酒店的需要,由于酒店有时段性(即生产旺季与淡季)不像学校那样有规律的循环,所以有的时候学校让学生去酒店实习而恰逢酒店淡季学不到东西,或者安排学生在校上课,酒店却又处在旺季希望学生顶岗。这样培养计划考虑不周,所以一些培养计划并不能全面顺利的开展。
3.实施技工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问题的解决办法
3.1明确技工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通过以下两个例子来讨论技工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第一,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该学院在学生每学习完一段理论知识后便会进行实习训练,第一年学习撰写实习报告,第二年便可以在酒店做兼职工作,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前就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并且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该学校设有专门的酒店实验楼,实验楼里设有前厅、客房、餐厅、厨房、酒吧、帐台等实验室,不仅如此,该校还与校外天马大酒店合作设立专门的实习基地,为的就是能够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实习锻炼条件,注重实践的内容。那么我们可以总结出,技工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工院校学生能够顺利从学校过度到工作,注重实践和工作经验,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3.2加强学校与酒店的合作,提高实践效果。工学交替培养过程主要是开放性和专业性的,加强学校与酒店的合作就是将教育与人才市场紧密地结合,学校应当努力按照酒店的要求来培养学生技术的侧重方向,而且企业也应当充分提供给学校资源,帮助学校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支持力度,往学校也应当排入酒店的优秀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来进行理论教学,这样使得学校与酒店不脱节,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实践效果。
3.3完善培养计划,实行弹性学分制度。工学交替培养计划应当按照酒店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调整,让学生在酒店最需要的时候去顶岗,淡季时在学校学习,而且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用学分来衡量,并且它们都可以转换成学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按照学校重视程度,将理论和实践划分不同的比重,最后换算成学分,只要修够学分便可以拿到毕业证书。
4.总结
篇8
[关键词] 实习教学 电类专业 五阶段教学法 技工学校
在技工学校电类专业教学中,最后的专业实习是一门综合知识的实践操作课程,是将之前专业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汇总,并应用于实际技能操作中。因此,专业实习课的知识涵盖面比较广泛,包括安全用电、线路安装、线路检测、电器设备检测、线路设计等几大方面。以下是笔者几年来在电类专业实习教学上的心得体会:
1课程计划设计方面
根据技校“2+1”模式的办学特点,一般学校会在第四学期末(即学生下厂实习前)安排两个月时间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期间一般不安排理论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实习的连贯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实习教学中,穿插回顾和复习各个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知识回忆的规律,在教学课程内容安排上,按照分课题学习,从简到繁,从安装到检测直至设计。例如,在维修电工专业的教学课程内容设计依次为:安全教育,常用仪表的使用,照明线路的安装,电力拖动的点动正转线路安装,电力拖动的正转线路安装,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顺序控制、降压启动、电动机的制动控制及多速电机的控制、电子线路安装和设计、PLC安装和设计。
2教学方法方面
根据实习课程以加强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特点,笔者“五段教学法”,“五段教学法”的前身是由齐勒尔和赖因根据赫尔巴特的课堂四阶段教学扩充成“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演变来的。这里所说的“五段教学法”由“讲解―示范―设计―操练―评价”五个环节构成,下面就其教学方法分别作一解释。
2.1 讲解。讲解就是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分析并揭示构成技能的理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及知识重点。由于在实习中穿插的理论讲解主要是对之前已学过的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归纳法。在讲解过程别要注意精讲,要讲到点子上,切忌宽泛、繁琐。通过在技能训练中适时加入知识点的叙述,及时对实际操作时遇到的问题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解释,将有利于引导帮助学生归纳出原理知识的重点,使学生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达到统一。讲解的形式并不是单纯地由教师“说”,还可配合以各种的教学媒体形式和手段。例如,在进行安全教育课题时,一味地通过书本上的说,是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我在课程开始时根据教学重点和目的设计出若干知识点,以小课题的方式组织学生分小组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收集相关的事故实例,之后安排集中教学的形式对各小组的资料作一汇总教学。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发展了综合性学习的优势。该环节以教师为活动的主体,以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宜。
2.2 示范。示范是通过教师熟练地操作全部或局部技能动作,使学生熟悉技能操作的步骤过程和技巧,为全面掌握这些技能奠定基础。示范一般是由教师的正确示范为主,因此在演示时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出清晰、准确的表象。这就需要教师操作时动作要干净、连贯,要抓住操作的要领所在。对于一些技能操作繁复的课题,例如电机、变压器的组装,或一些只是需要学生了解的技能操作,例如套房用电的安装和设计等,就可以采用收看相关电教录像的形式来指导完成教学。
示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也可以通过学生典型展示的方式。例如,在进行照明线路的安装教学时(课题: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并在电路中加接一个五孔插座)。我在已完成了课题(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前提下提出教学课题,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要求有把握的学生上来动手操作演示。这样除了可以扩展示范的形式和范围,更为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因为在没有教师既定的示范前,学生的思路和想法其实更多、更广,有的时候甚至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此时,只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和提醒,就更有利于学生弄清操作技能的关键,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的观察为主,锻炼学生的判断和观察能力。
