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9 01:3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慈善工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慈善工作报告

篇1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安排,3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在副主任带领下,对全县慈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组专题听取了县慈善总会有关工作的汇报,分别召开了由县教育局、民政局、残联、工青妇等单位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慈善助理员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五年多来,我县的慈善工作在县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帮扶救助弱势群体为宗旨,以爱心宣传教育为基础,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募捐和慈善救助活动,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全县慈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已累计募集慈善资金4340余万元,其中慈善基金1290余万元,冠名慈善救助基金12770万元,发放救助款(物)203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0200多人次。

(一)组织网络初步形成。自12月成立县慈善总会以来,我县慈善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各乡镇(街道)逐步建立慈善分会,聘任慈善助理员、联络员,初步形成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慈善工作网络,为开展慈善工作提供了保障。目前,共有南峰街道和横溪镇2个慈善分会、39位慈善助理员、735名慈善联络员。加快慈善义工队伍发展,进一步完善慈善服务网络。成立于的县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已招募慈善义工800多名,组成的10支义工服务小分队,开展一系列公益服务,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好评。

(二)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县慈善组织把宣传教育作为慈善工作先导,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工具,大力宣传慈善工作,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慈善理念和各行各业参与慈善活动的热情。积极开展慈善文化建设,加强主题、项目宣传,通过举办慈善集体和慈善之星评选,慈善文学、书法大赛,设立“慈善文化一条街”等活动,不断扩大慈善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五年多来,撰写慈善新闻稿件1000余(篇),编印慈善简报60期,出版慈善彩报27余期,印发各类慈善宣传资料11多万份,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对慈善的认知度。

(三)善款筹集成效显著。县慈善组织把募集慈善款物作为慈善工作首要任务,创新募捐形式,进一步拓宽募捐渠道,开展创始基金、冠名救助基金、赈灾募捐、“慈善一日捐”、慈善义卖等募捐活动,为慈善救助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精心组织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专项募捐活动,共接收款物783万余元,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逐步树立起“经营慈善”的理念,运用准市场化策略,开展项目化募捐,市场化慈善劝募机制初步形成,慈善资金不断积蓄。同时,做好慈善资金增值工作,通过提取增值金等方式,进一步丰富慈善资源。

(四)救助方式更加多元。县慈善组织以扶贫济困为宗旨,围绕助老、助残、助孤、助学、助医、赈灾等领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针对不同困难对象进行节日救助慰问,大力实施省、市、县三级载体丰富的项目化救助,切实发挥职能优势,最大限度地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探索项目化救助新途径,逐步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救助模式的转变,通过为救助对象提供生产资料、补助基金等形式,为贫困户创业增收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展慈善救助职能,发放752余万元定向救助金用于各项公益事业,促进了县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五(来源:文秘站 ))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县慈善组织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建立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出台和完善《关于加快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县慈善总会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进慈善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建立慈善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信息披露机制,主动接受、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审计和监督,公布募捐救助情况,有效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度。全县慈善工作者,特别是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尽心尽力、无私奉献,推动了我县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年多来,我县慈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深入推进发展慈善事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慈善理念尚未普及。部分群众对慈善事业以及慈善机构不了解,对慈善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慈善工作属于政府的救济行为,慈善事业是单纯的道德事业,没有意识到慈善事业应是一种长效的互惠机制。现代慈善理念还未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多数企业和个人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度较弱,积极性不够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慈善资金募集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募集的方式方法还需逐步规范和改进。慈善捐助活动还没有真正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经常主动捐赠的组织和群体很少,缺少可持续募捐途径,募集渠道需要不断拓宽。有时存在多头、频繁募捐的现象,导致群众捐赠疲劳,一定程度挫伤了群众捐赠热情。三是慈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发展慈善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减免税收政策不够完善,企业捐助减免比例偏低,个人捐赠减免至今尚未开始,不利于调动企业和个人的捐赠积极性。四是慈善救助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由于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信息不畅,重复救助,交叉救助现象比较突出,有时还存在慈善资源分配显失公平现象,慈善救助与政府主导及有关团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专职工作者、志愿工作者的人员规模小,各类专业人才缺乏,县级以下慈善组织建设以及慈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仍需不断推进。

