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业务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7 11:1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铁路业务工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4”模式
近日,山东移动启动了“互联网+”齐鲁巡展活动,活动围绕“互联网+”主题,以“大篷车”为载体,设立“1+4”展区。其中,“1”为移动“互联网+”主题展区,突出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题;“4”为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基础能力、互联网+管理信息化、互联网+指挥调度的分项展区,突出“互联网+创新驱动”和“智慧城市、改变生活”的主题,集中展示山东移动近期开发的“互联网+”类产品。展车还配备了实况视频传送装置,把4G高速上传下载、高清视频监控和即摄即传等应用集成在一起,客户通过4G手机终端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活动现场的动态。现场还为嘉宾提供了4G换卡、换套餐、终端销售等业务办理服务。
山东移动依托4G及有线网络,积极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探索和应用,打造一流的综合数字信息网络,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山东移动已通过整合视频监控、GPS定位、远程VPN等多种技术,为诸多行业提供4G应急指挥、平安监控、无线公交等一系列应用,进一步丰富了面向政府、集团客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同时也应用到了大数据手段,“大数据就是将数据进行汇总,进行有效分析和挖掘。通过手机、信号分析人的流向,如景区历史游客流向、分析出淡旺季、人员组成等,为政府部门制定预案提供参考依据。”山东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山东移动4G基站数已达6万个,基站数超过2G,实现了全省所有市区、县城城区、乡镇驻地、重要交通干线的连续覆盖以及部分村庄的覆盖,并对京沪高铁山东段、胶济铁路、青荣城际铁路进行了4G专网覆盖,省内高速公路以及青岛、烟台、威海近海区域也基本实现了4G网络覆盖。全省平均实测下载速度超过37Mbps。
“4G进政企”
在山东移动主办的“互联网+齐鲁巡展大篷车”滨州会场上,展示了山东移动近期开发的云总机、云企信、云视讯、集团彩信等十多种“互联网+类产品”,“大篷车”将此打造成一流的综合数字信息网络。
山东移动“4G进政企”信息化应用也进入了正式启动阶段,活动以信息化“大篷车”为载体,展示4G政企信息化应用。
“4G进政企”信息化“大篷车”集中展示了4G特色业务,以及政务、公安、金融、商贸、教育8大行业信息化应用。在“大篷车”上,移动4G超高网速的便捷、流畅,网络平均每秒80Mbps,上网看世界杯比赛视频点击即开始播放,拖动进度条无丝毫卡顿。不仅如此,基于4G高速网络的视频会议、移动执法、单兵设备、移动定损、移动护士站、移动OA、移动外勤、无源巡更、温湿度监控等信息化应用。通过“移动执法”系统,执法人员可利用移动4G网络将现场视频、音频实时回传到管理平台,平台可根据现场传回的实时图像进行实时调度指挥,提高了执法效率。
日常生活中,车辆剐蹭等交通事故难免发生,“移动定损”系统可在事故发生后自动判断并通知离出险地点最近的定损员,定损员利用系统可将查勘定损现场照片通过4G网络及时发送到后台,提升了理赔处理速度。利用“移动监控”应用,在手机上即可通过4G网络实时查看高清视频监控画面,现已广泛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高考电子考场、医疗监护、学校管理、超市监控等多种场景。“无源巡更”应用通过在巡更地点设立NFC标签,巡更人员到达巡更点后直接用NFC手机一刷,巡更信息便可通过4G网络传回管理平台,可广泛应用于森林、社区等不方便布线的场景。
截至目前,山东移动4G网络已实现全省市、县城区的连续覆盖以及部分乡镇的覆盖,其中包括胶济铁路线的全程覆盖。截至今年9月,4G基站总规模将接近5万个,基本实现全省乡镇驻地以上区域的全部覆盖及部分村庄的有效覆盖,以及山东境内所有铁路、重要道路的连续覆盖。4G的发展,将为信息化应用提供高速的网络保障,并加快各类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新应用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生活、工作、消费行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更为行业和政府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在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启了互联网战略转型之路,为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堪称智慧城市
“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基础能力”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在医疗、教育、交通、工业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推广价值,将极大地助力滨州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发展。
“互联网+教育”推出的“和教育”平台是山东移动面向教育行业提供的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基于移动互联的力量,打造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将线下优质教学资源最大化在线上进行分享。真正实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智慧医疗”依靠移动自身大数据分析能力并进一步结合卫计委数据的融合,实现分析内容的高精准化输出,为卫生服务业务工作提供强大助力。以大数据理念指引政务工作,实现精细化运营、精准化分析、高效化执行,个性化服务,实现社会责任感综合提升。
“互联网+智慧农业”的推出,使得农户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大棚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及环境预警信息,并可以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控制设备,实现作物的科学种植与管理。
滨州移动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滨州移动将紧跟步伐,继续加大网络建设及优化力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企业在信息化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丰富信息应用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应用和信息消费水平提升。
篇2
具体工作是:
一、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全面开展了审计监督。
(一)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财政收入的工作目标,开展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乡级财政决算审计。共审计了14户市乡财政和银行、税务部门,共查出预算不实、虚列财政收入(支出)、违规办理预算拔款等违规资金500多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230万元。
(二)围绕促进有关部门依法行政,认真开展了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今年,按照省、市下达的审计项目计划,我们对水利专项资金、林业专项资金、养老保险基金、“非典”专项基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原创:福利彩票资金、银行贷款结核病专项资金、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教育收费、交通收费、卫生系统、粮食企业等开展了专项审计,查出违纪资金340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280万元。各种不合理收费60万元,促进增收节支200万元。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问题,认真搞好专项审计调查。今年我们重点开展了三项审计调查。一是乡镇二oo五年财务收支状况的审计调查。我们共调查了久胜、欢胜、致富、同乐、勤劳等5个乡镇,调查面近40%。通过审计调查,摸清了所调查乡镇的真实家底、收支情况、乡镇可用财力情况、债权债务结构情况,并对这些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针对存在的经费不足、债务过大等问题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清理债权债务的审计建议,这项调查对全市乡镇财务管理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二是开展了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审计调查;三是开展了财政周转金和财政上下级往来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每一项审计调查,我们都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审计分析的角度帮助查找原因,拿出解决的对策。
(四)眼睛向外,跑省进厅,争取三项授权审计和两项“参与”审计。这在全省各市市授权项目中也是最多的。三项授权审计是:xxx交通征费稽查处2005年度财务收支审计;邮政系统财务收支审计;农业开发专项资金审计;与省市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两项审计是:林场管理局财务收支审计,公安系统财务收支审计。可以说,上述审计项目按照职权划分不归咱们审,有的是中省直单位。有的是直接归省市审的部门,但经过我们千方百计做工作,争取到了授权项目,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审计队伍,更主要的是把域外资金拿回到市内,为市级财政收入做出了贡献。
二、充分运用审计职能,积极为党政中心工作服务。
(一)全面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从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典型示范,摸索试审,探索总结,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充实审计内容和审计评价指标,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市局对元宝、丰收、新胜、发展四个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市直7个部门以及10个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最近,市委组织部又责成我局对10个乡镇和市里6个局的主要领导进行任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后,我们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出具了审计意见书。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评价和监督干部管理中的作用。
(二)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审计。今年初,我们按照市政府有关领导的指示,抽调精兵强将,由一名副局长带队,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原啤酒厂承包人资产不实和利达商城原经理在职期间有关经济责任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审计,查清了职工上访信中所反映的有关资产、负债、财务收支等情况,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出具了审计报告。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审计建议,平息了啤酒厂上访职工的怨气,理顺了干群关系。对利达商城审计移交给了纪检部门。
在完成上述业务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按时保质的完成了市人大、市政府交办的其它审计任务。
三、其它工作
1、招商引资工作。今年,我们经过与xxx市正大鞋城联系沟通,特别是向他们介绍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绥化的优惠政策,使其在xx新世纪购物广场投资200万元,建立xx正大鞋城,鞋城规模2280平方米,解决安排我市就业人员150人,年创利税10万元。
2、工业项目工作。原创:我局于二oo五年五月与xx通产中威纸业有限公司签约,招入工业项目绿色环保造纸。合同资金80万元,租用市水泥厂厂房100平方米,引进设备2套(台),年产量为300吨,年产值为200万元,可实现利税9万元,现安置就业人员30人。此项目为专利项目,无污染,绿色环保,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设备已安装完毕。正在试生产过程中。
篇3
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把握当前面临形势,谋划部署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我市商务经济再上新台阶。刚才,同志回顾总结了我市“十一五”时期和年商务工作,分析了当前商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了年的商务工作,讲得很好很全面,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市商务工作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成绩,切实增强做好商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期间是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自年4月市商务局组建以来,商务经济规划发展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同时也是形势变化最快、政策变动最频、经受考验最深的五年,更是商务工作得到各级领导重视最多、各方支持力度最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商务经济在市、区(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商务工作各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推动增长、增加税收、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十分突出的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市酒类产业强势崛起,销售收入及利税等主要指标总额连翻两番,年均增幅超过40%,一举奠定了在“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的重要地位,国家的一系列中心和活动在建立举行;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商贸物流中心初见雏形,“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初步形成;对外贸易逐步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入驻;在商务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持续增强的同时,我市商务工作各项指标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年,全市商务战线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打造成渝经济区、建设川南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切实落实酒类产业、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外贸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了全市商贸工作的快速发展。酒类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完成产量98万千升,同比增长16.4%;实现销售收入352亿元,增长40.3%;实现利税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9%,主要指标几乎占据了全省酒业的“半壁河山”;酒业集中发展区顺利实现产值和服务性收入100亿元目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02亿元,同比增10%;实现税收56亿元,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57.7%,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场消费呈较快增长势头,累计实现社消零259.3亿元,同比增长18.5%,居全省第七位;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西南商贸城等市场建设,生猪定点屠宰换证规范工作成效突出;进出口总额达1.32亿美元,出口1.05亿美元,增幅均超过60%;实际到位外资3051万美元,同比增149%;外经合作、民生工作等工作也有序推进。
回顾“十一五”,我市商务工作成效显著,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市委、市政府对商务部门的工作是满意的,对所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这些成绩不仅为我市“十二五”商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贵经验和宝贵积累。成绩既可喜可贺,也来之不易,既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协作、拼搏进取的结果,凝聚了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辛劳。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单位、优秀品牌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商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增强推进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副省长指出,当前我省商务发展形势面临两个“前所未有”,一是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二是严峻挑战前所未有,但总的看,商务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商务工作机遇大于挑战。要抓好“十二五”时期的商务工作,我们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商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准确把握当前我市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尽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继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形势不会改变,我市的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依然存在。从宏观层面分析,今年我市商务经济面临四大机遇。一是整体经济形势回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从急剧滑落到缓慢复苏,世界贸易出现局部改善迹象;从国内看,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形势向好。二是市场环境趋优。国际产业转移重新开始活跃,外资向中国流动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尤其是具有较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高层次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速度也呈现出继续加快趋势,这对区位和综合商务成本优势突出的我市极为有利。三是宏观经济政策向好。今年,中央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在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特别是首次把拉动内需放在“三驾马车”的首位,为商务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四是成渝经济区打造启动。省委、省政府“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战略和成渝经济区整体打造全面进入了实施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推进,为我市对接川南经济区,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壮大区域经济提供了有利时机。