2.3 设计。设计是通过认知及情感因素,对技能的形成发挥作用,将简单的模拟变为能依靠智能,提高技能的熟练和操作。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并参考示范,在自己的头脑中组织构成训练程序,把握动作的组合,抓住技能关键,形成技巧。设计是技能课程的一项重要学习方法,该环节执行的好坏将大大影响到课题学习的效果。教师可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将班级学生分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将之前观察的操作示范内容组织起来,学生讨论的重点是在于理清操作的关键之处,使其最终成为自己的个人经验。
讨论的结果形式可以是小组书面报告,这样既是小组成员智慧的总结,也可以成为教师改进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对于一些复杂的技能组合,指导学生采用预先设计的图纸、方案,使其模拟讨论更具准确性和创新性。在这一环节中培养的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4 操练。操练是按照头脑中形成的“方案”进行操作实践,操作者亲自动手,体会技能操作的要领。该环节是技能学习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花费时间最长的。技工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就是动手能力要强,学生的就业优势就在于能否熟练操作技能。因此,只要是课题中的设备条件满足,就一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来操作。在操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的巡查,观察学生个体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并逐一给出正确的示范。通过不断地示范、模拟、纠正、指导,持续的操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肌肉记忆,达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效果。常言道“熟能生巧”,我们要在简单的技术工作中取“巧”的话,首先要做到熟练才行。除了练习以外,适时地采用对比教学法也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对比规范的安装范板,找到技能操作的差距,在提高自身安装线路的规范、整齐、美观等要求上都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该环节中可采用班级教学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班级集中训练时,会营造出操练的积极氛围,学生无形之中被热火朝天的练习气氛所感染,提高学习热情。分小组的竞赛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态度。
2.5 评价。评价是对照教学目标进行的反馈活动,它避免了随意性和一般化的说教。教师和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更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突出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能。评价的过程是对技能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学会客观、全面地看问题,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的环节。要注意的是,评价中教师要让学生能自觉参与其中,使得评价更具有针对性、确定性和广泛性。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可以是文本报告形式(例如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小结,教师的课题教学分析),也可以是语音表达形式(例如:小组讨论等)。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亲密合作、协调互动,共同建构活动主体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教师主动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将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工学结合 主要矛盾 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发展非常迅速,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适应这一需求,众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都开设国际贸易这一专业,本科院校偏向理论教育,而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工学结合这一模式的重要性,但多数学校并不清楚如何开展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方法。笔者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多年外贸业务的工作经验,提出国际贸易专业应该如何实现工学结合。
一、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一方面有较强的理论性,另一方面也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如今,在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中,学校还是重视工科专业的实习和实践,国际贸易专业的社会实践没有落到实处,很多学校也不知道如何去落实。外向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培养自身外贸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非常重要。
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矛盾分析
1.工学结合与老师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之间的矛盾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必须是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娴熟的业务经验,懂英语,懂单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将知识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但是,大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老师还是从学校到学校,老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业务操作知识的积累,自身实际动手能力欠缺,这样,老师自然在实训教学方面会处于弱势。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绝对不是现在流行的到企业里参观这么简单,要靠自己务实的操作。
2.学校积极与企业消极之间的矛盾
学校积极与企业消极之间的矛盾是每一所高等职业院校都遇到的矛盾,且这一矛盾今后一段时间内也难以得到解决。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建立校企共赢互利互惠的关系,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中心工作之一。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首先,学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培养人才的单位,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单位;其次,政策不配套,学校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法规的支持,使学校与企业合作缺乏依据和潜力,因而企业没有这种责任与义务,尽管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支持校企合作,但法律保障措施不力。
3.学生多与对口岗位少之间的矛盾