三、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善事业是实施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涵。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慈善工作的重要性。把慈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和服务保障,及时研究解决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慈善事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大扶持、引导和指导力度。努力推进“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着力打造“大慈善”的工作格局。对慈善组织在行业管理、队伍建设、办公场所以及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帮助和解决,支持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宣传,培育意识,大力营造慈善浓厚氛围。健全的公民慈善意识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一要加大慈善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慈善公益专栏、专题节目,运用贴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慈善事业的作用、有特色的慈善活动以及乐善好施的典型,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倡导“企业公民”的理念,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提高企业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二要推进慈善文化建设。将慈善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列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范围,精心设计载体,切实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尝试在部分学校开设慈善讲座,开展慈善知识教育,让慈善事业逐渐深入人心。三要积极开展公益服务。通过志愿者(义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服务活动,把慈善宣传引进千家万户,增强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扩大慈善的影响力。

(三)加强扶持,广辟渠道,不断壮大慈善资金实力。慈善资金是做好慈善工作、实施慈善救助的物质基础,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一要加强扶持和管理。落实并充实激励捐赠的税收优惠等政策,努力为捐赠人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积极性。鼓励扶持发展非公募基金会,逐步引导民间兴办慈善事业,不断壮大捐赠队伍。同时,加强对劝募市场和捐赠活动的监管,防止非法募捐、多头募捐、重复募捐等现象,把慈善募捐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二要丰富募捐形式。逐步建立健全以捐赠为主、政府投入为补充、社会广泛参与的捐赠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多层面地开展募捐活动。进一步完善“慈善一日捐”、“慈善一元捐”等长效劝募机制,开展义拍、义卖、义演为载体的新颖募捐活动,进一步拓宽募捐渠道,努力筹集更多慈善资金。三要加大项目化募捐力度。完善“经营慈善”的理念,精心策划和培育新型项目,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慈善品牌,发展大额冠名基金,不断扩大慈善资金总量规模。拓展县外慈善资源,加强与县外慈善机构的交往与合作,争取各种慈善项目,切实提高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篇2

一、要肯定成绩,看到差距

互助互济、扶贫济困,是我们国家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我们XX市也同样如此。特别自1996年4月成立市慈善总会以来,我们将这种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大推进了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市镇两级慈善组织救助面达6万多人次,救助额达到1937万元。慈善事业特别是在扶贫济困、救灾救孤、助医助学等方面已经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越来越积极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慈善事业还相对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慈善善款的实力还不够强,慈善组织网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慈善工作的氛围还有待进一步搞浓。可以说,我市的慈善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慈善事业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为此,我们必须认清现状,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慈善工作的信心,大力推进我市慈善事业发展上新台阶。

二、要与时俱进,深化认识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做好慈善工作的责任感。首先,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慈善事业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来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大家知道,社会财富有三次分配:首先是市场分配。这是第一次分配,注重的是效率;其次是国家的财政分配。这是第二次分配,注重的是公平,近五年来市财政对山区的转移支付额度很大,支持山区做了很多改善民生的事情。应该说,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责无旁贷。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精神,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提供好公共产品;再次是社会慈善救助。这是第三次分配,注重的是奉献。作为第三次分配范畴的慈善事业,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帮助困难群众的生存与发展。慈善事业光靠市场不行,光靠政府也不够。扶贫济困还得依靠社会力量的参与,这里我们还大有文章可做。其次,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爱公益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虽然是无形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讲是非常宝贵的。参与慈善事业,才能增强互助意识。例如:我们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方面扎实做好创建工作,解决卫生脏乱差问题,另一方面切实提倡群众亲身参与创建,在参与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参与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从而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团结互助、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企业既要创造物质财富,又要创造精神财富。我们评价企业不仅仅看它创造多少财富,还要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千金难买的。刚才21家企业率先踊跃认捐共计2.2亿元的留本冠名基金,面上还有其他很多企业也非常踊跃参与该项认捐,可以说,这在我市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留本冠名基金为慈善事业做了一件大好事,慈善组织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奉献社会的好机会。我们相信,通过社会这个层面,以慈善为平台,必将更好地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三、要加强领导,大力宣传

慈善无界,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靠捐赠者,也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提两点要求:

1、要加强领导。要按照慈善事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把这项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制订和完善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开创“十一五”时期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市镇两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慈善工作,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履行好自身职责,配合做好慈善工作,加强对慈善工作的服务、引导和管理;慈善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办好慈善机构,健全组织网络,培育和运作好留本冠名基金,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开发好慈善资源,拓展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切实做到既要扶贫帮困,也要扶智扶志。与此同时,慈善组织也要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提高善款运作的公开度、公信度与有效性。