(二)深刻认识当前我市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今年经济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但形势依然严峻。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定,多数国家经济出现回升主要依靠强力政策刺激,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国际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难度加大,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不稳定。从国内环境看: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需要一定时间,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条件尚不具备;世界各国贸易保护呈现升温趋势,“引进来”和“走出去”面临多方面制约;通胀预期强烈,企业投资意愿和消费者信心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趋缓,保持国内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明显加大。从自身看:纵向比较,开放型经济一年一个台阶,商贸物流发展一年一个突破。但横向来看,我市开放型经济总量与周边地市相比仍然偏小,商贸行业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新型业态发展仍然较慢,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
可见,今年我市的商务工作,机遇与挑战同在,优势与劣势并存。商务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商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敏锐的视角、抢抓的意识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捕捉发展机遇、赢得发展优势、扩大发展成果,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市商务经济“高位求进、加快发展”。
三、围绕重点工作精心谋划,奋力推动全市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今年的商务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刚才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已经进行了具体安排,这里不再重述。对于下一步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包括商务经济在内的第三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动一、二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我市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的比重还不够大,还需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同时,与周边城市相比,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非常小,离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就要求我们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弥补经济结构中的这块短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连续出台了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意见,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促进商贸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商务工作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引擎,更要挑起发展第三产业的大梁,承担更多的任务。
(二)强势推动酒类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对白酒产业一直高度重视,09年提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培育千亿大产业,并将出台《省酒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同年6月,奇葆书记莅临视察时,也特别要求我们在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中要有所作为。我们要继续强龙头、培巨人,建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实施品牌战略,走优质高效之路,做优做强做大酒业。要加大对老窖、郎酒两大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优势资源的配置上尽量倾斜,促使其健康运行、加速发展,真正成为酒业发展的“航空母舰”。要加快酒业集中发展区南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白酒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园区产值和服务性收入年年超百亿元,成为全省品牌“百亿园区”。要加快二郎名酒名镇建设,打造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名镇。要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品牌酒,积极引导原酒企业向瓶装品牌和名酒企业股份合作转变、瓶装品牌向知名品牌转变,着力发挥“酒”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大力实施品牌振兴计划,继续鼓励酒类企业争创品牌,全面提升泸酒品牌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要加大名酒知识产权保护和酒类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泸酒产业优质高效健康发展。
(三)着力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快西南商贸城建设,以培育白塔商圈和商贸龙头企业为重点,完善商业功能空间布局。要认真研究白塔商圈各个商城的发展定位,实行错位发展,避免过度的同质化竞争;要认真落实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汽摩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不断活跃城乡消费市场;要完善城乡市场网络,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扩张市场能级;要加大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物流企业,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方面有所突破。
(四)努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与发展不够,仍是当前我市商务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坚持以大中型出口企业为龙头,以承接产业转移、硬件设施建设和保税港区打造为抓手,积极培育我市出口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要大力支持帮助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和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外商投资项目,着力把园区培养发展成为开放型经济产业园区。当前,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契机,推动与长三角的战略合作;要做大做强赫克力士天普化工、北方硝化棉、天宇油脂、长江起重机、邦立重机和老窖等大中型出口企业,切实增强龙头带动作用;要加快建设港集装箱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力争建成进港铁路专用线,推进港集装箱码头围网、仓储等硬件设施建设,力争完成保税仓建设,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为建设保税港区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工作措施,凝聚各方合力,着力营造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商务工作关乎百姓利益、关乎经济建设、关乎社会发展,职能重要,责任重大。但是,我市商务部门又是新组建部门,随着国家“稳外需,扩内需、调结构”等若干政策出台和我市“四个四”战略的推进,商务工作的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推进商务事业发展,单靠商务部门一家还不行,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和商务企业的支持和参与,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此,我也借此机会提三点要求: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商务工作,充分认识商务工作在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全市重大战略实施和保障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把商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解决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到位、人员不落实等问题,确保机构、班子、人员、经费的保障落实。
二是切实加强协作配合。新时期的商务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政策性很强,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和积极支持。长期以来,商务部门与发改委、财政、工商、税务、公安、交通、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希望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并不断巩固完善、形成合力,共同为全市的商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商务工作横跨多个行业和领域,是一项专业性强、关联度高的工作。商务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商务发展的成效。商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市商务系统加快培养一批懂经济、会外语、通业务、知法律等多方面的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建设,结合机构改革,加强商务系统作风建设,要大兴真抓实干之风,狠抓工作推进与落实,强化追踪检查,增强工作实效。
篇4
一、指导思想
2010年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要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以“树立行业新风、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解决基层站所存在的不正之风为重点,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基础,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通过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促进依法行政,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为全面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服务。
二、评议对象和范围
政风行风评议的对象是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公共服务行业,重点是具有行政执法、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部门和行业。根据省政府和市政府的要求,确定x个部门、行业和x个基层重点单位参加全市民主评议。
按照职能性质相近、以主要职能为主的原则,x个部门、行业分为以下三类:
(一)经济和社会管理类:发展改革、经济信息、科技、民族宗教、民政、财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水利、农业、海洋渔业、商务、文化出版、国有资产管理、体育、统计、林业、粮食、畜牧兽医、农机、人民银行等x个部门和单位。
(二)行政执法类:公安、司法行政、国土资源、住房与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运输、审计、环保、国税、地税、文化市场执法、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物价、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烟草专卖、盐务等x个部门和单位。
(三)公用服务类:教育、卫生、人口计生、广播电视、旅游、市政公用、邮政、供电、铁路、移动、联通、电信、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人寿青岛市分公司、人民财险青岛市分公司、平安保险青岛市分公司、太平洋保险xx市分公司等x个部门和行业。
基层重点单位为:交警、卫生监督、质监稽查、交通稽查、海洋渔业执法、劳动监察、环境监察、物价检查、运输管理、建筑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殡葬管理、住房保障、劳保、医保、公证、消防、公交、自来水、燃气、供热等21个单位。
各区市在确保完成全市统一安排部署的对x个部门、行业评议任务的基础上,要按照国务院纠风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纠办发〔2010〕2号)的通知要求,切实抓好基层站所的评议工作。要从今年开始,凡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工作部门、公共服务行业及其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基层站所全部纳入评议范围,连续评议三年,力争做到使群众诉求渠道更加畅通,行业监管明显加强,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逐步实现基层站所服务标准化。各部门、行业根据各自的实际,自行或联合纠风机构组织开展系统内评议。
三、评议内容
评议内容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与政风行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相结合,与切实解决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与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
四、评议方法步骤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实行统一组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分类评议、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以属地评议为主,各区市负责本辖区的评议工作,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和行业参加当地政府统一开展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
各区市政府纠风办要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纪委的统一部署,制定好评议区市部门、行业和乡镇(街道)基层站所的实施细则,并抓好组织实施。
评议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自查整改、明察暗访、工作考核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议方法,对参评单位做出综合评定。整个评议工作贯穿全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
建立政风行风评议小组,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和部门管理服务对象中选聘参评代表并进行培训。
各被评议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评议内容和要求,通过组织专题座谈、发放征求意见书以及设立评议意见箱、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宣传工作职能(业务范围),公开服务承诺及便民措施,展示近年来政风行风建设成效,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进行自查自评自纠。
(二)调查评议阶段
1.问卷调查。(1)问卷调查表采用省政府纠风办统一设计模式,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四个等次。(2)问卷调查主体范围:企业法人代表和职工代表、农民、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个体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机关干部以及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街道乡镇的工作人员等。各层面所占比例由各级政府纠风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以参评单位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为主。(3)问卷调查工作由市政府纠风办和各区市政府纠风办分别组织开展,每个区市纠风办至少组织发放评议问卷调查表1000份。(4)问卷调查统计和综合分析由各级纠风办负责,对回收的问卷要认真研究分析,对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
2.明察暗访。纠风部门要不定期地组织政风行风评议组或督导组考察参评单位的政风行风建设状况,每个参评单位每年至少要考察一次,重点了解广大群众对基层站所的意见建议。同时,评议代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进行经常性的随机暗访,或组成专门的暗访组,针对某一方面问题进行暗访,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调查参评单位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反馈。
3.工作考核。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对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和行风在线(政风行风热线)、民生在线、纠风网以及新闻媒体所披露问题的调查处理和整改情况。二是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以及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等形式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情况。三是纠风工作开展情况,主要看是否做到组织健全、责任落实,工作是否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成效;行风热线工作是否落实有效,纠风网络维护运转工作是否正常。四是上年度民主评议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情况。
调查评议结果按照问卷调查、明察暗访、工作考核三项进行赋分,其中问卷调查占70%,明察暗访占10%,工作考核占20%。
(三)总结反馈阶段
各区市评议工作领导机构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问卷中填写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将各被评议单位的评议情况及收集的意见建议向各单位进行反馈,同时报市政府纠风办。市政府纠风办将全市评议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向各参评系统和行业的市主管部门反馈。21个基层重点单位问卷测评结果单独计算,不纳入主管部门测评结果。
(四)督促整改阶段
各被评议单位要把整改作为评议工作的重点,对评议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梳理,查找问题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向本级政府纠风办写出整改报告。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凡能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各评议组织机构要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重点督查。