一般来说,为了便于管理,学校每个专业的学生一般到当地企业去实习。学校某一个专业对一个企业而言,常常是学生多对口岗位少,即使某个产业在当地相当发达,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岗位往往不多,即使有一定量的大企业,其同一岗位也难以同时安排整个专业或班级的实习。在短时间内,这个问题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仍是十分突出的矛盾。为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准备数量足够的且能够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企业,最好是能提供多个专业对口的岗位供学生选择,并采取集中和分散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组织形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1.关键是建立一支有国际贸易业务经验的教师队伍
坚持“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为国际贸易专业的老师提高业务水平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国际贸易专业的老师要多深入各种类型的涉外企业去锻炼,一定要下企业,定期顶岗操作。了解业务产品的工业流程,价格成本构成以及行业发展的动态。只有在不断遇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其实,教师深入操作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纸上谈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比其讲授的技巧要重要的多。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个长期的工程,并且是需要不断巩固。校外实训基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生产的厂家即供应商;有一定规模并且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大型企业;规模比较小的外贸公司;国际货运公司;海关;商检局;银行等等。生产的厂家可以锻炼学生的跟单能力,大型企业可以接纳更多的同学去实习并且可以为学生将来业务开展提供非常好的平台;国际货运公司可以提高学生的海运、空运、租船定舱等方面的知识;海关与商检局可以提高学生检验检疫、报关方面的知识;银行主要是指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部,可以让学生锻炼审核信用证、给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面的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该要群策群力。首先,当地的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政府出面,可以减少很多沟通方面的困难。其次,学校应该从各个方面调动起来做好这项工作,从学校领导到学校的普通老师,可以利用各个方面的关系或者主动与企业联系,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没有实训基地数量的保证,工学结合是句空话。最后,要强调的是,必须与实训基地要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需要不断的维护,不能停留在形式。
参考文献:
篇10
一、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低
现在很多技校都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技校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实践课程,使得教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能合理分配。这导致了有些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在有些教师课程计划中,用于实践课时所占比例极小,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导致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较弱从而影响其对岗位的适应性。而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实践课程,但其实践时间仅仅安排了一两周,但是会计专业的教学课程有非常强的操作性,需要投入大量学时来教学和训练。因此,我国技校的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巧结合起来,影响了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技工学校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都是先让学生在本校学号理论知识,等到他们将近毕业的时候再让他们出去实习。但是,因为在校学生在实习前从未接触过成本会计的工作,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感觉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很抽象,不能深入理解成本理论知识,这使他们对理论知识失去了兴趣。然而,等到他们到实习单位去实习的时候,毕业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工作的适应性。
二、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建立技工学校会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步的教学模式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步,是指以完成会计教学为内容,达到其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卓越的教学成效为目标,在进行会计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应用到实践教学的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就需要学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使实践课程在会计教学中占有合理的比例,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学校在设置会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得到充足的学时来完成实践课程,使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灵活地应用会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计划课程的时候,要意识到实践课时的重要性,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要巧妙地把实践性的东西传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例如,教师在运用新知识的时候,要以生活中的某个事件为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使会计专业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而这就要求师资力量要有一定的水平,需要技校去努力培养优秀的教师,或者引进优秀的教师。
(二)充分发挥、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就要结合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把枯燥无味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声、画、动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知识大餐。教师要精心准备好课前PPT,通过清新的画面和有趣的动画来为技工学校里的会计专业学生展示一个有用而不乏味的知识框架。而教师的课件必须清晰地体现了教学思路、教学目的,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如此一来,技工学校里的学生就会对会计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在一个快乐而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有用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学生的会计课程由原来的“要我学”升级到“我要学”,以一种热情又乐观的态度,快乐地去接受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学风也会更好了。如此一来,技工学校的会计课程就会变得高效而有序了。
(三)增强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