篇3

报告指出,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全省审计机关对9529个单位、项目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违规金额318.47亿元,损失浪费金额3.6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825.26亿元,应上缴财政资金83.88亿元,已收缴财政资金57.16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7.67亿元,审计核减工程建设资金38.76亿元。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移送处理案件和问题26件。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整改措施1224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47项,向社会审计结果公告487篇。

报告认为,201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部分支出批复下达不及时,支出进度不够均衡;个别支出项目完成预算比例较低,结转下年支出数额较大;部分财政收入未及时缴库;有的支出管理不够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有待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有待完善;有的税种收入计划未完成;部分社保费和基金计划管理不够规范;有的涉税审批事项审批不够严格;税收征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14个省级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3个单位违规收费1293万元;5个单位非税收入3844万元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5个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1496万元;4个单位违规发放奖金、补贴等166万元;4个单位虚列支出977万元;6个单位违规列支570万元;5个单位少计固定资产5.5亿元;4个单位未经政府采购267万元。

对18个省级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内审自查与审计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4个单位预算编制不完整5.08亿元;6个单位超预算支出823万元;3个单位未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358万元;2个单位行政经费挤占项目经费238万元;3个单位违规发放福利费、补贴等50万元;3个单位超限额使用现金25万元;6个单位往来款1900万元长期未清理。

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对西安市、宝鸡市和6个财政省管县人民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地税部门改变税种和入库级次入库税收;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缴入预算外财政专户;未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少配套财政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等。

“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管理使用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对47个省级部门单位2012年 “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部分单位将公务接待费转移到其他项目支出;车辆运行费较高;年均会议次数较多;在会议费中列支其他费用。同时,对20个省级部门2013年1至6月“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20个单位“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总额较2012年同期下降28%。

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省审计厅对7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或跟踪审计,核减工程建设资金5.17亿元。主要问题是:4个项目超概算、概算外支出8.12亿元;6个项目违规招投标6.36亿元;2个项目超标准购车10辆,价值473万元;2个项目出借、挪用项目资金5780万元;2个项目滞留安置补偿资金等1.54亿元;3个项目因设计变更、运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资产闲置905万元,损失浪费235万元。

2012年省审计厅组织对5市1区的804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26个项目的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违反招标规定;13个项目自行改变设计;275个项目未经审批超概算建设。9个项目现金支付工程款;6个项目多付工程款、监理费;5个项目不合规票据入账。14个项目滞留建设资金,6个项目建设资金被挪用于其他项目建设。

涉农和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省审计厅与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办对全省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了跟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县安居工程资金预算安排不足,公租房、廉租房租金未及时缴入财政部门,将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等支出。149个项目建设开工时“四证”不全,89个项目超标准面积建设。9个县(区)部分保障房分配给不符合条件的家庭,部分家庭重复享受住房保障待遇。

对截至2012年底的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整治专项资金及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各类违规违纪资金2.77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10个县垃圾处理项目未按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成;部分已建成项目运营未达到设计要求;15个县截收污水管网未完全实行雨污分流;41个治污项目因自筹资金困难未能实施。

对91个县(区)2010年至2011年水库移民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12个县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费用、弥补工作经费等。15个县级财政滞留欠拨项目资金。37个县配套资金不到位。10个设区市、25个县不同程度地存在直补资金发放不及时、擅自改变项目、项目建设未经招投标等问题。

对10个市、77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财政扶贫和扶贫贷款及小额信贷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各类违规金额10.84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52个市、县(区)财政部门少安排配套资金。33个市、县(区)财政部门滞留、欠拨项目资金,21个市、县(区)扶贫部门滞留、欠拨项目资金。14个县(区)扶贫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4个县(区)超贷款额度兑付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对2012年度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审减工程造价1.95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6个市配套资金不到位3.9亿元。二是3个市135个建设项目未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三是由于施工企业多计工程量、高套子目,以及建设单位签证不实等原因,造成多计工程造价1.95亿元。

对全省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截至2012年底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2009年至2012年,全省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偿还本金及利息占通行费收入比例低于规定的70%。二级收费公路与其他公路项目相互拆借、占用建设资金、通行费收入等5.42亿元。个别收费站挪用还贷资金支付人员经费等。