每个阶段的具体时间安排,由各区市政府纠风办自行确定。问卷调查结果、综合评议结果、具体意见建议和评议工作报告请于2010年12月15日前报市政府纠风办。
五、评议结果运用
要加强评议结果的运用,将评议结果纳入年终考核。纠风部门要将参评单位的评议结果向本级党委、政府、上一级政府纠风部门、参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抄报组织人事部门,并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各区市组织的对62个部门、行业评议结果,加权平均后按20%分值纳入全市评议结果。各部门、行业联合纠风机构组织的系统内基层单位评议结果按5%纳入本级评议结果。对工作不落实或对评议中提出的问题能整改而不及时整改、群众满意度较低的参评单位,同级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应对其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于群众反映强烈,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甚至边评边犯的参评单位,应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等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六、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区市各部门各行业要高度重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经常分析研究,及时解决问题。各被评议单位要按照方案的要求,积极配合纠风机构做好有关评议工作,并组织好系统内部评议;纠风机构要精心组织,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切实把民主评议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政风行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各级各部门各行业要逐步增加评议深度、广度,不断探索创新评议的方式方法,增强评议效果。
2、注重创新、公开透明。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新信息技术,如通过手机短信、网上评议、计算机读票汇总以及委托第三方电话或问卷调查等,不断创新行评载体,减少人为因素,最大限度地保证评议结果客观公正。纠风机构在组织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过程中,要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公证部门的作用,主动邀请新闻媒体和公证部门参加。纠风机构、评议代表、被评议部门和单位都要自觉接受监督,通过设立公布举报电话等形式,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篇5
关键词:连云港;国际性港口城市;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210-04
连云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沿海崛起,实现新的跨越,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港中心城市。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再次提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以扩大开放求突破,推动国际性海港中心城市建设迈进新阶段。国际性海港城市是港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内涵包括经济、社会、港口、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连云港依港而兴,因港而名。港口是连云港的立市之本。“港口带动”战略的实施,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港口扩大开放、聚集要素、繁荣经济的强大功能,通过港口强化和带动城市、产业的发展,形成港产城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将连云港市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性海港中心城市。
一、连云港市与相关港口城市的比较
(一)江苏沿海开发以来连云港市发展态势
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继1984年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后,连云港市再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一系列国家战略发挥叠加效应的背景下,近年来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每年以两位数增长,港口带动战略的实施使港口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城市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二)连云港市与相关港口城市的比较
1.连云港市与部分沿海开放城市比较
1984年国务院批准14个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截至2012年底,这些城市以占全国1/14的人口创造了近1/5的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在这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已有八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提出过符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包括上海、宁波、天津、青岛、南通、大连、烟台、连云港。港口是各沿海城市的立市之本。上海港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首位的综合性港口。目前上海港正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战略导向,以金融、航运、商贸、投资、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进行试点,这将为上海带来十年发展红利。天津港以东疆保税港区作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创新平台,积极推进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离岸金融业务、租赁业务试点,将在五年内基本完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离岸金融服务等功能。青岛港大力实施蓝色引领战略,在董家口港区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矿、煤、油和散杂货深水码头,全面发展港口综合物流、专项物流、加工、保税、仓储、商贸、信息、金融和综合服务等功能,打造国家战略物资物流中心、世界重要能源交易中心、东北亚临港产业加工中心、全球大宗物资信息中心和中国港航区域金融中心。连云港市与这些城市相比无论在城市发展还是在港口建设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注:根据数据全面性和可得性以2012年数据为准)。
2.连云港市与南通、盐城江苏沿海城市比较
江苏沿海地区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 081万,水深-30米的海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近1 000公里。2012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 0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17.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 108亿元,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941亿元,高于全省9.3个百分点。2012年,南通、盐城和连云港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 558亿元、3 120亿元和1 603亿元,经济总量由南向北规模逐渐变小,呈梯度发展格局,比例大约为3∶2∶1。
3.连云港市与山东港口城市日照比较
日照市与连云港市比肩并立在黄海之滨,同为沿海港口城市、新兴工业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两市既有地缘之亲,又有腹地之争;既有互补之益,又有各自之利,连云港人关注日照由来已久,尤其是日照港口的快速发展。2006年,日照港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2010年达到2.26亿吨,四年再造了一个亿吨港。2013年港口吞吐量超过3亿吨。
(三)连云港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对照国际性港口城市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与上述沿海城市比较中,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全市仍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经济总量小,产业规模不大,集聚资源能力弱。尽管拥有一系列国家战略,但连云港市的“政策涯地效应”发挥不明显。其二,港口引擎作用发挥不足。港口是连云港的核心战略资源,因为拥有港口及独特的区位,连云港才频频受到国家战略的眷顾。但连云港港口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港口能力、等级仍难以满足发展需要;集装箱干线港尚未建成;现代物流、航运综合服务、金融商贸服务、临港产业等港口经济规模小;口岸配套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与周边青岛、日照、天津、大连等港口迅猛发展态势相比,港口发展缺乏综合竞争力。其三,产业基础薄弱。江苏沿海三市中,南通市船舶造修及配套相关企业2012年完成总产值1 483.4亿元,成为南通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由韩资注入的以东风悦达起亚、中大汽车为代表的盐城装备制造业成为其支柱产业。连云港市正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装备制造业产值已过千亿,但支撑连云港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并不牢固。其四,城市功能不完善。国际性海港城市要求具有国际性影响力、吸引力、集聚力,是某一区域范围内国际事务的服务中心、国际资源的交换枢纽、国际利润的创造中心。由于城市的经济规模、人口总量、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等城市综合竞争力较弱,连云港市的经济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创新功能较弱,因此对高端战略资源集聚能力弱。其五,城市国际化程度低。连云港市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较早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城市功能不足以及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连云港市与国外在文化旅游、社会等领域的交流不足,城市国际化水平较低。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开发载体虽然获批较早,但在国内同类开发区中实力相对较弱。
二、连云港市应走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其中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为连云港市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了机遇。罗书记也在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指出,连云港市应该走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列。由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框架统领下,依据国际性港口城市的发展规律,综合分析连云港市的现实基础,并结合当前各地发展形势,近期可实施的举措有:
(一)借鉴各地申报综合保税区、自由港区经验,开展先行先试
1.借鉴南通综合保税区,开展先行先试
在江苏沿海三市中,盐城综合保税区于2012年11月封关运作,南通综合保税区也于今年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而我市的综合保税区还在积极申报中。从南通申报综保区的过程来看有以下经验可以借鉴:一是快速、高效规划建设。南通市委、市政府把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作为搭建好的产业平台、完善功能配套,快速、高效规划建设以争创南通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二是开展先行先试。为了无缝深度对接上海自贸区,该市多次组织赴沪考察学习,目前已在借鉴上海自贸区“先照后证”创新投资管理体制、“离岸金融”拓展金融新型业务、创新海关国检监管模式等方面拿出先行先试运作方案,并与上海自贸区就建立高层对接沟通机制展开磋商。三是空前的申报力度。为了加快报批进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协调重大问题,南通开发区成立了专门班子组织推进,南通海关等有关部门做好沟通服务工作,南通综保区管理局在南通海关、国检、市发改委、商务局、国土局、规划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多管齐下同步推进。四是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机制。按照《海关总署关于南通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有关事宜的函》的相关要求,南通专门成立了南通综合保税区管理局,作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派出机构,履行对综合保税区的行政管理职责,全面负责综合保税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工作。我市应结合目前正在申报的综合保税区开展先行先试。
2.借鉴浙江舟山申报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经验
上海自贸区正式获批以来,全国多地涌现申报自贸区的热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沿海、中部、沿边的多个省份都把申报自贸区列入2014年重点工作,共有12个自贸区申请待批,其中包括广东、青岛、大连、重庆、厦门、天津等。这些申报的自贸区中由于青岛港、天津港与连云港港有着较强的竞争关系,因此一旦青岛、天津自贸港区申报成功将会对连云港港产生更大的竞争压力。日前,连云港海关自由贸易区(港)研究课题组在浙江舟山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舟山在建设自由贸易区(港)方面的准备和推进工作对我市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中有两条实质性举措值得关注:一是在中国(舟山)自由贸易港获批之前,先复制部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内操作,即实行“区内注册、区外监管”,就是打破行政区划,共同搞协同试验的机制,将企业投资地和经营地放在舟山,注册地在上海自贸区,按照上海自贸区标准监管或者与上海自贸区进行协同监管。因此,可鼓励我市企业到上海自贸区注册,比如服务类的公司注册在自贸区,其生产性的投资在连云港,形成连云港与上海自贸区的实质性对接。二是自主搭建功能平台。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浙商所)是舟山市委、市政府根据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定位,先行先试,举全市之力建设的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主要负责组织石油化工品、煤炭、有色金属、铁矿石、钢材、纸浆、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提供交易资金结算、交割及相关咨询服务。目前“浙商所”交易中心的大宗散货全部为办理了海关手续的进口货物,贸易商利用“浙商所”的功能平台进行交易,下一步将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将其打造成为国际性大宗商品综合交易、结算和定价中心。我市也是大宗商品如氧化铝、铁矿石等有色金属国内沿海主要进口口岸,关于建立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的建议一直停留在政策争取上,可借鉴舟山经验,将在港口的贸易商、供应商等组织起来,自行搭建连云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结合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实际,承担交易中心的日常运作,扩大连云港港口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建设积累经验。
(二)以航运集聚区建设为着力点,开启港城互动新局面
国内部分先进港口城市如上海、天津、大连等率先抓住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不仅加快了深水港建设,实现了港口的集装箱化、国际化、信息化与专业化,而且优化了港航业发展的软环境,为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同时,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于提升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及推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连云港的国际航运集聚区是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是逐步提升连云港港口核心竞争力,使港口功能从传统装卸运输向多功能系统集成方向提升的关键举措。加快连云港航运集聚区建设,构筑航运金融、海事保险、海事仲裁、海运清算、航运交易、航运法律咨询等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对完善港口功能、提高通关效率,促进港口和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能为中西部和沿桥及中亚国家提供高效便捷口岸服务,推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三)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国际化程度
国际性海港中心城市必然是高度开放的城市,连云港要建设国际性港口城市,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城市国际化是以经济发展的外向化为基础的。今后应着力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提高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深入推进科技兴贸,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高度重视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二是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强化利用外资的产业导向,加大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引资力度,促进民企与外企、本土经济与外资经济融合互动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国际融资等方式加大对国际金融资本的利用。三是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积极拓展国际劳务合作。四是加强文化交流。加强与中亚、日韩重要城市的友好交流,推动与这些国家主要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深化对中西亚、东北亚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支持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互派办事处和商务机构,积极争取哈国铁路公司在连设立代办处。积极谋划航线、场站、出口箱等新一轮扶持政策,开行“连新欧”国际班列。
参考文献:
[1] 何兴法.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路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8:3.
篇6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20*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商务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动员全市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商务工作新局面。刚才,建华局长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对20*年的商务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对2009年的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回顾20*年,在座的各位可以深刻感受到是我市商务经济发展倍加挑战、倍感艰辛和倍加成功的一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等一个又一个困难,商务工作迎难而上,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任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佳绩。外贸进出口超额完成新增加的年度目标任务,达到1.786亿美元;利用外资达到1.3亿美元,总额列全省第八;对外经济合作实现新突破,嵊峰针织在阿联酋建立销售窗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0亿元,同比增长23.7%;第四届徽商大会成功举办;屯溪区获全省商贸服务业示范区试点称号,成为我省第二家试点区;内贸市场监管更加有力、规范等,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商务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收入、带动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不仅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体现,是全市商务人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在此,我谨向奋战在商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各类企业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商务工作发展的中央、省驻黄所有涉外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加快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商务工作非常重要。为此,通过这次会议,不仅要总结工作、表彰先进,更重要的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下面,我就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推动全市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讲三个问题:
一、把握一个基调―――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上来
第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商务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形势作出了三大判断:一是世界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前所未有,但经济全球休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二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在加深,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三是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明确指出,明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
在此大背景下,我认为商务工作面临的形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刚刚建华已就今年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说的很透彻,我不再重复了。我想强调的是: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既要清醒认识金融危机的现实冲击,更要充分预见危机深化的滞后影响,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防止因估计不足和准备不够而陷入被动。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更重要的是坚定信心,信心来自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也来自于对宏观政策调整和环境变化带来机遇的认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轮世界经济的大调整,都是一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洗牌,都给一些地方脱颖而出、迎头赶上提供了难得的大契机。回望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机遇,上了一批多年想上但一直未上的重点项目。比如,综合交通上的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机场扩建,旅游产业上的高尔夫、花山谜窟、西海大峡谷开发,城市建设上的众多项目,等等。当前,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十字路口,希望大家要辩证地看待当前的外部形势和自身问题,坚定信心,趋利避害,善于在危机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拓展空间,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第二,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对商务工作的新要求。
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都对加快商务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突出保增长、调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四个重点,中央强调,必须把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并从五个方面作出重点部署。市委四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三个立足”和“五个确保”。基于这些,我们提出2009商务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额完成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4万元,同比增长15%。确定这一目标,是表明我们越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同时强调,在实现目标的努力中,要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全市上下一定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拼搏,找准我市商务经济发展的节点。特别是在座的各位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大开放、大发展的信心,凝聚发展力量,落实发展举措,全力投身于商务经济发展的宏伟事业中,确保既定目标的如期实现。
第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商务经济发展的方向。
我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清醒认识到,不抓发展最不科学,加快发展必须科学。在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努力中,要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加速商务经济的发展。
一是服务大局,将此作为保增长的根本目的。商务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引挈,商务经济如何与旅游业、工业和农业更好的结合,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值得我们认真考虑。要立足全局看商务、立足商务促发展,通过发展内贸保民生、促消费,通过稳定进出口保就业、促增长,通过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层次。
二是做好四个结合,将此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要把即
期增长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即期增长,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可持续发展,既要为当前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又要为未来的增长留下足够的空间。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总书记来我省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拓展对内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对外开放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东向发展战略,积极做好对内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对外贸易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发展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反过来利用国际市场引导和拉动产业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处在新阶段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外向型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更多地思索如何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分工,提升我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层次。
三是优化结构,将此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商务经济需要加快发展,但必须是结构优化的发展,是注重内涵的发展。从近几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指标看,在招商引资方面,我市的大项目少,重要客源少,除杜邦华佳外,我市还没有引进其他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制造业项目层次低、商业领域利用外资还未实现突破等。对外贸易方面,出口产品层次低,自主品牌出口少,核心竞争力弱。对外经济合作方面,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这就是说,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与结构不够优同时存在,发展不够与增长方式粗放同时存在。我们不仅要追赶发展速度,更要突出发展质量;不仅要扩大规模,更要在新的起点上,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好字优先、又好又快。
二、突出一个主题―――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找准推动商务工作平稳较快发展的着力点
(一)要以政策为导向,在促进消费需求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商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商务部门,首要任务是坚定不移贯彻扩大内需方针。
1、着力培育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国家近日围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是扩大农村消费,如加快“万村千乡”农家店、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推广“农超对接”等。温总理在青岛调研时指出,今年国家投入家电下乡的补贴将从去年的90亿元增加到150亿元,可以拉动内需1000多亿元。这项政策至少要坚持5年,可以拉动家电销售5000亿元以上。这些表明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支撑,标志着我国开拓农村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县、区要认真研究政策,密切跟踪政策走向,尽快研究提出一批有质量的项目,找准国家宏观政策我市实际的结合点,放大政策效应,强化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各区县还要把商贸流通业作为先导性产业,优先谋划,率先发展。要搞好农村商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县域流通网络建设,完善物流功能,合理配置商业资源,加快构筑现代农村网络服务体系。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新型消费方式,全力以赴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及“家电下乡试点工程”等重点工程,更好地适应农村需求的扩张,加速改变农村消费不安全、消费不方便、消费不实惠的现状。
2、着力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发展现代流通业,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公认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现代流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血脉和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越高,对流通的依赖性就越大,流通对生产的影响力就越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贸流通业在社会化大生产序列中已由末端行业转升为先导行业,是市场经济赖以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流通环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对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积极探索我市连锁经营发展的新路子,商务部门要加强行业指导,认真研究制定支持连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1-2家国际知名的零售大公司、国内大型连锁店和省内知名流通企业。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现在,我市几条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到杭州的城际快速铁路也即将兴建,我市的区位条件将发生根本性改变。这将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重大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构建集物流、商品流、信息流为一体的配送中心和开放式、互联互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物流资源的整合,降低配送成本,积极开发和推广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促进“第三方物流”加快发展。要重视电子商务建设。要加强电子商务的基础性工作,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对企业实施改造,提高信息化程度,尽快实现企业内部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加快创新营销方式和管理手段,支持企业开展网上促销、网上招商、网上交易。
三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保持市场繁荣和稳定。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当前我们要认真研究消费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把消费需求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引向能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领域,引导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在这里,我着重强调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把屯溪区社区商业示范点建成全省亮点和全市样板,加快城市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提升城市社区商业发展水平。二要紧紧把握消费需求的新趋势、新变化,积极培育*市新的消费热点,特别要重视城市餐饮业的发展,推进我市餐饮业的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引导我市本土重点餐饮品牌企业走出去占领国内外市场。三要积极培育和做大节假日、休闲消费市场,大力发展旅游,做精做实各种商务活动的平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
(二)要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这次金融危机更加凸显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现在来看,凡是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我们要集中力量,千方百计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开展“科技兴商”。要强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企业。抓住增值税转型、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步伐。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建立自主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品牌评价、推广、促进和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注册、认证等创新品牌基础性工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我市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据了解,我市获省级品牌企业称号的出口产品仅有市外贸公司按摩床一个。因此,各位企业家必须充分认识到,品牌塑造是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去扶持和培育,使得*能在省里、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创几个响当当的牌子,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商务部门要抓好我市“中华老字号”品牌建设,焕发我市老字号品牌产品的生机。工商、质监部门要做好外贸产品的扶持工作。
深入推动企业再创新。面对挑战和危机,企业是坐以待毙还是积极寻求生存、发展之道,答案不言而喻。有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提出的:“不创新的风险,比创新高很多。”很显然,创新已经成为本世纪所有企业发展的马达。但是企业如何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里既有政府方面的工作,也有企业自身的努力。从政府这个层面来讲,就是要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政府扶持、提供信息来带动企业的品牌塑造、结构调整等工作。从企业这个层面讲,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先生说过:“对于企业来说,自主创新更多地表现为体系创新,即全方位创新、全过程创新。只有整个企业肌体的不断创新,只有建立起企业自主创新的体系,形成全面创新的机制,确保拥有时刻创新的动力,企业才能拥有健康发展的资本。”
(三)要在拓展外经贸发展空间、加快外向经济发展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首先,要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不断扩大外贸规模。在优化外贸发展环境,理顺外经贸发展体系的前提下,努力壮大我市自营出口企业主体队伍,重点做好“促、保、上、调”四方面工作。促,就是促一批企业上水平。对实力较强、能扛“大头”的企业,各区县、各工业园区、各经济主管部门、条条部门以及金融、担保机构,都要集中力量给予支持,市政府将坚持涉外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抓紧研究出台我市外贸促进政策,促其做大做强。保,就是保一批企业渡难关。对抵御外部风险有利条件不足的进出口企业,要提供帮扶指导,共渡难关。上,就是上一批企业增后劲。对获权企业一直未发生实绩的,要加大服务力度,促其开展进出口业务。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落地一批,对正在建设或拟开工建设的企业,要促上马、促进度,全力打造今年的外贸增长点。调,就是调一批企业优结构。加快化工企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促进企业转变经营理念,转变管理方式,提升整体素质。
其次,要抓好项目建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以“十大工程”项目建设为主抓手,重点抓好四类重点项目的开发和跟踪服务工作。一是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开发一批能够吸引跨国公司、战略投资者、国内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围绕我市确立的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产业链招商项目的开发;三是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各地“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的需要,突出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重大项目开发;四是以园区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做好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孵化器和产业链项目开发。要通过我们的扎实工作,力争我市在农业领域、服务领域和重大项目利用外资上取得全面突破。