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对部分县(区)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201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的主要问题是:违规向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发放经营性贷款;向不符合借款条件、抵押物不合规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违规发放多头贷款、关联互保贷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企业;违规发放股金红利。

对4户国有企业201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少计收入454万元;多计成本1068万元;少缴税费323万元;超核定基数发放工资768万元;违规向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少计固定资产7704万元;未按规定使用政府补助资金5922万元。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全省审计机关对230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36.33亿元,其中属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金额7129万元;查出管理不规范责任金额197.97亿元,其中属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金额3.7亿元。审计后,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9人。

审计查办经济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情况

2012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审计机关共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15件,移送涉案人员19人,涉及金额8572万元;向相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10件,涉及37人,金额7.15亿元。

最近,省政府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省审计厅关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汇报。省长娄勤俭在肯定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同时,针对审计报告反映情况提出了整改要求。目前,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按照省政府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审计厅将加强对整改情况跟踪监督,及时报告整改和纠正情况。

针对上述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刚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继续改进支出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加强支出项目论证和审核,健全和完善项目库,全面推行项目滚动管理;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安排支出,不得随意调整和变动预算,科学有效地调度国库资金,减少资金沉淀,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规范各项支出行为。

第二,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要严格实行项目评审、国库集中支付、政府统一采购等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减少资金的滞留闲置、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等问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篇4

(一)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意见》,建立了“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居民消费支出30%确定城乡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并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241元和年人均1 350元,财政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月人均197元和年人均1 044元,确保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出台了《临时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采取省及地方财政各分担50%的办法,列支了1.2亿元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其中省级财政第一次列入预算6 000万元专项救助资金,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各个市(地)、县(市),为推动临时救助制度深化落实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三是实行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考评。制定下发了《全省社会救助绩效考评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对各地社会救助工作进行百分制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和有关资金分配挂钩,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实施和救助效能的提升。四是探索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按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与农村社区统筹建设、实现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养老功能优势互补”的思路,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等5个区(县、村)开展了试点先行,着力打造我省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特别是通过与各地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任务,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城市居民收入信息核对机制建设,将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和北安市列入国家第二批试点单位;大力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效能。哈尔滨市在社会救助工作上创新机制、提高效能的做法以及七台河市加强低保动态管理的做法等,为全省提供了借鉴。

(二)社会福利事业有力推进。一是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示范化、规范化养老服务机构评定标准》,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机构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了公办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两个《指导意见》,并在牡丹江市开展了试点先行;制定下发了《全省居家养老服务模范县(市、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落实了“以奖代补”资金,推动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资助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营补贴,在推进我省养老服务社会化上实现了政策性突破。上半年全省新增公办、民办养老床位11 000多张,城市老年人床位占有率达到了1.9%,全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城市社区达到了总数的55%。二是着力落实儿童福利政策。制定下发了《关于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的通知》,将全省机构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 000元和600元;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了孤困儿童救助月活动,实施了“神华―爱心行动”助医项目,已为符合条件的白血病及先心病患儿实施免费手术60例。同时,联合国家福利协会,举办了3期共487人参加的养老院长、养老护理员和儿童福利信息系统管理员培训班,较好提高了社会福利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也为我省老年福利规范化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着力发展福彩和慈善事业。截至6月30日,全省福利彩票销量达到13.88亿元,同比增长16.3%。13个地市彩票市场全部实现正增长,全线飘红,有13个单位的增长幅度达到了两位数,其中牡丹江、大庆、农垦总局、黑河、七台河、森工总局等6个单位增长了20%以上,为实现全省今年福彩销量“持续恢复增长、力争历史新高”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募集了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在推进全省慈善事业也有了新的进展,举办的首届“龙江慈善奖”颁奖仪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民政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绥化市开展了慈善工作“六进、六树、三弘扬”活动,有效延伸了慈善工作的基层触角,强化了全社会慈善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优抚安置政策较好落实。一是优抚保障举措深入推进。继续实施了重点优抚对象“住房解困工程”,取得了新的进展;全面启动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整合改造“安烈保护工程”,实现了开局良好;同时,实施了5个国家级烈士陵园和6个优抚保障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为提高优抚保障质量创造了条件。二是“双退”安置工作有序推进。出台了《黑龙江省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了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督查力度,妥善解决了哈尔滨铁路局部分退役士兵安置问题。三是双拥共建活动取得实效。指导全省各地扎实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成功通过了国家第一轮检查验收;组织开展的“三联行动”等在促进军地建设发展上做出了新的贡献。大兴安岭地区、鹤岗市积极推进优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革命功臣”的关心和厚爱。牡丹江市率先开通了退役士兵安置网,在宣传安置政策、促进退役士兵就业上收到了实效。