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经济技术合作空间。这项工作在我市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去年的商务工作会议上,我就着重强调了当前是我市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业务的极好时机,但是一年下来,收效甚微,今天我在这里再次强调,希望各区县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纳入各地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研究、部署。据了解,今年我省将从财政拿出3000万元来促进外经工作的发展,资金规模比上年提高了2000万元,支持的领域宽泛,我们要很好的研究,争取我市有更多的企业享受到这个政策。在座的企业都是我市商务经济发展的精英,你们要增强走出去的意识,要敢于、善于走出去,将走出去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在这次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中化三建公司的负责人就深有感触地说,他们在境外打拼了10年,始终坚持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金融危机对他们的冲击不明显,企业在境外所获的利润明显高于国内。我希望今年我市获境外承包工程经营权的3家企业要想方设法在拓展境外业务上有新突破,你们要敢于做我市首批“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休宁县、歙县可以发挥现有优势,重点抓好外派劳务基地县建设,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外派劳动力素质,扩大外派劳务规模,谋求外经合作新发展。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要“走出去”,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设立境外营销网络,扩大外贸与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及空间,促进对外开放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要在参加重要节会活动、做好投资投资工作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我先讲一讲第四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的工作。该会将于4月26日—28日在合肥举行,这是我省今年头等政治大事。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摒弃观望和等待思想,迅速行动,精心筹备,全力以赴,务求实效。一是高质量的做好项目工作。做好项目工作是参加这个重要经济活动的“重头戏”。每个县区、管理区、开发区至少要有10个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对外。各单位之间要比一比,看一看,商务局要定期通报项目准备情况,对上报签约项目少、数额小的单位要加强督促检查。二是高规格的邀请客商。要充分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发挥驻外机构和涉外联谊会联络作用,发挥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以商招商作用,加大邀商工作力度,尽可能多地邀请高层次、有意向的客商,确保邀商任务完成。三是高效率开展工作。会后,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都要成立筹备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细化工作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及早安排,争取主动。
在招商引资的增长点上,今年有三个点应该有所作为。第一个点是打好“泛长三角”牌,做大招商引资平台。不久前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为我省全面参加长三角区域合作奠定了体制基础,泛长三角合作正在由共识变为共行,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做足对接文章。第二个点是抢抓两岸“三通”机遇,大力吸引台资。台办要会同商务部门,就吸引台资工作抓紧研究制订一个具体方案。第三个点是积极把园区打造成利用外资的集聚地。目前,我市的10个园区在利用外资上的集聚作用不明显,在全市所占的份额不到四分之一。因此,各园区要进一步提高吸引外资的意识,多措并举,争取在利用外资上要有新的突破。
(五)要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商务发展环境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一是严格市场运行的监测、监管。进一步完善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监测和市场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预案,加强零售行业的促销管理,确保市场平稳、有序、健康运行。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和打击商业活动中的各种欺诈、商业贿赂、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行为,通过集中整治商业活动中的违法和失信行为,营造和谐的商业和消费氛围,促进商务行业的良性发展。三是建立和完善食品流通安全体系。积极推动食品放心工程,严格实施流通领域的食品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突出抓好定点屠宰和酒类产销管理,确保消费安全。四是切实抓好特种行业的监管。强化对拍卖、典当、民爆器材、品牌汽车及特许经营等行业的监管,完善管理办法,理顺管理体制,确保健康发展。五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行业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和发展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建设,树立诚信企业、和谐商务形象。一要放开,给企业发展的自由;二要严管,规范、公开、制度化管理,不能随心所欲。
三、强化一个保障——凝心聚力、营造氛围,优化商务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环境
做好今年商务工作,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和希望并存。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面前,能否保持商务经济平衡较快发展,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重大考验。这其中,责任感、本领和作风最为关键。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商务工作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而且今年商务工作任务仍然繁重,我们必须要强化领导,切实把商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及时研究解决商务工作的制约难题,主管领导要真正负起责任,把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全面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二要强化服务意识。政策服务。要以为企业、外来投资者创造宽松有序、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为目标,努力为他们提供政策服务。进一步完善和兑现扶持外经贸主体发展的优惠政策,奖励政策重点要向大户企业倾斜。金融服务。积极为企业争取信贷资金、扩大授信规模、提高核汇率、提供出口保险、及时落实退税政策,提高企业的信用和实力。通道服务。进一步完善外资项目“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和涉外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努力为各类企业搭建绿色服务通道。信息服务。为企业及时传递国内外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提供交流合作渠道。
三要强化配合意识。各级商务部门要与建设、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经常联系,及时沟通,把规划、调控、监督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协调交流和互动机制。发改、财政、税务、金融、外汇、海关、检验等部门也要主动与商务部门密切配合,围绕商务工作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共同研究、共同突破,形成支持和促进商务工作的合力,构建“大商务”工作格局。
四要强化创新意识。应对危机,需要信心,更要有办法。各级领导、各位企业家一定要更加紧迫地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要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现代金融、科技、国际经济、法律法规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学以致用,用有所学,努力形成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知识结构。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发展变化,针对商务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加主动地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难题,推进思想观念更新,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以创造性工作保持商务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篇7
关键词:经济区域;辐射优势;后发优势;宿迁市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129-08
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1]。区内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区域称为综合经济区,其按空间尺度进一步分为大经济区、基本经济区和基层经济区。带状经济区称为经济带,是一新型地域组织现象[2]。国外研究起源于1927年美国学者斯坦因・德吉尔(S.Degeer)在“工业四边形”概念基础上提出“制造业带”的概念,即依据主要工业中心的相互联系强调其工业生产活动的连续性。许多学者对经济带的相关概念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阐述[3~4],如法国学者J.戈特曼(Jean Gottmann)对美国东部沿海地带跟踪研究,把沿主要交通干线的城市、产业密集区域作为规范的空间地理单元来看待并命名为大都市连绵区;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F.佩罗克斯(F.Perroux)提出增长极理论,初步奠定产业―经济带形成机理的基本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沃纳・松巴特(Werner Sombart)提出了“生长轴”理论;CFJ卫贝尔进一步提出了与产业―经济带相关的城市系统走廊理论;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沙利文(Edward C.Sullivan)对城市交通走廊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经济开发作为整体统一规划的思想。
国内学者对经济带的研究始于陆大道院士1984年提出的“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 [5],费洪平(1992)从企业空间行为角度研究了胶济沿线产业带变化的内在机制问题[6];张国伍(1993)在国内首次创立了“交通经济带”的概念,并主张将交通建设与沿线经济开发相结合;武伟(1995)以京九铁路为例,研究铁路沿线交通经济带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开发模式[7];张文尝(1996)对有关交通经济带问题的较系统、较全面的总结和创新[8];另外,韩增林等对交通经济―产业带的基础理论和发展模式做了较多的探讨[9]。张可远等分析了江苏省主要经济带产业与空间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大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10]。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形成演化机制、评价理论与方法、层次结构模型和开发模式研究等方面[11~14],对多经济带、经济区域共同辐射影响的城市发展研究相对较少,江苏省宿迁市正处于多经济区域和经济带的边缘或辐射范围内,对于类似宿迁市的城市发展研究几乎无人涉及。为此,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为研究单元,从多经济区域辐射和落后地区后发优势等方面出发,探讨其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趋势与对策。
一、处于多经济区域辐射范围
(一)两大经济区共同覆盖
1.长江三角洲经济圈。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一市”全境。2010年3月底合肥市,马鞍山市等六个城市正式加盟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圈,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0%,且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第一,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把长三角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作为发展定位。
2.淮海经济区。于1986年3月成立,包括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中心城市为徐州。经济区总面积17.8万公里。淮海经济区处在长三角、环渤海两大发达地区以及新亚欧大陆桥与沿海地带的接合部,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位置。区内铁路干线成网型框架,高速公路及国道干线构成密集运输网络,拥有连云港、日照港等天然深水良港,京杭运河穿境而过,鲁宁输油管道纵贯南北,航空线路基本覆盖,具有“货畅其流、人便其游”的便利条件;区域内的矿产、生物、海洋、煤炭等资源比较丰富,组合较好;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好的人才基础。
(二)“四沿”经济带辐射叠加
1.东陇海经济带。从1990年8月的“积极建设东陇海沿线”,到1994年12月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又提出加快“徐连产业带”建设的区域发展战略,再到2003年7月,江苏省省委十届五次全会进一步做出了加快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重要决策,东陇海沿线一直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建设的产业带之一。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在中国的起点,东陇海线在江苏境内全长223公里,自西向东依次穿越徐州市区、铜山、邳州、新沂、东海和连云港市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以下简称东陇海产业带)在经济总量规模、均量水平、财政收入、投资建设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经成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隆起地带,逐步形成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的产业带。
2.沿海经济带。加快江苏沿海开发意义重大,事关江苏全省协调发展大局,对于苏北沿海的经济区位由传统的苏北板块融入和转为北上海经济区板块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海上”建设战略,实施百万亩滩涂大开发计划。沿海地区是指江苏沿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包括三市市区以及5个县级市,9个县,共17个地区。其中南通市和连云港市分别地处长江与沿海、沿海与东陇海的交汇处,所以南通市既属于“沿江”又属于“沿海”,连云港市既属于“沿海”又属于“东陇海”。沿海地区的国土和耕地面积占全省一半以上,人口密度低于“沿江”,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却很低,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农业比较发达,是江苏省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工业初具规模,纺织、机械、汽车、化工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建筑业较为发达,旅游业特色鲜明,海洋产业在部分领域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3.沿沪宁线经济带。沿沪宁线经济带是以长江沿岸河港航道、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为轴线,沿线城镇稠密而且分布均匀,它东起上海,西止南京,主要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等五个地级市区及其所辖的丹阳、句容和昆山三个县级市,其经济辐射面广、影响力大,已经成为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带。
4.沿江经济带。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为呼应上海浦东开发,加快全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出了沿江产业带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东西并进,南北辐射,把生产力布局重心由沪宁线向北推进至长江沿岸,形成江苏中部崛起的格局。沿江产业带战略的实施及其带动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扩展江苏发展空间和提升全省综合竞争能力,并将从根本上解决江苏省南北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沿江产业带包括南京市区、镇江市区、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扬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常州市区、泰州市区、靖江市、泰兴市、江阴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南通市区、启东市、如皋市、通州市和海门市等21个县市区,是一个以基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带。
二、宿迁市建市以来经济发展过程特征分析
宿迁市是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和宿城区、宿迁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总面积8 555平方公里,共111个乡(镇)、4个街道,1 418个行政村,2009年末总人口531.53万,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由于建市较晚,加上历史基础薄弱、改革开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虽处在长三角经济圈和淮海经济区内,但宿迁的经济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沿沪宁线“四沿”战略,宿迁均未纳入其中,而江苏省其余地市均有所涉及,且处于苏北洼地中央,与其相邻地市均为经济水平一般的发展中地区,接受相邻辐射所产生的经济带动作用微弱,特别是缺少全国性增长极的强劲辐射,从而导致宿迁经济区位边缘化趋势越来越凸显,宿迁外在环境(政策)和内在发展性资源亟待进一步改善。
1.经济规模迅猛扩张,在苏北和全省经济地位不断提升。1996年宿迁建市以来,其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996年的124.8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826亿元,绝对量增加了701.12亿元,增长6.61倍,占苏北比重也不断提高,从1996年的9.14%提升到2009年的11.48%(见图1和表1),增加了2.34个百分点,表明宿迁在苏北中的地位有了较大提升。
但占全省比重经历了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在1996―1999年建市初期,GDP占全省比重由2.08%提升到2.36%,达到建市以来的最大值;但从2000年起,省委省政府从省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先后提出了“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分类指导方针和“苏北大发展”战略,尽管宿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GDP占全省比重仍呈现不断下降态势,到2005年已降至2.04%,为宿迁建市以来的最低值;进入“十一五”以来,宿迁GDP占全省比重开始逐步回升,到2009年达到了2.38%,比1996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为建市以来的最大值,进一步表明宿迁在全省中的经济地位在不断提升。
2.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与苏北和全省相对差距逐渐缩小。随着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张,宿迁人均GDP也在大幅度提高。在1996―2009年间,宿迁人均GDP由2 597元增加到15 451元。其中,2006年宿迁人均GDP为8 578元,按当时汇率计算,首次突破1 000美元。但与同期的苏北和全省相比,1996―2009年宿迁人均GDP均低于同期苏北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但差距不断缩小,与苏北人均GDP相比,由1996年的只占苏北人均GDP平均水平的57.98%,提高到2009年的71.49%,上升了13.51个百分点;与全省人均GDP平均水平相比,由1996的只占全省人均GDP平均水平的30.66%,提高到2009年的33.03%,上升了2.37个百分点(见图2和下页表2)。
3.经济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快于全国和全省发展速度。运用几何平均法(即间隔期最后一年的水平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以1997―2009年GDP代表经济发展速度,分别计算出宿迁、江苏省和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见下页图3和下页表3)。在1997―2009年间,宿迁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3.35%,均快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9.68%)和江苏省平均发展速度(12.54%),其中分别比全国和全省高3.67和0.82个百分点。而且,宿迁的GDP增长速度均快于同期的全国平均发展速度,除2002―2004年外,宿迁的GDP增长速度也快于同期的江苏省平均发展速度,且从2006年开始呈现越来越快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的趋势。除1999―2001年外,宿迁GDP增速的变化趋势与全省和全国基本一致。
4.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工业“突破”与“强市”战略效果显著。从产业结构来看,建市以来宿迁市的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1996―2001年的以农业为主导,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阶段。200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23.36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6.1∶35.9∶28,为传统的“一二三”结构类型,二、三产业比重比1996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由36.08亿元增加到61.71亿元,但其占GDP的比重由28.89%下降到27.39%。(2)2002―2003年的工业为主导,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到200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47.03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4.4∶37.3∶28.3,第二产业上升为首位,二、三产业比重比重1996年上升了13.2个百分点,表现为“二一三”型结构特征,2003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9.1%。(3)2004年至今:工业为主导,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到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7∶42.2∶29.1,转变为“二三一”型结构,与全省保持同构。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30.5%,高于一产比重1.8个百分点,实现了三产超过一产、工业超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到了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进一步调整为20.4∶46.6∶33,其中的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81,超过一产16.4个百分点,标志着宿迁的经济发展已从建市初的农业主导型转变为工业主导型、工农业经济为主体转变为工业服务业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升了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
三次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宿迁先后实施“工业突破”和“工业强市”战略的结果,特别进入新世纪以来,宿迁连年开展“工业突破年”活动,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全市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工业经济总量有了明显增加,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25.66亿元激增到2009年的197.74亿元(见表4),大了7.71倍,年均增长率为19.47%,高于GDP增速(13.15%) 6.32个百分点;一大批工业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截至200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 046户,比2000年增长568.33%。
三、宿迁市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1.自然资源的保障程度。(1)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宿迁市国土总面积8 55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2 367平方公里,陆地面积6 188平方公里,耕地659万亩,人均2.22亩(按乡村人口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2.02亩)。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降水丰沛,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4.2度,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 291.6小时。农业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是著名的“杨树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2)水资源得天独厚,是著名的“水产之乡”。水域面积350余万亩,辖区内河网密布,1、2级水功能区划河流(湖、库)19个,3级水功能区划河流(湖、库)58个,县乡级河流多达1 170条,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四河(京杭大运河、淮河、沂河、沭河),其中两湖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盛产银鱼、青虾、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两河两湖水乡”是宿迁最形象的地域特色,其中,泗洪县被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3)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目前宿迁已发现、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英砂、蓝晶石、硅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陶土、黄沙等。其中,石英砂、陶土储量5亿吨以上,蓝晶石、黄沙储量居全国省辖市之首。有待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利用的矿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石等。这些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发展矿产品加工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可形成新的优势产业,为宿迁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极好的基础。
2.区位优劣的转化可能。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苏、鲁、皖三省之通衢,区位独特。宿迁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的新兴城市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东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沿沪宁线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宿迁境内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京沪、宁宿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盐徐高速横穿东西,三条高速公路与宿新、宿沭一级公路构起环城60平方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圈,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交通网络,205国道、305省道、新长铁路穿越境内,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公里,宿迁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空港优势非常明显。然而,宿迁在苏北处于特殊的区位,既不能像盐城、连云港凭借沿海优势,受惠于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又不具备徐州和淮安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但是,为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进大出需要,宿迁可依托交通发展提升区位优势,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全面接轨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要积极融入长三角,就一定能够实现优劣势转换,推动宿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1)劳动力资源数量充足。2008年在宿迁市534.58万人口中,18~60岁人口为346.91万。其中,20~45岁的青壮年约有100万,常年在外务工88万人,可供输出的剩余劳动力近20万人,全市拥有纺织、服装、电子、机械等各类培训学校255所,每年可培训15万人。宿迁市可供劳动力数量较大,可为其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保障。(2)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文化层次较低,在宿迁市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3.1%,初中文化程度占59.5%,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5.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9%;因此,整体来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到了82.6%,说明宿迁市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这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势头以及企业对工人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另一方面,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2008年宿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72万,占总人口比重为2.38%,中级职称以上人才 3.09万人,占总人口的0.58 %,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对于宿迁市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企业是个挑战。
4.政策扶持的促进作用。开放的宿迁,政策优惠,机制灵活。建市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将宿迁作为特殊区域给予重点扶持,是江苏唯一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也是全省金融改革试点市,江苏省允许宿迁市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管理制度和改革措施。特别在江苏省《“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重点加大对宿迁的扶持,下更大力气帮助宿迁实现突破”,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2009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支持宿迁实现更快发展”。宿迁在充分利用其政策优势,全力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大力开展“亿元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不断深化南北挂钩合作,全面推进共建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及时兑现工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加快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加大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力度,引导各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市级行政权力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积极营造规范、透明、公正的经济运行环境。因此,政策的扶持与优惠仍将是宿迁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特殊的“工具性”资源,本身就包含着特定的“先发权”,特别是国家和省政府的直接投入,将极大地促进宿迁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5.产业体系的不断升级。在当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不仅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市以来的宿迁不断加大各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企业,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2009年共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96个,其中61个通过省级鉴定,35个通过市级鉴定。宿迁市首先围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节能等5个专项,编制30个总投资2.3亿元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其次培育和认定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试点企业26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2家,通过重点突破、典型带动,宿迁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提高。最后深入推动产学研联合,搭建企业与院校挂靠平台。共有38个企业与26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挂靠联合,实施产学研示范项目45项,有40个项目达到了省级以上水平,项目技术水平、投资额较去年有较大提高。
6.对外开放的拓展空间。建市以来,宿迁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努力扩大对外出口。2009年宿迁市完成进出口6.23亿美元,增长30.98%,进出口、出口增幅连续12个月保持全省第一。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5家,实际到账外资1.51亿美元,增长35.26%。累计外派劳务1 876人,同比增长18%;完成外经营业额6 007万美元,同比增长21%。新增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12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但宿迁的对外开放度、经济外向度仍然较低,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3 922.6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51.2亿美元,宿迁分别为4.76亿美元和0.95亿美元,仅占全省的0.12 %和0.38 %,其重要原因,就是对外开放不够。东面沿海各市外向度低,距海虽近,长期未接受海外辐射,在宿迁东侧形成天然的屏障;而传统接受由南向北的产业辐射,由于距离较远,外资产业梯次转移至宿迁已成强弩之末。
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长三角”的区域范围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全部区域”,宿迁也成为更广范围内的长三角城市。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正式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宿迁适时提出“东向战略”,更加主动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对接沿海大开发,实现宿迁向南向东的双向拓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外向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7.地方文化的内生推力。宿迁是一座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崇文尚武,淳朴重义,济世致用,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已经发展成为西楚文化的精神要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市以来,宿迁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追求着历史、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两千多年的西楚雄风,在渐进发展中不断融入时展的内涵,演化为“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的新时期宿迁精神,成就了宿迁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如今,勤劳勇敢的宿迁人民正在加快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业文化,大力塑造“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名片,不断赋予西楚文化新的内涵和生命。西楚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得到了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继承和发扬,融入了宿迁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西楚文化是宿迁的神韵所在,凝聚着宿迁人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西楚文化博大丰厚的历史底蕴,不断满足着宿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努力拼搏、创造佳绩。
四、对策和措施
和其他欠发达地区一样,宿迁市经济发展必须正视其资本存量不足、缺乏增量资本、人力资源稀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等严峻现实,必须通过积极培育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否则,宿迁市的后发优势仅仅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它为宿迁市后发赶超、加速发展提供了一种机遇或可能,要使它成为现实,不仅取决于众多条件的支持,还取决于它与各种条件在不同时空范围内的有效组合。而且,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并非自发性地实现后者向前者转化,作为江苏境内欠发达区域中的最不发达地区,宿迁应积极主动地创造有利条件、创新发展机制、积极融入周边经济区域来培育并充分发挥自身后发优势。
1.东向突破。抢抓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机遇,依托承东启西的交接区位条件,立足土地相连、河湖相通和人文相亲的地域优势,充分发挥海陆联动的关键节点作用,主动对接江苏沿海开发,积极寻求产业、政策、人才等方面突破,不断拓展东向发展空间,将宿迁切实打造成江苏沿海开发联系最紧的策应带、最近的带动点、最强的辐射地和最具活力的“东西承转”门户,实现与沿海大开发紧密策应,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共同发展。
2.南向融入。紧随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深挖宿迁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利用产业梯度推移规律,积极承接上海、苏南、浙江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速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引进、集聚,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的力度与质量,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合力推进宿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全力打造长三角北部的新兴工商城市、创业创新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实现全面融入长三角,促进宿迁跨越发展。
3.北向对接。根据地域分工与合作,立足现有资源与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增强区域认同感,弱化行政区制约,深化合作共赢意识,进一步扩大与东陇海产业带对接程度和淮海经济区合作深度与广度,实现错位竞争、互补发展,不断提升宿迁在东陇海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中的经济中心地位。
4.西向拓展。随着 “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不断深入,通过规划建设中泗许高速(宿迁、宿州、淮北、亳州和许昌)、航道水运(新汴河航道整治、淮河水系航道)和宿(州)宿(迁)淮(安)铁路与安徽北部、河南部分地区进行西向拓展,在为中部地区寻求最近出海通道的同时,为宿迁各种产品谋求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及未来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提供发展的空间,也为江苏沿海开发开放拓展更为宽广的内陆腹地。
5.点轴结合。“点”主要为“一主三副”,即宿迁中心城区为主中心,下辖三个县城为副中心,积极带动周边城镇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的增长极发展模式。“轴”主要为“四纵四横”产业带(廊),即大力建设沿京沪高速、京杭大运河、宁宿徐高速、新长铁路等四条纵贯南北的产业带和沿宿宿宿淮铁路、淮盐高速、宿沭一级公路以及泗洪、泗阳、沭阳一级公路等四条横跨东西的产业走廊,尽快形成以重点城市(镇)为增长节点、以交通干线为联系纽带“点―轴”互动发展的空间格局。
6.分区指导。根据“点―轴”互动发展战略,结合主体功能分区规划对不同空间开发类型区域提出相应的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等要求,即对优先开发区、适度开发区、控制开发区、适度保护区和禁止开发区,进行分区指导、空间互动,形成良好的空间开发秩序。优先开发区域是宿迁市经济和社会基础最为优越、经济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该区域适合发展第三产业和工业,以迅速成长为市域经济的增长核心;适度开发区相比于市域其他乡镇较为富庶,地区区位条件突出,交通便利,能源较为丰富,适合发展工业;控制开发区的乡镇生态敏感性都不高,但经济开发价值也往往很低;因此,在经济开发价值较高的镇区可以进行强度开发,而经济开发价值较低的地区近期则不宜开发;适度保护区无论生态价值高还是经济开发价值低,都不宜进行强度开发,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做适当开发;禁止开发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生态保护价值高,生态敏感性强,禁止开发生产、建设性项目,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6-214.