(四)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升。一是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不断深入。二是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有新的进展。三是防灾救灾手段得到完善。四是应急救灾工作及时高效。

(五)城乡社区建设加快发展。一是“两项工程”全面启动。各市(市)对社区建设重要性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大幅提高,投入进一步加大。全省启动实施了城乡社区基础建设“双百”示范工程和社区专业化社工服务“百千万”工程,目前,全省200个城乡示范社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土建作业的达到了150个。全省100个专业化社区服务实验基地即将命名挂牌,各地招聘了550名专职社工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并分层培训了6 000多名专职社区工作者。二是社区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持续开展了城市 “百项服务进社区、打造特色型社区”和农村“打造新社区、构筑新家园、共享新生活”主题实践活动,过去相对薄弱的县级以及农村社区建设普遍得到了加强,以庆安、北安、爱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为全省带了好头。同时,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下发了《关于选拔优秀驻村(社区)民警到全省城乡基层组织任职的通知》,将进一步强化社区日常管理能力和治安服务能力;出台实施了《全省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室)管理办法》,提高了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水平。三是基层民主建设有效推进。会同省委组织部实施了村“两委”联动换届选举,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全省255个民主管理难点村,已经有247个得到治理转化;全省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普遍提高,工作热情日益高涨。特别是召开了第三次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议定了一系列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措施,必将推动全省社区建设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等地在社区建设上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大,服务效果好,走在了全省前列。哈尔滨前不久召开了全市社区建设大会,对社区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并成立了副局级的社区办专门指导社区建设,一批6 000平方米、4 000平方米的大型精品社区建成并投入了使用;牡丹江市委主要领导上任后,市委下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文件,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全省社区建设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六)社会组织管理探索创新。一是创新培育手段。二是创新服务载体。三是创新管理办法。

(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成效显著。在区划地名管理上,围绕“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及“十二旅游名镇”建设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深入调研,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和建议,并对有关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积极研究,稳妥提出审核意见,并批复一批调整意见,使区划调整真正起到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了地名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完成了各地标准化地名数据录入工作;全面启动了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认真组织了2010年平安边界建设检查工作,国家综治办和民政部给予我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满分的评价;加快了《黑龙江省界线管理办法》的立法进程,有望在年内出台实施。在婚姻殡葬管理上,召开了多年未开过的全省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会议,对社会事务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部署;进一步推进了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全省婚姻登记实现了零差错;参与了全省妇女儿童2001年―2010年发展规划终期评估和全省妇女儿童、计生工作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加强殡葬管理的意见》,组织开展了殡葬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活动,开展了公墓清理整顿和殡仪收费调查,对出现的违规经营、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同时,大力推进殡葬惠民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目前,全省10个市(地)、41个县(市)实施了惠民政策,困难群众丧葬费用得到大幅度减免。大力倡导文明祭扫新风,确保了第四个清明长假群众祭扫的平安、文明,得到了民政部、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同时,全省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全省民政事业“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区建设发展规划、防灾减灾规划、殡葬事业建设规划等5个规划,形成了总分结合、紧密衔接、各有侧重的“十二五”民政事业规划体系,为牵引我省民政事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创新发展赢得了先机和主动,并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和好评。全省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民政工作、民政法制工作、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等都有了新的加强。尤其是各市(地)的民政工作呈现了全力创新发展、全面提档升级的良好态势,为顺利推进年初确定的各项民政工作任务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党和国家把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上了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的位置上大力予以推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重要部署,中央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培训班,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省委召开了十届十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我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问题,出台实施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意见》,可以说,在当前形势下,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了全党、全国的重大任务。民政部门作为党开展群众工作和政府实施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自然责无旁贷。为此,在下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注重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来审视、定位、谋划、推动民政工作,紧紧抓住省委出台实施《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的有利时机,着眼促进“平安、和谐、幸福”龙江建设,乘势而上,勇于担当,积极发挥民政的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应尽之责。对于全省各项民政业务工作,会上印发了省厅各业务处的总结和措施,进行了具体部署,各级要切实抓好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社区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平台支撑作用。

二是加强社会服务,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直接推动作用。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基础保证作用。

四是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人才支持作用。

篇5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干部作风整训的重要意义

一提到干部作风整训,就有人认为是党委政府故意刁难干部,找干部的茬,不能正确认识干部作风整训的重要意义。须不知,从大处讲,干部作风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从小处讲,干部作风影响地方发展和个人声誉。当前,我镇正处于抢抓发展机遇,加速发展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全镇干部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意义的认识,以良好精神状态和作风投入到富民强镇的生动实践中来。

1、开展作风整训是落实上级精神的需要

今年来,省、市、县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安排干部作风建设。3月1日,省里召开了专门的电视电话会议;2月20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上午,市委易炼红书记就到市委组织就干部作风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管理,更具公信力”的要求;3月2日,全市党务工作会议,市委提出了“从严治懒、治散、治庸、治奢”作风建设重点;3月10日,全县党务工作会议上,出台了《2010年干部作风建设实施方案》,整个会议的一半内容都是讲作风建设问题。上级党委如此重视作风建设,我们没有理由不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饱满的工作热情、严明的工作纪律来推动我镇的作风建设。

2、开展干部作风整训是满足群众期待的需要

干部作风历来是群众关注谈论的热点和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生活越来越透明,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政府及村场的职能也在逐步发生转变,正由由管理性向服务性转变,群众对基层干部在政务公开、为民办事、促进发展等方面的期待越来越高。但我们的一些干部不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及时转变观念和作风,导致群众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谈论干部作风,甚至到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群众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对干部作风的意见,也就是在表达对党委政府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迫切期待和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整顿干部作风,回应群众的期待,形成共推发展的强大合力。

3、开展干部作风整训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近年来,我镇的社会大局基本保持稳定,但形势不容乐观,每年都有越级上访发生,深入分析这些成因,除历史遗留沉积难解决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干部作风问题。去年和今年我镇有几个村场的群众到县上访,根本原因就是这些村场干部作风不实,财务管理混乱,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负了群众的期待与信任。我们根据群众的举报反映,及时调整了班子,处分了几位干部,这是前车之鉴,但我们有些村场干部们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依然我行我素,群众发映强烈。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极有可能引起更大规模的上访。这也就要求我们干部作风整训,让全体干部转变作风,树立强烈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及时化解矛盾苗头;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4、开展干部作风整训是凝聚发展力量的需要

发展需天时,需要地利,但根本上是需要人和。只有人的优势才是最大的优势,只有努力开创“人和”的局面,激发全镇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热情和创造力,才是加快我镇富民强镇步伐的最根本的出路。良好的作风培养无穷的创造力,良好的作风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良好的作风产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只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最大程度的凝聚力量,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求真务实,客观正视我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现状

近年来,全镇干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负重前进,克服发展和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取得骄人成绩,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凭心而论,在宋家嘴这样一个基础差,底子薄、困难多的小乡镇,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不容易的,是在座的各位扎实工作,团结拼搏的结果。由此说明,我们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干部是过得硬的,在我们镇有一批扎实工作、不求回报的干部,有一批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干部,有一批廉洁奉公、热心服务的干部,这些干部值得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党委政府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客观的讲我们的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相比,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很大差距,需要改进,否则小则影响个人发展,大则影响全镇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取意识缺乏,悲观主义至上

突出表现一是怨天尤人。遇到工作首先想到的不是方法与措施,而是困难与压力,工作遇到一点点压力和阻力,就埋怨党委政府不担担子,就埋怨群众不听调摆,就埋怨群众要求多,好像所有群众都是刁民,党委政府给点压力就认为是故意为难他,群众有点要求就认为是在刁难他;二是安于现状。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满足于吃老本,守摊子,工作丝毫没有争先创优意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能拖就拖,能躲就躲,面对农村形势和政策的新变化,面对新的工作局面,思路不活,点子不多,总认为现在村场不搞财贸入库,就那么回事,宁可苦熬,不肯苦干。