[2] 杨荫凯,韩增林.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理论探讨[J].人文地理,1999,(2):1-5.
[3] 关伟.产业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教育,2007,(6):4-5.
[4] 杨荫凯,韩增林.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理论探讨[J].人文地理,1999,(2):1-5.
[5]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联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33-71.
[6] 费洪平.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J].地理学报,1994,(3):223.
[7] 武伟,宋迎昌.论铁路干线对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J].经济地理,1997,(1):92-96.
[8] 张文尝.工业波沿交通经济带扩散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0,(4):335-362.
[9] 韩增林,杨荫凯,张文尝,等.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4):295-300.
[10] 张可远,欧向军,沈正平.江苏省主要经济带产业转换与空间相互作用研究[J].地理科学,2007,(5).
[11] 尤飞,韩增林.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5):99-103.
[12] 巫东浩.高速公路产业带评价理论与方法[J].中国软科学,1997,(1):108-110.
[13] 刘舒燕.高速公路产业带层次结构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29-232.
[14] 吴慈生,汪敏.高速公路经济带吸引区域与开发模式研究[J].系统工程,2000,(2):17-21.
[15] 宿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0.
The Urban Development Under the Advantages Overlay of Multi-economicRegion Radiation
――A Case Study of Suqian City,Jiangsu Province
YANG Heng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篇8
今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三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县乡的“换届年”和“改革年”。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州政府五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总结分析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下半年的工作任务,添劲加力,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一是以保“产粮大县”为目标,努力稳定粮油生产。全县栽插水稻5.5万亩,播种玉米25.8万亩,移栽红薯4.8万亩;马铃薯29.5万亩,产量6.5万吨;油菜8.07万亩,产量7737吨;小麦5.6万亩,产量7668吨;两豆1.56万亩,产量1735吨。预计实现夏粮总产量76346吨,同比增长17.5%。
二是切实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在烟叶产业上,完成烟叶种植面积81800亩,大村、大组、大户的专业化布局逐渐形成;在魔芋产业上,建成板块基地8万亩,为第五届全国魔芋板块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暨商贸洽谈会在我县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在畜牧产业上,强化春季动物防疫,生猪存栏44.65万头,出栏8.53万头,家禽存栏59.01万只,出栏17.08万只,肉类总产量7948吨;在蔬菜产业上,新增高山反季节蔬菜1万亩,总面积达到2.2万亩,预计商品菜总产量可达17万吨;在药材产业上,发展草本药材2万亩、木本药材1.4万亩;在林果产业上,植树造林完成5.85万亩,新发展景阳核桃1300亩、甜柿200亩。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12万人。
三是扶贫开发继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05年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和2006年新启动建设的重点贫困村村组公路在建236公里、水池在建121口、水窖在建230口。全县共建沼气池3582口。烟水配套工程完成工程量7.3万立方米,受益烟农1887户。
四是科学编制规划,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全县1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共投入资金830.9万元,完成公路建设92公里,建设沼气池544口、水窖409口,建立农业主导产业9275亩。以高坪八角村、业州松树坪村为代表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一批新村寨、新农民、新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二)支柱产业支撑能力增强,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一是支柱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电力、建材、富硒绿色食品加工、煤矿、药材加工等支柱产业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加,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94.8%。其中电力工业完成产值4802万元,建材工业完成产值3912万元,富硒绿色食品工业完成产值7940万元,药材加工业完成产值1045万元,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636万元,同比增长45.44%;完成工业增加值7209万元,同比增长28.3%,发展速度位居全州第三。
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实现17683万元,同比增长32.35%,亏损面由上年38.1%下降到28.6%,利润总额亏损508万元,同比减亏620万元,利润增长率为55.73%。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清江工业园A区征地、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已完成货币工程量2000万元,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偿兑现90%以上。朝阳大道西段主干道预计八月底建成通车。沿河路建设正在紧张进行,河堤加高加固工程已基本完工。
(三)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外贸出口保持平稳。完成外贸出口65万美元,新增自营出口经营权企业1家。二是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农业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四个方面抓招商引资。在利用内资方面,新引进项目6个,续建项目7个,实际到位资金8004万元,完成州计划目标的51.6%;在利用外资方面,直接利用外资签订合同资金1350万美元,实际到位25万美元。三是民营经济增长迅速。完成营业收入103538万元,占年计划的61.27%,同比增长29.55%;利税总额完成13392万元,占年计划的63.32%,同比增长34.07%;实交税金3059万元,占年计划的58.70%,同比增长17.2%。
(四)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一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县重点在建项目22个,完成投资10853万元,其中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912万元。(1)总投资717万元的平阳二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大坝加固、护坡清理、防汛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5万元;(2)总投资371万元的渡浪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溢洪道改建、输水管改造已全面动工,累计完成投资70万元;(3)总投资995万元的高坪灌区工程已全面动工,累计完成投资190万元;(4)总投资125万元的退耕还林工程,现已转入管护补植阶段;(5)总投资780万元的沼气池建设工程,已建池3582口,累计完成投资200多万元;(6)总投资2.8亿元的广润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全面启动,已完成投资1350万元;(7)总投资5000万元的金茨泉酒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基本结束,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预计近期投产;(8)总投资425万元的红薯膳食纤维项目第一期生产线建设竣工,预计九月份投产;(9)总投资5800万元的景阳河大桥主桥中心板预制、桥面附属结构等均已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500万元;(10)总投资1472万元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460万元;(11)总投资1280万元的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已完成路基改造139.2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00万元。
二是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在工业发展方面,申报了魔芋粉丝快餐加工生产线和爱茵木塑第二期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野三河电站扩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可研报告。在农业发展方面,申报了景阳鸡板块基地建设、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建设、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网*测报站建设、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申报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在城镇建设方面,县域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在社会发展方面,认真编报了官店镇等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已上报到省发改委,计划总投资537万元。
(五)强化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镇建设稳步发展
一是以规划为龙头,强化城镇规划管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完成招投标,完成了官店镇14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我县列入全省“百镇千村”工程的示范村规划;编制完成了《*县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县工业园片区沿河路景观设计规划》以及《*县林业小区庭园规划》、《*县人民医院院落规划》等六个庭院规划。
二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城镇建设。业州城区垃圾处理场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基本完成了学苑路东段改造工程,预计七月底竣工验收。启动了广润河综合治理项目,翻板坝工程已完成初设。完成了城区烟墩大道*大桥至公路段交通护栏设置安装和城区交通标志设置。完成了广润集贸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朝阳片区开发建设,完成了主干道拆迁的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城镇管理,城区交通秩序明显改观。3月1日起在城区内对客运正三轮摩托车(电麻木)实行禁行,促进出租车投入运营。目前已有80辆出租汽车和36辆公共汽车在城区运营。按照创建卫生城市的要求,深入开展了“城市管理年”活动。
(六)财政收入增长势头良好,金融运行平稳
一是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1607万元,剔除烟厂下划税收实际完成6801万元,占全年预算的55%,比上年同期增长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07万元,剔除烟厂下划税收实际完成3841万元,占全年预算的52%,比上年同期增长31%,实现了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双过半”。
二是重点支出及时到位。狠抓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到位,保障水平明显增强。将干部职工工资作为支出第一顺序,按时发放;保证了抚恤和社会救济、低保、再就业、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等资金的及时拨付;足额拨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中小学公用经费;同时保证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养老保险和“以钱养事”经费落实。
三是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561万元、水稻良种补贴87万元、粮食综合直补436万元三项补贴全部兑现到位。石油提价补贴100.26万元,6月底以前也已全部兑现给应补贴对象。
四是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4.9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10.4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3亿元,比年初增加1.45亿元,其中短期工业贷款450万元,比年初减少283万元。
(七)推进以乡改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一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成效。根据省、州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全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经过一个多月克难攻坚,全面完成了乡镇行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延伸派驻事业单位和转制事业单位的改革任务。做到了“六到位”,即编制核定到位;机构设置到位;党政领导班子到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竞争上岗到位;养老保险保障机制到位;农村公益新机制建立到位。
二是财政改革取得新突破。按照明确职责、规范操作的要求,国库收付中心与核算中心并轨,财税库实行横向联网,直接支付范围扩大。政府采购工作范围扩大,规模上升,处于全省县(市)前列。预算收支分类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推进,“校财局管”机制基本建立。启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已完成资产的清理和初步方案的制定。
(八)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高考本科上线919人;加快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强化了预防保健和农村卫生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平稳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3‰;广播电视完成76个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完成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2020户;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繁荣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文物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直立人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推介和开发旅游资源,共接待游客8.2万人次;狠抓城区饮用水源上游煤矿污染治理、锅炉设备大气污染排放治理及水泥化工企业的污染治理,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积极开展“文明*”建设活动,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保险扩面300多人,社保费核定征收额突破3000万元,同比增长45%,3054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和460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发放率100%。新建劳动力市场投入使用,城镇新增就业1965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70人。
治安整体联防得到强化,全县社会治安稳定。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地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开通网上绿色通道,渠道进一步畅通,秩序逐步走向规范,上半年总量299批次,同比下降52%。国防教育和争创双拥模范城活动成效明显,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狠抓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大煤矿、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了上半年未出现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总的来看,上半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25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8万元,同比增长4.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116万元,同比增长18.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924万元,同比增长9%。实现工业增加值16220万元,同比增长19.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867万元,占年计划的26.3%,同比增长39.7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78万元,占年计划的47.9%,同比增长14.9%。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1607万元,剔除烟厂下划税收实际完成6801万元,占年计划12100万元的55%。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快、高、稳”的特点,即农村建设特色新,工业发展速度快,财政收入质量高,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保持平稳。但是,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一是农村经济发展压力较大。上半年,全县生猪、高山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价格低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进入5月以来,全县持续高温干旱,对下半年大秋作物影响较大。二是工业经济总体运行质量不高。煤、电、油及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大了企业成本;全县企业亏损面仍然较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新增工业项目对财政的支撑作用还未形成;保工资、保社保、保运转和重点项目支出的压力增大。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煤矿事故呈多发态势,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安全生产的压力十分大。这些矛盾和困难,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下半年和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保持增速,提高效益,扎实做好下半年工作
下半年,全县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完成乡改扫尾工作,县乡换届工作时间紧、要求高、工作量大。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继续抓好“三农”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搞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切实组织开展抗旱防汛、防灾救灾工作,力争保持粮食生产常年产量;认真组织晚秋作物种植管理,切实搞好冬季农业开发。二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市场行情和需求,努力增加猪、牛、羊、鸡等畜禽出栏数量,重点扩大高山蔬菜和生猪的销路,认真抓好烟叶收购。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开发和深加工,鼓励规模化生产和发展订单农业,保证农产品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要继续对花果山、三友、玉泉、农泰、青龙等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帮助理顺经营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继续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前提,认真抓好基本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五是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和生态家园建设。要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确保取得实效。在沼气池建设上,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追加措施,全力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六是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探索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及资金管理办法,更好地指导示范村建设工作;加强检查督办,加快建设进程。七是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阳光工程”,通过能人带动、中介引荐、有组织输送等途径,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二)抓好骨干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工业经济强劲增势