2、全局意识缺乏,本位主义至上

突出表现一是主职干部不讲大局。党委政府每布置一项工作,特别是局部利益和大局利益有冲突的时候,从不思考全局和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只考虑自己单位的小利益,只打自己的小九九,不想办法积极落实,主动完成,而是上窜下跳,左右联系,搞小团体,商量如何与党委政府作对,形成攻守同盟,给党委政府添难设阻,个别的甚至口出狂言,要狭党委政府。从不想一想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从不想一想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从不想一想自已的权力是谁给的?再就是有的村场支部书记把眼光盯在自己的脚趾上,多年不发展一个党员,生怕发展了新党员,自己的宝座不保,导致现在村场后备干部严重缺失,班子成员年龄普遍偏下。二是班子成员不讲团结。有的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一天到晚不是你说我的嘴歪,就是我说你的腿跛,把非原则性说成原则性问题,把个人间的恩怨上升为工作中的不配合,各自为政,班子成员之间有问题不是谈心通气,不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是请党委政府或组织出商协调,而是互相讲狠,张飞不服马操,在班子之间搞破坏,扇阴风点鬼火,在工作中背反纤,设阻力,甚至见个人好恶在群众中散布不利于班子团结的言论,如主职就扬言换副职,副职扬言让主职没有好果子吃,导致班子分崩离析,通通,群众指背戳脊。

3、务实作风缺乏,形式主义至上

部分干部形式主义严重,只当评论员,不当战斗员,喊得多,干得少,部署多,督促少,导致工作不能落实。一是不愿落实。我们有的村场干部遇到工作首先想的是否对自己村场有利,是否对个人有利,否则就跟党委政府摆困难,提要求,不想干工作;有的干部认为自己年龄偏大,已经船到码头车到站了,混一天得一天,对部署的工作听得多,做得少,凡事只求过得,不求过得硬;有些程序性工作落实起来很容易,但有些干部情愿把时间花在茶楼酒馆,业不想不愿去干工作,总的看来,其本质就是不想落实、不愿落实工作。二是不会落实。有的干部平时工作没有方法,方法简单,方式粗暴,群众工作做得不深不细,大而化之,遇事就是三担牛屎六箢箕,不去想怎样做群众更容易接受,不去想怎样在方式方法上更妥当一些,导致一开展工作群众就不接受,矛盾激化,最终往往办不好,办不成事。三是不敢落实。有的干部缺乏敢想敢做的胆量和魄力,缺乏迎难而上的责任心,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甘当碰碰车,碰到问题绕道,遇到矛盾往上交,怕担担子和责任。在心理上首先就打了败仗。我镇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推动缓慢,就是这方面的很好的例子。大部分干部就是首先怕麻烦不愿落实;党委政府给了压力逼着干,又没有能力落实;遇到压力和阻力,又没有胆量和魄力去碰硬驱落实。

4、廉洁意识缺乏,利己主义至上。

一是目无法纪。镇党委政府为加强村场财务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下发了很多文件强调规范,镇纪委和经管站在规范管理上是花了气力下了功夫的,但从经管站去年的审计情况和前段的班子考察获取的信息看,真正管理规范、监督到位的几乎没有,审计的每个村场都有问题。按要求每年进行一次财务清理村场少,及时进行财务公开的少,财务底子乱的多,财务手续不规范的多。有的支部书记收钱、管钱、用钱、批钱一身兼,会计成了名副其实的单据保管员,还有个支部书记说,出纳不就是个摆设。在去年县委政务财务公开情况督查时,除掉两个党风政风监督示范村外,全镇没有一个现场可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暴露了有些村场干部谟视财经纪律,企图以混乱的财务管理中达到个人目的。还有个别村场存在的问题更触目惊心,这些村场往往也是的焦点村场。二是廉洁意识不强。部分干部私心严重,想法设法为自己谋私利。有的村场虚到费用,超标发工资补酬;有的村场生活开支大得惊人,村里只要来了个人,就进餐馆大吃大喝,发芙蓉王的烟,比镇里招待县领导的规格都要高;有的村干部任意挪用专项资金,特别是岳纸造林、粮油直补、引资补贴等项目中,挪用占用资金大有人在。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了部分干部个人利欲熏心,无视财经纪律,严重损害了宋家嘴镇干部的形象,已经引起群众得强烈不满。