一是突出重点抓龙头。加强对电力公司、泰丰公司、花果山公司、玉泉公司等骨干企业的运行调度和监测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企业对全县工业的拉动作用。加大对今年拟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的培植力度,确保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24户以上。各乡镇要对产值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进行重点培植,促使其尽快成长壮大。切实解决工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加强对电力、煤炭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使各个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二是强化管理增效益。要积极帮助工业企业化解资金矛盾,以向内使劲、向内挖潜为突破口,保持合理库存,加大清收货款力度。要正确引导企业加强管理,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积极消化原材料和能源涨价因素,节能降耗,全方位降低生产成本。要努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内在素质。要继续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和部门联络员制度,指导企业抓好生产经营和管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集中力量抓项目。目前,全县大小工业项目有33个,通过充分论证了的项目有25个,要对全县工业项目再进行一次清理,并按项目行业类别将项目论证、包装推介分配到相关部门。要跟踪服务在谈项目,保证签约一批、立项一批。对年产l0万立方米实木复合地板、高磷赤铁矿脱磷工业化试验等在谈的项目争取尽快签约,加快做好勘探设计、申报衔接工作,争取早日立项。要跟踪服务签约项目,保证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年产60万吨硫酸及综合利用、广润河红瓦屋水电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后,要加强协调工作,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要跟踪服务开工项目,保证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对年产2.4万吨木塑装饰材料及制品、利用低热质煤矸石火力发电等已经开工的项目,积极搞好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见实效。
四是突破难点促发展。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按照“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尽快实施煤炭行业整合,提升煤炭企业的规模和效益、煤炭行业整合是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首要工作,7月底必须拿出整合方案。要积极组织聚信担保公司和信用联社等部门,到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和各乡镇重点培植的中小企业调研生产经营情况,切实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要做好重大工业项目的协调工作,组织专班对60万吨硫酸及综合利用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项协调,力争9月份该项目正式开工。
(三)努力扩大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要加强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农业上,农村沼气池工程要抢抓时间,落实进度,确保完成州下达的13000口建设任务;两个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年底要全面完工;高坪灌区工程要完成扫尾工作。教育卫生上,农村35所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校舍维修改造项目要全面完成,妇幼保健院业务大楼要完成主体工程。交通上,积极为“两路”建设搞好服务;推进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今年要完成1200万元的货币工程量;村级油路建设一定要抢在11月底以前全部完成州、县下达的任务;高蟠公路改造工程要进入实质性动工阶段;积极协助景阳河大桥建设,力争完成4000万元的货币工程量。
二是要力争新上一批项目。工业上,积极协助建设15万吨粉煤灰生产线,并投入生产;积极协助爱茵木塑公司完成木粉生产线建设。卫生上,力争启动官店等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综合楼建设。
三是要加大项目申报立项力度。重点做好野三河水电站扩建工程、10万立方米高质板材项目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拿到项目批文,为明年项目建设打好基础。另外,要继续加强三峡库区一级支流——火龙河流域治理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
(四)优化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要切实改善软环境。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管”与“放”上做文章,实现政府的最佳角色定位。重点抓好行政服务中心的规范运作,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条龙运作,打造便商利企的绿色通道;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营造严明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确立“你发财、我发展”的观点,算大帐、算长远帐,积极放开搞活,着眼长远,着眼全局,落实优惠政策,该让利的让利,能减免的减免,让投资者有利可图,让经营者有钱可赚。要注重营造人心思和、民主开通、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重点解决好“越位”、“缺位”现象,尽快退出管不了也不该管的领域。尽快“补位”应该管而没有管好、服务不到位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领域,有效启动聚合民间资本,发展各类民办事业,做到让位于市场,让利于民间。要大力改善硬环境。借助铁路、高速公路、水布垭工程建设机遇,努力改善交通环境,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要围绕建立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和农业六大基础产业,精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外商有吸引力的大项目,如水电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势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能力;要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要细化招商引资工作内容,创新思路;要努力向外宣传现有储备项目,争取早日签约立项,保证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五)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一是强化规划和精品意识。下半年要完成县城的总体规划修编。在规划实施中要强化权威性和约束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重大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把好审批关,坚决杜绝违法建设。要突出县城特色,多建精品工程,树立*山城新形象。
二是加大经营城镇力度。要盘活存量资产,高度垄断规划区内土地,严格集中统一管理,“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一支笔审批”,通过公开招标拍卖,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要激活无形资产。这方面我们还没有破题,今后我们要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占用谁出钱”的原则,招标拍卖路桥广场冠名权、城镇户外广告权等,使城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
三是加快城镇重点工程建设。下半年集中力量完成学苑路改造,启动并建成广润河第三级翻板坝,基本完成朝阳大道主干道、次干道建设,推进安乐井及高坪火车站小区建设,加快朝阳小区老城改造步伐,促进景阳新集镇建设,尽快解决龙坪、花坪乡集镇饮水困难。各承办牵头单位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克服一切困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达到要求的建设进度。
四是加大城镇管理力度。县城管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事关*发展形象。目前我们在县城管理上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下半年,要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城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方案,实行严管重罚,全方位、高标准提高县城管理水平。
(六)抓好财税金融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是加大收入组织力度。要对下半年收入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分乡镇、分行业、分税种摸清税源,加强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重点税种的征管,突出抓好煤炭、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及建筑等重点行业的税收,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是科学合理调度资金。要确保干部职工工资、社会保障资金和“以钱养事”资金按政策落实到位;确保重点专项支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部门要组织对上半年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三项惠农补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认真搞好下半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和退耕还林现金补助等惠民政策的兑现工作。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要抓住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的机遇,高度重视项目工作,争取上级更大的财力支持,以此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板块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促进农副产品加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工业经济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扩大财政增收渠道。
四是规范财政运行机制。抓紧启动2007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加大综合财政预算、零基预算力度;加大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抓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规范财政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监管;高度重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抓紧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方案,力争在9月初组织实施。
(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要创“兴县富民”的大业,必须有一支勇于开拓、富有实干精神的人才队伍。要坚持以人为本抓经济,在人才的“引”与“用”上做文章,努力形成广纳群贤的引人、用人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精神、呼唤实干作风、重视创新人才、比贡献看实绩的浓厚氛围,做到唯贤是用、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广揽人才。对贡献突出的企业业主、技术骨干,要在政治上重视、经济上重奖,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引导激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到经济建设大潮中来。
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科技上,要切实抓好我县第六次科技奖的评审和表彰奖励,以此为契机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教育上,要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办学质量;在卫生上,要继续抓好卫生行政执法和疾病防控工作,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要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并落实好奖励扶助政策;在文化工作上,要加强“黄四姐”民歌、丝弦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申报力度,推进“*直立人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维护民权为主题,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全力实现“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同时,要扩大就业渠道,加紧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信息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待业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黑恶势力,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继续做好工作。坚持每月排查社会热点问题,对各类矛盾纠纷认真开展排查调处,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交代,千方百计把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小问题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乡,重大问题不出县。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坚持“四不放过”原则,抓好煤矿双“131”管理和道路交通“四方一责”的落实;加大对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的检查督促力度,切实加强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确保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是认真办好几件实事。在州政府“十件实事”的落实上,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得力,并切实加强指导、检查和督办,确保完成任务。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关心群众疾苦,把握群众情绪,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上,真心诚意地把为民造福的每一件事作为大事来做,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来办,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事。
三、讲政治,顾大局,认真落实换届期间政府各项工作
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今年7月到明年2月是州、县、乡三级党委政府换届时期,县、乡两级主要集中在今年7月至年底,这是全县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换届工作的重要性,要自觉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妥善处理好换届与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确保换届期间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松,实现换届工作与抓发展“两不误”。在此我强调几点:
第一,正确处理好换届与抓发展的关系。客观地讲,上半年各项工作虽然总体趋势较好,但相比之下,由于乡改和换届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不少地方和单位完成工作的质量和进度不如以前。在换届期间,很多同志关心自己的政治前途,这是很正常的,人心思变、思进嘛,但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前途与工作大局的关系。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换届是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在抓发展上有成效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的队伍中来。更通俗地说,就是要让安心基层、踏实工作、勤政廉洁的干部感到有奔头、有前途。因此,我希望,换届期间政府序列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在换届期间毫不放松地谋发展、抓发展,要保持旺盛的精力研究、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措施来推动各项工作,确保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和社会事业有大的发展。
第二,要分解细化任务促落实。县政府召开这次大会,目的就是要尽快地把下半年工作任务落实下去。会后,各位副县长要督促各部门进一步把下半年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头,并认真研究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尤其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工作和实事项目,必须确定完成标准、时限,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工作措施,保证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各乡镇也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明确下半年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要讲究实效抓落实。杜绝把抓落实当口号喊,坚决反对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各乡镇、各部门和各级干部都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在这里我重申,我们检验各乡镇和各部门工作落实的标准没有变,那就是,看你这个地方和部门为人民群众办成了哪些实事、好事,看你这个地方的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到底提高了多少,看你这个地方和部门的安定稳定状况如何,看你这个地方和部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
第四,要突出重点抓落实。同志曾说:“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各乡镇和各部门都要把着力点放在抓主要矛盾和重点工作上,当前特别要集中精力抓好农村产业、工业经济、重点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关系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大项目。县里确定县级领导负责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各承办单位要全力抓好落实。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明确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结合本乡镇、本部门的实际,全力抓好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第五,要善于开动脑筋抓落实。前面我已经讲到,下半年工作任务很重、完成难度大,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抓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敢于和善于加大行政推动的力度,敢于和善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以自身带动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一般,要善于研究政策,学会运用管理科学提高驾驭发展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要善于研究市场,研究产业组织,研究新形势下抓项目、抓协调、搞服务、促发展的新方法。注重凝聚内力,广借外力,形成合力;注重降低行政成本,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绩效最优化。
- 上一篇:兼职工作报告
- 下一篇:农村支部换届工作报告