5、宗旨观念缺乏,享乐主义至上

一是高高在上。有的主职干部,对群众的要求和反映的问题置之不理,麻木不仁,很多事无事惹成事,小事酿大事,大事拖难事,导致重复访和越级上访增多。有的村场主职领导,干得时间有几年了,思想麻木了,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大干部,一年难得进组入户1次。在这次班子考察中,有一个村的党员群众反映,他们新任支部书记一年来,从来没有在村广播里听到过他的声音,从来没有他在村里运作走访过一户农户,一天到晚忙自己的私事,结果导致这位干部在民主测评中不合格票达25%。我们当的是群众的干部,是群众可以把你推倒领导的位置上的,你高高在上,群众就可以远离,就让你下台,我们镇已经有这样的先例,但是还是有的干部还是没有引起警觉!二是服务意识差。有的干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村干部为了喝几杯酒,抽几包烟,乱许诺。一年可以答应给本村几十个人搞低保;有的村干部盖个章,开一张证明,都要群众请他到镇上来喝个早酒,这是典型的吃拿卡要,欺压群众。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发生在部分干部身上,看似个别现象,实则带有普遍性,有些或轻或重,客观存在,有些是需要预防和警惕的,无论什么情况,一旦出现都将会败坏党风政风,损害形象,贻误事业。我们必须认真搞好干部作风整训,努力开拓我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三、强化措施,确保开展干部作风整训促发展收到实效

这次干部作风整训,要按照市委县委“更高标准、更严管理、更具公信力”的要求,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查摆问题,深挖思想根源,突击重点,抓住要害,强化措施,有的放矢,扎实有效推进干部作风整训。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统筹协调,构筑战斗堡垒

要合理统筹支村两委的关系,科学搭建好班子,切实发挥支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抓好班子建设。农村的事件能不能办好,发展快不快,关键在于班子。以我镇的实践看,凡是村场经济发展来势好、矛盾纠纷少、基础设施条件好的村场,都有一个好班子。从前段班子考察的情况看,有几个村场的班子,群众有意见,民主测票率低,最低测评如果通过这次整训,还没有明显的改观的话,该调的一定调,该下的一定要下,党委政府决不讲情面。同时,各村场支部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人、培养人、造就人,主动给班子成员交任务、压担子,促进班子成员尽快成长,个个都成为多面手。二是要统筹两委关系,主要是指班子成员增强角色意识,坚决维护集体形象。增强角色意识就去班子成员要分工明确,支部书记是村有级班子的核心,是村里的一个头,要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总揽全村工作大局,在作风上要民主,在人格上要公道正派,在工作上科学协调。其他班子成员既要按照分工,尽职责尽责完成自己的本职任务,遇到中心工作又要相互协调,确保既团结协作,又分工明确。同时,又要坚决维护集体形象俗话说“互相搭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通通”,我们通常讲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也就这个意思,在工作中遇取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解决,绝不个人好恶在群众中散布不利班子团结的言次,对大家都不会有好处。

2、要强化管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今年县纪委将行村场设纪检员制度,我们要以此为契机,

加强财务管理,一是要加强财务管理。要按照新农村建设民主管理的要求,健全完善民主理财制度。镇纪委、经管站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从程序上规范财务管理,经济站要坚持定期轮审制度,加强村级财务审理,特别是对群众,上访的村场,开展重点审计。各村场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民主理财制度,要坚持财务公开,特别是对粮食有补,土地征用费以及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时行详细公开,增强村务公开的公信力。二是要切实推进相关机制建设,要按照县委要求,扎实推进“四进四办”、“百名党风连风监督员进百村”、“科技学发展观指导员选派”、“设立村场指导检员”作风建设公开承诺等机制,要把思想统一到落实这些机制和制度上来,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4、要坚持贴近实际,努力做到真抓实干

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一要体现到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镇、村、部门领导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之责、岗位之责,坚持求真务实之风,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上,把力度放在攻坚克难上,把效率体现在工作成果上,把转变作风落实到促进宋家嘴镇科学发展上,力戒坐而论道、只说不练、一事无成的空谈主义作风,力戒浮在面上的时间多、形式主义的东西多的作风,力戒浅尝辄止、只看政绩、不计成本的功利主义作风。二要体现到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上。要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对看准的事情、确定的事项,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做到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要对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对照自身职责,立足镇情村情及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抓好党委、政府重要会议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抓好事重点项目推进和建设,抓好关系强镇富民增收的各项工作,抓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取得实效。三是要体现到工作推进机制和工作方法上。要建立健全考核监督工作机制建设,层层定任务、定责任、定考核、定奖惩,硬督硬查,真奖真罚。继续完善工作定期调度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工作推进情况,定期督促检查。特别是一些重要工作,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真正深下去,主动到第一线去,到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打不开局面的工作中去,积极研究破解难题,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措施在一线落实、困难在一线解决,不断探索创新之策、务实之举,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5、要坚持群众观点,努力做到服务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